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精選14篇)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精選14篇)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1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精選14篇)

你們好!歡迎大家光臨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天下第一莊——台兒莊參觀遊覽。

有人説,看水鄉去周莊,看古城去平遙,兩者兼顧去麗江。但是,周莊有水卻不是大戰故地;平遙有古樸的建築卻沒有大運河;麗江有城有水,卻沒有台兒莊這樣豐富的文化積澱。來到台兒莊古城,既可以看古運河,又親臨了大戰故地,觸發了思古幽情,還領略了古老文化。有網友説:“周莊是懷舊,平遙是療傷,麗江是豔遇,台兒莊是夢鄉。”咱們今天啊,有幸去夢鄉走一遭!

台兒莊在戰國時是楚國的田莊,漢代發展為集鎮。早在明清時代,台兒莊在京杭大運河沿岸河港中就已經聲聞四方。乾隆六下江南曾在台兒莊停留數日,見其繁盛甲於一邑,故而御筆親題“天下第一莊”。當年這裏是“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一派繁榮。但這座繁盛的千年古城在1938年台兒莊大戰時,日軍的炮火把這座文明古城夷為廢墟,現在我們所在的是20__年重建之後的台兒莊景區。

進入景區,我們彷彿來到了江南水鄉。古城依水而建,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城水元素貫穿始終,路邊水渠沿街伸展,亭台樓榭依河而建,河渠縱橫,四通八達。走上這“步雲廊橋”,古運河的渾厚便一覽無餘了。

台兒莊古城,最讓人難忘的是這地標性建築——船形街,它長110米,中間寬60米,四周環水,形似揚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風順”。船型街現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博覽園。非物質文化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園內既有大運河沿岸所特有的非物質文化展示,也有其他地區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大運河的包容胸懷。

船形街不僅整體像一艘巨船,而且裏裏外外還塑造和繪製了許多小船。中間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龍舟形貌。這尊石雕作品是鎮水獸,保證河水波瀾不興,航行安全。這一造型美觀、別緻,是古城重建中“創古”理念的體現。

台兒莊因運而興,在晚明和整個清代,一直是運河重鎮,漕運樞紐。使台兒莊繁盛的原因,是船隻帶來的人流和物流,所有的商業、服務業,都建立在航運之上。船是船民的家園,也是為台兒莊帶來財富的載體。在人們的認識中,船的地位也非同小可。常用的祝福語中,一帆風順,一路順風,本意都是對行船者的美好祝願。但這些祝願,已經超越了水上航行的本身。

一首歌謠叫做“忘不了”,展現了台兒莊的特色文化、特色景觀、特色產品及特色美食。 忘不了參將點兵、箭道騎射 馬蹄響 忘不了古運河上一河漁火、歌聲悠長/忘不了古城裏的小橋流水汩汩響

忘不了乾隆皇帝 親自題寫的“天下第一莊”/ 忘不了搖櫓泛舟城中盪漾 忘不了濕地裏的稻米荷花香 忘不了運河大鼓、皮影、拉魂腔忘不了大運河裏的四孔鯉魚美名揚

美麗的台兒莊古城,悠久燦爛的運河文化,還有這些讓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食,您忘得了嗎?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2

今天,台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蹟,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台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標誌符號。

我們先説台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係。

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禦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着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説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時期,在台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00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裏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台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台兒莊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台兒莊參觀遊覽。台兒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於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台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台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台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僱民。台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於台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説很多,比較可信的是,台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裏築台而居,於是被稱作“台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台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台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台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台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説《儒林外史》裏,也使用台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台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麪積,台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台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台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台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讚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台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蹟,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台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 標誌符號。

我們先説台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係。

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禦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着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説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20xx年前的春秋時期,在台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20xx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 、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裏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台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台兒莊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4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棗莊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棗莊觀光旅遊!我是小王,是大家此次棗莊之行的地接導遊員。坐在駕駛座上全神貫注開車的,是我們的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有着十幾年的旅遊車駕駛經驗,由他為我們開車,交通問題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孔老夫子曾經説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李師傅和我會像接待老朋友一樣為大家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同時也希望能得到您的鼎立配合。在此預祝大家此次棗莊之行能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現在我們乘車前往今天的旅遊目的地“台兒莊古城”,大家一邊欣賞沿途風光,一邊聽我講講棗莊的基本情況。

棗莊市位於山東省最南端,與江蘇省接壤。是魯南經濟帶和淮海經濟區的重要城市,有“江北水鄉·運河古城”之稱。建市於1961年,轄五區一市和一個高新區,總面積4563平方公里,人口383萬。

棗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裏有中國最大的國家級湖泊類濕地——微山湖公園;華夏最長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園——十二萬畝的“冠世榴園”;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因此,棗莊被譽為“萬年家園,千年古郡,百年城市”。

台兒莊是棗莊市下轄的縣級行政區,位於棗莊市最南部。歷史上的台兒莊只是一個城鎮,乾隆皇帝御筆欽賜“天下第一莊”。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文化積澱,又為這座城市賦予了歷史的厚重。途經台兒莊的運河,是三千華里運河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是“活着的古運河”,有人説,“觀長城上八達嶺,看運河到台兒莊”,可謂真知灼見。

1938年春天,這裏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戰.,所以,台兒莊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揚威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

説話間,我們已經快進入台兒莊古城景區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紅色旅遊車的車牌號:123456,我的手機號碼是,有什麼問題,您可以及時與我聯繫,現在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參觀!

現在我們參觀遊覽的是重建之後的台城舊志景區,佔地面積38155平方米,建築面積30295平方米,約佔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有參將署、天后宮、翠屏學館、台莊驛、日升昌記、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扶風堂、天水堂、三恪堂、魯南民居、閩南民居、久和客棧、臨水商鋪等不同風格的明清建築。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官式建築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為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參將統領600兵馬,負責管轄220華里運河河道的工程防護和漕運治安。1937年1月,國民政府在此設立山東嶧縣警察局台兒莊分局。1938年初,成為第3集團軍副司令沈鴻烈的軍火庫,在台兒莊大戰中,這批軍火發揮了作用。現為“台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

前面這座牌坊為台兒莊“水陸通衢”牌坊,她見證了台兒莊往日的繁榮。這條街道被稱為大衙門街,1947年,駐守在這裏的國民黨,把大衙門街改為繁榮街,建國後繼續沿用這一街名。重建古城時,恢復大衙門街的舊名。

這座拐角摟,為京津冀地區的建築風格,南北兩側的弧形捲棚,體現了這種建築的開放性。拐角樓佔地766平方米,建築面積1514平方米,南樓經營珠寶,北樓經營茶藝。

這座白牆黛瓦、馬頭出牆的徽派建築,名叫久和客棧。清代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徽商胡文廣建造。重建後的久和客棧,佔地2415平方米,建築面積3554平方米,作為快捷客棧使用。古城內有許多店鋪、民居為這一風格,見證着徽商在台兒莊的創業歷史。

胡文廣原先是一位書生,乘船去北京參加科舉考試。途經台兒莊,看到了這裏的商機,於是放棄科考,留在這裏經商。他的經商理念是“和為貴”、“和氣生財”,沒過幾年,就成為台兒莊的富商。他把堂號取名“久和”,希望後人永遠恪守和為貴的理念。

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兩座商鋪,是典型的南面臨水、北面臨街的江南水鄉建築,佔地面積1092平方米。左邊這座名為“可意樓”,通過這幅“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的楹聯,我們能夠猜到這是明清時期的青樓。右面這座名為“可風樓”,告訴人們這座商鋪雖然緊靠青樓,它的主人仍然潔身自好,“可作風範”。

好了大家請跟緊我,注意腳下的台階,我們現在所經過的這座橋就抒源橋,又稱“玉帶橋”,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時任參將趙登高主持興建,寓有“財源廣進、興旺發達”的之意,故稱“廣源橋”。橋長13.9米,高3.25米,跨度6.2米,橋面寬2.2米,逝城所有拱橋中跨度最高的單孔石拱橋。

好了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個座建築就是扶風堂,這處宅院為晉派建築,俗稱萬家大院,由台兒莊四大家之一的“四十萬”興建。萬家在清朝康熙年間由山西遷至台兒莊,因漕運而發跡,鼎盛時期有店鋪商號20餘家,官銀40萬兩,被稱作“四十萬”。這座建築,以四合院為基本結構,採用青磚青瓦的樑柱式磚木體式,樓高院深,牆厚基寬,設計精巧,雕刻考究。有四合院、過庭院、偏正套院,60多間房屋,其豪華程度為台兒莊之最。台兒莊大戰期間,一度成為我軍掩體,戰役打到第四天,遭到日軍轟炸。現在我們看到的扶風堂,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被稱為“文化基因復活的成功範例”。

前面這條河就逝運河,明萬曆二十一年動議開挖,三十二年通航,420xx年來未曾斷流。台兒莊大戰期間,池峯城破釜沉舟,下令炸掉的浮橋,就在前面這個位置。1959年,國家對京杭運河進行改造,將原運河取直,這段運河保留在舊城內,成為景觀河。

四十萬碼頭:為萬家私人碼頭,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用於貨船裝卸貨物,兼具汲水、洗菜、洗衣等生活功能。古城內現有此類碼頭13座,這些古碼頭,在準備拆除的時候,因為陳偉市長的發現,才被保留了下來,成為見證“活着的運河”的歷史遺存。

廣濟橋,俗稱“丁字橋”,原為木橋,清咸豐七年(1857年)由萬家出資修建為石橋。橋長11.8米,高3.1米,跨度5.8米,橋面寬2.7米,橋石為皇宮專用的蘇州木瀆金山石。街坊鄰居感念萬家賙濟大眾的慈善之情,稱其為“廣濟橋”。

三恪堂與運河税史館,為魯南風格的民居,是台兒莊富商陳家的府第,建於清朝末年,名為三恪堂,俗稱陳家大院。陳家對三恪的解釋是,對待天、地、人,都要謹慎恭敬。陳家先祖從安徽涇縣遷來,主人陳扶清官至六品,清末時出任税務官。陳家在台兒莊大戰前達到鼎盛,現存“陳萬祥”商號。

這樣的私人府第,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建成。一般的魯南民居,是土牆草頂,冬暖夏涼,適宜居住,只是不堅固,每隔幾年就要維修。那些經商賺了大錢的,往往大興土木,建造豪宅。魯南民居,宅院無論建得多大,門頭都要收斂。陳府的門頭不大,可是在大門西旁,建了幾間面朝衙門街的門市,使院落與院門保持勻稱。這臨街的門市,如今成為運河税史館。

這座建築為台莊驛站,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驛。驛站逝代飛報軍情、接送客人、運輸軍需的中轉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命脈”。驛站的功能,一施過往使臣投宿,相當於現代的機關招待所。凡持有“驛關”證件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及僕從多寡,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每隔十華里設有一個郵鋪,次要郵路間隔二三十里。台莊驛為水驛,是伴隨着漕運發展而設立的。明朝萬曆三十四年,河漕總督御史曹時聘在台兒莊設立驛丞一人。清乾隆七年,編制增加到五人。

台兒莊水驛佔地面積1108平方米,建築面積530平方米,為蘇州園林風格。現在作為驛站文化展示區,以詳實的資料、豐富的圖片、真實的文物,向遊人展示中華民族三千年郵驛文明史及地方驛站發展歷程。

這座廟堂式建築逝城的一所私塾學校,名為翠屏學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為義塾,對外收徒。該私塾1938年毀於戰火,現在原址重建。

這個大院為日升昌票號的分號——日升昌記。為典型的北方建築風格。據文獻記載,清光緒年間,山西人吳玉章從太原陽谷帶職來台兒莊,開設“日升昌”分號,俗稱吳家票號,為各路商賈辦理匯兑和存放金銀業務。這樣的票號,在台兒莊有七家之多。吳家票號雖為山西人所建,卻是典型的魯南風格。

現在主要通過實物、圖片陳列、多媒體場景再現等手法,用貨幣、契約、商標、印鑑、戥(deng)秤、税單、股票等商業實物和資料,展示明清到民國時期的台兒莊商貿文化,講述台兒莊的商業文化變遷,特別是票號發展的歷程,從不同角度折射台兒莊商業文化的流金歲月。

廣匯橋,俗稱“拱橋”,系花崗巖單孔全環形石拱橋。清順治五年(1648年),由趙家出資興建,橋長11.5米,高3米,跨度5.7米,橋面寬2.96米。1938年毀於戰火,後搭建為簡易石板橋供人行走,現在原址復建。這座“廣匯橋”,取“匯八方商賈”之意。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駐台參將趙登高陪同他遊覽了台兒莊城。

當乾隆皇帝一步步走上這座拱橋時,一位女子説:“步步高。”

乾隆皇帝走到橋上,問:“這‘步步高’是什麼意思?”

這女子説:“萬歲爺洪福齊天,國運步步高揚,我們這些黎民百姓跟您享福。”

乾隆皇帝狡黠地一笑,問:“再往前走又有什麼説法啊?”

女子脱口而出:“萬歲爺,後頭更比前頭高啊!”

乾隆皇帝説:“你真是一張巧嘴。”

後來,城裏人把這位蘇州女子稱為“巧嫂子”。

謝裕大茶行,是座木雕茶樓,最初由浙江茶商沈綺於雍正十年(1732年)建造,名為蘇杭茶樓。沈綺有茶園百畝,因台兒莊商運興盛來這裏銷售茶葉,兼開茶館。咸豐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謝正安收購了蘇杭茶樓,改名謝裕大茶行。原建築毀於1938年的戰火,因為是全木質結構,大火三天不滅。現在原址復建,為茶藝文化展示區。

這座京派建築名為文匯酒樓,原名“聚奎樓”,為守備署守備瞿翼龍的後裔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造,經營沿運地方名吃,因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時在此用膳而名聲大振。台兒莊大戰勝利後,更名為文匯酒樓,現為大戰文化展示區。

到此我們今天的遊程也就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不周之處還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期待您的再次光臨!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5

游完青檀寺,從冠世榴園出來,我們又驅車去了台兒莊區,並於當天晚上去台兒莊古城看夜景。現在回想起來,也是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當天下午,我們到達台兒莊,先找了一家賓館住下後,就直奔台兒莊古城。

到了停車場,剛一下車,一個人就主動上來和大人們聊天,説是能把門票搞便宜些,大人們貪圖便宜,就上了他的車。他先是把我們領到了一個地方,又讓我們上了另一個人的車,在另一個人的車上,車主收了我們560元錢,在黑暗中帶我們到了一個正在建設的東門。這時又來了一個人,在前面給我們引路,那個人領着我們走過一片建築垃圾,穿過一片草地,又爬上高高的城牆,並讓我們靠着城牆邊走,中間數次告訴我們不要出聲,這時我們才知道上當了。原來他們是領着我們逃票呀。這幾個人只花了幾十元的車費,卻白白收了我們五百多元呀,真坑人!

但是一從城牆上下來,剛才的恐懼立即拋之腦後,台兒莊的夜景太美了!我們去了好多展館,有展示了台兒莊地形的,有展示台兒莊水閥的,有展示古代青樓的,還有展示古代驛站的……真是美極了!美中不足的是,由於我們“被逃票”的時間太長了,到的時候,篝火晚會已經結束。

終於走到了西門,我們只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

台兒莊這次旅行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教訓: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千萬不要貪圖小便宜!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6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棗莊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棗莊觀光旅遊!我是小王,是大家此次棗莊之行的地接導遊員。坐在駕駛座上全神貫注開車的,是我們的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有着十幾年的旅遊車駕駛經驗,由他為我們開車,交通問題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孔老夫子曾經説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李師傅和我會像接待老朋友一樣為大家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同時也希望能得到您的鼎立配合。在此預祝大家此次棗莊之行能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現在我們乘車前往今天的旅遊目的地“台兒莊古城”,大家一邊欣賞沿途風光,一邊聽我講講棗莊的基本情況。

棗莊市位於山東省最南端,與江蘇省接壤。是魯南經濟帶和淮海經濟區的重要城市,有“江北水鄉·運河古城”之稱。建市於1961年,轄五區一市和一個高新區,總面積4563平方公里,人口383萬。

棗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裏有中國最大的國家級湖泊類濕地——微山湖公園;華夏最長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園——十二萬畝的“冠世榴園”;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因此,棗莊被譽為“萬年家園,千年古郡,百年城市”。

台兒莊是棗莊市下轄的縣級行政區,位於棗莊市最南部。歷史上的台兒莊只是一個城鎮,乾隆皇帝御筆欽賜“天下第一莊”。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文化積澱,又為這座城市賦予了歷史的厚重。途經台兒莊的運河,是三千華里運河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是“活着的古運河”,有人説,“觀長城上八達嶺,看運河到台兒莊”,可謂真知灼見。

1938年春天,這裏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戰.,所以,台兒莊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揚威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

説話間,我們已經快進入台兒莊古城景區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紅色旅遊車的車牌號:123456,我的手機號碼是,有什麼問題,您可以及時與我聯繫,現在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參觀!

現在我們參觀遊覽的是重建之後的台城舊志景區,佔地面積38155平方米,建築面積30295平方米,約佔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有參將署、天后宮、翠屏學館、台莊驛、日升昌記、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扶風堂、天水堂、三恪堂、魯南民居、閩南民居、久和客棧、臨水商鋪等不同風格的明清建築。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官式建築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為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參將統領600兵馬,負責管轄220華里運河河道的工程防護和漕運治安。1937年1月,國民政府在此設立山東嶧縣警察局台兒莊分局。1938年初,成為第3集團軍副司令沈鴻烈的軍火庫,在台兒莊大戰中,這批軍火發揮了作用。現為“台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

前面這座牌坊為台兒莊“水陸通衢”牌坊,她見證了台兒莊往日的繁榮。這條街道被稱為大衙門街,1947年,駐守在這裏的國民黨軍隊,把大衙門街改為繁榮街,建國後繼續沿用這一街名。重建古城時,恢復大衙門街的舊名。

這座拐角摟,為京津冀地區的建築風格,南北兩側的弧形捲棚,體現了這種建築的開放性。拐角樓佔地766平方米,建築面積1514平方米,南樓經營珠寶,北樓經營茶藝。

這座白牆黛瓦、馬頭出牆的徽派建築,名叫久和客棧。清代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徽商胡文廣建造。重建後的久和客棧,佔地2415平方米,建築面積3554平方米,作為快捷客棧使用。古城內有許多店鋪、民居為這一風格,見證着徽商在台兒莊的創業歷史。

胡文廣原先是一位書生,乘船去北京參加科舉考試。途經台兒莊,看到了這裏的商機,於是放棄科考,留在這裏經商。他的經商理念是“和為貴”、“和氣生財”,沒過幾年,就成為台兒莊的富商。他把堂號取名“久和”,希望後人永遠恪守和為貴的理念。

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兩座商鋪,是典型的南面臨水、北面臨街的江南水鄉建築,佔地面積1092平方米。左邊這座名為“可意樓”,通過這幅“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的楹聯,我們能夠猜到這是明清時期的青樓。右面這座名為“可風樓”,告訴人們這座商鋪雖然緊靠青樓,它的主人仍然潔身自好,“可作風範”。

好了大家請跟緊我,注意腳下的台階,我們現在所經過的這座橋就是廣源橋,又稱“玉帶橋”,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時任參將趙登高主持興建,寓有“財源廣進、興旺發達”的之意,故稱“廣源橋”。橋長13.9米,高3.25米,跨度6.2米,橋面寬2.2米,是古城所有拱橋中跨度最高的單孔石拱橋。

好了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個座建築就是扶風堂,這處宅院為晉派建築,俗稱萬家大院,由台兒莊四大家之一的“四十萬”興建。萬家在清朝康熙年間由山西遷至台兒莊,因漕運而發跡,鼎盛時期有店鋪商號20餘家,官銀40萬兩,被稱作“四十萬”。這座建築,以四合院為基本結構,採用青磚青瓦的樑柱式磚木體式,樓高院深,牆厚基寬,設計精巧,雕刻考究。有四合院、過庭院、偏正套院,60多間房屋,其豪華程度為台兒莊之最。台兒莊大戰期間,一度成為我軍掩體,戰役打到第四天,遭到日軍轟炸。現在我們看到的扶風堂,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被稱為“文化基因復活的成功範例”。

前面這條河就是古運河,明萬曆二十一年動議開挖,三十二年通航,420xx年來未曾斷流。台兒莊大戰期間,池峯城破釜沉舟,下令炸掉的浮橋,就在前面這個位置。1959年,國家對京杭運河進行改造,將原運河取直,這段運河保留在舊城內,成為景觀河。

四十萬碼頭:為萬家私人碼頭,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用於貨船裝卸貨物,兼具汲水、洗菜、洗衣等生活功能。古城內現有此類碼頭13座,這些古碼頭,在準備拆除的時候,因為陳偉市長的發現,才被保留了下來,成為見證“活着的運河”的歷史遺存。

廣濟橋,俗稱“丁字橋”,原為木橋,清咸豐七年(1857年)由萬家出資修建為石橋。橋長11.8米,高3.1米,跨度5.8米,橋面寬2.7米,橋石為皇宮專用的蘇州木瀆金山石。街坊鄰居感念萬家賙濟大眾的慈善之情,稱其為“廣濟橋”。

三恪堂與運河税史館,為魯南風格的民居,是台兒莊富商陳家的府第,建於清朝末年,名為三恪堂,俗稱陳家大院。陳家對三恪的解釋是,對待天、地、人,都要謹慎恭敬。陳家先祖從安徽涇縣遷來,主人陳扶清官至六品,清末時出任税務官。陳家在台兒莊大戰前達到鼎盛,現存“陳萬祥”商號。

這樣的私人府第,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建成。一般的魯南民居,是土牆草頂,冬暖夏涼,適宜居住,只是不堅固,每隔幾年就要維修。那些經商賺了大錢的,往往大興土木,建造豪宅。魯南民居,宅院無論建得多大,門頭都要收斂。陳府的門頭不大,可是在大門西旁,建了幾間面朝衙門街的門市,使院落與院門保持勻稱。這臨街的門市,如今成為運河税史館。

這座建築為台莊驛站,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驛。驛站是古代飛報軍情、接送客人、運輸軍需的中轉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命脈”。驛站的功能,一是供過往使臣投宿,相當於現代的機關招待所。凡持有“驛關”證件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及僕從多寡,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每隔十華里設有一個郵鋪,次要郵路間隔二三十里。台莊驛為水驛,是伴隨着漕運發展而設立的。明朝萬曆三十四年,河漕總督御史曹時聘在台兒莊設立驛丞一人。清乾隆七年,編制增加到五人。

台兒莊水驛佔地面積1108平方米,建築面積530平方米,為蘇州園林風格。現在作為驛站文化展示區,以詳實的資料、豐富的圖片、真實的文物,向遊人展示中華民族三千年郵驛文明史及地方驛站發展歷程。

這座廟堂式建築是古城的一所私塾學校,名為翠屏學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為義塾,對外收徒。該私塾1938年毀於戰火,現在原址重建。

這個大院為日升昌票號的分號——日升昌記。為典型的北方建築風格。據文獻記載,清光緒年間,山西人吳玉章從太原陽谷帶職來台兒莊,開設“日升昌”分號,俗稱吳家票號,為各路商賈辦理匯兑和存放金銀業務。這樣的票號,在台兒莊有七家之多。吳家票號雖為山西人所建,卻是典型的魯南風格。

現在主要通過實物、圖片陳列、多媒體場景再現等手法,用貨幣、契約、商標、印鑑、戥(deng)秤、税單、股票等商業實物和資料,展示明清到民國時期的台兒莊商貿文化,講述台兒莊的商業文化變遷,特別是票號發展的歷程,從不同角度折射台兒莊商業文化的流金歲月。

廣匯橋,俗稱“拱橋”,系花崗巖單孔全環形石拱橋。清順治五年(1648年),由趙家出資興建,橋長11.5米,高3米,跨度5.7米,橋面寬2.96米。1938年毀於戰火,後搭建為簡易石板橋供人行走,現在原址復建。這座“廣匯橋”,取“匯八方商賈”之意。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駐台參將趙登高陪同他遊覽了台兒莊城。

當乾隆皇帝一步步走上這座拱橋時,一位女子説:“步步高。”

乾隆皇帝走到橋上,問:“這‘步步高’是什麼意思?”

這女子説:“萬歲爺洪福齊天,國運步步高揚,我們這些黎民百姓跟您享福。”

乾隆皇帝狡黠地一笑,問:“再往前走又有什麼説法啊?”

女子脱口而出:“萬歲爺,後頭更比前頭高啊!”

乾隆皇帝説:“你真是一張巧嘴。”

後來,城裏人把這位蘇州女子稱為“巧嫂子”。

謝裕大茶行,是座木雕茶樓,最初由浙江茶商沈綺於雍正十年(1732年)建造,名為蘇杭茶樓。沈綺有茶園百畝,因台兒莊商運興盛來這裏銷售茶葉,兼開茶館。咸豐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謝正安收購了蘇杭茶樓,改名謝裕大茶行。原建築毀於1938年的戰火,因為是全木質結構,大火三天不滅。現在原址復建,為茶藝文化展示區。

這座京派建築名為文匯酒樓,原名“聚奎樓”,為守備署守備瞿翼龍的後裔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造,經營沿運地方名吃,因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時在此用膳而名聲大振。台兒莊大戰勝利後,更名為文匯酒樓,現為大戰文化展示區。

到此我們今天的遊程也就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不周之處還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期待您的再次光臨!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7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台兒莊參觀遊覽。台兒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於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台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台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台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僱民。台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於台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説很多,比較可信的是,台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裏築台而居,於是被稱作“台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台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台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台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台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説《儒林外史》裏,也使用台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台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麪積,台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台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台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台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讚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來給大家介紹20xx年6月22日申遺成功的台兒莊古城。我姓王,叫王洋,大家可以稱呼我王導,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台兒莊是一座二戰名城,也是運河古城。它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還被乾隆皇帝御賜為“天下第一城”,看到了嗎?小朋友們,那塊牌就是當年乾隆所寫。1938年,台兒莊大捷,一舉成為中國抗戰名城。

台兒莊古城——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素有“中華最美水鄉”之稱,它坐落於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暨魯蘇豫皖的四省交界地帶。它是與華沙齊名的亞洲僅有一座的抗戰名城紀念城市,53處戰爭遺址保存完整,城內3公里的明清時代時期運河古道被旅遊專家組織稱為“活着的古運河”,是一座八大建築風格融為一體,七十二座廟宇匯於……好,我們不説多了,大家請看,這座古城西門上面還清楚地刻着繁體的“台兒莊”三個字,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進了大門,往南走不久,大家就可以看見一個郵筒,在這裏可以瞭解大清王朝發行的各種郵票。大家看,那個東西像不像一條龍舟?船,對,所以這條街叫船形街,看!這就是當年乾隆巡遊台兒莊的情景,滿族的服飾漂不漂亮?這邊的道升酒坊還完整地保存着以前的酒窖,酒就是這麼釀成的,大家可以細細觀賞。

看那邊的步雲廊橋是多麼金碧輝煌,它的建築是多麼精緻。大家可以去那邊的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和李宗仁史料館進行參觀,希望大家能玩得高興,半個小時後我們在碼頭集合,謝謝大家!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9

歡迎您到運河古城台兒莊參觀遊覽。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台兒莊的機會,簡要地介紹這裏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棗莊市。棗莊市位於山東省最南部,與江蘇省接壤。是魯南經濟帶和淮海經濟區的重要城市,有“江北水鄉·運河古城”之稱。棗莊市由古滕縣和古嶧縣合併而成, 嶧縣為蘭陵舊疆,滕縣則有“善國”的美譽,這兩個古老的縣份,擎起了棗莊這個活力城市的天空。現在的棗莊,建市於1961 年,轄五區一市和一個高新區,總面積 4563 平方公里,人口 383 萬。

棗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的陳偉市長用“四個數字”來概括:7300 年的始祖文化,境內的“北辛文化”遺址,是迄今為止黃淮地區考古發現最古老 的文化之一;4300 年的城邦文化,是先秦時期都城分佈最密集的兩個地區之一 (另一個為河南的南陽) 2700 年的運河文化,境內最早的運河開鑿於春秋時期, 比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還早 100 多年;130 年的工業文化,是近代民族工業文 明的發源地,我國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業——中興公司在這裏誕生,併發行了我國第一支沒有外資參股的股票。

棗莊自然風光秀美,陳市長概括出“四個最” :中國最大的國家級湖泊類濕 地——微山湖公園;華夏最長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世界上最 大的石榴園——十五萬畝的“冠世榴園” ;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犢 崮國家森林公園。因此,棗莊被譽為“萬年家園,千年古郡,百年城市” 。

棗莊歷史上名人輩出,煉石補天的女媧、造車始祖奚仲、科學聖人墨子、工 匠之祖魯班、勇於自薦的毛遂、養士三千的孟嘗君、為漢朝制定禮儀的叔孫通、 鑿壁偷光自學成才的匡衡、《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都是棗莊人。共和國時代,棗莊出了十幾位赫赫有名的將軍,《白毛女》的作者賀敬之也是棗莊人。

台兒莊是棗莊市下轄的縣級行政區,位於棗莊市最南端。歷史上的台兒莊只是一個城鎮,可是,她卻享有“天下第一莊”的美譽,這不是台兒莊人夜郎自大,而是乾隆皇帝的欽賜。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走水路必經台兒莊。第四次路過台兒莊時,留下了“天下第一莊”的御筆。而明清兩代和 20 世紀的文化積澱, 又為這座城市賦予了歷史的厚重。萬里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遒勁的一 捺,這巨大的“人”字,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禦遊牧 民族入侵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沒有了實用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 至今仍然發揮着運輸和生態功能。 途經台兒莊的運河,是三千五百華里運河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被稱為“活着的古運河”,有人説,“觀長城上八達嶺,看運河到台兒莊” ,可謂真知灼見。台兒莊地勢低窪,城區內的海拔高度為 25.5 米,比微山湖的湖底低 7 米, 比湖面底 20 多米。為了防止汛期儲存的湖水通過運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員想出了建閘儲水的辦法。明朝萬曆年間,從微山湖口至台兒莊,先後建起了八座節制 閘。北上的官船和商船,經過這些船閘,要在台兒莊等待五到十天時間。這個特 殊的漕運樞紐,留住了大量流動人口,使得台兒莊迅速繁榮。從晚明至清末,台 兒莊一直保持着“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台兒莊是一個移民城鎮。明清兩代屬於嶧縣轄區,南來北往的商人,藉助台兒莊的商機創造財富,安家置業,修橋鋪路,建廟辦學。到清代乾隆年間,台兒莊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 5 萬,流動人口多達 10 萬以上。由於這些人來自四面八 方,他們在營建自己的商鋪和住宅時,帶來了各地的建築風格,使得台兒莊城裏集中了京派、晉派、江浙、徽派、閩南、嶺南、魯南、宗教等八種風格的建築; 接納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中外五大宗教和不同的民間信仰。據文獻記載,大戰前的台兒莊,大小廟宇多達 72 座。由於台兒莊富有商機,吸 引了官員、軍人、儒生、商賈、僧道、郎中、農夫、匠人、武俠、梨園、術士、雜耍、藝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到這裏發展,使台兒莊成為不同文化的彙集之地。 1938 年春天,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無土不沃血,無牆不飲彈”。堅固的城牆、威嚴的衙門、寬敞的會館、莊重的廟宇、華麗的商鋪、樸 素的民宅,基本上被炸成廢墟。據戰地記者回憶,6000 棟商鋪和民房保存下來 的不到十分之一。戰後,國民政府在《中央日報》上公開宣佈,要重建台兒莊。

可是,由於戰事緊張,加上後來的內戰,這個承諾一直沒能兑現。 台兒莊的居民, 在斷垣殘壁上重建的商鋪和民居,已經無法顯現古城往日的輝煌。20xx 年 4 月 8 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了台兒莊古城的重建工程。這不僅僅是復活一座被戰爭摧毀的城市,更是向世界昭示戰爭與和平的主題,是為人類保存文化遺產的一項壯舉。因為,在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台兒莊大戰具有經典 意義:它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軍隊在抗擊外族入侵的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勝仗,也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敗仗。這場戰役,我們 殲滅日軍11984 名,打破了軍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同時,這場戰役還是世界 反法西斯戰爭全面爆發前夕, 正義力量給軍國主義敲響喪鐘的戰役。 “亡國論”在甚囂塵上的時刻,台兒莊大捷打出了中國人的士氣,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國威,為 愛好和平的力量注入了必勝的信心。因此,台兒莊不愧為維護世界和平的神聖之地,台兒莊古城的重建,屬於全人類的精神文化工程。台兒莊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這裏 有:國務院批准的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級紅色旅遊景區、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 多處國字號的風景名勝。 今天,我們參觀遊覽的景點有:台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賀敬之文學館、重建後的台城舊志景區和運河街市景區。到達現場之後,景點的導遊員會給各位作具體介紹。

台城舊志景區

歡迎您光臨大戰故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台兒莊參觀遊覽。

台兒莊古城,是一座二戰遺蹟保存最多、被世人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 地”的歷史聖城;是古運河畔唯一一座八大風格建築融為一體,72 座廟宇匯於 一城,南北交融、東西合璧的文化名城;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座完整保存了古碼頭、古駁岸等水工設施,被世界旅遊專家稱為“活着的運河”的運河古城;是中國唯一一座擁有 14 華里水街水巷,乘坐舟楫能夠遍遊全城的東方水城。在申 請世界文化遺產的系統工程中,台兒莊是一處重要節點。 台兒莊古城規劃面積為兩平方公里,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 時尚生活”的城市發展定位,確定 11 個功能分區、8 大景區和 29 個景點。遵循 “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將保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牆、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古縴夫村等歷史遺產,進行科學修復, 重現“一幅清明上河圖,十里畫廊卷不住”的壯麗景象。台兒莊古城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體,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為一域,是極具人文魅力的旅遊目的地,是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區。 有人説,看水鄉去周莊,看古城去平遙,兩者兼顧去麗江。但是,周莊有水卻不是大戰故地;平遙有古樸的建築卻沒有大運河;麗江有城有水,卻沒有台兒莊這樣豐富的文化積澱。來到台兒莊古城,既看了古運河,又親臨了大戰故地, 觸發了思古幽情,還領略了古老文化,享受了時尚生活。台兒莊一日遊,等於同 時去了周莊、平遙和麗江。有位網友説: “周莊是懷舊,平遙是療傷,麗江是豔 遇,台兒莊是夢鄉。 ” 現在我們遊覽的是重建之後的台城舊志景區,佔地面積 38155 平方米,建築 面積 30295 平方米, 約佔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 主要有步雲廊橋、參將署、久和客棧、翠屏學館、台莊驛、日升昌記、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扶風堂、天 水堂、三恪堂等不同風格的明清建築。

西門 這是台兒莊古城的西門。台兒莊大戰期間,曾經是第二集團軍司令孫連仲的

臨時指揮部。 台兒莊形成於漢,繁盛於明清,建有城門六座,命名不算整齊,但富有學問。東門叫“仰生”,意思是官府、官員,仰仗眾生而存在;西門叫“台城舊志”,表 明她是舊城的標誌;北門為“中正”,意為中正仁和;小北門叫“承恩湛露”,意思是承蒙上蒼恩典,享受濃濃的甘露;南門叫“惠迪吉”,意思是,順從天道就 能吉利;小南門叫“迎祥”,意思是迎來吉祥。這些城門,在台兒莊大戰期間,全部毀於戰火,我們今天看到的城門,是 20xx 年春天重建的。台兒莊在元代就已經築城,但那時候僅僅是一座土城,俗稱“土圍子”。明朝萬曆三十二年,泇運河開通,台兒莊成為運河重鎮。我們現在看到的運河,就是泇運河。泇運河的“泇”,是三點水加上一個加減的加字。關於泇運河的歷史,到閘官署裏我再給大家介紹,我們先介紹台兒莊城池。明清兩代,在朝廷命官的主持下,多次修築台兒莊城。 康乾盛世時期, 台兒莊城的面積達到 3.5 平方公里。 咸豐七年,黃河決口,殃及到台兒莊,城牆受損。咸豐七年重築城牆時,縮小了城區規模,其中西城牆向東後退 1 公里。這座城門樓,是在咸豐年間的舊址上重建的。城內有大衙門街、順河街、月河街、丁字街和縱橫交錯的水街水巷,以及十 多座古運碼頭。旁邊的這座碼頭叫“五行碼頭”,為清代最繁華的運河碼頭。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 物質生成的,這就是我們常説的“五行”。五行之間,形成了相生、相剋的動態 關係,維持着世界的平衡。五行之中,水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生命之源,世間 因為有了水,山有了靈性,草木得以生長,動物得以繁衍,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 類,登上了歷史舞台,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觀。孔夫子説“仁者愛山,智者 樂水”,老子説“上善若水”,是因為水能屈能伸,能升能降,變化無常,容納 一切, 滋養一切, 成就一切。 台兒莊是一座水的城市, 讓我們走進這座東方水城, 領略水的景觀,感受水文化的魅力。

步雲廊橋 這座橋是古運河上的景觀橋,名叫“步雲廊橋” ,取“平步青雲”之意。 在泇運河之前,這裏並不是運河航道,只有一條季節河。當地居民在寬度有限的河上建了一座小石橋,供平時通行。泇運河開通之後,河面變寬,限於當時 的條件,沒有能力建造下面可以過船的跨河大橋,而這裏作為船隻裝卸貨物的繁 忙地段,又不允許私人渡船提供擺渡服務,運河因此成為一道“天塹” 。 明朝天啟元年,即公元 1621 年,浙江省餘姚縣才子馬希曾(音zeng),出 任嶧縣知縣。馬希曾的學問,馳名江南,被朝廷任命為“四氏學教授” ,專門給孔、孟、顏、曾四姓的學子授課講學,可謂“魯班門前弄大斧” ,沒有高深的學 問是無法勝任的。因為優秀,他被朝廷授為嶧縣知縣。馬知縣來到嶧縣不久,就 親臨台兒莊,拜訪漕河官員和當地士紳。他發現運河上沒有橋,於是捐資建了一座竹木結構的大橋。大橋修好,方便了行人, 人們感激不盡, 紛紛為他燒香許願, 祈求神靈保佑這位父母官步步高昇。可是,馬希曾只做了7 個月的知縣,就莫明 其妙地離任。當地士紳戀戀不捨,為他立了這塊去思碑,把他尊稱為“嶧侯、馬公” ,他捐資興建的木橋被命名為“馬公橋” 。馬知縣離任三個月,信奉白蓮教的 徐鴻儒,率起義軍打開了嶧縣城,燒殺搶掠,城裏官民死傷無數,連城隍廟都被 縱火燒掉了。馬知縣因為提前離任,躲過一劫。老百姓都説這是好人得好報。滿人建立大清帝國之後,馬公橋仍然堅固無比。康熙四十六年(公元 1707 年) ,康熙大帝沿京杭大運河南巡,途徑台兒莊。嶧縣落魄文人李克敬,當時正 在滕縣講學,聽到康熙南巡的消息,收拾行囊,連夜趕赴台兒莊,向康熙皇帝獻 上《雅頌八章》的辭賦。據文獻記載,許多文人,把自己的頌詩擺在橋上,具有 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從眾多才俊獻上的詩賦中,欽定李克敬的《雅頌八章》為第一,貼出皇榜,改變了李克敬的命運。第二年,山東舉行鄉試,李克敬赴濟南 應考,成績全省第一,之後赴京參加會試,高中進士,參與了《大清一統志》的 編纂工作。有人説,這座橋,使李克敬平步青雲,於是改名為“步雲橋”。這幅楹聯:“梯級可諧欣捷步,雲程有路喜先登。”説的就是李克敬通過讀書 成為國家棟梁的故事。 橋面上的石雕,內容不是李克敬,而是漢丞相匡衡自學成才的經歷。 匡衡是西漢後期的一代名相,輔佐了漢元帝和漢成帝兩任皇帝。匡衡幼年家 貧,卻渴望讀書學習。他白天給財主幹活,不要工錢,晚上借閲財主家的藏書。 因為買不起燈油,匡衡就把自家的牆壁鑿開一個洞,借別人家的燈光讀書。這就 是著名的“鑿壁透光”故事。經過多年努力,匡衡讀透了《詩經》,能夠用幽默的語言闡釋其中的微言大義。通過層層選拔,匡衡在漢元帝年間出任丞相。在京城做官期間, 匡丞相把上林苑的石榴引到家鄉栽培, 營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園。 匡衡出身平民,有草根意識,主張懲治腐敗,得罪了朝中的利益集團。漢成帝年間, 以平民身份回到家鄉辦學。 現在嶧城區榴園鎮的匡談村, 既是匡衡的出生地, 也是匡衡談經的講堂。匡衡在匡談村講學期間,多次到台兒莊考察,蒐集荀子在 這一帶留下的嘉言懿行。 這些石刻的內容,就是匡衡通過刻苦自學由平民到丞相、再由丞相迴歸故里 得到善終的故事。 匡衡的後人,是魯南的望族。為什麼當地沒有匡姓呢?這是因為,宋太祖名 叫趙匡胤,匡氏家族要避皇帝的名諱,去掉了匡字的半包圍,改姓王。魯南的王 氏家族,大部分是匡衡的後代。步雲橋歷盡風雨,到清代末年,仍然能夠過往行人。後來,這一帶爆發捻軍 和幅軍起義, 步雲橋成為起義軍進攻台兒莊的通道。 咸豐年間, 幅軍佔領台兒莊,清廷派僧格林沁率八旗勁旅(讀 jing lv,不要讀 jin lv)圍攻。在幅軍從木橋上 撤離時,因為人多擁擠致使大橋垮塌。 步雲橋經歷了兩個朝代,目睹了許多善與惡、血與火的故事。和平年代,置 身橋上,看帆船往來,船上不僅裝載着代表名利的貨物,而且還乘坐着充滿情義 的人。見賢思齊,精神境界逐步攀升,由平民成為國家棟梁。戰亂時期,人性惡 得到釋放,傷及的是整個國家和所有百姓,於是人們呼喚和平,祈禱國家長治久安。在重建台兒莊古城時,當然要重建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大橋。 經過多次論證,最後決定不再恢復原先的竹木結構,而是建成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景觀橋,並在 橋上增加了聯亭式長廊,供遊人在雨天觀賞古運河景色。橋名根據清代以來口口 相傳的名稱,取名為“步雲廊橋” 。在此,我祝各位遊客平步青雲。大橋南面的石雕, 是楊家將的故事。楊家幾代人對朝廷忠心耿耿,保家衞國,可以説是家喻户曉。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英俊瀟灑的楊宗保,還是台兒莊老穆家的女婿呢!當年,穆桂英在今天運河南岸的穆柯寨佔山為王。遼國進犯大宋,擺下天門陣。楊延昭、楊宗保父子奉命出戰,不知如何破除。已經到五台山出家 的楊五郎獻計,説要破天門陣,需要降龍木。這降龍木就在穆柯寨裏。楊宗保來取降龍木,與穆桂英一陣對打,戲劇性地結為夫妻,兩人同上戰場,破了天門陣,為國家換來太平。這橋面上的石刻,以寫意的情節和寫實的技法,講述了楊宗保 練就高強本領,成為國家棟梁的故事。在此,我祝願嚮往軍旅生涯的遊客,在保 家衞國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由士兵成為將軍,實現凌雲壯志。請大家抬頭看,上面就是“凌雲”的匾額。這幅楹聯:“煙霞呈五色,錦繡展千里。”字面意義是站在步雲廊橋上,能夠 看到五色彩霞,想像三千里運河之上鋪滿錦繡。在象徵意義上,是對各位遊客的 祝福,祝大家前程寬廣錦繡,生活多姿多彩。

安瀾門 台兒莊在戰國時為楚國的田莊,漢代發展為集鎮。台兒莊城建於明代萬曆年 間,當時的規模是,東西長 5 華里,南北寬 3 華里。清咸豐七年(公元 1857 年) 加固城牆時,建有城門六座,水門一座。這座水門,取名為安瀾門,有祝願“水 波平靜,天下太平”之意。是進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這一通道,城內的水街 水巷,與京杭大運河的主航道實現了連通。

雙橋映月 這裏是“雙橋映月”碼頭,為古城觀景台之一。拾階而下,順着水街東望, 兩座古橋安卧在波光之上,猶如兩輪滿月映入河中。入夜,雙橋倒影流光溢彩, 美輪美奐,讓人分不清人間天上。 從這裏乘坐一葉扁舟(讀作 pian zhou) ,穿行在水街水巷,領略古城的情趣,會讓你終身難忘。

參將署 這座官式建築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門口的這條古街,被稱作大衙門街。 大衙門街全長 1000 多米,貫穿古城東西。 參將署始建於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 1683 年),為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參將統領 600 兵馬,負責管轄 220 華里運河河道的工程防護和漕運治安。1937 年 1 月,國民政府在此設立山東嶧縣警察局台兒莊分局。1938 年初,成為第 3集團軍副司令沈鴻烈的軍火庫,在台兒莊大戰中,這批軍火發揮了作用。現為 “台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門前這兩根旗杆上,刻有“太平”二字的方形容器,裏面裝的是五穀雜糧, 為一方百姓祈求五穀豐登,天下太平。 清代的參將為副總兵,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副司令員。一個沿運城鎮,為什麼委派這樣一位高官進駐呢?這是因為,從微山湖湖口至江蘇駱馬湖這段運 河,一度盜匪橫行,官船和商船經常受到搶劫。據史書記載,順治皇帝繼位後, 令江南織造趕製了兩套龍袍。運送途中,在台兒莊以西的德勝閘遭到號稱為“九 山王”的土匪搶劫。這一搶劫龍袍案,震動朝野,從此,朝廷對這一帶的河道 安全異常重視,設立專門機構,委派正三品參將負責防務。 乾隆十五年(公元 1750 年) ,一位名叫德昌的鑲黃旗參將來到台兒莊。他聽説這裏有一個號稱“天下第一刀”的剃頭師,是地方一霸,與橫行運河之上的盜匪勾結作案, 連續三任參將因為收拾不了他而被革職。 德昌參將有意到那裏剃頭, 與他過招。剃頭師手拿鋒利的剃刀,用中指往天上一彈,剃刀飛起一丈多高,在 空中轉個身,帶着寒光迅速落下,剃髮師穩穩接住,為參將大人剃掉一縷頭髮。 他用這種方式為參將剃光了頭,頭皮沒有絲毫擦傷。參將定神看看剃頭師得意的樣子,説:“我看,你的頭也該剃了,我讓你領教領教老爺的箭法。”隨從把剃頭 師拉到十丈開外,參將拉弓搭箭,對着剃頭師射去。箭頭沿着頭皮,刺啦一聲, 頭髮掉下一縷。參將連射四十九箭,收起弓,説:“我的下屬,個個都是好箭法。老爺特意在你後腦勺上留了一撮毛,讓我的隨從給你收拾。 ”話音未落,已經有 人放箭,把那縷剩下的頭髮射了下來。這件事,在方圓幾百裏傳開,都知道了這位參將的厲害。從此,沿運一帶的 盜賊再也不敢作案了。

牌坊 這座牌坊為台兒莊“水陸通衢”牌坊,她見證了台兒莊往日的繁榮。這條街道被稱為大衙門街,1947 年,駐守在這裏的國民黨軍隊,把大衙門街改為繁榮街,建國後繼續沿用這一街名。重建古城時,恢復大衙門街的舊名。台兒莊雖然建城較晚,但是在古代,就是交通要道。當年,屈原聯齊抗秦,晏子使楚,經過的就是台兒莊。荀子的學生李斯、韓非,在蘭陵深造之後,到秦 國實現政治理想,也要經過台兒莊。還有張良、韓信、曹操、徐霞客、馬可·波羅,都在台兒莊一帶逗留過。台兒莊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牌坊兩面,有四副楹聯,因為時間關係,我今天只給各位解釋一副:“岸柳 河橋,要平攤邗水二分明月;槳聲燈影,豈獨讓秦淮十里輕歌。 ”説的是,運河 岸邊的垂柳和古城的過路橋、景觀橋,分攤了邗水的二分明月。邗水,即邗溝,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的運河,南起揚州南面的長江,北至淮安,是史籍中記 載最早的運河。其實,邗溝比起台兒莊境內逼陽城的運河,要晚100 多年。二分 明月的典故,出自唐朝詩人徐凝的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 意思是,天下有三分月色,那可喜可愛的兩分被揚州佔去了。而揚州正是古運河 邗溝的南端。台兒莊古城的岸柳河橋,與揚州平攤這最美的二分明月。下聯説的 是繁盛時期的台兒莊,“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景象,與南京秦淮河畔一樣熱 鬧非凡。

拐角樓 這座拐角摟,為京津冀地區的建築風格,南北兩側的弧形捲棚,體現了這種 建築的開放性。拐角樓佔地 766 平方米,建築面積 1514 平方米,南樓經營珠寶, 北樓經營茶藝。

久和客棧 這座白牆黛瓦、馬頭出牆的徽派建築,名叫久和客棧。清代康熙三十年(公 元1691 年),由徽商胡文廣建造。重建後的久和客棧,佔地 2415 平方米,建築 面積 3554 平方米,作為快捷客棧使用。古城內有許多店鋪、民居為這一風格,見證着徽商在台兒莊的創業歷史。 胡文廣早年家貧,但是聰明伶俐。他在家鄉安徽給一家財主當長工期間,還做財主公子的陪讀。財主公子進京考試,他是挑書擔的書童。路過台兒莊時,胡 文廣因為哪句話沒説好,惹惱了財主公子,一怒之下,把胡文廣趕下船,不要他跟着進京了。胡文廣沒有足夠的錢回家,只好在碼頭上掙錢餬口。有一天,他在河邊洗完臉,因為沒有毛巾,撩起衣襟把臉擦乾。這一舉動,被一位繡樓上的小 姐看到了,想扔給他一條毛巾,因為毛巾輕扔不過去,那位好心的小姐就用毛巾 包上一隻元寶,扔給了胡文廣。胡文廣靠這隻元寶當本錢, 在台兒莊做起了生意。 後來生意做大,娶了那位小姐。胡文廣的經商理念是“和為貴”“和氣生財”,他把堂號取名“久和”,希望 後人永遠恪守和為貴的理念。

臨水商鋪 對面的兩座商鋪,是典型的南面臨水、北面臨街的江南水鄉建築,佔地面積1092 平方米。左邊這座名為“可意樓”,是當年的一座青樓。右面這座名為“可 風樓”,告訴人們這座商鋪雖然緊靠青樓,樓主仍然潔身自好,“可作風範” 。

金玉滿堂 這面“金玉滿堂”裝飾畫旁邊的照片,是一位戰地記者拍下的,記錄了我軍 官兵由西門進入台兒莊城的瞬間,背景是大戰前夕的建築風貌。 有人會問,1938 年的這場會戰,主戰場為什麼在台兒莊而不是徐州呢?這 是由當時的局勢決定的。 “七七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軍一路渡過黃河,佔領了 濟南、泰安、兗州;一路攻佔了上海、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然 後,企圖會師徐州,打通津浦和隴海鐵路,實現全面佔領中國的野心。由於南下日軍在臨沂、滕縣遇到我軍的殊死抵抗,企圖從連雲港登陸攻佔徐州的日軍,遭 遇中興公司自沉商船填塞港口的阻攔,於是把槍口對準了台兒莊。時任第五戰區 司令長官的李宗仁,把台兒莊的 6000 棟商鋪和民房作為掩體,在台兒莊與日本 侵略軍展開了血戰。 這一戰, 不僅打出了中國人的士氣, 也使台兒莊 “一戰成名” 。 詩人桑恆昌説:“也許,台兒莊沒有看到全世界,但是, 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兒莊。 ”

廣源橋 廣源橋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由時任參將趙登高主持興建, 寓有“財源廣進、興旺發達”之意,故稱“廣源橋”。橋長 13.9 米,高 3.25 米,跨度 6.2 米,橋面寬 2.2 米,是古城中最高的單孔石拱橋之一。

魯班與泰山 關於台兒莊名字的由來,説法很多。 20xx 年深冬,原中紀委書記吳官正同志來台兒莊古城考察,他回憶起早年 聽到的一個故事。吳官正同志説,魯班有一個徒弟,名叫泰山。這個徒弟聰明伶俐,卻不守規矩,經常惹師父生氣。有一天,魯班把他趕出家門,不再承認這個徒弟。當時,在棗莊一帶,已經有了粉碎糧食的石磨,比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石磨早 300 多年。 那時候的石磨,底層的圓心軸,是在打造石磨時留下的石軸,魯南人稱為“磨臍 子”,很容易碰斷,磨臍子一斷,那盤磨就作廢了。魯班為此發愁多年,沒有想 出解決的辦法。有一天,魯班見到有人用木軸代替了石軸。木頭韌性大,解決了 石軸易斷的缺陷,而且,磨壞了能夠更換。魯班對此驚歎不已,詢問這是誰的發 明。有人告訴他是泰山發明的。魯班説: “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 泰山的家鄉,就在台兒莊。因為徒弟超過了老師,成為名人,人們就把他的 家鄉稱作“泰家莊”,後來,出現音轉,稱作台家莊,簡稱台莊,泇運河開通之後,南方人又把這裏稱作台兒莊。

魯南民居 這片建築為魯南民居,佔地面積 1092 平方米,建築面積 1000 平方米,現在 是普通客棧,住在這裏,可以感受魯南的民俗風情。 台兒莊在清代屬於嶧縣所轄的“特區”《中華全國風俗志》認為,嶧縣一帶 。 的民俗,既有魯國的質直懷義,也有齊國的寬緩闊達,還有楚國的輕剽任氣。盡 管聖人的禮教保存在心,卻染上了不同地方的風俗。正因為如此,台兒莊才充滿 活力。

扶風堂 這處宅院為晉派建築,為祖籍扶風的萬家所建,名為“扶風堂” ,俗稱萬家大院。萬家於清朝康熙年間由山西遷至江西,不久又來到台兒莊,因漕運發跡,鼎 盛時期有店鋪商號20 餘家,官銀 40 萬兩,被稱作“四十萬” 。古代 1 斤為 16兩,1 塊銀元為 7 錢重,按今天的市價,一塊銀元摺合人民幣 200 元。40 萬兩官 銀,摺合 1.8 億人民幣。這在當時,算得上是鉅富了。這座建築,以四合院為基 本結構,採用青磚青瓦的樑柱式磚木體式,樓高院深,牆厚基寬,設計精巧,雕 刻考究。有四合院、過庭院、偏正套院,60 多間房屋,其豪華程度為台兒莊之 最。台兒莊大戰期間,一度成為我軍掩體,戰役打到第四天,遭到日軍轟炸。現 在我們看到的扶風堂,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被稱為“文化基因復活的成功 範例” 。

大門外: 前面這條河就是古運河, 明萬曆二十一年動議開挖, 三十二年通航, 大門外:400 年來未曾斷流。台兒莊大戰期間,池峯城破釜沉舟,下令炸掉的浮橋,就在 前面這個位置。1959 年,國家對京杭運河進行改造,將原運河取直,這段運河 保留在舊城內,成為景觀河。

四十萬碼頭: 建於乾隆二十八年 (公元 1763 四十萬碼頭:四十萬碼頭是萬家的私人碼頭, 年) ,用於貨船裝卸貨物,兼具汲水、洗菜、洗衣等生活功能。古城內現有此類 碼頭 13 座,這些古碼頭,在準備拆除的時候,因為陳偉市長的叫停,才被保留 下來,成為見證古運河的歷史遺存。

扶風堂大門上方的木雕:這座兩層門樓,木雕做工精美,人物、風景栩栩如生。古 人對大門的要求很高,被稱為“識禮之門” ,通過大門向外人展示生活品味,表達美好意願。門樓上面的雕刻為詩、琴、書、畫,下面是人物,展示的是家庭和美、孩童歡愉的形象。拴馬樁:大門兩側的石柱為“拴馬樁”。 角柱石的石雕寓意:這是角柱石,上面的圖案是“獅子”和“球” 得逑” 。逑的意思是配偶和相聚,世世得逑的意思是:世世代代的子孫都有配偶, 傳宗接代,家族人丁興旺,永不分離。據説,沒當過朝廷命官的人家,是不允許 在門口放石獅子的。因為清廷派僧格林沁親王來剿滅幅軍,坐鎮台兒莊,受到萬家盛情招待,賜給十歲的孩童七品官銜。所以才有門前的石獅子。

大門兩側的磚雕:一面是“芙蓉” 大門兩側的磚雕: ,一面是“荷花” ,象徵富貴、和諧。 垂帶石:圖案為抬頭祈福,步步高昇之意。 垂帶石 柱礎石: 。 柱礎石:四面均為獅子,寓意“四世同堂” 抱鼓石: ,俗稱“門檔” 。 抱鼓石:最早的形狀像鼓,所以叫“抱鼓石”門簪:是家庭身份的象徵。 “門當 門簪:門楣之上向外凸出的木柱,俗稱“户對” 户對”的説法就來源於此。 銀杏樹: 銀杏樹: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公孫樹,屬 於 裸子植物,雌 雄 異株 ,是世界 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被稱為“活化石” 。院中原有兩棵銀杏樹,一棵毀於 1938 年的戰火,留下的這一棵,連續七年沒有結果,直到抗戰勝利,才重新結果。現 在,每年結果200 多斤。 木雕: 木雕:廂房兩側額匾上的木雕,講述了萬家的發家史。 萬家的先人,是一位郎中,他治好的病人不計其數,基本上是手到病除。因 為悟性好,他把治病當作一門藝術,從不墨守成規。有一位朝廷重臣,受到和珅 的誣陷,由一品官降為三品,發配到南方。途經台兒莊時,因為鬱悶,得了臌脹 病,上岸請萬郎中為他醫治。 萬郎中摸清了這位官員的病因,沒有給他開藥, 而是給他講笑話。 沒過幾天, 他的病不治而愈。也就在這時候,皇帝降旨,恢復這位官員的一品官銜,總理運 河漕務。 這位一品官大喜, 給萬郎中送來四個金元寶, 以示感謝。 郎中婉言謝絕, 要求搭載官船做幾趟生意,漕務官滿口答應。這位行醫出身的人,把蘭陵美酒、 嶧縣石榴、山亭乾果運到南方,換來茶葉、絲綢。因為搭載官船,不用報税,也 不用花運費,幾年下來,就賺了四十萬。 萬家有了錢,建了這個豪華的大院。大家可以看出這些木雕、石雕和磚雕, 做得特別奢侈, 簡直是弄巧成拙。 在規劃重建這處大院時, 本着尊重歷史的原則, 原樣恢復。 磚雕: ;一面是青 磚雕:大門內側的磚雕,一邊是喜鵲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 青翠竹,寓意“節節高升” 。 木雕: 木雕:這些木雕作品的內容,有婆媳、公孫和王羲之,取其諧音,喻為婆媳 相愛、公孫相惜,家庭和美,王羲之有喝酒的習慣,意為和睦關係長久。順便告 訴大家,書聖王羲之有三支後人,一支在紹興,一支在臨沂,一支在台兒莊。其中,台兒莊這支人口最多。 這組木雕上的卐字,在梵文中讀作“室利靺蹉” (shi li mo cuo) ,意為吉 祥彙集。相傳釋迦牟尼胸部有此“瑞相” ,後來用作吉祥的標誌。武則天長壽二 年(公元 693 年)規定該字讀萬。象徵萬壽昇平、國泰民安、百業興旺、國富民 強。石刻元寶:這方元寶,上圓下方,代表天圓地方,是一種對天的祈福,希望 石刻元寶 永久富貴、永世傳承。 鴟吻:為“祥雲” 鴟吻 ,祥雲落在房子上面,寓意“紫氣東來” 。 過廳門樓:門廳雕刻,有松鼠和成串的葡萄,寓意是“送子”“多子多福” 、過廳門樓 人丁興旺;兩個仙童手持 “如意” 意思是 , “把如意送到人間” 祝福 , “萬事如意” 。垂帶石:垂帶石上藤蔓相連的南瓜造型,寓意子嗣延綿,人丁興旺。 垂帶石 兩邊窗户的木雕:為梅、蘭、竹、菊四君子。蘭象徵修身立德,菊象徵品格 兩邊窗户的木雕 高尚,竹象徵趣味高雅,梅象徵堅忍不拔。 磚雕: 磚雕:房子上的磚雕是“二十四孝”故事。中華民族的價值觀是“百善孝為先” ,以孝為最高美德,許多朝代,標舉“以孝治國” 。萬家是台兒莊的大户人家, 在建造住宅時,用二十四孝做裝飾,希望子孫恪守孝道,由富而貴。 磚雕下面的木雕: , 磚雕下面的木雕:這些雕刻為松竹梅鶴,松竹梅被人們稱為“歲寒三友” 寓意做人要有品德、有志向、有氣節。 “鶴”寓意長壽。 窗子上的木雕: “倒蝙蝠”寓意“福到”“花瓶”代表“平安”, ,以及長“壽” 窗子上的木雕: 等祈福圖案。 孩童:象徵家丁興旺,闔家歡愉,富貴相傳。 孩童: 祚胤永錫: : 祚胤永錫:意思是忠孝富貴永遠相傳。永錫一語出自《詩經·大雅·既醉》 “孝子不匱,永錫其類。 ”告訴人們,孝順的孩子,生活不會匱乏,因為天道永 遠給這類的人賜福。錫,與恩賜的賜在語義上相通。 西跨院 磚雕: 磚雕:牆上的磚雕是《西廂記》圖案。講述張生與崔鶯鶯這對有情人終成眷 屬的故事。 《西廂記》是元代的愛情戲,由劇作家王實甫根據前人的作品改編而成。在 台兒莊一帶,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廂”的古訓。認為老年人經驗豐富,再讀《三國演義》 ,謀略更多,讓年輕人懼怕。年輕人感情容易衝動,讀了《西廂 記》 ,渴望自由戀愛,偷嚐禁果。所以,在私人住宅裏是忌諱《西廂記》圖案的。 萬家在西跨院雕刻這樣的內容,那是另有原因。 水井: 水井:井上篆寫“清渫”二字,寓意主人品格高潔。 。另有一種説法,是為了私會 友蘭堂:這是萬老爺的書房,名曰“友蘭堂” 蘭堂: 情人建造的。在書房裏,原先掛着一幅中堂,一面書寫“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一面書寫“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 ”現在設計為五星 級客房,害怕客人誤解,沒有把那幅中堂重新掛上。 相傳, 在台兒莊城, 有位美麗善良的巧嫂子。 她是一位來自蘇州的單身女子, 在萬老爺創業初期, 巧嫂子給了萬老爺無微不至的照顧。 後來, 萬老爺成為富豪, 建起了深宅大院,從故鄉接來家眷。萬夫人緊緊盯着萬老爺,不讓他與巧嫂子來 往。萬老爺為此擴建了這個蘇州風格的跨院,並在房屋後面建了一座私人碼頭, 夜深人靜的時候,接巧嫂子過來與他見面。萬老爺私會情人,不是因為錢多而越 軌,而是“苟富貴無相忘” ,是情與義的體現,我們應該理解他。這種庭院後面 的私人碼頭,被鄰居效仿,成為台兒莊的一景。 水榭: “月朗雲無意,風清水有情。 ”暗示了萬老爺與巧嫂 水榭:這座水榭的楹聯: 子既含蓄又堅貞的情感。 金蟾吐水: ,傳説它口吐金線,是旺財之物。在道 金蟾吐水:三條腿蛤蟆被稱為“蟾” 教故事中,有一位劉海,跟着呂洞賓修道,他功力高深,喜歡周遊四方,降妖伏 魔, 造福人間。 有一天, 他降服了長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 金蟾受傷斷其一腳, 只剩下三條腿。自此,金蟾臣服於劉海門下,為了將功贖罪,便使出絕活,口吐 金絲,幫助劉海救助窮人。 金蟾的造型很多,一般為蹲坐於金元寶之上的三足蟾蜍,揹負錢串,體型肥 碩,透出富貴自足的樣子。有“吐寶發財,財源廣進”的美好寓意。放置此物於 家居或商鋪之中,能夠財運亨通,大富大貴。 柱礎石的石雕: 。 柱礎石的石雕:柱礎石的石雕為“琴棋書畫”和“梅蘭竹菊” 西南院:這進院子原先是廚房和傭人居住的地方,現在做高檔餐飲。 西南院 門上的木雕:上為古時的“罄” 門上的木雕: ,下為“魚”的圖案,寓意為“吉慶有餘” 。 中國最古老的樂器是磬,目前出土的古代樂器中,編鐘和編磬最為珍貴。據《禮記·樂記》記載: “泗濱浮石可為磬。 ”在黃河沒改道之前,台兒莊屬於泗河 流域。 二十多年前,棗莊有兩位音樂家用這裏產的八音石, 複製出了 “泗濱編磬” , 獲文化部科技發明一等獎。

萬家東巷魯南民居 這副照片,是國軍通過運河浮橋進入台兒莊城的場面。拍攝者是羅伯特·卡 帕。 1913 年生於布達佩斯, 他 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戰地攝影記者之一。 1938 年, 受命來台兒莊報道戰況,為我們留下了幾十幅珍貴的歷史照片。 這些住宅為魯南民居,設計功能為中檔客棧,也可以從事餐飲業經營。 “泰 山石敢當”是魯南地區本土信仰與外來信仰的融合,有鎮宅避邪的功能。

廣濟橋 俗稱“丁字橋” ,原為木橋,清咸豐七年(1857 年)由萬家出資修建為石橋。 橋長 11.8 米,寬 2.7 米,高 3.1 米,跨度 5.8 米,橋石為名貴的蘇州木瀆金山 石。街坊鄰居感念萬家賙濟大眾的慈善之情,稱其為“廣濟橋”。

驛站廣場 各位遊客是否知道, 《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是台兒莊人呢?他的真實 姓名叫賈三近,生於明代嘉靖十三年,隆慶二年在會試會考取進士。官至巡撫保 定的都察御史、光祿寺卿、兵部右侍郎等。晚年創作了《金瓶梅》這部“天下第 一奇書” 。 《金瓶梅》是我國第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小説。作品通過西門慶的發跡史和覆 滅史,隱喻了晚明社會的歷史走向,折射了當時的政治黑暗,被稱作“晚明社會 的百科全書” 。小説中有許多性描寫,警世中有傷大雅。但是,作者的創作手法, 給了曹雪芹積極的啟示。有人認為,沒有《金瓶梅》 ,就沒有《紅樓夢》 。據世界 知名金學家張遠芬先生考證, 《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台兒莊作家賈 三近。 張遠芬認為, 《金瓶梅》是用明代“官話”寫成的,裏面夾有很多方言,大 部分方言詞是棗莊一帶所獨有的。比如, 《金瓶梅》裏面有“戳乎漏”這個詞,難倒了很多學者。其實,台兒莊人一聽就明白,它的意思是“搗鬼” ,形容有些 人喜歡招惹小是非,對別人進行不含惡意的挑釁。 這個記音詞, 不能作字面理解, 只能放在特殊的語境裏意會。《金瓶梅》 51 回, 第 就出現了這個方言詞。 “渾 還有 深” ,外人也不能理解。這是一個加強動詞,用途是對他人進行敦促。 “渾深”也 是記音詞,有時候也寫成“渾是” 。至今,在台兒莊人的口語中,還在普遍使用。 家長敦促孩子, “你渾是寫作業啊! ”所以,張遠芬認為, 《金瓶梅》只能是魯南 人創作的,在《金瓶梅》成書的時間裏,魯南一帶唯獨賈三近具有這種能力。 東牆上的這副照片,是一名廣西籍的士兵。他在身上綁滿手榴彈,準備撲向 日軍坦克。犧牲之前,戰地記者為我們留下了他稚嫩的容顏,當時,他年僅 17 歲。在與日軍同歸於盡之前,氣定神閒,視死如歸,既令人感動,又讓人心酸。

三恪堂與運河税史館 這組建築叫三恪堂,俗稱陳家大院,是清朝末年台兒莊富商陳家的府第。 清代的台兒莊,先後三次出過“四大家” 。清初,有鬱、台、花、馬四家, 康乾時期又出了燕、 趙、 尤、 萬四家。 晚清的陳家, 與王、 駱三家不再稱 袁、 “大” , 而稱為“台兒莊四小家” 。這座院落,為魯南殷實人家的建築格局,實用而不張 揚,體現了陳家的處世態度。 陳家大院取名“三恪堂” ,有兩層意思。 一是不忘先祖。台兒莊的陳姓,是帝舜的後人。據《左傳》記載,周武王 滅紂之後,把商之後封於宋,夏之後封於杞,帝舜之後封於陳(也就是今天的河 南淮陽) ,稱為“三恪” 。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台兒莊的陳姓,用 “三恪堂”為堂號,表明他們是帝舜的後人。 二是表明為人處世態度。 在西周時期, 客人的客和恪守的恪相通。 恪守的恪, 作為形容詞,意思是尊重和恭敬。三恪就是敬畏天、地、人。陳偉市長在規劃重 建古城時,尋訪了 20 多位 80 歲以上老人,其中包括台兒莊陳氏的老族長。通過 與他們交談,陳市長認為,陳家對“三恪”的理解,已經從“客人”之恪轉向“恭 敬”之恪,完成了角色調整:由受人尊重到尊重別人,並延伸到敬畏天地。 關於陳家的發家史,在台兒莊有許多傳説。這些傳説,不是漁樵閒話,而是 確有實據。

據陳氏族譜記載,西晉末年,居住在河南淮陽的陳氏,有一支人遷到福建漳 州。清代中葉,陳家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豪。為了防止盜匪,陳老爺把銀子鑄成上 百斤重的圓球。一天夜裏,十幾個土匪翻牆入户,一人搶走一個“銀蛋” 。無奈 銀蛋太滑, 扛在肩上容易滾落, 只能抱着走, 走幾步歇一歇, 無法火速趕回匪巢。 匪首下令捨棄銀蛋,趕快逃跑。搶到銀蛋的土匪捨不得丟棄,放在地上慢慢往前 滾。土匪頭子發現説服不了他們,就丟下他們,獨自逃跑了。 陳家連夜報案。天一亮,官府追上來,抓住了這些舍不下銀蛋的強盜,全部 殺頭。 陳老爺聞訊大驚。他向官府報案,只是希望追回銀子,沒想到會出這麼多人 命!更重要的,匪首已經逃跑,估計他會報復。陳老爺當機立斷,扔掉家產,帶 着老小逃走了。 第二天夜裏,土匪頭子放火燒了陳家的住宅,企圖把這家人全部燒死。因為 陳老爺全家跑得及時,躲過一劫。 陳老爺準備回河南老家, 走到安徽涇縣, 聽説河南正鬧蝗災, 沒有繼續北上, 就在涇縣留了下來。已經年過二十的長子,跟着閩南商人來到台兒莊。陳老爺和 次子留在涇縣,傳到第四代,出了一個進士。咸豐年間,陳家為了躲避太平天國 軍,舉家北遷,來到台兒莊,與先前來的長支匯合。 先期來到台兒莊的老大,很快學會了魯南方言,瞭解了北方禮節,成為閩南 商人和當地商人的“翻譯” 。在興建天后宮的過程中,發揮聯絡作用,受到人們 的器重。從涇縣遷居台兒莊的第二支人,也跟當地士紳融為一體,出過一位六品 官。 陳家在生意場上童叟無欺,不越行規,拒絕不義之財,在台兒莊有口皆碑。 陳家的“陳萬祥”商號,從清代延續到民國,一直經營到今天。 “陳萬祥”布店 使用的尺子,半年之後就換掉。店主認為,尺子用的時間長了,容易磨損,如果 短了一絲,就等於一尺布少給顧客一絲,十丈布就少給一寸。一年賣出成千上萬 丈布,加起來就是一筆很大的數字。為了引起僱員的警惕,店主反覆給他們講述 “尺子變蛇”的故事:有個布店的老闆,把通用的尺子銼掉一點,用這樣的尺子 量布,一丈布就能少給半寸。店主用這種方式,日積月累,賺了不少黑心錢。有一天, 他的寶貝兒子爬牆掏麻雀, 張大嘴對着牆窟窿, 一條蛇從麻雀洞裏竄出來,鑽進他的嘴裏。孩子受到驚嚇,掉下來摔死了。老闆恨透了那條蛇,剖開兒子的 肚子,要找出那條蛇,殺掉報仇。結果,從肚裏找到的不是蛇,而是他使用了多 年的尺子。從此,這家坑人的布店就衰敗了。 陳家的誠信經營理念,一直影響到今天,蔭及後人。他們的後代,成為金融 界和工商界的佼佼者。 陳家在建造住宅時,沒有選擇徽派建築或閩南建築風格,而是建了這座魯南 大院。這樣做,不僅使這家“南蠻子”因此融入當地社會,為他們聚了人氣,而 且,這種適合當地環境的建築,堅固、實用、寬敞而又內斂。門頭不大,裏面卻 別有洞天。大門西旁,建了幾間面朝大街的門市,使院落與院門保持勻稱。兩進 院子,正房與配房和諧得體,一如房子的主人。 台兒莊沒有收税的鈔關, 可是陳家大院的主人陳扶清, 卻是淮安的六品税官。 這是陳家的榮耀,也是我們在三恪堂設立中國運河税史館的依據。 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廊柱,它與其他的廊柱略有不同:其他廊柱,柱子下面是石鼓,魯南建築,廊柱下面的基石上有一點凸起。這是什麼原因呢? 據蘭陵籍美國作家王鼎鈞先生考證:古代,皇帝建造宮殿,百工雲集,大家 晝夜忙碌。木工師傅求功心切,發現徒弟偷懶,狠狠地責打了小徒弟。徒弟為了 泄憤,把師傅的木尺偷偷銼去一分。結果,根據這把尺子做成的柱子,比實際需 要短了一寸。這意味着,在限期內不能建成宮殿。皇帝知道了,必定勃然震怒。 木工師傅大哭,他知道自己必死無疑。 石匠是魯南人,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打造廊柱的石頭墩面時,留出凸起, 彌補了廊柱被截短的不足。工期沒有耽誤,皆大歡喜。 這一創意,既增加了美感,又避免了雨水浸泡廊柱。後來,在建造有廊柱的 樓房時,紛紛效仿這種方法。再往後,人們發現在基石上留出凸起,既費料又費 工,於是改為石鼓。 魯南人為了紀念石匠的智慧和他的團隊精神,在建造有廊柱的房子時,仍然 採用在基石上留出凸起的方式。

台莊驛 這座建築為台莊驛站,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驛。

驛站是古代飛報軍情、接送客人、運輸軍需的中轉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 視郵驛,稱之“國之命脈” 。驛站的功能,一是供過往使臣投宿,相當於現代的 機關招待所。凡持有“驛關”證件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 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每隔十華里 設有一個郵鋪,次要郵路間隔二三十里。台莊驛為水驛,是伴隨漕運而設立的。 明朝萬曆三十四年,河漕總督御史曹時聘在台兒莊設立驛丞一人。清乾隆七年, 編制增加到五人。 1923 年 5 月 6 日,一輛從浦口開往天津的國際列車,途經棗莊境內的臨城 鎮沙溝村,被自稱救國軍的山區土匪孫美瑤部隊劫持,三十多個外國人和上百中國人被拉到山裏,作為向北洋政府提條件的人質。這起劫車案,震驚中外,被稱 為“民國第一案” 。據當事人回憶,在發生臨城劫車案之前,孫美瑤的軍師孫桂 枝,曾在台莊驛和蘭婷書寓跟孫中山的心腹張錦湖接頭。張錦湖是棗莊人,當過 孫中山的貼身保鏢,蔣介石就是通過他與孫中山認識的。臨城劫車案發生前夕, 張錦湖從上海來到台兒莊,與孫桂枝接頭,是不是策劃了“民國第一案” ,我們 不得而知。可以推斷,被劫列車經過臨城的時間,可能是張錦湖提供的。 台兒莊水驛佔地 1108 平方米,建築面積 530 平方米,為蘇州園林風格。現 在作為驛站文化展示區, 向遊人展示中華民族三千年郵驛文明史及地方驛站發展 歷程。

翠屏學館 這座廟堂式建築是古城的一所私塾學校,名為翠屏學館,始建於清朝乾隆八 年(公元 1743 年) ,是尤家辦的義學,對外收徒。該私塾 1938 年毀於戰火,現 在原址重建。這副勸學的楹聯: “跬步休輕,可酬胸內摩雲志;寸陰莫誤,請聽門前流水 聲。 ”跬步(kuǐbù),一隻腳邁出去的距離。語出《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 : 以成千裏。 ”這幅楹聯的意思是:學子循序漸進的腳步,是實現凌雲壯志的基礎; 在學習的道路上,不要耽誤一寸光陰,時間像流水一樣流逝,永不回頭。這後一 句,讓我們想起孔老夫子“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教誨。 私塾產生於春秋時期,除秦朝曾短暫停廢外,一直是官辦學校的重要補充。

私塾在漫長的傳統社會綿延不衰,與官學並駕齊驅,共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 培養人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台兒莊的私塾學校,光緒年間有 32 處,培養 出許多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志士尤民,抗日運河支隊創始人孫伯英、趙靜波,詩 人賀敬之,戲劇導演鄭亦秋,歷史學家胡繩武、張玉法,軍旅作家賀茂之,中國台灣 美術教育家金哲夫,兒童文學作家鬱化清,江蘇畫家賀成等知名人士,都是台兒 莊私塾教育體系的受益者。 私塾是通向官學的初級教育,許多舉人和進士,都經歷過私塾階段。相傳, 這所私塾裏的一個學童, 受到過乾隆皇帝的獎賜。 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的時候, 在運河上聽到嗩吶聲聲,經過詢問,知道有一家人在辦喜事。於是派人送來三枚 銅錢,一聯喜帖,寫的是:“三枚銅錢賀喜,嫌少莫收,收者愛財。”主家和執喜 者看了這個上聯,不知如何是好。不收三枚銅錢,意味着嫌萬歲爺給的錢少,那 是犯下欺君之罪,收了三枚銅錢,又賺了個“愛財”的惡名。就在許多飽學之士 發愁的時候,在私塾裏讀書的一個孩童跑出來,揮筆寫出下聯: “一間茅屋待客, 嫌貧莫來,來者貪吃。 ”乾隆皇帝看了此聯,冒着“貪吃”的惡名趕來,詢問是 誰對出如此智慧的下聯。主家叫出那個只有十歲的孩子。乾隆皇帝大喜,封他為 七品官。這個孩子,在皇帝面前為族人爭了面子,父輩們抬着他,滿城遊行。因 為這件事,外鄉人把這個城鎮説成是“抬兒莊” ,後來演變為台兒莊。這是台兒 莊名字由來的又一説法。 這所私塾,佔地面積 1197 平方米,建築面積 680 平方米,為私塾文化展示區。

日升昌記 這個大院為日升昌票號的非正式分號。 我們先看大門兩邊的楹聯: “謀利以天下為計, 聚財乃義中所求。 這幅楹聯, ” 隱含着台兒莊日升昌票號的由來和經營理念。 票號是現代銀行的前身, 日升昌票號為山西平遙縣達蒲村李氏創建。 1824 自 年正式辦理面向全國的匯兑業務, 1914 年倒閉, 到 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裏, 為中國的現代金融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文獻記載,日升昌在全國幾十個城市設有分號,而台兒莊分號沒有列入其中。但是,在台兒莊古城裏,又確實有一家“日升昌記”錢莊。 這不是我們為了增加古城內涵而有意造假,而是尊重事實,對這處確實 存在的錢莊進行復建。 現在, 請各位遊客跟我一起, 走進復建的日升昌記, 重温一段沉甸甸的歷史。 咸豐五年 (公元 1855 年) 一位在台兒莊做了半輩子生意的山西商人袁老爺, , 準備回家安度晚年。袁老爺變賣了宅院,僱了兩隻商船,帶着一家老小和 4000 兩現銀,在台兒莊上船,準備在天津登陸,再僱馬車走旱路去山西。到了濟南, 發現途中盜匪橫行,就把現銀託交給濟南的日升昌分號,辦理了轉匯手續。在籤 字畫押領取銀票時,袁老爺沒留下山西老家的地址,只註明他來自台兒莊,到平 遙兑取現銀。 經驗豐富的大掌櫃,預計袁老爺到山西兑取現銀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可 是,30 年過去了,這 4000兩銀子,一直沒有人兑現。 當初,親手為袁老爺辦理手續的大掌櫃,還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到了光緒十 年,已經老態龍鍾,要告老還鄉了。離開濟南分號之前,專門向總部交代了這筆 沒有提兑的生意。日升昌總部根據濟南分號提供的線索,在山西明查暗訪,沒有 找到袁老爺的蛛絲馬跡,只好從源頭上查尋。於是,派一個叫吳玉章的職員,來 到台兒莊,令他務必找到袁老爺的下落。如果找不到本人,也要尋訪到他的後代 或親戚。 這是光緒十二年也就是公元 1886 年的事情。 吳玉章是山西陽谷人,曾經在日升昌太原分號任二掌櫃,為人忠厚,處世練 達,長相一如過道西側的彌勒佛。他來到台兒莊,沒有輕易公開使命,而是租了 兩間房子,聲稱來台兒莊籌備“日升昌”分號。利用這一身份,打聽袁老爺的情 況。 從咸豐五年到光緒十二年的 32 年中,台兒莊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一是黃 河決口, 張秋以北的運河斷航, 台兒莊城被淹。二是捻軍和幅軍多次攻陷台兒莊, 許多商家破產, 甚至家破人亡。 關於袁老爺的情況, 有人記得他在黃河改道前夕, 僱船回老家,不僅袁家杳無音信,連他僱的兩艘商船也沒回來。 吳玉章估計, 袁老爺一家, 可能在去天津的途中, 遭遇黃河改道, 船翻人亡。 吳玉章書面向總部陳述了他的推想,並提出兩種方案:一是把這宗匯兑賬目勾銷,二是利用這筆現銀,在台兒莊設立日升昌分號。總部認為,關於袁家在船 上遇難的估計,不論有多大可能,在沒有實據之前,都不能作為定論。這筆賬不 能勾銷。至於在台兒莊設立分號,暫不可行。因為,在運河沿岸的蘇魯交界處, 淮安已經有了日升昌分支機構,在台兒莊再設分號,密度似乎太大。可以讓吳玉 章暫時留在台兒莊,用這筆現銀做資本,開一處“吳家票號” ,確保底本,有了 利潤,可以用於自身發展。如果尋訪到袁老爺的線索,即刻兑付現銀。這樣,等 於日升昌默認了這一分支機構。 因為吳玉章善於經營,加上台兒莊的商貿沒有因為北運河斷航而蕭條,吳家 票號的生意做得很紅火。幾年之後,盈利超過本金。因為吳家票號不是日升昌的 正式分號,不需要上交利潤。吳玉章就用他的盈利,興建了這處建築,門頭上懸 掛日升昌記的匾額,業務上獨立經營。 日升昌記南面臨河,北面臨街,佔地 997 平方米,建築面積 650 平方米。外 部為魯南建築風格,設計為票號規制。 吳家票號經營到 1914 年,隨着日升昌的倒閉,吳家票號也宣佈停業。沒有 兑現的業務,轉交給恆濟永錢莊。 恆濟永錢莊於 1915 開業,老闆為台兒莊人高濟良,官至統領、議員。經理 是處世練達的頓莊人田士珍。恆濟永開業不到一年,就成為當地的老大,幾乎壟 斷了台兒莊的金融業務。 可是, 因為時局不穩, 不斷有商人破產, 活貸變成死賬, 恆濟永錢莊於 1926 年停業。在停業休整期間,奉軍開進台兒莊,把銀庫搶劫一 空,放火燒掉了門樓,剩下的樓房又毀於 1938 年的戰火。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 是 20xx 年重建的。

天水堂 這座建築為趙家的府第,名為天水堂。房主的祖籍在甘肅天水,所以用天水 堂作堂號。 趙氏家族的先人是萬曆年間到台兒莊開挖泇河的民工,運河開通之後,沒有 返回原籍,留在一家磚窯當了燒磚工。有了一定積蓄,娶妻生子。之後,趙家連 續幾代都是磚瓦窯的苦力,到清朝康熙末年,已經是台兒莊的老户人家。站穩腳 跟之後,趙家自立門户,幹起製陶業,產品銷到百里之外。乾隆初年,趙家又以漕運為主業,興盛時有大小船隻 20 多艘,開設了 30 多家店鋪。這時候,趙家大 興土木,建造名曰“天水堂”的大院。那時候萬家還沒崛起,趙家在建造宅院時, 沒有其他豪宅作為座標, 所建宅院體量不大, 但佈局合理, 是當時最氣派的建築。 不久,萬家建起扶風堂,壓倒了趙家。趙家不甘示弱,斥巨資在運河邊修建了石 駁岸,鑄造了 4000 斤重的大鐵錨,以示財產不在萬家之下。同時,還改建門樓, 把門楣之上的户,由兩個改為五個,寓意將來能夠五子登科。這副楹聯: “輝煌 不乏懷金夢,富貴常憑種玉田。”表現的就是這種心態。 趙家大院現為馬可·波羅驛館,這與馬可·波羅有什麼關係呢? 馬可·波羅是意大利的冒險家和旅行家,他在中國生活了 17 年,而且做過 朝廷命官。返回歐洲之後,寫了《馬可·波羅遊記》 ,記錄了中國 40 多個城市的 風土民情、物產地貌,在意大利引起轟動,間接地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作者記述了他在“臨州”的見聞,臨州即臨城, 也就是今天的薛城,距台兒莊只有幾十公里路程。為了紀念馬可·波羅的這次旅 行,我們把趙家大院命名為馬可波羅·驛館。

民居 東側的建築是閩南民居和魯南民居,這些紅黑相間的建築,充分體現了台兒 莊“和而不同”的風格。設計功能為中檔客棧和鄉土餐館,這裏的羊肉湯和辣子 雞,是棗莊的特色美食。

辣子雞 辣子雞是棗莊的名吃,是不同飲食文化在運河古城交匯的產物。 雞是人類最早馴化成功的禽類。 先民把野雞馴養成家雞飼養, 出於三種目的: 一是獲取食物,二是用來報時,三是作為靈禽用來避邪。 辣椒原產於墨西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從美洲引入歐洲,15 世紀傳入 中國。辣椒在濕氣濁重的地區進入食譜之後,人們的平均壽命提高十幾歲。 雞與辣椒一起烹炒為美味辣子雞,是台兒莊美食家的發明,也是運河古城繁 榮發達的產物。台兒莊辣子雞,色澤鮮亮,幹而不焦,香嫩可口。雞肉與辣椒結 合,口感美妙,食後大汗淋漓,既能為體力勞動者提供能量,也不會擔心營養過剩。

羊肉湯 羊為六畜之一,是温順和吉祥的象徵。古人認為,羊的外觀美麗,部落酋長 戴上羊形頭飾,能夠體現尊貴身份。先民循着這一思路,創造了“美”這個漢字。 在甲骨文中,“美”是頭戴羊角頭飾的人的象形。 《説文解字》的作者許慎認為, “美”是由“羊”和“大”組合而成,意為“甘美”《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認 。 為,羊者,祥也。羊肉具有補中益氣、安神止驚、開胃健力、壯陽益腎、消渴利 水的功效,食之能夠延年益壽。古城羊肉湯肥而不膩,肉絲柔韌,湯汁鮮美,能 夠大補元氣,發汗祛濕,恢復體力。

廣匯橋 廣匯橋於清順治五年(公元 1648 年),由趙家出資興建,橋長 11.5 米,寬 2.96 米,高 3 米,跨度 5.7 米。1938 年毀於戰火,後搭建為簡易石板橋供人行 走,現在原址復建。這座“廣匯橋” ,取“匯八方商賈”之意。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參將趙登高陪他遊覽台兒莊城。在 這座橋上,乾隆皇帝遇到了萬老爺的情人巧嫂子。那時候,她還沒有巧嫂子的稱 號,人們叫她蘇州女。 當乾隆皇帝一步步走上這座拱橋時,蘇州女説: “步步高。 ” 乾隆皇帝走到橋頂,問: “這'步步高’是什麼意思?” 蘇州女説: “萬歲爺洪福齊天, 國運步步高揚, 我們這些黎民百姓跟您享福。 ” 乾隆皇帝狡黠地一笑,問: “再往前走又有什麼説法啊?” 蘇州女脱口而出: “萬歲爺,後頭更比前頭高啊! ” 乾隆皇帝説:“你真是一張巧嘴。 ” 後來,城裏人把這位蘇州女子稱為“巧嫂子” 。關於巧嫂子的故事,不止這 一個,台兒莊本土人能講出好幾個版本。

謝裕大茶行 這座木雕茶樓,雍正十年(公元 1732 年)由浙江茶商沈綺建造,名為蘇杭茶樓。沈綺有茶園百畝,就到這裏銷售茶葉,兼開茶館。咸豐七年(1857 年) , 徽州茶商謝正安收購了蘇杭茶樓,改名謝裕大茶行。原建築毀於 1938 年的戰火, 因為是全木質結構,大火三天不滅。現在原址復建,為茶藝文化展示區。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和茶文化的發祥地。不同品種的茶葉,陪伴着中華 民族走過五千年的風風雨雨。這裏所展示的茶藝文化,獨具台兒莊特色。清 代中葉,台兒莊的飲茶習俗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僅茶葉品種,就有綠茶、青 茶、白茶、黃茶、紅茶、黑茶。由於品種不同,飲法不同,季節不同,飲者的境 界不同,對茶的要求不同,派生出來的藝術表現不同,於是產生了台兒莊特色 的茶文化,成為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奇葩。

廣源河 這是台兒莊古城特有的水街,當地人稱它為“廣源河” 。台兒莊特殊的氣候, 使這裏的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由於地勢低窪,歷史上曾經是洪水走廊, 老百姓在此築台而居,取土時挖出了 18 個大小不等的水汪和 14 華里長的溝渠, 成為水街。這些明溝暗渠把18 個水汪串在一起,與京杭大運河相連,形成縱橫 交錯的水網。水街旁邊,建有許多私家碼頭,成為古城特有的景觀。重建後的台 兒莊,恢復了古城的水街水巷,復原了古城水系,形成了城水相依、碧水靈動、 以河代路、以船代步的東方水城風貌。遊客可以乘船遊覽古城的任何景點,充分 感受江北水鄉的迷人風情。

迎駕石舫 這座石舫名為“迎駕舫”,原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是當地富紳為了為迎接康 熙皇帝第六次南巡捐資而建。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只要進城,都從這裏登 岸。石船舫用花崗巖雕鑿而成,雕工精細,通體圓潤。1938 年,我軍的敢死隊 在這裏集結,日軍飛機從空中投下重磅炸彈,企圖把他們炸死。由於敢死隊先行 一步,躲過大劫,而石舫被炸得粉碎。現在我們看到的石舫,是按原型複製的。

文匯酒樓 這座京派建築原名叫“聚奎樓” ,為台兒莊守備瞿翼龍的後人於乾隆四十四年(公元 1779 年)建造,因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時在這裏用膳而名聲大振。京派 建築有兩種風格: 一是高大宏偉、 具有皇家氣象的宮殿; 二是樸素內斂的四合院。 這處京派建築,把兩種風格融為一體。它佔地 1279 平方米,建築面積 940 平方 米。 台兒莊大戰期間,這裏是戰地記者集會的地方, 《文匯報》每天用頭版頭條 報道戰況, “聚奎樓”是消息來源之地。大戰之後,更名為文匯酒樓。 現在,文匯酒樓裏,複製了當時報道大戰的《文匯報》 ,讓遊客重温大戰的 激烈。

臨水商鋪 對面的建築是臨水商鋪,為江南水鄉風格的建築。 剛才我們遊覽的是古城的台城舊志景區,接下來請您參觀運河街市景區。

運河街市景區 現在我們進入了運河街市景區。這個景區又稱老街區,是台兒莊歷史上最繁華的商業區,從明朝末年到民國初期,一直是古城的商貿中心。1938 年的台兒 莊大戰, 這裏是戰鬥最激烈、 雙方傷亡最為慘重的地段。 歷經幾百年的古樸建築, 十有八九被戰火摧毀,人們在廢墟上修復的商鋪和民居,為我們保留了珍貴的二 戰遺蹟。 如果説, 剛才在台城舊志景區領略的是大户人家氣派的豪宅, 在老街區, 感受的則是戰爭與和平彼此消長的沉重。

至尊橋 這座橋是在一座老橋的舊基上重建的,在尋訪老橋的名字時,沒有人能夠回 憶起來。該橋建成之後,古城管委會的負責人陪同陳偉市長來檢查,陳市長步上 橋頭, 舉目四望,發現在這個位置上, 能夠看到周圍的九座橋, 而橋下的這條河, 連通着五條水街。陳市長説:“這座橋,是一個重要景點啊!你們看,五河匯一 水,一眼望九橋。這'五水’和'九橋’,含有'之尊’的天機。古人認為, 九在陽數中最大,有至尊之意,而五在陽數中處於居中的位置,有調和之美。這 兩個數字組合在一起,既尊貴又調和。在封建社會,'至尊’只能為皇帝所 用,現在人民當家作主,人人都有享受'至尊’的機會。這座橋,就叫'至尊橋’ 吧。” 至尊橋北通大衙門街和箭道街,南達船形街,是古城的一座重要橋樑,也是 一個天造地設的觀景台。 站在橋上, 能夠領略到 “九橋盡收雙目, 五河匯入一水” 的畫面。

船形街 前面的這條街是船形街,長 110 米,中間寬 60 米,四周環水,形似揚帆起 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風順” 。設計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博覽園。 非物質文化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園內所展示的,既有大運河沿岸所特有 的非物質文化展示,也有其他地區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大運河的包容胸懷。 船形街的二樓,為書畫和攝影藝術家提供作品陳展服務。有興趣的遊客,可以上去參觀。 船形街不僅整體像一艘巨船,而且裏裏外外還塑造和繪製了許多小船。中間 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龍舟形貌。這尊石雕作品是鎮水獸,保證河水波瀾不興,航行安全。船上有供演出的後樂亭,現在正演出的柳琴戲,是當地的鄉土劇種。 這一造型美觀、功能別緻,具有象徵意義的船形街,是古城重建中“創古” 理念的體現。當年,這裏沒有船形街,而是一塊空地,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 媽祖廟會,就在這裏舉行。清朝咸豐七年鬧洪水,處在低窪地段的房屋被淹,有 些居民在這裏搭建了臨時居所,成為“棚户區” 。在規劃設計古城重建方案時, 一直沒有確定在這裏恢復什麼建築。20xx 年,陳偉市長到北川看望援建工程隊 的人員,離開北川趕赴機場時,繞道去了羅城古鎮。羅城是山區,人口密集,土 地有限,羅城人為了求生存,年輕力壯者就走出四川,漂洋過海到南洋打工。那 時候,航海船隻沒有今天這樣堅固,航海技術落後,海難時有發生。家中的頂樑 柱到外面淘金,少則一年回來,多則幾年,有人也許一去不回。為此,鎮上的人 建了一條船形街,為遠行者祝福,祝願他們乘坐的船隻航行安全。陳市長到達羅 城時,已是晚上七點多鐘。置身高處,俯瞰羅城的船形街,頓時生出在這裏建船 形街的念頭。 台兒莊因運而興,在晚明和整個清代,一直是運河重鎮,漕運樞紐。使台兒 莊繁盛的原因,是船隻帶來的人流和物流,所有的商業、服務業,都建立在航運 之上。船是船民的家園,也是為台兒莊帶來財富的載體。在中華民族的集體無意 識深處,船的地位也非同小可。常用的祝福語中,一帆風順,一路順風,本意都 是對行船者的美好祝願。這些祝願, 已經超越了水上航行本身。 重建台兒莊古城, 城中要有幾處地標,船形街應該是一處。而地標建築既要有具體功能,又要超越 具體,成為符號,具有普遍意義。船形街是對運河航行者的祝福,也是對所有遊 客的祝福。在此,我祝願各位遊客,來船形街走一趟,從此雲帆高揚,風順水順, 求財得財,求福得福,求子得子,求學得學,一生平安,世代富貴。

天后宮 這座天后宮,是大陸同類建築中規格最高的一座。清朝初年,由福建商行集 資興建,建成後成為福建會館。在整個清代,天后宮香火旺盛,不僅是福建商人的精神家園,也是過往船家朝拜媽祖的聖地。不幸的是,這座神聖的廟宇,毀於 1938 年的戰火。今天重建的天后宮,建築面積 1508 平方米,為二進庭院格局。 有正殿、配殿、前後廂房、戲樓、鐘鼓樓及附屬建築 80 餘間,是一處具有鮮明 閩南特色的建築羣。 抱廈屋面, 琉璃瓦蓋頂, 屋脊上有二龍戲珠, 線條舒展流暢, 雕樑畫棟,彩繪點染,肅穆中透出金碧輝煌。 天后又稱天妃、媽祖、海神娘娘,是船家的保護神。相傳,天妃是五代時期 閩王兵馬使林願的第六女,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 960 年)三月二十三日,生 於福建湄洲島。 幼年時期就神通廣大, 能乘席過海。 二十歲那年, 昇天化為海神, 護佑航船安全。媽祖信仰最初在福建流行,後來演變為全國性的海神崇拜,清朝 初年傳到中國台灣。內陸地區供奉天后的廟宇不多,台兒莊有天后宮存在,是閩商在 運河流域經商、傳播媽祖信仰的見證。這一民間宗教建築,折射了當年台兒莊對 南方客商的吸引力。

月河街 這條街是月河街,全長 280 米,是台兒莊最繁榮的古街之一。因為處在月河 北岸,故名月河街。在長達 300 多年的時間裏,一直髮揮着為過往船隻提供服務 的功能。清末民初,月河街有商鋪四五十家。建築以二層為主,局部三層,抱柱 出廈,店面臨街,住宅臨水,北雄南秀的兩種風格,在這裏實現了統一。 雖然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築所剩無幾,但是,古運 河北岸的順河街、月河街、丁字街等街巷地基,仍然得以保存。在重建這些古商 鋪、古民居的時候,有着歷史依據,使得重建的古城幾乎是歷史的重現。 一位作家走進這條重建的古街,深情地寫道: “凝視着灰磚白縫的牆體,想 像着這條商業街曾經的繁華。這不足百丈的臨河街道,曾經集聚了眾多的客棧與 當鋪、藥店與酒坊、青樓與官府、詩書繼世的老户人家與走南闖北的新興商人, 十足一個小社會。他們在這裏懸壺濟世,憂國憂民,讀經臨帖,隨遇而安,猜拳 行令,憐香惜玉,可是,誰能料到這裏會成為戰場,血流成河,陳屍如山?一座 座建築固然堅實,卻宿命般破碎。古城就此死去,目睹了這幕慘劇的人,誰還指望古城能夠復活?可她在浴火中重生了!” 這些古街巷、 古民居順河而建, 佈局靈巧而不失莊嚴, 參差蜿蜒, 錯落有致,體現了台兒莊古城“南北文化交融之地,雜而有序的建築風格”,這多元文化特 徵,給人無窮的回味。

閘官署 這座臨河建築是台莊閘官署,為管理船閘的閘官官邸。它由門廳、西廂房、 北大廳、東廊道組成,為一層官式建築,面積 200 平方米。 台莊閘官署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四年(1606 年)後經多次修繕和重建,20xx年重建的閘官署,設置為台兒莊運河奏疏展館。通過運河奏疏,向遊客講述台兒 莊運河的故事。 台兒莊運河因為有東西泇河支流, 歷史上被稱為泇運河, 於萬曆三十二年 (公 元 1604 年)開通,次年正式通航,為京杭大運河一段東西走向的河道。這段河 道,落差大,水流急,為了節制水流,保障旱季通航,朝廷在這 80 多華里的河 段上,修建了八座船閘。船閘有上游和下游兩道閘門,中間有一段閘室。平時關 閉閘門,有船隻上行時,關閉上閘,開啟下閘,待閘室內的水位泄至與下游 水位齊平時,船隻進入閘室,隨即關閉下游閘門,開啟上閘,向閘室灌水, 當閘室水面與上游水位齊平時,船隻駛出閘室,進入上游航道。下行時則相 反。現在的船閘,包括葛洲壩和三峽船閘,原理與台兒莊八閘是一樣的。 “山東第一閘”地標碑 山東第一閘”地標碑 明清時期的台莊閘, 就位於這裏, 它是北上漕船由江蘇進入山東的第一道閘, 被稱為“山東第一閘”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10

台兒莊古城,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坐落於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和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古城肇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繁榮於明清,有“天下第一莊”之稱(清乾隆賜)。 古城佔地2平方公里,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是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古城。 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有“中國最美水鄉”之譽。

歡迎您光臨大戰故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台兒莊參觀遊覽。

台兒莊古城,是一座二戰遺蹟保存最多、被世人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的歷史聖城;是古運河畔唯一一座八大風格建築融為一體,72座廟宇匯於一城,南北交融、東西合璧的文化名城;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座完整保存了古碼頭、古駁岸等水工設施,被世界旅遊專家稱為“活着的運河”的運河古城;是中國唯一一座擁有14華里水街水巷,乘坐舟楫能夠遍遊全城的東方水城。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系統工程中,台兒莊是一處重要節點。

台兒莊古城規劃面積為兩平方公里,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城市發展定位,確定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將保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牆、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古縴夫村等歷史遺產,進行科學修復,重現“一幅清明上河圖,十里畫廊卷不住”的壯麗景象。台兒莊古城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體,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為一域,是極具人文魅力的旅遊目的地,是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區。

有人説,看水鄉去周莊,看古城去平遙,兩者兼顧去麗江。但是,周莊有水卻不是大戰故地;平遙有古樸的建築卻沒有大運河;麗江有城有水,卻沒有台兒莊這樣豐富的文化積澱。來到台兒莊古城,既看了古運河,又親臨了大戰故地,觸發了思古幽情,還領略了古老文化,享受了時尚生活。台兒莊一日遊,等於同時去了周莊、平遙和麗江。有位網友説:“周莊是懷舊,平遙是療傷,麗江是豔遇,台兒莊是夢鄉。”

現在我們遊覽的是重建之後的台城舊志景區,佔地面積38155平方米,建築面積30295平方米,約佔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有步雲廊橋、參將署、久和客棧、翠屏學館、台莊驛、日升昌記、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扶風堂、天水堂、三恪堂等不同風格的明清建築。

西門

這是台兒莊古城的西門。台兒莊大戰期間,曾經是第二集團軍司令孫連仲的臨時指揮部。

台兒莊形成於漢,繁盛於明清,建有城門六座,命名不算整齊,但富有學問。東門叫“仰生”,意思是官府、官員,仰仗眾生而存在;西門叫“台城舊志”,表明她是舊城的標誌;北門為“中正”,意為中正仁和;小北門叫“承恩湛露”,意思是承蒙上蒼恩典,享受濃濃的甘露;南門叫“惠迪吉”,意思是,順從天道就能吉利;小南門叫“迎祥”,意思是迎來吉祥。這些城門,在台兒莊大戰期間,全部毀於戰火,我們今天看到的城門,是20xx年春天重建的。

台兒莊在元代就已經築城,但那時候僅僅是一座土城,俗稱“土圍子”。明朝萬曆三十二年,泇運河開通,台兒莊成為運河重鎮。我們現在看到的運河,就是泇運河。泇運河的“泇”,是三點水加上一個加減的加字。關於泇運河的歷史,到閘官署裏我再給大家介紹,我們先介紹台兒莊城池。明清兩代,在朝廷命官的主持下,多次修築台兒莊城。康乾盛世時期,台兒莊城的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咸豐七年,黃河決口,殃及到台兒莊,城牆受損。咸豐七年重築城牆時,縮小了城區規模,其中西城牆向東後退1公里。這座城門樓,是在咸豐年間的舊址上重建的。

城內有大衙門街、順河街、月河街、丁字街和縱橫交錯的水街水巷,以及十多座古運碼頭。旁邊的這座碼頭叫“五行碼頭”,為清代最繁華的運河碼頭。

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生成的,這就是我們常説的“五行”。五行之間,形成了相生、相剋的動態關係,維持着世界的平衡。五行之中,水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生命之源,世間因為有了水,山有了靈性,草木得以生長,動物得以繁衍,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登上了歷史舞台,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觀。孔夫子説“仁者愛山,智者樂水”,老子説“上善若水”,是因為水能屈能伸,能升能降,變化無常,容納一切,滋養一切,成就一切。台兒莊是一座水的城市,讓我們走進這座東方水城,領略水的景觀,感受水文化的魅力。

步雲廊橋

這座橋是古運河上的景觀橋,名叫“步雲廊橋”,取“平步青雲”之意。

在泇運河之前,這裏並不是運河航道,只有一條季節河。當地居民在寬度有限的河上建了一座小石橋,供平時通行。泇運河開通之後,河面變寬,限於當時的條件,沒有能力建造下面可以過船的跨河大橋,而這裏作為船隻裝卸貨物的繁忙地段,又不允許私人渡船提供擺渡服務,運河因此成為一道“天塹”。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20xx年),康熙大帝沿京杭大運河南巡,途徑台兒莊。嶧縣落魄文人李克敬,當時正在滕縣講學,聽到康熙南巡的消息,收拾行囊,連夜趕赴台兒莊,向康熙皇帝獻上《雅頌八章》的辭賦。據文獻記載,許多文人,把自己的頌詩擺在橋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從眾多才俊獻上的詩賦中,欽定李克敬的《雅頌八章》為第一,貼出皇榜,改變了李克敬的命運。第二年,山東舉行鄉試,李克敬赴濟南應考,成績全省第一,之後赴京參加會試,高中進士,參與了《大清一統志》的編纂工作。有人説,這座橋,使李克敬平步青雲,於是改名為“步雲橋”。

這幅楹聯:“梯級可諧欣捷步,雲程有路喜先登。”説的就是李克敬通過讀書成為國家棟梁的故事。

橋面上的石雕,內容不是李克敬,而是漢丞相匡衡自學成才的經歷。(歡迎關注“錦麗華”)

匡衡是西漢後期的一代名相,輔佐了漢元帝和漢成帝兩任皇帝。匡衡幼年家貧,卻渴望讀書學習。他白天給財主幹活,不要工錢,晚上借閲財主家的藏書。因為買不起燈油,匡衡就把自家的牆壁鑿開一個洞,借別人家的燈光讀書。這就是著名的“鑿壁透光”故事。現在嶧城區榴園鎮的匡談村,既是匡衡的出生地,也是匡衡談經的講堂。匡衡在匡談村講學期間,多次到台兒莊考察,蒐集荀子在這一帶留下的嘉言懿行。

這些石刻的內容,就是匡衡通過刻苦自學由平民到丞相、再由丞相迴歸故里得到善終的故事。

匡衡的後人,是魯南的望族。為什麼當地沒有匡姓呢?這是因為,宋太祖名叫趙匡胤,匡氏家族要避皇帝的名諱,去掉了匡字的半包圍,改姓王。魯南的王氏家族,大部分是匡衡的後代。

步雲橋經歷了兩個朝代,目睹了許多善與惡、血與火的故事。和平年代,置身橋上,看帆船往來,船上不僅裝載着代表名利的貨物,而且還乘坐着充滿情義的人。見賢思齊,精神境界逐步攀升,由平民成為國家棟梁。戰亂時期,人性惡得到釋放,傷及的是整個國家和所有百姓,於是人們呼喚和平,祈禱國家長治久安。

大橋南面的石雕,是楊家將的故事。楊家幾代人對朝廷忠心耿耿,保家衞國,可以説是家喻户曉。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英俊瀟灑的楊宗保,還是台兒莊老穆家的女婿呢!當年,穆桂英在今天運河南岸的穆柯寨佔山為王。遼國進犯大宋,擺下天門陣。楊延昭、楊宗保父子奉命出戰,不知如何破除。已經到五台山出家的楊五郎獻計,説要破天門陣,需要降龍木。這降龍木就在穆柯寨裏。楊宗保來取降龍木,與穆桂英一陣對打,戲劇性地結為夫妻,兩人同上戰場,破了天門陣,為國家換來太平。這橋面上的石刻,以寫意的情節和寫實的技法,講述了楊宗保練就高強本領,成為國家棟梁的故事。在此,我祝願嚮往軍旅生涯的遊客,在保家衞國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由士兵成為將軍,實現凌雲壯志。

請大家抬頭看,上面就是“凌雲”的匾額。

這幅楹聯:“煙霞呈五色,錦繡展千里。”字面意義是站在步雲廊橋上,能夠看到五色彩霞,想像三千里運河之上鋪滿錦繡。在象徵意義上,是對各位遊客的祝福,祝大家前程寬廣錦繡,生活多姿多彩。

安瀾門

台兒莊在戰國時為楚國的田莊,漢代發展為集鎮。台兒莊城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當時的規模是,東西長5華里,南北寬3華里。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加固城牆時,建有城門六座,水門一座。這座水門,取名為安瀾門,有祝願“水波平靜,天下太平”之意。是進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這一通道,城內的水街水巷,與京杭大運河的主航道實現了連通。

雙橋映月

這裏是“雙橋映月”碼頭,為古城觀景台之一。拾階而下,順着水街東望,兩座古橋安卧在波光之上,猶如兩輪滿月映入河中。入夜,雙橋倒影流光溢彩,美輪美奐,讓人分不清人間天上。從這裏乘坐一葉扁舟(讀作pian zhou),穿行在水街水巷,領略古城的情趣,會讓你終身難忘。

參將署

這座官式建築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門口的這條古街,被稱作大衙門街。大衙門街全長1000多米,貫穿古城東西。

參將署始建於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為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參將統領600兵馬,負責管轄220華里運河河道的工程防護和漕運治安。1937年1月,國民政府在此設立山東嶧縣警察局台兒莊分局。1938年初,成為第3集團軍副司令沈鴻烈的 庫,在台兒莊大戰中,這批 發揮了作用。現為“台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

門前這兩根旗杆上,刻有“太平”二字的方形容器,裏面裝的是五穀雜糧,為一方百姓祈求五穀豐登,天下太平。

牌坊

這座牌坊為台兒莊“水陸通衢”牌坊,她見證了台兒莊往日的繁榮。這條街道被稱為大衙門街,1947年,駐守在這裏的 軍隊,把大衙門街改為繁榮街,建國後繼續沿用這一街名。重建古城時,恢復大衙門街的舊名。

台兒莊雖然建城較晚,但是在古代,就是交通要道。當年,屈原聯齊抗秦,晏子使楚,經過的就是台兒莊。荀子的學生李斯、韓非,在蘭陵深造之後,到秦國實現政治理想,也要經過台兒莊。還有張良、韓信、曹操、徐霞客、馬可·波羅,都在台兒莊一帶逗留過。

台兒莊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牌坊兩面,有四副楹聯,因為時間關係,我今天只給各位解釋一副:“岸柳河橋,要平攤邗水二分明月;槳聲燈影,豈獨讓秦淮十里輕歌。”説的是,運河岸邊的垂柳和古城的過路橋、景觀橋,分攤了邗水的二分明月。邗水,即邗溝,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的運河,南起揚州南面的長江,北至淮安,是史籍中記載最早的運河。其實,邗溝比起台兒莊境內逼陽城的運河,要晚100多年。二分明月的典故,出自唐朝詩人徐凝的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意思是,天下有三分月色,那可喜可愛的兩分被揚州佔去了。而揚州正是古運河邗溝的南端。台兒莊古城的岸柳河橋,與揚州平攤這最美的二分明月。下聯説的是繁盛時期的台兒莊,“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景象,與南京秦淮河畔一樣熱鬧非凡。

拐角樓

這座拐角摟,為京津冀地區的建築風格,南北兩側的弧形捲棚,體現了這種建築的開放性。拐角樓佔地766平方米,建築面積1514平方米,南樓經營珠寶,北樓經營茶藝。

久和客棧

這座白牆黛瓦、馬頭出牆的徽派建築,名叫久和客棧。清代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由徽商胡文廣建造。重建後的久和客棧,佔地2415平方米,建築面積3554平方米,作為快捷客棧使用。古城內有許多店鋪、民居為這一風格,見證着徽商在台兒莊的創業歷史。

臨水商鋪

對面的兩座商鋪,是典型的南面臨水、北面臨街的江南水鄉建築,佔地面積1092平方米。左邊這座名為“可意樓”,是當年的一座青樓。右面這座名為“可風樓”,告訴人們這座商鋪雖然緊靠青樓,樓主仍然潔身自好,“可作風範”。

金玉滿堂

這面“金玉滿堂”裝飾畫旁邊的照片,是一位戰地記者拍下的,記錄了我軍官兵由西門進入台兒莊城的瞬間,背景是大戰前夕的建築風貌。

有人會問,1938年的這場會戰,主戰場為什麼在台兒莊而不是徐州呢?這是由當時的局勢決定的。“七七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軍一路渡過黃河,佔領了濟南、泰安、兗州;一路攻佔了上海、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然後,企圖會師徐州,打通津浦和隴海鐵路,實現全面佔領中國的野心。由於南下日軍在臨沂、滕縣遇到我軍的殊死抵抗,企圖從連雲港登陸攻佔徐州的日軍,遭遇中興公司自沉商船填塞港口的阻攔,於是把槍口對準了台兒莊。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把台兒莊的6000棟商鋪和民房作為掩體,在台兒莊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血戰。這一戰,不僅打出了中國人的士氣,也使台兒莊“一戰成名”。詩人桑恆昌説:“也許,台兒莊沒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兒莊。”

廣源橋

廣源橋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時任參將趙登高主持興建,寓有“財源廣進、興旺發達”之意,故稱“廣源橋”。橋長13.9米,高3.25米,跨度6.2米,橋面寬2.2米,是古城中最高的單孔石拱橋之一。

魯班與泰山

關於台兒莊名字的由來,説法很多。

有這樣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版本,話説魯班有一個徒弟,名叫泰山。這個徒弟聰明伶俐,卻不守規矩,經常惹師父生氣。有一天,魯班把他趕出家門,不再承認這個徒弟。當時,在棗莊一帶,已經有了粉碎糧食的石磨,比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石磨早300多年。那時候的石磨,底層的圓心軸,是在打造石磨時留下的石軸,魯南人稱為“磨臍子”,很容易碰斷,磨臍子一斷,那盤磨就作廢了。魯班為此發愁多年,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有一天,魯班見到有人用木軸代替了石軸。木頭韌性大,解決了石軸易斷的缺陷,而且,磨壞了能夠更換。魯班對此驚歎不已,詢問這是誰的發明。有人告訴他是泰山發明的。魯班説:“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泰山的家鄉,就在台兒莊。因為徒弟超過了老師,成為名人,人們就把他的家鄉稱作“泰家莊”,後來,出現音轉,稱作台家莊,簡稱台莊,泇運河開通之後,南方人又把這裏稱作台兒莊。

魯南民居

這片建築為魯南民居,佔地面積1092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現在是普通客棧,住在這裏,可以感受魯南的民俗風情。

台兒莊在清代屬於嶧縣所轄的“特區”。《中華全國風俗志》認為,嶧縣一帶的民俗,既有魯國的質直懷義,也有齊國的寬緩闊達,還有楚國的輕剽任氣。儘管聖人的禮教保存在心,卻染上了不同地方的風俗。正因為如此,台兒莊才充滿活力。(歡迎關注“錦麗華”)

扶風堂

這處宅院為晉派建築,為祖籍扶風的萬家所建,名為“扶風堂”,俗稱萬家大院。

萬家於清朝康熙年間由山西遷至江西,不久又來到台兒莊,因漕運發跡,鼎盛時期有店鋪商號20餘家,官銀40萬兩,被稱作“四十萬”。古代1斤為16兩,1塊銀元為7錢重,按今天的市價,一塊銀元摺合人民幣200元。40萬兩官銀,摺合1.8億人民幣。這在當時,算得上是鉅富了。這座建築,以四合院為基本結構,採用青磚青瓦的樑柱式磚木體式,樓高院深,牆厚基寬,設計精巧,雕刻考究。有四合院、過庭院、偏正套院,60多間房屋,其豪華程度為台兒莊之最。台兒莊大戰期間,一度成為我軍掩體,戰役打到第四天,遭到日軍轟炸。現在我們看到的扶風堂,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被稱為“文化基因復活的成功範例”。

大門外:前面這條河就是古運河,明萬曆二十一年動議開挖,三十二年通航,420xx年來未曾斷流。台兒莊大戰期間,池峯城破釜沉舟,下令炸掉的浮橋,就在前面這個位置。1959年,國家對京杭運河進行改造,將原運河取直,這段運河保留在舊城內,成為景觀河。

四十萬碼頭:四十萬碼頭是萬家的私人碼頭,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用於貨船裝卸貨物,兼具汲水、洗菜、洗衣等生活功能。古城內現有此類碼頭13座,這些古碼頭,在準備拆除的時候,因為陳偉市長的叫停,才被保留下來,成為見證古運河的歷史遺存。

大門上方的木雕:這座兩層門樓,木雕做工精美,人物、風景栩栩如生。古人對大門的要求很高,被稱為“識禮之門”,通過大門向外人展示生活品味,表達美好意願。門樓上面的雕刻為詩、琴、書、畫,下面是人物,展示的是家庭和美、孩童歡愉的形象。

水井:井上篆寫“清渫”二字,寓意主人品格高潔。

水榭:這座水榭的楹聯:“月朗雲無意,風清水有情。”暗示了萬老爺與巧嫂子既含蓄又堅貞的情感。

金蟾吐水:三條腿蛤蟆被稱為“蟾”,傳説它口吐金線,是旺財之物。在道教故事中,有一位劉海,跟着呂洞賓修道,他功力高深,喜歡周遊四方,降妖伏魔,造福人間。有一天,他降服了長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金蟾受傷斷其一腳,只剩下三條腿。自此,金蟾臣服於劉海門下,為了將功贖罪,便使出絕活,口吐金絲,幫助劉海救助窮人。

金蟾的造型很多,一般為蹲坐於金元寶之上的三足蟾蜍,揹負錢串,體型肥碩,透出富貴自足的樣子。有“吐寶發財,財源廣進”的美好寓意。放置此物於家居或商鋪之中,能夠財運亨通,大富大貴。

柱礎石的石雕:柱礎石的石雕為“琴棋書畫”和“梅蘭竹菊”。西南院:這進院子原先是廚房和傭人居住的地方,現在做高檔餐飲。門上的木雕:上為古時的“罄”,下為“魚”的圖案,寓意為“吉慶有餘”。

廣濟橋

俗稱“丁字橋”,原為木橋,清咸豐七年(1857年)由萬家出資修建為石橋。橋長11.8米,寬2.7米,高3.1米,跨度5.8米,橋石為名貴的蘇州木瀆金山石。街坊鄰居感念萬家賙濟大眾的慈善之情,稱其為“廣濟橋”。

三恪堂與運河税史館

這組建築叫三恪堂,俗稱陳家大院,是清朝末年台兒莊富商陳家的府第。

清代的台兒莊,先後三次出過“四大家”。清初,有鬱、台、花、馬四家,康乾時期又出了燕、尤、趙、萬四家。晚清的陳家,與王、袁、駱三家不再稱“大”,而稱為“台兒莊四小家”。這座院落,為魯南殷實人家的建築格局,實用而不張揚,體現了陳家的處世態度。

陳家大院取名“三恪堂”,有兩層意思。一是不忘先祖。二是表明為人處世態度。

台莊驛

這座建築為台莊驛站,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驛。

驛站是古代飛報軍情、接送客人、運輸軍需的中轉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命脈”。驛站的功能,一是供過往使臣投宿,相當於現代的機關招待所。凡持有“驛關”證件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每隔十華里設有一個郵鋪,次要郵路間隔二三十里。台莊驛為水驛,是伴隨漕運而設立的。明朝萬曆三十四年,河漕總督御史曹時聘在台兒莊設立驛丞一人。清乾隆七年,編制增加到五人。

台兒莊水驛佔地1108平方米,建築面積530平方米,為蘇州園林風格。現在作為驛站文化展示區,向遊人展示中華民族三千年郵驛文明史及地方驛站發展歷程。

翠屏學館

這座廟堂式建築是古城的一所私塾學校,名為翠屏學館,始建於清朝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是尤家辦的義學,對外收徒。該私塾1938年毀於戰火,現在原址重建。

這副勸學的楹聯:“跬步休輕,可酬胸內摩雲志;寸陰莫誤,請聽門前流水聲。”跬步(kuǐ bù),一隻腳邁出去的距離。語出《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成千裏。”這幅楹聯的意思是:學子循序漸進的腳步,是實現凌雲壯志的基礎;在學習的道路上,不要耽誤一寸光陰,時間像流水一樣流逝,永不回頭。這後一句,讓我們想起孔老夫子“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教誨。

私塾產生於春秋時期,除秦朝曾短暫停廢外,一直是官辦學校的重要補充。私塾在漫長的傳統社會綿延不衰,與官學並駕齊驅,共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培養人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台兒莊的私塾學校,光緒年間有32處,培養出許多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志士尤民,抗日運河支隊創始人孫伯英、趙靜波,詩人賀敬之,戲劇導演鄭亦秋,歷史學家胡繩武、張玉法,軍旅作家賀茂之,中國台灣美術教育家金哲夫,兒童文學作家鬱化清,江蘇畫家賀成等知名人士,都是台兒莊私塾教育體系的受益者。

這所私塾,佔地面積1197平方米,建築面積680平方米,為私塾文化展示區。

日升昌記

這個大院為日升昌票號的非正式分號。

我們先看大門兩邊的楹聯:“謀利以天下為計,聚財乃義中所求。”這幅楹聯,隱含着台兒莊日升昌票號的由來和經營理念。

票號是現代銀行的前身,日升昌票號為山西平遙縣達蒲村李氏創建。自1820xx年正式辦理面向全國的匯兑業務,到1920xx年倒閉,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裏,為中國的現代金融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文獻記載,日升昌在全國幾十個城市設有分號,而台兒莊分號沒有列入其中。但是,在台兒莊古城裏,又確實有一家“日升昌記”錢莊。

這不是我們為了增加古城內涵而有意造假,而是尊重事實,對這處確實存在的錢莊進行復建。

現在,請各位遊客跟我一起,走進復建的日升昌記,重温一段沉甸甸的歷史。

天水堂

這座建築為趙家的府第,名為天水堂。房主的祖籍在甘肅天水,所以用天水堂作堂號。

趙家大院現為馬可·波羅驛館,這與馬可·波羅有什麼關係呢?馬可·波羅是意大利的冒險家和旅行家,他在中國生活了20xx年,而且做過朝廷命官。返回歐洲之後,寫了《馬可·波羅遊記》,記錄了中國40多個城市的風土民情、物產地貌,在意大利引起轟動,間接地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作者記述了他在“臨州”的見聞,臨州即臨城,也就是今天的薛城,距台兒莊只有幾十公里路程。為了紀念馬可·波羅的這次旅行,我們把趙家大院命名為馬可波羅·驛館。

廣匯橋

廣匯橋於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由趙家出資興建,橋長11.5米,寬2.96米,高3米,跨度5.7米。1938年毀於戰火,後搭建為簡易石板橋供人行走,現在原址復建。這座“廣匯橋”,取“匯八方商賈”之意。

謝裕大茶行

這座木雕茶樓,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由浙江茶商沈綺建造,名為蘇杭茶樓。沈綺有茶園百畝,就到這裏銷售茶葉,兼開茶館。咸豐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謝正安收購了蘇杭茶樓,改名謝裕大茶行。原建築毀於1938年的戰火,因為是全木質結構,大火三天不滅。現在原址復建,為茶藝文化展示區。中國是茶的原產地和茶文化的發祥地。不同品種的茶葉,陪伴着中華民族走過五千年的風風雨雨。這裏所展示的茶藝文化,獨具台兒莊特色。清代中葉,台兒莊的飲茶習俗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僅茶葉品種,就有綠茶、青茶、白茶、黃茶、紅茶、黑茶。由於品種不同,飲法不同,季節不同,飲者的境界不同,對茶的要求不同,派生出來的藝術表現不同,於是產生了台兒莊特色的茶文化,成為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奇葩。

廣源河

這是台兒莊古城特有的水街,當地人稱它為“廣源河”。台兒莊特殊的氣候,使這裏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由於地勢低窪,歷史上曾經是洪水走廊,老百姓在此築台而居,取土時挖出了18個大小不等的水汪和14華里長的溝渠,成為水街。這些明溝暗渠把18個水汪串在一起,與京杭大運河相連,形成縱橫交錯的水網。水街旁邊,建有許多私家碼頭,成為古城特有的景觀。重建後的台兒莊,恢復了古城的水街水巷,復原了古城水系,形成了城水相依、碧水靈動、以河代路、以船代步的東方水城風貌。遊客可以乘船遊覽古城的任何景點,充分感受江北水鄉的迷人風情。

臨水商鋪

對面的建築是臨水商鋪,為江南水鄉風格的建築。剛才我們遊覽的是古城的台城舊志景區,接下來請您參觀運河街市景區。

運河街市景區現在我們進入了運河街市景區。這個景區又稱老街區,是台兒莊歷史上最繁華的商業區,從明朝末年到民國初期,一直是古城的商貿中心。1938年的台兒莊大戰,這裏是戰鬥最激烈、雙方傷亡最為慘重的地段。歷經幾百年的古樸建築,十有八九被戰火摧毀,人們在廢墟上修復的商鋪和民居,為我們保留了珍貴的二戰遺蹟。如果説,剛才在台城舊志景區領略的是大户人家氣派的豪宅,在老街區,感受的則是戰爭與和平彼此消長的沉重。

船形街

前面的這條街是船形街,長110米,中間寬60米,四周環水,形似揚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風順”。設計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博覽園。非物質文化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園內所展示的,既有大運河沿岸所特有的非物質文化展示,也有其他地區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大運河的包容胸懷。船形街的二樓,為書畫和攝影藝術家提供作品陳展服務。有興趣的遊客,可以上去參觀。船形街不僅整體像一艘巨船,而且裏裏外外還塑造和繪製了許多小船。中間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龍舟形貌。這尊石雕作品是鎮水獸,保證河水波瀾不興,航行安全。船上有供演出的後樂亭,現在正演出的柳琴戲,是當地的鄉土劇種。這一造型美觀、功能別緻,具有象徵意義的船形街,是古城重建中“創古”理念的體現。

台兒莊因運而興,在晚明和整個清代,一直是運河重鎮,漕運樞紐。使台兒莊繁盛的原因,是船隻帶來的人流和物流,所有的商業、服務業,都建立在航運之上。船是船民的家園,也是為台兒莊帶來財富的載體。在中華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深處,船的地位也非同小可。常用的祝福語中,一帆風順,一路順風,本意都是對行船者的美好祝願。這些祝願,已經超越了水上航行本身。重建台兒莊古城,城中要有幾處地標,船形街應該是一處。而地標建築既要有具體功能,又要超越具體,成為符號,具有普遍意義。船形街是對運河航行者的祝福,也是對所有遊客的祝福。在此,我祝願各位遊客,來船形街走一趟,從此雲帆高揚,風順水順,求財得財,求福得福,求子得子,求學得學,一生平安,世代富貴。

天后宮

這座天后宮,是大陸同類建築中規格最高的一座。清朝初年,由福建商行集資興建,建成後成為福建會館。在整個清代,天后宮香火旺盛,不僅是福建商人的精神家園,也是過往船家朝拜媽祖的聖地。不幸的是,這座神聖的廟宇,毀於1938年的戰火。今天重建的天后宮,建築面積1508平方米,為二進庭院格局。有正殿、配殿、前後廂房、戲樓、鐘鼓樓及附屬建築80餘間,是一處具有鮮明閩南特色的建築羣。抱廈屋面,琉璃瓦蓋頂,屋脊上有二龍戲珠,線條舒展流暢,雕樑畫棟,彩繪點染,肅穆中透出金碧輝煌。

月河街

這條街是月河街,全長280米,是台兒莊最繁榮的古街之一。因為處在月河北岸,故名月河街。在長達300多年的時間裏,一直髮揮着為過往船隻提供服務的功能。清末民初,月河街有商鋪四五十家。建築以二層為主,局部三層,抱柱出廈,店面臨街,住宅臨水,北雄南秀的兩種風格,在這裏實現了統一。

雖然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築所剩無幾,但是,古運河北岸的順河街、月河街、丁字街等街巷地基,仍然得以保存。在重建這些古商鋪、古民居的時候,有着歷史依據,使得重建的古城幾乎是歷史的重現。

這些古街巷、古民居順河而建,佈局靈巧而不失莊嚴,參差蜿蜒,錯落有致,體現了台兒莊古城“南北文化交融之地,雜而有序的建築風格”,這多元文化特徵,給人無窮的回味。

“山東第一閘”地標碑

明清時期的台莊閘,就位於這裏,它是北上漕船由江蘇進入山東的第一道閘,被稱為“山東第一閘”。這塊地標碑,1920xx年由中興煤炭公司所立,以紀念棗莊至台兒莊的鐵路開通。中興公司的煤炭,一直通過台兒莊運河外運。

西廂房-奏疏簡介

奏疏是中國古代社會臣僚向君王進言時使用的文書,主要有奏章、表議、題本、奏摺等幾種形式。

據統計,有關台兒莊運河的奏疏多達5000餘件,其中硃批御折約500件。這些奏疏,涵蓋了治水思想、工程設計、河務管理、漕糧運輸、運河區域經濟等方面。現在展出的是具有代表性的20多本奏疏。

北大廳

這幅楹聯:“淡如菊荷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和匾額“清慎勤”,道出了閘官必須具備的“淡、清、慎、勤”品質。

西牆上展示的是李化龍的《議開泇河疏》。李化龍總結了開泇的經驗教訓,分析了開泇的六項益處。他所陳述的利弊,入情入理,深得萬曆皇帝認可,批准立即開工。東牆展示的是當代運河走勢和一些與運河相關的詩書作品。

蘭婷書寓

現在,我帶各位遊客到一座名為“蘭婷書寓”的青樓去參觀。歷史上的台兒莊,有幾千家商鋪,十幾萬流動人口。應運而生的青樓,一度達到 37家。在重建台兒莊古城時,本着復現運河古城原真風貌的原則,謹慎地恢復了一座名為“蘭婷書寓”的青樓。書寓是古代的高級藝妓,也是高級妓院的代名詞。蘭婷書寓是一個名叫蘭婷的老年名妓在台兒莊開設的高級妓院,專門接待達官貴人,是清朝時期的“天上人間”。

明代石婆婆塑像

石婆婆為華夏民族的大地之母,她包容一切,佑護所有生靈,寬恕失足的男女。在民間,有認石婆婆為乾孃的習俗,相傳只要認她為乾孃,一切災禍都能免除。青樓女子自認為是罪人,於是供奉她,祈求這位寬厚的神靈赦免她們的罪孽。這尊石婆婆為明代雕塑,她的三寸金蓮帶有當時的時代特徵。

胡家大院

這座建築為胡家大院,系房主胡化營的祖父於清朝咸豐元年(1851年)經商時所建,至今已有160年的歷史,是大戰中倖存不多的古宅之一。三間門市鋪面,經營蒸籠、扁擔、竹筐、篩子、竹筢等竹貨,生意紅火。由於戰火及運河改道,竹條生意逐漸蕭條,成為普通民居。現稍加修繕,設計為文化展示區。

胡家大院前後兩座瓦房,北面為單層臨街門市,抱柱出廈,南面臨水的是雙層堂樓。門房與樓堂之間是長形天井,天井兩旁各有東西廂房。院內青石鋪路,室內青磚拼地,房上杉木橫樑,楠木樓板,古色古香。

月河街南側遺存下來的建築,均傍河而建,前有臨街店鋪,後有運河碼頭,建築風格“順天然、親人和”,既體現了北方建築的壯觀沉實,又體現了南方建築的靈巧秀美。

道升酒坊

道升酒坊始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20xx年在原址重建,規劃設計為運河酒文化體驗館。通過再現釀酒作坊與釀酒流程,介紹酒的成因與發展、酒的習俗與信仰,展現異彩紛呈的運河酒文化。

傳統酒作坊復原區

台兒莊因運而興,康乾鼎盛時期,城裏有各類酒坊十幾家,外地生產的各種美酒,也通過運河彙集到台兒莊銷售,一時間,各類酒肆、酒店不計其數。由此而興盛的運河酒文化,至今還影響着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是道升酒作坊復原區,在這裏,我們再現了釀酒作坊的舊貌及釀酒流程,現釀現品,大家不妨品嚐一下現場釀造的“大戰酒”。

原道升酒坊內建有酒窖一間,大窖池3口,百斤貯酒大缸50個。興盛時期僱傭釀酒師和夥計40餘人,日產白酒500斤。新釀出的白酒在蒸餾中捨棄“頭”和“尾”,將中間的優質原漿入壇泥封下窖貯藏一定時間再出售。道升酒坊用這種工藝,在運河岸邊釀酒200多年,建國後,酒坊從原址遷出,併入棗莊忠仁酒業有限公司。

今天,我們復原了道升酒坊的釀酒設備,讓遊客現場參觀釀酒流程:制曲→原料篩選→加水浸泡→瀝乾→籠蒸→攤涼→加曲→下缸培菌糖化→加酵母水→入缸發酵→上鍋蒸酒→分級貯藏。

酒坊裏的酒缸、酒罈、酒簍、石磨等釀酒用具,一部分是原先保存下來的。

天井

這是酒坊中的一處天井。為滿足遊客取景留念的需要,特意在此佈置了這隻“玉碗”。月明星稀的夏夜,月華瀉入天井,人與月亮對話,脈脈含情。有興致的遊客,不妨等到月上中天時來感受“玉碗盛來琥珀光”的境界。

酒作坊遺址發掘展示區

這裏是酒作坊遺址發掘展示區。我們在恢復重建道升酒坊的時候,從地下挖掘出了一批窖藏,為了讓遊客分享,我們特意保留了遺址現場。

1995年,考古專家在徐州獅子山的漢墓中,發現了20xx多年的蘭陵酒。陶製酒罈的泥封上,有“蘭陵貢酒”等戳記。

道升酒坊的燒酒,與蘭陵酒同屬一類,都是用五種穀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而獲得酒漿。

酒文化交流區(靜區)

這裏是酒文化交流區。在此,我們懸掛了一些與酒有關的書畫作品和小型酒器。

這是酒文化知識觸摸屏,通過它,可以瞭解到更多的酒文化知識。

源遠流長的大運河,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酒風酒俗。運河古城台兒莊,以她南北交界的區位優勢,使運河酒風俗呈現出獨特的魅力。運河酒風俗,既是儀式的傳播,也有心理的繼承。

台兒莊是因運而興的城市,這裏的船民和商人,不是生於斯長於斯的老户人家,而是舉目無親的移民。為了尋求照應,這些外鄉人結拜成生死弟兄。他們歃血為盟,對蒼天宣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背信棄義,天理不容!在這肅穆的結拜儀式上,他們用大碗喝酒證實各自的真誠。

劉伶醉酒雕塑

這尊雕塑劉伶醉酒。大家請看,上面滴酒的容器是滕州前掌大商代貴族墓地出土的提樑卣(讀yǒu),酒滴到小邾國墓地出土的邾君慶壺裏,然後通過劉伶的酒葫蘆,倒流回到提樑卣中,有棗莊酒文化一脈相傳的意味。

傳説劉伶醉酒,三年不醒。棗莊市中區有劉伶台遺址,有興趣的遊客不妨到那裏觀光。

鬱家碼頭

鬱家碼頭建於明朝末年,為裝卸貨物的私人碼頭。

鬱家藉助運河漕運生財,在從事北貨南運時,從南方帶回絲綢、茶葉等商品,船隻來回不放空。還設立了名曰“老誠茂”的商號,旗下有糧行、雜貨、客棧、飲食、洗浴等20多個店鋪。鬱家在城外的農田,租給別人耕種,秋後收租,佃户們謊稱歉收。負責收租的掌櫃向東家彙報,鬱家主人不作核實,就發話減租。賴着不交的,就不了了之。鬱家做生意,講究買賣公平,童叟無欺。鬱家族長教導子孫和僱員,做生意不能缺斤短兩。鬱家用一個故事作家訓:北斗7顆星和南勺6顆星一共是13兩,加上福、祿、壽三星,一共是16兩,也就是古時候的1斤。做生意的時候,少給一兩減福,少給二兩減祿,少給三兩減壽。這種説法也許具有迷信色彩,但是在客觀上培養了鬱家後人對斤兩的敬畏意識。

因為鬱家口碑好,生意越做越紅火。在經營店鋪的同時,又置買了大量土地,建造住宅、倉庫、碼頭,成為台兒莊清初四大富户之一。至今,台兒莊還流傳着“鬱半街,花半營”的説法。

康熙年間,鬱家三世祖鬱守然,成為候選州同,如果到任,即為六品官。可是,雍正年間,鬱家受到誣陷,朝中透出口風要進行查辦,族人四處避難。乾隆二年(1737年)冤案得以昭雪,但由於後來燕、尤、趙、萬四大家崛起,取代了清初鬱、台、花、馬四大家,洗去冤屈的鬱家,沒能恢復當年的輝煌。儘管如此,鬱家的家風卻代代相傳,形成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叟無欺”的傳統。鬱家的後人,有一支遷到上海,做藥物生意,始終保持着當年的家風。1949年從台兒莊去中國台灣的鬱化清,成為著名的童話作家。

順河街

這條沿河老街名叫順河街,北接丁字街南哨門,南至小南門,全長510米,寬4米,是連接運河各碼頭的通道。運河開埠,帶動了商業、飲食業的興盛,這條商業街順河而建,故名順河街。主要功能是裝卸貨物和為客商提供飲食、住宿、娛樂服務。在清代,順河街有商鋪和會館40多家,香火最旺的關帝廟,也在順河街上。

駁岸

這段古駁岸,建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歷經3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正是這段保存至今的駁岸,台兒莊運河才被被譽為“活着的運河”。20xx年11月7日傍晚,陳偉市長就是在這個地方,發現了重建台兒莊古城的依據,當即叫停商品房開發項目。在這個意義上,這段古駁岸,不僅見證了幾百年的運河滄桑,也為古城重建立下了功勞。

泰和樓

1938年春,中國軍隊眾志成城,共同對敵,我們以三萬將士的犧牲為代價,取得了大戰的勝利,台兒莊成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這場戰役的勝利,震驚中外,在世界反法西斯歷史上,具有扭轉戰局的地位。經此一戰,中國抗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聲援,增強了中國必勝的信心。這是自1840年 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泰和樓位於台兒莊古城中央,是古城的標誌性建築,規劃總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七層,總高度45米,樓體高38米。“七”是中華民族的幸運符號,“38”代表1938年的台兒莊大捷,“45”代表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在泰和樓西北側,建有交流橋,寓意兩岸的交流與溝通。

泰和樓由中國台灣著名建築設計師、哈佛大學博士、亞洲大學校長劉育東先生和中國著名古建築設計專家、蘇州大學時匡先生聯袂設計,體現了海峽兩岸的合作與交流。20xx年5月4日, 榮譽主席連戰先生來為泰和樓奠基。

清真寺

我們看到的前面那座建築是台兒莊清真寺,俗稱北清真寺,始建於明朝初年。

元朝末年,回族大將常玉春、胡大海在征戰中經過台兒莊,留下部分回族士兵在此安家落户。他們聚居在台兒莊南關和北關,信仰伊斯蘭教,信奉安拉,念功、禮功、齋功、課功、朝功是他們的五大功課,有宰牲節和開齋節。為了使將士有朝拜之處,常玉春在文昌閣附近興建了清真寺。隨着台兒莊的繁榮興盛,外地的回族商人前來經商定居,原來的清真寺已經不能滿足朝拜的要求。乾隆年間,阿訇李中和重建了清真寺。重建的清真寺,位於中正門內的鬱家花園裏,佔地38畝。寺院前大門向東,後大門向西。有過廳5間,大殿25間。清朝末年,因鄉老們有爭端,又將南講堂改建成大門樓,大門向南,把“清真古寺”的牌匾換成“回教堂”。1937年,清真寺鄉老馬振堂會同其他幾位鄉老,再次整修院牆,油漆門樓,裝飾講堂大殿,整個清真寺煥然一新。

1938年春,日軍侵犯魯南,台兒莊清真寺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當時,中國軍隊第二集團軍31師186團指揮部就設在清真寺內。由於清真寺離北大門較近,又是日軍向城內進犯的必經之路,因而成為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是戰鬥最激烈的地點之一。七天七夜的拉鋸戰,有五千人在這裏戰死。戰後的清真寺,殘垣斷壁,屍體成堆。寺中的4株古柏,有兩株化為灰燼。西側小講堂的牆壁上彈痕累累,密集處的80平方釐米磚牆,於1988年10月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移去陳列。

復興橋

現在我們又來到大衙門街,沿着這條街,領略台兒莊城區的水工設施。歷史上的台兒莊,是洪水走廊,地勢低窪。按説,在古代,一般不會選擇這樣的地方築城。可是,因為泇運河的開通,台兒莊成為京杭大運河中段的漕運樞紐,必須在這裏築城。聰明智慧的古人,用築高台、開水街的方式,解決了地勢低窪的問題。戰前的台兒莊城區,有18個大水汪,14華里長的水街水巷,是名符其實的東方水城。

在重建古城時,有人建議只恢復當年的地上建築,不要恢復水街水巷。陳偉市長認為,在城區擁有水街水巷的,歐洲只有威尼斯,東方只有台兒莊。這東西兩座城市,反映了人類趨利避害、利用自然的智慧,這樣的水工設施和景觀必須恢復。現在,遊客通過恢復後的水街水巷,可以乘船到達古城的任何一個地方。

臨水酒吧區

南側是臨水酒吧區,引進“千里走單騎”等知名品牌來此經營。酒吧臨河而建,可以隔岸對歌,船岸拉歌,讓遊客在古香古色的建築中盡情品嚐茗茶佳釀,置身歡歌笑語之中,享受運河古城的時尚生活。

結束語我們參觀遊覽了重建後的台兒莊古城,這些風格迥異的明清建築,我想一定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台兒莊古城,她從千年的歷史中走來,屬於今天,更屬於未來。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11

先秦時期,區境屬徐、逼陽等國,為吳、越、魯、宋、齊、 楚諸強紛爭之地。考古證實,兩千多年前的逼陽故城即是一座古水城,20xx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漢魏晉時期,運河南北分屬傅陽、蘭陵兩縣。永嘉南渡,傅陽縣併入呂縣,後更名壽張縣。東魏以後,傅陽故地改屬承縣。隋代以降,承縣合併蘭陵縣,後稱蘭陵縣、嶧州、嶧縣。

唐代,台氏在此立村,稱為台家莊。位於北門外的準提閣,建於唐代中後期,是台兒莊有史可考的最古老建築。

北宋時期,狄青、蘇軾等人先後主持大規模開發徐州(古稱彭城)利國鐵礦,台兒莊瀕臨之柤水開始擔負鐵礦石外運的功能,至此被稱為彭河,俗稱運鐵河、新河、中心溝。

明萬曆年間京杭運河避黃改道經過台兒莊時即借彭河通漕。

元代,始築土圩,城內建有三皇廟、玄帝廟等建築,逐漸形成集鎮,稱為“台家莊集”。

明末,台家莊共有居民2千户,始有“台兒莊”一稱見載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揚州道立於台兒莊東南黃林莊的運河防務碑。

由於黃河改道的影響,元、明時代,京杭運河一度借徐州至淮安一段黃河行運。但黃河時常氾濫,導致漕運常常受阻,於是便有了所謂“開泇口河以遠河勢”的開泇濟運議案。隆慶四年(1570年)翁大立首倡開泇,萬曆二十八年(1620xx年)正式准奏,次年在劉東星的主持下開通試運行。萬曆三十八年(1620xx年)以後,泇河完全取代黃河運道,成為國家的經濟命脈和黃金水道。

歷史上,台兒莊段運河下游水位比微山湖湖口水位低21米,落差大,水流急,水源主要來自微山湖,泇河開通時即設有八座船閘以節制水流。其中台莊閘位於台兒莊南運河上,是北上進京漕船由江蘇駛往山東時通過的第一道船閘。台莊閘的設立,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為商貿交易提供了機遇,促使台兒莊的社會經濟迅速崛起,發展成為鎮守魯南、拱衞徐州的戰略要地和匯通南北、商賈輻輳的水旱碼頭。

台兒莊原為嶧縣企彭鄉王目上社的駐地。明萬曆三十四年(1620xx年),基於台兒莊段京杭運河防禦、維護和管理的需要,時任河道總督曹時聘奏請在台兒莊段運河沿線置郵驛、設兵巡、增河官、立公署,台兒莊開始成為區域中心城市。明清時代先後在該河段設置了總河部院、東兗道、泇河廳、嶧汛、台莊閘等五級管河機構,在台兒莊設駐台莊巡檢司、沂州鎮標前營(後改為台莊營)、台莊閘汛等軍事機構,正三品參將、正五品守備、正六品通判、正七品把總、正八品縣丞、正八品外委千總、正九品巡檢使等各級官員皆在此駐守。

清順治四年(1647年),始建台兒莊土城,翌年竣工。城邑傍運河而建,東西長1.1公里,南北寬1公里。咸豐七年(1857年),因舊基新築磚牆。新城牆底部為土台子,牆高4米,上砌垛口。城牆自底沿而上向內傾斜,磚牆內築土坯,上寬近3米。城門有6座:東門曰仰生,西門曰台城舊志,北門曰中正,小北門曰承恩湛露,南門曰惠迪吉,小南門曰迎祥。東、西、南、北4門各建有兩層門樓,高約7米,上有崗樓,下為通道,可行大車。護城河離城牆外9米,河寬10米,深2米,周長5.7公里。台兒莊大戰前夕,古城內共有8條街道、13處碼頭、437個巷口、5000户人家、20xx0間房屋。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12

美麗迷人的春姑娘邁着輕盈的腳步送走了寒冷的冬伯伯,又用“魔法”讓萬物復甦。這麼美好的景象,同學們是否想去春遊呢?我建議同學們到我家鄉——台兒莊的水上公園去瀏覽一番吧!在那裏,我們可以知道大自然的無窮奧妙。

公園四周圍着一條波光粼粼的河,河上的波紋真像爺爺的皺紋,加上爛漫的陽光一照,又像爺爺燦爛的微笑。河的上方橫跨着一座x形的彩虹橋再加上橋下可愛的小船,那真是錦上添花、美不可言了!公園裏,陽光懶洋洋的照在臉上,和煦的春風輕輕地撫摸着人們的臉頰,使人陶醉。參天的大樹“牽着”茁壯的新苗的“手”“做遊戲”,無數談萬紫千紅的花兒聚在一起傾吐芳香,引來了許多五彩繽紛的蝴蝶。在那裏,有許多好玩的,如:旋轉木馬、套圈、碰碰車、滑旱冰……看!還有人在打枱球呢!

公園的東邊,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圍着的是巍峨壯麗的大戰紀念館,被陽光一照,那就像被春姑娘施了“魔法”似的金光閃閃。它還有一段既殘酷又令人感動的歷史呢!不過在這時候講起來,更能體現出革命英雄的偉大。

公園的北面有一輛古老的火車頭,據説,李宗仁就是坐這輛火車來到這兒的!如果你想要走進它,必須經過一個心驚膽戰的吊橋哦!不過正是因為春天的陽光燦爛無比,把河面照成金色,所以人們都不會這麼害怕了,但心還是“砰砰砰……”跳得很快。

怎麼樣,這兒的春天迷人吧?其實,還有許多美景沒有給你們説呢,你們還是親自來看看吧。相信你們來到後,準會流連忘返的!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來給大家介紹2x年6月22日申遺成功的台兒莊古城。我姓王,叫王洋,大家可以稱呼我王導,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台兒莊是一座二戰名城,也是運河古城。它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還被乾隆皇帝御賜為“天下第一城”,看到了嗎?小朋友們,那塊牌就是當年乾隆所寫。1938年,台兒莊大捷,一舉成為中國抗戰名城。

台兒莊古城——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素有“中華最美水鄉”之稱,它坐落於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暨魯蘇豫皖的四省交界地帶。它是與華沙齊名的亞洲僅有一座的抗戰名城紀念城市,53處戰爭遺址保存完整,城內3公里的明清時代時期運河古道被旅遊專家組織稱為“活着的古運河”,是一座八大建築風格融為一體,七十二座廟宇匯於……好,我們不説多了,大家請看,這座古城西門上面還清楚地刻着繁體的“台兒莊”三個字,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進了大門,往南走不久,大家就可以看見一個郵筒,在這裏可以瞭解大清王朝發行的各種郵票。大家看,那個東西像不像一條龍舟?船,對,所以這條街叫船形街,看!這就是當年乾隆巡遊台兒莊的情景,滿族的服飾漂不漂亮?這邊的道升酒坊還完整地保存着以前的酒窖,酒就是這麼釀成的,大家可以細細觀賞。

看那邊的步雲廊橋是多麼金碧輝煌,它的建築是多麼精緻。大家可以去那邊的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和李宗仁史料館進行參觀,希望大家能玩得高興,半個小時後我們在碼頭集合,謝謝大家!

台兒莊古城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來給大家介紹2x年6月22日申遺成功的台兒莊古城。我姓王,叫王洋,大家可以稱呼我王導,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台兒莊是一座二戰名城,也是運河古城。它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還被乾隆皇帝御賜為“天下第一城”,看到了嗎?小朋友們,那塊牌就是當年乾隆所寫。1938年,台兒莊大捷,一舉成為中國抗戰名城。

台兒莊古城——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素有“中華最美水鄉”之稱,它坐落於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暨魯蘇豫皖的四省交界地帶。它是與華沙齊名的亞洲僅有一座的抗戰名城紀念城市,53處戰爭遺址保存完整,城內3公里的明清時代時期運河古道被旅遊專家組織稱為“活着的古運河”,是一座八大建築風格融為一體,七十二座廟宇匯於……好,我們不説多了,大家請看,這座古城西門上面還清楚地刻着繁體的“台兒莊”三個字,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進了大門,往南走不久,大家就可以看見一個郵筒,在這裏可以瞭解大清王朝發行的各種郵票。大家看,那個東西像不像一條龍舟?船,對,所以這條街叫船形街,看!這就是當年乾隆巡遊台兒莊的情景,滿族的服飾漂不漂亮?這邊的道升酒坊還完整地保存着以前的酒窖,酒就是這麼釀成的,大家可以細細觀賞。

看那邊的步雲廊橋是多麼金碧輝煌,它的建築是多麼精緻。大家可以去那邊的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和李宗仁史料館進行參觀,希望大家能玩得高興,半個小時後我們在碼頭集合,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9zdk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