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通用18篇)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通用18篇)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1

殿為重檐九脊,正脊兩端雕飾兩條跳躍的小龍,脊身有琉璃瓦件貼飾的飛禽走獸、花卉草木、色彩豔麗、富有閩南建築藝術特點。殿的東西兩側東廡和西廡各18間,各長112米,寬10米,略低於正殿,木石走廊式建築。原系供奉孔子弟子及後代聖賢的牌位,後為作為府學的齋房。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通用18篇)

殿內正中設大型木龕,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褻瀆聖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為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木牌位。後廢。現在根據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的白描孔子畫像加彩放大仿畫供奉,以供遊人參觀瞻拜。殿內東西兩邊對向置四木龕,供奉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賢弟及傳人的畫像,稱為四配。殿內東西兩側還沒有兩龕,分別供奉閔損、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賜、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顓孫師、有若、朱熹等十二賢哲的畫像,稱為十二哲人。正廳上萬懸掛有清代康熙皇帝御書“萬世師表”,雍正皇帝御書“生民未有”嘉慶皇帝御書“聖集大成”等匾額,金碧輝煌,對孔子給予很高的評價。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2

“萬仞宮牆”原名仰聖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孔廟為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所毀,正德皇帝下令建城衞廟、於是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築了明曲阜城牆,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竣工。在與孔廟正南門相對處設立城正南門。因正南門為孔廟而設,所以應視正南門與孔廟為一體。明代學者胡纘宗為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讚揚,親書“萬仞宮牆”石額鑲於門上,其意出自《論語》子貢語。魯大夫叔孫武叔曾經對大夫們説:“子貢的學問很深,比孔子還要強些。”子貢聽説後就給叔孫武叔説:“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裏面有多少東西,我老師這道牆有好幾仞高(仞:丈量單位,一仞約等於八尺),別人是看不到裏面的東西的,只有找到門,走進去,才能看到這牆內雄偉的建築,可找到門的人太少了!”胡纘宗認為數仞宮牆仍不能表達他對孔子的讚揚,於是將其改為“萬仞宮牆”。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來,為了顯示他對孔子的敬仰,把胡纘宗書寫的石額換下,自己親筆書寫了同樣四個字鑲於城門。現在看到的“萬仞宮牆”石額,即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寫。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坊建於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學者胡纘宗手跡,坊上有平面淺雕雲龍戲珠,柱頂各設圓雕“辟邪”一隻,俗稱“朝天吼”,坊後有一座單孔石橋,上設龍陛,名曰“泮水橋”,橋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經明城正南門西水門入護城河。此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説:“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説孔子集聖賢之大成,始終而一。“金聲”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鍾”發出的聲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磬”發出的聲音,在古代奏樂時以擊“鍾”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的原意為一首完善的樂曲。孟子將孔子思想比喻為一首完美無缺的樂曲,在這裏借用孟子語意,是説孔子思想完美無缺,集古聖賢之大成,以達到絕頂的意思。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名城泉州歷來書院林立、文風鼎盛,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現在請一起到這象徵意義的孔廟觀賞。

泉州府孔廟位於市區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現存佔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現存大型宋代建築之一,在全國上千座孔廟裏是罕見的,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築、陳列有古代祭孔禮器、樂器及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是瞭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貴實物資料。泉州府孔廟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府孔廟,又稱文廟。唐中葉於州治的衙城西(現泉州六中一帶)建有魯司寇廟(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即此為名),廟額系唐玄宗時賢相張九齡所書。北宋太平興國初(976-981)移建今址。北宋大觀元年(1120___年)建泮宮門。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按照“左學右廟”(即東學西廟)建制,重建明倫堂、大成殿、東西兩廡,南宋嘉泰元年(1220___年)建櫺星門。

孔子有“素王”之稱,歷代由“宣尼公”晉封到“文宣王”,被樹為“百世文官表,歷代帝王師”。孔廟建築於貫穿南北的中軸線上,原有規模較大,廟門在今塗門街(原稱通淮路或府學口),至洙泗橋及中菜市場,均屬孔廟的第一進院落。大成門捏前為橫星門、大成殿是孔廟的中心建築。東有海濱鄒魯亭、夫子泉、明倫堂、育英門、教授署、尊經閣等;西有泮宮、杏壇,廟學範圍內還有十幾座鄉賢名“宦祠”、狀元祠、佔地一百多廟。

泮宮亦稱聖賢門、在孔廟西南邊、面臨南大街,坐東朝西。宋時建築已廢,後改為水泥,仿木建築,歇山頂二層樓閣式、面闊三開間、三層中間為通道,門楣橫書“泮宮”二字。泮宮即學宮,周代諸侯的學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諸侯的學校就稱泮宮,意在伴水邊建學宮而名。明清科舉制度規定,學童考進縣學為新進學員,須入學宮拜謁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泮官樓上撰有榴聯:“海國閩疆東南重鎮;典章文物鄒魯遺風”。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4

尊敬的遊客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歡迎各位來到孔子的家鄉曲阜參觀遊覽,同時也感謝您選擇我作為您此次遊覽的嚮導。我是曲阜___旅行社的導遊員張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張或者張導。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下面就讓我懷着結識新朋友的欣喜心情,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記載,孔子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艱辛探索的社會實踐中,深入瞭解和認識了當時社會,逐步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成為當時的政治理論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創立的儒學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歷都有着很大的影響。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壽堂”,房屋三間,裏面陳列着孔子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因以為廟,歲時奉祀”,即每年按時祭祀。儘管當時孔子已是相當知名的學術大師,但儒家還只是一個學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廟也僅僅是孔子的故居。漢代以後,孔子及儒學地位逐漸提高。

據記載,從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廟先後重修擴建七十多次:歷經兩千餘年的歷代重修擴充,便得曲阜孔廟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築羣。共佔地約14萬平方米,殿堂閣廡466間,門坊54座,碑亭17座。規模之大,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全國三大古建築羣。

孔廟的總體佈局是由孔子當年的故居長期發展而來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餘年的歷史。孔廟建築發展追求的建築效果是通過建築羣整體所造成的環境去烘托孔子的豐功偉績和儒學聖教的高深博大來完成的。因此,孔廟建築的藝術表現力首先是它的總體佈局及建築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個體建築的處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個殿、堂、樓、門、亭都充分顯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個體建築的細微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家們在設計和施工方面的無與倫比的建築藝術成就。在整體建築方面,孔廟採用古代傳統的宮庭式建築形式。但它經過歷的多次重修擴建,每當重修擴建的時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廟建築形制、規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廟的建築羣體最終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遺產,既體現了歷史遺產的延續,又保持了它的總體的完整性。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制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廟是孔子故宅擴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許多有關孔子的古蹟,如故宅井、詩禮堂、魯壁、金絲堂以及為紀念孔子講學建造的杏壇等;其次是王者宗廟因素,如門戟之制,前殿後寢之制等;第三是宮庭因素,如天子五門之制,王城角樓之制,東、西華門等;第四是宗族家廟因素,如啟聖殿、崇聖祠、家廟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廟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還有先賢先儒、祖先等總數達二百餘人,這樣為容納大批的從祀者神位,就須得設立廊廡,由此便形成了廊廡院落。除以上幾個因素外,還突出地表現了孔子的聖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聖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並以書樓象徵孔子在學術方面的偉大成就。孔廟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庭院組合與環境烘托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達到了渲染孔子在學術上、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和在古代社會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國古代建築羣中別具一格的建築形制。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5

孔廟外面露庭東西各有一座石構朝門,原系木牌坊,後改為石構建築。東朝門內寫“賢關”,外寫“禮門”;西朝門內寫“聖域”,外寫“義路”。

露庭寬66米,深60米,面積約20___多平方米,原來鋪有石板三千條,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櫺星門亦稱先師門,在露庭南面。相傳櫺星為天鎮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廟廟門以“櫺星”命名,意謂孔子應天上星宿而降。原櫺星門建於南來嘉泰元年(1220___年),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單檐歇山頂,斗拱抬樑式木結構。雕龍石柱,工藝精湛,造型優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莖的綠色圓筒,稱為六經筒。據説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民間暗藏六經於芭蕉莖內,得以流傳。

大成門是孔廟第二進院落的正中大門,在露庭北面,現存系清末建築。單檐懸山頂,磚木結構。三開間,二進深,東西兩端連接金聲、玉振兩旁門連成一體,寬61米,深10米。大成門與金聲、玉振兩門,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聖賢學説之大成。孟子説:“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這是盛讚孔子“德開天地”、“道冠古今”,並與孔廟中心大成殿相呼應。大成門的兩邊有一對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兩尊“避邪”,明間有大型“萬字不斷牆”的磚砌壁飾。

泮池在大成門內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圓,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間縱貫一座石橋,橋長約20米,中稍拱突,石板橫鋪、護以欄杆。欄柱雕石像,象徵太平景象。橋板七十二條,隱喻孔子七十二賢人。橋築於元代,風格端重,人行橋上,有舉止雍容之感。

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築,為古代文武官員紳士祭孔時跪拜歌舞之地。兩邊原有兩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台須彌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蓮、復蓮、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台東西砌有石階、枱面原有圍欄、後廢。正南面原有雕龍石丹陛,後以石階代之。

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築,是祭祖孔子的正殿,始建於南宋初年,歷代均有修葺。面闊七開間(41米),進深五間(24米)。斗拱抬樑式木結構,以四十八根白石柱承託。柱礎為線雕覆盆式,與基石連成一塊,正面有兩根浮雕盤龍金柱和六根浮雕盤龍檐柱,造型優美生動,風格古樸。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6

各位女士、先生、小朋友,大家好!我叫張玉新,是帶領大家參觀孔廟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張導,也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為各位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另外,為了避免發生意外,給大家提幾點要求:一要守時,不要讓大家等你自己;二要注意安全,小心地滑;三要講究衞生,愛護環境;三要注意保護文物,不要亂塗亂畫。好,下面就請大家跟我遊覽孔廟。

孔廟是我國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廟宇,位於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羣。與故宮和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羣。

孔廟又名“至聖廟”,這是對孔子最高的稱呼。

請大家跟我進入“聖時門”,這是孔廟的正門。聖時,比喻孔子的思想是適合時代的。

大家請看前面三架拱橋,因“壅水環繞如璧”,故名“璧水橋”。故宮有金水橋,此有璧水橋。

我們經過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就到了奎文閣。奎文閣是孔廟的主體建築之一,以藏書豐富,建築獨特而馳名。現在這裏是個小書店,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去買書。現在自由活動十分鐘,然後我們去大成殿。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重檐九脊,黃瓦飛甍,雕樑畫棟,氣勢雄偉。大成殿四周廊下環立着28根石雕龍柱。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前檐的10根深浮雕龍柱,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雕刻玲瓏剔透,龍姿栩栩如生,無一雷同,堪稱我國石刻藝術中的瑰寶,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大成殿內金碧輝煌,有大型神龕9座,17座塑像,居中的一座即是孔子。大成殿前露台過去是祭孔時舞蹈奏樂的地方。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宋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殿。

好了,孔廟就參觀到這裏,朋友們可以拍照留念,然後去參觀孔府。歡迎朋友們再來!再見!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7

尊敬的遊客朋友:你們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你們來到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曲阜參觀遊覽,我是來自柯南旅行社的導遊趙遠,感謝你們選擇我來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讓我們一起開啟快樂的曲阜孔廟之旅。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宇,它規模宏大、氣魄雄偉,與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羣,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相信今天你一定會不虛此行。

進入孔廟,你會看到古木參天,與宏偉的建築羣相互照映,特別是夏季,上千只鷺鳥居住在古木之上,非常獨特,鷺鳥已被曲阜市定為市鳥。我想給大家介紹最特別的是龍鳳樹,據説,當年乾隆皇帝來孔廟參拜時,一時疲勞就順便靠在樹旁休息,沒想到這棵樹沾了皇帝的真龍氣息後,出現了龍型樹紋,所以叫作龍樹!有龍就有風,在這棵龍樹旁的就是鳳樹。

整個孔廟建築羣以中間為界,左右對稱,主次分明。順着中間的主道,你會來到杏壇,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四周杏樹繁茂,生機盎然,孔子當初是在土台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站在這裏,你可以想象到當年孔子教弟子的情景,孔子誨人不倦,學生學而不厭。

請跟隨繼續向前走,我們就來到最有名的大成殿,它是孔廟的主殿,與太和殿、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殿。四周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每根柱上雕刻兩條巨龍,上下盤繞,二龍戲珠,形態逼真。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他五官端正,目光炯炯,讓我們對他肅然起敬。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文化節,世界各地的遊客齊聚這裏,舉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希望你們到時間來參加。

現在是大家自由遊覽的時間,請你們細細遊賞。

遊客朋友們,今天的遊覽孔廟到此結束,歡迎再次光臨,謝謝遊覽!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8

各位朋友、名城泉州歷來書院林立、文風鼎盛,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現在請一起到這象徵意義的孔廟觀賞。

泉州府孔廟位於市區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現存佔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現存大型宋代建築之一,在全國上千座孔廟裏是罕見的,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築、陳列有古代祭孔禮器、樂器及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是瞭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貴實物資料。泉州府孔廟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府孔廟,又稱文廟。唐中葉於州治的衙城西(現泉州六中一帶)建有魯司寇廟(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即此為名),廟額系唐玄宗時賢相張九齡所書。北宋太平興國初(976-981)移建今址。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建泮宮門。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按照“左學右廟”(即東學西廟)建制,重建明倫堂、大成殿、東西兩廡,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建櫺星門。

孔子有“素王”之稱,歷代由“宣尼公”晉封到“文宣王”,被樹為“百世文官表,歷代帝王師”。孔廟建築於貫穿南北的中軸線上,原有規模較大,廟門在今塗門街(原稱通淮路或府學口),至洙泗橋及中菜市場,均屬孔廟的第一進院落。大成門捏前為橫星門、大成殿是孔廟的中心建築。東有海濱鄒魯亭、夫子泉、明倫堂、育英門、教授署、尊經閣等;西有泮宮、杏壇,廟學範圍內還有十幾座鄉賢名“宦祠”、狀元祠、佔地一百多廟。

泮宮亦稱聖賢門、在孔廟西南邊、面臨南大街,坐東朝西。宋時建築已廢,後改為水泥,仿木建築,歇山頂二層樓閣式、面闊三開間、三層中間為通道,門楣橫書“泮宮”二字。泮宮即學宮,周代諸侯的學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諸侯的學校就稱泮宮,意在伴水邊建學宮而名。明清科舉制度規定,學童考進縣學為新進學員,須入學宮拜謁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泮官樓上撰有榴聯:“海國閩疆東南重鎮;典章文物鄒魯遺風”。

孔廟外面露庭東西各有一座石構朝門,原系木牌坊,後改為石構建築。東朝門內寫“賢關”,外寫“禮門”;西朝門內寫“聖域”,外寫“義路”。

露庭寬66米,深60米,面積約20__多平方米,原來鋪有石板三千條,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櫺星門亦稱先師門,在露庭南面。相傳櫺星為天鎮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廟廟門以“櫺星”命名,意謂孔子應天上星宿而降。原櫺星門建於南來嘉泰元年(1201年),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單檐歇山頂,斗拱抬樑式木結構。雕龍石柱,工藝精湛,造型優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莖的綠色圓筒,稱為六經筒。據説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民間暗藏六經於芭蕉莖內,得以流傳。

大成門是孔廟第二進院落的正中大門,在露庭北面,現存系清末建築。單檐懸山頂,磚木結構。三開間,二進深,東西兩端連接金聲、玉振兩旁門連成一體,寬61米,深10米。大成門與金聲、玉振兩門,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聖賢學説之大成。孟子説:“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這是盛讚孔子“德開天地”、“道冠古今”,並與孔廟中心大成殿相呼應。大成門的兩邊有一對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兩尊“避邪”,明間有大型“萬字不斷牆”的磚砌壁飾。

泮池在大成門內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圓,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間縱貫一座石橋,橋長約20米,中稍拱突,石板橫鋪、護以欄杆。欄柱雕石像,象徵太平景象。橋板七十二條,隱喻孔子七十二賢人。橋築於元代,風格端重,人行橋上,有舉止雍容之感。

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築,為古代文武官員紳士祭孔時跪拜歌舞之地。兩邊原有兩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台須彌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蓮、復蓮、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台東西砌有石階、枱面原有圍欄、後廢。正南面原有雕龍石丹陛,後以石階代之。

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築,是祭祖孔子的正殿,始建於南宋初年,歷代均有修葺。面闊七開間(41米),進深五間(24米)。斗拱抬樑式木結構,以四十八根白石柱承託。柱礎為線雕覆盆式,與基石連成一塊,正面有兩根浮雕盤龍金柱和六根浮雕盤龍檐柱,造型優美生動,風格古樸。

殿為重檐九脊,正脊兩端雕飾兩條跳躍的小龍,脊身有琉璃瓦件貼飾的飛禽走獸、花卉草木、色彩豔麗、富有閩南建築藝術特點。殿的東西兩側東廡和西廡各18間,各長112米,寬10米,略低於正殿,木石走廊式建築。原系供奉孔子弟子及後代聖賢的牌位,後為作為府學的齋房。

殿內正中設大型木龕,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褻瀆聖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為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木牌位。後廢。現在根據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的白描孔子畫像加彩放大仿畫供奉,以供遊人參觀瞻拜。殿內東西兩邊對向置四木龕,供奉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賢弟及傳人的畫像,稱為四配。殿內東西兩側還沒有兩龕,分別供奉閔損、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賜、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顓孫師、有若、朱熹等十二賢哲的畫像,稱為十二哲人。正廳上萬懸掛有清代康熙皇帝御書“萬世師表”,雍正皇帝御書“生民未有”嘉慶皇帝御書“聖集大成”等匾額,金碧輝煌,對孔子給予很高的評價。

大成殿內陳列的文物約五百多件,分為祭孔的禮器、樂器、舞器(均清康熙年間仿古制而製造的)、孔孟儒家經典著作、泉州歷代名人的遺著遺物三大部分。

禮樂是孔子儒家學説的主要內容之一,後代統治階級以之作為規定,其所制定的無數禮文,用以約束人際間的關係,稱之禮治。孔子要求人們守禮時,則用樂來配合,“禮嚴肅形於外,樂和順存於內”,禮有樂配合,增強了教化作用。

禮器是祭孔時用以裝酒和食物的。前478年,孔子逝後的第二年,魯哀公命將其故居立廟,所藏系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車、書”之類。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以太牢(豬、牛、羊各一)祭禮孔子”,開創了歷代帝王祭孔的先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朝遷始規定每年春秋二仲(二、八)月舉行祭孔大典,即“大祭”,又稱“丁祭”,並由皇帝頒定祭孔祀儀,包括祖典程序、祭奠規格、樂舞編制、主持官員、服飾、舞具和供品等。

本殿所陳列的禮器有銅尊、銅壺、銅犧尊、銅盈、銅豆、銅爵、以及竹木祭器和木雕祭器等,工藝精緻,風格迥殊。其中雲雷尊為初獻(第一次奠酒)楚酒之用;以表示神自天而降之意;象尊用於亞獻(第二次奠酒),以表示大而有德之急;犧尊形如牛狀,用於終獻(最後奠酒),表示以農立國,永不忘本之急。總稱為“三獻禮”。其餘各器均盛五穀、醬料、果品之用。

祭孔樂舞同屬古代禮儀形式的組成部分。為公元前500餘年前流行於魯國的《韶樂》。樂章以頌揚孔子功德為主要內容,自隋代至民國初期,基本沿襲一字一音的旋律。歌詞四言八句:“大哉至聖,文教之宗。紀綱王化、丕變民風常祀有秩、備物有客。神其格思,是仰是崇。其格律是我國周代雅頌樂歌詩體的承襲。祭孔所使用的樂器有特磬、編鐘、編磬、古瑟、笙、排蕭、洞簫、龍笛、箎、敔、陶壎、以及各類鼓、即金、石、絲、竹、革、木、匏、土等古代八音之器。

本殿陳列的有成套編鐘和編磐。各種鼓樂,如楹鼓為全樂之綱首、每奏一句,以槌擊之,足鼓應之,鞉鼓尾之,即三響三應三尾;另有一種聽應鼓,每奏一曲之終,聽特磬響畢即擊之,應共四聲,搏鼓聲音不甚響,但其聲柔和,擊法與應鼓同;楹鼓在祭祀中擊之,設於門外,有東西之分;鞉鼓在大成樂加擊於楹鼓之前稱之兆也。祭祀時,文武百官初到,要先擊賁鼓〔也稱大鼓〕三百六十聲、以配鏞鍾(大鐘)。

殿內還陳列各種吹奏樂器,如陶製的壎和竹製的箎,都有六個出音孔。兩種樂器合奏起來,聲音和柔優美、協調;洞蕭的發音清幽,龍笛的音色清脆,均屬於雅樂;笙簧樂器能奏和音,特別是排簫,亦稱鳳簫,有十六支音管,律名與編鐘同。所有這些吹奏樂器合奏起來,相當幽雅柔和;撥絃樂器有古琴,形制與現代大致相同,弦面張弦七根,音域較寬,音色變化豐富,是古代伴奏相和歌和樂器之一。所有陳列的器樂部有實用價值。官廷演奏有一定的程序、要依指揮器麾,來統一樂音。麾是一根朱竿龍杖,卸麾下垂,繡有金色升降龍和五色彩雲。祭祀時,麾舉則樂奏,麾降則樂止。

祭孔舞蹈形式分為“文舞”與“武舞”,作為附屬禮儀形式。明代以來祭孔典禮固定為六項議程即“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等,祖典中使用的樂舞依隨釋祭儀程,也固定六個樂章:一、迎神奏《昭平》之章;二、初獻奏《宣平》之章;三、亞獻奏《秩平》之章;四、終獻奏《敍平》之章;五、撤撰奏《懿平》之章;六、送神奏《德平》之章。其思想內容上集中反映了一個“德”字,表現形式上突出地體現了一個“禮”字。舞蹈構思,承襲了孔子生前提倡的“中和”之樂的美學觀。殿中兩旁陳列着清代文武官員的禮服和文武舞蹈的道具。文舞於左,身着清代素服,手執籤翟(奏板),配合音樂起舞,表現發揚蹈厲之急。武舞於右,手執干鏚(武器),配合音樂起舞,以示武備之意。起舞用節指揮,左邊配有古代的鼓擊樂器杵。聽舉麾唱畢,擊杵三聲,以起壺上之音,曰樂統命於杵。右邊配有敔,形如伏虎,每奏一曲之終,聽懸鼓響畢,即用竹質的甑橫掃捂背的齟齠三次,為止堂上之樂。

舞蹈形式屬於古代“文德之舞”,除個別時候取“宮懸之樂”和“八佾之舞“(樂隊排列四面,舞列八行,每行八人,位於中央),一般沿用“軒懸之樂”和“六偕之舞”,(樂隊排列四面,舞列八行,每行八人位於中央),一般沿用“軒懸之樂”,和“六價之舞”(樂隊排列東南西三面,舞列六行,每行六人),舞容莊重文靜,又不失抒情之美,以崇頌孔子的功德,顯耀統治者的治定功成。

比較著名的有唐代文學家、詩人歐陽詹;宋代政治家、科學家曾公亮、蘇頌;宋代狀元、政治家樑克家、曾從龍;明代教育家、理學家、賢官蔡清、陳琛、張嶽、蘇睿明代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俞大猷;明代清官賢相李廷機;明代文學家王慎中;明代史學家何喬遠;明代進步思想家李贄;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與愛國將領施琅;清初理學家、大學士李光地等。

大成殿東西邊和孔子畫像後面陳列唐代歐陽詹詩集和集歐書的“不二“名匾;來代蘇頌的《蘇魏公集》;宋代蔡襄的《荔枝譜》《相州晝錦堂記》書、貼;來代朱熹的《朱子全集》;明代俞大猷的《洗海近事》;明代王慎中的《王遵巖文集》;明代李贄的《焚書》;清代李光地的《筆算》(與梅文影合著)等著作。其中頗能引人重視的有清代秀才、貢生、舉人、進士的試卷、明嘉靖皇帝賜給王慎中父母的聖旨。還曾陳列過解放後泉州歷年培養的大學生情況。這都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在崇聖飼東面,五開間,七進深,寬12.65米,深22.79米。堂前有露庭,寬深各36米。庭外一方池,寬12.65米,深43.80米。上建石拱橋,寬4米,直貫南北、石板直鋪、微拱、護以欄杆,比孔廟泮池的石橋略長。池前為舊藏書閣,外為育英門。門外廣場,通青雲路,表示府學是培育英才之地,所有英才都可平步青雲。從前堂中懸掛許多匾額,為歷代鄉賢、藉以表忠旌善。正中巨匾是“從祀孔廟”,明代泉州理學家蔡清從祀孔廟,視為無上光榮。兩邊為“狀元”、“榜眼”、“探花”、“會元”、“解元”、“宰相”、“尚書”匾額等。封建時代的表忠貞孝,收到一定的效果。相傳清兵入泉,許多縉紳士子不願屈節者,紛紛到明倫堂懸樑自縊,以明大義。因懸樑者多,中樑為之折斷。

尊經閣又名魁星樓,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解放後因有倒塌危險而拆除,上層移建於百源川池中,即現在的八角涼亭,遺址建華僑大廈。

聖域戟門南面的一口古井,系孔廟時所挖。南宋隆興初年,該井清泉湧出,甘香特異。祕閣傅自得記述其事,知州事王十朋題詩云:“吾泉刺桐城中泮宮星,大成殿下新泉水,不必更以品第論,混混源自夫子”。固書“夫子泉”。並南原有亭,懸朱熹書鉅額“海濱鄒魯”。今廢,擴為中萊市場。洙泗橋題石仍在。

櫺星門外南面,又有一大露庭,原是孔廟第一院落,兩旁種有木棉、古榕,前臨濠溝,面臨塗門街,蔽以柵欄,可惜以後改作中菜市場了。

而今泉州府孔廟的主體建築,已大部分歸還市文博部門管理,泉州市政府撥款維修,恢復原貌,擬建泉州歷代名人紀念館。可望不久,孔廟建築羣將成為聖潔的“海濱鄒魯文化中心”,供遊人觀瞻和專家學者研究。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9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説,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説,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説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説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説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説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台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説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説,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説“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説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衞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説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衞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裏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篇六:孔廟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任一諾。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廟·。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説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説“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大門,由此向後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是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羣,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衞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回到家裏時,別忘了説你們還有一個這樣導遊噢!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10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叫任一諾。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説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説“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羣,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衞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回到家裏時,別忘了説你們還有一個這樣導遊噢!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11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任一諾。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廟·。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説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説“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大門,由此向後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是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羣,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衞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回到家裏時,別忘了説你們還有一個這樣導遊噢!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12

這一年我依舊看到她華麗的在枝頭綻放,人們説她宛如一抹天上降落人間的聖火,在繁茂的花枝上縱情燃燒。從她紮根於這片南國大地至今已有千年,她與這座她生活的城市一起經歷了風風雨雨,從繁盛到衰落,從戰亂到和平,從衰敗到復興。這裏的人們叫她“刺桐花”,把她看作熱情與吉祥的象徵,人間幸福美好的代表。“閩海雲霞繞刺桐,往年城郭為誰封”,有人説盛放枝頭的她開在春天,生如夏花,親近陽光,樹姿優美。這座她生長了千年美麗古老的城池,當春風吹拂大地,百花怒放時,我知道,她只希望用她的嬌豔花姿點綴她最深愛的土地,用如火的熱情去點綴這座城市,點燃這座城市的激情。

泉州,這片刺桐花紮根了千年的土地,時光流逝、生命輪迴,正因這片土地一直給予她母親般的温暖,讓她對這座城市的愛,早深植於她的骨髓。泉州經歷了千年的風雨,有過繁華,有過蕭條,猶如廣袤的平原上那株隨風飄零的蒲公英,搖擺不定;又似波濤洶湧的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起起伏伏。那些過去與現在的記憶,在年邁的老者腦海裏漸漸模糊,在塵封的檔案裏也僅僅是一堆冰冷的文字,但我知道,那些記憶之於刺桐,卻是生命力流動的血液,跳動的脈搏,是銘刻在她年輪裏永恆的烙印。無論花開花謝,刺桐只求時刻注視這座她深愛的城市,在她的年輪裏記錄下這座城市一點點的變化,見證她一步步的復興!

過去的泉州只有斑駁陸離的街道,搖搖欲墜的危樓舊屋……還有一條穿行城內,垃圾肆虐,臭氣熏天的內溝河。在我的記憶裏,最難忘卻的就是那條曲折蜿蜒地穿行的內溝河,那是泉州城的防洪排澇系統,但從它建成至今就因水道狹窄,年久失修,淤泥堆積,每逢颱風暴雨,山洪暴發,加上海潮頂託,就會形成內澇。那些沉積在溝底的污泥就會隨水流蔓延到岸邊,如果不小心沾到污水,不及時清洗將會引發皮膚過敏。在這時,生活在周邊的居民出入都要“驚險萬分”的在磚頭臨時搭起的“獨木橋”上搖晃一番。尤其是在酷暑時節,那小小的水溝中飄着大片各式各樣的生活垃圾,散發出陣陣刺鼻的惡臭,還會“招攬”成羣的蒼蠅、蚊子。這樣的環境對於那些住在水溝周邊的人們來説宛如地獄,令他們苦不堪言!我也曾自那條內溝河邊走過,那種刺鼻的臭氣,甚至讓她感到頭暈目眩!而這些對於生在河邊的刺桐而言,猶如生在地獄!她是一棵樹,她需要充足的水源,當別的花草樹木在優美的環境中恣意繁衍時,她卻只能在惡臭的水溝邊殘喘。

每當夏日來臨,這裏的蚊蟲就日益增多,它們在水中繁衍下一代,成千上萬的蛆在水中蠕動,那些被丟棄到水裏和岸邊的垃圾在高温之下腐爛,發臭,引來許多蒼蠅蚊蟲,而這裏也成為它們“生育”下一代天然“產房”。每遇炎熱的天氣,內溝河水量少,溝底的垃圾混合着淤泥直接暴曬在太陽下,內溝河都會臭上一陣。當成千上萬的蛆在水中蠕動,當刺鼻的臭氣隨着微風撲面而來時,每個途經此地的人都會掩鼻歎息,匆匆而過。曾經有幾名廈門來的遊客想要參觀泉州的木偶藝術博物館,但卻被流經該街的內溝河的惡臭味逼得不願再前行一步。這是多麼諷刺的事實啊!一條臭水溝竟讓那些古老的歷史文化難以光芒四射,竟讓那些追尋歷史文明的腳步不敢前進!縱使刺桐花開得再嬌豔,比起那些瀰漫空中的臭氣,也形同虛設,在這樣的溝邊生長,她那“華麗的舞台”也不可避免的被“灰暗的布幕”所遮擋。

為了徹底解決市區內澇,還市民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歷屆市委、市政府在整治市區內溝河的工作上都下了大工夫。十年前市政府決定整治多條溝渠,這之中也包括這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內溝河。在那段時期,幹部羣眾齊心同力,即使是在烈日當頭,臭氣沖天,他們也沒有任何怨言,所有人都一心一意為改變內溝河的面貌,改善生活環境而努力。在那一百天的艱苦“戰鬥”中,堆積已久的垃圾被“驅逐出境”,成千上萬的蚊蟲被殺蟲劑和消毒水“絞殺”,沉積多年的污泥被卡車“送走”。人們開始重築溝壁,修葺欄杆,種植花草樹木,一掃內溝河多年不變的骯髒景象,還它一個整潔乾淨的新面貌。內溝河自從上世紀90年代進行整治以後,就成為市區的一個重要景觀。整治後的內溝河一改舊容換新顏,古城內外,長渠如練碧波盪漾,綠樹繁花掩映兩側樓宇,經過疏浚的清新河道、水系展現在市民面前,再現了泉州市區“清泉隨地湧、處處有花蹊”的歷史風貌,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環境。現在刺桐花也不用在臭氣污水中艱難度日,清清的水流自她身邊流過,蝴蝶、鳥兒在刺桐樹上棲息休憩,人們在她的繁枝茂葉下乘涼聊天,楊柳同她一起隨風搖曳……一條小小的溝渠代表了泉州人生活環境六十年來的鉅變,曾經的斷壁殘垣被高樓大廈取代,今天的泉州人在優美的環境中悠然自在的享受生活樂趣,品味人生真諦……

六十個春秋流逝,這片南國沃土的變化不僅僅在此……

這是一條長達2500米的街道,商店林立,各類商品令人眼花繚亂,商業氣息與文化氛圍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中山路濃縮南國建築風格,是中國僅有的保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它那騎樓式建築是閩南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相結合的產物,體現着泉州僑鄉人民和海外僑胞共同珍視的歷史價值和情感色彩。中山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時期,那時泉州成為武榮州的州治,並建設了州治的府衙、六曹都堂暑和參軍廳等行政建築。府衙前的南大街,就是現中山路的一部分,被設為市,並嚴格管理。隨着宋、元時期泉州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泉州成為東西方貿易的主要中心之一,被馬可波羅稱為“東方第一大港”,那時的中山路“可容十四匹馬齊驅”。但是在歷史終歸是歷史,繁盛的街市也會有蕭條敗落。到了明、清,朝廷閉關自守,海外貿易萎縮,泉州漸漸失去其“東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中山路逐漸退化,到清末時,街道寬度被減小到一丈多寬,不免有幾分惋惜。

也許,就像歷史的輪迴那樣,清政府在衰退後被推翻,新的革命力量的誕生,給中山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民國初年,泉州中山路由南洋華僑投資改造成為騎樓街道,建築形式明顯受到南洋的影響。這種騎樓建築是別具一格的,風雨天擋風避雨,炎夏酷暑遮陽納涼,騎樓下的顧客們這家進、那家出,有如閒庭信步,十分方便自在。在經歷了戰爭和的洗禮之後,中山路得以保存了下來,住在這裏的老泉州人,把被戰爭破壞的房子或漸漸老去的房子,進行翻新,雖然加入不少現代味,但還是保留了騎樓式的味道。早時的臨街店鋪,門面是一塊一塊的木板,顯得古樸簡陋;後來變成了玻璃門,廊柱也塗紅漆綠;再後來又變成了金屬門窗、櫃枱,一到晚間霓紅燈閃閃爍爍異彩紛呈,恍若性感歌星的媚眼吸引過往的顧客與行人……

在我幼小記憶裏的那條狹窄、頹敗的中山路早已消失了。“傳統並時尚着”用這個詞來形容現在的中山路所展現出來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在這條街上,你可以遇見各個歷史階段的東西,比如穿木屐的老人,手工食品商店,南洋風格的建築,百貨商店……放眼那些鋪子,華麗的裝潢和那耀眼的射燈,總在第一時間搶奪了你的眼球,再揚起那動感十足的音樂,踩踏着節拍,讓人有着一股想要進門逛逛的衝動。不過在這一片時尚華麗中,總有些一頗為個性的小店,你能淘到泊來的外國貨,或者民族風情十足的小裝飾品。最重要的是在中山路上能邊走邊逛邊吃,走在這獨一無二的排式騎樓,品嚐着各種奇奇怪怪的小吃挺多的,以前沒幾間,後來越來越多了,走累了,就找間小店進去歇一歇腳,喝點飲料,吃點東西,怎不是一種樂趣呢?春夏交替的時候,有淹漬的酸桃,秋風吹起,便有擔擔子的板栗子。美麗的刺桐就在這樣繁華的街市盛放,低垂的枝頭掛滿了火紅的花朵,靜靜的看着人羣從樹下經過,用她繁茂的枝葉為來往的人們遮陰擋陽。這一切是同剛解放時的泉州有着天壤之別的,那些頹敗蕭瑟不再,有的是霓虹閃爍,異彩紛呈,置身其中,這能彷彿讓我看見了千年以前“東方第一大港”的蓬勃活力…

這個享有“海濱鄒魯”之譽的美麗城市經歷了千年的風雨,走過了多少泥濘,穿越多少荊棘,才擁有今天富強繁盛的景象,勤勞的泉州人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一個與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相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魅力泉州!今天,堅強的泉州人把刺桐花奉為他們的城市市花,而刺桐也將永遠的守護這個古老美麗的海濱城市,用她的如火嬌豔去點綴這個正在騰飛的城市,讓泉州更加燦爛輝煌……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13

歡迎各位來到孔子的家鄉曲阜參觀遊覽,同時也感謝您選擇我作為您此次遊覽的嚮導。我是曲阜旅行社的導遊員張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張或者張導。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下面就讓我懷着結識新朋友的欣喜心情,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記載,孔子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艱辛探索的社會實踐中,深入瞭解和認識了當時社會,逐步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成為當時著名的政治理論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創立的儒學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響。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壽堂”,房屋三間,裏面陳列着孔子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因以為廟,歲時奉祀”,即每年按時祭祀。儘管當時孔子已是相當知名的學術大師,但儒家還只是一個學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廟也僅僅是孔子的故居。漢代以後,孔子及儒學地位逐漸提高。

據記載,從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廟先後重修擴建七十多次:歷經兩千餘年的歷代重修擴充,便得曲阜孔廟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築羣。共佔地約14萬平方米,殿堂閣廡466間,門坊54座,碑亭17座。規模之大,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全國三大古建築羣。

孔廟的總體佈局是由孔子當年的故居長期發展而來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餘年的歷史。孔廟建築發展追求的建築效果是通過建築羣整體所造成的環境去烘托孔子的豐功偉績和儒學聖教的高深博大來完成的。因此,孔廟建築的藝術表現力首先是它的總體佈局及建築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個體建築的處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個殿、堂、樓、門、亭都充分顯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個體建築的細微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家們在設計和施工方面的無與倫比的建築藝術成就。在整體建築方面,孔廟採用古代傳統的宮庭式建築形式。但它經過歷史上的多次重修擴建,每當重修擴建的時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廟建築形制、規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廟的建築羣體最終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遺產,既體現了歷史遺產的延續,又保持了它的總體的完整性。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制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廟是孔子故宅擴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許多有關孔子的古蹟,如故宅井、詩禮堂、魯壁、金絲堂以及為紀念孔子講學建造的杏壇等;其次是王者宗廟因素,如門戟之制,前殿後寢之制等;第三是宮庭因素,如天子五門之制,王城角樓之制,東、西華門等;第四是宗族家廟因素,如啟聖殿、崇聖祠、家廟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廟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還有先賢先儒、祖先等總數達二百餘人,這樣為容納大批的從祀者神位,就須得設立廊廡,由此便形成了廊廡院落。除以上幾個因素外,還突出地表現了孔子的聖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聖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並以書樓象徵孔子在學術方面的偉大成就。孔廟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庭院組合與環境烘托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達到了渲染孔子在學術上、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和在古代社會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國古代建築羣中別具一格的建築形制。

孔廟內現有古樹一千二百餘棵,與宏偉的建築羣相互輝映,特別是夏季,上千只鷺鳥居住在古木之上,形成了孔廟又一獨特的景觀,鷺鳥已被曲阜市定為市鳥。

萬仞宮牆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坊建於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學者胡纘宗手跡,坊上有平面淺雕雲龍戲珠,柱頂各設圓雕“辟邪”一隻,俗稱“朝天吼”,坊後有一座單孔石橋,上設龍陛,名曰“泮水橋”,橋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經明城正南門西水門入護城河。此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説:“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説孔子集聖賢之大成,始終而一。“金聲”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鍾”發出的聲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磬”發出的聲音,在古代奏樂時以擊“鍾”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的原意為一首完善的樂曲。孟子將孔子思想比喻為一首完美無缺的樂曲,在這裏借用孟子語意,是説孔子思想完美無缺,集古聖賢之大成,以達到絕頂的意思。

櫺星門

櫺星門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原為木質結構,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聖公孔昭煥重修孔廟時,換成石柱鐵樑。四根石柱頂端為四大天將,中間平梁上是火焰寶珠,以象徵此門由天將守衞而成為參天立地的天門。

櫺星,即天田星,最早見於史料的有漢高祖命祀靈星,凡祭天先祭靈星,古人認為靈星“主得士之慶”,專門管官的星。宋仁宗天聖六年(公元1028年),築郊台外垣置靈星門,即在祭天之台的外牆置靈星門,形如窗櫺,故曰“櫺”。孔廟設櫺星門,意為祀孔如祀天,此見於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記。另外,孔廟有碑記:置櫺星門“取其疏通之意,以納天下士”,無論任何地方,只要設有櫺星門,那麼它的門扇一定是由櫺子結構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廟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學士都來學於此。

櫺星門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幢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在封建社會,所有來曲阜祭孔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來到孔廟前見到此碑,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於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現僅存東面一幢。

太和元氣坊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太和”指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元氣”原意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質,後來,一些唯物主義者將“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稱為“原氣”,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五行構成。在這裏,“元氣”為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是生長萬物的根本。“太和元氣”也就是説孔子思想體現了整個人類思想最精華、最高貴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般,能使人類思想到達一種至高無上的境地。

太和元氣坊後為“至聖廟”坊,原名為“宣聖廟”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記載,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的廟圖上已有“宣聖廟”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宣聖廟”為“至聖廟”。此坊為漢白玉石質。“至”即至高無上的意思。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14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小李。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三孔”:孔廟、孔府和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古樹1700餘株。孔廟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30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説“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主人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孔氏家族的專用墓地,佔地3000多畝,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四周圍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裏。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羣,十分壯觀。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希望“三孔”之遊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謝謝大家!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15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説,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説,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説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説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説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説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台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説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説,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説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説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衞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範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佔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佈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裏,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置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16

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由這裏起分為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裏,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17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説,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説,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説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説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説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説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漳州孔廟的導遊詞 篇18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上海嘉定孔廟坐落在城中法華塔南首,始建於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20xx年)現存建築雖僅原來的十分之六七,仍不失為目前國內比較完整的孔廟之一,有“吳中第一”之稱。

嘉定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700多年中,計整修、重建、增建70餘次。現佔地17畝,廟制部分有:大成殿一座5楹,前有月台,東西廡各12楹,大成門3座5楹,東西角門1楹,泮池1泓及石橋3座,櫺星門3座;"仰高"、"興賢"、"育才"石柱牌坊各1座,連接牌坊的石欄10餘米及石欄杆望柱頭上的石獅子72只,名宦祠3楹,土地祠1楹,禮門3楹,鄉賢祠3楹,忠孝詞1楹。學制部分有:明倫堂5楹及前軒3楹,禮門3楹。

孔廟建築體制規模不大,開始僅有大殿和化成堂。淳祜九年(公元1249年)又在大殿前黃泮池,及石橋門前造"仰高"、"興賢"、"育才"3座牌坊。過了20xx年又重建大殿,命名為大成殿。延至元代又改建化成堂為明倫堂。

嘉定孔廟現為中國科舉博物館,裏面有五個展廳,分別介紹了科舉制度產生的歷史,以及科考的整個過程,以及很多狀元進士的試卷。孔廟內介紹了很多經過科考,而後成名的士子,幾乎隋唐以來的名人都提到了,裏面有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裏面介紹了許多秀才舉人的故事,還有畫卷,書籍試卷等。

孔廟大堂是擺放孔子塑像的地方,而且還擺放了祭祀聖人時所要用到的器具,很多是樂器,比如編磬,編鐘,古琴,笙簫等。四周圍牆接近房樑的地方貼的是孔子授學以及孔子與弟子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殿堂內還有孔子與七十二弟子的塑像。

孔廟內有一書院,名山湖書院,並有仿製貢院考場的考場,裏面有些蠟像,形象地表現當時應試的狀態。

最後形成的建築結構是,門前有石柱牌樓三座,東西兩座"興賢"、"育才",分別建於宋淳枯九年(1249)和元至正十三年(1353);門前三座拱橋,很像紫禁城內的拱橋,三座並排,大門兩邊是孔廟翻修或是他人捐獻的碑文,很多是嘉定歷任縣令所刻。最近的碑石是1991年嘉定縣長所立。

通道正中的"仰高"牌樓高約9米,四往重檐,建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沿牌樓有石雕柱,上面雄踞72只姿態各異的石獅子,象徵孔子72賢徒。與"仰高"牌樓在同一中軸線上的建築,有櫺星門、泮池橋、大成門、大成殿。大成殿是祭孔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崇基石欄,莊嚴肅穆。大成殿東的明倫堂,寬敞宏偉,是舊時"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大成殿、明倫堂雖為清光緒初年重建,但仍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現在孔廟內設有"考場",向遊人介紹古代的科舉制度。

明代時,在孔廟東面開闢桃李園,始造園要求,建有陸居舫、聞籟居、眾芳亭等亭閣,處在孔廟前半里許,歸澄江門(今嘉定鎮南門)內,原有北宋天聖年間建成的留光禪寺,因士人認為有礙孔廟風水,不利於考試中舉。於是在天順年間由縣下令挖土堆山,擋住寺廟,遂命名為應奎山。接着又鑿了一個大潭,將孔廟附近的五條水道引到廟前。應奎山坐落潭中,綠水環繞,素有五龍抱珠之稱。這就是鑿於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已有420xx年曆史的匯龍潭。匯龍潭景色映照孔廟,於是嘉定孔廟兼有山水亭台之美,成為嘉定的一大特色。

明代時,在孔廟東面開闢桃李園,始造園要求,建有陸居舫、聞籟居、眾芳亭等亭閣,處在孔廟前半里許,歸澄江門(今嘉定鎮南門)內,原有北宋天聖年間建成的留光禪寺,因士人認為有礙孔廟風水,不利於考試中舉。於是在天順年間由縣下令挖土堆山,擋住寺廟,遂命名為應奎山。接着又鑿了一個大潭,將孔廟附近的五條水道引到廟前。應奎山坐落潭中,綠水環繞,素有五龍抱珠之稱。這就是鑿於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已有420xx年曆史的匯龍潭。在當湖書院東邊,1682年沿河新建一碑廊,陳列有宋代黃庭堅;明代沈周、文微明、董其昌;清代何悼和學養志節相同的唐時升、婁堅、李流芳、程嘉燧等"嘉定四先生"的珍貴墨跡詩文石刻。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werv9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