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遼寧導遊詞 >

本溪太子河導遊詞(精選5篇)

本溪太子河導遊詞(精選5篇)

本溪太子河導遊詞 篇1

本溪水洞,又叫"九曲銀河洞"。是一個大型地下暗河巖溶洞穴,總長5km。現已開發的旅遊洞道長為2438.4m,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 390000立方米,洞體規模宏大,各種巖溶景觀千姿百態,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餘景。地下暗河平穩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

本溪太子河導遊詞(精選5篇)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長的水上游覽洞穴之一。1994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遊覽本溪水洞不僅可以飽覽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夢幻般的美景,同時您還可以獲得許多有關洞穴科學方面的知識。以現代肖草《本溪水洞》詩為證:輕舟遨遊銀河間,斷壁垂劍九曲彎;擎媧細針蒼穹清,逸仙論道氣悠閒。  巖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詞來源於南聯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為那裏的地貌景觀奇特,在石灰巖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學家的關注。此後,凡是美好現象都稱其為"喀斯特"。研究這一對象的科學就叫"喀斯特學及洞穴學。  巖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巖石特別是碳酸鹽巖類的石灰巖和白雲巖巖層當中,由於水的長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純淨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當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巖時,在石灰巖的裂隙中流動就會發生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故而被水帶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蝕成洞穴。  世界上最長的巖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羣(獁猛洞羣Mamofh Cave System),該洞從1820xx年始勘測,歷經180年才查清其長度為550Km。

中國最長的巖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為39.5Km。

由於巖溶洞穴景觀奇特,在世界範圍內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旅遊資源,在中國已有200多個巖溶洞穴開發建設成為遊覽洞穴,供遊人參觀遊覽。其中,浙江的瑤琳洞、河南的雞冠洞、廣東的蟠龍洞、四川的芙蓉洞、貴州的織金洞、廣西的冠巖、北京的石花洞和遼寧的本溪水洞......他們在開發建設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學研究,提高了旅遊洞穴的科學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遊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遊洞穴。今天參觀遊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遊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終年流淌不竭,每晝夜流量可達五千萬立方米。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呢?通過示蹤試驗以及同位素水文學的研究,現已證實其水的來源有三部分:一是源於湯河水的直接補給;二是來源於湯河河牀覆蓋層下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三是來源於水洞西岸分佈的寒武系、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這三部分的水匯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後,分別從銀波洞(東支洞)蟠龍洞(西支洞─潛流洞)排泄於太子河。

九曲銀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從洞到源頭長度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達7m,水温保持在7-12℃,據水質簡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證實其水質為優質飲用水。  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曾於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説他所見過的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礫石沉積物,怎麼水洞暗河卻不見砂和礫石的蹤影。只有一種灰色的粉砂質粘土沉積呢!他認為暗河河牀沒有礫石沉積物,這是本溪水洞的奧祕之一。使他從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特別的關注,後經研究結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沒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湯河水的補給為"集中流入"式,則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存在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會有砂、礫石沉積的堆積了。因為下游段僅有粉砂質粘土沉積物的事實,説明湯河補給區內的河牀和岸邊,都不會有被沖積層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為一條巖溶地下河道來説,水洞的發育受到石灰巖含水層中的火成巖──脈巖的干擾與阻隔,好似一堵脈巖高牆築成的篩子一般,不準砂、礫石通過。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極緩,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礫石搬運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續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從源頭洞到湯河入滲點這段長約3Km的尚待開發的暗洞。

各位朋友!當您乘着遊船向一個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進發時,您會被神話般的奇異景色所陶醉。

現在我向朋友們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個奧祕。這還是前面所提到過的那位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時提出的問題。" 水洞洞口的規模為什麼這麼大?這也是他在國內外所見到的地下暗河巖溶洞穴所不同之處。一般來講,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較大,出水口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這當然是個迷了。

經過1996年對本溪水洞的科學研究,這一問題也得到了圓滿地解釋。原來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並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於太子河的側向侵蝕作用將水洞"側蝕掉"其間的一段,這一般長度大約800m。因為太子河屬於古老的上層遺留河,平面形態呈蛇曲狀,所以它的侵蝕作用的能力特別強,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攔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約800m遠處的燕丹亭下,有一個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沒,這個水下洞穴原本應與水洞相連,由於太子河的側蝕作用吃掉了這一段,使水洞成為斷頭洞,因此水洞洞口並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間一部分,所以洞口就顯得非常大,高達5.75m。

關於水洞暗河不見較大入水洞口的解釋,根據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補給是以地表水湯河為主,屬於"側向輸入"類型暗河。但中國南方的側向輸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層的點狀灌入式補給。因而有極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就是有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雖獲湯河補給,但並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滲式,因而沒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也就沒有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這一特異現象,為"地下河洞穴發育的系統演化"理論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滲式的側向輸入類型"。

巖溶洞穴的形成,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潛水洞階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階段和晚期的完全脱離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稱化石洞)階段。

本溪水洞正處於中期階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發育階段。而洞中西側的旱洞已進入晚期的化石洞階段,而洞口東側的銀波洞則仍處於早期的充水洞發育階段。

水洞發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萬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湯河水的入滲水流在進入"湯河──太子河間地段呈條帶分佈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之後,由於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較厚的石炭──二疊系砂頁巖層,是不透水層,受其影響而使巖溶水集中運動。在裂隙潛流條件下的巖滲作用應以溶蝕為主。此時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續到距今約3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雛形。水洞歷經了全充水之後,不斷擴大洞道,特別是太子河的不斷下切和排泄基礎面的不斷降低,加上古氣候的影響,在距今約20-30萬年時,水洞進入了半充水狀態的"地下水位洞穴"階段,形成了暗河。當地下河洞道完全地或季節性地脱離全充水狀態之後,在地層平緩、巖性軟弱、機構破碎強烈的地段就產生了崩塌作用,從而使洞體的空間迅速增大,其洞頂的高度可達32m,是含水層地下水位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另外,在距今約20-25萬年左右時,地表水不斷地向地下滲透的水流也開始在洞頂、洞壁活動,從而產生了最古老的以鐘乳石為主的次生化系沉積物。

在距今大約12-14萬年之間,長期排水的主洞口脱離了水流而成為幹洞口。今日的旱洞發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間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質粘土沖積層,並堵塞了洞穴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於太子河水位持續下降的驅動,使水洞東側的銀波洞成為新的排泄口,西側的旱洞成為幹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來,洞口西側的旱洞形成地下潛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蝕岸邊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萬年來,水洞次生化學沉積作用在洞穴入滲相對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許多石鐘乳、鈣板和壁流石類的沉積物。

本溪太子河導遊詞二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銀河洞"。是一個大型地下暗河巖溶洞穴,總長5km。現已開發的旅遊洞道長為2438.4m,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390000立方米,洞體規模宏大,各種巖溶景觀千姿百態,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餘景。地下暗河平穩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長的水上游覽洞穴之一。1994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遊覽本溪水洞不僅可以飽覽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夢幻般的美景,同時您還可以獲得許多有關洞穴科學方面的知識。

巖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詞來源於南聯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為那裏的地貌景觀奇特,在石灰巖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學家的關注。此後,凡是美好現象都稱其為"喀斯特"。研究這一對象的科學就叫"喀斯特學及洞穴學。

巖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巖石特別是碳酸鹽巖類的石灰巖和白雲巖巖層當中,由於水的長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純淨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當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巖時,在石灰巖的裂隙中流動就會發生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故而被水帶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蝕成洞穴。

世界上最長的巖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羣(獁猛洞羣Mamofh Cave System),該洞從1820xx年始勘測,歷經180年才查清其長度為550Km。

我國最長的巖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為39.5Km。

由於巖溶洞穴景觀奇特,在世界範圍內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旅遊資源,在我國已有200多個巖溶洞穴開發建設成為遊覽洞穴,供遊人參觀遊覽。其中,浙江的瑤琳洞、河南的雞冠洞、廣東的蟠龍洞、四川的芙蓉洞、貴州的織金洞、廣西的冠巖、北京的石花洞和遼寧的本溪水洞......他們在開發建設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學研究,提高了旅遊洞穴的科學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遊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遊洞穴。今天參觀遊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遊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終年流淌不竭,每晝夜流量可達五千萬立方米。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呢?通過示蹤試驗以及同位素水文學的研究,現已證實其水的來源有三部分:一是源於湯河水的直接補給;二是來源於湯河河牀覆蓋層下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三是來源於水洞西岸分佈的寒武系、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這三部分的水匯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後,分別從銀波洞(東支洞)蟠龍洞(西支洞─潛流洞)排泄於太子河。

九曲銀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從洞到源頭長度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達7m,水温保持在7-12℃,據水質簡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證實其水質為優質飲用水。

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曾於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説他所見過的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礫石沉積物,怎麼水洞暗河卻不見砂和礫石的蹤影。只有一種灰色的粉砂質粘土沉積呢!他認為暗河河牀沒有礫石沉積物,這是本溪水洞的奧祕之一。使他從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特別的關注,後經研究結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沒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湯河水的補給為"集中流入"式,則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存在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會有砂、礫石沉積的堆積了。因為下游段僅有粉砂質粘土沉積物的事實,説明湯河補給區內的河牀和岸邊,都不會有被沖積層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為一條巖溶地下河道來説,水洞的發育受到石灰巖含水層中的火成巖──脈巖的干擾與阻隔,好似一堵脈巖高牆築成的篩子一般,不準砂、礫石通過。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極緩,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礫石搬運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續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從源頭洞到湯河入滲點這段長約3Km的尚待開發的暗洞。

各位朋友!當您乘着遊船向一個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進發時,您會被神話般的奇異景色所陶醉。

現在我向朋友們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個奧祕。這還是前面所提到過的那位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時提出的問題。"水洞洞口的規模為什麼這麼大?這也是他在國內外所見到的地下暗河巖溶洞穴所不同之處。一般來講,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較大,出水口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這當然是個迷了。

經過1996年對本溪水洞的科學研究,這一問題也得到了圓滿地解釋。原來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並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於太子河的側向侵蝕作用將水洞"側蝕掉"其間的一段,這一般長度大約800m。因為太子河屬於古老的上層遺留河,平面形態呈蛇曲狀,所以它的侵蝕作用的能力特別強,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攔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約800m遠處的燕丹亭下,有一個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沒,這個水下洞穴原本應與水洞相連,由於太子河的側蝕作用吃掉了這一段,使水洞成為斷頭洞,因此水洞洞口並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間一部分,所以洞口就顯得非常大,高達5.75m。

關於水洞暗河不見較大入水洞口的解釋,根據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補給是以地表水湯河為主,屬於"側向輸入"類型暗河。但我國南方的側向輸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層的點狀灌入式補給。因而有極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就是有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雖獲湯河補給,但並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滲式,因而沒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也就沒有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這一特異現象,為"地下河洞穴發育的系統演化"理論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滲式的側向輸入類型"。

巖溶洞穴的形成,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潛水洞階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階段和晚期的完全脱離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稱化石洞)階段。

本溪水洞正處於中期階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發育階段。而洞中西側的旱洞已進入晚期的化石洞階段,而洞口東側的銀波洞則仍處於早期的充水洞發育階段。

水洞發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萬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湯河水的入滲水流在進入"湯河──太子河間地段呈條帶分佈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之後,由於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較厚的石炭──二疊系砂頁巖層,是不透水層,受其影響而使巖溶水集中運動。在裂隙潛流條件下的巖滲作用應以溶蝕為主。此時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續到距今約3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雛形。水洞歷經了全充水之後,不斷擴大洞道,特別是太子河的不斷下切和排泄基礎面的不斷降低,加上古氣候的影響,在距今約20-30萬年時,水洞進入了半充水狀態的"地下水位洞穴"階段,形成了暗河。當地下河洞道完全地或季節性地脱離全充水狀態之後,在地層平緩、巖性軟弱、機構破碎強烈的地段就產生了崩塌作用,從而使洞體的空間迅速增大,其洞頂的高度可達32m,是含水層地下水位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來源

另外,在距今約20-25萬年左右時,地表水不斷地向地下滲透的水流也開始在洞頂、洞壁活動,從而產生了最古老的以鐘乳石為主的次生化系沉積物。

在距今大約12-14萬年之間,長期排水的主洞口脱離了水流而成為幹洞口。今日的旱洞發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間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質粘土沖積層,並堵塞了洞穴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於太子河水位持續下降的驅動,使水洞東側的銀波洞成為新的排泄口,西側的旱洞成為幹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來,洞口西側的旱洞形成地下潛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蝕岸邊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萬年來,水洞次生化學沉積作用在洞穴入滲相對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許多石鐘乳、鈣板和壁流石類的沉積物。

水洞的年齡

關於水洞的形成年代有過多種説法或推測:

其一,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億年;

其二,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千萬年;

其三,水洞形成年代約數百萬年;

其四,水洞形成年代約億萬年等等不同的推測。

其實水洞的形成年代並沒有那麼久遠,據1996年本溪水洞洞穴科研成果已經準確地告訴我們,水洞開始發育於距今40-50萬年前的第四紀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經過裂隙充水和洞道擴大,形成了水洞的雛形。

在距今20-25萬年的中更新世的晚期,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地下暗河。

當您遊覽了水洞之後,一定很想知道水洞是怎麼形成的,現在簡要地向您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成因:

水洞的成因,根據1996年最新的權威性的研究成果得知它有三個基本有利條件:一是水洞發育在奧陶系下統馬家溝組石灰巖當中,該石灰巖層是可溶性巖層,它呈條帶狀分佈在太子河和湯河的河間地帶。二是這裏的斷層、常理裂隙特別發育見有東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東向四組斷裂構造。其中東西向的F1斷層幾乎與水洞的延展方向一致。斷裂構造破壞了巖石的完整性,同時也是地下水在其中運移的通道。三是在石灰巖裂隙中流動的水,是由湯河水補給的,它具有很強的溶蝕能力。

由於上述條件並存於水洞地區,湯河水在石灰巖層裏流動,經過幾十萬年的溶蝕、崩塌作用,最終形成了本溪水洞──大型地下暗河型巖溶洞穴。

次生化學沉積

當洞穴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而上升,全部或部分脱離了地下水位後,它就接受地表滲流水的作用。其滲流水在石灰巖的裂隙運移的過程中發生了碳酸化反應。石灰巖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含有二氧化碳的水與碳酸鈣反應結果,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它便隨滲流水繼續往下滲透。這樣裂隙不斷被溶蝕而加大。如果這種含有碳酸氫鈣的水(又稱巖溶水)從洞穴的洞頂或側壁上的裂隙滲出時,由於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使其部分水份蒸發,結果重新在洞頂或側壁形成碳酸鈣結晶,這即是次生化學沉積物。

從洞頂向下生長的,呈鍾乳狀或圓錐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鐘乳"在地面從下往上長的呈筍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筍。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接起來的稱為石柱。在側壁上形成的形狀如幃幕一樣的稱為石幔。

水洞洞穴的次生化學沉積物類型較為簡單。但在某種意義上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別具一格的特色。

在洞頂、洞壁和河岸兩側平台上所形成的各種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旗、石盾、流石壩、鈣板和石花等等。

它們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積,形成的滴石類和流石類,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積而成的。

1、鵝管:這是石鐘乳的最初形態,屬滴石類,在國外稱麥桿狀鐘乳石,它的直徑與水滴一樣大小。

2、石盾:這是因為它呈園盤狀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種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筍: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筍狀而得名。

4、石柱:是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接起來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這是一根歪斜的石筍。這根石筍原本是直立在岸邊土層台地上的,因地下河水沖刷土層使台地坍塌,石筍也就傾斜了。據測定,這根石筍高3.5m,生長年齡在距今7.97萬年至2.79萬年之間,經歷了5.18萬年,其生長速度為每4年長6.76cm。

6、鐘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豎立在岸邊土層台地上,後因地下河水把土層沖走,使石柱懸掛在洞頂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幔狀沉積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狀的沉積物而得名。

9、懸石盤:底盤呈水平狀蓋板,中心有後生的鵝管,邊緣有裙狀流石或石鐘乳。它們原來是小型石柱,立在岸邊土層台地上,其底盤蓋立枱面土層上。後因地下河水將其基座上土層沖刷掉,使帶有底盤的小石柱懸空而得此名。

10、北極宮:是洞中最大的一個呈廳堂狀的洞道,高32m,寬50m,面積為3768.75平方米。如此宏偉的洞道主要是由於洞頂的巖層塊狀崩塌,使洞體空間增大所致。

11、"崑崙映雪"又名"大雪山":是水洞中最大型的列隊式堆狀石筍,它的形成主要受脈巖的影響。

地殼深處的巖漿由於侵入到馬家溝組石灰巖層中的裂隙裏邊,形成隔水層,對水洞的發育會起阻礙作用,並對洞道延伸的位置也有控制作用。

洞頂呈暗褐色的條帶就是脈巖,它沿東西向分佈,因脈巖不透水,地下河受阻。要穿過脈巖就得花費更大的能量,這樣對脈巖周圍的巖石就有更大的破壞,產生塊狀崩塌,使崩塌下來的巖塊沿東西向呈列隊式展布。後來由於包氣帶水流沿灰巖與脈巖的邊界集中滲入,在其巖塊上形成鈣板,故沿分界線形成列隊式的大石筍。

12、玉象戲水、太白神筆、天生橋......

水洞最古老的鐘乳石是玉皇宮右岸距水面約18m的高台上小石筍的年齡最老,才十四萬五千歲,還不到"萬萬歲"。

洞穴生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動物可分三種:一是真洞穴動物。這種動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離開洞穴環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類動物有:盲魚、盲鰍、蜘蛛和蚰蜒等。這類動物以眼睛明顯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應器官,缺乏色素,代謝較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為其特徵。

二是洞穴動物。這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基本上能適應洞穴生活和繁衍後代。

三是擬洞穴動物。這類動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暫居及季節性回洞內生活的動物。

水洞的洞穴生物目前在洞中發現的洞穴動物主要有:蝙幅、灶,這些動物多是從洞外遷入暫居的,或是在洞內已經適應了洞穴生馬、馬陸、蛾等。在地下河中見有魚(白漂魚)、蝦和河蚌等。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等器官沒有明顯變化可以看出活環境而未達到遺傳變異的擬洞洞穴動物。

本溪太子河導遊詞 篇2

太子河是遼寧省較大河流之一,流貫本溪境內。太子河古稱衍水,漢稱大梁河,遼稱東梁河,金時稱無魯呼必喇沙,滿語意為蘆葦河。明稱太子河,清稱太資河,即今之太子河。

本溪地處太子河上流段,自古以來就享受着太子河賜予本溪人民的豐腴與恩澤。1978年省、市、縣考古隊在距太子河1裏左右的本溪縣山城子鄉太子河支流湯河右岸的廟後山南坡,發現了我國舊石器文化遺址中最東北的一處。廟後山遺址屬於奧陶紀石灰巖地層洞穴堆積。其厚度為13.5米,自下而上分8層,出土了人類文化遺物14件和古動物化石74種,還有兩枚人牙和一段幼兒股骨化石。經考古證明,廟後山人起源於40萬年前,是東北地區現已發現的最早人類。

1983年,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位於本溪縣謝家崴子村太子河左岸的本溪水洞遺址。在遺址中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有打製石器,較多的骨器,且有陶網墜等,並有狍子、鹿等獸骨。

在青銅時代,太子河流域的古文明更趨發展。從1983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在位於太子河上游的本溪縣南甸鎮馬城子村陸續發掘出山城子B、C,馬城子A、B、C等7座洞穴,145座洞穴墓葬,出土文物1523件。這些墓葬不僅內涵豐富,而且具有鮮明的地區特點。經研究,該文化是我國夏商時期北方的一支早期青銅文化,於夏家店下層文化隔遼河並行發展。

之後,在本溪市明山區的樑家村,又發現墓葬一處。墓為石板堆砌,墓內出土了青銅短劍和雙紐銅鏡,並有枕狀器。推斷當為春秋晚期的墓葬。

太子河流域的這些考古發現説明,太子河流域稱得上是東北地區不可多得的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它世世代代滋養和哺育着遼東人民。

太子河的水源有南北兩支。南支的源頭在本溪縣東營坊鄉羊湖溝草帽頂子山麓,北支的源頭在新賓滿族自治縣平頂山鎮鴻雁溝。兩支流到本溪縣馬家崴子匯合成一股,蜿蜒西下,經由本溪縣、本溪市區,到燈塔市雞冠山鄉瓦子峪村進入遼陽市境。由雞冠山南行至孤家子,逶迤西下,經安平、西大窯、沙滸、小屯、望水台、沙嶺、黃泥窪、柳壕、穆家、唐馬寨等18個鄉鎮,至唐馬寨出境,經海城三岔河入遼河,由營口入渤海。太子河全長464公里,流域而積4000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26.86億立方米。

太子河在遼陽境內的主要支流有24條,其中較大的河流是:藍河、湯河、北沙河、南沙河、柳壕河、運糧河、楊柳河。這些河流生育着各種魚蝦水產。有句諺語説得好:“居就糧,樑水魴。”魴是鯿花魚,扁身細鱗,是鮮美的魚類。據《遼陽縣誌》記載,太子河等河川有魚、蝦、蟹等三十餘種,名貴者有鯉、魴、鯽、鮎、重脣等。

太子河更給人以舟楫運輸之利。往昔沒有火車、汽車等現代化的交通運輸工具,水運就特別發達。人們憑藉太子河,用牛船、槽船、木船,航行其間,運輸貨物。1920xx年中長鐵路修成後,水運量逐漸減少。1941年,遼溪鐵路建成,並由於太子河水位下降,更增添了水運的困難。

本溪太子河導遊詞 篇3

本溪位於遼東半島東南部,北界瀋陽、撫順,南連丹東,西接遼陽,東與吉林通化毗鄰。 地理座標為東經123°34'~125°46',北緯為40°49'~4 1°35'。

本溪歷史悠久,廟後山古人類文化遺址證明,在四、五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活動生息,這一發現不僅填補了我國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的空白,而且為研究東北亞人類分佈和遷移提供了可貴的歷史資料。自夏、商時代始,各朝代均進行有效管轄,至清代末設縣,1939年設市。1948年本溪解放。1949年本溪市劃歸東北行政委員會直轄。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本溪市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本溪市改為省轄市,隸屬於遼寧省。1993年,國務院批准本溪市為全國較大的市。

本溪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有鐵、銅、鋅、石膏、大理石等100餘種。 其中,尤以鐵礦石最為豐富,已探明儲量在27億噸以上,具有可選性好、有害雜質極低的特性,屬我國鐵礦特種資源之一。現有山林地面積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2%, 是遼寧中部城市羣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和遼東天然次生林區。境內有大中河流27條,大型山谷水庫2座, 年儲水量56.2億立方米。本溪盛產人蔘、遼細辛、刺五加、遼五味子等中藥材,山野菜、香菇、黑木耳等綠色食品及冰葡萄酒、林蛙油、人蔘汁、紅鱒魚等土特產品,桓仁滿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AA級稻米生產基地。

本溪物華天寶,水秀山青,遊覽勝地舉不勝舉,旅遊資源開發前景廣闊。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本溪水洞,是世界上最長的充水溶洞,洞內鐘乳石光怪陸離,惟妙惟肖,姿態萬千,乘船遊覽其中有置身險峻三峽、秀美灕江之感。東北地區道教興始之地九頂鐵剎山氣勢巍峨,峯聳嶺翠,疊嶂重巒,山腳與遼寧省第二大水庫觀音閣水庫相依相連,景色迷人,情趣盎然。燕東名山關門山素有“塞北小黃山”美譽,尤其是十月的楓葉滿山紅遍,令人留連忘返。五女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句麗民族曾建都於此,山峯酷似玲瓏翠屏,四周陡生懸崖峭壁,每臨絕頂,遙望渾江水庫,煙波浩渺,雲天山水渾然一體,奇絕畫卷盡收眼底。

本溪太子河導遊詞 篇4

遼東的大山裏有個地方叫本溪,本溪境內有座八盤嶺。過了八盤嶺隧道,眼前豁然開朗,遠處一座大山,披着輕紗向我們緩緩走來,那就我們的家鄉有名的風景區——鐵剎山。聽大人們説,鐵剎山是遼東第一道教名山。

在我們家鄉鐵剎山是一塊聖地,寶地。每逢年節那都聚集了好多求拜佛主的人,求助生意興隆,家庭平安。每年的春天我們都要去山上熱鬧一回。呼吸下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山裏的空氣很是新鮮,每吸一口都好像是爸爸杯裏剛泡上的新龍井的滋味,真想在這裏吸飽了,再儲存一些帶回學校分給同學們。

一路山行。山腳下多是落葉松,剛冒出嫩綠的松針,那樣的清新新翠;山腰上多是椿樹和野藤,遠看泛綠,近看鵝黃;林中點綴着一簇簇紅櫻桃花,遠遠望去,像是跳動着的火焰;山頂則是禿頭老樹,還沒長出春天的嫩芽,樹幹上綠苔厚厚,有的還長着長鬚,像是老爺爺胸前的鬍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知摔了多少跟頭,我們終於到了山頂,互相一看,大人小孩每人身上都沾滿了泥巴,甚是好笑。

這時候,雨還在濛濛的飄。站在山頂四望,村莊、鐵路都隱約在春雨之中,只有遠處的河流蜿蜒盤旋着,閃閃發光。山中一小片一小片的落葉松,像是一塊塊鑲嵌在鐵剎山上的翡翠。再看山頂上,樹樹枝頭都掛滿了珍珠似的雨滴。樹下,不知多少年的落葉,厚厚的,踩上去比客廳裏的地毯柔軟多了。細看,落葉中冒出了成片的綠草尖尖,扒開落葉層,才知是小根菜,大家都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叫着用雨傘尖開挖,不大一會兒,每人都挖出了一堆綠綠的細細的白頭大腦的小根菜。像是稻草人。

因鐵剎山是道教名山,我們幾個小朋友吵着要去看道姑。道姑在哪?同行的王叔叔説在“雲光洞”。那洞在一處懸崖上,上刻着“九轉鐵剎山,八寶雲光洞”十個大字。洞口香煙和雲霧一同繚繞。在洞口不遠的小房子裏,我們見到了道姑,還有幾位道士。那道姑年紀很輕,説起話來一套一套的,她説他們生活很清苦,冬天喝雪水,夏天喝雨水。她還向我們介紹,八寶雲霧光洞靈得很,前幾年洞中曾長出了 13 株芭蕉。我很懷疑,那洞中長年不見陽光,又怎能長出南方的植物?

我們下山的時候,雨還在下着,山中小溪淌着汩汩的清流,老樹枝頭綻出了嫩芽。回頭看去,山被春雨洗過,樹被春雨洗過,櫻桃花被春雨洗過,我們也被春雨洗過,大家都變得清翠了。

這就是我的家鄉著名的風景區-鐵剎山,我為我們家鄉有這樣一座名山而自豪。

本溪太子河導遊詞 篇5

本溪地處遼寧省東南部,下轄本溪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平山區、明山區、溪湖區、南芬區和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境總面積8414平方公里,總人口170萬。20__年地區生產總值119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4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90億元。

本溪,有着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老工業基地,曾以“煤鐵之城”馳名中外。近來年,市委、市政府與時俱進,提出了堅決依託三大產業,把本溪建設成鋼都、藥都和楓葉之都,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國家衞生城和全國環保模範城(即“三都五城”建設)的目標,讓本溪的自然山水、地域文化與現代工業完美結合,使本溪煥然一新。

本溪,一座中國鋼鐵城市。本鋼擁有當今世界軋幅最寬、軋製水平最高的2300mm帶鋼熱軋機組和世界上最先進的冷軋生產線,擁有東北地區爐容最大的4747立方米鍊鐵高爐,優質鋼年產能20__萬噸,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本溪的大台溝鐵礦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鐵礦,南芬區思山嶺鐵礦為我國新近發現的世界級大型鐵礦牀之一。搶抓瀋陽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機遇,加速推進綠色鋼都整體開發建設,橋北和東風湖鋼鐵深加工產業園已入駐規模以上企業近百户。依託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資源優勢,本溪正在全力打造中國鋼都。

本溪,一座生物醫藥城市。建設中的本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瀋陽和本溪兩個城市的節點上,距省會瀋陽30公里,距母城本溪20公里。在20__年獲批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內唯一同時擁有國家級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級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綜合性大平台、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羣試點集羣4個國家級品牌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現已引進各類醫藥產業項目226個,投資總額近1000億元,積蓄產能超1000億元,其中包括華潤三九、四環藥業、天津天士力等96家醫藥製造企業和德國拜耳、華大基因等37家海內外高層次研發團隊,以及中國醫科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瀋陽藥科大學等6所醫藥相關大學。結合“產業為重、產城結合”的發展重點,正在從“醫藥源頭產業、藥業產業、醫療機構和院校、高端醫療健康中介諮詢服務”四個層面,“產業發展、生產關係配置、學校與產業互動多贏式發展、科技研發對產業的支撐、資本的市場化運作、高端中介服務”六個節點,依託“生物製藥、化藥、疫苗及製劑、醫療器械、醫用耗材、功能食品、保健品、化粧品”八個產業園,全力打造中國藥都,建設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產值千億的健康產業集聚區。

本溪,一座優秀旅遊城市。本溪擁有中國全部的景系、景類和84%的景型,山、水、林、泉、洞、漂、寺等各種旅遊資源208處。桓仁五女山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本溪水洞正在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本溪還是唯一一個以行政區劃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先後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內唯一的“中國楓葉之都”稱號,擁有“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温泉之城”等多項榮譽稱號。全市森林覆蓋率75%,居全省首位,位列全國地級市前列。城市規劃區內綠化覆蓋率55%。水資源總量33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居全省第二位。當前,正在創建國家衞生城市和全國環保模範城市,規劃建設本溪水洞温泉旅遊度假區等温泉旅遊集聚區,打造以温泉旅遊為特色的中國楓葉之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liaoning/moqlz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