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北導遊詞 >

武當山古建築羣導遊詞

武當山古建築羣導遊詞

武當山古建築中的宮闕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武當山古建築羣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武當山古建築羣導遊詞

篇一:武當山古建築羣導遊詞

大家好,我叫彭俊傑,我是你們的導遊。現在,請大家拿貴重物品,跟着我參觀我們要去的景點——武當山古建築羣。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勝地,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又是世界文化遺產,所以請大家愛護武當山。

武當山 ,綿亙800裏,其自然風光,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主峯天柱峯海拔1612米,屹立於羣峯之巔。環繞其周圍的羣山,從四面八方向主峯傾斜,形成獨特的“七十二峯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天然奇觀。被譽為“自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遊客朋友們,請仔細觀察,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築規模著稱於世。其古建築如建於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達到鼎盛。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羣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遊客朋友們請注意,在遊覽武當山的時候,請不要亂仍垃圾,亂塗亂畫。祝你們旅途快樂!

篇二:武當山古建築羣導遊詞

XX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及熱情的江城人民歡迎大家的來,大家好。姓x家叫我x導就好了這位是司機王師傅,今天就由我兩個為大家服務,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儘管提出來,竭誠為您服務。希望能用我熱心、耐心和細心換來你放心、開心。此預祝大家旅途一帆風順!

今天我將帶大家起遊覽武當山,讓我一起去領略那裏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道教文化。

武當道觀從唐貞觀年間開始修建,明永樂年間達到高峯。這裏的建築充分利用自然,採用皇家的建築方式統一佈局,集中體現了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保守,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之列,成為全世界的瑰寶。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崇武當道教,調集軍民工匠30餘萬在此大興土木,依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煉的故事,用十餘年的時間建起了三十三個大型建築羣落。建築線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峯頂,連綿四十華里,面積一百六十萬平方米,宮觀庵堂兩萬餘間。這裏祀奉南方神真武大帝,以佑護他這個南方起兵奪位的皇帝。據説真武大帝高大的身材,圓圓的臉龐,批發赤足的形象就是按永樂皇帝的模樣塑造進去的所以民間流傳有“真武神,永樂相”説法。皇家的大力推崇是武當山名聲大震,成為我國的道教名山,吸引着各地的遊人香客到處觀光朝拜。

另外,這裏不只是道教的香火勝地,還是武當拳的故鄉。中國武林歷來有“北宗少林,南尊武當”説法,許多人都是未識武當山而先知武當拳。武當拳的開創人相傳是名帶著名道士張三丰,這點我想喜歡武俠的朋友可能通過小説了解了一些。據説他這裏修煉的時候看到鶴與蛇爭鬥的情景,受到啟發,領悟出了太極十三式,也因此被尊為武當派的開山祖師。

説了怎麼多,看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現在已經到武當山腳下,請各位帶好隨身物品下車,開始我朝聖之旅。

現在眼前的這座綠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宮。因為這塊地方周圍的岡巒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永樂皇帝封它為“紫霄福地”殿內石雕須彌座上的神龕中供奉的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時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象。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國明代的藝術珍品。右手邊放着的這根幾丈長的杉木傳説是從遠方突然飛來的因此叫做飛來杉。據説在杉木的一端輕輕敲擊,另一端就可以聽到清脆的響聲,因此又叫“響靈杉”至於它為什麼要飛來這裏,想可能也是為這裏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

武當山有36巖,現在來到被認為三十六巖中最美的南巖。武當山的自然景觀與精美的建築是融為一體的這裏可以得到充沛的體現。這座雄居於懸崖上的石殿建於元朝,懸崖旁邊有一個雕龍石樑。石樑懸空深出29米,寬只有30釐米。上雕盤龍,龍頭頂端雕有一個香爐,這便是著名的龍頭香”過去有些香客冒着生命危險去燒龍頭香,以示虔誠,可見他對道教的信仰之深。平安起見,大家想許願祈禱的話可以到別的地方,心誠則靈嘛。

經過一翻努力,終於登上了主峯天柱峯。天柱峯海拔有1612米,素稱“一柱擎天”站在這裏,可以清楚的看到七十二峯朝大頂”壯觀景象。而天柱峯之巔的這座金壁輝煌的殿堂就是金殿了金殿是國最大的鋼鑄金鎏大殿,修建於永樂十四年。整個金殿沒用一根釘子,全是鑄好各個部件後運上山搭建而成,卯和的非常嚴密,看起來好象是渾然一體的大家看,這邊的長明燈相傳是歷來不滅的那麼山頂空曠多風,為什麼它不會被風吹滅呢?據説是因為有了藻井上的這顆“避風仙珠”緣故。相傳這顆仙珠能鎮住山風,使風不能吹進殿內,從而保證了神燈的長明。其實神燈長明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殿門的各個鑄件都非常嚴密精確,可以改變風吹來的方向,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技藝的高抄。金殿從修建到如今已經歷了500多年的風吹雨打,仍然輝煌如初,不能不説是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的一件稀世珍寶。

好了接下來的時間就留給大家自己佈置,您可以細細的品味這裏絕妙的建築和美麗的風光。四點鐘的時候再見。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短暫,武當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希望以後能有緣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再見。

篇三:武當山古建築羣相關知識

武當不僅是風景勝地,還是道教名山。而且,武當的武術也非同小可,令武當山真正名揚天下的是一代宗師張三丰,他創立的武當派與嵩山少林派齊名。武當武術與道教淵源極深,道士修煉學道,往往伴以習武,武當武術以養身練功、防身保健為宗旨,以柔克剛,後發制人,自成一派,被稱為“內家拳派”。

武當山是唐代以來中國道教的發祥地,有規模宏大的道教古建築羣。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在宋朝也有所建設,元代進一步擴大修建規模,在明朝達到修建的鼎盛時期。明朝永樂皇帝親自主持修建,動用數十萬民工,在武當山大興土木,歷時20xx年,建成了9宮,9觀,36庵堂,72巖廟的大規模道教建築羣,成為統治階級利用宗教加強思想統治的史證。武當山古建築羣是由明代皇帝親自策劃、派人修建、派人管理的。

現存建築規模之大、規制之高、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在中國道教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上也屬罕見。武當山古建築羣總體規劃嚴密,主次有序。選擇建築位置,注重周圍環境,講究山形水脈,聚氣藏風,達到了建築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現存的有太和宮、南巖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和玉虛宮、玉龍宮遺址以及大量庵堂、祠堂、巖廟等,共有古建築200餘棟,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其中紫霄宮高18米,寬30米,進深12米,面積為350多平方米。眾多的建築中,用才廣泛,有木構、銅鑄、石雕等,都達到了極高的技藝水平。

金殿是一座明代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位於武當山主峯天柱峯頂端一個面積約160平方米的石築平台正中,其餘全部構件在北京用銅鑄成後,於明朝永樂十四年(公元1420xx年)經運河轉長江、漢水運至天柱峯組裝而成。高5.5米,面闊4.4米,進深3.15米,遍體鎦金,經歷了數百年風雨侵蝕仍輝煌如新。此外,武當山還保存着大量銅、鐵、木、石造像1486件,多為明代以前作品,碑刻400多通,以及一批圖書、經文,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道教是發源於中國古代文化的本土宗教,當時中國有多座道教名山,而武當山的宮觀為何舉世無雙?其中緣由與明成祖朱棣密切相關。

武當宮觀始建於唐代,宋元時又陸續有建置,到了明代,藩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的皇位。為了使這種違背封建倫理綱常的行為名正言順,天下歸心,他的理論依據之一便是皇權神授,得到了武當真武大帝的陰佑。他在功成即位後大興土木,北修故宮,南修武當,後者便是為了酬謝神靈,鞏固統治。朱棣還把真武欽定為皇室的主要保護神,這些舉動為武當道教的鼎盛拉開了序幕。以後明朝諸帝一直把武當作為專為朝廷祈福禳災的朝廷家廟,扶持武當道教,加封武當,擴建宮觀,使其成了“天下第一山”,中國的道教活動中心,在明朝,其政治地位,如日中天,眾名山不可同日而語。幾百年來,武當信徒不僅廣及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而且遠及台灣、香港和東南亞。

文化價值

武當山古建築羣歷經滄桑,現存4座道教宮殿、2座宮殿遺址、2座道觀及大量神詞、巖廟。在佈局、規制、風格、材料和工藝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狀。建築主體以宮觀為核心,主要宮觀建築在內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佈於宮觀附近地帶,自成體系,巖廟則佔峯踞險,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的巨大景觀。在建築藝術、建築美學上達到了極為完美的境界,有着豐富的中國古代文化和科技內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國宗教歷史以及古建築的實物見證。在全山各宮觀中保存着銅、鐵、木、石各類造像1486件,其中明代以前製品近幹件,宋、元、明、清碑刻、摩巖409通,法器、供器682件以及圖書經籍等,均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羣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裝飾藝術的精華,在建築藝術、建築美學上達到了極為完美的境界。武當山古建築羣總體規劃嚴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佈局合理。建築位置選擇,注重環境,講究山形水脈佈局疏密有致。

武當山的非物質文化改變,據我考察所知大致有三種原因:歷史 、文學、訛傳。由於武當道教的興起武當道教建築隨之宏麗甲天下,各個建築都按道教供奉的主神或武當道教事蹟命名,或皇帝敕名,也有因特殊地理風景命名。永樂十一年(1420xx年)八月二十五日敕賜名曰:“玄天玉虛宮,太玄紫霄宮,興聖五龍宮,大聖南巖宮。”這是皇封聖賜的古建築羣名稱。隨着時代的流逝取代了原來的土名。再如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流放武當山漢江北岸,故有屈原河,屈原河口,屈原灘等地名,今已改名(詳見拙撰《屈原流放武當山》一文)。這就屬於歷史形成的,具有很高文化價值,應當保護,不能改變。明代禮部郎中袁中道在《遊太和記》中:“明日霽,始作玉真,五龍之遊。”這裏的“玉真”顯然是“遇真”。我生在武當,長在武當已六十餘年,至今未見“玉真宮”。故稱為文學之誤。文學之誤大都出自史學家或名人,很容易引人誤解,應當更正。再如,草店碼頭向東一公里處有一個地名牌,上書“青灰鋪”,是錯誤的,正確的名稱叫“青微鋪”。這是訛傳之誤(後文有論述)。

非物質文化的改變同時也改變了荷載人類行為和文化信息的傳承。眾所周知沒有文化的風景區沒有前途的,有深厚歷史淵源的非物質文化如果輕易改變,很不利於旅遊經濟的發展,這對武當山風景區的發展影響很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bei/gqe0w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