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遼寧導遊詞4篇

遼寧導遊詞4篇

本文目錄遼寧導遊詞遼寧五龍山導遊詞遼寧錦州筆架山導遊詞遼寧錦州醫巫閭山導遊詞

遼寧省博物館是我國著名的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之一。位於瀋陽市中心和平區十緯路二十六號。館舍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湯玉麟官邸,“9、18”事變後,偽滿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經東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東北博物館,於1949年7月7日開放,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

遼寧導遊詞4篇

遼博館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書畫特別是晉唐宋元書畫、歷代絲繡,東北地區考古發現,特別是遼瓷,古地圖與歷代貨幣、甲骨、青銅器、碑誌較為著名。館藏書法精品有樸實秀碭的傳世珍寶晉人書《曹娥詩辭》,剛勁挺秀的唐歐陽詢《夢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書千文》,歐氏真跡堪稱廖若晨星,歷年為書家之典範。另外,還有已成為傳世孤本的唐武則天時弘文館鈎填的《王羲之一門書翰》和唐狂草派創始人張旭《古詩四帖》等,以及兩宋時期皇帝趙佶、趙構、趙昚祖孫三代流傳下來的真跡。其中徽宗趙佶《草書千文》,高宗趙構《書曹植洛神賦卷》兩幅作品,處帝王之尊,頗具神韻。大詩人陸游八十歲時的《自書詩帖》爐火純青,草法蒼勁豪邁,堪稱詩書雙壁。

繪畫精品有中唐開元年間周昉之《簪花仕女圖》,其筆下仕女“曲眉豐肌,豔麗多姿”,使人不僅能從中領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也深刻地體味到了唐貞觀年間上層貴族們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林木陰森山巒起伏,官員待渡,意境幽遠”。顯現出中國畫的絕佳境地,被稱為劃時代之傑作,宋徽宋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通過對虢國夫人等貴婦人遊春的描述,顯露楊貴妃家族驕奢,圖中精巧構思,精美的筆法,為後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寶。

至於館藏之元、明、清書畫更是風格各異,流派紛呈。這些藝術珍品中的一部分是愛新覺羅·溥儀,這位清朝末代皇帝從北京攜至長春,於偽滿州國垮台時散佚,而後輾轉得歸遼博收藏。

刻絲又名緙絲,是一種通經斷緯,正反面紋樣相同的藝術織作。遼博收藏的北宋《紫鸞鵲譜》、南宋名家朱克柔運絲如筆的刻絲力作《牡丹圖》、《山茶圖》等品藝高雅,堪稱世界奇技。

館內藏品中尤為富於地方特色的還有遼代瓷器,它們大多出自墓葬之中,遼瓷源中原制瓷工藝,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特風格,形制依契丹族習俗,適應遊獵騎牧生活,有雞冠壺、鳳首瓶、長頸瓶、三彩海棠式盤、碟等。可謂豐富多彩。至於遼代帝陵出土的遼聖、興、道宗三代帝、後哀冊,有漢文和契丹文兩種,鐫刻精細,保存完整,為海內僅存珍寶。

館藏青銅器亦頗為豐富,既有考古發掘品,又有傳世佳品,遼寧出土的青銅器中,禮器多同於中原而兵器,用器則頗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古地圖類藏品中有明朝的萬曆年間李應試本刻本利瑪竇繪製的《兩儀玄覽圖》,由八幅組成通屏世界地圖,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學成果,明、清兩朝得以據此進一步認識世界。

遼博非常重視陳列展覽,《遼寧歷史文物專題陳列》以中國通史為經,以地方歷史為緯,依遼寧地區重要考古資料為據,採取重點文物專題組合的形式,以突出遼寧地方特色為宗旨。以舊石器時代的營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漢以後各時期以漢族為主體,包括匈奴、鮮卑、高麗、契丹、女真等諸民族的文化遺存為內容,構成一個具有鮮明地方特點和豐富多采的古代文化陳列體系,得到了專家學者及廣大觀眾的欣賞和好評。

遼寧省博物館有着較好的基礎和廣闊地發展前景。為了進一步適應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需要,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九五”重點建設項目中,已將遼寧省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工程納入規劃,於1998年在市政府廣場內破土施工,作為世紀性的形象工程,遼博新館建成後將對推進遼寧文博事業的發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豐富和繁榮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省博物館位於瀋陽市和平區十緯路26號。館址原是奉系軍伐湯玉麟之子湯佐榮的住宅。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後,闢為偽“國立博物館”。1939年改為偽“國立中央博物館奉天分館”。日本投降後,1946年改稱為“國立瀋陽博物館”。1948年瀋陽解放後,對該館進行整修,於1949年7月7日正式開館,稱“東北博物館”,至1959年開始改稱為“遼寧省博物館”。1992年增建新館。新館主體建築為三層大樓,以“中國歷史陳列”為基本內容,也經常舉辦各類展覽。該博物館藏文物相當豐富,包括書畫、絲繡、銅器、陶瓷、考古資料、古地圖、貨幣、碑誌等18大類。其中珍品頗多,有《草書四貼》(唐張旭)、《草書千文》(宋徽宗)等傳世之作;還有繪畫如唐周※《簪花仕女圖》、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宋李成《藏林遠岫圖》等稀世珍品;絲繡方面的,有五代樑貞明二年織成的《金剛經》、元代織成的《儀鳳圖》、宋代緙絲《紫鸞鵲譜》、米克柔緙絲《山茶圖》、明代緙絲《仇英水閣鳴禽圖》和刺繡《瑤台跨鶴圖》(宋繡)、明顧氏七襄樓《發繡人物》等。館內的中國歷史陳列,主要以考古發掘出土品和傳世工藝美術品組成。通過這些文物和輔助資料,使人們在瞭解中國歷史概貌的同時,也可看出遼寧地方歷史的特點。在展出的遼寧地方出土文物中,有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短劍,還有漢、匈奴、鮮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是研究遼寧地方歷史的重要資料。

遼寧五龍山導遊詞遼寧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五龍山旅遊觀光!

五龍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丹東城區西北17公里處,總面積56.52平方公里,主峯海拔708.5米。關於五龍山的形成,有個感人的傳説:古時,有五條龍立志要為民除害,與霸佔此地的惡魔搏鬥。後來惡魔被誅,五龍也力盡戰死,化成連錦的山嶺,人們稱之為五龍山,以示紀念。從遠處端詳,五龍山也確似龍形。那連綿的山體,起伏的山脊,像羣龍在昂首向前;那嶙峋的峯巒,峻峭的巖壁,像羣龍的錚錚傲骨。若逢輕雲出岫或煙雲繞崗之時,那巍峨壯麗的山勢,則更像羣龍在騰空欲飛。

五龍山為遼東名山,以雄、險、幽、奇、勝而著稱,歷來是旅遊勝地。日偽時曾建“國立公園”,半途而廢。半個多世紀的沉睡之後,經過全面修建的五龍山又煥發生機。車近山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麗、有“遼東第一門”之稱的公園大門。大門高17.9米,寬27.9米,雕刻着有五條巨龍繞柱盤旋直上青雲的圖案,大門共用2100塊花崗巖石,用以象徵21世紀的開始。大門一側,有呈梯級排列的五潭碧水,名“五龍潭”,相傳是當年五龍休息的地方,如今闢為遊人垂釣的場所。五潭之間有迴廊曲折相連,並以木屋、水榭等點綴其間,與潭邊青山相映成趣。

一進大門,是平整寬闊的休閒廣場,廣場兩側依山勢而建的四座爬山樓,碧瓦白牆,美觀別緻,供遊人餐飲洗浴休閒娛樂。遊人至此,可在廣場上騎馬、坐橋、喂鴿子、坐馬車,可在噴泉、石雕、孔雀燈附近觀賞拍照,也可在樹蔭下垂釣、休息。出廣場上行百十米,可見14棟豪華典雅的別墅,錯落有致地分佈在草坪上。這裏綠樹掩映,環境幽雅,有着田園詩一般的迷人風光,是避暑納涼的理想去處。這裏也是電視劇《劉老根》的外景拍攝地,劉老根晨練撞樹等不少鏡頭就是在這裏拍攝的。

五龍山,自然風光清雅秀麗,人文景觀歷史悠遠,早有佛、道兩教來此結廬建場,佛爺洞、唸佛石、禮拜石等,今日仍在。建於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的靈峯寺,位於五龍山主峯南麓山腰處,取“頭頂五龍,腳踏蓮花”之勢,當年香火旺盛,至今遺蹟猶存。,在靈峯寺原址復建的靈峯禪寺,佔地面積四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閣、藏經閣五重大殿延伸建築,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佛教寺廟。整座廟宇依山而建,氣勢恢宏,佈局嚴謹。其中尤以大雄寶殿最為雄偉壯觀,氣象莊嚴。 藏經閣內還珍藏着釋迦牟尼真身骨舍利。

五龍山又有“天然石雕公園”之稱。靈峯寺以上,大大小小的象形石,分佈於山山嶺嶺之中。有的似觀音端座,有的似龍吐天漿,有的似金蟾望月,有的似神龜前行;有的像雄獅,有的像小熊,有的像駱駝,有的像猴子......給人以無盡的遐想,不禁對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慨歎不已。

五龍山是天然植物園,林木豐茂。柞樹、慄樹、楓樹、山核桃樹等漫山遍野,天女木蘭、大香、紅豆杉、魚鱗松、紫杉、厚朴等珍貴樹種在這裏也不罕見。春夏季節,林木繁茂如綠錦鋪地,清溪飛瀑似長虹飲澗,景色極為清幽可愛。待到秋風吹過,層林盡染,紅葉如火,黃花點金,又是一番迷人景象。即使在冬日,那蒼龍負雪的憨態,更覺生動有趣。

五龍山風景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把現代與傳統巧妙地融為一爐,把城市園林與自然風景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道亮麗風景,展開一幅秀美迷人的山水畫卷。

遼寧錦州筆架山導遊詞遼寧導遊詞(3) | 返回目錄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你們旅途辛苦了,我是錦州國旅的導遊員,我叫**大家就叫我*好了。請允許我代表國旅的全體員工誠摯地歡迎您到錦州來,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是我的心願,也是我工作努力奮鬥的目標,您在旅途中有什麼困難和要求請及時與我取得聯繫,我將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您的要求,同時,也希望您對我的服務提出建議和批評,預祝各位在錦州完的開心,愉快,簡要的為大家介紹今天的行程安排,我們今天到筆架同風景區遊玩,坐車大約半小時的行程。

錦州市位於遼寧省西部,面積10301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香港那麼大(香港面積107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40平方公里,人中為296.8萬,市區人中為75 .6萬有漢,滿,蒙古,回,朝鮮26個民族。錦州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據考證,數萬年前,這裏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錦州最早稱徒河,據傳虞舜時就已築城。歷代給錦州留下了許多遺址,墓葬及歷史文物。錦州是歷代兵家必經的戰略要地,是明清大戰的主戰場,又是解放戰爭時期遼瀋戰役的主要戰場。錦州開發區是中國東北開發區最便捷的進出海口之一,是遼西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前沿,它規劃開發面積5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7平方公里,主要吸引各方面資金興辦面向國際市場的技術密集型工業企業,興建高級賓館,飯店,商場,別墅,遊樂中心其中筆架山風景區以其得天獨得厚的旅遊資源成為旅遊度假區,筆架山風景區位於錦州本南沿海地區,距市中心有37公里。筆架山海拔76,南北長4華里,規模顯然遜色於內地的名山,但因其危立於茫茫渤海之中,所以登臨遠眺,卻別有一番情致。若晴日,波平浪靜,金光萬道,若凌晨,煙霧迷離,赤橙黃綠,變化萬千……既久,心胸則如大海一樣坦蕩,確有“閣中開明月,窗裏發雲霧”之妙處。

景區內有大筆架山,小筆架山,天橋和海濱浴場等組成的自然風光,山上還有筆峯山門,呂祖亭,五母宮,三清閣和一線天等景點,各個景點都有美妙的神話,傳説,世代傳誦使人浮想聯翩,那麼筆架山是怎能麼形成的呢?傳説遠古時候,這裏原是一片汪洋,後來二郎神擔來兩座山放到海里,才形成大小兩座海島,也就是今天的大小筆架山。那麼,我們今天主要參觀大小筆架山,好了,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下車隨我來。

大家請看,近海處有一座海島,亭亭兀立於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中,雲纏霧繞巍峨矗峙。因狀如筆架,故得名筆架山,每當旭日噴薄面海,筆架山身披萬道霞光,被流金閃動的大海哄託着,遠遠望去,司令員似項天立地的長毫,被誰揮動着,書萬般神奇。這奇觀,便是前人稱謂的筆峯插海,是錦州八景之中的佼佼者,清翰林院陸善林曾有詩讚成日:筆尖端端聳碧天,峯頭雨後起雲煙,插來倒影汪洋裏,海浪翻波納川。大筆架山距海岸有1600多米,天橋是連接筆架山和海岸的紐帶,所以素有“筆峯插海”天下一絕的美稱,除筆峯插海之外,錦州八景還有:石棚鬆景,紫荊朝旭,虹螺晚照,錦水回紋,湯水冬魚,淩河煙雨,古塔昏鴉,即為清初之來的錦州八景。

大家再請看,我們身長後的這兩位仙女的雕像,旁邊還注有“仙女造橋”四個大,我想您一定會猜想這橋必然是仙女建造的。那您為什麼樣不問一下這兩位卧着,而另一位是站看的那位手裏還捧着什麼。這就要從一個迷人傳説説起:相傳,在很以前,有兩位九天仙女駕着五彩祥雲來到大,小筆架山(在大筆架東北而2.5公里處,另有一小島,名國小筆架山)的上空遊玩,俯視一看,這兒的水奇秀,立刻被吸引住了並想把陸地和海島連接起來,造福人間,於是姐姐便在大筆架山修養,妹妹在小筆架山個橋,約定在五更前把橋修好,姐姐生性剛強,不怕困難,她的滴滴汗珠落在海里,變成了一塊塊石子,終於在天亮前把橋修好了,姐姐擔心妹妹,變去看她,見修了一半就累的睡着了,因天將明,組線急忙捧了把土,灑向沒修完的一段,所以至今,大筆架山的天橋是石子的,而小筆架山的天橋一半是土堆的。當然這是傳説,不是為據,但人們還是為了紀念姐妹兩個人,為她們雕刻了門像,根據這個傳説,所以站着的就是勤勞的姐姐,卧着的一個當然是貪睡的妹妹,好了,我現在告訴大家,天橋的真正建造者是海浪,它是由海浪的衝擊而成的自然通道,它隨潮水的漲落時隱時現,是潮汐運動的結果,海水漲潮的週期大約為二十四小時五十分鐘,此間,海水漲落兩次,大家再看,雕像不遠處的那口淡水井,井深約4米,直徑約1米,可別小看了這口井,您看它離岸邊只不過50米,井水不是如海水有鹹味,而是甘甜爽口,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水源,也是靠海最近的淡水井,據説,此井建於1912年,修山進由天淡水不足,主持個修山的道士便下山尋找水源,在海邊以現泉眼並打造水井,井底東南角與大海相通,打井人便用巨石將其堵住以阻止海水灌入。井壁用山上青石砌成,井水為北部山坡泉水彙集而成,離海如此之近的淡水井堪稱筆架山“一絕”。

好了,遊客朋友們,現在踩在我們腳下的這釘卵石通道,便是天橋。您看,現在正是落潮,海水已慢兩邊退去,遠遠望去,像不像一條蜿蜓的蛟龍,隱現在茫茫的大海之中,大家看前面那些心急的遊客,已經踏着碧海浪花,漫步在滄茫的大海之中了,那情景多像“八仙過海”在各顯着神通,沿着這條卵石通道步行就可以到山門處。這期間,大家可以邊走邊玩,拾貝殼,捉海蟹,找海螺,觀海浪,領略一下神奇天橋的美。

走過了天橋,那麼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便函是筆峯門。大家請看,它是一坐石造的山門,正現“光耀國家”背面“重道親德”這是當年主持修山的道人賀保江所寫。北京的石頭劉家雕刻,山門左面,原有一尊用漢白玉雕塑的孫悟空石像,現已無存。油沿着山路往前走,但是呂祖亭,您看,它形如小塔,高10米,二層,亭外有十五磴石階上層有漢白玉石佛一尊,下層有漢白玉石佛兩面座,傳達室説這是呂洞賓在八仙過海時小憩之所,故得名呂祖亭。在呂祖亭南面就是五母宮,原事業是五間二層石屋,後來中上層毀壞底層每間有石佛一尊,五位女佛面南而坐,有的手拿書卷,有的手拿石榴等,各個體態安祥,身姿秀麗,在其它殿閣中,女佛也為數甚多。原來,過去在此出家的盡是尼姑,多時竟有120佘人,堪稱女尼的王國,所以專為女紀念日諷宮,在五母宮門前,聳立着兩根石柱,刻有巨龍攀柱,雕工精細,活龍活現。在五母宮南面,位於筆架山的最高處,便是三清閣,它是六層石樓,高26.2米,純一色的石牆,石廊,石壁,石門,石梯,就連壁畫,門神也是石刻,無一點兒木器和鐵料,閣內有迴廊周旋,上下曲徑相通,殿宇,閣樓位置,佈局都有在對稱中求變化,分散中相連接,設計之巧,組合之精,堪稱建築之上乘。門口,窗口的石雕,刀工細膩,紡質逼真,生態盎然,閣中現存大小石佛43尊,其中三清閣頂層的太陽光佛理聖盤古朔像為最,大家請看,此朔像為漢白玉製作,在全國絕無僅有,它始建於1912年至今已經歷了85年的風雨滄桑,“盤古”頭頂吉祥島,蓮花座,它的左眉代表太陽,右眉代表月亮,又目圓睜,光茫如炬,其眼神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左手執火,右手執水,整尊朔像上雕6條造型各異的表龍,暗寓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玄妙,其造型和雕塑風格獨具匠心。登三清閣最吸引人的是站在平台上眺大海,不僅可以欣賞到大海的風光,而且可以尋糜到歷史的古蹟。大家請看,筆架山的不遠處,清晰可見有一港口,那便函是錦州港,它是中國環渤海經濟圈中最北端的港口,也是遼西地區近400公里海岸線上唯一的對外開放的商港,現有“四雜一油”5個泊位,其中萬噸級油泊位1個,年吞吐量550萬噸,到本世紀末將再建6至8個泊位,增加集裝箱,客運等功能,屆時年吞能力將突破1000萬噸,跨入區域性大港行列,還有在1996年10月份,電視連續劇“情戀筆架山”就是在這實地拍攝的,並陸續在錦州電視台,有線台和遼寧電視台播出,按中央電視台中的規範化標準,精編後的“情戀筆架山”電視連續劇為11集,將往中央電視台播出讓全國的人都瞭解錦州,瞭解筆架山,熱情好客的錦城人歡迎全國各地的人們到錦州來遊覽參觀,來筆架山遊玩,好了,遊客朋友們,到這裏我的講解先告一段落,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自行遊玩,您可以在這吹吹海風,看看海浪,或到山下拾點兒貝殼,洗個海澡,我們3點鐘在山門處集合。

時間過的好快,現在正好幾只小螃蟹,拴了那麼我貝殼,好了,我的導遊工作到此也就結束了,跟大家也、該説再見了。那麼,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歡迎大家再來錦州再來筆架山遊玩,再見!

海門:

筆架山風景區大門,也叫海門。由北京清華大家建築學院設計,分南北兩部分,南側是20米高的彩虹式的拱形門,象徵着連接岸島的“天橋”北側是22米高,東西對稱的兩把金鑰匙造型,寓意着兩把金鑰匙打開景區大門,讓遊客打開景區大門,讓遊客跨天橋登上筆架山。

遼寧錦州醫巫閭山導遊詞遼寧導遊詞(4) | 返回目錄

各位遊客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錦州中旅歡迎遊客光臨錦州,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錦州中旅的一名導遊員,姓宋,大家叫我宋導就可以了,為我們今天和行程提供服務的另一位重要人特就是我們的司機師傅,如果在一天的行程中,各位有全過程困難和要求的話,儘可提出來,我會竭盡全力幫您解決,希望我們今天一天的行程圓滿完成。

今天我們的旅遊目的地是醫巫閭山,那在行車過程中,我會要向大家作以介紹:醫巫閭山、古稱名山,位於遼寧省北寧市的本西部,自東北向西南走向,長45公里,寬14公里,面積630平方公里,屬陽山山系松嶺山脈,主峯望海峯海拔866.6米,為閭山的最高峯。巖石主要為花崗石所組成。醫巫閭山,古稱甚多,如:扶犁山、無慮山,醫無慮山,義無閭山等等。均系東胡族語音音釋。意為“大山”的意思。閭山原在長城以東屬東胡族統治,在東胡族語言中“依克奧拉”即是“大”的意思,後蒙古族統治東胡族,蒙語:“醫巫閭”也是“大”的意思,所以醫閭山意為“大山”。

閭山歷史悠久,舜即位分全國十二州,並各封一山為鎮山,閭山即為幽州之鎮山。《全遼志》則以“醫巫閭山為靈秀最”來讚美它。因此被稱為東北三大名山之首。歷代的封建王對醫術巫閭山皆有封爵,唐玄宗封其為廣寧公:金世宗大定年間封其為廣寧王;元成宗封其為貞德廣寧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封其為“醫術巫閭之神”,可見歷代帝王對閭山的重視程度。據史料記載,從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起,隋、唐、宋、遼、金、元、明、清歷代朝廷凡遇大典或“天時不順”“地道欠寧”,皇帝親自或派遣官員來閭山告祭。清代帝王對閭山更是推崇倍至,康熙、雍王、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都曾親自到過閭山,焚香祭祀,遍歷勝蹟,至今仍有很多碑刻仍完好地保留在山中。

關天閭山在婁地還有一傳説: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西幸東遊,遊覽了不少名山大川,後又聽説醫巫閭山形秀,風景優美,很想一遊,可遺憾的是閭山遠在幽州北部,道路難行,便想出一個辦法責令方士用“趕山鞭”將閭山跨海趕來,這個方士晝夜兼程來到閭山腳下,舉起趕山鞭,對準閭山,左一鞭,右一鞭,連打了三天三夜,從山頭打到山尾,直打得閭山鮮血淋漓,遍體鱗傷,但仍絲毫未到,為了向秦始皇交差,方士又氣極幾壞地來打山尾,又連打了三天三夜,找得山尾十三個山峯向西南一跳,跳出十二華里,再也趕不動了,趕山鞭打斷了,方士也累死了。閭山每到深秋季節,滿山紅葉夾在蒼松翠柏之中,真如條條鞭痕,令人回味,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都未能如願以償遊覽靈美的醫閭山,而今日各位卻有幸乘車而去,可以説要比皇帝還在幸福、優越。

現在,我們到了閭山的山腳下。首先,我們見到的便是醫巫閭山的山門:閭山的山門採用了懸臂交叉剪影式的奇特新造型,山門由北京清華大學古建的吳煥嘉教授指導,汪克、高林設計,為中國八十年代最高建築藝術之一。四根懸臂立柱再現也著名遼代建築的風格。山門中剪影部分為天津薊縣獨樂寺的剪影。山門底部的八幅壁雕,記敍了從禹舜到明清四、五千年的閭山文明史,下面在為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幾幅壁雕:左側正面第一幅為《舜封醫閭圖》,舜即位於全國十二州,封閭山為幽州之鎮山,畫面中舜身騎青龍,手託日月,遙望祥雲掩映的閭山,正是舜封醫巫閭山的因史記載,右側正面第二幅《屈子吟哦圖》傳説屈原睡夢之中,駕一輛龍車來到閭山,被閭山的秀美山色所陶醉。正在悠然自得之際,忽然驚醒,方知是南柯一夢,畫面通過朝陽、仙山、皇宮、神塔、屈原駕車在雲霧中飛馳和彎月西斜,閭山飄渺,再現了屈原的千古絕唱“朝以軔儀於太合,夕始臨乎於微閭”的意境,左側背面第三幅為《遼帝獰獵圖》,遼代由契丹族建立,共有9位皇帝,歷時218年統治,其中5位縣城親自遊覽閭山40於次,並將閭山視為生命的歸宿,畫面是遼帝騎馬射箭,射中蒼鷹,馬前虎鹿飛奔,馬後族旗蔽日,展現了五位遼代帝王來閭山冬季獵虎的情景,右側背面第四幅為《清帝攬勝圖》展增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先後十餘次祭山神,遊覽閭山勝景的史實和盛況。進入山門,我們看見面前的這座塑像,因為北宋為滿族自治共,所以五女洗頭塑像為滿族女子。在當地關於滿族的由來還留傳着一段傳説故事:大家都知道,女真族乃是滿族的前身,傳説長白山天池附近住着姐妹二人,有一天,姐妹倆去沐浴,飛來一隻喜鵲,嘴裏刁羊兩顆紅豆,妹妹吃下扣便懷孕產下一子,便為真族的祖先,從此後子子孫孫不斷繁衍。因為是未婚女子吃仙豆而產子,所以,在滿族女子中非常崇尚貞德,眼前的滿族女子的洗頭塑像是根據乾隆皇帝的聖水盆一詩所塑。看過塑像,經過迎客鬆,我們到達第二道山門,眼前“醫巫閭山”四個大為乾隆皇帝御筆的臨摹。山門前的兩個站獅是明萬曆年間鎮壓守遼東的李成樑總兵門前的站獅移至此地。兩個站獅聊了威嚴與官位的象徵之外,這對站獅子又成45度角對視,又象徵着和來。進了第二道山門,沿山門而上,我們一央所走的橋為聖水橋上,抬頭遠望,便可見“鷹龜奪寶石”,可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石路而上也許務位會發現石塊上有很多或方小坑,規則的排列在山路兩側。這段由山門至道貌岸然隱谷的山路原為滿清時期原的山路,為保持原而沒有改動。因此各位不難猜出這些方形的小坑原來是有來插護欄的;而圓形的小坑是用來插杆的,前面我們右手邊的兩幢高四米。四面各寬1米的石碑為萬人碑,此碑建於清乾隆28年,是《重修大觀音閣記》,上刻修廟獻款人的姓名,約八千多人,故稱“萬人碑”,在我們的左手邊一個四角木亭,為觀藝亭,那於清乾隆十九年,亭了對面隔溪相望有一塊長方形巨石,為習武台。據説乾隆皇帝登閭山就坐在觀藝高官厚祿中,隔溪相望習武台上的武術表演。看這了觀藝亭,習武台,各位請與我一起向膠走,我們右手邊兩塊巨大的巖石上,雕有“從善如登”四個大,為愛新覺羅,慶齡在乾隆34-36年間任廣寧知縣時所書。據説,愛新覺羅,慶齡在任期間非常的公正廉明,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一年廣宋遇大旱,她上書朝廷,並親自到閭山的觀音閣許願,當時觀音閣的主持請她題寫“從善如流”,意為讚揚她做好事猶如流水,而好卻題寫了“從善如登”四個大,意為:做好事猶登山,雖然道路險陡,身體勞累,但登山長能遠眺,攀登才能達到勝界,寓意深刻。國為愛新覺羅,慶齡也為皇室一員,所以她決定把要題寫在其祖先曾走過的路旁,以鼓勵後人。前面我們的左手邊建有一亭,為正直亭,此亭為清安寺,清初改為觀音閣。寺廟為方正四合院,寺內有正殿,前殿和東西配殿,均為硬山式小木架結構,正殿為大雄寶殿,內塑有釋迦牟尼,觀世音和地藏王菩薩像,兩側有達摩尊者和伽藍菩薩像,門前有兩棵已500餘年的古柏,稱為鳳凰柏,前殿內塑有彌勒和四大天王,韋馱像。出了觀音閣我們沿山路爬上一零點同坡,就到了望仙亭,望仙高亭為四角琉璃亭,據説遼宋耶律賢遊閭山之時,某日清晨站在此亭向對面的呂公巖上望去,朝陽斜射,雲霧飄渺之中,巖上好似有仙女舞動,故稱此亭為望仙亭,望仙亭的前言有一塊巨大的龜背石,石上修一六角亭,明朝時稱具瞻亭,原為耶律倍讀書觀景亭,後乾隆十九年間改名為曠觀亭,從曠觀亭北上,路彎的兩棵松樹非常奇特,一株近二米粗的松樹,軀幹向前彎曲,另一株小松樹爬在在樹的樹幹上,宛如母親背兒子一樣,故稱母子鬆。過了母子鬆,沿山間小路攀登而上就到了呂公巖,呂公巖幾塊巨石聳立遠望如一朵綻開的蓮花,所以人們又稱之為“蓮花石”,呂公巖上過去有數株的古鬆,每當旭日初昇朝暉斜射時,在望仙亭望呂公巖樹石之影,宛若一個披髮仙女,丰姿綽約,似幻似真,神話傳達室説,仙女每日出時必至聖水盆梳洗,因此,呂公巖又稱“仙人幻影”,乾隆皇帝的聖水盆詩:“將玉女洗頭時”即是指此而言。耶律楚材讀書堂:攀過呂公巖,沿山路而上就到了坐落花流水在讀書堂旁邊的碑廊,碑廊為東北最大的碑廊,於91年修建,92年峻工,廊長93米,建築面積445平方米,廊房內鑲嵌着東晉至宋七個朝代的49位書法家的117幅書帖,219塊碑刻,沿碑廊至讀書堂,殿內的元代臘像館,介紹宰相耶律楚材挑燈夜讀,奮筆疾書,輔佐太祖太宗,功高德厚的一和生。

萬年鬆:沿讀書常石階而下,到了一片寬闊的地帶,抬眼望見的高大的松樹便是萬年鬆,高二十餘米,樹幹圍長4米,據説是耶律倍親手所栽。清乾隆皇帝賜名“雲巢鬆”,並在樹幹上鑲有“雲巢鬆”三的鐵牌,現已長入樹中,不復得見,此樹古鬆雄姿,千年不衰,因此通稱為“萬年鬆”。

建於1994年,原址處為正直鬆,高十八米,又稱“佛前一柱香”,後在94年5月的一場大雨中倒塌,後來景區用此樹建了這座正直空調機,此外正直亭也另有一個含義。那是我們錦州市的好書記張鳴岐同志,張鳴岐同志調任到我市後在94年7月錦州凌海市水泥廠的洪水中,被子洪水吐沒不幸犧牲,所以些亭的修建也是為了紀念張鳴岐同志。過正直亭,登幾級石階,我們便到了道貌岸然隱谷,道貌岸然隱谷,俗稱“大石棚”,乃天然形成的一個大石洞,石棚東西長43米,南北底寬10米,上寬20多米,可寬納5、6百人,“道隱谷”三意為道德高尚的人在此隱居。此地相傳乃是遼太子東丹人皇王耶律倍隱居讀書之所。棚內左側為廟殿長工10米,寬5米,殿內塑有釋迦牟尼,觀世間和地藏王菩薩像,十八羅漢像,右側為胡仙,供奉胡二太爺,胡三太奶,從門口的匾額數量看來,這裏還是十分靈驗的,棚頂上還有朝氣隆四年錢學洙題寫的“天然幽谷”四個大,以及唐代王維詩名“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石刻等等,情景相生,間趣盎然,道谷下有一高1.5米,直徑1米的石盆為聖水盆。現存物為後人所雕刻,據《金史》記載,聖水盆系金太祖破遼時,得奇石而軒之,以為紀念,民間則傳説:聖水盆是很久以前一個金馬駒馱來的,不管把什麼東西放進石盆裏,很快寶盆裏就會長滿,有一年,天旱無雨,山民就快渴死了,一個打柴青年發現在這個寶盆,無意中掉盆裏一滴水,很快就長滿一盆,他喝一口又甜又涼,沁人心脾,精神百倍。他立即找來村民,從寶盆取水做飯,再也不愁吃水了,這一奇聞很快傳到一個貪官的耳中,派來上百倍的官司兵要抬走,可任你有千斤力,寶盆像生根一樣,絲毫未動,貪官司無耐只好在材民的嘻聲中,垂頭喪氣地溜走,而寶盆至今,無論旱澇,總是清水盈盈,永無間斷,後來,乾隆皇帝從盛京祭祖國統一回來路過廣寧,遊粉大發,見此勝景,連聲稱讚:“這真是閭山一寶”!便欣然題寫了“聖水盆”三個大,餘興未盡,還在旁邊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垂崖迸水落絲絲,冬不凝冰事匪奇,應為仙家修養法,將臨玉女沅頭時”!這首詩至今仍鑲有石刻保存在大石棚東部山崖下,大石棚看過後,上台階,我們就到達了觀音閣,明代風井:萬年鬆南側有一口寬不到一米,深6.5米的井,井中無水而有風故稱為“風井”。據傳:昔日井中風很大,從井底不斷上冒,若將草帽投入井裏,可被子風吹出井外,實際是井與其一側的桃花洞相通,洞中之風順山洞由井口吹出的緣故,桃花洞高1.5米,寬2米,長數百米,用花崗石條砌成,另一洞口在北部山峯下邊,內裏可通行人道隱谷的瀑布和聖水盆的流水就是從此洞門前一個暖泉中,註解淌下支的。現在並與洞中站已堵塞,不再通風,遊人至此,仍在井口徘徊觀賞,而桃花洞也無人云通行。

望海寺:在萬年鬆東側,為突起的山峯,峯頂修有望台,建於遼代,磚瓦、柱石、遺址尚存,是明和城的一座關隘,故明稱“白雲關”,白雲關由花崗巖石塊砌成,達石門盤旋而進,經“代屏石”,便可登上“觀音洞”,洞內一尊泥塑觀音,稱“望海觀音”。洞前平台,站在台前,可遠望渤海,故清乾隆皇帝將其名為“望海寺”。

老爺閣:由望海寺石階而下,在風井南面平台上有一小廟,沿石階而上可到此地,為關帝廟,又名“老爺閣”,廟系座北朝南的兩間小木架結構建築,兢兢業業瓦頂蓋,而原塑有關羽、周倉、關平和赤兔馬像,現已無存,據説,此廟址原是元工廣寧王耶律楚材幼年讀書之所,老爺閣便是在其遺址上改建的,據只料記載:耶律楚材系遼東丹人皇王耶律倍八世孫,其父耶律履楚材三歲而孤,母親楊氏在閭山桃花洞南部懸崖上建設兩間讀書堂教子讀書,楚材在閭山中刻苦用功,博覽羣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書數、元太祖忽必列定燕、聞其名、召見之、任中書令、事無太祖、太宗二十餘年,終年五十五年。

老爺閣西側為南天門,是天然形楊的下山之路東西兩大石壁夾立,如錦屏對峙,沿山路而上,南天門、居高臨下,形勢險要,僅可通行人,沿此路而下,便可回到道隱谷,按原路返回可到山門,南天門東下角,有一摩崖石刻羣,具中以明嘉靖丙戊狀元,翰林修撰用卿,題刻在石匠壁上的“北鎮名山”四個大最為醒目,沿石階而下,右見路旁陡壁的大平面石上,雕刻着明代山西蒲州人張邦所書“極目天表”四個大,每1.4 米見方。路旁空地三座小石塔,埋葬的是大觀音閣廟中三代和尚,沿石階而下,就到達了道隱,再返回山門,各位遊客,我們為期一天的閭山遊就要結束了,十分感謝各位對於我這一天來工作的信任與支持,同時,也希望各位今後能夠繼續參加我社的參觀遊覽活動,如果有緣,宋導仍然願意為您導遊。最後祝醫座的各位遊客心想事成,工作順利!

標籤: 導遊詞 遼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ynge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