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駱馬湖導遊詞

駱馬湖導遊詞

駱馬湖景區位於江蘇宿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駱馬湖導遊詞,歡迎參考閲讀!

駱馬湖導遊詞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下午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叫***,受旅行社委派,由我擔任這次導遊任務,非常高興能夠與大家合作,希望大家在本次遊覽過程中能夠玩得愉快,高興。

我們現在行走的地方叫通湖大道,區劃調整前,大運河、古黃河限制了宿遷城市的發展,區劃調整後,特別是仇同志任市委書記期間,市委市政府提出東進西擴,引湖納山的城市發展規劃,將駱馬湖、嶂山森林公園納入城市規劃範疇,在大運河上同時興建了六座大橋,連同已經建成的三座大橋,在大運河上形成了九龍卧波的格局,前面不遠處的通湖大橋就是那時建造的,大橋全長M,是市區內最長的一座橋。六座橋的建成,打開了城市的發展空間。通湖大道也是由市區通向駱馬湖區的主要通道之一(東側約1公里處還有一條嶂山大道)。

煙波浩淼水世界,湖光山色夢田園。駱馬湖旅遊度假區當然離不開駱馬湖,我們現在就行走在通往駱馬湖的大道上,我首先簡要向大家介紹一下駱馬湖。駱馬湖是江蘇省第四大湖泊,第一是太湖,第二是洪澤湖,第三是高郵湖,駱馬湖總面積375平方公里,位於徐州新沂市、宿遷兩市的結合部,庫容量為7。5億立方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梯級站。駱馬湖,形成於宋代,因地殼構造運動形成湖盆,加之黃河數次決口,侵泗奪淮入海,尤其是在清康熙以後,為儲水濟運,實行“黃運分立”開鑿中運河,改變航道,致使駱馬湖和沂沭泗水下游,水系紊亂,加之歷代統治者無從治理,致使河牀淤積,排泄不暢。伏秋沂蒙山洪水爆發,直泄湖中,造成水漫四溢,河湖無涯,遍地汪洋,災害頻仍。歷史上駱馬湖是名副其實的“洪水走廊”。 汛期大量泥沙橫流,浩渺無際,千里共成一湖。枯水季節,湖中高地顯現,草木繁生,禽獸出沒,始有捕魚撈蝦者至,逐漸周圍謀生的人聚集日多,築台莊逸居暇耕,直至新中國建立之初。共和國成立後,為徹底解決這一地區的水患問題,先後進行了一系列水利工程,直至1958年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並報國家水利部批准,將駱馬湖改為常年蓄水庫,逐步形成了現在的駱馬湖,為了建設駱馬湖,當時的宿遷人民也做出了巨大犧牲,在耕地減少30萬畝的情況下,宿遷糧食徵購不減少,統銷不增加,移民不上繳,全部就地解決,移民每人只發給50元錢的安家費。

現在我們已經行走在駱馬湖大堤上,左邊就是駱馬湖了。駱馬湖現在是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該湖濕地水域灘塗廣闊,水質達國家二類標準,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鳥類資源4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大鴇、白鸛、黑鸛三種;高等植物資源66種,魚類23種,兩棲、爬行類動物9種。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內陸淡水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和其它野生動植物、魚類產卵場等。

整個駱馬湖旅遊度假區還在建設之中,目前已經基本建成,值得大家一看,或者一玩的有這麼幾個地方。一是駱馬湖及湖中心的戴場島、湖濱浴場、嶂山閘、皂河抽水站;二是嶂山森林公園和森林高爾夫。戴場島距湖岸約30公里,是駱馬湖中心唯一的一個小島,因時間關係,本次無法前往。

皂河抽水站位於駱馬湖西大堤,距此約40公里之遙,是國家特大水利工程,出水口通入駱馬湖,進水口接連邳洪河,在皂河閘下接轉中運河,為國家南水北調第六梯級工程。水泵直徑6米,兩輛五噸載重汽車能在泵內對開,單泵流量每秒100立方米,兩台泵同時啟動開足,每天可抽排水2億多立方米。這個地方因時間關係也無法前往參觀了。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湖濱浴場,湖濱浴是駱馬湖畔的一個天然游泳場,被稱為是宿遷的北戴河。近幾年,隨着駱馬湖旅遊業的深度開發,湖濱浴場也更加熱鬧紅火起來,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休閒、游泳、觀光的好去處。每年夏天,遊人如織。浴場的整個沙灘分南北兩個部分,在沙灘南部有沙灘排球、沙灘高爾夫、水上快艇等遊樂項目;在沙灘的北邊,則有沙灘卡丁車、歐洲蹦極、皮划艇、竹筏等遊樂設施,遊客可以在此享受水中衝浪、空中失重等遊玩樂趣,還可欣賞到沙雕作品。現在給大家10分鐘時間自由活動。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嶂山閘”,是水利部管轄的水利工程,是駱馬湖水通沂入海的節點工程,是駱馬湖整治工程中的首批工程,50年代初開始興建,為國家一級水工建築物,江蘇省大型水閘之一,雄偉壯觀,共36孔,全長429米,最大排洪量8000—10000立方米/秒,據記載,在建造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水利部長傅作義將軍曾專程來此視察指導。閘的上游就是駱馬湖,而下游就是新沂河,每年汛期,都會根據水利部的指令,開閘放水,為滔滔洪水戴上了籠頭,乖乖地按照人類的指令順流而下,直至黃海。嶂山閘也是一個行政界標工程,南端是宿遷市,過了閘就是徐州新沂市的土地了。

我們現在來到了嶂山森林公園,嶂山森林公園是在50年開始建設的嶂山林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97年5月,江蘇省農林廳正式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同年6月,時任軍委付主席張震將軍題寫園名20xx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點景區。公園總面積7。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不包括水面達67。7%。植被有槐、榆、柏、柘、楝等木本近100種,虎耳、車前、益母、狗尾、蕨類等草本200餘種;動物有刺蝟、狸貓、蝮蛇、畫眉、白鷺等100餘種,被稱為蘇北的“西雙版納”;人文方面有青墩古文化遺址、清涼院古城遺址、蜘蛛墩古墓遺址、扳倒井古戰場遺址、果老廟八仙神話遺址等。南端為天然草坪,中間為丘陵,北部為平原,西側為湖泊。境內有幾座低山:鍋框山、鏊子山、其中宿遷最高峯三台山(海拔73。4米)也在其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民黨全面進攻階段,我軍全殲民黨一個整編師,計26000餘人,當時我軍還沒有先例的大勝仗—宿北大戰的主戰場也發生於此,陳毅元帥曾賦詩一首:“敵到運河曲,聚殲夫何疑?試看峯山下,埋了戴之奇。”這一戰對粉碎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扭轉華東戰局,進而解放全中國都有重要意義。

主要景點簡介

1、三台山:海拔73。4米,為市區之最。相傳八仙之一張果老的神驢因迷戀人間繁華,一日逃到人間不歸,果老從山東馬陵山直追八百里,到此山南端擒之,累得筋疲力盡,在山頭休息,一屁股將整個山頭坐成三個,故以“三台山”傳名至今,宿遷“新八景”之一的“三峯夕照”即此處佳景。

2、煙窩潭:相傳張果老擒神驢後,坐在山頭上抽煙休息,過足煙癮,口渴欲飲,隨將煙袋往地上一磕,即出現一潭,潭水清澈,流淌不斷,果老飲後離去。故人稱之為“煙窩潭”。曾有許多虔誠者到此求水治病,尤以治不育症靈驗。因此,煙窩潭聞名遐爾。1980年有人抽水探祕,連抽兩晝夜未乾。

3、八仙洞:相傳張果老自來三台山之後,被此湖光山色陶醉,回到仙境,常與眾仙論之。皆贊此處風景絕佳,勝似仙境,於是便議定在此建造一個可供小憩的場所。眾仙各顯其能,施展神功開鑿了此洞,故得名為“八仙洞”,60年代被改造為防空洞。

4、鏊子山:海拔65。5米,外形頗似當地羣眾攤制其主食煎餅用的“鏊子”得名。相傳唐將薛仁貴曾率軍紮營在此,並命鐵匠在此鑄造一特大鏊子攤制煎餅,供將士食用。

5、鍋框山:海拔71。2米,形似過去當地農村煮飯用“鍋框”得名,相傳為唐將薛仁貴埋鍋造飯處。

6、冷飯台:為供唐軍將士就餐方便,廚工們將與鍋框山相距60米處一低丘平整,用以堆放食物和大軍就餐,故名“冷飯台”。台中心因被當時士兵就餐時誤撒殘羹,故至今雜草不生。

7、徵東道:相傳唐時高麗酋長蓋文入侵,唐軍屢戰屢敗,寇遂深入腹地,為了有力地打擊外敵,唐將薛仁貴修戰道110米,內有7個分室,每室15平方米,領兵伏於洞中伺之。一日,乘其不備突然擊寇,將其斬獲殆盡,因此,此洞被稱為“徵東道”,後被改為“防空洞”。

8、韓樑洞:全長約150米,據史料載,自宋徽宗宣和四年至宋寧宗開禧三年,宋與入侵金兵交戰,宋名將韓世忠、梁紅玉紮營於嶂山,此地故稱老營。營中有一山洞,內有7室,每室20平方米,為韓、樑夫婦等人議事之所,故名“韓樑洞”,後被改為“防空洞”。

9、八仙浴場:一日,八仙列席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之後,回到八仙洞小憩,眾仙均感疲勞,遂到此處沐浴休息,因此得名為“八仙浴場”。實為林場利用山溝修建的人工湖泊。

10、羅蛛墩:“羅蛛”是當地蜘蛛的俗稱。相傳漢代陸氏京宮,家有老人安葬,遂請一有造詣的風水先生為其選取風水寶地。一日,先生尋覓到此,頓有靈感,當即選中。先生叮囑孝子,要到此處安葬必須出現“頭戴鐵帽,扁擔開花,魚打鼓”之兆,方可將棺入土。一切安排就序,出殯之日,鼓樂喧天,眾待吉時,這時一鄉人購一鐵鍋頂於頭上來看熱鬧,未幾,又一叟售柴後買花插於扁稍來湊熱鬧。此時三兆已現其二,鼓樂手高興得使勁擊鼓奏樂,以待第三吉兆,此時恰有一鷹銜魚掠空,被鼓樂所驚,口中之魚,正巧落在大鼓之上,於是風水先生一聲喝令,“下葬”。葬後,墳墓日日見長,形似“羅蛛”,故名為“羅蛛墩”。

現在我們來到了宿遷森林高爾夫俱樂部,宿遷森林高爾夫俱樂部就建設在嶂山森林公園內,佔地100多畝,距市中心城區僅十分鐘車程,由國際知名球場設計公司GDG操刀設計,目前投入使用的是其一期工程森林高爾夫練習場,特由美國著名造型師HANK先生現場造型施工。完全按照國際標準18洞球場施工理念,有完整的地下自動噴淋系統、自動排水系統和造型各異的沙坑果嶺,球場球道種植的是適合宿遷當地氣温特點的早熟禾,果嶺草更是流球場普遍採用的剪股穎。

各位來賓,今天的遊覽活動至此結束了,現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休息一下,對高爾夫有興趣的或者有一定經驗的,可以一試身手,不過需要聲明的是,一試身手可以,但相關費用需要自己埋單,30分鐘後,我們回返駐地賓館,對於今天的服務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標籤: 導遊詞 駱馬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7lp0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