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北導遊詞 >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1

位於武漢市黃陂區葉店鄉楊家灣盤龍湖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公元前15世紀左右,商代前期古城遺址,面積約1.1平方公里,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古城之一。 盤龍城城池在遺址的東南部,近似方形,南北長約290米,東西寬約260米,周長1100米。現殘存有土夯城垣,城外壕溝遺蹟,大型宮殿(共3座),以及柱穴,大型柱基,陶製水管道等。現已發掘1號、2號宮殿基址,可復原為兩組宮殿建設,一為周圍有迴廊,中央分為4室,一為大空間廳堂,其建築格局與文獻所載"前朝後寢"相符。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城外四周分佈着民居、手工作坊遺址和小型墓地。民居為單體地面建築和半地穴式簡易窩棚。手工作坊有多處,一般為釀酒、製陶、冶煉遺址。 大型墓地分佈在城外李家咀一帶,已出土一批精美的商代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其中有大量的製作考究的青銅食器、禮樂器等,尤為罕見的是94釐米長的玉戈。 盤龍城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我國商代社會,城市建設及商代文化面貌等,具有極重要的價值。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嘉賓,大家好!今天將要帶大家參觀的是殷商古城——盤龍城遺址。

盤龍城地處武漢北郊黃陂區盤龍湖畔。盤龍湖將其三面環抱,因此得名盤龍城。1954年,長江洪水氾濫,武漢受災。防汛中,人們在盤龍湖取土築堤,意外發現了這座殷商文化遺址。這座長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商城,也是繼安陽殷墟以後的第二最早古城,於1988年 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它已入選為中國20世紀一百項考古發現之一。

下面先讓我們到圖片陳列室對盤龍城作一個具體的瞭解吧!這座建於商代前期的古城,其範圍東西長約1100米,南北寬約 1000米。城內有宮殿區,城外北為平民居住區,南為手工作坊區,東西為墓葬區。大家從圖中可以看到遺址城內東北部三座大型宮殿基址坐北朝南平行排列。城外四周分佈的手工作坊、小型墓地、簡陋民居殘跡以及城外較遠的大型墓地,典型地反映了早期城市的形態,即宮殿在城內,居民區、手工業區在城外。

這是一號宮殿的圖片。一號宮殿基址面寬39.8米,進深12.3米。基址台基向四面傾斜,地面鋪碎陶片,起散水作用。從殘存的柱洞和牆基可以推斷,這是一座由中分四室排列的宮殿。四室由木骨泥牆分隔,中間二室較小,且前後各開一門,而兩端二室只有正面有一門,估計是有後窗的。四室之外有一週寬約2米的迴廊圍繞,迴廊外沿有43根木柱,迴廊與主體建築之間,組成了重檐層疊的宮殿,屋面向四面斜坡。這種建築格局與古代文獻《考工記》等記述的“殷人重屋,堂修七尋,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及“茅茨土階”等商人建築格局是完全一致的。“四阿”即四批頂,“重屋”就是重檐,“茅茨”就是茅草蓋頂。

二號宮殿基址位於一號宮殿南面約13米處,東西長27.5米,南北寬約10.5米,四周有大檐洞8個。由於基址中間沒有間牆,這裏應該是一座大空間的廳堂。根據一號宮殿在後,二號宮殿在前以及結構來看,這可能是“前朝後寢”或稱“前堂後室”的佈局。文獻《考工記》追述周代宮廷是“內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盤龍城一號宮殿有四室,可能為嬪妃起居室,這二號宮殿中間沒有間隔,應該就是臣僚們參政議事的地方,當然也不能排除是舉行慶功、賞罰、婚喪、祭祀的場所。而這種“前朝後寢”以及廊廡、城垣環繞的格局,便成了此後3000多年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基本形式。

下面就請大家和我一起到盤龍城遺址現場邊走邊欣賞。按照當地老一輩人的介紹,在1954 年以前此城四周城垣高出地面7到8米,底寬約20米,而且輪廓完整,是一座外陡內斜的土城。外坡陡峭,難於攀登;內坡斜緩,便於登臨防守,這樣設計是處於設城自衞的考慮。城垣每面中間有一個缺口,應該是當時的城門。由於後來從地表上取出大量的土方,城垣面貌變化很大,今天僅存了這古城西垣和南垣部分,但它們仍高出地面1到3米。

好,大家一定已經注意到這城垣外的這條深溝了吧!這就是當年的護城河。壕溝與城垣走勢一致,口大底小,溝面寬約14米,溝底寬約4米,距今地表約有9米。溝底還發現了大量殘存的木板、木柱,據推想這可能是當時河上架的橋樑材料,橋用於通行。在壕溝外側分佈着商代遺址,經考古工作組發掘探測的結果斷定:城垣的建構,應該在商代早期,距今已有3500多年,屬於奴隸主統治時期的社會。城垣的夯築法是用層層水平式的夯土築出城垣的立體部分,同鄭州商城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它的規模要比鄭州商城小得多。這種中原文化風格建築,可以推斷是由中原人帶來的。

大家從現在古城內部的現場看,這裏地勢高低不平,東部為高地,西部為窪地,落差較大。高地為夯築而成的土台,低地可能是以為築城,築台取土造成的,後來就成了城內的池沼或飲水池了。東部土台上地勢平坦,夯土最後有1米左右。這裏發現有建築基址,以及上面的宮殿建築,宮殿外側的建築遺址可能是配殿之類。古人是水平相當高的建築師,這種高台建築除了取得層疊巍峨,遠看有“空中樓閣”的效果外,在功能上,能取得防水、防潮、通風、採光的好處。從防禦角度看,它有居高臨下,便於瞭望、利於防守的優勢。真可謂是全方位立體式的經典之作啊!當然這種高台建築,是由當時特定的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條件所決定的。

説到政治,我們不能不説説盤龍城戰爭軍事歷史了!早在新石器時代,長江中游地區的原始居民屬於三苗。據遺存和文獻記載,武漢最早的市民應該是位於三苗地區的盤龍城中居民,而三苗就是武漢最早的名稱。三苗不是一個單純的族體,而是一個龐雜的族系,其部落紛繁複雜,族民們英勇善戰。三苗鼎盛時,曾一度進入中原南部,同當時中原最早的夏王朝發生過沖突。傳説夏國君王大禹曾南征三苗,經過艱苦的戰爭才取得勝利。到了商朝,商王為了擴大在南方的勢力,為了爭奪南方資源,發動了南征,在武漢等地駐軍和移民,使長江中游大小部落俯首稱臣。公元前十四世紀左右,商王盤庚遷都殷城,其勢力繼續向南延伸。其中一支進入了漢水流域的溳水、灄水兩岸,就是今天的安陸、雲夢、黃陂等地區。在今天盤龍湖畔構築土城,大興宮殿、作坊,鑄造銅器,造就了商人在大江以北的一座堅實的軍事堡壘,這也就是今天我們來到的地方。非常遺憾的是這座展現武漢市文明曙光的軍事堡壘,在歷史上只是一閃而過,僅保留了近三百年就沒落了,只留下一座城池,在武漢北郊沉寂了數千年。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年盤龍城被攻陷時的畫面,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城內貴族們早已喝得東倒西歪,城中的奴隸和城外的三苗人拿着武器,裏應外合,出其不意地同貴族軍隊拼死硬仗,整個盤龍城中火光映天,商朝貴族落荒而逃。正是三苗人不畏強權、視死如歸的英勇精神,終於趕跑了中原商人,而這座興盛一時的商代城堡最終埋沒在了武漢的荒郊野外。我想,盤龍城的興盛與沒落也正雙向反映了積極進取、寧死不屈的楚文化精神層面的特徵。

好,接下來,讓我們參觀一下盤龍城文物展覽室。在這裏,出土文物之豐富,形式之多樣,藝術之感人,是盤龍城遺址的一大特色。他展現了我國南方古代文明的瑰寶,描繪了一幅豐富多彩的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圖景。這裏出土的文物有青銅、陶器、玉雕、木雕和石雕等多種物件、在生產方面,則有鍤、羌、斧、鏟、錛、鑿、鋸、刀、鐮等些是衡量當時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標尺;在禮儀祭祀等方面,有鼎、鬲、甗、簋、斝、爵、觚 、盉、罍、卣、盤等,這是奴隸社會一定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在兵器方面,有戈、矛、斧、鉞、刀、鐓、鏃等數種類。特別是厚重的大鉞、既是戰爭的重要武器,又是“大辟”的刑具,説明當時這裏曾駐有一支裝備“先進”的部隊;在食器和飲器方面 則有鬲、鼎、甗、斝、爵、杯、簋、盆、碗、甕、缸、豆、壺、罐等器具。其種類、形制益臻完備。大家看這些隨葬用的酒器,有釀酒用的罍,貯酒用的壺、卣,温酒用的盉、斝,飲酒用的爵、觚等、其種類數量之繁多,令我們不禁想到,我們的祖輩們是如何的嗜酒啊!

這些文物大都造型典雅,雕飾奇巧,線條流暢,僅銅器上使用的紋飾就有饕餮紋、夔紋、目雲紋、弦紋、夔紋、三角紋、圓圈紋、鏤孔、渦紋、雲雷紋和線紋等。如這饕餮紋,古代傳説是一種食人的猛獸,眼如銅鈴,口似血盆,令人毛骨悚然。《呂氏春秋》上説的“周鼎者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它象徵了一種權威。

隨着這個富含文化的千年“死城”的沉寂,楚國的先民帶着中原文化在荊楚大地成功地與本土三苗各族融合,隨着楚國的強盛,形成了與中原文化分庭抗禮,中華主流文化之一——楚文化。正是盤龍城引進了中原文化,傳播了開創的精神,加深了民族間的瞭解和溝通,加快了南北文化融合的步伐,成為了博大精深,異彩分呈的文化的淵源。才讓我們於數前年後在這個車水馬龍,燈火闌珊的都市之外的承載悠久文化盛宴的殷商博物館心有所獲!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3

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原名為武漢市黃陂灄口經濟發展區,成立於1992年12月(武政199270號),20xx年5月,經市開發區管理辦公室同意(武開發區辦20xx5號),更名為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履行職能不變。20xx年,國家發改委和省政府重新審核批准為省級開發區,核定規劃建設面積20平方公里。開發區文化底藴深厚,區位優勢獨特。開發區地處黃陂最南端,市區之北最近郊,隔府河與漢口相望,在武漢外環線和中環線之間,為陽邏深水港、漢口火車站、天河機場之間的一個“金三角”,是武漢市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帶。

原轄區為灄口鎮,國土範圍157.5平方公里,1993年,黃陂縣成立灄口經濟發展區管理委員會,屬縣人民政府派出機構。20xx年4月,黃陂縣改區後,劃出42平方公里(含劉店、下集、葉店、許廟、劉古塘五個村)交發展區管委會封閉託管。20xx年9月,區人民政府將岱黃高速公路以西另外7個村(後湖、劉集、丁店、三店、豐山、龍王廟、黃花澇)劃入開發區託管,區域行政區劃範圍為88平方公里,12村共有140個自然灣,188個村民小組,10493户、33299人。 開發區境內的商代古城遺址盤龍城,被譽為中華瑰寶,距今有3500多年,已出土一批珍貴文物,1988年被國務院確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被追溯為“華夏文明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漢之根”。盤龍城遺址絕對保護區1.1平方公里,相對保護區4平方公里。盤龍城遺址現由市文化局直接管理,在此專設了武漢市盤龍城遺址博物館籌建處。市人民政府對保護、開發、利用盤龍城高度重視,被列為市“十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擬在遺址附近修建“武漢盤龍文物博覽園”、殷商文化一條街、遺址復原區等,並已開始引資對其進行旅遊開發。

開發區區位優勢獨特,交通便捷。開發區境內楚天大道東接岱黃一級公路,西連天河機場和外環線,南通過盤龍大橋與市區直接相連,北接川龍大道直達黃陂城區。開發區地處黃陂最南端,市區之北最近郊,隔府河與漢口相望,在武漢外環線和中環線之間,為陽邏深水港、漢口火車站、天河機場之間的一個“金三角”,是武漢市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帶。

基於開發區具備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的基礎條件,從而確立瞭如下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堅持走誠信立區、環境興區、開放強區、招商富區的發展路子,依託武漢、輻射中國、放眼世界,努力把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建成武漢現代製造業的密集區、高新科技的產業區、環境優美的生態區、中外聞名的旅遊區、臨空港產業區;建設類似上海浦東的武漢新城。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4

成吉思寶格都山:距別力古台鎮西35公里,位於101省道北側15公里,海撥1303.2米,相對高度208米,佔地面積6平方公里,系火山玄武巖地質結構,形成於上新世第三紀。該山雄偉壯觀,自然風景十分優美,北山坡酷似成吉思汗的仰面頭像,其頭髮、額頭、眼眉、眼睛、鼻樑、上下嘴脣、下頜、鬍鬚等,比例恰當,形象逼真,神奇至極,尤如成吉思汗與蒼天仰面對話,故稱“成吉思寶格都山”(意為成吉思汗聖山)。據傳,成吉思汗曾在此祭祀長生天,因此長期以來深受廣大牧民的敬仰和頂禮膜拜,被賦予了神奇的人文內涵,成為了全旗祭祀的聖山。每年農曆5月15日的祭祀場面十分盛大,儀式極其隆重。

聖山周圍地域廣袤,野趣橫生。清澈透明的季節湖依傍在聖山的身旁,與它遙遙相望的是天然的梯形火山台地,就是人們平常所説的平頂山,這裏流淌着稀有的火山熔巖礦泉水。聖山的北邊環繞着哈喇土裏木湖,雨水豐沛時,可形成三個湖,好像是祭奠成吉思汗的三尊美酒。

此外,這座神奇的孤山能夠顯現若干景象,實屬罕見,從東側向西望去,能看到聖山仰面頭像;從西北面向東南方向望,則呈現出一位雍榮華貴的婦人頭像;從東南面向西北望去,卻又像一頭雄獅。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5

廣西容縣真武閣在城東繡江北岸,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閣下有石台,稱古經略台。樓閣平面矩形,三層,高13.2米,加上石台,總高近20米,是周圍區域觀賞的對象。登閣遠望,也可遙瞰東南遠處的都嶠山與繡江景色。真武閣二層以上比底層收小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遠而樓層很低,比一般樓閣的出檐節奏更快,有強烈的韻律感和動勢,使得它不象是一座三層建築,倒更象一座單層建築而有三層重檐。但它又較一般重檐建築更為從容和層次鮮明。屋坡舒緩流暢,角翹簡潔,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氣魄,非常清新飄逸,是充分表現中國建築屋頂美的佳作。真武閣不以濃麗華貴取勝,而以輕靈素雅見長,灰黑色的鐵黎木不加油飾,屋面為小青瓦鑲綠脊,色調極清雅柔和。

屹立於容縣城東繡江之濱的真武閣,相傳建於唐代乾元---大曆年間(758年---779年),因詩人元結任容管經略史時所建而得名,台上原有建築早廢,現在我們所見到的三層純木結構真武閣,是創建於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真武閣輕盈秀美,玲瓏剔透,“隆棟蜚樑,鬥窗雲檻”,“摘星辰於尺五”,“縱目以四方”,“為一邑之具瞻”。

古經略台真武閣是文化公園中最珍貴的古建築,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略台是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詩人元結任容州都督府容管經略使時,為了操練兵士和觀賞周圍風光所建,台上原有建築早廢。到明代萬曆元年(1573年),為奉祀真武大帝以鎮火災,在經略台上建起了三層樓閣,即真武閣,至今已有400多年。閣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黃瓦寬檐,全閣用近3000條格木構件,以槓桿結構原理,串聯吻合,互相制約,合理協調組成一個優美穩固的整體,全閣未用一件鐵器。更為奇特的是,二層樓的四根大內柱,雖承受上層樓板、樑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的沉重荷載,柱腳卻懸空不落地。400多年來真武閣經歷了多次地震和暴風的襲擊,仍巋然不動,安然無恙。1962年我國著名古建築學家樑思成教授親自到真武閣進行詳細考察後説,在木結構建築中,乃至現代任何金屬建築中,主要依靠這種槓桿作用來維持一座建築的平衡,是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樑教授發表的有關真武閣的專題論文,引起海內外專家學者廣泛關注,紛紛前來參觀研究,無不為真武閣的奇妙結構和優美壯麗的造型而感歎。

真武閣踞高台,瞰繡江,下臨古城殘垣,以其豐富的科學、文化、宗教內涵,成為容縣唯我獨有的壟斷性人文資源,充分展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堪稱世界古建築奇蹟,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和藝術觀賞價值。

文化公園內的景子銅鐘,為自治區級保護文物。銅鐘用青銅鑄造,重3500斤(古制),是廣西現存最大銅鐘之一。據鑄於鐘身的文字所載,此鍾是唐代河南人房儒復任容管經略使時於貞觀十二年(796年)鑄造的,那年是農曆丙子年,為避唐高祖之父李丙名諱,以“景”字替代“丙”字,稱為景子銅鐘,至今已1200餘年。此鍾原鑄於唐代容州開元寺內,該寺早毀,銅鐘歷經滄桑,倖存至今。景子銅鐘色澤光潤,造型渾厚莊重,鐘身浮雕的縱橫絃線條流暢,體現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冶鑄技藝,也富於歷史研究和觀賞價值。

在經略台真武閣周圍,歷史上還有多座古建築,如唐代面面亭、明代靈鍾亭、清代遊廊及臨江古城牆等,都已毀廢。容縣博物館關於擴大真武閣景區範圍的構想一文中,提出將上述古建築修復,建成一個古建築博物館的設想是可行的。此外,文化公園向東擴展後,還可恢復貴妃梳粧枱,並適當修建一些仿唐代、明代建築,如演藝場、手工作坊、美食購物街等。定期演出唐代、明代樂曲和歌舞,如楊貴妃霓裳羽衣舞等,以及唐明兩代服飾表演,並可觀賞仿代明代工作仿的技藝表演,購買能反映當時風貌和特色的紀念品、工藝品,品賞當時美味佳餚和風味小吃。上述旅遊項目,必將大受廣大遊人的歡迎。將真武閣以西的船廠舊址及鄰近的繡江湖水面開發成為繡江樂園。繡江湖平靜寬闊,波光粼粼,是開展水上游樂活動的理想場所。遊人在湖上泛舟,放眼四望,西為宏偉的長268米的繡江大橋,如長虹凌空橫跨江上;東北面古樸端莊的真武閣掩映在綠樹叢中;北邊容城臨岸建築高低錯落,鱗次櫛比;東南方雄奇的都嶠山八大峯歷歷在目;而西北面,氣勢恢宏、延綿起伏的大容山奔來眼底。繡江湖美景如畫,在繡江樂園各項水上游樂項目建成開放後,將成為容城一處遊樂和度假的勝地。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6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北距井陘縣城30公里,東北距石家莊市70公里。總面積180平方公里。蒼巖山所在地方圓幾十裏,皆為荒山禿嶺,唯獨此山林木蒼翠,古樹葱籠,峭壁巖,處處綠色,故名“蒼巖”。山高一千多米,奇峯險崖,挺拔峻秀,山上飛瀑高懸,山下清泉流暢,沿途建築成羣,或依危巖,或跨斷壁,或沿山曲而縈迴,或臨深壑又設置,構築巧妙,擇景幽奇。古人以“萬景臨諸壑,千峯拱上方”的詩句來讚美它。山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温和,景色迷人,是冀中地區一處旅遊、觀光、避暑勝地。山上樓、台、殿、閣,多掩映在林蔭樹叢之中,猶如“仙山瓊閣”。山中有著名的福慶寺,相傳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曾在此削髮為尼而名傳天下。

蒼巖山為太行山支脈,風景優美,草木繁茂,加上山間眾多的古建築,兩者交相輝映,渾成一體,構成了“蒼山十六景”。上山處處有景,景景觀奇,景景有典,自古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盛譽。

蒼巖三絕

“蒼巖三絕”有人工建造,有自然生長,它們都以奇景誘人,吸引着無數愛好尋奇覽勝者不惜遠道前來觀賞。

橋殿飛虹:“橋殿飛虹”即著名的橋樓殿。這是一座建造在峽谷頂部石橋上的古建築,上接青天,下臨深谷,如彩虹高掛,與白雲齊飛,古人曾為它寫下了“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影共樓飛”的讚美詩句。遊人至此,無不為這奇妙的高空建築所吸引,停步仰觀,驚歎不絕,稱為“天下稀寶”、“人間奇景”。

碧澗靈檀:“碧澗靈檀”是在橋樓殿前面一段澗谷中生長的一羣白檀樹,其形態奇特,為其他山區所罕見。樹根裸露,樹幹沒皮沒心,盤抱巨石,奇姿異態。當地羣眾以其不同的形態分別取名為“迎客檀”、“羅漢檀”、“姊妹檀”、“鴛鴦檀”、“盤龍檀”、“卧虎檀”、“菩薩檀”、“仙女檀”、“晰蜴檀”、“松鼠檀”等,不下幾十種,常使遊人駐足而觀,興趣無窮。

懸崖奇柏:“懸崖奇柏”是指生長在蒼巖山上的一羣古柏,有崖柏、沙柏、香柏等,都長在懸崖絕壁上,有直立、有橫生、有側出、有倒懸,千姿百態,古樸蒼鬱,樹齡都在二三千年以上。更為奇特的是,這幾千株古柏,不論長在何處,它們都朝着南陽公主祠一個方向生長,亦是蒼巖山上一大奇景。當地稱為“古柏朝聖”。

蒼巖書院

進了山門始見其西側有一小院,名“蒼巖書院”,建於明代,院雖不大,但古色古香,莊重典雅,造在峽谷危巖間的一座石橋上,下有泉水淙淙,上有濃蔭遮蔽,環境十分優美。樹影婆娑,陽光少見,消幽涼爽,是夏季避暑的佳地。“書院舞蔭”之名亦由此而得來。古人曾以詩記之:“日光不到忘晨夕,絕似丹邱小洞天。”

過了“書院舞蔭”,沿途上山,一咱經碑房、萬仙堂,即至“碧澗靈檀”,在這狹長的澗谷中,生長着密密麻麻的白檀樹,多姿多態,引人流連。再行可達跨虎登山廟,此廟相傳為紀念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進山修行時,因道路艱險難行,得到仙猴相助,跨虎登山而建的。廟中有石碑一塊,刻記其事。這當然也是民間神話傳説而已。

橋樓殿

橋樓殿是福慶寺主體建築之一,也是蒼巖山風景*佳之處。這裏雙峯對峙,峭壁巍然,中開一線,下臨百丈深澗。在崖壁上凌空習架着三座單孔石橋。據考證建於隋代,其中間一座長15米,空約9米,上面建有橋樓殿,寬五間,深三間,為兩層九脊樓閣式建築,四周圍以出廊,重檐歇山頂,檐角高翹,琉璃瓦頂,黃綠相間。正脊兩吻間還有仙人跨龍、獅子馱塔等飾件。結構精巧,風格獨特,與周圍自然景色混成一體,具有清代早期的建築特點。其西面橋上也有一殿,名天王殿,規模較小,也沒有橋樓殿壯觀和有名。東面的橋沒有以上兩橋大,橋上也無建築,名小天橋。

橋樓殿內塑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神像,神態莊重,形象維肖。牆上還有彩繪壁畫多幀,都是我國古代雕繪藝術的珍品。整個殿宇雕樑畫棟,氣勢恢宏。在石橋的橋拱上鐫刻着怪獸、駿馬和人物等浮雕像,亦形態生動,頗具古意。

人若站在殿前,憑欄遠眺,只見羣峯如屏,重巒疊嶂,雲霧蒼茫,“蒼山似海”,似有置身於仙境之感。若扶欄低頭俯視,但見谷底樹木葱鬱,白檀滿澗,泉水逶迤,川流不息。人若在谷底抬頭仰望,則見天開一線,橋殿凌空,有如長虹貫天。遊人至此,無不驚歎我國古代建築工匠們的大膽構思,巧奪天工,歎為“天下奇觀”。

福慶寺

福慶寺是蒼巖山上的主要寺院,原名興善寺,始建於西晉,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至隋代曾大肆擴建,規模宏偉,金碧輝煌,是一座依山而築、臨景而置的古建築羣。相傳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因不滿當時父皇殘暴,朝正腐敗,不辭遠道來此削髮為尼,靜心修度,行醫濟世。於是寺名亦隨之名聞天下,成為我國著名的佛教古剎。

從正山門沿澗入山,過萬仙堂後,一路上怪石嶙峋,白檀茂密,雲嵐飄渺,山徑蜿蜒,至“懸蹬梯雲”,山勢更陡,向上攀登三百六十多級石階,才到達大寺門前,門上有聯:“殿宇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道出了這裏的自然意境,耐人尋味。字體瀟灑自如,不知出於哪位名家的手筆。門前在兩座對峙的峭壁上,架有飛橋,橋上有殿,即橋樓殿和天王殿。

福慶寺內有大佛殿、圓覺殿、靈官廟、梳粧樓、關帝廟、藏經樓、蒼巖古塔、公主祠等建築,有的依崖,有的臨壑,佈置在蒼山綠樹之中,景色特別幽美。此外,這裏還有峭壁嵌珠、絕巘回欄、山腰綺柏、尚書古碣、説法危台、虛閣藏幽等景點,亦為遊人所讚美。

南陽公主祠

公主祠在橋樓殿以北,亦是福慶寺主要建築之一,是為紀念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在此出家為尼而修建的。祠寬三間,進深一間,坐西朝東北膚有斷崖,面臨絕壁,飛檐斗拱,畫棟雕樑。檐下掛風鐸,共聲悠揚。祠內置三佛龕,正中塑公主像,其兩妹從侍兩旁。兩側各塑有樂伎12名,手執樂器,有彈有吹,神態自如,形象逼真。牆上佈滿壁畫,都是以公主修身得道、濟世救人的故事為題材,工筆彩繪,色彩鮮明,線條流暢,層次分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頗有藝術價值,至今仍保存完好。

公主祠後面有一山洞,洞內建有公主寢殿,原有公主木雕像一尊,側身而卧,現已不存。祠南有一磚塔,八角五層,高約10米,玲瓏別緻,為明代晚期所建造。

此外,從橋樓殿向東行,經圓覺殿、南天門,過“空谷鳥聲”,即至“竅開別天”。這裏是一處懸崖絕壁,遊人至此已無咱可行。只見崖畔有一山洞。若進洞沿着洞中小路,一路曲折盤旋,拾級而上,*後至出洞口已是在山巔的一山凹處,極目遠望,天高地闊,氣象萬千,真是“竅開洞府,別有天地”,故名“竅開別天”。

山凹處建有四角形風雨亭一座,供遊人避風雨、觀山景。若再沿着山樑上小石徑繼續上山,不久即可至蒼巖山的*高峯——觀日峯,附近建有“玉皇頂”,內供玉皇大帝神像。從玉皇頂下來,過風雨亭,繼續東行,還有“陰崖石乳”、烈古台、老虎洞、東天門、孤峯古柏、智公巖、爐峯夕照等景點。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7

大家好!我是這次北京長城的導遊王若昕,大家叫我王導就可以了。提起長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可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長城去感受它的壯觀吧!

大家看到這一望無際的長城是否有心潮起伏的感覺呢?是的,這是我國古代無數的勞動人民用雙手創造的一個奇蹟!古時科技不發達,沒有起重機這些現代化的設備,長城上的每一塊磚都是古代的勞動人民用肩挑背扛一塊塊的用手砌成的!現在大家請看我們的左右側,這成排的垛子,都是用巨大的磚塊砌成的,城牆上都留着整齊均勻的“齒”,“齒”與“齒”之間的間隔就是瞭望口,每個垛下面的小口就是射口,這是專門供古代打仗時瞭望和射擊用的。大家再看,前方像城堡一樣的正方形,是屯兵的保壘,打仗時城台之間可以相互呼應。我們現在走的這段長城叫八達嶺,共有三個烽火台,登上第三個烽火台就算是到達長城的最頂端了,旁邊還有毛主席當年親手種下的一棵“好漢樹”。所謂的“不到長城非好漢”就是指的這裏!

本次旅遊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裏,謝謝!歡迎你們再到北京遊玩,再見!

長城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8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井陘縣境內,總面積63平方公里,素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之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蒼巖山中心地帶形成了奇異的斷崖絕壁及優越的生態環境。俯瞰蒼巖,東西雙峯對峙於前,南北一嶺橫亙於後,峯嶺相向的側面,壁立百丈懸崖,福慶寺就建在谷中崖間。

蒼巖山最大的特點是:這裏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宗教寺廟眾多,山巒中有不少名殿古剎。 蒼巖山上古木參天,層巒疊翠,自然景觀奇特繁多,其中以“碧澗靈檀”、“陰崖石乳”、“峭壁嵌珠”、“爐峯夕照”、“山腰綺柏”、“竅開別面”等“蒼巖十六景”最為著名。 在這些峯巒之間,散落着眾多禪房、古剎、亭台、碑碣,大都是明清時期的遺物,這些建築或建於峭壁之上,或坐落於斷崖之下,雕樑畫棟,古色古香。主要的有福慶寺、書院、萬仙堂、公主祠、橋樓殿、玉皇頂、峯迴軒、藏經樓等。其中尤以橋樓殿最為有名,只見在兩壁斷崖之上,凌空架有三座單孔石拱橋,橋上還建有樓殿,從山下仰望,橋樓凌空飛跨,雲移樓動,恍然欲飛。此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作。橋樓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據考證石橋為隋代建築,時間略早於趙州安濟橋。在橋樓殿上方100米的彎路上,過往行人皮膚有變黃變綠的現象。此為蒼巖山“一奇”。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9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戰國末期,中國歷史在羣雄紛爭中,走到了一個何去何從的緊要關頭。當時,雄心勃勃的秦國欲出函谷山,奪取天下,而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等一系列軍事改革,國力逐漸強大,成了唯一可與強秦抗衡的國家。公元前263年,秦伐趙,兩軍于山西沁縣的閼輿廝殺,秦軍慘敗,趙國曾創造了中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僅僅6年之後,一場無比慘烈的戰爭,卻使趙國從此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上黨素有“得上黨而望中原”之稱,而上黨郡的長平地區,又是“古冀之襟地,兩淮之咽喉”,因此,得此地者,必將得天下。於是,秦、趙兩國齊集長平,展開了一場決定中國歷史進程的大決戰。

面對趙軍固若金湯的嚴守,秦軍強攻無效,轉而施用反間計,誘使趙王撤回廉頗,換上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擔當主將。結果,趙軍被秦軍圍困40余天,彈盡糧絕,被迫投降。為防兵變,秦將白起下令,將手無寸鐵的40萬趙國降兵全部坑殺。一時間,趙軍頭顱堆積如山,血流有聲,“楊谷之水皆變為丹”,從此這條河被人們稱為“丹河”。

千百年過去了,今天有關長平之戰的山川地名依然隨處可見,人們在這片血染的土地上,還可以通過撿到的箭頭殘骸,印證出當年戰爭的慘烈。然而,長平大戰40萬人頭落地的時候,卻迎來了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的降臨。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10

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相當於兩個香港島。從東涌乘坐巴士前往昂坪,沿途樹木葱蘢,山嶺起伏,其間的鳳凰山和大東山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風貌。向南的海岸擁有許多岬角和海灣,大嶼山海岸線漫長曲折,港灣與沙灘、高山與流水、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蹟交相輝映。遊遍全島,恍如完成交錯時光的穿梭之旅。

遊大嶼山西南部,可説是一步一古蹟。從石壁水壩出發,沿引水道向西南走個多小時,便到達狗嶺湧。此地方除被不少郊遊人士列為最佳露營地點外,豎立?的「嶼南石碑」,更見證了一百年前英國迫中國簽下不平等條約、強租借新界的事件。站在這租借分界線,背後無盡的南中國海、索罟羣島、桂山島、萬山羣島全近在咫尺,遊人在這裏可盡享無限好風光。

再往西走便是香港境內的極西——分流。據悉,這裏是西面珠江三角洲的黃泥水和東面南中國海清澈鹹水的交匯,清水與濁水的分隔,故名分流。彎月形的分流東灣邊緣有座雍正時期的炮台,當年曾負起鎮守大嶼山至珠江一帶水域的重任。此外,附近的分流村、分流大學和天后廟,儘管皆空置破落,卻又古意盎然,值得參觀。

位於昂平大路的“竹園精舍”不可不去,裏面有一幅中堂蓮花圖。這一朵蓮花並非平常畫家所畫,而是出自慈禧太后御筆,畫上印有慈大後玉璽,是鎮山之寶。相傳早年香港淪陷時期,日軍經過竹園精舍時,連走路都不敢用力,只靜悄悄地走過,更加不敢進入騷擾,慈禧太后御筆蓮花圖由此得以保存。在此參觀,雖則沒有寶蓮寺的香火鼎盛,卻更添禪院的幽雅脱俗。從東涌經沙螺灣、深屈,到大澳寶珠潭,有一段全長約8公里的古道。古道沿海而修,歷來是遠足者最喜歡的路段。沿途還有一些客家排屋,這在大嶼山是很少見到的。

大澳漁村水鄉風情極為濃郁,是大嶼山最有生活氣息的遊覽勝地。這裏的河道,呈“入”字形伸展。那一撇的末端,就是大澳村的入海口,海就是着名的伶仃洋。傍晚時分,站在渡口的橋上看“伶仃落日”,景色壯美中另有一番滄桑。渡口租一艘遊艇,進入水鄉河道,一路前行,大澳水鄉最有特色的吊腳樓讓人目不暇接……

位於大嶼山昂坪高原上的寶蓮寺是香港規模最大的佛門勝地之一。寶蓮寺創建於1920xx年,雖僅70餘年,但因建築規模之大,地形環境之優美,有“南天佛國”之稱,為香港四大禪林之首。禪寺牌坊正對的木魚峯,有一座新建的世界最大的銅佛像———“天壇大佛”。大佛底座有三層,內一口大鐘,每隔七分鐘敲打一次,供人“解除108種煩惱”。它和寶蓮寺共同組成了聞名遐邇的佛教旅遊大區。

鳳凰山是大嶼山的最高山峯高達九百三十四米,是本港遠足人士的旅遊勝地,旅遊人士每多摸黑登山,觀看日出。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11

各位遊客們:

大家好!我叫陳潔娜,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到長城旅遊。

相信大家都知道長城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而我國曾經出現了三個修築長城的高峯,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加強統治,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並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防禦,“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築了一條近兩萬裏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而明長城則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的最高峯,工程之大,技術之精是獨一無二的。當年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當時元朝雖然已經滅亡,但是還保持着比較完整的軍事實力,加上逐漸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斷侵擾,所以開始修築長城。明朝大規模修築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的明長城全長6350公里。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築構完備,管理完善,佈局嚴密。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而長城在我國古代最原始的目的雖然是防禦,但是它同時還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軍事作用,第二則是經濟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屯田的開發和北疆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樂業,第三是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還保護了通訊和促進了對外開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不僅僅只有這三次修築長城的經歷,據統計,在上下兩千年裏,先後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都修建過長城,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如果將長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牆,繞地球10圈兒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間傳説:烽火戲諸侯和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生在萬里長城上的。如今,長城在經過幾次修整之後,基本恢復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且它還是當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喬劍”椴劑宋夜?6個地區,全長達到了10。8萬里。

遊客們,經過幾個小時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兩旁的山上,是蒼松翠柏好像雲遮霧障,禽鳥和鳴,溪流淙淙,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您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裏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峯,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長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 曲折綿延。這段長城的牆體是用整 齊巨大的條石鋪成,有的條石長達2米,重數百斤。內部填滿泥土和石塊,牆上頂地面的地方鋪滿方磚,十分平整。牆頂外側築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擊洞,內側建有宇牆。城牆每隔一段,築有一個堡壘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 叫敵摟,是守望和軍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牆台,高度與城牆 相差不多但突出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

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着一門大炮,名為“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於中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築也很有特色。原來還可登上敵樓觀山望景,但目前為了保護文物封了樓門。

從關城城台到南峯的最高處南4樓,城牆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為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

南峯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宏偉壯觀。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國著名的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時詠的詩;千峯疊翠擁居庸,山北山南處處峯。鎖鑰北門天設險,半哉峻嶺走長龍。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內側距城牆30米的山脊上,聳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瓏。這大概是當年“千總”的指揮所。

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廣大中外遊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以更優質的旅遊服務、更優美的旅遊環境迎接着大家的到來!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12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這是烏魯木齊機場到達廳裏廣告牌的宣傳語,看到這樣的口號無形中對喀什就充滿了期待。喀什一年中最美的兩個季節就是夏季和秋季,夏季山 花爛漫、秋季色彩斑斕。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副祕書長徐挺認為,喀什的美麗可以從視覺、味覺、聽覺多個維度感受,讓沒有來過的人嚮往,讓來過人的難忘。

塔縣卡拉庫裏湖多姿多彩

喀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從喀什前往塔縣所在的帕米爾高原,沿途可欣賞到層巒疊嶂的雪山、水天一色的美麗湖泊。這裏不僅是一條通商之路,還是一條旅遊大道,這裏擁有位於海拔5000多米高的國門,有位於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山山腳下的卡拉庫裏湖,沿途還有壯美的沙山、雪山……

卡拉庫裏湖,意為“黑海”,海拔3600米,湖深30米,總面積10餘萬平方公里,是一座高山冰蝕冰磧湖。水光瀲灩,映襯着巍峨莊嚴又深沉神祕感的慕士塔格 峯,白雪皚皚,山水同色,景色迷人。雖然卡湖最美是在夏季,但秋季依舊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精緻,金黃色的草甸,在藍天白雲雪山湖水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 湖的四周有冰峯雪嶺環抱,特別是周圍的龔格爾、龔格爾九別峯和慕士塔格峯更為這個湖增添了神奇而美麗的色彩。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裏,皚皚銀峯、金色草原和湖 邊畜羣倒映在湖中,異常優美。

千百年來,卡拉庫裏湖平靜地躺在雪峯之下,似嫵媚少女依偎在英雄的懷抱,湖水深邃莫測,一派原始風光。當地人都説海拔3600米的卡拉庫裏湖是兩大高峯梳粧的鏡子,湖邊的駱駝、駿馬、氈房,清晰地倒映在湖水之中,訴説着帕米爾高原上的故事。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13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諸葛亮廣場。很高興我能成為大家的導遊。我叫荊逸凡,大家可以叫我荊導,也可以叫我小荊。下面就讓我帶領大家走進諸葛亮廣場看一看吧!

諸葛亮廣場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而建造的一座廣場。每天這裏都熱鬧非凡,是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地方。走進諸葛亮廣場,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壯觀的諸葛亮銅像。只見他頭戴一頂官帽,左手拿着一把鵝毛扇,身穿一件長袍,眼睛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神氣極了!

向左走便是體育場。走進大門,一片綠茵茵的草地襯托着紅紅的塑膠跑道,好看極了!廣場上的人們有的在踢球,有的在跑步,有的在玩耍……走出體育場,向前走一段,就來到了遊樂設施場地。每到晚上,就會有許多小朋友在這裏玩耍,十分熱鬧。大人們也在一旁做些運動,鍛鍊身體。

“聽!這是什麼聲音?”噢!原來是從音樂噴泉那邊傳來的聲音。放眼望去,只見音樂噴泉隨着音樂,時而高,時而低,時而緩,時而急。音樂隨時變換着樂曲,噴泉也隨着樂曲變換着各種造型,像森林、像愛心、像柳條、像假山,美麗極了!

不知不覺,遊覽已經進入了尾聲,希望大家能開心!由於時間關係,還有許多地方沒能仔細講解,歡迎大家再次來襄陽做客。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14

白沙古井位於長沙市城南白沙街,在賀龍體育文化中心的西側,天心閣的東南面,白沙古井自古以來被稱之為江南名泉,是古城長沙的重要標識之一,享有“長沙第一泉”的美譽。

古井現有泉眼四口,泉水從井底汩汩湧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斷。靠山坳的一面橫立着一塊大石頭,上面刻着“白沙泉水”四個大字,高處圍有石欄,兩邊有麻石做的石級,井口都是花崗石砌成的,長約67釐米,寬約33釐米,深約70釐米。井口東側豎立着一塊“白沙古井”的石碑。白沙古井的北側有一個名為“白沙源”的茶室,南側建有迴廊和涼亭,周邊全部植着綠化帶,空氣非常的清新。白沙古井每天都要迎接很多的男女老少,他們帶着大桶.小桶.大瓶.小瓶蹲在井口一瓢瓢的舀水,灌進帶來的容器裏,然後滿載而歸。

看一看!白沙井的泉水是那樣清,清得能看見人的影子,沒有一絲雜質!瞧一瞧!白沙井的泉水是那樣綠,綠的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嘗一嘗!白沙井的泉水是那樣甜,甜的清爽,甜的清涼,甜的沁人心脾!白沙泉水清澈甘甜,孕育了一代代的長沙人,我們要保護好白沙古井,讓它永久的保存下去。

盤龍城導遊詞範文 篇15

園區景點獨具特色,設施完善齊全。有動物雕塑"羣虎雕塑";中國最大的人工鳥籠——"鳥語林",置身其中,人鳥同樂,彷彿迴歸大自然;中國第一條跨海客運索道,連接東西景點,鳥瞰山水一色,旖旎風光盡收眼底;大型海洋生物展示館——"水下世界"珍品會聚,目不暇接,令人留連忘返;海洋動物表演館,海獅、海豹的精彩表演,讓人大飽眼福;馬駟驥要雕藝術館,精品薈萃,給遊人以高雅的藝術享受。水下世界的美人魚、泳裝表演、動物表演場的動物表演,專場文藝演出精彩紛呈,處處洋溢着歡樂的氣氛。虎灘樂園內美妙的水下世界全長220米,佔地3300平方米。

步入"海底",幽暗的燈光下,靜靜的沙灘,古老的沉船和各種魚兒出現在你眼前,使人產生置身海底世界之感。這裏展出有真鯛孔鰩、河豚、鯊魚、馬面豚、類嘴鰈象鼻、海龜、海豹、企鵝、活珊瑚、活海葵等海洋生物一百餘種二千多史,色彩班斕五光十色,令人驚奇不已。重裝、輕裝、泳裝潛水錶演讓你大開眼界。美人魚潛水錶演將安徒生的童話重現眼前。迷人的鳥語林坐落在虎灘灣西南的山谷,佔地1.8公頃。林內放養有白、藍孔雀、丹頂鸚鵡、百靈、畫眉、白鷺等150餘個品種一千餘隻鳥禽,似一個大家族在一起"和平共處"。鳥籠內的山石林木取之自然,遊人隨山間曲徑迂迴,可與鳥兒親切"交談",迴歸自然,其樂無窮。鳥類表演場內為遊客進行馴鳥表演,有白鸚鵡走鋼絲、爬雲梯、騎自行車、開火車開飛機等十餘個精彩節目。數十隻經過訓練的孔雀,展翅東南飛,把千年古詩付諸現實,令遊客歎為觀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bei/yp9mq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