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如何寫導遊詞(精選15篇)

如何寫導遊詞(精選15篇)

如何寫導遊詞(精選15篇)

如何寫導遊詞 篇1

鮁各位遊客們,歡迎大家來到的是素有“渤海明珠鮁魚圈,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鮁魚圈。

魚圈傳説

相傳在很久以前,鮁魚圈的人煙稀少,墩台山下住一老翁,以耕田、捕魚而生,有一年夏天,老翁捕魚一直都沒有收穫,只打上來了一些小魚,正當他感覺到很失望的時候,突然驚奇的發現在漁網中有一條小魚在向他苦苦哀求,老翁覺得於心不忍就將它放生了。

沒想到這天晚上夜裏,就有一個人領着一個少女前來致謝,原來這個人就是海中的鮁魚王,而老翁放生的就是鮁魚王的女兒。為了表示謝意,鮁魚王向老翁傳授打漁的方法,兩人成為了摯友。一到有空的時候,鮁魚王就會來到岸邊與老翁對飲賞月,談天説地不亦樂乎,日子過得十分的快活。突然有一天晚上鮁魚王帶着傷來到老翁家中,老翁大驚之下急忙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原來是因為海域中有一羣鯊魚精入侵。他們不做好事,為非作歹。為了打敗這羣鯊魚精,魚王將海宮至寶兩塊鎮海石交給漁翁,老翁取神井水煉了很久終於將神石煉成,鮁魚公主和八仙將神石取走後隨即與鯊魚精進行決戰,最後終於將鯊魚精打敗。但是鮁魚公主卻因為體力不支而倒在沙灘上再也沒有起來,她的軀體化作了海中的一塊礁石,綿延於海灘上。在戰鬥中,八仙拋出的鎮海石將海岸炸成了月牙形,從此這的海灣就被稱為月牙灣,同時人們為了紀念鮁魚王、鮁魚公主和八仙,就將此地取名為鮁魚圈,南部取名為仙人島。

接下來,大家要看到的就是我們鮁魚圈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世紀廣場,世紀廣場是遼寧省第二大廣場,與大連星海廣場出自同一設計團隊之手,廣場的建造以“世紀之光”為主題,在廣場的中心還有一中心台,呈太陽的形狀,同時又有8條彩色道路由中心台向四周輻射,象徵着光輝燦爛的前景。沿中心台一圈,有12個圓柱,為浮雕式建築,上面刻着象徵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圖案,從盤古開天闢地到走向新時代的宏偉藍圖,全部濃縮其上,12個圓柱也象徵着一年12個月。

正對着廣場的就是我們的港務局大樓,佈局工整,方正大氣。這裏也是市民鍛鍊的主要場所,廣場的西南方有一個大型噴水池,等到晚上,噴林水柱隨着音樂的聲音時高時低,搖曳多姿。

大家可以向我的右方看下,這座歐式建築就是世紀門了,沿石階向上走,登上山頂,可以看到浩瀚的渤海,同時可以觀賞到鮁魚圈的大部分景觀,這座山就叫做碧霞山,也是青龍山的餘脈,關於這座山,還有許多的講究,大家向我的左方看下,有兩個紅紅火火的中國結,中國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標誌性象徵,沿着那條公路的兩側還有兩排龍形燈柱,這種規劃裏面有個説法,據説鮁魚圈發展之初,雖然各方面都有起色,但是總不如預期效果好,經過多番努力無效之後,萬般無奈之下,找來了一個風水先生,經過一番勘察之後,終於得出結果,原來碧霞山這一脈本是龍脈,但是後來修建的這些建築擋住了潛龍入海的道路,這讓這條潛龍大動肝火,於是就阻撓這個地區的發展,以發泄自己的怒氣,後來政府聽從風水先生的建議,在正對着碧霞山的地方修建了一條筆直的大路,並且用這些龍形燈柱為潛龍引路,以平息它的怒氣。説來也怪,沒修建這條路之前,鮁魚圈的發展一度停滯不前,

修路之後經濟真的就是發展的十分迅速,騰飛起來,後幾任領導也是仕途平順,步步高昇。廣場周圍這些燈飾在晚上也十分的漂亮,等到華燈初下,燈光亮起的時候,夜晚被映照的如同白晝,夜景別有一番韻味。

鮁魚圈的前身為鮁魚圈鄉,能夠發展到今天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然離不開鮁魚圈人民的努力,這個牛羣就象徵着踏實、肯幹的鮁魚圈人帶着一股永不服輸的牛勁,不斷向前拼搏、努力。

以前來過鮁魚圈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原來這些道路的兩側都是些草房、瓦房,現在看到的這些高樓大都是新建的,發展速度由此可見一斑。區政府一直堅持實現“建設億噸大港,打造百萬人口城市”的構想,這裏面所提到的這個億噸大港就是我們的營口港。營口港現轄營口、鮁魚圈、仙人島三個港區,陸域面積有20多萬平方公里,共有集裝箱、煤炭、糧食、礦石、成品油及原油8個專用碼頭,61個生產泊位,其中最大的泊位為20萬噸級礦石碼頭和30萬噸級原油碼頭,集裝箱碼頭可以停靠第五代集裝箱船。

20__年的時候營口港的吞吐量達到1.22億噸,成為了中國沿海的第十個億噸港口;08年超過1.5億噸,20__年預計實現2億噸。這裏每週都有兩班固定往返於營口港和韓國仁川港的豪華客輪“紫丁香號”,這也是營口港開闢的第一條國際客運航線。

如何寫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旅遊的導遊,這次我們去的旅遊景點是天下第一奇山—黃山。黃山是一座奇形怪狀的羣峯,位於安徽省南部,相傳黃山因軒轅黃帝曾在山上煉丹而得名。

黃山自古以來就是遊覽的盛地,明代大旅行家遊覽過黃山以後,對黃山拍手贊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句話意思是:去過五嶽回來,其他什麼也不用看了;去過黃山回來五嶽都不用看了。黃山確實是不同尋常,有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廬山的飛瀑,衡山的煙雲。以奇鬆、怪石、雲海、温泉"四絕"聞名天下,被譽為天下奇山。

自黃山的温泉上4公里左右,就能夠看見黃山的景色。那凌空的巨石直插雲天,有的像報曉的公雞,有的像步履蹣跚的老人,有的像龜兔對望,還有的像小兔觀日,有的是極像一對去放羊的姐妹,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形狀怪異,這真是大自然的奧妙呀!

接下來我們就去玉屏樓。在路上也是奇險無比,讓人難以忘懷。這裏有急速飛馳的雲海,陡峭的懸崖,還有從天而降的垂直石階。玉屏樓附近的懸崖上,有幾棵高大古老的松樹,其中一棵名叫迎客鬆,還有一棵叫送客鬆,它們挺立在路邊的峭壁上,似乎在熱情地迎送中外遊客。

蓮花峯離玉屏樓近3公里,爬上峯頂就可以觀賞日出。黃山觀日出、望雲海的最佳地點是清涼台。古人在這兒留下不少的詩篇。這一帶還有夢筆生花,筆架峯、駱駝峯、仙人下棋等勝景。好了,各位遊客,我給大家就介紹到這兒了。請大家觀賞景色,兩小時後在清涼台集合,注意安全,不要走散了。

如何寫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謝各位朋友們給我們桂林旅行社這次接待大家的機會。歡迎大家來到桂林。做一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姓李,叫李茂成,是桂林旅行社的導遊,也是我們這個旅遊團的導遊,大家在桂林的二晚三天由我來給大家做導遊講解。坐我右手邊的是我們司機馬師傅,馬師傅已經有十年的駕駛經驗,正所謂“老馬識途”啊,咱們馬師傅閉着眼都能把帶着咱們在桂林遊玩啊,你們不信?我也不信!不過馬師傅的車技確實沒的説,既安全又穩當。

這次次旅行將由我和馬師傅為大家全程服務。維護各位遊客朋友們的利益,提供優質服務是我們的責任。大家如有要求、建議儘管説,我們一定盡全力滿足大家。我會在路途上細細為大家介紹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下面我給大家説一下注意事項:

1、安全。避免單獨行動,遵守時間,掉隊及時與我聯繫。

2、衞生。車廂是我們的臨時小家。請大家不要亂扔雜物,自覺愛護車廂內的設施。同時記下我們這量淡藍色金龍的車牌號GB8868

3、切忌保管好您的貴重物品,謹防丟失。

4、購物時要慎重,防止上當。 好了我就先直説這麼多了,好讓大家帶着滿心好奇心去遊玩。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如果誰有什麼問題可以示意一下,我會走到您身邊。

如何寫導遊詞 篇4

峨眉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峨眉境內,距成都約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處。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在我國的遊覽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説是最高的一個,最高峯萬佛頂海拔3099米。山體南北方向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115平方公里。長久以來,峨眉山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教勝蹟而聞名於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麗。其山脈綿亙曲折、千巖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聳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遙望彎曲柔美的山體輪廓,猶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於是人們很早便稱它為“峨眉”。縱橫200餘公里的峨眉山,與“亞洲脊樑”崑崙山的支脈邛峽山相連。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組成,一般遊人所到,主要是奇峯攢聚、名勝薈萃的大峨山,這就是今日人們通常所説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讚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遊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閒療養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

如何寫導遊詞 篇5

分峯造石當為揚州疊石的一大特色。個園是這方面的代表。該園建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總黃至筠於明壽芝園舊址重建。清時為馬曰璐兄弟二人別墅,小玲瓏山館,二馬是安徽祁門人,雖經營鹽業,但雅好書畫,尤其不惜重金收藏典籍,家中藏書百櫥,積十餘萬卷,《清史列傳.儒林傳》謂其“藏書甲大江南北”。家中有叢書樓,覓句廊、看山樓、紅藥階、透風透月兩明軒,至今舊制尚存,故名仍襲。全祖望曾寫《叢書樓記》,稱:“百年以來海內聚書之有名者,崑山徐氏、新城王氏、秀水朱氏其尤也,今以馬氏昆弟所有,幾過之。”可見其藏書之豐。可貴者馬氏並非將典籍深藏祕閣,寧飽蠹蟲,不輕易借人,而是編成《叢書樓目錄》,方便文友查閲,使書盡其用。詩人盧雅雨,學者惠棟,藏書家趙昱都曾借抄馬氏祕籍,而全祖望、厲鶚都曾長期寓此寫成了學術專著。如惠棟所贊:“玲瓏山館羣疆儔,邱索搜較苦未休。”

黃雖為鉅商,但也喜愛文化,人稱主人“竹”,自號“個園”,以號作為園名。該園據説出自石濤的手筆,他一生多遊歷名山大川,“搜盡奇峯打草稿”,使之在個園設計中取材自然,卻又敢破常格,因而以四季假山匯於一園的獨特疊石藝術聞名遐邇。未入園門,只見修石依門,筱竹勁挺,兩旁花台上石筍如春筍破土,縷縷陽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園門的牆上,形成“個”字形的花紋圖案,烘托着園門正中的“個園”匾額,微風乍起,枝葉搖曳,只見牆上“個”字形的花飾不斷移動變換,“月映竹成千個字”(袁枚),你會不自覺地歎出“活了”!

過春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夏山,全是用太湖石疊成,秀石剔透,夭矯玲瓏。步入曲橋,兩旁奇石有的如玉鶴獨立,形態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態可掬。抬頭看,谷口上飛石外挑,恰如喜雀登梅,笑迎遠客;遠處眺,山頂上羣猴戲鬧,樂不可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過曲橋入洞谷,洞谷如屋,深邃幽靜,左登右攀,境界各殊。山澗石縫中,廣玉蘭盤根錯節;窗前階下,雨打芭蕉玉立亭亭。人行其間,只見濃蔭披灑,綠影叢叢,真是眉須皆碧了。

秋山最富畫意,山由懸巖峭壁的安徽黃石堆就,其石有的顏色赭黃,有的赤紅如染,其勢如刀劈斧削,險峻摩空,山隙間丹楓斜伸,曲幹虯枝與嶙峋山勢渾然天成;山頂翼然飛亭,登峯遠眺,羣峯低昂腳下,煙嵐飄隱其中,雖是咫尺之圖卻有百千里之景的磅礴氣勢。

如果夏景是以清新柔美的曲線的太湖石表現秀雅恬靜的意境,那麼秋景則以黃山石粗獷豪放的的直線表現雄偉闊大的壯觀。一具北方山嶺之雄,一兼南方山水之秀,峻美、秀美風格迥異,卻又在咫尺之內巧以樓前立體長廊相連,渾然一體而不突兀,和諧統一極富畫意詩情。

從黃石東峯步石而下,過“透風漏月”廳,是用宣石堆起的冬景。宣石中含有石英,迎光閃閃發亮,背光皚皚露白,無論近看遠觀,假山上似覆蓋一層未消的殘雪,散發着逼人的寒氣。山畔池旁,冬梅點點,疏影橫斜,暗香浮動,“霜高梅孕一身花”(袁枚),真是“春夏秋冬山光異趣,風晴雨露竹影多姿”。有人説景石四標準:“透、漏、險、瘦”,似乎已成定論。不!這不過是一般的疊石技巧,像個園這樣分峯造石,構成四季假山,遊園一週,似遊一年,已見構園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貴者,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個體截然分開,而是渾然天成。你看冬景雖給人以積雪未消的凜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牆卻開了兩個圓形漏窗,只見枝枝翠竹過牆來,又給人們“嚴冬過盡綻春蕾”的深遠意境。整個園景猶如一幅構制巨大的畫卷,路隨景轉,景隨路換,疊山之外,園中又因勢散散落落佈置一些廳館樓台、石橋小院,配上聯對匾額,更有鳥囀鶯啼、蜂舞蝶戀,恰到好處,點到人。

如何寫導遊詞 篇6

遊客們:今天我們遊覽的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個園位於揚州市內東關街318號宅後,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兩淮鹽總黃玉鶴在明代壽藝園的舊址上重建。黃玉筠認為竹本固、心虛、體直、節貞,有君子之風;又因三片竹葉的形狀似“個”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個字”的句意命名“個園”。蘇東坡曾説:“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道出了園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園概況—園林春景】

“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個園就是以竹石為主體,以分峯用石為特色的城市山林。個園的假山採取分峯疊石的手法,運用不同的石頭,表現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號稱四季假山,為國內國林惟一孤例。個園的植物以竹為主,與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種奇峯異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峯,瘦削嶙嶙的石筍等。竹與石組合在一起,形成園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遊客們,現在我們可看到在個園的人口處,造園者就別具匠心地設置了一組竹石小景,開宗明義地點出了這座園林以竹、石為中心的主題。

個園就在黃家邸宅的後面,從住宅中間的小夾弄進入,往左一轉,可以看到一左一右兩個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間疊放了參差的鬆布石筍,遠遠看去,就像剛破土的春筍,縷縷陽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園門的牆上,形成“個”字形的花紋圖案,烘托着國門正中的“個園”匾額。那在微風中搖曳的新算又象徵着春日山林,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牆一襯,立於園門兩邊,很有“春山是開篇”的意味。不知遊客們是否領略到了春回大地,氣象萬千的感覺。這就是個國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園林夏景:宜雨軒—夏山】

欣賞完春景之後,我們再去觀賞一下夏景的風采。那麼夏季假山在哪兒呢?從兩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園門,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廳。廳前有兩個用湖石平疊的花台。兩台植竹,東台種桂,因而此廳原先稱為桂花廳,現在匾額上已改名為“宜雨軒”。從廳中朝南而望,到處是綠意盎然,近處是青竹、叢桂。透過圍牆上四個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門,還可以看到我們剛才路過的竹石小景。近景遠景既內外有別,又隔而不閉。這種以內外互對互借來增加入園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園手法,還是個國的獨特之處,可謂別出心裁。從桂花廳沿着軒廊往西走,經過一片密密的竹林,便來到水池邊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見藍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蒼古濃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變,形狀宛如天上的雲朵,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橋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給人以“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觀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別樣紅”,突出了“夏”的主題意境。

走在曲橋上,我們可以飽覽夏山的秀色,只見兩旁奇石有的如王鶴獨立,形態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態可掬。抬頭看,谷口上飛石外挑,恰如喜鵲登梅,笑迎賓客;跳遠處,山頂上羣猴戲鬧,樂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進入洞室,剛開始覺得有點陰森,繼而習慣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絲絲光線,便覺得洞室寬敞。而小池裏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賞景,更覺涼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級登上,轉上數轉使到山頂。上有一小亭子孤立於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鬆,伸出崖際,增添了夏山的葱鬱的氣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縫中,廣玉蘭盤根錯節,石階兩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間,只見濃蔭披灑,綠影叢叢,真讓人感到心已曠神怡。

【園林秋景:黃山石—秋山】

各位遊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線的太湖石表現秀雅恬靜的意境,那麼秋景則以黃山石粗擴豪放的直線表現雄偉闊大的壯觀。因為黃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嶺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個園最富畫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懸巖峭壁的安徽黃石灘就,其石有的顏色呈儲黃,有的赤紅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當夕陽西下,紅霞映照,色彩極為醒目。在懸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蒼綠的枝葉與褐黃色的山石恰成對比,宛如一幅秋山圖景。山巔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觀,往北遠眺綠楊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觀音山諸景又—一招入園內,這也是中國傳統的造園手法之———借景。在我國古代,向有秋日登高遠望的傳統。個園黃山石是全國的制高點,又以重陽登高來渲染秋的主題。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內部結構複雜。石洞、石台、石磴、石樑與山中小築交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條撲朔迷離的山中立體遊覽通道,它不僅有平面的迂迴,更有立體的盤曲。遊客們,如果您感興趣的話,可以因山而樓,再由樓兩山,慢慢去領略這座設計巧妙、堆疊技法高超的揚州名山——秋山的風采。

【園林冬景:透風漏月軒—漏商】

從黃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樓的西面,有一個幽靜的景區,這區域的主體建築是一座南北敞達,東西用牆圍閉的小廳,這些建築給人的感覺好像帶了某些“京味”。請看這些房子,屋角起翹較小,屋面較平緩,造型顯得比較厚重,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揚州遊玩。揚州鹽商經濟實力雄厚,為了所謂的“迎鑾”,費盡心機來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園林建築就仿照了北京建築的款式,漸漸地,揚州園林中有些建築也帶有了某些“京味”。這幢叫作“透風漏月”的小廳也不例外。在廳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疊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園的南界牆,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這就是冬山。宣石產於安徽的宣城,其色潔白如雪,人們又稱它為雪石。這一景區,原是冬日圍着火爐,邊賞雪邊品茶的地方。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時仍有雪意,便將宣石山置於南界牆北面的牆下,從廳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猶如積雪未消。因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雖白,但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如將其置於向陽處,就與賞雪的主題有些相違,冬山背陰,也可見疊山家觀察的仔細了。

宣石山的東側界牆外,便是個園的人口處。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園家在牆上有規律地排列了24個圓洞,組成一幅別具一格的漏窗圖景。每當陣風吹過,這些洞口猶如笛蕭上的音孔,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像是冬天西北風呼叫,以聲來輔助主題意境。更為奧妙的是,通過那幾排透風漏月的圓潤,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筍。不知朋友們有沒有產生“冬去春來”的聯想。

【個園造園藝術總體概括】

遊客們:在個園景區規劃時,園主人按照主要遊覽路線順時針方向佈置了春、夏、秋、冬四處假山石景,立意新穎,用材精細,配景融洽,結構嚴密。在這些以假山為主題的風景序列中,時令特徵是創作的命題,春山是啟示部,夏山是展開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聲,就像音樂的創作或寫文章那樣,有着嚴密的章法。

各位遊客:個園的假山概括了所謂“春山談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粧,冬山慘淡而如睡”與“春山宜遊,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畫理。園內還有“宜雨軒”、“抱山樓”、“拂雲亭”、“住秋閣”、“漏風透月軒”等古建築。四季假山在這些樓台亭閣的映襯下,加之古樹名木點綴其間,更顯古樸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説景石四標準:“皺、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論,這不過是一般的疊石技巧,像個園這樣分峯造石,構成四季假山,遊園一週,似遊一年,足見構園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貴者,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個體截然分開,而是渾然天成。冬景雖給人以積雪未消的凜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牆卻開了兩個圓形的漏窗,只見枝枝翠竹過牆來,又給人們“嚴冬過盡綻春蕾”的深遠意境,整個園景猶如一幅構制巨大的畫卷,構成美的和諧。

遊客們:個園的主要景觀已經遊賞完畢了。在遊罷個園後,也許您會與我同樣發出由衷的感歎:揚州個園,的確是園林中的精華之園。

各位遊客:説起古典園林,大家都會想起蘇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揚州的園林卻要勝過蘇州。早在清朝時曾有人對江南名勝作出過這樣的評價: “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國亭勝。”可見當時江南一帶,揚州是以園林之美而著稱的。早在漢代,揚州就有規模較大的園林式建築,以後又有創新,到清代時,由於手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鹽業都十分發達,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揚州園林迅速興盛。但歷史上多次遭到兵災戰禍,園林毀壞甚多,現在倖存的僅個園、何國、小盤谷和後冶春園等為數不多的園林了。

【個園的創建歷史及名稱來歷】

遊客們:今天我們遊覽的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個園位於揚州市內東關街318號宅後,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兩淮鹽總黃玉鶴在明代壽藝園的舊址上重建。黃玉筠認為竹本固、心虛、體直、節貞,有君子之風;又因三片竹葉的形狀似“個”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個字”的句意命名“個園”。蘇東坡曾説:“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道出了園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園概況—園林春景】

“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個園就是以竹石為主體,以分峯用石為特色的城市山林。個園的假山採取分峯疊石的手法,運用不同的石頭,表現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號稱四季假山,為國內國林惟一孤例。個園的植物以竹為主,與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種奇峯異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峯,瘦削嶙嶙的石筍等。竹與石組合在一起,形成園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遊客們,現在我們可看到在個園的人口處,造園者就別具匠心地設置了一組竹石小景,開宗明義地點出了這座園林以竹、石為中心的主題。

個園就在黃家邸宅的後面,從住宅中間的小夾弄進入,往左一轉,可以看到一左一右兩個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間疊放了參差的鬆布石筍,遠遠看去,就像剛破土的春筍,縷縷陽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園門的牆上,形成“個”字形的花紋圖案,烘托着國門正中的“個園”匾額。那在微風中搖曳的新算又象徵着春日山林,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牆一襯,立於園門兩邊,很有“春山是開篇”的意味。不知遊客們是否領略到了春回大地,氣象萬千的感覺。這就是個國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園林夏景:宜雨軒—夏山】

欣賞完春景之後,我們再去觀賞一下夏景的風采。那麼夏季假山在哪兒呢?從兩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園門,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廳。廳前有兩個用湖石平疊的花台。兩台植竹,東台種桂,因而此廳原先稱為桂花廳,現在匾額上已改名為“宜雨軒”。從廳中朝南而望,到處是綠意盎然,近處是青竹、叢桂。透過圍牆上四個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門,還可以看到我們剛才路過的竹石小景。近景遠景既內外有別,又隔而不閉。這種以內外互對互借來增加入園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園手法,還是個國的獨特之處,可謂別出心裁。從桂花廳沿着軒廊往西走,經過一片密密的竹林,便來到水池邊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見藍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蒼古濃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變,形狀宛如天上的雲朵,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橋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給人以“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觀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別樣紅”,突出了“夏”的主題意境。

走在曲橋上,我們可以飽覽夏山的秀色,只見兩旁奇石有的如王鶴獨立,形態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態可掬。抬頭看,谷口上飛石外挑,恰如喜鵲登梅,笑迎賓客;跳遠處,山頂上羣猴戲鬧,樂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進入洞室,剛開始覺得有點陰森,繼而習慣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絲絲光線,便覺得洞室寬敞。而小池裏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賞景,更覺涼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級登上,轉上數轉使到山頂。上有一小亭子孤立於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鬆,伸出崖際,增添了夏山的葱鬱的氣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縫中,廣玉蘭盤根錯節,石階兩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間,只見濃蔭披灑,綠影叢叢,真讓人感到心已曠神怡。

【園林秋景:黃山石—秋山】

各位遊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線的太湖石表現秀雅恬靜的意境,那麼秋景則以黃山石粗擴豪放的直線表現雄偉闊大的壯觀。因為黃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嶺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個園最富畫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懸巖峭壁的安徽黃石灘就,其石有的顏色呈儲黃,有的赤紅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當夕陽西下,紅霞映照,色彩極為醒目。在懸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蒼綠的枝葉與褐黃色的山石恰成對比,宛如一幅秋山圖景。山巔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觀,往北遠眺綠楊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觀音山諸景又—一招入園內,這也是中國傳統的造園手法之———借景。在我國古代,向有秋日登高遠望的傳統。個園黃山石是全國的制高點,又以重陽登高來渲染秋的主題。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內部結構複雜。石洞、石台、石磴、石樑與山中小築交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條撲朔迷離的山中立體遊覽通道,它不僅有平面的迂迴,更有立體的盤曲。遊客們,如果您感興趣的話,可以因山而樓,再由樓兩山,慢慢去領略這座設計巧妙、堆疊技法高超的揚州名山——秋山的風采。

【園林冬景:透風漏月軒—漏商】

從黃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樓的西面,有一個幽靜的景區,這區域的主體建築是一座南北敞達,東西用牆圍閉的小廳,這些建築給人的感覺好像帶了某些“京味”。請看這些房子,屋角起翹較小,屋面較平緩,造型顯得比較厚重,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揚州遊玩。揚州鹽商經濟實力雄厚,為了所謂的“迎鑾”,費盡心機來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園林建築就仿照了北京建築的款式,漸漸地,揚州園林中有些建築也帶有了某些“京味”。這幢叫作“透風漏月”的小廳也不例外。在廳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疊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園的南界牆,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這就是冬山。宣石產於安徽的宣城,其色潔白如雪,人們又稱它為雪石。這一景區,原是冬日圍着火爐,邊賞雪邊品茶的地方。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時仍有雪意,便將宣石山置於南界牆北面的牆下,從廳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猶如積雪未消。因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雖白,但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如將其置於向陽處,就與賞雪的主題有些相違,冬山背陰,也可見疊山家觀察的仔細了。

宣石山的東側界牆外,便是個園的人口處。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園家在牆上有規律地排列了24個圓洞,組成一幅別具一格的漏窗圖景。每當陣風吹過,這些洞口猶如笛蕭上的音孔,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像是冬天西北風呼叫,以聲來輔助主題意境。更為奧妙的是,通過那幾排透風漏月的圓潤,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筍。不知朋友們有沒有產生“冬去春來”的聯想。

【個園造園藝術總體概括】

遊客們:在個園景區規劃時,園主人按照主要遊覽路線順時針方向佈置了春、夏、秋、冬四處假山石景,立意新穎,用材精細,配景融洽,結構嚴密。在這些以假山為主題的風景序列中,時令特徵是創作的命題,春山是啟示部,夏山是展開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聲,就像音樂的創作或寫文章那樣,有着嚴密的章法。

各位遊客:個園的假山概括了所謂“春山談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粧,冬山慘淡而如睡”與“春山宜遊,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畫理。園內還有“宜雨軒”、“抱山樓”、“拂雲亭”、“住秋閣”、“漏風透月軒”等古建築。四季假山在這些樓台亭閣的映襯下,加之古樹名木點綴其間,更顯古樸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説景石四標準:“皺、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論,這不過是一般的疊石技巧,像個園這樣分峯造石,構成四季假山,遊園一週,似遊一年,足見構園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貴者,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個體截然分開,而是渾然天成。冬景雖給人以積雪未消的凜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牆卻開了兩個圓形的漏窗,只見枝枝翠竹過牆來,又給人們“嚴冬過盡綻春蕾”的深遠意境,整個園景猶如一幅構制巨大的畫卷,構成美的和諧。

遊客們:個園的主要景觀已經遊賞完畢了。在遊罷個園後,也許您會與我同樣發出由衷的感歎:揚州個園,的確是園林中的精華之園。

如何寫導遊詞 篇7

遊客朋友們,歡迎到鮁魚圈海濱風景區來旅遊觀光 !

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由我陪同大家一起遊覽。我願竭誠為大家服務,與各位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的時光、在遊覽風光之前,我先把營口和鮁魚圈的自然概況向大家做以簡略介紹,使大家更加了解營口、瞭解鮁魚圈。

營口市位於遼東灣東北岸、大遼河的入海口處,是全國重點沿海開放城市。現轄站前、西市、老邊和鮁魚圈 4區以及大石帆蓋州 2個縣級市,總面積5402平方千米,現有人口229萬人。營口市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依山傍海、山海田灘並存,自然資源中菱鎂礦儲量十分豐富,為世界四大鎂礦基地之一,大石橋市有 "中國鎂都"之譽。年產優質水果40多萬噸,是全國重點蘋果產區。水產品中以海蟄、對蝦聞名,海蟄產量、質量均居全國首位。另外,營口市交通便利、工業發達。

早在28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營口市區所在地原稱 "沒溝營",簡稱"營子",後因這裏地處遼河入海口,故在清代咸豐年間改為 "營口"。營口市的旅遊景觀十分豐富,月牙灣、仙人島等 5個大型海濱浴場如珍珠般撒落在96千米長的海岸線上 ;望兒山及母親節聲名遠揚;東北四大禪林之一的楞嚴禪寺和西炮台遺址每年都迎來大量中外遊人……此外,熊嶽、雙台温泉、金牛山古人類活動遺址和亞洲最大的植物標本園等也都盡人皆知,聞名遐邇。

我們將要遊覽的鮁魚圈是營口市一處重要的海濱風景區。

它距營口市 70千米。這裏傍山依海,風光秀麗,海域遼闊,有長達 20千米的海岸線。金色的河灘平坦寬闊,浪緩水清,人稱“遼寧的黃金海岸"。鮁魚圈海濱風景區主要特點是以大海、沙灘、陽光、空氣南地為生吸引着眾多遊人。

浴場、海邊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及其錯落有致的各式建築塑造出景色迷人的海濱風光。海泳、滑水衝浪、帆板、遊艇等多種海上游樂項目使人樂而忘返、陶醉其間。優美的傳説故事、豐盛的水果水產品為遊人增添無限樂趣。這裏的主要景點有:墩台山、望兒山、仙人島、鐘樓銀杏、望海飛龜、兔島怒潮、石柵古廟、喇嘛古洞、標本樹園等。朋友們,聽完我的介紹,大家一定會同意這樣一個觀點鮁魚圈一遊不虛此行。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噴泉廣場",這是遊覽鮁魚圈風景區的¨第一站。這座廣場是伴隨着鮁魚圈這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不斷髮展而出現的。廣場中心是一處直徑為 80米的音樂噴泉,它置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燈光系統,噴射高度可達 38米。整個廣場由草坪、花圃、樹木、燈光、噴泉等組成,這裏環境幽雅,空氣清新,伴隨着美妙悦耳的音樂、觀賞着多彩的噴泉,使遊人充分體驗到海濱城市之夜的恬靜與秀美。

下面我們將乘車來到另一個景點遊覽,那就是仙人島旅遊度假區。有關 "仙人島"之名,還有着一段動人的傳説。傳説很久以前,這裏住着一位窮苦的老漁民,他與女兒霞姑相依為命。每天,父親出海捕魚,霞姑拾柴、補網,併為勞累一天晚間歸來的父親奉上一頓熱飯。每當夜幕降臨時,霞姑都拿起點燃的風燈,站在崖頂為晚歸的父親引路導航。然而,不幸的是:一天,父親在海上遇到風暴,再也沒有回來。悲痛萬分的霞姑痛定之後,為了讓天下漁民再也不失去親人,她重新燃起風燈,每天夜晚都一動不動地舉燈站立在海邊高處,為所有晚歸漁人導航。天長日久,她化作一塊巨石。人們説,她已成為仙人。於是將此島命名為 "仙人島"。

仙人島自然景觀非常美麗,廣闊無際的大海、寧靜純潔的沙灘構成了難得的海濱浴場。這裏的烽火台,位於島北高地,是明朝所建的一處海防軍事設施遺址遺物。台為正方形、南北方向,底座邊長 125米、通高15米,用條石建基、青磚砌就,台身四面均置有排水設施。大家登台遠眺,可見:海上碧波盪漾,海天一色,一望無際;岸邊水淨沙細,沙平浪緩,浴人如織 ;與海濱浴場相連接的是茂密的海防林帶,葱葱郁郁 ;樹種以槐樹為主,每當槐花怒放之際,十里雪白,遠近飄香,非常悦目。尤其是每當朝陽初升和夕陽西沉之際,天海火紅一片,更加令人陶醉。

大家再向那邊看:那裏是聳立海邊的風力發電設施,為營口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所建。該公司成立於 1998年8月,為了充分利用 "風"───這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恩賜,借用西班牙政府 45萬美元的優惠貸款、利用進口9台西班牙生產的660KW風力發電機組建成。1998年10月破土動工、 1999年9月機組併網發電。它不但發電,而且為鮁魚圈增添了一項醒目的旅遊景觀。

在鮁魚圈風景區內,還有一口"神井",傳説一位雙目失明的小羊倌,用此井水洗目使雙目復明;此井水還曾為附近居民解決過旱情。在鮁魚圈北部望海寨台山西南餘脈上,還曾有過一座鎮水寺,當地百姓稱之為"龍王廟",遺憾的是今已僅存遺址。也就在鎮水寺遺址下面的海礁巨石中,還有一隻碩大的"望海飛龜",成為這裏的一景。

朋友們,由於今天天晴温高,海水平穩,風又很小,適宜海浴,所以很多朋友早已躍躍欲試。那麼,今天就讓大家在海水中玩個痛快,讓無私的大海洗去您的疲勞,讓大海為您增添幸福快樂。"給大家兩小時時間,兩個小時後,在這裏集合。

如何寫導遊詞 篇8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南臨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東關街,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商商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全園佔地30餘畝,整體佈局採用古典園林前宅後園的傳統形式。

個園的營造離不開一位傳奇人物,即個園園主、兩淮鹽商商總黃至筠。黃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憑着卓著的經商才能,積聚起萬貫家財,被嘉慶皇帝欽賜“鹽運使司鹽運使”,曾兩次進京為皇帝祝壽,入圓明園聽戲。可以説,黃至筠與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巖一樣同為“紅頂商人”,都是欽賜正二品頂戴。園主人在位40餘年,建造個園就花了20年時間,耗銀600萬兩,相當於江蘇省一年的賦税。

為什麼黃家的園子不叫黃園?偏叫“個園”。“個園”得名緣於園主人生性好竹子;而竹葉三片形似中國漢字“個”字;中國漢字“竹”字一半亦為“個”。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個字”的詩句,我們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彷彿出現了成千的“個”字。這一奇思妙想,可以看成是“個園”名稱的形象化圖解。

“竹”歷來為中國文人所愛,不僅是因為竹子姿態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為它“正直,虛心,有氣節”的品格。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説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個園的“萬竹園”是揚州城內最佳賞竹處。現有竹60餘種,近2萬竿,不乏稀有品種,如龜甲竹、方竹等。這是黃金間碧玉,此竹色彩美麗, 竹稈金黃色,節間帶有綠色條紋是黃金間碧玉;竹稈碧綠色,節間是黃色條紋者即碧玉間黃金,為優良的觀賞竹種。這是孝順竹,也叫慈孝竹,叢生竹種,筍期在夏季,新筍圍着老竹生長,像是遵從古訓“父母在,不遠遊”。

曲徑通幽,是江南園林的審美要素之一。而悠長纖瘦的竹林小徑,在體現園林意境美方面更勝一籌。我們抬頭看看,牆的匾額上有“竹西佳處”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詩人杜牧吟詠揚州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後來到宋代詞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後來人們就以竹西佳處來指稱揚州了。在這裏把竹西兩字迴歸本來的意思就是:此處竹景最佳。

走過竹徑是一條由桂花樹枝葉交錯形成的林蔭小徑。這裏種的是銀桂,“銀桂”諧音“迎接貴賓”,因此又稱“迎賓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後,此時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無聲濕桂花”的説法。每到花開的時候,這條小徑都浮動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盡頭,請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鵝卵石磚片瓷片鋪設的圖案,在圖案中我們看到的有:銅錢兩枚、花瓶一隻、方天畫戟三支——寓意:“連中雙元,平升三級”。大家經過之時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運連連。

我們眼前看見的這座小樓叫“叢書樓”,樓分山下兩層,上面是給園主人兒子讀書、藏書的地方。叢書樓匾額原本屬於清代乾隆年間揚州大鹽商馬氏兄弟,就在個園對面的街南書屋,馬氏敗落後,個園主人購得馬宅,其後又將街南書屋中一些廳堂匾額、楹聯移入個園之中。馬氏兄弟雖為鹽商,但勤敏好學、廣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馬”時期的叢書樓曾以藏書十餘萬卷名噪一時。乾隆年間朝廷編纂《四庫全書》時,馬家進獻書籍776種,為全國各地私人進獻之最。

大家看到樓在眼前卻找不到上樓的樓梯,我們一起進屋看看,那麼樓梯到底在哪呢?先留個懸念給大家,遊園快結束時我為大家揭示謎底。樓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幹已斜出屋檐,頗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意味。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後園的傳統,個園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區,正門開在東關街上。住宅分別以“祿、福、壽”為主題,由東、中、西三條軸線組成,每條軸線分為前、中、後三進,由兩條火巷分隔。是中國傳統的建築樣式:“九宮格佈局”。

“民以食為天”我們首先來看看黃家的廚房,內設大鍋灶、置食盒、酒罈、條凳等廚房用具,黃家大灶為五眼灶,從大到小一字排開,各有各的用途,藉此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廚子下人為準備美味佳餚的繁忙場景。灶台邊沿懸掛隔板,起到了隔離油污,頗有現代圍裙的用途。大灶旁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話所説的“開小灶”,同樣是五眼灶,用來煲湯再好不過了。

個園主人的飲食很講究,據説吃的雞蛋,是專門用人蔘、白朮等名貴的中藥材喂大的雞生的,每個蛋的成本價要“一兩紋銀”。當時一石大米的售價才一兩多“紋銀”,園主人每天早上要吃“兩枚”雞蛋,相當於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糧的費用。廚師每天早上還要為主人蒸出十幾種點心來招待客人,葷素營養搭配,南北風味俱全。淮揚菜之所以能把中國普通的菜餚發揚到極致,揚州眾多的鹽商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現在我們所到達的就是黃家的餐廳了,餐廳的橫樑上採用的是金絲楠木,所以又稱楠木廳,楠木千年不朽,萬年不腐。採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豐厚家資的真實寫照。我們再來看看正前方條案上擺放的物件,東邊是一隻花瓶,西邊是座插鏡,東瓶西鏡,我們這裏取其諧音“平平靜靜”的意思。中間這張圓桌是由兩個半圓的桌子拼起來的,當時男主人不在家,桌子兩邊分開靠牆擺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圓形,寓意“團團圓圓”。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黃家接待一般性來客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為美,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們追求的一種思想境界。

我們來看抱柱上的這幅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惟勤與儉。”“裕後”的意思是造福後輩。此副楹聯説:傳家沒有別的方法不是耕種就是讀書;造福後輩,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勞和儉樸。表達了主人對治家、傳家的深切體會。“耕讀傳家”一向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一種以勸人勤於耕種和善於學習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國古代道德傳統中的一份寶貴財富。走到天井中我們來看一下門上的圖案是一隻只梅花鹿,檐口瓦頭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圖案,以鹿寓祿,指高官厚祿的意思,此路住宅點出了“祿”字主題。

天井是住宅中的採光通風口,黃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連成一體,形成一個狹窄而高深的空間。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內披下來,天落之水會全部流淌到天井裏來,這叫四水歸堂。所謂“四水”是指四面屋頂的排水,“歸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進為正廳,中進和後進為住宅,稱之為前廳後寢。此住宅格局是三間兩廂,裝修很規整。檐口瓦頭滴水及門窗閣扇,皆為倒掛蝙蝠寓意“福到”。天井裏這兩個大缸不是為了養金魚,它們是消防用具,稱為“門海”。門海即門前的“大海”,門前有了“大海”,磚木結構的房屋就不怕火災了。當然,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關於風水學的。古建築非常講究風水,水在風水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風水學認為“山管人丁,水管財”,臨水而居就有財運。

漢學堂是大宅門主廳,是黃家正式的禮儀接待場所,此廳面闊三間,抬樑式,柏木架構、柏木軒樑,是揚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廳。其大陀樑寬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樸雄渾。地面的柱礎(石磉)上圓下方,屋頂的矮腦(童柱)古樸簡單,整個構架造型簡練,全無清代的繁複多變,當為明代遺構。漢學堂的楹聯文字,所彰顯的不是高踞鹽商總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黃氏家族的權勢與財富,而是一個地道書香門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為鄭板橋舊聯;“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杆新生竹直似兒孫”。意思是:讀到一本好書可以叫人廢寢忘食,栽種幾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兒孫一樣討喜。此聯原為板橋的自畫像,以生動風趣的筆觸,傳神刻畫了一介書生甘苦自嘗的簡單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來掛在漢學堂內便有了更多的含義,為黃氏耕讀傳家、好學重教的文化內涵注入了鮮活成分。廳堂是一個家庭的臉面,堂名以漢學標榜,高古的建築格調和淵雅的文風相映成趣,彰顯出古樸雄渾的台閣氣象。不以富貴驕人,反覺書香襲人。

太師壁兩邊是木刻落地罩閣,走進罩閣可見兩個扇面拓片,一是工筆花鳥,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為黃至筠。現在大家看到一個三間兩廂的院落,是為中路中進。這裏是黃至筠次子黃奭夫婦的居所。中堂是《四時讀書歌》,配以篆書對聯:“漫研竹露裁唐句;細嚼梅花讀晉書”。用竹林的露珠磨墨,專心圈點着唐詩,細品着梅花之清香,靜心研讀着《晉書》。竹露、梅花,讓寒窗苦讀多了份靜逸與從容。用漫研竹露、細嚼梅花來形容讀書,有滋有味。

黃奭是清代的輯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漢學,治學嚴謹,著名學者阮元稱其“勤博”。《清史列傳》説他:小時候很聰明,雖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愛讀書學習幾乎到了痴迷的狀態,完全不同於其他鹽商子弟的崇尚奢華,不學無術。黃奭十餘年足不出户,潛心鑽研,治學態度十分嚴謹,重實證而輕議論。主要著作有《清頌堂叢書》、《漢學堂叢書》等等,共計數百卷。至此我們也就清楚了黃家主廳漢學堂的陳設佈置為什麼盡顯儒雅之風了。

穿堂而過可至中路後進,同樣是三間兩廂的格局,但陳設卻大為不同,非常簡樸,毫無富商大賈的豪華氣派。這是黃至筠五子黃錫禧的居住場所。黃錫禧是黃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黃家最後一個離開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一樣,歷經家業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晚年寓居泰州。從少時的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鄉,其心路歷程怕是旁人難以想像的。黃錫禧是清代詞人,著有《棲雲山館詞存》。正室內迎面懸山水中堂,楹聯所寫為:“雲中辨江樹;花裏聽鳴禽。”就是集黃錫禧的詩句而成,雲中江樹、花裏鳴禽都很難細辯,極具朦朧美,一靜一動也更見意境悠遠。黃錫禧其文清麗婉約,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火巷是房屋之間,為防止火災蔓延而預留的狹長通道。這條火巷南寬北窄,俗稱“船巷”。園主人是鹽商,主要的生意都通過水路運輸,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都能夠一帆風順。火巷由南至北漸行漸窄,強化了透視感,延伸了空間,更覺“庭院深深深幾許”。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邊牆上砌成拱形,運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長期取水導致牆體下沉。由此可見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遺存主房前後三進,是黃家內眷集中生活的場所。前進為正式接待禮儀場所,中進與後進為二層樓宅。檐口瓦頭滴水是壽桃圖案,門窗閣扇,採用的是仙鶴圖案。寓意“壽”。正廳三楹,旁設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牆上有兩對磨磚大花窗,是典型的揚州風格。此廳堂不但是黃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廳堂,也是揚州古民居中遺存最高的廳堂。此廳從建築形式上稱方廳,俗稱“花廳”,為杉木構架,但極為考究。是園主人舉行黃氏宗族聚會、議事、祭祀等盛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時而排戲唱“堂會”的地方,主人家裏上百人的家庭戲班就經常在此演戲。

因黃至筠晚年“清譽有佳”而名清頌堂。請看清頌堂抱柱上的對聯:“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積善”、“讀書”,可以説是立家的根本。這是中華傳統,更是教化子孫後代的需要。

如何寫導遊詞 篇9

各位團友:

從現在開始,車上的各位就是我們的朋友了,你們在四川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或者有什麼樣的麻煩,可以告訴我們,我們回盡全力幫助大家解決的,同時也希望各位多多配合我們的工作

今天是20--年-月-日,這是一個值得大家記住的日子,因為從這個時候開始,各位就踏上了四川之旅的行程。四川簡稱蜀,三國時,屬國被司馬昭滅掉以後,後主劉嬋被安置在了魏國的首都洛陽,過着豪華而奢侈的生活,有一天,司馬昭問劉嬋,還想不想蜀國。劉嬋回答到:“此樂間,不思蜀也”。樂不思蜀這句典故後來泛指在新的環境中得到了樂趣,而不想回到就的環境中去了。

各位來至--省,--省簡稱-,在四川這-天的時間裏,我希望各位能發出“樂不思-”的感歎,當然這並不是貶義,只是希望各位能在四川玩的愉快,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嘛。

有句古話説到了“有鵬自遠方來,不亦樂呼”,我正是懷着這樣的心情向大家介紹我們即將開始的行程…

我們的車再走10多分鐘就要到市區了。下面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又沒有人知道中國的“四大城市”呢?這“四大城市”就是北京、上海、廣州和我們現在到達的成都。和北京、上海、廣州一樣,成都的發展也一樣凝聚了歷史沉澱的勢能和當前西部大開發的動力,其經濟總量站了全川的30以上,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了--萬元人民幣。

眾所周知,成都是四川的省會,總面積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已經達到了1000多萬人,從這個數字上大家可以看出,成都面積不大,但是人口密度是相當高的。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屬成都人過的最另類,在北京,時間就是機遇;在上海,時間就是時尚;在廣州,時間就是金錢;然而到了成都,時間就是生活。

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成都人活的最瀟灑,最沒有壓力感。有人曾經作過這樣一個統計,在街上,屬成都人步行最慢;早上,屬成都人起牀最晚;而在成都,茶館的營業時間又是最長……那麼對在座的各位來説,這個中國第四城真的有如此大的魅力嗎?

李白來了,他説:“九天開出一成都,千户萬户入畫圖”。像畫一般的美麗;杜甫來了,他説:“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是一座花的城市;陸游來了,他説:“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花香四溢,二十里不斷。怎麼樣?這就是答案。

成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據史料記載,古屬國開明王朝是以陴縣定都,到了九世時才牽制成都。那麼這“成都”一名是怎樣來得呢?北宋初年,樂史編撰了一部《太平寰宇記》對這個問題作出瞭解釋,按照樂史的説法,成都的得名是根據西周定都的經過,也就是“以周太王從梁山止歧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集,三年成都,故之名曰成都”。成都一名沿用至今,20__多年都沒有變更過,這在中國地名是很少見的。

非常歡迎在座的個位到哈爾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我的名字是。。。。

為了方便起見大家可以叫我小-.坐在我們車前方的是司機。。師傅。。。師傅有多年的駕駛經驗,駕駛技術高超。所以大家在行車過程中可以完全放心。我們都説到了吉林是吉(急)開,到了蒙古是蒙(猛)開,到了上海是滬(胡)開,那到了哈爾濱就是黑白兩道都能開。

因為在夏天我們的馬路是黑色的,到了冬天我們的馬路是白色的,所以我們的師傅是黑白兩道混得都熟的,大家儘可以放心。那大家在哈爾濱的這幾天將由我和。。師傅陪同大家一同渡過。哈爾濱是寒冷的,但哈爾濱人是熱情的,大家有什麼問題儘管和我説,我會盡我的努力讓大家滿意。

現在我們的車窗外是寒冷的,希望大家把過去的一年中不快樂的事和工作上的壓力都拋在窗外,讓我們的寒冷把它暫時冰凍起來,隨着春天的來臨悄悄地融化,流入我們的松花江,那留下的只有開心和一年的好運氣。那小。。先在這裏預祝大家哈爾濱之行愉快,希望大家帶着對哈爾濱市的期待和憧憬而來帶着對哈爾濱的滿意和流連而歸!

旅遊車上導遊詞歡迎詞(二)

大家好!我是帶領大家的導遊。接下來首先請允許我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我姓楊,大家可以叫我小楊,楊家將的楊,也可以叫我楊導,講一些跟自己相關的名人,開開玩笑,重要的是讓人家記住你的姓,很多客人不敢喝導遊講話,有一點原因在於擺佈知道你姓什麼,怕叫錯了。)接着介紹冷氣的開關在哪裏,還有車牌號碼。或者你的手機號碼。

然後介紹司機。

接下來要跟大家介紹一為大人物,那就是在前面開着車,最勞苦功高的司機,熟話説:大海航行靠舵手,這就是我們這幾天的總舵手...

(3)預告節目,即介紹一下城市的概況和在當地將遊覽的節目。

(4)表示態度,即願意為大家熱情服務、努力工作,確保大家滿意。

(5)預祝成功,即希望得到遊客支持與合作,努力使遊覽獲得成功,祝大家愉快、健康歡迎詞切忌死板,切忌沉悶,如能風趣、自然,會縮短與遊客的距離,使大家很快成為朋友,熟悉起來。

另外,歡迎詞注意汲取一些諺語、名言,充滿文采,會收到很好效果,下面一些言語,可參考使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千年修得同船渡”;“千里有緣來相會”;“世界像部書,如果您沒出外旅行,您可只讀了書中之一頁,現在您在我們這裏旅行,讓我們共同讀好這中國的一頁”。

除了注重歡迎詞的文采之外,有些導遊創造的言語,越琢磨越感藝術性強,值得我們學習。埃及一位63歲的老導遊,在為中國旅遊代表團擔任導遊致歡迎詞時有這樣一句:“在今後的導遊中,如果有什麼地方我講得不清楚,歡迎先生們提出來,我將努力講清楚……”大家感覺一下,他這句話令人聽後是愉快的。

其實,大家都知道,有時並不是導遊講得不清楚,而是遊客精神不集中而沒聽清楚,但他將責任歸為自己了,把愉快也留給了遊客,聽者如何不高興呢?這比我們一些導遊説的“如果你有問題,我可以給你講明白”不是高明多了嗎?文采固然好,含蓄也令人回味,但有時平平淡淡,也令人感到平淡中出藝術,顯技巧。

現在讓我們聽聽香港一位十佳導遊開場的歡迎詞:“各位早晨好,歡迎大家光臨香港。我是楊××,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與各位一起遊覽九龍和新界。這個觀光節目全程70英里,需時五個鐘頭。

各位如果有什麼問題,請隨便提出,我將盡我所知為各位解答。祝大家今天旅程愉快並喜歡我們導遊介紹!”大家的歡迎詞,若注意以上這些,並切實做好,我們認為這樣就會令遊客有個美好的“第一印象”,也使“行”有了良好的開端。

如何寫導遊詞 篇10

歡迎詞各位團友,大家好啊!

很高興見到各位,首先我代表我們公司--國旅新境界對大家參加這次的旅遊活動表示熱烈的歡迎,本人託大家的鴻福,很幸運能夠成為大家的導遊。在這裏要跟大家説聲謝謝哦:“謝謝大家”。先自我介紹吧,我呢是青島---旅行社的經理(停頓一下)派來的導遊,我姓-,單名一個-字,大家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這個名字挺簡單,對嗎?又好記,呵呵,希望大家喜歡。

在我身邊這一位呢是我們這次旅途中最為勞苦功高的一位,我們的--陳師傅,開足兩天車的時間,非常幸苦。

在此,我們於以熱烈的掌聲多謝我們的陳師傅。

(略停)謝謝大家!那麼,在這兩天裏面呢,就將由我和-師傅以及一會我們的地陪這三位工作人員為大家服務,務求使到大家在我們旅途中的:食住行遊購娛“都能夠得到滿意的服務。

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盡不妨儘管説,我們盡所可能地去滿足大家的要求。

所以,我們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團友都能夠配合我們導遊司機的工作,愛護車廂裏的清潔衞生。

最後,請大家再次以熱烈的掌聲來預祝我們將會度過一個輕鬆愉快的旅程!

如何寫導遊詞 篇11

鮁魚圈區位於遼東半島中部的渤海之濱,隸屬營口市,稱之為渤海明珠鮁魚圈北方亞龍灣。

營口開發區依山傍海,屬海洋性温帶季風氣候。其特徵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温和、降水適中、光照充足、氣候條件優越。景點:墩台山風景區位於營口開發區新港東北側,海拔133米,面對渤海,是鮁魚圈港背後依託的天然屏障。山上植被保護良好,生長着茂盛的松樹、槐樹等樹木。山頂有一座古代烽火台,修建於明代,現保護良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資源實體完整,基本保持原來形態與結構,同此,觀賞遊憩價值較高,每年都有來自省內外及周邊地區的遊客旅遊、觀光,一年四季都可觀賞到迷人的海濱風光、港口風貌,墩台古蹟。

營口開發區依山傍海,屬海洋性温帶季風氣候。其特徵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温和、降水適中、光照充足、氣候條件優越,四季皆宜旅遊。

鮁魚圈區位於遼東半島中部的渤海之濱,坐落在營口市南端50公里,北距瀋陽210公里,南距大連170公里。鮁魚圈區轄4個街道、3個鎮:紅海街道、海星街道、望海街道、海東街道、熊嶽鎮、蘆屯鎮、紅旗鎮。

營口開發區的前身是原蓋縣鮁魚圈鄉,1984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營口市鮁魚圈區。1988年3月遼寧省委和省政府確定在鮁魚圈區興建出口加工區,列為遼寧對外開放三個示範區之一。1990年8月經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營口考察團建議,由營口出口加工區更名為營口新經濟區。

如何寫導遊詞 篇1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古城長沙的嶽麓書院參觀遊覽。

嶽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嶽麓山清風峽口,在嶽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的字鐫刻而成的。為什麼説岳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為嶽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嶽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的人才,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源地。它在歷史上幾度輝煌,受到皇室重視,成為中國古代一所頗有影響的高等教育機構,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及睢陽書院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從前門走進來,可以看到赫曦台,這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台。朱熹在嶽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爬起來跑到嶽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後來張拭就在這裏修了一個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來看一看這台中屏風上繪着的嶽麓書院平面圖。嶽麓書院佔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門、赫曦台、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在中軸線的西邊建築有供讀書之用的教書齋和供休息賞玩的園林碑廊;在中軸線的東面建有供學子食宿的半學齋和奉祀古聖先賢的文廟祠堂。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在公元976年疏遠初創之時即有“講堂五間”,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後來因為朱熹寫了“忠孝廉節”四個大字石刻,所以又稱“忠孝廉節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後遺留下來的建築。

請大家抬頭看看這快“學達性天”匾,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這裏説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這塊匾是康熙皇帝對嶽麓書院理學教育的表彰。那麼有朋友會提出一個問題了,“理學是什麼呢?”對了,這位朋友説對了,理學是儒家學説發展演變到宋朝時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

二程兄弟為了把理學發揚光大,在洛陽社壇講學,一時門庭若市。當時有個南方學者叫楊時專程前往求學,時值隆冬,大雪分飛,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師醒了,他才執經問教,而屋外雪地裏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程頤目送並且非常高興地説:“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應謙虛謹慎,勤奮好學,而且是理學南傳的一個標誌。從那時起,理學通過楊時傳到江南,並發展為“湖湘學”等多種學派。所以後來乾隆皇帝御賜“道南正脈”匾懸掛於此,用來表達嶽麓書院是理學的正宗之傳。

通過參觀這兩塊御賜匾額,進一步瞭解了嶽麓書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其實在晚唐以後,雖然書院日益成為有別於官學的一種教育機構,但其辦學的規模、層次不盡一致,同樣都叫書院,有的僅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小甚至學前班,而嶽麓書院是高層次的書院,它的講學者多為全國名流大師,而學生也要經過考試和推薦才能選拔入學,像“千年學府”、“四大書院”之類美譽,對於嶽麓書院來説實在是當之無愧的。要知道,嶽麓書院比法國的巴黎大學早200多年,比英國的牛津大學也要早300年呢。

如何寫導遊詞 篇13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涪陵白鶴梁參觀,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張。非常榮幸有機會為大家服務,大家參觀中遇到什幺問題可以隨時找我,預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旅程。

白鶴梁位於重慶市涪陵區長江江中心的一塊天然石樑上,關於白鶴梁這個名字的由來,一説是早年常有白鶴羣集樑上;一説是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得道後乘鶴仙而去。不管怎樣,白鶴梁這個名字是很有詩意的。

白鶴梁是在造山運動時天然形成的,像一隻俯卧在江中的巨鱷,其身長約1600m,寬約15m,東西向延伸,與長江平行,背嵴高約為138米,在叁峽大壩蓄水前,比當地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至3米,隨着每年枯水期和豐水期的變化,夏隱冬現。

在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廣德元年,有人在白鶴梁刻下兩條石魚,記錄了當時的枯水水位。此後,效仿者不斷,共形成了石魚雕刻18尾,生動記載了一千多年來長江72個枯水年份的水位資料,被稱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在白鶴梁石魚文化中,還有着“石魚出水兆豐年”的民間傳説。我們的祖先認為石魚出水的來年,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農民辛勤勞作,就可以換來一個好收成,主政的地方官們,可能有一個好的政績,他們把出水的石魚稱作“祥魚”。不僅如此,自唐代啟,每當石魚出水時,歷代文人雅士,包括黃庭堅、柳公權、蘇軾、朱熹等都會乘船來到白鶴梁,吟詩作賦並將詩文題刻於巖上,至今石刻上留下了文人墨客3萬多字真跡,篆、隸、行、草皆備,所以又被譽為“水下碑林”。

20__年整個叁峽工程竣工後,水位提高到175米,在長江兩岸山體上“135”、“175”水位線標誌隨處可見,“時間緊迫”這是當時參與叁峽文物搶救的專家們的共識,他們用“搶救文物”四個字來表達他們的迫切心情。配合叁峽工程進行的文物保護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叁峽工程建設的形象,是衡量叁峽工程是否是文明工程的重要標誌。白鶴梁就屬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點工程。叁峽水利工程建成後,曾經夏隱冬現的白鶴梁石刻將長眠於水下40米深處,為了供世人觀賞,國家創造性地修建了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該項文物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於20__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正式開館。

透過水下博物館的玻璃舷窗,大家可以直接欣賞白鶴梁題刻,更有解説員通過各種有趣的歷史故事,將白鶴梁1200年的歷史展現給大家。如果你覺得憑肉眼觀察仍不過癮,水下博物館內還設有遙控裝置,通過這些裝置,你可以將白鶴梁拉至眼前看個夠。所有的參觀將在40米以下的水位進行,滾滾長江將從這個水下博物館的穹頂上流過,非常特別的體驗哦。當然,可能有的遊客朋友們在擔心水下的安全問題,請放心,水下博物館在設計時,已經將船隻的衝撞抵壓考慮了進去,同時,水下博物館是個無壓容器,不會給身體帶來任何不適。

説了這幺多,想必大家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們的參觀時間是一個小時,一小時後在這裏集合,在參觀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以防遺失。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如何寫導遊詞 篇14

朋友們,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是“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的瀟湘洙泗——嶽麓書院。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嶽麓書院是我國四大書院之首。現佔地1.2萬平方米,掩映在嶽麓山東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東,由門堂、亭、台、樓、軒、齋、祠組成的古建築羣,中軸線上依次為前門、赫曦台、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北側是半學齋、文廟、湘水校經堂、船山祠等紀念性建築、南側有教學齋、百泉軒、麓山寺等到景點。

各位朋友,現在讓我們按照書院的建築佈局慢慢地走進那一種雋永的文化氛圍。書院這個名字是唐朝才開始有的,是國家用來藏書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時演變為講學和藏書之外,稍後就具備了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嶽麓書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創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經過近40年的風風雨雨的發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園10515年),宋真宗趙恆召見嶽麓山周式,御賜“嶽麓書院”匾額,於是書院之稱開始名聞天下。

嶽麓書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歷史,大家跨越頭門,仰頭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洵手跡而製成的“千年學府”匾額便是明證。走進書院,映入大家眼簾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會納悶“赫曦”到底有什麼含義。關於赫曦台的命名,是與兩位名人密切相關的。赫曦台原建於南宋時期。乾道三年(公遠1167年),著名理學家朱熹從福建來到嶽麓書院,與當時另一位著名理學家,嶽麓書院主教張拭(代山長)進行學術交流,兩位名家經常相約登嶽麓山觀日出,每當看到朝陽光芒四射,朱熹就對張拭説“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於是把嶽麓山峯命名為赫曦峯,張拭築台,朱熹題“赫曦台”。現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結構,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戲台。

大家拾級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兩壁檐上還保留有清乾隆年間修建時的戲劇故事雕塑,左邊有《拾玉鐲》,右邊有《秋胡戲妻》等到較具有藝術價值的雕塑,可見,當時的書院的師生除了清苦的學習外,還有豐富的課餘活動,儒家士人既嚴謹又閒適的思想也略見一斑。現在,大家請看台左邊牆壁上近丈高的“壽”字,此字用二筆寫成,形如龍蛇盤繞,柔中帶剛,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們傳為仙蹟。

關於此字的形成,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在書院舉行重赴鹿鳴宴宴會(鹿鳴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請科舉考試中的考官和中試的學生的宴會,因為宴會上通常都演奏《詩經鹿鳴》從而得名。重赴鹿鳴宴是指鹿鳴宴六十年後而舉行的宴會),這天,達官貴人、科場舉子云集嶽麓書院,大家談古論今,吟詩作賦,熱鬧非凡,正當興頭,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腳着草鞋的老道人來到院內,自稱前來赴宴,那些士人見來者只不過是一個無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寫幾個字,道人當然明白其中之意,隨手拿起牆邊的掃帚,伸入黃泥水中,將掃把一舉,唰!唰!兩筆寫下丈多高的“壽”字,然後把掃帚一丟揚長而去。院長羅典在驚歎之餘曾託人尋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後來羅典在右邊的牆壁上補書了一個“福”與“壽”對稱。大家現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筆寫成,筆力強勁,形如猛虎下山。“福、壽”二字如龍騰虎躍,暗含嶽麓書院是藏龍卧虎之地。但嶽麓書院到底藏了什麼龍,卧了哪隻虎,我們稍後再講。

沿着砌石的中軸線往前走,現在我們站在書院的大門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門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進行過翻新,是五間單檐硬山和三山屏牆結構。大門兩旁有一塊漢白玉鼓形上馬石,它的正面是三獅戲珠圖,背面是芙蓉錦雞圖、荷花鷺鷥圖,此物相傳是嶽麓書院的著名學生曾任兩江總督的陶澍嚴懲貪官曹百萬從曹府搬來獻給母校的。大門上方的“嶽麓書院”

匾額我們前面已經講過,現在請看大門兩旁的千古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幅由院長袁峴岡與貢生張中階撰寫的對聯高度褒揚了嶽麓書院千百年來作為湖湘文化的搖籃,孕育出多少具的經天緯地之才的英雄豪傑:被譽為“一時之英才”的抗金名將吳獵,主張“官兵一體”大敗十萬金兵的功臣趙方,“忠鯁可嘉,宜得獎諡”的彭龜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文學家、史學家魏源,被清朝統治階級稱為“中興將相”的桐城——湘鄉派盟主曾國藩,收復的愛國名將左宗棠,首任駐英法公使並保持了民族氣節的郭嵩燾,“欲栽大木柱長天,慧眼識“毛蔡”的楊昌濟,後來的嶽麓高足陳天華、蔡和森、鄧和森、鄧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牆壁上的福壽兩字暗含的藏龍卧虎之意切合。

如何寫導遊詞 篇15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涪陵白鶴梁,我是你們的景區導遊,小李,我會熱誠為大家服務,給大家有一個精彩和難忘的旅程。

在長江與烏江的交匯處有一座古巴國的故都——涪陵,在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有一道長1600米,寬約15米的天然石樑,因早年常有白鶴羣居樑上,展翅嬉戲、引頸高歌,白鶴梁由此得名。

在這其貌不揚的地面建築之下,正掩藏着白鶴梁一段驚世駭俗、耐人尋味的前世今生。那幺接下來,就請大家跟我一起去探尋這白鶴梁的前塵風華。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一樓序廳,映入大家眼簾的是白鶴梁最大的一尾石魚,它雕刻於清代,長3.1米,重達3.5噸。白鶴梁上共有石魚18尾,而我們的鎮館之寶是始刻於唐廣德元年的“線雕雙鯉”,請大家跟着我上二樓,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兩尾石魚就是我們的鎮館之寶了,前面的一條是雌魚,身長1.08米,口銜蓮花;後面的一條是雄魚,身長1.07米,口銜蓂草,它們身上的鱗甲各有36片,我想大家已經猜到了,六六大順嘛,六是非常吉利的數字。

民間有句諺語,説的是“燕子低飛蛇盤道,大雨不久就來到”,大自然的天氣預報可謂是五花八門,而我們白鶴梁更是為人類的天氣預報譜寫了一段傳奇歷史。1963年,考古專家來到白鶴梁上進行考察,驚奇的發現,兩尾石魚眼睛的高程,與涪陵當地水文站的零點水位在同一水平線上,比1865年英國人在武漢江漢關水文站所設立的第一根水尺,要早1100年。這意味着,早在1200年前,我們的先輩就已經對當地的長江水位有了一個非常準確的記錄。大家請跟着小李走,後面的朋友請跟上。

好了,朋友們,我們現在所處位置是水下博物館內的交通廊道。請大家注意看了,從這些廊道上的參觀窗口便可看到真正的白鶴梁題刻。白鶴梁題刻彙集了唐宋以來千餘年各派書家遺墨,薈萃了有“顏筋柳骨”之稱的顏真卿、柳公權等名體書法於一樑,大放異彩,千古流芳,因此白鶴梁又被譽為"水下碑林"。這裏的題刻、圖像斷斷續續記錄了1200多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於研究長江中上游的枯水規律、航運以及生產等,都有着重大的史料價值。

標籤: 導遊詞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xo6j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