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西樵山的導遊詞(通用13篇)

西樵山的導遊詞(通用13篇)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1

今天我們帶領大家瀏覽南粵名山—西樵山。

西樵山的導遊詞(通用13篇)

西樵山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南部的西樵山旅遊度假區,它是廣東省著名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與羅浮山、鼎湖山、丹霞山並稱為廣東四大名山,面積20平方公里,主峯大科峯海拔344米。

西樵山的得名由來已久,“樵”是打柴的意思,傳説古時廣州人將往東面打柴的羅浮山為東樵,將往西面打柴的山稱為西樵,西樵山的名字即由此而來。西樵山因峯石燦爛如錦,又名錦石山;傳説是仙姑道士修道煉丹,羽化成仙之地,又有仙山之稱;因明清常有名士在此設院講學,探求心性而被稱為理學名山。

西樵山是一座古火山丘,它的斷崖絕壁,記載着古火山活動的情況。西樵山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人文景觀,更有眾多秀美的自然景觀。“西樵山文化”被稱着是珠江流域從野蠻通向文明的燈塔。西樵山的秀美在於它幽、秀,有七十二峯,三十六洞若觀火,二十五條瀑布,大小泉眼兩百個。

天湖公園景區

現在我們到了天湖公園。天湖公園是一個古火山口湖,略呈卵形,水面約佔120畝。湖中的浮龍是我國第一條供遊客觀賞的大型水上金龍,龍長20米,龍身直徑0.6米,用塑料玻璃製造的。天湖的左側是新建成的天湖藝術廣場,佔地1.7萬平方米。藝術廣場設有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棋局,每一個棋局都是棋譜留下的殘局,那邊半人高的兵、馬、帥組成的正是“秣(mò)馬厲兵”的象棋殘局。

南海觀音文化苑

南海觀音文化苑,佔地15萬平方米,是弘揚觀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景區,由牌坊廣場、觀音法相、影壁組成。

牌坊廣場以牌坊為主體,這座牌坊高18米,寬32米,全部由花崗巖拼墊而成,做工精細。牌坊前刻有香港永惺大師的題詞“大慈大悲”,背後刻有葉選平的題詞“鴻慈普佑”,牌坊前雕刻四大天王,寓意“風調雨順”。

影壁是南海觀音文化苑的入口,影壁後的護法韋馱是由整塊石頭鑿成的。

前方是文化苑的中心——南海觀音的主體法相,主體法相高61.9米,借寓觀音成道於農歷六月十九日之意。南海觀音法相用純銅練制,法相的蓮花座直徑36米,高14.9米,外部鑲嵌三層共66瓣精緻的蓮花瓣,內部是蔚為壯觀的五層大廳,建築面積達4370平方米,陳列展覽眾多的觀音文化藝術品以及捐贈善信的瓷像刻名。

觀音法相蓮花座四面環水,有四橋通達,按佛經描述,寓意四方淨土,八功德水、四邊階道之佛境。水橋外有寬闊的平台,代遊人善信景仰觀音法像。外環為蓮花廊,內設功德牆展示捐贈善信的瓷像刻名。蓮花廊外壁以精湛的壁畫及浮雕來展現關於觀音的故事和傳説。

四方竹園

遊客們,現在我們看到的竹林是西樵山的特產四方竹,它的莖枝圓中略方,用手摸它,有明顯的方形感。這種竹子株型矮小,只能到現在我們所見的這麼高。有趣的是,將四方竹移到山下或別處種,四方竹就會變成普通的圓身竹子。

這裏還有一個幽婉悽美的傳説。傳説古代有一對青年男女對歌傳情,私訂終生。當男子到女方家求婚時,女孩的母親嫌男孩家窮,攔在門外唱道“不是花靴莫逛街,不是利斧莫砍柴,除非山裏天地變,竹子成方送女來”。男孩是個痴心的人,他決心要將圓圓的竹子捏成方型。當他欣喜若狂地拿着竹子來到女孩家時,才知道自己的戀人早已跳崖殉情了。男孩悲痛欲絕,將自己捏方的竹子種在女孩的墳前,然後去山後的寶峯寺出家做了和尚。從此山裏就衍生出一個習俗,男子到女方家求親,一定要在女方家門口種上四方竹,以示愛情的堅貞。大家摸着這奇異的四方竹,玩味着這優美的神話傳説,是否深受感染?

石燕巖景區

現在我們來到了石燕巖景區,

這裏是觀日亭。觀日亭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觀看日出的地方,若是晴天的早晨,五六點鐘左右站在這裏就可以看到蔚為壯觀的日出景象。

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一塊雄偉的奇石,就是石屏風。石屏風正看似指天長劍,側看像雲底屏風,其實它只是古代採石工人採石後留下的一座標界。

石燕巖是明代人工採石礦洞,因石燕棲息洞中而得名。它的洞口扁圓如脣,但走進洞若觀火內便寬闊起來。洞內採鑿石塊留下的支撐柱把洞分為內外兩層。外洞好像一所大堂,高達數丈,能容納1000多人,內洞洞底長年積水而形成湖泊。湖水清澈見底。湖中有兩塊巨石,一石露出,狀似汽車。名叫“水上汽車”,一石漫於水中,好似牌坊,稱為“水底牌坊”。

這塊上望似仙橋,下望似冬菇的石頭,名叫冬菇石,又叫仙帽石。

大家現在看見的西樵山中最長的瀑布——雲巖飛瀑,飛瀑從200多米的高處跌下,衝成無底井,掛在雲巖洞前飛灑成大水簾,蔚為壯觀。

碧玉洞景區

碧玉洞景區位於西樵山東北部,明正德年間,這裏已是山中的著名景區,許多文人學者紛紛來這裏讀書詠詩,潛修賞景,留下眾多的摩崖石刻。

走進碧玉洞,這塊巨石上蒼勁的“玉巖”兩字相傳是明代祝枝山的手跡。這裏的玉巖飛瀑,舊稱西樵山的第一大瀑布,飛流澎湃,珠瀑紛灑,聲如雷鼓交鳴,雲氣如煙如霧。

翠巖景區

翠巖景區包括蟹眼泉、翠巖、無葉井等景點。大家看到坡上有塊巨石隆起,好似蟹蓋一樣。石下有東西兩穴,大如海碗。地泉自穴下往上噴湧。高出穴面,遠望如蟹眼閃動,蟹眼泉因此而得名。

我們現在來到翠名,翠巖又名觀翠巖,它是一個呈漏斗狀的狹長的谷,長約80米,谷底一道急瀑下流成小潭。潭上又有兩道小泉,一剛一柔。剛者噴射,柔者緩垂,稱為碧雲瀑,又稱陰陽水。谷內有兩個石室,是清代畫家黎簡和何丹山的隱居作畫處。

現在我們來到了碧雲山村,這裏有一個西樵山最大的泉眼—無葉井。井口呈方形,井寬、深約1米。井水澄碧見底,冬暖夏涼。

白雲洞景區

白雲洞是西樵山36洞之一,居西樵西北麓。清人把全洞分為三個洞天,命為24景。奎光樓是白雲洞的進出門檻,樓高三層。湖邊巨石上矗立的這座飛來塔高7層。塔後是康有為先生年青時讀書的地方—三湖書院。三湖書院的門匾是民族英雄林則徐親筆題寫的。

湖上還一座莊嚴肅穆的古廟堂式建築—雲泉仙館,這裏是供奉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廟宇。

最後我們來到飛流千尺瀑前。此瀑又稱為大雲泉,曾被列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瀑布分三層,上層叫龍涎瀑,瀑短而小,中層叫雲外瀑,下段繞崖急瀉,在一塊斜倚的巨石旁猛然衝下,水花飛濺,非常壯觀。

白雲洞炎夏不熱,冬日不寒,林蔭茂盛,流水潺潺,前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先生有詩讚道:“欲攬西樵勝,應先訪白雲。”

聖境園

聖境園位於西樵山聚仙峯前,雞冠峯下。此園依山環水,佔地600畝。主體工程 石像高28米,由7000多噸花崗巖精雕而成。迎面望去, 手握佛塵,身披道袍,顯現安祥、肅穆的聖態。

聖境園內還建有宏偉壯觀的“八卦”露天玄壇及“迴音壁”,站在中間,一出聲,一跺腳,都能感覺到被迴音所包圍。莊嚴的三門左右三重,與廣場園林式的建築拱橋構成壯麗的景觀。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2

今天我們帶領大家瀏覽南粵名山—西樵山。西樵山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南部的西樵山旅遊度假區,它是廣東省著名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與羅浮山、鼎湖山、丹霞山並稱為廣東四大名山,面積20平方公里,主峯大科峯海拔344米。

西樵山的得名由來已久,“樵”是打柴的意思,傳説古時廣州人將往東面打柴的羅浮山為東樵,將往西面打柴的山稱為西樵,西樵山的名字即由此而來。西樵山因峯石燦爛如錦,又名錦石山;傳説是仙姑道士修道煉丹,羽化成仙之地,又有仙山之稱;因明清常有名士在此設院講學,探求心性而被稱為理學名山。

西樵山是一座古火山丘,它的斷崖絕壁,記載着古火山活動的情況。西樵山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人文景觀,更有眾多秀美的自然景觀。“西樵山文化”被稱着是珠江流域從野蠻通向文明的燈塔。西樵山的秀美在於它幽、秀,有七十二峯,三十六洞若觀火,二十五條瀑布,大小泉眼兩百個。

天湖公園景區

現在我們到了天湖公園。天湖公園是一個古火山口湖,略呈卵形,水面約佔120畝。湖中的浮龍是我國第一條供遊客觀賞的大型水上金龍,龍長20米,龍身直徑0.6米,用塑料玻璃製造的。天湖的左側是新建成的天湖藝術廣場,佔地1.7萬平方米。藝術廣場設有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棋局,每一個棋局都是棋譜留下的殘局,那邊半人高的兵、馬、帥組成的正是“秣(mò)馬厲兵”的象棋殘局。

南海觀音文化苑

南海觀音文化苑,佔地15萬平方米,是弘揚觀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景區,由牌坊廣場、觀音法相、影壁組成。

牌坊廣場以牌坊為主體,這座牌坊高18米,寬32米,全部由花崗巖拼墊而成,做工精細。牌坊前刻有香港永惺大師的題詞“大慈大悲”,背後刻有葉選平的題詞“鴻慈普佑”,牌坊前雕刻四大天王,寓意“風調雨順”。

影壁是南海觀音文化苑的入口,影壁後的護法韋馱是由整塊石頭鑿成的。

前方是文化苑的中心——南海觀音的主體法相,主體法相高61.9米,借寓觀音成道於農歷六月十九日之意。南海觀音法相用純銅練制,法相的蓮花座直徑36米,高14.9米,外部鑲嵌三層共66瓣精緻的蓮花瓣,內部是蔚為壯觀的五層大廳,建築面積達4370平方米,陳列展覽眾多的觀音文化藝術品以及捐贈善信的瓷像刻名。

觀音法相蓮花座四面環水,有四橋通達,按佛經描述,寓意四方淨土,八功德水、四邊階道之佛境。水橋外有寬闊的平台,代遊人善信景仰觀音法像。外環為蓮花廊,內設功德牆展示捐贈善信的瓷像刻名。蓮花廊外壁以精湛的壁畫及浮雕來展現關於觀音的故事和傳説。

四方竹園

遊客們,現在我們看到的竹林是西樵山的特產四方竹,它的莖枝圓中略方,用手摸它,有明顯的方形感。這種竹子株型矮小,只能到現在我們所見的這麼高。有趣的是,將四方竹移到山下或別處種,四方竹就會變成普通的圓身竹子。

這裏還有一個幽婉悽美的傳説。傳説古代有一對青年男女對歌傳情,私訂終生。當男子到女方家求婚時,女孩的母親嫌男孩家窮,攔在門外唱道“不是花靴莫逛街,不是利斧莫砍柴,除非山裏天地變,竹子成方送女來”。男孩是個痴心的人,他決心要將圓圓的竹子捏成方型。當他欣喜若狂地拿着竹子來到女孩家時,才知道自己的戀人早已跳崖殉情了。男孩悲痛欲絕,將自己捏方的竹子種在女孩的墳前,然後去山後的寶峯寺出家做了和尚。從此山裏就衍生出一個習俗,男子到女方家求親,一定要在女方家門口種上四方竹,以示愛情的堅貞。大家摸着這奇異的四方竹,玩味着這優美的神話傳説,是否深受感染?

石燕巖景區

現在我們來到了石燕巖景區。

這裏是觀日亭。觀日亭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觀看日出的地方,若是晴天的早晨,五六點鐘左右站在這裏就可以看到蔚為壯觀的日出景象。

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一塊雄偉的奇石,就是石屏風。石屏風正看似指天長劍,側看像雲底屏風,其實它只是古代採石工人採石後留下的一座標界。

石燕巖是明代人工採石礦洞,因石燕棲息洞中而得名。它的洞口扁圓如脣,但走進洞若觀火內便寬闊起來。洞內採鑿石塊留下的支撐柱把洞分為內外兩層。外洞好像一所大堂,高達數丈,能容納1000多人,內洞洞底長年積水而形成湖泊。湖水清澈見底。湖中有兩塊巨石,一石露出,狀似汽車。名叫“水上汽車”,一石漫於水中,好似牌坊,稱為“水底牌坊”。

這塊上望似仙橋,下望似冬菇的石頭,名叫冬菇石,又叫仙帽石。

大家現在看見的西樵山中最長的瀑布——雲巖飛瀑,飛瀑從200多米的高處跌下,衝成無底井,掛在雲巖洞前飛灑成大水簾,蔚為壯觀。

碧玉洞景區

碧玉洞景區位於西樵山東北部,明正德年間,這裏已是山中的著名景區,許多文人學者紛紛來這裏讀書詠詩,潛修賞景,留下眾多的摩崖石刻。

走進碧玉洞,這塊巨石上蒼勁的“玉巖”兩字相傳是明代祝枝山的手跡。這裏的玉巖飛瀑,舊稱西樵山的第一大瀑布,飛流澎湃,珠瀑紛灑,聲如雷鼓交鳴,雲氣如煙如霧。

翠巖景區

翠巖景區包括蟹眼泉、翠巖、無葉井等景點。大家看到坡上有塊巨石隆起,好似蟹蓋一樣。石下有東西兩穴,大如海碗。地泉自穴下往上噴湧。高出穴面,遠望如蟹眼閃動,蟹眼泉因此而得名。

我們現在來到翠名,翠巖又名觀翠巖,它是一個呈漏斗狀的狹長的谷,長約80米,谷底一道急瀑下流成小潭。潭上又有兩道小泉,一剛一柔。剛者噴射,柔者緩垂,稱為碧雲瀑,又稱陰陽水。谷內有兩個石室,是清代畫家黎簡和何丹山的隱居作畫處。

現在我們來到了碧雲山村,這裏有一個西樵山最大的泉眼—無葉井。井口呈方形,井寬、深約1米。井水澄碧見底,冬暖夏涼。

白雲洞景區

白雲洞是西樵山36洞之一,居西樵西北麓。清人把全洞分為三個洞天,命為24景。奎光樓是白雲洞的進出門檻,樓高三層。湖邊巨石上矗立的這座飛來塔高7層。塔後是康有為先生年青時讀書的地方—三湖書院。三湖書院的門匾是民族英雄林則徐親筆題寫的。

湖上還一座莊嚴肅穆的古廟堂式建築—雲泉仙館,這裏是供奉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廟宇。

最後我們來到飛流千尺瀑前。此瀑又稱為大雲泉,曾被列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瀑布分三層,上層叫龍涎瀑,瀑短而小,中層叫雲外瀑,下段繞崖急瀉,在一塊斜倚的巨石旁猛然衝下,水花飛濺,非常壯觀。

白雲洞炎夏不熱,冬日不寒,林蔭茂盛,流水潺潺,前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先生有詩讚道:“欲攬西樵勝,應先訪白雲。”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佛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佛山(英文:Foshan、Fatshan)簡稱禪,古稱忠義鄉、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中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藥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並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嘴廠”。

佛山是廣東省第三大城市,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在中國最具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中部,為“廣佛都市圈”。佛山是“廣佛同城”、“廣佛肇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東省經濟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

佛山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8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3萬人,其中户籍人口370.89萬人。佛山是著名僑鄉,祖籍佛山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達140萬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萬人。

佛山不是一個整體,而是一個城市羣,是由4個縣域和一個市區域組成的一個組合體。他沒有一個固定的中心,可以凝聚起整個佛山地區,但他卻可以協調起市區與縣域的協調發展。

佛山新八景:西樵山、佛山祖廟、清暉園、南風古灶、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高明皂幕山、南國桃園。

城市地標:佛山恆安瑞士大酒店(高度208米)、祖廟、百花、東方廣場等。

地理位置:佛山市中心區距廣州三大交通樞紐(廣州新白雲機場、廣州新火車站、廣州南沙港)車程均在1小時之內。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佛山能夠充分接受廣州的輻射和帶動,與廣州共享基礎設施、交通網絡、金融資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場服務等資源,實現聯繫緊密、產業聯動和功能互補。佛山毗鄰港澳,與香港、澳門分別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車程均在2小時左右,隨着廣珠城際軌道的開通,佛澳形成“1小時交通圈”,使佛山能夠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場優勢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地位,廣泛參與世界經濟,走向國際化。地區經濟運行情況:廣東省第三大城市。

【地名由來】

“佛山”來源

佛山古稱季華鄉。東晉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賓國(現克什米爾)的三藏法師達毗耶舍帶了二尊銅像來到季華鄉,在塔坡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傳佛教。他回國後,隨着時間推移,寺宇倒塌。

到唐朝時,這裏又變成了一片崗地。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崗上異彩四射,鄉人奔走相告。於是人們便齊聚起來,在塔坡崗上發掘,竟掘出三尊銅佛,搬開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湧出。根據碑文記載,得知東晉曾有剡賓國僧人達毗耶舍,在此講經及建過經堂。鄉人於是建井取水,並在崗上重建塔坡廟寺,供奉三尊銅佛。人們認為這裏是佛家之山,於是將季華鄉改名為“佛山”。

這就是佛山得名的由來。後來,世人傳誦着這樣一句諺語:“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忠義鄉”來源

明代正統年間,廣東洪水為患,農田失收,朝廷賦税不減,終於釀成1449年爆發的黃蕭養起義。景泰元年(1450)二月,明將董興率軍隊至,黃蕭養兵敗被擒,起義失敗,佛山城圍立解。景泰二年(1451),皇帝論功賞賜,封冼灝通等二十二人為“忠義官”,建“忠義流芳祠”,佛山賜名“忠義鄉”,祖廟敕封為“靈應祠”,永享春秋崇祀。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佛山屬於百越地。

秦、漢時期,現禪城、順德、南海、三水屬南海郡番禺縣;高明屬高要縣。

晉代,禪城稱“季華鄉”。

590年(隋開皇十年),從番禺縣分置南海縣,因舊置南海郡得名。

628年(唐貞觀二年),季華鄉稱“佛山”,意為“佛家之山”,簡稱“禪”。

五代十國時佛山、順德屬咸寧縣,宋初重新併入南海縣。

1452年(明景泰三年),敕封佛山為“忠義鄉”,屬南海縣。同年,置順德縣,意為“順天威德”。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置高明縣,因原有高明巡檢司而得名。

1819年(清嘉慶二十四年)置三水縣,意為“三水合流”。

1912年(民國初期)設立南海縣府於佛山鎮。

1924年(民國十三年)設立佛山市政廳,三年後因貪污腐敗而撤銷。

1934年(民國廿三年)改名佛山特別區,屬下六個鄉公所。

1938年(民國廿七年)佛山淪陷後偽日時期。

1945年(民國卅四年)抗日勝利,撤銷佛山特別區,改六鄉為三鎮。

1946年(民國卅五年)設南海縣府,撤三鎮為佛山鎮,直至1949年10月佛山解放。

1949年10月19日,高明縣全境解放,高明縣人民政府由合水移至明城。10月29日,佛山軍管會成立,並接管南海縣;順德縣、三水縣、高明縣也分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軍事管制。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2月15日,成立三水縣人民政府。3月1日,成立南海縣人民政府。3月20日成立順德縣人民政府。7月1日,佛山改市為鎮,歸南海縣管轄。

1951年6月26日,佛山鎮改鎮為市。

1954年6月,中共粵中區黨委、粵中行署由江門市遷入佛山市大福路10號。粵中行署轄24縣(中山、順德、南海、三水、番禺、東莞、寶安、增城、博羅、龍門、珠海、新會、高明、鶴山、封開、 懷集、高要、廣寧、四會、新興、羅定、雲浮、鬱南、德慶),1市(石岐)和2省轄市(江門、佛山)。

1956年2月,成立中共佛山地委、佛山專區,轄13縣(中山、珠海、番禺、順德、南海、三水、新會、鶴山、高明、台山、開平、恩平、花縣),1市(石岐)和 2 省轄市(佛山、江門)。

1958年佛山、江門改縣級市,由佛山專區領導。

1966年,佛山市升為地級市,由廣東省、佛山專區雙重領導。

1970年,佛山專區更名為佛山地區,佛山、江門改為縣級市。佛山地區轄南海、順德、三水、高鶴、台山、恩平、番禺、中山、珠海、新會、開平、斗門12縣和佛山、江門兩市。

1983年6月1日,撤銷佛山地區建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佛山市轄中山、南海、順德、高明、三水5縣。

1984年6月,佛山市轄汾江區(1986年易名為城區)、石灣區、南海、順德、高明、三水縣,代管中山市。

1992-1994年,順德、南海、三水、高明先後撤縣設市(縣級),由佛山代管。

20__年12月,佛山市轄禪城(含城區、石灣、南莊)、順德、南海、三水、高明五區。

【行政區劃】

國務院的批覆同意撤銷原佛山轄區的城區、石灣區以及縣級南海市、順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同意設立佛山市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三水區和高明區五個區。

20__年行政區劃調整後,佛山確定走組團式城市發展模式,差異化開發建設“1+2+5”組團共8個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區,並着力打造一批產業與生態相兼容、快節奏與慢生活相結合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優美鎮(街),最終形成“1+2+5+X”城市發展格局。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4

西樵山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地處廣州、佛山、順德、江門、高明之間,北距廣州市區僅45公里,離佛山27公里,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

西樵山是一座具有四萬五千萬年曆史的死火山,直徑4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海拔346米,主峯大科峯海拔344米。西樵山風景資源豐富,有72座奇峯,36個巖洞,232眼清泉,28處飛瀑、10大景區(白雲洞景區、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南海觀音寶峯寺景區、碧玉洞景區、天湖景區、九龍巖景區、翠巖景區、石燕巖景區、桃花園景區等)、東西2天湖,更有眾多名勝古蹟和湖、泉、澗、巖、壁、潭、台點綴其間。

?西樵山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離佛山27公里,東北距廣州45公里,西樵山海拔 346m,是一座古火山,山體外陡內平,狀如蓮花簇瓣,直徑4公里,周長約13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有72座峯巒,以大科峯(海拔344米)為最高,羣峯羅列、參差有序,九龍巖、冬菇石、石燕巖等峯巒,形態萬千,西樵山最大的特點是"山裏有湖湖裏有山,水在山中山在水裏"全山有16個巖洞,232個泉眼,28處瀑布,"飛流千尺"、"雲巖飛瀑"最為壯觀,山頂有3個"天湖",動植物種類繁多,氣候宜人,風景秀麗,是觀雲海、看日出和避暑勝地,也是地學考察的好地方。

西樵山是新石器時代珠江三角洲主要採石場和石器製作場,是華南地唯一大型古石器製作場,史學界稱為"西樵山文化"。自古便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譽。西樵山歷史文化底藴十分深厚,被稱為"珠江文明的燈塔",已有6000多年文明史,古西樵山人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明;明清期間大批文人學子隱居於此,故又有"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山也是"南拳文化"的發源地,一代宗師黃飛鴻就出生於西樵山附近村落,現在的西樵山已經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燈塔"的美譽,早在6000多年前,勤勞聰慧的

西樵山人,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化;明清時期,以湛若水、何白雲、康有為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學子隱居西樵山,探求理學,錘鍊心性,使西樵山獲得了"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鮮明,她不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為其特色,更以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雅的觀音文化令人矚目,聳立於西樵第二高峯大仙峯上的世界第一觀音座像已成為人們研究觀音文化的必到之所;西樵山還是"南拳文化"的發源地,一百多年前誕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一代武林宗師黃飛鴻就是這個門派的代表,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武術為已任,因其崇高的武德醫德,深受人們愛戴,以他為題材編寫的圖書、拍攝的電影、電視劇林林總總,蔚然大觀,他那種匡扶正義、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家喻户曉、婦孺皆如,英雄黃飛鴻及其"南拳文化",已成為當今我國旅遊文化層面上的一大熱點;作為國家森林公園的西樵山,其綠色文化更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被稱為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後花園",成為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粵民眾遠離塵囂、迴歸自然的一塊福地。

著名景點

雲泉仙館

原為玉樓書院,後被改建為道觀,觀內建有守真閣、聽泉樓、高士閣 及道教神殿等,皆依山借勢而築,畫棟雕樑,清雅別緻,宛若仙宮。

雲泉仙館依山勢建築,為二進歇山頂建築,主要有前殿,鐘鼓台、祖堂、墨莊、帝親殿和後殿廂房等,殿前置有兩根石華表,石獅一對,其兩側保護牆壁上飾獅子、鳳、魚等浮雕和六駿圖、百鳥朝鳳壁畫,殿門左右為鐘鼓台,前殿有券頂迪廊,廂房,設中門,後有放生池,後殿為贊化宮,奉祀呂洞賓。清代的精美磚雕、雕像雙龍搶珠、百鳥朝鳳壁畫等都是館內重點文物,它見證了佛山陶瓷的輝煌,作為廣東磚雕主產地之一的佛山,像雲泉仙館保存如此完好的清代磚雕並不多見。

白雲洞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 1520xx年-1566 年),現名樵園,園之周圍峭壁凌空,飛泉吐玉,亭

台樓閣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樵園後山有天湖、雲路村、丹桂園等景點,東麓有石燕巖、冬茹石、響水巖等勝景。白雲洞位於山的西北麓,是西樵山36洞之一,被稱為西樵山風景區的總彙,曾有"欲攬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説,歷代的士大夫、文人、墨客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白雲洞景區,位於西樵山麓西部,面積1.2平方公里,曾有"預覽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説。 歷代的士大夫,文人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字祖廟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等,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君行西樵,宛若畫中游歷,秀甲西樵的白雲洞景區,融二十四景於一體,而其間古代建築掩映,錯落有致,白雲古洞,峭壁天成,形似空中舞台的逍遙台也會讓你留戀往返,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白雲洞景區又是一個迷人的世界,華燈璀璨的夜公園,為名山美景披裝掛彩,錦上添花。

南海觀音文化苑

西樵山南海觀音文化苑坐落於南海市西樵山大仙峯頂,由南海觀音主體法相、聖境匯芳、聖域市肆、福壽蓮池和環海鏡清組成,面積15萬平方米,所在大仙峯海拔292.47米,系西樵七十二峯之一,左右分別為雙馬峯和馬鞍峯,背枕西樵最高峯大仙峯。俯瞰大仙峯,完全符合"左青龍蜿蜒,右白虎馴伏,背玄武垂頭、前朱雀翔舞"之最佳吉穴之勢。

觀音法相高為61.9米,寓意觀音成道於之意。法相為坐姿,頂有寶珠天冠,項有圓光,彎眉朱脣,眼似雙星,目光微俯,披天衣,掛瓔珞,帶項飾,着羅裙,慈眉善目地穩坐在蓮花台上,廣視眾生,顯現安詳凝重,救苦救難的慈悲法相。觀音法相蓮花座直徑36米,外部鑲嵌上下三層共66片蓮花瓣。法座內部是蔚為壯觀的五層大廳,陳列眾多的觀音文化藝術品及功德林等。蓮花座四面環水,有四橋通達,寓意四方淨土,八方德水,四邊皆道之佛境。寶峯寺

西樵山寶峯寺有着六百多年的歷史、為南粵四大名寺之一,是一個旅遊、祈福的好地方。自晉代佛教東傳,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寶峯寺得到惠連法師興教弘法,頗有名氣。該寺建於明永樂甲申年(一四零四年),成化己亥年(一四七九年)重修。奈古剎風華正茂之際,歷盡滄桑,現僅存斷牆殘壁。

應社會各屆之意,經省有關部門批准,易地重建西樵山寶峯寺。寶峯寺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崗。新址南北長一百八十米,東西寬一百二十米,面積二萬一千六百平方米,寺之中軸線上建山門和大雄寶殿,兩邊分別建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並建方丈樓和僧舍。建築按明代風格設計,儘量保持原址的建築風格,使寶峯寺清雅古樸。寶峯寺的第一殿天王殿。一進殿,首先見到的一尊滿面笑容,大肚的菩薩就是彌勒佛,也叫笑佛。彌勒佛背後,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威風凜凜的就是韋馱菩薩,又稱韋馱天。兩旁還有四尊大佛像,稱為"護世四天王",即我們平時所説的"四大金剛",代表風調雨順的意思。

廣場左右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在廣場的正前方大型的浮雕,是一幅藥師海會圖。

寶峯寺的大雄寶殿為主要大殿。大雄寶殿於20xx年一月二十八日(即丙戌年十二月初十)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暨佛像開光儀式,並正式向遊客開放。大雄寶殿供奉的是三寶佛,分別為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左邊的是大迦葉尊者,而右邊的是阿難陀。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兩旁有兩座殿堂,左邊的是普賢殿,裏面供奉的是普賢菩薩,人稱大行菩薩。右邊文殊殿,裏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薩,人稱大智菩薩。在文殊殿後,建有齋堂,裏面有各式各樣、美味可口的齋菜可供各位遊客享用。

三十三座名亭

與宏偉壯觀的觀音巨像相映的還有千佛映輝景點,依山傍勢建成的三十三座名亭,分別供奉着觀音的三十三種化身。大仙峯左側,建成極具藝術價值的國內外觀音寺廟,觀音造像的微縮景區。還有聖域市肆、福壽蓮池、環海鏡清、牌坊廣場等別具特色、美輪美奐的觀音文化建築羣。

三湖書院

康南海"戊戌變法"的搖籃

"煙雨西樵乍霽開,三湖碧水映樓台。追尋遺蹟康南海,不盡滄桑過眼來。"這首詩生動的重現了康有為在西樵山白雲洞三湖書院苦求變法強國之路的歷史。

泉聲如琴,松濤如韻,瀑聲如潮,鳥聲如雨,白雲洞果真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導遊説,西樵山書院盛於明、清兩個朝代,共有6間書院。如今只剩下康有為曾讀過書、最為出名的三湖書院。書院建於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因為位居於應潮湖、鑑湖、會龍湖之間而得名。

松柏蒼翠,綠樹掩映,拾級而上,遠遠就看見民族英雄林則徐書寫的"三湖書院"門匾。1878年冬,年僅21歲的康有為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深感迷茫、憂慮,遂離開嶺南儒學大師朱次琦,來到三湖書院苦讀。"秋風每賦感知己,記得樵山花又紅"。康有為在這裏遇上了人生知己時任翰林院編修的張鼎華,才有了機會走出三湖書院,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

歷史長河、潮起潮落。字祖廟供奉的是中華文字的創造者倉頡,奎光樓供奉的是開文運點狀元、中國古代文學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神。魁星一手捧鬥、一手執筆,用筆點上誰的姓名,誰就會高中狀元。

高山流水,空山鳥語。這兩座文星樓均建於1777年(清乾隆丁酉年)。當時西樵人文不景氣、學子科舉難中,西樵簡村28户大户人家為了振興文氣,捐資在白雲洞建了奎光樓和字祖廟。兩樓建好後,學子每逢進京趕考、小孩入學啟蒙都要來此參拜兩名文星,舉行開考和啟蒙儀式。自此,西樵文運暢通、科舉昌盛,舉人、進士不斷。僅上金甌和大桐堡在清代就出了30多名進士、舉人。奎光樓和字祖廟從此名聲大振,連南海也有許多學子前來參拜,感受文氣和靈氣。據史料記載,僅同治、光緒年間,南海就出了60多名進士。"山風如醉起詩情,細弄朝霞步履輕。春光最滿桃源閣,雲抹煩心風洗塵"。如此讀書聖地,不可不帶孩子一遊。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西樵山旅遊。我姓×,大家叫我×導好了。在旅遊期間就有我為大家提供服務,我十分榮幸!旅遊期間,請大家認清導遊旗的標誌,以免跟錯隊伍。請大家記清集中和遊覽時間,以免因一人遲到而影響大家的活動。大家有什麼問題請儘量提出來,我將盡力解決,最後祝大家這次旅遊玩得開心,吃得滿意。謝謝!

西樵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民族風情古撲。明清以來,更有“南粵理學名山”之稱。它的自然風光美崙美色,山上72峯峯峯皆奇,42洞洞洞皆幽,更有湖、瀑、泉、澗、巖、壁、潭、台點綴其間,成為這座熄滅了億萬年的死火山的曠世佳作,西樵山林深苔厚,鬱鬱葱葱,洞壁巖縫,儲水豐富,古人贊之為“誰信匡廬千嶂瀑,移來一半在西樵”,今人稱之是:“綠色翡翠”,“固體水庫”。正是因為西樵山有如此高品味的自然旅遊資源,國務院、國家林業部才相繼授予西樵山旅遊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兩頂桂冠。

請隨着我走!現在,我手指的這個是有着“預覽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説的白雲洞景區。歷代的士大夫,文人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字祖廟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等,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大家往前看,這就是黃大仙聖境園。黃大仙聖境園集道教文化,嶺南建築藝術和自然景觀於一體,是信眾祈福朝聖的道教聖地。黃大仙師是浙江金華人,生於公元320xx年,少時牧羊,後修煉得道而成仙,自號赤松子。他勸人積善,懸壺濟世,授人藥方,除病解困,深受人們愛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黃大仙的“普慶壇”,香火極盛,方圓百里,信男信女都齊來朝拜,後來因動亂道長樑仁庵帶黃大仙聖像到香港設壇,名“嗇色園”,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現在該園已成為香港著名福利機構,為不忘宗嗣,重續香火,又攜像歸宗,於1996年1月在西樵山下重新建成了這座42萬多平方米的”聖境園”。你們所看到的黃大仙聖境園門口的廣場為太極圖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八卦廣場。大家跟着我進去,園內有迴應壇和大仙腳印百草園諸景,迴應壇高三層,以花崗巖製成,你們站在壇中,腳踩陰陽交界線並大聲呼喊後,你會覺得天地都有迴應,很神奇的;大仙腳印相傳為黃大仙顯聖時所留,當地有”踩大仙腳印,能平步青雲”之説。西樵山園區盡頭壁下你會看到黃大仙聖像,它高28米,全部由優質花崗巖鑲砌,雕刻而成。

大家看聖景園的北面就是西樵山黑巖景區。黑巖洞口狹小,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溪水沒徑。景區另一景觀為波斯巖,因巖前建有波斯庵得名,洞口終年泉水不斷有底下河,巖壁鐘乳石變化多姿,鬼斧神工。

大家快隨我看看這美麗的碧玉洞吧!碧玉洞是西樵山峯間峽谷,兩邊怪石嶙峋、谷底狹徑崎嶇、洞中有玉巖珠瀑,聽玉石室、遇仙橋,垂雲石、東天湖等景點。其中,玉巖珠瀑為西樵山最大瀑布。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雲海蓮台景區。它位於西樵山中心部位的大仙峯上,海拔290米,景區由牌坊、影壁、法象等組成,呈金字塔結構,峯頂觀音法像高達61.9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觀音坐像。再繼續走就是一代宗師黃飛鴻的師藝武術館。黃飛鴻獅藝武術館佔地面積5.23畝,建築別緻,具有清末古建築的風格。館內分別設有黃飛鴻練功休息室;黃飛鴻史記陳列影視室,寶芝林堂,鍼灸推拿、骨傷科堂、百草堂、關德興紀念堂,其配套設施有武林的“廣東十虎”像亭、黃飛鴻公園、黃飛鴻水寨、黃飛鴻武術學校、還有正在建設中的黃飛鴻武術村等,每天還有精彩絕倫的獅藝武術表演。

現在我們來到了九龍巖風景區,景區內設有四方竹公園、寶丰勝處、紫姑廟、九龍巖等景點,其中寶峯勝處的寶峯寺遺址是明代留下來的。往前看是石燕巖景區。石燕巖為古代採石場遺址。主景有天窗閣,石燕巖、石屏風、石祠堂、冬菇石、景涼亭等等。石燕巖是該景區的精華,是古採石工匠導遊詞們留下的巨洞,內進寬廣,為一水洞,湖水深藍,清徹見底,水上設有遊艇,可供遊人探幽,水洞水道幽深,洞中有洞,天外有天。

看了這麼多石頭,現在我們來看看水,來看看我們的天湖。碧波瀲灩的天湖原本是一個古火山口,四面翠峯環抱.早在明代西樵山就有“半山划龍舟”的民俗活動,歷代相傳延至今日,每當豐實之年,當地羣眾競相在此舉行龍舟競賽,極具西樵地方特色。景區內建有激光水幕電影,我們可於夜晚登臨山間湖畔欣賞這一夢幻天湖夜景。 除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景點以外,還有很多很美麗的景點,現在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打算一一為大家介紹,大家現在可以自由活動,買一買這裏的特產,這裏的特產有西樵大餅,盲公餅,雲霧茶,丹桂酒等。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來問我,謝謝大家的配合!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6

今天我們帶領大家瀏覽南粵名山—西樵山。西樵山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南部的西樵山旅遊度假區,它是廣東省著名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與羅浮山、鼎湖山、丹霞山並稱為廣東四大名山,面積20平方公里,主峯大科峯海拔344米。

西樵山的得名由來已久,“樵”是打柴的意思,傳説古時廣州人將往東面打柴的羅浮山為東樵,將往西面打柴的山稱為西樵,西樵山的名字即由此而來。西樵山因峯石燦爛如錦,又名錦石山;傳説是仙姑道士修道煉丹,羽化成仙之地,又有仙山之稱;因明清常有名士在此設院講學,探求心性而被稱為理學名山。

西樵山是一座古火山丘,它的斷崖絕壁,記載着古火山活動的情況。西樵山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人文景觀,更有眾多秀美的自然景觀。“西樵山文化”被稱着是珠江流域從野蠻通向文明的燈塔。西樵山的秀美在於它幽、秀,有七十二峯,三十六洞若觀火,二十五條瀑布,大小泉眼兩百個。

天湖公園景區

現在我們到了天湖公園。天湖公園是一個古火山口湖,略呈卵形,水面約佔120畝。湖中的浮龍是我國第一條供遊客觀賞的大型水上金龍,龍長20米,龍身直徑0.6米,用塑料玻璃製造的。天湖的左側是新建成的天湖藝術廣場,佔地1.7萬平方米。藝術廣場設有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棋局,每一個棋局都是棋譜留下的殘局,那邊半人高的兵、馬、帥組成的正是“秣(mò)馬厲兵”的象棋殘局。

南海觀音文化苑

南海觀音文化苑,佔地15萬平方米,是弘揚觀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景區,由牌坊廣場、觀音法相、影壁組成。

牌坊廣場以牌坊為主體,這座牌坊高18米,寬32米,全部由花崗巖拼墊而成,做工精細。牌坊前刻有香港永惺大師的題詞“大慈大悲”,背後刻有葉選平的題詞“鴻慈普佑”,牌坊前雕刻四大天王,寓意“風調雨順”。

影壁是南海觀音文化苑的入口,影壁後的護法韋馱是由整塊石頭鑿成的。

前方是文化苑的中心——南海觀音的主體法相,主體法相高61.9米,借寓觀音成道於農歷六月十九日之意。南海觀音法相用純銅練制,法相的蓮花座直徑36米,高14.9米,外部鑲嵌三層共66瓣精緻的蓮花瓣,內部是蔚為壯觀的五層大廳,建築面積達4370平方米,陳列展覽眾多的觀音文化藝術品以及捐贈善信的瓷像刻名。

觀音法相蓮花座四面環水,有四橋通達,按佛經描述,寓意四方淨土,八功德水、四邊階道之佛境。水橋外有寬闊的平台,代遊人善信景仰觀音法像。外環為蓮花廊,內設功德牆展示捐贈善信的瓷像刻名。蓮花廊外壁以精湛的壁畫及浮雕來展現關於觀音的故事和傳説。

四方竹園

遊客們,現在我們看到的竹林是西樵山的特產四方竹,它的莖枝圓中略方,用手摸它,有明顯的方形感。這種竹子株型矮小,只能到現在我們所見的這麼高。有趣的是,將四方竹移到山下或別處種,四方竹就會變成普通的圓身竹子。

這裏還有一個幽婉悽美的傳説。傳説古代有一對青年男女對歌傳情,私訂終生。當男子到女方家求婚時,女孩的母親嫌男孩家窮,攔在門外唱道“不是花靴莫逛街,不是利斧莫砍柴,除非山裏天地變,竹子成方送女來”。男孩是個痴心的人,他決心要將圓圓的竹子捏成方型。當他欣喜若狂地拿着竹子來到女孩家時,才知道自己的戀人早已跳崖殉情了。男孩悲痛欲絕,將自己捏方的竹子種在女孩的墳前,然後去山後的寶峯寺出家做了和尚。從此山裏就衍生出一個習俗,男子到女方家求親,一定要在女方家門口種上四方竹,以示愛情的堅貞。大家摸着這奇異的四方竹,玩味着這優美的神話傳説,是否深受感染?

石燕巖景區

現在我們來到了石燕巖景區。

這裏是觀日亭。觀日亭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觀看日出的地方,若是晴天的早晨,五六點鐘左右站在這裏就可以看到蔚為壯觀的日出景象。

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一塊雄偉的奇石,就是石屏風。石屏風正看似指天長劍,側看像雲底屏風,其實它只是古代採石工人採石後留下的一座標界。

石燕巖是明代人工採石礦洞,因石燕棲息洞中而得名。它的洞口扁圓如脣,但走進洞若觀火內便寬闊起來。洞內採鑿石塊留下的支撐柱把洞分為內外兩層。外洞好像一所大堂,高達數丈,能容納1000多人,內洞洞底長年積水而形成湖泊。湖水清澈見底。湖中有兩塊巨石,一石露出,狀似汽車。名叫“水上汽車”,一石漫於水中,好似牌坊,稱為“水底牌坊”。

這塊上望似仙橋,下望似冬菇的石頭,名叫冬菇石,又叫仙帽石。

大家現在看見的西樵山中最長的瀑布——雲巖飛瀑,飛瀑從200多米的高處跌下,衝成無底井,掛在雲巖洞前飛灑成大水簾,蔚為壯觀。

碧玉洞景區

碧玉洞景區位於西樵山東北部,明正德年間,這裏已是山中的著名景區,許多文人學者紛紛來這裏讀書詠詩,潛修賞景,留下眾多的摩崖石刻。

走進碧玉洞,這塊巨石上蒼勁的“玉巖”兩字相傳是明代祝枝山的手跡。這裏的玉巖飛瀑,舊稱西樵山的第一大瀑布,飛流澎湃,珠瀑紛灑,聲如雷鼓交鳴,雲氣如煙如霧。

翠巖景區

翠巖景區包括蟹眼泉、翠巖、無葉井等景點。大家看到坡上有塊巨石隆起,好似蟹蓋一樣。石下有東西兩穴,大如海碗。地泉自穴下往上噴湧。高出穴面,遠望如蟹眼閃動,蟹眼泉因此而得名。

我們現在來到翠名,翠巖又名觀翠巖,它是一個呈漏斗狀的狹長的谷,長約80米,谷底一道急瀑下流成小潭。潭上又有兩道小泉,一剛一柔。剛者噴射,柔者緩垂,稱為碧雲瀑,又稱陰陽水。谷內有兩個石室,是清代畫家黎簡和何丹山的隱居作畫處。

現在我們來到了碧雲山村,這裏有一個西樵山最大的泉眼—無葉井。井口呈方形,井寬、深約1米。井水澄碧見底,冬暖夏涼。

白雲洞景區

白雲洞是西樵山36洞之一,居西樵西北麓。清人把全洞分為三個洞天,命為24景。奎光樓是白雲洞的進出門檻,樓高三層。湖邊巨石上矗立的這座飛來塔高7層。塔後是康有為先生年青時讀書的地方—三湖書院。三湖書院的門匾是民族英雄林則徐親筆題寫的。

湖上還一座莊嚴肅穆的古廟堂式建築—雲泉仙館,這裏是供奉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廟宇。

最後我們來到飛流千尺瀑前。此瀑又稱為大雲泉,曾被列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瀑布分三層,上層叫龍涎瀑,瀑短而小,中層叫雲外瀑,下段繞崖急瀉,在一塊斜倚的巨石旁猛然衝下,水花飛濺,非常壯觀。

白雲洞炎夏不熱,冬日不寒,林蔭茂盛,流水潺潺,前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先生有詩讚道:“欲攬西樵勝,應先訪白雲。”

黃大仙聖境園

黃大仙聖境園位於西樵山聚仙峯前,雞冠峯下。此園依山環水,佔地600畝。主體工程黃大仙石像高28米,由7000多噸花崗巖精雕而成。迎面望去,黃大仙手握佛塵,身披道袍,顯現安祥、肅穆的聖態。

聖境園內還建有宏偉壯觀的“八卦”露天玄壇及“迴音壁”,站在中間,一出聲,一跺腳,都能感覺到被迴音所包圍。莊嚴的三門左右三重,與廣場園林式的建築拱橋構成壯麗的景觀。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佛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西樵山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地處廣州、佛山、順德、江門、高明之間,北距廣州市區僅45公里,離佛山27公里,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

西樵山是一座具有四萬五千萬年曆史的死火山,直徑4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海拔346米,主峯大科峯海拔344米。西樵山風景資源豐富,有72座奇峯,36個巖洞,232眼清泉,28處飛瀑、10大景區(白雲洞景區、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南海觀音寶峯寺景區、碧玉洞景區、天湖景區、九龍巖景區、翠巖景區、石燕巖景區、桃花園景區等)、東西2天湖,更有眾多名勝古蹟和湖、泉、澗、巖、壁、潭、台點綴其間。

西樵山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離佛山27公里,東北距廣州45公里,西樵山海拔 346m,是一座古火山,山體外陡內平,狀如蓮花簇瓣,直徑4公里,周長約13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有72座峯巒,以大科峯(海拔344米)為最高,羣峯羅列、參差有序,九龍巖、冬菇石、石燕巖等峯巒,形態萬千,西樵山最大的特點是"山裏有湖湖裏有山,水在山中山在水裏"全山有16個巖洞,232個泉眼,28處瀑布,"飛流千尺"、"雲巖飛瀑"最為壯觀,山頂有3個"天湖",動植物種類繁多,氣候宜人,風景秀麗,是觀雲海、看日出和避暑勝地,也是地學考察的好地方。

西樵山是新石器時代珠江三角洲主要採石場和石器製作場,是華南地唯一大型古石器製作場,史學界稱為"西樵山文化"。自古便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譽。西樵山歷史文化底藴十分深厚,被稱為"珠江文明的燈塔",已有6000多年文明史,古西樵山人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明;明清期間大批文人學子隱居於此,故又有"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山也是"南拳文化"的發源地,一代宗師黃飛鴻就出生於西樵山附近村落,現在的西樵山已經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燈塔"的美譽,早在6000多年前,勤勞聰慧的

西樵山人,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化;明清時期,以湛若水、何白雲、康有為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學子隱居西樵山,探求理學,錘鍊心性,使西樵山獲得了"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鮮明,她不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為其特色,更以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雅的觀音文化令人矚目,聳立於西樵第二高峯大仙峯上的世界第一觀音座像已成為人們研究觀音文化的必到之所;西樵山還是"南拳文化"的發源地,一百多年前誕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一代武林宗師黃飛鴻就是這個門派的代表,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武術為已任,因其崇高的武德醫德,深受人們愛戴,以他為題材編寫的圖書、拍攝的電影、電視劇林林總總,蔚然大觀,他那種匡扶正義、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家喻户曉、婦孺皆如,英雄黃飛鴻及其"南拳文化",已成為當今我國旅遊文化層面上的一大熱點;作為國家森林公園的西樵山,其綠色文化更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被稱為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後花園",成為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粵民眾遠離塵囂、迴歸自然的一塊福地。

著名景點

雲泉仙館

原為玉樓書院,後被改建為道觀,觀內建有守真閣、聽泉樓、高士閣 及道教神殿等,皆依山借勢而築,畫棟雕樑,清雅別緻,宛若仙宮。

雲泉仙館依山勢建築,為二進歇山頂建築,主要有前殿,鐘鼓台、祖堂、墨莊、帝親殿和後殿廂房等,殿前置有兩根石華表,石獅一對,其兩側保護牆壁上飾獅子、鳳、魚等浮雕和六駿圖、百鳥朝鳳壁畫,殿門左右為鐘鼓台,前殿有券頂迪廊,廂房,設中門,後有放生池,後殿為贊化宮,奉祀呂洞賓。清代的精美磚雕、雕像雙龍搶珠、百鳥朝鳳壁畫等都是館內重點文物,它見證了佛山陶瓷的輝煌,作為廣東磚雕主產地之一的佛山,像雲泉仙館保存如此完好的清代磚雕並不多見。

白雲洞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 1522年-1566 年),現名樵園,園之周圍峭壁凌空,飛泉吐玉,亭

台樓閣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樵園後山有天湖、雲路村、丹桂園等景點,東麓有石燕巖、冬茹石、響水巖等勝景。白雲洞位於山的西北麓,是西樵山36洞之一,被稱為西樵山風景區的總彙,曾有"欲攬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説,歷代的士大夫、文人、墨客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白雲洞景區,位於西樵山麓西部,面積1.2平方公里,曾有"預覽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説。 歷代的士大夫,文人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字祖廟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等,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君行西樵,宛若畫中游歷,秀甲西樵的白雲洞景區,融二十四景於一體,而其間古代建築掩映,錯落有致,白雲古洞,峭壁天成,形似空中舞台的逍遙台也會讓你留戀往返,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白雲洞景區又是一個迷人的世界,華燈璀璨的夜公園,為名山美景披裝掛彩,錦上添花。

南海觀音文化苑

西樵山南海觀音文化苑坐落於南海市西樵山大仙峯頂,由南海觀音主體法相、聖境匯芳、聖域市肆、福壽蓮池和環海鏡清組成,面積15萬平方米,所在大仙峯海拔292.47米,系西樵七十二峯之一,左右分別為雙馬峯和馬鞍峯,背枕西樵最高峯大仙峯。俯瞰大仙峯,完全符合"左青龍蜿蜒,右白虎馴伏,背玄武垂頭、前朱雀翔舞"之最佳吉穴之勢。

觀音法相高為61.9米,寓意觀音成道於之意。法相為坐姿,頂有寶珠天冠,項有圓光,彎眉朱脣,眼似雙星,目光微俯,披天衣,掛瓔珞,帶項飾,着羅裙,慈眉善目地穩坐在蓮花台上,廣視眾生,顯現安詳凝重,救苦救難的慈悲法相。觀音法相蓮花座直徑36米,外部鑲嵌上下三層共66片蓮花瓣。法座內部是蔚為壯觀的五層大廳,陳列眾多的觀音文化藝術品及功德林等。蓮花座四面環水,有四橋通達,寓意四方淨土,八方德水,四邊皆道之佛境。寶峯寺

西樵山寶峯寺有着六百多年的歷史、為南粵四大名寺之一,是一個旅遊、祈福的好地方。自晉代佛教東傳,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寶峯寺得到惠連法師興教弘法,頗有名氣。該寺建於明永樂甲申年(一四零四年),成化己亥年(一四七九年)重修。奈古剎風華正茂之際,歷盡滄桑,現僅存斷牆殘壁。

應社會各屆之意,經省有關部門批准,易地重建西樵山寶峯寺。寶峯寺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崗。新址南北長一百八十米,東西寬一百二十米,面積二萬一千六百平方米,寺之中軸線上建山門和大雄寶殿,兩邊分別建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並建方丈樓和僧舍。建築按明代風格設計,儘量保持原址的建築風格,使寶峯寺清雅古樸。寶峯寺的第一殿天王殿。一進殿,首先見到的一尊滿面笑容,大肚的菩薩就是彌勒佛,也叫笑佛。彌勒佛背後,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威風凜凜的就是韋馱菩薩,又稱韋馱天。兩旁還有四尊大佛像,稱為"護世四天王",即我們平時所説的"四大金剛",代表風調雨順的意思。

廣場左右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在廣場的正前方大型的浮雕,是一幅藥師海會圖。

寶峯寺的大雄寶殿為主要大殿。大雄寶殿於20__年一月二十八日(即丙戌年十二月初十)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暨佛像開光儀式,並正式向遊客開放。大雄寶殿供奉的是三寶佛,分別為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左邊的是大迦葉尊者,而右邊的是阿難陀。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兩旁有兩座殿堂,左邊的是普賢殿,裏面供奉的是普賢菩薩,人稱大行菩薩。右邊文殊殿,裏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薩,人稱大智菩薩。在文殊殿後,建有齋堂,裏面有各式各樣、美味可口的齋菜可供各位遊客享用。

三十三座名亭

與宏偉壯觀的觀音巨像相映的還有千佛映輝景點,依山傍勢建成的三十三座名亭,分別供奉着觀音的三十三種化身。大仙峯左側,建成極具藝術價值的國內外觀音寺廟,觀音造像的微縮景區。還有聖域市肆、福壽蓮池、環海鏡清、牌坊廣場等別具特色、美輪美奐的觀音文化建築羣。

三湖書院

康南海"戊戌變法"的搖籃

"煙雨西樵乍霽開,三湖碧水映樓台。追尋遺蹟康南海,不盡滄桑過眼來。"這首詩生動的重現了康有為在西樵山白雲洞三湖書院苦求變法強國之路的歷史。

泉聲如琴,松濤如韻,瀑聲如潮,鳥聲如雨,白雲洞果真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導遊説,西樵山書院盛於明、清兩個朝代,共有6間書院。如今只剩下康有為曾讀過書、最為出名的三湖書院。書院建於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因為位居於應潮湖、鑑湖、會龍湖之間而得名。

松柏蒼翠,綠樹掩映,拾級而上,遠遠就看見民族英雄林則徐書寫的"三湖書院"門匾。1878年冬,年僅21歲的康有為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深感迷茫、憂慮,遂離開嶺南儒學大師朱次琦,來到三湖書院苦讀。"秋風每賦感知己,記得樵山花又紅"。康有為在這裏遇上了人生知己時任翰林院編修的張鼎華,才有了機會走出三湖書院,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

歷史長河、潮起潮落。字祖廟供奉的是中華文字的創造者倉頡,奎光樓供奉的是開文運點狀元、中國古代文學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神。魁星一手捧鬥、一手執筆,用筆點上誰的姓名,誰就會高中狀元。

高山流水,空山鳥語。這兩座文星樓均建於1777年(清乾隆丁酉年)。當時西樵人文不景氣、學子科舉難中,西樵簡村28户大户人家為了振興文氣,捐資在白雲洞建了奎光樓和字祖廟。兩樓建好後,學子每逢進京趕考、小孩入學啟蒙都要來此參拜兩名文星,舉行開考和啟蒙儀式。自此,西樵文運暢通、科舉昌盛,舉人、進士不斷。僅上金甌和大桐堡在清代就出了30多名進士、舉人。奎光樓和字祖廟從此名聲大振,連南海也有許多學子前來參拜,感受文氣和靈氣。據史料記載,僅同治、光緒年間,南海就出了60多名進士。"山風如醉起詩情,細弄朝霞步履輕。春光最滿桃源閣,雲抹煩心風洗塵"。如此讀書聖地,不可不帶孩子一遊。

黃大仙聖境園

西樵山黃大仙聖境園,集道教文化、領南建築藝術和自然景觀於一體, 是信祈福朝聖的道教聖地。黃大仙師為浙江金華人,生於公元328年,少時牧羊,後修煉得道而成仙,自號赤松子。他勸人積善,懸壺濟世,授人藥方,除病解困,深受人們愛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黃大仙的"普慶壇",香火極盛,方圓百里,信男信女,齊來朝拜,後因動亂道長樑仁庵帶黃大仙聖像到香港設壇,名"嗇色園",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今該園已成為香港著名福利機構,為不忘宗嗣,重續香火,又攜像歸宗,於1996年1月在西樵山下重新建成了這座42萬多平方米的"聖境園"。黃大仙聖境園門口的廣場為太極圖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八卦廣場。山門前有巨形石雕,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山門設計有西樵民居特色,左右三重,立體多變,步移景異。入門後有迴應壇和大仙腳印百草園諸景,迴應壇高三層,以花崗巖製成,當站在壇中,腳踩陰陽交界線時大聲呼喊,頓有天地迴應之感;大仙腳印傳為黃大仙顯聖時所留,當地有"踩大仙腳印,能平步青雲"之説。

園區盡頭壁下有黃大仙聖像,高28米,全由優質花崗巖鑲砌,雕刻而成。聖像坐西北朝東南,手持塵佛,身披道袍,慈祥肅穆,仙風道骨。黃大仙聖境園之北為西樵山黑巖景區。黑巖洞口狹小,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溪水沒徑,內有大廳,廳內左通右達盡是石洞,狀若孔明擺下的"八卦陣",景區另一景觀為波斯巖,因巖前建有波斯庵得名,洞口終年泉水不斷,內進寬廣,高二、三十米,頂上青藤垂蔓,有底下河,巖壁鐘乳石變化多姿,鬼斧神工。

天湖公園景區

天湖,是遊客觀天湖,是遊客觀龍、泛舟待月的好去處。

湖的北面,一座水月軒浮於水中,飛檐傍雲,扁舟偎蕩。東西兩岸分別點飾着抱龍亭、龍珠亭、倚天亭、伴雲亭、待月亭和鴛鴦閣等富於民族特色的建築。湖的東面有九曲橋穿過,似玉龍卧波,又像安在綠盤上的一根琴絃。

石燕巖

石燕巖景區在西樵山東南部,其主體景觀為古採石場留下的遺址。石燕巖是該景區的精華,也是古採石匠留下的傑作。洞口扁圓如脣,內進寬廣,可容千人,洞分內外兩層:外洞高約數丈,洞壁凝珠含霞,雖六月而涼氣襲人;內洞現已蓄水成湖,設有遊艇專供遊人探幽訪奇,水洞中有巨石兩塊,一為"水上汽車",一為"七彩牌坊",造型惟妙惟肖,令人歎為觀止。石燕巖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天窗格、石燕巖、石屏風、石祠堂、冬菇石、景良亭等。

碧玉洞

碧玉洞位於西樵山東北部,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斷崖峽谷。洞中有玉巖珠、玉書室、遇仙橋、東天湖等景點。玉巖珠瀑是山中最大的瀑布。

九龍巖

九龍巖景區在西樵山的西南部。著名景點有四方竹園、寶峯勝處、春風亭、石竹園、紫姑廟等。其中四方竹園以遍植四方竹而聞名;寶峯勝處草坪廣闊,綠草茵茵。九龍巖石壁曲突蟠屈,巖孔高低偃仰,人從外孔鑽入,如螺旋前行,十分刺激,最後可從崖頂通天巖鑽出,當地諺曰:"九龍巖孔能鑽透,好運活到九十九"。

自助旅遊者可從石燕巖景區、雲海連台景區或天湖景區來此。從天湖景區步行,只需30分鐘路程。

翠巖谷

翠巖位於西樵山中部,是一條上窄下寬的漏斗狀的峽谷。清代畫家黎簡與何丹山曾常住翠巖寫詩作畫,石壁上原有他們的書畫室和書舍,翠巖被尊為嶺南畫派的發源地。景區內主要景點有無葉井、翠巖、摩崖石刻、葫蘆井、蟹眼泉、黎二樵書室遺址、碧雲村、桂花園等。其中無葉井更被譽為"樵山第一泉",此泉水甘清冽,終年不歇,更為神奇的是,無論寒來暑往,葉落紛紛,井面斷無殘葉一片,"無葉井"因而得名。

在碧雲峯西,是一個呈漏斗狀的狹長的谷,兩面峭崖壁立,林蔭覆蓋,寒藤搖翠,滿谷青葱。入口處稱"捍門",寬約二十米,谷內開闊,漸進漸狹,長約八十米。捍門後有古愚谷、半月泉、嶙峋壁、百花台和龍鬚瀑等。谷底一道急瀑下流成小潭,潭上覆有兩道小泉,一剛一柔,剛者噴射,柔者緩垂,稱陰陽水。潭旁有蹬道可登內嵌於崖間的聽瀑樓,樓側有葫蘆井,接貯石縫泄出的甘泉。崖側有棧道可通玲瓏徑,攀繞瀑水之旁上登碧雲村。谷內兩個石室,是清代畫家黎簡和何丹山的隱居作畫處,黎簡在崖上題下"天然圖畫"四個大字。何丹山也在壁上題下七絕詩一首,正壁有不少清人的摩崖題刻。谷內左崖上榕根攫石如網,異卉紛陳,有山海棠、紫背天葵、翠雲草、石上柏等陰生作物,到處充滿了花木葱蘢、泉歌不絕的詩情畫意。

四方竹

四方竹園景區是一個集四方竹、寶峯勝處、寶峯寺遺址、春風亭、茶園、茶花園、霍韜妾氏墓等多個景點為一體的公園。

四方竹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觀賞植物,它是西樵山特有的,如遷離本園,不出三年,竹身便會回覆圓形。四方竹徑高三到四米,呈圓角正方形,握下去有明顯的方形感,葉狹長,有明顯的節。這種竹子比一般的竹子要細一點兒,矮一點兒。在竹園裏面,還有許多竹子,比如説:羅漢竹、菩薩竹。

經四方竹園,便到了四方竹園的另一個景區:茶園。茶園裏有許許多多的茶樹,有的茶樹矮矮的,有的卻有五、六米高。茶樹上長滿了一個個小燈籠:淺綠色的茶果,別看它小巧玲瓏,樣子可愛,可是味道又苦又澀,只可以用來榨茶油。廣東茶文化是中國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據《廣東新語》説,廣東種茶自唐始,唐代曹鬆把茶種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開了廣東茶文化的序幕,廣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廣東人愛飲茶以及廣東茶文化的特點。廣東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與宗教結緣,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當前,在廣東茶文化的領域裏掀起了一股新的天然保健茶的潮流--益康緣,普洱茶、綠茶、紅茶、英德茶、潮州茶、羅浮山茶、功夫茶、天然茶。

桃花園

樵山桃花園是珠三角最大的觀賞性桃花園,其面積四百多畝,種有各

種桃花四千餘株,品種上百種,有不少還是名貴品種。在桃花盛開時,滿山紅遍,景色優美。

西樵山桃花沿山坡而種,每一個山坡種的桃花品種都不一樣,紅的燦若紅雲,白的如雪晶瑩。最為名貴的是一種叫清枝密倫的白桃花,只有十株,晶瑩透徹,花香襲人,嫵媚妖嬈,真是名符其實的桃花仙子。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8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西樵山旅遊。我姓,大家叫我導好了。在旅遊期間就有我為大家提供服務,我十分榮幸!旅遊期間,請大家認清導遊旗的標誌,以免跟錯隊伍。請大家記清集中和遊覽時間,以免因一人遲到而影響大家的活動。大家有什麼問題請儘量提出來,我將盡力解決,最後祝大家這次旅遊玩得開心,吃得滿意。謝謝!

西樵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民族風情古撲。明清以來,更有南粵理學名山之稱。它的自然風光美崙美色,山上72峯峯峯皆奇,42洞洞洞皆幽,更有湖、瀑、泉、澗、巖、壁、潭、台點綴其間,成為這座熄滅了億萬年的死火山的曠世佳作,西樵山林深苔厚,鬱鬱葱葱,洞壁巖縫,儲水豐富,古人贊之為誰信匡廬千嶂瀑,移來一半在西樵,今人稱之是:綠色翡翠,固體水庫。正是因為西樵山有如此高品味的自然旅遊資源,國務院、國家林業部才相繼授予西樵山旅遊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兩頂桂冠。

請隨着我走!現在,我手指的這個是有着預覽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説的白雲洞景區。歷代的士大夫,文人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字祖廟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等,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大家往前看,這就是黃大仙聖境園。黃大仙聖境園集道教文化,嶺南建築藝術和自然景觀於一體,是信眾祈福朝聖的道教聖地。黃大仙師是浙江金華人,生於公元320xx年,少時牧羊,後修煉得道而成仙,自號赤松子。他勸人積善,懸壺濟世,授人藥方,除病解困,深受人們愛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黃大仙的普慶壇,香火極盛,方圓百里,信男信女都齊來朝拜,後來因動亂道長樑仁庵帶黃大仙聖像到香港設壇,名嗇色園,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現在該園已成為香港著名福利機構,為不忘宗嗣,重續香火,又攜像歸宗,於1996年1月在西樵山下重新建成了這座42萬多平方米的聖境園。你們所看到的黃大仙聖境園門口的廣場為太極圖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八卦廣場。大家跟着我進去,園內有迴應壇和大仙腳印百草園諸景,迴應壇高三層,以花崗巖製成,你們站在壇中,腳踩陰陽交界線並大聲呼喊後,你會覺得天地都有迴應,很神奇的;大仙腳印相傳為黃大仙顯聖時所留,當地有踩大仙腳印,能平步青雲之説。西樵山園區盡頭壁下你會看到黃大仙聖像,它高28米,全部由優質花崗巖鑲砌,雕刻而成。

大家看聖景園的北面就是西樵山黑巖景區。黑巖洞口狹小,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溪水沒徑。景區另一景觀為波斯巖,因巖前建有波斯庵得名,洞口終年泉水不斷有底下河,巖壁鐘乳石變化多姿,鬼斧神工。

大家快隨我看看這美麗的碧玉洞吧!碧玉洞是西樵山峯間峽谷,兩邊怪石嶙峋、谷底狹徑崎嶇、洞中有玉巖珠瀑,聽玉石室、遇仙橋,垂雲石、東天湖等景點。其中,玉巖珠瀑為西樵山最大瀑布。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雲海蓮台景區。它位於西樵山中心部位的大仙峯上,海拔290米,景區由牌坊、影壁、法象等組成,呈金字塔結構,峯頂觀音法像高達61.9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觀音坐像。再繼續走就是一代宗師黃飛鴻的師藝武術館。黃飛鴻獅藝武術館佔地面積5.23畝,建築別緻,具有清末古建築的風格。館內分別設有黃飛鴻練功休息室;黃飛鴻史記陳列影視室,寶芝林堂,鍼灸推拿、骨傷科堂、百草堂、關德興紀念堂,其配套設施有武林的廣東十虎像亭、黃飛鴻公園、黃飛鴻水寨、黃飛鴻武術學校、還有正在建設中的黃飛鴻武術村等,每天還有精彩絕倫的獅藝武術表演。

現在我們來到了九龍巖風景區,景區內設有四方竹公園、寶丰勝處、紫姑廟、九龍巖等景點,其中寶峯勝處的寶峯寺遺址是明代留下來的。往前看是石燕巖景區。石燕巖為古代採石場遺址。主景有天窗閣,石燕巖、石屏風、石祠堂、冬菇石、景涼亭等等。石燕巖是該景區的精華,是古採石工匠導遊詞們留下的巨洞,內進寬廣,為一水洞,湖水深藍,清徹見底,水上設有遊艇,可供遊人探幽,水洞水道幽深,洞中有洞,天外有天。

看了這麼多石頭,現在我們來看看水,來看看我們的天湖。碧波瀲灩的天湖原本是一個古火山口,四面翠峯環抱.早在明代西樵山就有半山划龍舟的民俗活動,歷代相傳延至今日,每當豐實之年,當地羣眾競相在此舉行龍舟競賽,極具西樵地方特色。景區內建有激光水幕電影,我們可於夜晚登臨山間湖畔欣賞這一夢幻天湖夜景。 除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景點以外,還有很多很美麗的景點,現在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打算一一為大家介紹,大家現在可以自由活動,買一買這裏的特產,這裏的特產有西樵大餅,盲公餅,雲霧茶,丹桂酒等。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來問我,謝謝大家的配合!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我們今天的行程就要結束了,在此,我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如果在這過程當中我有什麼做的不好,還請大家批評指正,也請大家多多諒解。今天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希望以後能夠再次為大家服務。最後祝願大家一路平安!閤家幸福!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西樵山旅遊。我姓,大家叫我導好了。在旅遊期間就有我為大家提供服務,我十分榮幸!旅遊期間,請大家認清導遊旗的標誌,以免跟錯隊伍。請大家記清集中和遊覽時間,以免因一人遲到而影響大家的活動。大家有什麼問題請儘量提出來,我將盡力解決,最後祝大家這次旅遊玩得開心,吃得滿意。謝謝!

西樵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民族風情古撲。明清以來,更有南粵理學名山之稱。它的自然風光美崙美色,山上72峯峯峯皆奇,42洞洞洞皆幽,更有湖、瀑、泉、澗、巖、壁、潭、台點綴其間,成為這座熄滅了億萬年的死火山的曠世佳作,西樵山林深苔厚,鬱鬱葱葱,洞壁巖縫,儲水豐富,古人贊之為誰信匡廬千嶂瀑,移來一半在西樵,今人稱之是:綠色翡翠,固體水庫。正是因為西樵山有如此高品味的自然旅遊資源,國務院、國家林業部才相繼授予西樵山旅遊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兩頂桂冠。

請隨着我走!現在,我手指的這個是有着預覽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説的白雲洞景區。歷代的士大夫,文人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字祖廟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等,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大家往前看,這就是黃大仙聖境園。黃大仙聖境園集道教文化,嶺南建築藝術和自然景觀於一體,是信眾祈福朝聖的道教聖地。黃大仙師是浙江金華人,生於公元328年,少時牧羊,後修煉得道而成仙,自號赤松子。他勸人積善,懸壺濟世,授人藥方,除病解困,深受人們愛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黃大仙的普慶壇,香火極盛,方圓百里,信男信女都齊來朝拜,後來因動亂道長樑仁庵帶黃大仙聖像到香港設壇,名嗇色園,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現在該園已成為香港著名福利機構,為不忘宗嗣,重續香火,又攜像歸宗,於1996年1月在西樵山下重新建成了這座42萬多平方米的聖境園。你們所看到的黃大仙聖境園門口的廣場為太極圖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八卦廣場。大家跟着我進去,園內有迴應壇和大仙腳印百草園諸景,迴應壇高三層,以花崗巖製成,你們站在壇中,腳踩陰陽交界線並大聲呼喊後,你會覺得天地都有迴應,很神奇的;大仙腳印相傳為黃大仙顯聖時所留,當地有踩大仙腳印,能平步青雲之説。西樵山園區盡頭壁下你會看到黃大仙聖像,它高28米,全部由優質花崗巖鑲砌,雕刻而成。

大家看聖景園的北面就是西樵山黑巖景區。黑巖洞口狹小,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溪水沒徑。景區另一景觀為波斯巖,因巖前建有波斯庵得名,洞口終年泉水不斷有底下河,巖壁鐘乳石變化多姿,鬼斧神工。

大家快隨我看看這美麗的碧玉洞吧!碧玉洞是西樵山峯間峽谷,兩邊怪石嶙峋、谷底狹徑崎嶇、洞中有玉巖珠瀑,聽玉石室、遇仙橋,垂雲石、東天湖等景點。其中,玉巖珠瀑為西樵山最大瀑布。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雲海蓮台景區。它位於西樵山中心部位的大仙峯上,海拔290米,景區由牌坊、影壁、法象等組成,呈金字塔結構,峯頂觀音法像高達61.9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觀音坐像。再繼續走就是一代宗師黃飛鴻的師藝武術館。黃飛鴻獅藝武術館佔地面積5.23畝,建築別緻,具有清末古建築的風格。館內分別設有黃飛鴻練功休息室;黃飛鴻史記陳列影視室,寶芝林堂,鍼灸推拿、骨傷科堂、百草堂、關德興紀念堂,其配套設施有武林的廣東十虎像亭、黃飛鴻公園、黃飛鴻水寨、黃飛鴻武術學校、還有正在建設中的黃飛鴻武術村等,每天還有精彩絕倫的獅藝武術表演。

現在我們來到了九龍巖風景區,景區內設有四方竹公園、寶丰勝處、紫姑廟、九龍巖等景點,其中寶峯勝處的寶峯寺遺址是明代留下來的。往前看是石燕巖景區。石燕巖為古代採石場遺址。主景有天窗閣,石燕巖、石屏風、石祠堂、冬菇石、景涼亭等等。石燕巖是該景區的精華,是古採石工匠導遊詞們留下的巨洞,內進寬廣,為一水洞,湖水深藍,清徹見底,水上設有遊艇,可供遊人探幽,水洞水道幽深,洞中有洞,天外有天。

看了這麼多石頭,現在我們來看看水,來看看我們的天湖。碧波瀲灩的天湖原本是一個古火山口,四面翠峯環抱.早在明代西樵山就有半山划龍舟的民俗活動,歷代相傳延至今日,每當豐實之年,當地羣眾競相在此舉行龍舟競賽,極具西樵地方特色。景區內建有激光水幕電影,我們可於夜晚登臨山間湖畔欣賞這一夢幻天湖夜景。 除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景點以外,還有很多很美麗的景點,現在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打算一一為大家介紹,大家現在可以自由活動,買一買這裏的特產,這裏的特產有西樵大餅,盲公餅,雲霧茶,丹桂酒等。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來問我,謝謝大家的配合!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我們今天的行程就要結束了,在此,我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如果在這過程當中我有什麼做的不好,還請大家批評指正,也請大家多多諒解。今天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希望以後能夠再次為大家服務。最後祝願大家一路平安!閤家幸福!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佛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佛山(英文:Foshan、Fatshan)簡稱禪,古稱忠義鄉、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20xx年。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中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藥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並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嘴廠”。

佛山是廣東省第三大城市,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在中國最具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中部,為“廣佛都市圈”。佛山是“廣佛同城”、“廣佛肇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東省經濟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

佛山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8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3萬人,其中户籍人口370.89萬人。佛山是著名僑鄉,祖籍佛山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達140萬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萬人。

佛山不是一個整體,而是一個城市羣,是由4個縣域和一個市區域組成的一個組合體。他沒有一個固定的中心,可以凝聚起整個佛山地區,但他卻可以協調起市區與縣域的協調發展。

佛山新八景:西樵山、佛山祖廟、清暉園、南風古灶、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高明皂幕山、南國桃園。

城市地標:佛山恆安瑞士大酒店(高度208米)、祖廟、百花、東方廣場等。

地理位置:佛山市中心區距廣州三大交通樞紐(廣州新白雲機場、廣州新火車站、廣州南沙港)車程均在1小時之內。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佛山能夠充分接受廣州的輻射和帶動,與廣州共享基礎設施、交通網絡、金融資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場服務等資源,實現聯繫緊密、產業聯動和功能互補。佛山毗鄰港澳,與香港、澳門分別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車程均在2小時左右,隨着廣珠城際軌道的開通,佛澳形成“1小時交通圈”,使佛山能夠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場優勢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地位,廣泛參與世界經濟,走向國際化。地區經濟運行情況:廣東省第三大城市。

【地名由來】

“佛山”來源

佛山古稱季華鄉。東晉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賓國(現克什米爾)的三藏法師達毗耶舍帶了二尊銅像來到季華鄉,在塔坡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傳佛教。他回國後,隨着時間推移,寺宇倒塌。

到唐朝時,這裏又變成了一片崗地。唐貞觀二年(公元620xx年)某日,塔坡崗上異彩四射,鄉人奔走相告。於是人們便齊聚起來,在塔坡崗上發掘,竟掘出三尊銅佛,搬開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湧出。根據碑文記載,得知東晉曾有剡賓國僧人達毗耶舍,在此講經及建過經堂。鄉人於是建井取水,並在崗上重建塔坡廟寺,供奉三尊銅佛。人們認為這裏是佛家之山,於是將季華鄉改名為“佛山”。

這就是佛山得名的由來。後來,世人傳誦着這樣一句諺語:“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忠義鄉”來源

明代正統年間,廣東洪水為患,農田失收,朝廷賦税不減,終於釀成1449年爆發的黃蕭養起義。景泰元年(1450)二月,明將董興率軍隊至,黃蕭養兵敗被擒,起義失敗,佛山城圍立解。景泰二年(1451),皇帝論功賞賜,封冼灝通等二十二人為“忠義官”,建“忠義流芳祠”,佛山賜名“忠義鄉”,祖廟敕封為“靈應祠”,永享春秋崇祀。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佛山屬於百越地。

秦、漢時期,現禪城、順德、南海、三水屬南海郡番禺縣;高明屬高要縣。

晉代,禪城稱“季華鄉”。

590年(隋開皇十年),從番禺縣分置南海縣,因舊置南海郡得名。

620xx年(唐貞觀二年),季華鄉稱“佛山”,意為“佛家之山”,簡稱“禪”。

五代十國時佛山、順德屬咸寧縣,宋初重新併入南海縣。

1452年(明景泰三年),敕封佛山為“忠義鄉”,屬南海縣。同年,置順德縣,意為“順天威德”。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置高明縣,因原有高明巡檢司而得名。

1820xx年(清嘉慶二十四年)置三水縣,意為“三水合流”。

1920xx年(民國初期)設立南海縣府於佛山鎮。

1920xx年(民國十三年)設立佛山市政廳,三年後因貪污腐敗而撤銷。

1934年(民國廿三年)改名佛山特別區,屬下六個鄉公所。

1938年(民國廿七年)佛山淪陷後偽日時期。

1945年(民國卅四年)抗日勝利,撤銷佛山特別區,改六鄉為三鎮。

1946年(民國卅五年)設南海縣府,撤三鎮為佛山鎮,直至1949年10月佛山解放。

1949年10月19日,高明縣全境解放,高明縣人民政府由合水移至明城。10月29日,佛山軍管會成立,並接管南海縣;順德縣、三水縣、高明縣也分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軍事管制。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2月15日,成立三水縣人民政府。3月1日,成立南海縣人民政府。3月20日成立順德縣人民政府。7月1日,佛山改市為鎮,歸南海縣管轄。

1951年6月26日,佛山鎮改鎮為市。

1954年6月,中共粵中區黨委、粵中行署由江門市遷入佛山市大福路10號。粵中行署轄24縣(中山、順德、南海、三水、番禺、東莞、寶安、增城、博羅、龍門、珠海、新會、高明、鶴山、封開、 懷集、高要、廣寧、四會、新興、羅定、雲浮、鬱南、德慶),1市(石岐)和2省轄市(江門、佛山)。

1956年2月,成立中共佛山地委、佛山專區,轄13縣(中山、珠海、番禺、順德、南海、三水、新會、鶴山、高明、台山、開平、恩平、花縣),1市(石岐)和 2 省轄市(佛山、江門)。

1958年佛山、江門改縣級市,由佛山專區領導。

1966年,佛山市升為地級市,由廣東省、佛山專區雙重領導。

1970年,佛山專區更名為佛山地區,佛山、江門改為縣級市。佛山地區轄南海、順德、三水、高鶴、台山、恩平、番禺、中山、珠海、新會、開平、斗門12縣和佛山、江門兩市。

1983年6月1日,撤銷佛山地區建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佛山市轄中山、南海、順德、高明、三水5縣。

1984年6月,佛山市轄汾江區(1986年易名為城區)、石灣區、南海、順德、高明、三水縣,代管中山市。

1992-1994年,順德、南海、三水、高明先後撤縣設市(縣級),由佛山代管。

20xx年12月,佛山市轄禪城(含城區、石灣、南莊)、順德、南海、三水、高明五區。

【行政區劃】

國務院的批覆同意撤銷原佛山轄區的城區、石灣區以及縣級南海市、順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同意設立佛山市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三水區和高明區五個區。

20xx年行政區劃調整後,佛山確定走組團式城市發展模式,差異化開發建設“1+2+5”組團共8個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區,並着力打造一批產業與生態相兼容、快節奏與慢生活相結合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優美鎮(街),最終形成“1+2+5+X”城市發展格局。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佛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西樵山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地處廣州、佛山、順德、江門、高明之間,北距廣州市區僅45公里,離佛山27公里,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

西樵山是一座具有四萬五千萬年曆史的死火山,直徑4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海拔346米,主峯大科峯海拔344米。西樵山風景資源豐富,有72座奇峯,36個巖洞,232眼清泉,28處飛瀑、10大景區(白雲洞景區、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南海觀音寶峯寺景區、碧玉洞景區、天湖景區、九龍巖景區、翠巖景區、石燕巖景區、桃花園景區等)、東西2天湖,更有眾多名勝古蹟和湖、泉、澗、巖、壁、潭、台點綴其間。

西樵山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離佛山27公里,東北距廣州45公里,西樵山海拔 346m,是一座古火山,山體外陡內平,狀如蓮花簇瓣,直徑4公里,周長約13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有72座峯巒,以大科峯(海拔344米)為最高,羣峯羅列、參差有序,九龍巖、冬菇石、石燕巖等峯巒,形態萬千,西樵山最大的特點是"山裏有湖湖裏有山,水在山中山在水裏"全山有16個巖洞,232個泉眼,28處瀑布,"飛流千尺"、"雲巖飛瀑"最為壯觀,山頂有3個"天湖",動植物種類繁多,氣候宜人,風景秀麗,是觀雲海、看日出和避暑勝地,也是地學考察的好地方。

西樵山是新石器時代珠江三角洲主要採石場和石器製作場,是華南地唯一大型古石器製作場,史學界稱為"西樵山文化"。自古便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譽。西樵山歷史文化底藴十分深厚,被稱為"珠江文明的燈塔",已有6000多年文明史,古西樵山人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明;明清期間大批文人學子隱居於此,故又有"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山也是"南拳文化"的發源地,一代宗師黃飛鴻就出生於西樵山附近村落,現在的西樵山已經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燈塔"的美譽,早在6000多年前,勤勞聰慧的

西樵山人,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化;明清時期,以湛若水、何白雲、康有為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學子隱居西樵山,探求理學,錘鍊心性,使西樵山獲得了"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鮮明,她不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為其特色,更以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雅的觀音文化令人矚目,聳立於西樵第二高峯大仙峯上的世界第一觀音座像已成為人們研究觀音文化的必到之所;西樵山還是"南拳文化"的發源地,一百多年前誕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一代武林宗師黃飛鴻就是這個門派的代表,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武術為已任,因其崇高的武德醫德,深受人們愛戴,以他為題材編寫的圖書、拍攝的電影、電視劇林林總總,蔚然大觀,他那種匡扶正義、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家喻户曉、婦孺皆如,英雄黃飛鴻及其"南拳文化",已成為當今我國旅遊文化層面上的一大熱點;作為國家森林公園的西樵山,其綠色文化更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被稱為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後花園",成為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粵民眾遠離塵囂、迴歸自然的一塊福地。

著名景點

雲泉仙館

原為玉樓書院,後被改建為道觀,觀內建有守真閣、聽泉樓、高士閣 及道教神殿等,皆依山借勢而築,畫棟雕樑,清雅別緻,宛若仙宮。

雲泉仙館依山勢建築,為二進歇山頂建築,主要有前殿,鐘鼓台、祖堂、墨莊、帝親殿和後殿廂房等,殿前置有兩根石華表,石獅一對,其兩側保護牆壁上飾獅子、鳳、魚等浮雕和六駿圖、百鳥朝鳳壁畫,殿門左右為鐘鼓台,前殿有券頂迪廊,廂房,設中門,後有放生池,後殿為贊化宮,奉祀呂洞賓。清代的精美磚雕、雕像雙龍搶珠、百鳥朝鳳壁畫等都是館內重點文物,它見證了佛山陶瓷的輝煌,作為廣東磚雕主產地之一的佛山,像雲泉仙館保存如此完好的清代磚雕並不多見。

白雲洞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 1520xx年-1566 年),現名樵園,園之周圍峭壁凌空,飛泉吐玉,亭

台樓閣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樵園後山有天湖、雲路村、丹桂園等景點,東麓有石燕巖、冬茹石、響水巖等勝景。白雲洞位於山的西北麓,是西樵山36洞之一,被稱為西樵山風景區的總彙,曾有"欲攬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説,歷代的士大夫、文人、墨客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白雲洞景區,位於西樵山麓西部,面積1.2平方公里,曾有"預覽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説。 歷代的士大夫,文人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字祖廟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等,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君行西樵,宛若畫中游歷,秀甲西樵的白雲洞景區,融二十四景於一體,而其間古代建築掩映,錯落有致,白雲古洞,峭壁天成,形似空中舞台的逍遙台也會讓你留戀往返,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白雲洞景區又是一個迷人的世界,華燈璀璨的夜公園,為名山美景披裝掛彩,錦上添花。

南海觀音文化苑

西樵山南海觀音文化苑坐落於南海市西樵山大仙峯頂,由南海觀音主體法相、聖境匯芳、聖域市肆、福壽蓮池和環海鏡清組成,面積15萬平方米,所在大仙峯海拔292.47米,系西樵七十二峯之一,左右分別為雙馬峯和馬鞍峯,背枕西樵最高峯大仙峯。俯瞰大仙峯,完全符合"左青龍蜿蜒,右白虎馴伏,背玄武垂頭、前朱雀翔舞"之最佳吉穴之勢。

觀音法相高為61.9米,寓意觀音成道於之意。法相為坐姿,頂有寶珠天冠,項有圓光,彎眉朱脣,眼似雙星,目光微俯,披天衣,掛瓔珞,帶項飾,着羅裙,慈眉善目地穩坐在蓮花台上,廣視眾生,顯現安詳凝重,救苦救難的慈悲法相。觀音法相蓮花座直徑36米,外部鑲嵌上下三層共66片蓮花瓣。法座內部是蔚為壯觀的五層大廳,陳列眾多的觀音文化藝術品及功德林等。蓮花座四面環水,有四橋通達,寓意四方淨土,八方德水,四邊皆道之佛境。寶峯寺

西樵山寶峯寺有着六百多年的歷史、為南粵四大名寺之一,是一個旅遊、祈福的好地方。自晉代佛教東傳,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寶峯寺得到惠連法師興教弘法,頗有名氣。該寺建於明永樂甲申年(一四零四年),成化己亥年(一四七九年)重修。奈古剎風華正茂之際,歷盡滄桑,現僅存斷牆殘壁。

應社會各屆之意,經省有關部門批准,易地重建西樵山寶峯寺。寶峯寺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崗。新址南北長一百八十米,東西寬一百二十米,面積二萬一千六百平方米,寺之中軸線上建山門和大雄寶殿,兩邊分別建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並建方丈樓和僧舍。建築按明代風格設計,儘量保持原址的建築風格,使寶峯寺清雅古樸。寶峯寺的第一殿天王殿。一進殿,首先見到的一尊滿面笑容,大肚的菩薩就是彌勒佛,也叫笑佛。彌勒佛背後,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威風凜凜的就是韋馱菩薩,又稱韋馱天。兩旁還有四尊大佛像,稱為"護世四天王",即我們平時所説的"四大金剛",代表風調雨順的意思。

廣場左右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在廣場的正前方大型的浮雕,是一幅藥師海會圖。

寶峯寺的大雄寶殿為主要大殿。大雄寶殿於20xx年一月二十八日(即丙戌年十二月初十)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暨佛像開光儀式,並正式向遊客開放。大雄寶殿供奉的是三寶佛,分別為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左邊的是大迦葉尊者,而右邊的是阿難陀。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兩旁有兩座殿堂,左邊的是普賢殿,裏面供奉的是普賢菩薩,人稱大行菩薩。右邊文殊殿,裏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薩,人稱大智菩薩。在文殊殿後,建有齋堂,裏面有各式各樣、美味可口的齋菜可供各位遊客享用。

三十三座名亭

與宏偉壯觀的觀音巨像相映的還有千佛映輝景點,依山傍勢建成的三十三座名亭,分別供奉着觀音的三十三種化身。大仙峯左側,建成極具藝術價值的國內外觀音寺廟,觀音造像的微縮景區。還有聖域市肆、福壽蓮池、環海鏡清、牌坊廣場等別具特色、美輪美奐的觀音文化建築羣。

三湖書院

康南海"戊戌變法"的搖籃

"煙雨西樵乍霽開,三湖碧水映樓台。追尋遺蹟康南海,不盡滄桑過眼來。"這首詩生動的重現了康有為在西樵山白雲洞三湖書院苦求變法強國之路的歷史。

泉聲如琴,松濤如韻,瀑聲如潮,鳥聲如雨,白雲洞果真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導遊説,西樵山書院盛於明、清兩個朝代,共有6間書院。如今只剩下康有為曾讀過書、最為出名的三湖書院。書院建於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因為位居於應潮湖、鑑湖、會龍湖之間而得名。

松柏蒼翠,綠樹掩映,拾級而上,遠遠就看見民族英雄林則徐書寫的"三湖書院"門匾。1878年冬,年僅21歲的康有為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深感迷茫、憂慮,遂離開嶺南儒學大師朱次琦,來到三湖書院苦讀。"秋風每賦感知己,記得樵山花又紅"。康有為在這裏遇上了人生知己時任翰林院編修的張鼎華,才有了機會走出三湖書院,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

歷史長河、潮起潮落。字祖廟供奉的是中華文字的創造者倉頡,奎光樓供奉的是開文運點狀元、中國古代文學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神。魁星一手捧鬥、一手執筆,用筆點上誰的姓名,誰就會高中狀元。

高山流水,空山鳥語。這兩座文星樓均建於1777年(清乾隆丁酉年)。當時西樵人文不景氣、學子科舉難中,西樵簡村28户大户人家為了振興文氣,捐資在白雲洞建了奎光樓和字祖廟。兩樓建好後,學子每逢進京趕考、小孩入學啟蒙都要來此參拜兩名文星,舉行開考和啟蒙儀式。自此,西樵文運暢通、科舉昌盛,舉人、進士不斷。僅上金甌和大桐堡在清代就出了30多名進士、舉人。奎光樓和字祖廟從此名聲大振,連南海也有許多學子前來參拜,感受文氣和靈氣。據史料記載,僅同治、光緒年間,南海就出了60多名進士。"山風如醉起詩情,細弄朝霞步履輕。春光最滿桃源閣,雲抹煩心風洗塵"。如此讀書聖地,不可不帶孩子一遊。

黃大仙聖境園

西樵山黃大仙聖境園,集道教文化、領南建築藝術和自然景觀於一體, 是信祈福朝聖的道教聖地。黃大仙師為浙江金華人,生於公元320xx年,少時牧羊,後修煉得道而成仙,自號赤松子。他勸人積善,懸壺濟世,授人藥方,除病解困,深受人們愛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黃大仙的"普慶壇",香火極盛,方圓百里,信男信女,齊來朝拜,後因動亂道長樑仁庵帶黃大仙聖像到香港設壇,名"嗇色園",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今該園已成為香港著名福利機構,為不忘宗嗣,重續香火,又攜像歸宗,於1996年1月在西樵山下重新建成了這座42萬多平方米的"聖境園"。黃大仙聖境園門口的廣場為太極圖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八卦廣場。山門前有巨形石雕,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山門設計有西樵民居特色,左右三重,立體多變,步移景異。入門後有迴應壇和大仙腳印百草園諸景,迴應壇高三層,以花崗巖製成,當站在壇中,腳踩陰陽交界線時大聲呼喊,頓有天地迴應之感;大仙腳印傳為黃大仙顯聖時所留,當地有"踩大仙腳印,能平步青雲"之説。

園區盡頭壁下有黃大仙聖像,高28米,全由優質花崗巖鑲砌,雕刻而成。聖像坐西北朝東南,手持塵佛,身披道袍,慈祥肅穆,仙風道骨。黃大仙聖境園之北為西樵山黑巖景區。黑巖洞口狹小,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溪水沒徑,內有大廳,廳內左通右達盡是石洞,狀若孔明擺下的"八卦陣",景區另一景觀為波斯巖,因巖前建有波斯庵得名,洞口終年泉水不斷,內進寬廣,高二、三十米,頂上青藤垂蔓,有底下河,巖壁鐘乳石變化多姿,鬼斧神工。

天湖公園景區

天湖,是遊客觀天湖,是遊客觀龍、泛舟待月的好去處。

湖的北面,一座水月軒浮於水中,飛檐傍雲,扁舟偎蕩。東西兩岸分別點飾着抱龍亭、龍珠亭、倚天亭、伴雲亭、待月亭和鴛鴦閣等富於民族特色的建築。湖的東面有九曲橋穿過,似玉龍卧波,又像安在綠盤上的一根琴絃。

石燕巖

石燕巖景區在西樵山東南部,其主體景觀為古採石場留下的遺址。石燕巖是該景區的精華,也是古採石匠留下的傑作。洞口扁圓如脣,內進寬廣,可容千人,洞分內外兩層:外洞高約數丈,洞壁凝珠含霞,雖六月而涼氣襲人;內洞現已蓄水成湖,設有遊艇專供遊人探幽訪奇,水洞中有巨石兩塊,一為"水上汽車",一為"七彩牌坊",造型惟妙惟肖,令人歎為觀止。石燕巖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天窗格、石燕巖、石屏風、石祠堂、冬菇石、景良亭等。

碧玉洞

碧玉洞位於西樵山東北部,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斷崖峽谷。洞中有玉巖珠、玉書室、遇仙橋、東天湖等景點。玉巖珠瀑是山中最大的瀑布。

九龍巖

九龍巖景區在西樵山的西南部。著名景點有四方竹園、寶峯勝處、春風亭、石竹園、紫姑廟等。其中四方竹園以遍植四方竹而聞名;寶峯勝處草坪廣闊,綠草茵茵。九龍巖石壁曲突蟠屈,巖孔高低偃仰,人從外孔鑽入,如螺旋前行,十分刺激,最後可從崖頂通天巖鑽出,當地諺曰:"九龍巖孔能鑽透,好運活到九十九"。

自助旅遊者可從石燕巖景區、雲海連台景區或天湖景區來此。從天湖景區步行,只需30分鐘路程。

翠巖谷

翠巖位於西樵山中部,是一條上窄下寬的漏斗狀的峽谷。清代畫家黎簡與何丹山曾常住翠巖寫詩作畫,石壁上原有他們的書畫室和書舍,翠巖被尊為嶺南畫派的發源地。景區內主要景點有無葉井、翠巖、摩崖石刻、葫蘆井、蟹眼泉、黎二樵書室遺址、碧雲村、桂花園等。其中無葉井更被譽為"樵山第一泉",此泉水甘清冽,終年不歇,更為神奇的是,無論寒來暑往,葉落紛紛,井面斷無殘葉一片,"無葉井"因而得名。

在碧雲峯西,是一個呈漏斗狀的狹長的谷,兩面峭崖壁立,林蔭覆蓋,寒藤搖翠,滿谷青葱。入口處稱"捍門",寬約二十米,谷內開闊,漸進漸狹,長約八十米。捍門後有古愚谷、半月泉、嶙峋壁、百花台和龍鬚瀑等。谷底一道急瀑下流成小潭,潭上覆有兩道小泉,一剛一柔,剛者噴射,柔者緩垂,稱陰陽水。潭旁有蹬道可登內嵌於崖間的聽瀑樓,樓側有葫蘆井,接貯石縫泄出的甘泉。崖側有棧道可通玲瓏徑,攀繞瀑水之旁上登碧雲村。谷內兩個石室,是清代畫家黎簡和何丹山的隱居作畫處,黎簡在崖上題下"天然圖畫"四個大字。何丹山也在壁上題下七絕詩一首,正壁有不少清人的摩崖題刻。谷內左崖上榕根攫石如網,異卉紛陳,有山海棠、紫背天葵、翠雲草、石上柏等陰生作物,到處充滿了花木葱蘢、泉歌不絕的詩情畫意。

四方竹

四方竹園景區是一個集四方竹、寶峯勝處、寶峯寺遺址、春風亭、茶園、茶花園、霍韜妾氏墓等多個景點為一體的公園。

四方竹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觀賞植物,它是西樵山特有的,如遷離本園,不出三年,竹身便會回覆圓形。四方竹徑高三到四米,呈圓角正方形,握下去有明顯的方形感,葉狹長,有明顯的節。這種竹子比一般的竹子要細一點兒,矮一點兒。在竹園裏面,還有許多竹子,比如説:羅漢竹、菩薩竹。

經四方竹園,便到了四方竹園的另一個景區:茶園。茶園裏有許許多多的茶樹,有的茶樹矮矮的,有的卻有五、六米高。茶樹上長滿了一個個小燈籠:淺綠色的茶果,別看它小巧玲瓏,樣子可愛,可是味道又苦又澀,只可以用來榨茶油。廣東茶文化是中國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據《廣東新語》説,廣東種茶自唐始,唐代曹鬆把茶種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開了廣東茶文化的序幕,廣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廣東人愛飲茶以及廣東茶文化的特點。廣東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與宗教結緣,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當前,在廣東茶文化的領域裏掀起了一股新的天然保健茶的潮流--益康緣,普洱茶、綠茶、紅茶、英德茶、潮州茶、羅浮山茶、功夫茶、天然茶。

桃花園

樵山桃花園是珠三角最大的觀賞性桃花園,其面積四百多畝,種有各

種桃花四千餘株,品種上百種,有不少還是名貴品種。在桃花盛開時,滿山紅遍,景色優美。

西樵山桃花沿山坡而種,每一個山坡種的桃花品種都不一樣,紅的燦若紅雲,白的如雪晶瑩。最為名貴的是一種叫清枝密倫的白桃花,只有十株,晶瑩透徹,花香襲人,嫵媚妖嬈,真是名符其實的桃花仙子。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12

今天我們帶領大家瀏覽南粵名山—西樵山。西樵山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南部的西樵山旅遊度假區,它是廣東省著名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與羅浮山、鼎湖山、丹霞山並稱為廣東四大名山,面積20平方公里,主峯大科峯海拔344米。

西樵山的得名由來已久,“樵”是打柴的意思,傳説古時廣州人將往東面打柴的羅浮山為東樵,將往西面打柴的山稱為西樵,西樵山的名字即由此而來。西樵山因峯石燦爛如錦,又名錦石山;傳説是仙姑道士修道煉丹,羽化成仙之地,又有仙山之稱;因明清常有名士在此設院講學,探求心性而被稱為理學名山。

西樵山是一座古火山丘,它的斷崖絕壁,記載着古火山活動的情況。西樵山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人文景觀,更有眾多秀美的自然景觀。“西樵山文化”被稱着是珠江流域從野蠻通向文明的燈塔。西樵山的秀美在於它幽、秀,有七十二峯,三十六洞若觀火,二十五條瀑布,大小泉眼兩百個。

天湖公園景區

現在我們到了天湖公園。天湖公園是一個古火山口湖,略呈卵形,水面約佔120畝。湖中的浮龍是我國第一條供遊客觀賞的大型水上金龍,龍長20米,龍身直徑0.6米,用塑料玻璃製造的。天湖的左側是新建成的天湖藝術廣場,佔地1.7萬平方米。藝術廣場設有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棋局,每一個棋局都是棋譜留下的殘局,那邊半人高的兵、馬、帥組成的正是“秣(mò)馬厲兵”的象棋殘局。

南海觀音文化苑

南海觀音文化苑,佔地15萬平方米,是弘揚觀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景區,由牌坊廣場、觀音法相、影壁組成。

牌坊廣場以牌坊為主體,這座牌坊高18米,寬32米,全部由花崗巖拼墊而成,做工精細。牌坊前刻有香港永惺大師的題詞“大慈大悲”,背後刻有葉選平的題詞“鴻慈普佑”,牌坊前雕刻四大天王,寓意“風調雨順”。

影壁是南海觀音文化苑的入口,影壁後的護法韋馱是由整塊石頭鑿成的。

前方是文化苑的中心——南海觀音的主體法相,主體法相高61.9米,借寓觀音成道於農歷六月十九日之意。南海觀音法相用純銅練制,法相的蓮花座直徑36米,高14.9米,外部鑲嵌三層共66瓣精緻的蓮花瓣,內部是蔚為壯觀的五層大廳,建築面積達4370平方米,陳列展覽眾多的觀音文化藝術品以及捐贈善信的瓷像刻名。

觀音法相蓮花座四面環水,有四橋通達,按佛經描述,寓意四方淨土,八功德水、四邊階道之佛境。水橋外有寬闊的平台,代遊人善信景仰觀音法像。外環為蓮花廊,內設功德牆展示捐贈善信的瓷像刻名。蓮花廊外壁以精湛的壁畫及浮雕來展現關於觀音的故事和傳説。

四方竹園

遊客們,現在我們看到的竹林是西樵山的特產四方竹,它的莖枝圓中略方,用手摸它,有明顯的方形感。這種竹子株型矮小,只能到現在我們所見的這麼高。有趣的是,將四方竹移到山下或別處種,四方竹就會變成普通的圓身竹子。

這裏還有一個幽婉悽美的傳説。傳説古代有一對青年男女對歌傳情,私訂終生。當男子到女方家求婚時,女孩的母親嫌男孩家窮,攔在門外唱道“不是花靴莫逛街,不是利斧莫砍柴,除非山裏天地變,竹子成方送女來”。男孩是個痴心的人,他決心要將圓圓的竹子捏成方型。當他欣喜若狂地拿着竹子來到女孩家時,才知道自己的戀人早已跳崖殉情了。男孩悲痛欲絕,將自己捏方的竹子種在女孩的墳前,然後去山後的寶峯寺出家做了和尚。從此山裏就衍生出一個習俗,男子到女方家求親,一定要在女方家門口種上四方竹,以示愛情的堅貞。大家摸着這奇異的四方竹,玩味着這優美的神話傳説,是否深受感染?

石燕巖景區

現在我們來到了石燕巖景區。

這裏是觀日亭。觀日亭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觀看日出的地方,若是晴天的早晨,五六點鐘左右站在這裏就可以看到蔚為壯觀的日出景象。

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一塊雄偉的奇石,就是石屏風。石屏風正看似指天長劍,側看像雲底屏風,其實它只是古代採石工人採石後留下的一座標界。

石燕巖是明代人工採石礦洞,因石燕棲息洞中而得名。它的洞口扁圓如脣,但走進洞若觀火內便寬闊起來。洞內採鑿石塊留下的支撐柱把洞分為內外兩層。外洞好像一所大堂,高達數丈,能容納1000多人,內洞洞底長年積水而形成湖泊。湖水清澈見底。湖中有兩塊巨石,一石露出,狀似汽車。名叫“水上汽車”,一石漫於水中,好似牌坊,稱為“水底牌坊”。

這塊上望似仙橋,下望似冬菇的石頭,名叫冬菇石,又叫仙帽石。

大家現在看見的西樵山中最長的瀑布——雲巖飛瀑,飛瀑從200多米的高處跌下,衝成無底井,掛在雲巖洞前飛灑成大水簾,蔚為壯觀。

碧玉洞景區

碧玉洞景區位於西樵山東北部,明正德年間,這裏已是山中的著名景區,許多文人學者紛紛來這裏讀書詠詩,潛修賞景,留下眾多的摩崖石刻。

走進碧玉洞,這塊巨石上蒼勁的“玉巖”兩字相傳是明代祝枝山的手跡。這裏的玉巖飛瀑,舊稱西樵山的第一大瀑布,飛流澎湃,珠瀑紛灑,聲如雷鼓交鳴,雲氣如煙如霧。

翠巖景區

翠巖景區包括蟹眼泉、翠巖、無葉井等景點。大家看到坡上有塊巨石隆起,好似蟹蓋一樣。石下有東西兩穴,大如海碗。地泉自穴下往上噴湧。高出穴面,遠望如蟹眼閃動,蟹眼泉因此而得名。

我們現在來到翠名,翠巖又名觀翠巖,它是一個呈漏斗狀的狹長的谷,長約80米,谷底一道急瀑下流成小潭。潭上又有兩道小泉,一剛一柔。剛者噴射,柔者緩垂,稱為碧雲瀑,又稱陰陽水。谷內有兩個石室,是清代畫家黎簡和何丹山的隱居作畫處。

現在我們來到了碧雲山村,這裏有一個西樵山最大的泉眼—無葉井。井口呈方形,井寬、深約1米。井水澄碧見底,冬暖夏涼。

白雲洞景區

白雲洞是西樵山36洞之一,居西樵西北麓。清人把全洞分為三個洞天,命為24景。奎光樓是白雲洞的進出門檻,樓高三層。湖邊巨石上矗立的這座飛來塔高7層。塔後是康有為先生年青時讀書的地方—三湖書院。三湖書院的門匾是民族英雄林則徐親筆題寫的。

湖上還一座莊嚴肅穆的古廟堂式建築—雲泉仙館,這裏是供奉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廟宇。

最後我們來到飛流千尺瀑前。此瀑又稱為大雲泉,曾被列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瀑布分三層,上層叫龍涎瀑,瀑短而小,中層叫雲外瀑,下段繞崖急瀉,在一塊斜倚的巨石旁猛然衝下,水花飛濺,非常壯觀。

白雲洞炎夏不熱,冬日不寒,林蔭茂盛,流水潺潺,前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先生有詩讚道:“欲攬西樵勝,應先訪白雲。”

西樵山的導遊詞 篇13

講解線索:概況—天湖公園景區—南海觀音文化苑—四方竹園—石燕巖景區—碧玉洞景區—翠巖景區—白雲洞景區—黃大仙聖境園

概況:今天我們帶領大家瀏覽南粵名山—西樵山。西樵山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南部的西樵山旅遊度假區,它是廣東省著名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與羅浮山、鼎湖山、丹霞山並稱為廣東四大名山,面積20平方公里,主峯大科峯海拔344米。

西樵山的得名由來已久,“樵”是打柴的意思,傳説古時廣州人將往東面打柴的羅浮山為東樵,將往西面打柴的山稱為西樵,西樵山的名字即由此而來。西樵山因峯石燦爛如錦,又名錦石山;傳説是仙姑道士修道煉丹,羽化成仙之地,又有仙山之稱;因明清常有名士在此設院講學,探求心性而被稱為理學名山。

西樵山是一座古火山丘,它的斷崖絕壁,記載着古火山活動的情況。西樵山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人文景觀,更有眾多秀美的自然景觀。“西樵山文化”被稱着是珠江流域從野蠻通向文明的燈塔。西樵山的秀美在於它幽、秀,有七十二峯,三十六洞若觀火,二十五條瀑布,大小泉眼兩百個。

天湖公園景區

現在我們到了天湖公園。天湖公園是一個古火山口湖,略呈卵形,水面約佔120畝。湖中的浮龍是我國第一條供遊客觀賞的大型水上金龍,龍長20米,龍身直徑0.6米,用塑料玻璃製造的。天湖的左側是新建成的天湖藝術廣場,佔地1.7萬平方米。藝術廣場設有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棋局,每一個棋局都是棋譜留下的殘局,那邊半人高的兵、馬、帥組成的正是“秣(mò)馬厲兵”的象棋殘局。

南海觀音文化苑

南海觀音文化苑,佔地15萬平方米,是弘揚觀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景區,由牌坊廣場、觀音法相、影壁組成。

牌坊廣場以牌坊為主體,這座牌坊高18米,寬32米,全部由花崗巖拼墊而成,做工精細。牌坊前刻有香港永惺大師的題詞“大慈大悲”,背後刻有葉選平的題詞“鴻慈普佑”,牌坊前雕刻四大天王,寓意“風調雨順”。

影壁是南海觀音文化苑的入口,影壁後的護法韋馱是由整塊石頭鑿成的。

前方是文化苑的中心——南海觀音的主體法相,主體法相高61.9米,借寓觀音成道於農歷六月十九日之意。南海觀音法相用純銅練制,法相的蓮花座直徑36米,高14.9米,外部鑲嵌三層共66瓣精緻的蓮花瓣,內部是蔚為壯觀的五層大廳,建築面積達4370平方米,陳列展覽眾多的觀音文化藝術品以及捐贈善信的瓷像刻名。

觀音法相蓮花座四面環水,有四橋通達,按佛經描述,寓意四方淨土,八功德水、四邊階道之佛境。水橋外有寬闊的平台,代遊人善信景仰觀音法像。外環為蓮花廊,內設功德牆展示捐贈善信的瓷像刻名。蓮花廊外壁以精湛的壁畫及浮雕來展現關於觀音的故事和傳説。

四方竹園

遊客們,現在我們看到的竹林是西樵山的特產四方竹,它的莖枝圓中略方,用手摸它,有明顯的方形感。這種竹子株型矮小,只能到現在我們所見的這麼高。有趣的是,將四方竹移到山下或別處種,四方竹就會變成普通的圓身竹子。

這裏還有一個幽婉悽美的傳説。傳説古代有一對青年男女對歌傳情,私訂終生。當男子到女方家求婚時,女孩的母親嫌男孩家窮,攔在門外唱道“不是花靴莫逛街,不是利斧莫砍柴,除非山裏天地變,竹子成方送女來”。男孩是個痴心的人,他決心要將圓圓的竹子捏成方型。當他欣喜若狂地拿着竹子來到女孩家時,才知道自己的戀人早已跳崖殉情了。男孩悲痛欲絕,將自己捏方的竹子種在女孩的墳前,然後去山後的寶峯寺出家做了和尚。從此山裏就衍生出一個習俗,男

子到女方家求親,一定要在女方家門口種上四方竹,以示愛情的堅貞。大家摸着這奇異的四方竹,玩味着這優美的神話傳説,是否深受感染?

石燕巖景區

現在我們來到了石燕巖景區。

這裏是觀日亭。觀日亭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觀看日出的地方,若是晴天的早晨,五六點鐘左右站在這裏就可以看到蔚為壯觀的日出景象。

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一塊雄偉的奇石,就是石屏風。石屏風正看似指天長劍,側看像雲底屏風,其實它只是古代採石工人採石後留下的一座標界。

石燕巖是明代人工採石礦洞,因石燕棲息洞中而得名。它的洞口扁圓如脣,但走進洞若觀火內便寬闊起來。洞內採鑿石塊留下的支撐柱把洞分為內外兩層。外洞好像一所大堂,高達數丈,能容納1000多人,內洞洞底長年積水而形成湖泊。湖水清澈見底。湖中有兩塊巨石,一石露出,狀似汽車。名叫“水上汽車”,一石漫於水中,好似牌坊,稱為“水底牌坊”。

這塊上望似仙橋,下望似冬菇的石頭,名叫冬菇石,又叫仙帽石。

大家現在看見的西樵山中最長的瀑布——雲巖飛瀑,飛瀑從200多米的高處跌下,衝成無底井,掛在雲巖洞前飛灑成大水簾,蔚為壯觀。

碧玉洞景區

碧玉洞景區位於西樵山東北部,明正德年間,這裏已是山中的著名景區,許多文人學者紛紛來這裏讀書詠詩,潛修賞景,留下眾多的摩崖石刻。

走進碧玉洞,這塊巨石上蒼勁的“玉巖”兩字相傳是明代祝枝山的手跡。這裏的玉巖飛瀑,舊稱西樵山的第一大瀑布,飛流澎湃,珠瀑紛灑,聲如雷鼓交鳴,雲氣如煙如霧。

翠巖景區

翠巖景區包括蟹眼泉、翠巖、無葉井等景點。大家看到坡上有塊巨石隆起,好似蟹蓋一樣。石下有東西兩穴,大如海碗。地泉自穴下往上噴湧。高出穴面,遠望如蟹眼閃動,蟹眼泉因此而得名。

我們現在來到翠名,翠巖又名觀翠巖,它是一個呈漏斗狀的狹長的谷,長約80米,谷底一道急瀑下流成小潭。潭上又有兩道小泉,一剛一柔。剛者噴射,柔者緩垂,稱為碧雲瀑,又稱陰陽水。谷內有兩個石室,是清代畫家黎簡和何丹山的隱居作畫處。

現在我們來到了碧雲山村,這裏有一個西樵山最大的泉眼—無葉井。井口呈方形,井寬、深約1米。井水澄碧見底,冬暖夏涼。

白雲洞景區

白雲洞是西樵山36洞之一,居西樵西北麓。清人把全洞分為三個洞天,命為24景。奎光樓是白雲洞的進出門檻,樓高三層。湖邊巨石上矗立的這座飛來塔高7層。塔後是康有為先生年青時讀書的地方—三湖書院。三湖書院的門匾是民族英雄林則徐親筆題寫的。

湖上還一座莊嚴肅穆的古廟堂式建築—雲泉仙館,這裏是供奉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廟宇。 最後我們來到飛流千尺瀑前。此瀑又稱為大雲泉,曾被列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瀑布分三層,上層叫龍涎瀑,瀑短而小,中層叫雲外瀑,下段繞崖急瀉,在一塊斜倚的巨石旁猛然衝下,水花飛濺,非常壯觀。

白雲洞炎夏不熱,冬日不寒,林蔭茂盛,流水潺潺,前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先生有詩讚道:“欲攬西樵勝,應先訪白雲。”

黃大仙聖境園

黃大仙聖境園位於西樵山聚仙峯前,雞冠峯下。此園依山環水,佔地600畝。主體工程黃大仙石像高28米,由7000多噸花崗巖精雕而成。迎面望去,黃大仙手握佛塵,身披道袍,顯現安祥、肅穆的聖態。

聖境園內還建有宏偉壯觀的“八卦”露天玄壇及“迴音壁”,站在中間,一出聲,一跺腳,都能感覺到被迴音所包圍。莊嚴的三門左右三重,與廣場園林式的建築拱橋構成壯麗的景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9k3wl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