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西安的導遊詞(通用24篇)

西安的導遊詞(通用24篇)

西安的導遊詞 篇1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到家來到西安,西安是著名的古城,我將帶領大家遊覽幾天,那麼首先我們就去秦始皇陵觀光。

西安的導遊詞(通用24篇)

始皇陵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東約五千米處,它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地勢險峻,環境優美。陵園規模宏大,陪葬品重多,像一座豐富的地下文物寶庫。據史書記載,秦始皇趙政從13歲就開始營建陵園,修剪時間長達38年。工程浩大,氣魄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1974年在其東側發現兵馬俑坑,轟動了中國,震驚了世界,是20世紀最偉大的考過發現之一。 1978年,法國前總統希拉剋參觀後説:“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説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建立在兵馬俑坑原址上的遺址型博物館,於1979年10月開館。1987年12月聯合國教文組織將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家在遊覽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大聲喧譁。 2。不要擁擠,要有秩序的參觀。 3。不要亂寫亂畫,保護文物。 現在我就帶大家一起參觀一下吧!

西安的導遊詞 篇2

天下第八大事蹟 1974年,秦始皇陵戎馬俑坑的發明震驚天下。這一建在公元前3世紀的地下雕塑羣以恢弘磅礴的氣魄,威武嚴整的軍陣,形態傳神的陶俑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光輝燦爛光輝,無論製作年月、構築侷限與藝術結果無不堪與“天下七大事蹟”媲美。於是,“天下第八大事蹟”之譽風行一時,成為秦始皇陵戎馬俑的代名詞。

秦始皇戎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博物館,除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掩護陳列大廳外,尚有戎馬俑坑出土文物陳列室和秦陵銅車馬陳列室。

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

西楊村本是酈山北麓一個冷靜無聞的平凡墟落。1974年3月,西楊村的村民在村南160米的柿樹林畔打一口井。這裏地處驪山沖積扇前緣,累經山洪泥石流淤積,耕地間混合充滿鵝卵石的灌木叢和廢棄荒地。3月24日動工,挖到3米多深時,發明下面是紅燒土、燒結硬塊和炭屑灰燼,各人覺得碰上了老磚窯址。繼承往下打,在5米多深處的井壁西側,幽暗的光澤下終於暴露“瓦王爺”凝靜的面目面貌。村民們正驚訝間,剛好公社幹部房樹民來搜查打井進度。他下到井底細心調查,發明出上的磚塊與秦始皇陵四面發明的秦磚千篇一律,匆匆彙報各人停息打井,接着便倉皇趕往縣城陳訴縣文化館。湮沒2200年的“天下第八大事蹟”就這樣從頭回到人世。

這是一個值得眷念的日子——1974年3月29日。

中國雕塑藝術的岑嶺

先秦雕塑古樸拙稚,直到接管釋教文化之後,才形成中國雕塑的藝術氣魄威風凜凜。它的特點是高度歸納綜合,線條簡捷,氣魄威風凜凜浪漫,注重裝飾,考究神似而失於寫實。然而,秦戎馬俑的發明使中外美術史專家們瞠目結舌。人們在這裏發明白20__年前東方古典寫實主義雕塑藝術的岑嶺,找到了中國美術史上恆久缺失的一頁!它嚴酷運用寫實主義創作伎倆,無論形體、佈局、比例、質感、量度都以精確的剖解結構為依據.從秦俑的臉部,可以看出皮膚肌肉下顴骨、眉骨、頜骨的精確位置,五官的鉅細、比例、位置一絲不苟,形體的每一凸凹無不切合人體剖解結構。甚至可以從馬的造型判定其品種。非但云雲,這些藝術人人還留意 牢牢抓住人物性格,從人物的面部心情、心田勾當、精力狀態上追求變革,塑造出有聲有色、模樣外形各異,形神俱備,無一類似的 浩瀚藝術造型。

一號坑--宿衞軍主力聲勢

一號坑掩護陳列大廳是秦始皇戎馬俑博物館中最早的構築, 1979年10月建成開放。 在三個戎馬俑坑中,它發明得最早,侷限也最大。俑坑呈東西向長方形,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10道寬2.5米的夯築隔牆,形成南北面 闊9間,周環繞以迴廊的名堂。局部掘客已出土陶俑1000餘尊,戰車8輛,戰車的陶馬32匹,各類青銅武器近萬件。按照出 土戎馬俑的分列密度,預計一號坑共埋藏戎馬俑6000餘件。

這是一個以步兵為主,戰車、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設置有先鋒、主體、後衞和翼衞,步騎相間,車馬兼具,侷限複雜,機關精密。東端3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先鋒;後頭接着戰車與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組成軍陣主體;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1列別離面南、面北和麪西的橫隊,那就是軍陣的翼衞和後衞了。

這裏的陶俑按兵種可分步兵俑、弩兵俑、車兵俑和騎兵俑4種。步兵源分列成縱隊或橫隊,各作差異的手持武器姿勢;弩兵俑作張弓待發姿勢並揹負箭;車兵俑手持武器跟從在戰車後頭; 騎兵俑站立在馬旁,一手牽馬,一手緊握武器。 嚴酷的軍階品級制度是組成部隊戰鬥力的重要擔保,從陶俑的差異穿戴、裝束和武器配備上可以清晰看得出來。級別最低的士兵俑束髮挽髯,只穿短褐,胸無錫甲,腿扎行股(裹腿),足登方口齊頭履;級別較高的士兵束髮或戴小圓帽,除短褐外還披短甲,足登短靴或方口齊頭履;初級軍吏源頭戴單版長冠,身穿戰袍外罩玄色長甲;高級軍吏俑頭戴雙版長冠,戰袍外罩彩色花邊胸甲或前後擺平齊的魚鱗甲;與眾差異的將軍俑頭戴雙卷尾長冠,冠帶在頸下挽結並下垂胸前。這種冠也叫“鶴冠”,冠上雙方原來堅插玄色的雞尾,聽説鶴是一種脾性勇猛善斗的鳥,“其鬥到死乃 止”。將軍身穿兩重戰袍,袍外罩有形制怪異的鋁甲,鋁甲前胸呈三角形由魚鱗甲片構成,雙肩及前後胸有效綵帶扎的花結。位於步兵俑羣間的將軍湧被一羣軍吏俑蜂擁,面部威嚴,絡腮髯毛,雙、足分隔,右手緊握左臂手腕,雙手交置腹前,似作拄劍姿勢。另一尊原先站在戰軍上的將軍俑額下長鬚,模樣外形莊重,左手按劍。軍階品級也從所持武器差異看得出來,將軍湧和高級軍吏僅有佩劍,用作批示與自衞;初級軍吏和士兵俑則各持襲擊性武器長矛、戈等。

二號坑--揭開古代軍陣之謎

位於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的二號坑是在1976年考古勘查中發明的,平面呈曲尺形,對象最優點96米,南北最寬處84米,深約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

二號坑由四個單位構成。第一單位即東邊突出部門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源構成方陣;第二單位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車構成車兵方陣;第三單位即俑坑中部車徒團結,由車、步、騎兵俑混淆體例生長方陣;第四單位即湧坑北半部由浩瀚騎兵構成 長方陣。四個方陣有機地組合為曲尺形陣,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自作掩蓋,陣式調念頭動,首尾彼此接應,既 是摸索性襲擊的觸角,又是突擊性襲擊的先鋒。它是中國考古史上的獨一發明,為熟悉秦代軍事體例和作戰要領提 供了可貴的直觀模子。據局部試掘所知的密度估算,二號坑埋藏戎馬俑數目約20__ 件,並會有大量青銅武器。與一、三號坑對比,二號坑是秦俑坑中的英華,其組陣之複雜,兵種之一切,姿式之多樣及生涯之完備都高出一、三號坑,其中鞍馬騎兵俑、跪姿弩兵俑是二號坑獨佔的,各式戰車之一切也是二號坑的特色。這裏的戰車可分為批示車、副車、駟搭車和一樣平常戰車四種。批示車裝飾綺麗,通體擦黑漆,繪有精細的幾許形圖案,車頂有圓形華蓋,車內位立將軍俑、御手湧和戎右俑(保鑣員),批示器材是懸掛在車內的鐘和鼓,伐鼓時襲擊,敲鐘時撤退。副車也有華蓋和鐘鼓,車上只有御手俑和戎右俑,留下將軍俑的空位,作戰時,副車緊跟批示車,以備批示車一旦產生意外實時遞補與救護。駟搭車上也有華蓋,但沒有鐘樓,車上有四名陶俑,一為御手俑,一為軍吏俑,別的兩名為軍人俑,專家以為,這種駟搭車供作前驅,行軍時在前引導,作戰時在前挑釁,向敵方投遞戰書,然後兩軍正式交手。一樣平常戰車上有一名御手俑和兩名軍人俑,位於御手兩側的軍人手持矛、戈等長武器,車上還備有弓箭。

二號坑陳列大廳建成於1994年,構築氣派雄偉,肅靜凝重,具有秦代氣魄威風凜凜,擁有展室及錄像廳、貴客迎接室、監控室、茶座、蘇息廳、文物庫等配套辦法,是今朝海內構築面積最大、最當代化、成果最一切完美的遺址掩護陳列大廳。

三號坑——統帥全軍的軍幕

三號坑與二號坑同在1976年考古勘察時發明,1987年建成掩護陳列大廳。 它位於一號坑西端北側,與一號坑相距25米,東距二號坑約120米,三個俑坑呈“品”字狀分列。

在三個俑坑中,三號坑是獨一所有掘客整理完成的一座,也 是侷限最小的一座。平面結 構“凹”字狀,深5.2~5.4米,面積524平方米。從三號坑中掘客出1輛戰車,4匹陶馬,68尊軍人俑和34件青銅武器。除了與戰車配套的4尊車兵俑外,別的64尊軍人俑沿夾道以非戰鬥隊形環狀分列,手持的也不是弓弩、矛、戈之類實 戰武器,而是更多浮現儀仗威嚴的殳(音“書”)。專家們鑑定這裏是統帥全軍的“軍幕”,也就是整支行衞軍的批示體系。古代部隊雖有多種編列,但最根基的是左、中、右全軍。一號坑是左軍,二號坑是右軍,三號坑是批示部,那麼,尚有一支中軍在什麼處所呢?那就是隻挖出土擴,沒來得及鋪磚棚木,更沒來得及放入戎馬俑的四號坑。據勘查,四號坑面積4000多平方米。人們雖一樣平常很少説起,但它並非無關緊要,由於這四個坑同一構成了一個完備的軍事編列系統。三缺一,留下了一個汗青缺憾。史籍記實:“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

秦銅車馬

1978年,秦始皇陵考古隊在秦始皇陵冢西側20米的地下7.8米深處發明一組車馬殉葬坑.這兩具銅車馬就是從中掘客出來的。

銅車馬原先安頓在木棺內,因年月長遠,木棺朽爛,填土下沉,被壓碎成千餘塊。為便於修復,考昔職員把銅車頓時部積土作起源整理後,以鋼板插入地下,把銅車馬從坑內整體吊出裝箱,運回室內整理拼接修復,顛末8年全力,終於使它們從頭抖擻出昔時錦繡華貴的姿容。

從藝術觀賞角度看,銅車馬的造型無可挑剔。強壯肥碩的馬身佩色澤閃爍的金銀飾件,雙眼緊盯前線,鼻孔微微部張,馬齒緊嚼滴銜,鬃花迎風飛揚,削竹般的馬耳斜聳,似乎正凝聽下令,只待長策一揮,便鋪開四蹄奔跑。一號銅車馬的御官站立車頭,兩腿並立,身材稍稍前傾,雙手攬住轡繩,目視車前,全神貫注。二號銅車馬的御官坐在車首。頭戴切雲冠,腰懸青鋒劍,身着長孺,圓領外翻,緊握轡繩,高舉長策,飽滿圓潤的臉 龐上透出既志滿足得又恭謹當真的神氣。 和秦俑一樣,銅車馬回收嚴酷的寫實伎倆,車、馬、人的造型隨處考究比例平均,形態傳神。馬的每塊肌腱都切合心理剖解佈局,乃至馬口腔上顎的皺紋和牙齒都鍛造了出來,連馬大腿兩側兩個附蟬黑斑及-括約肌都沒有忽略。御官的臉部、睫毛、頭髮以至手紋指甲到達惟妙惟肖的境地。與造型藝術嚴酷寫實形成光鮮比較的是銅車彩繪回收的高度浪漫伎倆,車蓋和車 廂上部的彩繪龍虎紋,團團簇簇,似雲騰霧卷,如金蛇狂舞,縱情揮灑,曠達浪漫;而一到底邊,畫筆一轉,氣魄威風凜凜陡變,絲絲縷縷,若即若離,筆意委婉,秀麗超逸;再配以鑄出的幾許形紋飾,使得雕塑造型的精細與彩畫圖案的爛漫共熔一爐,相得益彰。

西安的導遊詞 篇3

哈嘍!歡迎大家來到西安,我是你們的小導遊劉琳,我和大家初次見面,請大家多多關照,下面我們就前往清華池吧!

朋友們,我們正在走廊,請大家往前看,那就是黃河母親,她一身雪白,還抱着不到一歲的孩子,用乳汁哺育這他,這黃河母親大概有兩米多高。我們聯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媽媽肯定也這麼愛你吧!

黃河母親大家已經看過了,我們就去對面那座山吧!它叫作鳥山,必須坐纜車去。請大家做好準備,纜車要出發了!請大家往下看,這就是清華池,很美麗吧!

好了!大家該下纜車了,我們已經到達鳥山了。請大家往裏面走,看!那是八哥!多麼可愛呀!大家自己看吧!可不要掉隊哦!好了!大家應該看完了,我們下山吧!

look!那是青春泉!聽説只要用哪裏的泉水洗臉,臉上永遠不會有皺紋哦!青春泉的左面是皇上和他的妃子洗澡地方,只要往裏面頭一兩個硬幣,就會來年有好運!

好了!今天的清華池一日遊結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説再見了!請大家不要忘記今天哦!

西安的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現在我們的目的地是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於西安市三學街孔廟遺址,是我國收藏古代碑石墓誌時間最早,名碑最多,數量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

孔廟遺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置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門照壁上的“孔廟” 兩字是由清代書畫家劉暉書寫的。現在的大門東西開,俗稱“禮門”、“義路”。走進博物館大門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樑畫棟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氣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於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石質書庫”、“書法的故鄉”。西安碑林是為保存唐代《石台孝經》、《開成石經》而建,經歷代不斷的整修充實,集中展出了漢魏至明清的碑石墓誌1000多件。

遊客朋友們,碑林博物館的參觀講解就到這裏,謝謝大家的配合,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謝謝大家!

西安的導遊詞 篇5

人們都説:大雁塔是座美麗的塔,是座偉大的塔,是座神祕的塔。今年,我去了西安,看到了大雁塔,看她那美麗、偉大、神祕的樣子,真是感慨萬千。

説大雁塔美麗,因為在大雁塔的跟前,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當高雅、優美的音樂響起時,水面上就會突然冒出高大的泉水。隨着音樂節奏高低的變化,噴泉也十分有規律地跟隨着歡快起伏,活像一羣孩子在歡樂地舞蹈。當夜色降臨時,廣場四周華燈綵照,噴泉水池中央碧波盪漾,繁星點點,迷人的風景把大雁塔裝飾得無比美麗。

説大雁塔偉大,她不僅巍然屹立,高聳入雲,雖經千年滄桑,仍然完好無損,而且還有唐朝高僧玄奘三藏法師西天取經的歷史。要説唐三藏西天取經,由於唐僧取經的想法沒有得到朝廷准許,所以完全是另闢蹊徑,一路上也沒有《西遊記》中所説的高徒們相伴,全靠自己一人一馬,歷經千辛萬苦才從印度取得真經和幾顆舍利子回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為了保護經書,便修建了大雁塔來藏經,就像人們所説的藏經閣,唐僧在那裏翻譯佛經經典十餘年,創立了中國佛教的一大宗派――唯識宗。像這樣一座有着佛教精髓的古塔,是不是很偉大?

説大雁塔神祕,因為傳説中,唐僧從印度帶回來的幾顆舍利子突然被盜走,可數千年後,人們居然在大雁塔的地底下發現了一座地宮,據歷史學家分析,舍利子很有可能就在裏面,只是國家暫時沒有進行文物發掘。像這樣一座美麗、偉大的大雁塔下居然還有地宮,而且被盜的舍利子可能就在下面,你説大雁塔神祕不神祕?

美麗、偉大、神祕,這就是我看到的大雁塔。

西安的導遊詞 篇6

據説回民街過去是商業繁華之街,商賈雲集,風光無兩,街上名店鱗次櫛比,名產馳譽全國。據説有108家糧行,有宰牛、宰鴨、宰驢的數10位,無論是不是趕集,都熱鬧非凡。現在,矮矮的民居屋頂,如蜘蛛網一樣的電線,四通八達縱橫交錯,卻又那麼觸手可及:觸到的是木板裏遺留的草根氣質,但那種人聲鼎沸的鼎盛場面,早就無法企及。

這條街的歷史也已經很久了,據説,原來國外的使節和來長安做生意的商家們聚居在這裏,不斷地繁衍生息,現在的坊上人大都是這些古老移民的後裔。他們用自己的宗教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在漢人佔主流的社會中,頑強地堅持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圈子,他們的血液中還保留着精明商人和貴族的遺傳因子,一直到了今天。

在一千多年前的漢朝,這裏就曾經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迎來了回民的先民--來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節、學生。歷史記載,許多人沿着絲綢之路來到繁華熱鬧的長安城後,在這一區域經商、留學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今天,這裏成為6萬多回族穆斯林羣眾的聚居區。

作為伊斯蘭文化的傳承之地,這一區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門、明代西城門樓羣、眾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廟、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廣元寺等眾多文化遺蹟。街區內眾多街道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清真飲食城、民族購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區"相映成趣"。

回民街在鼓樓的邊上,街的北頭是一座厚重的城牆和它斑駁的拱門。大塊大塊城磚似乎暗示着西北人的豪放不羈,總是使人聯想到那種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俠氣。來回民街就是吃的。

回民街不常,短短的也就500米左右,兩旁開滿了正宗的回民飯店。大多數的店家門口總是能見到幾個帶着回民白帽的小夥子在扇着烤着的牛羊肉串,陣陣的烤肉香味足以令你遲步留連,然後決定進去大爽一把,以飽口福。

回民街上的店門面都不大,外邊看起來總使人聯想到上海吳江路上的小餐店,可是當你一踏進店門就會知道自己估算錯了,窄窄的兩扇門面之後竟然有着禮堂般的大堂,兩個字:大氣。

經營這些餐館店鋪的幾乎都是回民朋友。清真小吃可以説是西安小吃的代表。比如平娃烤肉、賈三灌湯包子、紅紅炒米、特別特、西北樓、金家砂鍋等有名的餐館。到過西安北院門的朋友都有胃口太好但胃太小的感覺。有人説,陝西的小吃不小,可以和八大菜系的大餐媲美。

從公元十世紀,也就是北宋時期,回民開始在這裏不斷聚居、繁衍、擴展,他們環清真寺而居,逐漸形成了以回民生活為主,具有獨特建築、環境、文化、社會和經濟特點的歷史街區。歷史街區內有10座年代不一、大小各異的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化覺巷清真大寺。走在街區內,隨處可見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穆斯林建築風格相融合的商業網點,民族服飾、工藝品、清真副食、餐飲店和回民小吃店撲面而來,著名的"賈三灌湯包子店就在其中。40餘棵古樹點綴其間,再加上不遠處的鐘、鼓樓,令人彷彿步入了歷史的深處。

鐘樓向西走100米左右、穿過鼓樓門洞,就進入了西安回民歷史街區。這裏曾經是隋唐皇城所在地,唐朝末年以後成為普通市民的生活區域。漢、唐時代以來西域商人、學者、使節及其後民留下的諸多文化遺產,成為改造工程的重點保護對象。回民街區是一塊麪積約1.8平方公里的區域。

由於街區處於西安市中心地帶,是經濟發展的熱點地區,近年來,街區內的傳統建築不斷被拆毀,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傳統民居大多也年久失修。許多院落沒有上下水系統,生活十分不便。再加上許多居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增加營業面積,自建房屋活動頻繁,這些自建房屋多為2--5層樓房,施工簡單粗糙,不僅沒有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反而嚴重破壞了歷史街區的環境和景觀。

為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方便回族羣眾的宗教、日常生活,保護街區的歷史風貌,政府從1991年就開始對歷史街區內的部分街道進行改造。1997年,挪威首相和當時的江同志簽定了一箇中、挪合作的協議,其中有一個內容就是西安回民歷史街區的保護。由挪威出資500萬元,國家科委和西安市、省上給一定的配套資助和支持,共同啟動了西安回民歷史街區保護項目。

榮獲20xx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化覺巷125號院落就是這次中、挪合作保護、維修的成果。這是一座已經有200多年曆史的標準的小四合院,青磚黛瓦、雕樑畫棟、古色古香。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位於街區化覺巷內,始建於唐玄宗天寶元年,距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後經宋、元、明、清的幾次重修和擴建,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樓台亭殿佈局緊湊和諧、莊嚴肅穆的具有明清風格的巨大古建築羣。其建築風格體現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有機統一,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國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進院落,佔地13000平方米。經過政府和寺院前後30年的重修,不僅保持了寺院的原貌,而且還新增了不少與寺院風格相一致的明清建築。

通過有效的保護措施,西安回民歷史街區將是一個能夠體現我們西安的文化特色、黃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特色的旅遊景點區,裏邊有傳統的伊斯蘭的小食品、還有他們傳統工藝的餐廳、旅遊產品、有旅遊景點。大清真寺經過整修護、周圍的環境經過改善以後,將會更好的起到旅遊示範作用。傳統的四合院將更加體現回、漢交融的建築特色。它的綠地面積、它的公用面積、它的宗教活動面積將得到擴充,要滿足每一個當地居民的生活、宗教活動和他的工作、出行的要求,以及現代生活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要求。但又保留了古老傳統街區的面貌。經過改善的宗教活動(場所)就更具完善性。使這個區域從生活質量、從城市總體功能的配合、基礎設施的容量都能得到滿足,能適應現代化生活的需要,又體現出我們古城的古老風貌。

西安的導遊詞 篇7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在中國的西北部,美麗的西安市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有標誌性建築物鐘樓、明長城遺址、華清池等等。可最雄偉、最有盛名的還要數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來,由玄奘法師修建,用來存放經書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內,從古至今,保存完好,現在供遊人參觀、遊覽,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徵。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見,大雁塔是當之無愧的西安的標誌。

雁塔的由來神奇玄祕。相傳,在印度摩伽陀國,一個寺廟內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淨食(即雁、鹿、犢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羣雁。有位和尚見到羣雁,信口説:“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隻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於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並取名雁塔。玄奘便以這個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財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層的建築,後來因武則天信奉佛教,將它修建到了十層。可不幸的是,五代戰亂又降至七層,才有今天的七層青磚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個門洞,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的不可多得的傑作。

從遠處望去,你會發現大雁塔略有傾斜,這可是有來頭的。過去,西安有過數次的地震,將塔震得像一邊微有傾斜,後來,塔下身部分為土質,地下水不均勻,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傾斜,現在逐漸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歸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經過一次次整修,這個七層的青磚塔變得堅固結實,大雁塔在日後的文物保護、社會建設中,不減昔日古典的美麗,籠罩這一層迷人、神祕的面紗!吸引着世人探尋佛教文化和古代東方文明。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巖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説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裏採藥煉丹,在温泉裏洗澡,因而得道仙。

親愛的朋友,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位於鄂爾多斯市東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爾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為一座民族的豐碑,記載着蒙古民族滄桑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綿山,亦名綿上,後因春秋五霸之晉文公名臣介子推。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嶽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

中國的沿海城市,東面或南面臨海居多,北面臨海的卻很少。煙台恰是北面臨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煙台的海。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日離別後,何日君再來?鄧麗君小姐這首《何日君再來》是我們常常唱起的一首歌。但我相信,我們之間友情的花朵會常開,XX地區的美景永遠常在,今日離別後,什麼時候你會再來?

西安的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黃,叫我小黃或偉羣都行。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很高興,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的時光。今天我先帶大家去最著名的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臨潼出土,今天我就帶領你們遊覽這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歷史文物。

看!這就是將軍傭,它身體魁梧,頭戴鶴冠,身上披着鎧甲,手裏還握着寶劍,看它若有所思的樣子,好象在考慮如何打退匈奴大軍呢!

瞧!這個兵馬俑是陶馬,它的大小跟真馬差不多,個個形體鍵壯,肌肉豐滿,看它躍躍欲試的樣子,好象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檔案,先的景點不知這一關額,還有先古城牆,華清池等等,這些景點我都會帶你們去的,今天我們就先到這裏,大家回去好好休息,然後有一個好的狀態再繼續我們明天的行程,希望大家今晚能休息好,我們明天見。

西安的導遊詞 篇9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鐘樓。鐘樓位於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會處,它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當時鐘樓的位置並不在現在這個地方,那麼它在哪兒呢?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與鐘樓遙相呼應的樓就是鼓樓,鐘樓最初的位置在鼓樓以西的迎祥觀內。迎祥觀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觀,唐睿宗李旦為了給自已的母親過壽,特製了一口鐘安放在迎祥觀內。隨着城市的發展,西安城不斷地擴建,鐘樓就偏於城西,不再居於城市中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將鐘樓遷移至今天的位置。

鐘樓的主要作用就是擊鐘報時。每天清晨,當鐘聲響起,四個城門就打開,人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傍晚鼓樓的鼓聲一響,人們就回到城裏關閉城門,這就是大家常説的“晨鐘暮鼓”。過去用來報時的鐘是唐睿宗李旦在景雲二年(711年)命人制作的,取名“景雲鍾”。景雲鍾紋飾精美,線條流暢,聲音洪亮,充分表現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鑄鐘水平,原鐘現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口鐘是景雲鐘的複製品,它的體態、大小、重量、紋飾與原景雲鍾都是相同的。現在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請看鐘紐部分:據傳海中有一種大獸叫蒲牢,它雖然兇猛,但是非常害怕鯨魚,每當鯨魚攻擊它,它就會拼命大叫,由於它的叫聲非常響亮,人們在鑄鐘的時候就將它縛在鐘上,以祈求鐘聲洪亮,我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鍾就像張着大嘴的蒲牢,撞鐘之木就像鯨魚,鯨魚咬一口,蒲牢叫一聲,鯨魚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響,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來試試。關於蒲牢還有另外一種説法,説“蒲牢”是龍王爺的第九個兒子,龍生九子各有所好,這位蒲牢平素愛大聲喊叫,聲音非常洪亮,因此鐘紐常常做成蒲牢的樣子,希望能使鐘聲洪亮,總之有了蒲牢,鐘聲就會洪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事了。

再來看看鐘面,這裏有龍、鳳、鶴、獅、獨角牛,以及飛天、彩雲、蔓草等,花紋線條流暢、首尾相接,它們分別代表着道教法規、富貴權勢、天上人間,以及現世未來,是一幅集福、權、貴為一體的宗教紋飾畫,特別珍貴的是這篇唐睿宗李旦親筆所書的銘文。李旦的真跡共有三處:孔子廟堂碑、順陵碑以及景雲鍾銘文。因孔子廟堂碑和順陵碑都己被毀,所以現在李旦的真跡就僅存景雲鍾銘文一處了。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講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雲鐘的製作,無論是從書法的角度,還是從文章的內容來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座坐落於四條大街交會處己600多年的鐘樓吧,我們先從屋檐講起,大家站在這裏可以看到鐘樓有三層屋檐,其實它只有兩層,也就是説在二樓是一層樓兩層檐,那麼為什麼要把屋檐做得這麼複雜呢?因為在封建社會裏屋檐有着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重檐就是統治階級為了提高自己的尊嚴和權威而獨佔的一種形式,就是同樣的重檐屋頂也有着最尊與次之的區別,重檐廡殿為最尊,比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北京天安門。鐘樓採用的四角攢尖頂形式,這種形式最早出現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畫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樓、台、亭、閣採用這種形式,到了明清這種形式就更加興盛起來。大家站在這裏可以看到,四周的建築都很漂亮,可這在過去是完全行不通的。普通老百姓蓋房子只能蓋單檐房屋,重檐在皇家建築裏才能出現。也許有的朋友已經注意到了,在屋頂的四翼角戧脊上有一排動物形狀的構件,這就是人們常説的仙人、走獸。我們依次來看一下:第一個是仙人,在它後邊分別是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飛魚、押魚,這幾種走獸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龍風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獅子是獸中之王、鎮山之王;天馬、海馬象徵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飛魚、押魚是海中異獸,據説可興雲作雨、鎮火防災。建築工匠們巧妙地將政治象徵、藝術裝飾和實用構件統一在一起,充分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我們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樑枋與屋頂的構架部分之間可以看到有一層用小塊木料拼合成的構件,它們均勻地分佈在樑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這種構件稱為斗拱,它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上的一種特有的構件。為什麼叫斗拱呢?在柱子與樑枋上因為要挑出屋頂伸出的屋檐,故需要有一種構件托住屋檐下的仿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從柱子和樑上伸出,一層不夠再加一層,弓木層層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這種弓形短木稱為拱;在兩層拱之間用方木塊相墊,小方木形如鬥,所以這種用多層拱與鬥結合成的構件即稱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頂的出檐加大,用在樑枋兩端下面,則可以減小樑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確是一種很奇特的構件,一塊塊小木料組合起來居然可以挑托起那麼沉重、那樣深遠的屋檐,這是我國古代工匠一項了不起的創造。

建築首先作為一種物質財富,也和其他物質一樣,在人類創造的過程中,不但產生了物質的軀體,同時也產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體和房屋各種構件的製作中,人們都對它進行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裝飾就是這樣開始在建築上出現的。古建築的門窗是與人接觸最多的部分,在它們身上自然集中地進行了多種裝飾處理。大家現在看到的格子門,門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內容有生動感人的民間傳説、回味無窮的歷史故事,樓上樓下加起來共有64幅,若朋友們感興趣,不妨仔細研究一下,看看您能猜對多少。

進入鐘樓一樓大廳。首先請大家抬興看:頂部一個個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圓形的叫藻井。為了不露出建築的樑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樑的下方用天花枋組成一個一個的木方框,上面貼有彩色圖案的紙,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繪。鐘樓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繪的,共184塊,有豔麗的牡丹,有素雅的水仙,有傲雪的紅梅,有清幽的蘭花,一年四季就在這小小的四方之間爭嬌鬥奇。在講藻井之前,我想先請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一個什麼圖案呢?有朋友説這是城市的中心點,還有朋友説是雲彩,我給大家講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聽完後大家就會明白了:傳説關中地區過去常鬧水災,每一年都會發生一次,有位道十看過風水後説:鐘樓東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裏有一條大鰲魚,每一年這條大鰲魚都會按時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它這一露頭,關中地區便會汪_一片,知縣得知這一消息後,便命工匠將原鐘樓拆除,在它的東半里,一個十字交叉路口處重新建了一座鐘樓,鐘樓建好後,果然再也沒有發生過水災,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繪的時候,就做了這樣一幅“霞光萬道”圖,大家看這幅圖案像不像太陽照在井眼裏泛出的七色波紋呢?這正是:鍾號景雲鳴綵鳳,樓雄川口鎖金鰲。

西安導遊詞範文5      

各位遊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牆、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牆,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築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後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禦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築城牆。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在看到的城牆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陝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築城牆的序幕。歷時8年修築完的城牆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牆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乾燥之後,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牆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城牆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牆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繞西安城牆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生戰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鬥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禦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採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釐米的木板製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着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禦的保險係數,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牆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裏,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築,是主將鎮守指揮所在。城牆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於城牆主體之外的敵台,俗稱“馬面”。整個城牆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築叫敵樓,兩個敵台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佈局便於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説:“有城無台,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衞人,台又所以衞城也。”。城牆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牆”,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牆稱為“女兒牆”,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牆下。在西安城牆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於戰馬上下。戰爭期間,這裏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衞異常嚴格。

隨着歲月的變遷,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牆的長樂門、安定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明西安城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好了,西安城牆就參觀到這裏,我們將繼續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築。鍾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打擊樂器,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於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築城牆,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築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禦系統在明代發展到頂峯。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築之冠。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築就是鐘樓,位於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於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於西大街的迎祥觀,隨着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曆10年,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築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磚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外面以迴廊環繞,裏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裏,陳列着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傢俱,四面門上佈滿浮雕畫,風格厚朴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着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着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鍾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鍾是唐代景雲年間鑄造的“景雲鍾”。現在這口鐘收藏於西安碑林。據説,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後,雖然樓的式樣大小並沒有改變,但景雲鍾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為了將景雲鍾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雲鍾運到了鐘樓上。據説“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鐘樓內西牆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鐘樓歌》是當年修建鐘樓的陝西巡撫龔懋賢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讚頌。《鐘樓記》是督修過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後,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築又煥發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於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築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為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於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迴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雲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

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裏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西安的導遊詞 篇10

大雁塔位於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台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

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燬,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説: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 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 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葺。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着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裏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寺門內,鍾、鼓樓東西對峙。鍾、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説。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後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後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有和尚墓塔羣。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築,殿內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是禮佛誦經之所。法堂是講經説法的地方。堂內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築。現在大雁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豔,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遊人的遊覽勝地。

西安的導遊詞 篇11

大家好,我是李導,今天帶大家去瀏覽兵馬俑吧。

在我身後是一個拱形大廳,這可是一個家喻户曉的名勝古蹟。你們猜猜它是什麼名勝古蹟?它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

兵馬俑位於我國陝西省臨潼縣驪山北麓下河村附近。現已發掘三個俑坑。我們來到的就是其中最大的兵馬俑坑,即一號俑坑。大家可以把這些照下來。哦,你獨自來的,我來幫你拍張有兵馬俑作背景的照片吧。來。一、二、三茄子!

咱們來參觀一下秦始皇陵吧。請大人帶好你們的孩子。同時,也請你們管好自己的手,不要亂扔垃圾。我們往裏走,看這就是秦始皇陵,它是模仿秦始皇以前住過的宮殿建成的。秦始皇陵園呈南北長,東西寬的長方形。整個陵園用兩道圍牆圍成的,呈“回”字形。這就是它的神奇之處。

我們來到的是地宮大約的位置。因為地宮埋藏的很深,又加上裏面有弓弩機關,所以我們不能去參觀。不過,據《史記》記載,地宮的天花板上描繪着太陽、月亮和星辰,還有人造大地,大地上有着山峯、花草和河流。河水是用水銀做的,閃閃發光,異常美麗。

大家,這次的旅遊結束了。你們一定很開心對不對?大家都玩得這麼開心,希望你們能夠記得我。

西安的導遊詞 篇12

華山西嶽是我國聞名的五大山嶽之一,位於華陰市城南,海撥2200米,北瞰黃河,南依秦嶺,"遠而望之若花狀"(《水經注》),故有其名。又因其西臨少西嶽,古稱太西嶽。為國度級風光勝景區。這裏有譽為關中八景之一的"華嶽仙掌"。

西嶽以奇險要秀而馳名全國,自山麓至絕頂,勝景事業極多,古剎道觀,亭台樓閣,雕塑石刻四處可見,險徑奇石,巧奪天工,更有云海勁鬆,引人入勝。山頂有向陽(東峯)、落雁(南峯)、蓮花(西峯)三峯,皆巋然筆立,直插雲霄。三峯之下,有云台(北峯)、玉女(中峯)諸峯環侍拱衞,各具特色,顯得山勢宏偉,峯巒疊翠聳削。

北峯,亦稱雲台峯,是總轄四峯的衝腹地方,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只有一嶺南通,故險峻非常。峯頂有真武宮,依山為屋,疊起層樓,隱映於蒼松翠柏之間,周圍山色如畫,爛漫多姿。

東峯,峯頂向陽台,、是西嶽觀日出的絕佳田地,故稱向陽松林,東峯有甘露池、青虛洞、下棋亭、風箏翻身等景點。聽説宋太祖趙匡胤曾在這裏和陳摶下棋,功效失敗,而將西嶽輸與陣摶。

南峯,又稱落雁峯,是西嶽的最岑嶺,海撥2200米。附近皆松林,雜以檜柏。迤邐數裏,濃陰匝地。南峯上有明代製作的金天宮也稱白帝祠。峯頂有老君洞,相傳道家始祖老聃隱居於此。洞北有太上皇,泉水碧綠,東注澗下,今稱“仰天池”。東面崖下有石坊,稱“南天門”。坊外西出有長空棧道,通至賀老石屋。南峯上尚有老子峯、煉丹爐八卦池等勝景事業。

西峯,是西嶽最奇麗奇峻的山峯,因峯頂翠雲宮前有蓮花石,外形如蓮花。故稱蓮花峯。據傳説故事《寶蓮燈》中的三聖母之子沉香壁山救母之處就在西峯。翠雲宮旁有一巨石中裂,形如斧劈,名斧劈石。石旁樹立一柄鑄鐵長把大斧。峯的西北面,筆立如削,空絕萬丈,人稱捨身崖。另外,尚有西元洞和蓮花洞等事業。

西嶽爬山階梯蜿蜓曲折,隨處是懸崖絕壁,峭峯陡立,奇險非常。1985年修築了12公里長的西嶽爬山道,對其餘險峻處也設有鐵鏈護欄掩護遊人的安詳,詩詞歌賦,使爬山者感想有驚無險。1994年沿昔時人民解放軍智取西嶽階梯又修築了一條爬山台階路。1996年西嶽索道建成營運。“自古西嶽一條路”已成為汗青。山上山下,風光區內,新建了旅遊飯館、餐館、市肆等旅遊處事辦法,可以滿意旅遊者吃、住、行、遊、購、娛等方面的必要。

西安的導遊詞 篇13

西安,古稱“長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我從課本中、電視中、網絡中看到了許許多多關於西安的故事,那裏還有我夢寐以求的秦始皇兵馬俑。今年,我終於可以到西安看那嚮往以久的秦始皇兵馬俑了。

剛進入西安市,就看到那宏偉壯觀鐘樓、鼓樓在古城牆的襯托下更加引人注目。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們還遊玩了大唐芙蓉園、大雁塔、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大明宮等8個景點,在大明宮,我見識到了大唐盛世的輝煌;在歷史博物館,我瞭解到我們泱泱中華的歷史變遷;在芙蓉園,我領略到了現代文明的飛速發展。而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那讓人歎為觀止的被世界譽為“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了。

秦始皇兵馬俑那神祕的面紗在導遊阿姨的講解中一點點被揭開。原來,秦兵馬俑是當時西楊村農民在村南打井時發現的。後來考古學家們才發掘出了現在的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在這三個坑中屬一號坑最大,坑內的陶人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這些陶武士俑,有面部神態、服式、髮型各不相同,形態逼真,個個栩栩如生。那些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生動再現了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威風凜凜,氣壯山河的景象。導遊阿姨還告訴我們,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豔和諧的顏色。我們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着鮮豔的顏色,但是出土後由於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十秒鐘瞬間消盡,化作白灰。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而且由於現有的科學技術不能很好的保護兵馬俑,現在已經有大部分的兵馬俑被回填了,真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讓兵馬俑完美的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西安的導遊詞 篇14

西安,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河,南依秦嶺,是陝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9區4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6萬人,户籍人口781.67萬人。

西安是歷史悠久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裏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在灃河兩岸建立豐鎬二京,從此揭開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輝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在這裏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譽。西安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著名的絲綢之路以西安為起點;“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則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譽。文物古蹟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價值之高,在全國首屈一指,許多是國內僅有、世界罕見的稀世珍寶。

西安是交通暢達、區位優勢明顯的城市。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我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各地市的門户和交通樞紐。在全國區域經濟佈局上,西安作為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西安是全國連接南北的“大十字”網狀鐵路交通和陝西省“米”字形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是全國幹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中國六大航空樞紐之一、六大通訊樞紐之一,樞紐城市特點十分突出。隨着國家高速鐵路網的加快建設,未來五年內,西安一日交通圈覆蓋範圍將擴大到大半個中國,輻射人口由現在的6億擴大到12億以上。

西安是科技發達、創新力強的城市。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城市前列,全市擁有普通高等學校49所,擁有各類科研技術機構3000多個,各類獨立科研機構661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行業測試中心44個,在校大學生63.22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77餘萬人,每年碩士、博士畢業生1萬人以上,有45名兩院院士,擁有許多國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全市大專以上學歷人口82萬,佔全市總人口的比例為10.92%,列全國第一。全市18歲以上成人接受教育比例居全國第一。這裏聚集了中國航天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神舟”五號、六號火箭發動機和推進劑、箭載計算機和遙感裝置等,都是西安研究製造的。20xx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達12772件,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

西安是發展迅速、產業興旺的城市。近年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安的發展不斷加快,城市面貌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經濟社會進入了加速發展、加速提升的新階段。經濟增長連續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xx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724億元,增長14.5 %。經過多年發展,西安目前已建成了以機械設備、交通運輸、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石油化工為主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培育了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旅遊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等五大主導產業,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閻良國家航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國際港務區、灃渭新區八大發展平台,高新區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六個創建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開發區之一,經開區全力打造涇渭工業園千億元製造業基地,曲江新區是兩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之一,滻灞河生態區正在籌辦20xx年世界園藝博覽會。這些開發區(基地)是西安主導產業的集聚地、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現代化城市建設的示範區。

西安是生態優美、環境宜人的城市。西安北瀕黃河水系最大的支流—渭河,南有被稱為中國國家公園的秦嶺,自然景觀優美,令人留連忘返。近年來,西安城市建設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完備,城市道路、綠化、供氣、供水、供電、供熱、通訊、污水和垃圾處理條件進一步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明顯提升。城市燃氣普及率97.7%,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日供水能力達到175萬噸,污水處理能力達到95萬噸/日,在北方城市率先解決了城市供水問題。通過實施“大水大綠”和“藍天碧水”工程,重現“八水繞長安”的勝景,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42%,20xx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04天。先後榮獲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稱號,已成為人們休閒居住、投資創業的嚮往之地。

未來一段時期,是西安發展歷史上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西安市第十一次-會提出建設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的發展目標,提出:地區生產總值力爭年均增長13%以上,在全面完成“”規劃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到20xx年力爭達到3500億元,人均超過4500美元,分別比20xx年翻一番,努力在全省率先跨入全面小康社會行列,在西部地區率先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第一梯隊,在全國率先建成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和最適宜人居住的城市。20xx年6月,國務院批覆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規劃》從國家層面對西安的定位是:着力打造國際化大都市。到20xx年,都市區人口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內,把西安市建設成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以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規劃》的實施標誌着“關中—天水經濟區”已成為國家級經濟區,西安將在國家區域發展中擔當重要的戰略角色。目前,全市上下正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紮實推進各項工作,讓西安的明天更美好,讓西安的市民更幸福。

西安不只是古老的,更是現代的;不只是一座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積澱的古老城市,也是一座蓬勃發展、充滿活力與希望的現代化城市,更是各地朋友投資興業的一方熱土。我們誠摯邀請大家到西安來觀光旅遊,創業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安市的行政隸屬關係和行政區劃設置有過幾次較大的變動和調整。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屬陝甘寧邊區轄市;1950年改由西北軍政委員會-,1953年1月27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管轄,西安市屬西北行政委員會;1953年3月12日,改為中央直轄市,為全國12箇中央直轄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為省轄市。?

解放初期,西安市設12個區,其中城區8個,郊區4個,城區未設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區下設有19個鄉。1954年調整行政區劃,將12個區和部分新劃入的鄉鎮合併調整為9個區,定名為: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長樂區、雁塔區、阿房區、未央區、草灘區、灞橋區。1957年4月撤銷長樂、未央兩區建制,市轄區減為7個。1958年11月將長安、藍田、臨潼、鄠縣劃歸西安市。1960年撤銷蓮湖、碑林、新城區建制。1961年8月將藍田、臨潼、鄠縣劃出。1962年恢復新城、碑林、蓮湖區建制。1965年撤銷灞橋、雁塔、阿房、未央區建制,轄地合併為一個郊區,市轄區減為4個。1966年6月,將臨潼縣所屬閻良鎮劃歸西安市組建為閻良區,將咸陽市(縣級市)劃歸西安市。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蓮湖、閻良區更名為東風、向陽、紅衞、東紅區,1972年恢復原名。197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又將咸陽市劃出。1980年3月,撤銷西安市郊區,恢復灞橋、未央、雁塔區建制。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將渭南地區所屬藍田、臨潼縣和咸陽地區所屬户縣、周至縣(1964年9月10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報國務院批准,將鄠縣改為户縣,盩厔改為周至)、高陵縣劃歸西安市,西安市共轄新城、碑林、蓮湖、灞橋、未央、雁塔、閻良7區,長安、藍田、臨潼、周至、户縣、高陵6縣。1997年8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潼縣,設立臨潼區。20xx年6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長安縣、設立長安區後,西安市共轄9區4縣。20xx年3月7日,經市0研究並報省0批准,撤銷長安區王曲鎮、鳴犢鎮二鄉(鎮)的建制,設立相應的街道辦事處,其行政區域不變,以原各鄉(鎮)0駐地為街道辦事處辦公駐地。至年底,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區及周至、藍田、户縣、高陵4個縣。共有街道、鄉、鎮176個,其中街道辦事處89個、鎮40個、鄉47個。

西安的導遊詞 篇15

西安,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河,南依秦嶺,是陝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10區3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6萬人,户籍人口781.67萬人。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109°49′和北緯33°42′~34°45′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相鄰。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西安是歷史悠久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裏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在灃河兩岸建立豐鎬二京,從此揭開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輝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在這裏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譽。西安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著名的絲綢之路以西安為起點;“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則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譽。文物古蹟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價值之高,在全國首屈一指,許多是國內僅有、世界罕見的稀世珍寶。

西安是交通暢達、區位優勢明顯的城市。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我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各地市的門户和交通樞紐。在全國區域經濟佈局上,西安作為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西安是全國連接南北的“大十字”網狀鐵路交通和陝西省“米”字形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是全國幹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中國六大航空樞紐之一、六大通訊樞紐之一,樞紐城市特點十分突出。隨着國家高速鐵路網的加快建設,未來五年內,西安一日交通圈覆蓋範圍將擴大到大半個中國,輻射人口由現在的6億擴大到12億以上。

地貌: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台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地質:西安市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居全國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羣峯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蕩舒展、平疇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秦嶺山脈主脊海拔20xx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峯巔海拔3867米,是大陸中部最高山峯。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東北端渭河河牀最低處海拔345米。西安城區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級階地上。

河流、水資源 西安地區自古有“八水繞長安”之美稱。市區東有灞河、滻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氵皂河、灃河,北有渭河、涇河,此外還有黑河、石川河、澇河、零河等較大河流。其中絕大多數屬黃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橫貫西安市境內約150公里,年徑流量為25億立方米。西安地下水儲量估算,總計約19.91億立方米。還另闢有較理想的水源基地。20xx年12月,黑河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億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萬噸,加上地下水資源,市區日供水能力可達172萬噸,基本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用水。

土壤:西安市土壤分佈形成南北兩個差異明顯的區域,北部的渭河平原以黃褐土、褐土為代表,南部的秦嶺山地以黃棕壤、棕壤為代表。據1980~1986年土壤普查,全市有12個土類,24個土壤亞類,50個土屬,181個土種。土壤類型的複雜多樣,為區內農作物的多品種組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動植物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紀大陸冰川直接侵襲,尚保留若干第三紀古老的孑遺植物,如銀杏、水青樹、連香、馬甲子等。秦嶺山地從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佈有高山灌叢草甸、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等自然植被類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資源豐富,計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屬、2224種,為中國種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庫”之一。渭河平原主要為大田農作物、蔬菜、果園和城市綠化等栽培植物類型。野生動物資源主要分佈在秦嶺山地,有獸類55種,鳥類177種,包括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秦嶺亞種、鬣羚、大鯢、黑鸛、白冠長尾雉、血雉、金雞等珍稀動物。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資源,境內已建立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礦產資源:西安境內地層發育複雜,構造類型多樣,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大部分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分佈在南部秦嶺山區。秦嶺以北平原地區具有良好的儲存地熱水的地質條件,僅城區可以開發的地熱面積約780平方公里,地下熱水可採儲量約為5.39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至20xx年底,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高陵10個市轄區及周至、藍田、户縣3個縣。共有街道、鎮178個,其中街道辦事處111個、鎮67個。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安市的行政隸屬關係和行政區劃設置有過幾次較大的變動和調整。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屬陝甘寧邊區轄市。

1950年改由西北軍政委員會領導。

1953年1月27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管轄,西安市屬西北行政委員會。

1953年3月12日,改為中央直轄市,為全國12箇中央直轄市之一。

1954年6月19日改為省轄市。

解放初期,西安市設12個區,其中城區8個,郊區4個,城區未設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區下設有19個鄉。

1954年調整行政區劃,將12個區和部分新劃入的鄉鎮合併調整為9個區,定名為: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長樂區、雁塔區、阿房區、未央區、草灘區、灞橋區。

1957年4月撤銷長樂、未央兩區建制,市轄區減為7個。1958年11月將長安、藍田、臨潼、鄠縣劃歸西安市。1960年撤銷蓮湖、碑林、新城區建制。

1961年8月將藍田、臨潼、鄠縣劃出。1962年恢復新城、碑林、蓮湖區建制。

1965年撤銷灞橋、雁塔、阿房、未央區建制,轄地合併為一個郊區,市轄區減為4個。

1966年6月,將臨潼縣所屬閻良鎮劃歸西安市組建為閻良區,將咸陽市(縣級市)劃歸西安市。

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蓮湖、閻良區更名為東風、向陽、紅衞、東紅區。

1972年恢復原名。197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又將咸陽市劃出。

1980年3月,撤銷西安市郊區,恢復灞橋、未央、雁塔區建制。

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將渭南地區所屬藍田、臨潼縣和咸陽地區所屬户縣、周至縣(1964年9月10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報國務院批准,將鄠縣改為户縣,盩厔改為周至)、高陵縣劃歸西安市,西安市共轄新城、碑林、蓮湖、灞橋、未央、雁塔、閻良7區,長安、藍田、臨潼、周至、户縣、高陵6縣。

1997年8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潼縣,設立臨潼區。

20xx年6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長安縣、設立長安區後,西安市共轄9區4縣。

20xx年3月7日,經市政府研究並報省政府批准,撤銷長安區王曲鎮、鳴犢鎮二鄉(鎮)的建制,設立相應的街道辦事處,其行政區域不變,以原各鄉(鎮)政府駐地為街道辦事處辦公駐地。至年底,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區及周至、藍田、户縣、高陵4個縣。共有街道、鄉、鎮176個,其中街道辦事處89個、鎮40個、鄉47個。   20xx年12月13日,國務院關於同意陝西省調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撤銷高陵縣,設立西安市高陵區。

西安市氣候概況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乾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温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温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温13.0~13.7℃,最冷1月份平均氣温-1.2~0℃,最熱7月份平均氣温26.3~26.6℃,年極端最低氣温-21.2℃(藍田1991年12月28日),年極端最高氣温43.4℃(長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4~719.5毫米,由北向南遞增。七月、九月為兩個明顯降水高峯月。年日照時數1646.1~2114.9小時,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西安)。年內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城市內澇、冰雹、大風、沙塵、乾熱風、大霧、寒潮和低温凍害。

西安的導遊詞 篇1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參加世界園藝博覽會。我是接待指揮部國內接待二組的,很高興為大家服務,希望通過我的介紹和大家的參觀,西安這座千年古都和西安世園會給各位留下美好的記憶!

西安古稱長安,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人類文明發達最早的地區之一,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古都,也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旅遊城市。

今天的西安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眾多的文化名勝古蹟、秀美的自然景色風光和濃郁的傳統民俗風情,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每年有5000多萬人次的境內遊客和100多萬人次的境外遊客,前來尋古探幽、觀光覽勝,許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都把訪問中國的第一站選在了西安。

人們都説,走進西安,就像走進了中國歷史的博物館:名勝古蹟星羅棋佈;稀世文物燦若星辰。金匾丹青賞心悦目;古槐青磚意境深邃,一座城市簡直就是一部流動的歷史。

西安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4處,其中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6處,古遺址和帝王貴胄陵寢4000多處,出土文物12萬餘件。這裏薈萃着以藍田猿人、半坡村為代表的華夏文明的曙光,以豐

鎬都城、精美青銅器為代表的周文化,以咸陽城、阿房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為代表的大秦文化,以漢長安城,絲綢之路起點、陽陵為代表的強漢文化,以大明宮、大雁塔、曲江池、法門寺為代表的盛唐文化,這一切構成了華夏文明由形成到發展並走向強盛的核心歷史。

西安自信、開放、大氣和包容的人文氣質,造就了各種宗教彙集發展的局面,在佛教八大宗派中,有六大宗派的祖庭都在西安;作為西安標誌性古建築的大雁塔,是唐代高僧玄奘存放並翻譯從西域帶回的佛教經卷之地;珍藏有佛祖釋迦摩尼真身指骨舍利的法門寺文化景區,被譽為“世界佛都”;西安化覺寺,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國式伊斯蘭寺院,道家始祖老子著書講經的樓觀台,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地”。

華夏故都,山水之城,充滿人文底藴的西安,還有着更加迷人的生態和自然之美。

西安有巍峨壯麗、峯巒疊嶂、資源豐富的秦嶺山脈,不僅是西安的綠色寶庫,也是中國的中央公園和南北氣候的分水嶺。在這道美麗的風景線上,有險峻挺拔、號稱五嶽之首的西嶽華山,有以温泉湯池而聞名天下的臨潼驪山,有四季葱綠而內藏珍稀的終南山,有以六月積雪不化堪稱奇觀的太白山,它們共同形成了一道天然而獨特的秀美景羣。近年來,西安周邊形成了大片的綠色生態林帶,曲江新區和滻灞生態區有了寬廣清澈的湖面,水域面積達2.2萬餘畝,“八水繞長安,翠綠滿皇都”的美景再現於世。

西安記錄着盛世之文明,也不斷創造着新的夢想。宏大的“唐皇城復興計劃”正順利實施,不斷建設的旅遊新景區讓書中的歷史走

出來,讓地下的歷史站起來,讓往昔的崢嶸歲月重現出來。曲江池遺址公園、唐城牆遺址公園和大慈恩寺遺址公園三大主題遺址公園的建成開放,重現了盛唐景象。大雁塔北廣場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大唐芙蓉園皇家園林建築和大型水景表演、大唐不夜城的中央雕塑景觀、步行街和文化場館更是一派大唐繁華景象。大明宮遺址公園曾是一座唐代規模最大、最為輝煌壯麗的宮殿,總面積相當於北京紫禁城的三倍。

西安是民俗風情之都,到户縣看看農民畫,到百年老戲院易俗社聽聽秦腔,到書院門仿古街淘淘字畫和文房四寶,真是令人悠哉遊哉;西安是美食之都,閒暇之餘,還可以走一走民坊,逛一逛古街,盡享一下吃在西安的無盡樂趣。

4月28日—10月22日以“天人長安.創意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在西安滻灞生態區舉行,西安以綠色引領時尚的風情精彩亮相,全世界的目光會又一度聚焦滻灞,聚集西安。

西安有時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有時,西安又像青春少女一樣年輕。今天的西安現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和8 所軍事院校,博士點334個,碩士點826個,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被評為國家級衞生城市和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已經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現轄9區4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擁有人口840萬。

西安根據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確定了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旅遊、現代服務業、文化等五大主導產業,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灃渭新區、國際港務區和西安國家航空產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的“五區一港兩基地”的發展格局,經濟社會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20xx年全市生產總值3241.49億元,財政總收入510.6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1億元,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西安是神祕的,也是開放的,作為中國的古都之首,它是中國歷史的底片、中國文化的名片和中國精神的芯片。在經歷了3100多年沉沉浮浮的發展變遷之後,又肩負着中華民族輝煌、光榮的夢想。

古都儀象和現代氣息,交融並蓄在西安的胸襟之中。歷史瑰寶和時代宏圖,交相輝映在西安的大地之上。在這裏,古老和現代相互和諧,傳統和創新相互和諧,發展和保護相互和諧,人和自然、人和人相互和諧。科學的發展觀給城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西安正在向着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步履堅定的邁向美好的明天。

西安的導遊詞 篇17

西安曲江海洋天下項目預算總投資約3.5億元人民幣,佔地90畝,首要由海洋館、海韻廣場、海洋商務會所三部門構成。海洋館總投資約1.7億元人民幣,主體構築面積18600平方米;館外配套建樹的海韻廣場包羅演藝廣場、水面景觀、貿易、餐飲、休閒、娛樂等辦法佔地近3萬平方米,投資3000餘萬人民幣;已經開工建樹的海洋商務會所投資約1.5億元,構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打算__年頭對外業務。

海洋館曲直江海洋天下項目標焦點工程。館內水體總量約為6000噸,計劃養殖的淡水、海水生物300餘種,數目12000餘尾(只)。館內首要由海豚演出館、海洋科普館、熱帶雨林館、海底地道、水下大觀園五部門及配套的餐飲、海洋禮物零售、互動娛樂項目等處事辦法構成。海洋館的外面及展示創意由美國蘭德瑪克(LANDMARK)公司擔綱計劃、香港亞瑞(國際)主題計劃專業公司認真構築及展示內容的詳細計劃,其侷限及展示程度可躋身海內海洋館前五位。

西安海洋館在海內偕行中締造了五項之最:1、海洋科普館面積400多平方米,為海內海洋館中之最;2、熱帶雨林館分為太古探祕、雨林異景、人與天然、異域風情、將來緩步五個部門也是海內海洋館中體量最大的;3、海洋科普館展示的國度一類水生掩護動物布氏鯨標本體長13.5米,是海內海洋館中最長、獨一的;4、擁有海內海洋館中最高的圓柱缸;5、大陸初次引進最先輩、屏幕最大(高3米、寬14米)的高科技假造海洋生物展示體系。

西安的導遊詞 篇18

女士們,先生們,叔叔阿姨阿姨夫們,老少爺們娘們們,大家早上*點鐘好!

首先,我謹代表旅行社老闆,全體老闆娘以及全體導遊向你們表示熱烈的歡迎。為了表示我的熱情,我要先給大家唱首歌,為什麼要唱歌呢?不是因為我唱歌好聽。我唱歌屬於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中間還走調,但是我為什麼還要唱呢?我們旅行社老闆説了,你們就是我的上帝,耶穌阿門啥的,你們對我們導遊十分重要,你們快樂了我們旅行社老闆才快樂,旅行社老闆快樂經理才能快樂,經理快樂了我們導遊才能快樂。所以為了你們快樂我也得唱。

初次見面,所以在那裏呢,送給大家一首歌作為見面禮了:要欣賞先鼓掌(停頓),鼓掌的都是董事長:你未曾見過我,我未曾見過你,年輕的朋友一見面啦,情投意又合。你不用介紹你我不用介紹我年輕的朋友在一齊呀比什麼都快樂溜溜的她喲,她喲我喲心兒咿個嘿嘿嘿心兒咿個嘿嘿嘿

我也不會説什麼華麗的語言,但我保證我説過的話都靈,我嘴開光啦。

我祝願所有給我鼓掌的朋友長命百歲,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我會永遠把你們放在心裏。不鼓掌的祝你們打麻將點炮,上廁所忘帶手紙,p娼挨抓,該!

説了這麼多,大家可能還都不認識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姓x,大家稱呼我為小x就行了。小x的年齡保密,體重保密,身高保密,唯一不保密的是我的電話號碼,大家需要的能夠記一下哈,我的電話是,24小時開機,有什麼事直接找我能夠了。小x長的雖然稱不上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是我的笑容絕對的燦爛,我對工作絕對的是認真負責!順便説一下我們家的門牌號,大家千萬不要上錯了車。

我聽見有人樂了。那此刻我給大家隆重的介紹一下咱們的司機師傅,師傅在旅遊界是有名的三好先生,車技好,人好,服務態度好!我們倆將互相配合,儘量讓你們每個人都滿意!同時也期望各位能理解配合支持我們的工作。

西安的導遊詞 篇19

各位遊客:

中國擁有數百座古代城牆,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牆規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牆先後被拆毀或嚴重殘缺,而始建於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牆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訪華來西安時,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蹟”秦俑坑不看,卻登上了始建於600多年前的西門城樓,領略了這座古代城牆的雄姿。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實地去參觀西安古城牆。

【城牆的起源】

各位遊客,這幾天我們已經在車行晨曦或晚霞中領略了古城牆的多彩多姿和古樸深沉。現在我們來到城牆腳下,請大家走上城牆遊覽。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城牆”一詞原是從“城”字引申而來。“城”按《説文》解釋,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納民,所以“城”字的本義是土圍民而成國,由此引出城牆一義。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樑的萬里長城的“城”宇,同樣是城牆的意思。只是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釋。

“城”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從字形看活生生地體現了古代城牆的軍事用途。城牆的軍事作用是保衞私有制,而在意識形態上看,城牆的形體規模又是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嚴格體現。顯然統治者營造城牆,是用它來保護自己,宣示國威。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牆,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詔修城開始動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歷時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擴築而成的,經過歷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會城垣建築的面貌,反映了中國古代築城技術的傑出成就。

【城垣規模和結構設施】

各位遊客,那麼西安城牆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據測算,西安城牆周長11.9千米,其中東城牆2590米,西城牆2631.2米,南城牆3441.6米,北城牆3241米。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比較少見的。

大家看見城牆四門外築有護衞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牆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鼈,無法逃脱。甕城外還築有拱衞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定時間,關閉城門後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城公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後再進城。西安的羊馬城在清末已全毀。記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門(西門)甕城北門外約17.5米處發現羊馬城北側門道,長5.5米,寬2.4米。現在大家能看到南門甕城外側已修復的羊馬城,牆體長198米,高9.5米。

護城河外曾有拱衞四城門的四個夯築土城叫郭城。據《西安府志》卷九記載:唐天佑年間,韓建築東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間拓城時,東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內,留在城外的即為東郭新城。明後期西郭小城記。目前,四關郭城牆體僅存部分殘段,郭門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稱。

現在我們來到西安城內東北處,這裏曾經是明秦王府城,簡稱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為秦王,命其坐鎮西安,加強對西北的控制。整個秦王府城分為兩重城牆。外城牆稱蕭牆,全系土築成。內城牆因外砌青磚,故稱磚牆。明滅後,蕭牆被毀。清雍正年間,西安修廟宇,秦王府的建築多被拆除,磚城改為八旗教場。目前秦王府磚城只存夯土城殘段若干處。

明代建西安城時,全城城門有4座:“長樂”、“永寧”、“安定”、“安遠”。門名刻於大城門洞外的青石門據上。大城城門上所建的樓房稱城樓,也叫正樓,是守城指揮官的指揮所。甕城城門洞上所建之樓稱箭樓,因樓壁闢有箭窗,是當時發箭防禦之用。到了民國時又開闢了4座城門,俗稱小四門:中山門(小東門),在現在的東新街東端,是為紀念孫中山修建的;勿幕門(小南門),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門(小西門),在蓮湖路西端,解放後,此門被拆;解放門(小北門),原名中正門,在解放路北端,當年因為隴海路通車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後也開闢了新城門,南牆有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朱雀門、含光門。北牆有尚德門。東牆有朝陽門。

一般遊客知道明代建築西安城牆時有98座敵台,台上均建有敵樓。但1982年西安市城牆管理所實地調查發現,那些古敵樓沒有留下一個,只有部分尚存礎石。之後,西安重建敵樓12座,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式,重檐二層樓,底層周設迴廊。

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樓建在南門城樓東,後遭兵火毀壞。後來在原址上覆建魁星樓,值得一看。

西安的導遊詞 篇20

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或各位漂亮的女士們,帥氣的男士們):您們好,歡迎您們來西安旅遊,很榮幸認識大家,更榮幸為大家導遊,首先,我代表旅行社熱忱地歡迎大家的到來,歡迎大家到我們神奇美麗的西安來做客,我姓X,叫,大家叫我小X或X導就行。為我們駕車的師傅姓X,X先生行車多年,行車安全交。給他,大家請放心好了。我們的車輛雖然不大,但卻容納五湖四海,因在座的朋友們來自祖國不一樣的地方,有道是“有緣千里來相會”既然我們能夠從13億人口中,從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一樣時刻走到一齊,相聚在楚雄,相聚在這小小的車廂裏,這就是緣份!所以我推薦大家都能認識一下,好不好?

好,從此刻起,我們大家就算認‘識了,相信各位朋友都能十分珍惜人生旅途中這一段同行的緣份,在這天的旅遊活動中彼此關照,進一步加深我們之間的友誼。

想必在座大多數人是第一次來西安,對西安比較陌生,但不要緊,大家儘可一能放鬆身心,在西安盡情享受旅遊的樂趣,因為我和X先生是值得依靠的,我們必須會盡力為大家做好各種服務,因為這座城市是值得依靠的,必須會使您體會到“賓至如歸””在家千日好,出門也不難”的感覺,期望好山好水好人,能送給你一份好情緒,期望這份好情緒能伴隨您一生一世。

既然已經熟了,在此給大家提幾點要求,想必大家也不會見怪。

一是因為各位的生活習慣和愛好一不一樣,期望有煙癮的朋友儘量不要在車裏拍煙;二是,大家看,我們的城市比較乾淨,期望大家不要亂扔紙屑果皮,第三因為是一日遊,大家都期望在短時光內能夠了解楚雄,所以,請大家必須遵守時光,最後還有一個要求,就是在座的朋友們如果在旅途中有什麼困難和特殊要求,請必須不客氣地提出來,我們必須盡力幫你解決。

根據預訂的計劃,我們這天的旅遊線路是這樣的。

我和司機先生將努力工作,使大家在楚雄的旅行成功,祝大家在楚雄身體健康,旅途愉快!

西安的導遊詞 篇21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鎬京,是陝西省省會。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門户城市與重要交通樞紐,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繞長安(渭、涇、灃、澇、潏、滈、滻、灞)。 西安歷史悠久,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 ,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 西安也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陝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之一 。

西安是首批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西安的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遊資源佔據89個。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鐘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西安自然生態優美。位於西安南面的秦嶺被譽為中國的“中央公園”,是中國地理和氣候的南北分水嶺。20xx年秦嶺終南山成功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成為世界地質公園。20xx年舉世矚目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也將在西安舉辦。

西安境內現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 秦始皇陵兵馬俑、 大雁塔、 小雁塔、 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 興教寺塔。

佛教於西漢末年傳入長安,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截至20xx年,西安有佛寺 百餘所,僧尼約700人,信教羣眾約8萬人。在中國和東南亞影響深遠的八大宗派中,有六個宗派的祖庭在西安市(三論宗祖庭 草堂寺、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密宗祖庭 大興善寺、華嚴宗祖庭華嚴寺、律宗祖庭淨業寺、淨土宗祖庭 香積寺)。唐朝時,日本空海大師來長安學佛,並學習中國文化,被譽為中日民間交往的友好使者。其他寺院如青龍寺、 興教寺、草堂寺、隋仙遊寺、藏傳佛教寺院 廣仁寺等在歷史上都有很大的影響。

道教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產生 於東漢順帝時期 ,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全市現有道教宮觀27所,道教職業人員約200人,信教羣眾約5萬人。影響較大的宮觀有周至縣樓觀台(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西安八仙宮、户縣重陽宮(該宮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是在中國影響較大的全真教派的發源地,位於户縣 祖庵鎮),臨潼驪山老母殿,户縣財神劉海故里,户縣鍾馗故里遺址。

基督教從《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記載算起,傳入西安市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基督教的大量傳入並有較大發展主要是在鴉片戰爭以後。西安市現有基督教禮拜堂點138處,教職人員372人,信教羣眾8.3萬人。建於唐代的基督教景教大秦寺,位於周至縣終南山下,樓觀台西側,該寺現僅存一古塔,影響較大的基督教堂有 南新街禮拜堂、東新巷禮拜堂等。

西安市現有天主教堂點94處,教職人員297人,信教羣眾近6萬人。影響較大的教堂有五星街天主教堂、糖坊街天主教堂、高陵縣 通遠鎮天主教堂、周至縣天主教總堂、户縣圍棋寨天主教堂、户縣北市天主大教堂等,在秦嶺户縣境內還有西北著名天主教朝聖場所-十字山等。

伊斯蘭教於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 傳入西安,有1300多年的歷史。全市現有清真寺21所。影響較大的寺院有 化覺巷清真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等。

西安的導遊詞 篇22

早上好!大-家-早-上-好!(見客人沒反映時補上一句),很好,大家都睡醒了,此刻請大家抬起高貴的頭看看車的正前方,看到什麼了?導遊?對!我就是你們這天的導遊,那麼請大家務必記住我這張長得不算美,但總算對得起觀眾的臉(笑聲),把我留在腦海中,旅途快樂又簡單。

下方呢,我就給大家正式介紹一下自我,哎呀,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拿起話筒我要獻醜,誰要不鼓掌誰就説我醜,哎——,很好,多謝大家的掌聲,後面還有一句呢,誰要説我醜我下車就走(笑聲),從大家的掌聲中能夠看出大家的審美眼光還是相當不錯的嘛!我呢,是一名專職導遊員,我的名字叫,有緣坐在一輛車裏就是一家人了,古語有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這天我們同吃、同遊、同樂還同“居”(駒),哎,怎樣就同居了,有些遊客問,古時候不就把車叫駒嗎?難道我們還不是同居嗎?只要你需要我,我會第一時光出此刻你面前。

那麼羅嗦完自我之後呢,隆重給大家介紹一位重要人物,一般呀重要人物出場都會有一種聲音-----,好,多謝大家的掌聲,他就是我們風流倜儻、英俊瀟灑、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男人見了喝醋、女人見了喝蜜的^^師傅(笑聲),從後腦勺看就很像梁朝偉嘛,大家想不想看看^^師傅正面呀?想呀?——那是不可能滴,他站起來誰給我們開車呀?好了,我替張師傅多謝大家的掌聲。

大家呀別看這張師傅長得^^,他開起車來呀那但是相當的有技巧,用東北話説那是:“岡岡的”,大家呀別看^^師傅一本正經,他呀可有兩個老婆,大老婆在家給他洗衣服做飯,小老婆呀陪他走南闖北,這天他這位小老婆就在我們身邊,大家找找看,找不到呀?其實呀他這位小老婆就是我們這輛車,大家説張師傅小老婆漂不漂亮呢?漂亮呀?那大家就要好好愛護他,持續車內的清潔,愛護她,就像你們愛自我的小老婆小老公一樣。

那麼大家出來旅遊呀,必須要服從導遊的領導,必須要跟着導遊走,這跟着導遊走,吃喝啥都有,問啥啥都會,走着還不累。等一下到景點就請大家跟着我的導遊旗走,小旗不倒,不許亂跑,因為呀只有跟着我的導遊旗走,完美的感覺才會有!

西安的導遊詞 篇23

各位朋友,您們好!

首先歡迎大家乘坐我們的旅遊班車,歡迎大家參加我們旅行社安排的東線一日遊。我是這天隨車導遊,我姓*,大家叫我好了,為咱們駕車的這位師傅具有多年的駕齡,是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這天我們倆共同為大家服務,感到十分的榮幸,我們必須盡全力為大家作好服務工作,期望大家能夠滿意。如果我們工作中有不周到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千萬不要客氣!預祝大家這天遊得盡興,玩得開心!

西安的導遊詞 篇24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在西安的第一天,我爸帶我遊玩了大雁塔。到了大雁塔,我的總感覺就是氣勢雄偉。大雁塔有七層樓高,每一層都有一個關於大雁塔的簡介牌。解説員也會在旁邊介紹,這個塔為什麼叫大雁塔,大雁塔是什麼時候建造的等等。我來到了樓頂往下看,大雁塔旁邊的景物盡收眼底。

第二天,我們又到了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參觀。首先,我們看了三號坑,可是看到的兵馬俑不多。然後,爸爸又帶我到二號坑觀看,二號坑的兵馬俑比三號坑的多一些,遺憾的是沒什麼特色。我有些泄氣了,爸爸説:“別灰心,,肯定更精彩的在一號坑。走,我們去一號坑。”

到了一號坑,我眼前一亮,規模好宏大啊!坑上面,有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我們走進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坑裏的兵馬俑明顯比前面的兩個坑多出許多,大約有幾千個。它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帥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我仔細觀看了兵馬俑,發現他們類型不一樣,表情也不一樣。比如,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鶡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而騎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緊口褲,足蹬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我最喜歡看的是陶馬,它們和真馬差不多大。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就好像我一聲令下,它們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我看呆了……爸爸拉了我一把,“沒説錯吧,要不這裏怎麼會享譽世界?”我正在夢裏打仗時爸爸叫醒了我。

第三天,我們又來到了著名的華山。爸爸想鍛鍊我的意志和勇氣,所以就陪着我爬起了華山。華山真高啊,一千多米的高山我足足用了一個多小時才登上山頂。爸爸問我累不累,我可不覺得累,有的是興奮。爸爸問我看了山下,有什麼感想,我説此時此刻,我才真正明白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含義。

標籤: 導遊詞 西安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8vvg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