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通用16篇)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通用16篇)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1

聊城市地處北緯35°47’-37°02’和東經115°16’-116°32’之間,位於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總面積為8590平方公里,全市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坡降約1/7500,海拔高度27.5-49.0米,屬於温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顯著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徵,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通用16篇)

聊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聊城地處中原腹地、山東省西部,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中、華北三大區域交界處。黃河與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聊城是京九鐵路與膠濟鐵路、膠濟邯鐵路、濟鄭高鐵在山東省內的交匯點,橫跨冀魯豫三省的最大交通物流樞紐。聊城不僅可以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而且是與晉、豫、冀等省份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便利港口,還可利用中西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東部的核心城市。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2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黃金大十字”。 聊城不僅起着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東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於北緯35o 47'~37 o02' 和東經115o 16'~116 o32 ‘之間,南北直距138公里,東西直距114公里。總面積8715平方公里,總人口557.5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數民族38個,約有6.73萬人。市境地處黃河衝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耕地面積553183公頃,人均耕地面積1.49畝。屬於暖温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2741小時之間,無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轄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東昌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省轄市臨清市,下轄126個鄉、鎮、辦事處,6516個村委會。20xx年末,全市企業單位1219個,事業單位1481個,機關單位1010個,全部單位在崗職工人數為325020人。

聊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 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 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 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 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薰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 隋大業4年(公元620xx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 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

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户”、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產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祕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 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範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

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衞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鬥、鋭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旅遊業成為新興產業。聊城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麥、鴨梨、圓鈴大棗、香瓜、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等名優稀特產品馳名中外,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居全國首位,久負盛名的冠縣鴨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為全國之最,肉豬年出欄100多萬頭,肉豬年出欄500多萬隻。水利資源充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加之位於黃河位山灌區上游,水利條件十分優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454.86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資源42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9.51億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石膏、鐵等地下礦藏豐富。地熱資源尚待開發。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500多個,經濟作物品種107個,蔬菜品種600多個,藥材品種61個,林木果樹品種225個,花卉品種146個,飼養動物品種95個。

聊城是山東省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從聊城出發,1小時到達濟南空港,4小時到達青島海港,4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北京。 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實現了交換程控化、傳輸數字化、網絡立體化的現代化電信網絡。聊城還開通了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通訊網絡。“聊城信息港”是中國公眾多媒體信息網的一部分,它與國外信息網相連,實現了與世界資源共享。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名勝古蹟2700多處,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景觀有470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5處,特別是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聊城經濟發展迅速、百業俱興。20xx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39.45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38.8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91.9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08.66億元,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9.5∶43.5∶27.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312元。 工農業總產值573.47億元。 實有耕地面積553183公頃,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1.84畝,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3.01億元,糧食產量423.87萬噸,棉花產量8.47萬噸,油料產量27.70萬噸,水果產量34.99萬噸,蔬菜產量743.66萬噸,肉類總產量39.20萬噸,禽蛋產量30.10萬噸,大生畜年末存欄150.55萬頭,水產品產量39.08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353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92元。 全部工業總產值453.4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3.40億元。全市工業企業1301個,大中型工業企業102個(國有工業企業53個),小型企業260個。

國有工業企業87個、總產值965123萬元,集體工業企業57個、總產值299471萬元,股份合作工業企業12個、總產值114154萬元,股份制工業企業84個、總產值1026504萬元。外商及港澳台工業企業16個、總產值130033萬元,中央工業企業1個、總產值9577萬元,省屬工業企業2個、總產值52438萬元。 出口總額1262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8.1%,進口總額4527萬美元、比上年減少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實際利用外資額366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5.3%。公路客運量1779萬人,公路貨運量881萬噸,電信業務總量126862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5218萬元。

聊城交通便利,通訊快捷,科學教育蓬勃發展,文學藝術異彩紛呈;城市環境整潔清新,是山東省衞生城市;接待條件日漸完善,擁有一批高檔賓館、酒店;陸路口岸、海關、商檢等涉外機構健全。隨着以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和市區集中供暖、供氣、以及東昌湖和古運河、徒駭河等工程項目的相繼建成,聊城的城市建設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隨着4×60萬千瓦山東中華聊城發電廠一期工程的完工,全部投產後,聊城將成為中國東部地區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江北水城”將以她獨特的風韻,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3

改革開放以來全市國民經濟一直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近幾年來每年增幅均在30%以上。全市擁有銷售收入過億元和利税超過千萬的企業達43個擁有上市公司3家。紡織、醫藥、機械、造紙、化工電力成為聊城的支柱產業。東阿阿膠出口量佔全國的90%多。高唐時風農用車在產量效益利等方面均後全國同行業之冠20xx年實現利税3億多元。魯西化工的尿素和三無復台肥的生產能力己達到100萬噸是全國重要的化肥生產基地。客車、拖拉機、造紙等產品在國內亦佔有重要地位。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迅猛,肉牛出口居山東省第一位,肉雞產星出口星均居山東省第二位,食用菌和速凍、脱水蔬菜產品銷往五大洲40多個國家。

第三產業發展迅速

全市擁有各類市場432處其中年成交額過億元的市場有32處,形成魯西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目前聊城己與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起交流與合作關係。全市出口商品達200多種外商投資項目360多家。印尼大馬集團、美國首聯集團、安宏集團、法國LDC公司歐華公司和瑞典斯堪尼亞公司等著名跨國公司都已在聊城投資建廠

聊城是一座獨具魅力的江北水城

全市水資源非常豐富,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條。中華母親河——黃河在我市自西向東蜿蜒百里;馬頰河、徒駭河、漳衞河、趙王河等眾多河流在市內縱橫交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將從聊城經過,形成了我國北方少有的、獨特的水系。市區內有我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水面總面積5平方公里;京杭大運河、徒駭河、周公河、引黃灌渠等30多條大小河流穿城而過,並且水系相通,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體”的獨特城市風貌。

聊城是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我市是黃河文化和運河文化共同孕育的一座古城,擁有文物古蹟400餘處。明代的光嶽樓、清代的山陝會館和三國時期的曹植墓等,都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古蹟。大家比較熟悉的《水滸傳》、《金瓶梅》、《聊齋志異》、《老殘遊記》等古典名著中描述的許多故事都發生在聊城。聊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人志士眾多。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唐初名相馬周、哲學家呂才、宋代醫學家成無己、明代文學家謝榛、清代“義學正”武訓、抗日名將張自忠、現代中國畫大師李苦禪、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聊城人。

聊城擁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

全市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眾多,擁有旅遊景區(點)20多處。市區內四大景區相連接,構成了獨具魅力的旅遊勝景:東昌湖風景區,融湖、河、城為一體,風景秀美,波光瀲灩,乘一葉扁舟於碧水之中,既可以觀賞到大自然的風光,又可以飽覽聞名於世的山陝會館、光嶽樓、宋代鐵塔、海源閣等文化古蹟;聊城鳳凰苑農業科技園,東臨大運河,西接東昌湖風景區,南依四河頭旅遊度假村,是一處融生產示範、科技開發、觀光娛樂、綜合商貿於一體的大型農業科技示範觀光園;姜堤中原民俗遊樂園,北連鳳凰苑農業科技園,既擁有眾多的現代化大型遊樂設施,又具有田園風光的韻致;徒駭河風景區,位於聊城市區東側,與東昌湖水系相通,綠樹成蔭,風光旖旎。與此交相輝映的,還有陽谷的景陽崗、獅子樓,臨清的舍利塔、清真寺等國內著名的旅遊景點。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聊城已經成為國內新的旅遊熱點。

聊城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植。近幾年來,聊城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旅遊業作為全市的支柱產業來抓,建設“江北水城”這一旅遊品牌。一是開發建設了東昌湖風景區。該風景區規劃面積佔聊城市區的2/3。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佔地1600畝的湖濱公園已經建成。公園內小橋流水,綠草如茵,大大小小的雕塑和建築小品點綴其間。二是開發建設了古老的京杭大運河。聊城在歷史上,特別是在明清時代,曾因運河漕運發達而興盛400多年。當時的聊城“舟楫如雲,帆檣蔽日”,被譽為“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為了再現聊城昔日的繁榮景象,從1999年8月開始,聊城市實施了古運河開發工程。目前,一期開發已經完成,開發河道1.5公里,兩岸新建了水泥路、綠化帶和仿古建築;二期工程開發正在進行,待三期工程開發結束,昔日聊城水運發達的景象會顯現出來。

三是開發了徒駭河新的旅遊景區。市區東側的徒駭河,過去僅是一條行洪河,從1999年11月開始,我們投資20xx多萬元修建了長100米、高5米的全國最大單體橡膠壩,並實施了兩岸的綠化工程,初步建成了佔地1000多畝的風景區。該風景區與東昌湖風景區遙相呼應,連成一體,形成了“江北水城”一道新的風景線。另外,我們還注重了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先後建成了聊城農業科技示範觀光園、姜堤中原民俗遊樂園、馬頰河旅遊度假村等生態旅遊景區;開闢了水滸旅遊線和古運河旅遊線,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旅遊資源。目前,江北水城的框架基本形成,生態旅遊已成為聊城新的特色。與此同時,我們堅持“吃、住、行、遊、購、娛”相配套的原則,注重加強了功能建設,進一步完善了服務設施,使聊城完全具備了良好的旅遊條件。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4

尊敬的各位遊客,聊城山陝會館在城區的南部,運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業繁榮的縮影和見證。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陝西的商人為“祀神明而聯桑梓”集資興建的,從開始到建成共歷時66年,耗銀9.2萬多兩。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佔地面積3311平方米。整個建築包括山門、過樓、戲樓、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關帝大殿、春秋閣等部分,共有亭台樓閣160多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現存的會館中,聊城山陝會館的建築面積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絕倫的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卻是國內罕見。

會館按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組建築,強調中軸線兩側均衡對稱,突出中軸線上建築,通過屋頂的形式、面闊進深的大小、藝術構件雕刻的繁簡等來區分建築的主次級別。沿中軸線由東到西依次為山門、戲樓、鐘鼓樓、南北看樓、碑亭、中獻殿、關帝殿、春秋閣。從山門到春秋閣三個院落逐漸增高,錯落有致,各單體建築互相連接,佈局緊湊。

聊城山陝會館建成後,歷史上先後進行過8次擴建和維修。據現存16通碑碣記載,其中第4次維修從嘉慶八年(1803)到嘉慶十四年(1809),歷時7載,用銀49643.43兩。第5次維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用銀18028.78兩。維修所用木材多來自陝西終南山,工匠多來自山西汾陽府,建築風格儘量體現其地方特色。其建成後百餘年間,每年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都演戲以娛神。

聊城山陝會館是歷史上聊城商業發達、經濟繁榮的見證。它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融中國傳統儒、道、佛三家思想於一體。整個建築佈局緊湊,錯落有致,連接得體,裝飾華麗,堪稱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它的石雕、木雕、磚雕和繪畫工藝更是中國建築藝術的精品,對於研究中國的古代建築史、商貿史、戲劇史、 運河文化史、書法、繪畫、雕刻藝術史以及清代資本主義萌芽因素的產生具有極高的資料價值。

。會館,明清時期都市中由同鄉或同業組成的封建性團體。始設於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會館是建於永樂年間的北京蕪湖會館。嘉靖、萬曆時期,會館趨於興盛,清代中期最多,會館幾乎遍及通都大邑,府、州、縣城甚至某些鄉鎮也有設置。明清時期聊城商賈雲集,東關運河沿岸有山陝、 江西、 蘇州、 贛江、 武林等八大會館,其中山陝會館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會館建築。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5

我的家鄉是被譽為“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聊城。我的家鄉不僅歷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人文,而且還有着優美的景色,你看那寬闊的京杭運河閃爍着耀眼的金光,整修一新的運河兩岸風景如畫,河水幽幽清澈見底,她像一塊巨大而透明的藍寶石鑲嵌在廣闊肥沃的大地上,它既記載了家鄉人民撒下辛勞汗水而創造的奇蹟,又向國內外和世人展現了聊城富有靈性的水的魅力。現在,我的家鄉聊城已成為了國內外遊客無比嚮往的地方呢!?

除了運河之外,我們聊城還有中國最古老的木質樓閣光嶽樓,雄偉壯觀的宋代鐵塔,見證商賈雲集繁華盛世的山陝會館,還有我們小孩子都愛去的風景秀麗具有田園風情的江堤樂園、桃園山莊,以及獨具特色的護城河拓寬而成碧波盪漾的東昌湖,形成了中國北方特有的“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相間、人景相宜”獨特格局。

我親愛的朋友,我的家鄉美嗎?作為聊城大家庭的一員,我真誠地歡迎您來我的家鄉聊城觀光做客!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6

聊城市位於山東省西部,西部靠漳衞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地區隔水相望,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與河南省及本省的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聊城市因史稱聊攝國故名。聊城市轄東昌府區、臨清市和冠縣、莘縣、陽谷、東阿、 荏平、高唐6縣及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 有漢、回、蒙古等39個民族。以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9%;其次為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等。

全市主要旅遊資源聊城山陝會館,臨清舍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谷景陽岡等得到保護與開發,景陽岡一期工程竣工並向遊人開放。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7

尊敬的各位遊客,京杭大運河西岸有一處富麗堂皇的古建築羣,遠看,瓊樓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這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聊城山陝會館。

聊城山陝會館在城區的南部,運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業繁榮的縮影和見證。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 。這驚世駭俗的山陝會館是山西和陝西兩地的商人集資興建的。從開建到建成,歷時66年,花銀60465.69兩。館中,有技術精湛的建築雕刻、惟妙惟肖的精美繪畫。

來到大門前,只見門兩側有一幅對聯。上聯是:本是豪傑作為只此心無愧聖賢洵足配東國夫子;下聯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氣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聖人。在大門的兩側,有兩個便門,上面分別寫着“履中”、“蹈和”。 便門旁邊為磚築八字形影壁,影壁左書“精中貫日”,右為“大義參天”。

走進會館,過了戲台下的一道門,便看到了華麗的戲台。一般的戲台只有四個翼角,而這個戲台卻呈十翼角。從上面往下看,猶如一隻展翅高飛的鳳凰,栩栩如生。這座戲台精湛至極,能和故宮、頤和園的戲台相媲美。戲樓的兩側是南北對稱的夾樓,與戲樓連為一體。則鐘樓與鼓樓南北對稱,分列於夾樓外側。從遠處看,形成了一個“山”字。

院中還有兩棵古槐樹,已有四五百年了,而山陝會館才有兩百多年。可見,山陝兩地的商人是取這兩棵槐樹而興建的會館。與槐樹相對的,還有兩座石獅子。

再往前走,就到了關帝大殿,也就是正殿。關帝大殿中供奉着關羽。這兒,為什麼是供奉着關羽,而不是其他人哪?原來,關羽是山西人,而這山陝會館是山西和陝西人集資興建的,所以,關羽便是商人們精神上的一個支點。所謂“買賣不成,忠義要在“,指的就是關羽的忠義。

在大殿門口,抬頭望,有許多精緻的雕刻。中間的1塊刻有八仙人物,他們分別代表着老、幼、男、女、富、貴、貧、賤。看,正給中間的南極仙翁賀喜哪!在南極仙翁的左邊,有一個仙童,右邊立着花鹿,代表着長壽。左邊的一塊上

則刻有“神仙傳”的故事。在右邊也有一塊額枋,上面刻有“行孝圖”,為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的幾個故事。有《哭竹生筍》、《懷橘遺母》、《為母埋兒》、《卧冰求鯉》、《聞雷泣墓》、《扇枕温衾》、還有《恣蚊飽血》。更令人震驚的是,從下面看這些額枋,就會看到許許多多的動物頭像。而且,這些小巧玲瓏而又惟妙惟肖的木質透雕竟是國寶級的,更是山陝會館的鎮館之寶!

進入大殿,只見正中央坐着關羽。他頭戴龍帽,身着龍袍,亦有帝王風範。在關羽的右邊,站着他的義子關平;在關羽的左側,則站着周倉。只見關平手託玉璽,周倉手拿青龍偃月刀,好不威風!在正殿的南邊,是文昌火神殿,是當年眾商們祭祀文昌火神的處所;北邊,是財神殿,是當年眾商們祈禱發財的地方。

再往裏走,就到了春秋閣。春秋閣是會館中為高大的,也是最裏面的一座殿宇。建春秋閣的目的,就是為了紀念關羽挑燈讀《春秋》的,正因如此,才起名為“春秋閣”。春秋閣上方的額枋上,刻着鳳凰與牡丹,下方有木瓜、玉米等果實。連起來就是——“春華(花)秋實”。由此可見,古代人民多有智慧啊!

山陝會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與智慧的結晶呀!這,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會館建築。所以,我們更應該愛護山陝會館,珍惜這一宏偉壯觀古建築!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8

聊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於古聊河西岸而得名, 有“ 水城 ”的美譽。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

聊城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可以追溯到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輔佐商湯滅夏桀,世稱賢相。周時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閔子騫。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有謀士計然。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時有著名兵家孫臏、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

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通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户”、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建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鬥、鋭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聊城古稱東昌,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極為豐富。現有名勝古蹟44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風景如畫的東昌湖,面積達4.2平方公里,聊城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體”的獨特的古城格局和風貌,是著名的中國北方水城,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全市主要旅遊資源聊城山陝會館,臨清舍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谷景陽岡等。

建於明代的光嶽樓,氣勢恢弘,“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建於清初的山陝會館,雕刻精細,佈局嚴謹,是我國會館建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被譽為“東昌三寶”之一的宋代鐵塔,古樸雄渾,蒼勁挺拔,是我國現存為數極少的鐵塔之一。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收藏之豐富“為海內之甲觀”。在市區周圍,還分佈着武松鬥西門慶的獅子樓、武松打虎的景陽岡、魚山腳下的曹植墓,以及古阿井、迷魂陣、鰲頭磯、舍利塔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

聊城是人傑地靈的地方,是著名學者傅斯年、季羨林、國畫大師李苦禪、民族英雄張自忠和黨的好乾部孔繁森的故鄉。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9

Liaocheng city is a famous cultural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Named after the deep chat is located in the ancient river west bank, has a "city" reputation. Liaoche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the highest in luxi, henan, hebei, is located in east China, north China, central China at the junction of three administrative region.

Liaocheng as early as in primitive society have ancestors in the breeding,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about sixty-seven thousand years ago the eight longshan culture city, found they are by far the largest of the longshan culture. Visible, the ancient west bank dhi water wa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Xia period, liaoche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aster, agriculture and handicraft industry is developed. Minister of early shang yi zhi has "put his ideas into the field of qixin", for Thomson destroyed xia jie, he xian phase. There is "one of the 24 filial piety" MinZiQian.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liaocheng for qi west important cities. There are counselors meter.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liaocheng fight for governors. There is a famous town sun bin, LuZhongLian fame spread far to celebrities.

Glorious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liaocheng, yuan to $26 years (1289) to the Ming yongle nine years (1411) brought several times between the open river, motivated throughout much of north and south China grand canal boom brought vital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aocheng, linqing, liaocheng along one of the nine largest commercial port. "Chan liaocheng city of fireworks, more than thousand households", many businessmen, doing well in all sectors, boat and ZhouLu connect, horses and chariots, goods product, however. Foreign merchant guild alongside the river, a famous chung building shelf, a house, the qing emperor kangxi emperor 4 times to chat, qianlong emperor nine times in liaocheng.

ChengJianLi afte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iaocheng people inherit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the arduous struggle, forge ahead, in all walks of life have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Liaocheng called dongchang, has a long history, the humanities landscape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is very rich. 446 places of interest, of which 3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the provinci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 15. Picturesque fairmont lake, covers an area of 4.2 square kilometers, the ancient liaocheng city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 formed "the city has a lake, the lake city, lake city" of the unique pattern and style of the ancient city, is a famous city in northern China, is known as the "Oriental Venice". The city's major tourist resources of liaocheng ShanShan hall, linqing stupas, mosques, the company's tomb, si 5 jingyang hill, etc.

Dccement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grand, "yellow crane, yueyang also when looking at worship". ShanShan hall built in the qing dynasty, fine carving, layout rigorous, is a rare masterpiece in our guild buildings. Is known as "dongchang sambo" one of the song dynasty tower, of primitive simplicity is bold, vigorous tall and straight, is one of the few remaining tower in our country. Four private realm, one of the library in qing dynasty, the collection of the rich "map of armour to view". Around the city, wu song also distributed on the west door celebrate lion pavilion, wu3 song dozen tiger jingyang hill, fish's tomb,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and the ancient well, labyrinths, topped the rocky, stupas etc. A large number of famous places of interest.

Liaocheng is a beautiful place, and is a famous scholar fu sinian, ji, his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master flavor, national hero and the party's good cadre kong fansen hometown.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10

光嶽樓位於聊城舊城中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我的家鄉聊城的象徵,她與岳陽樓、黃鶴樓並稱中國三大名樓。光嶽樓是聊城歷史文化的象徵,也是今天新聊城的標誌性建築。

光嶽樓是江北第一名樓,也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她是宋元建築嚮明清建築過渡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光嶽樓的南面最上面一層,掛有一個匾牌,上面寫着的“光嶽樓”三個大字,聽説這名字還有一波三折呢!據説當時剛開始建立時,人們都稱他為“餘木樓”。過後又因這裏有鼓聲報時,又叫做“鼓樓".1846年,知府楊能在維修的時,又因為這裏的地名叫它“東昌樓”,再後來,史部員外郎李贊稱讚東昌樓,又被改成了“光嶽樓”,一直用到現在。

光嶽樓一共有五層。最下面一層是墩台,是磚、石、土砌成的正四稜台,在墩台的四個正方向開闢有拱形過街通道。墩台之上是光嶽樓的主樓,有四層,光嶽樓總高度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九是陽數之極,寓意其高度不可超越。光嶽樓墩台共有四個大門,南面還有兩小門,其中西側小門為假門,東門是上樓的唯一通道。從這個通道可以上到墩台,站在墩台上,可以看到美麗的古城區。還能看到我們可愛的實驗國小呢!從主樓的一層樓梯上去,可以到達主樓的二層,從二樓向上看,既不設柱,也不設地板,稱為“空井”。所以只能上到二樓了。站在二樓向西,能看到美麗的東昌大橋和東昌湖,向東看能看到卧似長龍的京杭大運河,貫穿整座城市,運河兩岸鬱鬱葱葱,美麗極了。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11

尊敬的各位來賓:

我們面前的這座高大宏偉的樓閣就是著名的光嶽樓。

光嶽樓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徵。它建於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距今已經有631年的歷史了。光嶽樓據於聊城古城的正中心,在當時建造這個樓閣的主要作用是:“嚴更漏,窺敵望遠,報時報警”的軍事作用。樓閣體現了宋元建築到明清建築的一種過渡,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在1988年的時候就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嶽樓佔地面積1236平方米,外觀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過街式樓閣,有東、西、南、北四個拱門,四門相通,券上方砌門額,南曰“文明”,北曰“武定”,西曰“興禮”,東曰“太平”。從建築結構上説它與同時修建的西安的鐘鼓樓相同,都是由墩台和主樓兩部分組成,我們看到的用磚石砌成的高9米的(準確的説是9.38米)就是墩台,主樓位於墩台之上,高度為24米,整個樓閣的通高和底邊長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國古代九為陽數之極,寓意着它的高度是不可超越的。631年來,光嶽樓一直是聊城古城區最高大最雄偉的建築。

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等樓參觀。

(登樓伊始)

因為這個樓閣在當時建造它是軍事作用,所以上下通道只有這一個,樓梯比較陡滑,大家在登樓的時候都注意腳下。

在敞軒內檐下我們可以看到一塊木製的匾額“共登青雲梯”,它是原書法協會主席啟功先生所題。

(乾隆御碑前)

在我們面前的這塊石碑就是乾隆的御製詩章碑。乾隆皇帝曾經九過東昌(5次東巡,6次南巡,9次通過京杭大運河路過這裏),六次登樓,在樓上即興做詩13首,這塊碑上就完整的鐫刻了5首。碑面兩首,碑陰兩首,碑側還有一首。

細心的可能已經發現,這塊碑的中間有斷接的痕跡,文革期間曾被拉倒毀壞過,史料記載,這裏有兩塊乾隆的御製石碑,在文革後只恢復起一塊,另一塊已經對不起來了。

我們這塊石碑有它獨特的文物價值。這主要體現在兩點上,我們着重來看一下碑側這首詩。首先我們看它的字體,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皇帝,在他一生當中寫詩就達到了一萬多首,他在各個景點留下來的字也是相當的多,但乾隆皇帝在其他地方留下來的字多為行草或者是小楷字體,您看這首詩,它是行楷字體,這種字體是不多見的,所以比較珍貴,這是其一。第二點,這首詩是乾隆55年皇帝80高齡的時候最後一次登樓所題,乾隆皇帝80歲寫的詩相當少,所以,這首詩就相當的有意義了,我們看他的字寫的剛勁有力,圓潤流暢,由此可見我們這位皇帝的書法功底是非常渾厚的。如果大家對書法感興趣的話,一會可以仔細的揣摩一下。

現在大家隨我這邊請。

(一樓東門)

在一樓東門的門楣之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塊木製的匾額,這塊匾非常的有意思,您看一下右手邊第一個字,非常象我們現在所寫的東西南北的“東”字,但是這塊匾額是清朝時期所題,在清朝時期並沒有“東”字的簡寫,“東”呢應該是第三個字,這個字就是我們東嶽泰山的“泰”字,“泰岱東來做翠屏”,意思就是説:巍巍的泰山也不過是光嶽樓東面一座翠綠的屏障。作者用非常誇張的手法,來形容這個樓閣是非常的高大和宏偉的,它的作者就是清朝著名的詩人施閏章。施閏章字尚白,號愚山,安徽宣城人,當時官居山東的學政,他有個學生非常給他露臉,就是《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施閏章就是蒲松齡的老師。施閏章在做山東學政期間曾經斷過聊城一個非常有名案件—— 胭脂案,後被他的學生蒲松齡載入《聊齋志異》當中,就是我們的看到胭脂姑娘的故事(在我們湖心島的望嶽亭重檐就繪有胭脂姑娘的故事,故此島也叫胭脂島)

(一樓室內,古城模型邊)

請大家到室內來。

在我們一樓的大廳,首先看到的就是我們聊城古城的模型圖。它是根據清朝嘉慶年間《東昌府志》的《東昌府城圖》製作的。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聊城古城的邊界是非常的方正,邊長是一公里,面積就是一平方公里。據於古城正中心的這個高大的樓閣就是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光嶽樓。它是四條主幹道的交叉路口,這四條主幹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呈十字形,其它大街小巷垂直交叉。從整體來看我們的古聊城就象是一個大的棋盤,跟古城西安有幾分相似,都是棋盤式方格網狀構架。

聊城自古便被譽為:“能陷不失的鳳凰之城”,就是説在當時我們聊城的防禦體系是非常的完備的,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聊城的防禦體系。首先我們看到就是古城牆,您看在四個角各有一個望敵樓,每隔一處有一個角樓,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門外面的方塊叫做“甕城”,有個成語叫“甕中捉鼈”指的就是我們的甕城了。聊城的甕城跟其它地方的甕城有所不同,它的門都是扭頭門,這在當時更增加了它的防禦性。甕城外高禿的部分為護城堤,中間的為吊橋,繞城一週的藍色地帶就是當時寬三丈,深兩丈的護城河,防禦體系是非常的完備。

這種規模便是明朝建立初年駐守在我們東昌衞的首御指揮僉使陳鏞所建。聊城原為宋元所遺留的土城,陳鏞認為這種土城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軍事需要了,為了跟元軍殘餘部隊作戰,他便上書皇帝,由原來的蘇綠國,也就是現在菲律賓國家運來了一批進貢的楠木來建造聊城古老的城牆,然後他又用建造城牆所剩餘的木料和磚石,在城的正中心建造了這樣一座具有軍事作用的樓閣就是光嶽樓,所以建樓之初被人們稱為“餘木樓”。又名鼓樓。

現在大家再順着我手的方向往上看,在上方有一個神龕,龕裏供奉了一尊神像,他就是木匠的祖師爺魯班。(在聊城關於這座樓閣的建造有很多傳説,最流行的一個説法就是魯班設計建造的。傳説當年陳鏞下令建造一座樓的時候,工匠們老是拿不出方案,這時東昌府來了一位白髮飄飄的老道,他左手拿着一把沒柄的斧頭,右手裏託着一座小樓的模型,這個小樓模型的高是九寸九。一位老木匠看到後請求老道留下了小樓模型。然後他們照此模型擴大了100倍開始造樓。工程進行的很順利,樓蓋好了卻遇到了一個新問題,原來樓上的木頭老是活動,現加楔子急既來不及,也不易楔了。這時,老道又來了,他一聲不吭的砍了一大堆木楔子,然後用手一指,楔子全都飛上卯裏,一個不多,一個不少,高樓馬上穩固了。老道又圍樓轉了三圈,木匠們也跟着轉,轉着轉着就看出了門道,此樓還有點向西北傾斜,但見老道最後在西北角把他的鏽斧頭塞進樓基條石下,人們眯眼一瞧,樓身還真正過來了,木匠們知道遇到了神仙,趕忙跪地叩拜,等他們抬起頭來,已不見老道身影,人們知道老道是神人,魯班顯聖了,於是,樓建成後,人們就把魯班的像塑在這裏。),

“巧奪天工”四個大字便是末代皇帝的弟弟溥傑1988年為慶賀光嶽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題寫的。這四個字發出了對光嶽樓的驚歎!

神龕兩側可以看到一副紅色楹聯,上聯是:“泰山東峙,黃河西臨,月色濤聲,憑欄把酒無限好。”下聯是“層台射書(魯仲連射書喻燕將),微鄉(殷紂王時期,封其兄啟於此,稱微子國)明志,人傑地靈,登樓懷古有餘馨。”上聯寫景,描繪了聊城的地理位置,下聯寫人,説聊城自古人傑地靈,而登上這座樓,就可以讓我們想起古人創下的偉大業績。這是一副人景合一的對聯,是1933年聊城縣縣長孫桐峯所制,1992年10月由山東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家蔣維鬆先生重新書寫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樓閣的主要構件。這個樓閣全部都是卯榫搭扣的木製樓閣,在它的主框架結構中,沒有用過一顆釘子。我現在手扶的這根兩邊有紅色抱柱的木柱一共有32根,我們在屋裏可以數到12根,另外有20根是砌於磚牆之內的。樓閣是框架結構的樓閣,牆倒樓不倒,磚牆只是起到了擋風避雨的作用,起主要支撐作用的就是這32根木柱,這種木柱我們現在叫金柱,因為它非常的高大,當地人也叫它通天柱,它的高度是11.58米,從一樓一直通到三樓,它是一整根的木柱,中間沒有斷接的。這種木柱便是由原來的蘇綠國也就是現在的菲律賓國家由海運經京杭大運河運到我們聊城來的,它是一批貢木,當時是用進貢的木料來建造聊城古老的城牆,可以看出,在當時聊城的軍事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

隨着明王朝統治的鞏固,此樓軍事功用很快被遺忘,但光嶽樓卻以她雄偉高大而名揚天下。現在就請大家隨我登樓參觀。

因為樓閣是木製樓閣,為了防火,樓上沒有電,樓梯是比較黑的,所以大家在登樓的時候都注意腳下。

(二樓,攝影展聊城俯瞰圖前)

剛才我們已經看了聊城的古城模型圖,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副圖片,它是20xx年10月所航拍的聊城的俯瞰圖。從這副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聊城古城保留的非常完整,邊界非常的方正,邊長一公里,面積就是一平方公里。位於古城正中心的就是光嶽樓,四條主幹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東、西、南、北四座關橋就是當時東、西、南、北四座吊橋的原址部位,繞城一週的藍色地帶就是當時的那條護城河,但是現在經過幾百年的開鑿,已經形成了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的東昌湖,它是北方最大的人工湖,和杭州的西湖相當,它的儲水量是1.5億立方米,主要引用就是黃河水。從這副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我們聊城這種獨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河一體。一會我們便可以在四樓非常直觀的看到這種景觀。只是有一點比較遺憾,您看一下,這面是西面,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西面的湖面是最窄的,這一部分水面已經讓房屋給擋住了,我們看不到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西關橋,它就是當時西吊橋的原址部位。

下面我們到乾隆行宮。

(乾隆行宮內)

乾隆行宮是乾隆皇帝當年題詩和休息的地方。據《南巡盛典》記載,光嶽樓為乾隆36行宮之一。

在行宮之內,我們可以看到牆壁之上有一副圖,它就是《南巡盛典圖.東昌段》,乾隆皇帝南巡之時帶了隨行的畫師,畫師用筆把沿途的景色描繪下來,集結成集後,有一部分便稱為《南巡盛典圖》,它就是其中的《東昌段》,再現了清朝時期聊城的部分景色.我們看一下,最高的樓閣掩藏不住的就是我們的光嶽樓,往下是古老的城牆,再往下這條河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京杭大運河.這條河是元至元20xx年所開鑿的會通河的一段.運河給聊城帶來四百多年的繁榮史,特別是明永樂十三年,海禁,這條河就成了連通南北的唯一的一條水路通道,因此在當時聊城是非常的繁華,被譽為“漕輓之襟喉,天都之肘腋”,也有“江北一都會”的美譽。旁邊的塔就是聊城最古老的建築,建於北宋年間的鐵塔,據今已經有一千所年的歷史了。

在乾隆行宮之內我們再抬頭往上看,由二樓我們就可以直接看到三、四樓的景緻,這叫做“空井”,它是宋元的一種建築風格。空井是用來通風、採光的,而在當時建造這個樓閣的時候,這個地方實際上是一個上料口。整座樓都是用木頭構建,用料很大,別的地方運很困難,所以通過這個地方用繩子把木料拉運上去,然後進行上層的建築。

再往上看,我們就可以看到四樓的屋頂,一個非常漂亮的屋頂。是用木頭依次雕刻而出的一朵碩大的蓮花,周圍是荷花、菏葉和蓮子來襯托。它的學名叫‘藻井“,也叫“蓮花井”,古人把蓮花雕刻在屋頂之上有自己很深的用意,樓閣是木製樓閣,最怕的就是火,當時古人已經有了防火的意識,但是他們沒有措施,因此便把水中的吉祥物雕刻在屋頂之上,起一個警示的作用,提醒自己一定要防火。你看這朵蓮花,它是倒置在屋頂之上的,蓮都是生長在水中的,也就是説我們的屋頂便是水座的,“天水克地火”,古人巧妙的利用這種五行相剋的原理,是希望這朵蓮花可以鎮住這個樓閣,給這個樓閣帶來一片祥和。

現在我們到三樓參觀。

走到這大家可以發現,我們的樓梯是越來越陡,越來越窄,因為當時是軍事功用,這樣易守難攻,便於防禦。

(三樓上)

三樓是一個結構暗層,光線非常暗。它是一個過渡層,在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剛才在一樓的時候我給大家講過,我們這個樓閣是由32根高大的木柱起了主要的支撐作用,現在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這32根木柱的頂端。(在樑枋下面)。這就是其中的一根,11.58米的高度就此終結。在它的上端周圍都是一些木頭的樑枋,是用圈樑的形式把內外兩漕圈起來,我們看到只是它最裏面的一部分,外面還有一漕,中間有一定距離,在樑枋上方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笨重的類似龍頭一樣的構件,它叫做斗拱,這些斗拱都是承重構件,它首先把下邊柱子上的壓力進行層層的向上傳遞,然後把樓上的壓力進行層層分解,這樣上下兩個方向的力達到了一個平衡。大斗拱外面檐壁之下還有200多個小斗拱,斗拱內外兩部分是連在一起的,這內外兩者之間又可以把內外的力層層的分解、傳遞,使內外兩個力達到一個平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在建造這個樓閣的時候已經把力學研究的相當的透徹了。

好,現在我們到四樓參觀。

(四樓上)

四樓是我們這個樓閣的最頂層。四樓有四個嘹望口,這四個嘹望口就是當年明軍嘹望敵情的地方。由這四個嘹望口我們就可以看到聊城古城的全景。

(站在南嘹望口)

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南嘹望口,您看到的湖面就是當時的護城河,現在的東昌湖,橋就是南關橋,是在原南吊橋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來的。在前方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古建築羣,它就是清朝四大私人藏書樓閣之一的海源閣。海源閣是由當時江南河道總督聊城本地人——楊以增創建,它是江北最大的私人藏書樓,與江蘇常熟翟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浙江吳興陸心源的“百百(bi)宋樓”並稱為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1972年,毛澤東主席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內閣大臣田中角榮的《楚辭集註》就是出自於海源閣藏書的影印本。

(站在西嘹望口)

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就是西嘹望口,西面的水域是最寬闊也是最漂亮的。前面的這座橋就是西關橋,也叫東昌大橋,還有個名字叫世紀拱橋。它是二十世紀末開始建造,二十一世紀初建成,有二十一個拱洞,象徵跨入二十一世紀。這座橋是目前聊城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一座橋樑,全長322米。它的護欄非常考究,全部都是採用北京房山一級漢白玉,用淺浮雕的手法雕刻了266塊《水滸》故事圖案,如果我們漫步東昌大橋一個來回,就象是看完了一整部的《水滸傳》。在西南方向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半球形的建築,它就是我們新城的標誌性建築——水城明珠大劇場。水城明珠大劇場是根據澳大利亞悉尼歌舞劇院,由北京清華大學設計建造而成的,全國唯一一個具有開啟閉合功能的歌舞劇院,它的高度也是33米,九丈九尺,和光嶽樓一樣高。裏面一共有3636個新型座椅,它也是目前為止國內最大的室內單體劇場。

(站在北嘹望口)

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是北嘹望口,北面的水域是比較窄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看得到水。前面的橋就是北關橋,是在原北吊橋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來的。由北面我們可以看到聊城獨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一體”,東昌湖以內的這些底矮的建築就是古城區,湖以外的高樓大廈就是新城區。早在建國初期,為了保護聊城歷史文化遺產,在制定第一個城市規劃時,就確定了“保護舊城,開闢新區”的建築原則,古城區內所有的建築物的建築高度都不能超過12米,也就是光嶽樓一樓房檐的高度,因此,較完整的保留了聊城古城原有的風貌。

近處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綠色植被比較多的方正院落,這就是範築先紀念館。範築先,山東館陶南彥寺人,著名民族英雄,時(1936)任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長。他積極擁護黨的抗日主張,堅持抵制韓復榘南撤命令,並於1937年11月19日通電全國,誓死抗戰到底。1938年11月14日,日軍侵犯聊城,由於頑固分子破壞,範築先等不及撤退,堅守城池15日,日軍攻破城池,壯烈殉國。1987年,聊城地區行政公署和聊城市政府共同在此修建了範築先將軍殉國處紀念館。中間黑色最大的石碑就是鄧小平所題的“範築先殉國處”,旁邊有一個小的石碑,是1947年1月解放聊城時,八路軍某政治機關為保護固有文化免於戰爭損壞,向入城部隊發佈的三項命令。其中第一條就是“向範築先烈士墓地立正,敬禮”。第二條在海源閣,“保護中國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圖書館”,第三條就在我們的東面了,“妥為保護傅斯年在北關街的住宅。”

(站在東嘹望口)

過了東關橋就是北關街了,傅斯年紀念館在北關街的東首。

傅斯年,字孟真,他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曾做過北京大學代校長,中國台灣大學校長等職務。傅斯年的一生,做了許多深有影響的大事。他創辦了歷史語言研究所,主持了山東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和安陽殷墟的挖掘工作等。他是我國現代知識分子中的傑出代表,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學術大師,也是我們聊城的驕傲。

站在這,我再給大家講一下光嶽樓名字的由來。光嶽樓初名為餘木樓,它是建造城牆剩餘的木料所建,又稱“鼓樓”明成化20xx年,光嶽樓大修後,東昌知府揚能,因其地處東昌,將其更名為“東昌樓”,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部考功員外郎李贊路過東昌,隨東昌太守金天錫登臨此樓。李贊對這個樓閣大為讚賞。他就是站在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面向東面,隱約中就看到了泰山,據説倒退四五十年以前,在雨過天晴的時候是確實可以看到泰山的。在古時候,泰山是人們心目中的神山,因此李贊在他的《題光嶽樓詩序》中這樣説道:“因歎斯樓,天下所無,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無名稱,不亦屈乎?乃與天錫評,命之曰:光嶽樓,取其近魯有光於岱嶽也。”意思就是説這個樓閣靠近東嶽的泰山,是受泰山神光的庇佑,所以取名光嶽,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説這個樓閣確實是有泰山神靈的保佑也好,或者是説是蓮花井的警示作用也好,或者是聊城人們人為保護的好也好,這個樓閣631年來,大小火災一次都沒有發生過。631年了,它一直屹立於聊城古城正中心,見證着聊城的歷史和滄桑,它是聊城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聊城歷史文化的象徵。

好了,我們光嶽樓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的參觀一下,分鐘後我們樓下集合。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12

Liaoche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west, the west by get wei river separates the water and the hebei handan, xingtai area, south and southeast across the dike river, Yellow River and the henan province and the province jining, Tai’an City, jinan neighbors, north and northeast border with dezhou. Because of the history of liaocheng city say about perturba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Liaocheng dongchangfu, linqing city, guan, shen county and si 5, the company, 6 Ren, gaotang county, and 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ch as han, hui, Mongol 39 people. To the han nationality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accounting for 99%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the city. Followed by the hui, Mongolian, Tibetan, Uighur, miao, etc.

The city's major tourist resources of liaocheng ShanShan hall, linqing stupas, mosques, the company's tomb, si 5 jingyang hill to ge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jingyang hill first phase of the project completion and open to tourists.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13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

我是導遊員,來自聊城旅行社,今天由我陪同您一起遊覽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山東聊城。

聊城古稱東昌府,居魯西,毗泰岱,臨黃河,是一座黃河文化與運河文化共同孕育的城市。聊城因水而興,水是聊城魂。中華母親河――黃河在聊城境內蜿蜒百里;全市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條之多。京杭大運河、徒駭河等多條河流穿城而過;在聊城4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區內,水域面積達到三分之一。

下面,請各位隨我從明珠碼頭開始,泛舟水上,一起遊覽最核心也是最能體現水城特色的景區――東昌湖與古運河,親身感受江北水城之秀美,探索歷史文化名城之幽邃。

朋友們:我們乘坐的船已經緩緩啟動了,首先我們遊覽的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水域總面積6.3平方公里的東昌湖,煙波浩淼,環抱古城,河湖相連,來自聊城旅行社城湖相依,形成了聊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獨特城市格局。這在全國獨一無二,被清華大學作為典型案例收錄在土木工程系教材中。

聊城又稱鳳凰城,在船的右前方,湖南岸有一個金鳳雕塑,就是為了紀念一個悽美的傳説而建。從前,聊城一帶曾是一望無際的梧桐林,生活着一對恩愛的鳳凰,統領着百鳥、護佑着百姓。東海一條黑龍欲將此地霸為己有,和鳳凰打鬥三天三夜。公鳳凰戰死,母鳳凰因腹中有蛋,暫時離去。從此,黑龍在此安家,這裏變成了一片汪洋,人們叫它東州湖。有一年,地方官見這裏湖波盪漾,林茂花繁,決定在湖中建城。夜裏一隻鳳凰託夢給他:“要建城,自有王東、王昌二人助你。”原來,母鳳凰自離開之後,因過度悲傷,雖生下兩蛋,卻未能孵化。後與一個叫王成的人結為夫妻,生下王東、王昌兄弟。來自聊城旅行社母鳳凰讓二子幫助修城,目的就是尋機向黑龍報仇。動工那天,一隻鳳凰引領着百隻裝滿樁木、石塊的大船駛向料場。湖中城建好之後,人們為了紀念鳳凰運料的功績,就起名為鳳凰城。話説王東、王昌修城之際,正是黑龍探親之時。這日黑龍返回,見湖中城起,十分惱怒,立即興風作浪,意欲毀城。王氏兄弟跳入水中與黑龍搏鬥,母鳳凰叼下身上兩根羽毛,化作利劍,刺向黑龍。黑龍不敢戀戰,逃往東海。誰料黑龍逃走時扒出的水道冒出滾滾激流,使水面不斷升高。鳳凰見狀,在空中喊道:“孩子,此水通海,難以堵擋,為了百姓,你們只好獻身了。”二王兄弟聽後,先後鑽入水下,用身子堵在了水道口上。後來,人們為感謝二王兄弟,就取其名字,將鳳凰城改稱東昌城了。

各位朋友,前面船即將通過的橋,名叫六知橋。明朝中期,東昌府有位禮賢下士、愛民如子、清正廉潔、兩袖清風的知府,姓蔡,名興同。有一年發大水,河堤決口,平地划船。皇帝撥下善款,命蔡知府與河院一起抗災防洪。後因治河有功,皇帝把抗災剩下的銀兩開恩賞賜下來。河院想私分錢款,就在自己的行署備好酒菜,請知府過來議事。酒過三巡,河院提起分錢之事,對蔡知府説:“這錢我們二人分了,也無人知曉。”蔡知府説:“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水知、河知,何來無人知曉?!此錢取之於民,理應用之於民!”回府後蔡知府即讓師爺盤點賬目,開列明細,邀地方士紳公議,將抗災剩餘的3萬6千多兩銀子修建了南關和北關兩座橋。後人感恩蔡知府義舉,將南關橋改稱“六知橋”。

[船過南關橋後]過了六知橋,我們就來到了東昌湖的東南水域。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幾個小島,是老百姓俗稱的演武場。水滸傳中沒羽箭張清調任東昌府之初,曾夢見自己在過吊橋迎敵時馬失前蹄,跌入護城河中。張清不習水性,眼看有生命之憂,這時一仙女從天而降,拋下一根紅繩,將其拖到城東南的小島之上,並教他訓練水兵之法,留下偈語:湖上練兵,遇江而止。後來盧俊義率水滸諸英雄攻打東昌,被張清連傷一十五員大將。幸虧宋江用計俘獲了張清,並勸其歸順水泊梁山。此時,來自聊城旅行社張清才知仙女之意。後來因為水衝,小島越來越小,清朝以後,就無人在此練兵了。如今,這裏草密水清,天氣好的時候,湖裏的烏龜就爬上來曬太陽。

在南城牆裏,有一個不大的水面,多年來無論天氣多麼乾旱、無論用什麼器械取水,從未乾涸過,這就是傳説中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龍潭。當初大禹治水來到聊城,命人在南部開挖了徒駭河,在北部開挖了馬頰河後,洪水很快下降了許多,卻一直無法排完。夜裏,大禹趟水查看,來到徒駭河北岸時,見到一股暗流,順暗流走出五六里路,發現了一股打着漩渦向上湧的水花。大禹拎起泥沙袋拋將下去。“呼啦”一聲,水下飛起一條蛟龍,張牙舞爪撲向大禹。雙方鬥至天亮,蛟龍向東飛去。大禹將此事告訴了舜帝,舜帝賜其刻有鎮蛟圖的方石一塊,告訴説那條蛟龍原是被趕出家門的東海龍王之子。夜裏子時,按照舜帝的囑咐,大禹把方石投到漩渦處,只聽幾聲悶雷過後,水花隨即落下。第二天,聊城一帶洪水退下,大禹投石處卻依然是一片深不見底的水面,人們稱作鎮蛟潭或龍潭。

聊城水多,橋也多。聊城的橋不但形態名異,而且都有着或傳奇、或動人的故事。前面這座連通東昌湖與古運河的橋,叫驚龍橋。乾隆皇帝曾九次南巡,七次留宿聊城。有一次南巡迴程,艄公因貪看沿途風景一時走神,待船行至龍灣橋頭,急忙轉舵,龍船的顛簸使得正在與人下棋的乾隆皇帝離身前傾,差點跪倒。乾隆大怒,急問何事?隨從忙跪奏道:“皇上貴為真龍天子,何事不知?來自聊城旅行社不過是因下棋入迷,一時淡忘而已。不過,東昌府這個地方,歷來就不平凡。當年聖祖爺在此鬧龍街就遇到過活神仙。剛才,您跪天、跪地、跪師親,説明此地天有靈、地有德、水有韻、河有情。岸上就是龍灣,何不上岸,將息幾日。”乾隆聽罷稱是,住進了光嶽樓行宮。這後面還有一段故事,暫且賣個關子,過會再説。因為乾隆在龍灣橋受到驚嚇,後人就稱之為“驚龍橋”了。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了。明清時期,得益於漕運的發達,聊城繁榮昌盛達400餘年,這裏“舟楫如雲、帆檣蔽日”,被譽為“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當時,運河兩岸僅有名有姓的商鋪就多達3000餘家。有的朋友可能會問了: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這是有證可查的。前面左手的這處 院落,就是當時山西、陝西兩省商人在此經商的“聯絡處與招待所”,裏面磚雕、浮雕、透雕,天下三絕。請各位上岸,到山陝會館內遊覽。

看過了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我們再次上船,繼續運河之行。據記載,明清時期,聊城運河兩岸會館林立,規模與山陝會館差不多的就有8處,可惜如今只保留下這一處。

在運河開發過程中,來自聊城旅行社我們聊城政府一方面注重保護原有的文物古蹟,另一方面新建築都是仿明清時期樣式的,白牆青瓦,充滿了仿古氣息,與運河和諧的融合在一起,成為聊城一道新的風景線。

[船過一中橋後]在船的左邊,各位朋友看到的這座基督教堂是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920xx年)修建的,是魯西地區建成時間最長,保存最好的一座教堂。教堂面東臨古運河而建,主體為雙層樓房,兩側分別有3層的望樓和4層的鐘橋,可供千人舉行禮拜。教堂的北側為牧師樓,3層城堡式建築,是教堂神職人員居住的地方。1920xx年,一對美國傳教士夫婦生下了一個女孩,起名牧琳愛。1930年,13歲的牧琳愛隨父母回到了美國。歲月未能沖淡牧琳愛對中國的記憶,在回國後的幾十年中,她一直魂牽夢縈,渴望再次回到中國,為中國人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1998年8月,82歲高齡的牧琳愛,賣掉40英畝山林和別墅、來自聊城旅行社花園、汽車等家產,隻身來到中國,在聊城市陽谷縣劉廟村安了家。自定居聊城之後,牧琳愛竭盡所能,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並積極出錢為村裏修路、為國小生配電腦,為醫院捐獻醫療設備、聯繫美國專家講課……老人先後被授予“中華慈善大使”、“感動中國新聞人物”等稱號,成為一位活着的傳奇。每當有人問她為什麼這樣做時,牧琳愛老人總是説:“我有一顆中國心!”

大家再請看左手岸邊,這些滄桑古樸的青石,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登岸的御用碼頭,老百姓稱為“大碼頭”。當年,康熙南巡、東巡路經東昌府時,都是從這裏上下龍船。運河兩岸淨街戒嚴,大小官員及地方顯貴士紳,皆跪伏在地,恭迎聖駕。附近還建有專門的接駕亭,萬歲爺上岸後,首先來到亭內迎接官員們的叩拜,禮畢方才起駕進城。其聲勢浩大,場面宏闊,令人歎為觀止。在中國運河博物館內,有復原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朋友們都知道,乾隆是比較有才的一個皇帝,也是相當自負的一個人,但他對開創清朝盛世的爺爺康熙還是比較尊敬的。這不,前面左邊就是乾隆皇帝南巡時登岸的小碼頭。為了表示對康熙的尊重,乾隆特意讓人另擇吉處修建了一個碼頭供自己上岸用,而不是使用康熙登岸的大碼頭,老百姓稱之為“小碼頭”。

説到乾隆呢,我們書接上回:在驚龍橋受驚後,來自聊城旅行社雖經隨從百般勸解,乾隆卻一直心懷戒意。直到住進光嶽行宮,酒宴過後,才有了幾分詩興。憑欄眺望,乾隆被東南方向的一幅盛景吸引,隨口問道:“這是何方勝境?”當得知這便是前朝狀元鄧中嶽的莊園時,心中又來了氣。康熙十六年鄧中嶽應殿試贏得康熙“文章平平,字壓天下”的御批。人稱風流天子的乾隆皇帝,自認書法最佳,卻因一個“字壓天下”,使他多年心中不服。驚龍橋受驚,乾隆把一肚子的氣都撒在了鄧中嶽身上,回京沒幾天,便以“奏不對稱”的罪名罷了鄧狀元的官。鄧中嶽,因字而貴,又因字而衰,飽嘗人間五味,決意再也不讓兒孫涉足官場了。鄧中嶽死後,兒孫遵其遺願,將棺木沉入水下深埋,大抵是隱喻半生的宦海沉浮吧。

各位朋友,前面這座東西方向的橋,叫閘口橋。這裏發生過許多故事,比較有名的是“今日無税”。康熙年間,刑部侍郎任克溥告老還鄉後,發現東昌府因連年遭受水災,民不聊生,而苛捐雜税,更使百姓怨聲載道。任克溥三次上書,請求減免官税,賑濟災民,卻未得到回覆。正當他憂心如焚時,京城傳來消息,説皇帝南巡要路過東昌。這天,康熙乘坐的龍舟行至東昌府閘口附近,突然觸物擱淺。康熙令人速派水工清理河道。沒多長時間,水工撈出一塊刻有字跡的石碑。隨行官當即上奏康熙。康熙問:“上面刻有何字?”任克溥近前跪奏道:“啟奏萬歲,此碑膽敢阻擋龍舟,恐有緣由,還請皇上明察為好。”康熙點頭稱是,走到碑前辯認字跡,隨口唸道:“今日無税。”任克溥急忙跪倒高呼:“謝主隆恩!”來自聊城旅行社康熙問:“愛卿,這是何意?”任克溥答道:“萬歲體恤災民,免去東昌賦税,我豈能不為家鄉父老謝恩!”康熙説:“古碑顯現,亦是天意,就照此辦理吧!”其實,這是任克溥冒着欺君殺頭之罪預設的計謀。他讓家人探明瞭龍船到達東昌的準確時間,於頭天夜裏將石碑投入河道之中,故意讓康熙來念。東昌知府把“今日無税”碑立在了東關運河南岸,並修了牌樓。從此,凡在此碼頭裝卸貨物者,均不納税。以至於在大碼頭一帶形成帆牆如織、百貨燦陳的景象,被譽為東昌古八景之一:崇武連檣。

[船過閘口後]聊城自古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據考證,明清以來考中舉人者323人、考中進士者71人。閘口橋西不遠處,就是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的宗祠家廟。

傅以漸是康熙的老師,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傅以漸自幼聰穎過人,經史過目不忘。三歲能誦書,五歲熟記經史不遺一字,十歲撰寫文章。幼年家境貧困,作文苦於無紙,每起草於牆壁間,夜以香頭照讀,苦志力學,二十年如一日,攻讀不懈,終成大器。清順治三年開科大考,傅以漸以進士及第一甲第一名,首奪大魁,位列清華。傅先生治學嚴謹,精於考究,學識淵博,來自聊城旅行社道德文章為一時之冠,人尊之為“星巖先生”。傅以漸是一位竭誠盡忠的賢臣良相,雖居官顯耀,卻仍以簡樸無華而著名,深得順治皇帝的器重。別的文武官員都騎馬坐轎上朝,他卻以驢代步,往來於宮庭之間,一次,被順治皇帝見到,特御筆親作小照一幅,並題“狀元歸去驢如飛”,一時傳為佳話。後人借題演義,寫下一首詩:“閣老騎驢來玉殿,康熙引韁走在前。若非太保展雄才,清鼎豈能安如山。”

提及傅家,不能不提另一個人:傅斯年。這個名字,朋友們也許不是很熟悉,但“五四運動”大家都瞭解。當年“五四運動”的遊行隊伍中,走在北京大學方隊最前面、高舉大旗的,就是傅斯年。我國著名史學家、教育家、中國新文化運動倡導人之一,曾先後任北京大學和中國台灣大學校長的傅斯年,是傅以漸的第七代孫。如今,傅家祠堂修成了傅斯年陳列館,著名的“仁義衚衕”也在那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親身去感受一下。

聊城南起龍灣,北至北壩的運河岸上,有多棵幾百年樹齡的老槐樹。樹下均有三丈見方的高台,人稱“曬書枱”,又稱“賽書枱”。曾流傳這樣一個民謠:“數遍四百四十四棵槐,不知何處賽書枱。賽書枱?曬書枱?是曬是賽後人猜。”説曬書枱,是與海源閣主人楊以增有關。據説楊以增當運河總督的時候,從南方購了書,船運回東昌,途中受潮浸濕,上岸後先在槐樹下晾曬,然後再運到海源閣收藏,故後人稱之為“曬書枱”。説“賽書枱”,是因為當年運河岸不僅是十里碼頭,更是人員密集的繁榮市場:説評書的、唱鼓書的、演快書的等各路藝人在樹下襬攤,競相獻藝,甚至唱對台戲,故後人稱之為“賽書枱”。

關於古槐下的高台,還有一個説法:是與聊城的一個學子耿如杞有關,其人勤奮好學,博覽羣書,人送外號耿書簍子。有年秋天,江南舉子乘船進京趕考,桅杆頂端高懸錦旗,上書十個繡金大字“精讀天下書,喜赴瓊林宴”。耿如杞本來也應參加科考,只因為父守孝,不能成行,看到江南舉子有些輕狂,心中不服。趕考船靠岸後,一位江南舉子要在此曬書,請耿如杞讓一讓。耿如杞也説要曬書,但卻兩手空空。江南舉子問:“書在何處?”耿一拍肚皮:“在此。”見兩人較勁兒,來自聊城旅行社周圍就有好熱鬧的人激將,於是雙方擊掌賽書:江南舉子輸了,落旗罷試;耿如杞輸了,頭頂香盤送江南舉子進京。雙方你來我往,劈章摘句,均對答如流,圍觀者讚歎叫絕,雙方也是暗自佩服。這時,耿如杞要江南舉子背誦《萬年曆》。在同行的提示下,有一位過了關。待這位舉子讓耿如杞復背時,耿由後向前,倒背如流。剛剛背了一部分,忽聽一舉子喊道:“仁兄打住!恕小弟輕狂,小看天下,我等甘願回船。”言畢,同船工搬書上船,打道回府去了。看着解錨的南船,耿如杞心感不安,連連歎道:“僥倖,僥倖,我實不如人。”原來,耿如杞並不能背下萬年曆,只是以驚人的記憶力,由後向前強背了一部分。不打不成交。後來,耿如杞與江南舉子們互通書信。下一個大比之年,他們在當年賽書枱相聚,同舟進京,又同科及第,共登皇榜,成了相知相契的官場同僚。故老聊城民謠雲:“天下文章裝滿船,賽書枱上遇奇男,脣槍舌劍分高下,誰知命裏是同年。”

無論是曬書枱還是賽書枱,總之這裏是充滿着文化的氣息。人們傳説,學生們經常在這裏走一走、轉一轉,成績就會好上幾分。這也許只是傳説而已,但幽靜的環境、清新的空氣,肯定能起到淨化身心,提神醒腦的作用。

[廊橋處]各位朋友,前面這座橋雕樑畫棟、飛檐走壁,恰似畫廊一般,這就是聊城唯一的廊橋。為什麼在這裏修這樣一座廊橋,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清道光年間,有位孔氏女嫁到這附近、運河左岸的一個竇姓人家為妻。一年鬧水荒,婆婆和丈夫都被淹死了,只剩下公公與孔氏。當時,孔氏剛二十歲出頭,長相俊俏,性情温順,有很多人前來向她求婚。但是為照顧孤苦無依的公公,孔氏執意不肯再嫁。這年初春,公公得了傷寒病,孔氏五更天就揹着公公踏冰過河到北岸找大夫看病。返回時,由於太陽照射,河冰鬆動,公媳二人都被陷到並不深的河裏。孔氏費盡力氣才把公公拖上岸,背起來繼續往家趕。到家後,孔氏急忙為公公擦濕換幹。不料正好被人看到,從此流言蜚語就傳開了,孔氏當面遭唾棄,背後被人指脊樑,變得沉默寡言,聲言要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公公知道兒媳委屈,就找到在家為父母守孝的時任湖北按察使、海源閣的主人楊以增,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兒媳的嘉德孝行以及所受委屈如實傾訴。來自聊城旅行社楊以增經過調查瞭解,明白了事情真相,決心還孔氏女以清白。楊以增先説通知府、由地方官出面,又由道光皇帝恩准,為孔氏建貞節牌坊。但孔氏家裏既無土地又無墳塋,牌坊無處可建,後來人們就在孔氏與公公落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橋,橋上建木廊坊代替了石牌坊。廊橋完工後,楊以增送來“清孝橋”匾一塊,人們就把孔氏居住的街道稱為:清孝街。由於楊以增的原匾早已丟失,所以至今廊橋的題名處仍是空白。

[看到鐵塔時]現在我們的船正在向西行駛。請大家看左前方的塔,這就是聊城三寶“古樓、鐵塔、玉皇皋”中的宋代鐵塔。其實,這鐵塔初建時,原本是一座磚石結構的墓塔。後來,磚塔因遭到破壞,人們為了報答正果寺仁安長老的大恩大德,又在原塔基礎上鑄造了這座鐵質舍利寶塔。千年來,鐵塔不僅成為聊城歷史的見證,而且給聊城增加了諸多光輝。後人把它列為聊城的八景之一:鐵塔煙霏。明嘉靖進士許東望有詩為證:絕頂摩雲迥去雁,暮雲倚樹起鳴塘。爭春慘淡煙光裏,蜃氣分明出海洋。

説到鐵塔,聊城還有一樣聞名的食品:鐵公雞。被老舍先生譽為“聊城鐵公雞”的魏氏燻雞,是北關魏永泰於清朝嘉慶十五年,公元1820xx年創制的。迄今已有近190年的歷史。當時的聊城緊靠運河,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為便於扒雞運銷外地,魏家扒雞店研製成這種能夠長時期保存的燻雞,每年農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製作,供全年銷售。魏氏燻雞選料精良,製作精細。燻雞選用外型豐滿、肉多肥嫩、體重2至3斤的一年左右無病活雞,先加工成扒雞再在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藥料,放在鋸末煙上熏製而成。經熏製的扒雞水分少、皮縮裂、內外露、無彈性、藥香濃,存放時間長,是過往聊城商賈遊客爭相購買的上等美餚和饋贈佳品。

[東昌湖、運河交匯處]在這裏,湖河之水融匯在一起,運河蜿蜒向北流去,我們的船將離開運河再次進入了東昌湖。

[稍候]前面這片湖面夏天時遍佈荷藕,是一處開放式的觀賞公園。皓月當空的夏夜,縷縷清香飄來,涼爽宜人。湖內不僅荷蓮遍佈,而且葦草蓊鬱,鳥禽棲息,花香鳥語,如詩如畫。公園內建有一涼亭,重檐攢尖,六角飛翅,雙檐12脊皆飾捲毛獸,建築精巧別緻。亭子的四周偎依湖水,荷蓮、柱間設有坐椅,供人休息,晨昏四時,景色各異。臨亭建有水橋,連接湖岸,亭橋相依,頗具江南特色。

各位朋友請往南看,這座橋是不是很有特點?對了,非常陡,不要説汽車,就是推自行車上橋,一般體力不濟的也甭想上去。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座橋叫白玉橋,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的避難處,名字也是朱棣定下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後,孫子朱允汶登基,改號建文。來自聊城旅行社僅僅7個月後,燕王朱棣就開始發難,攻打濟南,久攻不下時,率兵佔領了滄州、臨清、館陶等地,建文帝令山東參政鐵弦率兵進駐東昌,阻擊朱棣。朱棣輕敵,上當中計,被圍住一通廝殺,直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朱棣邊戰邊退,最後只剩下單身匹馬,人困馬乏,無力支撐。就在這時一支敵軍追來,朱棣無心再戰,策馬便逃。誰知經過一拱橋時,不慎落馬。朱棣暗想,吾命休已!千鈞一髮之際,空中飄落一條長綾將其裹住,拉進橋洞。朱棣睜眼一看,原是觀音菩薩端立蓮台上,於是納頭便拜,這才發覺自己是站在齊肩深的水裏,無法跪下。再抬頭時,觀音菩薩已不見蹤跡。再説追兵趕到橋頭,突然大霧迷漫,對面不見人影,無奈只好收兵而歸。朱棣登基後,派人專門前來搜尋,得知橋後即是隆興寺,供有觀音菩薩塑像。於是命人在京城建起觀音道場,將隆興寺命名為護國隆興寺,又用漢白玉重修了拱橋,命名為白玉橋。

[北關橋附近]東昌湖景區不僅古蹟多,而且還是一個高標準的體育比賽場所。我們經過這座北關橋後,西面的這片水域上經常舉行水上比賽。世界龍舟邀請賽、F1摩托艇比賽、中美滑水對抗賽等諸多國際級比賽都曾在這裏展開。每當比賽日,湖邊擠滿了觀眾,龍舟賽整齊劃一的動作、震天動地的鑼敲,摩托艇風馳電掣的速度,水上芭蕾的優美與驚險,給東昌湖更增添了幾分活力。

説到體育,人們喜歡用一個詞來形容運動健兒:龍騰虎躍。中國是龍的故鄉,聊城就有許多和龍相關的故事與傳説。各位請看,正西邊的廣場上是騰龍雕塑,這座雕塑訴説着“禿尾巴老李”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位身懷六甲的姑娘長途跋涉經過東昌府時,累倒在城西道口鋪王海子村路邊,被村裏的好心人收留。姑娘見這裏民風淳樸,便想留下來。好心人給她介紹了一户李姓人家,小夥子見姑娘長得十分俊秀,也就答應了這門婚事。姑娘排行第三,婚後,人們就叫她三娘。轉眼間到了三娘生產的日子,這天夜裏,天無月色,黑雲壓頂,隨着一聲啼哭,一個皮膚黑色、長着條尾巴的嬰兒降生了。在場的人驚呆了,李姓小夥子更是心慌意亂,把孩子抱到牀上,拿起菜刀,“咔嚓”一聲將尾巴砍了下來。一瞬間,來自聊城旅行社一道閃電撩開後窗直衝東北而去。其實,這三娘本是東海龍宮的三公主,因與南海龍王的二太子私定終身被逐出龍宮,流落凡間。再説被砍掉尾巴的這條龍,四處遊蕩,尋找棲身之處。這天,它發現了一條大江,不料江中有條白龍,十分霸道,黑龍與它鬥過幾次,未能取勝。後來,黑龍邀請到所有在東北居住的山東人為它助戰,江岸上山東人把戰鼓擂得震天響,江中黑浪湧起時就投饅頭和肉,白浪湧起時就投石灰和石頭,幫助黑龍最終打敗了白龍,這條江恢復了平靜。為了紀念黑龍,人們把這條江取名為黑龍江。從此,凡是江上往來船隻,只要有山東人在船上就會風平浪靜。時至今日,黑龍江上的船工開船前總要問一句:船上有山東人嗎?聽到有字才開船。三娘去世時,接連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並伴有龍吟啜泣之聲,人們説,這是禿尾巴老李奠母來了。

[臨近古城西北角時]在東昌古城西北角,也就是我們船的左邊,各位朋友請看,有一個姜太公釣魚像。大家都知道,姜子牙釣魚與眾不同,他的魚鈎是直的,所以有一句歇後語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為什麼姜子牙像立在了東昌湖邊呢,這裏又有一段故事:當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與紂王作戰,紂王曾調集土方的軍隊前來增援。為打擊土方增援力量,姜子牙帶兵迎敵,雙方交戰處就在聊城一帶。姜子牙足智多謀,為了迅速打垮這支援軍,儘快返回主戰場,心生一計:每天夜裏讓士兵又唱又跳,自己一身漁夫打扮,點上篝火在河道邊釣魚,擺出一副驕兵輕敵的假相。土方統帥得到線報後,來自聊城旅行社暗自高興,組織了隊伍夜襲西周軍,準備活擒姜子牙。當他們悄悄來到姜太公背後,準備活捉時,才發現上當了,姜子牙和兩個侍者都是用草扎的。土方統帥暗想不好,急令收兵,不想姜子牙早已派兵埋伏好了,只殺的土方軍隊四散奔逃,帶着殘兵敗將回到了北方。為紀念姜太公用垂釣之計大破土方的戰績,人們就在這裏塑了這尊像。

下面,我們即將登湖心島,在島上欣賞一下江北水城的風光。湖心島面積2750平方米,島上有望嶽亭、溢香齋、翠園、垂花門、沁園、觀景台、金魚館、垂釣台等建築物。望嶽亭位於湖心島西北角,高7.8米,佔地80平方米,黃琉璃瓦重檐六角攢尖頂,六柱拱托,柱間設有坐凳,可供遊人休憩。重檐下內外六面繪有《胭脂》故事的連環畫。蒲松齡先生《聊齋志異》中的“胭脂”故事就發生在東昌湖邊。當年,勤勞善良、家境貧寒的胭脂姑娘,與鄂公子一見鍾情後,歷經磨難,來自聊城旅行社方才有情人終成眷屬。現在,戀愛中的青年男女都喜歡在東昌湖邊談情説愛,流水倒影、小橋美景,卿卿我我、你儂我儂,成就了一段段美好姻緣。

望嶽亭建築精巧宏麗,因與光嶽樓遙相呼應而得名。湖心島北側建有3間殿堂式歇山頂茶社,名曰“溢香齋”,佔地60平方米,主要用於接待來島賓客。東側和中部為翠園,佔地740平方米,房屋均為青瓦白牆仿古起脊建築,古雅別緻。東側正中建有垂花門,黃琉璃瓦蓋頂,做工精細,古香古色,與望嶽亭交相映輝。南側為沁園,佈局精巧,廊壁漏窗圖樣各異。前園臨湖設有觀景台,為7間敞廊,可供遊人休息觀景。後園為花園,內有石刻雕塑,噴水花池,系仿蘇州園林建造,園內翠竹繁茂,百花爭豔,環境清雅。登島遠望,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魚戲遊舟,猶臨仙境。

各位朋友,湖心島一遊,推開碧窗賞湖景,泥爐旁邊品香茗,是不是神清氣爽,飄飄然神遊天外的感覺?下面,我們再來欣賞東昌湖上最大的一座橋,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內石拱橋――東昌大橋。橫跨古城西部東昌湖上的這座大橋也叫二十一孔橋,因為它一共有21個橋洞,象徵着跨入21世紀。大橋於20xx年6月動工,20xx年7月竣工,全長322米,橋面淨寬15米。上部結構為石砌拱橋,中間5孔為懸鏈線拱,兩側為圓弧拱。主孔淨高9米,可供大型遊船順利通航。拱圈、橋身採用花崗巖嵌面,來自聊城旅行社橋面青石鋪砌,漢白玉欄杆,被譽為“中國江北最大的內陸湖泊石拱橋”,堪稱橋樑建築史上的精品。由北而南,東昌大橋與水城明珠,成為聊城現代的建築標誌。由西而東,東昌大橋與古城中央的光嶽樓,則構成一幅今古和諧交融的圖畫。東昌大橋不僅僅是聊城的一個建築,而且橋兩側的漢白玉欄杆上雕刻着366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水滸故事,順着大橋走上一個來回,水滸精華盡收眼底。如今,大橋已成為東昌湖上一道亮麗的風景。有詩人曾這樣讚美道:滿城垂柳髮絲柔,一湖碧水照風流,白玉長橋形似梳,梳理詩情寫春秋。在這裏,詩人把我們的東昌大橋比喻為一把大大的梳子,它梳理着東昌湖的波濤,也梳理着聊城古老的歲月。

[進入西南水域]船的前方,湖西岸那個圓形的建築,就是水城明珠大劇場了。許多朋友説,這個劇場很像悉尼的歌劇院。其實,我們水城明珠劇場的投資比悉尼歌劇院少很多,只用了五千萬元左右。劇場高36米,與古城區的光嶽樓高度一致,觀眾席環形排列、逐排升高,一共有3636個座位。這個劇場有兩項國家專利技術,一是劇場可以開合。東邊的大半球可以順着軌道旋轉180度,蓋到最西邊的小半球上面,中間兩個條狀的可以東西方向平移,這時劇場就成了露天的。另一項專利技術是劇場內温度控制方面的。因為劇場空間太高,安裝空調效果不明顯,於是建設者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在每個觀眾座椅下面,都留有一個空調出風口。這樣,就很容易地實現了冬暖夏涼。劇場建成後,等多位中央和國家領導人都來此視察過。劇場每年都有150場左右的文藝演出活動,大陸及港澳台的知名演員大多在此演出過,許多國外團體如俄羅斯小白樺歌舞團、奧地利交響樂團等也都曾來此獻藝。

剛才,我們提到了光嶽樓。請各位朋友轉身朝古城區看一看,城中央猶如鶴立雞羣,在周圍建築中拔地而起的,就是全國四大名樓之一的光嶽樓。與其他名樓不同,光嶽樓建成後,一直保存完好,數百年來,只經歷過幾次小規模維護,從未重修、重建過。來自聊城旅行社光嶽樓建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因為是用修建城牆時所剩餘木料建造的,整個樓全為榫鉚結構,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始稱“餘木樓”,又因為樓上放有一面報時用的大鼓,老百姓還稱為“鼓樓”或“古樓”。明弘治年間,吏部考工員外郎李贊登樓,寫下一首讚美詩:霄漢憑陵日月懸,下臨天地上通仙。平生放眼惟輸此,天下名樓數漫千。望入青徐光並嶽,勢尊正北位當前。從此,因為樓“有光於岱嶽”,就叫光嶽樓了。康熙、乾隆南巡留宿東昌時,大多把行宮設在光嶽樓內,樓上有多處他們的題字、題詩。

光嶽樓所在的老城區是始建於北宋時期的方正古城,原有高大堅固的城牆,四周環以寬闊的護城河,後來城牆被拆除,但古城格局依然如故,原用於“窺敵望遠”、報時報警的光嶽樓今仍高高矗立於古城中央。以光嶽樓為中心,向四面輻射,形成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四條大街向外延伸,依次有“四口”(東口、西口、南口、北口)、“四門”(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四關”(東關、西關、南關、北關)。城區街道,經緯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盤方格網狀骨架。城區居民,多為三合院、四合院,至今保留着白牆、灰瓦、坡屋頂的傳統建築風格。聊城古城區是一個非常標準的正方形,面積1平方公里,從中央的光嶽樓起,到東西南北四個城門處,都是500米。古城區內文物古蹟眾多,有人這樣形容:撿一片瓦塊就是歷史,挖一抔泥土就有文化。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當年毛主席送給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的《楚辭集註》就是海源閣的影印本;“誓死不渡黃河南”的範築先紀念館;琳琅滿目的明清聖旨博物館等諸多景點,都在古城區內。各位朋友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去看一看,保證會令您流連忘返。

古城內街道縱橫,素有9街18巷72衚衕之説,這裏藏龍卧虎,素有奇人異士。清朝初年,康熙南巡路過東昌府,住在了進士任克溥家中。這天,康熙微服私訪,步出東門,過了水橋,來到米市街,進了路西一家字號“八仙居”的飯館。來自聊城旅行社當時飯館內一張桌子前坐着胖瘦兩個年逾花甲的老人,正在喝酒解悶,見康熙進來,一不點菜、二不要酒,坐在那裏話也不説,二人便打賭能否逼康熙説話。瘦老頭起身朝康熙走去,邊走邊跺腳,可康熙只當沒聽見,無動於衷,瘦老頭又連連咳嗽幾聲,康熙仍裝聾作啞,坦然自若,不動聲色。這時瘦老頭有點生氣了,心想莫非這人真的炮打不驚?好,我再給他使點眼色看看。只見那瘦老頭走過來,在康熙肩膀上拍了兩下。康熙一驚:“你是何人,為何這般無理?”瘦老頭嘻皮笑臉地説:“我認錯人了,你打我兩拳吧。”康熙非常惱火,立即轉身出了飯館,並讓任克溥搬到城外去住,準備回京後派兵血洗東昌府。任克溥聽後大驚,腦子轉了幾轉,跪下忙向康熙道喜,説:“萬歲爺去的是鬧龍街。這東昌府雖彈丸之地,卻是一塊寶地,神仙雲集。人們説,古樓下三天不過神仙就會腥血爛臭。東昌府常有天下能人來往,今天是萬歲犯地名了,鬧龍街有人打擾,這説明龍仙相遇,此乃大吉大利之兆,萬歲爺的江山定能穩如泰山。”聽罷此言,康熙轉怒為喜。從此,“鬧龍街”名聲大振。各位朋友,您也不妨到古城街巷中走一走、轉一轉,説不上機緣巧合,也許能碰到一兩個神仙呢。

一方古城四面水,兩道勝景八面風。朋友們,今天的東昌湖、古運河之行即將結束。但願後會有期,我們再次相聚,平湖秋月泛蘭舟,光嶽樓前瞻古懷,讓東昌湖的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14

聊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於古聊河西岸而得名, 有“ 水城 ”的美譽。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

聊城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可以追溯到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輔佐商湯滅夏桀,世稱賢相。周時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閔子騫。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有謀士計然。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時有著名兵家孫臏、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

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通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户”、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建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鬥、鋭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聊城古稱東昌,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極為豐富。現有名勝古蹟44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風景如畫的東昌湖,面積達4.2平方公里,聊城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體”的獨特的古城格局和風貌,是著名的中國北方水城,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全市主要旅遊資源聊城山陝會館,臨清舍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谷景陽岡等。

建於明代的光嶽樓,氣勢恢弘,“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建於清初的山陝會館,雕刻精細,佈局嚴謹,是我國會館建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被譽為“東昌三寶”之一的宋代鐵塔,古樸雄渾,蒼勁挺拔,是我國現存為數極少的鐵塔之一。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收藏之豐富“為海內之甲觀”。在市區周圍,還分佈着武松鬥西門慶的獅子樓、武松打虎的景陽岡、魚山腳下的曹植墓,以及古阿井、迷魂陣、鰲頭磯、舍利塔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

聊城是人傑地靈的地方,是著名學者傅斯年、季羨林、國畫大師李苦禪、民族英雄張自忠和黨的好乾部孔繁森的故鄉。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15

聊城市位於山東省西部,西部靠漳衞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地區隔水相望,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與河南省及本省的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聊城市因史稱聊攝國故名。

聊城市轄東昌府區、臨清市和冠縣、莘縣、陽谷、東阿、 荏平、高唐6縣及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 有漢、回、蒙古等39個民族。以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9%;其次為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等。

全市主要旅遊資源聊城山陝會館,臨清舍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谷景陽岡等得到保護與開發,景陽岡一期工程竣工並向遊人開放。

聊城概況導遊詞範文 篇16

Liaocheng has a long history and brilliant culture. As early as in primitive society have ancestors in the breeding,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ity land found about 6, seven thousand, 100 of longshan culture, they are so far found that the country's largest longshan culture city. Visible, the ancient west bank dhi water wa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Xia period, liaoche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aster, agriculture and handicraft industry more developed;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liaocheng west qi important cities;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liaocheng fight for governors; Qin and han dynasties, economic and cultural get rapid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improved a lot, copper, iron, aluminum is the main production tools, using well solve the problem of drinking water and irrigation, very travel home to ride horses, bronze mirror, smoked furnace become necessities, can production technology with higher levels of pottery, culture educ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faster, has trained many military commanders to celebrities; Of three kingdoms, two j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frequent wars, natural disasters, which local unified time, relatively stable society, economic and cultural undertakings,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Sui cause four years (608), emperor yangdi digging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making the city traffic,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then linqing is an important transport hub.

Throughout the city in tang dynasty is a period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overal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education career developed, has created many celebrities; Glorious hist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liaocheng period, Ming dynasty minister doctor crown cover does less and east cabinet ministers pound company article on male Yu Shenhang Yu Wanli seven years written "dongchang year rebuilt tablet", have "goods convergence, jiangbei will", "cao wan's throat, days close by" sentence, such as by unexpectedly from today. Yuan to $26 years (1289) to the Ming yongle nine years (1415) brought several times between the resumption of tong river,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orth and south of the grand canal to liaocheng boom vitality, linqing, liaocheng dongchangfu district (now) be along one of the nine largest commercial port.

"Chan liaocheng city of fireworks, more than thousand households", many businessmen, doing well in all sectors, boat and ZhouLu connect, horses and chariots, goods product, however. Foreign merchant guild alongside the river, a famous chung building shelf, a house, the qing emperor kangxi emperor 4 times to chat, qianlong emperor nine times in liaocheng. The city commerce and prosperity, agriculture, textile, printing, hunan, handicraft industry, ceramic industry, food industry, shipbuilding industry, brick gra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developed. Throughout the city before the buil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are union members of their secret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liaocheng is the regulation of political, cultural, cent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are cotto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assembly, demonstration, built roads, established the motor transport company, lights, Banks, in the weaving mill, hospitals, government schools, normal schools, etc. Later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a result of warlords, the Japanese invasion, which composed of great damage.

After "the July 7th incident" in 1937, liaocheng become the anti-japanese front. The anti-japanese armed forces of more than 60000 people, fighting the Japanese army more than 80 times, to defend its vast territory, liaocheng peopl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and sacrifice to the victory of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War of liberation period, liaocheng is the rear of the bas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liu Deng Dajun into the dabie mountains, crossing the Yellow River, the city land, 37000 people have joined the army;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move south of the huai hai campaign, across the river, people organization fleet, team to support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ombat stretcher,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ar victory.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iaocheng people inherit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the arduous struggle, forge ahead, in all walks of life have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Liaocheng rich resources,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eloped, tourism become a new industry. Liaocheng is China's important commodity grain, cotton, vegetables, fruit,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base and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deep processing and export base. Including high-protein wheat, pears, round bell jujube, cantaloup, small tail han sheep, luxi cattle and other famous rare influence of well-known Chinese and foreign, pollution-free vegetables planting area of 1 million mu,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area in the country's first, most famous guan pears planting area of 600000 mu, for most of the country, cattle market more than 100 100 head, poultry market more than 500 500 only. Water resource is enough, there are 10 gates, horse buccal the north-south river,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together with upstream WeiShan located in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water conservancy conditions is extremely advantageous. City land available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for many years an average total of 45.486 billion cubic meters, crossing the Yellow River water resource of 42.03 billion cubic meters, the availability of 951 million cubic meter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Coal, oil, natural gas, limestone, gypsum, iron underground mineral-rich, etc. Geothermal resources is yet to be develope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food crop varieties more than 500, 107 economic crop varieties, vegetable varieties, more than 600 varieties of medicine, 61, 225 forest tree varieties, 146 varieties of flower, 95 varieties of animals. Liaocheng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city traffic, beijing-kowloon railway, HanJi railway, jeju museum highway intersection here, is an important transport hub connecting north and south, east and west.

Liaocheng railway line railway marshalling station is one of the four marshalling yards. From liaocheng, arrive at the jinan airport 1 hour, 4 hours to Qingdao port, arrived in Beijing in 3.5 hours.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has realized the exchange Cheng Konghua, digital transmission,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of moder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Liaocheng also opened a computer to the Internet an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Liaocheng information port" is a part of China public multimedia information net, it connected to the foreign information network, to realize the resource sharing with the world. Liaocheng is the national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istic landscape blend to form the rich tourism resources. More than 2700 places of interests, tourism development value of landscape has more than 470. 3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the provincial key protection unit 15 place, especially in liaocheng city unique "jiangbei shuicheng" characteristics, known as the "Venice of the north China," said. With "jiangbei shuicheng, ancient canal" new city positioning and constant efforts, an emerging tourist leisure destination - liaocheng, also marche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leisure city construction. BBS of leisure development 20xx "China (international)", 20xx "the third China (international) leisure development of BBS, BBS unveiled the" China top ten leisure city "with the results, liaocheng two times on the list.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kozk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