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精選18篇)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精選18篇)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1

福建省廈門的萬石巖位於萬石水庫以南,太平巖以北。山上奇峯怪石遍佈,林木繁茂,文物薈萃。在萬石當中,有一精巧的殿堂,名為萬石蓮寺。登上萬石巖放眼四顧,處處是石,大小重疊,橫堅傾欹,古人石上題刻 “萬笏朝天”。巖下有一深澗流泉,名為“小桃園”,右側山峯形似象鼻,被稱為“象鼻峯”。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精選18篇)

山上奇峯怪石遍佈,林木繁茂,文物薈萃,歷來馳名於海內外。遊人沿山道登上萬石巖,放眼四顧,處處是石,大小重疊,橫堅傾欹,“象鼻峯”其下遠處,有一塊石上鐫刻“鎖雲”二字,相傳這是鄭成功刺殺其宗兄定遠侯鄭聯的地方。萬石之中,有一精巧的殿堂,名“萬石蓮寺”。始建於唐,清康熙年間擴建,民國時期會泉法師重修。1984年新加坡佛教界知名人士宏船法師又捐資重修。從大殿左邊入一洞門,在“會泉法師紀念堂”旁,有塊“聽颯石”,石上古榕,虯根龍鬚,蟠石而生。每當微風拂過,以耳貼石,便可聽到颯颯嘯鳴,如松濤陣陣,又似海浪滔滔,可以靜心領略“天風海濤”意境。

“聽颯石”對面是“一粒窠”,那巨石上有清朝嘉慶年間興泉永道倪秀題的“石林”二字和劉天佑題的“為善達天”四字。登上“石林”之頂,近可縱覽獅山全景,遠可眺望廈門市區。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2

萬石巖是廈門的一個遊覽勝地。廈門這座美麗的 濱城市有許多吸 引人的遊覽點,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遊覽區,即鼓浪嶼、南普陀、萬石 巖和集美。最有特色的是鼓浪嶼,其次大概就是萬石巖了。

“山巖多勝概,萬石最稱奇”

萬石巖,顧名思義,就是山上有許多石頭。這座不高的山,由於千 百萬年風雨的侵蝕,山上怪石很多,形狀千姿百態。但是,它又與雁蕩 山、黃山的奇峯不同。萬石巖上或藏或露於綠樹叢中的石,數量很多, 大小不一,一般不過四五米高,因此除少數稱為峯以外,多稱為石或巖。 這些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最有趣的可算“象鼻峯”和“石笑”了。 “象鼻峯”是一塊很像象鼻的巖石,向上伸出,而且略微彎曲,不但像 象鼻,而且有動感 。“石笑”,是一塊巖石,裂開一大口,從側面看去, 像是在開口大笑,旁有題“石笑”二字。在一座山上有如許奇巖怪石, 這在別的地方是很難見到的。

萬石巖上原有24座寺廟,較大的有10座,現在多已毀壞。最著名的 是建在斗山上的萬石禪寺。這座寺建在巖石上,規模不大,但精巧別緻。 在寺的山門前面有天然巖石形成的月池,寺後有四五塊大石,遮天蔽日; 而石縫中又鑽出幾株榕樹,就顯得更加陰森。寺前的一塊大巖石上,有 古代詩人讚美此處巖石的詩刻。著名的弘一法師曾在這座寺裏住過一段 時間,並留下了他的墨跡。山上還有一座稱為“荼人之家”的樓閣式建 築,樓上供遊人品荼觀景。在這裏,向東南方望去,透過樹杪,可以看 到城市的一角,和蔚藍的大海。

相得益彰的佈局

萬石巖裏有一座植物園,這就是著名的廈門園林植物園。品種繁多 的植物園建在景色奇麗的萬石巖裏,可以説是相得益彰,使萬石巖更加 迷人了。植物園從萬石巖下的萬石湖開始佈局。萬石湖是一個美麗的人 工湖,湖水碧清,湖中置仙鶴石雕,湖邊有亭,環湖林木森森,曲徑幽 幽,環境優美。

湖的東面是鬆杉園,園內種植的鬆、杉、柏樹有七八十 種之多,其中有被為“活化石”的水杉和銀杏。廈門園林植物園不僅是 一個科研機構,同時亦是供人遊覽參觀的場所,因此,它根據這樣的雙 重任務,分門別類地採用中國式的園林佈局,次第安排了鬆杉園、棕櫚 島、玫瑰園、引種馴化區、藥用植物區、龍眼荔枝園、多肉植物區、蘭 花圃等二十幾個專類園和種植區,園內有山有水並在適當地方建築樓、 台、亭、閣,以點綴 風景。

遊人在這裏既可以看到3000多種熱帶和亞熱 帶的植物,增長了知識,又可以漫步在景色秀麗的山林之中,真是其樂 融融。植物園的設計者,是很有藝術想像力和羣眾觀點的。園內有一庭 院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一年四季,花期繁盛 ,應有盡有。這裏 接種的仙人掌全國聞名,有幾百種,其中有不少名貴品種,為國內其他 園林所罕見。棕櫚島上遍棕櫚科植物。遊人至此,滿眼是濃烈的熱帶、 亞熱帶風光。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3

萬石巖是廈門的一個遊覽勝地。廈門這座美麗的 濱城市有許多吸 引人的遊覽點,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遊覽區,即鼓浪嶼、南普陀、萬石 巖和集美。最有特色的是鼓浪嶼,其次大概就是萬石巖了。

“山巖多勝概,萬石最稱奇”

萬石巖,顧名思義,就是山上有許多石頭。這座不高的山,由於千 百萬年風雨的侵蝕,山上怪石很多,形狀千姿百態。但是,它又與雁蕩 山、黃山的奇峯不同。萬石巖上或藏或露於綠樹叢中的石,數量很多, 大小不一,一般不過四五米高,因此除少數稱為峯以外,多稱為石或巖。 這些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最有趣的可算“象鼻峯”和“石笑”了。 “象鼻峯”是一塊很像象鼻的巖石,向上伸出,而且略微彎曲,不但像 象鼻,而且有動感 。“石笑”,是一塊巖石,裂開一大口,從側面看去, 像是在開口大笑,旁有題“石笑”二字。在一座山上有如許奇巖怪石, 這在別的地方是很難見到的。

萬石巖上原有24座寺廟,較大的有10座,現在多已毀壞。最著名的 是建在斗山上的萬石禪寺。這座寺建在巖石上,規模不大,但精巧別緻。 在寺的山門前面有天然巖石形成的月池,寺後有四五塊大石,遮天蔽日; 而石縫中又鑽出幾株榕樹,就顯得更加陰森。寺前的一塊大巖石上,有 古代詩人讚美此處巖石的詩刻。著名的弘一法師曾在這座寺裏住過一段 時間,並留下了他的墨跡。山上還有一座稱為“荼人之家”的樓閣式建 築,樓上供遊人品荼觀景。在這裏,向東南方望去,透過樹杪,可以看 到城市的一角,和蔚藍的大海。

相得益彰的佈局

萬石巖裏有一座植物園,這就是著名的廈門園林植物園。品種繁多 的植物園建在景色奇麗的萬石巖裏,可以説是相得益彰,使萬石巖更加 迷人了。植物園從萬石巖下的萬石湖開始佈局。萬石湖是一個美麗的人 工湖,湖水碧清,湖中置仙鶴石雕,湖邊有亭,環湖林木森森,曲徑幽 幽,環境優美。

湖的東面是鬆杉園,園內種植的鬆、杉、柏樹有七八十 種之多,其中有被為“活化石”的水杉和銀杏。廈門園林植物園不僅是 一個科研機構,同時亦是供人遊覽參觀的場所,因此,它根據這樣的雙 重任務,分門別類地採用中國式的園林佈局,次第安排了鬆杉園、棕櫚 島、玫瑰園、引種馴化區、藥用植物區、龍眼荔枝園、多肉植物區、蘭 花圃等二十幾個專類園和種植區,園內有山有水並在適當地方建築樓、 台、亭、閣,以點綴 風景。

遊人在這裏既可以看到3000多種熱帶和亞熱 帶的植物,增長了知識,又可以漫步在景色秀麗的山林之中,真是其樂 融融。植物園的設計者,是很有藝術想像力和羣眾觀點的。園內有一庭 院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一年四季,花期繁盛 ,應有盡有。這裏 接種的仙人掌全國聞名,有幾百種,其中有不少名貴品種,為國內其他 園林所罕見。棕櫚島上遍棕櫚科植物。遊人至此,滿眼是濃烈的熱帶、 亞熱帶風光。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4

萬石巖是廈門的一個遊覽勝地。廈門這座美麗的濱城市有許多吸引人的遊覽點,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遊覽區,即鼓浪嶼、南普陀、萬石巖和集美。最有特色的是鼓浪嶼,其次大概就是萬石巖了。

“山巖多勝概,萬石最稱奇”

萬石巖,顧名思義,就是山上有許多石頭。這座不高的山,由於千百萬年風雨的侵蝕,山上怪石很多,形狀千姿百態。但是,它又與雁蕩山、黃山的奇峯不同。萬石巖上或藏或露於綠樹叢中的石,數量很多,大小不一,一般不過四五米高,因此除少數稱為峯以外,多稱為石或巖。這些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最有趣的可算“象鼻峯”和“石笑”了。“象鼻峯”是一塊很像象鼻的巖石,向上伸出,而且略微彎曲,不但像象鼻,而且有動感。“石笑”,是一塊巖石,裂開一大口,從側面看去,像是在開口大笑,旁有題“石笑”二字。在一座山上有如許奇巖怪石,這在別的地方是很難見到的。

萬石巖上原有24座寺廟,較大的有10座,現在多已毀壞。最著名的是建在斗山上的萬石禪寺。這座寺建在巖石上,規模不大,但精巧別緻。在寺的山門前面有天然巖石形成的月池,寺後有四五塊大石,遮天蔽日;而石縫中又鑽出幾株榕樹,就顯得更加陰森。寺前的一塊大巖石上,有古代詩人讚美此處巖石的詩刻。著名的弘一法師曾在這座寺裏住過一段時間,並留下了他的墨跡。山上還有一座稱為“荼人之家”的樓閣式建築,樓上供遊人品荼觀景。在這裏,向東南方望去,透過樹杪,可以看到城市的一角,和蔚藍的大海。

相得益彰的佈局

萬石巖裏有一座植物園,這就是著名的廈門園林植物園。品種繁多的植物園建在景色奇麗的萬石巖裏,可以説是相得益彰,使萬石巖更加迷人了。植物園從萬石巖下的萬石湖開始佈局。萬石湖是一個美麗的人工湖,湖水碧清,湖中置仙鶴石雕,湖邊有亭,環湖林木森森,曲徑幽幽,環境優美。湖的東面是鬆杉園,園內種植的鬆、杉、柏樹有七八十種之多,其中有被為“活化石”的水杉和銀杏。廈門園林植物園不僅是一個科研機構,同時亦是供人遊覽參觀的場所,因此,它根據這樣的雙重任務,分門別類地採用中國式的園林佈局,次第安排了鬆杉園、棕櫚島、玫瑰園、引種馴化區、藥用植物區、龍眼荔枝園、多肉植物區、蘭花圃等二十幾個專類園和種植區,園內有山有水並在適當地方建築樓、台、亭、閣,以點綴風景。遊人在這裏既可以看到3000多種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增長了知識,又可以漫步在景色秀麗的山林之中,真是其樂融融。植物園的設計者,是很有藝術想像力和羣眾觀點的。園內有一庭院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一年四季,花期繁盛,應有盡有。這裏接種的仙人掌全國聞名,有幾百種,其中有不少名貴品種,為國內其他園林所罕見。棕櫚島上遍棕櫚科植物。遊人至此,滿眼是濃烈的熱帶、亞熱帶風光。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5

福建省廈門的萬石巖位於萬石水庫以南,太平巖以北。山上奇峯怪石遍佈,林木繁茂,文物薈萃。在萬石當中,有一精巧的殿堂,名為萬石蓮寺。登上萬石巖放眼四顧,處處是石,大小重疊,橫堅傾欹,古人石上題刻 “萬笏朝天”。巖下有一深澗流泉,名為“小桃園”,右側山峯形似象鼻,被稱為“象鼻峯”。

山上奇峯怪石遍佈,林木繁茂,文物薈萃,歷來馳名於海內外。遊人沿山道登上萬石巖,放眼四顧,處處是石,大小重疊,橫堅傾欹,“象鼻峯”其下遠處,有一塊石上鐫刻“鎖雲”二字,相傳這是鄭成功刺殺其宗兄定遠侯鄭聯的地方。萬石之中,有一精巧的殿堂,名“萬石蓮寺”。始建於唐,清康熙年間擴建,民國時期會泉法師重修。1984年新加坡佛教界知名人士宏船法師又捐資重修。從大殿左邊入一洞門,在“會泉法師紀念堂”旁,有塊“聽颯石”,石上古榕,虯根龍鬚,蟠石而生。每當微風拂過,以耳貼石,便可聽到颯颯嘯鳴,如松濤陣陣,又似海浪滔滔,可以靜心領略“天風海濤”意境。

“聽颯石”對面是“一粒窠”,那巨石上有清朝嘉慶年間興泉永道倪秀題的“石林”二字和劉天佑題的“為善達天”四字。登上“石林”之頂,近可縱覽獅山全景,遠可眺望廈門市區。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6

座落泉州東外靈山南麓。據《閩書》載:唐武德年間(618-626),伊斯蘭教創始者穆罕默德門徒四人來華傳教,其三賢、四賢到泉州,卒葬此山,屢顯靈異,俗名靈山聖墓。該墓為伊斯蘭世界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聖蹟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為兩座並列花崗巖石雕基蓋,上建四方形石亭遮護。墓後石構淮廊,廊內立石碑五方。中有元至治三年(1320_年)泉州伊斯蘭公會立的記述墓葬者事略的阿拉伯文輝綠巖石碑,有明永樂十五年(1420_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到此行香的紀事碑。

從墓園沿石階而下,有一片綠地,綠地東側盤石上有風動石,上有“碧玉毯”、“天然機妙”等大字石刻。穆斯林認為,阿里墓前有晃塔,這裏有晃石,這是“安拉的神通”。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7

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峯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峯巒起伏,巖石遍佈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里,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幷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台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

山門,老君巖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台,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着“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於宋代,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説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巖,千手巖又名觀音寺,它是因為供奉觀音像而得名。千手巖處在清源山的左峯,寺宇紅牆素瓦,顯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後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創始人釋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藝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藝術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觀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態極佳。兩旁壁上的十八羅漢畫像,神態各異,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巖寺中常年暮鼓晨鐘,香火不絕,寺前蒼松翠柏,峯石嶙峋,別有一番情趣。

彌陀巖,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谷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過了千手巖,沿古道拾級布上,經振衣亭即到彌陀巖山門,門柱鐫有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撰寫的一對楹聯:每慶安瀾堪縱目,時觀膏畝可停驂,可見這裏是登高望遠,把酒臨風的好去處。彌陀巖的仿木石構石室,建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內的元代石雕阿彌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鑿而成,高5.77米,寬2.5米,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莊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並排結咖跌坐於仰覆蓮花座上,主像通高約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為土蕃式樣:佛發螺鬢,上置寶嚴。面相上寬下窄,雙耳垂肩,肩寬腰細,均着袒右肩袈,並以袈裟一角搭於左肩上。衣紋用凸雕線條表示,雖歷經滄桑而線條依然明顯。石像均有圓形頭光及身光。中尊為釋迦像,又稱現在佛。左尊稱為藥師佛,即過去佛。右尊叫彌陀佛,是未來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彌陀巖西側興建“弘一大師之塔”,塔內安放着大師的舍利子。整座石塔與周圍空間、摩崖石刻、環境綠化渾然一體,更顯得莊嚴、肅穆,使前來瞻仰的人們倍生懷念之情。1991年3月公佈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丈坪,亦名遵巖、星台巖。位於清源洞東南。《閩書》載:宋高僧可遵所構,其地巨石偃亙,週數百武,故名。歷史上曾建有“枕雲亭”及3座石塔。明萬曆間,泉州太守姜志禮書“百丈坪”三個大字,十分壯觀。

清源天湖,其內大壩壩頂海拔368米,為雙曲石拱壩,壩高30米,壩頂長140米,寬2。8米,總庫容11。5萬立方米,最大水面120xx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觀工程。大壩雄偉壯觀,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峯林木倒映湖中,藍天白雲,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8

南普陀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物之一,大雄寶殿石柱上有副對聯:"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夏島對太武以增輝。"這副對聯將寺廟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説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説寺廟在唐朝就有了,距今也有1200多年;寺廟對着南太武山,真是風水寶地。據説該寺是唐代首先到島上開發的陳氏族人所建,五代時,稱泗洲院,宋初叫無盡巖,後該名叫普照寺. 普照院,元代至正年被毀,明洪武時重建,明末又毀於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由統一中國台灣的施琅將軍重建。因與浙江普陀山普濟寺同觀音菩薩,又地處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是目前國內僧人較多的寺廟。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呈中軸線遞次向上,主體建築有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向左右對稱展開,依次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二側依次升高的廡廊,迴護着三殿,形成一個整體,雄偉壯觀。南普陀寺原為"臨濟宗"一派世襲主持,1924年起,該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撥賢者為方丈。自那時到至今已選任了11任方丈。

南普陀寺改革開放後增加了活力,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也得到了十方信善的捐贈。80年代以來,所有堂院都翻修一新,還新建了一批設施,主要有:海會樓. 普照樓. 方丈樓. 太虛圖書館,兩座山門以及閩南佛學院的教學樓. 僧舍樓,還有佛教協會的辦公室. 上客堂,會客樓。1992年在般若池畔,新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大禪堂,堂高三層,八角重檐飛脊,圍以白石雕欄,精巧嚴密,富貴堂皇。現在的南普陀寺是建寺以來最為昌盛的時期,是閩南乃至福建最為流光溢彩,金碧輝煌的寺院!南普陀寺院內以及後山五老峯前,都留下歷代許多摩崖石刻和多塊碑記,主要有明太常寺卿林宗載的"飛泉",清施琅將軍的"為善最樂",以及抗荷將軍沈有容等的題刻和光緒三十四年美國艦隊訪問廈門的刻石,都提供了歷史的見證。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9

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們,大家好(大聲)!歡迎各位到武夷山觀光旅遊!首先來個自我介紹,我姓笑,笑死人的笑,大家叫我笑死人就可以了。為我們開車的師父姓黃,黃鼠狼的黃,對不起黃師父(對着司機説),和大家開個玩笑,請別介意,是黃金的黃,各位叫他黃師父就好了。這幾天你們在武夷山的食、住、行、遊、購、娛就由我和黃師父來安排。若有什麼要求或特殊的要求都可以向我們提出來,我們會盡力而為的。

接下來我為各位簡單介紹一下武夷山市和武夷山風景區的概況: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1998年獲得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1999年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全市總面積2798平方公里,境內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一類航空口岸,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

武夷山風景區是1982年國家首批的重點風景名勝區,近年又被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地,也是我國僅有的四處之一。景區境內方圓70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境內有三十六峯九十九巖和一條碧綠清透盤繞山中的九曲溪。古語有云“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峯峯翠插天”。‘三三’指的是被稱為武夷山的靈魂的九曲溪,也是我國名山中不可多得的風景遊覽區。“溪曲三三水,山環六六峯”。“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一溪貫羣山,清淺縈九曲,溪邊列巖岫,倒影浸寒綠”。古人的詩句概括地勾畫出了九曲溪的秀麗輪廓。‘六六’指的是三十六峯,如有被稱為福建省的標誌,而且有着美麗傳説的玉女峯和大王峯等等。大家聽到這不禁會想問我:武夷山景區真的有三十六座山峯和九十九個巖石嗎?説實話連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武夷山人都不知道,其實‘三三’‘六六’‘九九’是道家(道教)的術語。武夷山不僅是道教的發源地還是朱子理學的推廣地,早在漢代,武夷山就被朝廷冊封為天下的名山大川,併成為歷代名士和禪家的盤桓之地。在景區的懸崖絕壁上,有距今近4020xx年的“架壑船棺”、“虹橋板”等,還有大家所熟知的卧薪嚐膽越王勾踐的都城“城村古漢城遣址”。 武夷巖茶也與武夷風光一樣享譽天下,明末清初,烏龍茶首先在武夷山問世,武夷山成為烏龍茶的發祥地。有著名的‘大紅袍’大家應該有聽説過吧?在英語單詞BOHEA就特指武夷紅茶,也是用武夷山方言的‘武夷’來譯音的,英國人最早喝的就是武夷紅茶,他們懂得喝茶可是全靠武夷山哦。據考證,武夷山是世界紅茶的發源地。

好了今天只能給大家簡單介紹到這,因為我們已經到了所下榻的賓館,賓館座落於武夷山渡假區內,離各個景區都只有幾分鐘的車程。而且也渡假區內也是購武夷山特產的好地方。那現在和各位安排一下這幾天的行程:明天早上安排各位遊覽武夷山的第一勝地‘天遊峯’,下午乘坐竹筏遊九曲溪。後天早上安排水簾洞,下午遊覽天下第一大的一線天和虎嘯巖。後天的明天去武夷山的自然保護區和東南大陸第一高峯黃崗山。請各位明天早上穿運動鞋或平底鞋,特別是女士們不要為了漂亮想引起男生的注意而不聽我話哦!因為我們明天要登山。現在大家下車,明天早上7點叫牀,呵呵!是叫早啦!7點30分用餐,8點出發。祝各位做個美夢,男士們夢到玉女,女士們就夢到大王。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10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堵牆就是武夷精舍遺址。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學家朱熹親自擘劃、營建的書院。據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記載:武夷精舍是當時武夷山的一大建築,人稱武夷之巨觀。有仁智堂、隱求室、止宿寮、石門塢、觀善齋、寒棲館、晚對亭和鐵笛亭等建築。四方來者,莫不歎其佳勝。朱熹在武夷精舍著書立説,倡道講學達十年之久,培養了大批理學人才。因此他創辦的武夷精舍備愛封建統治者的重視,歷代都曾加以葺治、增廣。南宋末期,經擴建後的武夷精舍,改名為“紫陽書院”,由官府撥給公田以供養學者。隨後又設置“山長”這個教職,來主持教事。元初,改山長為“教授”。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毀於兵災。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朱熹八世孫朱洵、朱澍出資重建後,又改稱“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間,賜予“學達性天”匾額,再度大興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殘留的精舍遺址,則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08年,閩浙總督常見羅滿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從武夷精舍前行數百米,在接筍峯西壁巖下,有因峯巖崩塌形成的大小巖洞10餘處。每當冬春二季的早晚,從洞穴裏常常會冒出一縷縷淡淡的雲霧,在峯石之間輕輕遊蕩,時而聚集一團,時而又飄散開來,舒捲自如,變幻莫測,故此地名為“雲窩”。雲窩四周環繞着響聲巖、丹爐巖、仙蹟巖、天柱峯、更衣台、曬布巖、天遊峯、蒼屏峯、接筍峯等。過問樵台,前面大家看見的這個石門,就是叔圭精舍舊址。門額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見。叔圭、姓江名贄,北宋人,官舉孝廉。這裏原有一座考究的古建築,是清初為紀念江贄而建造的,現僅存這道石門。過叔圭精舍石門,但覺豁然開朗。左邊這個瀕臨九曲溪巡的亭子叫石沼青蓮亭。右邊這座山峯是隱屏峯,依附於隱屏峯,峯腰橫列三痕,彷彿折斷又連接在一起的山峯,叫接筍峯。隱屏峯下的這座亭叫水月亭。據説月明星稀夜晚在亭中把酒賞月,可風到四個月亮。請各位朋友猜猜看,有哪四個月亮?(天上一個,水中一個,杯中一個,還有心中一個)。雲窩中間這塊漆黑巨石,大家看,像不像一頭伏卧的大象,俗稱鐵象巖。鐵象巖中間裂開一罅,人穿行於其中,但覺天光如線。為區別溪南靈巖一線天,故稱它為“小一線天”。雲窩以鐵象巖為界,分上、下雲窩。雲窩巨石倚立,背巖臨水,地處武夷山精華地帶,為武夷首勝之區。這裏歷來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隱潛居養心之所。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陳省曾在上下雲窩間,興建“幼溪草廬”,計有賓雲堂、棲雲閣、巢雲樓、生雲台、遲雲亭等10餘處亭、台、樓、閣,極為富麗堂皇。可惜這些建築早已廢圯,巖壁間留下的些許摩崖題刻,還能讓人依稀記起昔日的繁華。關於幼溪草堂和武夷精舍,還留下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陳省在雲窩構築幼溪草廬時,朱熹當年營建的紫陽書院十分破舊。一邊是優雅的環境,精美的建築;一邊是年久失修,即將坍廢的書院。一士人見此情景,便題詩於壁:“紫陽書院對清波,破壁殘碑半女筍。頗愛隔鄰亭榭勝,畫欄朱拱是雲窩。”陳省見詩笑曰:這分明是激我乎。即日捐資僱工,大興土木,將紫陽書院修復一新。

鐵象巖左邊這座山峯,就是我們在竹筏上看至的曬布,請大家注意看,在曬布巖的巖壁中間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長度超過一丈的有數十行,相傳這是仙人留下的,故曬布巖又稱“仙掌峯”。曬布巖由於流水長年沖刷的結果,巖壁上佈滿了數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軌跡。每當西斜的陽光照到壁上,更見得條縷分明。俯視溪中,但見影浸水底,隨波晃漾,恍如無數條流動的黑蛇白蛇,從溪底直往下竄。若逢雨天,雨水從巖頂順着直溜溜的軌跡飛瀉直下,彷彿素練懸而未決天,萬千銀龍飛舞,堪稱奇景。關於曬布巖和仙掌峯的由來,民間流傳着這麼一個故事:相傳很早以前,天宮的織女每天都揹着錦囊,唱着歌兒去採集五彩雲錦。這些雲錦配上一縷縷金絲銀線,織成一匹匹綾羅綢緞,獻給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負責運送的挑擔的挑擔大腳仙,挑着織女織好的一擔帛錦,踏着雲路途經武夷山雲窩時,不經意往下一看,頓時被“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錦擔去遊玩。等他聽到天宮的鼓聲時,才想起錦擔,一看,糟啦,綾羅綢緞已被打濕了,他怕王母娘娘責怪,於是,就把一匹匹的帛錦抖開,曬在大巖壁上;可是錦緞太長,一直垂到六曲溪邊,皺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擔綾緞撫的平平整整。幾番辛勞,大腳仙已困頓不堪,尋到一陰涼處便呼呼大睡。一常見醒來,日頭已經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輝,光芒四射。原來這是綾緞在陽光下熠熠閃亮,襯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大腳仙用手一摸,巖壁上燙熱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條條綾緞已熔進了光滑的石壁中,連大腳仙按布的仙掌也永遠嵌進了巖壁上。“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葱積綠苔。”説的就是仙掌峯的景緻。

請大家注意看,前面這塊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題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廬的主人陳省。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陳省因與宰相張居正政見不一而受到排擠。皇上雖數賜,但他仍然辭職榮歸入閩。深厚感情感懷才不遇,卜築武夷山中。適雲窩有一巖石狀如蹲虎,便勒石“伏虎”二字,意在他如一隻蹲伏在武夷山中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再展宏圖。伏虎巖右邊這一竹叢,就是郭沫若先生在遊武夷詩中提到的方竹。這種竹看似圓,摸去卻是四方的,十分奇特。不信,大家可以來摸摸。從伏虎巖前的石徑登上,便可看到一道石門,門額上刻有“崢嶸深鎖”四字。進石門,眼前豁然開朗,別有洞天。這就是素有產茶“甲於武夷”之稱的茶洞。從洞中放眼眺望接筍峯、隱屏峯、清隱巖、天遊峯、仙掌峯,以及遠在三曲的仙遊巖,峭壁聳立的危崖,就象一堵堵高大的城牆,把它團團圍住,唯一的通道,就是西邊的一條巖罅。人在面積不過六七畝的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樣,抬頭仰視,僅見青天一圍。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遊記》中寫道:“諸峯上皆峭絕,而下復攢湊,外無磴道,獨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巖更為矯也。”所以,歷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內卜築隱居,如宋劉衡的小隱居,明李鐘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勛的留雲書屋等。如今這些古老的建築,大都不見蹤跡,唯猖狂留下的董茂勛留雲書屋的舊址。茶洞最北面這個潭,稱“仙浴潭”,從天遊峯奇峯跌落下來的雪花泉就彙集在這裏。相傳該潭曾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名。大家請看,南面這條通往隱屏峯的石徑,在距我們所處位置的十餘米處,有一石門,門額上刻有“留雲書屋”四字,這就是董茂勛卜築的留雲書屋的舊址。二百多年前,《武夷山志》作者攻天工就是在其父董茂勛留雲書屋中完成了二十四卷《武夷山志》的編工作,為武夷山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穿石門,過“雞胸”、“龍脊”,可見巖壁上有“仙凡界”題刻,意思是這裏是人間與仙境的分界線,只有有膽有識敢過武夷山險徑——“雞胸”、“龍脊”的人,才能步入頂峯仙境。立於峯尖這座亭叫“仙弈亭”。再往上攀登數十米,便到隱屏峯頂。峯頂原有清真道院,建於明萬曆三年(1577年),今廢。自巔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劉端陽藏蜕於此,至今仍有石冢蜃壇。各位朋友,請大家做好登山準備,現在我們開始攀登天遊峯。從茶洞到天遊峯一覽台共有八百多級石階,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邊登邊數,看誰數的數字最精確。

現在我們終於登上了天遊峯一覽台,大家一路辛苦了。根據剛才大家報來的數字看,張先生、李先生數得最為精確,共有石階826級,謝謝大家的合作。天游泳池峯東接仙遊巖,西連仙掌峯,壁立萬,高聳羣峯之上。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站在一覽台上望雲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邀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一覽台位於景區中心,是一處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隨着時序流轉,在這裏可以觀賞到日出、雲霧、佛光、夕陽、明月等天遊五絕,從一覽台上賃欄遠眺,但見羣峯點點,西望那座山峯就是八曲的三教峯,東望這卒山峯是一曲的大王峯。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説:“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峯固應第一也。”

從一覽台前行,眼前座宮觀式的建築,就是天遊觀。觀後的妙高台上,大家看到的這棵掛有古樹名木牌子的樹,就是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豔可愛。

唐朝詩人王維有詩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但願大家能在樹下多找出幾粒帶回家中,成為武夷山之得的美好紀念。紅豆樹旁的這條澗稱胡麻澗。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記得餘處。其中最大這一幅“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説天遊峯即是“武夷第一勝地”,那麼,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説,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佔居的名山,就應該是天下“第一山”。欣賞完摩崖石刻,登上崎嶇丘,前面這座牌坊就是中正公園牌坊,原來牌坊上鐫刻有“中正公園”四字,“_”期間被敲掉,現有關部門正總任務恢復這一景觀。

各位朋友,天遊峯遊覽到此結束。請大家歇息一下,下一站桃源洞。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11

泉州洛陽橋位於福建泉州東北洛陽江上,宋皇佑五年(1053年)興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是古代漢族橋樑建築的傑作。泉州洛陽橋是舉世聞名的樑式海港巨型石橋,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834米,寬7米,有橋墩46座,全部用巨大石塊砌成。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樑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洛陽橋,又稱萬安橋,在市區東北郊洛陽江入海處,該橋是舉世聞名的樑式海港巨型石橋,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建橋處海潮洶湧,江寬流急,建橋工程非常艱鉅。為此,採用了一種新型建橋方法,即在江底隨橋的中線鋪滿大石頭,築起一條二十多米寬,里長的水下長堤。然後在石堤上用條石橫直壘砌橋墩,成為現代橋樑工程中“筏形基礎”的先驅。這種技術,直到十九世紀,歐洲人才開始採用。

為了使橋墩更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礪房”的方法,來聯結膠固石塊。這種用生物加固橋樑方法,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當時,大橋建成後,橋上還裝飾有許多精美的石獅子、石塔、石亭,橋兩端立有石刻人像守護。

洛陽橋的修建成功,轟動了泉州遠近,引起當地造橋熱潮,先後造了十大石橋,其中建在晉江上的安平橋,規模更是宏偉。

洛陽橋是當時泉州郡守宋代大書法家蔡襄倡導興建的,他撰寫的《萬安橋記》碑刻,是書法珍品,為歷代書法家珍視,現保存在橋頭蔡忠惠公祠內。

“萬曆三十五年秋地震,橋圮,大石橋折入於海,橋北故址塌南四尺奇。餘乃採石從海底結趾二十三,葺舊三十五,整補扶欄五百,增兩翼鎮風塔各一,折樑重易,關摟亭榭一新。”

中國第一座海灣大石橋洛陽橋(原名萬安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是古代著名跨海樑式石構橋,在中國橋樑史上與趙州橋齊名,有“南洛陽,北趙州”之稱,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稱之為“中國古代橋樑的狀元”。世界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也對它做了很高的評價。千百年來,一提起洛陽橋備受讚頌的是北宋一代名臣蔡襄,其實建造洛陽橋的實際主持人卻是盧錫。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代表旅行社歡迎大家觀臨本地,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你們可以叫我X導,在我身邊的是王師傅,他的駕齡豐富,請大家放心乘坐,今天就由我和王師傅為大家服務,各位有什麼建議和要求都可以提出來,我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大家在以後的遊覽中有什麼困難都可以來找我,全心全意為您服務是我社宗旨]在此我希望各位能夠在本次遊覽中玩得開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最後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

首先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的地理位置和古田會議會址的基本情況。

古田鎮位於上杭縣的西北部,與新羅、連城兩縣交界,地形奇特,山清水秀,軍事有利防守,當年龍巖同往古田,只有一條崎嶇的山路,上下個二十里,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接下來,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會議會址的情況。古田會議會址初建於1848年,紅軍第一次挺進閩西,根據《少年先鋒隊隊歌》又將和聲國小改為曙光國小,而聞名中外的古田會議就是在這裏召開的。

各位,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帶好隨身貴重物品跟我下車,我們的遊覽時間為2小時,現在是9點,11點我們將在這裏集中乘車參觀下一個景點,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車是一輛藍百相間的旅遊中巴。

各位,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我們將要參觀遊覽的地方,你們看,在一片開闊的田野上,座落着一幢,莊嚴肅穆的祠堂,後山坡上,森林茂密,古樹參天。“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在綠蔭的襯托下,閃閃發光,那就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

在古田會議廣場,左側就是當年紅軍的閲兵場,場上設有司令台,1930年元旦,在此召開了別開生面的軍民聯歡會,演出結束後,朱德軍長還給了每位演員兩個銅板的壓歲錢,在往右看,那有一口飲水井和荷花池,這是當年毛澤東散步、休息、思考問題的地方。古田會址大門橫匾上書寫着“北郭風清”四個大字,大門兩側,刻着一幅對聯:“學術放西歐開笛子新智識,文章宗北郭振先生舊家風。”字裏行間透視出祠堂主人,學習,開放,振興的意識,體現了古田人民既學習西洋文明又不放棄傳統文化的辦學思想。

進入紅漆木門,就是當年古田會議會場舊址,你們看4跟圓柱上張貼着字紙標語“中國共產黨萬歲”,“反對機會主義”,“反對盲動主義”,“反對逃跑主義”。大廳6列學生桌椅陳舊而整潔,左邊主席台上擺着兩張四方桌和一排長凳,牆上架着一塊黑板。黑板上方中央掛着石印的馬克思和列寧像,再上方掛着紅色會標“中國共產黨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會場下廳的三合地板有好幾處斑斑黑跡,這是當年古田會議召開期間,天氣寒冷,紅軍代表們衣裳單薄,代表們烤火取暖留下的痕跡.從這裏可以看到革命前輩沒當年創業的艱苦,我們再看左右兩邊的廂房,右側的第一間是毛澤東的臨時辦公室,房間陳設極為簡陋,只有一桌兩凳。當年毛澤東同志就在這裏批閲文件,接見與會代表。左側廂房第二間是朱德同志的臨時辦公室。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13

遊客們好,歡迎來到永定縣土樓羣!我姓陳,大家就叫我陳導遊吧。

在到達永定土樓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永定土樓。永定土樓,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是世界上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築。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土樓分為方形和圓形兩種。永定客家土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的建築藝術、建築風格都積澱了獨具特色的模式和內涵。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着2萬多座土樓,其中有三層以上的大型建築近5000座,圓樓360多座。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異、高大雄偉的方圓土樓,以自然村落為單位,錯落有致、和諧協調地與藍天大地、青山綠水融為一體,組合成氣勢磅礴、壯麗非凡的土樓羣體,形成讓人“消魂奪魄”的奇特景觀。到站了,請大家下車。大家請看,眼前這座高大的土樓名叫“振成樓”。請大家跟着我進來。請看,振成樓建築風格及大門、內牆、祖堂、花牆等所用的顏色,大膽採用了西方建築美學所強調的多樣統一原則,達到了極高的審美境界,堪稱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築的傑作。振成樓是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的林氏家族十九代林在亭的後裔興建的。現在,我給大家講講林氏家族創業史。 煙草工業的興起成就了林氏家族的財富積累。

林在亭因當時家境貧窮,生有三子,長子名

德山、次子名仲山、三子名仁山。太平天國時期為避戰亂,率三子至永定撫市親友家刻苦學藝——打煙刀。

早在北宋年間,我國由菲律賓引進煙草,時稱瑞草,後從南雄地區引進永定縣,又稱南雄煙,那時煙草就成為該區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氏三兄弟當時看準煙草走俏個國的時機,抓住機遇,回家鄉洪坑自行經營,以3個銀元起家,辦起了第一家煙刀廠,字號“日升”。三兄弟團結奮鬥、艱苦創業,以質量、信譽為宗旨,因經營有方,3年中先後在鄰村創辦起10數個廠家。老大負責在各廠檢驗質量,老二負責外採,老三負責推銷。由於煙刀的工藝獨特、價廉物美,產品走俏全國。三兄弟在廣州、上海等城市設點推銷,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成了大富翁。

三兄弟致富後,四處修橋、築路、建涼亭、辦學校,為鄉鄰做了不少公益事業。1920_年民國總統黎元洪贈匾“里黨觀型”印緣於此。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14

泰寧是新興旅遊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20xx年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大會上,泰寧榮膺世界地質公園這一世界級品牌,成為福建繼武夷山之後的第二個世界級旅遊區。泰寧又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優秀旅遊縣、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單位,還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旅遊經濟開發區、省級旅遊度假區。泰寧世界地質公園面積492.5畝,目前已開發金湖、上清溪、狀元巖、貓兒山、九龍潭、金龍谷、泰寧古城七大景區,以水上丹霞、峽谷羣落、洞穴奇觀、原始生態為主要景觀特點,集奇異性、多樣性、休閒性、文化性為一身。有千姿百態的丹霞地貌與浩瀚湖水完美結合的百里金湖,有天為山欺、水求石放的上清溪峽谷深切曲流,有狀元名士深山苦讀的丹霞巖穴,有“閩中雄嶠”的福建境內第二高峯金鐃山,有被譽為“峽谷大觀園”的金龍谷,有江南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明代民居尚書第古建築羣,有“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懸空古剎甘露巖寺,有被文化部命名為“天下第一團”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梅林戲等。此外,泰寧還是全國21箇中央蘇區縣之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等都曾在此指揮紅軍作戰,留存有紅軍街、東方軍司令部舊址等大批革命歷史遺蹟,20xx年紅軍街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之一。]

20xx年1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會委報請國務院同意,將“中國丹霞”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所有材料報送世界遺產中心,泰寧和崀山等全國6大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區正式成為我國20xx年“申世遺”提名地。

泰寧作為青年時期丹霞景觀的典型代表,是中國東南諸省中丹霞地貌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擁有舉世罕見的“水上丹霞”、“峽谷大觀園”、“洞穴博物館”三大奇觀;地質遺蹟十分豐富,是研究中生代西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地質歷史構造演化的理想場所;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人文歷史積澱深厚。有關方面表示,福建省力爭通過申遺實現當地旅遊產業真正轉型升級,提升旅遊基礎設施、管理、服務水準,與國際接軌,最終將泰寧建成一個國際性的旅遊目的地。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15

大家好!首先我歡迎各位來泉州參觀、考察。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泉州就被譽為東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國的商人、學者、傳教士紛至踏來,因此給泉州留下了許多極為珍貴的歷史宗教遺蹟和古典建築。在泉州就並存着七種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婆羅門教、摩尼教等,這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館之稱,同時泉州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些都證明了當時泉州港經濟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今天我們第一站要參觀的是泉州偉大的古建築——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講到這裏也許各位來賓會提出疑問,洛陽橋應該在河南洛陽,此橋為何取名洛陽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現在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説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裏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洛陽江畔的洛陽橋頭。我們面前的這座橋就是聞名海內外的洛陽橋。當時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人們往返只能靠渡船過渡,每逢大風海潮,常常連人帶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為了祈求萬無一失地平安過渡,就把這個渡口稱為“萬安渡”,橋也因此稱之為“萬安橋”。據《泉州府志》記載,舊萬安渡是北宋慶曆初郡人李寵甃石作浮橋,後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洛陽橋始建於北宋皇佑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一萬四千多兩銀錢才建成。洛陽橋原長1200米,寬5米,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松樹七百棵。我們身後的這棵松樹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

當年主持修建洛陽橋者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傳蔡襄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聰明博學,十八歲高中狀元,遂本朝為官,但他從小受其母教誨,為官後要為郡人修橋,為民解難。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請回本府為官,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後為洛陽江水深浪大,難造橋基而日夜發愁。一天他突然夢見觀音大士指點他派人向海龍王求助。蔡襄一覺醒來十分驚奇,便給海神寫一封求助公文,問手下衙吏:“誰人下得海。”一個衙吏隨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姓夏得海,誤以為老爺叫他,隨口應答。於是派他前往海神處投遞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無回,便告別了妻子,買了一壺酒喝得大醉卧在海灘上,想讓潮水捲走了事,哪知一覺醒來,黃色的公文袋變成了紅色公文袋,於是連忙回來交給蔡襄,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着一個“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終於領悟了海龍王的啟示,當月甘一日酉時動工,果然此時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漲潮,橋基終於順利砌成。但是由於當時資金有限,橋的高度不夠,每逢洪水,橋面經常被淹沒。所以後來又傳説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為此橋出資增高三尺。李五為泉州大富商,由於他生活的奢侈和揮霍,被小人誣告,無故被抓往京城問罪。當他的囚車過洛陽橋時,水已淹沒路面,他很艱難地過了橋,因此他對天發誓,要是他能平安無事回鄉,一定出資將洛陽橋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後他順利回家,因此就出資將橋增高了三尺。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洛陽橋已經是經過修葺的,最後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帶領十九路軍路過泉州時修建的。

下面向各位來賓介紹一下有關洛陽橋的建築特點。早在北宋,我們的先民就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直到現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型基礎。所謂的筏型基礎就是沿着橋樑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的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後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為了鞏固橋基,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牡額外殼附着力強,繁生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樑工程的先例。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設備,就採用“浮運架樑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橋面大石板,顯示了我們先民建橋的非凡才智。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它有利於分水。洛陽橋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是我國古代橋樑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讚説:“洛陽橋是福建橋樑的狀元”。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16

各位團友,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集美鰲園景區。鰲園是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

庚先生親自主持興建的。如果團友您是福建人,那您一定對陳嘉庚先生的事蹟有所耳聞吧。如果不是,那也沒有關係,在到達景點時,小林想先簡單介紹下陳嘉庚先生的生平,這樣遊覽起來會更有意義。 陳嘉庚先生於1874年10月21日誕生在福建省同安縣集美漁村一個僑商家庭。十七歲時,奉父命去新加坡,在其父自營的“順安”米店學商。先生經商四十餘年,是東南亞大規模種植橡膠最早之一人,被譽為樹膠王國四功臣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經營實業,不謀私利,而是以振興祖國,服務社會為職志。庚先生身羈異邦,心懷鄉國。1920xx年(民國元年)先生回國,翌年2月即在家鄉創辦集美國小校。此後陸續增辦師範、中學、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校,設有圖書館、體育館、醫院等公用機構,統稱集美學校。 1920xx年11月30日在籌辦廈門大學的會上,他慷慨陳辭:願盡出所有家財,以辦教育,並親自回國經營,以冀將來事或成功,使海外富僑有所感動。 1961年3月陳老在北京彌留之際遺囑:“集美學校要繼續辦下去”、“中國台灣必須迴歸中國”。8月12日病逝,享年88歲。15日舉行公祭,廖承志致悼詞。公祭後起靈,由周恩來、朱德領先執紼,護送靈樞上靈車,用專列火車運載回集美。20日安葬在鰲園。

位於我們面前的鰲園,於1951年動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歷時十年之長,佔地面積約為9000平方米,耗資65萬元,主要由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陳嘉庚墓和四周圍牆石雕羣組成,鰲園原是一小島,三面臨海,西接陸地,因形狀似大鰲,鰲在閩南是吉祥長壽的象徵,所以稱此園為鰲園。那現在我們就去遊覽一下陳嘉庚先生耗盡十年時間完成的鰲園是什麼樣子的吧!

在進入大門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大門上有一幅楹聯,寫着“鰲載定教山盡

峙,園居寧世與相忘”, 上下聯首兩字相結合便正是“鰲園”, 步入園門 便是50米的長廊,左右兩邊鑲着青石鏤雕,分別刻有中國古代史和現代史,這是整個鰲園石雕羣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可謂是上乘之作。各 位團友請看,左邊的這24幅諸葛亮馬前課,據陳嘉庚先生解釋,這是諸葛亮早就對清代政府、民國成立、抗日戰爭以及毛澤東領導人民革命取得勝利的預卜,他相信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達了他對共產黨、毛主席的信賴和熱愛。

團友們請隨我前行,走到長廊的盡頭,可以看到頗具特色的―影雕。這些―影雕是福建省惠安縣近年來新開發的石雕新工藝,由於造型細膩、逼真,有如攝影圖片,故名影雕。請各位來賓往上看,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紀念碑,這是鰲園的主體建築,陳嘉庚先生獨具匠心,將碑高設計為28米,象徵中國共產黨從1920xx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所走過的20xx年曆程,展現了陳嘉庚先生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赤子情懷。

各位團友請看這“集美解放紀念碑”這幾個蒼勁有力、飄逸豪放的文字,誰能猜出這是哪位領袖所題嗎?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澤東主席所書的,再看這碑文,由284個文字組成,它是陳嘉庚先生於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書。 轉過屏壁右側向前走,前面就是陳嘉庚墓,整個墓呈龜形,龜在中國民間是吉祥、長壽的象徵。當年在陳嘉庚設計鰲園時並沒有設計自己的墓,到1955年時,一位參加建設鰲園的雕刻家認真地向陳嘉庚建議,這塊大石頭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臵,後來陳嘉庚先生經過多次勘察,認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視野開闊,是一塊風水寶地,他覺得,在他百年之後,能夠安息在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還認為,他逝世後骨肉融入故鄉的大地,與父老鄉親朝夕相伴,實現了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鄉”的夙願。墓周圍的石雕,描繪了陳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

各位團友,我們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了,鰲園就像一部百科全書,集政治、經濟、歷史、社會、文化、教育、藝術為一體,也是我們陳嘉庚先生用最後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強烈愛國情懷的豐碑,這一切不知給您們留下些什麼印象呢?不知小林今天的講解是否讓您們滿意呢?如果有機會,小林希望您們下次再帶上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最後謝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與信任!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17

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峯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峯巒起伏,巖石遍佈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里,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幷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台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

山門,老君巖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台,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着“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於宋代,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説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巖,千手巖又名觀音寺,它是因為供奉觀音像而得名。千手巖處在清源山的左峯,寺宇紅牆素瓦,顯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後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創始人釋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藝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藝術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觀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態極佳。兩旁壁上的十八羅漢畫像,神態各異,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巖寺中常年暮鼓晨鐘,香火不絕,寺前蒼松翠柏,峯石嶙峋,別有一番情趣。

彌陀巖,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谷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過了千手巖,沿古道拾級布上,經振衣亭即到彌陀巖山門,門柱鐫有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撰寫的一對楹聯:每慶安瀾堪縱目,時觀膏畝可停驂,可見這裏是登高望遠,把酒臨風的好去處。彌陀巖的仿木石構石室,建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內的元代石雕阿彌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鑿而成,高5.77米,寬2.5米,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莊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並排結咖跌坐於仰覆蓮花座上,主像通高約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為土蕃式樣:佛發螺鬢,上置寶嚴。面相上寬下窄,雙耳垂肩,肩寬腰細,均着袒右肩袈,並以袈裟一角搭於左肩上。衣紋用凸雕線條表示,雖歷經滄桑而線條依然明顯。石像均有圓形頭光及身光。中尊為釋迦像,又稱現在佛。左尊稱為藥師佛,即過去佛。右尊叫彌陀佛,是未來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彌陀巖西側興建“弘一大師之塔”,塔內安放着大師的舍利子。整座石塔與周圍空間、摩崖石刻、環境綠化渾然一體,更顯得莊嚴、肅穆,使前來瞻仰的人們倍生懷念之情。1991年3月公佈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丈坪,亦名遵巖、星台巖。位於清源洞東南。《閩書》載:宋高僧可遵所構,其地巨石偃亙,週數百武,故名。歷史上曾建有“枕雲亭”及3座石塔。明萬曆間,泉州太守姜志禮書“百丈坪”三個大字,十分壯觀。

清源天湖,其內大壩壩頂海拔368米,為雙曲石拱壩,壩高30米,壩頂長140米,寬2。8米,總庫容11。5萬立方米,最大水面120xx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觀工程。大壩雄偉壯觀,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峯林木倒映湖中,藍天白雲,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福建萬石巖導遊詞 篇18

古田鎮位於上杭縣的西北部,與新羅、連城兩縣交界,地形奇特,山清水秀,軍事有利防守,當年龍巖同往古田,只有一條崎嶇的山路,上下個二十里,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接下來,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會議會址的情況。古田會議會址初建於1848年,紅軍第一次挺進閩西,根據《少年先鋒隊隊歌》又將和聲國小改為曙光國小,而聞名中外的古田會議就是在這裏召開的。

各位,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帶好隨身貴重物品跟我下車,我們的遊覽時間為2小時,現在是9點,11點我們將在這裏集中乘車參觀下一個景點,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車是一輛藍百相間的旅遊中巴。

各位,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我們將要參觀遊覽的地方,你們看,在一片開闊的田野上,座落着一幢,莊嚴肅穆的祠堂,後山坡上,森林茂密,古樹參天。“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在綠蔭的襯托下,閃閃發光,那就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

在古田會議廣場,左側就是當年紅軍的閲兵場,場上設有司令台,1930年元旦,在此召開了別開生面的軍民聯歡會,演出結束後,朱德軍長還給了每位演員兩個銅板的壓歲錢,在往右看,那有一口飲水井和荷花池,這是當年毛澤東散步、休息、思考問題的地方。古田會址大門橫匾上書寫着“北郭風清”四個大字,大門兩側,刻着一幅對聯:“學術放西歐開笛子新智識,文章宗北郭振先生舊家風。”字裏行間透視出祠堂主人,學習,開放,振興的意識,體現了古田人民既學習西洋文明又不放棄傳統文化的辦學思想。進入紅漆木門,就是當年古田會議會場舊址,你們看4跟圓柱上張貼着字紙標語“中國共產黨萬歲”,“反對機會主義”,“反對盲動主義”,“反對逃跑主義”。大廳6列學生桌椅陳舊而整潔,左邊主席台上擺着兩張四方桌和一排長凳,牆上架着一塊黑板。黑板上方中央掛着石印的馬克思和列寧像,再上方掛着紅色會標“中國共產黨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會場下廳的三合地板有好幾處斑斑黑跡,這是當年古田會議召開期間,天氣寒冷,紅軍代表們衣裳單薄,代表們烤火取暖留下的痕跡.從這裏可以看到革命前輩沒當年創業的艱苦,我們再看左右兩邊的廂房,右側的第一間是毛澤東的臨時辦公室,房間陳設極為簡陋,只有一桌兩凳。當年毛澤東同志就在這裏批閲文件,接見與會代表。左側廂房第二間是朱德同志的臨時辦公室。

下面,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會議召開的情況和主要功績:

1920xx年12月28日至29日,這是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次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曙光國小召開。120多位紅軍黨代表,士兵代表以及地方幹部代表和婦女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毛澤東同志作了報告,並多次講話,朱德同志作了軍事報告,陳毅同志傳遞草的《古田會議決議》。

那麼古田會議的主要功績在於總結了中國紅軍建立兩年多的豐富經驗,糾正了中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從而奠定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基礎,使我軍同一切舊式劃清界限而開始成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它是我建黨建軍偉大的歷史進程的一個里程碑。可以説古田會議鑄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魂。了中央來信,並作了反對槍斃逃兵的講話。代表們經過熱烈的討論一致通過毛澤東親自主持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那麼古田會議的主要功績就在於總結了中國紅軍建立兩年多的豐富經驗,糾正了中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從而奠定了我軍的政治工作的基礎,使我軍同一切舊式劃清界限而開始成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它是我建黨建軍的一個里程碑。可以説古田會議鑄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koem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