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遼寧導遊詞 >

遼寧導遊詞3篇

遼寧導遊詞3篇

遼寧是一個美麗的旅遊城市,多年來,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遊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遼寧遊詞,歡迎參考!

遼寧導遊詞3篇
遼寧導遊詞篇一:遼寧省博物館導遊詞

遼寧省博物館是我國著名的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之一。位於瀋陽市中心和平區十緯路二十六號。館舍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湯玉麟官邸,“9、18”事變後,偽滿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經東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東北博物館,於1949年7月7日開放,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

遼博館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書畫特別是晉唐宋元書畫、歷代絲繡,東北地區考古發現,特別是遼瓷,古地圖與歷代貨幣、甲骨、青銅器、碑誌較為著名。館藏書法精品有樸實秀碭的傳世珍寶晉人書《曹娥詩辭》,剛勁挺秀的唐歐陽詢《夢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書千字文》,歐氏真跡堪稱廖若晨星,歷年為書家之典範。另外,還有已成為傳世孤本的唐武則天時弘文館鈎填的《王羲之一門書翰》和唐狂草派創始人張旭《古詩四帖》等,以及兩宋時期皇帝趙佶、趙構、趙昚祖孫三代流傳下來的真跡。其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高宗趙構《書曹植洛神賦卷》兩幅作品,處帝王之尊,頗具神韻。大詩人陸游八十歲時的《自書詩帖》爐火純青,草法蒼勁豪邁,堪稱詩書雙壁。

繪畫精品有中唐開元年間周昉之《簪花仕女圖》,其筆下仕女“曲眉豐肌,豔麗多姿”,使人不僅能從中領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也深刻地體味到了唐貞觀年間上層貴族們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林木陰森山巒起伏,官員待渡,意境幽遠”。顯現出中國畫的絕佳境地,被稱為劃時代之傑作,宋徽宋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通過對虢國夫人等貴婦人遊春的描述,顯露楊貴妃家族驕奢,圖中精巧構思,精美的筆法,為後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寶。

至於館藏之元、明、清書畫更是風格各異,流派紛呈。這些藝術珍品中的一部分是愛新覺羅·溥儀,這位清朝末代皇帝從北京攜至長春,於偽滿州國垮台時散佚,而後輾轉得歸遼博收藏。

刻絲又名緙絲,是一種通經斷緯,正反面紋樣相同的藝術織作。遼博收藏的北宋《紫鸞鵲譜》、南宋名家朱克柔運絲如筆的刻絲力作《牡丹圖》、《山茶圖》等品藝高雅,堪稱世界奇技。

館內藏品中尤為富於地方特色的還有遼代瓷器,它們大多出自墓葬之中,遼瓷源中原制瓷工藝,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特風格,形制依契丹族習俗,適應遊獵騎牧生活,有雞冠壺、鳳首瓶、長頸瓶、三彩海棠式盤、碟等。可謂豐富多彩。至於遼代帝陵出土的遼聖、興、道宗三代帝、後哀冊,有漢文和契丹文兩種,鐫刻精細,保存完整,為海內僅存珍寶。

館藏青銅器亦頗為豐富,既有考古發掘品,又有傳世佳品,遼寧出土的青銅器中,禮器多同於中原而兵器,用器則頗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古地圖類藏品中有明朝的萬曆年間李應試本刻本利瑪竇繪製的《兩儀玄覽圖》,由八幅組成通屏世界地圖,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學成果,明、清兩朝得以據此進一步認識世界。

遼博非常重視陳列展覽,《遼寧歷史文物專題陳列》以中國通史為經,以地方歷史為緯,依遼寧地區重要考古資料為據,採取重點文物專題組合的形式,以突出遼寧地方特色為宗旨。以舊石器時代的營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漢以後各時期以漢族為主體,包括匈奴、鮮卑、高麗、契丹、女真等諸民族的文化遺存為內容,構成一個具有鮮明地方特點和豐富多采的古代文化陳列體系,得到了專家學者及廣大觀眾的欣賞和好評。

遼寧省博物館有着較好的基礎和廣闊地發展前景。為了進一步適應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需要,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xx”重點建設項目中,已將遼寧省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工程納入規劃,於1998年在市政府廣場內破土施工,作為世紀性的形象工程,遼博新館建成後將對推進遼寧文博事業的發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豐富和繁榮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省博物館位於瀋陽市和平區十緯路26號。館址原是奉系軍伐湯玉麟之子湯佐榮的住宅。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後,闢為偽“國立博物館”。1939年改為偽“國立中央博物館奉天分館”。日本投降後,1946年改稱為“國立瀋陽博物館”。1948年瀋陽解放後,對該館進行整修,於1949年7月7日正式開館,稱“東北博物館”,至1959年開始改稱為“遼寧省博物館”。

1992年增建新館。新館主體建築為三層大樓,以“中國歷史陳列”為基本內容,也經常舉辦各類展覽。該博物館藏文物相當豐富,包括書畫、絲繡、銅器、陶瓷、考古資料、古地圖、貨幣、碑誌等18大類。其中珍品頗多,有《草書四貼》(唐張旭)、《草書千字文》(宋徽宗)等傳世之作;還有繪畫如唐周※《簪花仕女圖》、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宋李成《藏林遠岫圖》等稀世珍品;絲繡方面的,有五代樑貞明二年織成的《金剛經》、元代織成的《儀鳳圖》、宋代緙絲《紫鸞鵲譜》、米克柔緙絲《山茶圖》、明代緙絲《仇英水閣鳴禽圖》和刺繡《瑤台跨鶴圖》(宋繡)、明顧氏七襄樓《發繡人物》等。館內的中國歷史陳列,主要以考古發掘出土品和傳世工藝美術品組成。

通過這些文物和輔助資料,使人們在瞭解中國歷史概貌的同時,也可看出遼寧地方歷史的特點。在展出的遼寧地方出土文物中,有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短劍,還有漢、匈奴、鮮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是研究遼寧地方歷史的重要資料。

遼寧導遊詞篇二:遼寧大連冰峪溝導遊詞

位於莊河石碑40公里處,全區面積110多萬平方公里,以自然山水為主要風光。這裏山奇水秀,風景宜人,有云雀峯、花果山、雙龍匯、仙人洞、通天洞、玉女峯、金雕石、猛虎聽絃、古猿聽濤等人文景觀、景點400多處。區內奇峯林立,山谷清幽、溪潭澄澈、林茂花繁。有動物及時忠、植物上千種,堪稱“天然動植物園”,英納河、小峪河川流其中,其河水清澈,水質優良,含有20多種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山、河、林、溪、泉有機結合,形成冰峪原始幽靜、古樸自然的風光特色。冰峪風景區有龍華山、小峪河谷合英納河3個景區構成。

雲水渡:

它是由英納河緩聚而成的。由於冰峪的東南面近海,海水行程的霧氣經常大團地湧進谷口,是這裏雲霧籠罩,而英納河則從西北流來,在這裏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大湖,雲水渡是取雲水共渡之意。雲水都市冰峪風景區的精華所在,兩岸峭壁秀絕,奇峯怪石聳峙林立,有的紋理旋扭,有的拔地而起,有的迎面而立……

雙龍匯:所謂雙龍,指的是流經冰峪的兩條河,一條適應納河,另一條是英納河的支流小峪河,此處便是兩條河的交匯點。水中立的這塊巨石叫“劍劈石”。劍石周圍的水域叫“月劍潭”,這名字頗有詩意,一潭碧水倒影天上的明月和身旁的劍峯,寧靜中透出幾分悲壯、幾分殺氣。

北溝、英納河:

所謂北溝,指的是英納河流經的溝谷,而南溝則是指小峪河流經的溝谷,冰峪的主要景點大都被兩條河貫穿着。英納河石鰻魚“因納輝”的音譯,意為美麗的地方,河長94.9公里,是莊河境內最長的一條河流。莊河是的淡水資源佔大連地區首位,而英納河的淡水則在莊河市的首位。為了增加碧流河水庫的容量,大連市已於20xx年5月引英納河的水進入了碧流河水庫。據化驗,在英納河水中含有23種微量元素,具有抗癌和健身爽膚等多種功效。冰峪石林地貌比較集中,山峯連成一片,而有的地方卻是孤峯突兀,頗有點小桂林的味道。又有人稱其為“天然大盆景園”,因為景區內有“大象吸水”、“金雕”、“豬馱龜”等許多奇景。

南溝:

翻過一座高山就是冰峪的南溝,這裏風光秀麗,“孤帆石”、“劍眼”、“小熊盼母歸”、“美女峯”、“羊背石”等地質奇觀比比皆是。過了大關門便進入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往裏走,溝兩邊的森林月茂密,以柞樹和赤松為主形成的針闊葉混交林莽莽蒼蒼,陰天蔽日。無論是在巍巍的山顛,還是在幽幽的溝谷,或是在懸崖峭壁的石縫中,到處可見塔傲然挺拔的身子。冰峪景區的另一個出口是一條隧道,它修於1998年,全長258米,是莊河境內最長的隧道,從這條隧道口可以直接乘車出山,免除爬山的辛苦。這條路沿途也有不少奇景異觀,一個是“太白獨飲”—一塊石峯形似李太白手持酒杯,面對青山獨酌豪飲。另一個是“寶塔雄獅”—一塊塔狀高聳的巨石旁邊蹲坐着一個像雄是一樣的石頭。還有一處叫“猛虎聽經”……

仙人洞景區:

位於冰峪景區南部的龍華山天台峯的懸崖下,龍華山海拔561.2米。毛主席講過“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峯”,雖説的不是這裏,但情景大致相同。仙人洞因曾有一位叫宏真的高僧在這裏修煉成仙而得名。死後便葬於此,為宏真塋。他雖然很小,很普通,沒有帝王陵的高大氣勢,沒有許多名人墓那樣肅穆莊嚴,但古風尚存,雅氣猶在,伴着山林清風,聽着鳥唱蟲鳴,無論外面世界多麼精彩,它寧肯長守着一方寂寞和清靜的天地。通往仙人洞的道路叫“梯子嶺”。梯子嶺究竟有多少級台階誰也沒數過,只聽當地流傳這樣一句話:“山上八百八,進廟就能發;下山六百六,進廟就長壽”。下山所進的廟是指仙人洞的下廟,在天台山的南麓。仙人洞洞中有洞,充滿玄機,據説清末曾有兩名學生進洞探險,結果一去已不復返。還有人説這洞有一條地下河,一直通往丹東市帽盔山,也有人説洞中的暗洞有一公斤蠟的路程,即燃燒晚一公斤蠟時便走到頭了…….眾説紛紜,詳情也沒有真正考察過。門前並立的這五座碑分別記述了仙人洞建廟和重修的歷史。這座洞府面積為385平方米。洞府中的廟初建於1398年。廟中供奉的分別是釋迦牟尼佛、寶幢王佛、彌勒尊佛,兩側為18羅漢。

登上右側這個台階是一個木結構的二層樓,為“玉皇閣”和“三官殿”,供的是道家尊奉的神仙。仙人洞廟是道僧合一的聖地,儘管門派不同,但他們互為鄰居,以和為尚,從未鬧過糾紛,堪為世俗世界的楷模。東北角這個石穴約兩米高,能容一人盤腿而坐,傳説是宏真坐禪的地方。門東這個建築為鐘鼓樓,裏面原有一個大鼓和一口鐵鐘,二三十里外可聞晨鐘暮鼓之聲,使遊人未進廟就能聽到仙境的召喚。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是仙人洞的廟會,這山下的路上擠滿了前來祭拜的善男信女。他們面色莊重,有的甚至一步一拜,那虔誠勁令人感動。下洞中兩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神像,俗稱“四大金剛”,都是護法天神。手持寶劍的是南方增長天王,取其劍鋒的“鋒”字諧音為在風的“風”;調撥琵琶的為東方持國天王,取調絃的“調”字;還有北方多聞天王,手把混元珍珠傘,專管下雨之事;最後一位是西方廣目天王,手有纏龍,龍能屈能順,代表順的意思。

四大天王手中器物全起來,便是“風調雨順”四個字,反映了我們中國老百姓世世代代的願望。下洞口門刻着“般若洞”三個字,般若是佛家語智慧的意思。洞口石巖上這兩眼泉為“龍泉”,水深三尺,清澈甘冽,冬暖夏涼,深冬也不結冰,更為奇特的是井水雨天不見多,旱天不見少,每逢廟會,遊人終日飲用,井水卻源源不竭。下洞口西南松林中這座小廟叫“倒坐觀音廟”。之所以稱它為倒坐,是因為一般寺廟的門都朝南開,而這座廟的門卻朝北開,觀音也是朝北倒坐的。這主要是因為如來的大雄寶殿在北,觀音面朝北好聽如來説法。仙人洞的下廟,又叫“聖水寺”和“龍華觀”,也是道僧合一的廟宇,始建於1552年,可惜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授到了嚴重破壞。1984年起開始重修,並在龍華觀院內建了一處碑林院,彙集了歷代重修廟宇的碑石和貞婦烈女的貞節碑數十座。

遼寧導遊詞篇三: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

本溪水洞位於遼寧省本溪市,由水洞、温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剎、廟後山6個就景區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佈,總面積42.2平方公里。在本溪市東北35公里處。大廳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碼頭可同時停泊遊船40艘,泛舟可游水洞。本溪水洞被讚譽為"鍾乳奇峯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一此洞天。本溪水洞位於位於遼寧省本溪市,由水洞、温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剎山、廟後山六個景區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佈,總面積四十四點七二平方公里。 風景名勝區以本溪水洞為主體,融山、水、洞、泉、湖、 古人類文化遺址於一體。

本溪水洞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巖充水溶洞,洞內深邃寬闊, 現開發地下暗河長三千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 洞頂和巖壁鐘乳石發育較好,千姿百態,泛舟遊覽,使人流連忘返。 温泉寺景區,泉水温攝氏四十四度,日流量四百噸,有較高的醫療價值。廟後山古文化遺址, 是我國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對研究遼東古人類分佈、古代地理有重要價值。

本溪水洞是數十萬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於距本溪市26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東經124度5分,北緯40度18分,洞內分水、旱二洞。本溪水洞洞口座南面北,洞口高16米,寬25米,呈半月形,上端刻有薄一波手書"本溪水洞"四個大字。進洞口是一座高、寬各20多米,氣勢磅礴,可容納千人的"迎客廳"。大廳向右,有旱洞長300米,洞穴高低錯落,洞中有洞,曲折迷離,各有洞天。遠在5億7千萬年時期,本溪水洞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這時期氣候温暖,大量的筍石類,腕足類,腹足類和梯蟲類動物繁殖衍生,各家族羣體都順應自然規律進行自身的更新換代,它們的軀殼由於水動力的淘洗和磨濁下沉,便沉積了不同類型的生物碳酸鹽和化碳酸鹽。

本溪水洞的石灰巖就是在這個時期的奧陶系下統亮山組和中統馬家溝組時,經過巖化作用發育而成。後來由於地殼運動,海水退去,這裏便緩慢地台升為陸地。石灰巖在地質運動中受到外力作用不斷地對石灰巖進行溶蝕,日積月累,經過億萬年時間,便逐漸發育成今天的水洞。這種溶蝕作用,至今仍在繼續進行。

標籤: 導遊詞 遼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liaoning/n4gg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