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聊城導遊詞範文(精選4篇)

聊城導遊詞範文(精選4篇)

聊城導遊詞範文 篇1

聊城市位於山東省西部,西部靠漳衞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地區隔水相望,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與河南省及本省的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聊城市因史稱聊攝國故名。聊城市轄東昌府區、臨清市和冠縣、莘縣、陽谷、東阿、 荏平、高唐6縣及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 有漢、回、蒙古等39個民族。以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9%;其次為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等。

聊城導遊詞範文(精選4篇)

全市主要旅遊資源聊城山陝會館,臨清舍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谷景陽岡等得到保護與開發,景陽岡一期工程竣工並向遊人開放。

聊城導遊詞範文 篇2

聊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於古聊河西岸而得名, 有“ 水城 ”的美譽。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

聊城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可以追溯到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輔佐商湯滅夏桀,世稱賢相。周時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閔子騫。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有謀士計然。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時有著名兵家孫臏、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

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通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户”、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建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鬥、鋭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聊城古稱東昌,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極為豐富。現有名勝古蹟44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風景如畫的東昌湖,面積達4.2平方公里,聊城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體”的獨特的古城格局和風貌,是著名的中國北方水城,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全市主要旅遊資源聊城山陝會館,臨清舍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谷景陽岡等。

建於明代的光嶽樓,氣勢恢弘,“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建於清初的山陝會館,雕刻精細,佈局嚴謹,是我國會館建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被譽為“東昌三寶”之一的宋代鐵塔,古樸雄渾,蒼勁挺拔,是我國現存為數極少的鐵塔之一。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收藏之豐富“為海內之甲觀”。在市區周圍,還分佈着武松鬥西門慶的獅子樓、武松打虎的景陽岡、魚山腳下的曹植墓,以及古阿井、迷魂陣、鰲頭磯、舍利塔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

聊城是人傑地靈的地方,是著名學者傅斯年、季羨林、國畫大師李苦禪、民族英雄張自忠和黨的好乾部孔繁森的故鄉。

聊城導遊詞範文 篇3

我的家鄉是被譽為“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聊城。我的家鄉不僅歷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人文,而且還有着優美的景色,你看那寬闊的京杭運河閃爍着耀眼的金光,整修一新的運河兩岸風景如畫,河水幽幽清澈見底,她像一塊巨大而透明的藍寶石鑲嵌在廣闊肥沃的大地上,它既記載了家鄉人民撒下辛勞汗水而創造的奇蹟,又向國內外和世人展現了聊城富有靈性的水的魅力。現在,我的家鄉聊城已成為了國內外遊客無比嚮往的地方呢!?

除了運河之外,我們聊城還有中國最古老的木質樓閣光嶽樓,雄偉壯觀的宋代鐵塔,見證商賈雲集繁華盛世的山陝會館,還有我們小孩子都愛去的風景秀麗具有田園風情的江堤樂園、桃園山莊,以及獨具特色的護城河拓寬而成碧波盪漾的東昌湖,形成了中國北方特有的“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相間、人景相宜”獨特格局。

我親愛的朋友,我的家鄉美嗎?作為聊城大家庭的一員,我真誠地歡迎您來我的家鄉聊城觀光做客!

聊城導遊詞範文 篇4

尊敬的各位遊客,聊城山陝會館在城區的南部,運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業繁榮的縮影和見證。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陝西的商人為“祀神明而聯桑梓”集資興建的,從開始到建成共歷時66年,耗銀9.2萬多兩。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佔地面積3311平方米。整個建築包括山門、過樓、戲樓、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關帝大殿、春秋閣等部分,共有亭台樓閣160多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現存的會館中,聊城山陝會館的建築面積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絕倫的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卻是國內罕見。

會館按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組建築,強調中軸線兩側均衡對稱,突出中軸線上建築,通過屋頂的形式、面闊進深的大小、藝術構件雕刻的繁簡等來區分建築的主次級別。沿中軸線由東到西依次為山門、戲樓、鐘鼓樓、南北看樓、碑亭、中獻殿、關帝殿、春秋閣。從山門到春秋閣三個院落逐漸增高,錯落有致,各單體建築互相連接,佈局緊湊。

聊城山陝會館建成後,歷史上先後進行過8次擴建和維修。據現存16通碑碣記載,其中第4次維修從嘉慶八年(1803)到嘉慶十四年(1809),歷時7載,用銀49643.43兩。第5次維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用銀18028.78兩。維修所用木材多來自陝西終南山,工匠多來自山西汾陽府,建築風格儘量體現其地方特色。其建成後百餘年間,每年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都演戲以娛神。

聊城山陝會館是歷史上聊城商業發達、經濟繁榮的見證。它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融中國傳統儒、道、佛三家思想於一體。整個建築佈局緊湊,錯落有致,連接得體,裝飾華麗,堪稱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它的石雕、木雕、磚雕和繪畫工藝更是中國建築藝術的精品,對於研究中國的古代建築史、商貿史、戲劇史、 運河文化史、書法、繪畫、雕刻藝術史以及清代資本主義萌芽因素的產生具有極高的資料價值。

。會館,明清時期都市中由同鄉或同業組成的封建性團體。始設於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會館是建於永樂年間的北京蕪湖會館。嘉靖、萬曆時期,會館趨於興盛,清代中期最多,會館幾乎遍及通都大邑,府、州、縣城甚至某些鄉鎮也有設置。明清時期聊城商賈雲集,東關運河沿岸有山陝、 江西、 蘇州、 贛江、 武林等八大會館,其中山陝會館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會館建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pz3ex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