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北導遊詞 >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精選18篇)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精選18篇)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1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遊覽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故都紀南城遺址。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精選18篇)

要想深入瞭解這座古代都城,就必須首先對整個楚國曆史及它所創造的燦爛文明有所瞭解。

按《史記·楚世家》和《國語·鄭語》的説法,楚人是祝融的後裔。祝融是火神兼雷神,“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時為高辛氏的火官之長,死為火官之神。祝融部落在夏朝時就已發展成為一個勢力較大的部落集團,號稱祝融八姓。殷商時期,祝融部落集團分佈於上商之南境,因其生長牡荊,被商人稱之為“荊”。西周時期,荊人的首領鬻熊,審時度勢,率楚民背棄商紂王,西行投奔周文王,並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後來,周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為楚君,荊楚開始躋身於諸侯之列,楚國正式誕生了。

熊繹建都於丹陽,即今襄樊市南漳縣境內。熊繹的第四代孫熊渠,是一位既有才識又有進取心的君主,他整軍習武,趁着中原動亂之機,開始了開疆拓土的進程。春秋戰國時期,楚地之主熊通,繼續了熊渠的開疆拓土歷程。熊通自稱“楚武王”,成為天下諸侯中第一個敢於自己稱王的國君。後文王即位,遷都於“郢”,今湖北宜城境內。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國的大國聲威真正建立起來了。

楚莊王勵精圖治,武功之時,選拔孫叔敖實行文治,楚國出現了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的鼎盛時期。共王繼位後,楚國開始走向衰弱。康王,靈王,平王,昭王之時,進一步衰落。公元前520xx年冬,吳,蔡,唐三國合兵攻楚,並陷落郢都,後秦楚聯軍擊敗吳軍,昭王回到破敗不堪的郢都,感傷滿懷,與臣僚商議後,遷都長江北岸的今湖北荊州,都名仍為郢。

楚悼王謀求富國強兵之道,任用吳起變法,並取得了成效,一時間,楚國兵強馬壯,橫掃中原,初露稱雄之勢。威王后期,楚國成了七雄中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大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楚國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但懷王未能把握好合縱連橫的機遇,致使楚國在戰國鬥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楚國開始走下坡路。公元前320xx年春,秦大敗楚于丹陽,並奪取了楚漢中郢。公元前278年,秦軍對楚國國都發起總攻勢,很快佔領了郢。頃襄王東逃至今河南淮陽,建立新都陳郢,後考烈王時,遷都壽郢,即今天安徽壽縣。公元前246年,秦王贏政即位,開始統一全國的進程。公元前220xx年,秦軍攻陷壽郢,綿延820xx年的楚國就此滅亡。

縱觀整部楚國曆史,楚子受封,昭王南征,楚子問鼎,吳起變法,宣威盛世,可以説春秋戰國時期的湖北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説,就是一部楚國的興衰史,其都城變遷丹陽,荊州紀郢,淮陽陳郢,安徽壽郢,紀南城見證了楚國的興衰。

紀南城,位於荊州城北5公里。荊州為我國曆史上的名城重鎮,農商興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國時諸葛亮稱它 “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在紀山之南,故名紀南。它是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南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楚國的國都,因楚國人將作過都城的地方叫“郢”,因此,紀南城又被稱為“紀郢”。

據文獻記載,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至公元前278年,秦國“白起拔郢”,楚頃襄王遷都陳郢,楚國共有二十個王在此建都,長達420xx年之久。

紀南城西有沮河自北向南流入長江,城東有夏水,揚水與江水交匯,城北有大道直通中原,水陸交通方便。在軍事上,它可鎖巴蜀,控吳越,爭衡中原。在經濟上,江漢平原沃野千里,物產豐富,是一個少有的富庶之地。

使楚國成為霸主的傑出人物是楚莊王。在這個歷史人物身上,還頗有些傳奇色彩呢!據《史蹟》記載,他即位後的三年中,日夜作樂,不出號令,而且不準大臣諷諫。有位叫伍舉的大臣,見莊王左抱鄭姬,又抱越女,終日坐在鐘聲鼓樂之中,再也看不下去了,便採用寓言的形式諷諫説:“有鳥在於阜,三年不飛不鳴,是何鳥也”。莊王充滿自信地説:“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遂罷樂聽政。他任用賢能,開疆拓土,爭奪中原,先後統一了五十多個諸侯國,被各諸侯國推為“盟主”。楚國的疆域在全盛時期,北至黃河,東到海濱,西至雲南,南到湖南南部,包括長江,漢水,淮河流域最重要的地區。

在此基礎上,楚國孕育了輝煌燦爛、影響深遠的荊楚文化,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和他的《楚辭》。楚文化因楚國楚人而得名,是興於周而對中華文化產生廣泛影響的一種區域文化,綿延800多年,與周朝相始終。隨着楚國一步步走向繁榮強盛,楚文化脱穎而出,進而與中原文化分庭抗禮,共同成為中華文化的兩大主流。在以後的歲月中,南北兩支華夏文化相互融合、轉變、更新,一起鑄就了古代中國的燦爛文明。楚文化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不斷髮展壯大的。按楚文化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可以把楚文化劃分為濫觴期,勃興期,鼎盛期和轉變期四個階段。楚人建都丹陽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740年,是楚文化的濫觴期;春秋時期是楚文化的勃興期;戰國時期是楚文化的鼎盛期;秦漢之際是楚文化的轉變期。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層面的特徵是積極進取,開放融合,革新鼎故和致死不屈。在民族心理層面的特徵是崇火尚鳳,親鬼好巫,天人合一,力主浪漫,與中原文化尚土崇龍,敬鬼遠神,天人相分,力主現實形成鮮明對比。在物質方面主要表現為漆器,木器及青銅器,絲織,刺繡及工藝品,郢都,宮殿及台榭建築,帛畫,壁畫及屈騷莊文,編鐘,琴絃及輕歌曼舞,祭祀膜拜等民俗。

紀郢作為楚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當時我國南方最大的城市和全國最大的都會之一。漢桓譚《新論》記載:“楚之郢都,車轂擊,民肩摩,市路相排突,號為朝衣而暮敝”。就是説,當時紀郢中,車碰車,人挨人,早晨出來穿的新衣服,到晚上就擠破了。這當然是有些誇張,但也説明當時紀南城是非常繁華的。

楚國後期的統治者不思進取。驕奢淫逸,使國力日漸衰退。頃襄王遷都陳郢後,楚國的大都會紀郢淪為廢墟。

不過,人類在自然界留下的記載是難以泯滅的。1961年和1975年對紀南城進行的考察,獲得了大量資料。當年的土城牆,仍尚存在。城內城外,地上地下,有春秋戰國時期豐富的文化遺存,是研究當時社會變革和楚國曆史極為重要的文化寶庫。通過考古發掘,紀郢城內楚王台榭,宮殿及古建築遺址歷歷可尋,陶器,鐵器,銅器,筒瓦,板瓦等東周文化遺物俯拾皆是。紀南城址東西長4450米,南北寬3588米,面積約為16平方公里。城垣用灰褐色或黃色土築成,現有高度3.9至7.6米,垣頂面寬10至14米,除牆身外,內外均有護坡。城垣外繞護城河,寬40至80米,與穿城而過的古河道相通。城垣四周發現城門7座,東垣1座,西,南,北各2座。西垣北門有3個門道,中門道寬3.6米左右,可通船隻,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發現最早的水門。城的東南部有大型宮殿遺址。附近有紡織,冶煉等作坊及商業區遺址。今城垣上立有郭沫若題寫的“楚都紀南城”標牌。1962年楚都紀南城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郢城遺址周圍楚墓遍地,離城不遠的紀山,八嶺山,雨台山和長湖邊上的墓葬,規模相當龐大,埋藏了許多重要歷史文物。幾年前發掘了幾座中型墓葬,出土文物就數以千計,其中如吳王夫差矛,越王勾踐劍,越王州勾劍,楚王孫魚戈,彩繪木雕小座屏,鳳紋銅尊,錯銀龍鳳紋尊及彩繪石磐等,都十分珍貴。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至於出土的成批的楚國竹簡,更是研究當時歷史的寶貴資料。這些歷史文物是湖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真實寫照。

紀郢城內的鳳凰山,自公元前278年秦國拔郢後,便成了秦漢時期的一處墓地。經鑽探,在5.2萬多平方米的範圍內有古墓180多座,現已經發掘30多座,出土兩千多件文物。1975年6月發掘的168號漢墓,葬於西漢文帝十三年,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男屍,對於研究西漢初期的歷史,文化,手工業以及醫藥,防腐技術等都有重要價值。因此,文物考古界將紀郢成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好了,各位朋友,紀南城就快到了,給大家10分鐘的時間整理一下行李,就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座古城,共同感受一下歷史賦予它的厚重感吧!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2

紀南城位於荊州城小北門外五公里處,因在紀山之南,故名,當時稱郢都,因地處楚國南方,又稱南郢;又因在紀山之南,也稱紀郢。西晉學者杜預在《左傳》註釋中始將郢都改稱紀南城。現在,紀南城南北土城垣上各立有一塊大石碑,上刻“楚紀南故城”五字,為郭沫若手書。自公元前720xx年至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歷時420xx年,楚共有二十個帝王在此即位。

楚國許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裏。如我國最早使用的黃金幣“郢爰”,吳起變法,確認新興地主階級土地私有權的“量入修賦”等重要法令,就在這裏頒佈和推行。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士大多來過楚國。孔子、莊子、墨子曾出入紀南城,愛國詩人屈原曾在此擔任楚國“左徒”(參與議論國事,發佈號令,出則接待賓客)。 城遺址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3.5公里,約16平方公里,城牆周長15.5公里,至今有的地段高6.7米,都為夯土築成。通過考古發掘,全城共有城門八座,南北各有水門一座,每各城門有三個並行的門道,城東南部有大型宮殿遺址,附近分佈着紡織、冶煉等作坊遺址及商業區遺址,可見當時曾繁盛一時。秦大將白起“拔郢”後,此城已成廢墟,現在城內為農田園,阡陌交錯。

紀南城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有古墓200多座,已發掘30多座,幾座中型楚墓就出土了數千計的文物,其中不少為珍品,如彩漆木雕鴛鴦豆、彩漆木雕虎座飛鳥、銅弩機、彩繪石編磬。1975年出土了一具完好的西漢男屍(現陳列於荊州博物館)。紀南城現在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3

湖北省荊州市楚都紀南城遺址1961年被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荊州古城以北5公里處,經歷2500多年的風雨滄桑,仍保存完好,古貌猶在,是我國目前唯一僅存的一座大型古代土城遺址,被史學界譽為不可多得的“完璧”,是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

如今,楚都紀南城遺址遭到了自然和人為的嚴重破壞,土城

牆由於雨水沖刷,水土流失嚴重。人為破壞現象更多,挖魚塘,在城牆上搭棚蓋房的都有,如在紀南城安家岔城牆上就蓋有兩層的桔頌酒樓,荊襄(荊州至襄樊)公路就鋪設在東城牆上,直接貫穿通過。古城遺址現已支離破碎,面目全非,若再不進行搶救保護,就有不復存在的危險。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對此高度重視,儘快修復紀南城遺址。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4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校園西北角,有一處獨立院落,遊人從紅島路進入海洋大學4號校門後,向右一拐,便可看到一幢紅瓦黃牆古樸典雅的二層小洋樓。這座典型德國風格的洋樓是德國侵佔青島期間建設的俾斯麥兵營的一部分,當年是德國軍官宿舍,後來成為私立青島大學、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的第八校舍。現在是中國海洋大學本校的校舍。這座看似普通的小樓就是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主鬥士聞一多先生當年在國立青島大學任教時的故居——“一多樓”。

走近一多樓,迎面而立的是一座花崗巖石雕像,上邊刻着“聞一多先生”5個大字。紀念碑高4.33米,下部為石碑座,上部為低眉沉思的聞一多先生半身雕像。聞一多先生紀念碑於1984年刊立,作者徐立中,該雕像作品曾獲全國首屆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銅獎、山東省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一等獎,併入選全國城市雕塑優秀作品和《世界雕塑全集》。

紀念碑的背面鐫刻着聞一多先生在青島大學任教時的學生、著名詩人臧克家撰寫的《聞一多先生紀念碑碑文》,全文為:

“傑出的詩人、學者,人民英烈聞一多先生1930年受聘國立青島大學,任文學院長兼中文系主任。講授歷代詩選、唐詩、英國詩選等課程。態度親切民主,既富有學術家風度,又充滿濃郁詩情,受到崇敬與熱愛。先生愛國憂民,埋頭學術研究,從唐詩入手,決心為衰頹之中華民族尋求一個起死回生之文化良方。先生在校,為時僅二年,春風化雨,為國育才。瞻望舊居,回憶先生當年居於斯工作於斯,懷念之情曷可遏止?爰將所居,命名‘一多樓’,略事陳設,依稀舊容,並於庭院立石,以為永念。俾來瞻仰之中外人士,緬懷先生高風亮節而有所取法焉。先生生平事蹟,昭昭然在人耳目,茲不綴。”

短短二百餘字,將聞一多先生在青島大學(後改稱山東大學)任教時期的治學為人和高風亮節及命名“一多樓”以紀念聞先生的因由一一敍出,情深意重,令人為之動容。此後,人們便將這座小樓稱為“一多樓”。

聞一多先生,本名聞家驊,湖北省浠水縣人,1899年生。清華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攻讀美術專業,但不久便致力於文學研究與創作。回國後在大學任教,同時從事詩歌創作。20xx年代出版了詩集《紅燭》、《死水》,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詩歌方面的地位,其作品也成為中國現代詩歌中傑出的代表。

聞一多先生對祖國和人民有着強烈的愛心,其詩歌中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憤慨之情。1920xx年“五卅”運動中,聞一多滿懷悲憤之情,於1920xx年7月4日《現代評論》第2卷30期上發表了組詩《七子之歌》,依次撰寫了以數百年來被殖民主義強佔走的中國領土的名字命名的《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衞》《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7首詩歌。在首篇詩歌《澳門》中寫道:

“你可知道‘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着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的每篇詩歌都是7行,每篇最末一句都是“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充分表達了聞一多先生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痛恨和對祖國統一的渴望。時過74年,在1999年中國政府在澳門行使主權的偉大時刻,海內外同胞齊聲歌唱《澳門》之歌,迎接澳門的迴歸。聞一多先生70年前的夙願終於實現了,先生有知,亦當含笑於九泉之下了。

1930年夏天,聞一多先生應剛剛成立的國立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之邀,來到青島,就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教授。聞一多初到青島時,與家人租住在匯泉廣場附近,每天可以聽濤觀海,使聞先生獲得了很好的情趣。1931年,聞一多將妻兒送回湖北原籍,隻身留校,遂搬入當時編號為“第八校舍”的二層德式小樓的二樓內。直到1932年暑假聞一多先生離開青島大學到母校清華大學任教為止,都一直居住在這座小樓上。

聞一多先生在青島大學任教時,除忙於院、系的行政事務外,主要講授歷代詩選、唐詩、英國詩選等課程,同時繼續從事詩歌創作,出版了《奇蹟》等詩作。授課之外,從事《詩經》、唐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成就。聞一多先生雖身為著名詩人,但平易可親,樂於助人,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常常放下手中的工作來指導青年學子寫詩作文。當年聞一多的學生臧克家就曾常到聞先生家中討教,臧克家的處女詩集《烙印》就是在聞先生的熱情指導與幫助下創作出版的。

抗日戰爭爆發後,聞一多先生隨清華大學遷至雲南。後來,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為西南聯合大學,聞一多先生繼續在西南聯大任教。這時聞一多先生以更多的精力投身於抗日救亡和反對國民黨獨裁專制的抗日民主鬥爭中,參加了中國民主同盟,並擔任民盟雲南支部的負責人。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積極準備發動內戰,壓制迫害民主運動,遭到全國人民反對。聞一多先生堅決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反對發動內戰,積極爭取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受到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進步人士的敬重與擁護,從而引起國民黨反動派和蔣介石的嫉恨。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不顧國民黨特務組織的恐嚇,毅然參加了數日前因爭取民主自由而遭國民黨特務暗殺的親密朋友和同志李公樸教授追悼會,在大會上,聞一多發表演説,痛斥國民黨特務卑鄙殘忍的暗殺行徑。會後,聞一多即被國民黨特務開槍殺害。事件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強烈譴責國民黨政權殺害民主人士的暴行,深切悼念民主鬥士聞一多。1949年8月18日,毛澤東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高度評價聞一多先生,指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者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我們應該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解放後,山東大學師生緬懷聞一多先生的高風亮節,於1950年將聞一多先生故居命名為“一多樓”。1984年,“一多樓”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山東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前身)將“一多樓”中原聞一多先生舊居闢為“聞一多舊居展室”,並將“一多樓”修葺一新,正式對外開放。展室中陳列着聞一多先生的著作、照片和紀念、研究聞一多的著作,全面介紹了聞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蹟。著名書法家舒同為展室題寫了匾額。

“一多樓”以其特有的文化內涵成為青島市和中國海洋大學中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吸引了眾多遊人和學子前來參觀。20xx年11月,“一多樓”被列為青島市文化名人故居,並加掛銘牌標誌。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5

Hello,大家好,很有緣我們相聚在一起,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周導,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聞名天下的第一泉——趵突泉。它位於濟南市的中心。

這個公園始建於1956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在趵突泉公園中,有幾個非常著名的泉:金線泉、漱玉泉、卧牛泉、皇華泉、龍池泉、白龍灣等。這些泉和一些別的泉形成了趵突泉羣。

漱玉泉是我們公園裏的名泉,是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大家看“漱玉泉”三個字,是已故的濟南書畫家關友聲的手筆。宋代著名的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在此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洗打扮,因而得名。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趵突泉主景區,泉水四季常温,保持在十八攝氏度。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湧若輪”。

我們右前有幾塊石碑,大家看一下,不知有所注意“突”字上少了三個點呢?據説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願望,希望趵突泉永噴無盡,故意寫成這樣的。聽老人説,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味醇色鮮,素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説。這水如仙水一般,所以也有喝趵突泉水長生不老之説。(黃山導遊詞)

各位朋友,今日之旅到此結束,下面大家可以隨便看看,但記住“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6

太倉玉皇閣景區介紹 玉皇閣,又稱普福宮,位於太倉市北雙鳳鎮,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天師張宗演之北子周靜清建造。始名“普福觀”,至大三年(1310)元武帝賜額“大玄元普福觀”,皇慶二年(1312)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書“雙鳳福地”白底黑字橫匾懸於普福前門——靈信門。延佑四年(1317)元仁宗敕封該觀為“普福宮”。 普福宮之靈信門內供關、温、馬、趙四大靈官,入靈信門後便是御道街,穿過二門,兩旁有朝房,至“午朝門”門前兩側是鐘樓,鼓樓,門上懸金字豎額:“敕建普福宮”,落款“清寧抱一凝妙真人”(周靜清道號)。進午朝門,入大院即是“凌霄寶殿”。大殿為兩層樓房,樓上正中神龕內供玉皇大帝,兩側供有太白星君、雷、電、風、雨神,及千手觀音,託塔李天王、二郎神等,故又稱“神霄萬靈閣”。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凌霄寶殿被倭寇燒燬,隆慶二年(1568)重建,稱“玉皇閣”。

普福宮兩側有玉芝祠、瑞芝樓、星宿堂、城隍廟及戲樓,東西兩側建有看樓等。殿堂、樓閣、鱗次櫛比,構成一組極為壯觀的建築。緊靠普福宮西有明永樂年間兵部尚書雙鳳陳冾之“尚書坊”西北處有文徽明書“雙鳳裏”坊兩坊均為雙鳳之著名石坊。

1951年春普福宮、城隍廟被改建為糧庫,1965年秋全部折除。

1994年7月6日被批准在舊址上重建,佔地20餘畝。正殿仍舊為雙層建築,樓下供三清,樓上正中供玉皇大帝及風、雨、雷、電神。西側建城隍廟。20xx年於大殿東側又建文昌閣,供文昌帝君,東偏殿為觀音殿,西偏殿有財神殿、火神殿、星宿殿。大殿前40米處有正山門,門前小河,河上建迎仙橋(據傳呂洞賓祖師曾走過此橋,故名),小橋幽徑。離橋50米前建石坊,坊刻“雙鳳福地”。20xx年在坊後20米處建前山門,供護法神王靈官,及東、南、西、北方位神。20xx年在前山門後建三清大殿。很是壯觀。

玉皇閣是太倉最為著明的道觀之一,交通便利,近臨204國道旁,僅正月初九玉皇生日一天香客萬人以上。

太倉市道教協會會址所在處。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7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北距井陘縣城30公里,東北距石家莊市70公里。總面積180平方公里。蒼巖山所在地方圓幾十裏,皆為荒山禿嶺,唯獨此山林木蒼翠,古樹葱籠,峭壁巖,處處綠色,故名“蒼巖”。山高一千多米,奇峯險崖,挺拔峻秀,山上飛瀑高懸,山下清泉流暢,沿途建築成羣,或依危巖,或跨斷壁,或沿山曲而縈迴,或臨深壑又設置,構築巧妙,擇景幽奇。古人以“萬景臨諸壑,千峯拱上方”的詩句來讚美它。山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温和,景色迷人,是冀中地區一處旅遊、觀光、避暑勝地。山上樓、台、殿、閣,多掩映在林蔭樹叢之中,猶如“仙山瓊閣”。山中有著名的福慶寺,相傳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曾在此削髮為尼而名傳天下。

蒼巖山為太行山支脈,風景優美,草木繁茂,加上山間眾多的古建築,兩者交相輝映,渾成一體,構成了“蒼山十六景”。上山處處有景,景景觀奇,景景有典,自古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盛譽。

蒼巖三絕

“蒼巖三絕”有人工建造,有自然生長,它們都以奇景誘人,吸引着無數愛好尋奇覽勝者不惜遠道前來觀賞。

橋殿飛虹:“橋殿飛虹”即著名的橋樓殿。這是一座建造在峽谷頂部石橋上的古建築,上接青天,下臨深谷,如彩虹高掛,與白雲齊飛,古人曾為它寫下了“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影共樓飛”的讚美詩句。遊人至此,無不為這奇妙的高空建築所吸引,停步仰觀,驚歎不絕,稱為“天下稀寶”、“人間奇景”。

碧澗靈檀:“碧澗靈檀”是在橋樓殿前面一段澗谷中生長的一羣白檀樹,其形態奇特,為其他山區所罕見。樹根裸露,樹幹沒皮沒心,盤抱巨石,奇姿異態。當地羣眾以其不同的形態分別取名為“迎客檀”、“羅漢檀”、“姊妹檀”、“鴛鴦檀”、“盤龍檀”、“卧虎檀”、“菩薩檀”、“仙女檀”、“晰蜴檀”、“松鼠檀”等,不下幾十種,常使遊人駐足而觀,興趣無窮。

懸崖奇柏:“懸崖奇柏”是指生長在蒼巖山上的一羣古柏,有崖柏、沙柏、香柏等,都長在懸崖絕壁上,有直立、有橫生、有側出、有倒懸,千姿百態,古樸蒼鬱,樹齡都在二三千年以上。更為奇特的是,這幾千株古柏,不論長在何處,它們都朝着南陽公主祠一個方向生長,亦是蒼巖山上一大奇景。當地稱為“古柏朝聖”。

蒼巖書院

進了山門始見其西側有一小院,名“蒼巖書院”,建於明代,院雖不大,但古色古香,莊重典雅,造在峽谷危巖間的一座石橋上,下有泉水淙淙,上有濃蔭遮蔽,環境十分優美。樹影婆娑,陽光少見,消幽涼爽,是夏季避暑的佳地。“書院舞蔭”之名亦由此而得來。古人曾以詩記之:“日光不到忘晨夕,絕似丹邱小洞天。”

過了“書院舞蔭”,沿途上山,一咱經碑房、萬仙堂,即至“碧澗靈檀”,在這狹長的澗谷中,生長着密密麻麻的白檀樹,多姿多態,引人流連。再行可達跨虎登山廟,此廟相傳為紀念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進山修行時,因道路艱險難行,得到仙猴相助,跨虎登山而建的。廟中有石碑一塊,刻記其事。這當然也是民間神話傳説而已。

橋樓殿

橋樓殿是福慶寺主體建築之一,也是蒼巖山風景*佳之處。這裏雙峯對峙,峭壁巍然,中開一線,下臨百丈深澗。在崖壁上凌空習架着三座單孔石橋。據考證建於隋代,其中間一座長15米,空約9米,上面建有橋樓殿,寬五間,深三間,為兩層九脊樓閣式建築,四周圍以出廊,重檐歇山頂,檐角高翹,琉璃瓦頂,黃綠相間。正脊兩吻間還有仙人跨龍、獅子馱塔等飾件。結構精巧,風格獨特,與周圍自然景色混成一體,具有清代早期的建築特點。其西面橋上也有一殿,名天王殿,規模較小,也沒有橋樓殿壯觀和有名。東面的橋沒有以上兩橋大,橋上也無建築,名小天橋。

橋樓殿內塑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神像,神態莊重,形象維肖。牆上還有彩繪壁畫多幀,都是我國古代雕繪藝術的珍品。整個殿宇雕樑畫棟,氣勢恢宏。在石橋的橋拱上鐫刻着怪獸、駿馬和人物等浮雕像,亦形態生動,頗具古意。

人若站在殿前,憑欄遠眺,只見羣峯如屏,重巒疊嶂,雲霧蒼茫,“蒼山似海”,似有置身於仙境之感。若扶欄低頭俯視,但見谷底樹木葱鬱,白檀滿澗,泉水逶迤,川流不息。人若在谷底抬頭仰望,則見天開一線,橋殿凌空,有如長虹貫天。遊人至此,無不驚歎我國古代建築工匠們的大膽構思,巧奪天工,歎為“天下奇觀”。

福慶寺

福慶寺是蒼巖山上的主要寺院,原名興善寺,始建於西晉,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至隋代曾大肆擴建,規模宏偉,金碧輝煌,是一座依山而築、臨景而置的古建築羣。相傳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因不滿當時父皇殘暴,朝正腐敗,不辭遠道來此削髮為尼,靜心修度,行醫濟世。於是寺名亦隨之名聞天下,成為我國著名的佛教古剎。

從正山門沿澗入山,過萬仙堂後,一路上怪石嶙峋,白檀茂密,雲嵐飄渺,山徑蜿蜒,至“懸蹬梯雲”,山勢更陡,向上攀登三百六十多級石階,才到達大寺門前,門上有聯:“殿宇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道出了這裏的自然意境,耐人尋味。字體瀟灑自如,不知出於哪位名家的手筆。門前在兩座對峙的峭壁上,架有飛橋,橋上有殿,即橋樓殿和天王殿。

福慶寺內有大佛殿、圓覺殿、靈官廟、梳粧樓、關帝廟、藏經樓、蒼巖古塔、公主祠等建築,有的依崖,有的臨壑,佈置在蒼山綠樹之中,景色特別幽美。此外,這裏還有峭壁嵌珠、絕巘回欄、山腰綺柏、尚書古碣、説法危台、虛閣藏幽等景點,亦為遊人所讚美。

南陽公主祠

公主祠在橋樓殿以北,亦是福慶寺主要建築之一,是為紀念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在此出家為尼而修建的。祠寬三間,進深一間,坐西朝東北膚有斷崖,面臨絕壁,飛檐斗拱,畫棟雕樑。檐下掛風鐸,共聲悠揚。祠內置三佛龕,正中塑公主像,其兩妹從侍兩旁。兩側各塑有樂伎12名,手執樂器,有彈有吹,神態自如,形象逼真。牆上佈滿壁畫,都是以公主修身得道、濟世救人的故事為題材,工筆彩繪,色彩鮮明,線條流暢,層次分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頗有藝術價值,至今仍保存完好。

公主祠後面有一山洞,洞內建有公主寢殿,原有公主木雕像一尊,側身而卧,現已不存。祠南有一磚塔,八角五層,高約10米,玲瓏別緻,為明代晚期所建造。

此外,從橋樓殿向東行,經圓覺殿、南天門,過“空谷鳥聲”,即至“竅開別天”。這裏是一處懸崖絕壁,遊人至此已無咱可行。只見崖畔有一山洞。若進洞沿着洞中小路,一路曲折盤旋,拾級而上,*後至出洞口已是在山巔的一山凹處,極目遠望,天高地闊,氣象萬千,真是“竅開洞府,別有天地”,故名“竅開別天”。

山凹處建有四角形風雨亭一座,供遊人避風雨、觀山景。若再沿着山樑上小石徑繼續上山,不久即可至蒼巖山的*高峯——觀日峯,附近建有“玉皇頂”,內供玉皇大帝神像。從玉皇頂下來,過風雨亭,繼續東行,還有“陰崖石乳”、烈古台、老虎洞、東天門、孤峯古柏、智公巖、爐峯夕照等景點。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8

安平古堡位於台南市安平區效忠街、國勝路上,古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城、中國台灣城,俗名紅毛城、番仔城或王城,最早建於1620xx年,荷蘭人在『一鯤鯓』建立一座簡單的寨城,這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是中國台灣最古老的城堡,因此曾是荷蘭人統治中國台灣的中樞、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宅第,舊熱蘭遮城分內外二部,城垣範圍包括中國台灣最早的延平市街。

清朝康熙年間,將中國台灣的行政中心移至赤嵌,因而沒落傾頹,缺乏管理照料的熱蘭遮城逐漸傾毀,再加上建築億載金城時為撙節經費大量利用了這裏的磚石,一般民家見狀,更是有恃無恐,修築屋舍也來此就地取材,熱蘭遮城就這麼被拆得體無完膚;熱蘭遮城被完全剷平是日據時期的事,1930年,統治者利用原地建起了紅磚平台,以及白牆黑瓦帶有南洋風味的海關宿舍,新建築的使用面積較原熱遮蘭城小,因此部分城牆能保留至今。安平古堡留在遊客印象中的白色瞭望台是日據時期所建,由荷蘭人建築的『熱蘭遮城』,也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如今只剩一堵老榕盤據、厚實而班駁的城牆,這才是安平古堡列名的一級古蹟。

如今的安平古堡、熱蘭遮城

目前安平古堡西洋建築為日據時代所建,安平古堡是中國台灣光復後的命名,現今參觀的部分大致可分為古蹟紀念館、瞭望台、古壁史蹟公園等部分;古蹟紀念館就是日據時期的海關宿舍,內容包含荷鄭時期的政治史蹟、熱蘭遮城的模型,以及由奇美博物館籌劃的荷鄭時期文物展示等;附近設有史蹟公園及陳列館。並建有新式瞭望台,視野及佳,海岸景觀盡入眼底。安平古堡正前方是永漢民藝館,本為清税務司公館遺址,現陳列丘永漢捐贈的民俗及山地文物,其中有難得一見的樂器漢明鄭時的火藥壺,相當具有歷史價值。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9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後唐、後晉、後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為根據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衞填海”、“女媧補天”的傳説就發生在山西。我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阪(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隋朝末年,李淵父子起兵晉陽(今太原市),繼而奪取長安,建立唐朝,後把太原定為大唐帝國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而山西尤其是晉南一帶,經濟繁榮,人口稠密,成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大同市、平遙縣、代縣、祁縣、新絳縣都是山西曆史名城。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10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郭駿,大家可以叫我郭導或小郭都可以。現在您是乘坐着1980號汽車前往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之一長城。

請大家低頭,看看腳下的方磚,它是不是十分平整的,五六匹馬可以平行?左右兩旁是兩米多高的垛子,每兩個垛子之間是瞭望口,供瞭望。每個垛子下面是射口,供射擊用。打仗時,屯兵們既可以自我保護,還可以保衞國家,真是一舉兩得。在頂上的是方形的城台,又叫烽火台。它還是戰士們的堡壘。士兵們可以在裏面居住。如果要告訴另一個堡壘有要緊的事,要保衞國家時,這個城台上就會點燃火焰,鄰近的巡邏士兵見了,也會通報上級點火,就這樣一個個的傳下去。長城上便都點起了火,大家一起準備着作戰。

遊客們一定知道,其中有一個最著名故事叫孟姜女哭長城,就是體現了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艱辛。

現在,長城已被列為世界遺產,我們大家可以拍一些照片作為紀念。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11

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景區位於湖北省五峯土家族自治縣東部,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於震旦紀,是國際公認的“奇特北緯30度地球圈”上不可多得的一顆綠色明珠。最低海拔260米,最高海拔1418米,總面積80平方公里。柴埠溪大峽谷呈東西走向,東西長約30公里。峽谷中涓涓溪水流經漁洋河匯入清江,屬清江水系,是土家文化的又一個發源地。因此,柴埠溪景區又是集“武陵脈”、“土家源”、“清江水”、“生態谷”、“文化魂”於一體的旅遊目的地。

一條清溪貫穿整個大峽谷,溪谷兩岸巖石經過億萬年的風雨侵蝕,風化和崩落,形成了獨特的峯林景觀。大峽谷生態保持良好,氣候涼爽宜人,景觀類型多樣,尤以茂林、幽谷、異石、奇峯、險崖、溶洞和雲海最為壯觀。 柴埠溪大峽谷景區一期投資近2億元,經過兩年的規劃改造,於20xx年9月完成了一期建設,其中包括景點和遊線的改造、遊客服務中心、景區配套服務設施和客運索道的建設。

柴埠溪大峽谷之美,美在四季,無論您何時來到這裏,都能看見她美麗的四分之一。春:一峽碧玉翠、滿山杜鵑紅;夏:日出涼風起、雨霽雲海升;秋:奇峯三千重、峯峯女兒紅;冬:銀針披萬樹、白玉砌千峯。景區內森林茂密,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81%,是絕佳的天然氧吧。景區內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動植物保持着良好的生態平衡,“神”、“奇”、“珍”、“幽”的特點只有身臨其境方得體驗。景區內自然景觀恬靜悠適,有山有水,有石有樹,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遠離塵世之外,徜徉山水之中讓您清心爽神、雅興怡情。是現代工業文明時期難得的一塊淨土,是都市人度假、休閒和益壽延年的勝地。

土家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支絢爛奇葩,“哭嫁”、“跳喪”、“火堂”、“過趕年”等獨特的民俗風情經久不衰。“列牙畢茲卡”、“西蘭卡普”等土家文化傳承至今。久而彌新、流而不俗、粗而大雅的濃郁民族個性融於鮮明的時代特色之中,令人流連忘返。夜幕降臨,大型土家民族風情歌舞晚會——牙列畢茲卡(我的土家族)開始上演,歌舞以“洛尼嘎的煨罐茶”“葉日媽的高山腔”“比索洛的土儺面”“幺洛蓋的哭嫁歌”“小洛巴的板凳龍”“阿利牙的咂酒舞”“舍日巴喲響鈴裙”等節目再現了奇特的品茶飲酒、求親娶嫁習俗,遊客們還可以圍着熊熊的篝火,在隆隆的鼓聲中跳起歡快的擺手舞和豪放的“撒兒嗬”,心隨鼓動,身隨舞起。柴埠溪大峽谷的土家山民開放了他們的家,為前來遊玩和旅行的客人提供休息和食宿。走進農家,好客的土家大嫂,或端上一桌當家土菜“十碗八扣”,或抬上一個超大的蒸籠----土家人的盛宴“抬格子”。熱情的土家姑娘會為您敬上一杯用純苞谷釀造的“遍山大麴”。菜香瀰漫與酒香纏繞,着實讓人垂涎欲滴!

柴埠溪大峽谷內大灣口景區“得樂線”可以登上險峻秀美的落月橋,一覽眾山小。遠處的“對嘴石”象徵了千年永恆不變的愛情。“姊妹峯”、“琴台”、“情人谷”、“對棋台”等景點,每個景點背後都藴含了一個個古代土家族少女的優美愛情故事。“聖水觀音”正手持聖水瓶,妙彈蘭花指,向人間彈灑聖水賜福。“雀尕石”正展翅欲飛。“得樂橋”橫跨天險,讓人“飄飄欲仙”。“得樂”在當地就是樂觀豁達的意思。得樂線改造中最有新意的創舉就是新增一座“玻璃橋”,它是目前全國唯一的在兩峯之間用“玻璃”架的橋。增加了趣味性、探索性與挑戰性。站在橋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兩峯間的峽谷,探索未知的谷底深淵。天空朵朵白雲映照在橋面上,讓人感覺站在了白雲的上端。

清澈的溪流,幽深的峽谷,茂密的叢林,起伏的山巒為喜愛户外徒步探險,定向穿越及溯溪的驢友們提供了絕好的體驗場所!沿途植被豐厚,古木參天,奇花異草,種類繁多。放眼望去,鬱郁叢林連綿不絕,滿目青山峯巒疊翠,碧綠清溪水波流淌。置身於茫茫叢林中,攀登在幽幽疊谷裏,吸一口靈氣,掬一捧清泉。盡享大自然獨賦的詭祕、原始、生態、奇異,體會那份獨特的山林野趣。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12

岜沙苗族部落,分住在貴州省從江縣城南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個寨子裏。岜沙村不大,村寨木樓古樸、簡單;四周則為密林環繞,環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傳統,髮飾奇特。

而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東南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之美譽。在別的寨子要看女人,到了岜沙則要看男人。岜沙是南部侗族風情區中為數不多的苗族風情景點之一。

由於岜沙男人總是把長槍扛於肩上,因而岜沙苗寨也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這裏地處偏僻,受到外來文化衝擊較少,至今仍保持着遠古遺風以及獨特的岜沙文化習俗。在岜沙,男人必須同“槍手”二字等同起來才算是真正的男人,神槍手則會得到更多尊重與愛慕。岜沙無疑是個充滿了原始的英武氣息的寨子,就連女子也是一身勁裝。岜沙女子上穿大襟衣,下穿百褶裙,扎綁腿,不求婀娜多姿,只求腿腳靈快。岜沙男人一身古代部落武士裝扮中,最為特別的便是他們的頭飾,岜沙男人的髮髻是他們與其他支系相區別的最重要的標誌。

另外,侗族就南部而言,肇興侗寨是屈指一數的,有“千家肇洞”和“侗鄉第一寨”之美譽。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肇興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寨上有侗歌隊、侗戲班。每逢節日或賓客臨門,侗族羣眾歡聚於鼓樓、歌坪,舉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娛活動。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13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我是環球旅行社的一名導遊,我姓覃,你們可以叫我覃導或小覃。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去故宮遊玩。”

“故宮又稱紫禁城,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差不多有一千五百多個籃球場那麼大。故宮的城牆上有四個門,南邊有午門,北邊有神武門,東邊有東華門,西邊有西華門。”

“我們現在來到了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宮三大殿之首,建在五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殿高36米,寬63米,面積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兩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龍寶座,寶座背後是高雅的屏風。清明兩代皇帝即位、誕辰以及春節、冬至等慶典均在此舉行。”

“沿此繼續前進,眼前的這座宮殿也是三大殿之一,它叫中和殿。該殿是一座單檐攢尖頂的方形殿。走廊列柱20根,黃琉璃瓦四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前,先在此小憩,接受內閣、禮部及侍衞等朝拜。每逢各種大禮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閲覽奏章和祝辭。”

“這是保和殿,也是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的除夕和元宵,皇帝在些宴請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間,把三年一次的殿試由太和殿移到此處舉行~~~~”

“好了,今天的故宮之行就愉快的結束了,祝大家玩得開心!”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14

濟南的山更是可愛。它就如一個小搖籃一樣,把濟南包圍起來,讓它更有“安全感”。在冬天濟南是一個響晴的地方,那裏的氣候非常照顧濟南,即使下雪,也是小雪,因為它害怕濟南感冒。因此濟南的冬天是一個響晴的地方。

濟南可是一個寶地呀!希望這次的旅途能給旅客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希望在濟南你們可以玩的開心、愉悦!也祝願你們一路平安,身體健康!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江北水鄉"棗莊做客。我是棗莊國際旅行社的專職導遊員,我姓牛,大家可以叫我小牛,很榮幸和大家一同遊覽棗莊這片人傑地靈之地。先簡單介紹一下棗莊的概況:棗莊市位於山東省南部,泰沂山區的西南邊緣,地處魯蘇交界,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和蒼山縣接壤,南臨江蘇省徐州市,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西望碧波盪漾的微山湖,北連孔孟之鄉曲阜鄒城。早在唐代就因村落中多棗樹而得此名。在打造"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口號的引領下棗莊市依託其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推出獨具特色的五大類核心旅遊產品。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遊覽融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山嶽型旅遊資源的典型代表——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看大家一幅迫不及待的樣子,我就不賣官子啦,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棗莊市東北20公里處,此處羣山連綿不絕,峯頭林立,自西向東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羣山之中有一峯突起,如擎天柱直插霄漢,這便是抱犢崮。相傳昔有王老漢抱犢耕種其上,後仙去,故此得名。崮西南有一條深澗,泉水彙集於此,形成瀑布。深澗東側有清華寺和巢雲觀,半山處有洞數十個,洞內外石壁上雕有千姿百態的佛像。矗立崮頂,極目南天,平野如畫,東眺黃海,雲霧繚繞,故有"君山望海"之稱。周圍有巢雲竹林、桃源仙境、生態奇觀等景點。大家留意腳下,我們啟程登頂觀景。

抱犢崮原名君山,漢稱樓山,魏稱仙台山。其主峯位於蒼山縣下鄉村境內。海拔584米,為魯南第一高峯,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崮"。概括起來抱犢崮有五大特色:

其一,抱犢崮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山腳下王嶺遺址、小古村遺址就是遠古歷史的鑑證。且抱犢崮久負盛名,歷代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留下許多麗文華章和不少碑碣石刻。相傳三國時有位魏國大臣著名書畫家曾學書於此。

其二,抱犢崮拔地通天,鶴立羣山,以她獨有的"雄、奇、險、秀"而著稱。晴日的早晨登臨崮頂觀雲海日出,只見雲水一色,一輪丹陽冉冉躍出雲海,蔚為奇觀。故有詩讚曰:"陡壁早邀淪海日,方台平宿泰山雲"。

這第三個特點便是洞天府第之譽。山中道教宮觀、佛教寺院依山而設。靈峯寺相傳為天下三十六福地之一,從寺中殘存的碑文看,寺廟始建於漢,為如來佛行宮,現存遺址佛樓門匾上清雍正皇帝親筆御書"釋迦文佛",被祈求功名的善男信女們頂禮膜拜。各位如有誠意可在此燒幾柱香火祈求家人平安。

説到這第四個特點——"超天然氧吧"。抱犢崮綠樹如茵,氣候宜人,森林總面積130平方公里,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已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

其五,抱犢崮山水相融,景色優美。崮東麓的會寶湖、雙河湖像兩位嫵媚的少女,依偎在抱犢崮的懷抱中,湖光山色,碧波千傾。雙河湖中的釣魚島已建成及休閒、度假、垂釣、療養於一體的大型休閒娛樂場所。

聽完"五奇"我們也來到"巢雲竹林"啦!大家看,在抱犢崮西南有一條幽靜的深谷,遠離塵世,山水如畫。這裏原有古宗教建築兩座,稱為清華寺和巢雲觀,當地人俗稱上觀、下觀。上觀院內有一棵大銀杏樹,虯枝旁逸,如擎天巨傘,看來至少有上千年了。巢雲觀後東側有個水簾洞,洞口石壁上終年有泉水滲出,斷斷續續,如掛着一副晶瑩剔透的水晶簾。西側有個桃源洞,宛如小廟堂,想必當年乃是一孤身老道修煉棲息之處,故有人稱之為"海西第一洞天"。好了,大家可在此自由活動,拍照、許願,二十分鐘後我們沿洞旁的天梯登崮頂俯覽四方美景。

借"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勇氣,我們已登上崮頂啦!各位是不是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呢?!裊裊煙雲環繞峨峨崮頂,若隱若現,宛如虛無飄渺的仙山瓊閣。若在雨過天晴的黎明登山,則可以看到東方一片墨蘭的海水,鑲嵌於天際之間,令人心曠神怡,彷彿幻入仙境。

做過了神仙的美夢,再到十八羅漢洞中一探究竟吧!在山頂崮門東邊數十步的巨壁下,洞內石壁上雕有佛像浮雕,造型生動,情態逼真,共十九尊,有的已面目全非,依稀可辨者只有少數幾尊。

置身在黃龍洞這秀色可餐的佳境,聽着叮咚的泉水聲,聞着誘人的野花香,吮吸着清爽的山野氣息,我們也結束了今天的抱犢崮之旅。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旅途中如有什麼不周之處,還請各位多多包涵,也希望您留下寶貴意見。祝大家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各位,一路順風,謝謝,再見!!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16

洞召由前寺及後寺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間,供奉4大天王;

大經堂49間,樓2層,計7楹;大殿25間,供奉彌勒佛,殿前懸掛蒙、漢、滿、藏四種文字鐫刻的金字“廣化寺”匾額。

二殿為歡喜佛殿,東西八角樓供奉十八羅漢和觀音菩薩。

另有閻羅君殿7間。各殿佛像均以黃銅製成,工藝高超,栩栩如生。

後寺建在山腰上,鑿山為洞,建樓3層,稱“鈀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階共124級。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歷代活佛的石塔數座.現殿堂大多被毀,殘留124級石階和佛爺府及石刻佛像。

喇嘛洞召東、西、北三面環山,南為寬闊的洞溝,光線明亮,視野開闊。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區黃教發樣地之一。位於畢克齊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

建於明萬曆初年(1573―1575),清順治十五年(1658)擴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賜名“廣化寺”。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17

俗稱湖心島。古時稱仙山,或龍駒島,蒙名為“奎遜託羅亥”,位於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約30多公里,是青海湖的一大遊覽勝地。全島東西長2.3公里,南北寬0.8公里,面積為1平方公里,形如螺殼。山頂高出湖面約數10米,海拔約3300米。山體系花崗巖和片麻巖構成,略呈乳白色。天晴日麗時,憑高遠眺,只見海心山猶如雪浪飄浮,蔚為壯觀。古人曾有詩讚道:“一片綠波浮白雪,無人知是海心山”。

海心山形成於距今二億年以前的三迭紀,即青藏高原隆起時。關天它,有這樣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説:很早以前,青海湖周圍是一片平坦的大草原,草原上居住着成千上萬的牧民。草原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泉井,泉上有一石蓋,泉水因此常流不溢。有一年,兩個道人去西天途中路過此地,一時找不到水喝,師父讓徒弟到泉中取水,臨行前,特別囑咐取了水要蓋好井蓋。徒弟口渴心急,取完水卻忘了蓋井。結果沒等他走到師父跟前,發現身後潮水洶湧,巨浪滔天,而且越漲越高。師父一看情況不好,趕忙抓起附近一座小山扔進水中,才將泉眼壓住。可是,原來的草原已變成汪洋一片,周圍成千上萬户人家被大水淹沒一空。後來,人們便把青海湖稱“赤秀潔莫”,意為“萬户消失的地方”,而把海心山稱為“錯寧瑪哈岱哇”,意思是“海心大天神”。

海心山地勢較為平坦,島上怪石嶙峋,沙洲點點,雜草叢生,野花紛披。其有一種花,名叫佛花,色嫣紅,形如罌粟花,葉似薔薇,每年農曆四月開花,香氣襲人。此外,島上還生長大量的野葱、鶴冠草、?d(Pin)草等優良牧草,每到夏季,島上水草茂盛,景色旖旎,是理想的天然牧場。

海心山四周環水,遠離塵世,境地幽絕,天然仙境,令人神往。因此,很早以前就有僧人在島上修行。據古籍記載,早在漢代,島上就有廟宇。僧人於冰合時,出海取一年之糧而入居,整年不復出。附近牧民還將馬牛羊等牲畜,在冬季冰合後置於此山,永不宰殺,供神佛之用。傳説,當時有人將良牝馬置此山,至來春牧之,馬皆有孕,所生之駒, 號為龍種,必多駿異,因此稱為“龍駒”,海心山因此而稱為“龍駒島”。歷史上有名的帝王王莽、隋煬帝都求過龍種。唐天寶年間,唐代名將哥舒翰夜屠石堡,攻佔西海後,築神威城於“龍駒島”。如今這些歷史的陳跡,早已被風雨所吞沒,島上留下的只是一些廟宇、僧舍、嘛呢堆等建築,可供遊人憑弔。

楚都紀南城導遊詞 篇18

白城市位於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東經121°38’-124°22’,北緯44°13’57"-46°18’。

白城特色經濟明顯,農業是國家級大型商品糧基地市,是全國節水型井灌區建設示範市,被列為全國農業四大開發區之一和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經過近幾年的綜合開發,白城已成為水稻、烤煙、肉牛、蘆葦、棉花、淡水魚、油料、糖料、雜糧雜豆等農產品的重要產區。大鸚哥綠豆、黑水西瓜、福順辣椒、萬寶粉條、大安白鵝、通榆草原紅牛、瀚海珠牌葵花仁等名優特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十分暢銷。工業以紡織服裝、汽車配件、機械建材、食品醫藥和造紙印刷等行業為主。創出了棉紗、無紡布、毛紡呢絨、電纜、汽車發動機連桿、石油機械、機制紙和沙棘、蘆薈系列酒,吉鶴、鶴城、月亮湖牌香煙等一批名優產品。市場建設初具規模,建成各類市場160多處,集貿市場、專業市場、批發市場和要素市場功能比較齊全,輻射力較強,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

白城市地處吉林省西北部,西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北同黑龍江省毗鄰。這裏幅員遼闊,土質肥沃,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新興工業獨具特色,農業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全市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開放的潛在市場,廉價的生產要素,優惠的投資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國內外客商投資興辦實業的理想之地。

白城勤勞好客的二百萬白城人民在自力更生建設家園的同時,竭誠歡迎更多的國內外各界人士前來考察訪問,旅遊觀光,合資合作,投資經商,同謀發展,共圖大業,把一個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新白城帶入二十一世紀。

標籤: 導遊詞 紀南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bei/3qz9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