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中國景區的導遊詞

中國景區的導遊詞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導遊詞,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中國景區的導遊詞

九華山導遊詞範文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20xx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説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説,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20xx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台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山是令人神往的蓮花佛國。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為特色,是遊覽、觀賞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新姿煥發,活力再現,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坐落在池州市東南境,她是池州旅遊業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驕傲,是安徽”兩山一湖”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使名山披錦繡,更快地躋身於國際旅遊先進行列,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指導、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了這本九華山導遊詞。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尤其是幾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筆耕,在很短時間就完成了編撰任務。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本書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以模擬導遊撰文,準確、鮮明、生動,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頗適合導遊人員學習和使用,也可供廣大遊客閲讀和欣賞。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你帶進九華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熱愛九華山。我衷心祝賀此書的出版,並樂之為序。

“九華天下神”,這是當代詩人嚴陣今年7月重遊九華山時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祕的肉身現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異彩紛呈,獨具魅力。

導遊詞與名山勝景,猶如畫龍的點睛之筆,面對九華山這樣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導遊詞可以幫助你傾聽它歷史的迴音,追尋它文化的源流,聆聽它美妙的傳説;可以引領你尋訪名士的蹤跡,體味佛門的幽深,感受肉身的傳奇……總之,好的 導遊詞就像窗口和橋樑,通過它,可以增強你的遊興,引導你走進九華山去觀光、探勝。

然而,長期以來,九華山的導遊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有時關於同一個景點的介紹出現幾種不同的“版本”,弄得遊人、香客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對九華山的歷史掌故信手拈來,隨意“發揮”,以訛傳誤,以致於影響了九華山的形象。為正本清源,兩年前,在我上九華山工作之初,省旅遊局高蔚青局長囑我組織編寫一本規範化的導遊詞。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同志,特別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辭辛勞,筆耕不筆耕不輟,終於使《九華山導遊詞》得以問世。在此,我謹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九華山導遊詞》約14萬字,旁徵博引,史料翔實,既闡幽發微,又淺顯易懂,同時模擬導遊,琅琅上口,引人入勝,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一篇創新之作。相信此書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將會推動九華山導遊講解的統一和規範,為九華山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影響力發揮作用。

九華山導遊詞範文

九江之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中“九江孔殷”、“過九江至東陵”等記載。九江稱謂的來歷有兩種,一是“九”為古代中國人認為的最大數字,“九江”的意思是“眾水彙集的地方”,“九”是虛指;二是“以為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餘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即九條江河彙集的地方,“九”是實指。長江流經九江水域境內,與鄱陽湖和贛、鄂、皖三省毗連的河流匯集,百川歸海,水勢浩淼,江面壯闊。

九江開發歷史較早。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揚二州之域,春秋時九江屬吳之西境,楚之東境,因而有“吳頭楚尾”之稱。九江作為行政區劃最早出現在秦代,秦始皇劃天下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後九江又有江 州、柴桑、潯陽、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稱,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潯陽、江州著稱於世。

九江全境東西長270公里,南北寬140公里,總面積1.88萬平方公里,佔江西省總面積的11.3%,人口466.2萬,其中市區規劃面積11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8.4平方公里,市區人口60萬人。轄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等九縣,瑞昌市,潯陽、廬山兩區,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共青開發區和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九派潯陽郡,分明是畫圖”。神奇的大自然賦予了九江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壯觀的山水勝景。在縱橫一萬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羅棋佈着400多個景點景觀,呈現出一幅千崖競秀、萬壑爭流、梵宇巍峨、勝蹟如林的山水畫卷,形成了一個以廬山為“龍頭”,包括“六區”(牯嶺、山南、沙河、永修、潯陽、共青)、“兩點”(石鐘山、龍宮洞)、“一線”(鄱陽湖水上旅遊線)的大型旅遊區。

九江名山、名江、名湖、名城於一體,有400多個景點景觀,已開發景點120處,旅遊線路30多條。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8處。20xx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廬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40佳”之一,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中國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xx年2月,廬山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全山景點80餘處,各類中外別墅1500餘幢。山南景區有唐代詩人李白寫下“望廬山瀑布”千古名句的秀峯,晉代詩人陶淵明故里和桃源勝境等。

市區主要景點有九江長江大橋、長江大堤外廣場、周瑜點將台--煙水亭、因白居易《琵琶行》而得名的琵琶亭和當年宋江醉題反詩的潯陽樓等景點,市中心的甘棠、南門兩湖,面積120萬平方米,兩湖間的李公堤系唐代江洲刺史李勃所建。

分佈在縣區的景點主要有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陶靖節祠、宋代民族英雄岳飛之母墓、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江湖鎖鑰石鐘山、全國重點寺廟之一的雲居山真如禪寺、全長2700餘米的地下溶洞龍宮洞以及有“萬島之湖”之稱的廬山西海(柘林湖)等。

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河流萬里長江,自青藏高原發源,一路發展壯大,浩浩蕩蕩而來,至九江一帶,江面開闊,史稱潯陽江。潯陽江畔,風光旖旎,物產豐饒,人傑地靈。歷史上,演繹過多少動人的故事:禹疏九江登廬山,灌嬰築城鑑浪井,公瑾甘棠點水軍,董奉杏林救黎民,淵明種豆南山下,樂天江頭感琵琶,太白五老攬秀色,東坡月夜探石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中游南岸,九江與南昌之間。它北縈長江,西屏廬山,碧波萬頃,水天相連,渺無際涯。晴日浮光躍金,舟發鳥翔;雨時雲水茫茫,風急浪高;朝暉夕陽,氣象萬千。唐代王勃在《滕王閣詩序》中所寫“虹銷雨霽,彩徹雲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描繪的正是鄱陽湖的景色。

由於鄱陽湖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適合候鳥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從前蘇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飛來成千上萬只候鳥,和原來定居在這裏的野鴨、鷺、鴛鴦等一起度過冬天,直到翌年暮春(3月)逐漸離去。如今,保護區內鳥類已達200多種,上百萬只,其中珍禽達20多種,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曾被海外客人譽為“中國第二座萬里長城”。

山水藴靈秀,人物自風流。九江文化底藴十分豐厚,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北宋“蘇門四學士”之首黃庭堅,就是這片美麗山水哺育出來的傑出人物。中國歷史上一大批文化名人如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蘇軾、陸游、朱熹、唐寅、王守仁、康有為等,都曾為九江和廬山的天然美景而傾倒,在這裏放歌山水,記敍遊蹤,敷陳掌故,抒發情懷,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題記、墨跡和軼聞佳話。

九江地處交通要道,襟江帶湖,背倚廬山,又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因此,有關九江的傳説故事特別豐富。這些傳説故事在一些名著名篇中都有反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和《水滸》都有有關九江的故事。《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諸葛亮舌戰羣儒”、“柴桑口卧龍弔孝”,《水滸》中“及時雨會神行太保、黑旋風斗浪裏白跳”、“潯陽樓宋江吟反詩、梁山泊戴宗傳假信”、“梁山泊好漢劫法場、白龍廟英雄小聚義”等故事都與九江有聯繫。

許多人都知道“杏林”是醫學的代名詞。傳説在三國時,東吳董奉來到廬山,他看中了這裏的風光,開始在這裏隱居。他一邊修煉,一邊為人治病,董奉醫德高尚,為人治病分文不取,只是要求重病患者病好以後,種上五棵杏樹;輕病患者病好後種一棵。四面八方聞訊來治病的患者越來越多,久而久之,他住的地方,便長成了十幾萬棵杏樹,鬱郁一片杏林。董奉的事蹟和杏林的傳説一直廣為流傳。

東晉詩人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向為後人所敬仰。他的“桃花源”,為世人描繪了理想世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中國知識分子追求的最高境界。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田園詩人”之稱。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詩人,書法家。修水縣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後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在宋代開創了江西詩派。書法也多有成就。

白鹿洞書院,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書院。早在升元年間(公元937—942年),南唐就在廬山東南五老峯下李渤讀書的地方,辦起了一所“廬山國學”,又叫做“白鹿國學”。宋初,人們在廬山國學的舊址上建立白鹿洞書院。到了1179年,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到這裏任南康知軍,決定重興白鹿洞書院。經過這位理學大師的慘淡經營與精心整治,白鹿洞書院名聲鵲起,一時俊彥雲集,英才輩出。學生中有大軍事家餘階,一代宰輔江萬里……白鹿洞書院成為全國四大書院(嶽麓、石鼓、睢陽)之首,被譽為“海內外書院第一”。

先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後繼者同樣在創造輝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畢必成、王一民為代表的電影文學工作者先後創作了《廬山戀》、《鄉情》等一大批優秀電影作品。《廬山戀》、《鄉情》獲“百花獎”,《鄉音》獲“金雞獎”。一時,九江電影創作高潮迭起,佳作名片不斷問世,被《文學報》譽為“電影之鄉”。

陝西西安大雁塔導遊詞範文

各位遊客:

到西安遊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誌,古人曾留下 “ 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 ” 的詩句。 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市中心約 4 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 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 648 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 “ 慈恩 ” 。 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佔地 26570 平方米,周邊風景優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 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遊覽一番。

各位遊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 這座寺院當年由 13 座庭院組成,面積達 34O 畝,是現在寺院面積的 7 倍。 其建築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 慈恩寺現有面積 32314 平方米,約合 48.5 畝。

我們先來看寺院山門前這對威武的石獅子。 説來也怪,一般外域傳入我國的東西,總是先傳入實物,而後才有根據實物創作的藝術品。 而獅子落户我國,卻例外地先傳人獅子石刻藝術品,而後才有真獅子的出現。 大家知道獅子是在東漢年間由波斯引入我國的,石獅子則是與佛教同時在兩漢之際已自印度傳入我國。 獅子有護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認為 “ 佛為人中獅子 ” ,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獅子,稱護法獅子。 慈恩寺大門口,有 4 尊石獅對稱地雄踞左右,裏邊靠近大門的兩尊,不清楚雕造於何年何時。 東側是雄獅,在戲弄腳下繡球。 西側是雌獅,腳邊有一對小獅,稱為母子獅。 看來這些獅子也按照人們的習慣,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擺放了。 靠外邊的兩尊獅子,東側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 1785 年)雕造,西側一尊是民國 19 年(公元 1930 年)雕造。 這兩對石獅高度在 1.7 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 250 公斤以上。 奇怪的是這兩尊八面威風石制實心的龐然大物,即使用手輕輕地拍打,也會發出似銅非鋼的金屬聲,清脆悦耳,十分動聽。 各位遊客,您能猜出這是什麼原因嗎?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裏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 15 噸。 西邊是鼓樓,樓裏存有一面大鼓。 長久以來,人們都把 “ 雁塔晨鐘 ’ 作為關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 但以往人們都以為 “ 雁塔晨鐘 ” 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 3 萬斤,是在 大慈恩寺 內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 1548 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的時間早 100 多年,上面還鑄有 “ 雁塔晨鐘 ” 銘文。

眾所周知,一般寺廟都有大雄寶殿,慈恩寺也一樣。 它的大雄寶殿位於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於明天順二年(公元 1458 年)至成化二年(公元 1466 年),清光緒十三年(公元 1887 年)曾予大修。 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釋迎牟尼三身像。 中間的叫法身像,西邊的叫報身像,東邊的叫應身像。 釋迎牟尼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羅衞國的王子,生於公元前 565 年,死於公元前 486 年,大約與孔子同時代。 三身佛東側立有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葉;西側立有其堂弟阿難,他待從釋迦牟尼 25 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 兩側是十八羅漢和玄奘塑像。

大雄寶殿後是藏經樓,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 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説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 1 米多。 殿內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 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悦耳。

導遊詞相關文章:

標籤: 導遊詞 景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e3dpx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