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山水都市導遊詞(精選10篇)

山水都市導遊詞(精選10篇)

山水都市導遊詞 篇1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歡迎來到美麗的山城重慶,我是大家的導遊小周,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如果大家有什麼需要我效勞的,或講解中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請儘管提出,我一定會盡自己的努力去做好,衷心希望這次旅遊能給大家留下愉快美好的印象,預祝本次旅遊活動圓滿成功。

山水都市導遊詞(精選10篇)

有句話叫做“有山無水枯燥,有水無山單調,有山有水美妙”,而重慶呢,山是一座城,城市一座山,兩江繞四岸,美妙之處自是不言而喻了。重慶位於東經105度11分——110度11分,北緯28度10分——32度13分之間,也就是中國西南部四川盆地。為嘉陵江和長江所環繞,幅員面積達

8、24萬平方公里,轄40個區縣,有49個民族,人口3200萬。重慶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夏熱,雨量充沛,温潤多陰,濕度大。從而使得重慶女生的皮膚特別好,所以重慶出美女,是全國都聞名的。

重慶還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稱江州,後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公園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重慶曾經歷三次建都,第一次為商周時期巴國都地,第二次為元末大夏國國都,第三次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故又稱三都之地。重慶也曾經歷三次直轄,即1939年行政院直轄,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直轄,最後就是在1997年重慶成為中國第四個也是西部唯一的直轄市。

剛剛也提到了,重慶市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因此想要好好了解和體驗這重慶的古文化,就不得不來重慶主城區內唯一的千年古鎮瓷器口。瓷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位於市區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面積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時盛產及轉運瓷器得名。瓷器口原名龍隱鎮,傳説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孫允汶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髮為僧來重慶,隱避於寶輪寺,天王殿牆上有“龍隱禪院”四個大字。故將原“白巖鎮”改名為“龍隱鎮”。在1918年地方商紳集資在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瓷器質地很好,品種繁多,名聲漸大,產品遠銷省內外。漸漸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龍隱鎮”。現已發現古窯遺址20餘處。

在古鎮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館。昔日在這千年古鎮,隨處可見茶館。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閒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在陪都期間,這一個小鎮茶館達100多個。其特色是“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特別是晚上能在茶館登台説書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們稱之為“品仙台”,都是掛牌説書,看誰有絕技高招,誰能爭取更多的茶客,誰就能得到“紅包”。哪一位説書人講得好、茶館的生意必定會更加興隆、老闆自然高興,説書人得的紅包就越厚實。直到如今,茶館仍是磁器口一景,百來米長的老街便有13家茶館,家家茶客滿座,古風猶存。

瓷器口還有三寶呢。大家知道是哪三寶嗎?對了,就是毛血旺、軟燴千張、椒鹽花生

大家是不是越聽越心動,想去品嚐品嚐呢?就請你們跟我下車,一起去體會一下吧。

山水都市導遊詞 篇2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山水都市——重慶。1997年6月18日,重慶正式掛牌成為直轄市,成為了我國最年輕的直轄市,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直轄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千米,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總面積的2.39倍,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在聯合國大廳懸掛的世界地圖上,標出的中國城市的名字僅有四個,其中一個就是重慶,所以重慶是一個值得大家瞭解的城市。那麼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重慶這個山水都市吧!顧名思義,山水都市,即有山有水的城市。重慶別稱“山城”,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市內坡峭路陡,道路曲折盤旋,樓房重疊錯落,山和城融為一體。清末名臣張之洞曾這樣吟詠重慶:名城危踞巖層上,鷹瞵鶚視雄三巴。充分表達了重慶這座山城的氣勢磅礴。我們重慶北有大巴山,東有巫山,東南有武陵山、大婁山,地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起伏較大。重慶市區在中梁山和銅鑼山之間,幾乎完全坐落於山中。

同時,長江干流自西向東橫貫重慶全境,流程長達665km,嘉陵江自西北而來,於朝天門匯入長江。長江干流重慶段,彙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烏江、大寧河五大支流及上百條小河流,每平方千米水面積全國第一。重慶城三面環水,毫不誇張的説,整個重慶城都屹立在水中,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江城”、“水城”。獨特的山水資源稟賦,使得重慶被稱為“山水都市”。

各位遊客遊客朋友們,請您往車窗外面看,整個城市躍然眼前的除了高樓大廈外,便是連綿不絕的青山和川流不息的滾滾江水。歌樂山、南山雄踞其中,嘉陵江、長江穿城而過,整個城市依山而建,臨江而築,層疊向上,氣勢磅礴。此種錯落景緻造就了重慶獨一無二的山水城市景觀,尤其是夜間,繁星閃爍於星空,燈火散落於山水間,迷人的夜景讓人流連忘返。

有人説“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也有人説“有山無水不秀,有水無山不壯”。重慶恰恰將山水融為一體,這也恰恰造就了重慶人獨特的性格特徵,是山之雄偉,塑造了重慶人豪放與率直的性格;是水之陰柔,塑造了重慶人靈動與聰慧的品質。加之,重慶在山中,有坡有坎,人在城中行走就等同於鍛鍊身體,有助於塑身材;重慶在水上,氣候濕潤,有助於護皮膚。因此,聞名於天下的“重慶美女”便天下聞名了。

重慶有山有水,便有了岸,有了碼頭,因而造就了獨特的碼頭文化,碼頭文化於飲食是密不可分,相互結合,共同造就了“麻、辣、燙、鮮、脆”一鍋煮的重慶火鍋,重慶的火鍋起源於江邊船伕生活,如今早已名揚天下,紅遍大江南北,成為最具大眾化特色的一道美食名品。要麼在山上,要麼在江邊,看着美輪美奐的山水都市景色,品嚐着鮮辣爽口的美食,不亦樂乎!

重慶直轄以來,經濟和教育快速發展。__年,“五個重慶”——森林重慶,暢通重慶,平安重慶,宜居重慶,健康重慶。作為重慶發展的新目標、新追求,首次在市委三中全會委員會上提出,成為重慶的戰略決策。

“森林重慶”是要大幅度提高重慶的森林覆蓋率,改善環境,讓老百姓多吸氧;“暢通重慶”是要突破重慶的地理優勢,改善交通條件,實現主城不塞車,鄉村有油路,全方位帶動全市各個區縣的發展;“平安重慶”要增強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重慶”要讓孩子長得壯,老人活得長,全名活得健康;“宜居重慶”則要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條件和環境。“五個重慶”都是“以人為本”,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實實在在的名生工程。

山水都市導遊詞 篇3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講關於重慶的歷史了。首先,我想給大家出個謎語猜猜,“雙重喜慶”打一地名?對了,就是重慶。重慶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稱江州,秦時該稱巴郡,後又稱楚州,隋文帝時改楚州為渝州,重慶開始簡稱“渝”,宋朝時又改為恭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於是改恭州為重慶,並升格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距今已有800多年。説道重慶的歷史沿革,就不得不掰掰“三”這個數字了。概括起來,重慶有三次建都,三次直轄。第一次建都為周朝時期巴國建都江州,第二次為元末明玉珍大夏國國都,第三次則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那麼三次直轄分別是1939年國名政府改重慶為直轄市;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後,重慶作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為中央直轄市。最後就是在1997年重慶成為中國第四個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

各位的遊客朋友們,現在在大家眼前的就是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了,它於1951年6月破土興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天壇的建築,佔地6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500平方米,總高65米,主體高55米,是重慶獨具特色的標誌建築物之一,同時還是新中國的十大建築之一。整座建築由大禮堂和東、南、北樓四大部分組成。人民大禮堂採用中軸線對稱的傳統建築形式,以柱廊和雙翼相配,塔樓收尾,立面比例勻稱。顯得華麗莊嚴,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威懾力。1987年,英國出版的世界建築經典著作《比較建築史》一書中,它和其設計者張家德先生均名列第二;同時,它還是詹天佑工程獎,魯班工程獎的獲得者,這在重慶的建築中都是獨一無二的。朋友們,那麼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去飽覽它的雄奇和壯麗吧。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古香古色、氣宇不凡的牌坊。上書八個金光燦燦的大字“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牌坊四列三跨,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它採用鋼筋混泥土結構的仿木建築形式,飛檐翹角,古樸典雅。

穿過牌坊,宏偉的人民大禮堂就在我們眼前了。首先我們踏上的這128級台階,一共三層,由下至上,恰當地烘托出整個建築的立體美感。若無台階,建築則無所倚持,我國古代建築結構由於受到木材長度、粗細、易燃等侷限,因此單個建築體不可能象希臘式、哥特式建築那樣建得很大。而人民大禮堂則不然,沿山勢修建,不僅地勢高,而且有多級寬闊堅實的台基和石階作為烘托,自然而然地避開了這一缺點。

台階兩側的白玉蘭燈柱宛如整齊的儀仗隊在恭候您的到來。白玉蘭是春天的象徵,聰明的設計者在這裏則用它代表着解放後的重慶人民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山水都市導遊詞 篇4

重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直轄市之一,地處中國西南。是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內陸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先行區,中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長江上游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長江上游生態文明示範區,中西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示範區,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中國政府實行西部大開發的開發地區以及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重慶曆史悠久,國務院公佈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因為重慶的地理環境,重慶多山多霧,故又有霧都、山城的別名。

重慶是依山而建的山城,她是無霧繚繞的霧都,她是夏日酷熱的火爐,她是港灣璀璨的小香港,她是自然之景迷人的遊客熱愛之地,她是吃貨口中的美食朝聖之城……她是重慶,將豪爽的江湖味與現代文明的精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當暮色降臨,萬家燈火點亮,處處一派流光溢彩之景,你站在江邊,迷醉在美景裏。

山水都市導遊詞 篇5

人的性格就是城市風格,耿直豪爽,氣勢恢宏。重慶人世居巴渝山地,其性格打上了高山大河自然地貌的烙印。地域特點造成了重慶人性格的豪氣和大方:大山大川讓重慶男兒熱情似火而又堅韌豪邁,女兒柔情似水而又英氣勃勃;氣候環境塑造了重慶人脾氣剛健火爆:這裏空氣滋潤,日子滋潤,一捏就能出水,這裏陽光火爆,脾氣火爆,一點就能燃燒。人文傳統決定了重慶人血脈中張揚着一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當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元軍下四川,準備奪重慶,然後順江而下滅,

山水都市導遊詞 篇6

重慶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以重慶為中心三峽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距今約200萬年前,在巫山就有被命名為“巫山人”的古猿人生存,他們是迄今考古發現的地球上最遠古的原始人類之一。重慶東部的“大溪文化”和西部的“銅梁文化”就是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三峽地區誕生了燦爛三峽文化,同時也孕育了享有盛名的巴渝文化。

重慶的歷史就是三次建都、三次開放和三度直轄的歷史。三次建都:第一次建都是在公元前11世紀,巴人在重慶建立了古代巴國的首都,稱“江州”。因嘉陵江在此匯入長江,嘉陵江古稱為渝水,隋朝在這裏設臵了渝州,所以重慶簡稱為“渝”。

又因這裏是南宋天子宋光宗趙敦的潛藩之地,在這裏臵府就稱做“重慶府”,以志雙重喜慶。“重慶”之名延續至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第二次是元末明玉珍建都重慶,國號大夏。第三次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成為中國戰時首都,1940年宣佈為陪都,是當時全國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揮部,中國大後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中華民族抗戰救亡的大後方基地。

三次開放:第一次開放是列強在1891年《中英煙台條約續增專條》強迫重慶開埠,重慶正式成為對外通商口岸,成為西方列強通向四川乃至西南的“門户”。在中國偏僻內陸地區中,重慶是開放最早的城市。這次開放使重慶形成工業中心和交通中心,成為內陸的中心城市。第二次開放是1937年因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被迫開放,大量的企業和人才的湧入,使重慶在民族保衞戰的過程中完成了城市近代化的進程。重慶成為國際性大都市。第三次開放是1978年後重慶主動加入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為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這次自覺地開放加速了重慶現代化的進程,重慶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特大城市。

三次直轄:第一次直轄在1935年,重慶被國民政府升格為直轄市。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重慶仍為直轄市。第二次直轄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重慶成為中央直轄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軍區所在地,是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54年大區撤消,重慶成為四川省轄市。第三次直轄在1997年3月14日,經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准,重慶正式成為中國第四個、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再次被確立為中央直轄市,掀開了重慶建設與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

山水都市導遊詞 篇7

重慶,它是一座山城,因建立在重重山巒之上,起伏的山勢和依山而建的樓房讓地圖在這裏顯得用處不大,因為地圖是平面的,而重慶則是立體的。重慶也被人叫做“霧都”,需要撥開層層迷霧才能見到它的真身,長江和嘉陵江的交匯處,雲天與高樓相接,薄霧彌散,宛如仙境一般。

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火爐”,和這裏的人這裏的美食一樣,火辣辣的直接抵達人心,直來直去從不繞彎子,端的是豪爽二字。 小吃、美女、火鍋、通通都是重慶的標籤,但都不能單獨拿出來代表它,重慶的魅力是需要自己去慢慢探索的。

歷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這裏得到重合,讓它既充滿了江湖味又時時被現代化文明充斥着。 每當暮色降臨,萬家燈火璀璨,流光溢彩,難怪重慶素有“小香港”之稱。它的夜景可是公認比上海和香港的還要漂亮。

山水都市導遊詞 篇8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我姓羅,大家叫我小羅就可以了。旁邊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在此我們代表重慶國際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誒,咱們先來做個謎題,好不好?“雙重喜慶”打個地名。對,很多朋友呀都告訴小羅正確答案。沒錯,正是大家所憧憬的歷史文化名城——重慶。重慶古稱江州,後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後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重慶地跨東經105度11分——110度11分,北緯28度10分——32度13分之間,總面積達8.24萬平方公里,下轄43個區縣。生活在這一片熱土上的民族多達49個,總人口3100萬。重慶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連四川省,北接四川和陝西省。長江干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彙集了嘉陵江、烏江、綦江、大寧河及其他大小支流上百條。重慶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夏熱,雨量充沛,濕度大。其獨特的氣候特點,使這裏的氣温又略高於同緯度其他地區。

説道重慶的歷史沿革,就不得不掰掰“三”這個數字了。概括起來,重慶有三次建都,三次直轄。第一次為商周時期巴國都地,第二次為元末大夏國國都,第三次則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那麼三次直轄分別是1920xx年重慶正式建市,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中共西南局和西南軍委會駐地,為中央直轄市。最後就是在1997年重慶成為中國第四個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

剛剛也提到了,重慶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因此想要好好了解和體驗它的古文化,就不得不來重慶主城區內唯一的千年古鎮瓷器口探一番究竟了。瓷器口古鎮,位於市區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接童家橋,北靠石井坡,面積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時盛產及轉運瓷器而得名。瓷器口原名龍隱鎮,傳説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孫允汶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髮為僧來重慶,隱避於寶輪寺,天王殿牆上有“龍隱禪院”四個大字。故將原“白巖鎮”改名為“龍隱鎮”。在1920xx年地方商紳集資在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瓷器質地很好,品種繁多,名聲漸大,產品遠銷省內外。漸漸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龍隱鎮”。現已發現古窯遺址20餘處。

在古鎮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館。昔日在這千年古鎮,隨處可見茶館。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閒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陪都期間,這裏的小鎮茶館達100多個。其特色是“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特別是晚上能在茶館登台説書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們稱之為“品仙台”,都是掛牌説書,看誰有絕技高招,誰能爭取更多的茶客讓茶館生意興隆,老闆一高興得到的紅包就越厚實。直到如今,茶館仍是磁器口一景,百來米長的老街便有13家茶館,家家茶客滿座,古風猶存。名特小吃毛血旺、軟燴千張、椒鹽花生被譽為磁器口的“三寶”。

大家是不是越聽越心動,想去品嚐品嚐呢?就請你們跟我一同下車,一起去體會一下吧。

山水都市導遊詞 篇9

“麻、辣、燙、鮮、脆”一鍋煮,火鍋文化代表着城市文化。重慶火鍋起源於江邊船伕的生活,其文化精髓就是重慶的碼頭文化。碼頭文化是一種兼收幷蓄、張揚豪放的文化,而重慶火鍋就是滿足這

種文化需求的生活方式,因此它的人氣越來越旺,傳播也越來越廣。吃重慶火鍋,關鍵就在於吃出一種大家樂的氣氛,吃出一種無拘無束,自我滿足的情景。重慶火鍋已經得到了世人的認同與喜愛,遍及全國,名噪天下,紅遍大江南北,成為最具大眾化的一道美食名品,成為重慶飲食文化的燙金“名片”。以重慶火鍋為代表的重慶菜,已經成為我國飲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了。重慶人從外地返渝,下車離船或走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火鍋店大吃一頓。吃正宗的重慶火鍋,只能在重慶吃,特別是街頭巷尾的小店更具風味。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經常可以看到重慶人背後吹電扇,胸前燙火鍋,吃得很過癮的場景。吃火鍋就像蒸桑拿,吃的過程大汗淋淋,吃完之後渾身通泰,神清氣爽。重慶人好吃會吃,在全國聞名。重慶人把“吃”變成了一種融入自然山水的體驗,叫做“山水特色餐飲”。重慶人最愛去吃的地方要麼到山上,要麼去水邊。南山、歌樂山和兩江濱江路美食與美景相連,坐在江邊或者輪船飯店上,看着美輪美奐的夜景,品嚐着鮮辣爽口的美食,在山水田園中就餐,不亦快哉!重慶人喜歡刺激,不墨守成規,喜歡創新,廚師不愛照菜譜做菜,民間廚師常常創造各種新菜品,在重慶傳播,然後流傳到大江南北。重慶好吃的東西大多了,如著名的重慶菜就有:雞有辣子雞、泉水雞、瓦塊雞、口水雞、竹筍雞、安平雞、燒公雞、叫花雞、棒棒雞、土匪雞、山菌燒山雞、黔江雞雜等;鴨有啤酒鴨、香壇鴨、樟茶鴨、蟲草鴨、老鴨湯、泡壇醉鴨等;魚有乾燒魚、脆皮

魚、麻辣魚、水煮魚、來鳳魚、酸菜魚、火鍋魚、泰安魚、酸湯魚、烏江魚、白渡魚、豆花魚、三妹魚、郵亭鯽魚等;還有乾煸鱔段,辣子田螺,毛血旺、香辣蟹、泡椒牛蛙、鵝掌門、什麼兔、城口燒臘肉等民間特色菜。

山水都市導遊詞 篇10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我的家鄉,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君住江之頭,我住江之尾。抬頭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今天迎來了你們來,我是大家的朋友——小明。很高興擔任這次三峽移民考察和大足石刻之旅,帶領大家去感受重慶直轄五年的滄桑鉅變,領略大足石刻的博大精深。1997年3月14日,是個春暖花開的日子,重慶成為了中國第四個直轄市。此次重慶“直轄”,三峽工程是“催化劑”,百萬移民是直接動因。艱鉅的歷史任務,重慶人欣然接受,勇敢地挑起了“直轄”重任。

三峽工程,移民百萬,什麼概念?數量太大,相當於5個摩納哥,10個圖瓦盧,100個凡蒂岡;時間太短,三期移民,20__年全部結束;困難太多,庫區有2座城市,11座縣城,116個集鎮及一大批工廠企業,風景名勝等需要搬遷。

世界難題,難在哪裏?難在經費?不,經費可以籌集。難在交通?不,交通可以組織。難在家園?不,家園可以重建……千難萬難,最根本是難在人的觀念。大寧河畔84歲的黃老太的態度是:“我生是寧河的人,死是寧河的鬼,一生一世不離開這裏!”移民幹部多次踏訪,老人神情木然,不予理睬。事實上,一面故土難捨,乃是人之本性,是一種十分

自然的現象。“金窩銀窩離不開自己的草窩”,這一千古流傳的俗語,是前人總結的。從古至今,上至皇帝重臣,下至尋常百姓,概莫能外。博學多才的李白可謂瀟灑大氣,但仍發出“牀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的感歎,文韜武略的曹呸可謂位尊九五,但同樣“鬱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中國台灣詩人余光中的一首《鄉愁》,引起了千萬遊子的共鳴。重慶的移民,可是喝着長江水,唱着三峽歌成長的。突然要遠離故土,能不眷戀嗎?思鄉是一種美德。有個不思鄉的人,能愛家?能愛國嗎?

標籤: 導遊詞 山水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z7wy3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