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3篇精選南京導遊詞

3篇精選南京導遊詞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優越,地形獨特的城市。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南京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南京導遊詞,歡迎大家參閲。

3篇精選南京導遊詞

第1篇:南京導遊詞雨花台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古都南京,我是來自**旅行社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在我身邊的便是司機王師傅,有王師傅在,大家可以放心、安心、開心的隨我遊覽。最後希望大家有一段愉快的旅程,今天我們將要去遊覽的是南京城南的著名景點雨花台。

雨花台位於南京城南,在中華門外約1公里的地方,這一帶是寧鎮山脈的餘脈,自六朝至近代此地素為兵家所重,是攻據南京的必爭之地。雨花台原名石子崗,長陵,到唐朝的時候才改稱為雨花台。關於雨花台的得名還有一個傳説,相傳在南朝時期,有位高座寺的雲光法師在山頂説法講經,精妙絕倫,感動了佛祖,佛祖散天花以示褒揚他。頓時天花亂綴,落花如雨。天花墜地之後就變成了雨花石。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説,其實山上本就多五彩卵石,遇雨即現花紋,格外新麗多彩,晶瑩剔透。所以雨花台又叫瑪瑙崗、聚寶山。

1920xx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雨花台成為他屠殺革命烈士的主要刑場。1949年12月14日,南京市決定建立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園。現在,雨花台不僅是南京市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教育基地,也逐漸成為南京市著名旅遊景點。景區分為六大功能區,分別是烈士陵園紀念區、名勝風景區、雨花遊樂區、雨花茶文化區、雨花石文化區以及生態度假區。

現在我們來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園的北大門,也是入口的正門,由兩根花崗巖門柱組成,上面雕刻着兩隻巨大的花圈,表達後人對先烈的懷念和崇敬。石柱高11.7米,隱喻1920xx年11月7日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毛主席曾説“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由此才走上了歷史的舞台。”

從大門進入陵園廣場,廣場有三層,四周種植雪松、龍柏、紅楓、冬青、臘梅等常綠樹木,中間花圃種植四時花草。在廣場第三層平台上是烈士羣像巨型石雕,是雨花台烈士陵園的標誌,這裏原址為北殉難處。1980年清明節前,大型的花崗石雕像落成。石雕由179塊花崗石拼鑲而成,像高8.5米,寬14.2米,厚5.5米,底座3米,總重1374噸。這座石雕塑造了九個革命先烈就義前堅貞不屈的形象,其中有黨的工作者、工人、戰士、農民、學者、學生、報童等。塑像以上實下虛的手法,着重刻畫了先烈就義前的面部神態,細膩地表現出了革命者視死如歸的氣概:工、農、黨員怒目圓睜,寧死不屈;女共產黨員平靜自若,臨危不懼。羣雕下部虛刻,刀法粗獷,着力表現了烈士崇高偉岸的形象和堅定不移的革命立場。這座羣雕是全國各地雕刻家集體創作的成果,得到過著名藝術大師劉開渠、王朝聞等人的親自指導。

由羣像東、西循路上即為雨花台主峯。主峯紀念碑就巍然聳立在這裏。原來的雨花石革命烈士紀念碑立於1950年。正面是毛澤東同志親題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金字,題字上方是一顆紅色五角星。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1989年新建的紀念碑,碑身正面鐫刻有鄧小平題寫的“雨花台烈士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碑的背面是由武中奇書寫的江蘇省及南京市政府所立的銘文。碑高42.3米,隱含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期。紀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構成,碑綜合表現了火炬、旗幟、和鼎三種形象,碑座為緩坡式的四方基座,基座的正南方屹立着一尊高5.5米,重五噸的烈士銅像,象徵革命者堅貞不屈和追求自由的堅定信念。紀念碑前的平台上有三個巨型的花環。這些花環同時也是地下展廳的採光天窗。花環兩側各有五具象徵性的石棺,棺蓋上刻着花圈。平台前端是兩尊仿古紀念鼎。

紀念碑下還有一層平台。平台的四周環以廊廡。廊廡的後牆上是有由全國著名的書法家趙樸之,歐陽中石,武中奇、蕭嫻等36人書寫的3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里程碑式的經典文獻:東廊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和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西廊是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輪》。廊廡的碑刻全長144米,共由180塊黑色花崗巖石碑組成,全文47043字,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現代碑廊。

走下碑前的台階繼續向南參觀。前方長方形的水池叫荷花池,因其能巧妙地將紀念碑和紀念館的影像在池中的南北兩端的水面上顯現出來,所以又叫倒影池。荷花池的北面是巨型的“國際歌碑”。國際歌由歐仁·鮑迪埃作詞,迪蓋特作曲。石碑上部刻着《國際歌》的五線譜和三段漢語歌詞全文;下部分分別用壯文,維吾爾文,藏文和蒙古文刻着《國際歌》歌詞全文。荷花池南立有“國歌碑”,模式與國際歌碑相同。荷花池畔,有兩尊男女青年塑像。一個是持槍脱帽的軍人,一個是低頭默哀的女青年,表現了青年一代對先烈的無限追念。國際歌的南面便是雨花橋,因上刻有梅花圖案,所以又叫梅韻橋。

經過雨花橋,就來到了雨花台烈士紀念館。這是著名的建築大師、東南大學教授楊廷寶先生生前的最後一件作品。館形似一“凹”字,正中為一重檐主堡,其正門上方鐫刻着“日月同輝”的標準圖案,門庭上方有鄧小平親筆題寫的“雨花台烈士紀念館”館名。整個建築以乳白色的琉璃瓦為屋頂,花崗巖貼牆面,白色的大理石為窗框,再加上精美的石雕、石廊、石几、石階,把紀念館裝點得更加莊重肅穆,典雅古樸。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為迎接建黨90週年,在20xx年的時候擴建的。這次擴建是的紀念館的總展出面積增加到了6000平方米。新館採用一流的新媒體手段,運用國內一流的聲光電設備,全景式展示了中共黨史的篇章。其中具有點睛之筆的便是序廳中的“雨立方”,它由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舞美總設計師韓立勛設計,現在大家看到的秀銘是集合烈士家屬,少先隊員等各行各業的人們,一起執手繡出的,寄託着對先烈的緬懷。

新的陳展以“中華民族之崛起”為主題。上版陳列鄧中夏,惲代英等170位烈士的生平事蹟,用8組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場景,35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革命烈士偉大崇高的人格和真實感人的形象。英名榜上留有2401位烈士的姓名。陳列分為:序廳,基本陳列、光榮廳,專題廳和幸福廳五個版塊。新展廳的內容時間跨度從大革命事情開始,至南京解放結束。分為《投身大革命洪流》、《在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上前仆後繼》、《石城周邊的抗日烽火》以及《衝破黑暗迎接光明》四個部分。還首次完整的呈現中國南京地下黨的發展脈絡,將南京地下黨遭遇八次破壞的經歷及犧牲的23位烈士的專題廳進行重點展示。

出雨花台紀念館,我們便來到紀念館廣場,廣場正南方水池是思源池,意為飲水思源,在思源池邊,有兩組牆式“忠魂頌”浮雕,擷取八個經典片段,深浮雕表現的是“獄中鬥爭”和“刑場就義”;淺浮雕表現的是南京地下黨組織領導的鬥爭片段,都表現了南京地區的革命歷程。前方丘上建有忠魂亭,為灰色花崗巖的貼面,亭為覆鐘形,意為我們要警鐘長鳴、居安思危。它長寬各5.8米,高8.3米,這是1966年7月1日,用南京市的30萬黨員交納的特殊黨費240萬元和雨花台烈士陵園追加的60萬元而建成的。朝北的橫額上有xx親自題寫的“忠魂亭”3個金字。

此外在雨花台的的東北方還有二忠祠,是紀念南宋抗金英雄楊邦乂和抗元英雄文天祥的祠堂。楊邦乂拒不降金,被金人在雨花台剖腹取心,宋高宗賜諡號,建“褒忠詞”。150年後,抗元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文天祥自小就十分敬仰楊邦乂,他們兩個人又同為江西吉水人,殉難後人們在此祭祀他,遂改名“二忠祠”。

在楊邦乂的剖心處還有方孝孺墓,方孝孺是明洪武的遺臣。在朱棣奪得政權以後,想借方孝孺的聲望為他“正名”。方孝孺拒死不從,被朱棣處死並滅其十族(九族加門生一族)。清以後,方孝孺因其維護正統、忠貞不二受到統治者的推崇。原祠和墓已不存在,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墓是清末修建的紀念墳。

在東崗的山坡上,還有一處“辛亥革命雨花台之役陣亡人馬冢”,這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時新軍徐紹禎第九鎮,攻打南京雨花台戰役中犧牲的將士和戰馬。分人冢合葬和馬冢合葬兩墓。文革中原墓被毀,1981年重建。

此外在雨花台風景區內的高座寺是20xx年復建的,原名甘露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年間,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寺內的主體建築不同於普通的佛教寺院,除建有天王殿、大佛殿,齋堂等傳統寺廟建築外,還修建有觀音應願堂、祈願堂、災難館、聚緣堂等建築。

雨花台的介紹到此結束,謝謝!

第2篇:南京概況導遊詞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各位到華東線的第一站南京參觀旅遊。初來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這座城市。下面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

南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是江蘇省的省會。全市面積為6597平方公里,轄4縣11區,人口545萬。其中市區面積約881平方千米,人口270多萬,為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優越,地形獨特的城市。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東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鐘山)為主體的寧鎮山脈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貴山、五台山及石頭山(清涼山)等。西北面的長江奔流而過。城內外多低丘,廣州出發歐美專線,河湖相連,可謂山環水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南京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為越城,是越王勾踐滅吳以後,於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約公元前356年,楚國滅越,楚威王在石頭山上築城。傳説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情勢險要,怕往後有人在此稱王,就在獅子山北邊的江邊埋下黃金,以彈壓王氣,稱為“金陵”,從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稱。三國時的東吳,兩晉時的東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樑、陳前後在南京建都,這就是“六朝古都”。後來,五代時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也定都南京,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會”。

南京曾有許多名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有金陵、建業、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稱。至於南京的得名源於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於1368年定都南京,當時南京叫應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為南京,後來國都雖未遷成,但“南京”一位就沿襲下來了。

遊客們:南京的歷史就介紹到這裏,下面向大家講講南京的氣候。由於南京地處長江下游,亞熱帶向暖温帶過渡的氣候帶中,每當夏季來臨,高空遭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氣流不斷下沉,氣温逐步上升。驕陽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值可達50”C以上,發燙的大地成了這座城市的熱源。加上南京獨特的地勢,它處於長江沿岸的河谷當中,海拔較低,起伏的山巒,猶如天然屏障,擋住了空氣的活動,禁止熱量向外發散;來自海洋上的濕潤東風和薰風被東郊紫金山和東南一帶山體遮擋,使南京始終處於酷熱的高温控制下。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熱難熬,素有“火爐”之稱。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南京城,綠樹成蔭,特別是東郊的中山陵景區,更是樹木葱憲,平均每一個人佔有10棵以上的樹木,成為中國著名的綠色城市,北京地接報價。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南京夏季酷熱的氣候起到了調理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祿口國際機場和大校場機場,每天有數百架次飛機在這兩大機場起降。鐵路有京滬線和寧銅線在此接軌,特別是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直接溝通了長江南北的鐵路、公路交通,從而使“天塹變通途”。另外,滬寧高速公路、繞城公路已成為南京的主要交通動脈。由於南京地處華東地區水陸交通要衝,同時還是著名的內河港口城市,明代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船隊就是從南京港啟航,經過中國的南海諸島,逾越亞、非兩洲的。現在的南京港,經過不斷地擴建改造,年吞吐量達3000多萬噸,成為長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最後再向大家扼要介紹一下南京的旅遊資源。南京已構成了以城中為核心,輻射東南西北的五條旅遊線。

城東旅遊線以鐘山風景區為主,以中山陵為中心,有明孝陵、靈谷寺、美齡宮、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個旅遊景點。城南線以秦淮風光帶為主,以夫子廟建築為中心,東起東水關,西止西水關,有烏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園等古蹟,此外還有中華門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園等風景點。城西有清涼山、石頭城、莫愁湖等景觀,構成山、水、城、林融合一體的景觀特點。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區,距市區11千米,是南京地區唯一的省級旅遊度假區,南京長江大橋也在城北。城中景區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圍繞,碧波盪漾,風景十分娟秀,另外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我們可以把南京這座城市特點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綠”四個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大”,旅遊黃頁,南京是中國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還有中國現存最大、最完全的城牆;“重”,南京在歷史上、地理上都佔有重要的位置;“綠”,南京植被良好、綠化先進,是中國首屈一指的綠色城市。因此,南京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即:梅紅松綠市,虎踞龍盈城。

遊客們:南京概況就介紹到此,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座“六朝古都”,去細細領略她的“秦淮風韻”吧!

第3篇: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俗話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我代表港青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姓朱,是諸位在華東期間的地接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豬,百年修得同船渡,叫小豬親切點嘛,哈哈,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樑,看到後腦勺,是不是很像梁朝偉啊,哈哈,是的,我們的樑師傅可是與梁朝偉是兄弟呢,名人都想看吧,但是為了安全起見,等休息的時候,我們在一睹樑師傅的神采吧,我和師傅一起為大家提供各種旅遊服務,如果大家在旅遊過程當中對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意見或者建議,都儘管提出來,我們將全力以赴幫助大家來解決,祝願大家在華東能有個美好,難忘的快樂 回憶。

我們的第一站是南京,可能有些朋友是第一次來到南京,對南京的概況還不是很瞭解,那麼我就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於海內外,簡稱寧,是江蘇省的省會,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長三角核心城市之一,全市面積 6598公里,下轄2縣11區,常住人口有800萬。

南京地理位置優越,風景秀麗。孫中山先生曾讚歎:南京“其位置乃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難覓如此佳境也”。四季如何遊玩呢,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 “石城霽雪”。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標籤: 導遊詞 精選 南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0oky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