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貴州導遊詞 >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通用16篇)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通用16篇)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1

肇興侗寨是貴州赫赫有名的侗寨,有千年的歷史,其中有五個鼓樓,名稱分別為仁,義,智,信,禮;還有兩個大點的戲台;而另一個伴隨侗族的標誌性建築-----風雨橋,則也有五個。侗族人稱風雨橋為“花轎”,大概是形狀像是花轎吧。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通用16篇)

鼓樓主要是公眾匯聚的場所,我走到一個鼓樓時,看到一羣人圍坐在鼓樓下,中間有一個大火盆正在燒着;有個年紀較大的人用侗族話正在説事,而周圍的人正認真的聆聽老者的話,比正在開着的全國人大的會議的嚴肅性差不多。鼓樓的柱子上,綁着一個很大的蘆笙,大約是三米多長,這是我見到過的最大的蘆笙了。然而現代人的拙劣思維,給鼓樓抹黑了----一個鼓樓的第一層檐角上塑造了一個扛着金箍棒的孫悟空的形象,最讓人噁心的是孫悟空居然騎着一條狗。嘿嘿嘿嘿。

風雨橋是侗族標誌性的建築,我三十年前在書上看到這種建築時候,目瞪口呆的充滿了崇敬。現在實地看到後,有了更多的崇敬。風雨橋和鼓樓是侗族木建築的兩個代表,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頤和園的長廊,大約是借鑑了風雨橋的建築形式。現代人做的鼓樓和風雨橋外形確實很好看,但是用水泥鋼筋製做的,只是好看而已。

讓我喜愛侗族的建築的,莫過於侗族那形狀優美,自然耐用的木樓。侗族的木樓用上好的杉木做成,一般是三層,據説一個木樓能保存居住上百年曆史。木樓冬暖夏涼,親切自然。據説建一個木樓需要八萬元,而在當地建造同樣形狀的水泥結構的房子需要二十多萬。由於木樓隔音差,走路時候聲音較大,所以有些侗族人將大的結構用水泥製作,而牆壁和屋頂仍然用木板製作,可謂兩全。

選擇居住地,是各個民族的首要問題。人,首先要選擇有水的地方,否則難以生存。月球上如果有水,航天員恐怕不願意回到地球了。

逐水草而居,是遊牧民族的特點;正如如此,逐江河而居,也是南方各民族的特點,侗族人逐江河而居,實為幾千年的遷徙特點,因為人類不能離開水。在江水兩岸居住,是江南各族人民的特點。長江黃河珠江兩岸,其實也是漢族人的特點。所以説,各民族的居住選擇地的必要條件,其實是同樣的首選。

侗族人沒有文字傳承,但是有獨特的語言,他們講話也講普通話,而且講的比較標準,雖然有些地方口音。侗族人大多是穿黑色或紫色的衣服,女人似乎個個都會繡花;一個老太太告訴我她七十八歲了,但是手中所繡的花,針腳着實細膩。而男人女人的節日盛 裝,均為繡花遍衣,男人的前裙上,還綁着不少的雞毛作為裝飾。

侗族女人所戴的銀飾物件,絢麗繁華,閃閃發光,是為銅件鎏銀,輕巧奢華。任何一個女孩戴上全套的銀飾件,都會美麗光華,儼如貴婦,美麗動人。一般套裝大都在千元左右,全是匠人的手工藝品。街上有好幾家銀匠鋪,不過加工用火則現代成了氧氣火焰噴燈和小坩堝。在明清時候,銀子是最普通金屬通流物,因此也造就了侗族的銀飾藝術,這種金屬易延展的藝術至今也是金屬加工業的頂級手工藝術。結婚時候有一套別緻的全套銀飾件,大約是侗族女孩最高的期望。至今看來,這類銀飾件依然是奢侈品,美的令人心醉,令人眼裏噴火。

作為男人,侗族並沒有給男人多少銀飾裝扮物件,因為男人就是賺錢買銀飾件給自己喜歡的女人的物品,由此可見男人的地位是多麼的低,需要花大把錢去買銀飾,然而買了之後做什麼用呢?

都是荷爾蒙惹的禍,誰叫咱是男人嘛。

愛藝術圖案是侗族的特點,甚至連路上鋪的卵石,也被精心的鑲嵌在水泥上組成各種優美的圖案曲線,連侗族的男人也非常講藝術。

侗族的染衣匠大多人女人擔任,將大鍋水燒開,加入靛藍或者紫的紅的染料,經過幾次過濾之後放入大鍋,將布匹放進去後翻煮一個小時左右,然後掛在長竹竿上晾曬。很有意思的是,染了帶有麻纖維的棉布曬乾之後,女人們用大木槌在門口的方形石板上用力的砸摺疊起來的布料,説是要將布捶打的有光亮。説是這種燃料是由板藍根來製作,有的布料在處理之後還要刷上柿子水,用於布料的防雨防風。果然,經過捶打後的布匹不僅是光亮,更是因為纖維被強制伸展,結果是衣服難以發皺,穿在身上久不變形和發皺。每家每户門前都有一塊方石,磨的異常光潔平整,就是捶打布料用的。甚至將布料捶打成百褶裙,穿上後裙子總是自然摺疊的硬楞硬角的永遠像是剛燙過似的。每天聽到捶打布匹的聲音,於我則是一種很愜意的聲音:如果有個漢族女人每天在捶佈讓我聽到的話,我會愛上她。

侗族的另一個服飾特點是編織許多帶子,用來綁在腰間和捆綁固定背在背上的小孩,還用於女孩對男孩表示愛情的象徵。

在侗寨的三天裏,每天都看到紅白喜事。女人們一手提着竹籃,裏面大約放着五斤糯米,左手提着一個罐子,也裝的是米,向主家去行禮。問詢為什麼這樣,答曰:右手提籃子是女人行禮,而左手提罐子是男人行禮,裏面裝着米和錢。一般來説,與紅白事主家關係緊密的人,行禮大約是一百元或更多。如果是直系親戚則行禮大約是五百到三千元。更遠點的街坊,只需提來籃子米就行了。但是登記之後,馬上反饋的回禮則是一斤半豬肉,一斤米,還有水果或者糖,回禮遠遠大於普通的行禮,而且還可以吃兩頓飯。飯是大鍋豬肉燉蘿蔔,血紅,酸菜燉豬內臟等等,四菜另加油炸花生米,沒湯,米酒任飲。所以如此算來,紅白之事的主人家大辦事情完全是闊小姐開窯子店--------圖的是快活。

看紅白之事來幫忙的街坊的人倒是挺有意思的:將豬肉無論哪一塊都是剁成小塊,連豬臉都扒了皮,剁成小塊放進大桶裏,然後倒進鍋裏和蘿蔔共煮。對於這些幫忙的人來説,看得見的肉和骨頭都剁成小塊放進鍋裏去和蘿蔔共煮,部位平等,一視同仁。只是豬血,因為珍貴就另行煮菜了。貌似根據主家的氣派和財富來講,殺牛來犒勞街坊鄰居直系親戚,那是最高的酒席了,如果是貴重客人,則一定要安排吃牛癟的。其實對任何人來講,碰上紅白事,你鄭重的去捐獻五十元錢或者更多,你就可以猛吃兩頓的。如果你不捐助的話,你照樣可以去大吃兩頓,人家仍然熱烈歡迎,並且頻頻向你敬酒,只要你臉皮夠厚就得。

紅白之事,在餐館門前,架了五口大鍋,人人都能看到煮的是什麼。晚上,就地放電影,這可真的讓我開了眼界:居然放映機是數字放映機!也就是電腦化的放映機。想起小時候我看過三十五毫米放映機,看到過八點七五毫米放映機,看到過十六毫米放映機,沒料到在這個地方居然看到了同世界先進一個樣的數字放映機放映電影,而且是抗日神劇。侗族的三個代表貌似做的很好嘛。

這個地方是三國時候“七擒孟獲”的地方,而且這些地方的叫“洞”(比如路上有個地名叫“頓洞”),相當於現在的“鎮”。這個我來的地方恰巧碰到的第一個風雨橋名叫“孟貓花轎”,可見孟獲還真是這個地方的人的祖先。

“七擒孟獲”是一個歷史或傳説,但是諸葛亮雖然最後該是失敗,但“攻城不如攻心”這讓諸葛亮大讚的主意,卻是馬謖講出來的並留於青史的。馬謖學孫子兵法之心得,頗為精粹。誰敢説馬謖沒有才華?你讓現在黨校的教授指揮三十八軍試試會怎樣?馬謖不過當時是諸葛亮手下沒有將領了的犧牲品。由此三國之後,侗族和漢族和好,此是明證。延至現在,“哇哈哈”充斥侗族鄉里,絕不是銀匠做出來的,正如當今我面對正在卸貨的大卡車上裝的滿車的“礦泉水”只有傻眼一樣,賓館裏的電視機頂盒和wifi,總不是侗族做的吧。

侗寨,晚上的時候靜的可怕,靜的幾乎連自己的心跳聲音都能隱約的聽到。寨子裏的狗似乎都是啞巴,幾天裏沒有聽到任何狗叫聲。狗兒到你面前,只是傻呆呆的望着你,期盼你能給丫一個骨頭;你若是不理它,狗兒十分委屈的只有默不作聲的看着你遠去。

晚上八點之後到第二天早上八點,你可以死睡到自然的自然的再加自然的醒來,貌似是你睡到了月球上,毫無任何讓你驚醒的動靜和理由。你要是早醒了去買早餐的話,告訴你沒有!您老還是回去睡了回籠覺之後再來買早餐吧。

侗寨有個藝術團,每天兩次的表演節目,早上十一點和下午五點鐘。這個藝術團全是當地的侗族男女青年組成,一招一式笨拙的可愛,曾參加過全國的各種民族藝術演出,以及走向世界。侗族的無伴奏“大歌”曾經在五十年間走向了世界去演出,當我第一次在深圳民俗文化村聽到侗族的大歌時候,感動的熱淚盈眶。因為我過去是吹法國號的,也學過深奧的音樂理論,知道人類的無伴奏和聲是多麼的難和罕見。侗族千年的無伴奏合唱藝術是那樣的卓越,令我中華民族在世界音樂舞台有足以驕傲的自豪。於今我在侗寨聽到現場的侗族大歌,不能不使我為之動容。

太美了! 美的讓懂音樂的人五體投地。

這裏的侗族有着太多的淡定,他們對遊客來旅遊和拍照似乎無動於衷:隨你怎麼拍照片,他們依然是我行我素,似乎當遊客如同空氣一樣的不存在。如果你認為他們冷漠,那就千錯萬錯了。他們侗族人是非常熱情的,經常是主動給你打招呼。熟了之後會請你去家裏吃飯,聊天。在少數民族中,侗族人無論年紀大小,其講普通話是最好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對外來人的熱情,是我在少數民族中少見的。你在寨子裏,隨時會有願意跟你聊天的人。一個店主婦女就直接坦率的問我:你認為馬航失聯客機是怎樣的結果?我對這個問題只能是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寨子裏絕大部分是侗族,少有其他民族居住和做生意。這裏的生活沒有多少因為外來的事情所改變,他們的生活依然很淳樸,儘管不妨礙鎮上開着“海爾專賣店”。鎮上的旅館都有wifi,表示着他們與中國同步。當然,你在這裏可以去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店裏去抽一百萬的大獎,這個抽獎與全中國同步,當然你肯定抽不到大獎的,只能做做此夢,嘿嘿。

黎平的侗族的飲食,有一個特別的菜:牛癟。咋開始我不知道這是什麼菜,問了之後方知是牛胃裏沒有消化完的草和牛胃分泌物的混合物。這也能是菜?聽的我毛骨悚然。然而嚐了一口之後,覺得除了草腥味外,沒有什麼特別反胃的。其實漢族大可不必大驚小怪的,臭豆腐不是漢族的麼?這種能讓美國人寧願去上吊而不願意吃的食物,不是漢族發明的麼?

這裏的侗族人用馬來犁田,這種馬是廣西的矮種馬,小的比牛還小;大部分的時候,馬被放到野地裏去隨便吃草,我看到一匹馬被繩子纏住了腳,於是去幫助馬卸掉繩子;馬兒相當配合的提起來蹄子,讓我將繩子脱下馬腿。然後,我撫摸着馬臉,馬兒愜意的享受着撫摸,我一邊撫摸着馬頭的各個部位,心想原來馬臉也不難看嘛。

是晚,在酒吧主人“花花”的店裏,彙集了高檔次的客人,可以廣交朋友,和陌生人稱兄道弟,啤酒是十元錢一瓶的雪花啤酒,比大排檔還便宜。然後回到異常乾淨價格低廉女主人胸脯大的異常其女兒白的像公主的“界池旅館”去睡覺。不過即使是住了三天,我也始終沒有問過旅館的主人:什麼是界?什麼是池?

自然的山水,自然的生活,自然而熱情的侗族,侗寨的許多特色令人難忘。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2

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之美譽。肇興原名“肇洞”,是一個東西向的狹長谷地,兩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穿寨而過,河面跨有有六座風雨橋,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通道兩側有欄杆,形如遊廊。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侗寨以鼓樓羣最為著名,一個寨子就有五座鼓樓,分佈在寨中五團,依次為“仁團鼓樓”、“義團鼓樓”、“禮團鼓樓”、“智團鼓樓”、“信團鼓樓”,因而被稱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鼓樓是侗寨的標誌,從外觀看像一座寶塔,氣勢雄偉,還沒進入村寨就很醒目。鼓樓上一般都掛有一支鼓。過去,當寨子遇到外敵入侵,失火或議事之時,便登樓擊鼓,召集寨民,鼓樓因此得名。鼓樓是寨裏集會議事、訂立款約、處理問題的會場,也是寨裏羣眾工餘飯後休息活動場所。每逢春節、農曆6月6日天貺節和8月15日蘆笙節等盛大的節日活動都在鼓樓舉行。

仁團鼓樓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樓,鼓樓旁就是風雨橋,後面就是戲台,是肇興唯一的鼓樓、戲台和風雨橋都能展現在同一平台的地方。義團鼓樓的後面就是戲台,戲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這個平台是肇興最大的一塊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會在這裏進行。禮團鼓樓的後面有一個薩歲壇,爬上薩歲壇旁邊的曬穀地,你會看到另一個角度的鼓樓,智團鼓樓是肇興唯一的歇山式鼓樓,智團鼓樓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團鼓樓,信團鼓樓離主街最近,也是肇興最高的一棟鼓樓。

整個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點是肇興中學觀景點,在這裏能清晰看到整個肇興侗寨的全貌。另一處是猛貓花橋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風雨橋對面的小山坡,在那裏也能看到肇興的全景。晚上可以看看肇興的大歌演出,更好得感受一下侗族風情。

肇興現在經過開發,各種服務設施已經很完善,吃飯和住宿都不用擔心,但是建議在旅遊旺季最好還是提前預定較好。從義團鼓樓旁邊的水泥橋開始一直到仁團鼓樓這一段,是肇興的重點保護地帶,也是最漂亮的一段吊腳樓景觀,而這裏也是肇興購物最集中的地方。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3

肇興寨面積0.32平方公里,轄三個行政村,即肇興村、肇興中寨村、肇興上寨村,22個村民小組,全寨有867户,3640人,均為侗族。就侗族南部而言,肇興侗寨是屈指一數的,有“千家肇洞”和“侗鄉第一寨”之美譽。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侗寨建寨歷史悠久,據民間相傳的族譜記載: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間,肇興的先民就在這裏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 一九九三年,貴州省文化廳命名肇興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

20xx年,肇興侗寨及鼓樓羣列入大世界基尼斯記錄。

一九九九年,省政府將肇興列為全省9個重點民族村寨保護之一,20xx—20xx年列為全省十三、二十個重點民族村寨保護之一。

20xx年一月,國務院已批准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在20xx年《中國國家地理》主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一。

鼓樓具有歷史悠久、造型美觀、結構獨特、用途多樣等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民族民俗文物價值。 鼓樓的來源,眾説紛紜。民間傳説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曾紮營侗鄉,為方便指揮,在營寨中修築高亭,內置銅鼓,以鼓聲傳令,遂流傳成為鼓樓。另有一種説法更加神奇,傳説鼓樓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遺蹟。古代外星人來過侗鄉,曾修建火箭和飛碟發射架。鼓樓外形頗似發射火箭的支架,頂層閣樓的剖面恰如飛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築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師讚頌鼓樓的歌詞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禮錢”的句子,耐人尋味。

肇興侗寨人居“幹欄”樓房,樓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雜物,飼養牲畜。樓上住人,前半為廊,寬敞明亮,光線充足,為一家休息或手工勞動之所;後半部為內室,其中設有火塘,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飯的地方,兩側或第三樓上設卧房。一般一家一幢,也有的聚族而居,將同一房族的房子連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慶佳節聚居於此,設宴接待賓客。

肇興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寨上有侗歌隊、侗戲

班。每逢節日或賓客臨門,侗族羣眾歡聚於鼓樓、歌坪,舉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娛活動。歌類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蟬歌、踩堂歌、攔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敍事歌、童聲歌等。侗歌聲調婉轉悠揚,旋律優美動聽,尤以多聲部混聲合唱扣人心絃,轟動海內外。每隔一年於中秋節舉行一次的蘆笙會,主、客竟相吹奏比賽,笙歌陣陣,熱鬧非凡,極為壯觀。

肇興侗寨侗族文化底藴深厚,侗族風情原始、古樸。佳節期間,好客的侗家人有一種叫“或夜”的活動。這是村寨與村寨之間的大型社交活動,甲寨舉寨前往乙寨做客,當客人臨進寨邊時,主寨的姑娘們早已在寨門前擺起了攔路凳,唱起欄路歌。客人聞歌而對,一唱一應,幾個回合下來,喝了攔路酒,才肯放客人進寨。寨中男人吹蘆笙放鐵炮鞭炮,敲鑼打鼓將客人迎進寨子的鼓樓內。人們聚居在鼓樓旁的歌坪上,踩起歌堂,舉行盛大的祭祀祖母“薩歲”的儀典。兩寨的男女青年在寨老的帶領下,擁着“薩壇”繞寨一圈。然後在蘆笙曲中進入歌坪,手拉手圍成男外女內兩圈,邊舞邊唱,是為“哆也”。

夜幕降臨,男女青年們意猶未盡,又集於鼓樓圍坐,火塘燃起旺旺的篝火。人們唱起了大歌,如痴如醉,不知天之將明。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4

一路辛苦了。我們已經來到中國最大的侗寨——肇興。

肇興,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現是肇興鄉政府所在地,寨內分設三個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餘人,是黎平縣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國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語中是開始、最先的意思。那麼肇興也就是這一方最先開始生存的寨子。據傳,村民之先祖陸濃暖,從江西遷徙,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定居肇興。當時這裏竹林叢生,荊棘遍野。他於是在一個名叫“象細”的地方挖了一口井,開荒造田,居於井旁。後來陸濃暖的後裔逐漸發展興旺,村落相應擴大,分遷紀堂、登槓、洛香等寨去居住,肇興為“六洞之根”

什麼叫寨門呢?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寨子的大門、門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們現在站在肇興寨門外。一座別緻的門樓,稱為寨門,當你走到寨門時就知道已經到了屬於寨子的範圍。寨門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較平坦的道路上,則大多是一個大門,兩個平房;如若遇到較陡的地勢,則依地勢而建。因此,寨門是多姿多彩的。

寨門為杉木建造,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釘一鉚。豪華一些的寨門,在石柱、石礎、樑柱上雕繪各種圖案、花卉、魚蟲、波濤等。周圍配以幾何圖案的花紋,精巧美觀。

寨門實際是侗寨的迎賓門,每逢節日到來,主人們就到寨門去“攔路唱歌”,表示歡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備辦禮物,送到寨門外,唱歌分手告別。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侗族攔路,這是一種當地民族的風俗習慣。侗族地區兩寨之間,有集體結交、集體作客(侗語叫做“月賀”)和青年男女互去對方寨上唱歌、唱侗戲、探訪、聯誼(侗家叫做“外頂”)的習俗。如兩寨之間有這些活動的話,主寨的男女青年就會藉此機會,在進入本寨的寨門前設置板凳、竹竿、樹枝、繩索等障礙物,把路攔起來。主寨的姑娘攔住客寨的後生,或是主寨的後生攔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攔路歌。歌中列舉種種攔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後生們唱起“開路歌”,逐一“駁倒”對方攔路的藉口,這樣一唱一答,一來一往,主方就把攔路障礙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攔在路上的障礙物完全拆除乾淨,客方才得進寨。

兩個寨子的人,通過攔路對歌活動,有的由陌生到相識,有的由一般相識到加深彼此間的瞭解。此後,他們之間,便可進一步交往了。

有一個著名詩人説過,侗家攔路不讓進,看似無情卻有情,情在歌聲中,情在酒碗裏,情在路中的草結上。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也享受了作為貴賓而被攔路唱歌的禮遇,希望能常來常往,成為肇興人的老朋友。

大家請看肇興寨全景:中間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長方形,塊塊聚落,似船狀形,剛才我説過,肇興的先祖開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蹟般形成這條巨船,順水而下,一帆風順,肇興能不是好地方嗎?這裏土地肥沃,氣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條溪流從寨中穿過,便於生產和生活。因此,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遷來,和睦相處,都為陸姓。為了區別,又在房族中定出“內姓”。一個內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稱為“團”。肇興先後發展成五個團,按當時民間奉行的“五常”命名,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和信團。每個團、也就是每個房族都各自建築自己的鼓樓,於是才出現一寨有5座鼓樓的這一奇觀,這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肇興鼓樓羣。

下面,我們接着去看鼓樓。它高28.9米,有13層。

大家隨我來看,鼓樓為木質結構,用四根大杉木為主柱,直達頂層,另立副柱加橫枋豎瓜於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鐵釘,結實牢固,扣合無隙。

鼓樓形狀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樓的層次都為奇數,有三五層以至十五層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層地面一般寬約二、三平方丈,有的圍以欄杆,有的空敞,中間置“火塘”,四周圍以長凳,供人休息。樓檐覆蓋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龍鳳,花鳥泥塑。樓頂多呈傘形,上豎桅杆或壘疊陶瓷“金瓜”、“葫蘆”。頂蓋下層,有的圍以木格或累積角形木花,“若蜂窩一樣千孔萬眼”,“象燕窩一樣壘泥點點”。

請大家往外看,橫枋、四壁和門上彩繪龍鳳麒麟,鳥獸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觀,栩栩如生。從鼓樓外貌我們可以看出,雄偉壯麗,既有寶塔之英姿,又有樓閣之優美,巍峨莊嚴,蔚為壯觀。

鼓樓是侗族特有的建築藝術,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侗族一個重要標誌,今後大家只要見到鼓樓,就知道這裏肯定是侗寨。

有先生問,侗寨裏這種精巧造型獨特實用美觀的鼓樓是什麼人建造的呢?

我要告訴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個建築都是在他們頭腦中描繪而成,從來不用圖紙,幾百根樑、枋、柱頭的尺寸,也憑他們心中默算。雖然沒有圖紙,但層層疊樓樑枋柱頭的銜接,卻完全吻合,從不發生差錯。從這裏可以看出,侗寨鼓樓的建造者,真是巧奪天工、技藝非凡。這種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負盛名的還是多在肇興、紀堂這一帶。

還有先生問,建鼓樓誰出錢呢?

侗寨中的鼓樓,是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地方文化,眾人心齊的表現,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樓就成了全寨人們的共同榮譽和意願,全寨把它當作一件喜慶大事看待,家家為此集資、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樓後,還把集資者的姓名、捐獻銀錢的數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於鼓樓旁,以昭後世。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旅途辛苦了,我是大家此次肇興侗寨之旅的專線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李。首先歡迎各位朋友來咱們美麗的肇興侗寨旅遊觀光,我將帶領大家走進全國最大最古老的侗寨,讓大家感受到古樸神祕的侗族文化,原生態的民族風情和侗鄉人民的熱情好客。

黎平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黎平縣東南部,地勢處於兩座山脈之間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狀。兩條源自山間的小河婉轉曲折,穿寨而過。是黎平縣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國最大的侗族自然寨。它在20xx年《中國國家地理》主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一,還有着“千家肇洞”和“侗鄉第一寨”的美譽。

我們現在進入寨門所看到的第一個場景就是“侗族攔路”,它是當地的一個民族風俗。當村寨之間有集體活動、聯誼、唱侗戲、探訪等都會出現攔路,這種活動也叫做“月也”。當客人進入寨邊時,主寨的姑娘們就在寨門擺起了攔路凳,唱起了攔路歌,並且客人要與主寨的姑娘對上幾回合,喝了用牛角杯裝的攔路酒,才能放客人進寨,進入寨中我們可以看見,寨裏的男人吹蘆笙放鞭炮,敲鑼打鼓將客人迎入寨子的鼓樓內。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侗寨的標誌——鼓樓,肇興以鼓樓羣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它被譽為“鼓樓之鄉”,鼓樓結構獨特,層疊交錯,不用一釘一鉚,每座鼓樓的外觀,大小,高低,風格各不相同。鼓樓的柱子上雕刻了很多的圖形,其中最多的就是龍,關於刻龍還有這樣的一個傳説:“很久以前,村寨外的深潭裏住了兩條龍,一條白龍,一天烏龍,他們同時看上了村子裏最美的姑娘,於是他們化身為人,都向姑娘表達了愛意。姑娘只鍾情於白龍,拒絕了烏龍,所以烏龍非常生氣,他想把整個村子都消滅完。於是烏龍就噴水想要淹沒村子,白龍知道後就來阻止,他與烏龍大戰了很久,他終於把烏龍打敗了,搶救了村子,可是他受傷太重,就這樣永遠的倒下了。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鼓樓的柱子上刻了白龍的形象,就像白龍一直在保護着這個村子一樣。”鼓樓就是侗寨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

看完鼓樓我們就要去旁邊的歌坪,踩起歌堂了,踩歌堂也叫“哆也“,是為了祭祀祖母”薩“的儀典。青年男女在寨老的帶領下,圍着”薩壇“繞圈,然後蘆笙曲進入歌坪,大家手拉着手男外女內兩圈邊舞邊唱。肇興不但是鼓樓之鄉,還是歌舞之鄉。侗族人認為”飯養身,歌養心,人不唱歌會變老“,著名作家餘秋雨曾在20xx年來到肇興侗寨採風,並寫了散文《傘下的侗寨》,也高度讚揚了無指揮多聲部重唱的侗族大歌。

接下來我們將要去感受侗族人的熱情了,他們準備了“長桌宴”,可以供上百人一起用餐,桌子上的全部是侗族特色菜,如:醃魚、醃肉、捆捆肉、蕨粑、風雨老南瓜等。用餐過程中,侗族姑娘會給每一個客人敬酒,並且客人的手不能碰到牛角杯,否則客人將把牛角杯的酒全部喝完。用餐後我們還會有篝火晚會,大家手拉手圍着篝火繞圈,邊唱邊跳。

各位旅客朋友,我們的肇興之旅到這就基本結束了,希望大家今晚吃得開心,唱得開心,跳得開心,重要的是侗寨讓大家感受到了侗族的風土人情與崇尚自由的精神,讓大家飽了眼福和口福,給各方的朋友帶去侗鄉深深的祝福,並且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6

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之美譽。肇興原名“肇洞”,是一個東西向的狹長谷地,兩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穿寨而過,河面跨有有六座風雨橋,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通道兩側有欄杆,形如遊廊。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侗寨以鼓樓羣最為著名,一個寨子就有五座鼓樓,分佈在寨中五團,依次為“仁團鼓樓”、“義團鼓樓”、“禮團鼓樓”、“智團鼓樓”、“信團鼓樓”,因而被稱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鼓樓是侗寨的標誌,從外觀看像一座寶塔,氣勢雄偉,還沒進入村寨就很醒目。鼓樓上一般都掛有一支鼓。過去,當寨子遇到外敵入侵,失火或議事之時,便登樓擊鼓,召集寨民,鼓樓因此得名。鼓樓是寨裏集會議事、訂立款約、處理問題的會場,也是寨裏羣眾工餘飯後休息活動場所。每逢春節、農曆6月6日天貺節和8月15日蘆笙節等盛大的節日活動都在鼓樓舉行。

仁團鼓樓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樓,鼓樓旁就是風雨橋,後面就是戲台,是肇興唯一的鼓樓、戲台和風雨橋都能展現在同一平台的地方。義團鼓樓的後面就是戲台,戲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這個平台是肇興最大的一塊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會在這裏進行。禮團鼓樓的後面有一個薩歲壇,爬上薩歲壇旁邊的曬穀地,你會看到另一個角度的鼓樓,智團鼓樓是肇興唯一的歇山式鼓樓,智團鼓樓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團鼓樓,信團鼓樓離主街最近,也是肇興最高的一棟鼓樓。

整個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點是肇興中學觀景點,在這裏能清晰看到整個肇興侗寨的全貌。另一處是猛貓花橋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風雨橋對面的小山坡,在那裏也能看到肇興的全景。晚上可以看看肇興的大歌演出,更好得感受一下侗族風情。

肇興現在經過開發,各種服務設施已經很完善,吃飯和住宿都不用擔心,但是建議在旅遊旺季最好還是提前預定較好。從義團鼓樓旁邊的水泥橋開始一直到仁團鼓樓這一段,是肇興的重點保護地帶,也是最漂亮的一段吊腳樓景觀,而這裏也是肇興購物最集中的地方。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7

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之美譽。肇興原名“肇洞”,是一個東西向的狹長谷地,兩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穿寨而過,河面跨有有六座風雨橋,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通道兩側有欄杆,形如遊廊。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侗寨以鼓樓羣最為著名,一個寨子就有五座鼓樓,分佈在寨中五團,依次為“仁團鼓樓”、“義團鼓樓”、“禮團鼓樓”、“智團鼓樓”、“信團鼓樓”,因而被稱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鼓樓是侗寨的標誌,從外觀看像一座寶塔,氣勢雄偉,還沒進入村寨就很醒目。鼓樓上一般都掛有一支鼓。過去,當寨子遇到外敵入侵,失火或議事之時,便登樓擊鼓,召集寨民,鼓樓因此得名。鼓樓是寨裏集會議事、訂立款約、處理問題的會場,也是寨裏羣眾工餘飯後休息活動場所。每逢春節、農曆6月6日天貺節和8月15日蘆笙節等盛大的節日活動都在鼓樓舉行。

仁團鼓樓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樓,鼓樓旁就是風雨橋,後面就是戲台,是肇興唯一的鼓樓、戲台和風雨橋都能展現在同一平台的地方。義團鼓樓的後面就是戲台,戲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這個平台是肇興最大的一塊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會在這裏進行。禮團鼓樓的後面有一個薩歲壇,爬上薩歲壇旁邊的曬穀地,你會看到另一個角度的鼓樓,智團鼓樓是肇興唯一的歇山式鼓樓,智團鼓樓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團鼓樓,信團鼓樓離主街最近,也是肇興最高的一棟鼓樓。

整個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點是肇興中學觀景點,在這裏能清晰看到整個肇興侗寨的全貌。另一處是猛貓花橋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風雨橋對面的小山坡,在那裏也能看到肇興的全景。晚上可以看看肇興的大歌演出,更好得感受一下侗族風情。

肇興現在經過開發,各種服務設施已經很完善,吃飯和住宿都不用擔心,但是建議在旅遊旺季最好還是提前預定較好。從義團鼓樓旁邊的水泥橋開始一直到仁團鼓樓這一段,是肇興的重點保護地帶,也是最漂亮的一段吊腳樓景觀,而這裏也是肇興購物最集中的地方。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8

一路辛苦了。我們已經來到中國最大的侗寨——肇興。

肇興,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現是肇興鄉政府所在地,寨內分設三個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餘人,是黎平縣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國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語中是開始、最先的意思。那麼肇興也就是這一方最先開始生存的寨子。據傳,村民之先祖陸濃暖,從江西遷徙,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定居肇興。當時這裏竹林叢生,荊棘遍野。他於是在一個名叫“象細”的地方挖了一口井,開荒造田,居於井旁。後來陸濃暖的後裔逐漸發展興旺,村落相應擴大,分遷紀堂、登槓、洛香等寨去居住,肇興為“六洞之根”

什麼叫寨門呢?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寨子的大門、門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們現在站在肇興寨門外。一座別緻的門樓,稱為寨門,當你走到寨門時就知道已經到了屬於寨子的範圍。寨門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較平坦的道路上,則大多是一個大門,兩個平房;如若遇到較陡的地勢,則依地勢而建。因此,寨門是多姿多彩的。

寨門為杉木建造,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釘一鉚。豪華一些的寨門,在石柱、石礎、樑柱上雕繪各種圖案、花卉、魚蟲、波濤等。周圍配以幾何圖案的花紋,精巧美觀。

寨門實際是侗寨的迎賓門,每逢節日到來,主人們就到寨門去“攔路唱歌”,表示歡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備辦禮物,送到寨門外,唱歌分手告別。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侗族攔路,這是一種當地民族的風俗習慣。侗族地區兩寨之間,有集體結交、集體作客(侗語叫做“月賀”)和青年男女互去對方寨上唱歌、唱侗戲、探訪、聯誼(侗家叫做“外頂”)的習俗。如兩寨之間有這些活動的話,主寨的男女青年就會藉此機會,在進入本寨的寨門前設置板凳、竹竿、樹枝、繩索等障礙物,把路攔起來。主寨的姑娘攔住客寨的後生,或是主寨的後生攔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攔路歌。歌中列舉種.種攔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後生們唱起“開路歌”,逐一“駁倒”對方攔路的藉口,這樣一唱一答,一來一往,主方就把攔路障礙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攔在路上的障礙物完全拆除乾淨,客方才得進寨。

兩個寨子的人,通過攔路對歌活動,有的由陌生到相識,有的由一般相識到加深彼此間的瞭解。此後,他們之間,便可進一步交往了。

有一個著名詩人説過,侗家攔路不讓進,看似無情卻有情,情在歌聲中,情在酒碗裏,情在路中的草結上。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也享受了作為貴賓而被攔路唱歌的禮遇,希望能常來常往,成為肇興人的老朋友。

大家請看肇興寨全景:中間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長方形,塊塊聚落,似船狀形,剛才我説過,肇興的先祖開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蹟般形成這條巨船,順水而下,一帆風順,肇興能不是好地方嗎?這裏土地肥沃,氣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條溪流從寨中穿過,便於生產和生活。因此,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遷來,和睦相處,都為陸姓。為了區別,又在房族中定出“內姓”。一個內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稱為“團”。肇興先後發展成五個團,按當時民間奉行的“五常”命名,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和信團。每個團、也就是每個房族都各自建築自己的鼓樓,於是才出現一寨有5座鼓樓的這一奇觀,這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肇興鼓樓羣。

下面,我們接着去看鼓樓。它高28.9米,有13層。

大家隨我來看,鼓樓為木質結構,用四根大杉木為主柱,直達頂層,另立副柱加橫枋豎瓜於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鐵釘,結實牢固,扣合無隙。

鼓樓形狀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樓的層次都為奇數,有三五層以至十五層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層地面一般寬約二、三平方丈,有的圍以欄杆,有的空敞,中間置“火塘”,四周圍以長凳,供人休息。樓檐覆蓋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龍鳳,花鳥泥塑。樓頂多呈傘形,上豎桅杆或壘疊陶瓷“金瓜”、“葫蘆”。頂蓋下層,有的圍以木格或累積角形木花,“若蜂窩一樣千孔萬眼”,“象燕窩一樣壘泥點點”。

請大家往外看,橫枋、四壁和門上彩繪龍鳳麒麟,鳥獸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觀,栩栩如生。從鼓樓外貌我們可以看出,雄偉壯麗,既有寶塔之英姿,又有樓閣之優美,巍峨莊嚴,蔚為壯觀。

鼓樓是侗族特有的建築藝術,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侗族一個重要標誌,今後大家只要見到鼓樓,就知道這裏肯定是侗寨。

有先生問,侗寨裏這種精巧造型獨特實用美觀的鼓樓是什麼人建造的呢?

我要告訴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個建築都是在他們頭腦中描繪而成,從來不用圖紙,幾百根樑、枋、柱頭的尺寸,也憑他們心中默算。雖然沒有圖紙,但層層疊樓樑枋柱頭的銜接,卻完全吻合,從不發生差錯。從這裏可以看出,侗寨鼓樓的建造者,真是巧奪天工、技藝非凡。這種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負盛名的還是多在肇興、紀堂這一帶。

還有先生問,建鼓樓誰出錢呢?

侗寨中的鼓樓,是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眾人心齊的表現,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樓就成了全寨人們的共同榮譽和意願,全寨把它當作一件喜慶大事看待,家家為此集資、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樓後,還把集資者的姓名、捐獻銀錢的數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於鼓樓旁,以昭後世。“鼓樓有什麼作用呢?”這個問題提的好。剛才我講過,第一、它是侗寨的標誌,看到鼓樓就意味着進入了侗鄉。因為別的民族村寨是沒有類似的建築的。第二,它又是侗族族姓的標誌。侗族的規矩,鼓樓是按族姓分別建造的,一個族姓一座鼓樓。第三,是侗族同胞休息的場所。勞動之餘,村民常在鼓樓內外休息乘涼或烤火聊天。有時圍聽長者講述民族優美的民間傳説,接受傳統教育。第四、是年輕人社交的場合,小夥子們常在那兒圍圈踩堂,跳起歡樂的歌舞,等待濃粧豔抹的姑娘來尋找他們的意中人。第五、鼓樓又是侗家接待客人的所在,逢年過節,侗家喜歡集體相互走訪,屆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第六、鼓樓是侗家集會議事的地方。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擊鼓聚眾商議,作出決定,分派執行。如有民事糾紛,也由款首在此裁奪定案。第七、鼓樓又是侗寨中傳遞信息或報警的工具。鼓樓頂層,懸掛一個長行細腰牛皮大鼓,鼓樓就是因此得名的。過去,如遇兵匪騷亂劫掠,或發生山火寨火,款首便派人上樓擊鼓求援,一樓鼓鳴,別寨響應,村寨相傳,鼓聲齊鳴,人們應聲而至,相互支持。很象過去北方的烽火台,不過鼓樓的信號不是烽火而是以鼓聲相傳。有位古建築專家對侗寨鼓樓進行了一番研究後説:“侗寨鼓樓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國建築的一個品種。”寨上男女青年為大家演唱的是侗族大歌,大歌是一種自然合聲多聲部無伴奏無指揮的民族音樂,傳説是一個名叫四也的侗族青年到天上去採摘下來,傳遍侗鄉的,因此,也有人稱為“天籟之音”。從50年代開始發現,唱響全國,80年代唱響巴黎,震驚世界音樂界,現正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唱完大歌,姑娘小夥們就要邀約大家踩歌堂了,踩歌堂侗話叫“哆耶”,是一種集體性、祭祀性的舞蹈,是侗族先祖貫公和也降創造的,據説參加跳這個舞能消災祈福、保佑平安,請大家都加入到吉祥的隊列中去吧,你會得到平安,得到幸福,健康長壽的。看完第一座鼓樓,我們就要去參觀侗族的“薩”,去領略侗族“薩”文化的神祕了。“薩”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侗家為什麼每年都要這樣來祭祀薩呢?傳説,古時候有個侗家婦女,為了維護侗家的利益,與邪惡作鬥爭,最後在一個名叫“弄塘概”的地方因寡不敵眾,縱身跳下九層懸崖下的龍灘,壯烈殉難。不久,在她殉難的地方,長出形似她的崖石,昂首矗立在龍灘邊。侗家説這就是薩的化身。為了悼念她,侗家稱她為“祖母”,奉為神。這可是至高無尚的神,她能呼風喚雨,庇護村寨,主宰一切,保境安民。因此,每逢新年,各寨都派專人去“弄塘概”把龍灘邊的巖石背一塊回寨,安放在本寨“祖母堂”裏。這樣,就等於把祖母接到自己寨上,以求得本寨人丁清吉、六畜興旺。這是祖母塘,象徵當年祖母跳下的龍灘。是十分神聖的水塘,每逢節日喜慶,寨上人踩歌堂時,都必先繞水塘三圈,然後才進歌堂,以表示對祖母神“薩”的崇敬。這是薩堂,亦有人譯為“聖母祠”、“社稷壇”。這種譯法到底正不正確,我不敢妄加評論。總之這就是我先前所説的侗家信奉的女神薩的房子。裏面的薩壇用石頭砌成圓丘,丘上栽一株黃楊,旁置一把雨傘,四周有十二個或二十四個小木椿或小石堆,紙傘和木椿上披掛紙剪,據説這些木椿、石堆表示“守將”之位。此地有一世襲或由卜測產生的“登薩”——祖母之祖管理。非敬祭之日,不得入內。肇興這個地方,每逢上月初,合寨舉行敬祭活動,屆時,“登薩”將特製盛服置於壇前,每户一男一女,攜帶茶(酒)肉、菜餚、香紙、蠟燭前往祭祀,祭畢,即於“神壇”周圍合席共餐,同時鳴鑼或吹蘆笙,“哆耶”歌頌此神的人才品德,敬祝她千古流芳,保佑村民,與民同在等。若遇抵禦外敵以及集會活動,也要先集中於壇前喝祖母之茶,求其庇護,才能行動。這是智團鼓樓,這座鼓樓有9層,高14.8米,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這座鼓樓與前面那座有一些區別。什麼區別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

對啦!智團鼓樓的頂層為四方形,採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翹,層脊中央塑一寶葫蘆,兩端塑天鵝。那麼其它四座鼓樓都是八角攢尖頂,上頭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蘆寶頂,每座鼓樓各層屋檐角塑各種珍禽異獸,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封檐板上彩繪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鳥,栩栩如生。好啦,我們接着往上走。我們現在行走的這條街,是一條公路街,往南,通往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但在其中要經過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和著名的地坪花橋,地坪花橋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很值得去看一看。往右走,我們現在到了肇興涉外旅館,這是一幢具有侗族特色的3間3層木質結構的吊腳樓,服務設施比較健全,接待過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還有一支20餘人的侗族藝術表演隊,晚間專門為遊客表演侗族風情歌舞、唱侗戲,如果有興趣可以欣賞。另外,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侗家人熱情好客,象中國古話講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5户村民辦起了民居接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如果需要,他們將歡迎大家去作客。這是村民田茂榮家的民居接待室,象這樣的接待室,往下還有4家,他都以侗族家庭式的接待,讓客人當一天侗家人,體味侗族家庭生活的情趣。這是禮團的鼓樓,13層,高23米。鼓樓對面的是戲樓,也叫戲台。是當地村民演出侗戲、演唱侗歌的舞台。

講到侗戲,我順便給大家介紹一下:侗戲是侗族戲曲劇種。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區。是黎平縣臘洞村侗族文人吳文彩於清嘉慶道光年間始創的,具有獨特濃厚的民族風格。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每個鼓樓前都有一塊坪子。這是幹什麼的呢?這叫鼓樓坪,也叫歌坪,供踩堂歌用的。有鼓樓就必有戲台,必有歌坪,這是侗族建築分佈的一大特點,充分體現了他們對公共設施功能區分佈的心理構想。這是禮團花橋。侗族的橋樑以木橋居多,以長廊式的風雨橋最為出色,大都建於清末。肇興寨這樣的花橋共有5座。這種橋造型優美,橋身運載堅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擋風避雨,同時又是供人們休息和迎送賓客的場所。我們往四處看,都是侗族的木樓。《黎平府志·風俗》載,侗族多建造上人下畜式木結構的雙面屋頂“幹欄”樓房,當地漢族稱為“吊腳樓”。侗寨房屋佈局,多依所傍的山勢朝向,面向田壩或流水,巷道彎彎曲曲,寬窄不一,並根據地形由幾户共同建連帶狀房屋。屋的前半部為開敞式寬闊的長廊,也叫敞廊,侗語叫“幹欄”,是生活、接待賓客、紡織、刺繡的場所,後半部則是卧室與火爐房。侗家吊腳樓開間有一間、二間、三間,也有五間甚至十多間的連廊式串樓。不管間數多少,房屋兩側各配有“偏廈”以架樓梯之用。樓房一般為三層,底層關牲畜,二層為起居室,第三層存放農家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侗家木樓最大的特點是呈倒金字塔,第二層在第一層的基礎上挑出60公分,以此類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狀。據説,侗族這種造屋形式,是巢穴居住留下的遺風。過去侗族為了防止猛獸的襲擊,防止地表潮濕對人體的侵害,在樹上築巢造屋,後來演變成今天的吊腳樓。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由住二層改變為住底層,由前廊,生活廳堂、卧室和廚房組成。有少數人家還建起四合院,窗户寬大明亮,體現了侗族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提高。我們所看到的掛在屋廊處的是侗布。那是婦女們自種棉花,自紡、自織、自染的布。以經久耐用,柔軟可身而久負盛名,侗家姑娘、後生漂亮的民族服飾,就是用這種布製成的。這塊油光發亮的石頭是用作什麼用的呢?是侗家婦女們用來捶布用的,布織好了,初染一遍,為了使它纖維更緊密,質地更柔軟,今後染色得更加亮麗,就需要反覆地捶,真可謂千捶百練。

晚上,捶布聲聲,也是一種天成音樂。侗族是居住在水邊的民族,而水邊的民族是喜歡魚的,與魚結下不解之緣。大家看,村寨裏魚塘四布,塘裏有一羣大大小小的鯉魚,這魚不是用來吃的魚,而是魚種,因為,侗族社會中的傳統農業是以水田種稻,嚴格説是以水田種禾為主,水田裏除了種禾以外,就是養魚,因此形成稻田養魚這樣一種獨特農耕形式和稻作文化特徵。稻田養魚分為秧田育魚苗、稻田養大魚,水塘存魚種三個階段。所以塘裏的魚是魚種,不能吃,只能供我們觀賞。我想問問大家,魚塘中間那個四四方方的土木台是用來幹什麼的?還有外面圍着的一圈柵欄是用來幹什麼的?讓我告訴大家,這叫魚窩,是魚羣逃避天敵、防禦嚴寒的地方,比如水塘經常放鴨子,鴨子是叼魚的,當鴨子進水塘時,魚就逃進窩去躲起來,鴨子被柵欄擋住,等鴨子走了,魚又無憂無慮地出來覓食,聰明的侗家人在魚窩上面培上土,種些常用的葱蒜、絲瓜等等,既美觀又實用,真是一打牆幾方便。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仁團花橋,緊接着是仁團鼓樓和戲台,和我們已看到鼓樓花橋和戲台一樣,具有同樣的建築特點和功能,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這座鼓樓還有一個有趣的文化娛樂活動,叫“抬官人”,傳説古時候有一個清正廉潔又樂善好施的“天官”,經常下到各個侗寨去訪貧問苦,與侗家結下深厚友誼,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天官,每年過年時開展抬官人活動。請大家穿過侗家吊腳木樓下面,去義團鼓樓看一看。這是義團鼓樓,有11層,高15.8米。鼓樓後面有鼓樓坪和戲台,前面緊接是義團花橋。這座鼓樓所處位置在肇興寨中部,所以到這裏休息娛樂的人特別多,你看這花橋上的木柱木板,都坐起了凹槽,不是年長月久,能磨成這樣光亮嗎?接着,我們去走一走侗鄉的石板路,觀賞一下河邊住房的景緻。侗鄉為什麼有石板路呢?有這樣的一個美麗的傳説,説是很早很早以前侗家不會唱歌,就是剛才我説過的,有一個名叫四也的青年想上天去為民取歌,可是他一個人修築上天之路難,四方八路的村民們知道後,一人獻一塊青布,搭成了一條通天大路,四也上天採歌,傳遍了侗鄉。你看,這一塊塊青石,一條條由青石鋪成的道路,不正是當年的青布變成的嗎?侗族羣眾向來有修路架橋、熱心公益事業的良好風尚,人們為了解決坡高路窄、逢雨難行的困難,村寨的道路大都鋪上青石板,石板路是本地工匠就地取材,開山取石建成石塊,全寨人投工投勞共同鋪就的。象這樣的石板路,侗鄉到處可見。為了讓後人永遠銘記鋪路架橋的功德,在路的盡頭或橋頭立有石碑,碑上刻有建造人的姓名,建造時間和捐款人姓名、捐款數額等,讓那些熱心公益事業、好行善事的人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各位朋友,肇興侗寨參觀完了。肇興歷史悠久,素有侗鄉歌海之美稱,同時肇興又是集侗族食品之大成的地方,還是侗族民族工藝品較為豐富的地方之一。

我們到下榻的地方之後,可根據各自需要,欣賞侗鄉歌舞,品嚐侗鄉風味食品,購買民族民間工藝品。總之,讓大家到肇興侗寨來,既飽眼福,又飽口福,還能給家人帶去一片侗鄉的祝福,帶去你美好的記憶。謝謝大家!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9

肇興寨面積0.32平方公里,轄三個行政村,即肇興村、肇興中寨村、肇興上寨村,22個村民小組,全寨有867户,3640人,均為侗族。就侗族南部而言,肇興侗寨是屈指一數的,有“千家肇洞”和“侗鄉第一寨”之美譽。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侗寨建寨歷史悠久,據民間相傳的族譜記載: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間,肇興的先民就在這裏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 一九九三年,貴州省文化廳命名肇興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

20xx年,肇興侗寨及鼓樓羣列入大世界基尼斯記錄。

一九九九年,省政府將肇興列為全省9個重點民族村寨保護之一,20xx—20xx年列為全省十三、二十個重點民族村寨保護之一。

20xx年一月,國務院已批准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在20xx年《中國國家地理》主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一。

鼓樓具有歷史悠久、造型美觀、結構獨特、用途多樣等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民族民俗文物價值。 鼓樓的來源,眾説紛紜。民間傳説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曾紮營侗鄉,為方便指揮,在營寨中修築高亭,內置銅鼓,以鼓聲傳令,遂流傳成為鼓樓。另有一種説法更加神奇,傳説鼓樓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遺蹟。古代外星人來過侗鄉,曾修建火箭和飛碟發射架。鼓樓外形頗似發射火箭的支架,頂層閣樓的剖面恰如飛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築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師讚頌鼓樓的歌詞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禮錢”的句子,耐人尋味。

肇興侗寨人居“幹欄”樓房,樓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雜物,飼養牲畜。樓上住人,前半為廊,寬敞明亮,光線充足,為一家休息或手工勞動之所;後半部為內室,其中設有火塘,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飯的地方,兩側或第三樓上設卧房。一般一家一幢,也有的聚族而居,將同一房族的房子連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慶佳節聚居於此,設宴接待賓客。

肇興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寨上有侗歌隊、侗戲

班。每逢節日或賓客臨門,侗族羣眾歡聚於鼓樓、歌坪,舉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娛活動。歌類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蟬歌、踩堂歌、攔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敍事歌、童聲歌等。侗歌聲調婉轉悠揚,旋律優美動聽,尤以多聲部混聲合唱扣人心絃,轟動海內外。每隔一年於中秋節舉行一次的蘆笙會,主、客竟相吹奏比賽,笙歌陣陣,熱鬧非凡,極為壯觀。

肇興侗寨侗族文化底藴深厚,侗族風情原始、古樸。佳節期間,好客的侗家人有一種叫“或夜”的活動。這是村寨與村寨之間的大型社交活動,甲寨舉寨前往乙寨做客,當客人臨進寨邊時,主寨的姑娘們早已在寨門前擺起了攔路凳,唱起欄路歌。客人聞歌而對,一唱一應,幾個回合下來,喝了攔路酒,才肯放客人進寨。寨中男人吹蘆笙放鐵炮鞭炮,敲鑼打鼓將客人迎進寨子的鼓樓內。人們聚居在鼓樓旁的歌坪上,踩起歌堂,舉行盛大的祭祀祖母“薩歲”的儀典。兩寨的男女青年在寨老的帶領下,擁着“薩壇”繞寨一圈。然後在蘆笙曲中進入歌坪,手拉手圍成男外女內兩圈,邊舞邊唱,是為“哆也”。

夜幕降臨,男女青年們意猶未盡,又集於鼓樓圍坐,火塘燃起旺旺的篝火。人們唱起了大歌,如痴如醉,不知天之將明。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10

一路辛勞了。我們已經來到中國最大的侗寨――肇興。

肇興,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現是肇興鄉政府所在地,寨內分設三個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餘人,是黎平縣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國最大的侗族天然寨。“肇”在侗語中是開端、最先的意思。那麼肇興也就是這一方最先開始生存的寨子。據傳,村民之先祖陸濃暖,從江西遷徙,歷盡含辛茹苦,最後假寓肇興。當時這裏竹林叢生,荊棘遍野。他於是在一個名叫“象細”的處所挖了一口井,開荒造田,居於井旁。後來陸濃暖的後裔逐步發展興旺,村落相應擴展,分遷紀堂、登槓、洛香等寨去寓居,肇興為“六洞之根”什麼叫寨門呢?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寨子的大門、門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我們現在站在肇興寨門外。一座別緻的門樓,稱為寨門,當你走到寨門時就知道已經到了屬於寨子的範疇。寨門的造型非常講究,若建在比擬平坦的途徑上,則大多是一個大門,兩個平房;如若碰到較陡的地勢,則依地勢而建。因此,寨門是多姿多彩的。寨門為杉木建造,鑿孔穿榫而成,不必一釘一鉚。奢華一些的寨門,在石柱、石礎、樑柱上雕繪各種圖案、花卉、魚蟲、波瀾等。四周配以多少何圖案的花紋,精緻雅觀。

寨門實際是侗寨的迎賓門,每逢節日到來,主人們就到寨門去“攔路唱歌”,表現歡送;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備辦禮物,送到寨門外,唱歌分別離別。咱們當初看到的是侗族攔路,這是一種當地民族的風氣習慣。侗族地域兩寨之間,有集體結交、羣體作客(侗語叫做“月賀”)跟青年男女互去對方寨上唱歌、唱侗戲、探訪、聯誼(侗家叫做“外頂”)的風俗。如兩寨之間有這些運動的話,主寨的男女青年就會藉此機遇,在進入本寨的寨門前設置板凳、竹竿、樹枝、繩子等阻礙物,把路攔起來。主寨的姑娘攔住客寨的後生,或是主寨的後生攔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攔路歌。歌中列舉種種攔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後生們唱起“開路歌”,逐個“駁倒”對方攔路的藉口,這樣一唱一答,一來一往,主方就把攔路障礙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攔在路上的障礙物完整拆除清潔,客剛才得進寨。兩個寨子的人,通過攔路對歌活動,有的由生疏到相識,有的由個別相識到加深彼此間的懂得。爾後,他們之間,便可進一步來往了。有一個有名詩人説過,侗家攔路不讓進,看似無情卻有情,情在歌聲中,情在酒碗裏,情在路中的草結上。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也享受了作為貴賓而被攔路唱歌的禮遇,盼望能常來常往,成為肇興人的老友人。大家請看肇興寨全景:中間凹,附近山高坡陡,呈長方形,塊塊聚落,似船狀形,方才我説過,肇興的先祖開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觀般構成這條巨船,順水而下,一路順風,肇興能不是好地方嗎?這裏土地肥饒,氣象平和,年均勻温度在17℃左右。有一條溪流從寨中穿過,便於出產和生涯。因此,人們紛紜從五湖四海遷來,和氣相處,都為陸姓。為了差別,又在房族中定出“內姓”。一個內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稱為“團”。肇興先後發展成五個團,按當時民間奉行的“五常”命名,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和信團。每個團、也就是每個房族都各自修築自己的鼓樓,於是才呈現一寨有5座鼓樓的這一異景,這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肇興鼓樓羣。下面,我們接着去看鼓樓。它高28.9米,有13層。大家隨我來看,鼓樓為木質構造,用四根大杉木為主柱,直達頂層,另立副柱加橫枋豎瓜於其上,向四處舒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鐵釘,硬朗堅固,扣合無隙。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11

侗寨鼓樓是侗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公共建築物,是侗寨的標誌。肇興侗寨作為全國最大的侗寨,鼓樓也是肇興侗寨最主要的特色景點,肇興侗寨鼓樓景點由五大團鼓樓組成。仁團鼓樓:七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1.7米,佔地面積60平方米;義團鼓樓:十一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5.8米,佔地81.6平方米; 禮團鼓樓:十三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3.1米,佔在70.3平方米;智團鼓樓:九重檐八角歇山頂,高14.9米,佔在77.3平方米;信團鼓樓:十一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5.9米,佔在78.3平方米。該鼓樓有一副楹聯:“鼓樂聲聲京城震動雄證當今盛世;樓閣巍巍侗寨歡呼謳歌天下太平。”

肇興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寨上有侗歌隊、侗戲班。每逢節日或賓客臨門,侗族羣眾歡聚於鼓樓、歌坪,舉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娛活動。歌類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蟬歌、踩堂歌、攔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敍事歌、童聲歌等。侗歌聲調婉轉悠揚,旋律優美動聽,尤以多聲部混聲合唱扣人心絃,轟動海內外。每隔一年於中秋節舉行一次的蘆笙會,主、客竟相吹奏比賽,笙歌陣陣,熱鬧非凡,極為壯觀。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12

肇興寨面積0.32平方公里,轄三個行政村,即肇興村、肇興中寨村、肇興上寨村,22個村民小組,全寨有867户,3640人,均為侗族。就侗族南部而言,肇興侗寨是屈指一數的,有“千家肇洞”和“侗鄉第一寨”之美譽。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侗寨建寨歷史悠久,據民間相傳的族譜記載: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間,肇興的先民就在這裏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一九九三年,貴州省文化廳命名肇興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

20_年,肇興侗寨及鼓樓羣列入大世界基尼斯記錄。

一九九九年,省政府將肇興列為全省9個重點民族村寨保護之一,20_—20_年列為全省十三、二十個重點民族村寨保護之一。

20_年一月,國務院已批准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在20_年《中國國家地理》主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一。

鼓樓具有歷史悠久、造型美觀、結構獨特、用途多樣等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民族民俗文物價值。鼓樓的來源,眾説紛紜。民間傳説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曾紮營侗鄉,為方便指揮,在營寨中修築高亭,內置銅鼓,以鼓聲傳令,遂流傳成為鼓樓。另有一種説法更加神奇,傳説鼓樓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遺蹟。古代外星人來過侗鄉,曾修建火箭和飛碟發射架。鼓樓外形頗似發射火箭的支架,頂層閣樓的剖面恰如飛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築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師讚頌鼓樓的歌詞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禮錢”的句子,耐人尋味。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13

肇興侗寨是貴州赫赫有名的侗寨,有千年的歷史,其中有五個鼓樓,名稱分別為仁,義,智,信,禮;還有兩個大點的戲台;而另一個伴隨侗族的標誌性建築-----風雨橋,則也有五個。侗族人稱風雨橋為“花轎”,大概是形狀像是花轎吧。

鼓樓主要是公眾匯聚的場所,我走到一個鼓樓時,看到一羣人圍坐在鼓樓下,中間有一個大火盆正在燒着;有個年紀較大的人用侗族話正在説事,而周圍的人正認真的聆聽老者的話,比正在開着的全國人大的會議的嚴肅性差不多。鼓樓的柱子上,綁着一個很大的蘆笙,大約是三米多長,這是我見到過的最大的蘆笙了。然而現代人的拙劣思維,給鼓樓抹黑了----一個鼓樓的第一層檐角上塑造了一個扛着金箍棒的孫悟空的形象,最讓人噁心的是孫悟空居然騎着一條狗。嘿嘿嘿嘿。

風雨橋是侗族標誌性的建築,我三十年前在書上看到這種建築時候,目瞪口呆的充滿了崇敬。現在實地看到後,有了更多的崇敬。風雨橋和鼓樓是侗族木建築的兩個代表,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頤和園的長廊,大約是借鑑了風雨橋的建築形式。現代人做的鼓樓和風雨橋外形確實很好看,但是用水泥鋼筋製做的,只是好看而已。

讓我喜愛侗族的建築的,莫過於侗族那形狀優美,自然耐用的木樓。侗族的木樓用上好的杉木做成,一般是三層,據説一個木樓能保存居住上百年曆史。木樓冬暖夏涼,親切自然。據説建一個木樓需要八萬元,而在當地建造同樣形狀的水泥結構的房子需要二十多萬。由於木樓隔音差,走路時候聲音較大,所以有些侗族人將大的結構用水泥製作,而牆壁和屋頂仍然用木板製作,可謂兩全。

選擇居住地,是各個民族的首要問題。人,首先要選擇有水的地方,否則難以生存。月球上如果有水,航天員恐怕不願意回到地球了。

逐水草而居,是遊牧民族的特點;正如如此,逐江河而居,也是南方各民族的特點,侗族人逐江河而居,實為幾千年的遷徙特點,因為人類不能離開水。在江水兩岸居住,是江南各族人民的特點。長江黃河珠江兩岸,其實也是漢族人的特點。所以説,各民族的居住選擇地的必要條件,其實是同樣的首選。

侗族人沒有文字傳承,但是有獨特的語言,他們講話也講普通話,而且講的比較標準,雖然有些地方口音。侗族人大多是穿黑色或紫色的衣服,女人似乎個個都會繡花;一個老太太告訴我她七十八歲了,但是手中所繡的花,針腳着實細膩。而男人女人的節日盛 裝,均為繡花遍衣,男人的前裙上,還綁着不少的雞毛作為裝飾。

侗族女人所戴的銀飾物件,絢麗繁華,閃閃發光,是為銅件鎏銀,輕巧奢華。任何一個女孩戴上全套的銀飾件,都會美麗光華,儼如貴婦,美麗動人。一般套裝大都在千元左右,全是匠人的手工藝品。街上有好幾家銀匠鋪,不過加工用火則現代成了氧氣火焰噴燈和小坩堝。在明清時候,銀子是最普通金屬通流物,因此也造就了侗族的銀飾藝術,這種金屬易延展的藝術至今也是金屬加工業的頂級手工藝術。結婚時候有一套別緻的全套銀飾件,大約是侗族女孩最高的期望。至今看來,這類銀飾件依然是奢侈品,美的令人心醉,令人眼裏噴火。

作為男人,侗族並沒有給男人多少銀飾裝扮物件,因為男人就是賺錢買銀飾件給自己喜歡的女人的物品,由此可見男人的地位是多麼的低,需要花大把錢去買銀飾,然而買了之後做什麼用呢?

都是荷爾蒙惹的禍,誰叫咱是男人嘛。

愛藝術圖案是侗族的特點,甚至連路上鋪的卵石,也被精心的鑲嵌在水泥上組成各種優美的圖案曲線,連侗族的男人也非常講藝術。

侗族的染衣匠大多人女人擔任,將大鍋水燒開,加入靛藍或者紫的紅的染料,經過幾次過濾之後放入大鍋,將布匹放進去後翻煮一個小時左右,然後掛在長竹竿上晾曬。很有意思的是,染了帶有麻纖維的棉布曬乾之後,女人們用大木槌在門口的方形石板上用力的砸摺疊起來的布料,説是要將布捶打的有光亮。説是這種燃料是由板藍根來製作,有的布料在處理之後還要刷上柿子水,用於布料的防雨防風。果然,經過捶打後的布匹不僅是光亮,更是因為纖維被強制伸展,結果是衣服難以發皺,穿在身上久不變形和發皺。每家每户門前都有一塊方石,磨的異常光潔平整,就是捶打布料用的。甚至將布料捶打成百褶裙,穿上後裙子總是自然摺疊的硬楞硬角的永遠像是剛燙過似的。每天聽到捶打布匹的聲音,於我則是一種很愜意的聲音:如果有個漢族女人每天在捶佈讓我聽到的話,我會愛上她。

侗族的另一個服飾特點是編織許多帶子,用來綁在腰間和捆綁固定背在背上的小孩,還用於女孩對男孩表示愛情的象徵。

在侗寨的三天裏,每天都看到紅白喜事。女人們一手提着竹籃,裏面大約放着五斤糯米,左手提着一個罐子,也裝的是米,向主家去行禮。問詢為什麼這樣,答曰:右手提籃子是女人行禮,而左手提罐子是男人行禮,裏面裝着米和錢。一般來説,與紅白事主家關係緊密的人,行禮大約是一百元或更多。如果是直系親戚則行禮大約是五百到三千元。更遠點的街坊,只需提來籃子米就行了。但是登記之後,馬上反饋的回禮則是一斤半豬肉,一斤米,還有水果或者糖,回禮遠遠大於普通的行禮,而且還可以吃兩頓飯。飯是大鍋豬肉燉蘿蔔,血紅,酸菜燉豬內臟等等,四菜另加油炸花生米,沒湯,米酒任飲。所以如此算來,紅白之事的主人家大辦事情完全是闊小姐開窯子店--------圖的是快活。

看紅白之事來幫忙的街坊的人倒是挺有意思的:將豬肉無論哪一塊都是剁成小塊,連豬臉都扒了皮,剁成小塊放進大桶裏,然後倒進鍋裏和蘿蔔共煮。對於這些幫忙的人來説,看得見的肉和骨頭都剁成小塊放進鍋裏去和蘿蔔共煮,部位平等,一視同仁。只是豬血,因為珍貴就另行煮菜了。貌似根據主家的氣派和財富來講,殺牛來犒勞街坊鄰居直系親戚,那是最高的酒席了,如果是貴重客人,則一定要安排吃牛癟的。其實對任何人來講,碰上紅白事,你鄭重的去捐獻五十元錢或者更多,你就可以猛吃兩頓的。如果你不捐助的話,你照樣可以去大吃兩頓,人家仍然熱烈歡迎,並且頻頻向你敬酒,只要你臉皮夠厚就得。

紅白之事,在餐館門前,架了五口大鍋,人人都能看到煮的是什麼。晚上,就地放電影,這可真的讓我開了眼界:居然放映機是數字放映機!也就是電腦化的放映機。想起小時候我看過三十五毫米放映機,看到過八點七五毫米放映機,看到過十六毫米放映機,沒料到在這個地方居然看到了同世界先進一個樣的數字放映機放映電影,而且是抗日神劇。侗族的三個代表貌似做的很好嘛。

這個地方是三國時候“七擒孟獲”的地方,而且這些地方的叫“洞”(比如路上有個地名叫“頓洞”),相當於現在的“鎮”。這個我來的地方恰巧碰到的第一個風雨橋名叫“孟貓花轎”,可見孟獲還真是這個地方的人的祖先。

“七擒孟獲”是一個歷史或傳説,但是諸葛亮雖然最後該是失敗,但“攻城不如攻心”這讓諸葛亮大讚的主意,卻是馬謖講出來的並留於青史的。馬謖學孫子兵法之心得,頗為精粹。誰敢説馬謖沒有才華?你讓現在黨校的教授指揮三十八軍試試會怎樣?馬謖不過當時是諸葛亮手下沒有將領了的犧牲品。由此三國之後,侗族和漢族和好,此是明證。延至現在,“哇哈哈”充斥侗族鄉里,絕不是銀匠做出來的,正如當今我面對正在卸貨的大卡車上裝的滿車的“礦泉水”只有傻眼一樣,賓館裏的電視機頂盒和wifi,總不是侗族做的吧。

侗寨,晚上的時候靜的可怕,靜的幾乎連自己的心跳聲音都能隱約的聽到。寨子裏的狗似乎都是啞巴,幾天裏沒有聽到任何狗叫聲。狗兒到你面前,只是傻呆呆的望着你,期盼你能給丫一個骨頭;你若是不理它,狗兒十分委屈的只有默不作聲的看着你遠去。

晚上八點之後到第二天早上八點,你可以死睡到自然的自然的再加自然的醒來,貌似是你睡到了月球上,毫無任何讓你驚醒的動靜和理由。你要是早醒了去買早餐的話,告訴你沒有!您老還是回去睡了回籠覺之後再來買早餐吧。

侗寨有個藝術團,每天兩次的表演節目,早上十一點和下午五點鐘。這個藝術團全是當地的侗族男女青年組成,一招一式笨拙的可愛,曾參加過全國的各種民族藝術演出,以及走向世界。侗族的無伴奏“大歌”曾經在五十年間走向了世界去演出,當我第一次在深圳民俗文化村聽到侗族的大歌時候,感動的熱淚盈眶。因為我過去是吹法國號的,也學過深奧的音樂理論,知道人類的無伴奏和聲是多麼的難和罕見。侗族千年的無伴奏合唱藝術是那樣的卓越,令我中華民族在世界音樂舞台有足以驕傲的自豪。於今我在侗寨聽到現場的侗族大歌,不能不使我為之動容。

太美了! 美的讓懂音樂的人五體投地。

這裏的侗族有着太多的淡定,他們對遊客來旅遊和拍照似乎無動於衷:隨你怎麼拍照片,他們依然是我行我素,似乎當遊客如同空氣一樣的不存在。如果你認為他們冷漠,那就千錯萬錯了。他們侗族人是非常熱情的,經常是主動給你打招呼。熟了之後會請你去家裏吃飯,聊天。在少數民族中,侗族人無論年紀大小,其講普通話是最好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對外來人的熱情,是我在少數民族中少見的。你在寨子裏,隨時會有願意跟你聊天的人。一個店主婦女就直接坦率的問我:你認為馬航失聯客機是怎樣的結果?我對這個問題只能是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寨子裏絕大部分是侗族,少有其他民族居住和做生意。這裏的生活沒有多少因為外來的事情所改變,他們的生活依然很淳樸,儘管不妨礙鎮上開着“海爾專賣店”。鎮上的旅館都有wifi,表示着他們與中國同步。當然,你在這裏可以去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店裏去抽一百萬的大獎,這個抽獎與全中國同步,當然你肯定抽不到大獎的,只能做做此夢,嘿嘿。

黎平的侗族的飲食,有一個特別的菜:牛癟。咋開始我不知道這是什麼菜,問了之後方知是牛胃裏沒有消化完的草和牛胃分泌物的混合物。這也能是菜?聽的我毛骨悚然。然而嚐了一口之後,覺得除了草腥味外,沒有什麼特別反胃的。其實漢族大可不必大驚小怪的,臭豆腐不是漢族的麼?這種能讓美國人寧願去上吊而不願意吃的食物,不是漢族發明的麼?

這裏的侗族人用馬來犁田,這種馬是廣西的矮種馬,小的比牛還小;大部分的時候,馬被放到野地裏去隨便吃草,我看到一匹馬被繩子纏住了腳,於是去幫助馬卸掉繩子;馬兒相當配合的提起來蹄子,讓我將繩子脱下馬腿。然後,我撫摸着馬臉,馬兒愜意的享受着撫摸,我一邊撫摸着馬頭的各個部位,心想原來馬臉也不難看嘛。

是晚,在酒吧主人“花花”的店裏,彙集了高檔次的客人,可以廣交朋友,和陌生人稱兄道弟,啤酒是十元錢一瓶的雪花啤酒,比大排檔還便宜。然後回到異常乾淨價格低廉女主人胸脯大的異常其女兒白的像公主的“界池旅館”去睡覺。不過即使是住了三天,我也始終沒有問過旅館的主人:什麼是界?什麼是池?

自然的山水,自然的生活,自然而熱情的侗族,侗寨的許多特色令人難忘。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14

肇興侗寨是貴州赫赫有名的侗寨,有千年的歷史,其中有五個鼓樓,名稱分別為仁,義,智,信,禮;還有兩個大點的戲台;而另一個伴隨侗族的標誌性建築-----風雨橋,則也有五個。侗族人稱風雨橋為“花轎”,大概是形狀像是花轎吧。

鼓樓主要是公眾匯聚的場所,我走到一個鼓樓時,看到一羣人圍坐在鼓樓下,中間有一個大火盆正在燒着;有個年紀較大的人用侗族話正在説事,而周圍的人正認真的聆聽老者的話,比正在開着的全國人大的會議的嚴肅性差不多。鼓樓的柱子上,綁着一個很大的蘆笙,大約是三米多長,這是我見到過的最大的蘆笙了。然而現代人的拙劣思維,給鼓樓抹黑了----一個鼓樓的第一層檐角上塑造了一個扛着金箍棒的孫悟空的形象,最讓人噁心的是孫悟空居然騎着一條狗。嘿嘿嘿嘿。

風雨橋是侗族標誌性的建築,我三十年前在書上看到這種建築時候,目瞪口呆的充滿了崇敬。現在實地看到後,有了更多的崇敬。風雨橋和鼓樓是侗族木建築的兩個代表,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頤和園的長廊,大約是借鑑了風雨橋的建築形式。現代人做的鼓樓和風雨橋外形確實很好看,但是用水泥鋼筋製做的,只是好看而已。

讓我喜愛侗族的建築的,莫過於侗族那形狀優美,自然耐用的木樓。侗族的木樓用上好的杉木做成,一般是三層,據説一個木樓能保存居住上百年曆史。木樓冬暖夏涼,親切自然。據説建一個木樓需要八萬元,而在當地建造同樣形狀的水泥結構的房子需要二十多萬。由於木樓隔音差,走路時候聲音較大,所以有些侗族人將大的結構用水泥製作,而牆壁和屋頂仍然用木板製作,可謂兩全。

選擇居住地,是各個民族的首要問題。人,首先要選擇有水的地方,否則難以生存。月球上如果有水,航天員恐怕不願意回到地球了。

逐水草而居,是遊牧民族的特點;正如如此,逐江河而居,也是南方各民族的特點,侗族人逐江河而居,實為幾千年的遷徙特點,因為人類不能離開水。在江水兩岸居住,是江南各族人民的特點。長江黃河珠江兩岸,其實也是漢族人的特點。所以説,各民族的居住選擇地的必要條件,其實是同樣的首選。

侗族人沒有文字傳承,但是有獨特的語言,他們講話也講普通話,而且講的比較標準,雖然有些地方口音。侗族人大多是穿黑色或紫色的衣服,女人似乎個個都會繡花;一個老太太告訴我她七十八歲了,但是手中所繡的花,針腳着實細膩。而男人女人的節日盛 裝,均為繡花遍衣,男人的前裙上,還綁着不少的雞毛作為裝飾。

侗族女人所戴的銀飾物件,絢麗繁華,閃閃發光,是為銅件鎏銀,輕巧奢華。任何一個女孩戴上全套的銀飾件,都會美麗光華,儼如貴婦,美麗動人。一般套裝大都在千元左右,全是匠人的手工藝品。街上有好幾家銀匠鋪,不過加工用火則現代成了氧氣火焰噴燈和小坩堝。在明清時候,銀子是最普通金屬通流物,因此也造就了侗族的銀飾藝術,這種金屬易延展的藝術至今也是金屬加工業的頂級手工藝術。結婚時候有一套別緻的全套銀飾件,大約是侗族女孩最高的期望。至今看來,這類銀飾件依然是奢侈品,美的令人心醉,令人眼裏噴火。

作為男人,侗族並沒有給男人多少銀飾裝扮物件,因為男人就是賺錢買銀飾件給自己喜歡的女人的物品,由此可見男人的地位是多麼的低,需要花大把錢去買銀飾,然而買了之後做什麼用呢?

都是荷爾蒙惹的禍,誰叫咱是男人嘛。

愛藝術圖案是侗族的特點,甚至連路上鋪的卵石,也被精心的鑲嵌在水泥上組成各種優美的圖案曲線,連侗族的男人也非常講藝術。

侗族的染衣匠大多人女人擔任,將大鍋水燒開,加入靛藍或者紫的紅的染料,經過幾次過濾之後放入大鍋,將布匹放進去後翻煮一個小時左右,然後掛在長竹竿上晾曬。很有意思的是,染了帶有麻纖維的棉布曬乾之後,女人們用大木槌在門口的方形石板上用力的砸摺疊起來的布料,説是要將布捶打的有光亮。説是這種燃料是由板藍根來製作,有的布料在處理之後還要刷上柿子水,用於布料的防雨防風。果然,經過捶打後的布匹不僅是光亮,更是因為纖維被強制伸展,結果是衣服難以發皺,穿在身上久不變形和發皺。每家每户門前都有一塊方石,磨的異常光潔平整,就是捶打布料用的。甚至將布料捶打成百褶裙,穿上後裙子總是自然摺疊的硬楞硬角的永遠像是剛燙過似的。每天聽到捶打布匹的聲音,於我則是一種很愜意的聲音:如果有個漢族女人每天在捶佈讓我聽到的話,我會愛上她。

侗族的另一個服飾特點是編織許多帶子,用來綁在腰間和捆綁固定背在背上的小孩,還用於女孩對男孩表示愛情的象徵。

在侗寨的三天裏,每天都看到紅白喜事。女人們一手提着竹籃,裏面大約放着五斤糯米,左手提着一個罐子,也裝的是米,向主家去行禮。問詢為什麼這樣,答曰:右手提籃子是女人行禮,而左手提罐子是男人行禮,裏面裝着米和錢。一般來説,與紅白事主家關係緊密的人,行禮大約是一百元或更多。如果是直系親戚則行禮大約是五百到三千元。更遠點的街坊,只需提來籃子米就行了。但是登記之後,馬上反饋的回禮則是一斤半豬肉,一斤米,還有水果或者糖,回禮遠遠大於普通的行禮,而且還可以吃兩頓飯。飯是大鍋豬肉燉蘿蔔,血紅,酸菜燉豬內臟等等,四菜另加油炸花生米,沒湯,米酒任飲。所以如此算來,紅白之事的主人家大辦事情完全是闊小姐開窯子店--------圖的是快活。

看紅白之事來幫忙的街坊的人倒是挺有意思的:將豬肉無論哪一塊都是剁成小塊,連豬臉都扒了皮,剁成小塊放進大桶裏,然後倒進鍋裏和蘿蔔共煮。對於這些幫忙的人來説,看得見的肉和骨頭都剁成小塊放進鍋裏去和蘿蔔共煮,部位平等,一視同仁。只是豬血,因為珍貴就另行煮菜了。貌似根據主家的氣派和財富來講,殺牛來犒勞街坊鄰居直系親戚,那是最高的酒席了,如果是貴重客人,則一定要安排吃牛癟的。其實對任何人來講,碰上紅白事,你鄭重的去捐獻五十元錢或者更多,你就可以猛吃兩頓的。如果你不捐助的話,你照樣可以去大吃兩頓,人家仍然熱烈歡迎,並且頻頻向你敬酒,只要你臉皮夠厚就得。

紅白之事,在餐館門前,架了五口大鍋,人人都能看到煮的是什麼。晚上,就地放電影,這可真的讓我開了眼界:居然放映機是數字放映機!也就是電腦化的放映機。想起小時候我看過三十五毫米放映機,看到過八點七五毫米放映機,看到過十六毫米放映機,沒料到在這個地方居然看到了同世界先進一個樣的數字放映機放映電影,而且是抗日神劇。侗族的三個代表貌似做的很好嘛。

這個地方是三國時候“七擒孟獲”的地方,而且這些地方的叫“洞”(比如路上有個地名叫“頓洞”),相當於現在的“鎮”。這個我來的地方恰巧碰到的第一個風雨橋名叫“孟貓花轎”,可見孟獲還真是這個地方的人的祖先。

“七擒孟獲”是一個歷史或傳説,但是諸葛亮雖然最後該是失敗,但“攻城不如攻心”這讓諸葛亮大讚的主意,卻是馬謖講出來的並留於青史的。馬謖學孫子兵法之心得,頗為精粹。誰敢説馬謖沒有才華?你讓現在黨校的教授指揮三十八軍試試會怎樣?馬謖不過當時是諸葛亮手下沒有將領了的犧牲品。由此三國之後,侗族和漢族和好,此是明證。延至現在,“哇哈哈”充斥侗族鄉里,絕不是銀匠做出來的,正如當今我面對正在卸貨的大卡車上裝的滿車的“礦泉水”只有傻眼一樣,賓館裏的電視機頂盒和wifi,總不是侗族做的吧。

侗寨,晚上的時候靜的可怕,靜的幾乎連自己的心跳聲音都能隱約的聽到。寨子裏的狗似乎都是啞巴,幾天裏沒有聽到任何狗叫聲。狗兒到你面前,只是傻呆呆的望着你,期盼你能給丫一個骨頭;你若是不理它,狗兒十分委屈的只有默不作聲的看着你遠去。

晚上八點之後到第二天早上八點,你可以死睡到自然的自然的再加自然的醒來,貌似是你睡到了月球上,毫無任何讓你驚醒的動靜和理由。你要是早醒了去買早餐的話,告訴你沒有!您老還是回去睡了回籠覺之後再來買早餐吧。

侗寨有個藝術團,每天兩次的表演節目,早上十一點和下午五點鐘。這個藝術團全是當地的侗族男女青年組成,一招一式笨拙的可愛,曾參加過全國的各種民族藝術演出,以及走向世界。侗族的無伴奏“大歌”曾經在五十年間走向了世界去演出,當我第一次在深圳民俗文化村聽到侗族的大歌時候,感動的熱淚盈眶。因為我過去是吹法國號的,也學過深奧的音樂理論,知道人類的無伴奏和聲是多麼的難和罕見。侗族千年的無伴奏合唱藝術是那樣的卓越,令我中華民族在世界音樂舞台有足以驕傲的自豪。於今我在侗寨聽到現場的侗族大歌,不能不使我為之動容。

太美了! 美的讓懂音樂的人五體投地。

這裏的侗族有着太多的淡定,他們對遊客來旅遊和拍照似乎無動於衷:隨你怎麼拍照片,他們依然是我行我素,似乎當遊客如同空氣一樣的不存在。如果你認為他們冷漠,那就千錯萬錯了。他們侗族人是非常熱情的,經常是主動給你打招呼。熟了之後會請你去家裏吃飯,聊天。在少數民族中,侗族人無論年紀大小,其講普通話是最好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對外來人的熱情,是我在少數民族中少見的。你在寨子裏,隨時會有願意跟你聊天的人。一個店主婦女就直接坦率的問我:你認為馬航失聯客機是怎樣的結果?我對這個問題只能是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寨子裏絕大部分是侗族,少有其他民族居住和做生意。這裏的生活沒有多少因為外來的事情所改變,他們的生活依然很淳樸,儘管不妨礙鎮上開着“海爾專賣店”。鎮上的旅館都有wifi,表示着他們與中國同步。當然,你在這裏可以去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店裏去抽一百萬的大獎,這個抽獎與全中國同步,當然你肯定抽不到大獎的,只能做做此夢,嘿嘿。

黎平的侗族的飲食,有一個特別的菜:牛癟。咋開始我不知道這是什麼菜,問了之後方知是牛胃裏沒有消化完的草和牛胃分泌物的混合物。這也能是菜?聽的我毛骨悚然。然而嚐了一口之後,覺得除了草腥味外,沒有什麼特別反胃的。其實漢族大可不必大驚小怪的,臭豆腐不是漢族的麼?這種能讓美國人寧願去上吊而不願意吃的食物,不是漢族發明的麼?

這裏的侗族人用馬來犁田,這種馬是廣西的矮種馬,小的比牛還小;大部分的時候,馬被放到野地裏去隨便吃草,我看到一匹馬被繩子纏住了腳,於是去幫助馬卸掉繩子;馬兒相當配合的提起來蹄子,讓我將繩子脱下馬腿。然後,我撫摸着馬臉,馬兒愜意的享受着撫摸,我一邊撫摸着馬頭的各個部位,心想原來馬臉也不難看嘛。

是晚,在酒吧主人“花花”的店裏,彙集了高檔次的客人,可以廣交朋友,和陌生人稱兄道弟,啤酒是十元錢一瓶的雪花啤酒,比大排檔還便宜。然後回到異常乾淨價格低廉女主人胸脯大的異常其女兒白的像公主的“界池旅館”去睡覺。不過即使是住了三天,我也始終沒有問過旅館的主人:什麼是界?什麼是池?

自然的山水,自然的生活,自然而熱情的侗族,侗寨的許多特色令人難忘。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15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旅途辛苦了,我是大家此次肇興侗寨之旅的專線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李。首先歡迎各位朋友來咱們美麗的肇興侗寨旅遊觀光,我將帶領大家走進全國最大最古老的侗寨,讓大家感受到古樸神祕的侗族文化,原生態的民族風情和侗鄉人民的熱情好客。

黎平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黎平縣東南部,地勢處於兩座山脈之間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狀。兩條源自山間的小河婉轉曲折,穿寨而過。是黎平縣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國最大的侗族自然寨。它在20xx年《中國國家地理》主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一,還有着“千家肇洞”和“侗鄉第一寨”的美譽。

我們現在進入寨門所看到的第一個場景就是“侗族攔路”,它是當地的一個民族風俗。當村寨之間有集體活動、聯誼、唱侗戲、探訪等都會出現攔路,這種活動也叫做“月也”。當客人進入寨邊時,主寨的姑娘們就在寨門擺起了攔路凳,唱起了攔路歌,並且客人要與主寨的姑娘對上幾回合,喝了用牛角杯裝的攔路酒,才能放客人進寨,進入寨中我們可以看見,寨裏的男人吹蘆笙放鞭炮,敲鑼打鼓將客人迎入寨子的鼓樓內。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侗寨的標誌——鼓樓,肇興以鼓樓羣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它被譽為“鼓樓之鄉”,鼓樓結構獨特,層疊交錯,不用一釘一鉚,每座鼓樓的外觀,大小,高低,風格各不相同。鼓樓的柱子上雕刻了很多的圖形,其中最多的就是龍,關於刻龍還有這樣的一個傳説:“很久以前,村寨外的深潭裏住了兩條龍,一條白龍,一天烏龍,他們同時看上了村子裏最美的姑娘,於是他們化身為人,都向姑娘表達了愛意。姑娘只鍾情於白龍,拒絕了烏龍,所以烏龍非常生氣,他想把整個村子都消滅完。於是烏龍就噴水想要淹沒村子,白龍知道後就來阻止,他與烏龍大戰了很久,他終於把烏龍打敗了,搶救了村子,可是他受傷太重,就這樣永遠的倒下了。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鼓樓的柱子上刻了白龍的形象,就像白龍一直在保護着這個村子一樣。”鼓樓就是侗寨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

看完鼓樓我們就要去旁邊的歌坪,踩起歌堂了,踩歌堂也叫“哆也“,是為了祭祀祖母”薩“的儀典。青年男女在寨老的帶領下,圍着”薩壇“繞圈,然後蘆笙曲進入歌坪,大家手拉着手男外女內兩圈邊舞邊唱。肇興不但是鼓樓之鄉,還是歌舞之鄉。侗族人認為”飯養身,歌養心,人不唱歌會變老“,著名作家餘秋雨曾在20xx年來到肇興侗寨採風,並寫了散文《傘下的侗寨》,也高度讚揚了無指揮多聲部重唱的侗族大歌。

接下來我們將要去感受侗族人的熱情了,他們準備了“長桌宴”,可以供上百人一起用餐,桌子上的全部是侗族特色菜,如:醃魚、醃肉、捆捆肉、蕨粑、風雨老南瓜等。用餐過程中,侗族姑娘會給每一個客人敬酒,並且客人的手不能碰到牛角杯,否則客人將把牛角杯的酒全部喝完。用餐後我們還會有篝火晚會,大家手拉手圍着篝火繞圈,邊唱邊跳。

各位旅客朋友,我們的肇興之旅到這就基本結束了,希望大家今晚吃得開心,唱得開心,跳得開心,重要的是侗寨讓大家感受到了侗族的風土人情與崇尚自由的精神,讓大家飽了眼福和口福,給各方的朋友帶去侗鄉深深的祝福,並且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最新的貴州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篇16

一路辛苦了。我們已經來到中國最大的侗寨——肇興。

肇興,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現是肇興鄉政府所在地,寨內分設三個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餘人,是黎平縣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國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語中是開始、最先的意思。那麼肇興也就是這一方最先開始生存的寨子。據傳,村民之先祖陸濃暖,從江西遷徙,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定居肇興。當時這裏竹林叢生,荊棘遍野。他於是在一個名叫“象細”的地方挖了一口井,開荒造田,居於井旁。後來陸濃暖的後裔逐漸發展興旺,村落相應擴大,分遷紀堂、登槓、洛香等寨去居住,肇興為“六洞之根”

什麼叫寨門呢?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寨子的大門、門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們現在站在肇興寨門外。一座別緻的門樓,稱為寨門,當你走到寨門時就知道已經到了屬於寨子的範圍。寨門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較平坦的道路上,則大多是一個大門,兩個平房;如若遇到較陡的地勢,則依地勢而建。因此,寨門是多姿多彩的。

寨門為杉木建造,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釘一鉚。豪華一些的寨門,在石柱、石礎、樑柱上雕繪各種圖案、花卉、魚蟲、波濤等。周圍配以幾何圖案的花紋,精巧美觀。

寨門實際是侗寨的迎賓門,每逢節日到來,主人們就到寨門去“攔路唱歌”,表示歡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備辦禮物,送到寨門外,唱歌分手告別。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侗族攔路,這是一種當地民族的風俗習慣。侗族地區兩寨之間,有集體結交、集體作客(侗語叫做“月賀”)和青年男女互去對方寨上唱歌、唱侗戲、探訪、聯誼(侗家叫做“外頂”)的習俗。如兩寨之間有這些活動的話,主寨的男女青年就會藉此機會,在進入本寨的寨門前設置板凳、竹竿、樹枝、繩索等障礙物,把路攔起來。主寨的姑娘攔住客寨的後生,或是主寨的後生攔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攔路歌。歌中列舉種種攔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後生們唱起“開路歌”,逐一“駁倒”對方攔路的藉口,這樣一唱一答,一來一往,主方就把攔路障礙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攔在路上的障礙物完全拆除乾淨,客方才得進寨。

兩個寨子的人,通過攔路對歌活動,有的由陌生到相識,有的由一般相識到加深彼此間的瞭解。此後,他們之間,便可進一步交往了。

有一個著名詩人説過,侗家攔路不讓進,看似無情卻有情,情在歌聲中,情在酒碗裏,情在路中的草結上。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也享受了作為貴賓而被攔路唱歌的禮遇,希望能常來常往,成為肇興人的老朋友。

大家請看肇興寨全景:中間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長方形,塊塊聚落,似船狀形,剛才我説過,肇興的先祖開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蹟般形成這條巨船,順水而下,一帆風順,肇興能不是好地方嗎?這裏土地肥沃,氣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條溪流從寨中穿過,便於生產和生活。因此,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遷來,和睦相處,都為陸姓。為了區別,又在房族中定出“內姓”。一個內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稱為“團”。肇興先後發展成五個團,按當時民間奉行的“五常”命名,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和信團。每個團、也就是每個房族都各自建築自己的鼓樓,於是才出現一寨有5座鼓樓的這一奇觀,這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肇興鼓樓羣。

下面,我們接着去看鼓樓。它高28.9米,有13層。

大家隨我來看,鼓樓為木質結構,用四根大杉木為主柱,直達頂層,另立副柱加橫枋豎瓜於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鐵釘,結實牢固,扣合無隙。

鼓樓形狀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樓的層次都為奇數,有三五層以至十五層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層地面一般寬約二、三平方丈,有的圍以欄杆,有的空敞,中間置“火塘”,四周圍以長凳,供人休息。樓檐覆蓋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龍鳳,花鳥泥塑。樓頂多呈傘形,上豎桅杆或壘疊陶瓷“金瓜”、“葫蘆”。頂蓋下層,有的圍以木格或累積角形木花,“若蜂窩一樣千孔萬眼”,“象燕窩一樣壘泥點點”。

請大家往外看,橫枋、四壁和門上彩繪龍鳳麒麟,鳥獸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觀,栩栩如生。從鼓樓外貌我們可以看出,雄偉壯麗,既有寶塔之英姿,又有樓閣之優美,巍峨莊嚴,蔚為壯觀。

鼓樓是侗族特有的建築藝術,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侗族一個重要標誌,今後大家只要見到鼓樓,就知道這裏肯定是侗寨。

有先生問,侗寨裏這種精巧造型獨特實用美觀的鼓樓是什麼人建造的呢?

我要告訴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個建築都是在他們頭腦中描繪而成,從來不用圖紙,幾百根樑、枋、柱頭的尺寸,也憑他們心中默算。雖然沒有圖紙,但層層疊樓樑枋柱頭的銜接,卻完全吻合,從不發生差錯。從這裏可以看出,侗寨鼓樓的建造者,真是巧奪天工、技藝非凡。這種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負盛名的還是多在肇興、紀堂這一帶。

還有先生問,建鼓樓誰出錢呢?

侗寨中的鼓樓,是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眾人心齊的表現,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樓就成了全寨人們的共同榮譽和意願,全寨把它當作一件喜慶大事看待,家家為此集資、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樓後,還把集資者的姓名、捐獻銀錢的數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於鼓樓旁,以昭後世。“鼓樓有什麼作用呢?”這個問題提的好。剛才我講過,第一、它是侗寨的標誌,看到鼓樓就意味着進入了侗鄉。因為別的民族村寨是沒有類似的建築的。第二,它又是侗族族姓的標誌。侗族的規矩,鼓樓是按族姓分別建造的,一個族姓一座鼓樓。第三,是侗族同胞休息的場所。勞動之餘,村民常在鼓樓內外休息乘涼或烤火聊天。有時圍聽長者講述民族優美的民間傳説,接受傳統教育。第四、是年輕人社交的場合,小夥子們常在那兒圍圈踩堂,跳起歡樂的歌舞,等待濃粧豔抹的姑娘來尋找他們的意中人。第五、鼓樓又是侗家接待客人的所在,逢年過節,侗家喜歡集體相互走訪,屆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第六、鼓樓是侗家集會議事的地方。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擊鼓聚眾商議,作出決定,分派執行。如有民事糾紛,也由款首在此裁奪定案。第七、鼓樓又是侗寨中傳遞信息或報警的工具。鼓樓頂層,懸掛一個長行細腰牛皮大鼓,鼓樓就是因此得名的。過去,如遇兵匪騷亂劫掠,或發生山火寨火,款首便派人上樓擊鼓求援,一樓鼓鳴,別寨響應,村寨相傳,鼓聲齊鳴,人們應聲而至,相互支持。很象過去北方的烽火台,不過鼓樓的信號不是烽火而是以鼓聲相傳。有位古建築專家對侗寨鼓樓進行了一番研究後説:“侗寨鼓樓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國建築的一個品種。”寨上男女青年為大家演唱的是侗族大歌,大歌是一種自然合聲多聲部無伴奏無指揮的民族音樂,傳説是一個名叫四也的侗族青年到天上去採摘下來,傳遍侗鄉的,因此,也有人稱為“天籟之音”。從50年代開始發現,唱響全國,80年代唱響巴黎,震驚世界音樂界,現正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唱完大歌,姑娘小夥們就要邀約大家踩歌堂了,踩歌堂侗話叫“哆耶”,是一種集體性、祭祀性的舞蹈,是侗族先祖貫公和也降創造的,據説參加跳這個舞能消災祈福、保佑平安,請大家都加入到吉祥的隊列中去吧,你會得到平安,得到幸福,健康長壽的。看完第一座鼓樓,我們就要去參觀侗族的“薩”,去領略侗族“薩”文化的神祕了。“薩”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侗家為什麼每年都要這樣來祭祀薩呢?傳説,古時候有個侗家婦女,為了維護侗家的利益,與邪惡作鬥爭,最後在一個名叫“弄塘概”的地方因寡不敵眾,縱身跳下九層懸崖下的龍灘,壯烈殉難。不久,在她殉難的地方,長出形似她的崖石,昂首矗立在龍灘邊。侗家説這就是薩的化身。為了悼念她,侗家稱她為“祖母”,奉為神。這可是至高無尚的神,她能呼風喚雨,庇護村寨,主宰一切,保境安民。因此,每逢新年,各寨都派專人去“弄塘概”把龍灘邊的巖石背一塊回寨,安放在本寨“祖母堂”裏。這樣,就等於把祖母接到自己寨上,以求得本寨人丁清吉、六畜興旺。這是祖母塘,象徵當年祖母跳下的龍灘。是十分神聖的水塘,每逢節日喜慶,寨上人踩歌堂時,都必先繞水塘三圈,然後才進歌堂,以表示對祖母神“薩”的崇敬。這是薩堂,亦有人譯為“聖母祠”、“社稷壇”。這種譯法到底正不正確,我不敢妄加評論。總之這就是我先前所説的侗家信奉的女神薩的房子。裏面的薩壇用石頭砌成圓丘,丘上栽一株黃楊,旁置一把雨傘,四周有十二個或二十四個小木椿或小石堆,紙傘和木椿上披掛紙剪,據説這些木椿、石堆表示“守將”之位。此地有一世襲或由卜測產生的“登薩”——祖母之祖管理。非敬祭之日,不得入內。肇興這個地方,每逢上月初,合寨舉行敬祭活動,屆時,“登薩”將特製盛服置於壇前,每户一男一女,攜帶茶(酒)肉、菜餚、香紙、蠟燭前往祭祀,祭畢,即於“神壇”周圍合席共餐,同時鳴鑼或吹蘆笙,“哆耶”歌頌此神的人才品德,敬祝她千古流芳,保佑村民,與民同在等。若遇抵禦外敵以及集會活動,也要先集中於壇前喝祖母之茶,求其庇護,才能行動。這是智團鼓樓,這座鼓樓有9層,高14.8米,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這座鼓樓與前面那座有一些區別。什麼區別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

對啦!智團鼓樓的頂層為四方形,採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翹,層脊中央塑一寶葫蘆,兩端塑天鵝。那麼其它四座鼓樓都是八角攢尖頂,上頭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蘆寶頂,每座鼓樓各層屋檐角塑各種珍禽異獸,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封檐板上彩繪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鳥,栩栩如生。好啦,我們接着往上走。我們現在行走的這條街,是一條公路街,往南,通往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但在其中要經過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和著名的地坪花橋,地坪花橋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很值得去看一看。往右走,我們現在到了肇興涉外旅館,這是一幢具有侗族特色的3間3層木質結構的吊腳樓,服務設施比較健全,接待過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還有一支20餘人的侗族藝術表演隊,晚間專門為遊客表演侗族風情歌舞、唱侗戲,如果有興趣可以欣賞。另外,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侗家人熱情好客,象中國古話講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5户村民辦起了民居接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如果需要,他們將歡迎大家去作客。這是村民田茂榮家的民居接待室,象這樣的接待室,往下還有4家,他都以侗族家庭式的接待,讓客人當一天侗家人,體味侗族家庭生活的情趣。這是禮團的鼓樓,13層,高23米。鼓樓對面的是戲樓,也叫戲台。是當地村民演出侗戲、演唱侗歌的舞台。

講到侗戲,我順便給大家介紹一下:侗戲是侗族戲曲劇種。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區。是黎平縣臘洞村侗族文人吳文彩於清嘉慶道光年間始創的,具有獨特濃厚的民族風格。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每個鼓樓前都有一塊坪子。這是幹什麼的呢?這叫鼓樓坪,也叫歌坪,供踩堂歌用的。有鼓樓就必有戲台,必有歌坪,這是侗族建築分佈的一大特點,充分體現了他們對公共設施功能區分佈的心理構想。這是禮團花橋。侗族的橋樑以木橋居多,以長廊式的風雨橋最為出色,大都建於清末。肇興寨這樣的花橋共有5座。這種橋造型優美,橋身運載堅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擋風避雨,同時又是供人們休息和迎送賓客的場所。我們往四處看,都是侗族的木樓。《黎平府志·風俗》載,侗族多建造上人下畜式木結構的雙面屋頂“幹欄”樓房,當地漢族稱為“吊腳樓”。侗寨房屋佈局,多依所傍的山勢朝向,面向田壩或流水,巷道彎彎曲曲,寬窄不一,並根據地形由幾户共同建連帶狀房屋。屋的前半部為開敞式寬闊的長廊,也叫敞廊,侗語叫“幹欄”,是生活、接待賓客、紡織、刺繡的場所,後半部則是卧室與火爐房。侗家吊腳樓開間有一間、二間、三間,也有五間甚至十多間的連廊式串樓。不管間數多少,房屋兩側各配有“偏廈”以架樓梯之用。樓房一般為三層,底層關牲畜,二層為起居室,第三層存放農家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侗家木樓最大的特點是呈倒金字塔,第二層在第一層的基礎上挑出60公分,以此類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狀。據説,侗族這種造屋形式,是巢穴居住留下的遺風。過去侗族為了防止猛獸的襲擊,防止地表潮濕對人體的侵害,在樹上築巢造屋,後來演變成今天的吊腳樓。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由住二層改變為住底層,由前廊,生活廳堂、卧室和廚房組成。有少數人家還建起四合院,窗户寬大明亮,體現了侗族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提高。我們所看到的掛在屋廊處的是侗布。那是婦女們自種棉花,自紡、自織、自染的布。以經久耐用,柔軟可身而久負盛名,侗家姑娘、後生漂亮的民族服飾,就是用這種布製成的。這塊油光發亮的石頭是用作什麼用的呢?是侗家婦女們用來捶布用的,布織好了,初染一遍,為了使它纖維更緊密,質地更柔軟,今後染色得更加亮麗,就需要反覆地捶,真可謂千捶百練。

晚上,捶布聲聲,也是一種天成音樂。侗族是居住在水邊的民族,而水邊的民族是喜歡魚的,與魚結下不解之緣。大家看,村寨裏魚塘四布,塘裏有一羣大大小小的鯉魚,這魚不是用來吃的魚,而是魚種,因為,侗族社會中的傳統農業是以水田種稻,嚴格説是以水田種禾為主,水田裏除了種禾以外,就是養魚,因此形成稻田養魚這樣一種獨特農耕形式和稻作文化特徵。稻田養魚分為秧田育魚苗、稻田養大魚,水塘存魚種三個階段。所以塘裏的魚是魚種,不能吃,只能供我們觀賞。我想問問大家,魚塘中間那個四四方方的土木台是用來幹什麼的?還有外面圍着的一圈柵欄是用來幹什麼的?讓我告訴大家,這叫魚窩,是魚羣逃避天敵、防禦嚴寒的地方,比如水塘經常放鴨子,鴨子是叼魚的,當鴨子進水塘時,魚就逃進窩去躲起來,鴨子被柵欄擋住,等鴨子走了,魚又無憂無慮地出來覓食,聰明的侗家人在魚窩上面培上土,種些常用的葱蒜、絲瓜等等,既美觀又實用,真是一打牆幾方便。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仁團花橋,緊接着是仁團鼓樓和戲台,和我們已看到鼓樓花橋和戲台一樣,具有同樣的建築特點和功能,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這座鼓樓還有一個有趣的文化娛樂活動,叫“抬官人”,傳説古時候有一個清正廉潔又樂善好施的“天官”,經常下到各個侗寨去訪貧問苦,與侗家結下深厚友誼,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天官,每年過年時開展抬官人活動。請大家穿過侗家吊腳木樓下面,去義團鼓樓看一看。這是義團鼓樓,有11層,高15.8米。鼓樓後面有鼓樓坪和戲台,前面緊接是義團花橋。這座鼓樓所處位置在肇興寨中部,所以到這裏休息娛樂的人特別多,你看這花橋上的木柱木板,都坐起了凹槽,不是年長月久,能磨成這樣光亮嗎?接着,我們去走一走侗鄉的石板路,觀賞一下河邊住房的景緻。侗鄉為什麼有石板路呢?有這樣的一個美麗的傳説,説是很早很早以前侗家不會唱歌,就是剛才我説過的,有一個名叫四也的青年想上天去為民取歌,可是他一個人修築上天之路難,四方八路的村民們知道後,一人獻一塊青布,搭成了一條通天大路,四也上天採歌,傳遍了侗鄉。你看,這一塊塊青石,一條條由青石鋪成的道路,不正是當年的青布變成的嗎?侗族羣眾向來有修路架橋、熱心公益事業的良好風尚,人們為了解決坡高路窄、逢雨難行的困難,村寨的道路大都鋪上青石板,石板路是本地工匠就地取材,開山取石建成石塊,全寨人投工投勞共同鋪就的。象這樣的石板路,侗鄉到處可見。為了讓後人永遠銘記鋪路架橋的功德,在路的盡頭或橋頭立有石碑,碑上刻有建造人的姓名,建造時間和捐款人姓名、捐款數額等,讓那些熱心公益事業、好行善事的人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各位朋友,肇興侗寨參觀完了。肇興歷史悠久,素有侗鄉歌海之美稱,同時肇興又是集侗族食品之大成的地方,還是侗族民族工藝品較為豐富的地方之一。

我們到下榻的地方之後,可根據各自需要,欣賞侗鄉歌舞,品嚐侗鄉風味食品,購買民族民間工藝品。總之,讓大家到肇興侗寨來,既飽眼福,又飽口福,還能給家人帶去一片侗鄉的祝福,帶去你美好的記憶。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izhou/looj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