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篁嶺景區導遊詞(通用14篇)

篁嶺景區導遊詞(通用14篇)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1

各位領導,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篁嶺景區的三號觀景台,

篁嶺景區導遊詞(通用14篇)

篁嶺是個典型的農業村落,除了少數士子習儒讀書之外,大多數村民都是終生從事繁重的農業勞動。篁嶺幾乎沒有平畈的段田,都是山上開闢出來的山田,從而形成了我們往對面所看見的規模較大的梯田。

公司把這些梯田流轉過來,打造農業觀光園,種植梯田花海。現在田裏都種上油菜,今年的3、4月份,千畝梯田油菜花盛開,眼前將是一片燦爛的花海。

為延展婺源油菜花的主題,公司結合旅遊高峯週期輪換花卉種植主題,營造梯田花海景觀、大地藝術。油菜花謝後,公司將種植柳葉馬鞭草、孔雀草、一串經、醉蝶等各種花卉,形成又一季花海。

此外,在觀光園還種有紫薇、三角梅、櫻花、牡丹、玫瑰等各種主題花園,錯開花期,使遊客每次造訪都有不同的景觀與感受,從而發展成為婺源四季旅遊產品新亮點。

除了觀賞效益,篁嶺也在不斷提升梯田的經濟效益,在土地上,“篁嶺模式”採用公司+農户形式,成立農村經濟合作社,有效整合旅遊資源,將農民土地進行流轉,利用梯田打造四季花谷、奇異瓜果園,與農户共同開發觀光農業。同時通過訂單農業,形成經營產業鏈條,將農户真正融入產業項目中,達到零距離就業,足不出村掙錢效果。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2

婺源也在繼續打造四季旅遊精品路線。現在,我們可以春探人間花海,去江嶺梯田看油菜花美景;夏享冰涼世界,去五龍源漂流、去靈巖洞內一邊避暑一邊看溶洞;秋天,可尋夢裏老家,不但有篁嶺曬秋、還有石城、長溪的楓樹林景觀;冬天更是可以去鴛鴦湖遊甜蜜樂園。

作為婺源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篁嶺堪稱是婺源文化的縮影了,婺源歷史悠久,唐開元20___年,即公元740年建縣,當時的縣城設在了清華鎮。清華,因“清溪縈繞,華照增輝”而得名。後公元920___年遷至古鎮蚺城,因城內有座蚺城山,形狀起伏如蚺蛇而得名。唐鹹通年間後歙州刺史盧肇命兵駐守於此,因其三面環水,一面依山,形似待發之弓箭,而得名弦高鎮,1946年改稱紫陽鎮。説到紫陽,就要説到我們婺源的一位大名人,他就是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朱熹的家族是婺源的著姓,以儒傳家,現在我們南門的老街上還有朱家的老宅。裏面有一口井。據《婺源縣誌》記載,朱熹的父親朱鬆出生的時候,井內氣吐如虹,因此也稱作“虹井”。到朱熹出生的時候,一道紫氣貫井而出,人們把紫氣東來看成是吉祥的預兆。因此,朱熹把紫陽當作自己的別號。到朱熹死後第九年,皇帝賜他諡號為“文公”,之後把朱熹的“四書集註”列為國學。後來宋度宗賜朱熹的故里婺源為“文公闕里”。不錯,朱熹雖然出生在福建,但是朱熹一直將婺源做為自己的祖籍地,他一生中兩次專程回婺源祭掃祖墓,留下了大量的遺蹟和傳説。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3

請各位領導上台階,繼續參觀,我們再來説説最後的一樣特產“白”,“白”説的就是我們婺源的江灣雪梨,江灣雪梨體大肉厚,皮白核小,汁多味美,它之所以能成為婺源的四大特產之一,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美味更因為它對於婺源人有着特殊的含義,在古徽州,有這麼一句諺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那麼徽州的男子在十三四歲就要出外去學做生意了,在他們離家的時候,就會在自家房前種上一棵梨樹,也帶走一掊(pou)土,寓意着離鄉不離土,另一方面,商人做生意最重要的當然是要有利可圖了,種梨也寓意着“得利”,也是一種吉祥的寓意。

大家對“篁嶺曬秋”都耳熟能詳,那麼,那些曬的南瓜、辣椒、蘿蔔、米脆是怎麼切的,怎麼曬的?我們到曬工坊裏去探個究竟。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親自參與體驗。

曬工坊的樓台頂上也是篁嶺很好的攝影點。站在這裏,篁嶺村的村貌,還有遠山的景緻,都盡收眼底。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4

現在,我們右手邊的這棟建築,是篁嶺的一個餐廳“天街食府”,可同時容納500人用餐。現在所行路段,是天街的延伸段,目前景區正在進行二期建設,建成之後,這裏將開發成為美食一條街。將婺源的傳統美食集中在此,一方面展示了婺源的傳統飲食文化,另一方面豐富了篁嶺的特色旅遊產品體系,加快了篁嶺從單一的觀光型向休閒度假,業態經營品質型的轉變。

除篁嶺景區外,近兩年,婺源縣還成功打造了五龍源漂流、源頭生態度假村、叢溪莊園、九思堂度假宅院等特色旅遊產品。婺源縣委縣政府緊隨江西打造旅遊強省的目標,制定了“一個最美,兩個第一”的發展策略,也就是建設中國最美鄉村,打造中國旅遊第一縣,打造中國有機茶第一縣。

婺源自古就有書鄉,茶鄉的美譽。自宋到清,全縣中進士550多人,仕宦2665人,歷代的文人學士留下了3100多部著作,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7位名人入選《辭海》。篁嶺也不例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曹文埴曹振鏞父子宰相。曹氏父子宰相,協助主持朝政75年,影響了清朝大半個歷史,成為中國歷史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尤其是曹振鏞,在嘉慶皇帝出巡期間,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處理政務,代君三月,民間就有了“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傳唱。前方的牌坊上刻有聖旨二字,便體現了皇帝對他們的寵愛有加。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5

徽州古村很重視村莊佈局,講究風水。篁嶺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橋六井”佈局建設。篁嶺天街長388米,橫貫東西,九條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莊的各個角落。天街是篁嶺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也是篁嶺的“商業一條街”,兩邊商鋪林立,各種當地特色的業態在此匯聚,這裏有婺源三雕之一的木雕,在現場雕刻、修復;有民間藝人制作竹編用品等。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篁嶺景區即將啟用的酒店接待中心。

篁嶺景區引入安曼國際度假酒店的品牌理念,對原有的古宅行外立面改造與修繕,內部裝修成精品度假酒店,遊客可以來此休閒度假,使景區的旅遊產品從單一觀光型向休閒度假轉變,

這種老宅保護與商業開發結合的新模式,把閒置的老宅從充分利用起來變為財富,不只是簡單地把老宅作為參觀景點,而是通過提供豐富多彩的特色度假活動,將其建設成為了深度體驗婺源本土生活文化的基地。

我們現在右手邊這些民居的二樓就是景區已經建設好的精品酒店客房。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6

雖然在傳統的婺源縣誌裏沒有篁嶺竹山書院的記載,但它的名氣卻很大,因為歙縣雄村,就有同名的竹山書院。

這座竹山書院,位於曹氏宗祠側邊,原書院由曹文埴的兒子曹振鏞捐貲創建。曹振鏞,歙縣籍篁嶺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進士,官至大學士。把竹山書院建於曹氏宗祠側畔,含有“仰承祖宗以綿世澤”的意思。

書院門前有焚紙塔,也叫字紙爐,古代人“敬惜字紙”, 對有文字的紙張不能隨意丟棄,否則有辱斯文,焚紙塔就是供書院師生焚燒廢棄字紙的。

古代教育特別強調“敬慎”。所以,整個書院的建築風格體現簡潔樸素,突出教育功能與氛圍。書院分前堂和後堂兩大部分,是主要教學區,樓上是藏書閣。

前堂部分有風雨廊,側邊牆壁上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是朱熹為嶽麓書院題寫的碑刻,它不僅是嶽麓書院的核心思想,也是大部分以傳播朱子理學為主的書院的核心思想,其“孝悌忠信、守節自重、廉潔自律、濟世救民”的思想,作為書院教育的優秀傳統,被世代繼承和發揚着。婺源是朱子故里,他的學説和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世世代代的婺源人.現在書院裏正在進行的是全國名家美術作品邀請展,主題是“寫生篁嶺”。

(備詢:大門門樓上的磚雕造型是典型的徽州五鳳樓格式,整體上是一卷打開的書卷或畫軸。“竹山書院”之上是“喜上梅梢”,之下是“望子成龍”,左為“兄弟登科”,右為“孟母教子”等磚雕。都與讀書有關,寄託了篁嶺人對後代兒孫的殷切期望。

書院邊門上方的磚雕圖案,場面宏大,人物生動傳神,是徽州磚雕的經典代表作。兩塊磚雕上圖是“校場賽藝”,下圖是“暢遊瓊林”。兩塊合在一起,就隱含着文武雙全的意思,當然也是篁嶺人對後代兒孫的期望。)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7

冬藴坊(篁嶺牌坊):冬藴坊,取冬藏之意。牌坊、民居與祠堂並譽為徽州古建三絕。樹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後恩,流芳百世之舉,是古代人一生最高的追求。借用牌坊作為冬季的節點標誌,併成為篁嶺村的門頭,寓意深遠。牌坊上的“聖旨”二字是曹氏旺族在朝為官的彰顯。左手邊文化牆上是冬季生活場景介紹,冬季是婺源的“休閒季”,人們過着“腳踩一盆火,手捧苞蘿果,除了皇帝就是我”的神仙日子;冬季又是婺源的“歡樂季”,民俗活動和鄉村飲食文化成了主角,過大年,走親朋,舞龍燈,出抬閣,鬧元宵.....人們在自釀的農家米酒中、在走街串巷的火龍舞動的弧線中,聊慰終歲的辛勞。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篁嶺村的水口。所謂水口,是指水源出村之口。徽州人認為:水口出口一定要小,還必須密密地種上樹木,這樣才能達到“關鎖”的效果,從而為整個村莊“藏風聚氣”。篁嶺水口是徽州村落水口文化的典型縮影,水口林裏存活了78株“植物大熊貓”——紅豆杉,紅豆杉是世界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抗癌植物,也是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篁嶺有如此規模的紅豆杉羣,實屬罕見。印象中竹都是圓的,方竹,見過麼?除了紅豆杉,香樟、香楓、翠柏、桂花樹、香榧樹,還有難得一見的方竹等等名貴樹木和竹子,在我們篁嶺水口這兒全都有。

婺源村落,自古就有“樹養人丁,水養財”,“赤膊龍脈光水口,子孫代代往外走”的古訓,有“殺豬封山”,“生子植樹”等傳統習俗。這些,是我們水口林保存這麼完整的原因。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8

整棟房屋飛金彩繪、金碧輝煌,這種彩繪古建,在婺源僅此一棟。怡心堂大門的木雕精美,中國承續了千百年傳統木雕“教訓子孫、禮義廉恥”的題材,都在這座怡心堂門面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其木雕主題:上排從左至右分別是劉備赴江東、夜訪寇準、楊業戰韓昌、文王訪賢、棄官尋母;下排從左至右:子孫滿堂、戰長沙、八仙祝壽、討荊州、連中三元。朩雕畫面還有丹鳳朝陽、金玉滿堂、梅蘭竹菊、荷葉、圓月、寶瓶……)

怡心堂分前堂後與後堂,前堂頭頂有藻井,藻井本來專用於祠堂、亭閣的天花板裝飾,很少用於家居的,但怡心堂的原主人就在家居的客館裏構建了藻井,可見他的別出心裁、財大氣粗。後堂陳設了一些婺源鄉村特色的家用器具,如小孩的火桶等。

我們現在參觀的是一幢官廳,叫“樹和堂”。村莊有人在外為官,回故里修建官廳,既顯身份又備祭拜之用。這座官廳的主人是曹鳴遠,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進士,官至江西才子之鄉撫州府臨川知縣。

磚雕門樓被稱為“文化門”,這官廳雖屬常見的字匾門,但整體月眉形窗罩搭配八字形窗,門罩飛桅戧角,瓦當勾連,彰顯氣勢。水磨青磚精雕細刻,花邊人物應有盡有,“傑應歧靈”的門額則顯示了主人“英雄不問出處”的境界。徽式民居兩邊院牆要略高一些,因酷似馬頭故稱馬頭牆,又稱封火牆。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9

剛才步入天街時,我們有欣賞到婺源木雕技藝的展示,現在我們看到的竹虛廳,最顯著的特色,就是臨街一面全部為木雕,圖案精美繁複,極盡奢華,是一座木雕藝術的寶庫。門面上的6方木雕圖案,左上是“趙子龍救阿斗”,左下是“關公送嫂”,中上是“九代同堂”,中下是“文武百官圖”,右上是“周文王打獵”,右下是“狀元及第”。四根木柱上的樑撐的木雕主題,從右到左,依次是福、祿、禧、壽。門罩上裂紋還有梅花和竹子的雕刻,意為“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竹子又代表竹報平安、步步高昇、節節高之意。

竹虛廳的最初的主人是曹元功,他崇禎八年(1635年)拔貢,授職湖廣興山縣知縣。

這幢建築就是篁嶺的眾屋,當地也叫廳屋,是曹氏家族聚會、議事的地方。這座眾屋居於篁嶺天街的中心位置。祠前場地開闊,是篁嶺的“中心廣場”,自然也是最熱鬧的地方。門額上“聖旨”兩字體現了曹氏在朝為官的地位。現在眾屋改造成了一個酒吧,是西式酒吧進駐中式廳堂的典型代表。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10

現在前方就是篁嶺的水口林了。水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婺源的水口被後人稱之為“中國鄉村最古老的公共花園“。這是徽州人對人居環境整合保護最原始的範例。在徽州,一個完整的水口,包括有水口建築和水林。在婺源,人們相信:“樹養人丁、水養財”,早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前,婺源人的祖先就按照古老的規劃理論,也就是風水學把村莊健在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把入水口成為“天門”。出水口成為“地户”,“天門”要打得開,意表”廣納財源”,地户要閉得緊,這樣才能鎖住才氣。在婺源自古以來還流傳這一句話,那就是“赤膊龍脈水光口,子孫代代往外走”。“龍脈”指的是村莊所依靠的這座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山上和水口的地方都沒有植被,就不能留住人才,村莊的人丁就不會興旺。所以,婺源人不光在水口林植樹,而且決不允許砍伐,為此還制定了“殺豬封山”的村規民約,對偷伐、濫伐林木者,全村人聲討,除處罰金並通告外,並要從當事人家中拖出生豬當眾宰殺,全村按人頭送肉。在物資匱乏的那是,這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懲罰了。

嶺水口林以南方紅豆杉為主,共78株。紅豆杉被譽為“植物大熊貓”,,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我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篁嶺有如此規模的紅豆杉羣,實屬珍貴少見。紅豆杉渾身都是寶,樹皮中提取的紫杉醇更是具有抗癌的功效。它們與牌坊、拱橋、五顯廟等一起彰顯徽州古村落水口文化。

在婺源的其他水口種的最多的就是樟樹,樟樹一年四季常青,而且枝繁葉茂。一是樹木越茂盛就代表村莊的人丁就越興旺;二是樹木可以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誰代表財,這樣一來,村莊的財氣就不會流失太多,還有一方面,在村莊的去水口建水口林,也是為他人着想,就是為下游的村莊涵養水土,充分的體現了徽州人”儒雅“的思想品德。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11

關於繡樓,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那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拋繡球選夫君的地方。但婺源沒有這樣的風俗,婺源過去特別重視禮法,兒女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户對,等級森嚴”,不會拋繡球選夫君。

第二種説法是,富家小姐繡花綴朵的地方。富家太太、小姐們閒來無事,就在高樓上繡着花,順便看看樓下走過的人,還有樓外的風景,以此來排解心中的寂寞,打發無聊的時光。

作為了解(當前婺源的主要休閒娛樂場所40餘家,主要旅遊購物場所400餘家。賓館200餘家。其中四星5家,三星7家,國際大酒店、婺源賓館正在創評五星級賓館,總牀位1.7萬張;全縣共有農家樂3300餘户,牀位1.6萬張,餐位11萬個,解決了1.8萬名農民就業,平均户經營淨收入達到6萬多元。)

各位領導,現在我走在的是天街商鋪最為集中的一段,兩旁商鋪林立,商鋪裏商品琳琅滿目,展示了婺源豐富的物產,説到物產就要説説我們婺源的“四色”特產了,“四色”指的就是“綠、黑、紅、白”。綠就是婺源綠茶,婺源綠茶唐載茶經,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以“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的特點被譽為中國綠茶品質最優者,黑則説的是中國四大名硯中的歙硯,因婺源唐代隸屬於歙州管轄,物以州名而得名歙硯。紅就是大家現在看見的池塘中的中華荷包紅魚了,它是我們婺源獨有的一種優良食用魚,明萬曆年間由沱川人餘懋學從宮廷傳入婺源民間。因頭小尾短,背高腹園而得名荷包紅魚,荷包紅魚肉質鮮美,營養價值豐富,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12

篁嶺村空間佈局別緻:一條長388米的天街橫貫南北、三座橋崗通往村內外、六口井塘寓意六六大順、九條巷道蜿蜒曲折。我們現在走的這條巷,是篁嶺最重要最平坦最寬闊的巷道,就是是著名“天街”。天街是篁嶺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也可以説是篁嶺的“商業一條街”。我們已經來到了天街的核心,也是村落核心,當地老百姓閒暇之餘都在此聊天,拉家常,因此又稱之為“新聞發佈中心”。

這幢建築就是篁嶺的眾屋,也就相當於村委會,是長輩,族羣開會議事之地。門額上“聖旨”兩字體現了曹氏在朝為官的地位。大門為牌樓門,徽居比較注重風水,一般朝南朝東,如受限制會在門口加小院落或改變朝向,避免直衝西向而不吉利。以後西式酒吧將會進駐中式廳堂。眾屋隔壁是繡樓,以前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般只能呆在樓上,有護欄的地方叫美人靠,就是小姐休息的地方,也是以前小姐拋繡球選夫婿之地。門樓下“奕挹”二字,就告誡了繡樓小姐自己要舉止端莊、知書達理,選擇的夫婿要門當户對、恪守禮教。

這棟房子名叫京衞府,現在改造成一個品茶、賞茶、購茶的場所,所以掛了“茶禪一味”的牌匾。

京衞府原主人是曹廷諮,清代嘉慶年間,擔任京城軍事總機構“都指揮使司”的六品銜“京衞經歷”,相當於現在的監察局長。主人任職滿期後退休回家鄉,修建了這座京衞府,作為接見官員、會客聚友的場所。

京衞府臨街及外沿的兩面都做成木門窗,木雕線條簡潔大方,與京衞府的莊重相協調,也體現了主人的清正廉明。大門上方的4個圓“門頭”,是等級的象徵,説某人“有來頭”,來源就出在這裏。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13

竹虛廳的主人是曹元功,他崇禎八年(1635年)拔貢,授職湖廣興山縣知縣。竹虛廳,佔地面積約100平方米,整體為三間結構,但一樓沒有廂房,這與它作為讀書、教育的場所有關。竹虛廳最顯著的特色,是臨街一面全部為木雕,圖案精美繁複,極盡奢華,令人歎為觀止。門面上的6方木雕圖案,左上是“趙子龍救阿斗”,左下是“關公送嫂”,中上是“九代同堂”,中下是“文王訪賢”,右上是“周文王打獵”,右下是“狀元及第”。四根木柱上的樑撐的木雕主題,從右到左,依次是福、祿、禧、壽。門罩上裂紋還有梅花和竹子的雕刻,意為“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竹子又代表竹報平安、步步高昇、節節高之意。整個竹虛廳,簡直就是一座木雕藝術的寶庫啊!

中堂畫《喜上眉梢圖》是“揚州八怪”之一李鱓畫的,配的詩是:“爾性何靈異,喜上最高枝。探得好消息,報與主翁知。報與主翁知,雙雙集鳳池。梅花春信早,喜遇聖明時。”

竹虛廳的屋外有木樓梯通到二樓,二樓的外側有一個大曬台,也是觀景台,站在樓上眺望遠山的景色,真是心曠神怡。樓內還有2間相通的房間,作為住宿之用。

對面這幢房子是客館,也就是現在的賓館、飯店,上檐板雕刻的是“雙龍戲珠”,挑檐枋則雕刻了“八仙過海”,下檐枋浮雕了“姜太公釣魚”。四根託柱則雕了四個象頭,代表吉祥吉利之意。兩邊還雕有雌雄獅子,俗話説:“獅子滾繡球,好戲在後頭”,代表好運連連之意。

朋友們,本次篁嶺之旅就告一段落。請記住導遊小×,更記住篁嶺!篁嶺時刻都期盼着各位再次光臨,再續今緣,共同譜寫我們新的“篁嶺故事”。

篁嶺景區導遊詞 篇14

接下來我們就跨入二十四節氣長廊,進入篁嶺的第一篇章,該篇章以體現大地藝術的農耕文化為主題。二十四節氣長廊全長700米,分別用春和樓、夏耘亭、秋實亭、冬藴坊作為一年四季的節點標誌。

春和樓: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春和樓”,取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至若春和景明”,屬於徽建五鳳樓構造,“五鳳樓”原為皇宮建築,明清時期被徽派建築廣泛用於祠堂門樓,寄寓宗族人才輩出,現在就讓我們穿越此樓沾沾靈氣吧。

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婺源最美的季節,祖籍婺源的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兩次回鄉省親選的都是春季。婺源人立春開始便進入辛勤勞作期,“立春天氣暖,雨水送肥晚。”“驚蟄快耙地,春分犁不閒。”“懵懵懂懂,清明下種。”這些都是婺源人在長期的農業勞動中總結出來的農諺。左手邊文化牆上是對春季勞作場景的介紹,為了烘托氛圍,景區打造四季花海,春天種的是油菜花、蘿蔔花、二月蘭等,夏天種的是醉蝶花、紫羅蘭、紫薇等,秋天種的是金光菊、萬壽菊等,冬天種的三角梅等。願每個遊客都能成為“護花使者”,而非“採花大盜”哦!

夏耘亭: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白色亭子叫夏耘亭,取夏季耕耘之意,屬於徽州路亭。路亭在古徽州比比皆是,有“五里一橋十里一亭”之説,其功用是供人休息、飲水、避雨、烘烤食果等。行善者常在亭裏擺放茶水,供路人飲用。這也是古時親人迎送,妻兒惜別之處。夏季是火熱的,篁嶺的海拔雖不是很高,但夏季温差很大,夜晚需蓋被而卧,頗有“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之意境。文化牆上是夏季勞作場景的介紹,大家有興趣可以認真觀賞下。

秋實亭:眼前的這座亭子是秋實亭,取春華秋實之意。左手邊文化牆上是秋季勞作場景的介紹,“霜葉紅於二月花”,婺源的秋天像打翻的顏料桶,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尤其是地無三尺平的篁嶺,人們將一年的收成用竹篩匾曬曬,成就了聞名遐邇的“篁嶺曬秋”。而花卉則有桂花、山茶花、野菊花等。遊步道邊上的這些油茶樹,是篁嶺村民種植的經濟作物,我們當地叫“檉籽”。這油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具有降血脂、降血壓等功效,因此也被譽為“東方橄檻油”。

標籤: 導遊詞 景區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6zr8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