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寧夏導遊詞 >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精選18篇)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精選18篇)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1

寧夏礦產資源豐富,農業、能源和旅遊優勢突出。全區有耕地128.8萬公頃。其中水澆地33.3萬多公頃。有待開發的宜農荒地66萬餘公頃,其中可開發水產養殖的荒灘13.3萬公頃、荒水面積5.6萬公頃,有草場300萬公頃。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50多種,人均自然資源潛在價值為全國平均價值的163.5%,居全國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氣等。石膏藴藏量居全國第一。全區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藴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探明儲量300多億噸,居全國第五位。僅靈武煤田探明儲量就達270多億噸,相當於中國東北地區探明儲量的總和。全國十大煤種,寧夏就有9種。世界著名的優質無煙煤太西煤,年出口量達100萬噸。地跨寧夏的陝甘寧盆地天然氣田,已探明儲量20__多億立方米,是世界特級大氣田。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精選18篇)

自治區下轄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衞5個地級市,興慶、金鳳、西夏、大武口、惠農、原州6個市轄區,靈武、青銅峽2個縣級市,永寧、賀蘭、平羅、同心、鹽池、中寧、海原、涇源、西吉、隆德、彭陽11個縣和紅寺堡開發區(縣級移民開發區),首府銀川市。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2

寧夏回族在衣着、飲食、起居衞生、婚嫁、喪葬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回族男性都喜歡戴白色的小圓帽,穿黑色的馬甲。回族婦女還喜歡戴蓋頭,戴金銀耳環、戒指、手鐲等。回族特別講究衞生,室內外清潔整齊,灶具潔淨。平時洗手、洗臉多用湯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歡吃牛、羊、駱駝等反芻類的偶蹄目食草動物肉,也吃雞、鴨、鵝、魚肉,禁食豬肉,不食動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誠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須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煙,不喝酒,男女老少都愛喝泡有冰糖、茶葉、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圓、紅棗、果脯等營養佐料的“八寶”蓋碗茶。喜慶節日,回族多製作油香、饊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貴客人時,會以豐盛的“全羊席”和各種回族小吃熱情接待。婚姻方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禮很隆重,且有許多宗教和民族的特點。如舉行婚禮時,要請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經文進行證婚和祝賀。回族喪葬簡易,實行土葬、薄葬。葬禮包括清潔埋體、白布裹屍、阿訇主持舉行宗教祈禱儀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阿拉伯語為“麥斯吉德”,意即叩頭的地方。既是伊斯蘭教信徒聚眾禮拜的場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會活動中心的功用。寧夏清真寺的創建從元代開始,經明、清兩代,清真寺的數量和規模得到了相當的發展。拱北,是伊斯蘭教某地域傑出人物的陵園。道堂,是伊斯蘭教某分支宗教領導人禮拜、誦經、講學和居住的地方。寧夏伊斯蘭建築集中反映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並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個性。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3

寧夏中衞沙坡頭旅遊區 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的瑰麗交響樂 ――寧夏中衞沙坡頭旅遊區 沙坡頭旅遊區位於寧夏中衞縣西 20 公里的騰格裏沙漠東南邊緣處。這裏集大漠、 黃河、 高山、綠洲為一處,即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 豐厚,被旅遊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沙坡頭旅遊區是國家首批 AAAA 級旅遊景區,是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三大 鳴沙一一沙坡鳴鐘所在地, 豐碩的治沙成果於 1994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保 500 佳單位” 的光榮稱號,被世人稱為“沙都”。 這裏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有總長 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沙坡頭黃 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一一古老水車,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豐富多彩的旅遊項目,深得遊客的喜愛,20__ 年又被中央電視台評為“中 國十個最好玩的地方”。 總之,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在 5 至 10年,將沙坡頭旅遊區建成

的羊皮扎口,用時以嘴吹氣,使之鼓起,十幾個“渾脱”製成的“排子”,一個人就能扛起,非常輕便。遊人坐在 “排子”上,筏工用槳劃筏前進,非常有趣。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4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衞縣的沙坡頭旅遊區是一處景觀獨特的遊覽 區。過去,沙坡頭是以治沙成果而聞名。包蘭鐵路在中衞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坡度最大,風沙最猛烈,為了保證鐵路暢通, 避免路軌被沙埋住,從 50 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這項工程取得了成功,鐵路兩側巨網班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 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 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 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 不少外國專家慕名前來 考察。 到了 80 年代,旅遊部門發現沙坡頭有着獨特的景觀,便將它建 成一個頗具特色的遊覽區。沙坡頭遊覽區的特色之一是滑沙。 遊人從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往 下滑,由於特 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奇 特的響聲,如洪鐘巨鼓,沉悶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鐘”。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 而沙山南面則是 一片鬱鬱葱葱的沙 漠綠洲。遊人既可以在這裏觀賞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伸向遠方; 又可以騎駱駝在沙漠上走走, 照張相片,領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5

寧夏有回、漢等35個民族,20__年末總人口603.73萬人,其中漢族377.42萬人、回族206.49萬人。寧夏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回族羣眾信仰伊斯蘭教。

中國回族形成於元代。關於回族的來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紀中葉,那時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國經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到中國,由於通婚和社會經濟關係,與漢、維吾爾、蒙古等族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在寧夏經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亞阿拉伯的穆斯林與蒙古人一起,遷今寧夏屯墾戍邊。元末明初回族逐漸形成,寧夏回族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

回族人居寧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時期,東來的穆斯林多從玉門、酒泉經西夏屬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亞人被徵調或遷徙,以半軍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迴回人以“歸附土達”身份被安插到靈州(今靈武市一帶)及固原各州縣,加之不斷遷徙來寧夏開發、屯墾的回回人,形成了許多回族聚居點。到了清乾隆年間,“寧夏至平涼千里,盡系回莊”,寧夏回族人口劇增。至同治年間(1862-1874年),西北迴民反清起義遭到殘酷鎮壓,義軍及眷屬被遷趕到偏僻地區,其中部分回民移居靈州、化平(今寧夏涇源縣)、隆德、海原等縣。

作為寧夏主體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寧夏回族聚居地區,建有不同建築形式和不同規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約4000名。回族穆斯林羣眾一般信奉五項“功課”即:念、禮、齋、課、朝。回族的傳統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和聖紀節三大節日。自治區和各市、縣建有各級宗教社會團體即伊斯蘭教協會,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區在銀川市開辦了寧夏伊斯蘭經學院,在同心縣開辦了同心阿拉伯語專修學校,幫助穆斯林羣眾培養了大批有宗教學識的人才。除伊斯蘭教外,寧夏還有羣眾信仰、佛教、天主教、道教。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各種宗教一視同仁,羣眾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保護,各種宗教人士在寧夏長期和睦相處。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6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衞市的沙坡頭旅遊區是一處景觀獨特的遊覽區。過去,沙坡頭是以治沙成果而聞名。包蘭鐵路在中衞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坡度最大,風沙最猛烈,為了保證鐵路暢通,避免路軌被沙埋住,從50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這項工程取得了成功,鐵路兩側巨網班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專家慕名前來考察。

20銀川市189公里。景區內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體,既具江南景色,又有北國風光,景觀奇特,馳名中外,是國家5A旅遊區和在黃河北岸形成一個長約20xx米,高100餘米,坡長200餘米的大沙堤,沙坡頭因此而得名。沙坡頭北面,是煙波浩渺的騰格里大沙漠,腳下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黃河南岸的香山山巒疊嶂,險峻圓”的奇特景觀。

坡內就會發出“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鐘長鳴,四野共震,故得“沙坡鳴鐘”之勝景。從沙坡頭下仰望,人乘沙流“飛流直下三千尺”,如從天降。沙坡下有一淚泉,泉水清澈,常年不枯,自成小溪,流入黃“沙坡鳴鐘杵擊之,聲聞數裏,這悠揚的鐘聲,也是告誡世人“環境”的警鐘。沙坡下東南有一園,曲徑幽幽,古樸自然,古稱蕃王園,今名童家園。園內林木繁茂,果林相間,綠草如茵,迭翠流紅,蔚為壯觀的古老風情,也是華夏兒女聰明才智的真實寫照。沙坡向上,有索道纜車,乘纜車上山,省卻了許多力氣,於空中觀望周圍景色,河驚險、刺激的感覺。出黃河南岸索道站,左是青少年活動營地,右為民俗村,由此蜿蜒而上,至望獅亭西望,500米開外處,臨河有兩座山頭,似一對雄獅赫然入目,巋然而踞。

坡頭三峽”。羊皮筏子是黃河上獨有的漂流工具,隨波逐流,羊皮筏由有經驗的筏工駕駛,輕車熟路,雖險象環生,卻也有驚無險。真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漂流至沙坡頭,黃河在此轉便掉頭堤將河水分出南北兩岸,創造出了自然灌溉的奇蹟!工程,為中衞古八景之一的“白馬拉韁”,被稱為寧夏的“都江堰”。傍晚,在此可觀望“長河落日圓”的壯麗景色。這裏是“天下黃河富寧夏”水橋鎮至甘塘鎮55公里的鐵路線兩旁由科技人員、鐵路工人和當地羣眾奮戰半個世紀營造的防沙,治沙綠化工程,如同綠色的長城,有聯合國授於“全球環保500佳”單位。

遊客們,進入沙坡頭景區大門,登上右側觀景台,可觀看中衞八景之一的“鐵龍穿沙”。綠色巨龍拱衞中的千里鐵道線,自東向西蜿蜒長城,烽火台的最佳位置。4.3

草原、荒漠、蜿蜒直抵黃河北岸,匯成一組大自然瑰麗的畫卷。走進大漠有車道、步行道,還有駝道、遊客可自由選擇。在此處,景區備有大漠駝隊,騎駱駝沙漠探險是遊人的最佳選擇。騎着“沙漠之舟”,路,全長898公里,1956年修建,1958年8月1日通車。包蘭鐵路六次穿越沙漠,以沙坡頭地區的風沙最猛,坡度最大,所以在修條公路是201省道。

中衞是寧夏的西大門,也是古絲綢之路北線的一個驛站。包蘭、20xx年沙坡頭旅遊區被中央電視台《體驗中國》欄目評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這一”,同年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中國全民健身二十大景觀之一”,20xx年被評為《中國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五“一”,20xx年被評為國家首批發價格5A級景區,的治沙成果。上台階時注意安全,請隨我依次進入景區。有需要上洗手間的請朝左邊走。

現在我們進入的北區主要展現了半個世紀的治沙工程和雄奇的50是一片沙海。沙坡頭地區位於騰格裏沙漠東南邊緣,荒漠帶,當時沙丘起伏大,高大密集,春天颳起風來風沙彌漫,當年這裏被稱為“天上不飛鳥,地上不長一根草”的死亡之海,50年代中行,中衞廣大勞動人們和治沙專家在惡劣的環境下項烈日、戰嚴寒,用他們的汗水,青春甚至是生命艱苦探索而研製成功的“五帶一體”的看到左手邊依稀呈方格狀的就是麥草方格,小小的麥草方格破解了困擾人類數千年的治沙難題而贏得了世界的關注,自改革開放以來先後有94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和代表到這裏參觀考察。

被評為中國科技進步特等獎,1994隨着沙坡頭知名度的逐步提升,沙坡頭集大漠、高山、黃河、綠洲、長城絲路為一處的景觀被越來越多的遊客所青睞,沙坡頭正在成為西部特色旅遊目的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20xx年的旅遊開發,海內外,遊項目和產品,形成了中國沙漠體育運動會,形成了中國沙漠體育運動基地。由治沙成果引發的生態環境之旅已成為沙坡頭面向海內外旅頭人的精神,把我們的家園建設的更加美好。

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五帶一體”究竟是什麼?沿包蘭鐵路逐作用,因為在以前,蒸汽式火車是通過燒煤提供動力的,有時會有火星見濺到外面,卵石防火帶主要是防火作用。第二帶叫做灌溉造林帶,種植一種高大的喬木,像樟子鬆、小葉楊、刺槐等,然後我們利用緊

格治沙法,這種方法是將麥草平鋪在沙子上面,然後用方頭鐵鍬從中間紮下去,然後兩端自然翹起,紮成一米見方,高十五公分。為什麼要扎設成這種規格呢?首先麥草方格的這種規格符合沙子的流動規律,沙。然後我們通過工程治沙和生物治沙相結合。就是在麥草方格內種植一些沙生植物,它們的落葉,以用麥草方格的腐化,會形成一種灰是第三帶,經過半個多世紀,仍然還有部分沙子露出地表,可以想見治沙是多麼不容易!第四帶叫做前沿阻沙帶,就是大家看到的這片籬而所謂的一體,就是綜合性的防護治沙體系。五帶一體1987年在國內獲得了國家科技特等獎,這與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南京長江大橋,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想見國家對於沙坡頭治沙成果的一個肯現在我們進入了浩瀚的騰格裏沙漠,以防燙腳,

東接內蒙古毛烏素沙漠,是中國的第四大沙漠,總面積4.3萬平方公里。它南北長240公里,東西橫向180公里。騰格里在蒙語裏是“像天一樣遼闊”。大家看這種植物,它叫做花棒,它是治沙的一種先鋒植物,它從當地人給它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做“沙漠花姑娘”。想在沙漠裏面生存,一般根系的濃度是地上植物高度的10倍左右,所以您看到這個植物雖然只有兩三米高,但根系可達到二三十米。這坐,坐上去以後,要抓緊鐵環,騎駱駝時不能打傘。駱駝起來和坐下的時候速度較快,但不要擔心,駱駝是非常温順的動物,沙坡頭的駱馬的耳朵,羊的頭,猴子的毛,雞的大腿,狗的嗅覺,豬的尾巴。駱駝的胃分為三室,一次性可以吃草三十公斤,十分鐘可以喝掉六十公升的水,它的駝峯最多時候可以貯存二三十公斤脂肪,因此可以保證騰格裏沙漠被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沙上見日出,沙上見日落,悔向萬里路,功名是何物”讓你感受到生命在這裏顯得非常渺小。

好啦,沙坡頭簡單給大家介紹到這裏,下面大家就隨我一起去探。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7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於祖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地處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東鄰陝西省,西部與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六盤山地。寧夏南北相距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寧夏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從地貌類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為主,中部和北部以乾旱剝蝕、風蝕地貌為主。境內有較為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佈的丘陵,也有由於地層斷陷又經黃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還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態複雜多樣。據20xx年初統計資料顯示,寧夏地形中丘陵佔38%,平原佔26.8%,山地佔15.8%,台地佔17.6%,沙漠佔1.8%。平均海拔為1090-20xx米。賀蘭山是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峯敖包圪墶海拔3556米。黃河從中北部穿越12個市縣,境內流程397公里。

寧夏地處內陸,屬温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跨東部季風區和西北乾旱區,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大致處在我國三大自然區的交匯、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温為5℃~9℃,晝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一般為200~600毫米。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國日照和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

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靈武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遺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就開始修築聞名世界的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兵在寧夏屯墾,開始了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到漢代(前206~220),這裏農耕經濟已相當繁榮。唐代天寶十四載(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稱帝,史稱唐肅宗。當時,寧夏已成為中國東西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寶元元年(1038),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蒙古滅西夏後,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明設寧夏衞。清設寧夏府。民國初年,寧夏府改為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寧夏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撤銷寧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礦產資源豐富,農業、能源和旅遊優勢突出。全區有耕地128.8萬公頃。其中水澆地33.3萬多公頃。有待開發的宜農荒地66萬餘公頃,其中可開發水產養殖的荒灘13.3萬公頃、荒水面積5.6萬公頃,有草場300萬公頃。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50多種,人均自然資源潛在價值為全國平均價值的163.5%,居全國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氣等。石膏藴藏量居全國第一。全區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藴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探明儲量300多億噸,居全國第五位。僅靈武煤田探明儲量就達270多億噸,相當於中國東北地區探明儲量的總和。全國十大煤種,寧夏就有9種。世界著名的優質無煙煤太西煤,年出口量達100萬噸。地跨寧夏的陝甘寧盆地天然氣田,已探明儲量20xx多億立方米,是世界特級大氣田。

自治區下轄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衞5個地級市,興慶、金鳳、西夏、大武口、惠農、原州6個市轄區,靈武、青銅峽2個縣級市,永寧、賀蘭、平羅、同心、鹽池、中寧、海原、涇源、西吉、隆德、彭陽11個縣和紅寺堡開發區(縣級移民開發區),首府銀川市。

寧夏有回、漢等35個民族,20xx年末總人口603.73萬人,其中漢族377.42萬人、回族206.49萬人。寧夏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回族羣眾信仰伊斯蘭教。

中國回族形成於元代。關於回族的來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紀中葉,那時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國經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到中國,由於通婚和社會經濟關係,與漢、維吾爾、蒙古等族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在寧夏經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亞阿拉伯的穆斯林與蒙古人一起,遷今寧夏屯墾戍邊。元末明初回族逐漸形成,寧夏回族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

回族人居寧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時期,東來的穆斯林多從玉門、酒泉經西夏屬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亞人被徵調或遷徙,以半軍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迴回人以“歸附土達”身份被安插到靈州(今靈武市一帶)及固原各州縣,加之不斷遷徙來寧夏開發、屯墾的回回人,形成了許多回族聚居點。到了清乾隆年間,“寧夏至平涼千里,盡系回莊”,寧夏回族人口劇增。至同治年間(1862-1874年),西北迴民反清起義遭到殘酷鎮壓,義軍及眷屬被遷趕到偏僻地區,其中部分回民移居靈州、化平(今寧夏涇源縣)、隆德、海原等縣。

作為寧夏主體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寧夏回族聚居地區,建有不同建築形式和不同規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約4000名。回族穆斯林羣眾一般信奉五項“功課”即:念、禮、齋、課、朝。回族的傳統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和聖紀節三大節日。自治區和各市、縣建有各級宗教社會團體即伊斯蘭教協會,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區在銀川市開辦了寧夏伊斯蘭經學院,在同心縣開辦了同心阿拉伯語專修學校,幫助穆斯林羣眾培養了大批有宗教學識的人才。除伊斯蘭教外,寧夏還有羣眾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各種宗教一視同仁,羣眾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保護,各種宗教人士在寧夏長期和睦相處。

寧夏回族在衣着、飲食、起居衞生、婚嫁、喪葬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回族男性都喜歡戴白色的小圓帽,穿黑色的馬甲。回族婦女還喜歡戴蓋頭,戴金銀耳環、戒指、手鐲等。回族特別講究衞生,室內外清潔整齊,灶具潔淨。平時洗手、洗臉多用湯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歡吃牛、羊、駱駝等反芻類的偶蹄目食草動物肉,也吃雞、鴨、鵝、魚肉,禁食豬肉,不食動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誠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須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煙,不喝酒,男女老少都愛喝泡有冰糖、茶葉、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圓、紅棗、果脯等營養佐料的“八寶”蓋碗茶。喜慶節日,回族多製作油香、饊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貴客人時,會以豐盛的“全羊席”和各種回族小吃熱情接待。婚姻方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禮很隆重,且有許多宗教和民族的特點。如舉行婚禮時,要請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經文進行證婚和祝賀。回族喪葬簡易,實行土葬、薄葬。葬禮包括清潔埋體、白布裹屍、阿訇主持舉行宗教祈禱儀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阿拉伯語為“麥斯吉德”,意即叩頭的地方。既是伊斯蘭教信徒聚眾禮拜的場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會活動中心的功用。寧夏清真寺的創建從元代開始,經明、清兩代,清真寺的數量和規模得到了相當的發展。拱北,是伊斯蘭教某地域傑出人物的陵園。道堂,是伊斯蘭教某分支宗教領導人禮拜、誦經、講學和居住的地方。寧夏伊斯蘭建築集中反映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並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個性。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8

沙坡頭旅遊區位於中衞縣城西20千米處,北接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南抵香山,東鄰中衞經濟開發區,西達黃河黑山峽。包蘭鐵路、石營公路橫跨東西,區域遼闊、景觀優美,交通便利。

沙坡頭古時稱沙陀,元代稱沙山,清乾隆年間因在黃河北岸形成了一個寬約20xx多米,高約200多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頭,訛音為沙坡頭。沙坡傾斜60度,高大的沙山懸若飛瀑,遊人滑沙如從天降。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人在沙坡頂上順坡下滑,沙坡內便發出“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鐘長鳴,悠揚宏亮,故稱“沙坡鳴鐘”,是中國三大響沙之一。沙坡底下,有三眼清泉,經年累月,源源不斷,匯入東南沙坡下的果園內,被當地人稱為“淚泉”,民間還流傳着淚泉的傳説。這片園林古時稱“蕃王園”,同林東邊有“桂王陵”,桂王陵碑文依稀可辨,大概為明代遺址,如今叫“童家園子”,因曾經為童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園林面積不大,但避風向陽,林木茂盛,溪流潺潺,鳥語花香,被遊人譽為“沙海綠洲”。綠洲南臨黃河,奔騰的黃河自黑山峽至沙坡頭,一路穿峽越谷,九彎八折,在沙坡頭形成“幾”字形大彎,南岸形成“u”形半島,似天工巧陳,締造出了沙坡頭勝景。

旅遊區黃河南岸的“u”形半島上,由北至南分佈着濕地、梯田、荒漠、低山,遠遠望去阡陌縱橫,景觀層次分明;黃河人家淳樸、寧靜、雞犬相聞,是現代都市人放飛心身的絕好去處;半島西南有“雙獅山”雄踞河畔;再往南,綿延不斷的香山山脈(賀蘭山餘脈)似一道屏障呵護着母親河,呵護着沙坡頭。

在“沙坡鳴鐘”北部,世界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穿越沙海,暢通無阻,形成人間奇觀,這裏有為防風固沙保護鐵路而建立的“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堪稱世界一流的治沙工程麥草方格沙障,在鐵路兩側形成綿延幾十千米的綠色屏障,被稱為:“沙嶺籠翠”,是中衞八景之一。

沙坡頭集大漠、黃河、綠洲、高山於一處,悠久的黃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過渡性、多樣性,使北國的雄渾與江南的秀美和諧地交織於這裏。據考證,沙坡頭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絕唱的地方。沙坡頭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治沙成果於一體,被世人稱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世界沙都”。為此,1994年沙坡頭被列為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境保護500佳單位”稱號,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大漠風光旅遊區,位於包蘭鐵路北側,包括鐵路以北享譽世界的“五帶一體”治沙工程以及廣漠無垠的騰格裏沙漠。這是沙坡頭旅遊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這裏可以參觀沙生植物園;觀看治沙成果展;騎駱駝遊覽原始沙漠風光;騰格裏沙漠野營生存遊戲;自駕車沙海衝浪;卡丁車運動;進行沙浴、沙療;舉行沙灘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賽、沙海探寶、觀日出日落、觀星賞月、玩太空球、賽馬、賽駝等活動。旅遊區內配置沙漠帳蓬、蒙古包、民族餐館、沙地篝火狂歡中心、洗浴中心、綠色休閒中心等接待服務設施,有獨具韻味的蒙族風情接待儀式等。擬建設大漠黃河觀景台,遊客至此,可登高遠望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蒼涼的長城,感受雄渾曠遠、洪荒古樸的文化。

羊皮筏子是黃河上一種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俗稱“排子”。因它由若干個(一般是13個)充氣的羊皮氣囊(當地人稱“渾脱”)分三排捆紮在縱橫交織的木杆上製成。皮筏可大可小,大筏用數十個羊皮氣囊,也有由幾個、十幾個小筏聯成的。羊皮筏不僅製作簡單,操作靈活,搬運輕便,而且吃水線僅十幾釐米,不怕擱淺,隨時可以靠岸。它最大的優點是不怕觸礁碰撞,安全性能極好。旅遊用的羊皮筏,不僅充分利用了民間皮筏的所有優點,而且根據需要,專門製作了4米見方的大筏,更穩更平,也便於遊客在上面活動。

黃河從黑山峽至沙坡頭60多千米流程中,兩岸山峯峭立,險灘幽谷,比比皆是,尤其在沙坡頭段,先民們利用黃河水資源,開流挖渠,引水澆田,創造了在河心築堤分水,自流灌溉的奇蹟沙坡頭黃河“都江堰”。為紀念先民的聰慧與偉大而建造的“白馬拉韁”雕塑迎風破浪,巍然聳立,似向遊人訴説着古老的黃河故事,是黃河漂流線上的一大亮點。 這裏的風景更加靚麗,這裏的環境更加純淨,世界沙都,風景如畫!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千年的水車,歲月的年輪!古老的渡口,感受漂流的那份愜意!沙盡頭,美麗的綠洲!王維的詩寫盡了這裏的天寥地遠!黃沙吹老了歲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經多少個夜晚,夢迴故園!渺遠的沙海,叮噹的駝鈴,這似乎是從絲綢古道走過的駝隊!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9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要去遊覽的是沙坡頭風景區。沙坡頭景區位於寧夏中衞縣,建於1984年,面積1.3萬餘公頃(19.5萬畝),地處騰格裏沙漠東南緣,是草原與荒漠、亞洲中部與華北黃土高原植物區系交會地帶,主要保護對象為騰格裏沙漠景觀、自然沙塵植被及其野生動物。保護區內植物有422種,野生動物有150餘種,充分展示出一個以亞洲中部北温帶向荒漠過渡的生物世界。它是中國第一個具有沙漠生態特點並取得良好治沙效果的自然保護區,是乾旱沙漠生物資源“儲存庫”,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過去,沙坡頭以治沙成果而聞名。包蘭鐵路在中衞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坡度最大,風沙最猛。為了保證鐵路暢通,避免路軌被沙埋住,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治沙專家採用一種叫“麥草方格”的方法,就是一種用麥草、稻草、蘆華等材料在沙漠中紮成方格形狀來防風固沙、涵養水分的治沙方法,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衞程,取得巨大成功,鐵路兩側巨網般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治沙專家慕名前來考察。各位遊客朋友,20世紀80年代初,旅遊部門發現沙坡頭有着獨特的景觀,便將它建成一個頗具特色的遊覽區。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10

沙坡頭旅遊區位於中衞縣城西20千米處,北接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南抵香山,東鄰中衞經濟開發區,西達黃河黑山峽。包蘭鐵路、石營公路橫跨東西,區域遼闊、景觀優美,交通便利。

沙坡頭古時稱沙陀,元代稱沙山,清乾隆年間因在黃河北岸形成了一個寬約20xx多米,高約200多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頭,訛音為沙坡頭。沙坡傾斜60度,高大的沙山懸若飛瀑,遊人滑沙如從天降。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人在沙坡頂上順坡下滑,沙坡內便發出“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鐘長鳴,悠揚宏亮,故稱“沙坡鳴鐘”,是中國三大響沙之一。沙坡底下,有三眼清泉,經年累月,源源不斷,匯入東南沙坡下的果園內,被當地人稱為“淚泉”,民間還流傳着淚泉的傳説。這片園林古時稱“蕃王園”,同林東邊有“桂王陵”,桂王陵碑文依稀可辨,大概為明代遺址,如今叫“童家園子”,因曾經為童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園林面積不大,但避風向陽,林木茂盛,溪流潺潺,鳥語花香,被遊人譽為“沙海綠洲”。綠洲南臨黃河,奔騰的黃河自黑山峽至沙坡頭,一路穿峽越谷,九彎八折,在沙坡頭形成“幾”字形大彎,南岸形成“u”形半島,似天工巧陳,締造出了沙坡頭勝景。

旅遊區黃河南岸的“u”形半島上,由北至南分佈着濕地、梯田、荒漠、低山,遠遠望去阡陌縱橫,景觀層次分明;黃河人家淳樸、寧靜、雞犬相聞,是現代都市人放飛心身的絕好去處;半島西南有“雙獅山”雄踞河畔;再往南,綿延不斷的香山山脈(賀蘭山餘脈)似一道屏障呵護着母親河,呵護着沙坡頭。

在“沙坡鳴鐘”北部,世界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穿越沙海,暢通無阻,形成人間奇觀,這裏有為防風固沙保護鐵路而建立的“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堪稱世界一流的治沙工程麥草方格沙障,在鐵路兩側形成綿延幾十千米的綠色屏障,被稱為:“沙嶺籠翠”,是中衞八景之一。

沙坡頭集大漠、黃河、綠洲、高山於一處,悠久的黃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過渡性、多樣性,使北國的雄渾與江南的秀美和諧地交織於這裏。據考證,沙坡頭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絕唱的地方。沙坡頭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治沙成果於一體,被世人稱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世界沙都”。為此,1994年沙坡頭被列為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境保護500佳單位”稱號,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大漠風光旅遊區,位於包蘭鐵路北側,包括鐵路以北享譽世界的“五帶一體”治沙工程以及廣漠無垠的騰格裏沙漠。這是沙坡頭旅遊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這裏可以參觀沙生植物園;觀看治沙成果展;騎駱駝遊覽原始沙漠風光;騰格裏沙漠野營生存遊戲;自駕車沙海衝浪;卡丁車運動;進行沙浴、沙療;舉行沙灘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賽、沙海探寶、觀日出日落、觀星賞月、玩太空球、賽馬、賽駝等活動。旅遊區內配置沙漠帳蓬、蒙古包、民族餐館、沙地篝火狂歡中心、洗浴中心、綠色休閒中心等接待服務設施,有獨具韻味的蒙族風情接待儀式等。擬建設大漠黃河觀景台,遊客至此,可登高遠望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蒼涼的長城,感受雄渾曠遠、洪荒古樸的文化。

羊皮筏子是黃河上一種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俗稱“排子”。因它由若干個(一般是13個)充氣的羊皮氣囊(當地人稱“渾脱”)分三排捆紮在縱橫交織的木杆上製成。皮筏可大可小,大筏用數十個羊皮氣囊,也有由幾個、十幾個小筏聯成的。羊皮筏不僅製作簡單,操作靈活,搬運輕便,而且吃水線僅十幾釐米,不怕擱淺,隨時可以靠岸。它最大的優點是不怕觸礁碰撞,安全性能極好。旅遊用的羊皮筏,不僅充分利用了民間皮筏的所有優點,而且根據需要,專門製作了4米見方的大筏,更穩更平,也便於遊客在上面活動。

黃河從黑山峽至沙坡頭60多千米流程中,兩岸山峯峭立,險灘幽谷,比比皆是,尤其在沙坡頭段,先民們利用黃河水資源,開流挖渠,引水澆田,創造了在河心築堤分水,自流灌溉的奇蹟沙坡頭黃河“都江堰”。為紀念先民的聰慧與偉大而建造的“白馬拉韁”雕塑迎風破浪,巍然聳立,似向遊人訴説着古老的黃河故事,是黃河漂流線上的一大亮點。 這裏的風景更加靚麗,這裏的環境更加純淨,世界沙都,風景如畫!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千年的水車,歲月的年輪!古老的渡口,感受漂流的那份愜意!沙盡頭,美麗的綠洲!王維的詩寫盡了這裏的天寥地遠!黃沙吹老了歲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經多少個夜晚,夢迴故園!渺遠的沙海,叮噹的駝鈴,這似乎是從絲綢古道走過的駝隊!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11

各位遊客朋友,沙坡頭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有總長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沙坡頭黃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車,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可以騎駱駝穿越騰格裏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衝浪,咫尺之間可以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黃河南岸是一塊三面環沙,一面靠山的“U”形半島,這裏地形優越,景觀奇特,民風淳樸,資源豐富,可以在演藝中心觀看具有異域風情和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黃河塞上人家,幹農家活、吃農家飯、睡農家坑、享農家樂;濱河浴場可以體驗母親河的沐浴,秦代長城和陶窯在這裏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遺址等。20___年,中衞市沙坡頭旅遊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中國四大鳴沙之一的金沙鳴鐘。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距離黃河水面垂直距離有百米高,沙山懸若飛瀑,遊人滑沙,如從天而降。滑行時,人推沙走,沙載人流,可快可慢,時行時住。晴空麗日,天氣炎熱,滑沙時會發出一種奇特的響聲,如洪鐘巨鼓,嗡嗡有聲,沉悶渾厚,大家待會兒滑沙時可一定要注意聽哦!金沙鳴鐘的形成,是由於沙坡頭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造成的。沙丘高大、坡陡,沙子以細為主,礦物質成分大都是石英,表面乾燥,被太陽曬後,經風的吹拂或人馬走動,沙粒移動摩擦起來,便會發出響聲。所以,鳴沙的特點是熱沙才響,陰天雨天不響,滾燙的沙子可以治療腳氣、皮膚病、風濕病等,因而,這裏又是極好的“沙浴療場”。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12

古城中衞城北建在接連城牆的高台上的雄偉古建築——高廟,格外引人注目。高廟,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稱“新廟”。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後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後,改稱“高廟”,建築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築羣。

高廟坐北朝南。前院為保安寺,進入山門,耀眼的單檐歇山頂大雄寶殿正面屹立;兩側廂房、地藏宮、三霄宮和3座配殿各具特色。保安寺後就是高廟主體建築。沿24級青磚鋪砌的台階而上,高廟磚雕牌坊聳立眼前。牌坊立的一幅對聯十分有趣。上聯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裏;下聯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過南天門,達中樓。

中樓靈巧別緻,六角三重檐四面坡頂分三層疊合。途中兩側有東西天池和磚砌天池,分別有飛橋同南天門相連,渾然一體。中樓上層塑的太白金星像,肅穆尊嚴;中層塑的觀音像,寧靜慈善;下層繪的二十八宿,各展風采。最後,是分上中下三層而設的五嶽玉皇、聖母寶殿。下層正面是五嶽廟,東有三宮殿,西有祖師殿;中層正中塑有玉皇像,後樓為大成殿,祀孔子;上層正面為瑤池宮,東西兩側為三教宮。三殿底層東西兩側的文武樓別是一番景色:文樓塑文昌,身騎四不象怪獸;武樓塑關公,騎赤兔追風馬。文武樓下層的龍王宮,塑四海龍王,神態各異,功力超羣,令人敬慕。磚牌坊下面的地獄宮,繪滿了各種怪像,或青面紅發,或鋸齒獠牙,或面目猙獰,或神態從容……整個繪畫想象豐富,結構嚴謹,色彩鮮豔,筆法細膩,顯示了民間藝人不同凡響的高超技藝。

十分可惜,高廟1700多個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畫在動盪年代,遭到了破壞,如今,雖補塑了不少彩像,但遠不及矣!

高廟的主要建築都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築位於兩側,均衡對稱。在僅

20xx餘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築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築羣重樓疊閣,亭廊相連,飛檐相啄,迴環曲折,緊湊而富於變化,真是寧夏古建築中的傑作。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13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要去遊覽的是沙坡頭風景區。沙坡頭景區位於寧夏中衞縣,建於1984年,面積1.3萬餘公頃(19.5萬畝),地處騰格裏沙漠東南緣,是草原與荒漠、亞洲中部與華北黃土高原植物區系交會地帶,主要保護對象為騰格裏沙漠景觀、自然沙塵植被及其野生動物。保護區內植物有422種,野生動物有150餘種,充分展示出一個以亞洲中部北温帶向荒漠過渡的生物世界。它是中國第一個具有沙漠生態特點並取得良好治沙效果的自然保護區,是乾旱沙漠生物資源“儲存庫”,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過去,沙坡頭以治沙成果而聞名。包蘭鐵路在中衞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坡度最大,風沙最猛。為了保證鐵路暢通,避免路軌被沙埋住,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治沙專家採用一種叫“麥草方格”的方法,就是一種用麥草、稻草、蘆華等材料在沙漠中紮成方格形狀來防風固沙、涵養水分的治沙方法,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衞程,取得巨大成功,鐵路兩側巨網般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治沙專家慕名前來考察。

各位遊客朋友,20世紀80年代初,旅遊部門發現沙坡頭有着獨特的景觀,便將它建成一個頗具特色的遊覽區,並顯示出以下三大特色:一是滑沙勝地,遊人從高約百米的沙坡頭坡頂往下滑,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奇特的響聲,沉悶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鐘”;二是沙漠綠洲,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而沙山南面則是一片鬱鬱葱葱的沙漠綠洲,遊人既可以在這裏觀賞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伸向遠方;又可以騎胳駝在沙漠上走走,照張相片,領略一下沙漠旅行的味道;三是乘羊皮筏渡過滔滔的黃河。這種羊皮筏俗稱“排子”,是將山羊割去頭蹄,然後將囫圇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時以嘴吹氣,使之鼓起,十幾個“渾脱”製成的“排子”,一個人就能扛起,非常輕便。遊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槳劃後前進,非常有趣。

各位遊客朋友,沙坡頭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有總長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沙坡頭黃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車,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可以騎駱駝穿越騰格裏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衝浪,咫尺之間可以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黃河南岸是一塊三面環沙,一面靠山的“U”形半島,這裏地形優越,景觀奇特,民風淳樸,資源豐富,可以在演藝中心觀看具有異域風情和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黃河塞上人家,幹農家活、吃農家飯、睡農家坑、享農家樂;濱河浴場可以體驗母親河的沐浴,秦代長城和陶窯在這裏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遺址等。20xx年,中衞市沙坡頭旅遊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中國四大鳴沙之一的金沙鳴鐘。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距離黃河水面垂直距離有百米高,沙山懸若飛瀑,遊人滑沙,如從天而降。滑行時,人推沙走,沙載人流,可快可慢,時行時住。晴空麗日,天氣炎熱,滑沙時會發出一種奇特的響聲,如洪鐘巨鼓,嗡嗡有聲,沉悶渾厚,大家待會兒滑沙時可一定要注意聽哦!金沙鳴鐘的形成,是由於沙坡頭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造成的。沙丘高大、坡陡,沙子以細為主,礦物質成分大都是石英,表面乾燥,被太陽曬後,經風的吹拂或人馬走動,沙粒移動摩擦起來,便會發出響聲。所以,鳴沙的特點是熱沙才響,陰天雨天不響,滾燙的沙子可以治療腳氣、皮膚病、風濕病等,因而,這裏又是極好的“沙浴療場”。

各位遊客朋友,請大家再向南看,園林以南,黃河滾滾東流,楊柳垂岸,綠茵如氈。滔滔黃河之中,羊皮筏子輕舟飛蕩,浪花四滅,河心築一高壩,將黃河中分,北高南低,北緩南急。引水壩蜿蜒東西,如長蛇游水,馬韁拖地。這就是有名的“白馬拉韁”。大家看,“白馬拉韁”的東頭尚有美麗的渠首,將壩內河水引人美麗渠澆灌農田。美麗渠首建於漢永元二年(公元90年),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築壩引水的偉大壯舉。近年,國家總投資12.8億元,在沙坡頭建設了沙坡水利樞紐工程,此項偉大工程的建設,必將造福子孫後代!

各位朋友,請大家向南看,黃河南岸,山上有長城蜿蜒。香山在沙坡頭地區也叫夜明山,自古產煤,日久自燃,傍晚遠眺,只見山嵐盈盈,青煙裊裊,煤火點點,明燈盞蓋,非常好看。“碳山夜照”自古就是中衞名勝之一。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14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衞縣的沙坡頭旅遊區是一處景觀獨特的遊覽區。過去,沙坡頭是以治沙成果而聞名。包蘭鐵路在中衞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坡度最大,風沙最猛烈,為了保證鐵路暢通,避免路軌被沙埋住,從50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   這項工程取得了成功,鐵路兩側巨網班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 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專家慕名前來考察。

到了80年代,旅遊部門發現沙坡頭有着獨特的景觀,便將它建成一個頗具特色的遊覽區。

沙坡頭遊覽區的特色之一是滑沙。遊人從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往下滑,由於特 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奇特的響聲,如洪鐘巨鼓,沉悶 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鐘”。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而沙山南面則是一片鬱鬱葱葱的沙 漠綠洲。遊人既可以在這裏觀賞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伸向遠方; 又可以騎駱駝在沙漠上走走,照張相片,領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黃河之中,渡向彼岸。這種羊皮筏俗 稱“排子”,是將山羊割去頭蹄,然後將囫圇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時以嘴吹氣,使之鼓起,十幾個“渾脱”製成的“排子”,一個人就能扛起,非常輕便。遊人坐在 “排子”上,筏工用槳劃筏前進,非常有趣。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15

旅遊區黃河南岸的“u”形半島上,由北至南分佈着濕地、梯田、荒漠、低山,遠遠望去阡陌縱橫,景觀層次分明;黃河人家淳樸、寧靜、雞犬相聞,是現代都市人放飛心身的絕好去處;半島西南有“雙獅山”雄踞河畔;再往南,綿延不斷的香山山脈(賀蘭山餘脈)似一道屏障呵護着母親河,呵護着沙坡頭。

在“沙坡鳴鐘”北部,世界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穿越沙海,暢通無阻,形成人間奇觀,這裏有為防風固沙保護鐵路而建立的“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堪稱世界一流的治沙工程麥草方格沙障,在鐵路兩側形成綿延幾十千米的綠色屏障,被稱為:“沙嶺籠翠”,是中衞八景之一。

沙坡頭集大漠、黃河、綠洲、高山於一處,悠久的黃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過渡性、多樣性,使北國的雄渾與江南的秀美和諧地交織於這裏。據考證,沙坡頭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絕唱的地方。沙坡頭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治沙成果於一體,被世人稱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世界沙都”。為此,1994年沙坡頭被列為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境保護500佳單位”稱號,20__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16

沙坡頭旅遊區位於中衞縣城西20千米處,北接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南抵香山,東鄰中衞經濟開發區,西達黃河黑山峽。包蘭鐵路、石營公路橫跨東西,區域遼闊、景觀優美,交通便利。

沙坡頭古時稱沙陀,元代稱沙山,清乾隆年間因在黃河北岸形成了一個寬約20xx多米,高約200多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頭,訛音為沙坡頭。沙坡傾斜60度,高大的沙山懸若飛瀑,遊人滑沙如從天降。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人在沙坡頂上順坡下滑,沙坡內便發出“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鐘長鳴,悠揚宏亮,故稱“沙坡鳴鐘”,是中國三大響沙之一。沙坡底下,有三眼清泉,經年累月,源源不斷,匯入東南沙坡下的果園內,被當地人稱為“淚泉”,民間還流傳着淚泉的傳説。這片園林古時稱“蕃王園”,同林東邊有“桂王陵”,桂王陵碑文依稀可辨,大概為明代遺址,如今叫“童家園子”,因曾經為童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園林面積不大,但避風向陽,林木茂盛,溪流潺潺,鳥語花香,被遊人譽為“沙海綠洲”。綠洲南臨黃河,奔騰的黃河自黑山峽至沙坡頭,一路穿峽越谷,九彎八折,在沙坡頭形成“幾”字形大彎,南岸形成“u”形半島,似天工巧陳,締造出了沙坡頭勝景。

旅遊區黃河南岸的“u”形半島上,由北至南分佈着濕地、梯田、荒漠、低山,遠遠望去阡陌縱橫,景觀層次分明;黃河人家淳樸、寧靜、雞犬相聞,是現代都市人放飛心身的絕好去處;半島西南有“雙獅山”雄踞河畔;再往南,綿延不斷的香山山脈(賀蘭山餘脈)似一道屏障呵護着母親河,呵護着沙坡頭。

在“沙坡鳴鐘”北部,世界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穿越沙海,暢通無阻,形成人間奇觀,這裏有為防風固沙保護鐵路而建立的“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堪稱世界一流的治沙工程麥草方格沙障,在鐵路兩側形成綿延幾十千米的綠色屏障,被稱為:“沙嶺籠翠”,是中衞八景之一。

沙坡頭集大漠、黃河、綠洲、高山於一處,悠久的黃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過渡性、多樣性,使北國的雄渾與江南的秀美和諧地交織於這裏。據考證,沙坡頭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絕唱的地方。沙坡頭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治沙成果於一體,被世人稱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世界沙都”。為此,1994年沙坡頭被列為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境保護500佳單位”稱號,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大漠風光旅遊區,位於包蘭鐵路北側,包括鐵路以北享譽世界的“五帶一體”治沙工程以及廣漠無垠的騰格裏沙漠。這是沙坡頭旅遊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這裏可以參觀沙生植物園;觀看治沙成果展;騎駱駝遊覽原始沙漠風光;騰格裏沙漠野營生存遊戲;自駕車沙海衝浪;卡丁車運動;進行沙浴、沙療;舉行沙灘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賽、沙海探寶、觀日出日落、觀星賞月、玩太空球、賽馬、賽駝等活動。旅遊區內配置沙漠帳蓬、蒙古包、民族餐館、沙地篝火狂歡中心、洗浴中心、綠色休閒中心等接待服務設施,有獨具韻味的蒙族風情接待儀式等。擬建設大漠黃河觀景台,遊客至此,可登高遠望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蒼涼的長城,感受雄渾曠遠、洪荒古樸的文化。

羊皮筏子是黃河上一種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俗稱“排子”。因它由若干個(一般是13個)充氣的羊皮氣囊(當地人稱“渾脱”)分三排捆紮在縱橫交織的木杆上製成。皮筏可大可小,大筏用數十個羊皮氣囊,也有由幾個、十幾個小筏聯成的。羊皮筏不僅製作簡單,操作靈活,搬運輕便,而且吃水線僅十幾釐米,不怕擱淺,隨時可以靠岸。它最大的優點是不怕觸礁碰撞,安全性能極好。旅遊用的羊皮筏,不僅充分利用了民間皮筏的所有優點,而且根據需要,專門製作了4米見方的大筏,更穩更平,也便於遊客在上面活動。

黃河從黑山峽至沙坡頭60多千米流程中,兩岸山峯峭立,險灘幽谷,比比皆是,尤其在沙坡頭段,先民們利用黃河水資源,開流挖渠,引水澆田,創造了在河心築堤分水,自流灌溉的奇蹟沙坡頭黃河“都江堰”。為紀念先民的聰慧與偉大而建造的“白馬拉韁”雕塑迎風破浪,巍然聳立,似向遊人訴説着古老的黃河故事,是黃河漂流線上的一大亮點。 這裏的風景更加靚麗,這裏的環境更加純淨,世界沙都,風景如畫!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千年的水車,歲月的年輪!古老的渡口,感受漂流的那份愜意!沙盡頭,美麗的綠洲!王維的詩寫盡了這裏的天寥地遠!黃沙吹老了歲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經多少個夜晚,夢迴故園!渺遠的沙海,叮噹的駝鈴,這似乎是從絲綢古道走過的駝隊!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17

各位貴賓、大家好、

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我們美麗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對我們寧夏真正的瞭解多少呢?不瞭解沒關係、這裏就有我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黃河中上游、簡稱‘寧’、東臨陝西、北接內蒙、南於甘肅相連、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被稱為是‘穆斯林之鄉’、人口600多萬、回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1/3、多民族在這裏團結友愛、安居樂業、這裏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祕的西夏曆史、美麗的塞上明珠、雄渾的大漠風光、在西部大開發後慢慢的被世人所瞭解、走向世界、

‘天下黃河富寧夏’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寧夏397公里、黃河從甘肅黑山峽進入寧夏境內、水流平緩、水面寬廣、為寧夏創造了富饒的黃河河套灌區、寧夏引黃灌溉的歷史已有20xx多年、歷代皇帝都比較關心水利工程、秦、漢就有秦渠、漢渠、唐徠渠、漢延渠等渠道、由於黃水中帶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寧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寧夏的農副產品也是獨佔鰲頭、更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我國的山脈基本都是東西走向的、而在我們寧夏就有兩座南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有名的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位於寧夏和內蒙的交界處、東西長50-250公里、南北長456公里、賀蘭在蒙語裏是‘駿馬’的意思、寧夏的氣候早晚温差大就要歸功於賀蘭山、因為賀蘭山阻擋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也阻擋了騰格裏沙漠的東移、成為了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寧夏的大氧吧、賀蘭山內有綠色植被1.9萬公頃、稀有動物和國家保護動物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就是產自賀蘭山上、在寧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紅軍長征最後翻越的一座山脈、六盤山、因盤山古道要經六盤才能到達山頂、故名六盤山、偉大的領袖毛爺爺在這裏還留下了千古的詞篇、《清平樂、六盤山》被稱為是南部的‘油盆’現為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六盤山現在正在開發建設當中、但其秀美的景色還是讓人着迷、這兩座寶山就像倆個英勇的戰士、為寧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門、

‘穆斯林之鄉’寧夏、由於回族人口密集、居住習慣、‘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寧夏全區人口的1/3、佔全國人口的2/5、燦爛的回族文化和風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現在寧夏的每個角落、身穿回族服飾的穆斯林人情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金燦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讓人為之心動、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定會讓你流連忘返、位於賀蘭山腳下的西夏王陵卻又在訴説着曾經的興衰榮辱、早在1038到1220xx年、党項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現在的銀川建立了大夏政權、由於位於黃河以西、又在我國的西北、被稱為西夏、西夏在歷史的舞台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曆史、就算有的史書中有記載、也是幾筆帶過而已、《24史》中又唯獨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學家稱為‘絕學’、全世界認識西夏文字的人沒有幾個、這個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西夏、因為發生了什麼變動、就這樣悄然退出了世人們的視線、就讓我們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謎一樣的國家、

由於寧夏地處西北、被三個沙漠所包圍、所以寧夏的風沙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位於石嘴山市的首批5A級生態旅遊景區沙湖卻有別樣的塞上風光、沙湖、顧名思義、有沙有湖、金沙懷抱翠湖、翠湖圍繞金沙、倆種風格迥異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書記的題字、沙湖名聲大震、吸引着中外遊客到此觀光遊覽、併為寧夏創造可觀經濟效益、沙山、翠湖、飛鳥、游魚、蘆葦、每個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卻又逃脱不了遊人每每的讚歎、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級全球五百家環保單位沙坡頭也在這片熱土上撒下她的妖嬈和柔情、沙坡頭位於騰格裏沙漠邊緣、‘麥草方格沙障’阻擋了4.3萬平方公里騰格裏沙漠的腳步、使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在這裏穿過、隨着沙坡頭的開發建設、這裏又被譽為‘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無際的沙海、騎着沙漠之舟、聽着駝鈴叮噹、展望黃河那性感的曲線、此時的心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與河相依、也許、這樣的塞上江南、就是夢中追尋過多次的地方!

寧夏沙坡頭景區導遊詞介紹 篇18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於祖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地處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東鄰陝西省,西部與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六盤山地。寧夏南北相距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寧夏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從地貌類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為主,中部和北部以乾旱剝蝕、風蝕地貌為主。境內有較為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佈的丘陵,也有由於地層斷陷又經黃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還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態複雜多樣。據20___年初統計資料顯示,寧夏地形中丘陵佔38%,平原佔26.8%,山地佔15.8%,台地佔17.6%,沙漠佔1.8%。平均海拔為1090-20___米。賀蘭山是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峯敖包圪墶海拔3556米。黃河從中北部穿越12個市縣,境內流程397公里。

寧夏地處內陸,屬温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跨東部季風區和西北乾旱區,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大致處在我國三大自然區的交匯、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温為5℃~9℃,晝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一般為200~600毫米。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國日照和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

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靈武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遺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ningxia/koo7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