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南導遊詞 >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尊敬的各位遊客: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大家好!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參觀世界著名的布達拉宮。我姓強,大家叫我強導遊就可以了,參觀的時候如果有什麼事情可以告訴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我們站在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腳下,抬頭仰望,110多米高的布達拉宮倚山而建,大家的心情非常激動,爭先恐後地沿着即陡峭又光滑的石級往上走。首先,迎接大家的是宮殿前一個寬闊的長方形平台,這個平台可以供大家休息,再往前走就進入了宮殿。宮殿裏面有許多幅壁畫,這些壁畫內容豐富多彩,令人拍案叫絕,讓人讚歎不已。宮殿裏還有金色的菩薩,它們姿態不一、神態各異,沒有那兩尊是相同的。最引人注目的當然要數唐朝文成公主的塑像,一股敬意油然而生——是她為藏漢人民搭起了友誼的橋樑,促使藏漢人民和睦相處,贏得了藏漢人民的尊敬和敬仰。

參觀完宮殿,我們就登上了布達拉宮宮頂,可以看見拉薩市的全景:整齊的樓房,寬敞的馬路;在貼着山頂的白雲映襯下,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淨明潔;腳下的拉薩河靜靜地流淌着,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各位遊客,今天的布達拉宮之遊到此結束,相信這是一次既愉快又難忘的旅程,歡迎大家再次遊玩美麗的布達拉宮!

再見!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2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於禮泉縣城東北20多公里處。陵園規模宏大,總面積2萬餘公頃,被譽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我們瞭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來到昭陵,一定要給大家先講講李世民這位偉大的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被公認為垂範千秋的皇帝楷模,他有勇有謀,幫助父親李淵打下江山,於公元620xx年由高祖李淵禪位登上皇帝的寶座,在位20xx年。這位皇帝即位後任人唯賢、廣開言路、虛心納課,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以及民族關係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順應民心和歷史發展的政策,開創了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力強盛、吏治清明、思想文化日益繁榮、民族關係友好和睦的一代盛世,因而聲名遠播,創造了我國曆史上盛極一時的“貞觀之治”。公元636年,文德皇后長孫氏病故。太宗遵其 “因山而葬”、“儉薄送終”的遺囑,選距長安約80公里的九峻山為陵址,定名昭陵,安葬了文德皇后,此後繼續營建。九唆山海拔1888米,山勢突兀,地處烴河之陰,渭河之陽,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等山峯遙相對峙。東西兩側,層巒起伏,氣勢磅磷,蔚為壯觀。九峻山主峯頗為神奇:從南面觀之,形似圓錐;從西南面望之,形若覆鬥,很像日本的富士山;從東面看之,形同筆架,號稱“筆架山”。公元鈾9年,唐太宗病故,與文德皇后合葬後封固陵墓,陵墓修建工程至此竣工。陵墓地宮坐北朝南,建在南面山腰的峭壁間。從唐貞觀十年 (636年)唐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人葬到唐開元二十九年 (741年),昭陵陵園建設持續120xx年之久。昭陵是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陪葬最多的一座。同時它還開創了中國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河,也可以説是唐代“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因山為陵,就是選擇自然山峯,從旁邊鑿洞為蜒 (音響n,墓道)道,在山峯的底部修造地下宮殿。據有關資料記述,昭陵從蜒道至墓室深約230米,前後安置五道石門。地宮寬敞富麗,幾乎與長安城的宮殿差不多。蜒道兩側設東西兩廂,廂內放置石櫃,櫃內有裝殉葬品的鐵匣。陵山上還為護陵人員修建了遊殿和房舍等。為了解決來往不便的困難,又沿山崖修了棧道。經過1000多年的滄桑變換,昭陵的地面建築早已蕩然無存,現僅存兒處廢墟,如朱雀門、獻殿、祭壇、司馬門、皇城等。據記載,皇城建築曾經遭到火焚,公元798年重修房屋378間。

昭陵陵園方圓的公里,共有陪葬墓167座,其中以魏徵、李靖、李勛 (徐慰功)的墓與眾不同;太宗李世民的靈寢位於陵園最北端,像皇宮在長安城北部一樣,居高臨下,氣勢壯觀雄偉,為以前帝王陵園所無法比擬。因山勢陡峭,來往不便,於是順山旁架設棧道,繞山3仍米,才能到達墓門。後來為了圍固山陵;將棧道拆除,與外界隔絕。陵山有內外兩重垣牆圍繞,外城遺址已難考證,方形的內城依山婉蜒,牆四隅建有角樓,正中各開一間:南“朱雀”,北“玄武”,東“青龍”,西“白虎”。陵園內主要建築是獻殿和寢宮。獻殿位於朱雀門內,正對山陵,存放李世民生前使用器物,是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1992 年在獻殿遺址曾發現一件殘缺鵝吻,高1.5米,寬0.65米,底長1米,重約150公斤,可見原建築規模之宏偉壯觀。寢宮建築在陵山垣牆外的西南角,去陵十八里,封內一百二十里,是供太宗靈魂起居的場所,為守陵官員、宮人所住。詩人杜甫在《重經昭陵》中寫道:“靈寢盤空曲,帝子守翠微。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雲飛。”可見,當時昭陵不但險峻,而且已是松柏成陰。

昭陵的營造工程是由唐代著名美術家閻立德設計的,在規模和佈局上都有獨特的風格。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就是唐太宗在公元636年埋葬文德皇后長孫氏以後,詔令雕刻列置於昭陵北麓祭壇內的。六駿是六匹曾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為唐王朝的統一戰爭立過戰功的駿馬。石刻駿馬姿態各異,但都矯鍵雄強,生氣勃勃。

“昭陵六駿”石刻吸取了佛教藝術的浮雕法,以熟練的技巧、簡潔的手法刻畫真實的事物,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可惜這幾件藝術珍品在19世紀刀年代遭到破壞,其中有兩件被盜運到國外,瑚存美國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件在盜運時被發現,運回西安,今陳列在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內。在盜運過程中,這六件石刻都被打成數塊,馬身上原刻有射中的箭,現已模糊不清;太宗所題讚詞和馬的名稱也都看不見了。所幸還有北宋遊師雄立的昭陵六駿碑,以線刻手法記錄了六駿浮雕的細部、名稱、毛色特點、戰功及太宗贊六馬的全文。

這裏是與六駿石刻一同列置在祭壇的十四國君長石刻像。這些石像早年也被毀,現僅存四座像的題名像座。石像的形象沒有具體記錄,有些資料只説是“逾常形”,可知比普通真人的形體高大、魁偉。

唐代盛行在墓前立碑和在墓室內放置墓誌石的風氣。昭陵大部分墓前有碑,幾乎每座墓內都有墓誌石。大部分碑石現都保存在昭陵博物館內。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太宗又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因此昭陵被譽為 “天下名陵”。1961年,國務院公佈昭陵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到的這裏就是唐朝三朝元老李勛墓。李勃(594-699年),原姓徐,名世勃,字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人。唐初大將,諸葛亮式的人物,能掐會算,曾運籌惟握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17歲時,參加隋末的瓦崗農民起義軍,與秦瓊、羅士信不同,6勃可是瓦崗軍元老級的人物,因功封東海郡公。瓦崗軍失敗後隨李密舊部歸唐,任右武侯大將軍,封曹國公。賜姓李,因避唐太宗諱,單名勛。他曾奉事李淵、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在很多戰役中建有大功,深得唐太宗賞識。在他生病時,唐太宗曾經親自為他剪須和煎藥。

李勃死後,唐高宗為他修建了陵墓。他的墓家由3個高約6丈的錐形土堆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個山頭,象徵陰山、鐵山和烏德鍵山,意思是為表彰他生前破突撅之戰功。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為1.2米巨龜形,碑首雕刻6條龍。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親自撰書。武則天稱帝時,李勛的孫子徐敬業起兵討伐。李顛不但被剝奪官爵,他的墳墓也曾經被挖開,棺材被劈碎。武則天死後,唐中宗為李勃追復官爵,並重新安葬。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昭雪平反後重新修復的李勃墓。墓前有石人1對,左側有石羊、右側有石虎各3對。墓內出土的一頂三樑進德冠,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唐帽。還有一幅《歌舞圖》,也是研究唐代舞蹈的極為珍貴的資料。在其他很多陪葬墓中也出土了神態各異的胡桶和駱駝桶,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初唐時期 “絲綢之路”的盛況,體現着初唐時期中國各民族的大融合。

50多年來,從昭陵及其陪葬墓裏發現和出土了大量碑石和墓誌銘。這些碑石不僅是研究我國書法藝術的寶貴實物資料,也是研究唐代歷史的稀有文字資料。因為這些碑石和墓誌的內容除對死者歌功頌德外,對其官品職務、重要功績及立功年代也有較詳細的記載,這些都與當時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聯繫。

昭陵碑石形體高大,雕刻精細,均為初唐著名書法家書寫的名人墓碑。另有唐高宗李治御製御書的《李勃碑》、孔穎達碑座的刻字,尉遲敬德墓誌蓋的“飛白書”等都是稀世珍品。

初唐盛行楷書,最著名的書法家有歐陽詢、儲遂良、虞世南和薛稜,號稱 “初唐四大家”。在這裏可以看到他們的典範佳作。例如,豬遂良所書的房玄齡碑,書法秀逸柔婉,筆力豐滿;歐陽詢所書的温彥博碑,字體疏朗,筆力道勁,是歐陽詢傳世的最後一件作品。美中不足的是,這些碑石均有破損。這批藝術瑰寶在20世紀20xx年代曾遭令人痛心的破壞。當時軍閥混戰,碑石無人過問,一些不法書商勾結地方官吏,將碑石拓片出售,價格高達20xx兩銀子。為了進一步抬高價格,他仰拓片後把碑上關鍵的字,如時間、人名、地名砸毀,讓後人再拓不出完整碑文。後來的拓碑者也如法炮製,以致有的碑石甚至被砸成兒段。

昭陵及其陪葬墓出土文物中數量最多的是陶桶。這種彩繪釉陶桶的製作工藝也很獨特:它以瓷土作胎,焙燒成型後,施以鉛釉,然後再經燒製便成釉桶。昭陵出土的這種彩繪釉陶桶造型美觀,姿態多樣,神情生動。多種多樣的髮型和服飾反映了當時的物質文明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例如披翻領長大衣的男立桶,着翻領袍的女站桶和頭戴翻沿帽、足登小蠻靴的騎馬女桶等。還有頭戴翻沿帽、敞胸襟、滿臉絡綢胡、深目高鼻的陶桶,很明顯,這些都是西域人的形象。攜帶水葫蘆及野雞、野兔的駱駝,則表現商旅們在“絲綢之路”上長途跋涉的情景。彩繪釉陶桶僅流行於初唐,是這一時期特有的,為我們研究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大家好!我是趙姝嬋,歡迎來到頤和園,你們叫我趙導好了。

現在我手指的就是著名的長廊,這條長廊有七百米長,分成二百七十三間。每一間的橫檻都有五彩的畫,大家看,這畫上有人物、花草、風景。

現在我們走到的就是萬壽山的腳下。大家抬起頭來看一看,那閃閃發光的就是琉璃瓦。也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還有那八角寶塔聳立在半山腰上。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這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遊。我叫李偉齊,你們可以叫我李導。這次呢,就由我帶領大家來遊覽世界遺產—龍門石窟。

大家看,這就是龍門石窟了!我們的石窟分佈於兩山之崖上。東邊呢,是香山,唐代著明大詩人白居易就葬於此。右邊呢,則是龍門山,而中間的這條河,就是伊河了!正是由於這樣兩山相對,望之若闕的地理位置,所以龍門石窟又被稱為“伊闕”。

龍門石窟始建於498年,也就是北魏時期,雖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經過後人的修整,至今仍保存得很完整,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

現在,我們已來到西山石窟腳下。前方的洞穴叫萬佛洞,兩旁洞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無數個小佛,説它是萬佛洞,可真是名副其實。這些小佛大的有三四釐米高,小的卻只有兩釐米高,別看它們個頭小,卻都雕刻精細,排列整齊,雖然數目很多,但卻排列得井然有序。這些精美的藝術品,都是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大家一定要慢慢地欣賞,細細地品味。

接下來,我們就到了龍門石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奉先寺,這裏有九尊佛像,中間一尊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他的雕工極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就連衣服的褶皺,皮膚的紋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見。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態各異。總體看來,奉先寺洞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再加上週圍淡淡的薄霧,更是顯得神祕莫測,真不愧是神來之筆呀!

現在,我帶你們去今天參觀的最後一站—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0xx年才完成。洞內有11尊大佛像,請大家細細欣賞。

好了,龍門石窟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間!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遊客雨花台風景區,位於南京城南中華門外一公里處,屬於江南丘陵,高度約為60米,自東向西綿延4千米,有三崗,東崗為雨花台。雨花台原名長陵,石子崗,相傳南朝時期,有位雲光法師在那裏設壇説法,虔誠所至,感動了天上的神靈,頃刻間,落花如雨,這些花落下就變成了雨花石,雨花台也因此而得名。

1920xx年蔣介石背叛革命以後,二十多年間,雨花台淪為國民黨殺害革命志士的刑場,十萬中華兒女為了新中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規劃和建設,今日的雨花台已構成既是莊嚴肅穆的紀念聖地,又是賞心悦目的旅遊景區。景區由烈士陵園區、名勝古蹟區、雨花茶文化區、雨花石文化區、遊樂活動區、密林生態區六大功能區組成。

此刻我們就來到了雨花台的北大門,北大門兩端分別矗立有高大的花崗巖石柱,石柱高度為11.7米,象徵1920xx年11月7日,在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石柱上方鑲嵌了兩個巨大的石花圈。進入北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北殉難處的烈士就義羣雕,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園的標誌。雨花台共有三處烈士殉難處,東殉難處位於東崗坡下,是反動派解放前夕殺害革命志士的場所;西殉難處位於中崗西側為烈士叢葬地。北殉難處是1920xx年到1937年烈士就義最為集中的地方。

羣雕建在三層漸升的平台上,高10.03米,長14.2米,厚5.6米,由179塊花崗巖拼裝而成,重達1300多噸,於1980年落成,是目前國內同類題材花崗巖雕塑之最。整個雕塑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形象,“9”在中國傳統民俗中是為大為多的意思,寓意在雨花台犧牲的先烈人數之多,雕塑中有工人、學生、士兵、農民、知識分子等形象,分別代表着不同階層,它主題突出、層次分明、上實下虛,重在表現烈士們的面部表情,生動再現了革命烈士在刑場上大義凜然的浩然正氣。

沿着東側的山路南上,我們此刻便來到主峯。眼前石階上立有雨花台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造型似紅旗、似火炬,它高42.3米,寓意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身上方有雨花台的標記——日月同輝圖案,象徵着烈士的精神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碑身正面是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雨花台烈士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背面有省市政府合著的碑文。在紀念碑的前面還屹立着一尊以寧死不屈為主題的青銅雕塑,他是眾多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象徵,體現的是烈士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氣概。

紀念碑前方廣場的左右兩側,各有5只用花崗巖雕刻的石棺,正中間還有三隻巨大的花崗巖石花圈,顯得莊嚴肅穆。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雨花台許多建築都是用花崗巖建造的,這是因為花崗巖具有堅硬、莊重、樸素的品格,它充分體現了烈士的精神。紀念碑的2層平台上是全長144米的碑廊,每邊各有90塊大理石,上面刻有《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和組成部分》、《新民主主義論》等經典著作,是由趙樸初、蕭嫻等36位著名書法家書寫的。

我們前方看見的是倒影池,它長72米,寬26米。建築學家利用原有地形,運用物理學折光原理,巧妙地將紀念碑、紀念館的影像在池中南北兩端水面上顯現出來,構成獨特的景緻,供人們欣賞。倒影池南北兩端各有一塊花崗巖和大理石質地的照壁,在北面的照壁上用漢、壯、蒙、維吾爾、藏五種民族文字鐫刻着《國際歌》,南面的這塊則用五種文字鐫刻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倒影池南端兩側有兩座相對肅然矗立高5.5米的圓雕,戰士手握鋼槍肅立,少女扶手胸前,表達了人民羣眾緬懷先烈,繼承遺志的主題。

穿過紀念橋,我們就來到了雨花台烈士紀念館,這是由著名的建築大師楊廷寶先生設計的,齊康教授完成。紀念館採用了重檐廡殿頂的傳統建築風格,東西長90米。南北兩翼各伸展49米,主堡高26米,南北兩側門楣上嵌有“日月同輝”的標記,館名是鄧小平同志親手題寫的。今年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週年大慶,紀念館也整修一新,進行了全新的布展,此刻就請大家隨我儘管一探究竟。

紀念館的展廳由五個部分組成,他們分別是以雨立方為主題的序言廳;展示烈士生平事蹟的基本陳列廳,展示在南京工作過的烈士事蹟的專題廳;黨和國家領導人蔘觀雨花台的光榮廳;展示這天完美生活的幸福廳。新館共展出170位烈士的生平事蹟,用8組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場景,35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革命烈士偉大崇高的人格和真實感人的形象。我們此刻看到這兩尊雕像是鄧中夏和羅登賢,他們是雨花台犧牲烈士中職務最高的,當時都是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也是早期著名的工人領袖。

位於中心紀念區最南端的是忠魂亭,廣場中間是思源曲水池,代表着飲水思源,永誌不忘、代代相傳.兩邊的忠魂頌浮雕,深浮雕表現的是“獄中鬥爭”和“刑場就義”。淺浮雕表現的是南京地下黨組織領導的鬥爭片段。前方那座建築就是"忠魂亭",它長寬各5.8米,高8.3米,亭帽上鐫鑿的三個燙金大字,雄渾有力,為親筆題寫,這是1996年7月1日,由南京30萬黨員繳納的特殊黨費興建的,“忠魂亭”是由親筆題寫的。

各位遊客,中心紀念區的參觀就到那裏,在國民黨白色恐怖的腥風血雨中,惲代英、鄧中夏、何寶珍、羅登賢、毛福軒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犧牲長眠在雨花台,所以,漫步景區,能夠看到多處知名烈士墓以及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辛亥革命人馬冢。

各位遊客,此刻我們參觀的是雨花台名勝古蹟區,前方是雨花閣,相傳那裏是雲光法師講經説法的高座寺遺址,雨花閣中有大型雲光法師説法瓷板畫,引領遊人去探尋雨花台歷史源頭。這天,雨花台還開闢了雨花石博物館,展出了質色形紋上佳的雨花石精品。雨花台在歷史上就是一個掩埋忠骨的地方,那裏是二忠祠,南宋抗金英雄楊邦拒不降金,在雨花台被剖腹取心;150年後抗元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他從小景仰楊邦,兩人又同為江西吉水人,殉難後人們也在那裏祭祀他。周圍還有明代開國功臣李傑墓、著名景點江南第二泉、古雨花閣、甘露井等。

各位遊客,我們此刻來到的是雨花茶文化區。雨花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它形似松針、條索緊直、色綠似翠、挺拔秀麗,色、香、味、形俱美,深得人們青睞。古人認為,喝茶是一件十分風雅十分講究的事,光有好的茶葉還不夠,還得有好的水來沖泡,有了好水,還得有好的茶具。在雨花台,除了有好茶,還有一股清泉,名為永寧泉,號稱:江南第二泉,此刻,在景區內有二泉茶社,大家走累了,能夠在那裏歇歇腳,品嚐一下第二泉水沖泡的雨花茶。

此刻我們來到了國內唯一一家收藏研究雨花石的專業博物館,雨花石內含瑪瑙和玉髓的成分,也稱為雨花瑪瑙。蘇東坡曾贊它:紋如指上螺,它以晶瑩的質地、豐富的色彩、奇妙的紋理、生動的形象被稱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雨花石博物館,展出了質色形紋上佳的雨花石精品。一些石頭上不僅僅有美麗的花紋,還巧奪天工的生成各種圖案,猶如一幅天然的山水人物畫卷,令人嘖嘖稱奇。

各位遊客,雨花台以近3020xx年的歷史文化遺存,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莊嚴雄偉的陵園建築,讓人流連忘返!真誠的期盼您的再次光臨,謝謝!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6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在這美好的季節,很高興與您相約在美麗的恩施,我是您此行的導遊。今天,我將陪同大家遊覽能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相媲美的恩施大峽谷!

大峽谷概況

恩施大峽谷位於恩施市屯堡和板橋境內,屬於清江大峽谷的一段,正處於恩施一利川一長江三峽旅遊黃金線上,318國道橫穿景區,距恩施市區30公里。峽谷以龐大著稱,險峻神奇,山頭高昂,有仰天長嘯之浩氣,水質清洌,有脱胎換骨之感受。奇山、異水、怪洞、珍禽數不勝數。

萬米絕壁畫廊,千丈飛瀑流放,百座獨峯矗立,十里深壑幽谷,這些絕美、奇美、雄美、優美的景色與原始森林、梯田山莊、遠古村寨構成一副雄偉壯觀、古樸和諧的景象。

若與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論壯觀,清江大峽谷與之難分伯仲;若論風景的秀美、景觀的豐富、層次的多樣,清江大峽谷的恩施段則遠勝於科羅拉多大峽谷。不僅如此,這裏還是巴文化發源地,人文特色濃郁,而科羅拉多大峽谷僅有少數印第安人居住。大峽谷主要景區集中在前山和後山。

前山是2.1~2.5億年前形成的三疊紀地層,氣勢恢弘、稜角分明;後山是2.5~2.9億年前形成的二疊紀地層,景觀秀麗,形態圓潤。前山和後山景觀風格各有所長,目前已開發出來最主要的是前山七星寨景區。

大峽谷特色

壯美無比的恩施大峽谷空間宏偉開闊,景觀層次豐富,山體變化多端,清江河谷深切,與五嶽奇觀相比它具有顯著的五大特色:

一是清江升白雲。與大多數名山的雲海顯得閒散無序不同,恩施大峽谷由於有清江的凝聚,從清江裏升起的雲海像一條騰飛的巨龍,蜿蜒曲折,延綿百里,形態豐潤,美不勝收。

龍橋暗河由此成為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最長暗河。⒛0在年9月25日,中、法、英、意、美等國洞穴專家在英,國倫敦召開國際洞穴研討會。與會的中法探險隊宣佈:在湖北恩施板橋鎮與重慶興隆鎮交界處,發現世界最長的地下暗河,其出口位於板橋境內。◎幹垠塘服務中心這裏是遊客接待中心、景區內部管理中心和大型停車場。

小樓門

小樓門險中有夷,狹可通車,三峯聳峙,一門洞開。主要有斜塔峯和小樓門景點。遠處那座傾斜的山峯,酷似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故名“斜塔峯”。小樓門下綠樹掩映、蔬村稀户、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再現了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場景。人們在這裏可以從幽谷中走向光明,可以享受混沌初開的妙趣。

龍門石林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片石林叫“龍門石林”。步人石林,宛如進人迷宮,其樂無窮:俗語:“魚躍龍門、一舉奪魁”。

傳説前山有一個姓盛的秀才,聰慧過人,才高八斗,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可長相奇醜,滿臉麻子,還瘸一條腿。某年他鄉試、會試連連高中,終於到了殿試。皇帝一見到他的尊容,心中不悦,問道:你那臉是怎麼搞的?他回答:回聖上,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覺得這人奇怪,又問:那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聖上,這是“一腳躍龍門,獨佔鰲頭”。

皇帝讚賞他的機敏,又問:如今天下誰的文章寫得最好,他不假思索地説: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吾弟,吾弟請我改文章。皇帝大喜,讀畢他的文章後,拍案叫絕,於是欽點他為狀元。大家可以到石林裏轉轉,必會“鯉魚跳龍門”――升官發財!

獅吼虎嘯

大家請看,如果把這裏看得見的泥土都掏空,形狀各異的石芽、石筍不就是一幅百獸歸山圖嗎?清江古稱“鹽水”,母系氏族時代,由鹽水女神統治。後來廩君開疆拓土,溯江西進,佔鹽陽刂服女神,建巴國、都夷城。

女神和廩君本來是天生一對、地設一雙。但為了疆域,鹽神不得不阻止廩君西征,遂化蝶遮天蔽日,廩君無奈之下,用箭射死心愛的女神,最後在傷痛中化為白虎,白虎從此就成了土家人的圖騰。

廩君化為白虎,一直在這裏守望,鎮守着土家村村寨寨。廩君是乘土船西征的,那艘船走到大河碥後,因河道狹窄再也不能前行了,經長年累月風化侵蝕而沉積成一座覆船。

七星門

現在我們到了七星門,它又名“一線天”,通過這道門就成了天上的神仙了。等會到了絕壁棧道大家就能體會到“平生要過七星門,凡心修煉高一層丬1前還談世間事,門後便成天上人”。

絕壁長廊

它又名“絕壁棧道”,始建於⒛20xx年10月,全長488米,118個台階,位於海拔1700餘米、淨高差300餘米的絕壁山腰間,建設歷時一年零八個月。該工程既吸取了巴蜀古棧道營造方法,又結合了現代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先進技術,科學安全,大氣壯觀,凝聚着當代開發創業者的勇氣與智慧。當您走在棧道上面,下臨萬丈深淵,上有絕壁高聳,不覺心驚肉跳,有如履薄冰之感。不過,在上面極目遠眺,眼裏卻是風光無限,絕壁、峯叢、田野、阡陌、人家等構成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該棧道共有七道彎八道拐,寓意路七彎八拐,心始終如一。

正如當地民謠歌的那樣:“北斗七星有七鬥(dou),絕壁棧道有七抖(tou);經過一番驚嚇後,人生道路手拉手。”◎鞠躬鬆黃山的“迎客鬆”,天下聞名,迎客鬆是張開雙臂笑迎天下游客的。而我們眼前的這棵鬆卻代表着好客的土家族、苗族人民向遠方的遊客深深地鞠躬,它既表示歡迎,又表示恭送。大家看像不像?

一炷香

在羣峯之中,有一座巨大的石柱形山峯傲立其中,直插藍天,它高約99米。

晴空萬里之時,一朵朵白雲疊在峯頂,遠遠看去就像天上的香火,宛若仙境;陰雨天氣之時,升起的一層薄霧,就像一縷青紗,將它打扮得若隱若現,嫵媚動人。從地學上講,由於長江水系、清江水系長期交錯影響,不斷地侵蝕和沖刷,才形成如今奇觀。

天路

從登天閣到登天門共有一百八十一步天梯,攀登其上,猶如登天路一般。一百表明功德圓滿,八十一步説明沒有一步登天的道理,要登天必須上九九八十一步台階,每登一步離天越近一步。回味人生之路不也如此,越是看不見盡頭的路,就越具挑戰性,也意味着越接近成功!

母子情深

遠處的山峯恰似一個土家女子在親吻懷中嬰兒的臉蛋。這深情的一吻,見證了天下母愛的偉大,故名“母子情深”。登上大樓門,就到了七星寨景區的精華位置,在這裏,可俯瞰景區的一峯一柱,既可領略景區金戈鐵馬之大氣,亦可體驗清風明月之意境。

恩施大峽谷實景演出

7月12日,歷時6年、投資2.5億元的中國最大峽谷山水實景劇《龍船調》在恩施大峽谷將隆重啟幕。2300多名觀眾先睹為快,首演效果震撼。當天,大峽谷景區土家特色風情小鎮女兒寨正式接待遊客。

實景劇龍船調以恩施大峽谷的自然山水為背景,融入了當地民歌《龍船調》的元素,“是哪個來推我嘛?我來推你嘛!”,將自然景觀、民俗文化融入到原生態的實景表演中,同時配合高科技的舞台效果,將給觀眾帶來一場華麗的視聽盛宴。

據瞭解該劇分為四場:咒怨、選瓜、罵神、融冰。講述了封建土司制度下土家族青年男女勇敢追求愛情的故事,同時將土家族人民生活、風土人情完整的展現出來,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詮釋了恩施文化與恩施美景。

朋友們,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剛才我們一路欣賞到大峽谷驚世的地縫、神奇的峯林、瑰麗的風景,不知不覺已走完了7.5公里的遊覽步道,我們大峽谷的遊覽到此就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工作不是之處,請多多包涵!但願美麗的大峽谷帶給您美好難忘的回憶,也期待着您的再次光臨!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再見!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

大家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季美景巧變幻,賽罕風光説不絕。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以及淳樸好客的塞罕壩人歡迎您來塞罕壩休閒度假。我是本次塞罕壩之旅的導遊員×××,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在接下來的兩天裏我和×師傅將盡最大的努力竭誠為您提供周到、細緻的服務。希望您在塞罕壩能夠度過一個輕鬆、愉快的假期,預祝我們合作愉快。

圍場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沛,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歷史上“千里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木蘭圍場又是清代的皇家獵苑;這裏“羣山分幹,眾壑朝宗”。壩下山地溝谷縱橫,林木葱鬱,綿延數百里;壩上草原漫崗迂迴,湖泊星羅,河流蜿蜒,綠草如茵,鮮花如潮。

圍場以其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山川形勝甲於紫塞載入史冊,自古以來就是一塊水草豐沛,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來圍場,看中這塊“萬里山河遠,九邊行勝抱神京”的境地,為“肄武綏藩”,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諸旗敬獻牧場”的名義劃定了面積14 000多平方公里的木蘭圍場,根據地形和禽獸分佈劃分了72圍,歲歲秋季到這裏舉行圍獵,史稱木蘭秋獮,並定為家法。從康熙二十年到嘉慶二十五年的140多年裏,康熙、乾隆、嘉慶來圍場舉行木蘭秋獮105次。

康熙曾寫下《賦得帳殿鬱崔嵬》來描述當時的壯觀場面

茂林葉未黃,賓雁使成行。後對分山出,前竟越嶺揚。

鹿鳴秋草盛,人喜菊花香。日暮帷宮近,風高暑氣藏。

“木蘭秋獮”是什麼意思呢?木蘭,既非花名,而且與花木蘭無關。清代初期,圍場多鹿,中秋節前後,鹿求偶交配,獵人頭戴鹿角,身披鹿皮,吹起木製的笛哨,模仿鹿求偶的聲音,誘鹿捕殺,滿語稱之為木蘭輝罕,也就是哨鹿的意思(滿人的狩獵方式)。秋獮,是指秋季圍獵。對於滿蒙等遊獵民族來説,野生動物是他們日常生活和種族繁衍的基礎和保障,保護動物就是保護自己,因此他們根據動物的生存規律來調整自己的狩獵方式,形成了春搜、夏苗、秋獮、冬狩的傳統。就是説春天打獵不能打懷孕的母獸,夏天打獵要放過幼獸,秋冬季節就可以放手捕殺了。“秋獮”是指秋季打獵。只有這樣才能不破壞生態平衡,保障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木蘭秋獮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軍事意義。當時,國內並不十分安定,雲南省有吳三桂叛亂,西北有準噶爾部的分裂活動,國外還有沙俄的侵擾。而當時清軍鬥志衰退,在平定“三藩之亂”中,清軍貪生怕死,1人負傷,幾十人護送,甚至有人自殘身體以求自保。康熙看到昔日英勇善戰的八旗將士,如今弓馬廢馳,軍無鬥志,如此下去,大清江山難保。他總結教訓,認為只有加強武備,恢復軍隊的戰鬥力,才是立國之本。因此,在平定“三藩之亂”的當年就設立木蘭圍場,做為既能鞏固後方,又可加強武備的一項重要策略。清代皇帝通過秋獮鍛鍊八旗勁旅,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用隨圍射獵,獎功罰過等手段團結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等王公大臣,並舉行了多倫諾爾的“七溪會盟”,接見萬里歸來的渥巴錫;進行了烏蘭布通之戰,擊潰了噶爾丹的叛亂,粉碎了其分裂中國的陰謀。康熙曾在“七溪會盟”取得成功時對大臣們説:“昔日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之長城更為鞏固。”木蘭秋獮達到了“肄武綏藩”,鞏固民族團結的目的,為“康乾盛世”的形成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綏藩”是清朝為團結少數民族,抵禦沙俄的侵擾及分裂活動的一項戰略方針。用現代的話説,就是統一戰線。

清帝在140多年的“木蘭秋獮”中曾用隨圍射獵,獎功罰過等手段團結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等王公大臣,並舉行了多倫諾爾的“七溪會閲”,接見萬里歸來的渥巴錫。進行了烏蘭布通之戰,擊潰了噶爾丹的叛亂,粉碎了其分裂中國的陰謀。可以説,康熙、乾隆等皇帝在人們心目中築起了“團結統一”的長城。康熙曾在“七溪會閲”取得成功時對大臣們説:“昔日秦興土石之功,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之長城更鞏固。”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8

地處青海湖的西北部,長約500米,寬約150米,棲息着十萬餘隻各類候鳥,稱譽為“鳥的世界,鳥的王國”。青海湖位於西寧市以西100公里,是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每年四月,來自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等地的班頭雁、棕頭鷗、赤麻鴨、鸕鶿等十多種侯鳥在這裏繁衍生息;秋天,它們又攜兒帶女飛回南方,國家對這類鳥資源十分重視,在島上設有專門的保護機構。

在鳥島觀光,交通方便,從西寧出發乘汽車沿青海湖南線經湟源縣和日月山到黑馬河鎮往北64公里即抵鳥島,沿青海湖北線,乘汽車經湟源縣、海晏縣到剛察縣,再往西40公里也可到達鳥島。

青海湖鳥島。它不僅以遼闊、明媚、恬靜、雄偉、神奇而著稱於世,而且以其豐富的水中礦產資源和漁類資源吸引着無數科技工作者和觀光瀏覽的人們。可泛舟湖面觀一望無際的湖景,也可漫遊草原享受大自然的風光。

青海湖鳥島, 是我國著名的旅遊聖地之一,它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部約130公里處,是我國最大、海拔最高的鹹水湖,面積約4583平方公里。

乘中巴出西寧西行,越過稀疏的村莊,沿着透迄、清澈東流的小溪,行進在綠色叢林點綴的山谷間的公路上。不久,便看到像巨大的綠絨絨的地毯鋪就般的一座座開闊的山漫草阪。驅車爬高到達“日月山”,可見兩側山頂各有一幢亮麗的小亭閣,左為日亭,右為月亭。相傳文成公主由此進藏時,由於思念母親,悲痛地將陪嫁的鏡子摔碎,後人為紀念文成公主,故建造此日、月二亭。登上日月山,眺望遠處,更為開闊的綠色草阪盡收眼底,彷彿進入了綠色的海洋。

下了日月山,繼續西行,偶有一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地或幾間藏民彩帳,房屋鑲在綠色草阪之間,在山坡、屋前豎起的高杆上,五彩經幡隨風飄拂。經幡又叫神幡,藏語曰“塔力俏”,意為“不停地飄動”,這些幡條是用藍、白、紅、黃、綠五種顏色的布 條做的(有的幡條上還印有經文或神像),分別象徵天空、祥雲、火焰、大地和水。藏民把經幡高懸在顯眼要位,任風吹拂,藉助大自然的威力保佑人們消災祈福、吉祥如意。或遠或近,可見一羣羣黑色的犛牛,白色的羊兒,在安然自得地吃着青草。過了黑馬河鄉右看,緊依綠色草阪可見一線青綠色的湖水和海心山,藍色的天空飄着千姿百態的雲團,大自然把自己分割成美麗的空間,繪成一幅極美的圖畫。

到了馬乃亥鄉,右邊已是寬闊、平靜的青海湖了。這裏是鳥島的入口處——布哈河入湖口。鳥島有左右兩個,鳥自按類別分開,左黑右白,互不混雜。從入口處乘車向前行約3公里下車,進入“青海湖鳥島”。

大門再步行約200米,登上“鳥島”觀鳥台,只見台下的沙灘上黑頭、灰白身子的銀鷗鋪天蓋地,它們或卧或立,或飛或落,令人眼花瞭亂;喧鬧的“哇哇”聲貫入滿耳。在台近處,成百隻大雁卧沙孵卵,它們的“丈夫”們分別呵 護着自己的妻兒,守衞着自己的家,一旦發現“入侵者”進犯,立即張開翅膀,高聲鳴叫,衝向“敵人”,將其驅走。鳥兒們以沙作窩,抓緊陽光充足,食物豐富的大好時機棲息養生,繁衍後代。在鳥羣稀疏的空隙裏會看到一枚枚散在的鳥蛋“無人問津”。

空中,不時有列隊的大雁或鴻鵝貼着湖面飛過,偶而有天鵝或信天翁自由自在地翱翔。

從“青海湖鳥島”大門出來乘車向左行約1公里,翻過一座小山,便會看到坐落於湖邊的又一個鳥島,它像一口倒扣於湖中的圓鍋,頂部棲滿了清一色黑壓壓的鸕鶿,每個鸕鶿的“家”都安在一個高高的窠裏,層層疊疊,把個山頂布得嚴嚴實實。它們在這裏為生兒育女忙忙碌碌,直到兒女們能展翅高飛時,便神話般地“喬遷新居”了。

在兩個鳥島之間,有一根碩大的銀灰色羽毛雕塑矗立在草叢中,在它的旁邊安放着一枚碩大的鳥蛋雕塑,象徵着飛禽是上帝的寵兒,是人類的朋友。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9

圓明新園以北京圓明園為原稿,按1:1比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投資6億元人民幣,是我國首批4A級景區之一。它三面環山,南面平坦開闊,福海湖水域面積8萬平方米。 圓明新園集,所有建築景觀均按原尺寸仿建。大殿“正大光明”、“九州清晏”、“蓬島瑤台”、“方壺勝景”組成中軸線為皇家宮殿式建築羣。

遠瀛觀

遠瀛觀景點是西洋樓景區的主要景點,從南北軸線上可劃分為南、北、中三段。昔日曾是乾隆皇帝寵愛的香妃生活和娛樂的場福海中央,從島上可隔湖眺望四周如畫的景色。

長城

圓明新園的長城是按一比二的比例仿北京古長城而建,起點為南海雄關,終點至郭超山頂,沿途設有眾多烽火台供遊客風賞珠海全景及澳門景觀。

大水法

大水法是遠瀛觀前的設施。與它前面的噴泉、漢白玉門柱上的精美雕刻組成一種異國情調。

配殿所展示的圓明園的誕生、盛期、焚燬、新園逢時等時期的珍貴圖片資料,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

大宮門的上方懸掛着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的園匾“圓明新園”四個大字。門前的金水橋架落在形如曲月的御河上,橋外聳立着雕刻精美的華表和威武雄壯的石獅。

西洋樓羣

建在長春園的一羣歐洲式園林建築,俗稱西洋,由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組成。它建於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傳教士朗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設計指導,中國匠師建造。建築形式是歐洲時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但在造園和建築裝飾方面也吸取了我國不少傳統方法。例如:這些建築主體為西洋式,樓頂裝飾則採用中國古代傳統的琉璃瓦。西洋樓羣有幾組水法(人工噴泉)頗為別緻。

萬方安和

萬方安和,建於雍正初年公元1720xx年。它的建築形式很奇特,房屋建在水池裏,成為一個萬字型,寓意四海承平。房屋有三十三間,東西南北,室室曲折相通。在通風、保暖和採光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講究之處,具有冬暖夏涼之妙。雍正帝最喜歡在這裏居住。南面正室的匾額題有“萬方安和”,後來便成為這一帶的統稱。雍正四年即“萬方安和”建成的第一年,雍正賜弘曆(即乾隆)讀書於此處。

麴院風荷

始建於公元1720xx年左右,這是仿杭州西湖的“麴院”。西湖的麴院,原來是宋朝的一處釀酒作坊,四周有池,荷花最多,隨風搖盪其中,因而取名“麴院風荷”。乾隆很喜歡這個景緻,於是南巡江南時仿此景置於園中。乾隆曾經讚揚此處佳景賽過杭州西子湖。

濓溪樂處

建於公元一七二七年左右,是園中賞荷的地方。在長滿荷葉的水面上,有一組臨水殿堂;有伸向水面的香雪廊。乾隆、嘉慶帝也特別喜歡在此吟詩作對。乾隆帝居於圓明園時,在濂溪樂處作詩最多。

平湖秋月

西元1720xx年初已建成,是仿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造型上融匯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雙峯插雲之精華。它依山面湖,竹林茂密,每當秋深月皎,面對十頃澄湖,波光漣漪,有如置身於西子湖畔。

嘉慶曾對石舫有詩云:近水長屋以舫稱,逢窗開處稱吟。偶然假借名活畫,活畫方斯恐未能。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東坡書院與五公祠一樣,是海南重要的歷史人文景觀,位於儋州市中和鎮東郊,距儋州市區45公里,與洋浦經濟開發區近在咫尺。

這裏原是北宋大文學家蘇拭(字子瞻,號東坡)貶謫海南時居住和講學的地方。蘇東坡因朝庭險惡的政治鬥爭被一貶再貶,紹聖四年(1097)四月又從廣東惠州任所貶到海南島。海南島古時候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文化落後,蠻荒閉塞,疾病流行。朝庭任命蘇東坡為瓊州別駕,是名義上的瓊州府官員,但是不允許參與政務,而且不讓在府城居住,必須到昌化軍安置。昌化軍大體就是現在的儋州。蘇東坡這時已經是六十開外的老人了,正所謂風燭殘年,萬里投荒,景況十分淒涼。他身邊只帶着次子蘇過,先是居住在昌化軍使安排的官屋,後來湖南提舉董必察訪廣西時,遣人渡海把蘇東坡從官舍中驅逐出去,使他不得不偃息於桃榔林中。次年,昌化軍使張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為蘇東坡修造房屋。事成之後,蘇東坡引用《漢書·楊雄傳》中載酒問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為載酒堂。

從此,載酒堂便成為蘇東坡以文會友、傳播中原文化的地方。來自各地的學子常於載酒堂問奇請益,載酒堂因此名聞遐邇。蘇東坡居儋三年遇赦北返,這裏便成了儋州人民和文人墨客撫今追昔,緬懷、紀念東坡先生的一處勝地,被譽為天南名勝。到了清代,進士王方清和舉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載酒堂才改稱東坡書院。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黨政要人,不遠萬里來此觀光欖勝,感慨萬千。1984年,原儋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載酒堂和院內其它設施。

東坡書院景色宜人。院內亭台雅緻,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羣芳爭豔。山門懸掛的東坡書院黑色牌匾,字體端莊、剛勁,是清代書法家張積的手跡。穿過山門,跨過石橋,先是載酒亭。亭分上下兩層,上層四角飛檐,十二根據色的圓柱支撐起翠頂,造型古樸,氣勢雄偉。亭內鑲着以東坡與春夢婆攀談、東坡惜別儋州百姓為內容的木刻。亭的東西各有一個清水池,荷花盛開,魚兒嬉戲,似與遊人同樂。走出載酒亭,拾級而上,就是載酒堂。正殿懸掛着一塊刻有載酒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那是乾隆年間書法家、當地舉人張績的墨寶。殿內留下的是琳琅滿目的碑刻和檢聯,翔實地記載着載酒堂的興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聯寫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時載酒尋詩,重約田家屐履;學士文章今見否?此地標奇攬勝,請看大海風濤。

載酒堂有13塊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詩文碑記,又有現代的碑刻作品,集中體現了歷代文人對蘇東坡的景仰和追懷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邊牆角的一塊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據明代著名畫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東坡先生笠屐》,上面還有唐伯虎所題的詩。左邊的三塊詩碑,分別是現代三位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田漢和鄧拓在60年代題訪東坡書院的遺墨。

大殿正中是東坡講學的彩雕。蘇東坡循循尚誘地講授,黎子云聚精會神地聆聽;站在蘇東坡後面的是隨他來儋州的兒子蘇過。

書院兩側還各有一座小園。東園有欽帥泉和欽帥堂;西園有一處再現東坡居儋功績的陳列館,館名由著名古文字學家商承柞題寫。陳列館前,東坡笠屐銅像矗立在奼紫嫣紅的鮮花叢中。銅像的漢白玉座墩正面鑲着東坡居士四字,是郭沫若的手跡。銅座周圍廣植檳榔、桄榔、楊桃、翠竹,青枝綠葉,生氣盎然。東坡籤屐銅像的創作者是廣州美術學院雕塑家李漢儀。銅像取材於《東坡笠屐圖》。據記載,有一天,蘇東坡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到下雨,於是向近處農家借用竹籤和木展,穿戴起來怪模怪樣,惹得婦女兒童相隨爭笑,農家的狗也對着他吠叫。蘇東坡也樂了,説: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蘇東坡在逆境中曠達樂觀,入鄉隨俗,與民相親,歷來受到當地鄉民的敬愛。據説銅像運回書院那天,書院所在中和鎮的的父老鄉親就如過節一樣興高

采烈。大家奔走相告:蘇東坡又回中和啦!

蘇東坡被流放到海南,歷盡艱辛困苦,就他個人的命運而言,是不幸的。但是他隨遇而安,帶來了中原文

化,開館授徒,敷揚文教,講學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風易俗,勸導民族團結,推動社會進步,對於孤懸海外的海南來説,倒是難得的機遇。所以後人評論蘇東坡的這一段經歷,發出了東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與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這段鴻雪因緣(今載酒堂內匾額),對這塊土地影響之深,至今人們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東坡當年所居住的中和鎮一帶,大人小孩都熟知東坡故事。這裏的人崇尚讀書,讀書人之間經常詩歌唱和。甚至這裏講的方言稱東坡話,尾調頗似四川方言。對蘇東坡的情感,體現了海南民眾對中原文化的嚮往。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20xx年),在平定了準葛爾之亂後,選留千餘兵丁駐守成都,在當年少城基礎上修築了滿城。清朝居住在滿城的只有滿蒙八旗,滿清沒落之後,滿城不再是禁區,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機在滿城附近開起了典當鋪,大量收購旗人家產。形成了旗人後裔、達官貴人,販夫走卒同住滿城的獨特格局。此間的寬巷子名叫興仁衚衕,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衚衕(明德衚衕)。

辛亥革命以後,清朝總督趙爾豐隨後交出政權,拆除了少城的城牆,一些達官貴人來此闢公館、民宅,于右任,田頌堯、李家鈺、楊森,劉文輝等先後定居在這裏,蔣介石也曾經來過,使得這些古老的建築得以保存下來。民國初年,當時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將“衚衕”改為“巷子”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測一中,傳説當時的工作人員在度量之後,便隨手將寬一點的巷子標註為“寬巷子”,窄一點的那條就是“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條就是“井巷子”。

新中國成立後,將房子分配給了附近的國營單位用來安置職工,文革時期又對房屋進行了重新分配。

20世紀80年代,寬窄巷子被列入《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20xx年,成都市寬窄巷子歷史文化片區主體改造工程確立,在保護老成都真建築的基礎上,形成以旅遊休閒為主、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巴蜀文化氛圍的複合型文化商業街,並最終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內涵的“天府少城”,寬窄巷子街區正式出現在世人的詞典中。

20xx年,寬窄街區重建工作啟動。

20xx年6月14日(第三個中國文化遺產日),寬窄巷子作為震後成都旅遊恢復的標誌性事件向公眾開放。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歡迎大家來到素有“文獻名邦”之稱的大理旅遊。

大 理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麗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並且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大理古稱葉榆,因五代時白蠻首領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而得名。唐宋時,大理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勝有蒼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是崇聖寺三塔,它已成為大理旅遊的標誌。

崇聖寺概況

崇聖寺位於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峯。

崇聖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後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後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聖寺有“佛都”之譽。

崇聖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遊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説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聖寺壯觀的廟宇建築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燬,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聖寺中的“聖”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續雲南通志》記載:“崇聖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

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遊區。

崇聖寺到了,請隨我下車。

塔的基本知識

進入大門,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位於台階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較大的稱千尋塔,兩側位置靠後的塔規模較小一些。

塔起源於印度,最早用於藏佛的舍利,形狀為一個半圓形墳冢。傳人中國後,與中國傳統建築相結合,演化出豐富的形式,有樓閣式、密檐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等。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塔均為密檐式。

大理地區盛行建塔,除三塔外,還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尋塔

千尋塔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於唐代南詔勸豐佑時期,據説是唐代恭韜、徽義兩位工匠用了48年時間設計建造的。

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台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層,是我國少有的層數較多的偶數層塔。

塔的結構為密檐式空心磚塔,塔心中空,古時有井字形樓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身每層正面中央開券龕,龕內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兩邊龕為窗洞。兩層窗洞的方向交替錯開,以利於塔內的採光和通風,同時交錯開窗有利於塔的堅固性。

塔檐越往上間距越小,自第三、四層起逐漸向內收束,最後收束於塔頂。使得塔身的外形輪廓不是僵硬的直線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內收,中部微凸的曲線,其形制與西安小雁塔略同。

以前塔頂四角各有一隻銅鑄的金翅鳥,傳説用以鎮壓洱海中的龍妖水怪。

照 壁

塔正中朝東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鎮山川”四個楷書大字,每個字高1.7米。為明代黔國公沐世階所書。

題這四個字的原因有兩種説法,一種認為大理地區水患多,“永鎮山川”意在鎮服水患,塔頂的大鵬金翅鳥也是鎮龍之物;另一種説法是大理被納入明朝的版圖後,鎮守雲南的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題下“永鎮山川”意在誓死鎮守雲南山川。 。

小 塔

南北兩座小塔與千尋塔在平面佈局上呈一等腰三角形,距千尋塔的距離均為70米,兩小塔相距97.5米。

它們的建築年代晚於千尋塔,大約在大理國時期,相當於中原的五代時期(公元12世紀左右)。

兩座小塔均為十層八角形密檐磚塔,高42.19米,每層分別雕券龕、佛像、蓮花等,塔身外塗抹一層白色泥皮,塔頂有傘形銅鈴和三隻銅葫蘆。 l

特 點

對於三塔,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三大特點:

①千尋塔為16層,小塔為lO層,均為偶數層塔,與中原盛行的奇數層塔截然不同;

②千尋塔的外形輪廓是上下向內收縮,中部凸出,呈現出柔和的曲線美;

③據説建造三塔時採取了“堆土建塔,挖土現塔”的建築方式。

三塔建成1000多年以來,經歷了長期的風雨剝蝕和多次地震的考驗,塔基依然穩固,塔身也未見明顯傾斜(據載,明正德己亥年,即公元1520xx年5月6日大地震,城內房屋倒塌99%,而三塔巋然不動,僅震落千尋塔塔頂寶剎,可見三塔具有很高的建築技術水平)

路中這塊石頭是有名的蛙鳴石,用石頭撞擊它會發出青蛙的鳴叫聲。

文物陳列館

繞過三塔,路的兩旁這兩個陳列館是崇聖寺三塔文物陳列館,裏面陳列着在維修三塔的過程中發掘出土的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各種文物680餘件。其中包括了《金剛般若經》圖卷、《大陀羅尼經》、純金觀音像、金質釋迦牟尼坐像等以及大量珍珠、瑪瑙、水晶、珊瑚、繪畫等珍貴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是研究南詔、大理國曆史的實物資料。

正面這座樓就是南詔建極大鐘的鐘樓,右邊有一個三塔聚影池,在這裏可以欣賞到“六塔”。

鍾 樓

南詔建極大鐘鐘樓,原名為勝概樓,始建於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為重檐木構建築,毀於清咸豐同治年間,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樓重建於1997年,高19.97米。

原來的大鐘稱為“建極大鐘”,鑄於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徐霞客曾在《滇遊日記》中這樣寫道:“鍾極大,徑可丈餘,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當時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中有一景就是“鍾震佛都”。寺內的巨鍾與大殿同時毀於清咸豐至同治年間,現在重鑄的建極大鐘,是由北京古鐘博物館據史料設計,由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鍾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目前為中國第四大鐘,雲南第一大鐘。

鍾外壁鑄有精美的圖案:上層為六幅波羅蜜圖案,分別為妙法波羅蜜、勝葉波羅蜜、慈音波羅蜜、金剛波羅蜜、智寶波羅蜜和大輪波羅蜜;下層為六幅天王像,分別是:多聞天王、天主帝釋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大梵天天王和廣目天王。

鐘樓的後面是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殿為五開問單檐歇山頂木構建築,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於1999年重建。殿高29.99米,佔地面積8 100平方米。

殿內正中供奉着站立的雨銅觀音像。原像鑄於南詔中興二年,即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後被毀,1999年重鑄。像高8.6米,蓮花座高1.8米,下面的須彌座高2.2米。觀音像及蓮花座均為銅鑄貼金,共耗費銅11噸。 、

相傳當年在鑄造這座觀音像的過程中,鑄到一半銅便用完了,這時天上下了一場雨,奇妙的是,落下的不是水珠而是銅珠,人們收集起這些銅珠便鑄完了觀音像,所以取名雨銅觀音。

左邊分別供奉着梵僧觀音和負石觀音;右邊分別供奉着水月觀音和阿嵯耶觀音。他們都是阿嵯耶觀音的不同化身。

二樓四周牆壁陳列着的是《南詔國史圖傳》和《大理國描工張勝温畫梵像卷》的複製圖。

三樓現為觀音文化展。

各位朋友,三塔景區的遊程就要結束了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筆架山風景區,我是大家的導遊小×,下面由我帶領大家參觀遊覽。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筆架山的概況吧!蜀南勝景筆架山位於瀘州市合江縣境內,距瀘州市42公里,距合江縣城7公里,與重慶市、貴州赤水市相連,高698米,山峯矗立,景區面積為8400畝山,東西狹長,從長江邊眺望,如石筍直插天際;從赤水河畔仰視,則是筆架橫亙河岸。筆架山古稱“安樂山”,明代稱其為“少岷山”,清代時取名為“筆架山”。下面就請大家跟隨小陳的腳步一起去參觀吧。

筆架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紅色沙巖出露整齊,景觀獨特,風景秀麗。巖面形成於1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的湖泊沉積巖,山脈隆起大約有四百萬年曆史。由於地處亞熱帶,氣温較高,雨量充沛,山頂風化削割嚴重,形成了山勢陡峭,巖石裸露,奇峯奇壁,奇石奇洞的鬼斧神工的跌宕景觀。由於地形險要,四周懸崖絕壁,南宋嘉熙年間,瀘州曾在山上築城,合江縣址亦曾建於此,今古城遺蹟仍清晰可見。山上有白鹿洞、觀心洞、白龍池、轎子石等古蹟及明清石刻,新近掘出宋代石獅一對,栩栩如生,更為珍貴,古廟雲石寺山整修一新。自然形成的景點有仙人洞、仙人口、仙人石、九連洞、曬丹石、唸經巖等28個,因此被譽為袖珍型的風景區。

好了,朋友們,剛剛我們遊覽了仙人洞,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仙人口了。那大家請看這兩尊高60米栩栩如生的巨形隱像,他們分別是張陵、劉真。那大家可能就要問了,他們是何許人也?

山容峻秀的筆架山,一直被道家視為修真養性、導引煉丹的好地方。相傳東漢時期的沛國豐人張陵雲遊四方,歷名山大川,尋求大自然的奧祕和人生真理,自河洛入川,遍訪蜀中山水,後在青城、鶴鳴和筆架等山修煉。在筆架山修煉時,他一面書符為民治病,一面宣傳他創始的“五斗米道”,廣招信眾道徒。張天師在筆架山的後段時期,施法力把符篆書在樹葉上,以便百姓摘葉治病。北宋文學家蘇軾登筆架山時曾寫《過安樂山》詩“天師化去知何在,玉印相傳世共珍。故國子孫今尚死,滿山秋葉豈能神?”詩中所稱的天師即張天師,所謂的秋葉就是天符樹葉。到了隋代,僅十餘歲的綿竹人劉真曾説:“非雲巖石竇無以養神,非金虎木龍無以昇天”。他出家經宜賓平蓋山、瀘州方山再到達筆架山,他認為此山是神仙福地,於是在筆架山“披荊棘,闢舊洞以居。”,服食所煉丹藥,絕食數十年。劉真在筆架山修煉時,邑人在登筆架山時,看見他鬍鬚眉毛皆白,很似王法興,他點頭認可,後來世人才知道劉真前身即合江王法興。據説張陵和劉真在飛昇成仙后就是藉此巖石隱形的。

好了,咱們剛才領略了巨型隱像魅力,現在我們將要前往的就是雲台寺。這雲台寺建於隋代,山門前至今保留着六百多年的古樟,為川南少見。寺廟在一大片的楠竹林和香樟林的掩映之中,寺後楠竹萬株,兩側蒼松滴翠,古樟參天,登望江台遠眺,長江一瀉千里,赤水狀若游龍,如畫風物,盡收眼底。寺廟保存完好,廟內還蕆有黃庭堅的碑文,朱德元帥的詩詞、明代的壁畫、重達千斤的清代銅鐘。大家請緊跟着小×去一睹為快吧。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山東的名勝古蹟、山水風光舉不勝舉。

各位遊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長島林海公園。

林海公園位於長島縣城東南端,北含烽山凌空的鳥展館,南銜玉灘堆雪的長山尾(黃渤海分界線),佔地154.2公頃。這裏山巒起伏,千畝松濤,,百鳥棲息,浪綠波翠,因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而聞名,有“森林氧吧”之稱。1992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20xx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級旅遊區。

景區內生態環境良好,陸地植物780餘種,海洋動植物278種,每年途經這裏的候鳥315種,10萬多隻。1984年國家投資在這裏建起“候鳥保護環志中心站”,成為國內外環志研究的重要基地。

遊林海公園,可循環山、環海兩條線遊覽。

走環山路,須先登八卦台。八卦台位於林海公園的中心部位,登上台來,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頓覺天高地闊,心胸豁然開朗。傳説全真道教的丘處機曾專程從棲霞來此採氣,只可惜已很難找到他的足跡了。

八卦台向北,有一“拂雲亭”,亭子不大,卻盡融險與奇。遠遠望去,小亭本已懸於崖上,卻偏偏還要探身崖外,真若拂袖雲中,極撩撥人們的興致。踏進小亭,如在空中俯瞰大海,大竹、小竹、萬鳥、高山諸島盡收眼底。有幸者還可領略海上奇觀:海滋、海市、平流霧等。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宋朝詩人蘇東坡説過: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當年詩人的讚美成了今天虎丘的廣告詞。

到虎丘,過去有兩條路,一條是我們今天走的汽車路,過去趁乘馬車可抵;另一條是水路,從閶門下船,經過唐朝刺史白居易開挖的白堤七裏山塘,在虎丘“海湧流輝”水碼頭前靠岸。

一般的寺廟都藏在深山,而虎丘卻是山在寺中。有一句打油詩就形象地點出了虎丘寺寺包山的特點:“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鎖寺門”。

現在我們來到了虎丘山門“海湧潮輝”。這四個字點出了虎丘的來歷。虎丘原名海湧山,遠古時這兒是一片枉洋,幾個綠色的島嶼在潮漲潮落時隱時陷,當時稱為海湧山的虎丘最矮小,卻美麗,如浩淼碧波中閃爍的明珠流輝至今。“海湧流輝”水牆門是照壁的一種,蘇州拙政園舊大門前至今仍保存有巍峨古樸的水牆門,體現了水鄉人家的門面和臉面。

我們知道,吳王闔閭在蘇州建闔閭大城是在公元前514前。那時的中國正是春秋時期,各小國之間戰事不斷。正當我國大部份地區還處在青銅器時代,吳國因為鑄鐵、鑄劍而出名,出現了歐治子、干將、莫邪等鐵匠。公元前496年,吳國對越國宣戰,吳王闔閭受傷死於返程途中。為了修建吳王闔閭墓,吳國動用了十萬民工,並隨葬三千把寶劍於墓中。為了保守吳王墓的祕密,盛傳吳王下葬三日之後,有一白虎蹲於海湧山上,世説為吳王霸氣凝聚而成。從那以後,便有了虎丘的稱謂,至今已兩千五百年。

虎丘古蹟眾多,除了虎丘塔之外,就要數眼前的二山門即斷樑殿了。斷樑殿建於公元1338年。它的主樑是由兩根木料拼接而成,在兩端設計了一排造型優美的斗拱來托住懸挑出的大梁,解決了受力的問題。民間傳説是元朝一位皇帝故意出難題,下了一道聖旨,規定只能用專門配備的材料建造,不許使用鐵釘。但蘇州工匠們沒有被難倒,依靠經驗豐富的老匠師賽魯班的精心建成了獨具一格的殿門。門兩側對聯“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畫船人語曉市花聲”。描述了虎丘歷的盛況,房屋鱗次櫛比,畫船來來往往,話語聲、賣花的叫聲組成了一幅繁華的市井圖。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天遊峯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位於六曲溪北,景區中心。東接仙遊巖,西連仙掌峯,壁立萬仞,高聳羣峯之上。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登峯巔,望雲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為武夷第一勝景。

天遊峯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為上天遊;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遊。上天遊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觀賞台。從這裏賃欄四望,雲海茫茫,羣峯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説:“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峯固應第一也。”

下天遊的南端有近年改建的天遊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遊人提供方便。觀後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豔可愛。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台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餘處,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在妙高台背後,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遊巖的絕頂。岡上有仙遊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

為武夷第一勝地,位於武夷山景區中部的五曲隱屏峯後,海拔410米,它獨出羣峯,雲霧瀰漫,山巔四周有諸名峯拱衞,三面有九曲溪環繞,武夷全景盡收眼底。該峯東接仙遊巖,南續清隱巖,西連仙掌峯,壁立萬仞,高聳於羣峯之上。每當雨後天晴、晨曦初露之時,可在此欣賞雲海大觀。只見羣峯出沒於雲端,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有時還可看到奇妙的“佛光”。雲開霧散之後,憑欄四望,武夷山水盡收眼底。峯頂有胡麻澗,澗水如白練千尋從峯頂直瀉而下,被稱作“雪花泉”,為山中一大奇觀。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説“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峯故第一也”。天遊主要景點有:御茶園遺址、雲窩、接筍峯、隱屏峯、賞月亭。

峯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説天遊峯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説,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佔居的名山,就應該是天下"第一山"。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玄武湖的荷花有白、紅兩種,紅的似霞,白的如雪,誰看了都會陶醉。盛開的荷花有十多片花瓣,半開的荷花像一盞盞燈籠,最可愛的是那花骨朵兒了,小小的,圓圓的,逗人喜愛。一陣風兒吹來,荷塘裏亭亭玉立的荷花姑娘們搖着身子翩翩起舞,有趣極了。隨風而來的不僅是那荷花的舞姿,而且還送來了一陣陣令人心曠神怡的淡淡的清香。

春天,荷花種子一個個在淤泥裏發芽長葉,夏天,碧綠的荷葉和墨綠的莖頂着各種各樣的荷花破水而出,清新極了,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是啊!難怪南京人這樣喜歡荷花呢!荷花美,荷葉也不甘示弱,它雖然不如荷花一般美麗,卻以它默默無聞的精神打動了人們。荷花家族全是寶:根、莖、葉、花、花蕊都是中藥,為病人治病,為人類作貢獻。

《黃羚羊》和《紅櫻桃》都是南京培育出的荷花新品種,它倆在20xx年全國第十九屆荷花展中分別獲得一、二等獎。南京的《紅燈籠》榮獲碗蓮栽培技術一等獎。南京的荷花在我的心目中是最美的!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18

陝西曆史博物館是國家級現代化大型博物館,是一組雄偉壯觀的仿唐建築羣,佔地約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它彙集了陝西文化精華,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鑑於陝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國家共投資1.44億元人民幣,興建了陝西曆史博物館,於1991年6月建成開放。

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別具特色。它將中國古典宮殿建築和庭院建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色彩協調,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築風格,同時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

博物館珍藏了陝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萬件(組)展室面積達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統地展現出自115萬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陝西曆史。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11個朝代在陝西建都,歷時1000多年,是我國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地區,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説,陝西古代史是中國歷史的濃縮。

特點:陝西省博物館融中國古代宮殿與庭院建築風格於一體,典雅凝重,古樸大方,佈局協調,氣勢宏偉,體現了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館內設有中央空調、多功能照明系統,採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和中央控制系統。設有現代化文物庫房和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

陝西曆史博物館建築造型繼承唐代博大雄渾、典雅凝重的風格,借鑑我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佈局形式,同時運用現代先進技術,把我國盛唐時期古典建築風格與現代博物館功能要求有機地結合為一體,既保持了古老風貌,又有現代化的特點。屋頂採用唐代盛行的灰綠色琉璃瓦,顯得華貴莊重,古樸大方,牆面材料為仿石棉磚,門窗則採用大塊茶色玻璃和鋁合金框架,館內配備可控制温濕度的全封閉中央空調系統,多功能的照明系統,自動防火防盜系統,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設有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具有先進的化驗、測試技術和文物保護修復手段。為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建有電腦控制並擁有30萬冊藏書的圖書館和6國語言同聲傳譯的國際學術報告廳。此外,還有設施完善的文物庫、資料室、購物中心等。

珍藏:館內珍藏了陝西出土文物精品37萬件,遊客可欣賞到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萬年前到公元1840年間的陝西曆史文物。

結構:展室總面積達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大部分,其中陝西古代史陳列、陝西青銅器珍品展、陝西曆代陶傭精華展和唐墓壁畫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進入博物館大廳,迎面巨幅照片向人們展現出奔騰咆哮的黃河和綿亙無垠的黃土高原。這是孕育誕生陝西曆史文化的地理環境。陝西的歷史是黃土地文明的歷史。昂首屹立在大廳中央的巨獅是這種文明的標誌。它造型雄偉,氣勢澎湃,石刻之精美,氣魄之弘大,堪稱“東方第一獅”。這頭石獅來自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母親楊氏的順陵。中國古代的獅子及獅子雕刻藝術由阿富汗傳入,中亞的浪漫奇特與東亞的深沉渾厚在這裏如此完美地融合為一體,集中體現了陝西曆史文化的基調。近1500米的展線由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部分組成。位於博物館中央上下兩層的基本陳列薈萃了陝西出土文物的精華,展出的3000餘件稀世珍品從陝西出土的幾十萬件文物中精選而來,許多珍貴文物在這裏首次公諸於世,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統地展現出自115萬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陝西古代歷史,並使人們瞭解陝西一些重要考古遺址的基本面貌。

漢·四神瓦當(朱雀) 直徑15.8釐米,邊輪寬2釐米,陝西漢長安城遺址出土。朱雀口卸寶珠,昂首翹尾,更顯得威嚴勢猛,神聖異常。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19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大家參加我們商務旅行社的周莊一日遊。我是你們這次周莊之行的導遊,我姓時,名嵐嵐。大家可以叫我時導也可以叫我嵐嵐。

我們今天的行程是這樣安排的,早上我們以遊覽景點為主,所以呢一會進景點之後呢請大家先跟着小朱朱參觀景點,參觀過程中呢我會為大家做相關的景點講解,由於今天是星期六(天),遊客比較多,容易產生擁擠,容易走丟,所以呢小朱朱在這裏再次請大家務必跟緊了,吃過中飯我們就自由活動。中飯我們是定點不訂餐。下面呢請大家拿出手機記一下我的手機號碼。。。。。。。。。。如果走丟了,不要怕只要打我的電話我會第一時間找到你們的哦,如果打不通就多打幾遍。有沒有誰還不清楚的啊?(迴音沒有)在進景點之前,我們先要去拍一張免費的大頭貼,這個有什麼用呢。主要用於與周莊內居民區分開來。便於檢票。我前面也説過了,今天人比較多,團隊也很多,所以呢請大家排隊,不要擁擠。耐心的等待。如果小朱有什麼照顧不周的地方就請大家見諒了。

好!下面呢,我給大家啊介紹一下我們的水鄉古鎮——周莊。我們今天所遊覽的周莊呢地處蘇州崑山市、吳江市、上海的青浦縣三縣市交界之處,東面不遠就是有名的澱山湖,從這裏乘汽車到上海的大觀園只需要十幾分鍾。所以有人説:“周莊是澱山湖畔的一顆明珠。”

周莊,是一個有着九百多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它有悠遠的傳統,淳樸的民風,古老的建築,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説;“周莊不僅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中國台灣經緯雜誌盛讚周莊是“中國第一水鄉”。很多客人在遊覽了周莊之後,這樣説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還有一個周莊。”大家為周莊保存着如此眾多的明清建築而讚歎,為“小橋、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

周莊為什麼叫周莊呢,我們顧名思義就是周家人的莊園。其實,周莊最早的時候叫貞豐裏,在九百年前在該地有一位姓周的迪郎將二百畝捐出建成全福寺,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將貞豐裏改稱為周莊。

今天我們主要遊覽的景點有張廳,沈廳,雙橋等等。這當中的沈廳是當時的富豪沈萬三的莊園。當初沈萬山利用周莊的河道與外商做外貿,從而使周莊的經濟迅速發展了起來,也使自己富甲一方。沈廳為江南民居之最。沈廳是“七進五門樓”,它的七進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進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進是沈廳的第二部分,是接待賓客的地方;第五、六、七進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總之,這三部分可以用四個字來歸納:“前廳後堂”。

關於的導遊詞範文 篇20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張夢其。

我們現在參觀的是八達嶺,八達嶺是古代人們建的,是為了防禦敵人入侵的,還是三種朝代建的。一共一萬三千多米。長城是從西頭的嘉峪關到東頭的山海關,還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大家請看,城牆外三米多的垛子,垛子上的長方形上的口子,那口子是望口和射口,是用打仗用的。還有隔三百多米的城台,城台是用屯兵和互相呼應用的。

各位遊客,那是可沒有飛機、火車、汽車,和起重機,都是古代勞動人們,把一塊塊重兩三斤的石頭,都靠上去的。難怪被稱為七大奇蹟之一的。

參觀完了長城,要千萬要記得這氣魄雄偉的長城。大家就請自由觀賞。謝謝大家了。

標籤: 範文 導遊詞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nan/kg8j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