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導遊詞關於山東的範文

導遊詞關於山東的範文

山東是中國較早有戲劇活動的地區之一。隋代齊倡名動全國,到了唐代參軍戲在山東流行。歡迎閲讀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導遊詞,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導遊詞關於山東的範文

山東泰山導遊詞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讓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來泰山旅遊、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遊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穫,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於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於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1992年榮登全國旅遊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築羣有22處,總建築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築羣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裏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着的世界自然遺產”。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餘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漢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鬆、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鬆”。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內有著名山峯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潭、扇子崖、天燭峯、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聖俞的“晨登日觀峯,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的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峯,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雲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雲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雲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雲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峯、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羣峯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雲飄浮在天際,落日的餘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雲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雲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雲朵,山峯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雲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綵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雲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後初晴,大量水氣蒸發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温空氣,成雲致霧。有時大片雲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雲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雲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雲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湧,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雲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寶光”俗稱“佛光”,多出現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的前懷,地勢相對低凹,雲霧較為濃密且較穩定,在瀰漫背後照來,人影呈現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紫外紅彩色光環,燁燁生輝,彩環呈現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雙環,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遊客舉手投足,光環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温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後天晴,氣温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温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後天晴,紅日映冰峯,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的文明篇章。現代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地區之一,產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嶽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並不太高,在五嶽中次於恆山、華山,僅佔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麼成為赫赫於古今的“五嶽之長”、“五嶽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餘公里,盤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徵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繫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説盤古氏(遠古時開天闢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後頭為東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盤古屍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嶽,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嶽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五行>>、<<五德>>學説創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嶽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徵。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嶽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雨順的對象來崇拜,於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權力的象徵。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説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後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着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後,以後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佈道,建觀築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髮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遊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遊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餘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鉅製。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韻深情與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佈局與創作,是根據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遊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容,佈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餘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遊覽觀光發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後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築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着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後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築規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上看,紅牆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裏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築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於“祭天”活動來説,造成環境感應的心理狀態,若步步登天,扣人心絃。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傑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羣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築結構的創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户建築,有登山轉折處的導向性建築,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築,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築,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築等。其三,從建築的結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羣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築思想。

泰山古建築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於建築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築典範,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調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和深化自然環境。由於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於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併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在的東路,遊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後,可先遊岱廟,然後從岱廟後門至岱宗坊,步行經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後轉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後,可乘遊覽汽車沿環山公路經黑龍潭、竹林寺直達中天門,然後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遊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闢的環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裏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裏。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瞭解,還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裏,沿着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遊覽,仔細地去觀賞。

山東曲阜孔廟導遊詞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説,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説,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説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説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説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説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台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説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説,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説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説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衞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為什麼成為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説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稜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山東濟南大明湖

泉城明珠大明湖位於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頃,約佔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來源於城內的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水源充足,有“眾泉匯流”之説,平均水深兩米,最深處約四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歷史悠久,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其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説現在的大明湖、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又名“歷水波”,宋代稱“西湖”。宋時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遊憩之地。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恆定,並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橋,使之漸成遊覽景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蛇不見,蛙不鳴;淫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大明湖兩大獨特之處。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勝古蹟爭輝。沿湖垂柳環繞,曲徑虹橋,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綠如茵,蓮花怒放,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畫舫穿行,小舟蕩波,快艇疾馳,遊客雲集,歡聲笑語,儼若北國江南。綠蔭之間,曲廊秀亭、橋台樓閣時隱時現,似仙境一般。

海右古亭--歷下亭位於明湖水面諸島中最大的島子上,年代久遠,幾多變遷。它挺拔端莊,古樸典雅,紅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內嵌有杜甫絕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園中之園--鐵翁祠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園內楊柳垂蔭,藤蘿攀緣,院外南臨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環境清幽曠遠,建築古樸典雅,其中小滄浪亭更是獨具秀色。著名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鑲嵌在這裏。

道教廟宇--北極閣高聳於七米台基之上,建於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廟中供奉道教中的真武大帝等二十三尊神像,並繪有真武大帝傳奇故事和樂伎獻壽圖等壁畫。

濟南第一標準庭院--遐園建於清宣統元年(公元1920xx年),其佈局設計均仿照浙江寧波著名藏書樓“天一閣”的格式,四周曲廊相連。園內假山突兀,山石奇異。西北角長廊壁上嵌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石刻。

還有稼軒詞、南豐祠、匯波樓、秋柳園等二十多處名勝景點周匝公園各處,令人應接不暇,可謂步移景換,遊樂無窮。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匯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觀賞。明湖勝景,古往今來,贏得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詠贊篇章。“冬冷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揚煙;鼓枻其中,如遊香國”,“鷗鷺點乎清波,簫鼓助其遠韻,固江北之獨勝也。”晚清大文學家劉鶚對“佛山倒影”的描寫,更是引人入勝:“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裏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里長的屏風。正在歎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裏,顯得明明白白。那樓台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行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大明湖便隨着這佳句文章廣為流傳,聞名遐邇。加之解放後的多次修繕擴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麗,成為濟南著名風景遊覽區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內外遊客,每年客流量約在二百萬人次左右,位居濟南眾公園之首。據有關資料統計,解放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萬里、徐特立、郭沫若、xx、李鵬等先後泛舟湖上,對大明湖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遊人的要求,自八十年代開始,公園在湖西岸建成了總面積約9200平方米的遊樂場。場內設有海盜船、Disco健身車、電子遊戲、五爪章魚、摩天輪、碰碰車、直升飛機、電瓶車、天使轉椅、蹦蹦牀等各種遊樂設施,驚險刺激,新穎有趣,既滿足成年人的需求,又令孩子們開心。

大明湖不僅是遊覽觀光的極好場所,湖北岸還有數處茶社和明湖樓、荷香村兩處飯店,供遊客休息就餐。明湖樓建於1983年,是一座“外古內今”的中國傳統式仿古建築,樓高二層,總面積約2735平方米。明湖樓的飯菜講究色、香、味、型和營養,以魯菜系中濟南菜的“歷下風味”為主,尤擅長魚的烹製,製做的全魚宴令人叫絕。荷香村飯店位於鐵公祠院內,為一古典式二層樓建築。該店除烹製魯菜系中的“歷下風味”菜餚外,還擅長鍋貼製作。其配料和加工技術均引進濟南鍋貼老店便宜坊,所制鍋貼令遊客一飽口福。

近年來,隨着改革的深入發展和旅遊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大明湖公園的領導者們團結務實,開拓進取,利用自身優勢,舉辦多種活動,提高知名度,增強競爭力和吸引力,並逐步形成傳統。

荷花展是公園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動。自86年開始,已舉辦九屆了,其中有兩屆是全國規模的。荷花是我國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市的市花,舉辦荷花展覽,旨在宣傳市花,突出荷花的君子品質。荷展一般在7、8月份舉辦,此時荷花長勢最旺,花繁葉茂,最宜觀賞,是賞荷納涼的好去處。

龍舟賽也是公園大型的活動。大明湖水域遼闊,條件得天獨厚,自93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參賽單位均來自我市各大企業,規模逐步增大,是一項羣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對於促進全民健身和增強企業向心力、凝聚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民族風情藝術節是最火爆、最熱烈的活動。大明湖是歷史的湖、人民的湖,在此舉辦民族風情藝術節,可謂珠聯壁合。今年4、5月份,我們與北京海淀區文化局聯合邀請了全國9個省市自治區40個少數民族200餘名演員來公園表演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轟動了整個泉城,這樣的活動要形成傳統,一年一度地搞下去。

迎春花展、蘭花展及盆景展,在我園也是傳統的活動。公園有全省最大規模的蘭花基地天香園,有一支技術比較過硬的花卉隊,他們日日辛苦勞作,將美和温馨奉獻給遊客。

為了增加文化氣氛,提高檔次,公園內還辟建了書畫展覽館、碑刻展等文化層次較高的觀賞點。自今年6月份開始,公園又邀請了湖北隋州曾都古編鐘展演團來公園作為期半年的表演,向遊人展現中國古典音樂之精華。古編鐘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舉辦古編鐘展演,既豐富了觀賞內容,又使遊人進一步瞭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

社會在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在提高,大明湖公園將適應潮流,大膽創新,逐步形成集遊覽觀賞、購物娛樂、文化欣賞、飲食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現代與古典相結合的旅遊區。

標籤: 範文 導遊詞 山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vl03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