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山東龍山森林公園導遊詞大綱

山東龍山森林公園導遊詞大綱

各位朋友:

山東龍山森林公園導遊詞大綱

大家好!歡迎來到龍山風景區。首先自我介一下,我姓xxx,大家叫我小x就行了。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預祝我們旅途愉快!

龍山是不能用雄偉和挺拔來形容的,但在這裏你可以嗅到魯中地區特有的芬芳。龍山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幅獨具魅力的精彩畫卷。金龍潭的秀美,如意寶葫的靈氣,娛樂廣場的休閒,書畫院的意藴,龍山道場和靈雲寺的神祕,桂花園的精湛,動物園的活力,槐花谷的幽深,鳳凰山莊的美食等,一樣是夢寐的地方,一樣給您滿眼的綠和滿腹的情。這是一個充滿濃郁鄉情的地方,這是一個包羅自然萬象的地方,獨特的文化氣息將令您度過一個遠離喧囂和煩躁的陽光假期。想必大家已經迫不及待的想一睹龍山芳容了,那就讓我們一起掀起龍山的紅蓋頭吧。

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龍山的基本情況吧:龍山風景區坐落於古戰場長勺之戰所在地,背靠齊長城,南望鳳凰城,龍山因其獨特的自然形態而得名。當你登山遠望時,就會發現蜿蜒起伏的山勢就像一條靜靜盤卧的巨龍,山腳下的龍潭就像鑲嵌在崇山峻嶺中的一顆明珠,而這山勢和水勢相為呼應,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游龍戲珠”的奇特景象。龍山佔地面積15600畝,山上年平均氣温12.8度,土壤濕潤肥沃,山間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中含有有益於人體的負氧離子,每平方釐米高達854000個,是普通公園的數百倍,被專家稱為“天然氧吧”。這裏峯崖蒼秀,芳草異卉,清泉鳥鳴,四季美景可以説是美不勝收。

首先大家看到的這個大門是龍山的第一關,它叫作“巨龍門”,它高8米,寬10.3米,採用四柱三門形式。“巨龍門”三個字是由中國書畫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所題寫。

過巨龍門向左拐就是龍山飯莊,這裏有高標準的餐廳,傳統的民間小吃,龍山特產像一些時令野菜、山珍等,一定會讓你大飽口福。過龍山飯莊向東走是石刻“步仙”二字。“步仙”顧名思義也就是一步成仙,從此處經過踏上仙人路便進入仙境了。相傳八仙就是從這裏去往蓬萊的。大家不妨重走仙人路,體驗一下神仙的待遇。

過金水橋大家看到的這片荷花池就是金龍潭了。金龍潭水面面積2000多平方米,水深1.5米,旱澇水深不變。金龍潭形成於2600年前,這裏是一片深淵,地下與東海相連。相傳這裏大旱大澇的時候,百姓向上天乞求風調雨順,潭中的金龍和金龜就顯靈了,金龍騰空而起盤繞住福山,金龜伏在岸邊鎮守金龍潭。從此這裏風調雨順,百姓感激不盡。這個金龜相傳是龍的第九個兒子,龍生九子而不成龍,這個金龜叫做“吡歙”,最善於負重,所以用它來馱碑。

在金龍潭的對面是龍山道場。這裏是宗教朝拜的盛地,大家在此可以許香還願,乞求福壽平安。

大家隨我一起看看吧。

首先看到的是關聖帝。關羽,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三國時期蜀王劉備的大將,在中國是家喻户曉的人物,以“忠、義”流芳百世。人們把他崇拜成了神,建廟祭祀。在過去啊,人們求雨,求晴,出兵打仗,除妖除魔,求子,求財,出門的時候都會向他祭拜。大家也拜拜吧,他可是與玉皇大帝比肩而坐的。

這個呢就是財神爺:他是道家供奉的諸神之一。每逢春節,許多家都要接“財神”、“敬財神”,敬罷財神吃扁食,扁食是“財神所賜的元寶”,也就是今天的水餃。説是接來了“財神”,吃了“元寶”,就會“財運亨通”、“福祿盈門”、“金銀滿堂”。祝大家都能發大財,生活幸福。

佛法揚萬善,鐘聲報平安。大家可以去撞響印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大鐘,鐘聲憨厚宏亮,真的能使您心曠神怡,祝願全家健康、平安。而這一方的風調雨順自然也有你的功勞了。

這是五賢祠,供奉的老子、荀子、孔子、孟子、莊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對於中國哲學,老子對於天、地、人的奧妙以及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形成了唯心且辯證的哲學思想體系;對於中國宗教,老子的學説給歷代的宗教家以啟迪,成為道家學派的理論奠基者,及至今日,他的思想仍是影響深遠;對於中國文學,自古以來文人志士對《老子》都懷着一種特殊的感情,對老子的思想推崇備至。概括起來,老子的哲學思想體系建立在三種“道”的基石上,即宇宙之道、治國之道、人生之道。宇宙之道:自然之道,順應自然規律;治國之道:無為而治,在“出世”中治世;人生之道:為而不爭,歸順自然,以無慾無求修生養性,復歸於樸。老子反對自以為是,驕傲自滿,勸導人們能屈能伸,謙虛謹慎,清心寡慾,老子所提倡的這種重返自然,悠然循世的人生之道,才給那些鬱郁不得志而不是浪漫天性的後人提供了棲息的心靈家園。其中我們最常理解的是老子的“無為,“無為”是不是意味着徹底的無所作為,而任由擺佈呢?恰恰相反,“道常無為而無所作為”,“無為”只是一種方式,無為的目的是為了“無所作為”,“無為”是不妄為,只有不妄為的順應客觀規律,把握規律的運動方向才會讓事物欣欣向榮,蒸蒸日上,這也印證了《老子》從無生有,有生萬物的觀點,以“出世”情懷興邦治民,以“不爭”風度笑面人生。在現實的今天,老子思想對如何營建和諧社會,如何進行政府體制改革,如何提高市場效率和促進社會公平都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大到國家無為而治,小到個人無為養生,老子提出了養生真決:一者薄名利,二者禁聲色,三者廉財貨,四者損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自然界博大無邊,慾望又無止境,人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窮的名利,整天患得患失,勢必要勞神傷心,損害健康。這就是老子,一位智者,哲者,聖者,讓我們把對老子的尊崇化為最實際的行動吧,拜一拜老子,益壽延年。

$$孔林導遊詞 ·山東曲阜導遊詞 ·青島導遊詞 ·山東泰山導遊詞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在倫理思想上提出“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在政治上提出“以德治國,以禮治國”;在教育上指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他的這些學説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程,還深刻的影響着每一箇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成為東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論基礎。時至今日,這些學説仍在社會生活中發揮巨大的積極作用。像現在提倡的以德治國,素質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等,孔子的思想都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孔子不僅屬於歷史,也屬於當代,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孟子和荀子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都繼承發揚了孔子的思想。老子和莊子是道家的代表。在此五位聖賢齊聚一堂,説明道儒本是一家。

在此,我班門弄斧一下,説一下“道”。道作為中國哲學的最高範疇,一般指宇宙法則、終極真理、事物運動的總體規律,萬物的本質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家之道,各家之道不盡一致,中國文化的主流是“儒道相補”,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儒道佛,即使道士、佛徒,也往往是旁通儒道、佛道。流傳最廣、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禪宗一派,便吸收了老莊孔孟的一些思想,而宋元明清佛教的一大特點便是融通儒道,調和三教,宋明新儒學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謂“朱子道,陸子禪”之説;金元道教全真教祖師王重陽,竭力提倡“三教合一”,其詩云:“儒門釋户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釋道從來是一家,兩般形貌理不差”。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來就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理想結果,是修道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證道則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極高明而道中庸,無為而無不為。

繼續前進吧,這個就是五聖堂了,供奉的龍王爺,山神爺,土地爺,馬王爺,石大夫。

大家看看龍王爺,中華民族號稱為龍的傳人。過去人們認為:颳風下雨是受“龍王”支配的,他有“興風作雨”的本領。還説:這一年是風調雨順,還是水澇災荒,都是任憑“龍王爺”的高興,因此舊時向龍王祈雨的特別多。不知大家看沒看過一部電影《黃土地》,由張藝謀拍攝、陳凱歌導演,裏面再現了舊社會人們求雨的宏大場面,人們對於龍王爺的虔誠崇拜從中可以窺見一斑。

每年的農曆二月八年級,是所謂“龍抬頭”的日子。在五聖廟前每年的這一天舉行的廟會,就是祭祀“龍王爺”的。

牛王爺:傳説閻王爺手下有兩個大將,一個像頭牛,俗稱“牛王爺”;另一個像馬,俗稱“馬王爺”。五聖廟中供養的五聖之五的就是這位“牛王爺”。中國傳統宗教中稱閻王爺主掌人間生死,統治天下所有人的魂魄。如果生前多給牛王爺燒香磕頭,就等於和他有了一面之交。這樣,等人去了陰間之後,牛王爺就可以在閻王爺面前替人説好話,使你早日“託生”,不至於在地獄裏受罪。如果牛王爺高興,他偷偷地在閻王爺的生死簿上給你多加上幾歲陽壽,也是有可能的,這便是牛王爺被祭拜的原因。

山神爺:山神爺是一個地方小神,它的神權只限於它所在的這個山頭。對山神的崇拜,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開始的比較早,它從原始社會時期就開始了。當時人們認為萬物有靈,每個山上都有一個山神爺在統治着。這是歷史上所謂的“山嶽崇拜”時期,是原始宗教的產物。每個山都有自己的山神。它們的知名度因所在的山的知名度而不同。潭龍山的山神就叫“潭龍山神”。是保佑潭龍山下的百姓幸福平安的一尊地方神。

土地爺:即“土地神”。是古代神話中管理一個小地面的神,故稱“社神”。過去村村都有土地廟,廟是供着一位鬚髮皆白,額有皺紋的土地爺。土地廟和社壇是一回事。具《孝經緯》記載: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闊不可盡祭,故封土地為社,以報功也。”民間供奉的土地神,他名堂勾龍,他的父親名叫共工,是我國傳説中,一位長着“人面蛇身”,掌管“百工之事”的神人,他在一次“共工與顓頊為爭帝位”的戰鬥中失敗了,怒觸不周,柱斷天穿,大雨不止,害的女媧花了好大功夫才把天補好。共工的兒子勾龍是一位在我國古代傳説中,披荊斬棘、開墾荒地,在古代農業生產上建立豐功偉績的勞動英雄。《禮記》上説:“共工氏之子勾龍,能平水土,祀之為杜神。”每年的農曆二月八年級是“社日”。社日就是土地爺的生日。所以,每年二月二的廟會,也和祭祀土地爺有關。

石大夫:是古代在當地民間廣泛流傳的一位民間醫生,據説他專門為人們治療疾病,消弭災難。後來演化為專為人們消災辟邪的人物。萊蕪市西北部的山區屬於泰山山脈的一部分,在泰山地區廣泛流傳江遠播海外的“泰山石敢當”捉鬼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都瞭解嗎?那這個“石大夫”當為“石敢當”故事的異化了。

一起登上十八盤吧,預示人生之路從此平步青雲,萬事如意。迎面的這個“壽”字是王羲之的書法真跡。這裏有“小泰山”之稱。雖沒有泰山十八盤的綿延曲折,但這些台階也是很陡峭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現在大家有沒有“後人只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後人頂,如畫重人累也”的感覺呢?抬頭仰望,硃紅色的南天門,如同天宮,更增添了山的神祕。登上玉皇頂,俯視四周,雖沒有“一覽眾山小”的豪情,但會感覺到自己高大了許多。

送子奶奶:過去,婦女希望生養孩子時,就要到送子奶奶的像前祈求。這個送子奶奶名叫張仙。在中國奉祀張仙求子之事,始於北宋時期。這裏還有一個歷史故事:五代時,孟知祥在四川成都建立了後蜀。他的兒子孟昶(chang)兵敗後投降了宋太祖趙匡胤。孟昶死後,他的妃子花蕊夫人被送進宋宮,她不忘故主,時時懷念孟昶。於是就繪了一張孟昶的畫像,奉祀在宮中。她怕人家懷疑,就對見到這張畫像的人訛説:“這是送子之神,拜祀他會令人生子。”一天,宋太祖入宮,見到這張畫像,問這畫像上人是誰?花蕊夫人順口把上面的説法告訴了他。宋太祖又問這神叫什麼名字?花蕊夫人順口捏造説:“這神叫張仙,蜀人都奉祀他。”從此以後,花蕊夫人畫的這張孟昶的生活像,就成了張仙被各地供奉。到明清時代,一些道士和廟祝根據孟昶和花蕊夫人的關係,索性把張仙送子的男像,改為以花蕊夫人為女菩薩的送子奶奶塑像。從此以後,不少張仙祠改為“送子奶奶廟”。一般廟中都備些泥童,稱為“百子童”,置於供香桌上,供人抱取,凡抱取男孩者,索錢100文,謂之喜錢,取“長命百歲”之意。抱泥孩者回去生了孩子,就認為是神助得子,除自願捐獻、佈施外,必須加倍購買泥孩,披紅掛綠,鼓樂喧天送還取子處,謂之“得一送十”。還有不少求子時許願的,如果得子,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燈節時還願,更是一番熱鬧景象。

觀音菩薩:是佛教的菩薩名。世代都把她奉為“救苦救難”、“濟世造福”的聖人,傳説她可以“扶正除邪”、“送子送財”、“主持公道”。佛教的《法華經》中説:遇難眾生只要頌其名號,即“觀世音”三個字,“菩薩即時觀其聲音”,前往拯救解脱。一般人都是“聽”音,而獨她能“觀音”,即眼睛可當耳朵使喚。因此,她是一個法力無邊、變化無窮、神乎其神、大慈大悲的菩薩。到唐代,因唐太宗李世民諱“世”,只得略去“世”字,改稱觀音。

路神:是一些地方供奉的保佑外出的司機行車安全神。求他保佑路途平安。

齊天大聖:即美候王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神話人物,會七十二變,曾打鬧天宮,被玉皇大帝封為“齊天大聖”。後隨唐僧去西天取經,終成正果。孫悟空是正義的化身,是能降妖除魔的神仙。

光明娘娘:是民間祭祀的能給人們帶來光明、治療眼疾的女神,在各地都有供奉。泰山頂的“碧霞祠”裏供奉在配殿,是泰山老奶奶的下屬。

玉皇大帝:道家認為玉皇大帝是天上諸神中的最高統治者。《平皇本行集經》中説他是“總執天道最崇高之神”,就如同人間的皇帝一樣。他是正月初九出生。因此,每年正月初九,定為玉皇大帝聖誕,這一天,全國道觀舉行祭祀以為紀念。

泰山奶奶:俗稱泰山奶奶、泰山老母等。《封神榜》上説,她是周文王的御前大將黃飛虎的妹妹、文王的妃子黃妃。她和他的哥哥一起被分封到泰山。她住在泰山頂,她的哥哥住在山下的岱廟。泰山老奶奶是一個法力無邊的女神,宋真宗封禪泰山時,封她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她與中國南方供奉的:“媽祖”,共為南北兩大女神,有“北有老母,南有媽祖”之説。宋代以來,全國各地建有許多“老奶奶行宮”。

文昌神:是舊時讀書人供奉的神靈,她保佑讀書人金榜高中、光宗耀祖。

西王母:道家把西王母奉為“仙女之宗”,是專管女仙名籍的神仙領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昇天之時,先拜木公(東王公),後遏金母(西王母),方得升九天,入三清……”。過去道家在許多地方祠祀西王母,她左右六位夫人有兩送子者、兩催者者、西治温診者。因此,西王母在人們的心中是一位博愛、仁慈、至尊的菩薩。很多信徒用紙書:“西王母之神位”,立於家中,經常拜祭,認為敬祝她就可以“禳災”、“增福”、“增壽”、“增祿”並“保佑嬰兒”。

王母池的水清爽甘甜,傳説喝了此水可祛病減災益壽延年。

龍山道場的旅遊到此結束了,往前走就是龍山娛樂場。

這要經過的就是福壽橋,這是金水河上的第二座石拱發旋橋,是從娛樂廣場進入長壽山和福山的重要通道。跨過福壽橋,攀登長壽山,人可延年益壽;樂登福山,便可福氣滿門,因為這是龍山眾福靈往來出入的地方,大家從此處經過當然會增福增壽了。過福壽橋步入石雕羣,展現在你面前的是活靈活現的十二生肖石像,表明生命的降臨、感悟人生之旅。那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老鼠排第一?抬頭環望,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整潔寬闊的龍山遊樂場,在這裏你可欣賞到龍鳳柏、雌雄長頸鹿,龍山園石刻,雄鷹展翅、如意寶葫等。這裏有滿足兒童、青年、中老年活動遊樂器具,你可盡情的嬉戲、玩耍,你也可以坐在槐樹下的梅花石桌旁,休閒、納涼、交流思想。迎面的就是如意亭了,這塊石頭是如意寶葫,要説龍山的確是一處風水寶地,在開發龍山挖掘地基時,控出一寶葫蘆狀的花崗巖巨石,經專家論證是25億年前大自然給龍山留下的鎮山之寶,也就是説它穿越了25億年的歷史時空來到今天,今天大家與它相見也是一種歷史機緣。這塊寶石非常的有靈氣,大家看它的表面非常的光滑,集25億年的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真是自然造化隱佛所,福25億載顯靈能。寶葫面前站一站,保你平安時運轉;寶葫面前摸一摸,去病去災降邪魔;寶葫面前鞠個躬,保你長壽得安寧;寶葫面前合個影,發財致富萬事通。

過長壽橋向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老壽星石雕。這個老壽星是古代傳説中的神話人物南極仙翁。他那寬寬的額頭裝滿了無窮的聰明和智慧,其矍鑠精神可掬笑容處處體現其仙風道骨,令人感到分外親切,慈祥和藹。在現代生活條件下,人們懷着希望步入人生百歲。這是生命的必然過程,就像清清泉水彎彎曲曲匯入大海一樣自然。長壽之道最重要的是豁然坦蕩,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世界,做到知足長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就能永葆活力,快樂長壽。養生之道簡單概括就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戒酒,心理平衡。壽星身上摸一摸,年年安康多快活。

這邊是龍山敬老院,亦稱老年公寓,是金來建築公司投資興建的收住供養茶業口鎮所有孤寡老人的一個場所。2002年9月建成。佔地面積15畝,房屋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全部模仿古風格設計施工。其中老年人宿舍分為16個單元,32間,並設有活動室,衞生室,餐廳,辦公室,倉庫等,修建了鍋爐房,安裝了暖氣設備,老年人宿舍內統一全新購置了衣櫥、低櫃、沙發牀、被褥等生活用品,新購買了彩色電視機。房屋造價,室內設施及生活用品總投入110多萬元。這裏無論房屋建築、室內用品還是生活服務在全省都是一流的。現供養全鎮孤寡老人18人,老人們可以在這裏頤養天年,享受清福。在敬老院的西側將要設立24孝墓碑林。俗話説“百善孝為先”,這充分顯示了韓總經理尊老敬老的大孝、博愛之心和熱心社會福利事業的高尚品德,是中國傳統孝悌精神在新時代的發揚光大。古語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每個人也許並不一定要像韓總那樣把“孝”做的轟轟烈烈,趁家中老人還健在,我們的孝可以體現為一句話,一頓飯,多陪老人聊聊天,多和老人吃頓飯,常回家看看。

現在我們站的地方就是龍山書畫院了,原址是一塊較寬闊平坦的高台,有古柏古槐和高大杏梅數株,樹木參天。明末建龍山書院,後毀於戰亂,據傳當年孔子周遊列國由齊返魯時曾在此講學數月。2003年4月,在原龍山書畫院的舊址上重建龍山書畫院,彩仿古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風格相結合,氣勢宏偉,別具一格,有三個展廳和一個貴賓書畫廳,設有書畫台,筆墨紙硯,眾多的名人和書畫愛好者可在此一展風彩。已收藏和展出國內名家及省內書畫界名家作品五百餘幅。殿中還藏有蘭花瓷桌、金元寶座、十八羅漢瓷花瓶等寶貴的藝術品,讓您大飽眼福。此地已作為萊蕪市書畫院,萊蕪市文化藝術中心的書畫創作基地和萊蕪市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外教基地。龍山書畫院自建院以來,吸引了不少國家和省內、書畫屆名人和高等學府的學者和教授來龍山遊覽風景,並即興揮毫潑墨,留下了一批書畫精品,大大提高了我們景區的文化品位。並先後成立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龍山分校和萊蕪市老年書畫研究會龍山分會。

這就是我們的百畝龍山茶園,也是萊蕪市的第一大茶園。目前正在建設中。以後大家再來這裏,就可以欣賞到精湛的茶藝表演,而且能品嚐到用龍山泉水泡製的清香醇厚的龍山茶,消除你旅途中的疲勞。

前面是依山勢而建宏偉壯觀的靈雲寺。在我國眾多名山中,隱藏着眾多的寺廟。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則靈。山因寺而顯得更有靈氣,寺因山而顯得更神祕。所謂“遊山玩水,尋古訪寺”,這一模式仍有很強的存在意義。這是因為中國的宗教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和道教的宗教價值觀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有積極作用。佛教講究用“不殺生以行善”來達到登極樂甚至成佛的目的。而道教講究天人合一的觀念,“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觀念更是倡導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而這兩大宗教由於其避世、隱居山林的思想成為中國山的最主要佔據者。其實山的很多有生命之物,正是靠了他們的代代相護才保存至今。而且寺廟建築多是依山而建,形成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和諧交融,渲染了山的神祕,再加上寺廟中的塑像、壁畫,給人以思悟的空間,從而在自然美與人為美中獲得審美品位的提升。

靈雲寺佔地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佔1500平方米,總投資460萬元。是我市目前建築規模最大的寺院。寺院內有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大家跟我一起踏入寺廟吧!那大家知道怎麼踏過這個大門?在佛家門檻邁法要注意男左女右。這裏大家看到的塑像,不用我介紹大家一定知道叫做哼哈二將。按照佛教的説法兩位神將原來來自於印度原始佛教中的金剛力士,都是佛國大力士,能親近諸佛,是手拿金剛杵保衞佛的夜叉神,叫“執金剛”。相傳佛祖身邊有五百個手執金剛杵的隨從警衞,隊長叫“密跡金剛”,首要的職責是守衞寺廟的第一道大門,與門神一樣。中國的門神大多是兩個,於是這位隊長到了中國就被一分為二,對稱地守衞在殿內兩側。佛教還有一種説法:過去有個國王,生了一千個兒子,最小的兩個弟弟為保護阿哥們成佛,心甘情願當了護法神。在明代的神怪小説《封神演義》,他們是作者根據佛教守護寺院的兩位門神附會而成的兩員神將。哼將叫鄭倫,鼻子一哼,就會發出一股白色光線,類似於現在的超聲波武器,制敵於轉瞬之間,原為商紂王的部將,拜崑崙山度厄真人為師,真人傳他竅中二氣,鼻子一哼,聲若洪鐘,噴出的白色光線吸人魂魄,後被周文王俘獲改邪歸正,最後被商紂王部下大升用刀砍殺。哈將叫陳奇,嘴一張,就會有一股黃色氣體噴出,類似於現在的生化武器,讓敵人馬上煙消雲散,也是商紂王的部下,曾受世外高人祕傳,養成腹內丹田的真氣,只要嘴一張,氣體就噴出,敵人的魂魄自己消散,後被哪吒刺死。姜子牙封神時冊封兩位鎮守西勢山門,保護佛法。

我們先去朝拜天王殿,面對我們的這位笑臉相迎慈祥的佛像,叫做彌勒佛,又叫未來佛。藏傳佛教叫“強巴”。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一尊佛。現在我們經常看見的這種笑口大肚子的彌勒佛塑像,其實是按照一個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契此是五代時浙江奉化人,經常手拿錫杖,杖上掛一布口袋,因其總是掛一布口袋,所以人們又稱他為“布袋和尚”。出入於市鎮鄉村,行乞遊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能預知吉凶晴雨,而且特別靈驗,還經常為貧窮的人免費治療疾病,把口袋中的食物分給他們吃。他寂滅前留下一句:“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後人認為他是彌勒轉世,為他搭建廟宇供養起來。“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在四周的這些是四大天王了,在中國也被稱為“風調雨順”表達了信徒的美好願望。南方增長天王持寶劍司風,他能令人增長善根。東方持國天王持琵琶司調, 西方廣目天王能淨眼觀眾生,守護眾生。他手持赤龍主雨。北方多聞天王能知問四方賜人德福,他持寶傘司順.組合起來就是“風調雨順”。

在大肚彌勒佛的後面,面向寺院的這尊像叫做韋陀,韋陀是佛的護法,是南方增長天王屬下的八神將之一,位居四大天王32員神將之首。據説,在釋迦佛入涅時,邪魔把佛的舍利子搶走,韋陀及時追趕,奮力奪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為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從宋代開始,中國寺廟中供奉韋陀,稱為韋陀菩薩,常站在彌勒佛像背後,面向大雄寶殿,護持佛法,護助出家人。韋陀手中拿的兵器叫杵,從韋陀手裏杵的拿法,就能知道這座寺廟是什麼樣的寺院,一般漢傳佛教寺院有兩種:子孫院和十方院,子孫院的主持是有師承關係的,一般不留宿,十方院的主持是大江南北各處僧侶民主選舉產生的,提供食宿。大家以後到寺院裏面,一定注意一下,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院,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子孫院,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這就是一箇中等規模的寺院。

我們在去看看東方三聖和西方三聖吧。東方三聖供奉的是藥師傅和日月光菩薩。藥師佛,全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為東方琉璃淨土的教主在中國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災延壽。傳説他成佛時曾立下十二大誓願,願去除一切眾生的病苦,醫治所有難以根治的疾病,讓一切眾生身心安樂。據説信奉藥師如來能夠醫治百病,解除各種頑疾苦痛,消災延壽,因此在我國社會各階層對藥師如來的信仰很盛。大家看到的這尊藥師佛左手拿着盛藥的器皿(又作無價珠),右手拇指與無名指之間虛空(叫三界印),彷彿拿着一枚我們世俗的人看不見的能醫治百病的藥丸。兩邊是日,月光菩薩,他們是藥師傅的左右助侍。

西方三聖是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我們經常聽到信仰佛教的人雙手合什,口中念道: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意為致敬、歸命。阿彌陀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也稱無量壽佛、接引佛。只要對阿彌陀佛深信不疑,每天專誠誦唸佛號,臨終之際,便能見到阿彌陀佛,由他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由於法門簡便,即使鄉居僻野,所以對阿彌陀佛的崇拜,在中國極為盛行,以至於口誦“阿彌陀佛”,幾乎成為一切僧眾的象徵。左助侍是觀音菩薩,世代都把她奉為“救苦救難”、“濟世造福”的聖人,傳説她可以“扶正除邪”、“送子送財”、“主持公道”。佛教的《法華經》中説:遇難眾生只要頌其名號,即“觀世音”三個字,“菩薩即時觀其聲音”,前往拯救解脱。一般人都是“聽”音,而獨她能“觀音”,即眼睛可當耳朵使喚。因此,她是一個法力無邊、變化無窮、神乎其神、大慈大悲的菩薩。到唐代,因唐太宗李世民諱“世”,只得略去“世”字,改稱觀音。右助侍是大勢至菩薩,以智光普照一切。

後面是大雄寶殿,這是一座歇山式殿宇,朱柱紅牆,琉璃黃瓦,飛檐翹角,氣勢巍峨。大雄寶殿是佛教寺院的主殿、正殿。“大雄”為佛的德號,意謂佛有大力,能降四魔。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是釋加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原是古印度一個小國國王淨飯的兒子。母親生他七天便去世了。釋迦成人後娶表妹為妻,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羅侯羅。釋迦踏入社會後,通過觀察,一方面深感自己的國家處在強國之間,隨時有被吞併被消滅的危險,另一方面又感到世態炎涼,社會殘酷無情,而人生又有生老病死等種種苦難,於是,他感到十分苦惱,決心出家修行,以便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並同時為了人民救苦救難。六年後,釋迦來到一棵缽果樹下(即菩提樹下),盤腿打坐,苦思冥想,就這樣經過七天七夜,他終於悟出了宇宙與人生的真諦,並悟道成佛。這時他剛好35歲。從此以後他四方傳教,並建立僧團與寺廟制度。釋迦活到80高齡時,在拘屍那迦城郊一片婆羅林中涅磐。他死後遺體火化,將佛舍利分給各國使都建塔供養。大家可以看到,釋迦像左耳下垂,右手屈臂上伸,名為“佛像”,傳説是佛在世時印度優填王按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手下垂名為“與願印”,表示能滿眾生德,上伸名為“施無畏印”,表示能除眾生苦。在釋加牟尼的兩側是燃燈佛和彌勒佛。佛教大乘教認為,在無限的空間與時間裏,每一個世界(注意:這裏談的“世界”與我們今天通常説的“世界”是完全不相同的,千萬不要等同理解),每一階段都有佛來教化眾生,因此,十方三世便有無數佛,但最有名的還是過去佛燃燈佛,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後面正中為鰲魚觀音立像,手執淨水瓶,普渡眾生,下塑善財童子,説是善財童子拜觀音的故事,善財童子參拜名師53位,第27參拜見觀音得道成佛。觀音兩側為第子善才與龍女。這兩邊為十八羅漢。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説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 阿羅漢。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十八羅漢原只有十六羅漢,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均是歷史人物。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 十八尊羅漢是指降龍.伏虎.笑獅.騎象.坐鹿.布袋.芭蕉.長眉.歡喜.沉思.過江.探手.託塔.挖耳.看門.開心.舉缽.靜坐諸羅漢。阿

這裏就是龍山桂花園,2002年8月由金來建築公司韓金來先生投資100多萬元修建的,園內有各種桂花1000多株,其中大型分景桂花200餘盆。這裏的桂花品種有金桂、銀桂、四季桂、日香桂、佛鼎珠桂、紅珠砂桂等二十幾個品種 ,其中金桂、佛鼎珠桂、紅珠砂桂都屬於國內稀有名貴桂花品種。園內盆景桂花中,許多已樹齡較長,枝冠較大,造型奇特,有的像佛,有的如鳳凰,有的似游龍,惟妙惟肖。園內還有其它木樁盆景40餘盆,其中榕樹組合盆景和榔榆、杜鵑、奇艾等盆景已極具觀賞價值。

桂花雖沒有嬌豔的丰姿和豔麗的色彩,但花香濃郁、清芬遠逸。大家有沒有聽過吳剛被貶到月宮砍桂樹呢:傳説月宮有桂花五百丈高,漢朝吳剛被貶往月宮砍桂枝,斧頭砍下去很快又長合,只有一直不停的砍下去。唐朝詩人楊萬里有詩稱讚桂花:“塵世何曾識桂林,花仙夜入廣寒宮,移將天上眾香園,寄生梢頭一慄金”。桂花堪稱傳統名貴花木,花可制桂花膏、桂花羹、桂花油、桂花酒、蜜餞、糕點,乾花有消毒抗菌之功效,尤其對小兒口瘡療效更佳。桂花枝性強壯,壽命極長。現園內桂花盆景中有的砧木已達數百年,嫁接的桂花枝也有50餘年。

桂花園內的李師傅的根雕藝術更是精彩,有驚(鴨)、馱鳥、伶俜、冰上雙人舞、初戀、遷徙、摔跤、李白醉酒、八戒與黃風怪、散打拳王、駱駝、望子鹿、蛇頭手杖、少女(健美操)、鴿子、飛龍、雄鷹、佤族舞姿,個個栩栩如生,引人入勝,盡情的享受藝術的魅力。現在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吧!

龍山動物園,是萊蕪市唯一一所動物園,動物園內有老虎、獅子、梅花鹿、孔雀、猴、狐狸、雙峯駝、狗熊、狼等幾十種動物。也是宣傳保護動物、愛護動物、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教育基地。站在動物園向東瞭望是扶日峯,扶日峯是龍山的一大奇觀,晴天時在上午9:00——10:00之間,在峯北面可見太陽安坐在峯頂,給人的感覺是快步上去,就能摘下太陽。山上奇石林立,這裏不僅是峯林石柱的大觀園,而且是巧石怪石的天然陳列館。這些巧石形態別緻,意趣無窮,有的宛若各式人物,如情侶石、仙人石(巡山老人)、大佛像等,有的形同各種物品,如元寶石、玉兔石、海豚石、海螺石、龍爪石(酷似龍印)、雄鶯石、仙女牀等,有的又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説而命名,如金蛇出洞、仙龜探路、神蟒翹首,八戒尋齋、仙人脱帽、真是無奇不有。這些怪石要靠大家用心去讀,用情去悟,才能發掘其潛在的動態美。

遊玩動物園向南是植被茂密的松林和槐樹林,在槐花開的時候你來到槐花谷可以聞到濃香的槐花味。山頂松樹常青,溝壑槐林成片,內有仙姑峪,滴水崖,觀日崖,迎客鬆,古柳,姑子庵遺址等景點。春季迎春滿山,夏季槐花飄香,秋季野果累累,冬季銀裝素裹。徒步穿槐谷,越松林,登上山巔,可遙望美麗的鳳凰城,秀麗的蓮花山,浩蕩的雪野湖。

相傳,姑子庵是明朝末,成歷年間在金水河上游的滴水崖東崖修建的。300多年前,當地老百姓發現峪中有仙姑出入,便供奉求拜,乞求風調雨順,全家平安。當時在滴水崖取金的老者,也感到澄金也是仙姑的靈驗,應該給他修廟,就這樣取金老者就用金子換來了的錢修了姑子庵。從此來燒香拜佛的人越來越多,加上北山道場的二月二廟會,傳播的地域也越來越廣。所以龍山成了道教與佛教的聖地。後因戰亂等原因,逐漸被破壞消失。從2001年又逐漸恢復了原來的盛況。相傳3000多年前龍山的東坡就有人居住,叫東莊石碾盤,現存完好,耕地石堰是很原始的大石塊砌成的。一是説明當時的人高力大,二是當時也沒有破石工具,在村莊遺址還有一塊象心臟一樣20餘噸的巨石一分兩半,各分東西,相隔6米,開口都向南,據説這是一神匠所制,也是後人研究探討的一個不解之謎。當時村裏的老百姓發現峪中有一仙姑出入,便供奉、求拜、無不靈驗。在滴水崖提金的老者認為澄金也是仙姑的靈驗,便主動出錢,集資修建了姑子庵,從此十里八方的老百姓都來燒香、拜佛、乞求風調雨順、福壽平安。

峪中自然景觀也非常豐富,東坡的龍爪石、五彩石、滴水崖的奇觀使人大開眼界,從滴水崖翻嶺來到南杈仞含發現一棵200餘年的老柳樹,樹洞裏還栽植上了垂柳、黃金槐、柏樹等五、六種樹木,樹下泉水清洌,抬頭南望,樹南約20米處,山崖石壁上的蒼松、翠柏、山花盛開、鳥兒遷息、景色迷人。從南村溝向西,上坡可發現一排巨大的綠沙石屏上白磺石花紋像高山流水,天然瀑布,並伴有山花綠樹的映稱十分壯觀。順山樑向西是馬峪東坡,你可發現一羣大自然調劑的奇石。矗立在中央的石縫長着高大的桃樹、棗樹等,向東看一隻“海獅望月”活靈活現,轉身向南便是一塊高大的綠沙石屏,屏上的白磺石“人”字栩栩如生,石頂像把交椅,坐在上邊可直接摘桃子或棗子吃。向下是一清泉,泉旁有一金蟾立卧石,向前去又是一卧石,若似攀崖小路,這一幕幕的自然景觀真是讓人難捨其境。遠近有名的馬峪桃又脆又甜,四季嚐鮮,當你遊玩之餘可隨便摘一個桃子解饞,如秋天來吃桃不過隱的話你可摘一個馬峪的甜瓜品嚐一下,甘甜、噴香,吃着馬峪的桃和瓜,遊覽龍山的景你會留連往返。

過了鳳凰山莊,穿過槐林看到的是花椒園。萊城區是全國花椒之鄉。龍山是優質花椒品種“大紅袍”的主要生產區之一。現已註冊了“龍山大紅袍”商標。

現在看到的是桃花園,這裏主要的品種是中華壽桃。該桃一晚熟,果大,甘甜幽香,經濟價值高,耐儲存為主要特點。3月下旬萌芽,4月上旬開花,10月下旬果熟。

現在我們又來到了福山,登上靜心亭可一覽龍山全貌。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條騰飛的巨龍……

福山腳下的巨幅石刻“福”字是清代皇帝康熙的書法真跡。遊客可留“全家福”照片。福山在巨龍的懷抱之中,具有福之氣,登上福山可得大福、大貴。它代表巨龍懷抱中的“福山”對人曰:若與此面相對家庭肯定大富大貴。可留影“全家福”,由此登上福山,享受人間仙境。

我們的龍山之行到此就要結束了,願龍山能成為你記憶中一道靚麗風景線。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不妨長做龍山人,期待你的再次光臨!

遊 龍 山

北望道場林陰廟,西望靜亭樹遮山。

東望松柏扶日峯,南望福山亭雲端。

奉仙峪裏水流急,仙姑峪中冒金泉。

金水河裏魚兒躍,龍山水庫客遊船。

潭龍山下潭水靜,龍山廣場樂人間。

桂花園裏花香飄,美術館內神筆顯。

老年公寓敬老人,尊老愛幼做奉獻。

石門村民風格高,東莊遺址呈眼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0gx3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