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遊客:

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係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於南后街之西側,隔街與東側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0xx年)陸藴、陸藻兄弟居於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藴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王益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後也居於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於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裏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後住有九門提督、中國台灣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略張經,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裏的法禪寺遊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台”,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台”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於南后街之東側,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叫鄭嶸,你們可以叫我小鄭。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世界有名的五A級景區——三坊七巷。

​ 這是大名鼎鼎的三坊七巷,它被人們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佔地約38.35平方公頃。其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分別是楊橋巷、朗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大家跟我來​,這是衣錦坊。到了衣錦坊,我就要給大家説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書生,才高八斗,可次次應試都名落孫山,街坊鄰居都看不起他。後來,他終於考中了進士,做了官。晚年衣錦還鄉,其地就叫衣錦坊。​

大家再看看這朗官巷,朗官巷是宋代有名的坊埠,因宋代劉濤居住在此,子孫數代皆為朗官。故名叫朗官巷。

你們瞧,這是宮巷裏的沈葆楨故居。他於道光20xx年中舉人,過了七年中了進士。他是林則徐的次婿,是清代第一任船政大臣。

​ 現在,我們要求品嚐一下福州的特色小吃——魚丸。魚丸是我們福州的美食亮點。那白白的魚丸皮,像棉花一樣軟軟的,咬一小口,肉的香味撲鼻而來,味道香濃,就是你一點兒也不想吃,也會被那香氣迷住。

時間過得真快,到了自由活動的時間了,我們可以自由玩耍,記住1小時後在這裏集合,請您注意以下幾點:

1.請不要亂扔垃圾

2.請不要亂刻亂畫

3.請不要折花

4.請不要爬樹

希望您能做到,謝謝!

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遊詞範文 篇3

福州這座具有2200多年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着這片遐邇聞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它佔地約40公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裏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內保存有200餘座古建築,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九處,省、市級文保單位和歷史保護建築數量眾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因地靈而人傑,這裏一直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琛、林覺民、林旭、冰心、林紓等大量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現代進程有着重要影響的人物皆出自於此,使得這塊熱土充滿了特殊的人文價值和不散的靈性及才情,成為福州的驕傲。

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遊區。它位於福州市中心,佔地約383500平方米。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鼎盛於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裏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為中軸線,兩側形成坊、巷,呈魚骨狀散開。其中“三坊”是指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分別是楊橋巷、朗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坊巷內至今保存有200餘座古建築,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9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保護建築更是數量眾多。這裏還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後走出歷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琢、林覺民、林旭、冰心、林紓等,都是曾對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有着重要影響的人物,使得這塊不足400000的熱土充滿了特殊的人文價值和不散的靈性及才情,從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美譽。20xx年,三坊七巷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公元1119一1120xx年)陸藴、陸藻兄弟居住在此,兩兄弟才華橫溢,名重一時。陸藴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時曾命名此地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王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後也居於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之意。二是文儒坊,舊時叫山陰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鄭穆居住於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裏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後住有九門提督、中國台灣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略張經、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稱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實。三是光祿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裏的法禪寺遊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台”,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台”四個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去看看“七巷”。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古名登俊坊,後因西能通楊橋而改名。民國時因城市建設需要,已被擴建為馬路,所以後來也叫“楊橋路”。在楊橋路與南后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烈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烈士故居,後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小時候在這裏居住過,《我的故鄉》中,就有對這一故居的生動描述。

楊橋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鬧區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據清《榕城考古略》記載:“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詩人陳烈遷居福州時也住在郎官巷。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內。郎官巷西頭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對聯寫道“譯著輝煌,今日猶傳嚴復宅;門庭鼎盛,後人遠溯劉濤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歷史,顧名思義,這裏曾經有座塔,這便是唐代閩王王審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這座塔位於巷北,並有塔院看管,曾被視為是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徵。可惜在明代,這座塔就廢棄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內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為古蹟紀念。20世紀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門之上。塔巷舊有旌孝坊,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並流傳有一首讚譽他的詩:“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灑幽人。”至今仍傳為美談。

黃巷在塔巷之南,晉永嘉二年(公元320xx年)固始人黃元方避亂人閩,落户於此,故稱黃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書郎黃璞退隱歸居這裏。黃巢軍人福州時,因黃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過黃巷時均要“滅燭而過”,不得打擾其家,從此黃巷名聲大振。

安民巷名稱的由來,也與黃巢有關,據説他人閩時曾在這裏出示安民,因此得名。舊時這裏多為社會賢達居住之所。宮巷裏的豪門住宅結構精巧,單是室內的木雕石刻構件就令人歎為觀止。可以説是福州古建築藝術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稱“吉避巷”。宋代鄭姓之中狀元衣錦還鄉時,巷中居民因凌辱過他而趕緊迴避,遂稱“急避巷”。明代以諧音改名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遊客朋友,三坊七巷不僅僅是三條“坊”和七條“巷”,還有一條聞名遐邇的南后街。曾經這裏店鋪林立,商賈雲集,現在是一條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休閒文化商業街,您可以在這裏品嚐魚丸、肉燕等福州傳統特色小吃。

介紹福建三坊七巷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團友,今天我講解的內容是福州明清時期古建築瑰寶——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居民3678户,人口14000餘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於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內,仍然保留着豐富的文物古蹟,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築。在這居民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築界喻為一座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標誌,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近代詩人陳衍詩云:“誰知五柳孤鬆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大約就是“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民風民俗也是福州民風民俗的代表,許多節俗活動常以三坊七巷為中心,它包括民間信仰、歲時節慶活動、建築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難得渡,等妹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幾時返?”這是唐朝觀察使常袞作的一首民謠。它曾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幾代百姓帶來多少童年的回憶。直到現在,特別是老一輩人聽到這首琅琅上口的民謠仍激動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築物聞名於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裏,配以古河道、古橋樑、古榕樹,形成了古樸而富有特色的傳統風貌,引起了國內外許多文物考古專家的廣泛興趣,成為遊客前來福州的必到之處。可以説,它是“全國少見,江南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遊子,三坊七巷是他們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的故園鄉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pk0er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