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北導遊詞 >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精選15篇)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精選15篇)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1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江南,湘北,那片向北傾斜的凹形地貌上,一泊湖水以天下為懷,一座閣樓以天下為標。北宋范仲淹用一篇散文將岳陽樓樹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一座地標,而湖區百姓以千百年來的勞作將洞庭湖建造成天下糧倉。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精選15篇)

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綠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區總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洪水期間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積有3900平方千米,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鬆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調節洪水,控楚帶吳。

洞庭湖區到底包括哪些地方呢?較為權威的劃分是,範圍包括岳陽、益陽、常德,長沙、湘潭、株洲和湖北荊州共7個市。洞庭湖區又分“純湖區”和“四水尾閭區”,其中,整個長沙城區,就屬於四水尾閭區。而我們此次《環行洞庭湖》報道的岳陽、益陽、常德三市中,還有汨羅、桃江、桃源、臨澧不屬於純湖區,也在尾閭區之列,而岳陽的平江、益陽的安化、常德的石門,還並不屬於洞庭湖區。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2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20xx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衡山導遊詞 ·張家界導遊詞 ·南嶽大廟導遊詞 ·天心閣導遊詞

“銜遠山、天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來,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勢躍然歷史的取景框中。碧波萬傾,沙鷗翱翔,浮光躍金,詩意盪漾。更兼有日落黃昏下,點點漁舟唱晚,平湖秋月裏,千傾碧波盪銀彩。此情此景,當是人間一絕。 洞庭湖大,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的説法。雖然現今與幾十年前相比,面積已小了一半,仍然還是全國第二大湖。 洞庭湖是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湖,浩翰無際,氣勢雄壯,自古就吸引着無數傑出的文人騷客吟詠、歌頌。屈原第一個來此吟哦,李白“將船買酒白雲邊”,杜甫卻倚着欄杆與巴陵古城同醉於洞庭春色,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把羣山看成“白銀盤裏一青螺”,孟浩然卻喟然一聲長歎“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洞庭湖之美在於廣博,那種水天一色,氣象萬千的景緻是紅塵中人永遠看不夠的風光。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3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20xx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銜遠山、天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來,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勢躍然歷史的取景框中。碧波萬傾,沙鷗翱翔,浮光躍金,詩意盪漾。更兼有日落黃昏下,點點漁舟唱晚,平湖秋月裏,千傾碧波盪銀彩。此情此景,當是人間一絕。洞庭湖大,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的説法。雖然現今與幾十年前相比,面積已小了一半,仍然還是全國第二大湖。洞庭湖是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湖,浩翰無際,氣勢雄壯,自古就吸引着無數傑出的文人騷客吟詠、歌頌。屈原第一個來此吟哦,李白“將船買酒白雲邊”,杜甫卻倚着欄杆與巴陵古城同醉於洞庭春色,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把羣山看成“白銀盤裏一青螺”,孟浩然卻喟然一聲長歎“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洞庭湖之美在於廣博,那種水天一色,氣象萬千的景緻是紅塵中人永遠看不夠的風光。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4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此刻東洞庭湖的寫照。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美麗的洞庭湖作過熱情的吟詠。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岳陽樓的視角(居高臨下)對洞庭湖變化多端的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至,膾炙人口。洞庭湖的氣勢雄偉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麗。即使是在陰晦沉霞的天氣,也給人別緻、譎祕的感覺,激起人們的遊興。碧波萬頃的洞庭湖不愧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間,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麼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在西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説正是源於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那裏每一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遊覽羣山需要用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遊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20xx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之後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那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財魚等珍貴的河鮮,還有君山名茶、羅漢竹、方竹、實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類產品,種類亦很繁多。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5

洞庭湖,歷史上有云夢、雲夢澤、九江、五渚、五湖、三湖、重湖、太湖之稱。

洞庭湖的名稱的歷來,有許多的説法。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雲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春秋昭元年,楚子與鄭伯田於江南之夢"。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濟江,入於雲中。"《漢陽志》説:"雲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稱雲夢。當時的雲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雲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説:"雲夢者方八、九百里。"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6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江南,湘北,那片向北傾斜的凹形地貌上,一泊湖水以天下為懷,一座閣樓以天下為標。北宋范仲淹用一篇散文將岳陽樓樹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一座地標,而湖區百姓以千百年來的勞作將洞庭湖建造成天下糧倉。

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綠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區總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洪水期間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積有3900平方千米,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鬆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調節洪水,控楚帶吳。

洞庭湖區到底包括哪些地方呢?較為權威的劃分是,範圍包括岳陽、益陽、常德,長沙、湘潭、株洲和湖北荊州共7個市。洞庭湖區又分“純湖區”和“四水尾閭區”,其中,整個長沙城區,就屬於四水尾閭區。而我們此次《環行洞庭湖》報道的岳陽、益陽、常德三市中,還有汨羅、桃江、桃源、臨澧不屬於純湖區,也在尾閭區之列,而岳陽的平江、益陽的安化、常德的石門,還並不屬於洞庭湖區。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7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20xx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銜遠山、天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來,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勢躍然歷史的取景框中。碧波萬傾,沙鷗翱翔,浮光躍金,詩意盪漾。更兼有日落黃昏下,點點漁舟唱晚,平湖秋月裏,千傾碧波盪銀彩。此情此景,當是人間一絕。 洞庭湖大,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的説法。雖然現今與幾十年前相比,面積已小了一半,仍然還是全國第二大湖。 洞庭湖是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湖,浩翰無際,氣勢雄壯,自古就吸引着無數傑出的文人騷客吟詠、歌頌。屈原第一個來此吟哦,李白“將船買酒白雲邊”,杜甫卻倚着欄杆與巴陵古城同醉於洞庭春色,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把羣山看成“白銀盤裏一青螺”,孟浩然卻喟然一聲長歎“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洞庭湖之美在於廣博,那種水天一色,氣象萬千的景緻是紅塵中人永遠看不夠的風光。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8

各位朋友,我們就要到達位於洞庭湖畔的岳陽樓了,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依次下車,待會小_將隨大家一起去登臨那“天下樓”!

好了,請大家看門前這副“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楹聯,其下句為“誰為天下士,飲酒樓上頭。”今天各位就來當一當天下士,以洞庭為酒,開懷暢飲,一起品位博大精深的岳陽樓文化和岳陽的壯麗山川吧!興許您也會像詩仙李白一樣“醉煞洞庭秋”!

登上巴陵古城牆,穿過“南極瀟湘”、“北通巫峽”的牌坊,進入眼簾的就是江南三大名樓之冠的岳陽樓。為什麼説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冠了,有哪位朋友知道嗎?好的,就請大家聽小_慢慢道來吧!一,歷史悠久。大家看看眼前這樓是不是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岳陽樓創建的具體時間已不可考,只知在公元220_年前後,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閲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初唐時,稱為“南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岳陽樓”。所以説咱這岳陽樓面子可不小哦!要由我們的詩仙李白來親自命名!大家看看橫匾“岳陽樓”,這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題寫的,現以編入《中國名匾》一書!

大家再仔細看看這樓,有沒有發現其特別之處?這位朋友好棒哦!居然小_知道想説什麼。對了,岳陽樓第二個特點就是文物珍貴。在江南三大名樓中唯有岳陽樓是保持其原址、原貌,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國家級文物!咱們這岳陽樓樓高21.35米,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其建築特點:“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純木”!大家可看清楚了?咱這岳陽樓可是未用一磚一瓦,一顆鐵釘的!在建築上是不是一個奇蹟啊?説到這,小_就想和大家説一故事:相傳在建樓時,人們怎麼也無法把樓層很好地建成,這時來了一七旬老者,手拿一尺,對大夥説,讓我試試看吧?大家別無它法,只好讓老者試試,不曾想老者三兩下就把大家一直解決不了的問題給輕鬆地解決了!大家正想酬謝,卻只見地上一把尺,不見老者的蹤影,拾起尺子一看,居然寫着“魯班尺”,所以在我們岳陽一帶有“魯班助樓”的傳説!再看看這“飛檐”可是咱老祖宗聰明才智的體現!其便於採光,減少笨拙感,同時節約了用料!大家看看這屋頂像不像古代將軍的頭盔?對了,這就是“盔頂”,這種建築方式並不多見,據説是現在僅存的啦!威武雄壯的“盔頂”,配以飛檐,曲線流暢,給人勢欲凌空之感!再看“盔頂”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窩,層疊相襯,飾以龍頭、鳳頭、雲頭紋飾,既承託盔頂重力,又使整個建築更精美、莊重、和諧。屋面的寶頂、脊飾、翹首等構件都是清代中葉遺留下來的陶製精品。因此,岳陽樓的建築在美學、力學、建築學和工藝學方面都有驚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陽天下樓”的美稱。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岳陽看八百里洞庭,領略湖光山色,走進沙歐翔集、平沙雁落、鶴鳴九泉、鴛鴦戲水的水禽自然博覽館,享受和諧的自然景觀,探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奧祕。

大家在參觀岳陽樓時所看到的萬頃碧波,僅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漫長水歲裏,洞庭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由於長江和湘、資、沅、澧帶來的泥沙淤積和人們的圍墾造田,現在已變成全國第二大淡電湖了,湖面逐漸分割成岳陽的到洞庭、益陽的南洞庭和常德的西洞庭,其中東洞庭湖的面積最大。

遼闊、富饒的洞庭湖,出產114種魚,其中白鱘、中華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豐富的魚類資源、水生植物和縱橫交錯的湖汊灘塗,吸引了大量的珍貴鳥類來這裏繁殖和越冬。據統計,在湖區越冬的冬候鳥和繁殖度夏的夏候鳥種類已達到217種,佔全國鳥類的20%。每年在這裏生活的鳥類總量超過1000萬隻,最珍貴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白鶴、白頭鶴、白鸛、中華秋沙鴨、大鴇、白尾海雕等7種,二級保護鳥類有32種。

為了有效地保護這些珍貴的鳥類資源及其棲息地,1982年3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湖南省君山自然保護區”。1987年6月,更名為“湖南省君山自然保護區”。1994年定名為:“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這個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保護濕地公約》(簡稱國際濕地公約),並被錄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10多年來,保護區同國內有關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開展了一系列科研考察活動,並接待了來自日本、美國、芬蘭、俄羅斯、法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通過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查清了區內資源。同時,通過一年一度的“愛鳥周”、“護鶴月”,大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普及法律知識,努力使保護鳥類變成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

北門渡口、渡船上

大家看,在船尾飛行的白鳥,有一張紅紅的嘴,這是紅嘴鷗。

在頭頂上飛的這種鳥,也是一身雪白,不過它的體形比紅嘴鷗要大得多。大家注意它特徵:脖子是縮着的,嘴鋒很長,像一把刀子。認出這是什麼鳥了嗎?這就是杜甫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所描述的白鷺。其實,鷺科鳥的成員很多,有大白鷺、中白鷺、黃嘴白鷺、牛背鷺、蒼鷺等20多種,是一個大家族。

旅行車上

鳥類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他不僅為人類的生活增添詩情畫意,而且極大的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大家聽到婉轉動人的鳥鳴,看到千姿百態的野鳥,在不知不覺中心靈就會得到淨化。另外,以鳥類為題材創作的文學藝術家作品不勝枚舉。讀一讀《孔雀東南飛》,看一看《天鵝湖》,均能帶來賞心悦目的精神享受。

保護區丁字堤管理站

這棟小樓是保護區的丁字堤管理站,有四名常駐工作人員。他們一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從事觀測、記錄和改善鳥類生態環境的工作。

聽,這樣聲音好清脆。這樣是雲雀在叫。雲雀是典型的鳴禽,體現雖然與麻雀差不多,但叫聲卻十分婉轉動聽,被稱為“草原歌手”。著名作曲家舒伯特曾寫過一支美妙動聽的曲子:《聽!聽!雲雀》。雲雀的繁殖地在東北,只在洞庭湖作短暫停留,不久將飛往蒙古和新疆。所以稱它們為“旅鳥”。雲雀的飛行本領十分高強,起飛時旱地裏撥葱似地直衝而起,飛到100~200米高度後,像直升機那樣懸停在空中,並不停地歡唱,所以民間又稱雲雀為告天鳥。

大家注意,堤外的草灘上有鶴在覓食。草垛旁邊的幾隻是白鶴的愛子。快看,白鶴亮翅了,翅膀端部的飛羽是黑色的,這是野外辨認白鶴最顯著的標誌。右邊的鶴只有腦袋是白色,其他部位的羽毛都是灰色,這是白頭鶴,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旁邊兩隻鶴,明顯比白鶴和白它鶴小,體現修長,從脖子到肩部有塊邊緣清晰、上窄下寬的白斑,臉部的紅色特別醒目,這是白枕鶴,也有人稱它為紅面鶴。那一大羣是灰鶴,它們頭頂上有一塊紅色裸皮,同丹頂鶴相像。灰鶴羣裏有幾隻小鶴,羽毛帶黃色,這是今年才孵出來的,還不到半歲。現在的位置是觀鶴的最佳距離,再近就會引起鶴的警覺,把它們驚飛。

我國自古就稱鶴為“仙鶴”。無論是繪畫、雕塑、工藝,還是小説、詩歌和傳奇,總是把鶴作為吉祥、長壽、忠誠、高雅與健美的象徵,平時人們在一些場合也常常看到鶴與松樹圖案,“松鶴延年”等成語掌故也廣為人知。其實剛才大家通過觀察,看到鶴主要生活在濕地周圍的農田、草灘和沼澤,而傳統的松鶴形象只不過是古人善意的神化或誤傳。

堤上的草灘邊緣也有一羣白鳥在水中覓食,它的嘴特別的長,也特別大,形狀像一隻琵琶,這就是白琵鷺。它們吃食的動作也與別的鳥不同,左右來回劃“一”字,邊走邊吃。那樣子好像恨不得把水裏的小魚全部吃光,真貪哪。

大家注意,這是鶴在叫。《詩經》上説:“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它引吭高歌,在為大家送行呢。洞庭的鶴,引起了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博士的高度重視,1991年他在這裏觀察到白鶴時,高興得手舞足蹈,認為“東洞庭湖是拯救世界瀕危物種的主要希望地”。

核心區管理站

核心區鳥類種羣與數量特別豐富。為了使大家多一份收穫,儘可能多地瞭解和辨認不同鳥類的特徵,核心站的工程師願意為大家擔任技術顧問。大家觀鳥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諮詢。

鏡頭裏的這幾隻大鳥,同丁字堤看到的白鶴體現相似,同屬大型涉禽,是東方白鸛。它與白鶴的不同之處是:東方白鸛只有在張開翅膀時才能看到它的黑色初級飛羽,而白鶴的黑色飛羽在停飛時也能清楚地看到。另外它們的食性也不同,前者以吃索食為主;後者以吃葷食為主,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淺水灘上吃魚蝦。另外,東方白鶴是“啞巴鳥”,不會叫。20世紀80年代以前,歐洲人一直認為它只是白鸛的一個亞種,經過多次觀察才搞清楚了它們之間的區別,使它們成為一個新種,並正式定名為東方白鸛。它也是國際公約規定的一保護動物。

離東方白鸛不遠處的另一羣白鳥是天鵝,它明顯地不同於東方白鸛、白琵鷺和白鶴,是遊禽。天鵝姿態優美,神態安詳,自古人們就把它視為美好、純真與善良的象徵。大家注意看,那幾只天鵝伸長脖子,展開雙翅,準備起飛了,雙腳在不停的踏水,助跑動作越來越快。好,身子飛離了水面。天鵝雖然起飛時要一段助跑距離,但在空中飛行速度很快。詩人阮籍稱讚它“雙翮凌長風,須臾萬里逝”。現在大西湖有400多隻天鵝棲息,收名副其實的天鵝湖了。

離大家最近的這羣小鳥,羽毛黑白相間,飛行動作十分靈巧,在飛行中經常突然改變方向,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像一片飄來飄去的的雲彩。最有趣的是談細長、朝上彎的的嘴,在這的水禽中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它的名字叫反嘴鷸。

每年春季,在洞庭湖逗留的鷸類小型涉禽多達40多種,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等海濱國家和地區。有一種灰斑竹鳥,每天能吃掉80多隻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是有名的滅螺能手,對淨化湖區具有重要意義。

雁是大型遊禽,是家鵝的祖先,雄雌顏色相似。它羽毛緊密,絨羽發達,尾部有尾脂腺分泌油脂,可保護羽毛不被浸濕。雁是一種候鳥,它能隨季節冷暖的變化,南來北往,定期在越冬地和繁殖地往返。《呂氏春秋》中説“孟春之月候雁北”,“仲秋之月候雁來”,就是指雁的季節性南北遷徙。在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越冬的有鴻雁、豆雁、灰雁、白額雁、小白額雁。記住它們的各自主要特徵,就能很容易地在野外進行鑑別:鴻雁從喉到胸是白色;豆雁的嘴角上有一塊蠶豆大小的黃斑;灰雁的嘴巴是紅色的;白額雁的嘴甲與頭連接處有一片白羽毛;小白額雁的體形最小,有金黃色的眼圈。有經驗的自然保護工作者能根據雁的不同叫聲,判別不同種類。經過保護區工作人員與來自日本、芬蘭的專家三年的聯合考察,在保護區共觀測到13700只小白額雁,佔世界野生種羣數量的50%,證實到洞庭湖是全球小白額雁最主要越冬地。

雁羣為了適應環境變化,提高生存能力,其日常的覓食、喝水、休息、飛行等行為均有較嚴格的分工。大家注意看,那兩隻抬頭張望、注視周圍動靜的雁,就是雁羣的“哨兵”,它們非常警惕地擔任站崗放哨的任務,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會馬上驚叫報警,通知雁羣轉移棲息地。

大家看,有幾個雁羣朝這邊飛過來了,前面一羣的隊形多像一個“人”字呀,後面的雁羣一字排開,完全是一個大大的“一”字。古人稱雁的這種排法為“雁字”。唐朝詩人李商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這種現現象:“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雁在飛行中採用這種隊形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頭雁鼓動翅膀時,翼尖會產生上升氣流,後面跟進的雁就能利用這股氣流的升力,達到節省體力的目的。東洞庭湖的雁每年3月中旬北遷,它們一鼓作氣飛到黃河三角洲,在那裏休整後直飛苔原帶繁殖地,據日本野雁協會專家測算,小白額雁每消耗1克能量可飛行70千米,效率之高令任何現代飛行器都望塵莫及。由此可見,人類模仿動物(包括植物)的某些特殊功能,還遠未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這就是國家為什麼要建立各種類型自然保護區的原因之一。除了保護生態平衡,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外,還要設法保存這些瀕危物種,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筆自然財富,讓他們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利用這些動植物的特殊價值與功能,造福人類。

1998年2月,保護區科技人員陪同北京來的九名鳥類愛好者在這裏觀鳥時,意外的發現了一隻火烈鳥,這是我國首次在野外觀測到火烈鳥。新華社播發了消息和圖片,國內各大報社包括港澳報刊紛紛轉載報道。火烈鳥光臨洞庭湖使人興奮,可是它從那裏來的呢?這是一個待解之謎。

小西湖

大家看到那成雙成對的野鴨羣了嗎?有幾隻羽毛特別漂亮,這就是被稱為愛情象徵的鴛鴦。早在《詩經?6?1小雅》中就有“鴛鴦于飛”的詩句。願可愛的鴛鴦也永遠生活在洞庭湖。

採桑湖

採桑湖是野鴨的天堂,最常見的有綠頭鴨、斑嘴鴨、略紋鴨、琵嘴鴨及各種善於潛水的潛鴨。野鴨在我國曆來被視為經濟鳥類,近幾年湖區逐步開始引種和馴養野鴨,並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走出了一條新的致富之路。

常聽人説,20世紀80年代以來城市建設速度加快,樓房多了,但鳥一天天少了。鳥類日益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過度,環境嚴重污染,濕地大量喪失,它們棲息、繁殖的環境條件遭到了破壞。鳥類數量的減少,是大自然給我們敲響的警鐘。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10

年輕,就是要喝最烈的酒,看最美的風景,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兩個小時之前,我還在書店捧着左手韓笑得前俯後仰,2個小時之後就到雁棲湖了。聽起來很扯,一句出城的玩笑話,突然被我們賦予了生命。約上三五好友,去了雁棲湖。

的確很扯,1點出發,4點多到達,當天返回,目的很簡單,看日落,吃魚,起初是密雲,途中改去了懷柔雁棲湖,自己傻傻分不清楚一直跟別人説是密雲。若不是親身經歷,我自己都不信,這麼趕的時間長途跋涉就是為看夕陽吃魚,然而這就是事實。

很多朋友知道後第一反應就是你瘋了嗎?我沒瘋,每一個乖張行為的背後,多少都藏着些焦慮與壓抑。每日遊走於高樓環宇,面對無休止的工作,加班,熙攘忙碌,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焦慮與壓抑的,就像之前一直有人説感覺自己很喪,我想必然是壓抑久了吧。

我想這就是雖然很扯,但是仍然聚集了小夥結伴前往的潛在原因吧。其實忙碌了一週,去親近下自然,放空下自己也是不錯的。果然,一出城我們就像逃出籠的鳥兒,開心得不得了。車子在路上奔馳着,一路歡聲笑語。下午四點多鐘,到達了目的地。

我們都有些小失落,這哪裏是湖,小小的,就一小水庫嘛!當時日頭很高,有點兒曬,我們規劃了從林蔭道環路溜達半圈,再登頂看夕陽。一路説説笑笑,日頭也落了下來,這個時候,自然忘不了拍照哇!雁棲湖三面環山,北面羣山環亙,重巒疊嶂,據説萬里長城的某一段在此蜿蜒盤踞。

西面是紅螺山,聽着這名字讓人覺得這山命名的背後可能會有個田螺姑娘的故事,回來查了半天,無從考證。掏出手機,按下快門的那一刻,突然有種失落。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曾經説好了要一起踏遍山河,如今卻各自天涯。

來的路上,我們還嘲笑痴男怨女,看不開放不下,看到此景自己卻矯情上了。“他過得怎麼樣?”“有想起我嗎?”心存一點僥倖。只有放空自己的時候,那些所有的無所謂,所有的表面堅強,都不攻自破。在乎不在乎,是否放下,不能靠嘴去説,自己的心最清楚。

時間會洗去一切的,心動的感覺,相擁的幸福,温柔的眼神,彼此的模樣,最後甚至連姓甚名誰都忘的一清二楚。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往事如煙,浮華似夢,昨日之日不可留。夕陽欲墜,收回遐思,和小夥伴們一起爬山看夕陽。

爬到半山腰才發現,我們做了一個很傻的決定,由於山太矮,被前面主峯擋住,根本看不到夕陽,沒有落日只有餘暉。當然,是不會落下拍人像的。被景色吸引,我樂顛顛地吃着狗糧,給同行的小情侶拍照,玩兒得不亦樂乎。不知道為何,喜歡上了拍背影,除了想顯擺自己瘦我覺得沒啥原因了。

夜幕初上,涼風襲來,穿得有點薄,拍完照我們就撤了。一路下山,湖光山色籠罩在暮色之中,讓人流連忘返。感謝同行的小夥伴,尤其是司機小哥哥,來回的車程真的很辛苦。沙雕文字,時而文藝時而抽風,僅此紀念週六的時光。作者最新文章

送給自己的幾句話,很有韻味,看完心裏不是滋味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非常現實,聽完很有感觸很走心的幾句話,真情流露,抹去所有的傷悲相關文章

走進中國灘羊之鄉,豐富活動中領略鹽州古城風采

第二列“開往春天的列車”已經到來

黃山腳下的神祕大峽谷,有“小九寨溝”之稱,來的人卻很少

梵淨山,絕頂上的“天空之城”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11

暑假,我和媽媽,爸爸一起遊玩了洞庭湖。

我們先去了洞庭湖的小島——君山島,那景色優美,看洞庭湖一目瞭然。君山島也是洞庭湖的一部分:斑竹,是現在很難見到的一種竹子,遠處看,似枯,近處看,是綠,上面還有許多斑點。荷花池的搭石更是數不勝數。小亭子也能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洞庭湖看起來風平浪靜,其實一靠近它便感覺風號浪吼。洞庭湖上有很多船隻,一些小浪打過來,他們看起來都要搖搖欲墜了。洞庭湖晚上的天空也不一樣,上面有霓虹燈的風箏,漂亮極了了!

斑竹,荷花池,搭石,小亭子,天空,包括洞庭湖的所有事物,都是美景。在書中,電視不能領略洞庭湖的美景,只有親身來過,才能領略。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12

洞庭湖屬揚子準地台江南地軸上的斷陷盆地,形成於燕山運動,延續至喜馬拉雅運動。白堊紀為盆地發展擴大時期,第四紀以來,洞庭湖拗陷盆地在新構造運動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積,成為湖南省第四紀分佈最廣、厚度最大、沉積層序最全的地區。存在4次以上凹陷成湖、凸起成陸的演化過程,相應拗陷盆地解體,形成斷拗盆地。早更新世早期,在目平湖、澧縣、沅江等凹陷成湖,中期湖侵擴大到漢壽、鼎城、安鄉、湘陰等地,出流由安鄉經澧縣凹陷排入長江,末期凹陷轉為緩慢上升,湖泊萎縮一部分成陸。早更新世晚期,目平湖與沅江兩凹陷相連,湖盆擴大。赤山凸起成為兩湖間的孤島,湖水從南縣、鮎市、藕池口排入長江,為第四紀湖面最大的興盛時期。隨着湖盆轉為上升為主,湖水退卻,出現洞庭湖平原地貌景觀。中更新世,洞庭湖盆地發育為河網交織的湖沼盆地,澧縣、目平湖和沅江至湘陰的沉積體系。此時,湖水有兩處出口,一處由岳陽君山經廣興洲入長江,另一處由安鄉佘家台經澧縣進入江漢盆地。晚更新世,目平湖凹陷和沅江至湘陰凹陷部分地區再次活化沉降,並在赤山西部形成常德、安鄉河湖盆地和東部臨資口、黃茅洲和北大市河湖盆地,但其它範圍已大為縮小,形狀複雜,湖水由南向北流,並在團山附近有東、西水系匯合,在石首一帶注入長江。發展到全新世後期,整個湖盆為河網交錯的洞庭平原,當時在君山西南側有一方圓130平方公里的小湖。

先秦之後,雲夢澤逐漸解體,江湖關係轉變,直接影響到洞庭湖的演變。漢晉以來,長江流域人口逐漸增長,墾殖活動強度增大,自然植被受到破壞,長江的含沙量開始增高。隨着荊北雲夢澤的逐漸淤塞,荊江河牀自動調節抬高,加上受西北—東南方向新構造掀斜運動的影響,荊江主泓道逐漸向南擺動。東晉永和年間,荊江南岸形成景口、淪口二股分流匯合成淪水進入洞庭湖。洞庭湖由於承納兩口分泄之江水江沙,湖泊的淤積過程開始加速,形成大小不一的湖羣。唐宋時期,荊江統一河牀的形成,使邊界條件發生重大變化。隨着荊江堤防不斷修築,江面束狹、泄洪不暢,洪水位開始抬升,江水頂託倒灌機率增大,每當大洪水通過荊江段常形成決口,“九穴十三口”形成。穴口大量分流長江洪水,使洞庭湖呈現明顯擴漲之勢,湖盆向西、向南伸展,南連青草、西吞赤沙,水域面積擴大。形容湖水波瀾壯闊的“八百里洞庭”一詞便開始在這一時期的詩文典籍中出現。隨着水域擴展,使原來在漢晉時期彼此支離的洞庭、青草、赤沙3個湖泊在高水位時得以連成汪洋一片。由於受長江來水的影響越來越大,洞庭湖洪水過程也相應發生顯著變化,由唐宋以前以“春溜滿漲”為主逐漸轉變為以“夏秋水漲”為主,洪水特徵除由四水注入的“桃花汛”之外,長江夏秋水漲的洪水特徵已突現出來,使湖泊的洪水過程在年內變化由原來的單峯型轉變為明顯的雙峯型。

宋代以後,荊江河牀不斷為泥沙淤積,洪水位持續抬升,使魏晉時原“湖高江低、湖水入江”的江湖關係逐漸演變為“江高湖低、江水入湖”的格局,洞庭湖水浸日益嚴重。元、明、清三朝,隨着荊江堤防的不斷修築和穴口的時決時塞,江患加劇,荊江潰堤、湖區潰垸頻繁。江湖關係開始緊張起來,説明從宋代開始,江湖關係開始發生歷史性變化,人為因素成為江湖關係變異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明嘉靖之後,中央政府採取“舍南救北”的治水方針,荊江北岸穴口盡堵,南岸保留太平、調絃二口與洞庭湖勾通。清代仍繼續沿襲明朝的消極治水方針,在長江來水有增無減的情況下,一遇洪水則湖水氾濫四溢、向外擴展已成必然之勢。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逐漸擴大起來的。這一時期洞庭湖的範圍,“每歲夏秋之交,湖水氾濫,方圓八九百里,龍陽、沅江則西南之一隅。”説明唐宋時期洞庭湖在西吞赤沙湖之後,向西南又有了迅速的發展。迄至清代中期以前,洞庭湖仍繼續呈擴漲之勢,到道光年間,為洞庭湖自先秦以來擴展至鼎盛時期。道光《洞庭湖志》記載它的範圍是:“東北屬巴陵,西北跨華容、石首、安鄉,西連武陵、龍陽、沅江,南帶益陽而環湘陰,凡四府一州,界分九邑,橫亙八九百里,日月若出沒其中。”可見洞庭湖自魏晉南北朝之後是逐步“回春”的。由魏晉時期的五百餘里到唐宋之際的七、八百里,繼而又發展到清中葉的八九百里,湖水波濤可直拍岳陽、華容、漢壽、沅江、湘陰等縣城,君山、艑山、層山、寄山、團山、磊石山、赤山、墨山等均成為兀立湖中的島嶼。洪水時節,洞庭湖水域面積超過6000平方公里。

十九世紀中葉,洞庭湖開始由盛轉衰,進入有史記載以來演變最為劇烈的階段。從6000平方公里的浩瀚大湖,萎縮到目前2691平方公里的湖面,就是在這一百多年時間內發生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人為和政策的因素,導致咸豐、同治年間藕池、鬆滋相繼潰口,荊江四口分流入洞庭湖局面的正式形成。咸豐二年,荊江藕池堤馬林工在小水年份潰決,清政府藉口民力拮据未予堵築,形成藕池口、至咸豐十年長江大水,在原潰口沖刷成藕池口。同治九年鬆滋潰口,因堵築不堅固,同治十二年復潰,形成鬆滋河。藕池口,鬆滋口形成後,原由兩口分流轉變為四口分流,江湖關係鉅變,成為洞庭湖近一百多年來演變的重大轉折點。由於四口自北而南奔流,奪流改道,不僅使四水三角洲平原被淹,而且還迫使四水改變流向,徹底打亂了原有水系格局。沅水尾閭的主泓被迫遺棄故道,改由大圍堤西北方向入湖;資水尾閭的主泓也不再經由沅江縣城側,而是改由毛角口經楊柳潭入湖。四口和四水在湖內相互頂託干擾,造成局部地區水位壅高。更為嚴重的是大量泥沙傾積湖內,成為制約洞庭湖演變的一個主要矛盾。四口入湖泥沙淤積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自西北向東南推進,加速了洞庭湖洲灘的發育。隨着三角洲在湖內不斷充填和南移東進,洞庭湖由此進入了迅速縮小的過程。伴隨着泥沙淤積和洲灘的迅速擴展,湖區繼之開展大量的圍墾。湖泊變成洲灘,洲灘又成為垸土和湖田,洞庭湖人進水退的狀況開始出現。濱湖堤垸如鱗,彌望無際,已有與水爭地之勢。乾隆年開始到嘉慶年間,湖南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地方官開始呼籲限制圍湖造田,並要求刨毀有礙行洪的私垸。二是清末光緒年,在荊江來沙成倍增長、洲灘迅速擴展的情況下,再次出現築堤建垸的高潮,挽垸呈惡性膨脹,至清末洞庭湖總計有堤垸1094座。

民國時期,圍墾沒有受到遏制,洞庭湖進一步萎縮。高位洲灘因每年顯露期長,相繼挽成堤垸已成必然之勢。而中位和低位洲灘,因地勢低下,每年淹沒時間較長,修垸工程量大,且不適宜墾殖,這一類未經建垸的洲灘,當地俗稱之為洲土。據民國35年調查,已形成嶽臨、蒼梧台、注滋口、大通湖、飄尾五大區塊,總計在268萬畝。20世紀40年代中期洞庭湖已是洲灘廣袤,湖體支離破碎,港汊交織,灘地發育係數達0.4左右。洞庭湖灘地發育程度如此之高,表明洞庭湖已進入它的衰老階段。

此後由於分流入湖的洪水夾帶大量泥沙,湖盆不斷淤積,1983年,這個長江水系重要調節湖泊的面積又縮小到2691平方公里,並被分隔為幾個部分。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13

洞庭湖,歷史上有云夢、雲夢澤、九江、五渚、五湖、三湖、重湖、太湖之稱。

洞庭湖的名稱的歷來,有許多的説法。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雲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春秋昭元年,楚子與鄭伯田於江南之夢"。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濟江,入於雲中。"《漢陽志》説:"雲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稱雲夢。當時的雲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雲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説:"雲夢者方八、九百里。"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14

洞庭湖,歷史上有云夢、雲夢澤、九江、五渚、五湖、三湖、重湖、太湖之稱。

洞庭湖的名稱的歷來,有許多的説法。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雲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春秋昭元年,楚子與鄭伯田於江南之夢"。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濟江,入於雲中。"《漢陽志》説:"雲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稱雲夢。當時的雲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雲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説:"雲夢者方八、九百里。"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洞庭湖屬揚子準地台江南地軸上的斷陷盆地,形成於燕山運動,延續至喜馬拉雅運動。白堊紀為盆地發展擴大時期,第四紀以來,洞庭湖拗陷盆地在新構造運動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積,成為湖南省第四紀分佈最廣、厚度最大、沉積層序最全的地區。存在4次以上凹陷成湖、凸起成陸的演化過程,相應拗陷盆地解體,形成斷拗盆地。早更新世早期,在目平湖、澧縣、沅江等凹陷成湖,中期湖侵擴大到漢壽、鼎城、安鄉、湘陰等地,出流由安鄉經澧縣凹陷排入長江,末期凹陷轉為緩慢上升,湖泊萎縮一部分成陸。早更新世晚期,目平湖與沅江兩凹陷相連,湖盆擴大。赤山凸起成為兩湖間的孤島,湖水從南縣、鮎市、藕池口排入長江,為第四紀湖面最大的興盛時期。隨着湖盆轉為上升為主,湖水退卻,出現洞庭湖平原地貌景觀。中更新世,洞庭湖盆地發育為河網交織的湖沼盆地,澧縣、目平湖和沅江至湘陰的沉積體系。此時,湖水有兩處出口,一處由岳陽君山經廣興洲入長江,另一處由安鄉佘家台經澧縣進入江漢盆地。晚更新世,目平湖凹陷和沅江至湘陰凹陷部分地區再次活化沉降,並在赤山西部形成常德、安鄉河湖盆地和東部臨資口、黃茅洲和北大市河湖盆地,但其它範圍已大為縮小,形狀複雜,湖水由南向北流,並在團山附近有東、西水系匯合,在石首一帶注入長江。發展到全新世後期,整個湖盆為河網交錯的洞庭平原,當時在君山西南側有一方圓130平方公里的小湖。

先秦之後,雲夢澤逐漸解體,江湖關係轉變,直接影響到洞庭湖的演變。漢晉以來,長江流域人口逐漸增長,墾殖活動強度增大,自然植被受到破壞,長江的含沙量開始增高。隨着荊北雲夢澤的逐漸淤塞,荊江河牀自動調節抬高,加上受西北—東南方向新構造掀斜運動的影響,荊江主泓道逐漸向南擺動。東晉永和年間,荊江南岸形成景口、淪口二股分流匯合成淪水進入洞庭湖。洞庭湖由於承納兩口分泄之江水江沙,湖泊的淤積過程開始加速,形成大小不一的湖羣。唐宋時期,荊江統一河牀的形成,使邊界條件發生重大變化。隨着荊江堤防不斷修築,江面束狹、泄洪不暢,洪水位開始抬升,江水頂託倒灌機率增大,每當大洪水通過荊江段常形成決口,“九穴十三口”形成。穴口大量分流長江洪水,使洞庭湖呈現明顯擴漲之勢,湖盆向西、向南伸展,南連青草、西吞赤沙,水域面積擴大。形容湖水波瀾壯闊的“八百里洞庭”一詞便開始在這一時期的詩文典籍中出現。隨着水域擴展,使原來在漢晉時期彼此支離的洞庭、青草、赤沙3個湖泊在高水位時得以連成汪洋一片。由於受長江來水的影響越來越大,洞庭湖洪水過程也相應發生顯著變化,由唐宋以前以“春溜滿漲”為主逐漸轉變為以“夏秋水漲”為主,洪水特徵除由四水注入的“桃花汛”之外,長江夏秋水漲的洪水特徵已突現出來,使湖泊的洪水過程在年內變化由原來的單峯型轉變為明顯的雙峯型。

宋代以後,荊江河牀不斷為泥沙淤積,洪水位持續抬升,使魏晉時原“湖高江低、湖水入江”的江湖關係逐漸演變為“江高湖低、江水入湖”的格局,洞庭湖水浸日益嚴重。元、明、清三朝,隨着荊江堤防的不斷修築和穴口的時決時塞,江患加劇,荊江潰堤、湖區潰垸頻繁。江湖關係開始緊張起來,説明從宋代開始,江湖關係開始發生歷史性變化,人為因素成為江湖關係變異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明嘉靖之後,中央政府採取“舍南救北”的治水方針,荊江北岸穴口盡堵,南岸保留太平、調絃二口與洞庭湖勾通。清代仍繼續沿襲明朝的消極治水方針,在長江來水有增無減的情況下,一遇洪水則湖水氾濫四溢、向外擴展已成必然之勢。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逐漸擴大起來的。這一時期洞庭湖的範圍,“每歲夏秋之交,湖水氾濫,方圓八九百里,龍陽、沅江則西南之一隅。”説明唐宋時期洞庭湖在西吞赤沙湖之後,向西南又有了迅速的發展。迄至清代中期以前,洞庭湖仍繼續呈擴漲之勢,到道光年間,為洞庭湖自先秦以來擴展至鼎盛時期。道光《洞庭湖志》記載它的範圍是:“東北屬巴陵,西北跨華容、石首、安鄉,西連武陵、龍陽、沅江,南帶益陽而環湘陰,凡四府一州,界分九邑,橫亙八九百里,日月若出沒其中。”可見洞庭湖自魏晉南北朝之後是逐步“回春”的。由魏晉時期的五百餘里到唐宋之際的七、八百里,繼而又發展到清中葉的八九百里,湖水波濤可直拍岳陽、華容、漢壽、沅江、湘陰等縣城,君山、艑山、層山、寄山、團山、磊石山、赤山、墨山等均成為兀立湖中的島嶼。洪水時節,洞庭湖水域面積超過6000平方公里。

十九世紀中葉,洞庭湖開始由盛轉衰,進入有史記載以來演變最為劇烈的階段。從6000平方公里的浩瀚大湖,萎縮到目前2691平方公里的湖面,就是在這一百多年時間內發生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人為和政策的因素,導致咸豐、同治年間藕池、鬆滋相繼潰口,荊江四口分流入洞庭湖局面的正式形成。咸豐二年,荊江藕池堤馬林工在小水年份潰決,清政府藉口民力拮据未予堵築,形成藕池口、至咸豐十年長江大水,在原潰口沖刷成藕池口。同治九年鬆滋潰口,因堵築不堅固,同治十二年復潰,形成鬆滋河。藕池口,鬆滋口形成後,原由兩口分流轉變為四口分流,江湖關係鉅變,成為洞庭湖近一百多年來演變的重大轉折點。由於四口自北而南奔流,奪流改道,不僅使四水三角洲平原被淹,而且還迫使四水改變流向,徹底打亂了原有水系格局。沅水尾閭的主泓被迫遺棄故道,改由大圍堤西北方向入湖;資水尾閭的主泓也不再經由沅江縣城側,而是改由毛角口經楊柳潭入湖。四口和四水在湖內相互頂託干擾,造成局部地區水位壅高。更為嚴重的是大量泥沙傾積湖內,成為制約洞庭湖演變的一個主要矛盾。四口入湖泥沙淤積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自西北向東南推進,加速了洞庭湖洲灘的發育。隨着三角洲在湖內不斷充填和南移東進,洞庭湖由此進入了迅速縮小的過程。伴隨着泥沙淤積和洲灘的迅速擴展,湖區繼之開展大量的圍墾。湖泊變成洲灘,洲灘又成為垸土和湖田,洞庭湖人進水退的狀況開始出現。濱湖堤垸如鱗,彌望無際,已有與水爭地之勢。乾隆年開始到嘉慶年間,湖南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地方官開始呼籲限制圍湖造田,並要求刨毀有礙行洪的私垸。二是清末光緒年,在荊江來沙成倍增長、洲灘迅速擴展的情況下,再次出現築堤建垸的高潮,挽垸呈惡性膨脹,至清末洞庭湖總計有堤垸1094座。

民國時期,圍墾沒有受到遏制,洞庭湖進一步萎縮。高位洲灘因每年顯露期長,相繼挽成堤垸已成必然之勢。而中位和低位洲灘,因地勢低下,每年淹沒時間較長,修垸工程量大,且不適宜墾殖,這一類未經建垸的洲灘,當地俗稱之為洲土。據民國35年調查,已形成嶽臨、蒼梧台、注滋口、大通湖、飄尾五大區塊,總計在268萬畝。20世紀40年代中期洞庭湖已是洲灘廣袤,湖體支離破碎,港汊交織,灘地發育係數達0.4左右。洞庭湖灘地發育程度如此之高,表明洞庭湖已進入它的衰老階段。

此後由於分流入湖的洪水夾帶大量泥沙,湖盆不斷淤積,1983年,這個長江水系重要調節湖泊的面積又縮小到2691平方公里,並被分隔為幾個部分。

湖北洞庭湖導遊詞 篇15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20xx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bei/ko336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