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南導遊詞 >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通用17篇)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通用17篇)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1

湖南最富盛名的特產當屬浮雕餐具。 ●竹雕、仿古漆器、桃源石雕、瑤族銀飾、瑤族刺繡、苗族花帶、溪州大理石刻 ●煙花爆竹、南質車木、桂東方竹、雞血石、龍鬚草席、湘西民間藍印花 布、河西香醋、土漆。 ●名食:湘粉、瀏陽豆豉、靖州楊梅、安江香抽、冰糖橙、南嶽竹筍、雁菊、興舌蘭片、永州薄荷、道州紅瓜子、永順板栗、王村紅柿。 ●名茶:茉莉花茶、青巖茗翠、甑山毛尖、雲霧茶、桂東玲瓏茶、汝城白毛茶、江華苦茶、古丈毛尖。 ●名酒:湖子酒、桂花湖汁酒、武陵酒、湘泉、酒鬼、神川三蛇酒。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通用17篇)

長沙好吃地圖

一,口味菜

共同特點:口味重,辣,環境簡陋,食客盈門

1、無名家菜館 好象用不着我説了,生意好得嚇人。往巷子裏進去第三家也 還不錯。

蔡鍔南路香格里拉酒吧旁

2、辣椒炒肉 因為實在沒有一個招牌,以辣椒炒肉聞名,雞湯也很好喝。

芙蓉北路銀苑海鮮右側。

3、老天富 財政廳附近廣濟橋南側。

3、趙記 其實應該叫―錢四口味雞‖?特色菜:口味雞、口味田雞

長沙電腦城旁

4、星沙 一個小店,在省移動指揮中心旁的鴻翔大廈後面的小巷子裏

特色菜:鱔魚炒豆子

5,一家罐子老店 先鋒廳 才魚抱蛋

6,三味食府 這裏是個禍的好地方,老闆親自坐枱,陪吃陪喝陪禍,你想幹 嘛就幹嘛,果真賓至如歸。 湘春路陋園賓館對面 竹香黃鴨叫、香菜涼拌腰花

二、地方特色

1、瀏陽蒸菜

(1)首推―北美‖,左家塘阿彌嶺,大部分都為蒸菜

推薦:各色湯味道不錯。一定要嘗店裏木桶裝的山葡萄酒,每次我都能喝一 斤:))

(2)喜瑪拉雅店附近有一家蒸菜館也不錯,具體地址誰知道請補充

2、寧鄉口味蛇

(1)九龍魚頭城 名為魚頭城,實際好吃的是蛇,尤其用剩下的汁拌麪條, 極鮮美

地址:天心賓館旁

3、永州血鴨

(1)廣濟橋底往長嶺方向,有兩家吃永州血鴨的小店,不記得名字,都很 好吃

4、常德缽子菜

(1)大豐和

(2)芙蓉國 有兩年沒吃了,不知現在如何

5、長沙的黃鴨叫

(1)橘子洲頭 幾次都在―老江岸‖吃的。味道一般,但夏天的晚上,江風

(2)南大橋 河西橋底,有幾條船。以前是在叫―石砣‖的船上吃,後來旁

特色:魚、河蝦、河蚌

三、其他特色

1、豬腳 河西銀鴻小區內―豬腳王‖,很辣,要小心

2、紅燒肉 侯家塘的―帝豪‖,紅燒肉肥而不膩,肉質鬆軟。

3、燒烤 奧莎體育館對面―兩重天‖

4、香乾 梓園路―世平餐館‖,在附二對面沿梓園路右側走不遠

5、粥 南門口―一品粥‖

6,魚頭 二環線―菩提樹‖

7,羊肉 人人家:韶山南路往長潭高速的路口,涮羊肉很棒,比―小肥羊‖

8,小炒臘鳥 西湖樓,招牌菜:千絲萬縷,刀功了得。

四、小吃

1、 米 粉

(1)無名 省人民醫院對面的小巷子裏

(2)烈士公園北大門旁邊的玉林米粉也很有名,搞得這裏幾乎每天都要堵 車!

(3)一家粉店 的米粉不錯,口感好,分量多,碼子齊,地方也還大,推薦 椒脆粉,就是辣椒,榨菜,肉絲,香菇一起炒的碼子,也還辣,要是放多點醋,更加開

胃~可以恰2碗~

在春天百貨旁的藥王巷內200米

2、臭乾子:沙河街口,往北50米巷子口,五埃皆的攤子

3、牛肉串:解放西路暢行天下隔壁巷內20米處一個小攤,生意極好,總要 排隊。

4、牛雜湯:朝陽電器城旁的小店,那裏的牛肉串也久負盛名

5、蘭花豆:―翁不倒‖的蘭花豆 荷花池 長沙市第13中學門口

6,包子,饅頭等:天津小吃店(就是酒吧一條街的楊欲興旁邊)的包子才 ?*?們?裏面不止有肉,還有姜葱香姑末。。小湯包的湯汁好鮮,又不油,餘香留齒

那裏的其他麪點也很好~

7魚:赤崗衝再往前一直走有一條街,全是吃魚的。我去的那一家叫:詩 韻。

香辣魚火鍋

在湖南日報大門對面,就是體育館路那個巷子裏進去不到30米,有一家―老 四川魚館‖,

主題: 麥當勞購買全攻略 第1樓

一、薯條:保質時間為7分鐘。

其標準為滿盒滿袋,具體根兒數為:大薯,76-84根兒,中薯,54-60根兒, 小薯,

二、漢堡類:保質時間為10分鐘。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的漢堡、麥樂雞、雞翅,都被整齊的放在一個保温櫃 中,比方説保温櫃有4個麥香雞,那麼,在第4個麥香雞後面肯定會放有一個時間

三、派:保質時間為90分鐘。

你只要注意派盒上寫的時間是否在當時的時間內即可。

四、飲料:

當你買可樂的時候服務員會先往杯中鏟入半杯冰,你能喝到的只是半杯可樂,那你會不會覺得4.5元買半杯可樂有些不值,沒關係,你可以對服務員説:―可樂不加冰,幫我把冰單放在一個杯中。‖如果值班經理過來與你理論的話,你只需問他一句:―麥當勞的宗旨是不是100顧客滿意?‖

五、熱飲:

咖啡和紅茶是可以免費需杯的。這裏主要説的是咖啡,當你買一杯咖啡和續 一杯咖啡時你可以比較一下,買的咖啡要比續的咖啡濃的多,原因很簡單,續杯的咖啡

六、圓筒冰激淋:

必須是實心的,如果你發現是空心的,就找服務員換

五一路糧貿大廈下面的湘楚人家,有道―十里飄香‖的雞湯,像極小時候外 婆家熬的土雞湯,黃澄澄的雞油漂在上面,噴香的。

譚州瓦罐店的―竹香魚‖,第一次吃覺得很不錯,沒吃過的可去嚐嚐。

五一路上的銀華大酒店有道―太極蔬菜羹‖,一白一青,調成了太極圖案, 清淡鮮美,值得品味。

嶽麓山頂有家路邊餐館,做的―酸菜煮肉‖,實在太下飯了,就着那點湯汁

九所賓館7號樓餐廳(不是外面那家大餐廳),炸的―臭豆腐‖和蒸的―玉

金源大酒店的巴西燒烤自助餐,有種烤的―三角牛肉‖,那個外國人説是―牛 排‖的,割起來油汁和血水一塊往下帶,趁個五六分熟去吃,外面那點兒肥肉焦脆香嫩,裏面的精肉鮮美耐嚼,無敵了。我到那兒其它的都不想吃,專等這玩藝。

在長沙,有空調的地方中,好象就屬華南小吃的煲仔飯最便宜,就是難得 等,吃的人太多了。

省政府大門對面迎賓路上有個雅亨酒家,有很多不錯的菜,比如―雞汁羅 卜‖、―幹鍋麻花帶皮蛇‖、―鐵板紫蘇黃瓜‖、―豬腳‖,都很不錯,菜的樣子漂亮,吃起來也比別家味道正。正式一點的請客去那兒比較體面。

財經學院外面有家腸子火鍋店,肥腸實在是太誘人了,吃起來就顧不得什麼 環 境呀衞生呀,有時候我一個人就要吃掉一箇中份。不過那兒離市區實在是太遠了,去

補充幾點:

炒飯當然是金牛角芙蓉北路店

粉則是書院路的牛肉粉(公安尋呼的對面)一個小門面,兩個婦女開的

粥則一定是南門口的正粵,現在解放西路也開了分店

口味蝦麼,梅園的也很不錯哦,單記的就名氣大口味差了些!

左家塘 大蓉和的桔梗粉不錯

82C咖啡館(必勝客對面,消防大廈下面) 哈根達斯冰激凌好吃

蔡諤路大令婚紗對門 有家做瀏陽蒸菜的 那裏的手撕魚是偶吃過最好的 芙蓉中路一段 百年長沙總店 手撕鴨

三角花園巷子內 一家無名老店 特色菜 魷魚肉絲 鹽蛋黃炒絲瓜 臘肉炒紅菜 火星國小對面 夜貓子 罈子湯菜比譚州瓦罐的還好吃

對河湖大南院的燒烤有種火雞翅膀保重你吃了還想吃 還有,那邊的紅皮蘿蔔泡菜好吃

口味蝦偶一般去四埃皆邊了上金鈴,長沙第一辣蝦

黃興路步行街 真維斯對面 旺兔速麗小火鍋

黃興路與解放路口 日本火之國 鰻魚飯(不要叫成了鰻魚炒飯了)

遠大路那邊有個人民公社大食堂,那天去吃了一下,還可以,辣椒炒鱔魚。價格中。

鬆桂圓那邊有個瑤家山寨,那天去吃了一下,也不錯,瑤家血鴨。。。價格中上。 伍家嶺陳家湖車站對面有個保和軒,那天去吃了一下,還蠻好,老乾媽腰花。。。價格中。

糖油粑粑:在新大新對面的巷子口,李公廟糖油粑粑,一個60幾歲的老頭,每天只在下午2:30~4:30有賣,去晚了就沒有了,1元錢3個。有股桂花香味,甜而不膩。

臭乾子:在營盤街快接近湘江大道一個學校門口,有個叫―飄香臭乾子‖的小攤子,炸的臭乾子外酥裏嫩,蘿蔔皮香脆可口,比火宮殿的好吃多了。1元錢4片,物超所值!

豬腳:在東風路上大隴段有家―大碗廚‖飯店,裏面的豬腳燉得很爛,口味也相當不錯,5元/個?檔靡懷ⅰ#ㄔ詿爍行?先生的荷包鼎力支持)順便説一句,如果人少建議不要點豆花湯,碗大得能讓一個孩子在裏面洗澡。。。。汗。。。 還有星電賓館對面有家餐廳的香油豬腳也很好吃,切的碎碎的,當時是當作正餐前的冷盤端上來的,吃過一次,難忘。。具體店名不記得了,哪位高人可以補充?

鴨架子:先鋒廳2路車汽車站附近有家無名餐館,就在文記4合1隔壁,那裏的口味蝦很不錯,20元/小份,價廉物美,那裏的鴨架子是回鍋再炒的,很好吃。。 益陽特產:無鉛松花皮蛋

益陽青松牌無鉛新工藝松花皮蛋(簡稱青松牌無鉛松花皮蛋),去掉了我國各地傳統制作松花皮蛋配料工藝中不可缺少的人為加鉛。傳統的生產工藝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鉛,致使生產的松花皮蛋中含有微量的鉛,但如長期食用,人體雖有排泄,但也有積累,對人體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可造成慢性中毒而引起智力衰退,低血色素性貧血,血液網組織細胞增多及點彩細胞出現,使紅細胞壽命縮短等一系列病變。青松牌無鉛松花皮蛋,採用我國著名淡水湖洞庭湖天然養殖場的蛋為主要原料,集傳統方法和現代工藝,匯近百年實踐經驗與科技精華,去掉了鉛,加入了人體從一般食物鏈難以接受的有益的元素,使之產品無鉛,風味獨特,色鮮味美,蛋體松花點綴,晶瑩透明,品質超羣。八十年代曾多次被評為省優、部優和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國家質量獎;九十年代獲全國食品行業名牌產品、質量信得過產品;九七全國新產品新技術創新金獎、湖南省名牌產品、湖南十大

品牌。產品遠銷東南亞、日、美、加、韓國家和地區,暢銷全國四十三個大、中心城市,深受消費者信賴,享有很高信譽。

益陽特產:湘安仙筍

湘安仙筍用野生小竹筍通過傳統工藝及現代化加工流水線相結合製作而成,其產品具有鮮嫩味美、美容、健體之特色,可製作涼拌、拌炒、清蒸、温湯等各種美味佳餚,投入市場二年多來,客户反饋的信息十分可人,贏得了―山珍‖的美譽,並受到―北京保健食品技術委員‖的強力推薦。

生產廠家:湖南安化縣南金金龍路20號

安化縣柘溪庫區所產柑桔,果實光潔,色澤鮮豔,細嫩化渣,汁多味甜,營養豐富,為水果上品。其中安化宮川蜜桔,1985年、1989年兩次被農業部評為優質水果榮獲金盃獎,被指定為北京十一屆亞運會標誌產品,安化糖橙為全國獨有,199 年被獎,庫區憑藉湖南省安化無病毒良種柑桔繁殖場的技術優勢,已發展名特優柑桔3萬多畝,年產柑桔1萬多噸,通過分級、打蠟、包裝,暢銷國內市場,並遠銷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

湖南特色食品有湖南安化黑茶、君山銀針、火宮殿小吃、毛家飯店食品、湘潭蓮子、野生蜂蜜、瀏陽漿果等;湖南特色工藝品有湖南湘繡、瀏陽活性炭雕、醴陵中國紅瓷、永興銀飾等工藝品、名貴紅木擺件佛珠等。主要有湘蓮、湘茶、油茶、辣椒、苧麻、柑桔、湘黃雞、 漵浦鵝、寧鄉豬、湖粉、湖南米粉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湖南做客,今天呀就由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湖南的三大有特色代表性特產,分別是湘菜、醴陵瓷器以及湘繡。

首先呢就來介紹一下我們的湘菜,想必有很多人就已經嘗過它的味道了吧!湘菜是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湖南菜系的主要代表。它製作精細,用料廣泛,口味多變,口種繁多。其特點是: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鮮、軟嫩。在製作手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煨、燉講究微火烹調,煨則味透汁濃,燉則湯清如鏡;臘味製法包括煙燻、滷製、叉燒,註明的湖南臘肉系煙燻製品,即作冷盤,又可熱炒,或用優質原湯蒸;炒則突出鮮、嫩、香、臘,井市皆知。故有人稱讚“辣味烈性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湘菜的主要名菜有“東安子雞”、“紅煨魚翅”、“臘味合蒸”、“麪包全鴨”、“油辣竹筍尖”、“板栗燒菜心”、“五元神仙雞、“吉首酸肉”等。其中“紅煨魚翅”又名“阻庵魚翅”,是湖南地方名菜。烹調方法是用魚翅加雞湯、醬油等,用小火煨制而成,汁濃味鮮,以清鮮糯柔著名。清代光緒年間進士譚組庵十分喜歡吃此菜,其家廚便將黃煨魚翅的製法作了改進,加上雞肉、五花豬肉和魚翅同煨,使魚翅更加軟糯爽滑,湯汁更加醇香鮮美。譚進士食之稱讚不已,從此聞名天下。因此,菜為譚家家廚所創,故稱為“組庵魚翅”。

接下來介紹的就是聞名遐邇的湖南醴陵瓷器了,瓷器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漢族文化,在英文裏中國和瓷器都稱為“CHINA”,可見中國瓷器在世界範圍內的巨大影響。釉下彩瓷是中國漢族傳統的陶瓷裝飾藝術,尤其是醴陵出產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醴陵瓷器的瓷質細膩,圖案畫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繽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仁人志士和能工巧匠,為醴陵瓷業的發展嘔心瀝血,作出了重大貢獻。1920xx年,湖南鳳凰人熊希齡(辛亥革命後擔任北洋政府)與曾參與“公車上書”的醴陵舉人文俊鐸,本着實業救國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在日本期間,他們發現日本瓷業技術先進,產品精良。第二年回國後,熊希齡在文俊鐸陪同下,前往醴陵的主要粗瓷產地進行調查,找出了醴陵瓷業生產落後的主要原因,同時又看到了醴陵進一步發展瓷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消費市場廣闊,瓷土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隨即提出了“立學堂、設公司”等主張,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

當年,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在醴陵正式開辦,次年,湖南瓷業製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齡任公司總經理,文俊鐸任學堂監督。公司聘請日本技師和景德鎮技術工人,引進了當時日本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開啟了醴陵由粗瓷生產到細瓷開發的新紀元。獨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製出來的。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具有耐摩擦、耐酸鹼、無鉛毒、永不褪色的優點,屬於真正的綠色環保產品,在國內外久負盛名。醴陵瓷器不僅走進了首都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而且飄洋過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醴陵瓷器的瓷質細膩,圖案畫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繽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漢族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繡產品的總稱,是勤勞智慧的湖南漢族勞動人民在漫長的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精心創造的一種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間工藝

。湘繡與蘇繡、蜀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湘繡傳統上有72種針法。分平繡類、織繡類、網繡類、紐繡、結繡類五大類還有後來不斷髮展完善的鬅毛針以及亂針繡等針法。湘繡擅長以絲絨線繡花,繡品絨面的花型具有真實感,曾有“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繡起源於民間刺繡,已有20xx多年曆史。現已發現最早的實物是1958年長沙楚墓中出土的一幅龍風圖。湘繡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形象生動、逼真,質感強烈,它是以畫稿為藍本,“以針代筆”,“以線暈色”,在刻意追求畫稿原貌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造。故其獨特技藝,盡在“施針用線”之中。湘繡以其獨特的搗鬼魅力吸引着國內外人士,1920xx年在南洋勸業會上被譽為“渾筆墨於無痕”,“字格簪花,跡滅針線”。湘繡先後參加過日本、巴拿馬、美國等地舉辦的國際博覽會,多次獲得優 勝獎,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好了,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3

湖南特產:湖南農林特產豐富多彩,主要有湘蓮、湘茶、油茶、辣椒、苧麻、柑桔、湘黃雞、 漵浦鵝、寧鄉豬、湖粉、湖南米粉等。湘蓮是湖南有3000多年曆史的著名特產,富含澱粉、 蛋白質、脂肪、胡羅卜素和無機鹽,有補脾、養心、澀腸、固精功效,是湖南重要出口物 資,產量向居全國首位。湖南幾乎所有市縣都產茶,是中國四大產茶省之一,全國最大的 黑茶產區。岳陽君山茶中的銀針茶曾被清乾隆帝指定為貢茶。湘茶名品還有大庸古丈毛尖、 長沙高橋銀峯和湖波綠、沅陵碣灘茶等。湖南是我國特產油茶的最大產區,以湘江流域最多。湖南無核蜜桔含多種維生素,以邵陽、懷化、零陵、長沙、益陽、沅江等地最多。著名特產品種有濟陽、藍山金桔,雪峯蜜桔、黔陽冰糖橙、安江香柚等。湖南特產手工業工 藝品首推湘繡,與蘇、粵、蜀繡並稱中國四大名繡。其他有湘西土家錦、瀏陽夏布、醴陵 釉下彩瓷、邵陽竹雕、益陽水竹涼蓆、瀏陽花炮、菊花石雕、長沙、邵陽羽絨製品等。特產名食湘粉絲、湖南米粉、辣椒油等。長沙風味為主的湘菜注重酸辣鮮嫩,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湖南吃的特產十分豐富,主要有:幹辣椒、滷豆腐、幹豆腐、黴豆腐、臭豆腐、血丸子,紅薯幹、幹竹筍、幹臘肉、……

看過《秋菊打官司》嗎?那裏面一串串、紅豔豔的紅辣椒,煞是漂亮,不過那是給人看的,這裏的幹辣椒那可是貨真價實的湖南特產,不但漂亮,而且夠味夠勁,當然你要是湖南人,或者能吃得辣的才行噢! 想不到豆腐還有那麼多種吃法,湖南的幾種,味道好極了,保你不吃就流口水,有些聞起來香,有些聞起臭,但吃起來都是香香、脆脆、爽爽、滑滑的,當然你要能吃辣椒啊,不然嘴裏噴火可別怪我。吃完保你大呼過癮,額頭熱汗漣漣,身上大汗淋漓,但嘴裏還在嚷:―再來一串……,……‖不信你試試。

滷豆腐是用新鮮的豆腐滷了之後,用火烤乾烤硬,吃的時候,煮熟了,切開來,在辣椒醬裏(自制,主料為辣椒,裏面還要許多不知名的調料,這是祖傳配方,不外泄。)一蘸,或者加點辣椒醬到裏面去和勻,味道可口就有得吃了,也可以整塊吃,或放在其他肉等裏面炒着吃,同樣美味可口。

幹豆腐沒有滷,加點鹽,慢慢地用火薰幹,當然也變硬了,吃法與滷豆腐差不多。 臭豆腐,就不用我多説了,在廣州的大街小巷中都有賣,臭味遠揚,路人避之莫及,其實吃起來可香了,而且湖南長沙的那才是正宗貨,聞起來香(當然也臭),吃起來就更香了。你來試試吧!

黴豆腐,沒聽説過,我家鄉那是家家户户都做,通常在過年前,天氣比較冷的時候做,先用豆腐發酵,等到長了幾寸長的黴了,再拿出來一塊塊地蘸上辣椒粉,放上葱花、生薑、酒等,再放在罈子(可大可小)密封兩三天,就可以拿出來吃了,那個味,那個爽、滑、勁,沒得彈!

血丸子,也是用豆腐做的,但裏面加了豬肉。做法是:先把水瀝乾,豆腐往往硬得變成鐵板一樣,然後再用手捏碎,把肉切碎(肥瘦各佔半,否則,太肥油膩,太瘦沒味)放到裏面,再加上豬血一起和勻,團成丸子,用火薰上十幾天,拿出來煮熟,切成一塊塊,可以直接吃,也可放在其他肉或蔬菜裏炒着吃,這可以説最有地方特色的小吃了。

紅薯幹、幹竹筍、臘肉相信大家都吃過,我就不多説了,但這可是湖南的正宗貨,幹竹筍還稱玉蘭片呢!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4

中原腹地、嵩山腳下、潁河之濱有一自峯戀疊嶂、蒼松翠柏、水光瀲灩、碧波青天的山水桃源——白沙湖風景區。

白沙湖又稱白沙水庫,風景區位於禹州城西北60華里處,在登峯東南35公里處與我市交界的王村鄉,是省會鄭州、洛陽、許昌三市的重心地帶,207國道從景區南大門通過。

湖區周圍羣山環抱,峯巒疊嶂、翠柏葱茂夜可聞蒼松濤陣陣、朝可觀日出嵩門,夕可拾平湖晚霞;遠離都市喧鬧,但聞“空山鳥語”;白沙湖水波粼粼、一碧萬頃,如置身於夢幻,如迷離於仙境。

白沙湖歷史景觀密佈,為思古都登台覽勝,撫措歎今提供了好去處。站在東嶺關,可遙想當年關雲長橫馬立刀過五官嶄六將時“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雄姿;置身於玉溪垂釣處,可臨姜太公“願者上鈎”的釣法;歎幽者可身臨鬼谷洞演澤鬼谷子出奇制勝的韜略;獵奇者可聆聽“要外潭”、“鬼修城”、“黑龍潭”等處離奇傳説。

神祕的白沙湖風景區不僅山青水秀,歷史景觀眾多,而且人文景觀處處可拾。“關帝廟”、“九龍廟”、“祖師廟”等佛道廟觀可滿足善男信們祈求平安之願;景區周圍數十里處古寨可讓您領略當地風土鄉情。

白沙湖水面浩蕩,水質較好,湖畔經幾年開發建設,已形成一個休閒度假區,建起各種旅遊設施。湖中有遊船,上有多種遊樂項目。夏季到此可以游泳、垂釣,小住一宿也很愜意。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崀山觀光旅遊。

崀山位於湘西南邊陲的邵陽市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呼應,與桂林、邵陽相距各140千米,是繼張家界後發現的又一顆璀璨的風景明珠。相傳舜帝南巡途經新寧,看到這秀美的奇山秀水,駐足讚歎“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

崀山在數千萬年前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的變動,內陸湖底突出,從而形成了現在的紅色砂粒巖結構的丹霞地貌。大家知道,張家界屬石英砂巖地貌,桂林屬喀斯特地貌,而崀山則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形態、規模在全國同類地貌之中均達到極限八角寨之高(293米)、天下第一巷之長(239米)、亞洲第一橋之險(64米)、蠟燭峯之險(674米)、紅華赤壁之絕、將軍石之峻,都令人歎為觀止。

崀山風景區佔地108平方千米,聚集了牛鼻寨、駱駝峯、八角寨、紫霞峒與扶夷江等五大景區、477個景點、三大溶洞和一處原始森林。

牛鼻寨

各位朋友,現在來到了牛鼻寨景區。為什麼叫牛鼻寨?原來,在東面那塊大石的右側,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成對出現的“牛鼻孔”,當地老百姓稱為牛鼻山。後來,農民領袖雷再浩、李源發先後在這裏聚眾起義,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這裏屯兵紮寨,遂被改稱為牛鼻寨。

大家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天然山水畫前有關山之隘的瑤寨式建築“迎賓亭”,後有一簾瀑布從山澗飛瀉而下,綠陰掩映處,紅白芙蓉映襯秀山麗水。來到銀珠洞,可見一串串水珠直掛,在夕陽的映照下,粒粒閃亮奪目。

穿過銀珠洞,大家來到陡巖絕景,迎面紅霞赤壁當頭壓來,幾經曲折有幽徑,四處懸崖已無路,只見懸崖上一道白色天梯直立,引渡到達“天下第一巷”。

這“天下第一巷”幾個大字是“中國丹霞之父”、丹霞地貌命名者、著名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陳國達教授1992年來崀山時親筆題寫的。陳老對比了1939年命名的廣東仁化丹霞山,發出如下感歎:“半生長譽丹霞美,方識崀山比丹霞,勝地有緣何恨晚,並贊南北雙奇花。”

“天下第一巷”長238.8米,相對高度100—120米,最寬的地方0.8米,最窄處0.3米。兩旁如刀劈斧削,側身中間,大有“天光一線,人生如縫”之歎。人處其中,後不見來處,前無有盡頭,惟見頭頂一線青天,絕壁對峙,鬼斧神工,堪稱天下一絕。走出巷口,豁然開朗,一泓清泉,臨路而出,涼意撲面,使人心曠神怡,剛才的驚、奇、險、累一掃而光,惟有追憶、體驗“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世外意境。

來到後寨門,沿右面巖壁攀騰而過,登上遇仙巷,巷長178米,石壁高60米,巷中翠竹掩映,花木叢生,人行其中,饒有情趣。再往前走,便到一馬鞍形石級小梯一一攬月梯,最窄處只有26釐米。來到谷底,可見隘口有一陰陽八卦陣,路徑縱橫交錯,若無人指點,很難走出此陣。前面像猿人頭山的下前方,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棟七層大廈,名七層樓,那是大自然的傑作。

走完這長長的台階便進入桃源衝。桃源衝確實是世外桃源,成片竹林,滿目翠綠。一路驚險之後正好在此小憩,感受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逍遙時光。

八角寨

八角寨景區位於崀山最南端的湘桂邊境,海拔818米,由八角寨、白麪寨和天生橋三個小景區組成,因山頂有八座山峯相連,互為犄角,像一朵八角蓮花而得名。

“天生橋”被譽為“亞洲第一橋”,是丹霞地貌中很獨特的自然景觀。該橋長64米,寬14米,高20米,橋面厚度5米。全橋呈半圓拱形,似人工砌築,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橋下有一石棺,底蓋分開,惟妙惟肖,尤似千年古物。一條小溪環橋流過,水質清澈碧透,有“綠溪”之美稱。

“白麪寨”,山巖均成銀灰色,而植物多開白花,遠望如白濤銀浪,故而得名。該寨山勢雄險,石砌寨門卡關而立,僅容一人進出,真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寨內巨石聳立,景象萬千。這不僅是楊再興、石達開、雷再浩、李世德等歷代名將和起義領袖礪兵秣馬的古城堡,也是新石器時期遺址所在。

登臨八角寨,要走1708個台階、三道門,即象門、龍門、寨門。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頭大象,它把秀長的鼻子低垂於地恭候遠道而來的朋友,這便是第一道門“象門”。走過象門,便聽到淙淙的流水聲,清澈的溪水滋潤着一種特殊的植物,它在陽光下呈現黃、藍、綠、紫等十幾種顏色,老百姓稱之為“變色龍”,學名脣柱菌苔,只能生長在鎢礦含量高的地表上。

繼續往上走,來到一條巷子,這便是第二道門“龍門”,因正前方有塊形似龍頭的突兀巨石而得名。傳説到那上面燒香,有求必應。

走過1708個台階,來到一個平台,站在這裏,一腳跨兩省,左踏廣西,右踩湖南。前面青石砌成的古城牆門就是第三道門“寨門”,當年白蓮教依靠這裏的險要地勢,多次戰敗數倍於己的清軍。

被譽為“丹霞之魂”的八角寨,橫空出世,獨佔鰲頭,絕頂上形成寬闊平台,因而叫雲台山。

八角寨雄視羣山,巨崖絕壁,千姿百態。近前,一派山崖,赤壁黛頂,鬥波逐浪,似巨鯨鬧海,倒海翻江,猶如一幅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生機勃勃,令人回味。

駱駝峯

駱駝峯景區位於崀山石田村,距縣城14千米,是丹霞地貌地形中典型的象形景區。景區內奇峯異石拔地而起,無數溶洞藏匿其間,共有飛濂洞、一線天、辣椒峯、駱駝峯、連山五個小景區,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一線天、情人谷、幽魂谷、辣椒峯、龍口朝陽、九九天梯、令箭牌、蠟燭峯等20多個景點。

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古樸典雅的牌樓“崀山天然公園”。進入景區,沿途有小橋流水,前右側是遇仙橋。此橋建於清乾隆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高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電視片《風滿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

前行右側十八石峯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儀仗隊”,歡迎大家的到來。

遙看情深義重的“夫妻石”,準備遠征的丈夫和妻子依依惜別。

人在畫中游,一景連一景,拐過一道彎,迎面而來的是一隻覓食歸來正卧巢小憩的春燕,名“燕子寨”,高539米,由三座山峯組成,中間高聳似燕頭,兩邊山勢稍低如燕翅,頂有平台,曾為農民起義軍憑險據守的山寨。

再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峯,栩栩如生的駱駝峯,是該景區的中心所在,這裏叫石田村。正前方的駱駝峯,高187.8米,長273米,高聳於羣峯之上,襯托遠近青山,像從沙漠遠足來此的世界上最長、最大、最重的駱駝。它的背脊上有一個明顯的十字架,旁邊一框圍成一個“田”字,故稱石田。

前面岔路口,往左就是林家寨的“一線天”,高525米,寨下東北走向的一線天是石山裂縫而成,長60米,高40米,最窄處0.5米。須手腳並用,沿人工開鑿的石級才能攀壁至絕頂。林家寨絕壁天成,是攀巖訓練、比賽的最佳地方,故“全國攀巖訓練基地”選址於此。還有情人谷、千佛巖、蟾蜍巖、幽魂谷、捨身崖等讓你目不暇接。

被譽為“南天一柱”的“蠟燭峯”,高674米,尖頂,四面陡峭,周長400米,因通體鮮紅,狀如蠟燭而得名。在蠟燭峯陡崖下有一條巨大縫隙,長100米,深50米,寬0.4—1.8米,上下巖石如刀削一樣平整,似一條巨龍,向東西張開傾斜成40°的巨口。每當午時,太陽從龍口直射縫底,形成龍口吞珠、五光十色的壯麗景象,稱為“龍口朝陽”。

走出龍口,就可見從上而下平如斧削的無字天碑。許多人想登上這陡峭石壁都未能如願,只有一位勇敢的採藥老人曾憑着自己的膽略和智慧登上峯頂,然而終不能在碑上刻上一個字。

這座倒立的辣椒峯高180米,上週長約100米,下週長才40米,這通體赤紅、分外奪目的辣椒是湖南人熱情的象徵。20xx年9月,由湖南旅遊文化產業公司舉辦的法國“蜘蛛人”阿蘭.羅伯特徒手攀巖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活動在此舉行。

沿着石壁小徑,可至一平台,兩側懸崖陡壁中間一石鑿就的99級台階,是至頂的惟一通道。這是清初“紅花會”首領楊發奎因反清復明遭清廷通緝時,憑着上乘武功鑿就的石階,十分險峻。

紫霞峒

各位朋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有碧綠的青山、清澈的江水、低垂的翠柳的紫霞峒景區,它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以青幽為主要特色。左側的玉泉山,面積0.5平方千米,山頂高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名玉泉寺,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20xx年),今存鎮墓塔、碑記及玉泉寺始祖墓。幾經修復後香火旺盛,燒香求籤者絡繹不絕。

迎面而來的這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翹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拇指石”,它風雨無阻地屹立於此,恭候着遠道而來的朋友們!

紫霞峒並不是洞,峒者,衝也。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傳説有一位高僧雲遊至此,相中此地,每天早上起來,點燃香燭,迎着彩霞把袈裟鋪在紅瓦山上,然後打坐修煉,袈裟經陽光一照,霞光萬道,香火繚繞,故稱“紫霞峒”。

來到這裏,我們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這裏還是佛教和道教的聖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右為佛教聖地,左為道教福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傳説當年他修成正果時,原身就化成了一座石像。

説説笑笑,青蛙也來湊熱鬧,看前面一石凌空突起,活像一隻碩大的青蛙蹲在那裏,這就是青蛙石。

沿着石階往上走,就進入了紫霞宮。紫霞宮歷史悠久,自明嘉靖年間修建以來,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在宮內有一座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手持傾斜玉淨瓶,意把甘露盡灑人間。

清末,新寧人才輩出,如江忠源、劉坤一等,他們死後歸葬故里,尤把崀山視為長眠樂土。劉坤一慧眼識寶地,選中紫霞峒蓮花池左側山坡修建墳墓,墓圍石刻精緻絕倫,石人、石羊、石馬栩栩如生。

左側一塊長700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傳説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妙的迴音壁。

扶夷江

見識了崀山的偉岸,現在請大家來感受一下扶夷江的温柔。美麗的扶夷江碧流澄清,

兩岸奇峯異石似一飄帶,貫穿全景。

扶夷江與灕江同源於廣西資源縣的貓兒山,自金子山分袂南北,縣境內流長229千米,因新寧縣古為“扶夷侯國”,故稱扶夷江。

扶夷江漂流全程22千米,其間落差16米,水流平緩,途經十二灘、十二景。極目遠望,江流石轉,猶如崀山奇觀的藝術長卷。這段水域被青山染得碧綠,被奇石擁得温柔。

舟行江中,但見水色天光,相互輝映,藍天白雲,百鳥翔集,兩岸楊柳滴翠,怪石追舟。詩人艾青看了這畫一般的扶夷江,給崀山人民寫了一副上聯“樹影橫江魚躍枝頭鳥宿水”,各位如有興趣的話請為艾老對出下聯。

不知不覺,來到了崀山六大絕景之一的將軍石。“拔地芙蓉聳翠痕,嶙峋千尺指天門。扶夷江水平如掌,紅雲捧日朝聖樽。”這首詩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它的迷人風貌。將軍石原是一座山體,丹霞地貌發育到晚期形成的石柱高400米,周長40米,頂部略小,上下等粗,5千米外仍可見其獨立天外的偉岸英姿。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6

位於索溪峪景區,是該景區內的旅遊精華,在這條長達十餘里的山谷兩側,有着豐富的自然景觀,人行其間如在畫中。溝旁黛峯屏列,山上的巖石形成了200來尊似人似物、似鳥似獸的石景造型,其中“孔雀開屏”、“採藥老人”、“壽星迎賓”、“猛虎嘯天”等最為著名。

裏畫廊長約五公里,兩邊林木葱蘢,野花飄香;奇峯異石,千姿百態,像一幅幅巨大的山水畫卷,並排懸掛在千仞絕壁之上,使秀美絕倫的自然奇觀觀溶進仙師畫工的水墨丹青之中。進入十里畫廊沿途有轉閣樓、壽星迎賓、採藥老人、兩面鍾等十個主景點。

轉閣樓是一座拔地而起的石峯,峯頂空心有“窗”,整個石峯遠看像一座多級寶塔,近看又似一座轉盤閣樓。由一條羊腸小道盤旋而上,可直達樓頂。轉樓低層巖石成一環形迴廊,人立石廊之中,秀巒依偎。石樓一側另有石室相附,闊容百人,與閣樓一主一僕,相映成趣。

入十里畫廊約30米,有一石峯恰如一老壽星迎面站立,五官輪廊分明,短頭髮長眉毛,眼睛深邃,笑容可掬。他左手高高揚起,似在招呼遠方遊客。壽星形神兼備,堪稱奇觀。

採藥老人又名老人巖,“壽星迎賓”不遠處有一高達百米的石峯側身而立,活象一位腰身佝樓老人,頭戴方巾,身着長衫,揹着滿滿一簍草藥。背籠中斜生一玉捍光潔的雜樹,若藥鋤倒置。兩目炯炯逼視對山,若有所思,亦似含驚喜之狀,好象突然發現奇藥現世,好一位藥王“孫思邈”。老人巖是十里畫廊著名景觀之一。

自畫廊西向展望,有兩座由高到低、南北走向的山峯。遠望,儼然一隻頭高高昂起向天長嘯的猛虎。這就是十里畫廊有名景觀猛虎嘯天。

錦鼠觀天它蟄盤於猛虎嘯天峯斜對面,其峯猶如一隻錦鼠。錦者,指一身翡翠。只見那鼠眼圓瞪,雙耳直豎,仰望藍天,久久凝視,乃至億萬年不改。

十里畫廊有兩尊貼身並立巖峯,左側一峯竣高而雄,右側一峯纖低而柔,酷似一對久別重逢的夫妻在傾訴衷腸。故名“夫妻巖”。仔細看去,丈夫滿臉笑容,親暱地凝視着妻子,嘴脣微張,笑嫣微露,似在對妻子竊竊温語。那含笑斂容的妻子,身略前傾秀眉低垂,深情地依偎在丈夫懷裏。這一景觀同張家界的夫妻巖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十里畫廊盡頭。這裏怪石嶙峋,林木葱籠,常有三五成羣成百上千只猴子在此會集,故稱猴子坡。遊人至此,或樹叢之中,或山間古道,常見羣猴在懸崖絕壁上攀援嬉戲,有的盲目在藤蔓上攀跳,有的獨坐巖石抓耳搔腮。惹得遊人眉開眼笑,興味無窮。

從南天門向對面望去,可見三座瘦削石峯,形如美女,婷婷玉立,故名“三女峯”。三女峯尤以第三峯奇妙,於石峯胸部有一直徑約1米乳眼,由孔中可窺山後天光,既像高懸在石壁上的明鏡,又像少女佩帶着一枚晶瑩透明的玉飾。

過南天門繼續登山約200注,有一岔道口,叫月亮埡,往右便是天子山石家檐景區,向右斜上則通天台。天台海拔1020米,有東西兩個觀景台。東台為一懸空巨石,四周雜樹叢生,古鬆倒掛,是觀日出的理想之所。西台俯視西海最妙,但見幽深莫測的峽谷中,千峯聳立,戴翠披綠,秀麗的景色盡覽眼底。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衡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歡迎您們來到“南嶽第一峯”——回雁峯景區參觀遊覽。

在我們湖南有兩個著名的八百里:一是“八百里南嶽”;一是“八百里洞庭”。南北朝時期有個名叫徐靈期的道士,在他的《南嶽記》中首次提出:“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回雁峯既是衡陽城市的標誌景觀,雁城的城徽就立在回雁峯景區的門前,回雁峯景區處處表現着雁意象的魅力;又是衡陽城市的底藴所在。這裏是偉大思想家王船山的誕生地,回雁峯壽佛殿是南嶽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山作為“壽嶽”“南山”的重要佐證;還是衡陽城市的地理依託---回雁峯不但是凝聚衡陽人想象力和自豪感的精神靠山,而且是結聚整個湖湘地理靈氣的重要“穴位”。八百里南嶽猶如一條“巨龍”,我們現在就是站在“龍頭”的風水寶地上。

回雁峯——南嶽第一峯,峯高96.8米,面積6.32公頃,位於衡陽市城南。20xx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區。走進回雁峯景區,首先我們要介紹的是雁峯廣場。廣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座高12米的大雁雕塑,四隻銅鋁合金鑄成的大雁形態各異,昂首雲天,象是歡迎各位的到來。大家猜猜,為什麼是四隻,而不是其它數字呢?對了,四隻大雁就是表示我們“南嶽第一峯”一年四季都歡迎四面八方貴賓的到來,同時祝大家四季發財。“雁雕”的創作者是出生於湖南安仁縣,曾留學日本、法國的浙江美院已故著名雕塑家周輕鼎教授。現在這座雕像已成為衡陽市的標誌,我們衡陽也有“雁城”之稱

現在我們來到了回雁峯的北門入口,這座仿古式的門廳採用的是對稱式的建築,琉璃黃瓦,典雅古樸,門廳上方“南嶽第一峯”五個大字的匾額,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社會活動家趙樸初先生的墨寶。兩邊的對聯是:

雁陣破長空 展翅騰雲 俯仰方知天地闊

峯頭攬勝景 騁懷極目 登臨不盡古今情

此聯撰文是已故衡陽市政協祕書長李兆璜,本市書法家陳文質書寫。請大家看看這幅用東北鬆雕刻的南嶽羣峯圖,綿延七十二峯,氣勢磅礴,引人入勝。兩邊的對聯也是由李兆璜撰文,本市已故著名書法家鄧磐石書寫。

瞰城廓 霧散雲開 四面氛煙皆掃盡

臨福地 神怡心曠 千年名勝又重新

門廳前後兩幅對聯,對仗工整,生動而形象地把回雁峯的特點和登峯攬勝的怡情逸趣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回雁峯。峯頭上有出生於湖南安仁、畢業於黃埔軍校、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唐天際將軍手書的“回雁峯”三個大字。在回雁峯留下了湖南安仁“一文一武”著名人物的大作:文是大雁雕塑的創作者周輕鼎教授,武就是唐天際將軍。

“回雁峯”之名來源有三,一曰:北雁南來,至此越冬,待來年春暖北歸;二曰:山形似雁,張翼迴旋,是以其山勢而得名;三是因為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説有個叫“雁妹子”的姑娘,曾經救過一隻受傷的大雁,後來姑娘因生活貧困勞疾而死,葬在回雁峯下,每年秋天那隻被救的大雁都要來此憑弔她,鳴叫不止,哀傷迴旋。

這裏就是衡陽八景之冠的“雁峯煙雨”。傳説天將下雨池中水氣裊裊升騰,如煙似霧,縈繞峯頂。由於歷史的變遷,當年的景緻已不復存在。現在我們站在此地可遙想當時那種雨霧飛濺,紫氣升騰的景觀,領略“雁峯煙雨實堪誇”的意境。

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留下了“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佳句。明朝詩人陳宗契讚譽道“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詩云“萬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贊雁、詠雁,以雁寄情,託物言志,敍發思鄉之情,“衡陽雁”已成為人們傳情達意,思鄉懷古,情深意長的代名詞了。

回雁峯景色宜人,亭台樓閣佈局合理,建設精美,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上達”牌坊,是仿明朝圖式重建的。厚重的拱形山門,上面是用漢白玉製作的“麒麟吐書(須)、獅子戲球、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的浮雕,古色古香。拱門上“上達”兩字寓意就是上山、登高從此起步,就可以達到人生的頂點;同時也含有一種禪意,佛教認為人性有三毒,就是“貪、嗔、痴”,大家只要過了這個“山(三)門”,就能滅絕這三毒,達到心靈上的快樂自由。上達的兩邊是衡陽的“雁城長聯”,撰聯作者衡陽詩人郭龍;書法作者是加籍華人、祖籍衡陽、有“詩魔”之稱的洛夫先生。此聯氣勢磅礴,用典貼切,170個字把衡陽數千年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都表述出來。

大家再看看背面的這幅“莫作等閒觀”的匾額,它的書法作者是民國初期的蔣銓蘅。蔣先生的書法作品在當時很有名氣。“莫作等閒觀”字面直意是莫等閒觀看這小小回雁峯,山雖不高,卻藴藏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和佛教文化。它的喻意是莫等、莫靠,要世人腳踏實地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你們看這滴泉,日積月累在泉下形成一水池,終年不涸,人們叫它“淨手池”。燒香之前,香客們都習慣先來此淨手:一來表示對菩薩的虔誠;二來洗去人世間的煩惱,三是表示要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事。各位遊客可以試一下,心誠則靈相信會帶給你更好的財氣、福氣、運氣的!

《回雁峯碑記》座落於望嶽台下,一九八四年重建回雁峯時立的。文字雖不過五百,卻把回雁峯名稱的來歷、傳説故事、重建時的盛況一一記敍出來。石碑撰文李兆璜,書法姚賢坤,石刻黃雪聰。立此石碑時,還有一段趣聞,時任衡陽市市長楊敏之曾對碑文作者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文字不過五百;二是雅俗共賞;三是不為個人樹碑立傳。大家可以仔細閲讀一下碑文,是不是達到了這三點要求。

南嶽衡山“佛、道教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僅有的“佛”、“道”兩家教派共存的名山。“香火”特別旺盛,天南海北的香客千里迢迢趕到南嶽燒香。自古以來就有“南嶽菩薩顯遠不顯近”的説法。可大家知道嗎?雁峯寺菩薩顯遠也顯近。到南嶽燒香之前,須先到“南嶽第一峯”雁峯寺來燒頭柱香,這樣才會更顯靈驗。

現在我們站在回雁峯的半山腰上,大家看到這個半弧形的建築就是“望嶽台”。顧名思義,就是站在此台上,可以眺望南嶽諸峯。可惜因建築物的遮擋,我們只能聯想南嶽峯巒疊秀,湘水北去的美景。在這裏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們衡陽的歷史故事:大家知道“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吧。這個歷史上貶褒不一的人物曾在望嶽台原址舉行了“登基”儀式。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擄去了鎮守三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很氣憤,降清並率兵攻打李自成,李自成兵敗。吳三桂為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康熙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下令削藩。吳三桂不服,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吳三桂聯合耿精忠、尚可喜等藩王扯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自雲南經衡陽北伐。為了實現個人野心,也為了穩定軍心、民心,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元)三月八年級,吳三桂在這個地方舉行“稱帝登基典禮”,自稱“大周皇帝”,定國號為“周”,加封文武百官。其“大周”王朝只存在5個月就覆沒了,在衡陽留下許多傳説。

現在我們來到了有“南天第一剎”之稱的“雁峯寺”。樑天監十二年(公元520xx年),宏宣法師南來,選回雁峯創建寺院。梁武帝親賜“乘雲禪”寺,隋朝稱“雁峯寺”,唐朝改為“山門寺”,明清之際建“壽佛殿”,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了。門上方掛着的“雁峯寺”匾額是趙樸初先生的手跡,兩側的楹聯:

縱覽豁中懷 對晴天雁字 月夜鐘聲 好把俗塵滌去

登臨尋勝蹟 看檻外江山 池邊煙雨 都從梵宇收來

細讀此聯,您的心靈會沉浸於超凡脱俗的禪境之中。

寺院一共分為前後兩進。一進為觀音殿,殿內供奉着“觀音菩薩”。觀音,按照梵文應譯為“觀世音”,因唐代迴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音,略去了“世”字。在觀音菩薩的左邊,侍立着善才童子,右邊侍立着龍女。觀音菩薩一年有三個生日:即農曆二月十九(誕辰)、六月十九(成道)、九月十九(出家)。許多香客從四面八方趕來燒香,求賜消災化難、兒女平安、家庭幸福。

二進為壽佛殿,殿內供奉着壽佛。相傳壽佛俗家姓周,出生於湖南郴州,在衡陽“得道”,成佛在廣西的全州。他十六歲出家,號宗慧,活了130多歲,人們稱其為“無量壽佛”。生前四處雲遊,傳經佈道。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峯寺”,圓寂後,常顯靈於湖南一帶。明清之際轉為高僧傳經佈道,傳説他天晴在全州,落雨在衡州,颳風在郴州。表達了人們祈壽降福的美好願望,正如寺前的楹聯所言。

五百年化身歸來 十方福地斯為美

七二峯從頭數去 千古名山不在高

大家知道“南嶽”被稱為壽嶽,而南嶽第一峯出現了土生土長的“壽佛”,南嶽的壽佛就是無量壽佛。每年農曆二月初八是壽佛的生日,善男信女紛紛來此燒香拜佛,自晨至暮絡繹不絕。

走出雁峯寺,我們來到了碑廊前,這裏鐫刻着歷代名人贊詠回雁峯的詩詞佳句。篆、隸、楷、草、行書一一俱全。如唐朝詩人杜甫的《歸雁》:“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雙雙瞻客上,一一揹人飛”。北宋范仲淹《漁家傲》:“塞上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湘江留別》:“瀟湘一夜雨,江海十年雲”等。它反映了古衡州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廓內特留有一塊空餘的地方,哪位如有雅興,不妨一顯身手,留下您的墨寶,供世人鑑賞,芳名永留!

回雁峯不僅有令人着迷的自然景觀,更有富有魅力的人文景觀。在介紹“觀天池”這個景點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個人物,他就是我們湖南湘鄉人,中國洋務運動的創始人之一——曾國藩。曾國藩雖然出生於偏遠山村,但他飽讀儒學、提倡經世致用,志向很高。33歲官至二品,是清朝以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公元1853年,他奉命從長沙移師古城衡州,與左宗棠、彭玉麟等在衡州創建十營水師。傳説他駐軍衡陽時,很欣賞回雁峯的景色,經常帶着他的愛將來此觀看天象,與雁峯寺的主持切磋儒佛之道,卜佔福禍吉凶。後人為了紀念他為民族復興做出的貢獻(創辦洋務、提倡西學),特建觀天池。

回雁峯的“雁”形建築很多,現在我們穿過雁廊,來到了“雁壁”前。1964年,出生於祁陽縣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同志視察衡陽,倡導修復回雁峯。這幅“大雁壁雕”就是陶鑄同志在一次“廣交會上”親自選定的圖案,由廣東佛山陶藝廠工藝師製作的,由於“文革”的原因,原作已被毀。現在這幅壁雕,是當年擔任設計的工藝大師梅文鼎憑記憶設計的,由界牌陶瓷廠製作。壁上的十七隻大雁栩栩如生,展翅高飛。站在壁雕前,我們彷彿聽到大雁那歡快的鳴叫。大家也許會發問,大雁只是雙棲禽類,為什麼這裏只有十七隻呢?哦,原來是有一隻最小的雁,它很喜歡回雁峯,捨不得這裏的山山水水和寬厚的人們,就留了下來。大家待會兒去找找,説不定能碰上呢!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回雁亭,它的主亭像一隻雁頭,兩邊的次亭尤如兩隻翅膀,俯看就更加形象了。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它不是依山勢走向而建的,亭正面朝北方,為什麼要這樣呢?原來它表達了大雁北歸,心向北方的思鄉之情。同時,也顯示了雁城人們的寬厚,大雁來之歡迎,去也欣然。亭的中間掛着一塊“回雁”的匾額,書法功力很不一般。傳説這兩個字是明代雁峯寺一個“破門和尚”、又名法智禪師,他曾為明末進士,明朝滅亡後看破紅塵,出家為僧詩、詞、書法皆會,最擅長的是草書。

回雁亭後面這塊“乘雲石”,傳説是天上掉下來的“飛來石”。這是雁峯寺瑞雲和尚坐禪唸經的地方,不遠處還有他的墓碑。傳説每當夜深人靜,瑞雲法師就會顯身在這“乘雲石”打坐唸經。頓時祥雲遮頂,佛光閃爍,南嶽眾僧聽此傳言,也紛紛來此坐禪禮拜。有宗教的地方就有神話故事,你要是不相信的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此坐坐,或許有所收穫。

下一個大家要觀賞的景點就是為了紀念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哲學家、辯證唯物主義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出生地——“此君軒”和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此君”在《清泉縣誌》裏解釋就是“竹子”的意思。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人變瘦,無竹人變俗”,竹子是高風亮節,剛正不阿的象徵。大家看這亭之窗櫺、亭之護欄、牆之壁畫均以竹子裝飾。配以“此間應號篔簹谷,君輩有吟淇澳詩”的楹聯,中間有王夫之先生提筆凝思的塑像。他是在思索“反清復明”的大業未成的原因?還是在懷念“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的仕途?王夫之自喻船山,後人也叫他船山先生。他一生髮奮著書立説達四十年之久,對天文、地理、曆法、詩歌、哲學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史、文學。現有著作七十餘種,後人把他的著作編為《船山遺書》,共358卷,800多萬字。軒內還鐫刻有王夫之用“摸魚兒”詞牌寫成的瀟湘小八景,也就是衡陽古八景。雁峯煙雨、石鼓江山、東州桃浪、西湖荷花、花葯春溪、嶽亭雪嶺、朱陵仙洞、青草漁燈,大家有時間可以細細吟賞,韻味無窮喔。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是20xx年8月落成的一幢仿明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佔地1200平方米,裏面陳列了船山先生曾用過的鞋、傘、牀和他全部的著作,以及他的生平介紹。

各位朋友,請大家往對面的山頭看看,您發現什麼特別的建築沒有?在高層建築旁有一座古樸的磚塔,建於公元1696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當時一位叫周燮的縣令在這一帶修建城牆,挖出許多白骨,為了告慰亡靈,也為了驅災避邪修建了此塔。塔高15米,五層,八角,實心,磚石結構。塔竣工之日,該縣令就請了許多文人雅士來題塔名,可一時沒有人想出很適當的名字,只留下一個“塔”字在上面。因其座落在接龍山上,所以我們稱之為“接龍塔”,也有人稱它“白骨塔”。1944年,慘烈的衡陽保衞戰,此地是中日爭奪的制高點之一。“接龍塔”在日軍的炮火攻擊下保存完好,也算是一個奇蹟。

我們來到了“南嶽第一峯”新區景點參觀遊覽。新區是20xx年20xx年 9月建成的,面積3.43公頃,由“落雁景區”、“船山景區”和“回雁景區”三個部分組成。這裏是“回雁景區”。大家看到這座宏偉的建築就是“回雁閣”。它可以和“岳陽樓”相媲美,已成為衡陽的標誌性建築。閣由一個主閣和兩個副閣組成。主閣是“回雁閣”,高度為35米,為四層,頂部重檐,呈“金字塔”型。副閣由“聽瀑亭和攬翠亭”組成,四周有木護欄,突出檐口形式,使之如雁張翼,整體造型莊重古樸、典雅大方,既有濃烈的古建築韻味,又展現現代風格。回雁閣有七十二根柱子,象徵南嶽七十二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數一數,看是不是七十二根柱子!20xx年9月市政府投資80多萬元,徵集名人字畫、楹聯,將閣樓裝飾一新,整個閣樓文化氣氛濃郁,反映了衡陽厚重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

沿着這條由無數鵝卵石鋪成的階梯,我們來到了“落雁景區”。落雁景區致力於表現瀟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景觀。蒸水、湘水與耒水在衡陽市區匯合。秋天水落沙平如雪,蘆葦蕭疏,美麗的大雁在此過冬,形成了“平沙落雁”這樣的美景。由於歷史、氣候、環境的變遷,“秋雁戲沙”的美景已不存在。我們通過人工的意境再創一個“微縮平沙落雁景觀”供大家觀賞。在花壇的東側,有一條條長的石碑廊,每塊石頭上鐫刻着歷代詩人題詠回雁峯的詩詞佳句,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一首首吟賞。再往前走,我們看到的是“南嶽第一峯”牌坊,牌坊上“南嶽第一峯”五個大字,是趙樸初先生的手跡。

穿過一條寬敞的遊路,我們來到南嶽第一峯假山瀑布前。假山再現了南嶽諸峯的形、神、韻,有“衡山千仞一峯高”的觀賞效果。山石錯落有致,中間有“水霧”噴出,形成雲煙繚繞的效果。山頂有瀑布飛流直下,水擊山石、飛流碎玉。瀑布下有“雁影潭”,山、水、石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美麗畫卷。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於公元1619出生於回雁峯下“王衙坪”,老區有“此君軒”等景觀,但其表現形式略顯簡單,作為湖湘文化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應該有更豐富的內容充分反映他那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和高風亮節的情操。這個反映“船山文化”的景區,與雁峯景區(老景區)“此君軒”結合起來形成內容較完整的紀念景點。“船山景區”中的中間立有王船山頭戴斗笠,腳穿木屐的石雕像。源於王船山誓與滿清王朝不共戴天,他頭不頂清朝的天,腳不踩清朝的地,表現了青年王夫之舉義旗、反清復明的民族氣概。起義失敗後,王夫之隱居在衡陽縣曲蘭鄉石船山下的名曰:“湘西草堂”(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此著書立説四十年之久。王夫之自喻“船山”,源於其隱居處山上有一塊巨石,形狀如倒扣在水中之大船。那裏古木參天,人跡罕至,密林深處有一個隧幽的巖洞,王夫之常來這裏,伴着昏暗的油燈苦讀,他在《船山記》裏寫到:“船山者,即吾山也……吾志且死,而船山者還其頑石”。以石寓志,表示他不畏強權的性格,故自喻為“船山先生”。在“雁影潭”邊建有石船,隱含“船山”之意。並利用現有地形建“船山”紀念牆,高處建有“正氣軒”。軒旁有一塊“三鑑石”,表示船山先生“神會”、“心意為主”、“鑑古酌今”等與眾不同的哲學思想。山坡上密植竹子,與船山先生酷愛竹子的性格相符合,意喻船山先生忠節不二的民族氣節。

在即將結束今天的遊覽之前,我給大家講一段衡陽的抗戰歷史。1944年6月22日,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最悲壯、最慘烈的一戰就發生在衡陽。國民第十軍2萬將士在軍長方先覺的率領下,頑強抵抗裝備精良近20萬人日軍的侵略。回雁峯成為中日守攻的主要陣地,我方與日軍鏖戰整整四十七個日日夜夜,直到彈盡糧絕,衡陽淪陷,將士們的鮮血流成河,屍骨堆成山,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衡陽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的“抗戰紀念城”。讓我們永遠銘記着這一段難忘的歷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共創美好的未來!

各位遊客,這次導遊結束了。但願我的講解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南嶽第一峯”的遊覽給你帶來美的享受,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來回雁峯景區參觀、遊覽!

謝謝大家,再見!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8

大家好!

熱忱歡迎你們來到“三湘壽佛地,五嶺飛天山”旅遊觀光。

飛天山旅遊風景區,位於郴州市城郊甦仙區橋口鎮境內,屬典型的丹霞地質地貌。這裏既有霞山碧水、秀峯險寨、草坡峽谷等獨特的自然景觀,又有摩崖石刻、千年懸棺、石佛廟宇等神祕的歷史古蹟,它還是古城郴州傳説中半人半仙的傳奇人物“壽佛老爺”修行得道的地方。因此,飛天山自古便有了“壽山佛地”之美譽。好了,現在就讓我們沿着曲折綿長的挑鹽古道,開始今天浪漫的飛天山之旅吧!

洗心池

飛天山諸峯海拔並不算高,但視野極為開闊,山頂往往是平坦的草坡,充滿高山草原風情。我們現在穿行的只是飛天山諸多山頂草原的一小塊,洗心池就在草坪的東邊。相傳壽佛在飛天山修行時常常在池水中沐浴淨身,並命名該池為“洗心池”,即“洗卻塵念,一心向佛”之意。在夏秋月夜,靜坐池邊,人在山頂,月朗星疏,感覺飄飄欲仙,“心池夏月”是飛天山一大美景。

壽佛寺

大家沿着石徑繼續前行,突覺豁然開朗,氣勢不凡,這地方一定不同尋常!的確,我們現在所站的地方當年是一座巨大的廟宇,叫壽佛寺,是當地百姓為供奉“壽佛老爺”而籌資修建的一座大廟。相傳壽佛是與蘇仙齊名的郴州又一傳説奇人。它本姓周,唐朝天寶年間人,家在飛天山下朗肚坪周家嶺,修行得道後,遊歷郴州各地,為黎民百姓造福。在壽佛的庇廕之下,周家嶺方圓百里經年風調雨順,無病無災。當地人感激壽佛,出資在飛天山選了這塊風水寶地建造了壽佛寺,以供奉壽佛,澤被子孫。壽佛寺歷史上常年晨鐘暮鼓,梵唄悠揚,香客雲集,聞名遐邇。“壽山晨鐘”是飛天山古佳景之一。可惜壽佛寺歷史上屢遭兵災火患。我們現在看到的遺址是清朝同治末年重建的,大家看這塊《重修壽佛殿序》的石刻碑文,可對壽佛寺的歷史有進一步的瞭解。1958年“大躍進”時,壽佛寺再次被人拆毀,令人長歎惜憐。如能重修,真是功在千秋,恩及子孫的一件大好事。

聖母巖

站在壽佛寺前的懸崖上朝對岸看過去,只見一頭巨大的石獅橫卧江邊,威猛雄壯,這就是“獅子嶺”。再朝前看去,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被稱為“江南一絕”的聖母巖了(也叫女陰巖)。大家知道,在廣東丹霞山有號稱“世界一絕”的陽元石,酷似男根,其大無比,無以配者,如能配之,唯有飛天山的“她”了,可謂一南一北,陰陽平衡,皆因形象逼真,碩大無比,而令人歎為叫絕!

卧牛山

沿着石徑依山而下,來到江邊,我們開始乘船遊覽一段秀美的水上風光——翠江。在這靜謐、青翠的山水之間,我們可以領略到桂林山水的靈秀,湘西小河的古樸,同時這裏還隱伏着三峽風光的雄壯,如果在夏秋季節的早晨或黃昏,江面會浮着一層薄薄的白霧,泛舟水上,彷彿船在雲中行,人如畫裏遊。大家看右邊,一頭同前面石獅一樣大小的石牛俯卧江邊,兩隻大大的牛眼在鼻子的兩邊,那優美的軀幹線條是那樣地流暢,這就是卧牛山。

千年懸棺

懸棺因為懸在卧牛山酷似牛口的洞穴之中,故又稱牛口懸棺。關於懸棺,我們從史料或電視片中略有所知。之所以稱懸棺,皆因棺木葬於懸崖之上,就像懸崖上老鷹的巢一樣懸掛,是古代人一種神祕的葬法。據瞭解;牛口懸棺為宋代所葬,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了,國內懸棺中像牛口懸棺保存這樣完好,如此具有觀賞性的尚不多見。這龐大的棺木究竟是怎樣送上懸崖的呢?真是千古之謎。

石佛山

泊舟於巖壁之下,踩上級級石階,仰頭可見如刀砍斧劈的巨大赤壁,壯偉陽剛,氣吞山河,這裏就是神仙寨。巖壁之下1600年前西晉時期的石佛像羣雕,確為罕見,神仙寨因之又稱為石佛山,山下的寺廟也被稱石佛山寺。石佛山摩崖石刻共有七尊佛像,大小不一,造型各異,有端坐的、靜立的、飛天的,右邊獨立的女佛輕張雙臂,神態祥和,豐腴含笑;那騰空橫飛的小飛天佛,據説只有在陝西、甘肅及敦煌一帶才可見到,在南方從未有過,因而尤顯珍貴。

兩江口

站在石佛山前,眼見碧水翠竹,險灘奇石,扁舟輕渡,風光綺麗。哦,我們身處山水畫廊的兩江口了。兩江口又稱郴江口,是郴江與翠江的交匯處,南通東江,北人耒水而奔湘江。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遊歷至此,在其《楚遊日記》中稱讚此處:“江口諸峯俱石崖盤立。無一山不奇,無土不麗”。南宋詩人阮閲任郴州知府時,寫有七律詩《郴江口》:“扁舟鬥轉急如飛,對此令人憶退之。不但郴江有佳句,叉魚禱雨盡留詩。”詩中“退之”兩字,即唐代文豪韓愈的字。韓愈到郴州,留有《郴口》、《叉魚招張功曹》、《郴江禱雨》等詩。從詩中描寫可見,800多年前,兩江口便是風調雨順、人煙繁鬧的好去處。這裏還有半副對聯令人稱奇。上聯是“一渡兩江三上岸”,生動地描述了一條渡船在兩江口匯合處的三個渡口擺渡的情景。上聯依舊,但至今無人能對出下聯來,大家想試一試嗎?

飛天峽谷

再次棄舟從岸,我們將要穿越的是一段神奇的峽谷,叫飛天大峽谷。億萬年來,由於地質構造運動和水流的沖蝕,飛天山形成了許多的溝溝壑壑,峽谷縱橫,飛天峽谷就是其中的一段。大家看峽谷兩邊,懸崖峭壁,山勢險峻,山頂灌木葱蘢,谷底水流潺潺,魚翔淺底。人行其中彷彿穿行時空隧道,幽明相隔。

老虎山

山道彎彎,峯迴路轉,眼前豁然開朗,一條鑿在巖石上的石級古道,躍人眼簾,彷彿是登天雲梯。“老虎山”幾個紅色大字就刻在古道旁的石壁上。老虎山之所以稱為老虎山,一則是因為此處當年曾有老虎出沒。再則,站在山頂,可以看到我們腳下的山體很像一隻老虎,有狹長平整的老虎背,還有摸不得的老虎屁股,以及長長的堅實有力的老虎尾巴。

聚仙台

爬上老虎山,穿過楊梅林,頓覺雄風四起,白雲端坐,瑞氣浮動,縱橫萬里,石如汪洋,芳草連天,千山萬水盡收眼底,好一派人間仙境,“美人山上看美人,聚仙台裏聚神仙”,漫步聚仙台,飛天山無限美景盡在眼中,遠看睡美人,近觀神仙指。相傳當年八仙前往東海時,途經此處,迷戀于飛天山的美景,曾在台上豪飲美酒,聚會一番,“聚仙台”因之得名。

飛天山睡美人

站在聚仙台,遠看飛天峯,整個山峯就像一個巨大的側卧着的佛像,所以此山又叫卧佛山。不過,不知什麼年代,有好事者發現,山峯更像一個仰卧着的美女。你們看,美女頭枕南方,腳朝北方,梳着古典的髮髻,小巧挺拔的鼻子,高聳的雙乳,平坦而又有一絲起伏的腹部,修長的雙腿,構成一幅線條優美的睡美人圖像。睡美人神奇的自然景觀,為飛天山平添了無限生命的色彩。

壽高台

穿過縱馬馳騁的高山草原,爬上飛天峯108級石階,大家終於站在了“壽高台”上。相傳壽佛老爺就是在此處得道昇天,位列佛門的。站在壽高台,猶如立馬滄海,氣勢崢嶸,征服一切的壯志雄心會油然而生。據稱,常常登臨壽高台的人,必將多福多壽,一生平安。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常登壽高台,汲取天地之靈氣,沐浴自然之精華,可以長命百歲喲!

賽蓬萊

下了壽高台,沿着通幽之曲徑,我們到了另一處蓬萊仙境——蓬萊洞。在蓬萊洞的洞壁上,可以看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手書的“賽蓬萊”、“昌黎書”幾個字,蒼勁有力,流傳千古。

各位遊客,為了豐富景區的內涵,飛天山風景區已作出新的規劃,正在加快建設。不久的將來飛天山將會以更加綽約的風姿迎候八方嘉賓!關於飛天山我就講解到這裏,非常高興與各位共同度過這快樂的飛天山之旅。歡迎您下次再遊飛天山。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順風!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華天旅行社,美麗的湖南之旅,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對大家的這次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我是大家這次的導遊員,我叫楊莎,非常高興能在這樣在一個美好的日子裏與大家相識,在今後的幾天裏啊大家的吃,住,行,遊,夠,娛,六方面呢我都會盡力為大家安排好,首先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我們的司機哥哥~~小馬大哥,小馬哥哥駕車多年,有着非常好的駕車經驗,所以大家在安全方面可以放心啦~在接下來幾天的行程裏,將由我們兩位為大家竭誠服務,由我為大家提供導遊講解,那麼首先在這裏預祝大家這次的湖南之旅過得愉快,希望我們湖南的好山,好水能給大家帶來一份好的心情,最後祝大家在湖南吃得舒心,玩得開心,住得爽心~謝謝!

很高興能跟大家介紹我們的湖南,湖南是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芙蓉國。它位於長江中游南岸,而且大部分地區處於我國第二淡水湖洞庭湖之南,所以簡稱,湖南。

湖南地處歐亞大陸東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冷夏熱 四季分明 熱量充足 氣候比較温暖就像湖南的辣椒,夠辣的哦~夏天有那麼一段時間可以熱導40°,正是因為地域氣候的原因,給湖南造就了冬冷夏熱的氣候,尤其在春夏之交有長期的梅雨季節,濕氣重,真菌容易滋生,所以我們湖南人啊,就造就了愛吃辣和足浴的風俗習慣。。。

好啦,剛剛我們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湖南,那麼我們的此次的湖南之旅,首先就從長沙開始,我可是位地道的湘妹子哦~ 我們長沙啊是湖南省的省會,是全湖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旅遊集聚地,是我國第一批優秀旅遊城市,更是一座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的歷史文化名城,長沙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曆史的“楚漢名城”長沙這個名字最早的時候是出現在西周,這個名字的由來説起來又炫又不失其浪漫,是因為天上的星辰而得名,天地人合一,長沙星對應的地面,就稱為長沙,又名星沙。

長沙位於湖南中部偏東北的湘江下游,湘江啊,就像一把剪刀,把城市分為東西兩岸,河東為發達的商業區和工業區,河西為高校區和高科技發達區。河東是繁華的鬧市,河西則是幽靜的書院~

哈哈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我們長沙的飲食,看我就知道,長沙的飲食文化也是比較豐盛的哦,我就不説那久負盛名的臭豆腐 玉樓東的麻辣仔雞 雙燕樓的餛飩 德園的包子 甘長順 楊裕興的面 今天跟各位介紹長沙新美食熱點待會順便帶大家過去飽嘗一下正宗的湘菜滋味,有橘子洲頭的黃鴨叫 寧鄉的口味蛇 四方坪的土雞 老照壁一帶的小吃,去領略一下我們長沙人火辣辣的性格吧~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10

湖南南嶽衡山風景區,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南嶽衡山為我國五嶽名山之一,主峯坐落在湖南省衡陽市境內,七十二羣峯,層巒迭嶂,氣勢磅礴。素以「五嶽獨秀」、「宗教聖地」、「文明奧區」、「中華壽嶽」著稱於世。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AAAAA級旅遊區。

衡山為南中國的宗教文化中心,中國南禪、天台宗、曹洞宗和禪宗南嶽、青原兩系之發源地。南方最著名的道教聖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壇福地、光天壇福地、洞靈源福地。

1982年,衡山作為我國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衡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20xx年成為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20xx年獲得全國頂級、湖南唯一的“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殊榮;20xx年02月入選首批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名錄;20xx年被評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20xx年3月成為全國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20xx年8月1日,南嶽衡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xx年被評為最受羣眾喜愛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

衡山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市回雁峯(南嶽七十二峯首峯),北止“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衡山尾峯),由巍然聳立着的72座山峯組成,亦被稱作“青天七十二芙蓉”。衡山橫跨湖南省八個市縣,逶迤八百里,共72峯,其中南嶽區境內有43峯,羣峯巍峨。氣勢磅礴衡山首峯迴雁峯位於衡陽市中心,東臨湘江,南接衡州大道,西鄰蒸陽南路,北對中山南路。從“天下南嶽第一峯”向北出發,沿蒸湘北路乘汽車行駛一個小時,從眼前閃過幾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峯,就進入了南嶽衡山核心風景名勝區。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這裏旅遊。

滴水洞是主席別墅,位於韶山沖西邊的角落裏,與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風景中一個著名的景點羣,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龍頭山等自然風光與滴水洞一號等建築組成。

滴水洞長約2.8公里,洞內有小溪,曲曲彎彎,幽壑口朝東北而開。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夾雜着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種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長着。這裏的珍貴林木有銀杏、女貞、鐵樹等30多種,這裏的花卉有映山紅、臘梅、芙蓉、月季、菊花等上百種,這裏的珍貴藥材有金銀花、甘草、沉香、白果等20餘種,境幽景優是滴水洞幽壑的一大特點,人在景中如置身仙境。無論你哪個季節來到這裏,都有別處看不到的景色,看吧,春季這裏是花的海洋,漫山遍野盛開着瑰麗斑瀾的野花;夏季這裏綠蔭滿目,林木葱蘢搭起一塊蒼翠天地;秋季則蒼翠映襯着殷殷紅葉,讓你禁不住發出杜牧那句“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詠歎;冬季這裏則是一片潔白的天地,白雪覆青松,銀色中閃爍蒼翠,更能讓你享受到另一番滋味。

龍頭山溝坨中葬着毛澤東的曾祖父毛四端,是滴水洞南側的高山,因狀似龍頭而得名。滴水洞一號樓南面龍頭山壁上,塑一龍首,有山泉淙淙滴下,人們稱其為龍涎,即為龍頭山滲出的泉水。

虎歇坪位於牛形山上,與龍頭山隔滴水幽壑相對峙,此坪地勢奇偉,立於坪上可遠眺韶山沖百里之景。毛澤東的祖父毛恩普葬於此處,這裏原名稱為大石鼓,後更名。據説此處風水絕倫,是一塊難得的寶地。自1932年起至1949年春,國民黨曾派特務三次來掘毛澤東主席的祖墳,因當地百姓的保護而均未得逞。

虎歇坪上,毛澤東祖父的墳墓已經修葺,且其旁邊已建虎亭景點,在景點扶欄遠眺,觀感非同尋常。

滴水洞一號樓是一個著名的景點,亦是滴水洞景區的主體建築。它是一棟青磚青瓦的平房別墅,看上運河樸素且大方。這棟別墅很出名,其原因就是1966年6月18日至6月28日,毛澤東主席曾隱居在這裏,住了11天。毛主席此次的行程頗為神祕,而且箇中原因至今也不清楚。這種神祕的因素就促成了目前遊客絡繹而來的狀況。

一號樓現已闢為展室,內中有毛澤東主席當年住在這裏使用過的辦公室、卧室、會客廳、會議室等。辦公室內有一張大辦公桌,桌上有毛筆架、硯台。卧室素雅而潔靜,主席的牀極寬極長,卧室中還有兩張書桌。會議室比辦公室大,毛澤東主席曾在此開會,會議室與餐廳相連。娛樂室正中放乒乓球枱,牆上有很多照片,內中有毛主席握球拍的照片。此外,還有防空洞,具有防震、防毒、防核爆等功能,此洞伸延進虎歇坪山巖中,長100米左右。

滴水洞景區目前頗得遊人青睞,每天來這裏遊覽的人都很多,已逐步發展成與韶山沖景區齊名的景區。

好,遊客朋友們,今天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12

黃石寨(公園門口)朋友們好!張家界森林公園到了。這是公園門。家看,這座門一邊是具有當地土家民族民俗風格的青瓦園林式建築,一邊配以砂巖石峯,將門與自然巧妙地結合在一起。1992年5月2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來考察驗收武陵源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事宜的兩個官員,在車穿過公園門駛進去百把米之後,連連呼喊:“門!門!”又讓司機把車倒回來,一邊讚不絕口欣賞門返樸歸真的自然情調,一邊頻頻按動相機的快門。因此,歡迎家在這道“自然之門”前面,攝下自己的光輝形象。

(老磨灣)老磨灣是張家界森林公園各景點的始發站。從這裏可以爬腰子寨,登黃石寨,上朝天觀,下金鞭溪,還可去黃石寨索道站。

(黃石寨路碑)“不上黃石寨,枉到張家界”,可見黃石寨在張家界風光的地位了。相傳漢朝留侯張良看破紅塵、辭官不做,追隨赤松子,隱匿江湖,去遊張家界,被官兵圍困,後得師父黃石公搭救而得名黃石寨,是張家界美景最為集的地方,也是張家界最的凌空觀景台。一位著名詩人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所以,建議徒步登黃石寨,再乘索道下山,或者先乘索道上山,再從前山下山,否則,您可真正是“枉到張家界”了。黃石寨全程約5時,步行上山約5公里。

(杉林幽徑)我們現在走的是杉林幽徑。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後山一條路,今天我們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前人工開鑿的。

前面,説過張家界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這個名詞,還是從國外傳過來的。早在1864年6月30日,美國的總統林肯宣佈設立優勝美地保護區,1890年10月1日,在著名自然保護主席者謬爾的奔走下,美國的總統班傑明批准將優勝美地設立為國家公園,於是世界上就有了“國家公園”的新名詞。此後不到一個世紀,世界100多個國家建立了1200多個國家公園,又叫國家森林公園。這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重舉措。可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植被遭嚴重破壞的國,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仍沒有作出反應。就在這年,一位外賓對國務院總理説:“國有沒有國家公園?”總理答得很藝術:“有,正在建設,過幾年請您來看。”送走客人後,國家計委負責人被請到了總理辦公室,受命與林業部一道物色建設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的對象。而恰在這時,在湖南湘西武陵山脈發現了張家界這片神奇的土地,於是就誕生了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據統計,從1982年到1997年底,全國已建立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的森林公園達870多處,其國家級森林公園292處,經營面積748萬公頃。國家森林公園的建立,有效地遏制了破壞森林資源的不法行為,對保護生態環境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為人類提供了一處處優美的旅遊休閒風景地。以1997年為例,國內森林公園吸引遊客達5000萬人次,並以每年15%—2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每年到森林公園遊覽的遊客已突破1億人次。所以專家説,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建立,是對人類作出了重貢獻,它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它的自身價值。

(丹葫蘆)這座的石山,多像一個瓜葫蘆!相傳張良追隨赤松子雲遊天門山、張家界,就在這巖屋,發現赤松子仙的蹤影並得到赤松子的煉丹葫蘆。不料,幾百名官兵跟蹤而來,張良倉忙率徒兒撤往黃石寨,一不心,丟了丹葫蘆,官兵爭先恐後去搶,丹葫蘆突然飛上九天,發出一道祥光,慢慢化成一座石峯,從空落下來,把官兵壓在石峯底下。張良突然醒悟:“原來是赤松子仙搭救,要不然我命休矣!”

(點將台)這裏是登黃石寨的第一個觀景台。據史科記載:明代初張家界出了個著名土家民族首領向坤,因不滿廷壓迫,自稱向王天子,在水繞四門舉旗起義,震動朝野。朱元璋派徵南將軍楊景、鄧愈等率十五萬軍征剿,向王天子依據張家界千山萬壑,與官兵展開血戰,終因寡不敵眾,最後投神堂灣壯烈犧牲。向王天子死後,民間將其故事附麗在這裏的山山水水之上,代代相傳。家將會注意到,在張家界,向王天子的魂靈幾乎無處不在。這座“點將台”相傳就是向王天子點兵點將的地方。

(天書寶匣)家看,擱在峯頂的那塊長方形石塊,像不像一個盒子?再請家看仔細,“盒子”上有一塊薄石片呈半抽出狀,特別像神話那個珍藏天書而失盜後的寶匣。民間傳説向王天子起義前,曾得張良仙師“天書”一部,可惜向王天子只讀幾頁,就被龜精盜走,只留下一個空匣子。“天書”被盜,“天機”泄露,就註定向王天子難成氣候,怎不令人扼腕歎息!

在整個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類似“天書寶匣”這治態各一的景觀比比皆是。因此,您舊以發揮各自的想像力,給它們取一個有意思的名字。家看,右前方那座高高的石峯,像不像掛着的一塊石碑?那就是龜精倉惶丟下的天書,民間槳天書高掛”,三個山峯之間正的那個山峯,像不像只報曉的金雞?傳説龜精盜天書之時,正趕上金雞報曉,故名金雞報曉。

(定海神針)現在我們前方可看到一塊翠谷,每逢陰雨天氣,谷內雲翻霧湧似海狂濤,谷底有一峯如流砥柱巋然屹立於雲霧之上,堅不可摧,因此得名定海神針;另在其西南百米外一峯似猴頭,縮頸握拳窺視,似孫悟空欲取此定海神針。

(南天門)(前行20米)現請家抑頭望,可見一洞門,此門高約30米、寬4米左右,由遊道兩側的兩座石峯斜傾拱峙而成。門右邊不遠處一峯高約20米,峯頂如人頭,有臉有面,似把門將軍。

(南天一柱)現在我們前方幽谷峯林有一高達200多米的孤峯,宛如擎天玉柱。上部灌木點綴,部巖身赤裸,下部樹木遮掩,峯體渾圓、偉岸,因立南天門下而得名。

(黃石寨)這就是黃石寨!黃石寨海拔1200多米,面積250餘畝。四周全是刀切絕壁,是俯視砂巖峯林景觀的最佳最觀景台,也是觀日出的最佳選地。如果天氣晴朗,我們還可以看見百里外的天門山洞。

(摘星台)現在,讓我們上摘星台摘星星去,摘雲霧去,摘詩情畫意去!請家注意安全,當心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啊。説起摘星台,還是建公園初期,時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經委主任的張勁夫同志,那天清晨,天邊殘留着幾顆星星,便迫不及待爬上這座石台,面對足下千百座石峯,信吟詩道:“千峯競秀,萬木葱籠,琳琅滿目,美不勝數。雖非天上,不似人間,藉以喻此,不為過也。”這摘星台也就是他叫出來的。

(六奇閣)請各位猜猜,這“六奇”是指哪“六奇”?多數講對了,準確地説是指山奇、水奇、雲奇、石奇、動物奇、植物奇。“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這裏,可以看到袁家界、楊家界、天子山、朝天觀、三姐妹峯。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衡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歡迎您們來到“南嶽第一峯”——回雁峯景區參觀遊覽。

在我們湖南有兩個著名的八百里:一是“八百里南嶽”;一是“八百里洞庭”。南北朝時期有個名叫徐靈期的道士,在他的《南嶽記》中首次提出:“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回雁峯既是衡陽城市的標誌景觀,雁城的城徽就立在回雁峯景區的門前,回雁峯景區處處表現着雁意象的魅力;又是衡陽城市的底藴所在。這裏是偉大思想家王船山的誕生地,回雁峯壽佛殿是南嶽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山作為“壽嶽”“南山”的重要佐證;還是衡陽城市的地理依託---回雁峯不但是凝聚衡陽人想象力和自豪感的精神靠山,而且是結聚整個湖湘地理靈氣的重要“穴位”。八百里南嶽猶如一條“巨龍”,我們現在就是站在“龍頭”的風水寶地上。

回雁峯——南嶽第一峯,峯高96.8米,面積6.32公頃,位於衡陽市城南。20xx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區。走進回雁峯景區,首先我們要介紹的是雁峯廣場。廣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座高12米的大雁雕塑,四隻銅鋁合金鑄成的大雁形態各異,昂首雲天,象是歡迎各位的到來。大家猜猜,為什麼是四隻,而不是其它數字呢?對了,四隻大雁就是表示我們“南嶽第一峯”一年四季都歡迎四面八方貴賓的到來,同時祝大家四季發財。“雁雕”的創作者是出生於湖南安仁縣,曾留學日本、法國的浙江美院已故著名雕塑家周輕鼎教授。現在這座雕像已成為衡陽市的標誌,我們衡陽也有“雁城”之稱

現在我們來到了回雁峯的北門入口,這座仿古式的門廳採用的是對稱式的建築,琉璃黃瓦,典雅古樸,門廳上方“南嶽第一峯”五個大字的匾額,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社會活動家趙樸初先生的墨寶。兩邊的對聯是:

雁陣破長空 展翅騰雲 俯仰方知天地闊

峯頭攬勝景 騁懷極目 登臨不盡古今情

此聯撰文是已故衡陽市政協祕書長李兆璜,本市書法家陳文質書寫。請大家看看這幅用東北鬆雕刻的南嶽羣峯圖,綿延七十二峯,氣勢磅礴,引人入勝。兩邊的對聯也是由李兆璜撰文,本市已故著名書法家鄧磐石書寫。

瞰城廓 霧散雲開 四面氛煙皆掃盡

臨福地 神怡心曠 千年名勝又重新

門廳前後兩幅對聯,對仗工整,生動而形象地把回雁峯的特點和登峯攬勝的怡情逸趣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回雁峯。峯頭上有出生於湖南安仁、畢業於黃埔軍校、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唐天際將軍手書的“回雁峯”三個大字。在回雁峯留下了湖南安仁“一文一武”著名人物的大作:文是大雁雕塑的創作者周輕鼎教授,武就是唐天際將軍。

“回雁峯”之名來源有三,一曰:北雁南來,至此越冬,待來年春暖北歸;二曰:山形似雁,張翼迴旋,是以其山勢而得名;三是因為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説有個叫“雁妹子”的姑娘,曾經救過一隻受傷的大雁,後來姑娘因生活貧困勞疾而死,葬在回雁峯下,每年秋天那隻被救的大雁都要來此憑弔她,鳴叫不止,哀傷迴旋。

這裏就是衡陽八景之冠的“雁峯煙雨”。傳説天將下雨池中水氣裊裊升騰,如煙似霧,縈繞峯頂。由於歷史的變遷,當年的景緻已不復存在。現在我們站在此地可遙想當時那種雨霧飛濺,紫氣升騰的景觀,領略“雁峯煙雨實堪誇”的意境。

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留下了“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佳句。明朝詩人陳宗契讚譽道“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詩云“萬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贊雁、詠雁,以雁寄情,託物言志,敍發思鄉之情,“衡陽雁”已成為人們傳情達意,思鄉懷古,情深意長的代名詞了。

回雁峯景色宜人,亭台樓閣佈局合理,建設精美,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上達”牌坊,是仿明朝圖式重建的。厚重的拱形山門,上面是用漢白玉製作的“麒麟吐書(須)、獅子戲球、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的浮雕,古色古香。拱門上“上達”兩字寓意就是上山、登高從此起步,就可以達到人生的頂點;同時也含有一種禪意,佛教認為人性有三毒,就是“貪、嗔、痴”,大家只要過了這個“山(三)門”,就能滅絕這三毒,達到心靈上的快樂自由。上達的兩邊是衡陽的“雁城長聯”,撰聯作者衡陽詩人郭龍;書法作者是加籍華人、祖籍衡陽、有“詩魔”之稱的洛夫先生。此聯氣勢磅礴,用典貼切,170個字把衡陽數千年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都表述出來。

大家再看看背面的這幅“莫作等閒觀”的匾額,它的書法作者是民國初期的蔣銓蘅。蔣先生的書法作品在當時很有名氣。“莫作等閒觀”字面直意是莫等閒觀看這小小回雁峯,山雖不高,卻藴藏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和佛教文化。它的喻意是莫等、莫靠,要世人腳踏實地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你們看這滴泉,日積月累在泉下形成一水池,終年不涸,人們叫它“淨手池”。燒香之前,香客們都習慣先來此淨手:一來表示對菩薩的虔誠;二來洗去人世間的煩惱,三是表示要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事。各位遊客可以試一下,心誠則靈相信會帶給你更好的財氣、福氣、運氣的!

《回雁峯碑記》座落於望嶽台下,一九八四年重建回雁峯時立的。文字雖不過五百,卻把回雁峯名稱的來歷、傳説故事、重建時的盛況一一記敍出來。石碑撰文李兆璜,書法姚賢坤,石刻黃雪聰。立此石碑時,還有一段趣聞,時任衡陽市市長楊敏之曾對碑文作者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文字不過五百;二是雅俗共賞;三是不為個人樹碑立傳。大家可以仔細閲讀一下碑文,是不是達到了這三點要求。

南嶽衡山“佛、道教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僅有的“佛”、“道”兩家教派共存的名山。“香火”特別旺盛,天南海北的香客千里迢迢趕到南嶽燒香。自古以來就有“南嶽菩薩顯遠不顯近”的説法。可大家知道嗎?雁峯寺菩薩顯遠也顯近。到南嶽燒香之前,須先到“南嶽第一峯”雁峯寺來燒頭柱香,這樣才會更顯靈驗。

現在我們站在回雁峯的半山腰上,大家看到這個半弧形的建築就是“望嶽台”。顧名思義,就是站在此台上,可以眺望南嶽諸峯。可惜因建築物的遮擋,我們只能聯想南嶽峯巒疊秀,湘水北去的美景。在這裏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們衡陽的歷史故事:大家知道“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吧。這個歷史上貶褒不一的人物曾在望嶽台原址舉行了“登基”儀式。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擄去了鎮守三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很氣憤,降清並率兵攻打李自成,李自成兵敗。吳三桂為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康熙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下令削藩。吳三桂不服,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吳三桂聯合耿精忠、尚可喜等藩王扯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自雲南經衡陽北伐。為了實現個人野心,也為了穩定軍心、民心,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元)三月八年級,吳三桂在這個地方舉行“稱帝登基典禮”,自稱“大周皇帝”,定國號為“周”,加封文武百官。其“大周”王朝只存在5個月就覆沒了,在衡陽留下許多傳説。

現在我們來到了有“南天第一剎”之稱的“雁峯寺”。樑天監十二年(公元520xx年),宏宣法師南來,選回雁峯創建寺院。梁武帝親賜“乘雲禪”寺,隋朝稱“雁峯寺”,唐朝改為“山門寺”,明清之際建“壽佛殿”,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了。門上方掛着的“雁峯寺”匾額是趙樸初先生的手跡,兩側的楹聯:

縱覽豁中懷 對晴天雁字 月夜鐘聲 好把俗塵滌去

登臨尋勝蹟 看檻外江山 池邊煙雨 都從梵宇收來

細讀此聯,您的心靈會沉浸於超凡脱俗的禪境之中。

寺院一共分為前後兩進。一進為觀音殿,殿內供奉着“觀音菩薩”。觀音,按照梵文應譯為“觀世音”,因唐代迴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音,略去了“世”字。在觀音菩薩的左邊,侍立着善才童子,右邊侍立着龍女。觀音菩薩一年有三個生日:即農曆二月十九(誕辰)、六月十九(成道)、九月十九(出家)。許多香客從四面八方趕來燒香,求賜消災化難、兒女平安、家庭幸福。

二進為壽佛殿,殿內供奉着壽佛。相傳壽佛俗家姓周,出生於湖南郴州,在衡陽“得道”,成佛在廣西的全州。他十六歲出家,號宗慧,活了130多歲,人們稱其為“無量壽佛”。生前四處雲遊,傳經佈道。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峯寺”,圓寂後,常顯靈於湖南一帶。明清之際轉為高僧傳經佈道,傳説他天晴在全州,落雨在衡州,颳風在郴州。表達了人們祈壽降福的美好願望,正如寺前的楹聯所言。

五百年化身歸來 十方福地斯為美

七二峯從頭數去 千古名山不在高

大家知道“南嶽”被稱為壽嶽,而南嶽第一峯出現了土生土長的“壽佛”,南嶽的壽佛就是無量壽佛。每年農曆二月初八是壽佛的生日,善男信女紛紛來此燒香拜佛,自晨至暮絡繹不絕。

走出雁峯寺,我們來到了碑廊前,這裏鐫刻着歷代名人贊詠回雁峯的詩詞佳句。篆、隸、楷、草、行書一一俱全。如唐朝詩人杜甫的《歸雁》:“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雙雙瞻客上,一一揹人飛”。北宋范仲淹《漁家傲》:“塞上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湘江留別》:“瀟湘一夜雨,江海十年雲”等。它反映了古衡州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廓內特留有一塊空餘的地方,哪位如有雅興,不妨一顯身手,留下您的墨寶,供世人鑑賞,芳名永留!

回雁峯不僅有令人着迷的自然景觀,更有富有魅力的人文景觀。在介紹“觀天池”這個景點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個人物,他就是我們湖南湘鄉人,中國洋務運動的創始人之一——曾國藩。曾國藩雖然出生於偏遠山村,但他飽讀儒學、提倡經世致用,志向很高。33歲官至二品,是清朝以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公元1853年,他奉命從長沙移師古城衡州,與左宗棠、彭玉麟等在衡州創建十營水師。傳説他駐軍衡陽時,很欣賞回雁峯的景色,經常帶着他的愛將來此觀看天象,與雁峯寺的主持切磋儒佛之道,卜佔福禍吉凶。後人為了紀念他為民族復興做出的貢獻(創辦洋務、提倡西學),特建觀天池。

回雁峯的“雁”形建築很多,現在我們穿過雁廊,來到了“雁壁”前。1964年,出生於祁陽縣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同志視察衡陽,倡導修復回雁峯。這幅“大雁壁雕”就是陶鑄同志在一次“廣交會上”親自選定的圖案,由廣東佛山陶藝廠工藝師製作的,由於“文革”的原因,原作已被毀。現在這幅壁雕,是當年擔任設計的工藝大師梅文鼎憑記憶設計的,由界牌陶瓷廠製作。壁上的十七隻大雁栩栩如生,展翅高飛。站在壁雕前,我們彷彿聽到大雁那歡快的鳴叫。大家也許會發問,大雁只是雙棲禽類,為什麼這裏只有十七隻呢?哦,原來是有一隻最小的雁,它很喜歡回雁峯,捨不得這裏的山山水水和寬厚的人們,就留了下來。大家待會兒去找找,説不定能碰上呢!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回雁亭,它的主亭像一隻雁頭,兩邊的次亭尤如兩隻翅膀,俯看就更加形象了。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它不是依山勢走向而建的,亭正面朝北方,為什麼要這樣呢?原來它表達了大雁北歸,心向北方的思鄉之情。同時,也顯示了雁城人們的寬厚,大雁來之歡迎,去也欣然。亭的中間掛着一塊“回雁”的匾額,書法功力很不一般。傳説這兩個字是明代雁峯寺一個“破門和尚”、又名法智禪師,他曾為明末進士,明朝滅亡後看破紅塵,出家為僧詩、詞、書法皆會,最擅長的是草書。

回雁亭後面這塊“乘雲石”,傳説是天上掉下來的“飛來石”。這是雁峯寺瑞雲和尚坐禪唸經的地方,不遠處還有他的墓碑。傳説每當夜深人靜,瑞雲法師就會顯身在這“乘雲石”打坐唸經。頓時祥雲遮頂,佛光閃爍,南嶽眾僧聽此傳言,也紛紛來此坐禪禮拜。有宗教的地方就有神話故事,你要是不相信的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此坐坐,或許有所收穫。

下一個大家要觀賞的景點就是為了紀念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哲學家、辯證唯物主義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出生地——“此君軒”和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此君”在《清泉縣誌》裏解釋就是“竹子”的意思。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人變瘦,無竹人變俗”,竹子是高風亮節,剛正不阿的象徵。大家看這亭之窗櫺、亭之護欄、牆之壁畫均以竹子裝飾。配以“此間應號篔簹谷,君輩有吟淇澳詩”的楹聯,中間有王夫之先生提筆凝思的塑像。他是在思索“反清復明”的大業未成的原因?還是在懷念“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的仕途?王夫之自喻船山,後人也叫他船山先生。他一生髮奮著書立説達四十年之久,對天文、地理、曆法、詩歌、哲學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史、文學。現有著作七十餘種,後人把他的著作編為《船山遺書》,共358卷,800多萬字。軒內還鐫刻有王夫之用“摸魚兒”詞牌寫成的瀟湘小八景,也就是衡陽古八景。雁峯煙雨、石鼓江山、東州桃浪、西湖荷花、花葯春溪、嶽亭雪嶺、朱陵仙洞、青草漁燈,大家有時間可以細細吟賞,韻味無窮喔。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是20xx年8月落成的一幢仿明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佔地1200平方米,裏面陳列了船山先生曾用過的鞋、傘、牀和他全部的著作,以及他的生平介紹。

各位朋友,請大家往對面的山頭看看,您發現什麼特別的建築沒有?在高層建築旁有一座古樸的磚塔,建於公元1696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當時一位叫周燮的縣令在這一帶修建城牆,挖出許多白骨,為了告慰亡靈,也為了驅災避邪修建了此塔。塔高15米,五層,八角,實心,磚石結構。塔竣工之日,該縣令就請了許多文人雅士來題塔名,可一時沒有人想出很適當的名字,只留下一個“塔”字在上面。因其座落在接龍山上,所以我們稱之為“接龍塔”,也有人稱它“白骨塔”。1944年,慘烈的衡陽保衞戰,此地是中日爭奪的制高點之一。“接龍塔”在日軍的炮火攻擊下保存完好,也算是一個奇蹟。

我們來到了“南嶽第一峯”新區景點參觀遊覽。新區是20xx年20xx年 9月建成的,面積3.43公頃,由“落雁景區”、“船山景區”和“回雁景區”三個部分組成。這裏是“回雁景區”。大家看到這座宏偉的建築就是“回雁閣”。它可以和“岳陽樓”相媲美,已成為衡陽的標誌性建築。閣由一個主閣和兩個副閣組成。主閣是“回雁閣”,高度為35米,為四層,頂部重檐,呈“金字塔”型。副閣由“聽瀑亭和攬翠亭”組成,四周有木護欄,突出檐口形式,使之如雁張翼,整體造型莊重古樸、典雅大方,既有濃烈的古建築韻味,又展現現代風格。回雁閣有七十二根柱子,象徵南嶽七十二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數一數,看是不是七十二根柱子!20xx年9月市政府投資80多萬元,徵集名人字畫、楹聯,將閣樓裝飾一新,整個閣樓文化氣氛濃郁,反映了衡陽厚重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

沿着這條由無數鵝卵石鋪成的階梯,我們來到了“落雁景區”。落雁景區致力於表現瀟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景觀。蒸水、湘水與耒水在衡陽市區匯合。秋天水落沙平如雪,蘆葦蕭疏,美麗的大雁在此過冬,形成了“平沙落雁”這樣的美景。由於歷史、氣候、環境的變遷,“秋雁戲沙”的美景已不存在。我們通過人工的意境再創一個“微縮平沙落雁景觀”供大家觀賞。在花壇的東側,有一條條長的石碑廊,每塊石頭上鐫刻着歷代詩人題詠回雁峯的詩詞佳句,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一首首吟賞。再往前走,我們看到的是“南嶽第一峯”牌坊,牌坊上“南嶽第一峯”五個大字,是趙樸初先生的手跡。

穿過一條寬敞的遊路,我們來到南嶽第一峯假山瀑布前。假山再現了南嶽諸峯的形、神、韻,有“衡山千仞一峯高”的觀賞效果。山石錯落有致,中間有“水霧”噴出,形成雲煙繚繞的效果。山頂有瀑布飛流直下,水擊山石、飛流碎玉。瀑布下有“雁影潭”,山、水、石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美麗畫卷。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於公元1619出生於回雁峯下“王衙坪”,老區有“此君軒”等景觀,但其表現形式略顯簡單,作為湖湘文化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應該有更豐富的內容充分反映他那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和高風亮節的情操。這個反映“船山文化”的景區,與雁峯景區(老景區)“此君軒”結合起來形成內容較完整的紀念景點。“船山景區”中的中間立有王船山頭戴斗笠,腳穿木屐的石雕像。源於王船山誓與滿清王朝不共戴天,他頭不頂清朝的天,腳不踩清朝的地,表現了青年王夫之舉義旗、反清復明的民族氣概。起義失敗後,王夫之隱居在衡陽縣曲蘭鄉石船山下的名曰:“湘西草堂”(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此著書立説四十年之久。王夫之自喻“船山”,源於其隱居處山上有一塊巨石,形狀如倒扣在水中之大船。那裏古木參天,人跡罕至,密林深處有一個隧幽的巖洞,王夫之常來這裏,伴着昏暗的油燈苦讀,他在《船山記》裏寫到:“船山者,即吾山也……吾志且死,而船山者還其頑石”。以石寓志,表示他不畏強權的性格,故自喻為“船山先生”。在“雁影潭”邊建有石船,隱含“船山”之意。並利用現有地形建“船山”紀念牆,高處建有“正氣軒”。軒旁有一塊“三鑑石”,表示船山先生“神會”、“心意為主”、“鑑古酌今”等與眾不同的哲學思想。山坡上密植竹子,與船山先生酷愛竹子的性格相符合,意喻船山先生忠節不二的民族氣節。

在即將結束今天的遊覽之前,我給大家講一段衡陽的抗戰歷史。1944年6月22日,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最悲壯、最慘烈的一戰就發生在衡陽。國民第十軍2萬將士在軍長方先覺的率領下,頑強抵抗裝備精良近20萬人日軍的侵略。回雁峯成為中日守攻的主要陣地,我方與日軍鏖戰整整四十七個日日夜夜,直到彈盡糧絕,衡陽淪陷,將士們的鮮血流成河,屍骨堆成山,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衡陽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的“抗戰紀念城”。讓我們永遠銘記着這一段難忘的歷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共創美好的未來!

各位遊客,這次導遊結束了。但願我的講解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南嶽第一峯”的遊覽給你帶來美的享受,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來回雁峯景區參觀、遊覽!

謝謝大家,再見!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14

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由飛揚旅行社組織的南嶽一日遊。我是你們的導遊員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了,在旁邊正開車的師傅姓*,有多年駕齡,由他行車大家可以放心,人常説百年修得同船渡,可以説我們是百年修得同車行,有幸與大家相識,這次旅程也是百年修來的緣分啊。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遊覽,希望在這短暫的時間裏大家能通過我走進南嶽,瞭解南嶽。在行車途中,為了避免意外發生,請大家不要把您的頭、手、肘伸到車窗外,在遊覽途中旅遊車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請大家注意保持車上的衞生,如果您有什麼要求,可以直接告訴我,我將會盡力為您服務。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的車是藍白相間金龍車,車牌號為,請大家在上下車,注意識別。

衡山又名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由於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嶽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清人魏源《衡嶽吟》中説:“恆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嶽獨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讚美。

南嶽衡山名稱的由來,自古就有三種説法。一種説法是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其頭化為東嶽泰山,其足化為西嶽華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腹部化為中嶽嵩山,左臂則化為了南嶽衡山。另一種説法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變成了南嶽,現在衡山的山徽“朱鳥”便是由此得來。還有一種説法是古人根據天空星象來占卜人間禍福,正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南嶽衡山所對應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中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能夠像秤一樣衡量天地之重,所以叫做衡山。在軫星旁還有一顆“長沙星”,主管凡人壽數,而衡山古屬長沙,所以又有了“壽嶽”之稱。人們祝壽時常説的“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 張家

1982年,衡山作為我國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湖南衡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xx年8月1日,南嶽衡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衡山由包括長沙嶽麓山、衡陽回雁峯在內,巍然聳立着的72座山峯組成,亦被稱作“青天七十二芙蓉”。南嶽的首峯就在衡陽市中心的南門口——回雁峯,從“天下南嶽第一峯”向北出發,沿蒸湘北路乘汽車行駛一個多小時,從眼前閃過幾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峯,就進入了南嶽勝景。

南嶽之秀,在於無山不綠,無山不樹。那連綿飄逸的山勢和滿山茂密的森林,四季長青,就像一個天然的龐大公園。林深樹多,光聽聽樹的名字,也夠動人了:金錢松、紅豆杉、伯樂樹、銀鵲樹、香果、白擅、青銅以及常綠的香樟、神奇的梭羅、火紅的楓林、古老的藤蘿。據統計,南嶽現有的風景林等各種植物,有1700多種。這是幾十代人的血汗結晶,其中許多是奇珍異寶。福嚴寺的銀杏相傳受戒於六朝時的慧思禪師,樹齡至少也有1400多年,樹身三個大人合抱亦不能圍攏。藏經殿後的白玉蘭,亦有四五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然逢春開花,香飄滿山。半山亭的古鬆,三四百歲的年齡,還是小弟弟呢!上封寺後的原始森林,許多樹都是老態龍鍾,彎腰曲背,遍身青苔,望不見紋路。乍一看去,它們長得拳曲不張,冠蓋不整,盤根錯節,相互依偎,恍如嚴寒中一羣衣衫破敗的老人,相擁取暖,令人憐憫而無俊俏風華的讚歎。但在這高山風口上,它們千百年如一日,在“風刀霜劍嚴相逼”之中,彼此抱得鐵緊,你攙我扶,有的甚至同根所生,枝同連理,不僅獨秀,而且情深。

南嶽如果只是這些樹木呈現的秀色,那還不足以在天下名山中如此令人矚目。這種秀色只是它的外在之美,而秀中有"絕",才是它的深遠內涵。人們把南嶽的勝景概括為“南嶽八絕”,即“祝融峯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磨鏡台之幽,水簾洞之奇,大禹碑之古,南嶽廟之雄,會仙橋之險”。正因為“南嶽八絕”的出類拔萃,才使它贏得“五嶽獨秀”那當之

無愧的美稱。

南嶽還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環山數百里,有寺、廟、庵、觀等200多處。位於南嶽古鎮的南嶽大廟,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羣,佔地9800多平方米,仿北京故宮形制,依次九進。大廟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林澗山泉,繞牆流注。廟內,東側有8個道觀,西側有8個佛寺,以示南嶽佛道平等並存。

南嶽大廟,是一件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珍品, 其規模之宏大,建築之精美,結構之完整,佈局之周密,實屬罕見。在南嶽古鎮,還有一座佛教古寺——祝聖寺。它位於鎮的東街,與山上的南台寺、福嚴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涼寺等,合稱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經來到這裏,並在這裏建立清冷宮佘禮舜帝。清康熙年間作為皇帝的行宮進行大規模改建,並更名祝聖寺。現在寺的四周古木蒼翠,寺內香煙繚繞,木魚鐘磬之聲,不絕於耳,佛圖佛像滿目,有興趣者,還可入內與法師交談,品嚐一下南嶽著名的素餐齋席。其它如廣瀏寺、湘南寺、丹霞寺、鐵佛寺、方廣寺及傳法院、黃庭觀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鐔,規模大小雖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

衡山還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漢武帝以南嶽名安徽霍山,隋文帝復以衡山為南嶽。道教稱第三小洞天,名其嶽神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峯,以祝融、紫蓋、芙蓉、石廩、天柱五峯為著,祝融又為之冠。有黃庭觀,傳為晉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修道處。上清宮乃晉道士徐靈期修行處。降真觀,舊名白雲庵,乃唐司馬承禎修道處。九真觀西有白雲先生(司馬承禎)藥巖。五代道士聶師道亦修道於此。

再説到作為貢茶的南嶽雲霧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唐代就列為“貢茶”,唐代名典陸羽的《茶經》亦有記載:“茶出山南者,生衡山縣山谷”。南嶽衡山,處北緯27度12分,氣候温和、濕潤,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一年中有280天雲霧籠罩,對茶葉生長尤為有利。南嶽茶無蟲害,無化學污染,製作工藝精細,素以秀麗多毫,翠綠勻潤,鮮爽醇厚、嫩香持久而聞名遐邇,在祝融峯、芙蓉峯、紫蓋峯之間毗盧洞,有一片寬深各二十里的狹長山谷,由於三面環山,經常雲纏霧繞,因而土地肥沃、濕潤,最適宜於種茶,這裏出產的茶叫雲霧茶。這種茶葉又尖又長,宛如槍尖,泡沏後尖子朝上,兩片葉瓣,斜展如旗,綠得鮮潤,沉在水裏,香氣濃郁,喝一口沁人心脾。相傳在古代,雲霧茶是少數富貴人家的必備飲料。現在的雲霧茶,南嶽到處都有種植。雲霧茶最適宜在海拔八百米至一千一百米的山上栽培,特別是廣濟寺、鐵佛寺、華蓋峯等地,這一帶雲霧交織,陽光和煦,森林覆蓋面積大,種出的茶“條索緊細,挺秀多毫,內質優良,清香馥郁,飲後回味。1980年至1982年連續三年南嶽雲霧茶被評為部優、省優產品,暢銷海內外。

觀音筍是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日前後出土的一種小筍,肉質細嫩。鮮吃,味道鮮美;幹吃尤有奇香。南嶽山上的各尚、道士,對觀音筍的幹吃方法,極為講究。選挖小筍,務在觀音菩薩生日前後幾天,擇其細嫩而肉厚者,先退去殼,用火煮沸,不至全熟,即取出曬乾,然後放置茶油內,用壇貯藏,時間愈久,香味愈濃,取出吃時,加鹽椒少許,其味無比。不用油浸,用普通泡帛之法加工,也勝於其他一般幹筍之味。觀音筍是寺觀招待賓客的佳餚。

南嶽大廟: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宮殿式古建築羣,就是有名的南嶽大廟,位於南嶽古鎮北端,赤帝峯下。它是一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及皇宮建築於一體的建築羣,也是我國南方及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廟宇,佔地面積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地方誌有記載的大廟最早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0xx年),歷經宋、元、明、清歷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築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宮建的宮殿式的古建築羣,因此有“江南小故宮”之美稱。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由櫺星門、奎星閣、正川門(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東邊有八個道觀、西邊有八個佛寺,中軸線上則是儒家的建築風格。雖然儒、釋、道三

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早在明清時期,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為“江南三絕”。同時以八百蛟龍為最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樑柱、屋檐,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各異的蛟龍,隨處可見,原來這裏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嶽的傳説。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座石拱橋,叫“壽澗”橋,橋下是壽澗水,盛傳“取嶽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壽”,因為南嶽是壽山、壽嶽,所以這座橋,是因水而得名的。相傳,如果誰能三步跨過這座橋,便可長命百歲。

各位請抬頭看看大廟的正門叫什麼門?有誰能認出第一個字來?(停頓)這位小姐説對啦,念“靈”字音,有好些人認不出此字,這也難怪,因為用這個“櫺”字冠以廟門的很少見。不知諸位是否去過山東孔廟,孔廟的正門即是櫺星門,其實,在中國也只有這兩處“櫺星門”。那是為什麼呢?因為櫺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據《星經》記載:門以“櫺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輩出,為國所用。因此,一般的廟宇絕不可用“櫺星”來命名。要用“櫺星”冠以廟門,必須達到三個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規模較大、氣勢宏偉的廟宇;第二,必須是人才輩出的地方;第三,須皇帝下詔書。達到以上三個條件才能建櫺星門,可見,我們南嶽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凡是出入此門的人,都將成為祖國各條戰線上的棟樑之才。請各位仔細看看櫺星門的對聯,看有誰能將它正確念出?這位老先生念得很準:櫺環卐字,檻繞回文,仰台閣輝煌,是謂仙宸帝闕;星斂貪狼,風儀和鳳,喜山河奠定,同遊化日光天。這是副老聯新刻的聯語,它高度讚揚了大廟佛道並存及建築規模之輝煌和祖國形勢之大好。在櫺星門上方的漢白玉碑上,有金光閃閃的“岳廟”二字,是衡山學者康和聲所書。門原是木結構的,到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才換成花崗石門,門高和寬均為20米,厚1.1米,是我國現存的最高、最寬的石質牌坊大門。牌坊上的坊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大家想想看這是個什麼呢?對啦,是顆石印,象徵南嶽聖帝的玉璽,寓示着南嶽廟至高無上的地位。門前這兩隻古樸大方、形態逼真的石獅(西邊一隻為雄獅戲珠,東邊一隻為母獅戲仔),常年蹲在這裏,喜迎四海嘉賓進入這吉祥之門。

各位朋友,請跟隨我一起循着昔日皇宮貴族的足跡邁入櫺星門逐一參觀遊覽。跨入櫺星門,即是一個翠柏夾道、古樹參天,綠草如茵的庭院。院內左右有水火池(俗稱放生池),兩邊有東西碑亭。東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間尚書商輅撰寫的《重修南嶽廟記》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範純仁撰寫的《祭衡嶽文》碑。

前面所見的這座古樸典雅、精緻玲瓏的樓閣叫奎星閣,又名盤龍亭,此為大廟的第二進。它為重檐歇山頂建築,面積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閣樓上有“戲台”二字,的確,這是 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戲台。為何稱為“戲台”呢?據説歷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來嶽祭拜岳神時,地方官員都要請一些戲班子和民間藝人前來演唱,以增添喜慶氣氛。戲台基座上有四個大銅錢孔,這些銅錢孔起什麼作用?它們起擴音的作用,同時也象徵着國富民強,國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戲台兩側保存下來的“靜聽之”、“細思之”的題字,實在令人感慨萬千。在戲台的中央頂部,有一條巨大的木雕盤龍,由香樟樹雕刻而成,雕刻技術高超,工藝精湛,而且還會轉動哩!故此亭又叫盤龍亭。

既是戲台,又名盤龍亭,那為何稱“奎星閣”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經》記載:“奎主文章”,後人進而把奎星演化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學士成敗命運。在三樓閣頂內原塑有一尊右手執筆、左手捧鬥、形態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傳誰被他點中,就會連中三元,即古代科舉考試中的解元、會元和狀元。現在有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都帶着子女前來這神奇的奎星閣祭拜,希望能如願以償。

閣樓兩側有鍾、鼓二亭,左邊鍾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鐘,右邊鼓亭原有一個直徑2米的大鼓,據傳鐘鼓齊鳴可以鎮住洪水,使龍王不敢興風作浪,以保國泰民安。 眼前這座很象一個“川”字的三個半圓形門叫“川門”,也叫正南門,是岳廟的第三進,門洞高15米,全由青磚砌成,川門分為正川門和東西川門。正川門在古代時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東、西川門。門洞上原有一棟造型別致,四周有櫺窗的大閣樓,可惜在1944年被日軍炸燬,後來整修成平台,登上平台可以俯瞰大廟全景。現在我們所見的閣樓為1997年重建。

過了川門,即到了第四進御碑亭。亭系木結構,為八角重檐攢尖頂,紅柱碧瓦,雀替斗拱,脊獸齊備、玲瓏奪目,八個飛檐角均掛有魚尾鐵鐘,風動鐘響,清脆動聽。此亭又叫百壽亭,亭的四周檐板上撰寫了200個篆體各異的“壽”字,每個壽字構思巧妙,無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壽嶽”的人們能延年益壽。亭內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製青石碑,碑高

6.6米,重約四千斤,上刻清聖祖玄燁親撰《重修南嶽廟記》碑文279字,內容敍述了康熙年間重修南嶽大廟的經過,遺憾的是康熙皇帝的手跡毀於文革之中,石碑頂上有雙龍捧日的淺雕盤龍,栩栩如生。碑座有龜趺,是由一整塊青石鏤鑿而成,重20噸。我們所見的這青石龜有幾種説法,一説為龍子,相傳龍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龍王的第九個兒子叫贔屓,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長負重,據説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經滄桑而不倒,永存後世。因此,歷代都用它馱着御碑,供遊人欣賞。二説此青石龜叫千年長壽吉祥龜,非常有靈氣,人們都説“摸摸龜頭,一生不愁;摸摸龜背,大富大貴;摸摸龜身,財運(官運)亨通;摸摸龜尾,辦事不累;摸摸龜爪,一切都好;從頭摸到尾,萬事不後悔”。大家不妨試試,帶些靈氣回家哦!關於這隻烏龜的來歷還有一民間傳説,由於時間關係,暫且不説。大家若有興趣,稍後再講述給各位聽。

看完御碑亭,讓我們接着參觀第五進嘉應門,嘉應門是歷史上迎接賓客的儀門。古人云:“天地順而嘉應降”,“嘉應”是有客從遠方而來的意思。歷代皇帝及朝庭命官來南嶽祭祀,地方官員和廟祝都在此恭候迎接。此門寬36.8米,深16米,高18米,為單檐歇山七開間建築,是整個大廟最寬的地方。門內外原有歷代祭祀祝文,修廟碑記及眾多的名人雅士的詩詞文賦碑刻,不同時代,不同書體,各有千秋,蔚為壯觀。可惜在文革中被砸毀,現僅存有清代張鳳枝、卞寶弟《重修岳廟記》兩塊碑刻。嘉應門兩側是東、西迴廊,各有廂房53間,東迴廊外有八座道觀,西迴廊外為八個佛寺,分別供僧、道居住。這八寺、八觀表示原本勢不兩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兩教在南嶽衡山這個神奇的地方,兩教地位平等,同存共榮。這種獨特的佛、道教共存的現象,堪稱一絕。

現在我們往前看到的則是第六進御書樓。樓內原藏有御製匾七塊和歷代祭文與祝文及加封嶽神碑等。遺憾的是這些珍貴文物都毀於十年浩劫之中。御書樓現為文物展覽之所,主要展出南嶽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餘件珍貴文物。這些對研究古代南嶽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價值。

穿過御書樓,展現在各位眼前的這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雕樑畫棟,仿照故宮太和殿式的建築,便是整個大廟的精華所在——即第七進聖帝殿,又叫正殿。它凌空屹立在十六級石階之上,為重檐歇山式建築,殿基長35.3米,寬53.68米,高31.11米,佔地面積1877平方米。正殿不僅是整個大廟的最高建築物,而且高出南嶽古鎮所有建築物,以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殿內外共有72根石柱,象徵着南嶽72峯。

我們現在所見的正殿前端的兩座對稱的寶庫,是供香客焚化香紙炮燭的熔爐。很久以來,一直盛傳着“南嶽聖帝有求必應,照遠不照近”。的確每年來自國內外進香朝拜的客人數以

百萬計,且很多人年年都來朝拜。右邊的這座寶庫是供活着的人祈福焚香用的,左邊的一座則是為祭祀先人焚香的地方,請各位在燒香時可不要燒錯了香爐喲。“既然南嶽聖帝照遠不照近,那麼,南嶽人一定不信南嶽聖帝囉。”確實南嶽人平時很少拜聖帝,但在南嶽卻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當地居民在每年大年七年級日開門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帶着香、炮、燭去大廟給南嶽聖帝拜年,在給聖帝拜年的途中遇到親朋好友、同事等視而不見,互不招呼。而在大年三十的夜晚,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佛、道兩教的高僧高道聚集在聖帝殿前舉行隆重的新年祈福法會,那時人聲鼎沸、鞭炮震天、歡天喜地、熱鬧非凡。因而參加新年祈福法會(燒頭香),便成了南嶽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旅遊項目。

大家看到通往正殿前的16級石階中的這條漢白玉拜殿游龍,昂首拽尾,相傳它不甘拜聖,欲飛天遁逃,結果被雷神擊落在殿前,摔成五節,讓它永遠看守正殿,以示懲罰。

請各位抬頭看正殿屋脊上有許多陶龍,大的長達三米,小的不足一尺,陶龍作為建築裝飾物始於唐代,現在屋頂所見的這些陶龍都是清朝時留下的原物,塗上彩釉,經過高温燒製成型,任憑日曬雨淋,冰封雪凍,都永葆色彩鮮豔,是陶瓷工藝中的佼佼者。殿屋脊中央是一個高4.55米,重千斤的七節青銅葫蘆,脊角兩端各有一把長一米,重三百斤的青銅寶劍,鑄造光潔,歷久不鏽,既起避雷作用,又起裝飾效果,使整個大殿增添壯麗神奇的色彩,得到國內外不少建築、冶金專家的稱讚。大殿四周有花崗石鈎欄,126個石柱上雕有獅、象、麒麟、形態可掬。144塊漢白玉欄板都是雙面浮雕,刻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和田園風光等,內容大都取材於《山海經》上的神話和歷代傳説典故。雕刻刀法剛健、線條流暢、構圖奇巧。正殿前門的木槅門頁上是一組“卧冰求鯉”的《二十四孝圖》、《十八學士圖》和三十六台古典故事浮雕,維妙維肖,形象逼真,精彩動人。在72根石柱中,只有正門前兩根是由整塊花崗石鑿成,柱高6米,直徑1米,重達14噸,其餘70根均由兩截連接而成。

大殿正中漢白玉基座的神龕內,供奉着高達6.3米的南嶽司天昭聖帝,也就是祝融火神。祝融是上古軒轅時代黃帝手下的一名火正官,由於他以火施化、教民熟食、生火禦寒、舉火驅獸,其功德光融天下,黃帝命他為火正官(火神、赤帝)。並委任他主管南方事物,祝融以南嶽衡山為棲息之所,死後葬于衡山,人們為了紀念他,便以衡山最高峯命名為祝融峯,並建祠紀念,埋葬他的山頭叫赤帝峯。歷代帝王都派出大臣來南嶽隆重祭祀,祈求聖帝“以衞社稷,而福生靈”。聖帝左右立着金、吳二將,兩側是吏、户、禮、兵、刑、工六部尚書。神龕背面畫有“老龍教子”巨幅壁畫,幅面高7.4米,寬6.3米。各位請抬頭看,石柱上承木柱,架接大梁,大梁用四個巨大的木雕綵鳳花瓶的葉瓣支撐上面的樑架,幾百個斗拱,一個個、一層層遞疊到屋頂。真是木雕綵鳳繞樑翩翩起舞,樑柱盤龍張牙舞爪,殿上木雕刻畫維妙維肖。殿後大門上的“五龍朝聖”石刻活靈活現,呼之欲出;檐中的丹鳳朝陽,三龍戲珠泥塑更是栩栩如生。整個殿宇由彩繪裝飾得富麗堂皇,真可謂是集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一座雕刻的藝術宮苑。特別是反映數千年傳統文化的木雕、石刻、泥塑,數量之多、品種之全、技藝之高超,無不令人驚歎。這些都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技藝、高超的智慧。

大廟的第八進是寢宮,又稱聖公聖母殿。殿中神座上原設有南嶽聖帝與夫人景明後坐像,聖帝父母親坐像,殿內原有萬斤銅佛趺坐,可惜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現在所看到的是1990年重塑的聖公聖母坐像。聖公聖母是保佑夫妻恩愛、白頭到老,百年好合的。各位可一定要拜拜他們囉。

北後門為岳廟最後一進,是岳廟中軸線上的終點。後門為單檐硬山三開間,東有注生殿,

代表道教,祀注生真君,亦稱南鬥星君。東晉《授神記》載,南鬥注生,北斗注死,注生之名,即由此而來。西有轄神殿,又稱轄神祠,主祀轄神總管像,代表佛教。一觀一寺再次體現了南嶽佛道並存的特色。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台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煙點火的,讓我們共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温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峯祝融峯進發吧!

登衡山: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惟一保存的大型抗戰紀念陵園--忠烈祠。

忠烈神祠建於1939年,落成於1942年,陵園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築,左右對稱,層次分明。沿中軸線共有五進建築,長達320米,寬約60米,四周還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陣亡的國民覺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將士。前面這就是忠烈祠正門,它為拱形三門重檐牌樓,正上方鑲嵌着刻有祠名的漢白玉門匾,上面的“南嶽忠烈祠”5個鎦金大字是由原國民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所題。

進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奇特的“七七紀念碑”。碑為全花崗石結構,由一大上小共5顆倒立炮彈組成,象徵着漢、滿、蒙、回、藏等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禦外侮,碑的基麻上刻着醒目的“七七”大字,意在警醒全體中國人永不忘國恥之痛!

穿過紀念堂,大家看到的這是個綠草如茵的山坡,兩側有石級,共分為9層。草地上用大理石鑲了“民族忠烈千古”6個大字,襯以鄰近的蒼松翠柏,更顯得十分莊嚴,令人肅然起敬。朋友們,讓我們懷着敬仰、緬懷之情,繼續向上去吧。

好了,現在我們登上了忠烈祠最高處--禮堂平台了,不知剛才有沒有人注意數了腳下的石級沒有?對,一共276級。為什麼是個數目呢?這是為了紀念第九和第六戰區陣亡的276位中高級軍官而專門安排的,那麼,這些英烈們究竟魂歸何處呢?就在這最後一進建築--享堂裏。

享堂是忠烈最主要的建築,也是過去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正門上是蔣介石親筆書寫的“忠烈祠”匾額。大家仔細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嗎?對,“烈”字下面少了一點。為什麼會少呢?這裏有很多説法:一説是蔣介石希望今後戰爭能少犧牲一點兒;一説是他打算抗戰勝利後再補上;還有一説是書法中的種藝術處理。見仁見智,眾説不一。享堂內呈“十”字形,可容500人,正面供奉有佛壇和“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它的碑文是薛嶽於1942年題寫,妙在無論橫念豎念,左念右念,都可以念通。全文是:“恭立忠烈祠,以懷忠烈神,我懷忠烈魂,誓繼忠烈神。”現在堂內陳設了大量抗戰圖片資料,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 前面這是裏是半山亭,因為這裏恰好是南嶽鎮到祝融峯頂的一半,故而得名。這兒還有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留下的“試劍石”和湖南省道教協會所在的“十方玄都觀”。您來看看玄都同門口的一副對聯:“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我們現在來到了南天門,據傳此地為天人分界之所在,故名“南天門”。這裏也是觀賞衡山色的最佳之處,春觀花,夏看雲,秋眺日,冬賞雪,賞心悦目,不一而足。這裏還是登上頂峯的最後一站,讓我們抖擻精神,一起去欣賞無限風光在險峯的祝融絕頂。

麻姑仙境位於衡山天柱峯下的峽谷中,因我國古代第一個女道士一一魏華存的侍女麻姑而得名。魏夫人是西晉大臣司徒文康公魏舒的女兒,從小喜愛老莊之學,潛心修道,終得仙人點化而飛昇成仙。魏夫人在南嶽黃庭觀修煉期間,有一個侍女麻姑相陪。麻姑經常上山採藥,並開闢了一個寬廣數裏的草藥花圃,香氣瀰漫山崗,留下了“香崗”這個山嶺,她所居住過的地方後來被重新修建,就是今天的麻姑仙境。在麻姑仙境的右側山坡上,,有一塊巨石如同猛虎盤踞,上面還刻有“卧虎”的楷書大字,筆畫渾圓有力。這是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黨陸軍上將、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哲元於1938年題刻的。麻姑仙境景色宜人,處處奇花異草,芳香撲鼻。無論是小小的石拱橋,還是玲瓏的竹涼亭,或是精美的竹吊樓,都透出一股清新之氣,給人一種超凡脱俗、置身仙境的感覺。

由麻姑仙境右行不遠,就來到了與之相呼應的靈芝泉。各位現在看到的靈芝泉水都是天然的山泉水,利用壓力壓上來,匯成了一座人造游泳池。這座游泳池是原來的國民政府湖南省省長兼第四路軍總指揮何健於1938年為女兒修建的,後來由於抗戰期間宋美齡多次在此暢遊,也就成了她的專用游泳池。相傳麻姑在採到靈芝時,就是用這兒的泉水來洗刷的,天長日久,這裏也就沽了些靈氣。

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南嶽七十二峯中首屈一指,由衡山主神--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祝融峯之高”與“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並稱為衡山四絕。由於它獨立於地勢相對低窪的湘南盆地之中,更顯得它峻極天穹,因此登高一望,湘南風景盡收眼底。唐代詩仙李白就賦詩《送陳郎將歸衡山》稱頌道:“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大文學家韓愈也曾賦詩《遊祝融峯》讚歎道:“祝融萬丈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裏。”讀了這些名篇佳句,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祝融峯之高”會名列“衡山四絕”之首了。張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祝融殿,原名 殿,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修。祝融殿並不大,一進兩間,殿宇完全修建在一座絕頂巨石之上,分為兩進,在殿頂上蓋有二尺長、一尺寬,重達30多斤的加錫鐵瓦。在這些鐵瓦中,還有數十塊由宋朝報國寺鑄造,至今歷經千年而不鏽,光潔如新。有的朋友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這裏要用鐵瓦呢?其實這裏也體現了建築師的匠心獨具。大家看一下祝融峯頂的四周,樹木稀少而且低矮,這是由於這裏終年不斷的四五級大風造成的。要保持殿頂不被颶風掀起,非鐵瓦不足以勝任。據《南嶽志》記載:殿蓋鐵瓦,目的就在於“罡風不能動搖,冰雪未可凍裂。”由於古代鐵屬金,因此祝融殿又被稱為金瓦殿。

在祝融殿內供奉的是祝融神,兩旁站立六部尚書和金吾二將,神龕後還有觀音菩薩、雷神和慧思和尚的塑像。

從祝融殿右側小石門走出,外面還有一個石台,上刻“乾坤勝覽”和“惟我最高”。這是望月台,也是南嶽衡山真正的最高點。站在這裏憑欄望月,會覺得雲低月近,如登天門一般,令登臨者心曠神怡,魂遊物外!

好了,參觀完祝融殿,各位的南嶽之行也就即將結束。希望南嶽衡山--這顆南國明珠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15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們現在正趕往我們的目的地星城長沙美麗的石燕湖生態旅遊風景區。

今天陽光燦爛,秋高氣爽,給我們的參觀旅遊風景區增添了幾分爽朗的心情。美麗的石燕湖位於長株潭交匯處,那裏羣山環抱,碧水如玉,綠蔭匝地,被譽為都市人的天然大氧吧,和綠藍色的夢幻。作為我省十大水體旅遊景區之一,石燕湖還是國內專業拓展訓練基地、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和國際龍舟賽基地。石燕湖水面近千畝,水深30餘米,這裏的水有一些突出的特色:湖水清幽純淨,據專家測定,水中富含人體所需的鐵、鋅、鈣等十多種微量元素,,達到國家一級水質標準。可直接飲用,被稱為人間瑤池,湖南九寨。

石燕湖還有很多遊樂場,遊樂場裏有卡丁車、水球、溜索

接下來,大家可以分散活動了,請大家帶好自己的小孩,保護好貴重物品,安全第一,請大家兩個小時後在大門集合。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邵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

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新寧縣境內,包括天一巷、辣椒峯、扶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橋六大景區,18處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重要景點有500餘處,有三大溶洞和一個原始森林,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難得的環保型山水自然風景區。20__年5月由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__年10月由國土資源部審定為國家地質公園,

20__年由國家體育總局定為國家攀巖訓練基地。

崀山的得名來自遠古的傳説,相傳當年舜帝南巡,路過崀山,見此處山水奇異,便賜一“崀”字,意即良好的羣山,新華字典因此為“崀”字作了專注。

崀山,位於湖南省南部跟廣西交界的新寧縣,南部靠近桂林風景區,北部跟張家界風景區呼應。

崀山,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多奇異的石頭山峯、幽深的溶洞。資江上游的扶夷江(夫夷水)蜿蜒貫穿南北,風光如畫,有桂林的美麗,有青城山的幽靜,有泰山的雄奇。崀山氣候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温17℃。夫夷水常年水流不斷,清澈見底。植被茂盛,生長着許多珍稀名貴物種,有“植物熊貓”銀杉、珙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雲豹、錦雞、靈貓、大鯢等,森林覆蓋率超過70%,生態環境非常優越。

崀山,人文景觀同樣非常豐富。有出土的10萬年前的獼猴頭骨化石,45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歷代農民起義的古戰城堡,晚清重臣的宗祠墓葬。漢、瑤、苗、壯民族雜居,民族風情異彩紛呈。古今文人墨客在這裏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華章詩賦,著名詩人艾青也發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賽桂林”的詠歎。

崀山六絕

崀山是最近開發的旅遊景區,境內入與自然高度和諧,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轄八角寨,天一巷,辣椒峯,紫霞峒,扶夷江五大景區。崀山境內地質結構奇特,山、水、林、洞要素齊全,是典型的丹霞峯林地貌,在國內風景區中獨樹一幟。景區內丹霞地貌類型多樣,集高、陡、深、長、窄於一體,會雄、奇、險、幽、秀於一身,尤其是一線天、天生橋這些很難發育的地貌奇觀,崀山就多達10餘處。據專家考證,崀山是目前全國乃至世界稀有的大面積丹霞地貌景區。看來,崀山被稱為“中國丹霞之魂”並不為過,其中著名的景觀有“崀山六絕”,更是堪稱世界奇觀:

第一絕是天下第一巷: 位於天一巷景區,全長238.8米,兩側石壁高120—180餘米,最寬處0.8米,最)窄處0.33米,可謂世界一線天絕景。20__年,崀山天一巷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巷,創造了世界之最。

第二絕是鯨魚鬧海:位於八角寨景區,俯視峽谷,浮雲飄渺,奇峯異石,時而露出頭尾,恰似千萬條鯨魚在海中嬉戲;

第三絕是將軍石:位於扶夷江景區,海拔399.5米,石柱淨高75米,周長40米,沿夫夷江漂流而下,只見將軍石揹負青天,下臨夫夷江,昂首挺胸,披星執鋭,虎虎聲威;

第四絕是駱駝峯:位於辣椒峯景區,峯高187.8米,長273米,有兩處凹陷,分成駱駝頭,駱駝背峯和駱駝尾,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第五絕是天生橋:橋墩長64米,寬14米,高20米,橋面厚度5米,全橋呈圓拱形,劃天而過,氣勢磅礴,被譽為亞洲第一橋;

第六絕是辣椒峯:位於辣椒峯景區,高達180米,頭大腳小,恰似一隻碩大無比的辣椒。

湖南風味特產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邵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各位朋友,你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共遊美好的崀山。相傳舜帝南巡時徐經新寧,見地方山水特別奇秀、美麗,不由搖頭贊曰:“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湘桂邊境的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武陵源風光呼應,距桂林、邵東機場各14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又一顆風景明珠。數百萬年前,崀山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變動,內陸湖底突起,形成了紅色沙粒巖結構的峯巒--丹霞地貌。景區佔地108平方公里,轄紫霞仙境,駱駝羣峯,八角勝景,半山奇觀,夷江秀色五大景區,18個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477個景點。紫霞峒紫霞峒景區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主要以幽為主。

在我們左側的一是玉泉山,面積0.5平方公里,山頂高程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稱玉泉寺,始建於康熙42年(1720xx年)。舊庵毀於水,雍正年間(1720xx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馬羅藩、李延年均為之作記。今存鎮墓塔和碑記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禪師古墓,幾經修復香火旺盛,為天下七十佛教勝地。迎面而來的這座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蹺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風雨無阻的屹立於此,似是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以似對崀山的山水錶示讚歎,或許兩者都有。現在我們來到紫霞峒的正進口,紫霞峒並沒有洞,峒者衝也,它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

在紫霞峒有許多隻能在雲南才能生長的植物品種和熱帶雨林景觀。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思。這裏不僅能激起詩人的靈感,還是佛教和道教的必爭之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他們的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左為道教之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隻碩大無比的青蛙正蹲在那裏,這就是青蛙石。沿着石階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紫霞宮,紫霞宮自明代嘉靖年間修建以來。香火不斷,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宮內有一座湖南省內最為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最獨特的還是觀音菩薩手中的玉淨瓶,所有的瓶子都是豎立的,而這個觀音菩薩的玉淨瓶是傾斜的,意在把甘露盡情灑向人間。

左側有一塊長700餘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紗的迴音壁。駱駝峯過崀山街往右走,便見一典雅雄偉的牌樓,上有原湖南省省長,原省政協主席劉正同志親手題寫的“崀山天然公園”六個大字。駱駝峯景區距縣城14公里,從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峯異石拔地而起,一條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點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蠟燭峯”、“駱駝峯”、“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側的仙人橋,此橋建於清乾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1983年電視《風雨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前行右側十八石峯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歡迎遊客光臨的“儀仗隊”,在最右側有情深義生的“夫妻石”,丈夫準備遠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別。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峯,栩栩如生的駱駝峯,這是駱駝峯景區的中心所在,也是整個崀山最早開發的地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nan/koem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