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西導遊詞 >

三分鐘廣西景點導遊詞(通用5篇)

三分鐘廣西景點導遊詞(通用5篇)

三分鐘廣西景點導遊詞 篇1

虞山公園位於桂林市城北,因其園美廟靈、山奇洞幽,是桂林山水遊覽的開山地和桂林歷史的淵源地。園內虞山、皇澤潭、韶音洞素有仙山、仙河、仙洞之名。四千多年前,華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南巡曾到這裏,秦人立廟紀念,延續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古往今來,祭祀帝者絡繹不絕,使虞山和虞帝廟附麗着濃郁的儒宗文化色彩,積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藴。虞山公園的造園手法新穎,風格獨樹一幟,古今結合,東西兼容,精巧雅緻,主要景點虞帝廟、怡沁園、三絕碑、五福塔、聞韶樓、韶音洞、九重天、美泉宮景景生輝,處處誘人。

三分鐘廣西景點導遊詞(通用5篇)

虞山 在虞山公園內,疊彩區北極路東,灕江西岸,是桂林城北一座孤峯,海妃殉之。根據這個動人的古老傳説,唐時在山下建虞帝廟,廟東宋人建南薰亭,把山叫做虞山或舜山。虞山西麓有南北對穿的南薰洞,又名韶音洞。曾是古老的地下河道。山崖上有唐韓雲卿文,韓秀實書、李冰陽篆額的《舜廟碑》和宋朱熹作的《虞帝廟碑》等石刻。洞內有張式的《韶音洞記》,方信儒的《古相思曲》等。

韶音洞 在虞山西麓,為一南北對穿的古地下河道,高2~3米,寬5.5米,深105米,面積約720平方米。北洞前淙淙流水、陣陣松濤,交匯成韻,有如舜帝所制“韶樂”,因有韶音洞之名。張式《韶音洞記》雲:“洞之深凡十有三丈,廣二丈有奇。牖之外少西,有地隆然而高為台,可釣。明年秋,又於洞之左得小丘,平廣爽塏,江出於旁,凡桂之山,瑰奇傑出者悉獻其狀。”明周進隆題“韶音洞”洞名,清俞徵題“薰弦”二字,都表達了洞的特色。

南薰亭 在虞山南山腰。始建於宋淳熙二年(1175),為張式創建,歷代均有修葺。亭東可望灕江,南有松林,亭北山水交織,一派靈秀景象。抗戰期間毀於戰火,僅存遺址。昔日是謁舜廟從容遊息、宴集之地。清人查淳《南薰亭詩》,“留題字滿苔痕綠,古廟煙浮鬆影寒。此日登臨無限恨,追思往事一憑欄”,詩人對今昔抒發無限感慨。如今,新建虞山大橋飛架灕江東西岸,車隊如龍,古廟蒼松將長青萬古。

舜廟遺址 在市區虞山(又名舜山)南麓。虞山為桂林開發較早的名山之一,相傳虞帝南巡曾到此山,故名虞山。並立廟紀念。廟建於何時無考。唐建中元年(780),朝議郎守尚書禮部郎中上柱國韓雲卿,朝議郎守梁州都督府長史武陽縣開國男翰林待詔韓秀實,京兆尹人李陽冰,曾合璧《舜廟碑並序》於虞山,此為記述舜廟最早的一方石刻,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觀朱熹作,《舜帝廟碑》雲:“虞帝祠在城東北五里,而近虞山之下,皇澤之灣,蓋莫詳其始所自立,而有唐石刻辭在焉。南宋淳熙二年(1175)春2月,今直祕閣張侯式始行府事,奉奠進謁,仰視棟宇傾墊弗支,圖像錯陳造已淫厲。”於是“命撤而新之”。這是有記載的第一次修葺。此後,修葺之事歷代均有。今殿堂,僧舍已廢,遺址尚存。

廣西桂平西山導遊詞 ·桂林導遊詞 ·星島湖導遊詞 ·廣西灕江導遊詞

虞山大橋 位於疊彩區虞山以東約400米的東環路和北環路與灕江相交處。1986年1月興建,1988年2月建成,同年9月通過竣工驗收交付使用。虞山橋是桂林市“七五”重點工程項目,為7墩2台等截面T型預應力簡支連續公路橋,總長309.86米,寬20.5米,其中車行道15.5米,人行道2.5×2米;荷載汽--20級,拖--100級;最高通航水位按10年一遇洪水計,設計6級航道,通航淨高4.5米。虞山橋是目前桂林市區橫跨灕江4座公路橋中最大的一座橋樑,它的建成,溝通內外環線,實行人貨車分流,不僅對緩減市區交通緊張、改善城市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橋型通透明快,結構簡單實用,與四周景色相互補充,是一座十分美麗的景觀橋。

三分鐘廣西景點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遊桂林的導遊,感謝大家給了我這次鍛鍊的機會,我會盡自己的所有能力為你們講解的。

從桂林到陽朔,160裏灕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這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灕江的碧綠碧綠的,沿江攢聚着怪石奇峯,峯峯都是瘦骨嶙嶙的,卻又千奇百怪,姿態萬千。在薄靄輕霧中,若隱若現,時遠時近,請看灕江兩岸,竹子的色調使兩岸春光常在,而它那風度翩翩的倩影,又使灕江在人們心中倍增親切。3億多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積了巨厚的石灰石巖層。後來地殼上升為陸地,石灰巖經過水的溶蝕和風化作用,形成了挺拔秀麗的峯林和曲折幽深的巖洞。

人們説,桂林的美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山青、水秀、石美、洞奇。先説這山吧。什麼象鼻子、磨米山,鬥雞山、螺獅山……數不勝數!位於市內的獨秀峯,有“南天一柱”之稱。清代詩人袁枚寫過一首詩讚美她:“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峯插南鬥。”請看這裏,這是另一處景物,名叫疊彩山。這裏的巖石層層橫斷,遠遠望去,好像是一匹匹堆疊起來的綵緞,因此而得名。桂林的山還多奇石,著名的有月牙山的劍柄石象鼻山的垂釣石,伏波山的試劍石……桂林的洞更是一絕。

下面我請大家跟我一塊兒上岸去欣賞欣賞神祕的七星巖。七星巖溶洞的面積巨大,可容納一萬多人,請看這兒,洞內有着造型奇特的各種景物:有莽莽的原始“森林”,高聳挺拔的“寶塔”,還有潔白鮮嫩的“竹筍”……有“大自然藝術宮”之稱。大家請看這邊兒,形形色色的鐘乳石,在彩燈的照耀下,是不是更有情趣了呢?這些鐘乳石還有着動聽的名字,什麼“獅嶺朝”,“石乳羅帳”,“雲台攬勝”等等。

好,今天我帶大家就遊覽到這,歡迎大家來桂林,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望大家多多指教,我們下次再見。拜拜!

三分鐘廣西景點導遊詞 篇3

四仙巖 位於普陀山西北半山腰, 與白鶴洞相接, 高7.3米, 寬4~13米, 深32米, 面積約270平方米, 呈穹隆形, 上圓下平, 北連七星巖。洞口開闊、敝亮, 鐫刻有摩崖作品多件, 巖內有4個石筍, 傳説是日華、月華、星華與好事者開懷暢飲, 給巖洞增加神奇色彩。宋時, 巖口建有“簪帶亭”, 早廢。1978年在原址新建步月亭和棲霞亭。

普陀巖 在普陀山半腰的普陀精舍北側, 高4~10米, 寬6~9米, 深15米, 面積約120平方米。普陀巖南北對穿, 高敝通透, 形如三角卷蓬。地面為斜坡, 有25級石階, 分3級坡降, 中設花圃。明朝在洞中建有碧虛樓, 曾稱碧虛洞, 樓早廢。

永泉 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石林旁, 是一個像米臼一樣的天然石穴, 深約30釐米, 裏面有積水, 即使在大旱之年, 也永不枯竭, 可能與地下水源相通, 用以沏茶, 清甜適口。

飛來石 桂林名石, 在普陀山西北的壽佛洞南側, 原聽月亭故址旁, 因石無根, 傳為飛來之石。高6.4米, 呈倒圓錐形, 上大下小。頂平, 四周凹凸不平, 上有“堪語”二字, 為清人餘心孺所刻。

朝雲洞 位於普陀山西半山腰, 南有壽佛洞, 寬敝若廳堂, 洞口西向, 高3~6米, 寬3~4米, 長45米, 面積157平方米。朝霧迷漫時, 雲凝洞口, 故稱朝雲。洞開拓於明代, 太虛和尚修磴道, 並於絕壁處建樓閣。洞口有清詩刻兩件。

碧虛閣 在普陀山七星巖口, 因閣中函碧虛亭而得名。閣高7米, 面積270平方米。碧虛亭為宋代建築, 早廢。1956年在原址重建, 1974年拆除改建, 1979年建成兩層遊廊式亭閣。旋梯而上, 上層遊廊連接大小不對稱的兩座遊亭: 在大亭中, 可以看到城市遠景; 在小亭中, 可以俯視七星巖內景。碧虛閣建築, 構思精巧, 吸收廣西三江程陽橋與桂林“吊樓”的民族、民間建築形式, 亭與閣層層挑出, 增加輕巧感和架空效果, 突出了“碧虛”這一主題, 被建築界譽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範例。

曾公巖 原名冷水巖, 在普陀山東南, 與動物園相鄰, 曾作七星巖出口。巖高4~20米, 寬5~50米, 洞府, 巖前有石門, “屈曲而入, 則流水橫其中, 碧乳垂其上, 周環四視, 其狀如雕鐫刻鏤, 殆出於鬼工而不類融結者也”。源於地下河的清流, 穿巖而過, 溪水冰冽, 所以也叫冷水巖, 這是它不同於別的巖洞的特色。洞口留下宋刻10餘件。洞壁有“巖洞就是學校”、“敵人在轟炸, 我們在上課”等標語。抗日戰爭期間用作防空的巖洞比比皆是, 反映了中國人民抵禦外侮的抗戰決心和必勝信念。

壽佛洞 位於普陀山西麓, 高3.4米, 寬6.4米, 深8.5米, 面積約54平方米。明代創為壽佛庵。庵前建棲霞寺。《臨桂縣誌》載: “順治八年(1651), 楚僧渾融和尚乃建為棲霞寺, 起藏經閣、聽月亭, 殿宇樓堂, 備極宏麗, 山水繞環, 竹樹掩映, 為一府勝遊之地。”清光緒十八年(1892)重修, 後毀於戰火。

彈子巖 在普陀山北麓, 洞口高敝, 寬14米, 高6~9米, 寬4~8米, 深65米, 面積280平方米, 呈弧狀。酈道元《水經注》説: “山甚及溪, 中有石若丸, 自然圓珠矣, 故山水即名焉, 驗其山有石竇, 下深數丈, 洞上深遠, 莫究其極。”宋淳熙間(1174~1189), 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劉諄, “買地為圃, 隔橋築亭, 仰觀巖石, 如坐冷泉, 對飛來諸峯, 遂為桂林勝遊之最”。壁間有宋代石刻多件。

留春巖 在普陀山北麓, 南距彈子巖50米, 高3.5~4米, 寬3~5米, 深18米, 面積69平方米。巖前一片平野, 春回大地, 滿眼新綠, 令人留連。巖名取其“留取春常駐”之意。留春巖景色平平, 宋人樑安世等在巖壁留下的《乳牀賦》, 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論述鐘乳石成因的科學論文, 指出“泉春夏而滲流, 積久而凝……以歲而計之, 十萬年而盈寸”, 很值敝開。巖前有平台, 宋代曾建樓閣, 供地方官員視察春耕之用, 所以取名省春巖。宋劉希旦《省春巖》詩:“省春巖畔點春衣, 傍洞山泉浸洞磯”, “泥燕不來燈光寂, 野鷺孤飛帶落暉”。寫出了省春巖寧得遊人賞柳。

雙忠亭 在靈劍江葛老橋北, 始建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 用以紀念明未殉難的瞿式耜、張同敝, 故又名“雙忠祠”。光緒十八年(1892)重建, 增加了渾融和尚、性因和尚和義士楊義等牌位。抗戰期間被毀, 遺址尚存。

三分鐘廣西景點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

你們好!我是導遊員×××,你們可以叫我××,而旁邊這位呢是我們本次旅途的“要塞”——王師傅司機,他已經跑遍我們玉林的每個角落,所以到了這裏,你們無須擔心入夜不知歸途了。在此,我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希望我的服務能給大家帶來一段美好的享受。

好了,大家在到來玉林之前,有沒有聽説過這麼一句“嶺南美玉,勝景如林”呢?如果沒有,我再重複一次,你們可聽好了。“嶺南美玉,勝景如林”,好了,大家看出這兩句話有什麼端倪沒有?對了,就是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玉”和“林”字就構成了我們現在所站的土地的名稱——玉林了。而玉林名稱又是怎麼得來的呢?早在公元996年,玉林州治設於南流縣,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所以玉林又稱“千年古州”。它就像一扇屹立在我們面前的銅古大門,而我則似一把鑰匙,各位遊客呢則是最尊貴的嘉賓了,請大家隨着我,跨過這扇大門,領略我們玉林的千年文化。 玉林是1997年4月成立的地級市,現轄玉州、福綿、北流、容縣、博白、陸川、興業7個縣(市)區,共118個鄉鎮,總面積12838平方公里,總人口580多萬人,有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近100萬人,是廣西最大的僑鄉。

玉林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貌為丘陵盆地,而玉林呢又有着“葫蘆寶地”之説。為什麼説是葫蘆寶地呢?這又説到我們玉林的地理位置了,它位於廣西東南部,毗鄰廣東、海南,前臨香港、澳門,背靠大西南,是桂東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大西南地區出海的重要便捷通道之一,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點,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接點,是中國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結合部,具有“承東啟西”的相對區位優勢;而在 03年的非典中,玉林沒有發現一例疑是病人,更是一塊淨土;而又在這些年來,沒有旱災和洪水,致使玉林的種植得到了豐收。素有全國 “荔枝之鄉”、“桂圓之鄉”、“沙田柚之鄉”的美稱,桂油、八角、松香響譽中外,瘦肉型豬、三黃雞聞名港澳市場;非金屬礦產資源特別豐富,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易開發,其中高嶺土儲量位居廣西第一。你們説,玉林能不稱為“葫蘆寶地”嗎?

改革開放以來,玉林成為區內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市之一。先後榮獲“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等稱號。特別是今年11月,玉林中小企業商機博覽和玉林市旅遊美食節的成功舉辦,使玉林的旅遊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玉林旅遊產業也駛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有國家級景區3個,自治區級景區9個,正在開發或尚未開發的景區點100多個,旅行社18家,星級飯店22家,各類飯店、旅館200多家。

説到這,大家就不用愁“玩無處,住無所,吃無物”了。那先説我們的玩吧,今年玉林評出了“十大景觀”分別為雲天浩宇(雲天文化城)、真武傑構(容縣真武閣)、勾漏洞天(北流勾漏洞)、都嶠聖境(容縣都嶠山)、容山疊翠(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謝魯山莊(陸川謝魯山莊)、龍泉獻瑞(興業龍泉巖)、宴石丹霞(博白宴石寺)、温泉浴日(陸川九龍温泉山莊)、銅石天印(北流銅石嶺)。其中又以“三大品牌”作為玉林旅遊形象最寫實的賣點,大家有時間不妨親身體驗一下。那“三大品牌”又是指哪些呢?第一大品牌就是“十大景觀”裏的雲天浩宇(雲天文化城)了,它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單體建築,總面積14萬平方米,彙集了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展現了精美絕倫的石雕、木雕、銅雕藝術和中國古建築精華,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博物館;第二大品牌就是“十大景觀”裏的容山疊翠(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了,它位於桂東南第一高峯,海拔1275.6m,俗稱南方西嶽,那裏有三大特色:美麗的歐洲異域風光、別具一格的大容山野菜、健體美容的天然藥膳會讓你們留戀忘返;第三大品牌則是容縣“三名”景區,是“十大景觀”裏的“真武傑構”、“都嶠聖境”,而還有一名呢?不知在座的各位可有人知道是什麼呀?在回答前,我想先告訴大家,所謂的“三名”是指“名山名樓名人”,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的名山是道教二十洞天的都嶠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自然景觀優美,佛、道、儒三教合一,曾有九寺十三道觀的豐厚宗教文化底藴,而那裏的坐佛山上的金“佛”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真跡,通高108米,寬82米,堪稱中國摩崖壁刻之最。名樓是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真武閣,以奇為美。全閣高三層,二樓4根內柱懸空,為槓桿式純木結構, 430多年從未修葺過,所以被譽為“天南傑構”,“活着的古建築”。

好了,現在請大家來回答我,到底“名人”是指誰呢?而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又是誰呢?“楊貴妃楊玉環”!對了,就是楊貴妃,説到這,也許大家又會執疑,那麼多地方都聽説有楊貴妃,是不是冒牌的呀?其實呢,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東西南北各有一個,東有西施,西有貂嬋,北有昭君,南就是我們現在説的貴妃了。我們這裏的貴妃是指她7歲以前生活在玉林容縣十里鄉楊外村的時候,所以也就稱之為“丫頭貴妃”。

聽完了這麼多,大家可心動了沒?但別急,我們還有更加美妙的在後面。 人常説“民以食為天”,而在座的各位,不知道又有誰知道玉林在“吃”方面最有名的又是什麼呢?我想大家都不外乎會説“玉林牛巴”、“牛丸子”、陸川烤乳豬、容縣紅燒豆腐等,而我現在要向大家推薦的是除了剛才所説的,在今年8月份這樣子,玉林評出的農家釀鯪魚、福綿鴨、博白黃欖空心菜、玉林扣肉、容州紅菇雞湯、玉林地羊扣等 “十大特色菜”,玉林牛腩粉、手撕牛肉、蜜汁紅薯、酥肉地豆、鮮蝦腸粉、海鮮大肉田螺、桂花銀蝦餃等“十道特色小吃”。而我還特別地説一下我們容縣的沙田柚,更是有着“天然罐頭”之稱。大家聽了這些是不是有流口水的衝動呀?如果大家還真的沒有嘗過,我不妨推薦大家趁此機會大飽口福一頓了!

好了,千年古州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大家能在玉城裏擁有一份美好的回憶,同時,××也希望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在今後的日子裏,更是常有空出來走走,而玉林這邊永遠有着一個叫××的丫頭在為大家祝福,也永遠樂意為大家奉上最真誠的服務!謝謝大家!

三分鐘廣西景點導遊詞 篇5

靖江王城位於桂林市市中心獨秀峯下,廣西師範大學內。為明代靖藩府城,又因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蒙塵曾駐蹕在此,故又稱“皇城”。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其任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於此。五年始建王府,二十六年築府城。府第建築悉依藩王規制。主體佈局有承運門、承運殿、寢宮、左宗廟、右社壇。主體兩側有眾多的廳堂樓閣、書屋軒室。獨秀峯東北麓的月牙池還辟作亭台橋榭相連的御花園。城垣東南西北四門,名為:體仁、端禮、遵義、廣智,南北長556.6米,東西寬335.5米,通高7.92米,厚5.5米,內外警以方石,內充片石澆灰漿。所有建築系大式歇山頂,紅牆碧瓦。靖江王室在這裏繁衍子孫11代,襲王14人,歷 270餘年,是有明一代封藩最長的一支。清順治九年(1652),農民軍李定國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將王府焚燬自歿。現保存府第的門、殿、宮須彌座台基及石雕欄柱、陛階和城垣。1988年起修復城埃及馬道。

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后,此處設為藩邸。朱守謙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開始建府,歷時20xx年才完工。它有承運門、承運殿、寢宮,左建宗廟,右築社壇,亭台閣軒,堂室樓榭,無所不備,紅牆黃瓦,雲階玉壁,輝煌壯觀。王城周圍是3里長的城恆,內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十分堅固。城開東南西北四門,分別命名為“體仁”(東華門)、“端禮”(正陽門)、“遵義”(西華門)、“廣智”(後貢門)。堅城深門,氣勢森嚴。桂林王城先後經歷了14代靖江王,後來被清朝定南王孔有德所佔而成為定南

靖江王城(16張)王府。農民軍李定國攻克桂林後,孔有德縱火0,使有250多年的王城化為焦土。現在王城尚完好,還有承運門、承運殿的台基、石欄和雲階玉陛供人遊覽。 靖江王城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時修造的王城。據明代黃佐《廣西藩封志》記載, 王城闢有四門, 南日端禮(後改正陽), 北迴廣智(後稱後貢); 東日體仁(後謂東華); 四日遵義(後改西華)。城垣左為宗廟, 右為社稷。城內有承運門, 承運殿。圍繞宮殿主體建築, 還廣建樓堂廳院, 亭閣軒室, 構成一個舍碧輝煌、規模宏大的建築羣。獨秀峯挺拔俊秀, 矗立城中。山上建有玄武閣, 觀音堂, 三客廟、三神祠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xi/xwvn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