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樂山導遊詞十一篇

樂山導遊詞十一篇

樂山導遊詞 篇1

先坐車來到峨媚山風景區,然後你將會看到一個華麗的大門,上面蒼勁有力的刻着峨眉山三個大字,進入大門你將會看到一個朝裏指的牌,上面清清楚楚地寫着樂山大佛四個小字,朝裏大約走50米就來到一扇小門上面神采飛揚地寫着樂山大佛四個藝術字。好了,現在進入小門,這時一個高大而圧嚴的樂山大佛靜靜地坐在那裏。

樂山導遊詞十一篇

這時的遊客會問:“這大佛有多大呀?”告訴你吧!樂山大佛可是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這句古語就是來描寫樂山大佛的。大佛最早鑿建於720xx年,完成於820xx年,歷經90年才鑿成。好,現在咱們上去,請不要在佛像上亂刻亂畫哦!咱們邊走邊看吧!佛像腳踏大江,頭和山齊,全身高71米,肩寬28米,眼睛長3。3米,耳朵長7米。大佛的耳朵中可以站立兩個人,腳面上可以圍坐100餘人,僅腳指甲上就可以並排坐4個人。可見大佛是多麼巨大了。我説得如神來之筆一樣你們聽明白了嗎?

“這樂山大佛真是雄偉壯觀呀!”遊客們讚歎不已。好了,今天先到這裏,等以後有機會再給你們介紹其它景點吧!再見。

樂山導遊詞 篇2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朋友們,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在富樂山腳下。今天將由導遊小李我帶領大家遊覽富樂山。在我們遊覽開始前,小李提醒各位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謹防丟失。今天我們遊覽的路線是從正門進入,依次遊覽豫州園,漢皇園。富樂堂,富樂閣,整個遊覽時間大約需要3小時。

富樂山被譽為"綿州第一山",歷史上又稱為旗山、東山。那大家知道為何它又叫做富樂山呢?這裏面啦,還有個典故呢!據《方輿覽勝》記載,東漢建安16 年,劉備入四川,劉璋在此迎接他,他望見四川險要和富饒十分高興,飲酒中不禁稱讚?"富哉,今日之樂乎"。為紀念劉備即興之歎,便將此山稱為富樂山,其名沿襲至今。

大家看,眼前這座大型雕塑不用説都知道是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結義的視覺藝術形象。恰如其分的切入了富樂山傳統文化氛圍。説到這個桃園結義呀,那應該是一個家喻户曉的感人故事。東漢末年,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家居河北涿州的劉備意欲救民扶危報效國家,無奈力不從心,歎息中偶遇同鄉屠户張飛得其支持,又適逢仗義亡命的山西解良(今運城)人關羽相助,於是三志同道合人便在張飛家的後院——桃花園中飲血結盟,生死與共,結為手足之情。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桃園三結義”了。

朋友們,在我們視角所能看到的最高點那就是富樂閣了。雄踞山頂的富樂閣,琉璃黃瓦古風綽綽,是富樂山風景區的標誌,它高度為53.30米,共五層,總面積為6855平方米,48 個凌空飛出的翹角下都綴有一個銅質風鈴,風起鈴響,會把你帶進一個空曠幽遠神思以往的情景之中。富樂閣外觀的閣樓四周圓柱上都有名人題寫的牌匾對聯。像正面兩塊:題匾是:"星沉五丈原,鞠躬謀復漢,昔日顧廬真卓識;功蓋三分國,遺恨失吞吳,後來決策 且深思"。上聯説劉備三顧茅廬敦請諸葛亮之正確,下聯講我行我素導致虢亭失敗。國勢衰微的教訓,對襯恰當,有褒有貶。另外呢,富樂閣內二至四層的展覽廳內展出了一堂精美的《三國雕苑》小型圓雕和浮雕,表現三國時期戰爭故事的作品共百餘個。比如"桃園結義"、"三戰呂布"、 "千里走單騎"......每幅附有解説。在這組雕苑中可以領略到一千八百年前三國割據,羣雄紛爭的戰亂場景,也是當時謀略戰爭的生動寫照。

説了這麼多,大家一定很想親自去體驗一下。彆着急,在此之前我還要提醒各位注意安全。希望大家玩的愉快。半個小時後,我們將在豫州園停留,到時我將為大家講解有關豫州園的故事。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樂山導遊詞 篇3

綿陽富樂山景區位於綿陽市城東兩公里處,是一個以園林建築見長、融三國遺蹟與山水結合的新景觀。據載,“漢建安十六年(220xx年),劉備入蜀,劉璋延至此山,飲酒樂甚,劉備歎道:富哉!今日之樂乎!”富樂山因此而得名。

富樂山風景區地處古“劍門蜀道”南段,原名“東山”,又稱“旗山”,以其秀、雅、幽被譽為“綿州第一山”。山中松柏茂密,溪澗潺潺,芙蓉溪環繞其間,自唐、宋以來即成為著名的遊覽勝地。歷代文魁名士如杜甫、蔣曜、陸游、唐庚、高弟、李調元、孫桐生、黃炎培等在這裏留下了眾多詩詞妙句。因山上碑石、巖刻、造像及詩詞眾多,被譽為“川西北書法藝術寶庫”。

風景區內主要有漢皇園、豫州園、綿州碑林、富樂閣、富樂園、涪城會、玄德湖、桃源洞、冷源洞、唐宋佛教摩崖浮雕造像古遺址等10處大景觀,著名的有“豫州園”、“綿州碑林”、“富樂閣”、“富樂堂”等。

修建在富樂山頂的富樂閣,通高46米,共五層;而富樂閣下的綿州碑林中的巨形浮雕“涪城會”上輝煌的宮闕、行進的車馬和以劉備、劉璋為中心的上百人物則把這段三國曆史風雲一一再現;富樂堂是為紀念劉備與劉璋涪城相會而修建的,主體建築涪城會館為一四合院建築羣,進入大門即是一座面向大殿的仿古大戲台,大殿為高大寬敞的五開間,殿內為再現劉備與劉璋涪城會盛況的大型泥塑羣像,兩側均為兩層樓的廳房,並同走廊連接構成合院式建築,整座建築紅牆黃瓦,肅穆莊嚴,頗有皇家殿堂的氣派。此外,景區內桃花園、梨花園、梅花園、桂花園、海棠園、月季園、等植物園區均已初步形成。

樂山導遊詞 篇4

綿陽富樂山地處“劍門蜀道”南段,綿陽市區城東二公里處,原名東山,又稱旗山。據宋《方輿勝覽》記載: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20xx年)冬,昭烈入蜀,劉璋延至此山,望蜀之全勝,飲酒樂甚,劉備歡曰:“富哉!今日之樂乎!”山因之得名。

富樂山環境幽美,古蹟眾多,被譽為“綿州第一山”。主要有:漢皇園、益州園、綿州碑林、富樂園、富樂堂涪城會館、桃源洞、冷源洞、玄德湖、明鏡湖、碧雲巖等十大景觀。景區營造依山就勢,順乎自然,山水成趣,賞樂並舉,融“三國”文化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步移景異,園中有園。既具有皇家園林的豪華氣派,又不失江南山水園林的清秀典雅。

富樂堂是1990年修建的為紀念劉備與劉璋涪城相會的殿堂、庭院與園林相結合的景區。規劃佔地面積0.42平方公里。已建成富樂堂正大門、涪城會館、冷源洞、桃源洞、大小瀑布、雷溪、玄德湖、碧雲巖、十丈長碑等景區,共有殿、亭、廊、樓、廳、榭、戲台、湖、橋、飛泉、小溪、大小草坪、植物園等16處景點。景區佔地面積0.09平方公里。富樂堂主體建築涪城會館為一四合院建築羣,建築面積2230平方米,進入大門即是一座面向大殿的仿古大戲台,大殿為高大寬敞的五開間 ,殿內為再現劉備與劉璋涪城會盛況的大型泥塑羣像,兩側均為兩層樓的廳房,並同走廊連接構成合院式建築。整座建築紅牆黃瓦,肅穆莊嚴,顯示了皇家殿堂的氣派。

1987年由綿陽市建委主持動工復建的富樂山風景區,包括富樂山公園,富樂堂管理處兩大部分,已建成開放面積1189畝,規劃面積為一萬畝。現已營造出漢皇園、益州園、綿州碑林、富樂閣、樂園、富樂堂涪城會館、桃源洞、冷源洞、玄德湖、明鏡湖、碧雲巖等十大景觀區近百處景點和桃園、梅花嶺、梨園、月季園、海棠園、竹海、桂花園、松柏林、櫻花路、盆景園等十大觀賞植物園。

樂山導遊詞 篇5

清音閣又稱卧雲寺,以晉人左思詩句:“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詩意而取名“清音閣”。清音閣位於峨眉山牛心嶺下黑白二水匯流處,海拔為710米。該處是唐僖宗年間慧通禪師修建,供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大師之像。

深夜聽清音,是最好的黃金時段,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大有人在了。唐代初年的高僧繼業三藏,從印度研經歸來,常信在大峨寺後的呼應庵中。夜聽清音,已成了他多的癖好,每每必至,往返六十多裏,風雨無阻,還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傳説:在一個月明星衡的秋夜,他喜孜孜的傾聽着“清音”返回庵中。在黑白二水匯流處,高興地拾得一枚奇石,竟如人面,眉清目秀,活生生的呼之個人成分出,以為至寶,供奉前,見石之處,後名“寶現溪”。而今,雖然人面寶石不見了,但“寶現溪”這個地名是無法磨滅的,至今還泛起人們聽清音的興頭。

在清音閣,可看到山光水色,聞到花草芬芳,聽到流泉清音,觸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視覺美、聽覺美、嗅覺美,使遊者獲得峨眉風光總體的審美感受。古今遊人多稱譽為“峨眉山第一風景”。

樂山導遊詞 篇6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在一起來到世界文化遺產其中之一的樂山大佛,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俞,大家可以叫我小魚兒。希望能和你們一起旅途愉快。

現在,我們坐在車上,我給你們講一個有關樂山大佛的來歷故事。在唐朝,有一個和尙,叫海通。在樂山大佛沒有修建之前,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之處,水勢相當兇猛,常常在這裏造成船毀人亡悲劇。海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兩湖去湊集金錢,造樂山大佛,在路上時,遇見一個貪財的人,向海通索要錢財,海通告訴他:“我不可能給你金錢,我寧願把眼珠子挖出來給你!”那個人不信,海通真把眼珠子挖出來,給了那個人。後來人們知道海通死了,悲痛萬分,十幾萬人一起造了樂山大佛……好了,故事講完了,也該下車了。

現在,我們正走向樂山大佛,他原本高108米,現在被雨水大自然風化後,只有71米了。以前,發生過三年自然災害,許多餓死的人屍體流在了三江匯流之處,滿江都是屍體,大佛不忍心看,閉上了眼睛,流下了眼淚。

看這就是樂山大佛,有興趣大家可以沿着棧道下去看一看,下去的時候要小心,這棧道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人能通過,帶小孩的遊客請看管好您的孩子,有高血壓的老人最好不要下去。還有,遊客們下去的時候千萬別摸大佛的腳,否則,工作人員就會罰款300元,並讓你抓到下一個摸腳的人,才能離開。

下面的時間請你們大家自由觀賞,希望下次有機會碰面,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樂山導遊詞 篇7

富樂山風景區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城區東郊2公里處,地處古“劍門蜀道”南段,原名“東山”,又稱“旗山”。據《方輿勝覽》記載:“漢建按十六年(公元220xx年)冬,昭烈入蜀,益州牧劉璋延至此山,歡宴百日,望蜀之全盛,飲酒樂甚,劉備歎曰:‘富哉,今日之樂乎’!”此山之得名。

富樂山以其秀、雅、幽被譽為“綿州第一山”。山中松柏茂密,溪澗潺潺,芙蓉溪環繞其間,自唐、宋以來即成為著名的遊覽勝地。歷代文魁名士如杜甫、蔣曜、陸游、唐庚、高弟、李調元、孫桐生、黃炎培等在這裏留下了眾多詩詞妙句。

富樂山風景區包括漢皇園、益州園、綿州碑林、富樂閣、富樂園、涪城會、玄德湖、桃源洞、冷源洞、唐宋佛教摩崖浮雕造像古遺址等10處大景觀和近百處景點組成。園中有園,步移景異,既具皇家園林的豪華氣派,又有自然山水返樸歸真之意趣。

樂山導遊詞 篇8

清音閣,又稱卧雲寺,峨眉山重點八大寺廟之一,該處是唐僖宗年間慧通禪師修建,供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大師之像。 建於唐僖宗四年(877年),明初廣濟和尚取晉人左思《招隱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之意,更名為清音閣。此閣修在黑龍江和白龍江之間的山樑上,凌空高聳,形勢險峻。

閣後閣側,林木密鬱,翠色參天,特別是閣後一大片杉林,色如翡翠,把這座古老的寺廟襯托得愈見古雅。以清音閣為中心,由清音閣、牛心寺、廣福寺、白龍寺和白雲峽構成了以自然山水為主旋律的佛寺園林環境,是世界罕見的龐大的山野佛寺園林。

在清音閣,可看到山光水色,聞到花草芬芳,聽到流泉清音,觸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視覺美、聽覺美、嗅覺美,使遊者獲得峨眉風光總體的審美感受。古今遊人多稱譽為“峨眉山第一風景”。閣下有雙飛亭,左右各有橋,如鳥翼飛凌,故名雙飛橋,亭下二水匯流處有一巨石,高丈許,形如牛心,砥柱中流,銀濤噴雪,水聲如雷。亭下還有碑,乃明人所題"萬古清音"四字。"雙飛亭"柱懸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弟撰書的楹聯:"雙飛兩虹影,萬古一牛心"。富順詩人劉光弟也曾巧妙地將二橋一石概括為:“雙橋兩虹影,萬古一牛心”。這樣如詩如畫的“雙橋清音”是“峨眉山十景”之一。這裏,一年四季,無論晝夜,滿迴盪着水聲,這水聲單一而清晰,加上兩橋,故而譽為"雙橋清音",成為峨眉十景之一。

清音閣是峨眉山中的重要寺廟,是唐僖宗年間慧通禪師修建,寺內供奉着釋迦牟尼、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山中著名景點“雙橋清音”就在這裏,兩座石橋飛躍,橋下是清澈的江水,這裏也是山中拍照的好地方。

“雙橋清音”就在清音閣旁。清音閣下有雙飛亭,亭左右各有一座小橋,橋下水聲滔滔。亭子下面有一石碑,上刻:萬古清音。清音閣受地形限制,面積不大,但附近山水環繞,小溪潺潺,景色非常優美。附近有農家樂,可以提供食宿。

樂山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大家眼前的這座巨大的佛就是有名的樂山大佛了。

大家一定為它的雄偉氣魄而讚歎吧。你們看,它的雙眼似睜似閉,面目慈祥。它實際高度有71米,僅頭部就有10米寬,雙肩就有28米的距離。大家再看它的耳朵,長7米,裏面可以藏進好幾個人,一隻腳背上也可以站一百多人。

這座大佛修築於唐朝開元元年,由名僧海通法師所創建,歷時90餘年才建成。據説和尚創建大佛的初衷是為了根除岷江水患,確保行船安全,併為此而獻出了自己的雙眼,此後,海通舍目濟蒼生的佳話流傳至今。

人們修建樂山大佛要爬上高山峻嶺,攀上懸崖峭壁,一錘錘地鑿,一刀刀地刻,90多年的時間,不知道花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勇氣。

下面請各位遊客自由欣賞,小心路滑。請不要亂扔垃圾,保持景區清潔,人人有責。

樂山導遊詞 篇10

在清音閣,可以看到峨眉山傳統十景之一的雙橋清音,與新十景之一的清音平湖。 清音閣踞牛心嶺下,海拔710米,是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左通洪椿坪、仙峯寺,右達白龍洞、萬年寺,過去為上山朝拜、觀光比經之地。寺廟雖小,地勢險要,山環水繞,景色優美,是我國佛寺園林建築的典範。

由於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閣只有一個殿堂,供奉華嚴三聖,中為釋迦牟尼佛,左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

面對清音閣,展開的是一幅青綠山水畫卷,濃綠重彩,精工點染。

高處,玲瓏精巧的樓閣居高臨下。

中部,是丹檐紅柱的接王、牛心二亭。牛心亭兩側各有一石橋,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雙翼,故名雙飛橋。坐在亭子裏,眼前是山谷澗流,耳邊是轟鳴水聲,身邊還有蜜蜂和蝴蝶,不經意地在你身邊翩然。

近景,則為匯合於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側黑水,繞洪椿坪而來,水色如黛,又名黑龍江;左側白水,繞萬年寺而來,水色泛白,又名白龍江。滔滔白浪,衝擊着碧潭中狀如牛心的巨石(即牛心石)。

山水相連,紅綠對比,奇花異草吐露芬芳,林間小溪流水潺潺,亭台樓閣若隱若現,難怪有人稱清音閣為“峨眉山第一風景”。

歷史典故

清音閣唐時名牛心寺(現在的牛心寺為後牛心寺,又叫延福院)。唐僖宗時,江陵慧通禪師將其改為卧雲寺。

北宋乾德3年(公元965年),宋太祖趙匡胤召東京(今河南開封)天壽院僧繼業三藏等入天竺求舍利以及《貝葉經》,繼業一行從印度帶回大量經卷、佛骨舍利敬奉朝廷。宋太宗趙光義即命將這些聖物擇其名山修持。繼業周遊了祖國名山大川后,選在峨眉山延福院安身,因相中寺前的黑白二水交匯地,發願在此新修一座寺院,以供養終身。寺院建成後取名前牛心寺。

明洪武2年(公元1369年),安徽風陽鳳凰山龍興寺(朱元璋曾在此出家,後改名皇覺寺)僧人廣濟禪師來到峨眉山。相傳廣濟和明太祖朱元璋交往甚密,朱元璋稱帝后,廣濟不願接受朱元璋的宣詔,便入峨眉山禪隱於此。廣濟禪師根據寺周山水懷抱的天然風貌,又見亭、台、樓、閣與流水潺潺和諧相融,即取晉人左思《招隱詩》中的“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閣”。後廣濟禪師圓寂在後牛心寺。

樂山導遊詞 篇11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石像——樂山大佛。我叫蘇民陽,大家可以叫我蘇導遊,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去參觀參觀吧!

從遠處看巍峨雄偉的大佛,站在它的腳背上人們顯得那麼渺小,就像一隻只螞蟻爬行在大佛上。它建於公元713年,從它腳底流過的三條河分別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它們並稱為“樂山三江”。古代的時候,樂山三江交匯的地方,水勢相當的兇猛,常常發生船毀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於心不忍,於是他四處化緣,籌得鉅款,修築樂山大佛,願它能抵擋這洶湧的江水。一位財主想到這筆錢,海通和尚對他説:“自目可剜,佛財難得”。並挖出自己的一雙眼睛,財主一看嚇得從此再也沒有難為他。他召集很多人來修築樂山大佛。在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歷時九十年,樂山大佛才大功告成。

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彌勒佛,通高71米,耳朵長7米,每個耳朵可以鑽進兩個人;肩寬24米,頭的直徑竟然有10米,它的手指有8。4米長,不要説與大佛相比,就是和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它的膝蓋到腳背總長28米,腳寬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隻腳可以站一百多人呢!樂山大佛頭上的髮髻有1021個。它的大鼻樑猶如高高隆起的一座橋樑。圓圓的臉有鐘樓那麼大,又寬又大的嘴巴足有一米半長,嘴角微微向上翹着,顯得那麼和善、那麼神奇;眼角微閉,似乎在沉思什麼,它到底在沉思什麼呢?大家可以自己發揮想象……

樂山大佛雄偉壯觀,用“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來形容它一點兒也不過分。它就想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中外遊客。我真誠的希望你們能在這裏得到美的享受。

祝大家玩的開心,遊的盡興!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7jpzv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