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青海導遊詞 >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精選17篇)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精選17篇)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1

馬步芳公館始建於1942年6月(民國31年),耗資3000萬大洋,次年6月建成,為馬步芳私邸,取名為“馨廬”。 在馬公館裏許多建築的牆面鑲有玉石,故人們亦稱為“玉石公館”。公館由多個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園組成,各個院落的房舍佈置有序,結構嚴謹。構成了統一和諧的整體。位於公館南端的後花園栽種了名貴的花卉和樹木,還有亭榭,著名的“曉泉”也在其內。

馬步芳公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為民巷13號,省醫院附近。

最為完整的民國時的建築

“馬步芳公館”是青海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民國時的建築,也是全國唯一一座選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 公館正門

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濃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館”保留下來的院落佔地近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800餘平方米,共有房屋298間,分別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號院、西二號院、西三號院以及後花園等7個獨立而又聯繫的院落組成,各院和重要廳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設計精巧,建築古樸典雅,整個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莊嚴和神祕的氣息。景區20xx年已經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公館的六個院落

前院

第一個即前院,是辦公和接待賓客的院子,這個院子裏有玉石廳、貴賓廳和東西兩廳。院子正中,擺放 玉石廳

着一台1942年的美式悍馬小吉普。

貴賓廳又稱為北房,是接待少數民族賓客的處所,面積139平方米,由中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左廂房內鋪設地毯,中間有一排低矮的小方桌。右廂房中,有一座仿俄式方形壁爐,壁爐表面由玉石鑲嵌,周圍飾有花紋圖案,做工精緻,別具一格。右廂房還有兩幅對聯,一幅是蔣中正的:一路沿溪花覆水,幾家深處碧藏樓。一幅則是紀曉嵐的真跡,錄姚步瀛詠梅詩: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玉石廳因內外牆面均用玉石砌成而得名,面積96平方米,該廳和公館其他建築所用的玉石,產於青海興 絕版珍貴照片,張學良和蔣介石唯一的合影!

海、互助等地,當地人稱“羊腦石”,其硬度不高,但質地細膩,做建築材料裝飾房屋,顯得雅緻、美觀。玉石廳是公館的客廳,用於接待來公館的貴賓。走進玉石廳,迎面是老式桌椅,牆上掛着許多當年的老照片,還有孫中山的畫像和-黨旗。

正院

第二個院落是正院,是馬步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這裏是當年青海省的政治、軍事中心,這個院子裏有馬步芳居室,他兒子馬繼援居室;馬繼援夫人張訓芬居住的小樓;另外還有副官、參謀樓及北會議廳和南接待廳。 “馨廬”

正院正中,立着一塊大理石,上面是當年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馨廬”二字,“馨廬”取意是按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詞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是香,暗合馬家父子的名號“子香、少香”,“廬”取《陋室銘》中“諸葛武侯廬”的“廬”。

正院南北房和東北角小樓均為客房。南面是展銷玉石的玉石宮,門前擺放着一把太師椅,是用上百年的老樹根雕成的,寓意根成百年,添壽添福,時常有人到上面坐一坐。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2

馬步芳公館始建於1942年6月(民國31年),耗資3000萬大洋,次年6月建成,為馬步芳私邸,取名為“馨廬”。 在馬公館裏許多建築的牆面鑲有玉石,故人們亦稱為“玉石公館”。公館由多個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園組成,各個院落的房舍佈置有序,結構嚴謹。構成了統一和諧的整體。位於公館南端的後花園栽種了名貴的花卉和樹木,還有亭榭,著名的“曉泉”也在其內。

馬步芳公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為民巷13號,省醫院附近。

最為完整的民國時的建築

“馬步芳公館”是青海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民國時的建築,也是全國唯一一座選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 公館正門

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濃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館”保留下來的院落佔地近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800餘平方米,共有房屋298間,分別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號院、西二號院、西三號院以及後花園等7個獨立而又聯繫的院落組成,各院和重要廳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設計精巧,建築古樸典雅,整個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莊嚴和神祕的氣息。景區20__年已經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公館的六個院落

前院

第一個即前院,是辦公和接待賓客的院子,這個院子裏有玉石廳、貴賓廳和東西兩廳。院子正中,擺放 玉石廳

着一台1942年的美式悍馬小吉普。

貴賓廳又稱為北房,是接待少數民族賓客的處所,面積139平方米,由中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左廂房內鋪設地毯,中間有一排低矮的小方桌。右廂房中,有一座仿俄式方形壁爐,壁爐表面由玉石鑲嵌,周圍飾有花紋圖案,做工精緻,別具一格。右廂房還有兩幅對聯,一幅是蔣中正的:一路沿溪花覆水,幾家深處碧藏樓。一幅則是紀曉嵐的真跡,錄姚步瀛詠梅詩: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玉石廳因內外牆面均用玉石砌成而得名,面積96平方米,該廳和公館其他建築所用的玉石,產於青海興 絕版珍貴照片,張學良和蔣介石唯一的合影!

海、互助等地,當地人稱“羊腦石”,其硬度不高,但質地細膩,做建築材料裝飾房屋,顯得雅緻、美觀。玉石廳是公館的客廳,用於接待來公館的貴賓。走進玉石廳,迎面是老式桌椅,牆上掛着許多當年的老照片,還有孫中山的畫像和-黨旗。

正院

第二個院落是正院,是馬步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這裏是當年青海省的政治、軍事中心,這個院子裏有馬步芳居室,他兒子馬繼援居室;馬繼援夫人張訓芬居住的小樓;另外還有副官、參謀樓及北會議廳和南接待廳。 “馨廬”

正院正中,立着一塊大理石,上面是當年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馨廬”二字,“馨廬”取意是按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詞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是香,暗合馬家父子的名號“子香、少香”,“廬”取《陋室銘》中“諸葛武侯廬”的“廬”。

正院南北房和東北角小樓均為客房。南面是展銷玉石的玉石宮,門前擺放着一把太師椅,是用上百年的老樹根雕成的,寓意根成百年,添壽添福,時常有人到上面坐一坐。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3

老爺山,又叫元朔山、北武當山,距西寧市30公里,因山峯頂部建有太元宮(即關公廟),廟內雕塑有關公像而得名老爺山。位於西寧市北35公里大通縣橋頭鎮蘇木蓮河畔(北川河),山頂部海拔2928米,相對高差近500米,是西寧附近山勢雄偉,風景最優美的山峯。

老爺山自古以“蒼松蓊翳,石磴盤梯,川流縈帶,風景佳麗”而聞名遐邇。當你途經時,翹首仰望,只見丹崖翠壁,騰雲走霧;蒼松雜樹,負勢競上;山道盤旋,宛如羊腸。景色四時不同而終年常新:春則山嵐繚繞,夏日佳木葱籠,金秋紅葉似火,寒冬銀裝素裹。老爺山巖體主要有石灰巖構成,長期流水侵蝕、風化等外力作用,多形成奇峯巖洞和峽谷,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峭,危崖聳立,從南坡登山峯頂端確有“華山之險”。

老爺山植被生長茂盛,計有百餘種植物,以雲杉、柳樹、白楊、紅柳及多種灌木為主。每到盛夏季節,漫山遍野鬱鬱葱葱,遮天蔽日,叢林中玫瑰、牡丹、芍藥、金露梅、銀露梅及各種野花竟相開放,芬芳撲鼻。深秋季節的景色可與北京香山景色相媲美。林間草叢中棲息有20多種野生動物,有野貓、赤狐、松鼠、旱獺、猞猁、黃鼠、毛眼、沙雞、野雉、雪雞、藍馬雞、巖鴿等,以鳥類為主。

老爺山之美,在於山青廟秀,林蔭花香。老爺山原建有藥王廟、玉皇宮、百字宮、柴家殿、無量殿、鬥母宮、太元宮等古建築,還有老虎洞、石柱、火燒台等,五十年代末均遭破壞。如今,重新修建了亭台樓閣、廟宇,一部分古建築正在恢復。

山上藥王廟,入廟憑窗遠眺,石光山色,平林遠峯,寒翠蒼綠,深青淺碧,各具形態。出藥王廟南行十數步,即至玉皇宮,內塑玉皇大帝像,院落甚為寬敝,廟門走廊旁各塑黑虎一隻,張牙舞爪,神氣活現。上坡即為百子宮,中塑子孫娘娘,壁崖間遍置泥人,前燃巨蠟,粗若茶杯。往遊婦女,爭先焚香,或討神籤,或拴泥人,煞是虔誠。出百子宮北行數十步,爬過巉巖,即至菩薩殿。殿址雖小,處地卻高,遊人在此小憩者甚多。再前行穿過叢林,即至柴家大殿,該殿為元塑山西北第一勝地,殿宇巍峨,門內廳壁間繪塑半立體形佛圖,騰雲駕霧,栩栩如生。內庭有身着黑袍的無量塑像,高達丈許。出廟門循徑東北行,即為無量殿,昔日香火甚盛,屋宇寬敞,民國初年焚燬。循道東去,過玉皇宮即見古塔聳立。高達三丈。塔南山灣中有石洞一處,下臨絕底深淵,上塔松木二根,即為太元宮,也稱老爺廟,內塑關公像,左有周倉持刀而立。兩廂牆壁間繪製關公生平偉績,如“出五關”、“單刀赴會”等不一而足。

出院即為三佛殿,拾級下山東行,至雷祖殿。雷祖殿東南為鬥母宮,出鬥母宮西北行,過羊腸道,巖石洞中,搭成草菴一間,內供文昌帝君,循道西行,則至三官廟,該廟北倚大山,南臨峭壁,地形幽雅,建築亦甚壯麗,為元朔山西南第一勝地。西北山戀之間,便是享有盛名的“老虎洞”,上面是嶙峋的峭壁怪石,下面是層列的茂林崗巖。論山勢要數這裏最險峻,論風景要數這裏最幽雅。相傳此洞昔日有虎雄踞,後因遊僧居此,虎乃逸去。明時俞安期題名為“慈藏”。北有巨石高二丈許,清乾隆間西寧府監司龍膺在石上題名“海藏”後人塑像修建,規模漸大。過去,缺兒少女的人們,每至夏秋,遠道而來求子者絡繹不絕。洞內塑有吊晴白額的老虎一隻,遍體斑駁,其大如牛,卧於洞左,中間為子孫娘娘塑像,左有孔隙一方,為還願者投置錢物之所。洞右有一門,僅容一人出入。凡求子女者,先入內焚香許願,然後進洞摸索,若得鞋襪,則為生兒育女之兆,翌年,另製鞋襪還放洞中,以了其願。若摸遍石洞,不得一物,則為無子之兆。沿老虎洞下山,有一條險若天梯的便道,蒼苔、濕土遍佈,深林險壑,夾雜着不少無底洞天,人不敢行。西北半山腰處有一比較開闊地段,名叫“火燒台”,原有佛寺,清雍正初年因佔亂被焚燬,代遠年湮,遺址乃存,故而得名。

每年農曆六月六期間,傳統六月六花兒會和朝山會同時舉行,並舉辦物資交流大會、歌舞演唱會,本縣及西寧、互助、湟中等地的各族羣眾,扶老攜幼、摩肩接踵而來遊覽觀光。早年還有羣眾性的“朝山會”活動,更是盛況空前。現在,隨着旅遊事業的興起,遊覽老爺山的人也日益增多,每到春暖花開,各族遊人接踵而來。到了“平空虛閣有霞住,六月深鬆無暑來”的夏季,遊人更是絡繹不絕。通往老爺山的公路上自清晨到黃昏,車輛、人羣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山上樹木葱籠,綠草如茵,山花爛漫;紅男綠女,猶如簇簇鮮花,千姿百態,歌聲此起彼落在空谷傳響。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4

打開世界地圖,如果在亞洲大陸上縱橫劃一個十字, 格爾木崑崙旅遊區我們會發現,青海省格爾木市正好處在亞洲大陸的十字中。格爾木市背靠崑崙山,身居萬寶彙集的“聚寶盆”柴達木盆地,形成以格爾木為中心的崑崙文化旅遊區。

崑崙山從帕米爾高原隆起,凌空而下,浩浩蕩蕩,橫貫東西數千裏;茫茫蒼蒼,雪峯高聳,冰川縱橫,巍峨神奇。從遠古開始,崑崙山就成為中華各民族共同嚮往的聖地。崑崙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崑崙山為中華“龍祖之脈”。古往今來,有多少先賢智者,騷人墨客,劍客奇士,天涯遊子,遙望西天,情寄崑崙,用詩詞歌賦來表達他們對崑崙的嚮往和仰慕。其中以李白的“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的美詩,毛主席的“橫空出世,莽崑崙”的華章,成為吟詠崑崙的代表作。中華文化眾多的神話故事出自崑崙,如女媧煉石補天、精衞填海、西王母蟠桃盛會、白娘子盜仙草和嫦娥奔月等。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 、《封神演義》和金庸的《天龍八部》等多部通俗小説都提到崑崙山。

崑崙山東西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西段喀拉崑崙山是塔里木盆地與藏北高原祁連山、中支崑崙山、南支唐古拉山。崑崙山中萬壑縱橫,藴藏着無盡的壯美、神祕和富饒。

主要景觀

瑤池風景區湖水明澈如鏡,湖的四周草青沙白;在湛藍的天宇下,山色、天光、雲影在湖水中相依共舞,在寧靜安詳中透着仙氣和靈氣。

站在崑崙山口,東西崑崙盡收眼底。往東看,在靜寂的萬古雪野中,玉虛峯孤兀雄起,勢壓萬山,造就了冰雪世界特有的自然景觀。傳説中玉虛峯是西王母女兒玉虛公主的化身,山峯巍峨高聳,峯頂終年雲霧繚繞,白雪皚皚,山間奇峯怪石活靈活現,飛禽走獸不時出沒。山下綠茵草地上造型地貌廟宇宮殿錯落有致,構成一幅人間仙境的美麗畫卷。不遠處又有玉珠峯,相傳是西王母另一個女兒玉珠公主的化身。玉珠峯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巍峨壯觀,在主峯周圍海拔5400米以上雪峯有20餘座。玉珠峯南側冰雪地形各異,冰川末端形成為10餘米高的冰琴。玉珠峯南側高山草甸帶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經常有成羣的藏原羚、藏羚羊、藏野驢等珍稀動物活動。玉珠峯是登山愛好者體驗登山、學習冰雪技術的理想山峯,是理想的高山冰雪訓 格爾木崑崙旅遊區

練場地。每年都會迎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探險愛好者,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初級登山愛好者登山探險的首選基地。

格爾木崑崙文化旅遊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地處柴達木盆地,它依託崑崙山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柴達木盆地豐富的資源,已經形成以工業旅遊、尋根朝覲、登山探險、歷史探古、文化旅遊等為主的西部旅遊中心。此旅遊區旅遊資源極其豐富:茶卡鹽湖、萬丈鹽橋使人走入夢幻般的鹽世界;納赤神泉被譽為“冰山甘露”,至今還流傳着當年文成公主一行進藏時在此歇息的佳話;生活在柴達木盆地的蒙古族在青海高原數百年的生活過程中,已經逐步形成了具有青海特色的蒙古族風情;分佈在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的雅丹地貌為世界所罕見。遠遠望去,高高低低的小山丘翩翩起舞,似鯨魚、游龍在沙海中翻騰。近看猶如古城堡、金字塔、獸形、圓柱形……身臨其境,猶如進入迷宮。這樣宏大的雕琢工藝品,是大自然金國漫長地質時期鬼斧神工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旅遊觀賞和科學研究價值。

“仁者悦山,智者悦水”,在不斷的攀登中,我們可以見識崑崙的山、崑崙的水、崑崙的雲和崑崙的千秋雪,這就是崑崙的魅力所在。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5

駱駝泉為撒拉族的珍貴歷史文物。相傳在7百多年前的元代,中亞細亞的撒馬爾罕地方,居住着一個充滿英雄業績的部落。他們是烏古斯撒魯爾的一支,首領是阿合莽、尕勒莽兩兄弟。他們兄弟倆率領族人出征作戰,每次都能取勝;帶領部落的人四處作生意,每次也都能發財。因此,部族的人日子一天過得比一天好,阿合莽和尕勒莽兩兄弟在眾部落中的威望也一天比一天高。撒馬爾罕的國王出於忌恨,和王公貴族們設下奸計,要把他們兄弟置於死地。

兄弟二人得到先哲的啟示,遠走他鄉,到東方尋找樂土。於是,阿合莽和尕勒莽便率領族人進行了一次艱難、壯觀的民族大遷徙。他們牽上了一匹白駱駝,灌上了一罐清亮亮的故鄉水,裝上了一袋肥沃的故鄉土,還帶上了一部《古蘭經》。他們涉過了29條惡水,穿過了29片密林,越過了29處大漠,終於行到循化境內黃河岸邊的烏土斯山上,這是他們將要翻越的第30座大山了。這時候天慢慢黑了下來,人們忙碌着扎帳房,生火做飯。突然發現馱經的駱駝不見了,大家趕忙點起火把,在山坡上四處尋找。尋到天亮,人們在街子河東邊沙坡下,看見了一片綠色的蘆葦,蘆葦叢中有一池泉水。啊!那不是白駱駝嗎?人們欣喜若狂地朝泉水跑去。可是跑到跟前一看,白駱駝已經變成了一尊潔白的石頭。他們眺望這一帶山水,密林層層的叢山上,紫氣氤氲;金燦燦的黃河兩岸,川道平坦。人們拿出故鄉的水和泉水比,兩處泉水一樣的清亮,一樣的甜醇,他們取出故鄉的土和河邊的土比,兩地的土壤一樣重,一樣肥沃。人們歡呼雀躍,舉起《古蘭經》頂禮膜拜。哦,這就是千里尋求的樂土呀!

世代居住這裏的藏族朋友,再三挽留勇敢善良的阿合莽和他的族人們留下來。蒙古族牧民兄弟更是胸懷大度,情願以豐美的水草相讓,而自己卻趕着牲畜,遷往青海湖邊放牧。,阿合莽兄弟率領的撒魯兒人,便高興地在這裏居住紮根了。從此,他們把這一池永不枯渴的清泉,親切地叫做“駱駝泉”。

如今在撒拉族青年的婚禮上,仍然可以看到這樣的舞蹈,有兩個人翻穿皮襖扮演駱駝,另外兩人身穿長袍,纏上頭巾,扮演尕勒莽和當地的蒙古人。他們邊舞邊唱,一問一答,追述祖先遷徙的過程和沿途的見聞,以生動的歌舞來紀念祖先為尋找樂土所經過的艱辛歷程,讚美撒拉人勇敢不屈的性格以及同蒙古人的深厚友誼。

早春,在黃河岸上露出了笑臉,嫩黃的柳絲在晨曦中搖曳,在密密的蘆葦叢中,一池清泉水熠熠閃光。近前一看,池水清澈見底,連那佈滿池底的水草葉兒也能數得出來;四周幹葦叢中,新蘆芽兒已竄出水面;水中映出大榆樹剛綻露的紅色花芽,象是先聖撒落的天花。池中間,在朦朧的晨光中,兩塊白色的石頭顯露地水面,一高一低,象是一對駝峯。那駱駝的身體卧在水底,全身被碧綠的水草圍繞,在汨汨冒出的水泡中,時隱時顯,那頭呢?是否伸進了泉眼,把昌瑩的水珠不停地由鼻孔噴出!還是在深深地埋頭沉思?

突然,一聲悠揚的喚禮聲,從蒼翠的八棵古柏中飄來。尋聲望去,只見那高高的尼地羅(清真寺中傳佈做禮拜的召喚樓)頂上,一位身穿黑長袍,頭戴白纏頭的滿拉,轉着方向,高聲召喚教民們做禮拜。不用説,那就是聞名遐邇的街子清真大寺了。清真寺有兩座高峻的尼那羅樓,全是木質結構。古柏和老榆樹的下面,有兩座長方形墓廬,埋葬着阿合莽和尕勒莽。中間一座面向西方克而白(麥加聖地)的聚禮堂,單層歇山式屋頂,青筒瓦面,屋脊上飾有寶瓶、寶劍和新月,顯得莊重肅穆。望着這富有神奇色彩的駱駝泉和雄偉壯觀的阿拉伯建築,使人們彷彿看到了阿合莽、尕勒莽兩兄弟率眾艱難跋涉的身影,看到了撒拉族人民的匠心獨運。痛心的是,在十年動亂期間,它沒有能逃脱被掃蕩的厄運,連那兩塊讓人們幻想離奇的白石頭也不知去向......

國家先後撥款30多萬元,依照新疆哈什大寺的形制,修復了街子清真大寺。高大的30根方立柱支撐四面,堂頂正中的圓形穹頂上,一輪新月在秋陽下燦燦發光,四角四個穆拉連塔樓上,安裝了擴音器。寬敞的殿堂裏,裝有金色的明珠吊燈和花形壁燈,地板上是青一色的方形禮拜跪毯,一排排一行行的有五六百塊。高高的屋檐下一塊鉅額掛匾,金字書寫“真教重光、維護團結”八個大字,是縣鎮人民所送。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6

位於青海省日月山西側、青海湖東緣的高原第一鎮倒淌河鎮,東經100°31′— 101°13′,北緯36°12′— 36°36′之間,海拔約3300米,地處109、214國道分岔點,是通往聞名的青海湖的必經之路,距省會西寧有98公里。倒淌河鎮因境內倒淌河水自東西流而得名,有“天下江河皆東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詩句讚美河水自東向西流淌的獨特景觀,自古就是進入青南牧區和西藏的交通要衝,有着“藏區門户”和“進藏咽喉”之美譽。

自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河水,靜靜地、悄悄地、温柔地流淌年着,蜿蜒四十多公里。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在這裏雖然不見滔滔,不聞嘩嘩,但它確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遠遠望去猶如一條明亮的緞帶飄落在草原上,這就是青海美麗的倒淌河。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7

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坐落在青海省西寧市高新技術生物產業園區經二路36號,主體建築氣勢宏偉,內涵深邃,以天圓地方的古老主題,對藏式建築風格高度抽象和再現,融藏族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藝術為一體,與管委會、園區廣場形成“三位一體”統一和諧的城市標誌性建築羣。總佔地面積200畝,建築面積120xx平方米。20xx年3月破土動工,20xx年9月9日落成試開館,20xx年5月1日正式開館,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座反映藏文化的綜合性專業博物館。

藏醫藥文化博物館共3層,其中1層為文物庫房、設備用房,2、3層為展廳,開設藥物標本、藏醫醫史、醫學唐卡、醫療器械、古籍文獻、天文歷算、彩繪大觀等七個展廳。通過環境重現、唐卡雕塑、文物展示、高科技模擬等方式手法展出動植物、礦物標本20xx多種,歷代著名藏醫藥學家30多位、藏醫學特有醫學掛圖80幅、1320xx年前傳統藏醫使用的外科器械180多件、藏醫藥學代表性典籍1000多部,,特別是,館內永久性展出由當代藏族著名唐卡工藝美術大師宗者拉傑歷時二十七年設計策劃,組織400餘位藏、蒙、漢、土族頂尖工藝美術師歷時四年精心創作完成的《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長卷,該卷長618米、寬2.5米,以藏族傳統繪畫技藝用金粉、玉石、珊瑚等珍寶顏料精心繪製而成,已經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在藏醫藥文化博物館,通過陳展的藏醫藥歷史碎片,公眾可以-青藏高原遙遠的文明之光,感悟彌足珍貴的藏醫藥文化,領略高原西部的古風遺韻,欣賞絢麗壯美的彩繪大觀。

藏醫藥文化博物館是徵集、保護、研究、展示發源於青藏高原地區的藏醫藥歷史文化遺產、藏醫藥發展進程物證、珍貴文物和藏族文化藝術彩繪的綜合性專業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大型藏醫藥博物館。藏醫藥文化博物館由青海金訶藏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政府支持,旨在向國內外公眾全面展示藏醫藥輝煌文化,重現藏醫藥發展歷史,搶救即將湮沒的藏醫藥文化遺產。

在政府部門、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藏醫藥文化博物館各項設備將進一步完善,文物藏品進一步豐富,展覽規模進一步擴大,技術力量進一步壯大。藏醫藥文化博物館將通過高水平、多學科的藏醫藥學、歷史學、文物學研究,不斷豐富人們對藏醫藥文化的理解,推動藏醫藥事業的持續發展。藏醫藥文化博物館將成為青海省對外開放、民族團結進步的窗口和青藏地區供公眾進行高品位文化享受的重要文化場所。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8

駱駝泉位於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鎮西4公里的街子村清真大寺附近。它雖是一泓不大的清泉,但卻是撒拉族之鄉的一處聖蹟,也是傳説中撒拉族的發祥地。

該泉與撒拉族的來歷有關。民間傳説,撒拉族的祖先原是居住在中亞撒馬爾罕的一個小部落,為首的頭人是兄弟倆,名叫尕勒莽和阿合莽,在羣眾中威望很高。後來,因國王忌恨而被迫離開家園,四處流浪。他倆帶着同族的18人,牽了一峯白駱駝,馱着故鄉的水土和《古蘭經》,向東尋找新的樂士。一路上,他們經天山,過嘉峪關,繞河西走廊,渡黃河,輾轉來到積石山下。不料,黑夜中走失了白駱駝。第二天,他們在街子東面的沙子坡發現一眼清泉和走失的白駱駝(已化為白石卧在泉邊),於是便在這裏居住下來,並將這個清泉起名為駱駝泉。

駱駝泉被撒拉族視為聖泉,在撒拉族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前幾年,當地人民為了保護駱駝泉,在泉邊修建了圍牆和鐵柵欄,圍牆內種上了松柏、果樹和鮮花,還在園內泉邊雕塑了三座不同形狀的大型駱駝石雕像,修建了水榭和亭閣。駱駝泉的景點面積約為3500平方米,呈一長方形。中央部分為一長約40米,寬約20米的水池,泉水從池中央的泉眼中湧出。池深0.6米左右,周邊為水泥砌成。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9

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它浩瀚縹緲,波瀾壯闊,是大自然賜與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寶鏡。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

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青海湖水平均深約19米多,最大水深為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比兩個東嶽泰山還要高。由於這裏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氣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勝地。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裏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節裏,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當四周巍巍的羣山和西岸遼闊的草原披上綠裝的時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氣爽,景色十分綺麗。遼闊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鋪上一層厚厚的綠色的絨毯,那五彩繽紛的野花,把綠色的絨毯點綴的如錦似緞,數不盡的牛羊和膘肥體壯的驄馬猶如五彩斑駁的珍珠灑滿草原;湖畔大片整齊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瓊漿在輕輕盪漾。而寒冷的冬季,當寒流到來的時候,四周羣山和草原變得一片枯黃,有時還要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開始結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終日放射着奪目的光輝。

青海湖以盛產湟魚而聞名,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很值得提及的是,這裏產的冰魚較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們在冰面鑽孔捕魚,水下的魚兒,在陽光或燈光的誘惑下便自動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鮮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遊覽勝地。海心山又稱龍駒島,面積約1平方公里。島上巖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產龍駒而聞名。著名的鳥島位於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內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積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節卻棲息着10萬多隻候鳥。為了保護島上的鳥類資源,這裏還設有專門機構,負責鳥類研究和保護工作。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10

塔爾寺與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咯巴誕生的地方。由於寺院規模宏大完整,交通方便,已成為人們遊覽參觀藏傳佛教寺院最集中的地方和青海省最主要的旅遊勝地。壁畫、堆繡和酥油花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塔爾寺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南面的蓮花山中,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它與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僧人和信教羣眾的宗教活動中心之一。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後,有許多有關他靈蹟的傳説。據説在他誕生後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親按兒子來信所示,在信徒們幫助下,以這株旃檀樹和宗喀巴所寄獅子吼佛像為胎藏,砌石建塔,這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築。後來,該塔一再改建易名,成為現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銀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漢語塔爾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禪師仁欽宗哲堅贊於塔旁建一靜房,聚僧坐禪。20xx年後,再建彌勒佛殿一座,塔爾寺初具規模,取藏名“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身像彌勒洲寺”。

400多年來,塔爾寺逐步發展成一座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古建築羣,全寺佔地600餘畝,僧舍房層9300多間,殿堂52座,僧人最多時達3600餘人。全寺四山環繞,殿宇宏偉,佛像莊嚴,梵塔棋佈。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經堂為全寺主體建築。大金瓦殿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建築面積456平方米,上下三層,飛檐四出,各抱形勢,歇山式金頂,覆以鎦金銅瓦,牆面用琉璃瓦砌成,圖案精美,殿內紀念宗喀巴的大銀塔,譽為“世界一莊嚴”,殿堂正門上方懸有清代乾隆皇帝親題的“梵教法幢”匾額。大經堂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民國元年(公元1920xx年)遭火焚後重修,總面積為2750平方米,經堂內長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製地毯包裹,地上鋪設地氈坐墊,可供3000僧人集體誦經,正西方供有無數佛像、藏文經典,設有0、班禪以及寺院法台座,柱間滿掛各種堆繡的卷軸畫。

此外,尚有彌勒殿、九間殿、三世0靈塔殿、釋迦殿、依怙殿、小金瓦殿、花寺、居巴扎倉、丁科爾扎倉、曼巴扎倉、如來八塔、過門塔、菩提塔、時輪塔、印經院、大喇讓以及各-府邸等。除各種造型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軸畫,還保存有宋代的哥窯瓷壇、玉雕、明代的龍瓷瓶、清代的龍魚瓶、竹雕壽星、玉雕觀音等珍貴工藝品,藏有歷代統治階級賜贈的各種匾額和漢藏文碑刻。

塔爾寺是藏族文化藝術的寶庫。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在三、四世0喇嘛的倡導下,塔爾寺首建顯宗學院,建立講經開法制度,系統學習因明、般若、中觀、俱舍、戒律等顯宗經典。以後又相繼建成密宗、時輪、醫明學院,形成正規的學經制度,學習生圓次等方面的密宗經典和天文、歷算、醫學等方面的知識。現存有數以萬計的有關佛學、藏族歷史、文學、語言方面的文獻圖書,是研究藏學的珍貴資料。此外,該寺的酥油花、壁畫(唐卡)、堆繡。被譽為藝術“三絕”,譽滿藏區。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11

地處青海湖的西北部,長約500米,寬約150米,棲息着十萬餘隻各類候鳥,稱譽為“鳥的世界,鳥的王國”。青海湖位於西寧市以西100公里,是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每年四月,來自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等地的班頭雁、棕頭鷗、赤麻鴨、鸕鶿等十多種侯鳥在這裏繁衍生息;秋天,它們又攜兒帶女飛回南方,國家對這類鳥資源十分重視,在島上設有專門的保護機構。

在鳥島觀光,交通方便,從西寧出發乘汽車沿青海湖南線經湟源縣和日月山到黑馬河鎮往北64公里即抵鳥島,沿青海湖北線,乘汽車經湟源縣、海晏縣到剛察縣,再往西40公里也可到達鳥島。

青海湖鳥島。它不僅以遼闊、明媚、恬靜、雄偉、神奇而着稱於世,而且以其豐富的水中礦產資源和漁類資源吸引着無數科技工作者和觀光瀏覽的人們。可泛舟湖面觀一望無際的湖景,也可漫遊草原享受大自然的風光。

青海湖鳥島,是我國着名的旅遊聖地之一,它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部約130公里處,是我國最大、海拔最高的鹹水湖,面積約4583平方公里。

乘中巴出西寧西行,越過稀疏的村莊,沿着透迄、清澈東流的小溪,行進在綠色叢林點綴的山谷間的公路上。不久,便看到像巨大的綠絨絨的地毯鋪就般的一座座開闊的山漫草阪。驅車爬高到達“日月山”,可見兩側山頂各有一幢亮麗的小亭閣,左為日亭,右為月亭。相傳文成公主由此進藏時,由於思念母親,悲痛地將陪嫁的鏡子摔碎,後人為紀念文成公主,故建造此日、月二亭。登上日月山,眺望遠處,更為開闊的綠色草阪盡收眼底,彷彿進入了綠色的海洋。

下了日月山,繼續西行,偶有一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地或幾間藏民彩帳,房屋鑲在綠色草阪之間,在山坡、屋前豎起的高杆上,五彩經幡隨風飄拂。經幡又叫神幡,藏語曰“塔力俏”,意為“不停地飄動”,這些幡條是用藍、白、紅、黃、綠五種顏色的布條做的(有的幡條上還印有經文或神像),分別象徵天空、祥雲、火焰、大地和水。藏民把經幡高懸在顯眼要位,任風吹拂,藉助大自然的威力保佑人們消災祈福、吉祥如意。或遠或近,可見一羣羣黑色的犛牛,白色的羊兒,在安然自得地吃着青草。過了黑馬河鄉右看,緊依綠色草阪可見一線青綠色的湖水和海心山,藍色的天空飄着千姿百態的雲團,大自然把自己分割成美麗的空間,繪成一幅極美的圖畫。

到了馬乃亥鄉,右邊已是寬闊、平靜的青海湖了。這裏是鳥島的入口處——布哈河入湖口。鳥島有左右兩個,鳥自按類別分開,左黑右白,互不混雜。從入口處乘車向前行約3公里下車,進入“青海湖鳥島”。

大門再步行約200米,登上“鳥島”觀鳥台,只見台下的沙灘上黑頭、灰白身子的銀鷗鋪天蓋地,它們或卧或立,或飛或落,令人眼花瞭亂;喧鬧的“哇哇”聲貫入滿耳。在台近處,成百隻大雁卧沙孵卵,它們的“丈夫”們分別呵護着自己的妻兒,守衞着自己的家,一旦發現“入侵者”進犯,立即張開翅膀,高聲鳴叫,衝向“敵人”,將其驅走。鳥兒們以沙作窩,抓緊陽光充足,食物豐富的大好時機棲息養生,繁衍後代。在鳥羣稀疏的空隙裏會看到一枚枚散在的鳥蛋“無人問津”。

空中,不時有列隊的大雁或鴻鵝貼着湖面飛過,偶而有天鵝或信天翁自由自在地翱翔。

從“青海湖鳥島”大門出來乘車向左行約1公里,翻過一座小山,便會看到坐落於湖邊的又一個鳥島,它像一口倒扣於湖中的圓鍋,頂部棲滿了清一色黑壓壓的鸕鶿,每個鸕鶿的“家”都安在一個高高的窠裏,層層疊疊,把個山頂布得嚴嚴實實。它們在這裏為生兒育女忙忙碌碌,直到兒女們能展翅高飛時,便神話般地“喬遷新居”了。

在兩個鳥島之間,有一根碩大的銀灰色羽毛雕塑矗立在草叢中,在它的旁邊安放着一枚碩大的鳥蛋雕塑,象徵着飛禽是上帝的寵兒,是人類的朋友。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12

地處青海湖的西北部,長約500米,寬約150米,棲息着十萬餘隻各類候鳥,稱譽為“鳥的世界,鳥的王國”。青海湖位於西寧市以西100公里,是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每年四月,來自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等地的班頭雁、棕頭鷗、赤麻鴨、鸕鶿等十多種侯鳥在這裏繁衍生息;秋天,它們又攜兒帶女飛回南方,國家對這類鳥資源十分重視,在島上設有專門的保護機構。

在鳥島觀光,交通方便,從西寧出發乘汽車沿青海湖南線經湟源縣和日月山到黑馬河鎮往北64公里即抵鳥島,沿青海湖北線,乘汽車經湟源縣、海晏縣到剛察縣,再往西40公里也可到達鳥島。

青海湖鳥島。它不僅以遼闊、明媚、恬靜、雄偉、神奇而著稱於世,而且以其豐富的水中礦產資源和漁類資源吸引着無數科技工作者和觀光瀏覽的人們。可泛舟湖面觀一望無際的湖景,也可漫遊草原享受大自然的風光。

青海湖鳥島, 是我國著名的旅遊聖地之一,它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部約130公里處,是我國最大、海拔最高的鹹水湖,面積約4583平方公里。

乘中巴出西寧西行,越過稀疏的村莊,沿着透迄、清澈東流的小溪,行進在綠色叢林點綴的山谷間的公路上。不久,便看到像巨大的綠絨絨的地毯鋪就般的一座座開闊的山漫草阪。驅車爬高到達“日月山”,可見兩側山頂各有一幢亮麗的小亭閣,左為日亭,右為月亭。相傳文成公主由此進藏時,由於思念母親,悲痛地將陪嫁的鏡子摔碎,後人為紀念文成公主,故建造此日、月二亭。登上日月山,眺望遠處,更為開闊的綠色草阪盡收眼底,彷彿進入了綠色的海洋。

下了日月山,繼續西行,偶有一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地或幾間藏民彩帳,房屋鑲在綠色草阪之間,在山坡、屋前豎起的高杆上,五彩經幡隨風飄拂。經幡又叫神幡,藏語曰“塔力俏”,意為“不停地飄動”,這些幡條是用藍、白、紅、黃、綠五種顏色的布 條做的(有的幡條上還印有經文或神像),分別象徵天空、祥雲、火焰、大地和水。藏民把經幡高懸在顯眼要位,任風吹拂,藉助大自然的威力保佑人們消災祈福、吉祥如意。或遠或近,可見一羣羣黑色的犛牛,白色的羊兒,在安然自得地吃着青草。過了黑馬河鄉右看,緊依綠色草阪可見一線青綠色的湖水和海心山,藍色的天空飄着千姿百態的雲團,大自然把自己分割成美麗的空間,繪成一幅極美的圖畫。

到了馬乃亥鄉,右邊已是寬闊、平靜的青海湖了。這裏是鳥島的入口處——布哈河入湖口。鳥島有左右兩個,鳥自按類別分開,左黑右白,互不混雜。從入口處乘車向前行約3公里下車,進入“青海湖鳥島”。青島導遊詞大門再步行約200米,登上“鳥島”觀鳥台,只見台下的沙灘上黑頭、灰白身子的銀鷗鋪天蓋地,它們或卧或立,或飛或落,令人眼花瞭亂;喧鬧的“哇哇”聲貫入滿耳。在 學習第一網 才能船員招聘網

台近處,成百隻大雁卧沙孵卵,它們的“丈夫”們分別呵 護着自己的妻兒,守衞着自己的家,一旦發現“入侵者”進犯,立即張開翅膀,高聲鳴叫,衝向“敵人”,將其驅走。鳥兒們以沙作窩,抓緊陽光充足,食物豐富的大好時機棲息養生,繁衍後代。在鳥羣稀疏的空隙裏會看到一枚枚散在的鳥蛋“無人問津 ”。

空中,不時有列隊的大雁或鴻鵝貼着湖面飛過,偶而有天鵝或信天翁自由自在地翱翔。

從“青海湖鳥島”大門出來乘車向左行約1公里,翻過一座小山,便會看到坐落於湖邊的又一個鳥島,它像一口倒扣於湖中的圓鍋,頂部棲滿了清一色黑壓壓的鸕鶿,每個鸕鶿的“家”都安在一個高高的窠裏,層層疊疊,把個山頂布得嚴嚴實實。它們在這裏為生兒育女忙忙碌碌,直到兒女們能展翅高飛時,便神話般地“喬遷新居”了。

在兩個鳥島之間,有一根碩大的銀灰色羽毛雕塑矗立在草叢中,在它的旁邊安放着一枚碩大的鳥蛋雕塑,象徵着飛禽是上帝的寵兒,是人類的朋友。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13

倒淌河地處青藏、青康公路交會點,為通往德令哈市、格爾木市跟青南地域的交通要衝。鄉境北部有省級文物維護單位黑城子古城、察汗城遺蹟。倒淌河東距西寧102公里,原是一條東流入黃河的外流河,後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眾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水,悄悄地,靜靜地,温順地流淌着,蜿蜒四十多公里。不見滔滔,不聞嘩嘩,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恬淡,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

對於倒淌河的傳説,人們眾説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説法是:唐王李世民為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聯,增進文化交流,將年青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赴途中,達到日月山時,回想不見長安,西望一片淒涼,念故鄉,思父母,悲哀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傳播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南北貨色四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後一條河怎麼也找不到。聰慧、滑頭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着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種説法是,這河是龍王一根倒須變的……

倒淌河兩岸氣象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着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雨忽然噼裏啪啦砸了下來,可未等地皮濕透,又轉瞬不見了;有時天氣蔚藍蔚藍的,卻有細細的雨絲,帶着青草的香味,在太陽的微笑中飄來飄去,擦你的臉,使你得到一點安慰;有時河北岸晴空萬里,河南岸卻下着如注的暴雨;有時深夜裏雷電交加,凌晨卻陽媚,只是到處披髮着一種潮濕的芬芳。就象一個率性的妻子或嬌嗔姑娘多變的情感!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座落着倒淌河鎮,走進鎮子,撲而而來的是一種異樣的風情。鎮的一邊是碧水連天的青海湖,一邊是蒼莽無垠的大草原;“人”字街頭,有古老的廟宇,有古代氣味的樓堂;説藏話的,攙雜着那麼多漢語詞彙,説漢話的,又時時冒出多少個倒裝句……,迥異的民俗,是如斯對照赫然而又協調同一。

這裏是交通要道,這無疑使成漢藏兩族交換浸透的“倒淌河文化”的主要起因。然而,“自從公主和親後,一半胡俗似漢家”。最早,興許是一個女人的手,架起了這經濟、文化,包含戀情的橋樑。

地質學家是這樣揭示的:倒淌河原也是一條東流的河,它和布哈河、羅漢堂河一起注入黃河,後因為地殼的變動,日月山隆起,它才折頭向西注入青海湖,成為一條倒淌河,這便是迷信的論斷。然而,不知為什麼,這科學的斷語老是被人忘卻,遠古的神話,令人憧憬,使它永遠覆蓋着一層神祕。好象是給人們的志願尋找一個根據似的,在藏漢詞典上有這麼一個詞條:倒淌河。這個藏文單詞是不倒淌的意思的,一個蹩腳的翻譯盡能夠把它譯成“有文明的女人川”。有時直譯一種語言是要犯過錯的,可是在這裏,它卻是傳神的。

啊,倒淌河,女人的河。它是皇家的公主,龍王的女兒,也是牧民的女兒。它嬌小孱弱,卻百折不撓。昨天它開闢了奇特的倒淌河風氣,來日它必將發明更為殘暴的倒淌河文化。

傳説中又謂文成公主進藏,經由此地,灑淚成河的故事,更使它馳名於世,成為人們心目中一條神祕的河。又有人説,海心山神泉被梗塞後,為不使湖水乾枯,蓮花巨匠便從四周引108條水入青海湖,最後還差一條,於是便把東流的一條水,由神蛇開路,引進了青海湖,從此便有了這條倒淌河。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14

土樓觀,位於青海省會西寧市城北的土樓山(後習慣稱北山),背靠大墩嶺,西臨湟水河。依山面水,居高臨下,上有斷巖壁立,下有陡坡相連,地勢險峻,氣勢宏偉。古洞窟鑿嵌于山腰土樓觀峭壁之間,露天金剛經千百年風雨削蝕自然形成,頂摩雲天,古剎殿宇鱗次櫛比,是繼山西省大同“懸空寺”之後的中國第二大“懸空寺”。後存主要道教建築有“西王母殿”、“靈官殿”、“弦女宮”、“城隍殿”、“三清殿”、“魁星閣”、“玉隍閣”、“齋堂”以及“九窟十八洞”等建築,均依山借勢而建置。觀內殿堂雕樑面棟,金碧輝煌,洞窟之中雕塑精美,壁畫連片。土樓觀的歷史與“絲綢之路”南線和西寧地區佛教的興衰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整個道觀佔地面積101畝,其中各種殿堂、洞窟建築面積為6806平方米。20xx年,北山土樓觀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稱號。土樓觀為青海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海省道教協會所在地。

歷史上土樓觀有過很多的名稱。漢朝時,當地羣眾為河湟名人——護羌校尉鄧訓在北土樓觀山修建了“賢聖之祠”,最早稱為“土樓山寺”,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賜名為“永興寺”才有了寺的名稱。因樓層迭起,層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樓,故有“土樓山”之稱。北魏旅行家酈道元跆跋涉到西寧,登臨土樓山,他的《水經注》中寫道:“湟水東流,經土樓南,上有土樓,北依山原。峯高三百餘尺,有若削成。”土樓有道教庵觀,故有“土樓觀”之稱。北山像一隻奮翼欲飛的雛鳳,而土樓山又似一隻雛鳳的翅翼,從此又多添了一個雅號叫“鳳翼山”。231年(魏明帝太和五年),佛教盛行於鄯州(西寧),有信徒作龕於土樓山斷巖之間、藻井繪畫、雕牆故壁、建築寺閣棧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時。道教進入土樓山是清代末年的事。231年(魏明帝太和五年)前後,後涼呂光佔據武威、河西走廊,絲綢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蘭州到樂都、西寧經北川、達阪山到張掖,前往印度,從此佛教盛行於河湟地區。

土樓觀是依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那裏幾乎全是水平狀的紫紅色砂巖、礫巖,其間還夾有石膏和芒硝層,巖性軟硬相間,在長期地質時期流水、風化等營力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險峯為主要特徵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發育。軟巖層向裏凹進,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當地人稱“九窟十八洞”,洞內塑有玉皇、觀世音、文殊、普賢、關雲長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繪的神像圖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漢、藏佛教繪畫藝術風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稱。硬巖層向外凸起,猶如屋檐,廟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懸,棧道迴廊將殿宇樓閣與洞穴羣相連,使殿中有洞,洞內套洞,洞中藏佛,棧道回曲廊緊靠懸崖,甚至懸空架設。土樓觀東側有一座高達數十米名叫“露天金剛”的巨大佛像,當地羣眾叫“閃佛”,遠遠清晰看出它的頭、身軀、下肢和麪部五官,顯得雄渾粗獷,具唐代藝術風格,這是廣大信徒在原造型地貌基礎上雕鑿而成,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達到完美結合。土樓觀的建築有山門、山腰牌坊、奎星閣、呂祖殿、鬥母殿、三教堂、無量殿、福寧樓、三寶殿、靈宮殿等。殿字樓閣依山勢而建,顯得格外壯觀。北山頂為寧壽塔,每當煙雨濛濛,山隱霧中,蒼蒼茫茫,遠望雲霧中的殿宇,洞羣塔寺時隱時現,正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多少樓台雲樹掩,天然畫圖米家村”。“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15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柴達木——神祕多彩的“聚寶盆”,範圍包括格爾木市柴達木部分,德令哈市、天峻縣、烏蘭縣、都蘭縣、大柴旦行政區,冷湖行政區,茫崖行政區。旅遊區包括:格爾木旅遊區(含崑崙旅遊小

區,鹽湖旅遊小區、雅丹旅遊小區);天峻-德令哈旅遊區(天峻旅遊小區、德令哈旅遊小區);都蘭旅遊區(都蘭旅遊小區、諾木洪旅遊小區)。

格爾木旅遊區擁有豐富的高品位旅遊資源,是青海省西部旅遊發展中心。格爾木為青海旅遊中轉樞紐和西部旅遊中心,以尋根朝覲、文化旅遊、洞經古樂、觀光購物、蒙古風情為主題。崑崙山是崑崙第一文化山,朝覲修煉聖地、華夏兒女尋祖地。格爾木是融觀光、娛樂、健身、修學、科考為一體的鹽湖旅遊勝地。它將是西北靚麗的,獨具魅力的高原旅遊名城,成為吐蕃、吐谷渾古文化研究重要科考園地。

柴達木是神仙福地,道教聖境、鹽湖之王,是神祕多彩的“聚寶盆”。柴達木旅遊區北依祁連、南靠崑崙,有八百里瀚海之稱。位於本區西南的崑崙山是崑崙神話的搖籃。巍巍崑崙,橫空出世,被世人譽為萬山之祖,亞洲的脊柱。玉珠峯、玉虛峯傳説是玉帝兩位妹妹的化身,終年積雪,多冰川。即使在盛夏六月,依然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形成聞名遐邇的“崑崙六月雪”奇妙景觀。玉虛峯腳下是中華道教崑崙派發祥地的崑崙主道場。傳説是姜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山間奇峯怪石,飛禽走獸出沒。山谷崑崙河清澈見底。西王母瑤池,湖水粼粼,碧綠如染,清澈透亮,水鳥雲集。湖畔水草豐美,野生動物出沒,傳説是西王母舉行蟠桃盛會之所。崑崙神泉傳説是西王母釀製瓊漿玉液的泉水。

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鹽湖,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堪稱“中華第一湖”,形成了“沃野千里”的奇觀。察爾汗鹽湖是一個“不沉的湖”。由於鹽蓋異常堅硬,所以在湖面上可以修公路、建鐵路、造高樓,形成湖面車水馬龍,湖下碧波盪漾的奇觀。橫跨湖上長32公里的“萬丈鹽橋”,是世界上最長的鹽橋。整座橋由鹽鋪成,堪稱世界奇橋。察爾汗鹽湖上建有多座鉀肥廠,其中青海鉀肥廠先進的船採船運生產工藝構成鹽湖上一道亮麗的工業旅遊風景線。鉀肥廠內的大型人工鹽池,在日光照耀下,絢麗多彩,形成“鹽海玉波”的奇觀。此外千奇百態的鹽花、鹽腦、鹽鍾乳是鹽湖孕育出的自然奇觀。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16

大家一定聽説過崑崙山吧!青海崑崙山是萬山之宗,地球之脈。

納赤台一眼泉水終年突突翻湧,被當地人稱為“聖水”,此泉,便是崑崙泉。即使隆冬時節,四野裏冰天雪地,崑崙泉水卻從不封凍,依然噴湧不止,成為一大奇觀。

崑崙山口地處崑崙山中段。海拔4772米,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

關隘。崑崙山口地勢高聳,氣候寒冷潮濕,空氣稀薄,生態環境獨特,自然景象壯觀。這裏羣山連綿起伏,雪峯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廣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這裏到處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變幻莫測的冰錐,以及終年不化的高原凍土層。冰丘有的高几米,有的高十幾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潛流。一旦冰層揭開,地下水常常噴湧而出,形成噴泉。而冰錐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這種冰錐不斷生長,不斷爆裂。爆烈時,有的噴漿高達二三十米,併發出巨大的響聲。崑崙山口的大片高原凍土層, 雖終年不化,但凍土層表面的草甸上卻生長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節,草叢中盛開着各種鮮豔奪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離崑崙山口不遠,便是著名的玉虛峯。玉虛峯,位於崑崙山口東面。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峯,峯頂高聳巍峨,山體通坡凍封雪裹,山腰白雲繚繞,看上去猶如一位銀裝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羣山之上。崑崙山口既是進出西藏的要隘,也是旅遊者神 往之地。許多過往行人來到這裏後,都要在此駐足觀賞一番場。

崑崙橋又稱一步天險橋。位於格爾木南部的崑崙山下,距格爾木市約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險關。崑崙橋飛架於一步天險之上,全長只有4米多,是一鋼筋水泥大橋。崑崙橋之壯觀不在大橋本身,而在於橋下的巉巖絕壁和萬丈深澗。發源於崑崙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匯合而成的格爾木河,從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峽谷奔流而下,滔滔的河水將河谷的千板巖長期沖刷穿鑿成了一條深40多米、寬數米的石峽險谷,其中最窄處只有4米左右。崑崙橋兩岸,絕壁相對,巉巖嶙峋,谷頂平坦,谷底幽深,形勢極為險峻。人們站在橋上俯身鳥瞰,但見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險峻的幽谷中急湍喧瀉,噴湧咆哮,不斷地激起層層雪白的浪花,發出陣陣猶如雷鳴般的轟鳴,真是令人望之目眩,聞之喪膽。因此許多過往行人,一般都要到橋頭憑高俯瞰一番。

關於青海古蹟導遊詞 篇17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約21米多,最大水深為3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

青海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鹹水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擁有多項中國之最,青海湖是國家AAAAA級國家自然景區。

青海湖每年12月封凍,冰期6個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個小島,以海心山最大。鳥島位於湖的西部,面積0.11平方公里,是斑頭雁、魚鷗、鸕鶿等10多種候鳥繁殖生息場所,數量多達100,000只以上。現已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湖中盛產青海湖裸鯉,濱湖草原為良好的天然牧場。

湖內島嶼:

海心山

位於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鳥島約25公里,島形長,中部寬而兩端窄,長2.3公里,寬0.8公里,面積1.14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66米,由花崗巖、片麻巖組成,島東緣有一泉眼,可供飲用。南部邊緣巖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為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為沙土覆蓋,生長着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嵩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覆蓋度在50%以上,鳥禽集中在島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

海西皮

海西皮,位於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與鳥島同處在布哈河沖積灘地的頂端,島的東北緣有斷層陡崖緊靠湖邊,陡崖外有一近似圓柱形的巖石屹立於湖中,是鸕鶿的繁殖場所,島上植被覆蓋度在90%以上。

沙島

於湖東北,海晏縣境內,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長約13公里,最寬處約2.8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壟突出水面受風沙堆積形成。1980年沙島東北端與陸地相連而成為半島,並圍成33平方公里沙島湖,表面均由沙礫覆蓋,無植被,是魚鷗棲息繁殖地。

三塊石

又名孤插山,位於湖西南,是由7塊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組成,高約17米,面積約0.056平方公里,距鳥島、海心山20公里。島上僅在碎石塊間隙生長有牛尾蒿等。植被覆蓋不到5%。

鳥島

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位於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在一起。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湧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鐮形棘豆、西伯利亞蓼、嵩草、早熟禾等。鳥島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是我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是青海省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地點。

每年3~4月,從南方遷徙來的雁、鴨、鶴、鷗等候鳥陸續到青海湖開始營巢;5~6月間鳥蛋遍地,幼鳥成羣,熱鬧非凡,聲揚數裏,此時島上有30餘種鳥,數量達16.5萬餘隻;7~8月間,秋高氣爽,羣鳥翱翔藍天,遊弋湖面;9月底開始南遷。為保護鳥類供人觀賞,1975年8月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省政府撥款60萬元,興建了暗道、地堡、瞭望台等設施,供遊人觀賞等,南北均有公路到達鳥島。

風光旖旎的青海湖中,有一個國內外聞名的鳥島自然保護區,這裏棲憩着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鸕鶿、燕鷗、黑頸鶴、天鵝、赤麻鴨,以及玉帶金雕等猛禽,戴勝等攀禽和百靈、雲雀等各種小鳴禽近二十種。根據鳥類專家的估計,這裏禽鳥的總數在十萬只以上;而其中的鳥島(小西山)和三叉石(孤插山)又最為著名,因為在這聚集着保護區鳥類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您有幸去實地觀光一下的話,那才叫您大開眼界哩。

如果是在鳥兒的孵育季節,您又可以看到另一幅蔚為壯觀的景色,您最好別走近去打擾它們,只消用望遠鏡在一、二百米之外觀察,就可以看到如下鏡頭:鳥島本來僅有零點二七平方公里,形如一隻蝌蚪。就在那突出海面約十米的蝌蚪頭高地上,小小彈丸之地,就佈滿了數以萬計的鳥巢,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真難以用文字來形容。鳥兒們在水草豐茂、食物充足、向陽乾燥而又天敵較少的環境中繁殖着、生活着,難怪人們把青海湖鳥島稱之為“鳥類的天堂”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qinghai/j8xv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