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梵淨山導遊詞講解(精選4篇)

梵淨山導遊詞講解(精選4篇)

梵淨山導遊詞講解 篇1

各位朋友:

梵淨山導遊詞講解(精選4篇)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梵天淨土,桃源銅仁”。我是大家此次梵淨山之旅的導遊,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我來自銅仁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站在我身旁的這位是我們此次梵淨山之旅的司機。李師傅。他有着多年的駕駛車經驗,是我社的老師傅了非常的幽默,此次梵淨山之旅有李師傅的陪同。我相信一定會增添不少的歡樂和喜悦。在這裏我代表銅仁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歡迎各位的到來。那今天,我們就去見識見識“貴州第一山”——梵淨山。

梵淨山位於貴州省銅仁地區東部的江口、印江、鬆桃三縣交界處,最高海拔2752米。東西寬約21公里,南北長約27公里,總面積567平方公里,次峯“紅雲金頂”是梵淨山景區中段部分,也是梵淨山的精華部分。梵淨山不僅是貴州第一山,還是中國中西部武陵山脈的主峯,也是中國14個加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護區之一,素有“生態王國”之美譽。

大自然造就了梵淨山的神奇風光,而佛教使梵淨山的神奇風光更顯得名揚天下。那麼,梵淨山的風光到底怎樣神奇呢?總的歸納起來有十點:奇山、奇石、奇樹、奇花、奇獸、奇風、奇雲、奇水、奇廟、奇光!也可説是十絕,用四句詩來形容就是:怪石奇樹風雲全,異獸珍禽佛光雪。還有一絕是高路,高路入雲朝天闕。那麼這裏的高路指的並不是什麼高空索道。而是指登上紅雲金頂的萬步雲梯。這就是梵淨山次峯“紅雲金頂”,它從梵淨山上遁地而出,直插雲霄,凸出地面100米,堪稱“擎天一柱”。要上金頂,咱們還得爬一爬這萬步雲梯,要做一回神仙,就得堅持到底啊!然而付出就將得到回報。爬上金頂我們就可以俯視森林中的各種奇花奇樹和珍禽異獸。分別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和冷杉。以及被譽為“世界獨生子”的黔金絲猴。華南虎等。

梵淨山導遊詞講解 篇2

梵淨山又是充滿了人性、人情的名山。山周圍居住着土家、苗、侗、漢、羌等各族勤勞智慧的人民,濃郁的民俗風情,豐富的人文景觀,薈萃一堂。土家族的“擺手舞”,苗族的“四面鼓舞”以及歷史悠久的“儺壇戲”表演,或優美歡快,或熱烈奔放,或神祕古樸。山上山下眾多的摩崖石刻、建築雕塑,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詩文以及民間流傳的故事傳説等等,或寫景寄情,或感時詠世,或借題發揮,蔚為大觀。梵淨山腳下的印江自治縣,更是著名的“書法之鄉”,三百年間,名家輩出,其中便有因提寫“頤和園”等匾額而被慈禧太后賞識的書法名家嚴寅亮。如今,梵淨山東西兩旁的碑林中,又可欣賞到當代書壇巨匠的墨寶。多種藝術形式紛呈,外在的看,是人的才情、智力的展示;內在的看,是人的生命意識的張揚,生命活力的勃發,是對真、善、美人性的嚮往與追求。因而,拂教文化之外,儒家文化的影響,道家文化的滲透,俗家文化和巫文化的遺存,還有日益增多的現代文化成分,都在這裏融匯。

此外,在現代革命軍事史上,梵淨山也佔有重要的一筆:1934年由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黔東特區,就建立在梵淨山麓的鄰近幾縣,它是貴州高原上的第一快紅色根據地。

梵淨山更是難得的生態王國,是自然風光絕美的旅遊勝地.在地球同緯度地區,很多地方已經荒漠化了,而梵淨山卻還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森林植被.古老的地層,繁衍着2600多種生物,有植物1800餘種,動物800餘種,其中不乏7000萬年至200萬年前的古老動植物種類.因此,1986年,它被國務院批准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接納它為全球“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的成員單位(中國只有五個成員單位)。

淨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峯滴翠、山花爛漫;百里杜鵑、十里飄香;夏季清涼一片,處處飛瀑,隨時一把礦泉浴;秋天天高氣爽,紅葉如霞;寒冬則是銀裝素裹、冰雕玉砌。梵淨山確實是一個旅遊、避暑、賞花、賞雪的絕好去處,現在就讓我隨大家一同走進這座神密的大森林。

梵淨山導遊詞講解 篇3

同時梵淨山還是時間上的名山。為什麼説梵進山是時間上的名山了?那是因為在億萬年前,這裏原是一片大海,古老的山體經地球造山運動的力量逐步由海底上抬,才形成了這座高山,它的年齡大約在10-14億年間,比湖北西部的神農架還要高齡.早在兩千多年前,它就以名山之譽而載入典籍。《漢書·地理志》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都稱它為“三山谷”;唐朝人稱它為“辰山”李吉莆《元和郡縣誌》;明代《貴州名勝志》稱它為“九龍山”;清代稱它為“月鏡山”“、“卓山”、“江頭山”等等。之所以叫“月鏡山”是月白清風之夜,遊人可在巖石上照見自己的影像;之所以叫“卓山”,是因為山頭金頂卓立不凡。附近民眾則依山形,俗稱它為“飯甑山”。“梵淨山”的稱呼始於明代萬曆年間,並通行於現在。所以叫“梵淨山”,是得名於佛教“梵天淨土”的意思。

梵淨山又是佛教名山。它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並且是唯一的彌勒佛道場,與五台山的文殊道場、娥眉山的普賢道場、九華山的地藏王道場、普陀山的觀音道場齊名天下。據考證,佛教寺廟開始於南宋,曲折發展於元朝,初興於明代永樂年間,鼎盛於明代萬曆年間,前後距今至少已有三四百年以上歷史。目前,滴水巖附近保存有一塊明代萬曆年間刻制的石碑——《敕賜重建金頂序》,此碑是奉萬里皇帝之欽命而豎立的。碑文中説,梵淨山早已是“古佛道場”,是“天下眾名嶽之宗”,並描述當年的佛教盛況是:“蓋自開闢迄今,海內信奉而奔趨,不帝若雲若水;王公大人之欽點,恆見月盛而日新;久已靈馳與兩京,傾動十三佈政”可見,梵淨山彌勒道場自開闢以來,香火極為旺盛,信奉朝拜的人士如雲湧水流,連王公大臣都十分嚮往,紛紛慕名前往朝拜’梵淨山的名聲,早已傳入南京、北京,傾動了十三個行省。山上山下,一度廟宇林立,經幡飄動,四大皇奄,香煙濃濃,四十八腳奄,木魚聲聲。

梵淨山導遊詞講解 篇4

咱們在金頂上,也體驗了一回“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大家都知道,古人要求取功名,就得“讀書破萬卷”,可現在咱們看到的可是從天而降的經書,傳説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歸來,騰雲駕霧過此地時由於山高,馬腳被拌了一下,從馬背上掉下了幾疊經書,便大家眼前的峯羣,也就是人們所説的“萬卷書”。這邊是世界上獨有的奇石“蘑菇石”,也像一本本經書堆疊而成的,據説這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就是頑皮的孫悟空親手所造,不管風吹雷打,歷經萬年依然屹立於山頂,絲毫不變。端被金刀峽一分為二,分別駐着彌勒殿和釋迦殿。傳説釋迦、彌勒兩位佛祖結伴雲遊到此,見此絕頂,都想據為己有,互不相讓,最後只好到玉帝那裏去評理。玉帝調解不果,只好與兩位菩薩來到梵淨山。只見這裏紅光閃閃,雲瀑滔滔,果然是修煉的好地方。正當兩位菩薩都想勸玉帝將金頂判給自己時,只看到烏雲四起、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原來是玉帝掏出金刀將金頂劈為兩半了。於是玉帝吩咐釋迦住左邊,彌勒住右邊,互不爭吵,永享人間煙火。所以我們來梵淨山的朋友,只要登上這座絕頂,拜一拜佛祖就能共享人間太平。金刀峽上共建有三座飛橋相連,其中頂上的一座稱為“天仙橋 ”,我走在如此經典的橋上,都不得不感歎“此橋之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行”!

梵淨山是一座藴藏豐富的巨大寶庫,他即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遊覽梵淨山,實際上是對梵淨山的一種體驗,一種闡解,一千個朋友來梵淨山會對他有一千種體驗,因此,我的解説,是為大家提供一種選擇,至於怎樣建立起你自己心目中的梵淨山,則需要朋友們自己去領會與悟.梵淨山是"全山發脈,眾水朝宗",九十九條溪流皆發源於此,並順山勢走向東西流轉,向東的一路匯成錦江,直奔湖南沅江匯入洞庭湖,向西的一路匯成印江河,直奔烏江進長江.説到這我又想起了一首詩,“九十九條溪環屈曲,雙江不廢古今流.”這是清代廖雲鵬在《登絕頂有感而作》,可見梵淨山是山高水亦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g4w3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