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嶗山三官殿導遊詞3篇

嶗山三官殿導遊詞3篇

“三官”實際是我國古代最有影響的3位部落首領堯、舜、禹的化身。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嶗山三官殿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嶗山三官殿導遊詞3篇
嶗山三官殿導遊詞範文1:

嶗山三官殿是嶗山最早的道教廟殿,其佈局工整,有三進殿。此殿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前149年),由道士張廉夫來此所建。三官分別為天官、地官和水官,實際上即古代三位聖賢堯、舜、禹。此殿屬單檐硬山式磚式結構,頂部覆一黑色筒瓦和板瓦,匾額為木雕篆書長方形,屬標準的宋代建築。後雖多次翻修,但基本保持原風格。雖不富麗堂皇,卻也古樸典雅,具道家返樸歸真之風骨。

殿內外有大量古代名樹,尤一大門外不遠處的一株圓柏為最古,此樹高18米,胸圍3米多,樹齡已有2120xx年,傳為此殿建造人張廉夫所親手栽植。近依然生機盎然。殿內三進門大門兩側,各有一株銀杏,均高25米以上,樹齡1000多年,系宋太祖趙匡胤賜封嶗山道士劉若拙重修太清宮時所植,殿內還有數株山茶樹,樹齡也有400多年,其中尤一三宮殿大堂兩側的山茶(耐冬)最為著名,東側一棵山茶,高近7米。樹齡已逾620xx年,系明代道士張三丰渡海自長門巖上移植而來。國內植物學界對此樹給於很高評價,因為此種樹即使在雲南等南方,就其樹齡和長勢也極為罕見。

更為令人稱奇的是,每當冰天雪地的隆冬季節,此樹卻萬花怒放,樹身像落了一層厚厚的紅色積雪。清著名文學家蒲松齡來嶗山在此小住,對這一奇景感慨萬分,靈感由此而發,其膾炙人口的名篇《聊齋志異·香玉》中之“絳雪”花神即指此樹。這一山茶的知名度亦越來越高。殿外還有一株山茶的名貴品種——重瓣白雪塔,樹齡400多年,其與“絳雪”一紅一白,交相輝映,爭奇鬥豔,為隆冬季節太清宮別具之景緻。

嶗山三官殿導遊詞範文2:

三官殿的正門是在東邊,門朝東開。正門為什麼朝東開呢?這原來是表示“紫氣東來”的意思。《道藏》中記載:道家的始祖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關令尹喜遠遠看到一團紫氣從東方滾滾而來,就在路邊迎候,果然迎到老子,於是留請而拜之。老子與他交談,覺得很有緣分,便著經書兩卷贈給了他。此經就是流傳至今的《道德經》。

此後,“紫氣東來”便成了民間迎神求吉的高雅用語。正面主殿屬單檐硬山式磚石結構的殿堂,頂面覆蓋黑色板瓦和簡瓦;匾額為木雕篆書體,長方形,為標準的宋代建築風格。殿內供奉“三官”神像,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

“三官”實際是我國古代最有影響的3位部落首領堯、舜、禹的化身。傳説堯生有八彩眉毛,因敬天愛民,上應天象,天下風調雨順,被後人尊為天官;舜長着雙瞳孔的眼睛,因當時民風高尚,地不生災,他被尊為地官;禹因治理了水患而被尊為水官,大禹治水的故事婦孺皆知。主殿東西兩壁是“雷神”和 “真武”二神的畫像。院內左右廂房原來都是道士們居住的地方。院裏有一塊平削陡峭的巨石,上面鐫刻的是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關於太清宮廟產地畝四至。因為明代萬曆年間這裏曾發生過一次道、佛爭地的糾紛,官司以道士勝訴結束,便刻石為記。

嶗山遊記範文3:

清晨,我懷着期待的心情來到了嶗山腳下。抬頭仰望巨峯,雖不是那麼高聳入雲,但近旁也是雲霧繚繞,使我為之震撼。

“出發!”導遊一聲令下,我們沿着盤山公路直上。從車內望出去,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真不愧為青島風景名勝區。一路前行,山下的景色盡收眼底,讓我心曠神怡。隨之,我們登上了纜車,從纜車上望下去是一個大峽谷,真有點身臨歡樂谷的感覺,同時也有些心驚膽戰,加上姐姐又講起纜車事故,更讓我毛骨悚然。

終於,漫長的纜車路程結束了,到了巨峯的半山腰。舉目仰望,那山頂好像並不怎麼高,可爬起來還真是費勁,剛爬了百十級台階我已累得氣喘吁吁。每登上一級台階,我的腳都在微微地顫抖着,好像支撐不住就快倒下似的,只好走幾步歇一歇。這樣走走停停,大約三分之一的路程過去了,終於抵達了離門。我恨不得就地躺下睡上一覺,可很多遊客還非常有閒情逸致地在各處拍照留念,叢叢的柏樹下,一些情侶拿着紅繩正在虔誠地許願呢。休息夠後,我又艱難地向上爬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到了一個平台,平台東南而立,向下望去,一片奇妙的景象進入眼簾:碧藍碧藍的天連着碧藍碧藍的海,海與天融為一體,美不勝收。海邊是青島市第一海水浴場。有人躺在沙灘上沐浴着陽光,有人悠閒地開着小快艇在海上轉悠。金色的陽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動人心絃。

經過百般努力,我終於勝利抵達山頂。從山頂的木橋頭向下望,又是另一番美麗的畫卷,整個海洋和天空都被一層輕紗似的霧籠罩着,模模糊糊的,有如仙境一般,我樂在其中了。

後來,我們又遊覽了後山、小亭閣……

夕陽西下,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美妙絕倫的嶗山。

標籤: 導遊詞 三官 嶗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8n08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