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黑龍江導遊詞 >

牡丹江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導遊詞(通用5篇)

牡丹江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導遊詞(通用5篇)

牡丹江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導遊詞 篇1

選擇來鏡泊湖旅遊的遊客,都是瞭解到鏡泊湖是我國最大的火山熔巖堰塞湖,想目睹火山爆發所遺留下來的壯觀氣勢,葉劍英曾為鏡泊湖題寫了“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國風光勝江南”的詩句

牡丹江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導遊詞(通用5篇)

那麼湖區最高海拔1260.7米,最低海拔339.17米,平均海拔350米,如果保證瀑布有水,那麼水位標高不少於351米。聽這串數字您可能覺得沒什麼特別,可是從鏡泊湖成因上來講這種海拔的高度是罕見的。

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便會被那獨具魅力的湖光山色所吸引,在天人感應心靈震顫的同時,發出衷心的讚歎,所有的一切我們就要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從地質史上看,鏡泊湖在大地構造上屬於延吉凹陷的一部分。據《中國大地構造綱要》一書記載,古生代晚期鏡泊湖區發生了以東北——西南為主要方向的大斷裂。及至新生代第三紀中期,距今大約二千五百萬年,由於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的影響,湖周圍經長期風雨、流水浸蝕而夷平的地面,發生了斷塊,隆起成山,斷裂下降部分形成斷陷盆地。進入第四紀,距今一百萬年,在斷陷盆地內又發生局部隆起,古老的斷裂帶夾着玄武巖漿溢出,使洪荒草莽的斷陷盆地周圍縮小,形成了古湖盆。古湖盆比現今湖盆稍大,它的年齡與地球上人類生命的年齡相同,約有一百萬年。

地理學家告訴我們,在距今一百多萬年前到一萬年之間,古湖盆的西北方向有一組火山羣,現今稱它為鏡泊火山羣。火山羣爆發噴射出大量的熔巖流,以石頭墊子河為通道向東南方向宣泄,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形成了“吊水樓瀑布”。附近的玄武巖堰塞堤,成為今天的鏡泊湖。

牡丹江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導遊詞 篇2

一、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長白山系張廣才嶺和老爺嶺的過渡地帶,距牡丹江僅97公里。這裏久享人間仙境的美譽,榮獲了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風景旅遊區、省級自然保護區、文明風景旅遊示範點等多項桂冠,整個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726平方公里,由唐代渤海故國遺址、火山口原始森林和我們眼前的鏡泊湖自然景觀三部分組成。

鏡泊湖一直以樸實無華的自然之美文明於世,來到這裏您也一定會被眼前的湖光山色所吸引,下面先由我為您介紹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鏡泊湖自然景觀部分。

二、風光旖旎的鏡泊湖,四周峯巒疊嶂,萬木崢嶸。鏡泊湖湖區面積是120平方公里,湖水的純面積在枯水期為79.3平方公里,在豐水期為90.3平方公里,全湖分為北湖、中湖、南湖、上湖四個湖區,自西南向東北走向,呈字母“S”型,湖身縱長45公里,垂直距離32.5公里,湖水最寬的地方可以達到6公里,最窄的地方在枯水期也有300米左右,湖的平均深度40米,由南向北逐漸加深,最深的地方在地下發電廠也就是抱月灣的地方,深度達到62米到70米。鏡泊湖蜿蜒曲折,湖岸多港灣,湖中大小島嶼星羅棋佈,這裏有吊水樓瀑布、大孤山、白石砬子、小孤山、城牆砬子、珍珠門、道士山、老鴰砬子,他們猶如八顆璀璨的明珠,由鏡泊湖這條銀色的緞帶串連起來,飄繞在萬綠叢中,被譽為著名的湖中八景。

牡丹江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導遊詞 篇3

中國是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國家,在我國古代歷史中就已經對鏡泊湖有所記載了。我國滿族人民很久以前就在這裏勞動、生息。據中國史書記載:“周武王十五年(公元前1666年)和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654年),均有肅慎氏來朝納貢。”西漢及晉的挹婁,北魏時的勿吉,隋唐時代的靺鞨,宋元時的女直,明清時的女真,都是肅慎族的後裔或支族。

解放後,考古學家在鏡泊湖南端鶯歌嶺斷崖袒露的紅燒土層中發現了四口陶豬。經考察證明,這四件珍貴的藝術品,是鶯歌嶺居民——肅慎人制作的。

肅慎族創建大震國,於公元740年遷都忽汗城,四季通西南的高地上,城址在鏡泊湖,可是當時這個地方不叫做鏡泊湖而是叫做忽汗海。

其實歷史上鏡泊湖曾有過很多的名稱,古稱湄沱湖,漢書地理志稱湄沱河。唐高宗永徽

二年(公元651年)稱阿卜湖,又稱阿卜隆湖,後改稱呼爾海金,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稱忽汗海。明志始呼鏡泊湖,清朝稱為畢爾騰湖。今仍通稱鏡泊湖,意為水平如鏡。

從地理學的角度,鏡泊湖的微風頻率、靜風頻率只有30.3%,每秒風速在3.2米—2.7米,年平均風速為每秒2.9米,湖水常常水平如鏡。

從民間傳説講,王母娘娘寶鏡的故事。

每年的5月到9月,都會有很多人選擇來鏡泊湖鏡避暑度假。鏡泊湖被譽為北國的避暑勝地,塞北的蘇杭。這也是有原因的,鏡泊湖位於東經120°30′—129°30′,北緯43°16′—44°18′之間,中緯度亞洲大陸的東岸,屬於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每年的5月—9月,這期間的平均氣温為10—20度之間,最高氣温不超過36.2℃,最低氣温-36.7℃,年平均氣温在3.6℃,年降水量506.44毫米,最長連續降雨7-8天,年降水日數為100天,雨季集中在

8、9月份。湖區降雨量不算高,但水分充足,屬濕潤地區。每年9月下旬開始下霜,無霜期150天。平均降雪日為10月19日到次年的4月28日,平均降雪期為172.7天。湖面自每年12月中旬開始結冰,到次年4月上旬開化,冰層平均厚度0.83米(83公分),最厚可以達到1.04米。因為鏡泊湖的年平均氣温較低,氣候宜人,所以是避暑的好地方。

牡丹江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導遊詞 篇4

相傳,大約百餘年前,這座古城早已淪為廢墟。古城彼岸,有一老翁名叫姜儒隱居此地,故亦又人稱此地為“姜家窯洞”。盛夏一天傍晚,姜儒之侄路經此地,叔侄偶然相遇,甚為欣喜。老人勸其侄放棄戎馬生涯,與他一同在湖濱仙洞中共享人間之樂,夜裏聆聽對岸的仙樂鐘鼓之聲。並言稱崖下尚有一渤海之陵墓,金銀財寶,應有盡有。但因自己年邁,未敢近前,説話間,夜幕盡退,已是翌日凌晨,這位年輕人為好奇心驅使,忘記軍務之急,隨其叔父由西南沿山徑盤旋而下,繞道迴轉來到崖底,撥開荊棘灌木,在一塊巨大石屏後面果然發現有個深邃的洞口。二人步入其中,見大廳正中燈火輝煌,一尊硃紅靈柩停放在中間,大廳周圍未見有路可循。忽然間,石壁間兩扇石門豁然大開,石門內奇峯林立,怪石巉巖,一潭壁水環繞村落,攔住去路。潭水清澈,波光粼粼。叔侄二人正愁不知去向,忽見一位漁翁垂釣水邊,便趨前借問。漁翁笑指岸邊小舟作答。叔侄登舟前往,駛入山澗深處,發現更是

花紅柳綠,山青水秀,到處呈現一派鼓樂昇平的繁榮景象。叔侄為遇此仙境而欣喜若狂,迴歸途中,小侄膽大心細,做下種.種標記,以為後人指路。

牡丹江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導遊詞 篇5

珍珠門風景如畫,景色迷人,兩座小礁山宛若荷葉上浮動的晶瑩露珠,熠熠發光。這裏世代相傳着許多盛產珍珠的故事。據説古時候珍珠門島上有家孫氏店房,過往者皆在此投宿。夏日一天傍晚,一位衣衫襤褸的人來到店中,聲稱闖關東取三寶,積蓄點錢與相愛的姑娘成親。一天,午夜時分,店主突然釣到一個蛤蜊,劈開後,見一顆珍珠閃閃發光,把昏黑的小屋照的通明。那人一見垂延三尺。他騙過店主,廉價收買了這顆珍珠,又趁月夜來到店主得珠的地方甩勾垂釣。頃刻間,只見魚竿猛地一抖,他用力把魚竿拉到岸上,看見釣上一隻比碾盤還大的蛤蜊,在剛剛合攏的縫隙間還閃着金光。但當他要動手摘珠時,大蛤蜊卻一下又滾回湖中,並將魚竿也拽進水裏。那貪婪的人不肯罷休,不顧一切地跳下水去,緊緊抓住魚竿不放,結果葬身湖中。

駛過珍珠門,遙望湖之右岸,有一山巒兀立湖中,它高出水面七八十米,海拔四百二十米,稱之為“道士山”。它位於南湖中段,左右有兩山環抱,猶如“二龍戲珠”。島上古木蓊鬱,寂靜幽深,曲徑盡頭,濃蔭掩映一座古廟,據説於清朝咸豐年建成,人們叫它“三清廟”。因當時廟中有一位道士,後來修行成仙,便起名為道士山。道士山名為山,其實是一大島嶼。傳説中道士山廟裏曾有口“九龍探母”的大鐵鐘,鐘聲宏亮,聲震大湖,回聲經久不絕。當今古廟已不復存在。古廟廢墟前庭寬敞,綠草如茵,花木扶疏,幽雅清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eilong/8lqv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