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碉樓導遊詞十篇

碉樓導遊詞十篇

碉樓導遊詞 篇1

這天我將帶您遊覽廣東開平的著名景點――碉樓與立園。

碉樓導遊詞十篇

開始參觀之前,古遊先給您介紹一下開平這個地名的由來。相傳,開平的先民到達那裏定居時,剛好見到一羣孔雀正在開屏,他們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所以就取了“開屏”的諧音命名此地。

開平市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碉樓的興起和當時開平的地理環境、社會治安、華僑文化歷史密切相關,它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防澇防匪。

開平碉樓是集防衞、居中和中西建築藝術為一體的建築羣體,在鼎盛時期達3300多座,而目前經開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記在冊的有1833座,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千姿百態、形式多樣。建築風格獨具特色,有傳統硬山頂式、懸山頂式,還有受西方影響的建築形式。在碉樓的總體造型、建築構件和表現手法上,傳統的建築藝術與西方建築風格融為一體,既有古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券拱和柱式、伊斯蘭的葉形券拱和鐵雕、哥特時期的券拱、巴洛克時期的山花、新文藝運動的裝飾手法以及工業派的建築藝術等表現形式,也有古建築中的'飛檐、雕欄,這些都融進了開平的鄉土建築之中。西方的科學民主的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互相融合,從這些中西合璧的建築上能夠看出。

碉樓從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樓,村人共同集資興建的眾樓,還有用於打更放哨的更樓三大類。從建築上,又分為,石樓、三合土樓、磚樓和鋼筋混凝土樓四種,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碉樓主人的億元與風格各異的國外建築式樣結合在一起,自成一體。儘管它們在用才風格上都各有差異,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門窗窄小,鐵門鋼窗,牆身厚實,牆體上設有槍眼。有的碉樓還頂樓四角還設有“燕子窩”,能夠對碉樓四周構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樓頂層又多設有望台,並準備了早期的槍械、發電機、警報器、探照燈及石塊、銅鑼等防衞裝置,從這一特點我們就能夠看出碉樓在當時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範匪患。碉樓也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除了碉樓,開平還有許多關於僑民文化的遺蹟,立園就是一處,它是1926年由當地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歷時10年興建的私人園林。

好了,瞭解完碉樓的歷史、建築特點、作用以及立園的簡單介紹後,古遊這就帶先您去開平的村落裏看幾處典型的碉樓。

自力村坐落在塘口鎮,是碉樓最集中的村子。這個村子的民居格局與環境保護完好,自然環境優美,村民們在碉樓之間都種滿了荷花,放養着水牛,田田荷葉掩映着結構精美、佈局和諧的洋樓,彷彿在的田園畫中欣賞歐陸風情。全村共建有15座碉樓6座廬,廬就是指的西式別墅。最早的龍勝樓建於1919年,最晚的湛廬建於1948年。全部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村中最精美的是銘石樓,它的主人廣仁,在美國以“其昌隆”雜貨鋪發家,成為本地首富。他善於經營,把家鄉幾乎所有的商品一一推向美國市場,神奇般地暢銷。他用6萬雙毫銀元在家鄉修建了這座氣派的豪宅。五層的銘石樓,底下四層樸實無華,第五層富麗堂皇,前部是一條寬敞的柱廊,八根柱子是愛奧立克柱式的,四周的平台是變形的羅馬欄杆,正面正有中巴洛克曲線山花,“銘石樓”的匾額,頂部有一個愛奧立克立柱中式琉璃頂的小亭子。內部裝修更是華麗,大廳掛着四幅巨大的主人油畫像,歐洲名畫家的.手筆,好幾只巨大的水泥箱是用來裝錢的。之後,主人離開了那裏,門窗封得極為堅固,是碩果僅存的幾個保存完整的碉樓。樓裏保存着完整的傢俱、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豐富而搞笑,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

“銘石樓”左首的四層碉樓是“葉生居廬”,它的主人是廣仁的夥計廣寬。廣寬當年為廣仁打工,之後發財也建了樓,其規模僅次於“銘石樓”。“葉生居廬”被打開過一次,能看到的家財被洗劫一空,但據説夾牆中還藏了不少金子。之後那裏被雷劈了兩次,就是因為金子引雷。

村裏最老的“龍勝樓”建成於1917年,是一座低矮樸實的眾樓。在抗戰時期起了大作用。它是自力村為數不多的眾樓。當年日寇打過來時,那些私家豪宅窮人是進不去的,於是,全村的窮人都逃進了“龍勝樓”,日寇久攻不下,把村子洗劫一空離去,而大家因為這座破舊的小樓躲過一難。

碉樓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們去遊覽廣東省江門市的開平碉樓。“樓”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但是像這樣的碉樓羣保存完好的可沒有幾處,耳聞不如眼見,現在我們就出發吧。

遊客們,開平碉樓到了,大家請帶齊行李物品下車。下面我們一邊走我一邊給大家介紹一下:廣東江門開平市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更是聞名的碉樓之鄉,碉樓的興起和當時的開平的地理環境社會治安及華僑文化歷史密切相關,碉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防澇防匪之用。開平碉樓是集防衞,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為一體的建築羣體,始建於清初,大量興建在20世紀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這些碉樓是舊時廣東華僑為防禦盜匪、海外僑胞籌資回鄉興建的。在鼎盛時期達3300多座,而目前經開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記在冊的有1833座,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平碉樓與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家知道為什麼在明末清初會出現這麼多的碉樓嗎?這是因為開平地勢低窪,河網密佈,常有洪澇之憂,其所轄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邊遠交界之地,向來有“四不管”之稱,社會秩序很混亂。因此,明朝末期就有鄉民修建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開平又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客械鬥,人人自危。此時,恰遇西方國家在我國沿海地區招募華工去開發金礦和建築鐵路,大批開平人為了生計背井離鄉遠赴外洋,開平逐步成為一個僑鄉。“衣錦還鄉”、“落葉歸根”情結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掙到錢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匯錢回家或親自回國操辦“三件事”:買地、建房、娶老婆。於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形成了僑房建設的高峯期。但是當時的中國社會兵荒馬亂,盜賊猖獗,而開平僑眷、歸僑生活比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開平一帶作案,在這種險惡的社會環境下,防衞功能顯着的碉樓應運而生。

碉樓從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樓,村人共同集資興建的眾樓,還有用於打更放哨的更樓三大類。從建築上呢又分為,石樓,三合土樓,磚樓,和鋼筋混凝土樓四種,而最顯着的特點就是將碉樓主人的意願與風格各異的國外建築式樣結合在一起,合成一體。儘管它們在用才風格上都各有差異,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門窗窄小,鐵門鋼窗,牆身厚實,牆體上設有槍眼。有的碉樓還頂樓四角還設有“燕子窩”可以對碉樓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樓頂層又多設有了望台,並準備了早期的槍械,發電機,警報器,探照燈及石塊,銅鑼等防衞裝置,從這一特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碉樓在當時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範匪患。碉樓也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遊客請看,這個就是自力村碉樓羣,這個碉樓羣是開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樓羣!自力村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環境優美,荷塘、瓜地、菜園、果樹散佈其間,與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風格各異、造型獨特的碉樓相映成趣,景色美不勝收。村落佈局和諧,中有石板鋪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堅固、歷經滄桑的碉樓在建築上配備了鋼窗、槍眼等防衞功能,裝飾上充分融合了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歐美風格。而在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銘石樓,建於1925年,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居樓,樓主是方潤文,此樓,樓高5層,頂部有中西合併的瞭望亭,此樓樓身寬大,外形壯觀,有厚重的鐵門和堅固的鐵窗,內部陳設豪華,生活設施齊全。

看過剛才的自立村碉樓羣我們來看看赤坎古鎮,它是一個“全國曆史文化名鎮”,綿延2公里的騎樓古街臨江而建,歐陸風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純樸的民風,獨特的西洋建築與石拱橋、騎樓、江上休閒的小舟呈現出嶺南集市“小廣州”的特色。赤坎鎮中的迎龍樓,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迎龍樓坐落在開平市赤坎鎮三門裏村,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152平方米,建築面積456平方米,磚木結構。東距開平市區6公里,為關氏家族所建。三門裏村建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地處潭江下游沖積平原,是一片蘆葦叢生、水鳥羣集的低窪之地,洪澇不時地威脅着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關氏十七世祖關聖徒夫婦獻出家庭積蓄,建起了迎龍樓。接下來由大家自由參觀,請注意,文明參加,謝謝配合!

碉樓導遊詞 篇3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甄導遊。歡迎你們來到碉樓之鄉——開平。“開平碉樓與村落”在20__年6月28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刻我向大家介紹開平碉樓。

碉樓,就是一種集防衞、居住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碉樓的牆體比普通的民居厚實堅固,不怕匪盜鑿牆或火攻;碉樓的窗户比民居開口小,都有鐵柵和窗扇,外設鐵板窗門;碉樓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懸挑的全封閉或半封閉的角堡,俗稱“燕子窩”。角堡內開設了向前和向下的射擊孔,能夠居高臨下地還擊進村之敵;同時,碉樓各層牆上開設有射擊孔,增加了樓內居民的攻擊點。

此刻我們看到的就是自力村碉樓羣,這個碉樓羣是開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樓羣!自力村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環境優美,荷塘、瓜地、菜園、果樹散佈其間,與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風格各異、造型獨特的碉樓相映成趣,景色美不勝收。該村20__年被評為“廣東最美的地方”;20__年被評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廣東最佳旅遊景區;20__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各位遊客,此刻你們能夠自由遊覽,親身感受開平碉樓的豐富文化。但在遊覽時,請大家注意安全,保護文化遺產,不亂塗亂畫城牆,不亂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碉樓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

大家好!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導遊,我叫劉思一,大家叫我劉導就好了。今天由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開平碉樓。

碉樓的外型非常特別,是中西和壁的。開平碉樓下面是立體長方形的,上面卻是像印度一樣的裝扮的,裏面是美式的裝扮。

碉樓主要分成三種類別:

一、眾樓。是由村民們修建的,用於集體避難和放財物。

二、是由華僑人建的',他們投入巨大資本建這些碉樓,這種碉樓一般用於居住。

三、更樓。是由許多村一起建的,用於照明和作為鄉村地標。

開平碉樓中最有名的是赤坎鎮的三門裏的迎龍樓。此樓是開平最早的碉樓,距今至少有440年的歷史了,是由關聖徒夫婦投資建的。這座樓非常大,要100多個小孩才能圍住,這麼大的碉樓佔地面積有152平方米,共有三層,用青磚建成的,這座樓在避免洪水時發揮過重要作用。

這就是開平碉樓的一些簡介,現在請大家細細遊覽,記住,在遊玩過程中,請不要亂揚垃圾,讓我們保護這世界文化遺產。

碉樓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帶大家遊覽的是開平碉樓。碉樓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了,但是像開平的碉樓羣保存完好的卻很少,這個碉樓羣位於廣東江門開平市。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開平這個地名的由來,相傳,開平的先民到達這裏定居時,剛好見到一羣孔雀正在開屏,他們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所以便取“開屏”的諧音命名此地。開平市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

碉樓的興起和當時開平的地理環境、社會治安及華僑文化歷史密切相關,開平碉樓是集防衞,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建築羣體。碉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於防澇防匪。如今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xx年7月,開平碉樓與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碉樓有居樓、眾樓、更樓三大類。從建築上又分為石樓、三合土樓、磚樓和鋼筋混凝土樓四種,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碉樓主人的意願與風格各異的國外建築式樣結合在一起,自成一體。儘管它們在用材和風格上都各有差異,但是它們都存在着許多共同點:每座碉樓的門窗都十分窄小,門和窗都用鋼鐵製成的,牆身十分厚實並且牆體上設有槍眼。在頂層又設有瞭望台,而且準備了早期的槍械、發電機、警報器、探照燈等防衞裝置,從這一特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碉樓在當時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範匪患。當然,處於不同時期碉樓會發揮着不同的作用。

現在我們最先看到的這個就是有“廣東最美的地方”之稱的自力村碉樓羣,自力村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環境優美,荷塘、瓜地、果樹、菜地遍佈其間,與現存的15座碉樓仍保存完好、風格各異、造型獨特的碉樓相映成趣,景色美不勝收。村落佈局和諧,中有石板鋪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堅固、歷經滄桑的碉樓在建築上配備了鋼窗、槍眼等防衞功能,裝飾上充分融合了羅馬式、哥特式等歐美風格。在自力村中最別緻的碉樓就是銘石樓,建於1925年,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居樓,樓高5層,頂部有中西結合建築的瞭望亭,樓身寬大,外形壯觀,內部陳設豪華,生活設施齊全。看過自立村碉樓羣我們來看看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迎龍樓。迎龍樓坐落在開平市赤坎鎮三門裏村,坐北向南,磚木結構。東距開平市區6公里,為關氏家族所建。選用“迎龍”二字來命名碉樓,是寄託了樓主期望給村民帶來平安,好運,幸福之意。迎龍樓方形的建築形體從來沒有受到外來建築因素的影響,是開平碉樓最原始模式。接下來我們遊覽的是開平最高、最豪華的瑞石樓,樓高9層25米,佔地92平方米,是鋼筋混泥土結構居樓,有“開平第一樓”的美譽。瑞石樓是開平市內眾多碉樓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樓,堪稱開平碉樓之最。大家可以進去裏面看看,首層是客廳,分為大廳和偏廳。

碉樓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江門,我是你們的導遊。快樂彩鈴(玲)無限音樂榜,我叫彩玲,但願今天的旅程我能給大家帶來無限的快樂。

這裏就是馬降龍的興林裏村落了,在20xx年被聯合國稱為“廣東最美的鄉村”。眼前的這座碉樓叫:官駿龍樓。觀看碉樓時,主要要注意碉樓的三個特點:一是層層有廚房;二是有防盜門和天窗;三是二樓有逃生窗。層層有廚房是防洪所需,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裏常發生洪災,一旦洪水來了,就會淹沒到一樓甚至更高,且洪災一發就是幾天,所以就只能在上一樓做飯。可是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平時我們所看到的廚房煙囱都是建在房子的外牆壁吧?那麼這裏的為什麼會把煙囱建在房子的內牆壁呢?可能大家都想不出它的緣由吧?這是因為要預防土匪從房子外面的煙囱爬到樓上去,可見當時的人們為了預防土匪的層層攻擊,在建造房子時想得如此周密。防盜門、天窗和逃生窗是防盜所需,若一旦有土匪來侵,就可立即關上樓梯口的防盜門,在樓上用石頭通過天窗對土匪進行攻打,逃生窗建在二樓,請問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麼?呵呵,這位遊客答對了,就是因為二樓不會很高,土匪來了,情況緊急時,可以從這個逃生窗跳下去,不會造成生命危險。這二樓客廳的地面是由意大利進口的地板磚而鋪成的,以及這個供奉神像的神台是由潮州木雕雕塑成的。可想而知在當時的社會就能有如此精密周全結合中西文化的建築,是有多麼高超的技術和富裕的家境。

參觀完這第一個碉樓,大家有什麼感想啊?看來大家都有不同深處的感想,接下來我們將會參觀到更加壯觀的建築,第二站:赤坎古鎮的影視名城,我們視目以待吧!

通過參觀完這三個大宅之後,大家都應該會有更高的讚歎吧!看來遊覽了一個上午大家都有點累和餓了,我們要去的第三站:福納千家,就是最適合不過的啦!那裏有一個農家飯莊和一個大型的購物超市。由名廚精心烹製的地道開平農家菜與蟲草宴為特色,最適合旅遊期間的休閒用餐,超市主要銷售五邑地區的土特產及粵西一帶富有特色的旅遊紀念品。

大家對今天的午餐還滿意吧?用餐完後我們在這休息半個鍾就要去參觀今天的最後一站:自力村。

我們現在參觀的這座樓是叫銘石樓,和之前參觀的官駿龍碉樓略有不同,建築上顯得更加壯觀更加先進和豪華。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該銘石樓與官駿龍樓有哪些些方面的不同呢?對了,這位遊客又説對了,在碉樓上部的四角都建有突出懸挑的半封閉的角堡,俗稱“燕子窩”,是哨兵的站崗位置,以便提前發現土匪“來訪”時易於反攻,同時還會發現在樓上有眾多內大外小的小洞,稱為“槍口眼”,這也是防衞土匪時對其進攻的設備,所以在當時就算是有錢人也不能過上舒適無憂安然的生活,而是時刻要防備土匪會來攻。從這些房門、客廳設施設備以及牆壁上掛着的時鐘更現出一種以中西建築藝術、防衞和居住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

我相信大家在參觀完前面的碉樓,應該是一次次的歎為觀之吧?讚歎碉樓的建築技術是如此的高超,如此的精湛而周密,建築藝術是如此的華麗。但大家又是否會同時帶着一個疑問――這些燦爛的輝煌是如何獲得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世紀回憶,看開平華僑話史,看碉樓背後的故事。這裏是華僑話史展覽館,我們可以從掛滿圖片的牆壁上,及圖片旁邊的簡介瞭解到當年的華人是過着一種怎樣的生活。

當年為了生計、為了逃避飢寒交迫的生活,我們的華人千里迢迢漂洋過海來到了世界各地謀生,尋求過上富裕生活的夢想。從這些圖片可以看到當時的華工職業有:漁業、餐飲業、洗衣業、淘金業、修鐵路、開雜貨店、農業等,也就因此出現了唐人街,但大家看看當時的唐人街並不是像今天的唐人街那樣的豪華的,而是很破舊很落後的生活環境,可華人們都很團結,一起拼搏、一起努力工作,希望爭取更多的錢回家鄉建設,讓更多的中國人過上富裕的生活。一路走來,他們坎坎坷坷、歷經滄桑與磨難,當年的華人為了漂洋到國外,在渡船下面忍受着很骯髒的生活環境,但最終能到達國外的是很少很少的,在半路就已經有很多被餓死渴死了。為了到國外,13歲的鄧文鈿先生就備受外國人的審拷;如果當時的華人在國外沒有掙到足夠的錢的話是不能回來的,所以為了圓夢,為了回家探望家中的妻子和兒女,譚積興先生在國外拼命地努力掙錢,可最終與妻子一生只見了兩次面:結婚和死別,兒女卻是一個被餓死一個被撐死,一個家庭就這樣散了,這令人感到是多麼的心酸、多麼的痛心。看這一張張的圖片卻感到是在看一個個令人心酸令人痛心的故事。其中讓我感到最痛心的是:外國人認為中國人能建成長城,那麼也一定能在不管怎樣的條件下修建鐵路,所以很多華人被迫去經常會發生泥石流現象地帶建鐵路,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當時很多的華人活生生的被埋在了鐵軌和泥土下面,看這張圖片就是當年的華人在修鐵路時的情境了,可想而知,外國人的鐵路是犧牲了多少華人的性命,流了多少華人的血淚啊!這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痛心很痛心的事。這一張張圖片這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都體現出了當時在外華人吃苦耐勞、艱辛、團結、愛國的精神。

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後代應該要引以為榮,應該要學習華人們吃苦耐勞、團結愛國的精神。我們現在能過上美好的生活,應該不能忘了前人所付出的努力和流下的血淚。我們能處在這樣好的環境,應該要為自己腳下的路作出更加堅定的選擇,為自己為社會為國家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拼搏去奮鬥,相信付出了未來就會是有回報的。

各位遊客,相處的快樂時光總是那麼的短暫,我們今天的旅程即將要結束了,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處了這麼難忘快樂的一天,也很感謝大家對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我在某些方面做到不足之處的,希望大家能多多見諒,祝大家以後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事事順心,天天開心,謝謝!

碉樓導遊詞 篇7

看過剛才的自立村碉樓羣我們來看看赤坎古鎮,它是一個“全國曆史文化名鎮”,綿延2公里的騎樓古街臨江而建,歐陸風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純樸的民風,獨特的西洋建築與石拱橋、騎樓、江上休閒的小舟呈現出嶺南集市“小廣州”的特色。赤坎鎮中的迎龍樓,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迎龍樓坐落在開平市赤坎鎮三門裏村,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152平方米,建築面積456平方米,磚木結構。東距開平市區6公里,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為關氏家族所建。三門裏村建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地處潭江下游沖積平原,是一片蘆葦叢生、水鳥羣集的低窪之地,洪澇不時地威脅着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關氏十七世祖關聖徒夫婦獻出家庭積蓄,建起了迎龍樓。選用“迎龍”二字來命名碉樓,是因為這寄託了期望給村民帶來平安,好運,幸福之意。

根據“開平縣誌”的記載,清光緒九年(1884)年,開平發生大水災,許多村莊的房屋被洪水淹沒,三門裏村人幸虧登上迎龍樓而避過劫難。迎龍樓是全村的制高點。樓頂是硬山頂式建築,風格古樸,造型簡潔,是開平碉樓最原始的模式。而開平最高,最豪華的就要數蜆岡鎮的瑞石樓了,樓高9層25米,是鋼筋混泥土結構居樓,有“開平第一樓”的稱號。坐落在開平市蜆岡鎮錦江裏村後左側,樓高九層,佔地92平方米。瑞石樓的始建人黃璧秀,號瑞石。他和兒子黃暢蘭(長子)、黃賜蘭(次子)一起在香港經營藥材鋪和錢莊,事業成功。20世紀初,59歲的黃璧秀因父母和妻子在家鄉居住,為了家人的安全,他不惜投入三萬多元港幣的巨資,於民國十年(1920__年)籌建家居碉樓,民國十二年(1920__年)竣工,歷時3年。樓建成後,他以自己的號取名,叫“瑞石樓”。當時廣東省有名的大書法家、廣州六榕寺主持鐵禪大師題寫了“瑞石樓”三個大字。瑞石樓是“開平第一”,不僅是高度上第一,外觀上也是別的碉樓難以相比的。樓的頂部有3層亭閣,其中以四周用承重牆接託的羅馬穹窿頂和以支柱支承的拜佔廷穹窿頂造型最為顯著。該樓首層至五層樓體每層都有不同的線腳和柱飾,增加了建築立面的效果。各層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構圖也各有不同。五層頂部的仿羅馬拱券和四角別緻的託柱有別於其他碉樓中常見的卷草託腳,循序漸進,向上部自然過渡。六層有愛奧尼克風格的列柱與拱券組成的柱廊。七層是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頂的角亭,南北兩面可見到巴洛克風格的山花圖案。八層平台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層小涼亭的穹窿頂,羅馬風格濃重。樓名匾額放在七層上部正中的位置,上寫“瑞石樓”三個剛勁雋秀的大字。該樓每層都有從香港購買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風,上面雕刻着篆、隸、楷、行、草各種字體的諸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雀屏中目,鴻案齊眉”等內容的對聯,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由於是家族私樓,各個廳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擺設,這又是其他碉樓難以超越的地方。

但我們要説到開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樓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去遊覽的塘口鎮方氏燈樓。方氏燈樓坐落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東距開平市區11公里。由宅羣、強亞兩村的方氏家族於民國九年(1920__年)共同集資興建,原名“古溪樓”,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來流經樓旁的小溪命名。該樓高5層18.4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第3層以下為值班人員食宿之處,第4層為古希臘神廟的柱廊式,第5層為中世紀歐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結構,給人以威嚴、堅固、神祕之感。樓內配備值班預警的西方早期發電機、探照燈、槍械等,是典型的更樓。方氏燈樓選址極佳,視野開闊,也是附近鄉村的景觀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遊客,今天我們一路穿梭在一道獨特的華僑歷史文化隧道里,領略到了那震撼的萬國建築藝術長廊氣息,相信我們的心情也放鬆了不少。各位遊客今天我們的旅程即將結束了,謝謝大家一路以來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碉樓導遊詞 篇8

看過剛才的自立村碉樓羣我們來看看赤坎古鎮,它是一個“全國曆史文化名鎮”,綿延2公里的騎樓古街臨江而建,歐陸風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純樸的民風,獨特的西洋建築與石拱橋、騎樓、江上休閒的小舟呈現出嶺南集市“小廣州”的特色。赤坎鎮中的迎龍樓,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迎龍樓坐落在開平市赤坎鎮三門裏村,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152平方米,建築面積456平方米,磚木結構。東距開平市區6公里,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為關氏家族所建。三門裏村建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地處潭江下游沖積平原,是一片蘆葦叢生、水鳥羣集的低窪之地,洪澇不時地威脅着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關氏十七世祖關聖徒夫婦獻出家庭積蓄,建起了迎龍樓。選用“迎龍”二字來命名碉樓,是因為這寄託了期望給村民帶來平安,好運,幸福之意。

根據“開平縣誌”的記載,清光緒九年(1884)年,開平發生大水災,許多村莊的房屋被洪水淹沒,三門裏村人幸虧登上迎龍樓而避過劫難。迎龍樓是全村的制高點。樓頂是硬山頂式建築,風格古樸,造型簡潔,是開平碉樓最原始的模式。 而開平最高,最豪華的就要數蜆岡鎮的瑞石樓了,樓高9層25米,是鋼筋混泥土結構居樓,有“開平第一樓”的稱號。坐落在開平市蜆岡鎮錦江裏村後左側,樓高九層,佔地92平方米。瑞石樓的始建人黃璧秀,號瑞石。他和兒子黃暢蘭(長子)、黃賜蘭(次子)一起在香港經營藥材鋪和錢莊,事業成功。20世紀初,59歲的黃璧秀因父母和妻子在家鄉居住,為了家人的安全,他不惜投入三萬多元港幣的巨資,於民國十年()籌建家居碉樓,民國十二年()竣工,歷時3年。樓建成後,他以自己的號取名,叫“瑞石樓”。當時廣東省有名的大書法家、廣州六榕寺主持鐵禪大師題寫了“瑞石樓”三個大字。瑞石樓是“開平第一”,不僅是高度上第一,外觀上也是別的碉樓難以相比的。樓的頂部有3層亭閣,其中以四周用承重牆接託的羅馬穹窿頂和以支柱支承的拜佔廷穹窿頂造型最為顯著。該樓首層至五層樓體每層都有不同的線腳和柱飾,增加了建築立面的效果。各層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構圖也各有不同。五層頂部的仿羅馬拱券和四角別緻的託柱有別於其他碉樓中常見的卷草託腳,循序漸進,向上部自然過渡。六層有愛奧尼克風格的列柱與拱券組成的柱廊。七層是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頂的角亭,南北兩面可見到巴洛克風格的山花圖案。八層平台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層小涼亭的穹窿頂,羅馬風格濃重。樓名匾額放在七層上部正中的位置,上寫“瑞石樓”三個剛勁雋秀的大字。該樓每層都有從香港購買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風,上面雕刻着篆、隸、楷、行、草各種字體的諸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雀屏中目,鴻案齊眉”等內容的對聯,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由於是家族私樓,各個廳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擺設,這又是其他碉樓難以超越的地方。

但我們要説到開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樓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去遊覽的塘口鎮方氏燈樓。方氏燈樓坐落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東距開平市區11公里。由宅羣、強亞兩村的方氏家族於民國九年()共同集資興建,原名“古溪樓”,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來流經樓旁的小溪命名。該樓高5層18.4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第3層以下為值班人員食宿之處,第4層為古希臘神廟的柱廊式,第5層為中世紀歐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結構,給人以威嚴、堅固、神祕之感。樓內配備值班預警的西方早期發電機、探照燈、槍械等,是典型的更樓。方氏燈樓選址極佳,視野開闊,也是附近鄉村的景觀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遊客,今天我們一路穿梭在一道獨特的華僑歷史文化隧道里,領略到了那震撼的萬國建築藝術長廊氣息,相信我們的心情也放鬆了不少。各位遊客今天我們的旅程即將結束了,謝謝大家一路以來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碉樓導遊詞 篇9

這天我將帶您遊覽廣東開平的著名景點――碉樓與立園。

開始參觀之前,古遊網先給您介紹一下開平這個地名的由來。相傳,開平的先民到達那裏定居時,剛好見到一羣孔雀正在開屏,他們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所以就取了“開屏”的諧音命名此地。

開平市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碉樓的興起和當時開平的地理環境、社會治安、華僑文化歷史密切相關,它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防澇防匪。

開平碉樓是集防衞、居中和中西建築藝術為一體的建築羣體,在鼎盛時期達3300多座,而目前經開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記在冊的有1833座,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千姿百態、形式多樣。建築風格獨具特色,有中國傳統硬山頂式、懸山頂式,還有受西方影響的建築形式。在碉樓的總體造型、建築構件和表現手法上,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與西方建築風格融為一體,既有古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券拱和柱式、伊斯蘭的葉形券拱和鐵雕、哥特時期的券拱、巴洛克時期的山花、新文藝運動的裝飾手法以及工業派的建築藝術等表現形式,也有中國古建築中的飛檐、雕欄,這些都融進了開平的鄉土建築之中。西方的科學民主的精神與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互相融合,從這些中西合璧的建築上能夠看出。

碉樓從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樓,村人共同集資興建的眾樓,還有用於打更放哨的更樓三大類。從建築上,又分為,石樓、三合土樓、磚樓和鋼筋混凝土樓四種,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碉樓主人的億元與風格各異的國外建築式樣結合在一齊,自成一體。儘管它們在用才風格上都各有差異,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門窗窄小,鐵門鋼窗,牆身厚實,牆體上設有槍眼。有的碉樓還頂樓四角還設有“燕子窩”,能夠對碉樓四周構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樓頂層又多設有望台,並準備了早期的槍械、發電機、警報器、探照燈及石塊、銅鑼等防衞裝置,從這一特點我們就能夠看出碉樓在當時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範匪患。碉樓也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除了碉樓,開平還有許多關於僑民文化的遺蹟,立園就是一處,它是1926年由當地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歷時10年興建的私人園林。

好了,瞭解完碉樓的歷史、建築特點、作用以及立園的簡單介紹後,古遊網這就帶先您去開平的村落裏看幾處典型的碉樓。

自力村坐落在塘口鎮,是碉樓最集中的村子。這個村子的民居格局與環境保護完好,自然環境優美,村民們在碉樓之間都種滿了荷花,放養着水牛,田田荷葉掩映着結構精美、佈局和諧的洋樓,彷彿在中國的田園畫中欣賞歐陸風情。全村共建有15座碉樓6座廬,廬就是指的西式別墅。最早的龍勝樓建於1919年,最晚的湛廬建於1948年。全部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村中最精美的是銘石樓,它的主人廣仁,在美國以“其昌隆”雜貨鋪發家,成為本地首富。他善於經營,把家鄉幾乎所有的商品一一推向美國市場,神奇般地暢銷。他用6萬雙毫銀元在家鄉修建了這座氣派的豪宅。五層的銘石樓,底下四層樸實無華,第五層富麗堂皇,前部是一條寬敞的柱廊,八根柱子是愛奧立克柱式的,四周的平台是變形的羅馬欄杆,正面正有中巴洛克曲線山花,下面是“銘石樓”的匾額,頂部有一個愛奧立克立柱中式琉璃頂的小亭子。內部裝修更是華麗,大廳掛着四幅巨大的主人油畫像,出自歐洲名畫家的.手筆,好幾只巨大的水泥箱是用來裝錢的。之後,主人離開了那裏,門窗封得極為堅固,是碩果僅存的幾個保存完整的碉樓。樓裏保存着完整的傢俱、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豐富而搞笑,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

“銘石樓”左首的四層碉樓是“葉生居廬”,它的主人是廣仁的夥計廣寬。廣寬當年為廣仁打工,之後發財也建了樓,其規模僅次於“銘石樓”。“葉生居廬”被打開過一次,能看到的家財被洗劫一空,但據説夾牆中還藏了不少金子。之後那裏被雷劈了兩次,就是因為金子引雷。

村裏最老的“龍勝樓”建成於1917年,是一座低矮樸實的眾樓。在抗戰時期起了大作用。它是自力村為數不多的眾樓。當年日寇打過來時,那些私家豪宅窮人是進不去的,於是,全村的窮人都逃進了“龍勝樓”,日寇久攻不下,把村子洗劫一空離去,而大家因為這座破舊的小樓躲過一難。

碉樓導遊詞 篇10

開平碉樓分佈在廣東省開平市,是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衞、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都是單體建築,其上部造型有傳統硬山頂式、懸山頂式,也有國外不同時期的建築形式、建築風格。選取不同的外國建築式樣綜合一起,自成一體,既有古希臘、羅馬的風格,又有哥特、伊斯蘭、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建築要素,很難將開平碉樓具體歸人國外某一個時期的某種建築風格之中。 這些不同風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築元素在開平碉樓中和諧共處,表現特有的藝術魅力。

開平碉樓儘管在用材、風格上各有差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門窗窄小,鐵門鋼窗,牆身厚實,牆體上設有槍眼。有的碉樓在頂層四角建有突出樓體的“燕子窩”,從“燕子窩”的槍眼可以對碉樓四周形成全方位的控制。碉樓頂層多設有了望台,配備槍械、銅鐘、警報器、探照燈等防衞裝置。 碉樓的造型變化主要在於塔樓頂部。從開平現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樓來看,樓頂建築的造型可以歸納為一百種,但比較美觀的有式屋項、中西混合式屋頂、古羅馬式山花頂、穹頂、美國城堡式屋頂、歐美別墅式房頂、庭院式陽台頂等形式。

自明朝( 1368 — 1644 年)以來,開平因位於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之間,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會治安混亂;加上河流多,每遇颱風暴雨,洪澇災害頻發,當地民眾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樓以求自保。 開平碉樓大規模興建的年代,正是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階段。

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方式各不相同,國內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築,主要是被動接受的舶來品;而以開平為中心出現的碉樓羣,則是鄉村民眾主動接受西方建築藝術並與本土建築藝術融合的產物,充分體現了他們面對外國先進文化時的一種自信、開放、包容的心態。 古代建築考察組認為,開平碉樓在古代建築史中有關特殊的一頁,其洋為中用的藝術手法尤其有重要的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r6kx8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