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海南導遊詞 >

最新的海南海口導遊詞範文(通用7篇)

最新的海南海口導遊詞範文(通用7篇)

最新的海南海口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遊客:

最新的海南海口導遊詞範文(通用7篇)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海口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海口騎樓老街位於東經110度35分,北緯20度05分,地址在得勝沙路—長堤路老街區。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曆史。20xx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海口騎樓主要分佈於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騎樓老街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總長四點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

騎樓大多是上世紀七年級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借鑑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騎樓大多佈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騎樓樓層都不太高,兩三層的居多,有些還保留着早前的商號,和憑欄、門窗等處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騎樓建築羣初步形成於19世紀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曆史。20個世紀30年代,海口已有35個行業572家商鋪,如“樑安記”、“雲旭記”、“遠東公司”和“廣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綜合性娛樂場所有“五層樓”、“大亞旅店”、“泰昌隆”等等。許多大商號都在老街的騎樓裏,展開不見硝煙的經營大戰。

1931年,得勝沙街上的“海口大廈”(俗稱“五層樓”)建成,那是建國前海口市最高的樓房。“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是當時海口興盛景象的真實寫照。

儘管已過去了百餘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賞到街邊建築的美。騎樓沿街道兩側臨街而建,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過道,用以避雨、遮陽、通行,樓層部分跨建在人行過道之上,每棟高二至四層,進深二三開間,在建築美學上,樓的寬和高符合審美比例。騎樓的窗楣、柱子、牆面造型、腰線、陽台、欄杆、雕飾等體現了獨特的風韻,牆體上的彩瓷花卉圖案、女兒牆、騎樓、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風格,具有歐亞混合文化特徵;人字形的屋頂覆蓋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築結構上,有中國古代傳統式、西方建築模式,還有南洋的建築及裝飾風格,並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築的影響;騎樓下的長廊貫通成排,行人逛街時可躲避風雨烈日,一邊悠閒散步,一邊從容地看貨購物。

海口騎樓歷史文化街區(以下簡稱騎樓老街)位於海甸溪南岸,長堤路以南,龍華路以東,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地處舊城區中心地帶,

海口騎樓老街主要是得勝沙路、博愛北路、中山路、新華路、長堤路等五條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發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歷史記載中,“海口所城”建於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於港口貿易的興起,為防海盜襲擾,明代建起了方圓僅0.48公里,後慢慢在城內形成了東門街、西門街、四牌樓街、振龍街和龍牙巷等多條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則形成了振東街、水巷口街、得勝沙街、義興街等街道。隨着貿易和海運的逐漸開闢後,海口被闢為國內外的貿易口岸。 “帆檣之聚,森如立竹”,正是當年海口開埠後港口熱鬧景象的真實描述。

,海口拆牆擴城,城區面積由原來所城內的不到1平方公里擴大了許多。第二年,拆城牆的石頭被用來築成長堤,這就是如今的長堤路。當時的政府擴建原來天妃廟前的廟前大街,並改名為中山路,長388米,原西門外順城牆位置的街道被擴成今天的新華北路和新華南路。原所城內的南北大街被拓為博愛路,東西方向則被拓為新民東西路。“商賈絡繹、煙火稠密“,城市馬路的形成、沿海貿易業的繁榮、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使這一帶成為海口的鬧市區。

如今,以前賣米賣鹽賣油的得勝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條商業步行街,以賣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為五金燈飾一條街;新華路、博愛路也都分別成了家電、小商品及紡織面料一條街。沿着五條街漫步踱溜,會感受到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這些地方白色騎樓建築雖然十分歐化,可牆面上細緻雕刻全都是中國民間特色的吉祥圖案,形成一座騎樓就是一副風景畫,一條街就是一個文化景區。

騎樓作為一種外廊式的建築藝術,是源遠流長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20xx年前的世界經典建築古希臘的“帕忒儂神廟”、中國的孔廟和書院建築。

由於海南獨特的強曬多雨氣候條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帶(即現在的博愛路,得勝沙路)建造市場街時,已出現了能遮雨防曬的長廊式“排店屋”。到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股闖南洋風潮在海南刮開,在異鄉打出一片天地後,出海闖南洋的海南人“葉落歸根”,攜帶着畢生血汗錢回鄉建屋,安老終生。祖輩們在帶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時,海南也由此出現不少南洋風格的歐式騎樓建築。那時,幾座或十餘座騎樓參差錯落毗連一起,店屋前連廊連柱的長廊連接起整個街區,即可為往來的行人撐起一片遮擋烈日暴雨的天地,營造出相對涼爽的環境,又可成為商家謀業招徠顧客的開放交流場所。騎樓,成為了當時的商業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騎樓建於1849年,地點在四牌樓街又叫城內街,就是現在的博愛北街。據統計,海口的騎樓式建築佔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騎樓式建築200餘座,主要集中於博愛路、中山路、新華北路、得勝沙、解放路等五條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兩旁保留較為完整的騎樓式建築最多,約39座。

這些騎樓建築具有濃郁的歐亞混交化特徵,建築風格也呈現多元化的特點,既有濃厚的中國古代傳統建築風格,又有對西方建築的模仿,還有南洋文化的建築及裝飾風格,並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築文化的影響,騎樓的建築風格多姿多彩,騎樓的窗楣、柱子、牆面造型、腰線、陽台、欄杆、雕飾等都體現了一種獨特的風韻,尤其在外牆體上浮雕的花紋上有着精美的百鳥朝鳳、雙龍戲珠、海棠花、臘梅花等中國傳統雕刻藝術。

至今這些建築仍然發揮着海口市舊城老街的主要商業功能,形象地記錄了海口市由無到有,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沿海大都市的歷史,體現了海口城市區位與東南亞一體的熱帶地方特色。

騎樓老街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積澱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蹟,歷史人文色彩豐富多樣,歷史上有十三個國家在這裏開設了領事館、教堂、郵局、銀行、商會;中國共產黨瓊崖一大會址、中山紀念堂;西天廟、天后宮、武勝廟和冼太夫人廟,還有當時衣錦還鄉的華僑富商為家鄉建起的家族式連排騎樓,如邱氏祖屋、饒園等。

當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樓——“五層樓”,如今在得勝沙路還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紀三十年代初,由時任越南西貢市匯理銀行董事長的文昌籍鄉親吳乾椿,用從南洋運回來的石料、木材修建起來的。作為當時海口最大最豪華的旅館,它一度是海口的標誌性建築,並經營過大劇院、放電影等。

最新的海南海口導遊詞範文 篇2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上了東線高速公路,和大陸不一樣,海南沒有明顯的城鄉結合帶,一出城就是廣闊的原野。無論你把目光轉向何方,這裏到處都是綠色,看不到一寸裸露的土地,小草和樹木綠油油的,向你表達它們快樂的心情,來旅遊的朋友不僅眼睛綠了,心也綠的。

朋友們,海南島森林覆蓋率高達51.6%,遠遠超出全國的平均值13%,被稱為“綠色明珠”,來海南旅遊的朋友感覺最舒服的便是我們的眼睛和鼻子,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綠色和藍色,鼻子呼吸到的都是清新的空氣。這裏的山水之美,不是語言可以形容的,需要我們大家自己用心去體會:椰樹是高大挺拔的美、珊瑚是柔軟五光十色的美、南山觀世音是慈愛富態的美、黎村是原始古樸的美、蛋民是勞動頑強的美,泰國紅藝人是身材藝術的美,朋友們,海南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對美的發現。

説到美我就想起了蘇東坡和佛印和尚的故事。蘇東坡喜歡和佛印和尚辯論,卻總也辯不贏。有一次他們下棋的時候,蘇東坡突然説了一句:“大師,你在我的眼裏象一堆狗屎!”誰知佛印和尚並不生氣,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道了聲“阿彌陀佛,施主,您在我的眼裏卻是一尊金佛。”蘇東坡非常得意回家告訴了他妹妹蘇小妹,蘇小妹也是一個才女,她想了想説:“哥哥,你又輸了,佛印看你是一尊金佛,那是因為人家心中有佛;你看人家是一堆狗屎,説明你的心就是一堆狗屎!”朋友們,由此可見“美由心生”,如果您用良好的心態去看待世界,世界就是美好的、光明的;如果您用惡劣的心態看待世界,世界就是黑暗的,醜陋的,無精打采的。

海南最美的是南山,最著名的是天涯海角、最古老的是大小洞天、最開心的是西島、最刺激的是潛水、最神祕的是興隆、最好吃的是海鮮,最有趣的是南灣猴島,最有鄉野氣息的就是萬泉河瓢流。

朋友們,往兩邊一看我們就能感覺到海南真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小島,這裏有充足的陽光和豐沛的降水,除了種植水稻、橡膠之外,還有很多的水果:椰子、芒果、荔枝、龍眼、菠蘿、菠蘿蜜、榴蓮、桃楊、木瓜、香瓜、火龍果、人心果、雞蛋果等等等等,美不勝收,簡直就是“上帝的水果籃”!告訴大家,椰子一年四季都有,分青椰、紅椰、金椰、銀椰等品種,其中青椰最多最便宜,一般2-3塊錢一個,一個椰子可供2個人喝,太老椰子有點澀,太嫩椰子的口味淡,最好吃的是十八九歲的椰子。其它的水果現在正是上市季節,價格也不貴。

朋友們,再看看我們海南的高速公路,就像綠色大海當中穿梭的一條銀色的綢緞,它全長300多公里,接連7個市縣,漂亮吧,對比一下你們的高速路,大家感覺有什麼不同呢?很多朋友都説車少,不擁擠,是的,這是現在,然而海南的汽車曾經多得讓世界嚇了一大跳。這是怎麼回事呢?80年代中後期美國的衞星顯示海南島上到處都是亮閃閃的,這些亮點連成一片不斷地在移動,美國政府大吃一驚,以為中國正在進行新的戰略佈置,在海南島上增派兵力,後來才知道這是汽車走私,大量的外國汽車湧上來,陽光照在車項上不就亮閃閃的一片。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關注。事實上海南的走私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和過去比現在更加隱蔽,更加小心,你想想看,四周都是海水,海岸線又長達1600多公里,海關的工作總是防不勝防。

現在一些路邊經常放着幾個髒乎乎的雪碧瓶子,裏面真的是汽水嗎?不是,是走私汽油。海南走私的物品種類非常多:汽車汽油、家電服裝等等,一輛進口小汽車二三萬塊錢就能買到,至於珠寶玉石,一旦被海關查到了,送到海南省地質博物館統一出售,由於沒有關税,價格也非常便宜。另外,剛才有朋友説這條路上沒有收費站,“一腳油門踩到底”,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別,這是因為海南在全國首家實行公路管理體制改革,將過路費、過橋費、養路費等費用打在汽油裏面,以方便管理,因此海南的油價比大陸大約要貴40%左右。路上沒有收費站,遊客們覺得方便了,然而海南人民負擔卻重了,大多數家庭的摩托車也許從來就沒有上過高速路,但一樣買高價油,這應該是海南人民對遊客的默默奉獻吧。好的朋友們,高速路不能隨便停車,因此要上洗手間的朋友一定要提前打招呼,香港人把解手説成“唱歌”,我們允許大家獨唱,也可以合唱,甚至可以唱山歌,但就是不能對唱。

朋友們,海南前些年汽車走私、洋浦開發和房地產熱等事件震驚海內外,這兩年同樣也有兩大事件讓海南再次引起國際廣泛關注,一是博鰲亞洲論壇會議召開,二是陵水的飛機相撞事件。博鰲位於萬泉河的入海口,景色秀美,用一位德國旅遊專家的話來説:博鰲有山巒、有小島、有河流、有大海等眾多旅遊資源,如果拆開來看它們不是最美的,但組合在一起卻構成了世界上最美麗的一副風光畫卷。入海口處有一條上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玉帶灘,它長達8.5公里,地形地貌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非常相似,從空中看彷彿是仙女飄落在大海里的一根白色的紗巾。玉帶灘的兩側呈現出迥然不同的美:一邊是萬泉河水在靜靜的流淌,一邊是大海在不停地咆哮,這一動一靜、一藍一綠的組合讓人感覺大自然的安排是那樣的和諧完美。

入海口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原始的河流入海口,也正因為如此,亞洲論壇組織才在這裏成立。對於遊客來説如果能在萬泉河上坐船慢慢地遊玩、再上玉帶灘上瘋上一把將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所“吹吹海風,渾身輕鬆;聽聽海韻,心中高興”。還記得那首歌嗎:萬泉河水清又清,我編斗笠送紅軍……朋友們,唱得不好讓大家見笑了,我呢雖然五音不全,但還是比較喜歡唱歌,從小到大向不同的老師請教過,有一位老師現在住在興隆,有點與眾不同,她過去是個非常英俊的小夥子,由於思想有點故障,結果一個人跑到北京醫院,在手術枱上“咔嚓”一聲,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亭亭玉立大姑娘。現在的她非常的温柔,但你也可以看出一絲粗獷的影子。她的歌唱得非常好,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男女聲對唱,這是我學不來的,有的遊客喜歡她的男聲,有的喜歡她的女聲,到底是男聲好聽還是女聲好聽,到現在我也説不準。到了興隆之後您自己去辨別吧。

(進入瓊海市)好的,朋友們,現在我們要到達的是瓊海市,瓊海市是紅色娘子軍的故鄉,也是萬泉河的主要流行地。古時候海南島分為兩個郡,東邊的叫珠崖郡(大海邊上產珍珠),西邊的叫儋耳郡(指黎族人耳朵大),瓊海市便處於東邊的珠崖郡郡內。瓊海市並不大,1700平方公里,説它是市呢也就是一個縣級市,93年才撤縣建市,今年剛好是建市10週年。海南島只有兩個地級市(海口市和三亞市),其它的市都是縣級市。瓊海市靠着海南島的東海岸,被稱作為“颱風走廊”,73年一場特大台風把整個城市夷為平地,所以你在瓊海市看不到舊的樓房,幾乎都是新的樓房。

風浪衝走了一切,許多人出生證明、學歷證明都找不到了,瓊海市也是海南的一個華僑之鄉,因此您看到的建築許多都具有明顯的南洋風格。和大陸不一樣的是,在海南辦理出入境手續的,許多都是一身農民打扮,這些農民也許一輩子沒出過省,但卻出了好幾國,出去探親訪友,這就是僑鄉的特點,因此當地政府也很注重打僑牌。瓊海市的鈦礦儲量居全國第一,鈦是一種比黃金還要稀有昂貴的金屬,是製造飛機等設備的主要原材料。曾經有日本商人搞旅遊開發,一年下來不見動靜,只見他們一車一車地拉沙子,原來開發是假,採礦是真,當地政府及時地解除了合約並要求賠償。

好的,朋友們,現在大家適當休息一下,看一看這裏非常典型的海南鄉村的田園風光,海南的水稻一年產三季,海南的農民也就特別辛苦。  (到博鰲臨下車前)

朋友們,來到博鰲我們將第一次看見美麗的南中國海,到了玉帶灘之後,大家只能濕腳但不能濕身,據説海南的海水對治療“香港腳”特別有效。同時大家還要多做深呼吸,連外國朋友都説海南島的空氣每呼吸一下值兩美分,

博鰲是一個新的景點,人比較擁擠,下車之後大家動作快一點,要跟上隊伍,小攤旁邊人多手雜,注意看好自己的行李。

(在船上)給遊客指點“一口飲三江”

(出博鰲)

好的,朋友們,感受到海南的天氣了吧,驕陽似火,有人説海南真熱,海南是我國唯一的一個熱帶海島省份,被稱為“熱島”,它要不熱就不叫海南島了。這個地方秋去春來,長夏長冬,連古人都説“四季皆為夏,一雨便成秋”。太陽一年兩次從頭頂走過,紫外線非常強烈,對皮膚的傷害是很大的,所以我們不主張大家進行陽光浴、沙灘浴、海水浴。要是你不小心被曬黑了也不要緊,和當地人一樣成為黑珍珠了,黑亮黑亮的,成為珍珠中的極品。不過海南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受海洋的影響很大,加上森林的調節,所以本地並不是酷熱難耐,很多時候也非常的涼爽。

好的,朋友們,相關的情況先介紹到這裏。不知道大家有什麼問題沒有?沒有問題,那我就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海南被叫做長壽島,為什麼?對此,許多外地的朋友都不能理解,熱帶物種應該成熟快、壽命短,例如海南的水稻就是一年三熟,同緯度的非洲、印度居民壽命也不長,海南為什麼會叫做長壽島?要想成為長壽地區,不是瞎説的,國家是有標準的:每10萬個人當中百歲老人要有3個,按照這個標準我國大陸(四川、湖北、廣西、新疆、江蘇、遼寧,可略去)有6個地方被列為長壽之鄉,而海南每10萬個人當中百歲老人達到4.7個,按着這個比例三亞市南山村的百歲老人至少有250人,完全可以申請“世界長壽之鄉”的稱號了,真所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

海南之所以有這麼多的長壽老人,這是因為海南有一個美麗純淨的自然環境,更重要的是海南人的飲食結構非常合理,長年吃海產品,海魚、海蝦、海呀,這些都是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的食品,既滋補身體又不會長胖,第三就是海南人有喝茶的傳統,特別是長在五指山上的野生苦丁茶,這種茶樹和板藍根一樣屬於大葉冬青科植物,既是茶也是藥,對身體有保健作用。不過市面上有很多都是人工茶葉在冒充。第四呢,就是因為海南人性格比較柔緩,不太沖動。

“人到七十古來稀”在海南真的快成了一句古話了。很多家庭都以家裏有百歲老人為榮,子女們也很孝順,即使家裏再不富麗,也要把電視機、電風扇等物品放進老人房間,讓老人過得舒服一點,家裏還經常煲點骨頭湯給老人喝,以補充營養。在海南的黎族有這樣一個風俗:子女結婚的時候都要送給父母一對玳瑁手鐲,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也祝願父母健康長壽,因為玳瑁能活千年,是長壽的象徵,同時也是活血去風濕的。而等到子女生了小孩,小孩子滿月的時候,長輩就要給小孩脖胞前戴上一個玳瑁的平安扣,起到鎮驚的作用。黎族是一個非常有靈氣的民族,他們沒有宗教,信奉祖先和神靈(鰲神),有關這個民族的情況明天我將會做詳細的介紹。

介紹紅色娘子軍時再介紹一下海島女民兵,是海南婦女的另外一面旗幟。毛主席的那首詩:

颯爽英姿態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最新的海南海口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海口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海口市地處熱帶濱海,熱帶資源呈現多樣性,富於海濱自然特色風光景觀。自北宋開埠以來,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海口於1920__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20__年,海口、瓊山兩市合併,海口市的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今日的海口已逐漸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海口市位於北緯19°57′04〃-20°05′11〃,東經110°10′18〃-110°23′05〃。地處海南島北部,北瀕瓊州海峽。由於它位於海南島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口西側,正當南渡江的出海之口,故取名為海口。海口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美蘭機場、秀英港、新港把海口與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緊緊地聯繫起來;市內公共汽車、私營中巴和出租車,可以把遊客帶到想去的地方。這裏地下水和海水的水質、大氣環境遺蹟生態環境質量均為國內外一流水準。陽光、沙灘、海水、綠色、空氣、現代旅遊的五要素一應俱全。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於熱帶海洋氣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風暴雨,冬季冷氣流侵襲時有陣寒。景觀:藍天、碧波、陽光、沙灘、椰林,熱帶情調。海口市旅遊資源是以熱帶海濱為其主要特色,並集自然風光、熱帶作物、文化古蹟和民族風情於一體的獨具體特色的熱帶海島資源、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和社會旅遊資源。主要景點有西海岸帶狀公園、熱帶海洋世界、五公祠、西天廟、海瑞墓、邱浚墓、蘇公祠及秀英炮台、人民公園、金牛嶺公園、動物園、濱海公園、萬綠園、假日海灘、西秀河灘、白沙門海灘等。

【行政區劃】

海口市分設秀、龍英華、瓊山、美蘭4個區,共轄23個鎮(長流鎮、城西鎮、西秀鎮、海秀鎮、靈山鎮、演豐鎮、大致坡鎮、甲子鎮、三門坡鎮、龍泉鎮、龍橋鎮、三江鎮、雲龍鎮、紅旗鎮、大坡鎮、舊州鎮、龍塘鎮、新坡鎮、永興鎮、遵譚鎮、東山鎮、石山鎮、府城鎮)和18個街道辦事處(博愛街道、白龍街道、國興街道、藍天街道、海府街道、白沙街道、海甸街道、人民街道、和平南街道、中山街道、大同街道、金貿街道、海墾街道、濱海街道、金宇街道、秀英街道、海秀街道、新埠街道),150個社區居委會、249個村民委員會、2504個經濟社(村民小組)、4個農墾農場、2個省屬農場。

秀英區轄秀英、海秀2個街道辦事處,長流、西秀、海秀、石山、永興、東山6個鎮,共1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70個村民委員會。

龍華區轄中山、濱海、大同、金貿、金宇、海墾6個街道辦事處,城西、龍橋、龍泉、新坡、遵譚5個鎮,東昌1個農場,共6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4個村民委員會。

瓊山區轄國興街道辦事處,府城、龍塘、雲龍、紅旗、舊州、三門坡、甲子、大坡8個鎮,紅明、大坡、東昌、嶺腳4個農場和長昌煤礦,共1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72個村民委員會。

美蘭區轄白龍、白沙、博愛、海甸、藍天、海府路、人民路、和平南、新埠9個街道辦事處,靈山、演豐、三江、大致坡4個鎮,桂林洋、羅牛山、三江3個農場,共5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3個村民委員會。

海口市人口總量繼續增長。20__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4.1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4萬人。20__年該市城鎮化率為75.48%,比上年提高0.45個百分點。全市户籍人口161.5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4.47萬人,佔39.9%,非農業人口97.12萬人,佔60.1%。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2.52‰,死亡率為4.34‰,自然增長率為8.18‰。

【歷史沿革】

海口起源於漢代,開埠於宋末元初。“海口”一名最早出現於宋代,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曾設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海口商埠、瓊州口,民國初期的海口鎮。

從漢代起,海口地屬廣西;明代公元1370年,海口劃歸廣東。唐代620__年,海口始隸屬於瓊山縣。

1920__年12月,海口從瓊山縣劃出,獨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

1956年,國務院將海口市劃為廣東省的地級直轄市。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海南建省,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

20__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覆海口、瓊山兩市合併,成立新海口市。

最新的海南海口導遊詞範文 篇4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曆史。20__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海口騎樓主要分佈於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騎樓老街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總長四點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

騎樓大多是上世紀七年級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借鑑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騎樓大多佈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騎樓樓層都不太高,兩三層的居多,有些還保留着早前的商號,和憑欄、門窗等處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騎樓建築羣初步形成於19世紀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曆史。20個世紀30年代,海口已有35個行業572家商鋪,如“樑安記”、“雲旭記”、“遠東公司”和“廣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綜合性娛樂場所有“五層樓”、“大亞旅店”、“泰昌隆”等等。許多大商號都在老街的騎樓裏,展開不見硝煙的經營大戰。

1931年,得勝沙街上的“海口大廈”(俗稱“五層樓”)建成,那是建國前海口市最高的樓房。“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是當時海口興盛景象的真實寫照。

儘管已過去了百餘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賞到街邊建築的美。騎樓沿街道兩側臨街而建,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過道,用以避雨、遮陽、通行,樓層部分跨建在人行過道之上,每棟高二至四層,進深二三開間,在建築美學上,樓的寬和高符合審美比例。騎樓的窗楣、柱子、牆面造型、腰線、陽台、欄杆、雕飾等體現了獨特的風韻,牆體上的彩瓷花卉圖案、女兒牆、騎樓、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風格,具有歐亞混合文化特徵;人字形的屋頂覆蓋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築結構上,有中國古代傳統式、西方建築模式,還有南洋的建築及裝飾風格,並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築的影響;騎樓下的長廊貫通成排,行人逛街時可躲避風雨烈日,一邊悠閒散步,一邊從容地看貨購物。

海口騎樓歷史文化街區(以下簡稱騎樓老街)位於海甸溪南岸,長堤路以南,龍華路以東,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地處舊城區中心地帶,

海口騎樓老街主要是得勝沙路、博愛北路、中山路、新華路、長堤路等五條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發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歷史記載中,“海口所城”建於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於港口貿易的興起,為防海盜襲擾,明代建起了方圓僅0.48公里,後慢慢在城內形成了東門街、西門街、四牌樓街、振龍街和龍牙巷等多條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則形成了振東街、水巷口街、得勝沙街、義興街等街道。隨着貿易和海運的逐漸開闢後,海口被闢為國內外的貿易口岸。“帆檣之聚,森如立竹”,正是當年海口開埠後港口熱鬧景象的真實描述。

1924年,海口拆牆擴城,城區面積由原來所城內的不到1平方公里擴大了許多。第二年,拆城牆的石頭被用來築成長堤,這就是如今的長堤路。當時的政府擴建原來天妃廟前的廟前大街,並改名為中山路,長388米,原西門外順城牆位置的街道被擴成今天的新華北路和新華南路。原所城內的南北大街被拓為博愛路,東西方向則被拓為新民東西路。“商賈絡繹、煙火稠密“,城市馬路的形成、沿海貿易業的繁榮、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使這一帶成為海口的鬧市區。

如今,以前賣米賣鹽賣油的得勝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條商業步行街,以賣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為五金燈飾一條街;新華路、博愛路也都分別成了家電、小商品及紡織面料一條街。沿着五條街漫步踱溜,會感受到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這些地方白色騎樓建築雖然十分歐化,可牆面上細緻雕刻全都是中國民間特色的吉祥圖案,形成一座騎樓就是一副風景畫,一條街就是一個文化景區。

騎樓作為一種外廊式的建築藝術,是源遠流長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經典建築古希臘的“帕忒儂神廟”、中國的孔廟和書院建築。

由於海南獨特的強曬多雨氣候條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帶(即現在的博愛路,得勝沙路)建造市場街時,已出現了能遮雨防曬的長廊式“排店屋”。到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股闖南洋風潮在海南刮開,在異鄉打出一片天地後,出海闖南洋的海南人“葉落歸根”,攜帶着畢生血汗錢回鄉建屋,安老終生。祖輩們在帶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時,海南也由此出現不少南洋風格的歐式騎樓建築。那時,幾座或十餘座騎樓參差錯落毗連一起,店屋前連廊連柱的長廊連接起整個街區,即可為往來的行人撐起一片遮擋烈日暴雨的天地,營造出相對涼爽的環境,又可成為商家謀業招徠顧客的開放交流場所。騎樓,成為了當時的商業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騎樓建於1849年,地點在四牌樓街又叫城內街,就是現在的博愛北街。據統計,海口的騎樓式建築佔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騎樓式建築200餘座,主要集中於博愛路、中山路、新華北路、得勝沙、解放路等五條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兩旁保留較為完整的騎樓式建築最多,約39座。

這些騎樓建築具有濃郁的歐亞混交化特徵,建築風格也呈現多元化的特點,既有濃厚的中國古代傳統建築風格,又有對西方建築的模仿,還有南洋文化的建築及裝飾風格,並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築文化的影響,騎樓的建築風格多姿多彩,騎樓的窗楣、柱子、牆面造型、腰線、陽台、欄杆、雕飾等都體現了一種獨特的風韻,尤其在外牆體上浮雕的花紋上有着精美的百鳥朝鳳、雙龍戲珠、海棠花、臘梅花等中國傳統雕刻藝術。

至今這些建築仍然發揮着海口市舊城老街的主要商業功能,形象地記錄了海口市由無到有,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沿海大都市的歷史,體現了海口城市區位與東南亞一體的熱帶地方特色。

騎樓老街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積澱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蹟,歷史人文色彩豐富多樣,歷史上有十三個國家在這裏開設了領事館、教堂、郵局、銀行、商會;中國共產黨瓊崖一大會址、中山紀念堂;西天廟、天后宮、武勝廟和冼太夫人廟,還有當時衣錦還鄉的華僑富商為家鄉建起的家族式連排騎樓,如邱氏祖屋、饒園等。

當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樓——“五層樓”,如今在得勝沙路還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紀三十年代初,由時任越南西貢市匯理銀行董事長的文昌籍鄉親吳乾椿,用從南洋運回來的石料、木材修建起來的。作為當時海口最大最豪華的旅館,它一度是海口的標誌性建築,並經營過大劇院、放電影等。

得勝沙路

舊時的得勝沙路是洋行、茶樓、旅館、貨棧、戲院的聚集地。在那個年代,相當之繁華。街上還有間冼太夫人紀念館(俗稱“冼夫人廟”),為紀念在南北朝時期對治理海南有卓越貢獻、為安定團結統一開創大好局面的冼夫人而建。現在得勝沙逐漸形成了海南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

新華南路

傳統的裁縫店、各類平民服裝鞋店、茶樓、小食店,一家家生意興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格的“解放電影院”,仍以毛筆楷體寫宣傳板招攬顧客。

中山路

中山路是五金燈飾一條街,騎樓與鱗次櫛比的霓虹廣告輝映,現在主要為温州人的商業街。

博愛路

街邊小店銷售家電、小商品、服裝、鮮花、禮品等,生活氣息濃郁。貫穿博愛路的是東、西門市場。東門為海鮮乾貨市場,西門則是古玩一條街,大大小小古玩攤檔沿街而擺。

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__多年前的古希臘,近代才流行於南歐及地中海一帶,並傳至東南亞。海口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兩側都是一幢幢始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編號:011的“海口市騎樓街(區)”最早建於1849年,具有濃郁的歐亞混交化特徵,至今還發揮着情感價值。許多馬來西亞等地的老華僑們在每年回國祭祖的時候,總是要到海口的“南洋街”轉轉,給身邊的孫子講講這裏當年的故事。

然而,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南洋街上擁有歷史記憶的騎樓在逐漸消失。中共海口市委宣傳部、海口市文物局以及海口旅遊投資控股集團公司正致力於“海口騎樓建築保護和綜合整治項目”,評選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進而申請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把海口的騎樓老街納入到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中來。

最新的海南海口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海口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海口騎樓老街位於東經110度35分,北緯20度05分,地址在得勝沙路—長堤路老街區。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曆史。20__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海口騎樓主要分佈於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騎樓老街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總長四點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

騎樓大多是上世紀七年級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借鑑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騎樓大多佈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騎樓樓層都不太高,兩三層的居多,有些還保留着早前的商號,和憑欄、門窗等處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騎樓建築羣初步形成於19世紀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曆史。20個世紀30年代,海口已有35個行業572家商鋪,如“樑安記”、“雲旭記”、“遠東公司”和“廣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綜合性娛樂場所有“五層樓”、“大亞旅店”、“泰昌隆”等等。許多大商號都在老街的騎樓裏,展開不見硝煙的經營大戰。

1931年,得勝沙街上的“海口大廈”(俗稱“五層樓”)建成,那是建國前海口市最高的樓房。“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是當時海口興盛景象的真實寫照。

儘管已過去了百餘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賞到街邊建築的美。騎樓沿街道兩側臨街而建,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過道,用以避雨、遮陽、通行,樓層部分跨建在人行過道之上,每棟高二至四層,進深二三開間,在建築美學上,樓的寬和高符合審美比例。騎樓的窗楣、柱子、牆面造型、腰線、陽台、欄杆、雕飾等體現了獨特的風韻,牆體上的彩瓷花卉圖案、女兒牆、騎樓、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風格,具有歐亞混合文化特徵;人字形的屋頂覆蓋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築結構上,有中國古代傳統式、西方建築模式,還有南洋的建築及裝飾風格,並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築的影響;騎樓下的長廊貫通成排,行人逛街時可躲避風雨烈日,一邊悠閒散步,一邊從容地看貨購物。

海口騎樓歷史文化街區(以下簡稱騎樓老街)位於海甸溪南岸,長堤路以南,龍華路以東,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地處舊城區中心地帶,

海口騎樓老街主要是得勝沙路、博愛北路、中山路、新華路、長堤路等五條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發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歷史記載中,“海口所城”建於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於港口貿易的興起,為防海盜襲擾,明代建起了方圓僅0.48公里,後慢慢在城內形成了東門街、西門街、四牌樓街、振龍街和龍牙巷等多條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則形成了振東街、水巷口街、得勝沙街、義興街等街道。隨着貿易和海運的逐漸開闢後,海口被闢為國內外的貿易口岸。“帆檣之聚,森如立竹”,正是當年海口開埠後港口熱鬧景象的真實描述。

1920__年,海口拆牆擴城,城區面積由原來所城內的不到1平方公里擴大了許多。第二年,拆城牆的石頭被用來築成長堤,這就是如今的長堤路。當時的政府擴建原來天妃廟前的廟前大街,並改名為中山路,長388米,原西門外順城牆位置的街道被擴成今天的新華北路和新華南路。原所城內的南北大街被拓為博愛路,東西方向則被拓為新民東西路。“商賈絡繹、煙火稠密“,城市馬路的形成、沿海貿易業的繁榮、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使這一帶成為海口的鬧市區。

如今,以前賣米賣鹽賣油的得勝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條商業步行街,以賣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為五金燈飾一條街;新華路、博愛路也都分別成了家電、小商品及紡織面料一條街。沿着五條街漫步踱溜,會感受到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這些地方白色騎樓建築雖然十分歐化,可牆面上細緻雕刻全都是中國民間特色的吉祥圖案,形成一座騎樓就是一副風景畫,一條街就是一個文化景區。

騎樓作為一種外廊式的建築藝術,是源遠流長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20__年前的世界經典建築古希臘的“帕忒儂神廟”、中國的孔廟和書院建築。

由於海南獨特的強曬多雨氣候條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帶(即現在的博愛路,得勝沙路)建造市場街時,已出現了能遮雨防曬的長廊式“排店屋”。到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股闖南洋風潮在海南刮開,在異鄉打出一片天地後,出海闖南洋的海南人“葉落歸根”,攜帶着畢生血汗錢回鄉建屋,安老終生。祖輩們在帶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時,海南也由此出現不少南洋風格的歐式騎樓建築。那時,幾座或十餘座騎樓參差錯落毗連一起,店屋前連廊連柱的長廊連接起整個街區,即可為往來的行人撐起一片遮擋烈日暴雨的天地,營造出相對涼爽的環境,又可成為商家謀業招徠顧客的開放交流場所。騎樓,成為了當時的商業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騎樓建於1849年,地點在四牌樓街又叫城內街,就是現在的博愛北街。據統計,海口的騎樓式建築佔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騎樓式建築200餘座,主要集中於博愛路、中山路、新華北路、得勝沙、解放路等五條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兩旁保留較為完整的騎樓式建築最多,約39座。

這些騎樓建築具有濃郁的歐亞混交化特徵,建築風格也呈現多元化的特點,既有濃厚的中國古代傳統建築風格,又有對西方建築的模仿,還有南洋文化的建築及裝飾風格,並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築文化的影響,騎樓的建築風格多姿多彩,騎樓的窗楣、柱子、牆面造型、腰線、陽台、欄杆、雕飾等都體現了一種獨特的風韻,尤其在外牆體上浮雕的花紋上有着精美的百鳥朝鳳、雙龍戲珠、海棠花、臘梅花等中國傳統雕刻藝術。

至今這些建築仍然發揮着海口市舊城老街的主要商業功能,形象地記錄了海口市由無到有,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沿海大都市的歷史,體現了海口城市區位與東南亞一體的熱帶地方特色。

騎樓老街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積澱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蹟,歷史人文色彩豐富多樣,歷史上有十三個國家在這裏開設了領事館、教堂、郵局、銀行、商會;中國共產黨瓊崖一大會址、中山紀念堂;西天廟、天后宮、武勝廟和冼太夫人廟,還有當時衣錦還鄉的華僑富商為家鄉建起的家族式連排騎樓,如邱氏祖屋、饒園等。

當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樓——“五層樓”,如今在得勝沙路還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紀三十年代初,由時任越南西貢市匯理銀行董事長的文昌籍鄉親吳乾椿,用從南洋運回來的石料、木材修建起來的。作為當時海口最大最豪華的旅館,它一度是海口的標誌性建築,並經營過大劇院、放電影等。

最新的海南海口導遊詞範文 篇6

海口騎樓老街位於東經110度35分,北緯20度05分,地址在得勝沙路—長堤路老街區。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曆史。20__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海口騎樓主要分佈於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騎樓老街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總長四點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

騎樓大多是上世紀七年級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借鑑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騎樓大多佈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騎樓樓層都不太高,兩三層的居多,有些還保留着早前的商號,和憑欄、門窗等處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騎樓建築羣初步形成於19世紀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曆史。20個世紀30年代,海口已有35個行業572家商鋪,如“樑安記”、“雲旭記”、“遠東公司”和“廣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綜合性娛樂場所有“五層樓”、“大亞旅店”、“泰昌隆”等等。許多大商號都在老街的騎樓裏,展開不見硝煙的經營大戰。

1931年,得勝沙街上的“海口大廈”(俗稱“五層樓”)建成,那是建國前海口市最高的樓房。“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是當時海口興盛景象的真實寫照。

儘管已過去了百餘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賞到街邊建築的美。騎樓沿街道兩側臨街而建,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過道,用以避雨、遮陽、通行,樓層部分跨建在人行過道之上,每棟高二至四層,進深二三開間,在建築美學上,樓的寬和高符合審美比例。騎樓的窗楣、柱子、牆面造型、腰線、陽台、欄杆、雕飾等體現了獨特的風韻,牆體上的彩瓷花卉圖案、女兒牆、騎樓、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風格,具有歐亞混合文化特徵;人字形的屋頂覆蓋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築結構上,有中國古代傳統式、西方建築模式,還有南洋的建築及裝飾風格,並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築的影響;騎樓下的長廊貫通成排,行人逛街時可躲避風雨烈日,一邊悠閒散步,一邊從容地看貨購物。

海口騎樓歷史文化街區(以下簡稱騎樓老街)位於海甸溪南岸,長堤路以南,龍華路以東,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地處舊城區中心地帶,

海口騎樓老街主要是得勝沙路、博愛北路、中山路、新華路、長堤路等五條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發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歷史記載中,“海口所城”建於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於港口貿易的興起,為防海盜襲擾,明代建起了方圓僅0.48公里,後慢慢在城內形成了東門街、西門街、四牌樓街、振龍街和龍牙巷等多條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則形成了振東街、水巷口街、得勝沙街、義興街等街道。隨着貿易和海運的逐漸開闢後,海口被闢為國內外的貿易口岸。“帆檣之聚,森如立竹”,正是當年海口開埠後港口熱鬧景象的真實描述。

1924年,海口拆牆擴城,城區面積由原來所城內的不到1平方公里擴大了許多。第二年,拆城牆的石頭被用來築成長堤,這就是如今的長堤路。當時的政府擴建原來天妃廟前的廟前大街,並改名為中山路,長388米,原西門外順城牆位置的街道被擴成今天的新華北路和新華南路。原所城內的南北大街被拓為博愛路,東西方向則被拓為新民東西路。“商賈絡繹、煙火稠密“,城市馬路的形成、沿海貿易業的繁榮、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使這一帶成為海口的鬧市區。

如今,以前賣米賣鹽賣油的得勝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條商業步行街,以賣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為五金燈飾一條街;新華路、博愛路也都分別成了家電、小商品及紡織面料一條街。沿着五條街漫步踱溜,會感受到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這些地方白色騎樓建築雖然十分歐化,可牆面上細緻雕刻全都是中國民間特色的吉祥圖案,形成一座騎樓就是一副風景畫,一條街就是一個文化景區。

騎樓作為一種外廊式的建築藝術,是源遠流長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經典建築古希臘的“帕忒儂神廟”、中國的孔廟和書院建築。

由於海南獨特的強曬多雨氣候條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帶(即現在的博愛路,得勝沙路)建造市場街時,已出現了能遮雨防曬的長廊式“排店屋”。到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股闖南洋風潮在海南刮開,在異鄉打出一片天地後,出海闖南洋的海南人“葉落歸根”,攜帶着畢生血汗錢回鄉建屋,安老終生。祖輩們在帶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時,海南也由此出現不少南洋風格的歐式騎樓建築。那時,幾座或十餘座騎樓參差錯落毗連一起,店屋前連廊連柱的長廊連接起整個街區,即可為往來的行人撐起一片遮擋烈日暴雨的天地,營造出相對涼爽的環境,又可成為商家謀業招徠顧客的開放交流場所。騎樓,成為了當時的商業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騎樓建於1849年,地點在四牌樓街又叫城內街,就是現在的博愛北街。據統計,海口的騎樓式建築佔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騎樓式建築200餘座,主要集中於博愛路、中山路、新華北路、得勝沙、解放路等五條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兩旁保留較為完整的騎樓式建築最多,約39座。

這些騎樓建築具有濃郁的歐亞混交化特徵,建築風格也呈現多元化的特點,既有濃厚的中國古代傳統建築風格,又有對西方建築的模仿,還有南洋文化的建築及裝飾風格,並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築文化的影響,騎樓的建築風格多姿多彩,騎樓的窗楣、柱子、牆面造型、腰線、陽台、欄杆、雕飾等都體現了一種獨特的風韻,尤其在外牆體上浮雕的花紋上有着精美的百鳥朝鳳、雙龍戲珠、海棠花、臘梅花等中國傳統雕刻藝術。

至今這些建築仍然發揮着海口市舊城老街的主要商業功能,形象地記錄了海口市由無到有,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沿海大都市的歷史,體現了海口城市區位與東南亞一體的熱帶地方特色。

騎樓老街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積澱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蹟,歷史人文色彩豐富多樣,歷史上有十三個國家在這裏開設了領事館、教堂、郵局、銀行、商會;中國共產黨瓊崖一大會址、中山紀念堂;西天廟、天后宮、武勝廟和冼太夫人廟,還有當時衣錦還鄉的華僑富商為家鄉建起的家族式連排騎樓,如邱氏祖屋、饒園等。

當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樓——“五層樓”,如今在得勝沙路還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紀三十年代初,由時任越南西貢市匯理銀行董事長的文昌籍鄉親吳乾椿,用從南洋運回來的石料、木材修建起來的。作為當時海口最大最豪華的旅館,它一度是海口的標誌性建築,並經營過大劇院、放電影等。

最新的海南海口導遊詞範文 篇7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美麗的海口市,海口市是一個掩映在茂盛的椰林叢中的美麗城市。海口是海南省的省會。它地處海南島北部,北瀕瓊州海峽,隔18海里與廣東省海安鎮相望;全市土地面積2304.84平方公里。人口160萬人,海口因地處南渡江出海口而得“海口”之名。因滿城婆裟起舞的椰樹又稱椰城,是海南省政治、文化、經濟、交通中心,亦是海、陸、空交通的樞紐,同時又是一座具有熱帶風光、濱海特色的外向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

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於熱帶海洋氣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風暴雨,冬季冷氣流侵襲時有陣寒。海口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徵,他既能敞開胸懷擁抱各個朝代落難的大陸移民,也能欣然接受海外異族文化,還能滿懷希望地送出無數子弟飄洋過海。海口是我國最年輕的省會城市。現在我們就讓我們來領略這美麗城市的無限風光,享受椰風海韻 海口古稱“白沙津”、“海口浦”、“瓊州”,雖然它成為城市的歷史只能上溯到一百年前,可是海口的文明歷史卻悠久而獨特。在西漢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伏波將軍路博德征服百越,在海南設置了珠崖、儋耳兩郡;南宋時期朝廷在這裏設置了海口浦,海口自此得名。此後,海口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南北貿易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並且於1926年開始設市。1858年《天津條約》後,海口被闢為商埠,先後有美、日、英、法等十個國家在這裏設立領事館。老城區的中山路、博愛路一帶至今還保留着成片的法式巴羅克風格的建築,那是當時外國領事和商貿機構集中之地。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此後成為海南行政區公署的所在地,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了設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定和決議,海口從此成為海南省的省會和海南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城市的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20__年,海口、瓊山合併,規模明顯擴大。

海口市有美蘭、秀英、龍華、瓊山四個市轄區,一個保税區。海南建省辦特區以來,海口市的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政建設和交通、通訊事業走在全國前列。市內道路寬敞潔淨,花壇綠地隨處可見。海口美蘭機場是全國十大航空港之一,有63條國際國內航線。海口港年吞吐量達1100萬噸,貨運直達全國各港口,並有客輪直達廣州、深圳、北海、湛江和海安。海口市的電話和移動電話普及率、人均佔有住房面積、人均擁有綠地面積都位居全國各省會城市前列。海口市的主要街道有:海府大道,集中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的主要職能部門和辦公機構;海秀大道,是海口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有DC城廣場、第一百貨商場和明珠商廈等大型購物商場;解放西路,以服裝、鐘錶、皮具、珠寶和音像製品、電器為主的購物一條街;博愛南路,海口的小商品市場一條街;龍昆南路,以海鮮酒家和娛樂城為特色;濱海大道,富於海濱特色,有眾多的酒店及生生百貨商場、海口市體育館、萬綠園、濱海公園等。有人説海口是"小城市的底子,中等城市的規模和大城市的氣派",這一説法概括了海口在較低起點上向着較高目標起飛的奮鬥方向。海口世紀大橋宛如一條卧龍橫亙於海甸河上,因其功能齊全、造型新穎而成為海口一個重要的旅遊景觀和城市標誌性建築。世紀大橋的建設是城市規模擴大和城市交通網絡發展的需要。20__年11月25日:粵海鐵一號正式靠泊粵海鐵路海口南港碼頭,完成了與海南的第一次親密接觸;·20__年12月18日:粵海鐵一號滿載火車、汽車與碼頭棧橋的對接取得成功,具備了正式投入運營的條件。有人説海上看海口最美麗,那是一輪真正的日出。有人説天上看海口最美麗,因為美麗穿透了天空。也有人説有人眼裏的海口最美麗,那是一副新版清明上河圖。還有人説百歲老人眼裏的海口最美麗,因為滄桑與美麗互動。她那迷人的風光、宜人的氣候、滄桑的昨日、繁榮的今天,都值得我們探尋追求、駐足流連。讓我們一起來祝福她--海口明天會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ainan/0yk8p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