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江蘇導遊詞 >

介紹南京秦淮河風景的導遊詞(精選5篇)

介紹南京秦淮河風景的導遊詞(精選5篇)

介紹南京秦淮河風景的導遊詞 篇1

隨着遊船向前行,我們看到了李白的雕像和刻着他《登金陵鳳凰台》詩句的碑石,前面又有銅像,是王獻之的,還有“太”字碑,“太”字碑的來歷很有趣:相傳王獻之小時很聰慧,因此有些驕傲,有一次王羲之在王獻之寫的“大”字上添了一點,王獻之將“太”字拿給母親評點,母親説中間那一點寫得好,其它都很一般,

介紹南京秦淮河風景的導遊詞(精選5篇)

王獻之很羞愧,從此他發奮苦練,終成大師。途中還看到了“秦淮八豔”的故居和雕像。往前又經過了文德橋、文源橋等幾座橋,聽導遊説秦淮河上共有八座橋呢。橋上很多悠閒的人在散步,橋下還掛着一串串足以亂真的蝴蝶串燈,再加上兩岸閃爍的霓虹燈,使得這夜晚的秦淮河被粧點得分外嫵媚,彷彿重現六朝時的繁華。

伴隨着阿寶那美妙的《傾國傾城》主題歌,我們的遊船來到了秦淮水榭聲光表演舞台,那裏有許多古裝打扮的舞女在燈光煙霧中輕歌曼舞,我們也彷彿回到了古代,媽媽説原來歌聲融於美景中是如此的美妙呀!

再看同船的遊客都面帶微笑早已陶醉在秦淮夜景中,我和媽媽也依偎在一起欣賞着沿河的美景。不知不覺中游船已駛回碼頭,一看錶已經一個多小時了。上岸後,我戀戀不捨的再回頭看看夜色中的秦淮河,清涼的晚風,繁華的彩燈。秦淮河和它的“漿聲燈影”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

介紹南京秦淮河風景的導遊詞 篇2

早在去六朝古都南京之前,爸爸就給我看了許多關於南京的資料,其中一篇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寫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讓我對南京秦淮河的美景更加嚮往。

在眾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它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搖籃。相傳南京是越王勾踐於公元前400多年建造的中國最古老的城池——越城,秦淮河是秦始皇東巡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六朝時,秦淮河更成為文人墨客聚會的勝地。美稱“十里珠簾”的秦淮風光帶上點綴着數不盡的名勝佳境,許多故事留傳千古。

來到南京時已經是下午了,安排好住處後我們就乘車前往秦淮河風光帶。到達時已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們先去逛了夫子廟夜市,那裏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各種特色商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我在這裏買了一些漂亮的雨花石留作紀念。往前就是江南貢院了,聽説這裏歷史上出過幾千名江南才子,如鄭板橋、吳承恩、唐伯虎、吳敬梓等,我不禁對這裏肅然起敬。

再往前走就到了秦淮碼頭,這裏一片燈火輝煌,遊人如織。橋頭上裝飾着各式龍型彩燈,大小各異。還有一些很卡通的生肖燈。遊人們看起來十分興奮,舉着照相機前拍後拍,簡直想把秦淮河的夜景全裝進相機裏。因為這裏的遊船很多,所以我們沒用怎麼等就乘上了遊船,我發現這裏的遊船已不像朱自清文章裏説的比北京北海、揚州瘦西湖的好,從外觀看已沒什麼區別,都是裝扮一新的畫舫,只是裏面的大理石茶几、茶具還有點像朱自清描述的。從船上向外面看,大大小小的船都點起了燈火,燈光映在碧瑩瑩的水中,真讓人有“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感覺。

介紹南京秦淮河風景的導遊詞 篇3

各位旅客你們好,在穿過了夫子廟天下文樞的牌坊,參觀了孔廟的大成院,欣賞了別具特色的廟市街景,品嚐了貢院西街一帶的小吃後,現在我們正坐在仿古的畫舫上,乘着月色,盪漾在秦淮的槳聲燈影裏。那麼,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裏的風光。

秦淮河景區景點級別:aaaaa秦淮風光帶地處南京城南,東起東水關淮清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直到中華門城堡延伸直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包括秦淮河兩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蹟和風景點,一千八百年以來,這裏始終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一,美稱"十里珠簾"。秦淮風光帶以內秦淮河為軸線,夫子廟為中心,具有明清風格、廟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遊、商業、服務等多功能相結合的秦淮風光帶。

介紹南京秦淮河風景的導遊詞 篇4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秦淮新河是一條集泄洪抗旱,通航為一體的人工河。

可以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對確保南京東南部地區汛期安全及旱季農田翻水灌溉有着關鍵的作用。

秦淮新河從江寧東山鎮的河定橋向西經鐵心橋、西善橋二鎮至雙閘金勝村入江,全長18公里。河面寬130~200米,行洪800立米/秒。

在河口建有節制閘,用於排洪、抗旱和航運。始建於1978年11月,1979年2月河道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隨後一年主要進行護坡與河堤的建設。據當年的檔案資料統計,南河工程共徵地一萬四千畝,工程總完成土方1320萬方,耗資8000萬人民幣(當時的幣值)。在河道上還建成的10道風格各異的橋,其中5道在西善境內。他們分別是西善橋、西善鐵路橋、紅梅橋、梅山橋以及紅廟橋。

秦淮新河工程全部完工後,於1980年1月25日正式通水。

介紹南京秦淮河風景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走過櫺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側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於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於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着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願望,於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從家鄉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辦法的經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恆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聖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聖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聖夫人之事。廟院兩側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

現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台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祭祀採用的是酉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乾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製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台。

現在請各位遊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大成殿。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築。這種規格的建築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聖先賢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內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現在的大成殿已被闢為“南京鄉土文化博物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angsu/pq8r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