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東導遊詞 >

廣東蓮花山導遊詞介紹(精選5篇)

廣東蓮花山導遊詞介紹(精選5篇)

廣東蓮花山導遊詞介紹 篇1

上個星期六下午,我和我們b1班的同學老師們去蓮花山玩。

廣東蓮花山導遊詞介紹(精選5篇)

我們從萬蝶走到了蓮花山腳下的一個草坪,老師説先休息一下,我們轟的散開。我看到幾棵柳樹彎着腰,柳枝擺上擺下,彷彿在説:“hi!你好!歡迎來到蓮花山。”小蜜蜂在幾朵紅色花邊飛來飛去,勤勞的在採着蜜,老師喊集合時,我才立刻從草叢裏回來。我們走到山下的台階,我們努力向上走,很多同學箭步如飛,也有很多同學像蝸牛、烏龜一樣的慢。走到一個亭子時,老師説休息,因為所有的同學都已經氣喘吁吁了。再從亭子的一個窗口走了下去。成羣的花朵隨風飄動,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有的還是花骨朵,有的開了幾片花瓣,有的全展開了。而且,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

走過了亭子,因為前面的休息,同學們都走得特快,像跑一樣,有的像支離弦的箭,有的像劉翔的越欄,有的像被扔出的石子,有的像豹子在衝,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跟賽跑一樣。

來到了垂釣池,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同學們興奮極了。有的拿出了漁網、網勺去撈魚,還有的人在用魚鈎釣魚。我和一些沒帶撈魚工具的同學,只好看着粉白相間的荷花和如同翡翠一樣的湖面,遠處有人在快樂的划船。不時有魚兒跳出池面,又落入水中,被彈出的水點,在陽光的照耀下如同七彩的珍珠。但時光很快的流走了,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蓮花山。

廣東蓮花山導遊詞介紹 篇2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正是出遊的好時機。於是,我和學校的管樂隊員們一起去深圳璀燦的綠色公園——蓮花山,暢遊了這個既風景秀麗又很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地方。

剛下車,微風拂面,風中包含着一股嫩葉和鮮花的清香。舉目四望,一片鬱鬱葱葱。綠地映着陽光,綠的柔美、綠的鮮亮,確實是鬧市中的一處清新怡人的休憩之地!我們順着彎彎曲曲的階梯向上爬,一會兒就到了半山腰。從這裏可以看見青翠茂盛的大樹和芬芳繁密的花草。豔陽高照卻不使人感到炎熱,輕風徐來更讓人心曠神怡。

彎彎曲曲的山道上人流如織,聚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遊客。隨着源源不斷的人流,我們逐步爬上了蓮花山。蓮花山山勢不高,但居高臨下,縱目遠眺,深圳的景色一覽無餘。

園中真正吸引着廣大遊人的,必然是鄧爺爺的巨大銅像了。他笑容滿面,正邁着大步向前,彷彿是向我們走來。在鄧爺爺的身後是一排四季常青的松柏,彷彿是一羣守護鄧爺爺的士兵。

瞧!鄧爺爺正用那堅定而又充滿希望的眼神眺望着遠方,這迅速發展的地方正是他當年“劃了一個圈”的祖國熱土——深圳。

廣東蓮花山導遊詞介紹 篇3

星期天的下午,爸爸、媽媽、哥哥和我,一家人開車去蓮花山風景區遊玩。遠遠的,我就望見高大的山門牌坊上寫着“蓮花山”三個大字。

進了大門,我們看見了一座雄偉壯麗的“蓮花閣”。有三層樓那麼高。大殿門口寫着“圓通寶殿”四個大字,裏面供奉着“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她的每隻手上持一種法器,每隻手上都有一隻法眼。爸爸説:“觀音菩薩法力無邊,普度眾生,每隻手和眼都代表着不同的法力。”

我們來到“蓮花閣”的旁邊,這兒有一座純銅鎦金的觀世音菩薩塑像,高44米,重180噸,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瑰麗無比。我看見旁邊的介紹上説,這是澳門知名人士——何厚華先生捐資修建的。在佛像的旁邊,掛着一口巨大的銅鐘,聽説這是一口“和平鍾”,每個人撞三下,可以祈求世界和平。我和哥哥,搶上去,一人撞了三下,讓我們的'心願隨鐘聲傳向遠方。

參觀完佛像後,沿着佛像背後的一段石階,我們來到了一棵大樹下。這棵樹長得非常茂盛,被人們稱做“許願樹”。我們一家人每人許了一個願,得到大家的許可後,我用力的把寫滿全家人願望的“許願球”扔到了樹上。

接着我們來到了一座高九層的“蓮花寶塔”,裏面沒什麼東西,只是讓遊人們登高遠望而已。我們上去觀望了一下,便下來了。

走過“蓮花寶塔”,一直往東,就到了“蓮花古城”了。大門前面有兩個清朝的士兵和一頂轎子。城裏面還有一段“小萬里長城”。城裏還有清朝的一些文物,一個八旗子弟訓練營、蓮花陣和一個迷宮城。那個迷宮城,相傳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諸葛亮所創。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假人,讓人的思緒也不由得回到了那金戈鐵馬的年代。

看完古城,翻過一座小山坳,就到了“古採石廠”和“觀音洞”。在這裏,我們又見到了那棵“許願樹”,我情不自禁的又將自己的願望默唸了一次:“希望全家人平平安安、閤家幸福、笑口常開”,希望我的願望可以實現。

由於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最終我們沒能游完所有景點,真希望能再來“蓮花山”!下次我一定要游完所有的地方,讓心中不再有遺憾!

廣東蓮花山導遊詞介紹 篇4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州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番禺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佔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峯,因峯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巖石,所以後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蓮花山在古時候是一個石礦場,經幾百年的採礦,蓮花山上或懸崖峭壁,或奇巖異洞,或嵯峨幽邃,或雄偉挺拔,形成了天然與人工相結合的獨特景觀,堪稱嶺南一秀。主要景點有:寬敞而酷似蓮花瓣的蓮花石;氣勢軒昂的燕子巖;洞內怪石遍佈的八仙巖;凌空壯觀、酷似人工石林的飛鷹巖以及落蓮洞天、三棕疊嶂、南天門、雲梯、石廊、石峯、無底洞、白蓮池、觀音巖、神仙橋等。

建於明朝萬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的蓮花塔,則是蓮花塔景區的代表。蓮花塔又名文昌塔,該塔由於雄踞在珠江入口處,是給往來的船隻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座標,故有"省會華表"的美譽。蓮花塔是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高50米,外觀9層,內分11層,紅色的牆,綠色的琉璃瓦,八角攢尖頂。遊人登塔遠眺,可飽覽浩瀚壯麗的珠江景色,觀晨曦夕陽、潮起潮落的。

始建於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蓮花城,面積約1萬平方米。原為清政府在珠江口設防之用。歷史的滄桑點點凝結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間,令人回首百餘年前的那段往事;

蓮花山有"廣東長城"之稱,是重要的軍事要地。鴉片戰爭時,林則徐率兵在城內駐防,設立了防止英軍入侵的第二道防線。現在的蓮花山興建了一座仿清兵營,遊人在這裏可以體會清代兵營的況味,追憶鴉片戰爭時期的歷歷往事。

觀音勝境之內,蓮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觀音像,果然氣魄非凡,令人如入"淨土",頓生敬畏之感。

南越王劈山取石

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割據稱王,派人找尋適合建造宮殿的建築材料。南越國人在獅子洋畔驚喜地發現這一片連綿千米的紅色砂巖,它質地堅硬、均勻,密度高,色澤鮮豔,是建造氣勢恢弘的宮殿的最佳選擇。自此,一場開山劈石的人與自然之戰拉開序幕。

至今,我們看到那高几十米、與地面垂直的赤壁丹崖,依然無法想象它是如何在一鑿一錘中誕生。從蓮花山南的蓮花巖起,折而向北伸延,偏東至蓮花山漁港地基,形成一條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50~200米、開採深度30~40 米的採石帶,開採面積達33萬平方米,大約一共取石料300多萬立方米。

當時,蓮花山不與陸地相接,只是南海中的一個孤島。南越人去採石,必須航海。自古善作舟的南越人,當時造船技術已經很高,採石後,他們行海道抵達當時廣州江岸,將石運至南越國宮署。

除了南越國宮署,1983年廣州象崗山發現的南越王墓,經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新技術研究室鑑定,其建築墓室所用的石料,與蓮花山的砂巖石相似,兩者的石質組織、硬度等完全相同,可以基本確定,該墓石材主要採自蓮花山。

暴利驅動採石興盛

"蓮花山古採石場應是國家所為,因為需要很大財力、人力和技術手段才能辦得到,並且是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期內採石的。這裏採石歷史之古老、開採之規範、技術工藝之高超、規模之宏大、遺留面之美觀,在我國甚至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典型意義。"劉金山説。

西漢以後,蓮花山的採石,在宋代至明末清初之間,繼續進行着。當時,紅色砂巖是使用得最廣泛的建築石料,用於城基、官衙、祠堂、寺廟、民宅等建築。

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中寫道,當時一些"亡命奸徒",在蓮花山"蜂屯 蟻聚",鑿石綱利,牟取暴利,"歲致金以十萬計",可見當時在利益驅動下,蓮花山的採石業進行得如火如荼。根據番禺博物館提供的資料顯示,宋、明之間,在蓮花山的大量採石工,聚居於"石墟",即今天石樓鎮田步頭一帶。

幾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的亭台樓閣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遺留至今的古城牆卻見證了這段興盛歷史。廣州越華路發現的宋代城基遺址,其城基的紅砂巖石塊,石料規格與蓮花山開採的相似,有的城磚側印有"番禺縣"三字。明代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舊城,修葺了120xx多米長、6米多高的城牆。今天在越秀山還留有明代古城牆遺址,修築城基的紅色砂巖,大部分來自蓮花山古採石場。

開禁之爭曠日持久

私人開採石料,遭到視蓮花山為風水寶地的當地人的強烈反對,一場曠日持久的 開採與禁採之戰,自明代以來不斷進行着。明代萬曆七年,即1579年,因為陳言達私採石料,被"邑侯沈思孝封禁",這是第一次見於史料的禁封。然而,在利益驅動下,明裏暗裏,禁、開之間的鬥爭根本無法平息。

至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蓮花城和番禺學宮(今農講所)分別立碑,永遠禁止開採。兩塊碑至今都已經消失,在當年,這標誌着開禁之爭的結束。

蓮花山古採石場在清代的停採,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建築材料的更替。隨着生產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清代開採花崗巖的技術日益成熟,與紅色砂巖相比,花崗巖更堅硬、更不易被風化,清代的城牆牆基已經開始使用花崗巖。就這樣,漸漸地,蓮花山古採石場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留下鑿痕累累的陡壁峭崖,供後人憑弔。

人工無意奪天工

初夏的一個清早,沐浴在燦爛陽光中,我們來到了蓮花山旅遊區。據蓮花山旅遊區辦公室副主任張發俊介紹,整個蓮花山本身就是一個採石場,不少地方都可以找到當年採石留下的痕跡。其中獅子洋畔集中分佈着15個石場,分別是:燕子巖石場、劍門石場、獅子巖-觀音洞石場、百福圖石場、蓮花山-南天門石場、飛鷹巖石場、海仙池石場、八仙巖石場、無底洞石場、順景巖石場、樹抱石石場、大佛洞石場、碧蓮池石場、四方池石場和洞天波月石場。

南天門邊"蓮花"開

從波光瀲灩的蓮花湖出發,往東南方走約數十米,看到一處古石場留下的坑谷,谷中有水,谷口巖壁最窄處,有一條長約8米、寬約1.5米的石拱橋,美其名曰"神仙橋"。從坑谷邊經過,可以到達一處平地。映入眼簾的是大約10米高、狀如蓮花的巨石,上面刻着"蓮花石"三個大字。只見這裏赤壁丹崖,歷經滄桑,斷面卻如斧砍刀削般平整,垂直而下一條條因流水溶蝕而留下的灰白色水痕。

蓮花山,因蓮花石而得名。蓮花石旁邊便是"南天門",人們認為,穿過這裏便進入一個如詩如畫的南國仙境。事實上,那是在厚層砂巖裏鑿開的寬約10米、門牆厚近10米的城堡式大門。以前,這裏是石工們把石頭運往蓮花山海邊的通道。走在"南天門"裏,兩側整齊有序的釺痕痕跡依然清晰可見,撫摸上面斑駁的砂巖,耳畔彷彿響起鑿石的丁當聲,先民們艱辛勞作的景象仿若在眼前。

張發俊介紹,從蓮花石、南天門一帶,可以眺望到高聳在山端、被喻為"省會華表"的蓮花塔。大約在1785年,英國畫家托馬斯·丹尼爾到訪這裏,被這裏美麗而獨特的景緻所吸引,專門畫了一幅《蓮花塔和蓮花山城》。這幅畫現在被珍藏在香港藝術館,有助於我們瞭解當時這一帶的風物。

穿過南天門,經過順景巖,還有一個以蓮花命名的巖洞:蓮花巖。那是兩座內門相通的巨大巖洞。蓮花巖以前的面貌與今天截然不同,巖洞中間似一個盆地,周圍由九個巖洞組成,因為九個巖洞狀似九瓣蓮花而得名。

雄奇峻險燕子巖

從蓮花巖出來,朝着海邊往下走,不用多久便可以到達古採石場最壯觀的地方之一:燕子崖。腳下是崖頂的觀光亭,憑欄俯瞰,只見比肩而立的三四十米高赤壁紅崖,成大直角,插入谷底由採石坑積水形成的湖泊中

番禺蓮花山燕子巖為壯觀。有一段懸崖,中間橫空出現一個長方形的洞,裏面還擺放着一些條石。張發俊告訴我們,那是以前沒運走的石料。然而,那裏上不着天、下不挨地,古人們又是如何開採那裏的石頭?百思不得其解。

沿着小路走到巖底,從巖腳抬頭仰望,只見奇峯屹立,有的斷面十分齊整,像被刀削的一樣,巍巍絕壁直插青天,好像隨時都要下墜,令人目眩;有的深陷下去,像個巨大神龕;有的孤柱矗立,直指蒼天。這正合了那壁上的題詞:"開物天工劈巨巖,嵯峨削立倚天南。呢喃燕子安居處,有客長呤意興酣。"

巖底的一塊石壁上,刻着"蓮花山古採石場遺址"九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個題字出自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之手。1983年,當時蓮花山古採石場的價值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它存在的年代也無法確知。夏老來到這裏,在驚歎它的雄奇壯觀之餘,推斷它"不遲於宋"。夏老的這一看法,引起人們對這個古採石場的廣泛關注。

在這些巖石上,除了整齊的釺痕痕跡,還可以發現整齊排列着的碗口粗的洞,這是當時採石搭腳手架插杆洞眼。橫向的洞眼一般為圓形,縱向的為方形,這樣在採石面搭上腳手架工作台,便於工作。這與中國古代的棧道技術有點類似,當時採石的主要工具僅僅是錘子和鑿子。這些洞眼後來一度成為燕子們棲息的好地方。

山明水秀八仙巖

離開燕子巖,沿着曲折小徑,在石山穿行,一處一景,常常會給你帶來驚喜。這邊還是連環對峙的四面崖壁,天空被縮成一方天井,轉過一個彎,眼前可能會出現一池碧水,睡蓮點點,令 你豁然開朗。即使同是峭巖,也各有風景:有的爬滿古藤,生機勃勃;有的看起來普通,但一棵松樹不屈不撓地從巖縫中站出來,讓一切都變得生動起來。

經過劍門、一線天、碧蓮池等景點,我們來到浴仙池。以前在採石後,水平的厚砂巖,有許多垂直節理的裂縫,清泉從裂隙中流出,匯流到一堵峭壁前跌下,如一條雪白的絲絹,水流不大,但跌入這池中卻像珍珠落玉盤,泉瀑之水清澈,傳説是神仙沐浴之地,因此也被稱為"浴仙池"。浴仙池旁邊便是蓮花山最大的巖洞:八仙巖。信步走進去,只見這裏最寬處23米,最深20米,是古代石工由表及裏釺鑿而成的人間洞天。

關於八仙巖的來由,又有一個傳説:據説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鐵枴李、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等眾仙,到增城探訪何仙姑回程時,途經蓮花山,見此地峯奇峭陡,便駕祥雲而下,來到這個大巖洞。眾仙見洞內泉水潺潺,涼風習習,且有石桌石椅,別有一番景緻,於是在此休息,圍坐在洞內高談闊論。大佛巖,前面是一雙手正用鑿子採石的雕塑。

守望滄海獅子石

離八仙巖不遠便是獅子石。只見青葱山林中,矗立着一塊巨石,像一頭威武的雄獅,傲然屹立於山崖,雙目圓瞪,似在遠眺獅子洋萬里碧波,白帆點點,又微微張開嘴,似在吼叫。由於獅子石形象逼真,歷代先民把它神化,每當漂洋船過,都要頂禮膜拜,祈求保佑。

獅子石的形成年代久遠。原來,這裏地勢低,蓮花山不過是海面上的一個島,千萬年過去,地勢逐漸抬升,水位下降。獅子石原來是小島邊上一座巖石,千萬年來受海浪和海風的不斷拍擊、侵蝕而成今天的形狀。它是蓮花山最忠實的衞士,見證着這裏滄海桑田的變遷。蓮花山,以前叫"獅子山",就是以它命名,"獅子洋"這個名字也是由它而起的。

廣東蓮花山導遊詞介紹 篇5

蓮花山公園位於深圳市中心區的最北端,全園佔地面積194公頃,公園南臨紅荔路,北到蓮花路,東起彩田路,西至新洲路。蓮花山公園東、南、西、北都有入口,其中,公園南面入口是主入口。

蓮花山並不險峻雄偉,海拔只有532米。沿着蜿蜓逶迤的山中小徑慢慢而行,遊客們既可享受登山的樂趣,又沒有登高的疲憊不堪。

站在以大理石鋪設而成的山頂平台,倚着花崗巖欄杆,俯視近處的福田中心區,有天上人間之感,望着鱗次櫛比的現代城市建築羣,更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興。

東部和東南部形成兩片以大面積草地和微地形為主的20萬平方米的草坪廣場景區,是市民、遊客假日週末放飛風箏、放飛心情及休閒娛樂的場所,市民聚集在這裏放風箏已形成深圳市的一大人文景觀;南部是以草坪、棕櫚科植物為主組成的具有熱帶、亞熱帶風情的8萬平方米的椰風林草坪景區;椰風林草坪景區的北側是面積為5萬㎡的人工湖景區(其中湖面積3萬㎡,湖邊綠地面積2萬㎡),是環境優美、水質清澈的垂釣場所,也可盪舟湖上;西部已建成了約2萬㎡的休閒綠地;東北部與彩田村僅隔一條馬路,是兩片共約14萬㎡的疏林草地,是周邊市民休憩、散步、運動的良好場所。

西北部與蓮花北村相對,面積約6萬㎡的草地上,種植有許多珍奇樹種、桃花林、谷地花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dong/4k4w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