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東導遊詞 >

開平碉樓導遊詞3篇

開平碉樓導遊詞3篇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內,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衞、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平碉樓導遊詞,歡迎參考!

開平碉樓導遊詞3篇
開平碉樓導遊詞1

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佈,城鎮農村,舉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幾座,少者一村二三座。從水口到百合,又從塘口到蜆岡、赤水,縱橫數十公里連綿不斷,蔚為大觀。這一座座碉樓,是開平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見證,它不僅反映了僑鄉人民艱苦奮鬥、保家衞國的一段歷史,同時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築博物館,一條別具特色的藝術長廊。可以説,開平作為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她的特色在碉樓上都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對碉樓資源進行保護和挖掘,對於研究華僑史和建築藝術,對於開發旅遊資源和開展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開平碉樓的興起,與開平的地理環境和過去的社會治安密切相關。開平地勢低窪,河網密佈,而過去水利失修,每遇颱風暴雨,常有洪澇之憂。加上其所轄之境,原為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邊遠交界之地,向來有“四不管”之稱,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開平碉樓種類繁多,若從建築材料來分,大致有鋼筋水泥樓、青磚樓、泥樓、石樓四種。開平碉樓的建築風格和裝飾藝術更是千姿百態,讓人歎為觀止。有中國傳統硬山頂式、懸山頂式,也有國外(特別是歐洲大陸)不同時期的建築形式、建築風格,如哥特式、羅馬式等等。而大多數碉樓既有這個國家的建築風格,又有那個國家的藝術特點,很難具體界定。北京大學博士後張國雄先生在《開平碉樓與民居》一文中對此作了精闢的闡述。

開平碉樓導遊詞2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內,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衞、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約產生於明代後期(16世紀)。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立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分大花園、小花園和別墅區三部分,彼此以人工河或圍牆分隔,又用橋亭和通天迴廊連成一體,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別墅區有泮文、泮立等六幢別墅和碉樓一座,中西合壁,氣勢恢宏;室內裝飾和擺設,豐富豪華,珍寶無數。

馬降龍碉樓羣距開平市區15公里,隸屬開平市百合鎮。建村之初,這一帶為河灘地,原名“豐歲”,寓意歲歲豐收。1949年後取名“馬降龍”。馬降龍碉樓羣背靠百足山,面臨潭江水,村中建於20世紀初、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樓和8座西式別墅像一串珠鏈,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古林修竹間。身臨其境,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景色迷人,令人有置身桃源仙境之感。

自力村碉樓羣位於開平市塘口鎮,是世界文化遺產地。該村自然環境優美、水塘、荷塘散佈其間,與眾多的碉樓相映成趣,美不勝收。自力村有15座風格各異、造型精美、內涵豐富的碉樓,多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當地僑胞為保護家鄉親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而興建,樓內保存着完整的傢俱、生活用品,豐富而有趣,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

錦江裏隸屬開平市蜆岡鎮,是世界文化遺產村落之一,是由黃姓家族組成的典型開平華僑村落,海外鄉親主要分佈在美國和加拿大。清朝光緒年間(1875—1908)黃氏從背面的額祖居地長安村分族遷來,在河灘地上規劃建設新村,以村前的錦江河命名。20世紀初,為沿河居住,村民和華僑先後在村後興建升峯、錦江、瑞石等3座古城堡式碉樓。

赤坎影視城四周江水環繞,古榕婆娑,江上舟來楫往。堤西路、中華西路、堤東路、中華東路等600多座騎樓依水而建,串聯出一道獨特的僑鄉景象,遊客至此,會不禁驚歎:明明是嶺南的鄉村,卻又像是西洋的古城!在赤坎影視城您會感受到營商與生活融為一體的悠閒寫意,會看到一個市井生活的天堂。入夜,可在河畔隨意找一家食肆,邊品嚐地道小吃,邊欣賞黃燈下的古鎮,此時,您會發現赤坎原來就是一個諾大的影視城,赤坎影視城在流金歲月中不斷地演繹着迷人的故事。

南樓,其貌不揚,踞江而立,在日寇肆虐的年代,七位英雄在這裏譜寫了精忠報國的偉大樂章。因抗日七烈士的英勇殺敵事蹟而名垂千古,成為後人駐足憑弔的勝景。20xx年被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命名為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開平碉樓導遊詞3

開平碉樓分佈在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衞、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都是單體建築,其上部造型有中國傳統硬山頂式、懸山頂式,也有國外不同時期的建築形式、建築風格。選取不同的外國建築式樣綜合一起,自成一體,既有古希臘、羅馬的風格,又有哥特、伊斯蘭、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建築要素,很難將開平碉樓具體歸人國外某一個時期的某種建築風格之中。 這些不同風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築元素在開平碉樓中和諧共處,表現特有的藝術魅力。

開平碉樓儘管在用材、風格上各有差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門窗窄小,鐵門鋼窗,牆身厚實,牆體上設有槍眼。有的碉樓在頂層四角建有突出樓體的“燕子窩”,從“燕子窩”的槍眼可以對碉樓四周形成全方位的控制。碉樓頂層多設有了望台,配備槍械、銅鐘、警報器、探照燈等防衞裝置。 碉樓的造型變化主要在於塔樓頂部。從開平現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樓來看,樓頂建築的造型可以歸納為一百種,但比較美觀的有中國式屋項、中西混合式屋頂、古羅馬式山花頂、穹頂、美國城堡式屋頂、歐美別墅式房頂、庭院式陽台頂等形式。

自明朝( 1368 — 1644 年)以來,開平因位於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之間,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會治安混亂;加上河流多,每遇颱風暴雨,洪澇災害頻發,當地民眾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樓以求自保。 開平碉樓大規模興建的年代,正是中國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階段。

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方式各不相同,國內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築,主要是被動接受的舶來品;而以開平為中心出現的碉樓羣,則是中國鄉村民眾主動接受西方建築藝術並與本土建築藝術融合的產物,充分體現了他們面對外國先進文化時的一種自信、開放、包容的心態。 中國古代建築考察組認為,開平碉樓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中有關特殊的一頁,其洋為中用的藝術手法尤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標籤: 導遊詞 碉樓 開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dong/98r4y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