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西導遊詞 >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通用16篇)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通用16篇)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1

桂林金鐘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地處桂林以南的“中國長壽之鄉”永福縣羅錦鎮。景區內設有湖面水上娛樂、高爾夫練習、農業觀光、温泉山莊、民眾表演等項目。度假區將永福淵遠流長的傳統福壽文化融入10平方公里的原生態峯林幽谷之中。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通用16篇)

永福温泉—富硒温泉座落於麒麟山半山森林處,源於地下1000多米,向上湧出。在森林環抱中,環境優雅、空氣清新、氣候宜人、一年四季皆可沐浴。有游泳池、 熱身池、室內生態池、福祿壽池、鹽池、親親魚療池、動感水療池、玫瑰浴池、牛奶浴池等20多個泉池;分為普通泉池區、特色泉池區、養生區、養顏區、VIP貴賓區、品茶區;免費提供自助 水果和糕點,免費提供汗蒸。

永福天坑溶洞與天坑相融合的地質奇觀,目前是大桂林巖溶旅遊景區中能從底部步行進入的喀斯特漏斗(天坑)。整個遊覽以尋“壽”開始,置身其中,可領略洞中鐘乳石巨景長廊的精美畫卷,看遍佈在巖壁上的金沙灘,尋找與灕江相通的暗河流域,沿途聽着那悠悠的流水聲,呼吸大自然的綠色之肺,欣賞着遠古時代天坑中的各種珍奇物種,讓您在仰視天坑時猶如坐井觀天,乘坐電梯到天坑頂部,向下俯視,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功的傑出創作,沿途下山,迴歸自然,周圍綠樹環抱, 突顯桂林山水的魅力,更有養生之道陪您結束尋壽之旅——負氧離子濃度達58000個。

永福巖是一個呈立體空間結構、水陸兼備、巖洞內高低錯落有致、空氣流通,是目前已開發的大桂林溶洞中鐘乳石品種最齊全的巖洞之一。遊覽途中大小不同的石花水潭錯落有致,潭水純淨清澈,形成如夢似幻的水境倒影,獨特的水下結晶形 成的“福”、“壽”文字和碩大的靈芝讓人驚豔。稍坐停留,聽一首優美純樸的山歌,人與自然的結合,讓原本浮動的心得以平靜,隨後帶着愉悦的心情繼續前行,一同見證地殼運動走過的 足跡。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2

桂林金鐘山景區距離桂林市永福縣羅錦鎮東南7.8公里(現已開通羅錦鎮至景區的水泥道路),北起響水巖,南至紅巖水庫,東起馬衝,西抵南登下洞谷地西岸,整個景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景區開發的項目主要有溶洞及天坑的觀光、天體浴場、別墅式酒店、溶洞內演藝表演、跑馬場、高爾夫練習場等,是一個集住宿、餐飲、休閒、娛樂的綜合性的旅遊度假區。

永福的乾龍天坑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唯一能輕易從底部步行進入的天坑,天坑的神祕與神奇只有在底部時才能零距離地切身體會。

考慮到永福乾龍天坑的資源不可再生和唯一性,永福縣政府採納了專家的建議,要求開發商將乾龍天坑每日遊客人數限制在800人以內,即便是黃金週也要採取預約遊覽的方式和遵守人數限制。所以即使已經開放了3年,有機會進入天坑的遊客還是可以見到天坑廊洞裏平均高度50米以上、延綿上百米的金砂掛壁,以及天坑裏祥雲繞石的奇特景觀。

乾龍天坑,是桂林市唯一的天坑景觀。整個天坑直徑40米,深達50米,宛若遠古九天神靈用巨型光劍直插地心留下的痕跡;又彷彿地心神靈偷偷仰望天空的眼睛;鳥瞰坑底,龍吟森森,巨石粼粼;從坑底仰望洞口,林風陣陣,藍天飄渺,陽光從坑口直瀉而下,彷彿一副金色的珠簾,此情此景,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往返。更因為天坑地表與地下相連,又與水位極深的地下河相通,空氣中充滿有益人體血液循環,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負離子”,被形象的稱為“空氣維生素”、“長壽素”的儲存庫。遊覽時更是讓人神清氣爽,身心舒暢。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3

桂林金鐘山景區距離桂林市永福縣羅錦鎮東南7.8公里(現已開通羅錦鎮至景區的水泥道路),北起響水巖,南至紅巖水庫,東起馬衝,西抵南登下洞谷地西岸,整個景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景區開發的項目主要有溶洞及天坑的觀光、天體浴場、別墅式酒店、溶洞內演藝表演、跑馬場、高爾夫練習場等,是一個集住宿、餐飲、休閒、娛樂的綜合性的旅遊度假區。

桂林永福金鐘山旅遊度假區位於桂林市永福縣羅錦鎮,有桂柳高速公路和桂梧高速公路接良永二級公路相通,處於廣西最繁忙的旅遊線路——桂林至陽朔公路的中間段,是集遊覽、觀光、會務、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20xx年5月建成開放。

目前,度假區項目有溶洞奇觀-永福巖景區、地質奇觀-桂林天坑景區、森林養生之源-永福温泉景區、“天籟·金鐘山”民俗演藝、金鐘山假日酒店、水上餐廳、高爾夫練習場、ATV山地越野車、酒吧、茶吧、KTV、多功能會議室等多種旅遊資源。整個度假區集遊覽觀光、休閒娛樂、商務會議、休閒度假、企業員工拓展訓練、科學養生等多項旅遊的產品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度假區,既融合桂林山水之精巧秀美,又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雄奇,更具有獨特的養生人文底藴,為您帶來回歸自然,探險尋蹤,悠閒浪漫的新生活。

桂林天坑是溶洞與天坑相融合的地質奇觀,目前是大桂林巖溶旅遊景區中唯一能從底部步行進入的喀斯特漏斗(天坑)。整個遊覽以尋“壽”開始,置身其中,可領略洞中鐘乳石巨景長廊的精美畫卷,看遍佈在巖壁上的金沙灘,尋找與灕江相通的暗河流域,沿途聽着那悠悠的流水聲,呼吸大自然的綠色之肺(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比正常值的每立方厘米1000~1500個,高出50~80倍,達到每立方厘米50000~120xx0個),欣賞着遠古時代天坑中的各種珍奇物種,讓您在仰視天坑時猶如坐井觀天,乘坐電梯到天坑頂部,向下俯視,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功的傑出創作,沿途下山,迴歸自然,周圍綠樹環抱,突顯桂林山水的魅力,更有養生之道陪您結束尋壽之旅。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4

西山景區位於桂林市中心,佔地面積125萬平方米,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便成為旅遊勝地,是桂林最早被開發的旅遊景區。景區由西山羣峯、西湖及隱山組成,裏面羣峯環繞聳立,西湖、桃花江相映帶,形成山重水複的奇景。每近黃昏,夕陽斜掛山峯,雲林變幻、金光萬道、紫氣蒸騰,是為膾炙人口的桂林老八景之“西峯夕照”。

此外,據載唐代天下西湖三十六,以桂林西湖為大,湖水明透如鏡,山巒翠彩,倒映水中,是全中國唯一山水相連的西湖;湖中荷香漣漪,煙波裊裊,一玲瓏小山其間若隱若現,是名隱山。隱山多洞,著名的有北牖、朝陽、白雀、嘉蓮、南華、夕陽,合稱“隱山六洞”。清代學者阮元所著的《隱山銘》中説:“一山盡空,六洞互透。”六洞各呈姿態,多與泉水相連,成為地下“龍宮”,人稱“八桂巖洞最奇絕處”。

西山公園位於桂林城西,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包括隱山和西山。西山在唐代曾為佛門聖地,建有西慶林寺,為當時南方五大禪林之一。今山壁上尚存佛龕90餘座,造像200餘尊。明清以前,西山東南麓曾有一片佔地700畝的西湖,荷塘月色,煙波裊裊,湖中一玲瓏小山若隱若現,是名隱山。後無人疏浚,遂遭淤沒。僅開出湖面74畝,荷塘25畝。

現國內主要景點有隱山六洞、西峯、觀音峯、龍頭峯、千山及巴布什金墓、桂林博物館、桂林熊本友誼館、隱山法藏寺、西湖、九曲橋和亭台樓閣等。已成為桂林第二大的綜合性公園。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5

Hello!親愛的旅客朋友們,我是你們這次遊覽的導遊。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硃紅玉,是桂林旅行社的導遊,我將和大家共同度過這段旅程,感謝大家給我了這次機會,我一定會為大家服務,讓大家在桂林玩得高興愉快,希望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多多支持。

桂林市着名的旅遊勝地,俗話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她山清,水秀,洞奇,石秀的秀麗風光聞名於世,每年吸引着千萬的海內外的遊客帶桂林來觀光旅遊。

桂林這一帶的山,一座座高峭聳立,拔地而起,各不相接。桂林的水蜿蜓彎曲,清澈見底,在日後的行程中我將帶領大家乘着小舟去觀賞桂林最美的一條江——灕江。灕江的水是出奇的靜,靜得我們根本感覺不道它在流動;麗江的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有許多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

桂林的山還多奇石,著名的有月牙山的劍柄石象鼻山的垂釣石,伏波山的試劍石……桂林的洞更是一絕。下面我請大家跟我一塊兒上岸去欣賞欣賞神祕的七星巖。

七星巖溶洞的面積巨大,可容納一萬多人,請看這兒,洞內有着造型奇特的各種景物:有莽莽的原始“森林”,高聳挺拔的“寶塔”,還有潔白鮮嫩的“竹筍”……有“大自然藝術宮”之稱。大家請看這邊兒,形形色色的鐘乳石,在彩燈的照耀下,是不是更有情趣了呢?這些鐘乳石還有着動聽的名字,什麼“獅嶺朝”,“石乳羅帳”,“雲台攬勝”等等。請大家自由欣賞,一定要注意安全!

桂林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這絕世無雙的美麗景色,贏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讚譽。構成了一幅長達80餘千米的山水畫卷。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6

靖江王陵是朱明王朝分封在靖江(桂林)歷代諸王的陵園。整個陵園規模龐大、氣勢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皇陵”之稱,其中有11人葬堯山,有“靖江王11陵”之謂。這11王的陵園加上其他藩戚王室墓葬,構成一個方圓百里,氣勢磅礴,極富江南特色的墓羣。

靖江王陵中11座王墓,襲王位的次妃墓4座,將軍、中尉、宗室、王親藩戚等墓共約320餘座。

靖江王墓羣依其地面規制及死者身份可分成六類。

第一類是王妃合葬墓,即通常所説的王陵,共10座,級別最高,墓園面積從300多畝到數畝不等,佈局一般為長方形,兩道圍牆,三券陵門(外圍牆)、三開間中門(內圍牆)、五開間享殿與高大的寶城(墓冢)處於同一軸線,以神道相通,神道兩側序列守陵獅、墓表和狻猊、獬豸、狴(bi)犴(an)、麒麟、武士控馬、大象、秉笏文臣、男侍、女侍等石作儀仗,一般為11對,有些王陵在秉笏文臣後面還立有神道碑,有些在陵門內或外建有廂房。

第二類是次妃墓,共4座,級別次於王妃合墓,墓園佈局與王妃合墓相仿,但面積及建築略小,石像生少2對。

第三類是未襲而卒的世子(長子)墓和別子輔國將軍墓,級別低於次妃墓,石像生只有7對或更少。

第四類是奉國將軍墓,墓園面積、石像生少於輔國將軍墓。

第五類是中尉墓,分鎮國中尉墓、輔國中尉墓、奉國中尉墓三級,墓園面積、石像生依次減少,一般只有一道圍牆和墓碑,無享堂和石像生。

第六類是縣君、鄉君等女性宗室墓及靖江王宮媵墓,級別最低,無圍牆和石像生,僅有墓冢和墓碑。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7

冠(guān)巖,是一個具有千年人文歷史的地下溶洞,前因洞內泉水甘洌而名“甘巖”,後因其山外形如朝冠而更名我“冠巖”。早在公元1637年,徐霞客就慕名前來,成為冠巖的第一個探洞名人,其在《徐霞客遊記》中詳細記載了冠巖,“冠巖”之名便因他而得。

冠巖位於風景秀麗的灕江中段,其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及風土人情獨具特色,是百里灕江精華段唯一開發的旅遊風景區,被譽為“灕江明珠”和“灕江零距離景區”。 景區佔地面積6000餘畝,形成了以冠巖地下河為中心的大型綜合遊覽度假區。其中冠巖全長12公里,規模宏大,氣勢恢弘,鐘乳石琳琅滿目,色彩斑斕。

廣西位於我國的南部邊疆,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氣候,地形略呈現盆地狀,全年多雨,氣候温暖而濕潤,一年四季都很適合旅遊。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8

大圩古鎮位於桂林市東南18公里處,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曆史。如今的大圩古鎮依舊可見青石板鋪就的老街,抬頭可見沿街的騎樓和木結構的鋪面,漫步在古鎮內隨處可見各種歷史古物,處處充滿着古風。

大圩古鎮始建於公元220xx年,直至明清,這裏已是南北商賈雲集之地,各地商人均在此建有會館,非常繁華。它曾是廣西四大圩鎮之首(其餘為賓陽的蘆圩、蒼梧的戎圩、貴縣的橋圩)。位於馬河和灕江匯合處的萬壽橋,是欣賞灕江及對岸螺螄山的好地方,而橋本身也是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朝的文物。

過萬壽橋後的太平門和永安門之間,是老建築比較集中的地段,可以漫步於此,細細品味。值得一看的古蹟有高祖廟、清真寺、祠堂、廖宅(東方街47號)、黃宅(民主街28號)、李宅(民主街37號)等。在解放街上,還有一處宅邸門前有兩個霸氣十足的盤龍柱,也可以看看。

古鎮現在還保留着許多竹編作坊、草鞋作坊、傳統的喪葬用品店、草醫診室、老理髮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閒着無事的老人們或是在街邊看些發黃的書,或是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平靜地生活着,守望着最後的古鎮。

大圩古鎮大約8公里處,還有個叫熊村的古村落,可以放一起遊玩,打個摩的大約10元的花費就可以了,另外四五月份的時候大圩古鎮周邊種的草莓可以摘的,價格可以詢問當地的農民。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9

大圩古鎮是廣西古代“四大圩鎮”之一,始建於公元220xx年。古老的大圩老街並不寬,腳下是磨平的青石板路,兩旁的老房子多為青磚、青瓦的兩層明清建築。不少古老的手工作坊,如竹編、草鞋作坊及草醫診室、老理髮店等還保留着,歷史滄桑隨處可見。古鎮十分靜謐,大多老宅裏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更顯幾分與世無爭的模樣。

到大圩,萬壽橋是必去的地方。萬壽橋始建於明代,橋面的石頭已被磨得溜光發亮。橋的西面是灕江,是欣賞灕江及對岸螺螄山的極佳位置。傍晚時,尋一處落座,吹着江風,吃新鮮的河魚,古樸又自然。

大圩古鎮尚未被完全的商業開發,喜歡古意的可前往,建議搭配冠巖、古東瀑布遊玩。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10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錯的。清秀的山,盪漾水,確實是天下少有。

此刻,我正坐在船上,伴着座座山向後移動,隨着清風的撲面,水波的盪漾,向前緩緩的前進。

河的兩邊都是山,有的高大,有的險峻,有的陡峭,有的平緩。這些山,雖沒有華山之兇險,沒有金烏山之清秀,但卻獨有一股説不出的美的感覺。或許是因為四周全是山的關係吧。山山相靠,雖緊密,但看起來很疏鬆,雖繁多,但似乎又依着某種規律,雖平凡,但無數平凡的山連在一起,也就不平凡了。再加上山間流淌的水,似乎到了詩意的畫境中。

水是清澈的,也是動盪的,時不時會出現一兩個漩渦。隨着船的前行,水面會興起一道或幾道波紋,緩緩向前。有時還能看見水中魚兒的遊動,但那也只是一個瞬間而已。這些看似是平凡無奇,但卻給這一個大畫面中,添加了幾道生氣,使得動的美與靜的美進行一次結合。不管什麼東西,有了生氣,才會是最美麗的。

風是清爽的,忽有忽無,若隱若現的陣陣吹來。清涼的風,總會颳走身上過多的悶熱,煩躁,與思緒。有時也會使得水面,引起一道道水波。當真是“清風撲面,水波不興”。風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他的大小恰到好處,給人一種“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感覺。風不是很冷,但是很涼爽。他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使人忘了現在身在何處。

不管是遠看,近看。不管是看一大的畫面,還一個極小的細節。不管是幾十座山的重疊,還是山間一顆樹的晃動、一個石子的形狀。不管是綿綿河水滔滔不絕的流動,還是水面上偶爾出現的漩渦、瞬間冒出水面的魚兒,都給人一個美的感受。

這般的山,這般的水,這般的風,這般的風景同時擠進眼眶裏,確實令人應接不暇。每一段場景,不管是什麼地方,總能讓人感到清新。看到形狀各異的山,高低起伏,會令人心曠神怡。看到水面寬敞,微弱的水波在盪漾時,會令人心胸開開闊。面對着般的風景,還需要再多説什麼,多做什麼嗎?靜靜的享受吧!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11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桂林灕江的導遊,我姓張,大家叫我小張好了。首先,我代表我們旅行社,祝大家在這短短的一天遊中,能玩得開心,欣賞到更多的美景。

第一站我們先去灕江,坐小竹筏遊玩灕江。大家坐上船後,會見到很多的小竹筏,唱山歌是我們壯族的風俗,我領唱,你們跟我學,會有很多人一起唱起來的。大家知道山上的人為什麼近視眼的少嗎?因為啊,山遠又高,經常看遠處的風景,眼就不會近視了。相信看過電影《劉三姐》的朋友一定很多,那就是在這裏拍的,那水清的藍,藍的綠,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石頭。

第二站我們要去的是大榕樹。那棵榕樹據説有幾百歲了,它的枝葉茂盛,樹高有幾十米,橫着又長了幾十米,樹根和樹幹都分不清了,有“榕樹之王”的稱號。去大榕樹的路上,我們還路過月亮山,遠遠看去,月亮的陰晴圓缺顯現出來,自然界真是神奇得很。

在大榕樹風景區出來,我們大家先去小山村吃飯。中午飯後,我們去今天遊玩的最後一站,著名的“象鼻山”風景區。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是因為那坐山橫看像一隻大象,在前面有條山石伸下來,彎成一個洞,像鼻子一樣,所以就叫做象鼻山了。我們坐上竹筏,就能進入象的鼻洞,裏面還珍藏着桂林的名酒---桂花酒呢!

一天緊張而愉快的遊玩就要結束了,親愛的“狗肉們”,我們下次再見。哦,忘了告訴大家,在我們這裏,“狗肉”就是好朋友的意思啊!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12

Hello!親愛的旅客朋友們,我是你們這次遊覽的導遊。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_x,是_旅行社的導遊,我將和大家共同度過這段旅程,感謝大家給我了這次機會,我一定會為大家服務,讓大家在桂林玩得高興愉快,希望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多多支持。

桂林市着名的旅遊勝地,俗話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她山清,水秀,洞奇,石秀的秀麗風光聞名於世,每年吸引着千萬的海內外的遊客帶桂林來觀光旅遊。

桂林這一帶的山,一座座高峭聳立,拔地而起,各不相接。桂林的水蜿蜓彎曲,清澈見底,在日後的行程中我將帶領大家乘着小舟去觀賞桂林最美的一條江——灕江。灕江的水是出奇的靜,靜得我們根本感覺不道它在流動;麗江的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有許多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

桂林的山還多奇石,著名的有月牙山的劍柄石象鼻山的垂釣石,伏波山的試劍石……桂林的洞更是一絕。下面我請大家跟我一塊兒上岸去欣賞欣賞神祕的七星巖。

七星巖溶洞的面積巨大,可容納一萬多人,請看這兒,洞內有着造型奇特的各種景物:有莽莽的原始“森林”,高聳挺拔的“寶塔”,還有潔白鮮嫩的“竹筍”……有“大自然藝術宮”之稱。大家請看這邊兒,形形色色的鐘乳石,在彩燈的照耀下,是不是更有情趣了呢?這些鐘乳石還有着動聽的名字,什麼“獅嶺朝”,“石乳羅帳”,“雲台攬勝”等等。請大家自由欣賞,一定要注意安全!

桂林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這絕世無雙的美麗景色,贏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讚譽。構成了一幅長達80餘千米的山水畫卷。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13

著名的龍勝温泉坐落在龍勝縣城東北方向33公里的龍勝温泉國家森林公園內,像一朵美麗奇葩的花蕊一樣,它是温泉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和靈魂。

龍勝温泉之所以無以倫比,在於它十分優美的環境和十分優良的水質。這是一條林廕庇日、萬木合圍的山衝,密密的杜鵑樹和繁茂的闊葉林如同睫毛護佑眼睛一樣,忠實地護佑着這一潭潭從容吐納輕輕流淌的聖水。飄飄渺渺的霧氣,把這裏狹長的綠色空間幻化成雲蒸霞蔚的仙山聖境。遊客一來到這裏,都禁不住一邊高喊着“神泉!”“瑤池!”一邊急不可待地奔向它。這些鮮活閃亮的熱泉來自1200米深處的巖層,從古藤埀掛、老樹蟠曲的山腰上噴湧而出,彷彿從一座偌大的蒸餾塔蒸餾出的水一樣純淨,一塵不染,勝似瓊漿玉液。

龍勝温泉的奇特之處,恰恰在於它不帶任何氣味,不僅能直接飲用,而且口感極好。經國家地礦、輕工、衞生部門專家的鑑定,龍勝温泉水是優良的天然飲用礦泉水和醫療礦泉水,有關放射指標、生化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水中還含有鋰、鍶、鋅、銅等十多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具有抗衰老、軟化血管、抗癌等功效,飲用和沐浴該泉水能調整神經恢復平衡,有催眠、鎮痛的作用,對神經痛、關節炎、風濕痛、糖尿病和防脱髮,均有良好的療效。

大手筆建設的龍勝温泉景區榮獲三A標準,這裏一方面是沒留下任何人工痕跡的原始森林,一方面是一應俱全的現代旅遊基礎設施。龍勝温泉還是一台功率巨大的“空調機”,寒風瑟瑟,冷雨瀟瀟時節,這裏温暖如春;外面薰風灼人,燠熱難當,這幽谷裏又是出奇地涼爽宜人,晚上入睡還需蓋上小被子,並且絕無蚊蚋的侵擾,那份安諡、寧靜,那份詩意和魅力,會讓你去了還想再來。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14

訾洲,因唐代洲上曾有訾姓人家住而得名。洲呈條形如舟浮水中,又稱浮洲,灕水環繞,羣山環繞,羣山簇擁,東靠普陀,月牙,西對象山,南接穿山,塔山,備有伏波,疊彩,鬥雞,南溪、獨秀、堯山視野可及。每到秋天,洲上蒼翠之中紅黃秋葉翩翩,訾洲紅葉桂林秋為桂林勝景。在煙雨瀰漫的時節,雲紗霧幔,訾洲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嵐霧繚繞,洲島隱約可見,或淡或濃,猶如一幅水墨畫卷,充滿詩情畫意,訾洲煙雨是桂林著名的老八景之一。

【訾洲島】,是灕江上的一座洲島,始建於唐朝元和十二年(公元820xx年),距今已有1197年的歷史,是桂林有史可考的園林遺址。其位於桂林市中心灕江上,與灕江、象山相 依相偎,千年為伴,是觀賞城徽象山的歷史起源之地。總面積51.26公頃,其中陸地遊覽面積24.5公頃。

訾洲島,濃縮了桂林山水及歷史文化的精華,是一個集生態、文化、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訾洲從20xx年2月開始重建,是自治區及桂林市重點項目工程,景區於20xx年春節重 建開園,形成了飛瀑落虹、詩畫汗青、楓葉留丹、煙雨涵碧、竹林清境、香樟擁翠、幽篁傘蓋、銀杏淌金、碑亭流芳、江山水月等10餘個新景觀,成為中外遊客遊覽桂林山水、領略桂林文化 的旅遊新亮點。為桂林這座國際旅遊名城新增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訾洲島】——百里畫廊灕江核心區,與城徽象山水月融為一體、交相輝映。1000多年以來文人墨客尋訪桂林城徽象鼻山的歷史發源地。若逢細雨濛濛,煙波渺渺之時,島上籠罩 於輕紗薄霧之中,若隱若現,宛若蓬萊仙境。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15

靈渠,又名澪渠、零渠、秦鑿渠、明清時期稱陡河。民國年間,又稱為湘桂運河。它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 由於它溝通了湘江和灕江,從而連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自秦代至民國兩千餘年來,成了嶺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靈渠開鑿於哪一年,歷史沒有記載,人們只能按史實推斷。據史料,秦始皇於二十六年 (公元前220xx年)最後滅齊統一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在此之前,不可能開鑿靈渠。統一六國後,才向嶺南遺發50萬大軍。就算秦軍作了充分準備,發兵時間,也不致早於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xx年)。據劉安《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乃使尉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壇城之嶺;一軍守九嶷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監祿無以持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人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在這裏,劉安已記述得很清楚,五十萬秦軍分為五路,分別指向五夷山、大瘦嶺、騎田嶺、都龐嶺、越城嶺的五處 山口,向現在的福建、廣東、廣西進軍。但向廣西、廣東進軍的秦軍並不順利,迂到了越人的頑強抵抗。迫使秦軍“三年不解甲弛弩”,糧餉也沒法供應,因而才“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

我們認為秦始皇於二十七年向嶺南發兵,打了三年以後再決定鑿靈渠,那開始鑿渠的時間應在秦始皇二十九年以後 (公元前220xx年)。至三十三年(公元前220xx年)鑿成通航,靈渠的開挖將近用了四年時間。

以秦朝龐大的兵力,用四年的時間,開鑿靈渠,基本上可以成功。因此,我們認為靈渠的開鑿時間,應為始皇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 (前218一前220xx年)。

秦始皇為什麼要開挖靈渠?上面的史料已經説得很清楚。就是為了給士卒運送糧餉。靈渠未開鑿之前,秦軍的糧餉靠人力肩挑背運,就算用車載,嶺南山高水險,道路崎嶇,一車又能運多少?加上運送人員在長途搬運中自己的消耗,能運到前線的糧食就更少。在當地籌糧嘛,當時嶺南地區人煙稀少,耕作靠刀耕火種,產量很低,而且越人皆逃人深山老林中,與禽獸為伍,秦軍到那裏去找糧?沒有糧食,又那敢輕敵深入?戰爭只有曠日持久了。所謂秦軍“三年不解甲弛弩”,原因就在這裏。

靈渠鑿成以後,秦軍有了充足的糧餉,因而一鼓作氣,勇往直前,當年即統一了嶺南。佔領嶺南後,派兵戍守,也有保障。通過靈渠,秦代還由中原往嶺南大量移民,加快了民族的大融合,加速了嶺南經濟的開發,加強了文化的交流,為維護國家的統一,鞏固祖國的邊防,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後人説靈渠“通三江,貫五嶺”,意義之重大,對後世功用之奇偉,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單就水利建築上的輝煌成就,時至今日,仍放射出燦爛的光彩。它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條運河,它的水利工程建築,創造了古代幾個世界之最,具有很高的科學內涵,讓我們感到自豪。

下面我們就將它的重要建築,逐一作介紹。

一、最理想的選址

渠是在極為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開鑿的運河。綜觀古今中外,世界上沒有哪條運河的條件比靈渠更早的了。

位於桂北地區的興安縣,層巒疊嶂,河川縱橫。在興安縣東南,聳峙着五嶺之一的都龐嶺。其南部則蜿蜒着海陽山。興安縣西北,雄踞着越城嶺。因此,興安地形就形成了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東南部是南高北低,西北部則北高南低。在興安縣腰部,形成為一個海拔僅二百米左右的低地,這就是有名的湘桂走廊。這裏歷來為湖南進入廣西的一條交通要道。由於興安地形上的這一特點,自然形成了水系上的特徵。流往湖南的大川湘江,發源於誨陽山,從南往北流至興安縣城附近,沿湘桂走廊,經全州進入湖南,注入洞庭湖。廣西著名的灕江,發源于越城嶺主峯貓兒山,往南流至興安溶江,經靈川、桂林、在梧州匯人西江.至廣東注入南海。湘江北去,灕水南流,兩江流向相反,故而興安諺雲:“興安高萬丈,水往兩頭流,”非常形象地概括廠興安地形和水系特點。

二、最科學的大壩

大小天平是指建築在興安縣城東 1.5公里海洋河上的一道攔河壩。是用來攔蓄和提高水位,以便將水通過渠道引向灕江。是靈渠的樞紐工程。習慣上稱大小天平以上為海洋河,以下為湘江。

大小天平距離靈渠進入始安水處為 4.215公里。這就使人產生疑問,由湘江高塘村至始安水的距離最近,只有2公里,為什麼不在高塘村築壩引水,而要舍近笤叮涎又?.215公里處築壩,經過測量方知,原來湘江在高塘村的海拔206.66米,而靈渠匯入始安水海拔211米。反而高出湘江4.34米。如果直線怯成渠道,只能把始安水引向湘江。始安水的水量又實在太少,上距它的發源地只有1.6公里,集雨面不到三平方公里,根本無水可引,有一點水也沒法行船。而要將湘江木引向姑安水,則至少要在湘江上修建一座五米多高的大,並形成一個湖泊。在二千餘年前,要在大江大河上修建五米多高的大壩而不被洪水沖垮,在技術上和建築材料上都難以做到。網而只好捨近求遠,將壩址往上延伸,選擇在今分水塘(又稱美潭)築壩:分水塘海拔212.10米,高出始安水1.10米,在這裏只需築一個矮壩,湘江水就可順利地引向始安水,再流往灕江。在壩址的選扦上,設計師捨近求遠的道理就在於此。

三、最精當的鏵嘴

鏵嘴是指建在大小天平頂端向江中延伸的一道石堤。其基礎也是用松木打樁,外圍用條石砌築,中填礫石和泥沙:因它“前鋭後鈍”,形似犁鏵之嘴,故稱鏵嘴。現在我們看到的鏵嘴,由大小天平交匯處至嘴端長 90米。其最前端部分北邊41米,南邊長38米,寬22.8米,高約3米的平台,俗稱分水台。分水台雄踞於分水塘中,真不愧為中流砥柱。

原來的鏵嘴還不止這麼長。據清末人陳夙樓的《重修興安陡河碑記》:光緒20xx年(1885)發生一次特大洪水,將鏵嘴沖毀,故重建時下移三十丈。鏵嘴比原來的縮短了三十丈。勘探的結果,這一事實得到了確認。1988年11月興安水電局與興安博物館合作,沿着現在鏵嘴南側邊線,往上游勘探和開挖探溝。於現鏵嘴上游73至80米處挖出了原鏵嘴基礎,該基礎淹埋在沙灘二米以下,已挖出松木樁三根,長條石一部分。這證明原來的鏵嘴實比現存的要長三十丈。即長達186米。這個問題從乾隆年間鄂昌所旺“分水亭”三大字碑也可得到旁證。現碑仍立於湘江南岸龍王廟山腳,碑正對原鏵嘴的頂端。

四、最靈巧的南北渠

南渠:南渠為引湘人漓的一條渠道,從小天平尾部的南陡起,至溶江鎮匯人大溶江的靈河口止,全長 33.15公里。落差30.26米,平均坡度為千分之0.91米。

南渠渠道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從南陡起至和尚陡人始安水止,長4.215公里。這段渠道為全部人工開挖,水流平緩,落差1.08米,平均坡度為幹分之0.26米。這段渠道開始一段沿全義嶺山腳開挖,基本上與湘江保持平行。其中 0.263公里至0.892公里一段,只靠一道石堤與湘江隔開,為靈渠險工。至大灣陡止,為越城嶠(今稱太史廟山)所阻。越城嶠寬350米,高約20米,全為人工劈開,工程相當艱鉅。這段渠道的寬度為8--15米,水深為1.8米。

第二段從始安水 4.215公里起至靈山廟10.313公里始安水匯人清水江止長6.098公里。這段渠道為半人工開挖改造而成。

第三段,從清水江 10.313公里至18.935公里零西村馬尿河匯人處止,長8.624公里。這段渠道絕大部分利用天然河道,寬15至30米,深1至2米,落差7.94米,平均坡度為0.92米。

第四段從 18.935公里至33.15公里靈渠匯人大溶江止,長14.215公里。這段全部利用靈河天然河道,河寬20至50米,水深1至3米,落差15.85米:平均坡降1.1l米。

南渠所經之地,大部分為喀斯特地貌,石山平地拔起,獨立成峯,渠道繞山蜿蜒,風景非常優美。明代詩人俞安期在《舟過秦渠即景》詩中描繪“秦渠曲曲學三巴,離立千峯插地斜。宛轉中間穿水去,孤舟長繞碧蓮花。”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由桂林溯灕江至興安》詩:“江到興安水量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都生動地描繪出了南渠及其兩岸美麗的風貌。

北渠:北渠由大天平尾部北陡門起,往北迂迴於平疇沃野間,流程 25公里,再回到湘江。論長度,北渠只有南渠的十分之一,論作用,則和南渠相同。作為一條運河,兩者缺一不可。因為大小天平把湘江攔腰截斷,如果只有南渠,只能將湘水引入灕江。灕江的船可沿南渠到大小天平之上,但無法下壩達湘江。反之,湘江的船隻能到達大小天平之下,也無法上壩到達灕江。按照現代的設計,將大小天平安設一道船閘,不需北渠即可解決問題。可是在二千多年前,這個問題卻無法解決。因而開鑿了北渠,作為引航道。有了北渠,湘江船隻,可由北渠到達大小天平上游,轉往灕江,反之,灕江的船通過南渠、北渠也能到達湘江下游。所以説兩者不可偏廢。

五、最微妙的泄水天平

泄水天平是指建在靈渠南北二渠上的溢洪堰,它具有排泄洪水,保持渠內正常水位,以確保渠道安全的作用,故稱泄水天平泄水天平的建築方法與大小天平基本相同。靈渠中共有泄水天平三處,其中南渠二處,北渠一處。

南渠泄水天平,第一處位於南陡以下 892米處的秦堤上。 第二處泄水天平位於南陡以下 1953米處,稱馬氏橋泄水天平。

有了這兩處泄水天平,在興安境內湘江正常年分 1300立方/秒以下的洪水,可通過第一處泄水天平將進入南渠的洪水排回湘江,確保縣城和靈渠下游的安全。

第三處泄水天平位於北渠北陡 2334米處的水泊村西。為清代雍正八年(1730)兩廣總督鄂爾泰創建。

六、最牢固的秦堤

秦堤是建在南渠與湘江之間的一道石堤,從南陡閣起至大灣陡止,全長 3.1公里。堤頂最窄處只有4--5米,最高處有 8 米。用經過加工的大條石砌就。它下臨湘江,上承靈渠,工程很艱鉅。因為這道堤築於秦代,因此稱為秦堤。其中由南陡至泄水天平一段,長892米,稱為公堤。為秦堤最險要一段。歷史上這段堤常被洪水沖壞。堤壞則渠亡,因而這段堤修得很宏偉。由泄水天平至接龍橋,長1708米,這段堤經過城區,堤寬達數百米。接龍橋至大灣陡,長2792米,靈渠南臨山腳,北為渠田,渠比田高,堤只做攔阻渠水的作用。因而堤高只有1米,寬只1.6米左右。這段堤雖很轉小,但若沒有堤,水往旁流,渠 也就不存在了。有了這道堤,渠高田低,為灌溉提供了方便。

秦堤外牆均用條石砌建,全長 3.1公里,遠望就像一道城牆,修得很宏偉。從古以來,秦堤截植桃柳,春來桃花滿路,楊柳飄絲,尚為人們遊春之所。明初工部尚書嚴震直詠秦堤詩即有“桃花滿路落紅雨,楊柳夾堤生翠煙”的名句。

七、最古老的船閘

陡門是建築在靈渠的南北渠中的一種通航設施。它的作用類似於現代的船閘,只是比現代船閘建造簡陋,但操作則相當簡便靈活。

陡門,按唐人魚孟威的《靈渠記》記載,系桂管觀察使李渤創建於寶曆元年 (820xx年)。李渤當時創建的陡門有多少?史無記載。總之沒有超過18座。至鹹通九年(868年),也就是説43年後,魚孟威重修靈渠時,才將陡門增至18座。北宋嘉祐四年(1059)始增至36座。李渤初創的陡門,非常簡陋。“雜束筱為堰,間散木為門”,用不了幾年就壞。魚孟威稍有改進,陡門悉用堅木排豎,切禁用散材。但木做的陡門,不管用多堅硬的木材,也易損壞。因而後代修建的陡門,悉用石建,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陡門,當然現存的陡門,已大部經過清代重修或重建,但其形式,與唐代系一脈相承。

1986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中國水利史研究會第二次論文研討會在靈渠召開,到會專家學者在考察靈渠以後,對靈渠的設。計開鑿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綜觀古往今來.全世界的運河,沒有一條像靈渠那樣,在來水量這岸少的惡劣條件下開挖的。而靈渠挖成了,而且航行了二千餘年,這就是奇蹟。這就是我們的先人在水利建築上達到的高水平。靈渠不愧是我國的瑰寶。專家學者們的結論,是最好的對靈渠的讚賞。會中,專家們以學會名義,向國務院提出建議,將靈渠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務院接受專家門的意見,於1988年1月13日,公佈靈渠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11月,世界大壩委員會,組織全球6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來到靈渠考察。實地察看後他們讚不絕口.感到驚奇,他們説:中國兩幹多年前就有這樣高水平的水利建築,不愧為文明古國,靈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築的明珠,陡門是世界船閘之父。

桂林金鐘山天坑導遊詞 篇16

桂林金鐘山景區距離桂林市永福縣羅錦鎮東南7.8公里(現已開通羅錦鎮至景區的水泥道路),北起響水巖,南至紅巖水庫,東起馬衝,西抵南登下洞谷地西岸,整個景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景區開發的項目主要有溶洞及天坑的觀光、天體浴場、別墅式酒店、溶洞內演藝表演、跑馬場、高爾夫練習場等,是一個集住宿、餐飲、休閒、娛樂的綜合性的旅遊度假區。

桂林永福金鐘山旅遊度假區位於桂林市永福縣羅錦鎮,有桂柳高速公路和桂梧高速公路接良永二級公路相通,處於廣西最繁忙的旅遊線路——桂林至陽朔公路的中間段,是集遊覽、觀光、會務、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20xx年5月建成開放。

目前,度假區項目有溶洞奇觀-永福巖景區、地質奇觀-桂林天坑景區、森林養生之源-永福温泉景區、“天籟·金鐘山”民俗演藝、金鐘山假日酒店、水上餐廳、高爾夫練習場、ATV山地越野車、酒吧、茶吧、KTV、多功能會議室等多種旅遊資源。整個度假區集遊覽觀光、休閒娛樂、商務會議、休閒度假、企業員工拓展訓練、科學養生等多項旅遊的產品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度假區,既融合桂林山水之精巧秀美,又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雄奇,更具有獨特的養生人文底藴,為您帶來回歸自然,探險尋蹤,悠閒浪漫的新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xi/qo8x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