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紹興導遊詞(精選4篇)

紹興導遊詞(精選4篇)

紹興導遊詞 篇1

紹興東湖在紹興古城東約六公里處,以崖壁、巖洞、石橋、湖面巧妙結合,成為著名園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東湖雖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構成的奇景使東湖成為旅遊業界人士公認的罕見的"湖中之奇"。日本旅遊機構交通公社,曾在同時遊歷過杭州西湖與紹興東湖的日本遊客中作過問卷調查,對東湖的印象超過西湖,可見對東湖的讚譽並非紹興人的自我感覺。

紹興導遊詞(精選4篇)

東湖所在地,原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駐駕飲馬,故被稱為箬簣山。漢代以後,箬簣山成了紹興的一處石料場,經過千百年的鑿穿斧削,又是採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並形成了高達50多米的懸崖峭壁。勞動者取石還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處,日子一久,形成了長過200米,寬約80米的清水塘。清末,紹興著名鄉賢陶浚宣眼光獨到,利用採石場築起圍牆,對水面稍加拓寬,遂成山水相映的東湖。東湖經過百年的人工裝扮,成為一處巧奪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1920xx年八月,孫中山先生還親臨陶社致祭。建國後,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到過東湖。郭沫若在東湖還留下詩歌一首:"箬簣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遊覽東湖的遊客不僅會被如畫的景色所吸引,而且還會被勞動人民手足胼胝創造的如此奇蹟所感動。

沿着古運河旁圍牆邊小路步行遠看,崖壁表面顏色深淺不一,洞穴形狀各不相同,富層次,多變化;沿着湖中小徑可以中瞧,崖壁及崖壁所組成的洞穴給人以神奇,並禁不住為先人們的鍥而不捨發出感歎;近觀的形式當然是乘船入洞,在崖壁之下感受東湖,那時的你感覺可能會是自己的渺小。遊船觀東湖,最奇妙的是近觀陶公洞與仙桃洞,可以説未進二洞等於沒有到過東湖。陶公洞入口處僅容一艘小舟通行,進入洞內之後卻是另有洞天,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坐井觀天的意境悠然在目。站在岸上看仙桃洞,只是一座簡單的石框門,而你在和仙桃洞零距離接觸之時,才能在導遊人員的指引下,見到與倒影組合在一起的巨大仙桃。

紹興導遊詞 篇2

浙江省紹興市

20__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頒獎詞:一座擁有2500年曆史的文化古城,是“沒有圍牆的博物館”、羣星璀璨的“名士之鄉”,世界文豪魯迅先生的故里。這裏是著名的江南水鄉、酒鄉、橋鄉,素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並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紹興。其橋的數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橋。

氣候特徵

該市處於中、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過渡地帶,季風氣候顯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豐富,濕潤温和。“三大盆地”氣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氣候資源豐富,但洪澇、乾旱和低温冷害等常有出現。

該市常年平均氣温16.5℃,極端最高氣温39.5℃,極端最低氣温-10.1℃,≥10℃的活動積温在5200℃以上,80%保證率為4800℃以上,日平均氣温穩定通過10℃的初日常年平均出現在4月上旬中期。

初霜一般出現在11月中旬後期,終霜一般出現在3月下旬前期,無霜期年平均為238天。

常年降水量平均為1438.9mm,且分佈不均,降水年變化呈雙峯型且年際變化較大,即3-6月和9月為兩個多雨季,7-8月和10月至翌年2月為兩個少雨季,最多年降水與最少年相差達895.2mm;年降水日數平均為156.2天。

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895.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42.5%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7.06萬(20__年),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居民大部分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太湖片方言,通行吳語上海話。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面向新世紀,紹興市的發展目標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旅遊大市。20__年,紹興縣實現GDP608億元,户籍人均GDP達到1.2萬美金,均為浙江各縣、縣級市第一。紹興市GDP位於浙江省杭州,寧波,温州之後列第四。是全國十強市,十強縣雙十強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全球紡織城與世界紡織品貿易中心。爭取到20__年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__年達到目前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悠悠鑑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風光秀麗、物產豐富、風土人情、名人輩出誘人而著稱於世,自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古即為遊客嚮往的遊覽勝地。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紹興出名人,是、陸游、蔡元培、秋瑾、魯迅、周恩來、竺可楨、馬寅初等名人的故鄉,主席稱紹興為“鑑湖越台名士鄉”(《七絕兩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相傳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為治水曾兩次躬臨紹興,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勝蹟。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建都紹興,卧薪嚐膽時,“越池”一度成為我國東部政治文化中心。漢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稱吳州,唐朝又改稱越州,南宋時改為紹興府,沿襲至今。一代文學巨擘魯迅的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紹興文化濃郁的地方性色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遊覽紹興,也許就是一次魯迅文化的懷舊之旅,站在河邊,你可以看到戴着小氈帽的船伕以及戴着銀項圈的玩童;邁進咸亨酒店,你可以嚐嚐正宗的茴香豆;回到鄉間,去看一場傳統的社戲……

紹興就是這樣一座地方色彩很濃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纖道上,綠水晶瑩,石橋飛架,輕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橋樑4000餘座,構成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東湖洞橋相映,水碧於天;五泄溪泉飛成瀑,五折方下;柯巖石景,鬼斧神工;蘭亭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被稱為書法勝地;曾經在此雲門寺珍藏了幾百年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最終被唐太宗派蕭翼騙走(唐太宗因追慕王羲之的書法傑作,特派監察御史蕭翼用計從辯才和尚謀騙取珍藏在雲門寺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真跡的故事也在此發生。得知雲門是緣於《蘭亭序》,王羲之在山陰蘭亭寫就《蘭亭序》為世人知曉,卻少有人知道會稽雲門乃《蘭亭序》失卻之所。唐代演義故事中有《雲門失蘭亭序記》一章。沈園則因陸游、唐琬的愛情悲劇使後來者嗟歎不已;此外還有唐代纖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紹興風土人情,以烏篷船、烏氈帽、烏乾菜為代表,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呈現獨特的地方風采,令人仰慕神往。

紹興導遊詞 篇3

安昌可以説是紹興最原汁原味的古鎮了,沿河的三裏街市還保留着質樸的生活氣息,臘腸和醬油是這裏的一大特色。這裏幾乎沒有旅遊團,更多的是悠閒生活的當地人,很多人説,這就是十年前的西塘。

古鎮依河而建,北岸為商市,南岸是民居,水上眾多石橋連接兩岸的往來。古鎮聯票裏的收費景點基本分佈在河流兩岸,在古鎮入口的售票可以領到印刷精美的導遊圖。

從景區入口往裏走,北岸依次是文史館(城隍殿)、穗康錢莊、石雕館、紹興師爺博物館。其中,紹興師爺博物館是最值得一看的,紹興最著名的特產除了黃酒,就是師爺了,博物館裏展有師爺的歷史、分類,以及生活用物和日記等等,讓人對這個行業有比較全面的瞭解。石雕館是一個三進的老台門,收集了大量的紹興石雕石碑,頗有趣味。沿着河的南岸,可以在中國銀行舊址看國有銀行的氣派,規模宏大的安康寺,而安昌民俗風情館裏大量的圖片和生活用品,可以一窺安昌的生活風俗。

如果只是在古鎮街上走走,感受安昌的風土人情,是不需要買門票的。走在河邊的廊棚下,有許多當地人擺的小攤。不同於其它商業化古鎮清一色的義烏小商品,安昌人出售的小玩意更接地氣,從氈帽到鞋刷、鈕釦,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還有些扯白糖、箍桶、做布鞋的老手藝人,一輩子堅守着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手藝。

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安昌的臘腸和醬油遠近聞名,在《舌尖上的中國》中播出後更是火遍全國。掛在河岸邊竹架子上密密麻麻的臘腸也是古鎮一道特有的風景,古鎮上的“仁昌醬園”不僅是一景,也是安昌臘腸好吃的祕訣之一,來到這裏的人總要順手買些回去。

在安昌古鎮坐最實惠的烏篷船體驗水鄉生活,也是許多人選擇安昌的理由。這裏的烏篷船比紹興其它地方便宜很多,推薦體驗一下。

安昌古鎮最好玩的時候是每天元旦3天的臘月風情節,此時雖然天氣寒冷,但別有風味。除了鄉土氣息濃厚的社戲、民間宣卷演唱,還常常能遇到熱鬧的水上婚禮船隊。

來這裏遊玩的人一般會在遊玩後會回到紹興市區,不太會在古鎮過夜,但你一定不能錯過古鎮上烏氈帽飯店的黴乾菜燒肉、筍乾,或者在三張桌子的寶麟酒家要一份自制臘腸,來一壺自釀的花雕,非常享受。

紹興導遊詞 篇4

鑑湖位於中國浙江省紹興市南,經緯度N29°58ˊ, E120°14ˊ,是我國長江以南 著名的水利工程,古鑑湖淹廢后的殘留部分。俗稱長湖、大湖、慶湖,雅名鏡湖、賀鑑湖。

東漢永和五年(140),會稽太守馬臻納山陰、會稽兩縣36源之水為湖,總面積曾達200多平方千米。湖在唐中葉之後逐漸淤積。北宋時,豪家在湖上建築堤堰,築湖墾田,湖面積大大減少。今湖塘、容山湖、屓石湖、白塔洋均為其遺蹟。湖長約15千米,面積3平方千米。鑑湖水質極佳,馳名中外的紹興酒就用鑑湖水釀製。湖濱有馬臻墓、陸游故里、三山、快閣遺址等古蹟。

鑑湖原名鏡湖,相傳黃帝鑄鏡於此而得名。鑑湖還有長湖、慶湖、賀家湖、賀監湖等別名。鑑湖水質特佳,馳名中外的紹興老酒,即用此湖水釀造。鑑湖湖面寬闊,水勢浩淼,泛舟其中,近處碧波映照,遠處青山重疊,有在鏡中游之感。

鑑湖不僅有獨特的自然風光,還有許多名勝古蹟為之增色。湖東岸有馬臻之墓,他發動民眾興修水利,卻得罪了豪紳,被誣告致死,後來會稽百姓設法把他的遺骸運回,安葬於鑑湖之畔,建墓立廟,永久祭掃。墓在鑑湖東跨湖橋下,後依鑑湖,前臨曠野,墓前有石坊一座,上刻"利濟王墓"( 鑑湖

"利濟王"為北宋仁宗所賜)四個大字。墓碑上刻有:"敕封利濟王東漢會稽郡太守馬公之墓",為清康熙五十六年(1720xx年)修墓時所立。墓東側有馬大守廟,始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現存前殿、大殿和左右廂,為晚清建築。

湖在唐中葉之後逐漸淤積。北宋中期以後,豪家在湖上建築堤堰,築湖墾田,湖面積大大減少。北宋末圍湖最盛時終於為成田。到元代僅少數特別低窪處還保留着瀦水,鑑湖已經名存實亡。今零星散佈的芝塘湖、百家湖、鑑湖、百塔湖、洋牌湖等都是古鑑湖的殘跡。

鑑湖水質極佳 ,馳名中外的紹興酒就用鑑湖水釀製。鑑湖所在的紹興,距杭州東南60㎡處,其歷史悠久,春秋時為越國都城,稱"越池"。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南逃,曾在此暫住,取"紹祚中興"之義,改越州為紹興,而得名至今。鑑湖一帶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光。湖上橋堤相連,漁舟時現,青山隱隱,綠水迢迢。王羲之詩:“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 鑑湖水質清澈,含有豐富的Ca和微量元素Li,是釀造“紹興黃酒”的極佳水源。由其釀造出來的紹興黃酒醇香撲鼻,馳名中外。 鑑湖所在的紹興,距杭州東南60km2處,其歷史悠久,春秋時為越國都城,稱“越池”。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南逃,曾在此暫住,取“紹祚中興”之義,改越州為紹興,而得名至今。 紹興出了很多名人,它是魯迅先生的家鄉,周恩來的故里。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南宋詩人陸游、明代畫家徐渭以及晚清女革命家秋瑾都在此留下過足跡。

烏蓬船:船蓬黑色的小船,盛行於浙江紹興,劃時雙手劃單槳,雙腳踩櫓,行駛很平衡。是古時主要水上交通工具。

“萬年戲台”這座江南水鄉舞台坐西朝東,兩面環水,面臨鑑湖。此處再現了魯迅筆下的社戲風采、水鄉演戲的情景

標籤: 導遊詞 紹興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nnzqv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