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清源山導遊詞(精選11篇)

清源山導遊詞(精選11篇)

清源山導遊詞 篇1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經過了歷代開發,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兩代花崗巖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

清源山導遊詞(精選11篇)

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風石刻,是研究中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於靈山,稱伊斯蘭聖墓。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中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蹟。

詩詞歌賦

歷代文士、武將、高僧、權貴遊山,在清源山留下400方碑刻和崖刻。北宋米芾的“第一山”,明將俞大猷的“君恩山重”,現代高僧泓一法師遺墨“悲欣交集”,備受景仰。清源山流傳無數的典故、傳説、神話等等,使名山更具深刻的文化。

宋·錢熙:《清源山》“巍峨堆壓郡城陰,秀出天涯幾萬尋。翠影倒時吞半郭,嵐半凝處滴疏林。”

陳子昂:《 感遇》“朅來豪遊子,勢利禍之門。如何蘭膏歎,感激自生冤。眾趨明所避,時棄道猶存。雲淵既已失,羅網與誰論。箕山有高節,湘水有清源。唯應白鷗鳥,可為洗心言。”

白居易:《香》“香爐峯北面,遺愛寺西偏。白石何鑿鑿,清流亦潺潺。有鬆數十株,有竹千餘竿。鬆張翠傘蓋,竹倚青琅玕。其下無人居,惜哉多歲年。有時聚猿鳥,終日空風煙。時有沉冥子,姓白字樂天。平生無所好,見此心依然。如獲終老地,忽乎不知遠。架巖結茅宇,斫壑開茶園。何以洗我耳,屋頭落飛泉。何以淨我眼,砌下生白蓮。左手攜一壺,右手挈五絃。傲然意自足,箕踞於其間。興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言我本野夫,誤為世網牽。時來昔捧日,老去今歸山。倦鳥得茂樹,涸魚返清源。舍此欲焉往,人間多險艱。”

白居易:《南池》“蕭條微雨絕,荒岸抱清源。入舫山侵塞,分泉道接村。秋聲依樹色,月影在蒲根。淹泊難遂,他宵關夢魂。”

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昔事文皇帝,叨官在諫垣。奏章為得地,齚齒負明恩。金虎知難動,毛釐亦恥言。撩頭雖欲吐,到口卻成吞。照膽常懸鏡,窺天自戴盆。周鍾既窕槬,黥陣亦瘢痕。鳳闕觚稜影,仙盤曉日暾。雨晴文石滑,風暖戟衣翻。每慮號無告,長憂駭不存。隨行唯跼蹐,出語但寒暄。宮省咽喉任,戈矛羽衞屯。光塵皆影附,車馬定西奔。億萬持衡價,錙銖挾契論。堆時過北斗,積處滿西園。接棹隋河溢,連蹄蜀棧刓。漉空滄海水,搜盡卓王孫。鬥巧猴雕刺,誇趫索掛跟。狐威假白額,梟嘯得黃昏。馥馥芝蘭圃,森森枳棘藩。吠聲嗾國猘,公議怯膺門。竄逐諸丞相,蒼茫遠帝閽。一名為吉士,誰免吊湘魂。間世英明主,中興道德尊。昆岡憐積火,河漢注清源。川口堤防決,陰車鬼怪掀。重雲開朗照,九地雪幽冤。我實剛腸者,形甘短褐髡。曾經觸蠆尾,猶得憑熊軒。杜若芳洲翠,嚴光釣瀨喧。溪山侵越角,封壤盡吳根。客恨縈春細,鄉愁壓思繁。祝堯千萬壽,再拜揖餘樽。

清源山導遊詞 篇2

清源山又名北山、泉山、齊雲山,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公尺,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讚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遊客登臨攬勝。1988年列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清源山右峯峻峭,中峯巍峨,左峯迤邐。層巒疊嶂,壑深洞幽,曾以三十六洞天名其精華景物,如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賜恩巖、五台巖、南台巖、龜巖、獅巖、蜕巖和清源洞尚保存原貌;巢雲巖、寒山巖、紫澤洞尚有遺蹟。這些巖洞,或妙景天成,或人工雕造,都各具特色,各臻其美。其主要有:老君巖,位於左峯羅山、武山下,宋代天然巖石雕成的老君坐像,高5.1公尺,造型生動、刻工精巧,是我國現在最大道教石雕像,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彌陀巖,位於左峯山腰“一嘯台”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石壁建仿木構石室,面寬5.6公尺,門額刻“阿彌

陀佛”。室後壁巖面浮雕阿彌陀佛立像,高5公尺,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巖外有“一線天”、“雲台”、“連心石”、“泉窟觀瀑”、“泓一法師舍利塔”等景觀。

碧霄巖,位於彌陀巖東南方,建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原有石構建築,已廢。巖壁上浮雕三世尊坐像,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巖上方為上碧霄,有平台,崖刻“壽”字,4公尺見方。從中國台灣迎回的廣欽法師的靈骨也埋在碧霄巖邊,並建石塔,以供瞻仰。

瑞像巖,位於碧霄巖東側,北宋元右二年(1086年)依天柱峯山石雕刻“釋迦瑞像”立姿,高4.4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建仿木構石室。該巖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巖外

奇石扦天,千姿百態。峭壁間有“忘歸”、“北門勝概”崖刻。巖室對面為羅漢峯,斷巖側立,形如羅漢,構成十八羅漢朝瑞像奇觀。

此外,千手巖的釋迦牟尼造像,賜恩巖的白衣觀音造像,均雕於北宋元右年間,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清源山的泉有一百多眼。著名的叫“孔泉”,也稱“虎浮泉”,泉從一斜卧大山石孔隙中迸出,細流清清,常流不絕。清源、泉山因此得名。彌陀巖側的“泉窟觀瀑”。在雨季有“虹雨千層吹不斷,琉璃萬斛湧還多”的景象;而在旱季,則凝脂潛滴,須待上方水庫放閘,人工造瀑。

歷代文士、武將、高僧、權貴遊山,留下400方碑刻和崖刻。北宋米芾的“第一山”,明將俞大猷的“君恩山重”,現代高僧泓一法師遺墨“悲欣交集”,備受景仰。曾在清源山上結廬讀書而成就頗豐有唐代的歐陽詹、林藴、林藻,明代的李光縉、王慎中、顧碧等。在清源山修行和羽化道長、高僧不乏其人。清源山流傳無數的典故、傳説、神話等等,使名山更具深刻的文化內涵。

清源山導遊詞 篇3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有“秀出東南”之美譽的清源山觀光旅遊。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導遊,姓郭,大家可以叫我小郭。很高興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服務,在這裏先預祝各位旅途愉快。由於時間限制,我們今天參觀我們今天參觀的景點是老君巖和清源山第一洞,希望大家玩得開心遊的盡興!

大家請看,清源山是多麼的雄偉壯觀啊!整個景區是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峯海拔498米,是泉州城一顆璀璨的明珠。大家知道我們清源山為什麼如此出名嗎?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清源山也正是借仙而出名的。傳説當年鐵枴李雲遊到此地的時候,看到這裏的景色如此的美麗,樂得他舉起了枴杖不停地點地,大呼:妙哉!妙哉!沒想到用力過猛,鐵杖深入地層數丈,突然就冒出一股清泉,噴射不止。因此,當時第一個發現此泉的人,就把此山命名為“泉山”。此城也因此得名“泉州”。後來有人在泉字上做文章,把山名衍化為“清源山”。山高人云又名“齊雲山”又因地處泉州市北郊又稱“北山”也因山峯鼎峙,又稱“三台山”。

清源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巖異洞、峯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佈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巖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今天我們時間有限,無法飽覽清源山的神韻,只能讓大家留點遺憾下次再來。

好,現在大家請隨我往前走參觀老君巖。老君巖的佈局是這樣的:山門――林蔭石徑――老君造像。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老君巖的山門,這座山門是以牌坊的形式建立的,高12.6米,寬21米。山門頂端有四個雲紋望柱頭,正中頂部嵌有菱形藍寶石燈飾,象徵清源山為古城明珠,中國名山。而眼前這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台,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着“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字,還有這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使人有種進入物外仙境的感覺。

沿着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樹分立兩側,氣派非凡。那一叢叢既密又長的樹根,有如老子的長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長地久,無限生機”。

各位朋友,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尊石雕,就是有“老子天下第一”美譽的老君造像。老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於宋代,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佔地面積55平方米。由於它是我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戲稱它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實。生動逼真的造型,精美傳神的韻味,誇張寫意的線條,質樸淳厚的內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這尊老君石像顯得格外親切可愛,充滿令人心馳神往、百看不厭的魅力。而最令人喜愛和讚歎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態和藹可親,目光深邃而睿智,滿臉笑容,平易近人,充滿了一種温馨的人情味,一點也沒有道貌岸然、威嚴凌厲的神仙架勢。同時,這尊老子石像還是健康長壽的象徵。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這是用我們閩南的方言講的。意思是説,誰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摸摸看。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的清源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大家知道清源山佳景遍佈,我們今天所見僅僅是鳳毛麟角,但希望通過我的介紹後,能讓各位對清源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能引發您寄意山水,重遊故地之情!

最後,謝謝大家的配合,願有機會再和各位朋友相聚!

清源山導遊詞 篇4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各位親愛的團友們,大家好!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告訴我們:福禍是相對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大家既然已來到有着“海濱鄒魯”之稱的泉州,就不要擔心抱怨其它什麼了,打開你們的心,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盡情地放鬆遊覽吧!

泉州,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經盛行的璀璨文化遺蹟,能否在今天的遊覽重温中,再次領略呢?

好!各位親愛的團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也可以説是慾望,首先來遊覽這“秀出東南”的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風景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佔地面積達62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主峯海拔498米,清源山借仙而得名,那是什麼神仙與它有着如此的身世之緣呢?這可要涉及到一個傳説了喔!大家都知道“八仙過海”八仙中有個叫做鐵枴李,對吧?傳説啊,李鐵枴雲遊至此,停在了山頭上休息時,見有山下藍海綠原|、山上蒼松翠柏、曲徑通幽之美景,這可把鐵枴李樂得高舉枴杖點地啊,極呼:妙哉、妙哉!可這枴杖呀,因用力太大深入底層數丈,冒出清泉噴射不止啊!於是因泉眼諸多,後人名為“泉山”,而泉州呢,也就因此而得名了,後又漸漸衍化為清源山了,又因山高入雲又名“齊雲山”;位於市郊北部又稱“北山”;山峯鼎峙,故又稱“三台山”。

説到三台山大家也許就會聯想到佛教名山——五台山了,同五台山一樣,泉州清源山自唐代就有“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後逐步發展成為多種宗教兼容幷蓄的文化名山了。

好!各位團友!請跟隨我的步伐哦!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這座別具特色的老君巖山門了,眼前的二級平台成曲尺形,是太極陰陽八卦變形圖案,正前聳立的這塊天然石頭上鐫刻着八個大篆字,大家,猜猜是什麼字呢?好,我讀給大家聽,“青牛西去,紫氣東來”,説的呢是一個關於老子的典故喔!據記載,西周末年衰敗,老子逐棄周隱居,騎着青牛,悠悠然,出函谷關,關令伊喜見有紫氣東來,料定有聖人過關啊,果然是聖人老子,伊喜久仰老子大名,要求老子寫點東西給他,方可過關,於是老子提筆作了傳世之作——<<道德經>>。好!大家看到上面寫的幾個字嗎,眾妙之門,這可是老子大的名句哦,山門的石窗是以花崗巖鏤空製成,窗飾盤根錯節!現在我們走進山門,大家可以看到前方一條兩旁榕樹分立的林蔭石徑,現在跟隨我踏上這幽靜的石徑,好,大家放鬆腳步,閉上眼睛,屏住呼吸,然後看看這些猶如老子的長髯的榕樹根,會不會像是走進了仙境呢?

我們帶着這種意境繼續往前走,話説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我的朋友們,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尊石雕呢,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譽的老君造像,是我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喔!老君是誰呢?誒!就是我剛才説到的老子啦!那又是誰雕刻的呢?據《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説明它啊,原來是一塊形狀稍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民間工匠略施技藝而成的。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大家仔細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憑几,雙眼含笑,鬚眉皓然,神態和藹可親,目光深邃而睿智,充滿了一種温馨的人情味,一點也沒有道貌岸然、威嚴凌厲的神仙架勢。在民間,這尊老子石像還是健康長壽的象徵。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説,誰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當然咯!可不要真的爬上去摸,石像可是受保護的喔!

各位團友,神仙是可以騰雲駕霧的,但我們可不能騰雲駕霧,我們得細細的遊覽。下面還有更多的景點讓我們慢慢的觀賞!

清源山導遊詞 篇5

清源山又名北山、泉山、齊雲山,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公尺,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讚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遊客登臨攬勝。1988年列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清源山右峯峻峭,中峯巍峨,左峯迤邐。層巒疊嶂,壑深洞幽,曾以三十六洞天名其精華景物,如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賜恩巖、五台巖、南台巖、龜巖、獅巖、蜕巖和清源洞尚保存原貌;巢雲巖、寒山巖、紫澤洞尚有遺蹟。這些巖洞,或妙景天成,或人工雕造,都各具特色,各臻其美。其主要有:老君巖,位於左峯羅山、武山下,宋代天然巖石雕成的老君坐像,高5.1公尺,造型生動、刻工精巧,是我國現在最大道教石雕像,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彌陀巖,位於左峯山腰“一嘯台”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石壁建仿木構石室,面寬5.6公尺,門額刻“阿彌

陀佛”。室後壁巖面浮雕阿彌陀佛立像,高5公尺,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巖外有“一線天”、“雲台”、“連心石”、“泉窟觀瀑”、“泓一法師舍利塔”等景觀。

碧霄巖,位於彌陀巖東南方,建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原有石構建築,已廢。巖壁上浮雕三世尊坐像,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巖上方為上碧霄,有平台,崖刻“壽”字,4公尺見方。從中國台灣迎回的廣欽法師的靈骨也埋在碧霄巖邊,並建石塔,以供瞻仰。

瑞像巖,位於碧霄巖東側,北宋元右二年(1086年)依天柱峯山石雕刻“釋迦瑞像”立姿,高4.4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建仿木構石室。該巖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巖外

奇石扦天,千姿百態。峭壁間有“忘歸”、“北門勝概”崖刻。巖室對面為羅漢峯,斷巖側立,形如羅漢,構成十八羅漢朝瑞像奇觀。

此外,千手巖的釋迦牟尼造像,賜恩巖的白衣觀音造像,均雕於北宋元右年間,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清源山的泉有一百多眼。著名的叫“孔泉”,也稱“虎浮泉”,泉從一斜卧大山石孔隙中迸出,細流清清,常流不絕。清源、泉山因此得名。彌陀巖側的“泉窟觀瀑”。在雨季有“虹雨千層吹不斷,琉璃萬斛湧還多”的景象;而在旱季,則凝脂潛滴,須待上方水庫放閘,人工造瀑。

歷代文士、武將、高僧、權貴遊山,留下400方碑刻和崖刻。北宋米芾的“第一山”,明將俞大猷的“君恩山重”,現代高僧泓一法師遺墨“悲欣交集”,備受景仰。曾在清源山上結廬讀書而成就頗豐有唐代的歐陽詹、林藴、林藻,明代的李光縉、王慎中、顧碧等。在清源山修行和羽化道長、高僧不乏其人。清源山流傳無數的典故、傳説、神話等等,使名山更具深刻的文化內涵。

清源山導遊詞 篇6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游東北岸,位於東經l18度30'-118度37',北緯24度54'-25度O'之間;與發展中的泉州市區三面接壤。距廈門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繪萃,尤以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因山高入雲稱“齊雲山”。位於城市北郊又稱“北山”,山上有三峯亦稱“三台山”。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經過了歷代開發,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兩代花崗巖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最負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風石刻,是研究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於靈山,稱伊斯蘭聖墓。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蹟。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屬花崗巖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勢起伏、巖石突兀,主景區最高海拔498米。地質結構是通過多次構造運動和巖體侵人所形成的,巖體外部呈黑褐色,巖層節理不發達,成土因質以坡積物居多,土壤為温潤型;年平均氣温17度-21.3度C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間,全年無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涼,氣候温暖濕潤,一年四季均適宜觀光旅遊。

我國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閩海蓬萊"意境區內的羽仙巖下。1988年月1月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思想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裏記載:"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車曰聃。"他的籍裏是"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為教主,奉承《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我國佔有重要位置,影響十分深遠。

老君造像雕於宋代,據《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寥寥數語,使之更具有神祕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憑几,垂耳飄髯,指能彈物,目光炯炯,獨具超塵脱俗、仙風道骨神韻。整座石像神態浩然,和藹可親,炳煥生光,充滿魅力,堪稱宋代石雕藝術瑰寶。

老君巖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羣,規模宏大,蔚為半觀,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詠贊。道觀明代已廢,但老君造像經風歷雨何存至今,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眾多學者慕名而來參觀考察。現在老君巖已成為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遊熱點。法蘭西共和國學者黛安娜·李作為我國文化部外文局專家,隨外籍專家組來泉州考察時,在老君巖題留:"這已是我第二次參觀老君巖,但我仍和上次一樣激動,因為這位老人和大地緊緊地融為一體,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國著名規劃專家任震英題贊老君巖造像為:"老子天下第一"

清源山導遊詞 篇7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各位親愛的團友們,大家好!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告訴我們:福禍是相對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大家既然已來到有着“海濱鄒魯”之稱的泉州,就不要擔心抱怨其它什麼了,打開你們的心,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盡情地放鬆遊覽吧!

泉州,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經盛行的璀璨文化遺蹟,能否在今天的遊覽重温中,再次領略呢?

好!各位親愛的團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也可以説是慾望,首先來遊覽這“秀出東南”的泉州清源山 。

清源山風景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佔地面積達62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主峯海拔498米,清源山借仙而得名,那是什麼神仙與它有着如此的身世之緣呢?這可要涉及到一個傳説了喔!大家都知道“八仙過海”八仙中有個叫做鐵枴李,對吧?傳説啊,李鐵枴雲遊至此,停在了山頭上休息時,見有山下藍海綠原|、山上蒼松翠柏、曲徑通幽之美景,這可把鐵枴李樂得高舉枴杖點地啊,極呼:妙哉、妙哉!可這枴杖呀,因用力太大深入底層數丈,冒出清泉噴射不止啊!於是因泉眼諸多,後人名為“泉山”,而泉州呢,也就因此而得名了,後又漸漸衍化為清源山了,又因山高入雲又名“齊雲山”;位於市郊北部又稱“北山”;山峯鼎峙,故又稱“三台山”。

説到三台山大家也許就會聯想到佛教名山——五台山了,同五台山一樣,泉州清源山自唐代就有“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後逐步發展成為多種宗教兼容幷蓄的文化名山了。

好!各位團友!請跟隨我的步伐哦!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這座別具特色的老君巖山門了,眼前的二級平台成曲尺形,是太極陰陽八卦變形圖案,正前聳立的這塊天然石頭上鐫刻着八個大篆字,大家,猜猜是什麼字呢?好,我讀給大家聽,“青牛西去,紫氣東來”,説的呢是一個關於老子的典故喔!據記載,西周末年衰敗,老子逐棄周隱居,騎着青牛,悠悠然,出函谷關,關令伊喜見有紫氣東來,料定有聖人過關啊,果然是聖人老子,伊喜久仰老子大名,要求老子寫點東西給他,方可過關,於是老子提筆作了傳世之作——<<道德經>>。好!大家看到上面寫的幾個字嗎,眾妙之門,這可是老子大的名句哦,山門的石窗是以花崗巖鏤空製成,窗飾盤根錯節!現在我們走進山門,大家可以看到前方一條兩旁榕樹分立的林蔭石徑,現在跟隨我踏上這幽靜的石徑,好,大家放鬆腳步, 閉上眼睛,屏住呼吸,然後看看這些猶如老子的長髯的榕樹根,會不會像是走進了仙境呢?

我們帶着這種意境繼續往前走,話説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我的朋友們,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尊石雕呢,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譽的老君造像,是我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喔!老君是誰呢?誒!就是我剛才説到的老子啦!那又是誰雕刻的呢?據《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説明它啊,原來是一塊形狀稍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民間工匠略施技藝而成的。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大家仔細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憑几,雙眼含笑,鬚眉皓然,神態和藹可親,目光深邃而睿智,充滿了一種温馨的人情味,一點也沒有道貌岸然、威嚴凌厲的神仙架勢。在民間,這尊老子石像還是健康長壽的象徵。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説,誰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當然咯!可不要真的爬上去摸,石像可是受保護的喔!

各位團友,神仙是可以騰雲駕霧的,但我們可不能騰雲駕霧,我們得細細的遊覽。下面還有更多的景點讓我們慢慢的觀賞!

清源山導遊詞 篇8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領略有“秀出東南”美譽的清源山秀麗而多姿的風采!由於時間所限,我們今天參觀的景點依次是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希望大家玩得開心盡興!

清源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峯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一顆璀璨明珠,閃爍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清源山歷史上因泉眼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齊雲山”;位於市區北郊又稱“北山”;因山峯鼎峙,故又稱“三台山”。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幷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巖異洞、峯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佈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巖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台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今天我們時間有限,無法飽覽清源山的神韻,只能讓大家留點遺憾去回味,或可以從我們有關的旅遊宣傳資料中去神遊一番了。

好,現在我們參觀第一站--老君巖。

老君巖的佈局是這樣的:山門--林蔭石徑--老君造像。

大家現在站的地方為老君巖的山門,請大家注意,眼前這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台,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着“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樹分立兩側,氣派非凡。那一叢叢既密又長的樹根,有如老子的長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長地久“,無限生機。

各位朋友,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譽的老君造像。者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於宋代,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説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日聃。”故籍為楚地苦縣歷鄉“曲仁里人”。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經》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象我們常説的“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告誡人們禍福旦夕,都是相對的,不必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時候,都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觀點,充滿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觀圍護,規模宏偉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焚燬,老君巖便露天屹立,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它的健在,足以證實譽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發達興盛的。

清源山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領略有“秀出東南”美譽的清源山秀麗而多姿的風采!由於時間所限,我們今天參觀的景點依次是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希望大家玩得開心盡興!

清源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峯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一顆璀璨明珠,閃爍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清源山歷史上因泉眼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齊雲山”;位於市區北郊又稱“北山”;因山峯鼎峙,故又稱“三台山”。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幷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巖異洞、峯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佈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巖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台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今天我們時間有限,無法飽覽清源山的神韻,只能讓大家留點遺憾去回味,或可以從我們有關的旅遊宣傳資料中去神遊一番了。

好,現在我們參觀第一站--老君巖。

老君巖的佈局是這樣的:山門--林蔭石徑--老君造像。

大家現在站的地方為老君巖的山門,請大家注意,眼前這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台,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着“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樹分立兩側,氣派非凡。那一叢叢既密又長的樹根,有如老子的長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長地久“,無限生機。

各位朋友,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譽的老君造像。者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於宋代,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説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日聃。”故籍為楚地苦縣歷鄉“曲仁里人”。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經》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象我們常説的“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告誡人們禍福旦夕,都是相對的,不必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時候,都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觀點,充滿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觀圍護,規模宏偉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焚燬,老君巖便露天屹立,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它的健在,足以證實譽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發達興盛的。

清源山導遊詞 篇10

Qingyuan mountain, also known as Beishan, Quanshan and Qiyun mountain, isthe North barrier of Quanzhou City. It is 498 meters above sea level and coversan area of 62 square kilometers. The main scenic area is 3 kilometers away fromQuanzhou City. "The wonder of Qingyuan is stone", and the spirit of Qingyuan isspring. Yuan people praised "the first mountain of Penglai in minhai". "Qingyuanconfrontation" is one of the ten scenic spots in Quanzhou, which has always beena range rover for tourists. It was listed as national scenic spot in 1988.

The right peak of Qingyuan mountain is steep, the middle peak is lofty, andthe left peak is meandering. Layer upon layer of peaks and knolls, deep holesare deep, and once the thirty-six cave days are known for their essence, such asLao Jun Yan, thousand hand rock, mite, Bi Xiao rock, Rui Xiang, Ci Enyan, fiveChinese Taiwan rock, ntai Yan, tortoise rock, lion rock, slough rock and Qingyuan caveare still preserved; nests, Yunshan rocks and zidze cave are still relics. Thesecaves, either made of wonderful scenery or artificially carved, have their owncharacteristics and each achieves its own beauty. Its main features are: Laojunrock, located at the foot of Luoshan mountain and Wushan mountain, is a sittingstatue of Laojun carved from natural rocks of Song Dynasty. It is 5.1 metershigh, vivid in shape and exquisite in carving. It is now the most importantstone statue in China and a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

Midoyan is located on the "yixiaotai" on the mountainside of zuofeng. In1364, an imitation wooden stone chamber was built on the stone wall, with a facewidth of 5.6 meters and the inscription "AMI" on the forehead

Buddha. On the back wall of the room, the statue of Amitabha Buddha, 5meters high, is a ke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of the province. Outsidethe rock, there are "yixiantian", "Yuntai", "lianxinshi", "quankuguanbao","Hongyi master relic tower" and other landscapes.

Bixiaoyan,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midoyan, was built in the 27th yearof the Yuan Dynasty (1290). The original stone structure was abandoned. Thestatue of the third Buddha sitting in relief on the cliff is a key culturalrelic protection unit of the province. On the top of the rock is shangbixiao,with a platform and the character "Shou" carved on the cliff, which is 4 meterssquare. The spiritual bones of master Guangqin, who came back from Chinese Taiwan, werealso buried by Bixiao rock, and a stone tower was built to pay homage tothem.

Ruixiang rock is located in the east of Bixiao rock. In 1086, the statue ofSakya Ruixiang was carved on tianzhufeng mountain stone. It is 4.4 meters the 19th year of Chenghua (1483) of Ming Dynasty, the imitation wood stonechamber was built. The rock is a ke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of theprovince. Outside the rock

The sky is full of strange rocks. Among the cliffs, there are cliffcarvings of "forget to return" and "North Gate victory". On the opposite side ofthe rock chamber is Luohan peak, standing on the side of the broken rock, whichis shaped like Luohan, forming the auspicious spectacle of the 18th LuohanDynasty.

In addition, the statues of Sakyamuni in qianshouyan and Guanyin in Baiyiin cienyan were all carved in Yuanyou period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whichhave high historical and artistic value. The spring in Qingyuan mountain hasmore than 100 eyes. The famous one is called "Kong Quan", also known as "Hu FuQuan". The spring bursts out from the pores of a large rock lying obliquely,with clear and constant flow. Qingyuan and Quanshan got their names. "Springcave view waterfall" on the side of mitoyan. In the rainy season, there is ascene that "the rainbow and rain are blowing continuously, and there are stillmany rivers of colored glaze"; in the dry season, there is a drop of coagulatedfat, which needs to wait for the reservoir above to release its gate, and theartificial waterfall is built.

Scholars, generals, eminent monks and dignitaries of all dynasties visitedthe mountain, leaving 400 square steles and cliff inscriptions. Mi Fu's "thefirst mountai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Yu Dayou's "Junen mountain" in theMing Dynasty, and master Hongyi's "the intersection of sadness and joy" in themodern monk's ink are highly admired. He studied in Jielu on Qingyuan mountain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cluding Ouyang Zhan, Lin Yun and Lin Zao in TangDynasty, Li Guangjin, Wang Shenzhong and Gu Bi in Ming Dynasty. There are manyTaoist priests and eminent monks in Qingyuan mountain. The numerous allusions,legends, myths and so on spread in Qingyuan mountain make the famous mountainhave more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清源山導遊詞 篇11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游東北岸,位於東經l18度30'-118度37',北緯24度54'-25度O'之間;與發展中的泉州市區三面接壤。距廈門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繪萃,尤以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因山高入雲稱“齊雲山”。位於城市北郊又稱“北山”,山上有三峯亦稱“三台山”。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經過了歷代開發,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兩代花崗巖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最負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風石刻,是研究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於靈山,稱伊斯蘭聖墓。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蹟。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屬花崗巖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勢起伏、巖石突兀,主景區最高海拔498米。地質結構是通過多次構造運動和巖體侵人所形成的,巖體外部呈黑褐色,巖層節理不發達,成土因質以坡積物居多,土壤為温潤型;年平均氣温17度-21.3度C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間,全年無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涼,氣候温暖濕潤,一年四季均適宜觀光旅遊。

我國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閩海蓬萊"意境區內的羽仙巖下。1988年月1月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思想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裏記載:"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車曰聃。"他的籍裏是"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為教主,奉承《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我國佔有重要位置,影響十分深遠。

老君造像雕於宋代,據《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寥寥數語,使之更具有神祕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憑几,垂耳飄髯,指能彈物,目光炯炯,獨具超塵脱俗、仙風道骨神韻。整座石像神態浩然,和藹可親,炳煥生光,充滿魅力,堪稱宋代石雕藝術瑰寶。

老君巖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羣,規模宏大,蔚為半觀,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詠贊。道觀明代已廢,但老君造像經風歷雨何存至今,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眾多學者慕名而來參觀考察。現在老君巖已成為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遊熱點。法蘭西共和國學者黛安娜·李作為我國文化部外文局專家,隨外籍專家組來泉州考察時,在老君巖題留:"這已是我第二次參觀老君巖,但我仍和上次一樣激動,因為這位老人和大地緊緊地融為一體,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國著名規劃專家任震英題贊老君巖造像為:"老子天下第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9j0ny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