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關於上海經典導遊詞900字(精選3篇)

關於上海經典導遊詞900字(精選3篇)

關於上海經典導遊詞900字 篇1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686號,南鄰南京西路,西鄰萬航渡路,北依豫園路。是上海市的著名的真言宗古剎之一,也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關於上海經典導遊詞900字(精選3篇)

靜安寺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年間,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20_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20_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1686號),早於上海建城。

靜安古寺毀於十年動亂時期,1984年以後,靜安寺逐步開始恢復重建,1991年,基本修復到民國時期規模。後又開始擴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建築羣終成今制,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關心下,全寺僧職人員共同努力,堅持農禪並重的傳統,勤儉起家,從零開始,自養自立,香火日盛,法務再興。1985年,靜安寺修復真言宗密壇期間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二次"空海入唐求法至長安之路"訪問團參訪靜安寺,團長內海有昭、副團長靜慈圓、祕書長前有隆,贈送了部分密壇法器,使真言宗壇場得以較快恢復。同時建立了"持鬆法師紀念室",陳列持鬆法師海內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書畫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1987年,度寰法師任住持。1988年,新建大雄寶殿,由趙樸初居士題額。靜安寺

1988年3月度寰法師圓寂後,同年10月,由真禪法師兼任靜安寺方丈。香港李國慶居士夫婦捐獻漢白玉觀音菩薩立像一尊,供奉於圓通殿。次年,新加坡居士劉庚宇等捐資從緬甸請回高3.6米的釋迦牟尼玉佛坐像,供奉於大雄寶殿。1994年,新建三層樓僧寮與上客堂,文物樓、寺務處辦公室先後落成。是年十月舉行持鬆法師誕辰一百週年紀念與持鬆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會,美、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及港台地區佛教界友好人士、北京、江浙鄂皖、本埠諸山大德、學者專家、護法居士近千人與會,盛況空前。落實政策以來的十年,靜安寺的發展與修復成就,超過了以往任何歷史時期。

此外,建於明正德年間的位於寶山區羅店鎮上的玉皇宮,於1988年改稱梵王宮,作為靜安寺下院,由靜安寺前監院從達法師住持。靜安寺在自身修復的情況下,仍然拔出款項,支持梵王宮的修建開放。1993年,梵王宮改名"寶山淨寺",更具規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曾親赴禮佛,併為安養院題辭:"老有所終,大同理想。報眾生恩,法老為上。如奉父母,如敬師長。美哉梵宮,不殊安養。"

1995年底,慧明法師調來靜安寺任監院。1996年初,成立了以德悟法師為主任的新的寺務委員會,在集體領導和民主管理方面又遇上新台階。期間,慧明法師作為中國佛教代表團成員,出席了在韓國舉行的中日韓佛教友好研討會漢城大會,出席了尼泊爾藍毗尼阿育王石柱發現一百週年慶典以及由中國援建的"中華寺"奠基儀式。他在參訪尼泊爾加德滿都斯瓦聲楊布寺時,請回了佛陀舍利。

關於上海經典導遊詞900字 篇2

大家都知道看中國一百年曆史到哪裏麼?對的,就是上海,那麼看二十年的歷史呢?就來外灘了。外灘是上海的窗口,它集中反映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風貌,又具有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許多海外僑胞和華人都愛把上海外灘稱譽為亞洲第一灣。是的,她美極了,請看,她從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長約1800多米,彎彎的走勢,形如新月,秀美如畫。  據資料記載,外灘原來叫揚子路、黃埔灘路。1945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一路沿用到今天,外灘過去有着東方華爾街之稱。隨着上海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更具有現代都市氣息。1995年被評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每天慕名前來觀光的遊客數以萬計。  各位:今天當我們沐浴着改革開放的陽光,在這外灘散步,可以欣賞到許多美麗景觀。首先,請看西面,那就是上海的象徵之一——萬國建築博覽會。大家知道,第一次戰爭以後,上海被闢為商埠(bu)當時的上海逐漸形成了外國資本在中國最集中的地方,而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也隨之在外灘建立。這黃浦江邊集中大批西方國家的銀行、俱樂部、夜總會等,反映了西方殖民這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這外灘上的一棟棟高聳的大樓,雖然不是由一位設計師設計,也不是建於同一年代,但卻富有共性,它們都是當時西方最流行的樣式,採用西方古典建築形式,整個建築具有莊重、雄偉的氣勢,建築色調基本統一。另外再看東面,人們在觀景台上海還可以眺望到寬闊壯麗的黃浦江江面景色,江風拂(fu)面、江面波光粼粼(lin)、百舸爭流、白色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風光。遙望浦東跨世紀最新穎的摩天建築羣,恢弘的氣勢使外灘借得美景。外灘作為上海的象徵,融江河景觀與建築景觀於一體,集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文明於一爐,現在讓我們由南至北觀賞一下外灘邊的主要大樓建築。

關於上海經典導遊詞900字 篇3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迫成為通商口岸,上海南京路先是成為英租界區域之一,之後成公共租界。南京路是上海迴歸後最早建立的商業街,當時外國金融企業集團先在外灘建立起金融集中區,後沿着當時被稱為“花園弄”的一條東西向“大馬路”發展商業。隨着“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和“中國國貨”等五大著名環球公司的崛起,南京路便成為上海最熱鬧繁華的商業街。

1842年中英簽定的《南京條約》打開了上海的大門。當時的上海縣城在今天的城隍廟一帶,英國人在這個橢圓形縣城的北面——外灘開闢租界。因為看中了這塊在中國人眼裏“蘆草叢生,田間丘墓累累”的土地,既可以完全控制長江入海口,也可以停泊英國軍艦保護英國僑民,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那時的南京路只是河浜旁的一條小徑,隨着租界的建設拓成兩丈寬的小路,河浜也改造成了路邊的陰溝。但那時它還沒有名字,被記作“四分地之南”。因為當時沿外灘由北向南被劃分成九個地塊,建有八家洋行,這是外灘最早的一批建築。其中義記洋行所在的位置即今天和平飯店北樓,被稱作第四分地。

1851年,南京路的範圍只有從外灘通往河南路拋球場的花園弄(ParkLane),1854年延築至浙江路,俗稱大馬路,1862年再次西伸至西藏路後,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正式定名為南京路。自1920_年至1920_年,猶太人哈同在南京路鋪硬木路面。1920_年3月,通行有軌電車。1920_年5月30日,在貴州路口老閘捕房門前發生“五卅”慘案。1945年民國上海市政府統一將南京路更名為南京東路,原靜安寺路更名為南京西路,統稱為南京路,全長約5公里。1953年南京東路拆除因有軌電車而鋪設的鐵藜木路面,改鋪混凝土路面。

標籤: 導遊詞 精選 上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6zlje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