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介紹廣西黃姚古鎮的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介紹廣西黃姚古鎮的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介紹廣西黃姚古鎮的導遊詞範文 篇1

迎着春風,伴着白雲,就這樣,我走出了家門。

介紹廣西黃姚古鎮的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懷着好心情的我走進擁有千百年歷史的黃姚古鎮,我想一定很配吧!我慢慢走進古鎮,領略那一路的好風景。先是一條大道,慢慢的,越走越窄,進入了一隊古色古香的居民樓。遠遠的聽見小河哥哥那爽朗的笑聲,和偶然會有幾聲雞叫襯托。不知不覺走到盡頭的一個牆角,本以為沒路了,就在一根骨頭的距離,又是一户人家。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在這上面,外星人都敢肯定。

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那沉睡的古鎮像是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紗衣,那不知從哪兒來的開門聲時常映入我的耳簾,小河像是為新一天的開始做最後的準備,那清脆的鳥叫聲引領着我前進。上百歲的老人向我揮手,傣族的姑娘們在梳粧打扮,辛勤的勞動者們早已開始了工作,古鎮很安靜,不受人拘束,也沒有人來阻擾。人多了起來,但也阻擋不了古鎮的寧靜。

我該走了,我輕輕的揮揮手,告別鎮裏的朋友,帶回一縷古香,帶回一路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這像是一場夢,一場無約無束的夢。

介紹廣西黃姚古鎮的導遊詞範文 篇2

黃姚,古時隨縣居南越地。

漢元鼎六年(前120xx年),漢武帝平定南越,置蒼梧郡,轄臨賀、猛陵等縣,黃姚地屬臨賀地。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xx年),梁武帝蕭衍析今昭平縣地馬江以上至平樂縣南面置靜州,轄樑壽、靜慰二郡,並在二郡中設龍平、安樂、寧新、博勞、蕩山五縣,黃姚地屬蕩山縣轄。

隋煬帝大業三年(620xx年),改州為郡,撤銷靜州,將安樂、博勞、寧新三縣撤併人龍平縣,蕩山縣部分歸龍平縣,部分歸賀川縣,黃姚地受龍平縣轄。

唐武德四年(620xx年)復置靜州,並將臨賀、平樂等地設置昭州、賀州,黃姚地受昭州龍平縣轄。

五代十國時期,雖經戰亂,但州治如唐代制,黃姚地屆龍平不變。宋仁宗時期平定依智高之亂後,靜、昭、賀三州的社會趨於安定,宣和六年(1120xx年)將龍平縣改名招平縣,意謂招撫平定,後將“招”字改為具有光明、明亮之意的“昭”字,定名為昭平縣,黃姚地屬昭平縣轄。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將昭平縣劃分為裏管理,黃姚屬寧化裏轄。

清咸豐十年(1860年),地方多故,縣辦團務,將全縣劃為十區,以預、備、財、恆、足、關、防、樂、太、平十個字為區名,黃姚屬“關”字區轄。

民國十五年(1920xx年),廣西實行區鄉保甲制度,全縣分明源、黃姚、馬江三大行政區和二十三個小鄉鎮,在黃姚區設立黃姚鎮,屆黃姚區轄。

介紹廣西黃姚古鎮的導遊詞範文 篇3

歡迎大家來到被世人被稱為“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藝術殿堂”的黃姚古鎮。黃姚是有着近千年歷史的中國名鎮,發祥於宋朝開寶年間,興建於明朝萬曆年間,鼎盛於清朝乾隆年間。由於鎮上以黃、姚兩姓居多,故名黃姚。

黃姚古鎮素有“夢境家園”之稱。全鎮方圓3.6平方公里,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鎮內的建築按九宮八卦陣勢佈局,屬明清嶺南風格,整體建築風貌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是一個古樸別緻的山水園林古鎮。鎮中的古榕,奇石和小橋流水交相輝映,營造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自然田園風景。

下面我們開始古鎮的遊覽,大家注意到腳下的石板路了嗎?黃姚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鑲嵌而成,路面平滑如鏡。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房屋名叫“司馬第”。大家可能會誤認為“司馬”是指主人的姓氏,其實這裏的“司馬”指的是官職,也就是明清時的府州通判。這個宅院是黃姚古鎮階梯式宅院的典型代表,整座建築高出地面約一米,階梯式的步級寓意着步步高昇。

眼前這一汪碧綠的湖水中的就是石跳橋,建築學把這種橋稱作錠步橋。黃姚的石跳橋始建於清朝嘉靖年間,距今已200多年。整座橋由31個石墩排列而成,高的石墩露出水面,矮的石墩埋在水底起到支撐固定作用。31個石墩間距按人的行走步伐排列,既方便通行,又不影響泄洪。現在很多公園裏的水景都仿照的錠步橋,

黃姚是《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等電視劇的外景拍攝基地。現在我們來到了古鎮的茶葉作坊,《茶是故鄉濃》的製茶、炒茶就是在此拍攝完成。這是間傳統的茶葉作坊,保留了唐宋時期的蒸青製茶工藝,大家現在可以免費品嚐按傳統手工製作,用古鎮仙人古井活泉泡的秋歌三茶。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迎秀街正西直街,正前方的這座門樓叫做太平門,也有人把它叫做昇平門。太平門坐東向西,穿過太平門的就到了天然街。大家可以看到,天然街西端的接龍門外有兩座小型別致的天然石拱橋,天然街由此得名。“天然石拱”是黃姚古八景之一。

眼前的這座建築是郭家大院。這座大院坐西向東,是古鎮頗具特色的典型民宅。郭家大院是有唐宋遺風的明清建築。院中有太陽門,月亮門兩個大型的圓拱門。院內房間單獨排列,通風好,光線充足。房間前是小天井,整體建築講究對稱。大院的防匪工事固若金湯,很有貴族氣派。郭家主人曾經是清朝道光年間,在朝廷任職翰林院的編修。

我再補充給大家講講咱們黃姚的特產吧。到黃姚旅遊一定要買點土特產回去饋贈親友才叫不虛此行,黃姚比較著名的土特產有調味佳品黃姚豆豉。黃姚豆豉在清朝被列為宮廷貢品,黃姚也被稱為“豆豉之鄉”。豆豉宴是黃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我期盼着在不久的將來大家還能聚在一起暢遊黃姚!衷心祝願我們能夠重逢在陽光燦爛的季節!

介紹廣西黃姚古鎮的導遊詞範文 篇4

黃姚古鎮位於昭平縣東北部,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曆史的古鎮,古鎮山環水繞,民居散落在山光水色中,石板街靜靜地徜徉在時光的隧道里,斑駁的古門樓在向世人訴説着遙遠的歷史,這座被譽為夢境家園的黃姚古鎮,是外國人最值得去的古鎮之一。

很早以前,黃姚只有黃姓和姚姓兩户人家最先落籍定居,北宋開寶元年(972年),一位叫楊文廣的將軍率部到昭平平戰亂時路經此地,給取名黃姚,黃姚自此傳開。

黃姚是連接賀江和桂江橫向通道上的一個陸路古鎮,從古臨賀縣、富川縣、馮乘縣通往桂江的梧州存在着一條北陀古道,黃姚位於北陀古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顯要。明清時期,黃姚發展成為了比較繁榮的市鎮。

走進黃姚,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奇山秀水般的桂林山水風光畫。峻美的姚峯和一座座喀斯特地貌的石山下,是一片溪流縱橫的平地和村莊。小珠江、姚江和興寧河三條小河流環繞着古鎮,古鎮裏分佈着300多座明清時期遺落的古民居,村莊裏一株株古榕古樹和小河岸邊一叢叢翠竹掩映着一座座古民居,還有一尊尊天然奇石很自然地分佈其間,給人的印象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天然園林。

黃姚古鎮的建築風格是按照古代的九宮八卦進行佈局設計的,沒有人造的圍牆,卻有一道道以溪流和外圍聯結的房屋為界,一隻只鎮門、巷門、宅門守衞着古鎮。在黃姚,山與水,橋與亭,民居與街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人類生存的一切功能包含其中,這樣一座集安居、防衞、觀賞、休閒於一體的古典式園林建築在廣西實為少見。

古鎮中比較著名的古建築有黃姚古戲台、寶珠觀、興寧廟、文明閣等 。抗日戰爭後期,寶珠觀是廣西工委和黃姚中學所在地。當時的省工委書記錢興同志率領一批革命先鋒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懷着“只要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堅定意志,以教書等工作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同時疏散到黃姚的還有何香凝、歐陽予倩等一大批文化界和民主人士,在黃姚還出版了《廣西日報》昭平版。

黃姚的老街始建於明清時期,全為青石板鋪墊,安樂街是主商業街,街道上鋪的青石板又長又大,兩旁的商業鋪面是十分典型的嶺南風格,至今仍保存完好。其它橫街如金德街、亭秀街、天然街規模要小一些,但每一條石板街都幽長而光滑,沒有幾百年時光歲月的洗磨,就不會有連結着300多棟斑斑駁駁古民居的石板街。

古鎮的另一個景緻是河溪縱橫,河溪兩岸均用石墩砌築成河堤,河堤築有一座座的碼頭,向着石碼頭的是一座座恢宏的巷道門樓,透過門樓望去,又是一條條深深的巷道。河溪上建有多座石拱橋,石拱橋將一條條石板街連接起來,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最美觀的是帶龍橋和興寧橋,彎月似的橋拱下,羣鴨悠悠,碧水粼粼。

位於古鎮東門外姚江邊天馬山上的文明閣,是一幅很美的圖畫,自明萬曆年間以來,歷代建有步雲亭、文明首弟、土地祠、天然亭、福綠亭、惜字爐、財神殿、大堂正殿、不夏亭、桂花亭、魁星閣等十多座亭台樓閣,這些亭台樓閣格調雅緻,古色古香。歷代文人墨客在文明閣上留有眾多摩崖石刻和詩詞題字,唐朝韓某人所題的“鳶飛魚躍”和清朝進士翰林院編修劉宗標所題寫的“小西湖”,書法蒼勁有力,雕刻工藝精湛。

黃姚的中元節舞龍燈,是極少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七月半有兩個晚上,全鎮人都集中到姚江邊上,觀看姚江水上舞龍燈。

介紹廣西黃姚古鎮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賀州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黃姚古鎮位於廣西賀州昭平縣境內,地處灕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綠雄奇的山峯如屏風一般,將古鎮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開來。也許正因為如此,黃姚近千年的原始風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那一條條石板鋪就的古老街道雖歷經滄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後,卻顯得更為平整光滑,泛着青光。黃姚盛產豆豉、黃精、酸梅等。黃姚豆豉在清朝被列為皇帝貢品,在民國時,遠銷東南亞。豆豉宴-是黃姚的一大特色菜系,遊客到此如不品嚐,實為遺憾。近年來,黃姚古鎮的綺麗風光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香港無線電視台《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劇組專程到黃姚拍攝外景,現已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黃姚過去以商業著稱,金德街就是一條商業街,沿街兩側的老房子絕大多數都是昔日的店鋪。那些店鋪而今雖已閒置不用,卻仍保留着當時的痕跡,老舊的木頭窗户上留着一個圓孔,是晚上關門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通道。

還有那一張張明清時期的香煙、藥品廣告,雖已殘破斑駁,卻仍然固守在-牆上-昭示着古鎮曾經的繁華與喧囂。穿過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經過街巷相連處的拱門時,細瞧一下就會發現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連成一排的小洞,據説這是當年安放閘門、防禦外敵用的。

古鎮的房屋多為兩層磚瓦結構,雖沒有中原大户人家那種恢弘氣魄,卻十分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細看這些古老的房屋,樑柱,斗拱,檁椽,牆面,天花均雕樑畫棟,雖有了歲月的痕跡,仍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隨意走進一户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還擺放着幾隻用舊的瓷碗,精美的-雕花牀上似乎還帶着卧牀時的温度。至於一些古老的服飾用具,如今雖已不再需要,卻仍珍藏在0的木箱裏,帶着遙遠的記憶。老一輩人-樂於住在這些古舊的老屋裏,即使新鎮已建有新房,也不願搬走。正因為這些-懷舊的老人們,古鎮才更顯得寧靜祥和,充滿了生活氣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dnrzg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