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陝西導遊詞 >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通用24篇)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通用24篇)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團友: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通用24篇)

這天我們將遊覽被譽為“石作蓮花雲作台”的華山。華山又稱太華山,位於西安城東120公里的華陰市以南。

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五嶽之一,因山峯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1992年12月會山被評為全國風景名勝40佳之一。即使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朋友也會從一些搞笑的神話和掌故中瞭解到一些華山的狀況,如“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嶽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華山論劍”,以及近代的智取華山等,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説和故事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嚮往和崇拜。

華南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峯突兀,巍峨壯麗。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

説到奇,是它由一塊巨大的完整的花崗巖構成。古人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削成而四方,其廣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謂之“大奇”。華山共有五座主峯,其中東、西、南三峯最高,三峯鼎峙聳立,“勢飛向雲外,影倒黃河裏”,有“天外三峯”之稱。提到險,其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懸巖鐫刻的“全真巖”,三面臨空,上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懸巖上開鑿的千尺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異常。“自古華山一條路”。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10公里,逶迤曲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華山除了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之外,同時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人文景觀比比皆是。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題字、詩文、石刻就會使人流連忘返。

朋友們,我們此刻來到的就是玉泉院,據説因那裏的泉水與山頂的玉井相通,水質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它是攀登華山的必經之地。相傳為隱士陳摶所建。院內殿宇亭台、迴廊曲折,泉水淙淙,是遊賞勝地。玉泉院與我們一會將會見到的東道院、鎮嶽宮都是道教的活動場所,現共有殿宇53間。院中建築多是清代乾隆年間重新修建的。

各位朋友,我們此刻位於五峯之一就是北峯腳下,距華山谷口約10公里,那裏是華山山峪水流的源頭。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樹,也許是許多人都會認識它,對,就是青柯樹。那裏青柯樹在此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過青柯坪至迴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交從平坦的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盤旋而上,許多意志薄弱的遊客來到那裏都會回心轉意望山興歎無功而返。

朋友們,此刻我們已到達了北峯。經過了前面的三關,我想大家已經對華山的險有了必須的認識了吧。北峯雙名雲台峯,海拔1550米,那裏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雲狀,因恰似一座雲台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卻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峯的要樞。我們面前的這個小亭叫“軍魂亭”,此名來源於景片《智取華山》。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中峯。中峯又名玉女峯。傳説春秋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簫,優美的簫聲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愛慕,使她放下了奢華舒適的宮廷生活,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後二人修煉成仙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頭盆、捨身樹等。由於這則美麗的感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莊嚴、深沉之後又被賦於了一些浪漫與温柔。

經中峯,我陪同大家去東峯參觀。

東峯,又稱朝陽峯,峯頂有一個朝陽台,在此是觀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華山據傳是眾多神仙聚居的地方。道家仙境。傳説宋太祖趙匡胤與華山隱士陳摶老祖在一個孤峯,上有棋台,那就是他們下棋的地方。陳摶又叫希夷先生,是一個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經過商議,越匡胤以華山做賭注。結果輸給了陳摶,按事先訂立的條件,華山自此成為道家的道場且永有納糧。在東東峯的東崖上,有一天然圖案。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隻巨掌?這隻巨掌20餘丈,五指參差不齊,中指直貫頂峯,每當日光照射,五指躍然如懸圖上。這就是所謂的“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據説在很久以前,華山和中條山相連,右足登開中條山,給黃河開出一條通道,此刻我們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託華山時留下的指印。

南峯又名落雁峯,是華山最高峯,海拔2160米,來到那裏如臨仙境。正如古詩所云“惟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抬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那裏四周都是松林,雜以檜柏,迤邐數裏,濃陰密閉。此刻我們眼前看到的是險要之處就是第四險關“長空棧疲乏”。長空棧道懸空半壁,下臨深淵,是華山最險要處之一。沒有過人的膽量和堅定的意志,是不敢一遊的。峯頂有“太上泉”,池水青綠澄澈,常年不竭,俗稱“仰天池”。池崖上鐫刻甚多,多為明清和近代詩人所題。武俠小説《射鵰英雄傳》中描述的“華山論劍”大概也是發生在南峯。

我們此刻來到的是華山的精華部分。西峯,又稱蓮花峯,得名於峯頂翠雲廟前右側的那塊大石,其狀如蓮花,山峯奇撥峻峭,如刀切劍削,壁立千仞。此峯最高處有“摘星台”,登台俯瞰,秦川茫茫,藍天如洗,浩瀚無際,渭、洛二水如銀帶,北望黃河細如絲。唐代大詩人李白觀此景後曾寫下“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美麗詩句

此刻我們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石身有一條0。66米寬的裂縫,關於這條裂縫也有一個感人的傳説。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聖母與被玉帝打下凡世的金單璽相愛之後,結為夫妻。二郎神楊戩大罵其妹三聖母私配凡夫,違反天條,於是將三聖母壓在華山西峯頂的巨石下方,之後三聖母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沉香,沉香長大成人得知真相後,來到華山,戰勝楊戩,了壓在母親身上的巨石救出母親,全家得以全聚。這就是“劈山救母”神話發生的地方。

億萬年來鬼斧神工,造就了華山驚險壯麗的自然景觀,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詠頌,使華山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説,華山與華夏緊緊相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從關於華山的傳説、掌故中我們能夠看出,它不但博大、計策、典雅、深沉、嚴肅,而且幽默、詼諧,甚至還有一絲浪漫與温柔,這不正我們中華民族的寫照嗎?

到那裏呢,華山的遊覽也接近尾聲了,期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完美的回憶!!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我是旅遊團的導遊,大家能夠叫我小趙。我將帶領大家去一個美麗,壯觀的華山。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首之一,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陽市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巖。憑藉大自然風雲變化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神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大家趕上隊伍。華山向以險要而聞名於天下,其之陡險位居五嶽之首。常言道:“自古華山一條路”。一路行過,必經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上天梯、蒼龍嶺等絕險要道。

大家看這個,這個就是華山鬆。華山鬆,雄球花黃色,基部圍有數枚卵狀匙形鱗片……樹幹可割取樹脂;樹皮可提取栲膠;針葉可提煉芳香油;種子可食用也可榨油。

期望大家能度的過愉快的一天!下次我再和大家一齊旅遊!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是雪花旅遊團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趙。我將帶領大家去一個美麗,壯觀的華山。

華山,《水經注》裏説:“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 “花山”,因古代“花”、“華”通用,加上當地人的口音,故稱為華山。華山與華夏緊密相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據清朝學者章太炎考證,“華夏”、“中華”都是因華山得名。早在《尚書》中就有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記載有黃帝、堯、舜都曾到過華山巡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數十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的祭祀活動。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首之一,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陽市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巖。憑藉大自然風雲變化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神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大家趕上隊伍,華山向以險要而聞名於天下,其之陡險位居五嶽之首。常言道:“自古華山一條路”。一路行過,必經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上天梯、蒼龍嶺等絕險要道。

大家看這個,這個就是華山鬆。華山鬆,雄球花黃色,基部圍有數枚卵狀匙形鱗片……樹幹可割取樹脂;樹皮可提取栲膠;針葉可提煉芳香油;種子可食用也可榨油。

希望大家能度過愉快的一天!下次還能有機會再和大家一起旅遊!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4

各位團友,大家好,我現在給大家介紹的是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着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户,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的,它的歷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億年前,據《山海經》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峯,主峯有南峯“落雁”、東峯“朝陽”、西峯“蓮花”,三峯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裏”,人稱“天外三峯”。還有云台、玉女二峯相輔於側,36 小峯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謂的西京王氣之所繫。

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 20 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留下了無數名人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故事和古蹟。自隋唐以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遊記不下千餘篇,摩巖石刻多達上千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為大觀。而在華山諸多故事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有神話故事有“巨靈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蕭引鳳”等。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 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裏就有有關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遊的事蹟;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峯 ( 亦稱朝陽峯 ) ,朝陽台為最佳地點。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 210 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山的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貴賓: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華山旅遊!

我是西安神奇旅行社的導遊林蕊,大家我小林就可以,有幸成為大家的導遊,我非常高興,俗話説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估計已經修了50年我們才能同遊華山,希望在小林的帶領下,華山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首先我要講一下注意事項:

第一點:我們今天要參觀的華山是以險峻著稱天下,一定要注意安全。最主要是記住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不要翻閲護攔,不要到懸崖邊等危險的地方去遊覽或者照相。不要刻意的追求攝影家的效果。帶小孩子的遊客,一定要把孩子看好。

第二點:大家要注意集合時間,地點,以免耽擱行程。記住我的電話[1],隨時保持聯繫。華山的除了黃埔峪旅遊進山公路30分鐘沒有信號外,基本都有信號,有的地方信號好點,有的要差點的。

現在我給大家説説華山的概況。華山是秦嶺山脈的一部分,形成於距今7億年前,俗稱“西嶽”。漢武帝把地處五個方位的山封為神山,華山地處西方,故名“西嶽”。古代還為這5大名山對應了中國古代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華山在西方,屬金,華山的形狀剛好象是一個金元寶,到了華山北峯我讓大家在金庸華山論劍的地方和華山這個元寶合影。

華山得名北魏地理學家儷道元《水經注》裏所説是因為遠而望之,有若花狀,古代花和華通用,故名華山!

1996年華山的纜車的通車,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歷史,我們今天就是乘坐纜車登山。我們先要換乘華山進山專線車進山,我們現在車子行駛的是黃埔峪旅遊專線公路,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智取華山》這就是當年的尋找嚮導之路,從檢票處到華山索道的黃埔峪旅遊公路全長7.66公里,花費20xx萬人民幣。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名醫黃盧子曾經在這裏隱居修煉。黃盧子能喚黃龍潭中黃龍上天耕雲播雨,解除百姓之苦。給人看病,千里之外,只要告訴他病人姓名,就可以開出藥方解除病痛。

現在我們大家乘坐纜車上山,纜車是新加坡三特公司投資8000萬人民幣,採用的奧地利的設備,全長1525米,落差760米。一個纜車掛兜可以乘坐6個人

現在我們上了纜車就到華山的北峯,纜車下面的那條路就是智取華山路,現在是一條便道。1949年華山解放了,胡宗南保安6旅的旅長韓子佩帶領縣鄉民團400多人佔山為王,我們解放軍從正面根本打不上去,繞道後山,奇襲成功,根據這一事件拍的電影就叫做《奇襲華山》,後來周總理看了,説這件事情充分的表現瞭解放軍的智勇雙全,後來就改名《智取華山》。

我們現在可不要走平坦的路上北峯智取華山紀念亭,我們走智取華山路,也就是那邊的步行路一部分,我要看看大家有沒有恐高症,可不可以上華山的蒼龍嶺等的線路,他和其他路的坡度差不多,但是要短的多,你的身體如果適合爬山那我就讓你去,連這裏都征服不了,那上了北峯拍張照片我就要勸你下山了。

上山要走直線,感受華山的險,俗話説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要走之字型的路,安全容易掌握身體平衡。

到了北峯我們先穿過北峯飯店,可不要太着急,北峯飯店有張華山的地圖,我要給大家講講,一會上山的時候可能就走散了,我們要先熟悉一下地形才能夠征服華山呀!

這裏就是看地圖的位置,大家先不要着急,先不要看地圖,兩個屋檐之間看華山的東峯

象一個禿頭的老鷹,那裏是觀日出的最佳地點,一早擠滿了遊人,又稱朝陽峯。旁邊的哪個就是西峯,直直的,好象刀削的一樣,在智取華山的電影裏,是敵軍指揮部。也是神話傳説《寶蓮燈》的發生地。

現在我們大家轉身過來看這個地圖,看看華山頂部,是不是象個元寶。兩邊的突起就是東西二峯,中間突起就是華山的最高峯南峯,是傳説中的武林高手比武論劍的地方,還有華山第一險長空棧道。

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北峯,經過擦耳巖,天梯御道就到了蒼龍嶺,過了蒼龍嶺就是五雲峯金鎖關。金鎖關就是上面的四個峯東.西.南.中峯的必經之路。到了那裏你可以決定去看任何一個峯,也可以順道把四個峯都逛完。

我們是從黃埔峪進上來的,另外一條路叫做自古華山一條路。大家跟我再上幾個台階就可以看見自古華山一條路了。

大家現在往下面看,下面的羊腸小路就是從前上華山的畢竟之路了,從山腳走到北峯,大概要三四個小時呢!

再往上走就是鯉魚嘴,馬上就到北峯最高處了,有兩條路可以上去,魚背叫做步步高昇路,有驚無險,魚嘴叫做連年有餘路,非常平坦。大家可以自由選擇。

現在就到了北峯極頂,金庸先生20xx年曾經在這裏華山論劍,他在他的小説裏多次提到華山,可給華山的宣傳立下了汗馬功勞呀。同時這裏也是拍攝華山全景的最佳位置,給大家留點自由活動時間,一會們一起去爬蒼龍嶺!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6

這天我們將遊覽被譽為“石作蓮花雲作台”的華山。華山又稱太華山,位於西安城東120公里的華陰市以南。

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五嶽之一,因山峯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1992年12月會山被評為全國風景名勝40佳之一。即使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朋友也會從一些搞笑的神話和掌故中瞭解到一些華山的狀況,如“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嶽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華山論劍”,以及近代的智取華山等,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説和故事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嚮往和崇拜。

華南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峯突兀,巍峨壯麗。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

説到奇,是它由一塊巨大的完整的花崗巖構成。古人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削成而四方,其廣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謂之“大奇”。華山共有五座主峯,其中東、西、南三峯最高,三峯鼎峙聳立,“勢飛向雲外,影倒黃河裏”,有“天外三峯”之稱。提到險,其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懸巖鐫刻的“全真巖”,三面臨空,上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懸巖上開鑿的千尺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異常。“自古華山一條路”。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10公里,逶迤曲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華山除了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之外,同時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人文景觀比比皆是。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題字、詩文、石刻就會使人流連忘返。

朋友們,我們此刻來到的就是玉泉院,據説因那裏的泉水與山頂的玉井相通,水質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它是攀登華山的必經之地。相傳為隱士陳摶所建。院內殿宇亭台、迴廊曲折,泉水淙淙,是遊賞勝地。玉泉院與我們一會將會見到的東道院、鎮嶽宮都是道教的活動場所,現共有殿宇53間。院中建築多是清代乾隆年間重新修建的。

各位朋友,我們此刻位於五峯之一就是北峯腳下,距華山谷口約10公里,那裏是華山山峪水流的源頭。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樹,也許是許多人都會認識它,對,就是青柯樹。那裏青柯樹在此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過青柯坪至迴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交從平坦的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盤旋而上,許多意志薄弱的遊客來到那裏都會回心轉意望山興歎無功而返。

朋友們,此刻我們已到達了北峯。經過了前面的三關,我想大家已經對華山的險有了必須的認識了吧。北峯雙名雲台峯,海拔1550米,那裏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雲狀,因恰似一座雲台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卻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峯的要樞。我們面前的這個小亭叫“軍魂亭”,此名來源於景片《智取華山》。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中峯。中峯又名玉女峯。傳説春秋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簫,優美的簫聲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愛慕,使她放下了奢華舒適的宮廷生活,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後二人修煉成仙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頭盆、捨身樹等。由於這則美麗的感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莊嚴、深沉之後又被賦於了一些浪漫與温柔。

經中峯,我陪同大家去東峯參觀。

東峯,又稱朝陽峯,峯頂有一個朝陽台,在此是觀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華山據傳是眾多神仙聚居的地方。道家仙境。傳説宋太祖趙匡胤與華山隱士陳摶老祖在一個孤峯,上有棋台,那就是他們下棋的地方。陳摶又叫希夷先生,是一個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經過商議,越匡胤以華山做籌碼。結果輸給了陳摶,按事先訂立的條件,華山自此成為道家的道場且永有納糧。在東東峯的東崖上,有一天然圖案。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隻巨掌?這隻巨掌20餘丈,五指參差不齊,中指直貫頂峯,每當日光照射,五指躍然如懸圖上。這就是所謂的“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據説在很久以前,華山和中條山相連,右足登開中條山,給黃河開出一條通道,此刻我們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託華山時留下的指印。

南峯又名落雁峯,是華山最高峯,海拔2160米,來到那裏如臨仙境。正如古詩所云“惟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抬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那裏四周都是松林,雜以檜柏,迤邐數裏,濃陰密閉。此刻我們眼前看到的是險要之處就是第四險關“長空棧疲乏”。長空棧道懸空半壁,下臨深淵,是華山最險要處之一。沒有過人的膽量和堅定的意志,是不敢一遊的。峯頂有“太上泉”,池水青綠澄澈,常年不竭,俗稱“仰天池”。池崖上鐫刻甚多,多為明清和近代詩人所題。武俠小説《射鵰英雄傳》中描述的“華山論劍”大概也是發生在南峯。

我們此刻來到的是華山的精華部分。西峯,又稱蓮花峯,得名於峯頂翠雲廟前右側的那塊大石,其狀如蓮花,山峯奇撥峻峭,如刀切劍削,壁立千仞。此峯最高處有“摘星台”,登台俯瞰,秦川茫茫,藍天如洗,浩瀚無際,渭、洛二水如銀帶,北望黃河細如絲。唐代大詩人李白觀此景後曾寫下“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美麗詩句。

此刻我們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石身有一條0.66米寬的裂縫,關於這條裂縫也有一個感人的傳説。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聖母與被玉帝打下凡世的金單璽相愛之後,結為夫妻。二郎神楊戩大罵其妹三聖母私配凡夫,違反天條,於是將三聖母壓在華山西峯頂的巨石下方,之後三聖母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沉香,沉香長大成人得知真相後,來到華山,戰勝楊戩,了壓在母親身上的巨石救出母親,全家得以全聚。這就是“劈山救母”神話發生的地方。

億萬年來鬼斧神工,造就了華山驚險壯麗的自然景觀,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詠頌,使華山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説,華山與華夏緊緊相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從關於華山的傳説、掌故中我們能夠看出,它不但博大、計策、典雅、深沉、嚴肅,而且幽默、詼諧,甚至還有一絲浪漫與温柔,這不正我們中華民族的寫照嗎?

到那裏呢,華山的遊覽也接近尾聲了,期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完美的回憶!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團友,大家好,我現在給大家介紹的是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着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户,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的,它的歷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億年前,據《山海經》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峯,主峯有南峯“落雁”、東峯“朝陽”、西峯“蓮花”,三峯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裏”,人稱“天外三峯”。還有云台、玉女二峯相輔於側,36 小峯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謂的西京王氣之所繫。

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 20 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留下了無數名人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故事和古蹟。自隋唐以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遊記不下千餘篇,摩巖石刻多達上千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為大觀。而在華山諸多故事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有神話故事有“巨靈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蕭引鳳”等。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 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裏就有有關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遊的事蹟;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峯 ( 亦稱朝陽峯 ) ,朝陽台為最佳地點。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 210 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山的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8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遊覽的是以險峻著稱的西嶽華山。華山又稱太華山,位於西安城東120千米的華陰市以南。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五嶽之一,因山峯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華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峯突兀,巍峨壯麗。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峯,主峯有南峯“落雁”、東峯“朝陽”、西峯“蓮花”,三峯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裏”,人稱“天外三峯”。還有云台、玉女二峯相輔於側,36小峯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等景觀,均給人以仙境般的美感。

各位遊客朋友,華山不僅自然景觀美不勝收,人文景觀也令人震撼與歎服。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裏就有關於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遊的事蹟;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數十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華山還是道教名山,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華山留下了無數名人的足跡,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遊記和傳説故事不下千餘篇,摩巖石刻多達上千處。在華山諸多故事中,流傳最為廣泛的神話故事有“巨靈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簫引鳳”等。20xx年,華山景區以其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從玉泉院出發,去遊賞眾多驚險瑰麗的景觀。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青柯坪,請看東邊的一塊巨石,名叫“迴心石”,前面是華山第一道險境千尺幢,以前體弱者到此石處嚮導就勸其回頭下山,故有“迴心石”之名。民間還有一個傳説,説的是元朝道士賀志真帶領兩個徒弟在華山開道鑿洞,每鑿一洞,就讓給別人,這樣天長日久,兩個徒弟就有些不高興,認為本想跟師傅學點東西,現在不但沒學到什麼東西,而且天天吃苦鑿洞,這什麼時候是個頭啊?這天,師徒三人在南天門外懸空鑿洞時,兩個徒弟心懷叵測,砍斷繩索,眼看師傅墜人深淵。兩個徒弟隨即下山,當走到迴心石處與師傅相遇,因此知道師傅已經成仙,不是凡人了,於是悔恨不已,決心回心轉意,又隨師傅上山修煉。後來兩個徒弟也都修煉成仙了。

千尺幢是一條峭壁上的大裂縫,陷在兩旁的巨石之間,共370餘級台階,坡度極陡,每級台階的寬度不過三分之一的腳掌,幸好兩旁都有可助攀爬的鐵鏈。仰望天際,一線天開。俯視腳下,如臨深淵。石級頂端猶如井口,倘若把“井口”用鐵蓋蓋住,通往華山的道路便被堵塞,所以稱之為“太華咽喉”。

出千尺幢不遠是百尺峽,這裏是登華山的第二道險關。兩壁高聳,中間夾有一塊從天而降的巨石,上刻“驚心石”三個大字,遊人要從石下小路穿過,確實驚心動魄。此後還有仙人橋、俯渭崖、黑虎嶺等小險處,就到了登山的第三道險關老君犁溝,這是夾在陡峭石壁之間的一條溝狀險道,深不可測,有石級570有餘。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華山的精華部分——西峯。西峯,又稱蓮花峯,得名於峯頂翠雲廟前右側的那塊大石,其狀如蓮花,山峯奇拔峻峭,如刀切劍削,壁立千初。此峯最髙處有“摘星台”,登台俯瞰,秦川茫茫,藍天如洗,浩瀚無際,渭、洛二水如銀帶,北望黃河細如絲。唐代大詩人李白觀賞此景後曾寫下“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美麗詩句。西峯南崖有山脊與南峯相連,脊長300餘米,石色蒼黛,形態好像一條屈縮的巨龍,人稱屈嶺,也稱小蒼龍嶺,是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西峯上美麗景觀比比皆是,還有翠雲宮、蓮花洞、巨靈足、斧劈石、捨身崖等,並伴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説。其中,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傳最廣。峯上崖壁題刻遍佈,工草隸篆,琳琅滿目。峯北絕頂叫西石樓峯,峯上楊公塔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題詞。塔下巖石上有“枕破鴻蒙”題刻,是書法家王鐸手跡。特別是蓮花洞,也叫蓮花石,太乙蓮台,此石頭如蓮花瓣覆蓋石上,頂上的松樹在氣象站沒有砍去一半前,就像蓮花的蓮蓬一樣,很有意思!各位朋友,華山景區還有東峯、南峯、北峯等美景,請大家一邊攀登一邊欣賞,3小時後在山下停車場集中返回。好了,我的講解就到這裏,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歡迎大家再來華山。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9

各位團友,大家好,我現在給大家介紹的是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着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户,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的,它的歷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億年前,據《山海經》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峯,主峯有南峯“落雁”、東峯“朝陽”、西峯“蓮花”,三峯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裏”,人稱“天外三峯”。還有云台、玉女二峯相輔於側,36 小峯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謂的西京王氣之所繫。

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 20 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留下了無數名人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故事和古蹟。自隋唐以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遊記不下千餘篇,摩巖石刻多達上千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為大觀。而在華山諸多故事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有神話故事有“巨靈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蕭引鳳”等。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 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裏就有有關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遊的事蹟;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峯 ( 亦稱朝陽峯 ) ,朝陽台為最佳地點。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 210 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山的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10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首之一,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陽市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巖。憑藉大自然風雲變化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神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大家趕上隊伍。華山向以險要而聞名於天下,其之陡險位居五嶽之首。常言道:“自古華山一條路”。一路行過,必經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上天梯、蒼龍嶺等絕險要道。

大家看這個,這個就是華山鬆。華山鬆,雄球花黃色,基部圍有數枚卵狀匙形鱗片……樹幹可割取樹脂;樹皮可提取栲膠;針葉可提煉芳香油;種子可食用也可榨油。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11

各位團友:

這天我們將遊覽被譽為“石作蓮花雲作台”的華山。華山又稱太華山,位於西安城東120公里的華陰市以南。

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五嶽之一,因山峯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1992年12月會山被評為全國風景名勝40佳之一。即使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朋友也會從一些搞笑的神話和掌故中瞭解到一些華山的狀況,如“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嶽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華山論劍”,以及近代的智取華山等,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説和故事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嚮往和崇拜。

華南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峯突兀,巍峨壯麗。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

説到奇,是它由一塊巨大的完整的花崗巖構成。古人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削成而四方,其廣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謂之“大奇”。華山共有五座主峯,其中東、西、南三峯最高,三峯鼎峙聳立,“勢飛向雲外,影倒黃河裏”,有“天外三峯”之稱。提到險,其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懸巖鐫刻的“全真巖”,三面臨空,上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懸巖上開鑿的千尺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異常。“自古華山一條路”。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10公里,逶迤曲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華山除了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之外,同時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人文景觀比比皆是。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題字、詩文、石刻就會使人流連忘返。

朋友們,我們此刻來到的就是玉泉院,據説因那裏的泉水與山頂的玉井相通,水質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它是攀登華山的必經之地。相傳為隱士陳摶所建。院內殿宇亭台、迴廊曲折,泉水淙淙,是遊賞勝地。玉泉院與我們一會將會見到的東道院、鎮嶽宮都是道教的活動場所,現共有殿宇53間。院中建築多是清代乾隆年間重新修建的。

各位朋友,我們此刻位於五峯之一就是北峯腳下,距華山谷口約10公里,那裏是華山山峪水流的源頭。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樹,也許是許多人都會認識它,對,就是青柯樹。那裏青柯樹在此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過青柯坪至迴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交從平坦的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盤旋而上,許多意志薄弱的遊客來到那裏都會回心轉意望山興歎無功而返。

朋友們,此刻我們已到達了北峯。經過了前面的三關,我想大家已經對華山的險有了必須的認識了吧。北峯雙名雲台峯,海拔1550米,那裏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雲狀,因恰似一座雲台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卻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峯的要樞。我們面前的這個小亭叫“軍魂亭”,此名來源於景片《智取華山》。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中峯。中峯又名玉女峯。傳説春秋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簫,優美的簫聲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愛慕,使她放下了奢華舒適的宮廷生活,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後二人修煉成仙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頭盆、捨身樹等。由於這則美麗的感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莊嚴、深沉之後又被賦於了一些浪漫與温柔。

經中峯,我陪同大家去東峯參觀。

東峯,又稱朝陽峯,峯頂有一個朝陽台,在此是觀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華山據傳是眾多神仙聚居的地方。道家仙境。傳説宋太祖趙匡胤與華山隱士陳摶老祖在一個孤峯,上有棋台,那就是他們下棋的地方。陳摶又叫希夷先生,是一個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經過商議,越匡胤以華山做賭注。結果輸給了陳摶,按事先訂立的條件,華山自此成為道家的道場且永有納糧。在東東峯的東崖上,有一天然圖案。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隻巨掌?這隻巨掌20餘丈,五指參差不齊,中指直貫頂峯,每當日光照射,五指躍然如懸圖上。這就是所謂的“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據説在很久以前,華山和中條山相連,右足登開中條山,給黃河開出一條通道,此刻我們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託華山時留下的指印。

南峯又名落雁峯,是華山最高峯,海拔2160米,來到那裏如臨仙境。正如古詩所云“惟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抬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那裏四周都是松林,雜以檜柏,迤邐數裏,濃陰密閉。此刻我們眼前看到的是險要之處就是第四險關“長空棧疲乏”。長空棧道懸空半壁,下臨深淵,是華山最險要處之一。沒有過人的膽量和堅定的意志,是不敢一遊的。峯頂有“太上泉”,池水青綠澄澈,常年不竭,俗稱“仰天池”。池崖上鐫刻甚多,多為明清和近代詩人所題。武俠小説《射鵰英雄傳》中描述的“華山論劍”大概也是發生在南峯。

我們此刻來到的是華山的精華部分。西峯,又稱蓮花峯,得名於峯頂翠雲廟前右側的那塊大石,其狀如蓮花,山峯奇撥峻峭,如刀切劍削,壁立千仞。此峯最高處有“摘星台”,登台俯瞰,秦川茫茫,藍天如洗,浩瀚無際,渭、洛二水如銀帶,北望黃河細如絲。唐代大詩人李白觀此景後曾寫下“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美麗詩句。

此刻我們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石身有一條0。66米寬的裂縫,關於這條裂縫也有一個感人的傳説。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聖母與被玉帝打下凡世的金單璽相愛之後,結為夫妻。二郎神楊戩大罵其妹三聖母私配凡夫,違反天條,於是將三聖母壓在華山西峯頂的巨石下方,之後三聖母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沉香,沉香長大成人得知真相後,來到華山,戰勝楊戩,了壓在母親身上的巨石救出母親,全家得以全聚。這就是“劈山救母”神話發生的地方。

億萬年來鬼斧神工,造就了華山驚險壯麗的自然景觀,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詠頌,使華山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説,華山與華夏緊緊相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從關於華山的傳説、掌故中我們能夠看出,它不但博大、計策、典雅、深沉、嚴肅,而且幽默、詼諧,甚至還有一絲浪漫與温柔,這不正我們中華民族的寫照嗎?

到那裏呢,華山的遊覽也接近尾聲了,期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完美的回憶!!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貴賓: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華山旅遊!

我是西安神奇旅行社的導遊林蕊,大家我小林就可以,有幸成為大家的導遊,我非常高興,俗話説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估計已經修了50年我們才能同遊華山,希望在小林的帶領下,華山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首先我要講一下注意事項:

第一點:我們今天要參觀的華山是以險峻著稱天下,一定要注意安全。最主要是記住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不要翻閲護攔,不要到懸崖邊等危險的地方去遊覽或者照相。不要刻意的追求攝影家的效果。帶小孩子的遊客,一定要把孩子看好。

第二點:大家要注意集合時間,地點,以免耽擱行程。記住我的電話,隨時保持聯繫。華山的除了黃埔峪旅遊進山公路30分鐘沒有信號外,基本都有信號,有的地方信號好點,有的要差點的。

現在我給大家説説華山的概況。華山是秦嶺山脈的一部分,形成於距今7億年前,俗稱“西嶽”。漢武帝把地處五個方位的山封為神山,華山地處西方,故名“西嶽”。古代還為這5大名山對應了中國古代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華山在西方,屬金,華山的形狀剛好象是一個金元寶,到了華山北峯我讓大家在金庸華山論劍的地方和華山這個元寶合影。

華山得名北魏地理學家儷道元《水經注》裏所説是因為遠而望之,有若花狀,古代花和華通用,故名華山!

1996年華山的纜車的通車,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歷史,我們今天就是乘坐纜車登山。我們先要換乘華山進山專線車進山,我們現在車子行駛的是黃埔峪旅遊專線公路,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智取華山》這就是當年的尋找嚮導之路,從檢票處到華山索道的黃埔峪旅遊公路全長7.66公里,花費20xx年華山解放了,胡宗南保安6旅的旅長韓子佩帶領縣鄉民團400多人佔山為王,我們解放軍從正面根本打不上去,繞道後山,奇襲成功,根據這一事件拍的電影就叫做《奇襲華山》,後來周總理看了,説這件事情充分的表現瞭解放軍的智勇雙全,後來就改名《智取華山》。

我們現在可不要走平坦的路上北峯智取華山紀念亭,我們走智取華山路,也就是那邊的步行路一部分,我要看看大家有沒有恐高症,可不可以上華山的蒼龍嶺等的線路,他和其他路的坡度差不多,但是要短的多,你的身體如果適合爬山那我就讓你去,連這裏都征服不了,那上了北峯拍張照片我就要勸你下山了。

上山要走直線,感受華山的險,俗話説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要走之字型的路,安全容易掌握身體平衡。

到了北峯我們先穿過北峯飯店,可不要太着急,北峯飯店有張華山的地圖,我要給大家講講,一會上山的時候可能就走散了,我們要先熟悉一下地形才能夠征服華山呀!

這裏就是看地圖的位置,大家先不要着急,先不要看地圖,兩個屋檐之間看華山的東峯象一個禿頭的老鷹,那裏是觀日出的最佳地點,一早擠滿了遊人,又稱朝陽峯。旁邊的哪個就是西峯,直直的,好象刀削的一樣,在智取華山的電影裏,是敵軍指揮部。也是神話傳説《寶蓮燈》的發生地。

現在我們大家轉身過來看這個地圖,看看華山頂部,是不是象個元寶。兩邊的突起就是東西二峯,中間突起就是華山的最高峯南峯,是傳説中的武林高手比武論劍的地方,還有華山第一險長空棧道。

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北峯,經過擦耳巖,天梯御道就到了蒼龍嶺,過了蒼龍嶺就是五雲峯金鎖關。金鎖關就是上面的四個峯東.西.南.中峯的必經之路。到了那裏你可以決定去看任何一個峯,也可以順道把四個峯都逛完。

我們是從黃埔峪進上來的,另外一條路叫做自古華山一條路。大家跟我再上幾個台階就可以看見自古華山一條路了。

大家現在往下面看,下面的羊腸小路就是從前上華山的畢竟之路了,從山腳走到北峯,大概要三四個小時呢!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13

華山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120公里的華陰市境內,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説法。 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210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幾大主峯各有特色,如西峯絕壁,東峯日出,南峯奇鬆,北峯雲霧。

華山以其峻峭吸引了無數遊覽者。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而且有古鬆相映,更是別具一格。山峯秀麗,又形象各異,如似韓湘子趕牛、金蟾戲龜、白蛇遭難……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澗的水簾瀑布,更是妙趣橫生。並且華山還以其巍峨挺拔屹立於渭河平原。東、南、西三峯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詩人張喬在他的詩中寫道:"誰將依天劍,削出倚天峯。"都是針對華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進華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僅330-400米,而華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為1700多米,山勢巍峨,更顯其挺拔。

華山距西安咸陽機場138公里,機場沒有直達華山的班車,一般需要在西安坐車前往華山。 華山有兩個火車站:華山火車站和華山北站。隴海線上各站可乘普通火車在華山站下車。發自西安的動車和高鐵則停靠在華山北站。 西安火車站與西安城東客運站均有發往華山的班車或旅遊專線車。 華山景區內部交通主要為索道。

華山四季景色神奇多變,不同的季節可以欣賞到“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 春季雨足霧稀,萬物初醒,山花爛漫,是踏青訪春的好去處;夏季能見度高,氣候涼爽宜人,可看到日出和山間瀑布,時常伴有云海出現,歎“但聞人語聲,不見有來人”之幽境;秋季温度適中,紅葉滿山,山崖為底鬆檜為墨,一抹絢爛令人心顫,是登山的最佳季節;冬季白雪皚皚,雪淞峭壁遠山相望,給人以仙境美感。而日出則是華山一年四季都不可少的景緻。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14

各位團友,大家好,我現在給大家介紹的是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着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户,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的,它的歷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億年前,據《山海經》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峯,主峯有南峯“落雁”、東峯“朝陽”、西峯“蓮花”,三峯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裏”,人稱“天外三峯”。還有云台、玉女二峯相輔於側,36 小峯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謂的西京王氣之所繫。

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 20 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留下了無數名人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故事和古蹟。自隋唐以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遊記不下千餘篇,摩巖石刻多達上千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為大觀。而在華山諸多故事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有神話故事有“巨靈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蕭引鳳”等。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 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裏就有有關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遊的事蹟;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峯 ( 亦稱朝陽峯 ) ,朝陽台為最佳地點。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 210 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山的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15

各位貴賓: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華山旅遊!

我是西安神奇旅行社的導遊林蕊,大家我小林就可以,有幸成為大家的導遊,我非常高興,俗話説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估計已經修了50年我們才能同遊華山,希望在小林的帶領下,華山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首先我要講一下注意事項:

第一點:我們今天要參觀的華山是以險峻著稱天下,一定要注意安全。最主要是記住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不要翻閲護攔,不要到懸崖邊等危險的地方去遊覽或者照相。不要刻意的追求攝影家的效果。帶小孩子的遊客,一定要把孩子看好。

第二點:大家要注意集合時間,地點,以免耽擱行程。記住我的電話[1],隨時保持聯繫。華山的除了黃埔峪旅遊進山公路30分鐘沒有信號外,基本都有信號,有的地方信號好點,有的要差點的。

現在我給大家説説華山的概況。華山是秦嶺山脈的一部分,形成於距今7億年前,俗稱“西嶽”。漢武帝把地處五個方位的山封為神山,華山地處西方,故名“西嶽”。古代還為這5大名山對應了中國古代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華山在西方,屬金,華山的形狀剛好象是一個金元寶,到了華山北峯我讓大家在金庸華山論劍的地方和華山這個元寶合影。

華山得名北魏地理學家儷道元《水經注》裏所説是因為遠而望之,有若花狀,古代花和華通用,故名華山!

1996年華山的纜車的通車,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歷史,我們今天就是乘坐纜車登山。我們先要換乘華山進山專線車進山,我們現在車子行駛的是黃埔峪旅遊專線公路,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智取華山》這就是當年的尋找嚮導之路,從檢票處到華山索道的黃埔峪旅遊公路全長7.66公里,花費20xx萬人民幣。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名醫黃盧子曾經在這裏隱居修煉。黃盧子能喚黃龍潭中黃龍上天耕雲播雨,解除百姓之苦。給人看病,千里之外,只要告訴他病人姓名,就可以開出藥方解除病痛。

現在我們大家乘坐纜車上山,纜車是新加坡三特公司投資8000萬人民幣,採用的奧地利的設備,全長1525米,落差760米。一個纜車掛兜可以乘坐6個人。

現在我們上了纜車就到華山的北峯,纜車下面的那條路就是智取華山路,現在是一條便道。1949年華山解放了,胡宗南保安6旅的旅長韓子佩帶領縣鄉民團400多人佔山為王,我們解放軍從正面根本打不上去,繞道後山,奇襲成功,根據這一事件拍的電影就叫做《奇襲華山》,後來周總理看了,説這件事情充分的表現瞭解放軍的智勇雙全,後來就改名《智取華山》。

我們現在可不要走平坦的路上北峯智取華山紀念亭,我們走智取華山路,也就是那邊的步行路一部分,我要看看大家有沒有恐高症,可不可以上華山的蒼龍嶺等的線路,他和其他路的坡度差不多,但是要短的多,你的身體如果適合爬山那我就讓你去,連這裏都征服不了,那上了北峯拍張照片我就要勸你下山了。

上山要走直線,感受華山的險,俗話説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要走之字型的路,安全容易掌握身體平衡。

到了北峯我們先穿過北峯飯店,可不要太着急,北峯飯店有張華山的地圖,我要給大家講講,一會上山的時候可能就走散了,我們要先熟悉一下地形才能夠征服華山呀!

這裏就是看地圖的位置,大家先不要着急,先不要看地圖,兩個屋檐之間看華山的東峯

象一個禿頭的老鷹,那裏是觀日出的最佳地點,一早擠滿了遊人,又稱朝陽峯。旁邊的哪個就是西峯,直直的,好象刀削的一樣,在智取華山的電影裏,是敵軍指揮部。也是神話傳説《寶蓮燈》的發生地。

現在我們大家轉身過來看這個地圖,看看華山頂部,是不是象個元寶。兩邊的突起就是東西二峯,中間突起就是華山的最高峯南峯,是傳説中的武林高手比武論劍的地方,還有華山第一險長空棧道。

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北峯,經過擦耳巖,天梯御道就到了蒼龍嶺,過了蒼龍嶺就是五雲峯金鎖關。金鎖關就是上面的四個峯東.西.南.中峯的必經之路。到了那裏你可以決定去看任何一個峯,也可以順道把四個峯都逛完。

我們是從黃埔峪進上來的,另外一條路叫做自古華山一條路。大家跟我再上幾個台階就可以看見自古華山一條路了。

大家現在往下面看,下面的羊腸小路就是從前上華山的畢竟之路了,從山腳走到北峯,大概要三四個小時呢!

再往上走就是鯉魚嘴,馬上就到北峯最高處了,有兩條路可以上去,魚背叫做步步高昇路,有驚無險,魚嘴叫做連年有餘路,非常平坦。大家可以自由選擇。

現在就到了北峯極頂,金庸先生20xx年曾經在這裏華山論劍,他在他的小説裏多次提到華山,可給華山的宣傳立下了汗馬功勞呀。同時這裏也是拍攝華山全景的最佳位置,給大家留點自由活動時間,一會們一起去爬蒼龍嶺!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16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蓮花佛國----九華山旅遊!

下面呢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

我們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是我們安徽省”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主要景區。這裏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並稱為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我們的九華山呢其實原來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九子山,因為九華山山峯秀麗,高出雲層的山峯有九座,因此叫做九子山。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過此地,先後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華山之名因此而得並且一直用到了今天。

九華山宗教活動歷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華山發展,佛教更加興盛。在唐朝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東來,遍訪名山,最後選在了我們的九華山修行。夜間露宿在山上的山洞裏。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餓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黃精。最後在他99歲的時候圓寂。佛教界認為他生前苦行,圓寂後與佛經裏所記載的地藏菩薩相合,尊為地藏菩薩應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時候姓金,所以大家都稱為金地藏。九華山也就自此被闢為地藏菩薩的道場。唐代後,九華山佛教聲明漸著,經過歷朝歷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經有150多座了。祗圓寺,東崖寺,百歲宮,甘露寺四大叢林,香火之盛甲天下。改革開放以後,古老的佛山舊貌重輝。現有寺院90多座,僧侶600多人。是一個特色鮮明和有重要影響的佛教聖地。

下面我們進入的是九華街景區,首先就看到一座石門坊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築。橫額上鐫刻着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聖境”四個大。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坊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呢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是修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在這裏呢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我們一起步入仙境之中!

大家看,過了橋正面就是祗園寺的大殿。祗園寺是國家重點寺院,規模是九華山四大叢林裏最大的了。也是唯一的一座叢林寺院,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講堂和藏經樓等十餘座單體建築組成,是典型的組合式建築。它的山門偏離了大殿中軸線,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啊歪置山門是頗有講究的,一來呢是為了辟邪,二來是門向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寶殿琉璃碧瓦,飛檐翹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廟的前院牆上有一條石刻“泰山石敢當”5個大十分醒目,大家來猜猜看這是做什麼用的啊?

呵呵,既然大家猜不出來那我就公佈謎底啦,這個呢是我們祗園寺獨有的,是用來辟邪鎮妖的,大家記住了嗎?好,現在我們遊覽下一個景點。

朋友們:現在我們上車,我陪各位去參觀閔園景區。為什麼叫“閔園”呢?據傳唐代這裏有一户姓閔的,產業豐盈,這方圓百里都是閔員外的。金地藏初來九華山時曾向閔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傳至今。後來閔公父子皈依佛門,閔氏沒有後代,於今九華山沒有一户姓閔的人家。

閔園景區

朋友們:現在我們上車,我陪各位去參觀閔園景區。為什麼叫“閔園”呢?據傳唐代這裏有一户姓閔的,產業豐盈,這方圓百里都是閔員外的。金地藏初來九華山時曾向閔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傳至今。後來閔公父子皈依佛門,閔氏沒有後代,於今九華山沒有一户姓閔的人家。閔園景區位於天台景區西麓,與九華街隔峯對峙,為南北走向的大峽谷,面積約遠平方公里,是一個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型遊覽區。這裏田園山莊秀美,環境清幽,四季宜人,是療養、度假理想之地。

閔園至拜經台索道現在我們在閔園至拜經台索道下站,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索道情況。該索道1993年動工,1994年10月正式營運。下站位於鳳凰鬆上方,上站設在拜經台,全長1350米,高差476米,為單線脈動循環吊廂式,吊廂6組計18只,單向運輸能力為340人/小時。原為國產設備,1999年引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奧地利名牌產品,更換了鋼繩和吊廂,性能先進,安全可靠。公司實行規範管理,先後榮獲國家旅遊局、共青團中央聯合命名的”全國青年文明號”、省級文明單位、省安全文明生產生活區示範點和省婦聯授予的”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該索道連接九華山兩個重點景區,上有國家和省級重點寺院天台寺和拜經台,下有聞名遐邇的鳳凰鬆,羣峯環抱,蒼翠欲滴,乘索道觀天台、閔園風光,盡收眼底。

閔園竹海閔園區秀竹叢生,遍覆崗巒,面積達160公頃,號稱閔園竹海。竹林依山起伏,碧波盪漾,清風吹拂,滿山和鳴,不是大海勝似大海;林中房舍,白牆褐瓦,如海中珠寶,時隱時現;竹林中小徑縱橫,花香鳥語,空氣香甜,清幽至極。朋友,你們大多生活在城市,每天忙碌在高樓大廈和車海人流之中,希望你們有機會到竹海中走一走,體味一下這竹海的詩情畫意。竹子全身都是寶。九華山閔園竹海,久負盛名,它為山民創造財富,為旅遊帶來生機,是九華山生態旅遊、綠色旅遊最佳境地。

九華山鳳凰鬆

鳳凰古鬆“鳳凰展翅”於青山綠水間,為九華佛地一大自然奇觀。鬆高7。8米,胸徑1米,主幹扁平翹首,如鳳凰冠;兩股支幹一高一低狀似鳳凰尾。根部周圍綠草如茵,鬆尾下有一大圓石,人稱“鳳凰蛋”。據説古鬆已有14園園餘年歷史,如今幹挺、枝繁、葉茂。國畫大師李可染稱譽此鬆為”天下第一鬆”。九華山對外開放後,管理部門加強對古鬆的保護,設護鬆欄杆,闢鳳凰鬆廣場,新建高檔旅遊公廁,提高了景點的品位。鳳凰古鬆以古著稱,以形取勝,歷千年風雨滄桑,風韻猶存,象徵九華佛山古老而又年輕。古鬆和鳳凰護持佛教名山,流傳着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李錕《鳳凰鬆》詩云:“畢竟人間第一鬆,風姿不與眾鬆同。田田羽《如翔鳳,矮矮鱗枝若袞龍。幾度風霜猶鬱郁,千年風雨更葱葱。且看古鬆凌雲志,振翅寥寥望太空。”如今,鳳凰古鬆正展開雙翅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遊人。

閔園民居在閔園峽谷中有上、中、下三處民居,散居與羣居相結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剛才我們在車上看到的上閔園十多户人家,沿九閔公路散居,皖南民居風格,依山而建,白牆褐瓦,一律為新建的平房或兩層樓宇。它們點綴青山峽谷,給人以清心悦目、和諧及富有朝氣之感。中閔園近百户,以山崗為界分兩處集中居住。你們看:那樓宇和平房鱗次櫛比,商店林立,巷弄相連,民居與庵堂精舍渾成一體。這裏似街不是街,是村又似城,以鳳凰鬆廣場為中心,家家經商,人人從事旅遊業。一吳姓人家年年都寫着這樣一副對聯:“半是鄉村半是鎮,亦商亦賈亦為農。”這副對聯道出了九華山鄉民經營致富的發展方向,讓人回味。下閔園20多户集中居住下閔園坡谷,依山而建,朝向不一,高樓聳立,平房點綴,整個村莊掩映在叢林竹海之間,生機蓬勃。目前九華鎮正在興修中閔園至下閔園的生態觀光電瓶車道,長員援4公里,路基寬猿援4米,水泥路面寬2援4米,中有兩個會車道,已備源部電瓶車,每部15座,時速20公里。這為開闢下閔園得天獨厚的度假資源,建立高品味休閒度假區,創造了便利條件。屆時這裏的居民,家家都是家庭旅館和農户療養院。

閔園尼庵閔園有20多座尼庵,尼眾集中,建築特色鮮明。小型尼庵僅一、二進,單門獨:、廟舍合一,中為佛堂,兩廂是居室。中等規模的一般為兩進廳堂式樓宇,中設天井,內落水,有的加大一些深度和高度,風格不變。這些尼庵一律白牆褐瓦、小外窗、馬頭牆,寓佛殿、居室於一體,生活十分方便。尼庵一般都置:落,內有花房或菜畦,綠蔭環抱,環境清幽。閔園尼庵為九華山皖南民居式寺廟建築的代表,建築特色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白牆褐瓦、馬頭牆,天井院落雜迴廊。地板樓板隔牆板,正廳供佛居兩廂。”每座尼庵一般為師徒兩人,早、晚誦經禮佛,間或種菜、摘茶,一心護佛,生活恬適。下面我們去參觀幾處代表性尼庵。

香山茅蓬安徽省重點寺院,位於中閔園東南,民房三開間。殿內供釋迦牟尼玉佛員尊。院牆內外有藥草、奇花,院內兩顆古牡丹,枝繁葉茂,每年開花達數百朵,尤為名貴。有一泓山泉,匯成員米見方的泉水井,院牆砌在井口橫石條上,故有”井泉”之稱。茅蓬堂中有一副對聯:“香焚小樓傳經語,鳥喚翠林聞香山。”住持尼性妙1937年住香山茅蓬,專修淨土,持戒精嚴,60餘年未下過九華山。_年96歲時圓寂,荼毗後有眾多舍利出現,是九華山佛教界公認的當今淨土宗大德。

勝鬘精舍 這個”鬘”比較特別。據説印度波斯匿王之女、阿逾?國之王妃,承佛威而説”勝鬘經”(簡稱《獅子吼經》),宣講大乘佛教”一乘真實”和”如來藏法身”説。”勝鬘”源出於此。該精舍為安徽省重點寺院,位於中閔園西,又名安樂堂。殿坐東朝西,木質構架,小石塊壘牆。:前有大片茶地,院內有菜地、花房,清幽恬適,環境優美。

九華蓮社位於鳳凰鬆南側,安徽省重點寺院。民居式,小石塊壘牆,木質構架,二進、四開間,有禪房數間。為九華山佛教接待社,閔園尼眾常聚此議事,時有香客留宿。殿內有一副對聯:“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奔東西。”原來佛教與人交往,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副對聯韻味十足。

九蓮精舍位於中閔園東南。大殿供奉苑尊緬甸玉佛坐像,系廣東汕頭7位居士敬獻。三尊大佛、四大菩薩和十八羅漢齊全,玉佛背面有海島觀音木雕像。該殿兩層樓宇,大殿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是閔園區規模最大的尼庵。

接引庵位於華嚴嶺東、中閔園西,從九華街步行上天台必經之地。四開間平房,內有菜地和花圃,龍溪河從庵東經過,流水潺潺。該庵地處十路口,接引香客和遊人,殿內門聯是:“接從修行路,引開方便門。”別有情趣。

還有其他一些尼庵,也都很有特色,不再一一帶大家去看了。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尼庵都集中在閔園呢?這要説一點九華山佛教歷史。據史料記載,金地藏開創道場時,九華山曾有尼姑居住。此後一千多年,沒有尼姑住山修行的文記載。九華山為名山佛地,清規戒律較多,當時婦女都不準上九華街。民國時期心堅和尚擔任九華山佛教會會長,他很有創見,主張九華山也要收尼眾,直到民國遠年九華山才有尼姑居住。九華街區大廟都是和尚當家,於是就在閔園建尼庵。閔園是塊風水寶地,青山綠水,有利於禪修,又不受干擾,於是尼庵越建越多,成為尼庵居住羣。但在閔園也有一座大廟,那就是上天台石階路邊的全國重點寺院“慧居禪寺”。現在我陪大家去看看吧。

慧居禪寺位於中閔園東天台西麓,全國重點寺院。由韋馱殿、彌勒殿、地藏殿等組成,初具叢林規模。抗日戰爭時,青陽中學曾遷移到此。殿內十八羅漢坐像工藝精湛,造型生動,為安徽省重點保護文物。寺內楹聯遠近聞名,非同凡響,其一:“前後三三參交凡聖,峯巒九九名重東南。”其二:“長江此仙塹,雲海茫茫,時聞天風傳塔語;九華真佛國,梵宮巍峻,日看神嶺散爐煙。”對仗工整,文采飛揚,與滿堂金佛交相輝映。1997年在大殿南山坡建藏經樓和山門殿,宮殿建築,氣勢恢宏。藏經樓下置九天聖母殿,為全山獨有。九天聖母傳説是天上的娘娘,本屬道教傳説,佛道相融也體現了九華山文化特色。

華嚴洞由慧居寺北下行,穿行林中小徑,片刻即到華嚴洞。安徽省重點寺院,由海慧寺、毗盧茅蓬和華嚴洞組成。華嚴洞為九華山名洞之一。天然石洞坐南朝北,呈窩掌狀,面積35平方米。前有門樓,門額”華嚴古洞”。內供佛像,香煙繚繞。東側為禪房,上有樓閣,窗明几淨。海慧寺和毗盧茅蓬建於清光緒年間,後因戰亂部分毀壞,現為民國時建築,民居風格,古樸典雅。兩寺與古洞相依,松竹環抱,翠綠蔭濃,溪水潺潺,木魚聲聲,大有”深山藏古剎”之意趣。”華嚴佛地蒼茫事,古洞煙霞感慨中。”這裏的古洞風光,確實令人感慨。

茗地源茶產於中、下閔園。閔園古稱“茗地源”,茶因此得名。春夏之間萌?始發,旗槍不展;又因生長在海拔600米左右峽谷中。多有云霧繚繞,飽吸蘭花香氣,品質純美。沖泡之後,香氣清醇,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醇甘甜,《底鮮嫩厚實,宛若蘭花綻放。茗地源茶歷史悠久,九華毛峯為古代極品茶品種之一。《安徽通志?植物考》載:“茗地源茶,出九華山閔園陰谷中,春夏之間萌?始發,故旗槍不大展,亦不可多得。”閔園盛產茶葉,茶季來臨,男女老幼均採茶,寺庵僧眾也忙於採茶。施智泉《採茶曲》寫道:“明霞豔豔接巒光,步出禪關逸興長。上下閔園芳草路,家家聞得焙茶香。”九華山對外開放後,加強了茶園管理,恢復名茶試製,茗地源茶和其他品種一道多次獲得國際和國內大獎,供不應求。現已列入九華佛茶系列。

龍溪源於九華山分水嶺北側,又名九華溪,由東、西山崗諸澗彙集而成,為九華山主幹溪流,它穿越閔園峽谷,流經中、下閔園,穿流七賢、鵲仙、大覺、吊蘭和回龍等十餘座大小橋樑,構成了一幅由奇峯峻嶺、嶙峋怪石、縱橫深澗、飛瀉銀瀑所組成的山水畫卷。每當山洪暴發,溪水奔騰咆哮,峽谷轟鳴,浪花飛濺,十分壯觀。兩岸居民祖祖輩輩與龍溪相伴,依龍溪生存,為龍溪讚美。龍溪是一條生命之溪,又是一條旅遊觀光之溪。

天台景區

朋友們:九華山有一句民諺:到九華山”不上天台,等於沒來。”説明天台景區在整個九華山風景區的重要地位。現在,我向大家做個介紹:

天台景區是九華山高山遊覽區,南至”老常住”,西至閔園景區,北與花台景區相連,峯巒疊嶂,怪石嶙峋,面積約8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吊橋、小獅子峯、觀音石、古拜經台、大鵬聽經石、地藏禪寺、蠟燭峯、天台峯、十王峯、捧日亭、金仙洞等百餘處,可謂移步換景,異彩紛呈。許多景點的命名又具強烈的宗教色彩。從九華街至天台景區,有石板道直通,也可沿九閔公路乘車至索道停車場,換乘索道上山。乘索道觀風景,車移景動,飄飄欲仙;蹬石級觀風景,拾級攀登,步步皆景。年老的朋友可以乘索道,年輕的朋友跟我蹬石級、上天台,一路觀景吧。

吉祥寺由閔園景區經慧居寺,沿石板道步行不遠,即到吉祥寺。吉祥寺位於天台峯西麓,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原寺已毀,僅存一過路亭,上天台必經此亭。過此亭,觀風景,吉祥如意,心想事成。過吉祥寺,沿石級上行,左轉右拐,迂迴山間,沿途有兩座寺廟:一是安徽省重點寺廟復興庵,19_年興建,橫跨石板道,平房三開間;1997年在庵前新建韋馱殿。二是朝陽庵,始建於民國初年,兩層民居式建築,寺北坡有一過路亭,亭內有巖洞名觀音洞。這兩座寺廟規模不大,樸實無華,但僧人修持精進,堅持早晚功課,客來焚香擊罄,客去禪坐誦經。”復興”、”朝陽”庵名很美,都與吉祥有關,有朝氣和活力之感。

吊橋庵行程過半,來到吊橋。”來到半山坐一坐,再行五里天上天。”現在我們上天台,已走過一半路程了。吊橋,古為木橋,1985年改建為單孔石拱橋,橋身由大條石壘成,長15米,寬2。5米。橫跨兩峯之谷,上掛巖壁,下臨深淵。橋面即為吊橋庵長廊,庵建在橋上,橋建在庵內,故名吊橋庵。吊橋庵又名翠雲庵,安徽省重點寺院。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法龍和尚97歲時圓寂。圓寂前回光返照,圓寂後3年肉身不腐,曾供於寺內,_時被毀。現庵為兩層民居式建築,庵旁巖壁上鐫有“江南第一山”石刻,為民國時期安徽省省長許世英所書。吊橋庵四周峯巒環抱,怪石崢嶸,山溪潺流,風景如畫。

過吊橋,石級陡峭,”通天雲梯”考驗着行人腳力。過雲梯回眸北望,山色蒼茫,氣象萬千:那雲霧忽地從坡谷湧起,一剎那整個山巒一片;突然間山風吹來,雲消霧散,閔園區的村莊:落星星點點。那小獅子峯在雲霧中時而昂首,時而伏踞;”雲門峯”風動雲湧,時隱時現。那塊巨石上裂紋彎曲,形似關刀,傳説是關羽當年所攜的”青龍偃月刀”所化。朋友:上天台還有近半路程,我們還需鼓勁。有人上天台走到這裏作了一首對聯:“欲登天台,尚有數萬級,足下如何;要領風光,需勇氣千尺,君自量之。”我們怎麼樣呢?當然是”不到長城非好漢”!前面就是觀音峯上院,我們上去吧。

觀音峯上院原名圓通庵,安徽省重點寺院。這座建於清代的寺院,坐落在海拔1100米高一塊巖體上,3層樓宇,民居風格,前傍古道,後接懸崖,東西均為絕壁,獨具匠心的設計和巧奪天工的建築,令遊人稱奇叫絕。寺前照壁上有一碑刻,記述山東吳老先生受菩薩感應維修寺廟的故事,這是九華山對外開放後發生的真人真事,大家可以看一看。該寺住持僧宏成,自幼出家,虔誠禮佛,辛勞十餘年,積攢數十萬資金維修寺院。他一年四季身穿衲袍,上山下山行走如風。眾人説他禪功獨到,武藝高強,是沾了”觀音菩薩”靈氣,經常到南京等地弘法,在九華山傳為佳話。

拜經台因金地藏在此誦經而得名。這是台,位於天台峯西側,是崇山峻嶺中一塊難得的平台;又是寺,這座建於清代的寺廟,又名大願庵,俗稱古拜經台,安徽省重點寺院。原為一組狹長的建築,民居式三進殿宇。住持僧聖明自1993年起重修,形成以大雄寶殿為中心的建築羣體。大殿坐東朝西,宮殿式,雙層重檐翹角,氣勢雄偉,趙樸初先生為大殿題額。北側地藏殿;東為3層徽派建築——萬佛樓;南為上下5層民居式寮房。整個建築古樸典雅,風格協調,堪稱佛國明珠。

佇立拜經台,極目西南,峯石奇觀組成一巨幅金地藏誦經和聽經的場景,稱為天台一絕。相傳金地藏當年站在拜經台一塊石板上誦經49天,這塊石板上留有一雙深深的足印,“足印石”為金地藏聖蹟之一。觀世音前來聽經,她聽經的地方長出了一尊亭亭玉立的觀音石,觀音峯上院旁一石峭立,面龐圓潤,胸脯微挺,衣帽畢肖,襟帶飄動,酷似女相觀音。天上的大鵬也前來聽經,後感化成石。拜經台南有一塊30餘米高的巨石,形似大鵬,喙啄,攏翅,似伏石聆聽,人稱”大鵬聽經石”,俗稱”老鷹扒壁石”。那西邊有”仙人擊鼓石”,兩石險立崗頂,前石碩圓如鼓,後石屹立似鼓手,傳為仙人為金地藏誦經擊鼓,形象逼真。據傳金龜也前來聽經,在十王峯西北感化成金龜石。十王峯西有一尊木魚石,羣石交疊,頂架二石,從拜經台眺望,酷似木魚,據傳是金地藏誦經時被敲擊的木魚感化而成的。位於小獅子峯北的紗帽峯,極似一頂古代官員的烏紗帽,傳説這是唐代京城一名大臣來聽金地藏誦經,前面位置讓給各路神仙,他在峯北聽經,所以在拜經台處看不到。這些擬人狀物的峯石,生成於佛山,與佛有緣,而且與金地藏誦經聯繫在一起,佛國神奇,令人驚歎。

蠟燭峯從拜經台蹬石級至天台,左有兩座南北對峙的蠟燭峯,海拔分別為1261米、1252米。兩座圓柱形山峯聳立,狀如蠟燭;峯頂有樹叢,一樹突出,形如燭蕊,極似兩支正在點燃的蠟燭。南蠟燭峯上一石形似觀音,下有一石如靈猴,名”猴子拜觀音”。兩支巨燭聳立在拜經台與天台寺兩寺之間,形神兼備,妙不可言。

靈山勝境,遊人如織。從拜經台至天台這段石級道上,人流擁擠。兩旁鐵練上,掛滿密匝的各式各樣的銅、鐵鎖,玲瓏別緻,情絲縷縷。這些鎖有”連心鎖”、”平安鎖”、”紀念鎖”等,寄託着鎖主人對名山佛地的心願和祈求。這條道上還時有”猴出沒,不過它們並不傷人,只是一心等候遊人施食。行約半小時,氣勢恢宏的天台寺就在眼前,兩邊的摩崖石刻更添遊人興趣,這些石刻主要有:

“一覽眾山小”楷書,每長37釐米、寬45釐米,鐫刻於天台山頂巖壁上。署款”光緒辛丑年東至謝徽、懷寧馬琨遊天台題”。

“中天世界”楷書,每長32釐米、寬24釐米;鐫刻於天台渡仙橋下巖壁上。署款”大清_光緒_重建_題”。

“登峯造極”楷書,每長32釐米、寬2園釐米,鐫刻於天台寺青龍背西巖壁上。署款”_參觀團”。

“非人間”楷書,每長73釐米、寬37釐米,鐫刻於天台寺渡仙橋下”橋洞”形成的巨大石門巖壁上。署款”康熙五十六年季春月觀察使三韓人朱作鼎題”。

“高哉九華與天接,我來目爽心胸擴”隸書,每長78釐米、寬57釐米。鐫刻於天台青龍背巖壁上。署款”孫元良”。

這些摩崖石刻,筆力蒼勁,體秀美,具有名家風範;署款的有高僧,有軍人,有名士,還有普通遊客;石刻氣勢磅礴,文采飛揚,使天台古寺增添了文化氛圍。

天台寺位於海拔1306米的天台正頂上,全國重點寺院,又名地藏寺、地藏禪林。相傳金地藏曾居天台,留有”金仙洞”遺蹟。寺始建於宋,後廢,明洪武時重建,遂為叢林。嘉靖年間僧璽玉居山護林,享年110歲。清時塵塵子重建,稱”活埋庵”。至清中葉,天台寺周圍源願座寺廟已形成八剎,均附屬天台寺,香火旺盛。原天台寺因地就勢,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為民居式3層走馬通樓。九華山對外開放後,歷經兩次維修。20世紀90年代中期,住持僧宏學重建大雄寶殿,再現天台雄風。大殿為3層宮殿建築,上層為萬佛殿,中為地藏殿,下為地下室。卷拱石洞山門依舊。北面建有觀音殿,東側為新建的遠層民居式寮房。重建後天台寺聳立山巔,氣宇軒昂,寺與周邊峯、石、洞融為一體,為九華山高山玄寺的代表,已成規模道場。寺周景點眾多,風光如畫,可南望黃山,北眺長江,四方觀景,觀景四方。正如吳晉《登天台》詩云:“一入天台路,羣峯最上頭。雲從足下起,匯向日邊流。地勢雄吳楚,星躔接牛鬥。諸天化雨寂,九夏自成秋。”天台寺歷來香火旺盛,現在每天來遊山和拜佛的遊人香客絡繹不絕。香客們有的在佛前祈禱,有的忙於在香袋上蓋印。天台寺藏有一顆明代銅質”地藏利生寶印”,據傳蓋了地藏寶印,可以消災祈福,表明地藏信仰已深入信眾心中。天台寺地下室與金仙洞相連,此洞又名地藏洞,為3米高巖石裂縫,頂覆蓋石條而成。傳説金地藏曾寓居此洞,為金地藏聖蹟之一。

天台峯又名”天台正頂”,海拔1306米,九華山第三高峯。峯頂有天台禪寺,東南有一山脊,由裸露的花崗巖構成,呈黛色,如一條巨龍,故有”青龍背”之稱。傳説金地藏當年向閔公借地,在此一展袈裟,袈裟隨風飄飛,竟遍覆九十九峯。西為龍珠峯,該峯與青龍背有一石橋相連,稱”渡仙橋”,橋樑鐫刻”中天世界”。天台峯頂有一亭,名”捧日亭”,清乾隆年間池州知府李建。此亭為登高攬勝、觀日出的佳境,”天台曉日”為九華古十景之一。在天台峯絕頂,有兩塊巨石對峙而立,形成一狹窄隙縫,下寬1米,上寬0。8米,高約6米,僅容一人擦肩而過。人在其中,倚壁仰望,碧天一線,故有”一線天”之稱。在天台峯常可看到九華佛光,山峯、寺院映在佛光中,現象奇特,正如宋人吳潛詩云:“一蓮峯簇萬花紅,百里春陽滌曉風。九十蓮花一齊笑,天台人立寶光中。”

十王峯位於天台峯南側,兩峯有一山脊相連。海拔1342米,為九華山第一高峯。峯東西兩側,危崖層疊,登臨其上,極目遠眺,眾峯如”兒孫繞膝”,有”一覽眾山小”之意境。西南有”缽盂峯”,海拔1143米,極似僧人缽盂;西北有”羅漢峯”,海拔1280米;“宴仙台”位於十王峯西,高百米,三面懸崖,上有約40平方米的平台。南下為”老常住”舊址,建有真如庵。

道僧洞位於十王峯東南,天然石洞,深5米,面積約20平方米。相傳道人先住此洞,清咸豐年間有個和尚為逃避戰亂至此,與道人共居,故此洞名”道僧洞”,又名”逃僧洞”。又傳唐天覆年間(901-904),居洞修行的一道一僧在採集草藥治病時開始用茶,“先是生煮羹飲,繼而曬乾收藏”,日久天長,道僧用以曬茶的石塊留下斑斑黃漬,其地”黃石”因此得名。峯間有溪,名”黃石溪”,全長25公里,流水急淺多轉折,具有深山幽澗特色;黃石村風光旖旎,盛產名茶,尤以”黃石溪茶”最為名貴,19_年黃石溪毛峯和九華毛峯共同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現作為我國外事交往中饋贈國賓的禮茶之一。道僧洞前有寺,側有山溪飛瀑,環境極為清幽。釋普文曾在該洞禪修三十餘載,常年採藥行醫,80歲時在廟前圓寂,肉身3年不腐,現置廟前關聖殿供奉。

向北,走過”一線天”,就到九華山另一個高山景區——花台景區了。

花台景區

朋友們:我們遊覽了天台景區後,可以沿着天台正頂往西北的石板道,或從吊橋上方往西北的石板道去花台景區觀賞它的”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的峯石奇觀。花台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地處高山峻嶺之中,沒有塵煙污染,故保有原始、古樸、純淨、清新的天然麗質。境內峯嶺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龍虯鬆,山花爛漫,煙雲蓬勃,無不爭奇鬥異,氣象萬千。自古靈仙往復、僧家駐足、文人播詠,使這裏的峯石都塗上了宗教文化的色彩。整個景區就是一座天然巨佛的殿堂、怪石的海洋、山花的世界、探奇的樂園。昔日山高路險,今天已建成天台至花台、花台至老虎洞的石級道,開通了九華山旅遊二環線,即從天台正頂出發,經羅漢墩、小花台到文殊洞、下閔園,過龍溪鐵索橋至老虎洞經烏龜石抵達九華街。現在我將途經羅漢墩、蓮台峯、天門峯、大小花台、文殊洞等處的景點向大家逐個介紹一下。首先要向朋友們説明:花台是正在開發的景區,有些玲瓏乖巧、奇幻如夢的景物還沒有恰當的美名,熱忱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新景點的命名活動。

羅漢峯位於天台峯西北,海拔1280米。由於組成其山體的花崗巖十分密緻、堅硬,抗風化、流水沖蝕能力強,故形成渾圓頂狀的山峯。前人描述”羅漢峯狀若趺僧,陰冥則慈雲法雨,若人鬼鳥獸之起於旁也”。峯西有羅漢墩,是山脊上展開的一大片空曠地,遺有古廟基。傳説五百羅漢曾在此聚會,故名羅漢墩。相傳金地藏卓錫九華後,常居此為沙門僧眾講經説法,留有聖蹟。南宋末陳巖寫詩讚道:“閲盡人間萬劫塵,平生結習一無存。居山更向山頭坐,兀兀真成不動尊。”羅漢墩周圍有地藏井、地藏巖、鑽山神鼠、古佛洞、大悲院、無底洞等勝景。

地藏井 位於羅漢墩西。相傳金地藏曾在此地禪修,苦於沒有飲用水,就在山上尋找水源,見一地表濕潤,便挖出一口活泉,故名地藏井。古人譽為“佛水”、“仙水”,可以治病消災,延年益壽。當然這是善良的願望。不過這口井水的確清洌甘甜,經化驗檢測,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優質礦泉水。大家可以嚐嚐鮮。

倚欄石刻位於羅漢墩東南巖壁。這是一方摩崖石刻。文為“春來莫忘重到此,倚欄側目聽松風。”款識:廬陽(今合肥)人。隸書,筆力遒勁,是一幀品味較高的石刻作品。我們身置雲湧松濤之中,體會“聽松風”,當別有一番韻味。

地藏巖位於羅漢墩北。這是一大片平曠的巖面。傳説當年金地藏在此坐禪,久而久之,便磨陷出一個窩槽,恰好能容納一人坐入其中,可仰面倚靠,人稱”地藏靠”。十分神奇,我們可親身體驗一下”內不覺已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的境界,願地藏菩薩給您帶來靈氣、福氣、運氣和財氣。在地藏巖向西眺望,聳立的插霄峯、百歲宮、東崖禪寺、回香閣盡收眼底;在地藏巖的下方是葛仙煉丹台。葛洪,東晉人,道教丹鼎派的創始人。傳説他曾在此處煉製仙丹,台地旁邊的石頭形似仙鶴,是他的坐騎所化。

鑽山神鼠位於羅漢墩北”百步雲梯”上方。尖頭、小眼睛、頭頂長着一溜絨毛(青草),體態憨厚、穩健,正在朝拜西方如來佛。也許這隻鑽山大老鼠,原來十分兇殘,為害天下,後來經地藏菩薩教化開悟,改惡從善而有了佛性呢!

大悲院位於羅漢墩南,沿石板道下行約1公里即至。此地高台平曠,面積約3000平方米。明代有僧人在此建撲雲庵、觀音堂茅蓬、一棵鬆茅蓬、大悲院等寺廟,曾是香火興旺的道場。後毀,尚留有多座廟基。在大悲院下方0。5公里處台地存有猿座2米高的古僧墓塔林。近年有遼寧僧人明仁在古寺遺址重建大悲院,一幢呈苑”形的六開間民居式殿宇和數間寮房掩映在綠樹叢中,香煙繚繞。明仁和尚又在大悲院東北0。5公里處台地建有遠座已故僧人塔林,用花崗石雕琢而成,每座塔的造型都別具一格。因該地僧人屬密宗一系,故稱”密宗塔林”。塔林蒼松環衞、陽氣充足,遠眺青山歷歷,視”開闊,是風水佳境。

無底洞位於大悲院西,深60米,寬處4米,窄處僅1米,呈丫葫蘆形。洞中有洞,洞洞連貫。入內巖倒掛,亂石交疊,壁隙縱橫,一片陰森。洞中有朝天洞口,凝視碧空,有”坐井觀天”之趣。

神祕的水凼從“迎賓磴道”南下至古佛洞,沿途有一排排密匝的松樹伸出長長的枝條,似在列隊向遊人招手的”迎客鬆”;巨巖石壁上刻的”善哉”兩個大與青松輝映,又是一番境界。在大巖下有一神祕的水凼,長年屯集一泓清水,從未乾涸。有人説它是女媧泉,傳説女媧和泥造人時用的就是這個池子裏的水。因為這裏的水是雨霧所化,纖塵不染,凝聚了陰陽靈氣;又説是女媧沐浴池,因為女媧是蛇身人面,蜷曲在裏面洗澡十分舒適而又隱蔽。其實這口水凼是經過數千萬年的雨水滴穿形成的,大自然的造化真是不可思議!水凼下方有石峽,從巨巖的裂縫中穿過,長約30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身體發福的遊客可要費一番周折才能擠過去,被人戲稱為”胖見愁”。從裂縫仰望天空,恰似一條線,就叫”一線天”吧。請朋友們給這些景點起個恰切的名。

古佛洞位於羅漢峯西北石級旁。兩洞相連一大一小。總面積約38平方米。古有苦行僧居此。洞前有石牆、門樓。側有甘泉、碧溪。相傳金地藏曾在此洞棲居修行。清光緒年間,高麗貢使趙玉坡遊覽九華山,特意來到古佛洞憑弔金地藏修行的蹤跡,並作詩一首:“東藩修貢草茅臣,到處看山耳目新。聖世萬年屏翰固,中華一脈本原親。詩名遠重雞林價,遊跡先開鹿苑春。笑被江南人創見,烏紗錯認戲場人。”詩中的”鹿苑”,是佛教俗語”鹿”苑”的簡稱。佛經説,上古有金仙修道的石室,有母鹿生鹿女極美,金仙養之,因名鹿苑,是佛成道的地方。這裏代指金地藏在九華山修行成道的處所,即”古佛洞”。

蓮台峯位於羅漢墩東北,海拔1218米。五大磐石高疊成峯,峯腰懸石錯列,架空成洞,洞空曠,有”四門”可以進入。曾有僧人棲居,大廳、禪堂可容百人。洞裏冬暖夏涼是難得的修行場所。更奇妙的是峯頂蓮台巨石,周圍環繞着”九瓣蓮花”,從石壁摳着古人所鑿的手槽、腳磴可攀援而上,直達蓮台。登台東望,太平湖煙波浩渺;西南眺望,小靈龜、佛掌、佛指諸峯令人起敬。蓮台峯下有”夢幻石谷”,這裏是奇石的天然展覽廳。

天心石位於蓮台峯西北麓石板道東側,高約5米,寬6米,渾圓如球。有人稱”渾圓石”。有的叫”天心石”。如果命名”天眼石”卻非常貼切,因為它正巧是天然大睡佛額頭上的一顆”天眼”。該石背好像是一堵屏風,遊客在這裏用手撐着留個影,一定很”酷”、挺帥!

大象石位於天心石西側百米山坡林地,在一片茂密的叢林中,一方巨石高聳,它長有大眼睛、長鼻子、渾圓的身段,似正欲出林的大象,非常可愛。傳説它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當年金地藏在花台崇山峻嶺中修行時,普賢菩薩曾到這裏看望過金地藏。

仙菇石 位於蓮台峯北面,兩石高疊,上石扁圓似傘蓋,下石直立粗壯若傘柄,酷似撐開的傘狀蘑菇。看來這朵”仙菇”,我們凡人是可望而不可摘!

馬頭石 位於大象石西邊,崗嶺上橫卧一巨石,形似低垂馬首,它的眼睛上邊長有睫毛,張開的嘴掉了下馬頜。

天門峯位於會仙峯(小花台)西南。海拔947米,峯拔如削,與南面的懸崖夾峙,高阜如門,故名。每當風起雲湧,雲霧從天門中奔騰而出,氣勢磅礴,驚濤拍巖,確實是一處勾人魂魄的景緻。在天門峯東有清涼台,台高千仞,南北狹窄,長200米,絕壁直聳,三面孤懸,下臨深淵。今清涼台有石欄杆圍護。夏秋雨季穀風習習,涼爽宜人,小佇憩息,是難得的享受。清涼台北端險立一株中國台灣鬆,樹齡已有200多年了。它的傘蓋平鋪,好像僧人拜佛打坐的蒲團,故名“蒲團鬆”。

大花台原名中峯,位於天台峯東北、會仙峯(小花台)北側,海拔1291米。眾峯環峙,獨踞其中,故名。中峯與會仙峯之間有大片杜鵑塢,花開季節,幽蘭香飄,映山紅遍,故名兩峯為大、小花台。相傳中峯古有僧居。唐人費冠卿《中峯》詩云:“中峯高掛硋寥天,上有茅庵與石泉。晴景獵人曾望見,青藍色裏一僧禪。”登峯環顧,會仙、撫子、天門、石筍、沙彌、大古、天柱等十餘峯各呈殊態,美不勝收。正如古人詩中所描述的:“一峯天半明朱霞,一峯晦黯抬雲車。一峯晴明一峯雨,一峯崛立一峯舞。如笏如斧如覆鍾,如矛如刀如戟叢。突如塔頂摩蒼穹,削者如圭鋭者筆。”可以説大花台是遊人高山攬勝的最佳點。

小花台原名會仙峯,位於中峯南、蓮台峯北,海拔1006米。峯頂石柱、”石人”羅立,參差有致,猶如眾仙相約而來,在此歡聚,故名。相傳唐代道士趙知微曾率徒登峯中秋賞月,宴請羣仙。南宋末詩人陳巖詩云:“仙袂飄飄拂翠巔,知微來此晏羣仙。人間風雨山間月,始信仙家別有天。”從小花台沿石板道南行至下閔園,一路可觀賞眾多峯石奇景。

石 佛位於小花台至下閔園的石板道中段西側,有一山崖伸出一塊巖石,他長有大眼睛、高鼻頭,突出的下巴和圓潤的額頭,可謂形神兼備、惟妙惟肖的天成佛像。天然”佛”位於小花台至下閔園石板道中段西側,巨大花崗巖石壁上,有約2平方米的行書”佛”,清晰可辨,這是大自然能工巧匠藉助風雨剝蝕之力而刻畫的傑作。

龍頭峯位於天然”石佛”下方。這座山峯酷似龍頭,它張開大嘴,口中含着一顆渾圓的寶珠。傳説東海龍王前來九華山為地藏護法,並獻寶珠。地藏十分感激,但拒絕接受寶物。龍王為表誠意,就地化出一座龍頭峯,並鑲着寶珠,留在了九華山。

定海神針位於蝸牛石西側,此石高7米,頂尖削,一柱擎天,獨立無依,下臨深淵。其石半露於雲海之中,故名”定海神針”。地藏靴位於寶塔峯南側,有一石形似長筒靴倒置在懸崖頂上,俗稱”仙人曬靴石”,傳説是地藏穿過的一隻僧靴所化,故名。另一隻在聚玉峯東側,東西相對,正好一雙。

文殊洞位於小花台至下閔園石板道下段北側,距下閔園0。5公里處,書箱峯西麓。兩洞相連,上小下大。大洞36平方米,小洞16平方米,主洞內供文殊菩薩像。洞崖石刻門聯:“洞中恆沙佛,天天見如來。”從洞南一條長7米的巨巖裂縫中穿行,撲朔迷離。洞南有一口清泉,其味甘美。相傳文殊菩薩曾來此地探訪金地藏,故名”文殊洞”。明、清時,此洞闢為道場,來此苦修的僧人至今不斷。

九子巖景區

朋友們:九華山向有”東為背即後山,西為面即前山”之説。我們遊覽了前山諸多風景名勝之後,可趁興去九華後山九子巖景區,觀賞它的自然和人文勝境的原始、古樸、清新的風貌。九子巖景區位於九華山風景區東北部、青陽縣朱備鎮東橋村境內。從九子巖嶺到僧家山麓為花崗巖體所形成的陡懸式中心峽谷區,源於九子峯的九子溪自西向東穿流其間,至朱備鎮匯入青通河。面積約20平方公里。它是九華山著名古景區之一,又是新開發的高山旅遊景區。這裏山水風光雄奇靈秀,生態環境優良清麗,名勝古蹟星羅棋佈。現在九子巖景區已成為集巖、泉、林、寺於一體的綠色大園林,有”煙霞園”之稱。興建了旅遊服務設施,架通了九子巖索道,增修了登山石板道,為旅遊觀光、佛教朝山、生態考察、休閒度假提供了便利條件。遊覽九子巖景區可分僧家山和九子巖兩部分。首先,我向朋友們介紹僧家山即煙霞園北園門周圍的主要景點:

僧家山位於九子峯嶺東南麓,是一片巖台層疊、怪石羅列的谷地,林木蒼翠,泉溪潺流。這裏有唐代古福海寺,1938年興建雙溪寺後,陸續湧現了十餘座寺庵茅蓬。因僧家雲集,故名僧家山。又因是僧人相伴煙霞之地,故有”煙霞園”之稱。今九華山森林公園在這裏建有管理機構和旅遊服務設施。

福海寺位於僧家山東邊施門口北坡。唐景福二年(893)建,初名景福:。宋治平初(約1064)賜額”福海:“。清代名”福海寺”。清代陳蔚《九華紀勝》記載:“寺門前舊有唐僧手植鬆。寺右宋雙峯居士程待制九萬墓。寺前卧牛石,寺東花窗石,狀若綺疏,寺西七布泉,夏秋間瀑分七道注下,亦奇觀也。”福海寺飽經風霜,唐時僧人手植鬆已不見,但周圍勝景依舊。民國時寺尚存,後易為民居。1999年住持尼寂雲善資收回佛地,發願重振禪門,現已建成999平方米的大雄寶殿,坐北朝南,氣勢恢宏。

程九萬墓位於福海寺西北角坡地,墓園_平方米。墓前神道碑鐫文:“宋名臣文華閣待制青陽開國公程九萬神道。”神道兩旁有石羊、石獅、石虎、石俑等雕像,保存完好。程九萬是筆架山東麓人,曾在雙峯下築室讀書,號”雙峯居士”。南宋淳熙二年(1175)進士,歷任武威知縣、司農薄太府丞、兩淮鹽運使、和州知州、襄陽安撫使等職,官至正議大夫、華文閣待制。程九萬博學多才,著有《青陽詩百首》、《歷陽記》十卷。為官忠直清廉,百姓稱”程青天”,朝廷誥封”青陽開國公”。程九萬墓現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溪寺安徽省重點寺院。從煙霞園園門口南行100米至岔道口,向西拾級登山即至雙溪寺。寺背山依溪,怪石叢列。寺旁巖石下有”潔泉”,從砂石縫中滲出,清澈甘甜。雙溪繞流寺前,向東流入青通河。1932年陝西安康縣雙溪寺機通和尚朝禮九華,慕此地山色秀美,發願建寺,亦取祖廟名”雙溪寺”。他在此創辦道場,一時名聲大振。1957年寺毀於火災。1978-1998年,九華山佛教協會後山分會先後在舊址重建地藏殿、彌勒殿、大雄寶殿和鐘樓。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坐西朝東,宮殿式,重檐翹角,氣勢恢宏。內供三尊大佛,“海島觀音”、文殊、普賢和十八羅漢等塑像。大殿前方大理石照壁上鐫刻着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雙溪寺”。四周巖台層疊,寺西有藴空茅蓬、定西茅蓬、九蓮禪寺。東邊有廣化院下院、謫仙亭、”林巖競秀”石刻羣,南邊有九華山佛教協會後山分會、雙溪寺賓館,寺東北角雙溪講寺上方建有大興和尚肉身堂。

大興和尚肉身堂位於雙溪寺東北角台地,三開間民居式建築,內供建國以來九華山佛門第一座真身——大興和尚肉身。大興(1894-1985),了維,俗名朱毛和,安徽太湖縣人。1925年至九華山百歲宮剃度出家,後長期在九華後山苦行修持,平時常念口頭禪:“空、空、空”;”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又常為山民採藥治病,人稱”九華濟公”。1985年4月6日圓寂於雙溪寺,年91歲。僧徒將其遺體裝缸存放;1988年12月23日開缸,見其肉身顏面如生,遂裝金供奉。1990年上海兩位居士捐資建堂。堂中玻璃龕內端坐着身披袈裟的大興肉身,慈祥莊嚴,眉目清晰,喉節可辨。牆上供着大興和尚遺像。玻璃櫃內陳列着其生前的袈裟和僧鞋以及出缸的羅漢佛珠、指甲、衣帽鞋碎片等遺物。大興肉身堂西南側有茅蓬“三空亭”和“三空巖”巨幅摩崖石刻(3個“空”,分別為釋仁德、釋妙安、釋皖峯所題)。

“林巖競秀”石刻羣位於雙溪寺、大興肉身堂至廣化院下院一帶,怪巖磊磊,如布石陣;擬物似獸,象形成景。其中以鰲魚石、青蛙石等最為奇異。怪巖上鐫有“林巖競秀”、“峯迴路轉”、“天籟之韻”、“空、空、空”等摩崖石刻,多為當代名人、高僧手跡。

從僧家山西上登九子巖,途中可觀龜兔賽跑石、三斧石、問心石、劉公寨石門、碧雲峯鬥雞石等景。下面,我向朋友們介紹九子巖主要景點:

九子巖索道下站始於雙溪寺東南側,上站位於九子巖碧雲峯嶺。索道水平距離770米,高差401米,線周長1700餘米,為單線脈動循環吊廂式。乘索道可觀賞奇鬆、怪石、山泉、溪瀑,遠眺青通河兩岸田園、山莊風光;抵九子巖,可遊覽九子峯、九子寺、磐陀石諸名勝,欣賞“九子泉聲”。

九子峯又名九子巖,位於碧雲峯西,獅子峯、五老峯東北,海拔1035米。峯頂矗立形態各異的巨巖巧石,東西排列者有五,南北成行者有四,酷似童子結伴嬉戲。故稱“九子巖”。九華山古號九子山,以一峯名山,是其因緣之一。它是九華山具有代表性的一大景觀,南宋末陳巖作詩讚歎:“小大扶攜作伴行,歡然戀戀意相傾。誰知萬古山頭石,還有人間母子情。”九子峯南、九子溪北畔有石竅奇觀,南北透光,名“石照”;石照深如井,名“天井”。

九子寺安徽省重點寺院。位於九子巖盆地。始建於唐,南宋開禧年間(1205-1207)在九子巖東面的碧雲峯頂建”廣化寺”,明代重建,稱”廣化院“。清光緒十五年(1889)遷建於現址,易名”九子寺”,又稱”華嚴禪寺”。今存老殿為清末建築,民居式,坐西朝東,二層三開間。牆壁嵌有明代碑刻。老殿兩側新建有大雄寶殿和寮房。在碧雲峯頂廣化:舊址新建有幽冥鐘樓,為六角形兩層樓閣,內懸猿噸重的巨形幽冥銅鐘。九子寺地處山谷盆地,四周峯巖環峙,竹林葱鬱,古樹蒼天,泉瀑爭鳴,境極清幽,宛如世外桃源。這裏有九子巖石塔、月牙池、磐陀石、地藏洞和“九子泉聲”等勝景。

九子巖石塔位於九子寺山門東北側。塔建於南宋。相傳金地藏初入九華山時曾登臨九子巖,在磐陀石上坐禪修行。他從新羅攜帶一條神奇的白犬,名“善聽”,又稱“諦聽”,一直與他相依相伴,法緣情深。後人特在此處建塔紀念,稱塔為“諦聽塔”。塔共7級,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塊石壘砌,呈樓閣式,實心方形。塔高9米,為方形折角須彌座。塔基至頂端逐層向內遞減,每層檐角微翹。塔頂為葫蘆狀。塔身刻有云紋和古錢圖案。底層正面有拱形洞龕,內供一尊石佛,塔基旁立有一小石獅,形似小犬。九子巖石塔結構玲瓏,造型古樸,與有”古城堡”之譽的九子巖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月牙池位於九子寺東北10餘米處。這是該寺空有和尚於20世紀60年代巧用谷地巖石、泉水匠心構築的勝景。一彎月牙池,水中別有天。池口有一座小石拱橋橫跨南北,池中央金龜石(鳧水龜)背立一座3級石塔,內供地藏菩薩像。旁有卧牛石,西望對岸之月,故稱“犀牛望月”。_,池畔垂柳依依,池中蓮葉片片;入夜時分,“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距池東北50米處有兩株高大的千年古樹,一是丹楓、一是香榆。楓樹胸徑2米,樹冠碩大,枝葉繁茂,是九子巖的標誌,故名九子楓。池畔立有空有和尚的詩碑,其中一首描繪出一彎月池別有天地的意境:“神蛙雲集伏池邊,湛清泉水旋漪漣。犀牛回首觀明月,金龜悟性潛水間。石橋玲瓏如虹降,古楓翠柏參雲端。瀑疊成蟒戲淵谷,遊此方知極樂天。”詩中禪意充盈,耐人尋味。

磐陀石位於九子寺西北角200米處谷口巖,有一塊約15平方米由南向北平斜的巖石,上有臀印,相傳是金地藏入九華曾在此巖石上打坐禪修時留下的聖蹟。後人稱此”打坐石”為“磐陀石”。今石壁上有“金地藏第一修行處”摩崖石刻。谷口山泉分東西兩股支流繞過磐陀石,呈“二龍吐水”之勢,漫瀉而下,形成壯觀的”水簾洞”。洞口面向東北,洞內清泉潺潺,奇石磊磊,洞廳可容納十餘人,境極清幽。”穴石作户牖,垂泉當門簾”,相傳金地藏曾在此洞棲居誦經,故名“地藏洞”,至今常有僧人在洞中”打坐”禪修。

九子泉聲在九子巖西北谷口上方,山泉彙集成澗,澗水從10米高的峽谷東注而下,如素雲垂練,故名”垂雲澗”。南宋詩人陳巖讚美道:“飛瀑奔崖色皎然,飄空上下勢相連。看來不是天河水,盡是兜羅片片綿。”在此聽落澗泉聲,淅淅瀝瀝,如撥絲絃,似弄環珮,清脆悦耳,令人蕭然意遠。在九子巖東北嶺腰有七布泉,其瀑聲、泉聲又是一番境界。每當夏秋暴雨之際,泉水如蛟龍從巨巖谷口,飛崖走壁,七轉七折似7匹白練飄舞在半空之中。落差80米,噴珠瀉玉,注入龍潭,如撞鐘擊鼓,山鳴谷應。此景印證了李白佳句“天河掛綠水”的意境。九子巖的澗泉瀑聲,松風濤聲,古剎鐘聲,組成美妙的交響樂。清人周硏編纂《九華山志》時,特將“九子泉聲”列為”九華十景”之一,作寶塔詩讚歎道:“泉,滴瀝;泉,澄鮮。透沙石,雲煙。一瓢飲處,九子巖前。)飛千尺練,冰裂七條弦。夜靜遠聞蓮漏,雨餘怒作濤喧。鶴露風聲許和,高山流水相連。辟世枕之為名洗耳,大旱用汝代龍行天。萬古源頭活水來不竭,銀河一瀉到海茫無邊。”

從九子巖楓榆古樹旁佛茶茶道館,往西沿石級“青春大道”可登天華峯,沿途有“牽手三關”、金錢嶺、飛來石、卧虎石等奇觀。

天華峯位於九子峯西南,南與大古、貓碗、花台諸峯相連,東北與獨秀、雲外、雙峯、天柱、蓮花諸峯相依,海拔1084米。境內林深似海,雲霧繚繞,峯石稱奇,泉溪獻秀,空氣清新,如”天然氧吧”。峯南側有古天華庵,又名吉祥寺,今存6間殿宇,門楣上分別鐫有”地藏殿”和”觀音殿”隸書石刻。庵前廣場布有石桌、石凳,面對青山、流泉,品茗話禪,韻味無盡。

朋友們:我們遊覽了九子巖景區後,當趁興去與它毗鄰的天柱峯景區觀光攬勝,可以説是不虛九華後山之遊。天柱峯景區原稱青峭灣景區,位於九子巖景區西南部,地處青陽縣朱備鎮東橋村,南與將軍村接壤。天柱峯高,聳立擎霄;羣山環抱,盆地羅列。它的東麓為青峭灣盆地,東北部為翠峯盆地,東南部為”六畝田”(廟名)。

天柱峯景區

朋友們:我們遊覽了九子巖景區後,當趁興去與它毗鄰的天柱峯景區觀光攬勝,可以説是不虛九華後山之遊。天柱峯景區原稱青峭灣景區,位於九子巖景區西南部,地處青陽縣朱備鎮東橋村,南與將軍村接壤。天柱峯高,聳立擎霄;羣山環抱,盆地羅列。它的東麓為青峭灣盆地,東北部為翠峯盆地,東南部為”六畝田”(廟名)。景區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境內奇峯怪石,高瀑深潭;古寺館塔,星羅棋佈;密林深處,世外桃源。昔日遊人至天柱峯景區,一是從前山翻山越嶺,二是從後山山間小道進入。如今從朱備鎮驅車向南沿青通河東岸公路至東橋村龍口,過橋往西繞行4公里新修的盤山土公路,可直抵天柱峯東麓、青峭灣”天柱館”。遊覽了周圍翠峯寺、淨居寺石塔等景點後,驅車返回龍口南1公里處至將軍村,過橋往西行5公里蜿蜒的鄉間公路,就能直達“六畝田”(心安禪寺)。現將沿途景點介紹於下院

天柱仙蹤天柱峯位於青峭灣西北,海拔1004米。拔地而起,絕壁矗立,峯巔如蓮瓣初開,聳入雲霄,巍峨壯觀。清代《九華山志》載:“天柱峯聳拔千仞,如柱倚天,此華東(指九華山東部)第一峯也。”周邊羣峯環拱,南側有峯名”響石嶗”,據説每當雨天即發出奇妙的響聲;西臨雙峯;南對大古峯;東北為翠峯滴翠;西北屏立五老峯,狀若5位仙翁駕雲漫遊天柱;西南為列仙峯,峯頂多人形奇石,似行者、拜者、舞者,接踵相從,儼然仙侶結隊去天庭赴會。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至陵陽山登天柱石》的詩篇,故傳詩仙曾遊歷九華山天柱峯。清代周硏作詩讚道:“鰲頭幾千仞,奇峯頂上懸。九華盡平地,一柱獨擎天。絕境齊昆圃,高蹤仰謫仙。共工不敢觸,五老立雲邊。”於是列“天柱仙蹤”為“九華十景”之一。

天柱書館一稱“天柱館”。位於天柱峯東南麓青峭灣。青峭灣,當地人稱“草灣”。四面峭壁,天然盆地,海拔700-800米。東與南面河為界,南接將軍村崗頭,西南止沙彌庵,北抵翠峯三道河。西北至淨居寺石塔,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這裏住有東橋村青草灣村民組十幾户人家,林木掩映,泉水順着剖開的茅竹汩汩流進院圃。初夏,紅桃綴滿枝頭,炊煙裊裊,一派古樸寧靜的山村景象,宛如”世外桃源”。村中有一幢保存完好的民居,磚木結構,兩層三開間,門廊呈八形,門額石刻楷書”天柱館”,上聯小”民國戊寅重建”,下聯小”族裔玉藻謹書”。這就是重修的明代天柱書館。青陽學者施達(1573-1636)下之,世稱”天柱先生”。酷愛天柱山水,於明泰昌元年(1620)來此隱居,始建”天柱書堂”,授徒講學,著書立説長達17年。當時江南名士姜演、陳白藩、沈之夏等都出自他門下。他曾撰門聯:“除夕酌金樽,與父老共談風月;星橋開鐵鎖,任兒童大放花燈。”惜已無遺蹟。1938年抗日戰爭期間青陽名士施玉藻隱居天柱峯下,與鄉里同仁重修書堂,改稱“天柱館”,門額即為其所題。今尚存重修天柱館殘碑一塊。據“天柱館”住户黃姓老人説,書館正廳鼓壁上原供有施達的牌位和畫像,_時為防止“破四舊”的破壞,他特地蒙上一層木板。至今尚未揭開,但這一文物無疑得以保護。

淨居古塔位於青峭灣西北玉甑峯下雙石崖。唐代在雙石崖旁始建淨居寺,北宋靖康元年(1126)重建於崖下普賢台。明景泰年間朝廷賜住持僧圓慧為”大度禪師”,僧眾日增,寺成為叢林。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寺遭火災,二十八年重建。1940年日軍進山時寺被燒燬。惟一一座五級石塔巍然屹立在普賢台西畔。石塔由不規則的麻石板塊疊築而成,故俗稱”疊石塔”。塔高約7米,底層邊長1。8米,頂層邊長0。85米。平面呈方形。共有5級,自下而上逐層向內收縮。每級4塊條石豎立,中嵌兩塊石板,花紋雕飾精工,層層飛角琉檐,造型別致。四面皆有一個壺門,塔頂為一覆缽式頂蓋。塔峯微微傾斜。南宋末詩人陳巖在《疊石塔》詩中描述道:“無復晨鐘暮鼓聲,慧雲猶護法燈明。佛乘大有支持力,舊塔雖欹不解傾。”塔前有一塊石碑,刻有《九華山淨居古塔偈銘》,説明建塔時間為大中祥符元年(1008)。石塔已歷千年,是九華山現存最具文物價值的古建築之一。石塔近旁有宋宣和年間曹令機建的”最勝亭”遺址,相傳宋詩僧了機曾於亭前植茶,製成名茶”夢覺香”。塔前有”菖蒲澗”,石縫中生長異於他處的菖蒲,芳香襲人,莖長約3。3釐米,有9-22節不等,以”九節菖蒲”最佳。淨居古塔周圍峭壁高懸,層巒疊翠。在此可眺望天柱、五老諸峯,中央電視台所攝風光片《漫話長江》中的“天柱仙蹤”鏡頭,即取此景。

翠峯滴翠翠峯,原名滴翠峯,位於天柱峯東北、青峭灣北。從天柱館山後北行,途經青草灣又一村民點,三五户人家。村前三道河清溪潺流,蛙蛙魚遊弋可數。由此拾級登山,林蔭夾道,翠竹如海,約行1。5公里,柳暗花明又一村,便進入了羣巒環抱的翠峯盆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滴翠峯高踞於盆地西北,海拔1041米。此峯頭大尾小,最為奇特。清人陳蔚在《九華紀勝》中描述道:“九華諸峯皆聳身鋭首,唯滴翠峯上大下小,蒼翠三層,露洗煙消,鮮新可掬。”故有上、中、下翠峯之稱。翠峯風光旖旎,向為遊人所稱道。下翠峯”翠峯庵”遺址存有明代乙巳四月(具體年份失考)所立《九華山翠峯庵八景賦》殘碑一塊,賦列翠峯八景:“滴翠峯高”、”谷口生雲”、”鬥嶺傲)”、”天柱晴巒”、”曉月軒明”、”石洞燕子”、”玉泉香美”、”龍繫腰帶”。可以説是翠峯景緻的詩意概括。

翠峯寺安徽省重點寺院,坐落於盆地西北端,背依滴翠峯,面對天柱峯。雄踞高台,氣宇軒昂。寺原名”天柱庵”,唐鹹通五年(864)始建於天柱峯前。唐末遷建於滴翠峯下,俗稱“高舍”。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青陽人餘志源來此,因折柳溪邊悟解禪道,自稱”翠峯”,築舍聚徒講經,其居便稱為”翠峯庵”。陳巖《翠峯庵》詩對其評述道:“縛屋山中數十年,茅誅棘旋開田。何須折柳溪邊去,枯木寒林總是禪。”清末住持僧普照重建殿宇,有兩個大殿和數十間寮房,易名為”翠峯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高僧月霞會同僧普照、印魁、通曉、可安等在此開辦”翠峯華嚴道場”,亦稱”華嚴大學”,專授華嚴經義。當時就讀學僧32人,其中有後來成為近代名僧的虛雲、心堅和建造心安寺的智妙法師。此舉開創了中國僧伽教育史上設立華嚴大學之先河,受到當時佛教界的高度評價。不僅使翠峯寺復興為一大叢林,而且使九華後山一帶興起的寺庵達20餘座,成為信眾朝禮參學的聖地。翠峯寺現存寺宇,坐西北朝東南,民居式,兩層五開間,一形排列,正殿門額書”翠峯華嚴禪寺”。樓閣、禪房僅是昔日規模的1/3,依然保持古寺風貌。廟廊西壁嵌有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所立《開創翠峯華嚴道場碑誌》,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寺前有一塊300平方米的花圃,以中路為界,兩邊分別存有兩塊長方形的牆基,可見當年翠峯華嚴道場的規模之大。廟台東南下坡為數百級石階,東側巨大巖石上刻有“華嚴道場”4個隸書大,是當年翠峯華嚴道場的歷史見證。

心安禪寺安徽省重點寺院,位於天柱峯東朱備鎮東橋村與將軍村交界處。乘車至將軍村北過橋往西沿着新修的盤山公路,行約5公里,便至”六畝田”(該寺俗名)。此處峯巒屏峙,三面環山,北邊有游龍澗,南邊有東陽澗兩股清溪繞流,心安禪寺高踞於窩掌狀的谷地之上。寺院坐西北朝東南,系三合院式民居建築,正中為大雄寶殿五開間,兩層樓宇,硬山頂。一層為大殿、二層為三聖殿。殿後建有40平方米的蓄水池。大殿東北配殿為緣間兩層寮房和誦經堂。西南配殿側為地藏殿。大殿與配殿有迴廊相連,夯土牆身,硬山兩落水,具鄉土氣息。山門與東北、西南三方圍成院牆。院內有花圃和菜畦,院外有數十棵大楓樹。牡丹、芍藥、桂花等花開時,芳香四溢。據住持演慧法師介紹,這是他1998年至1999年在原寺基礎上重修的。面對古剎重輝,不禁使人懷念起開山祖師智妙和尚。據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月霞法師在後山開辦翠峯華嚴道場時,有位湖北僧人智妙從師聽講經義,兼作”飯頭”(即炊事員)。一次他見到一個來寺聽經的老嫗因天晚無法回家,便拿些鍋巴給她充飢,並讓鋪給她住下,自己則找別的和尚搭歇。由此他違反了道場”不準留宿尼眾信女”的規定,受到知事僧的訓誡:“你既然發慈悲心,何不自己開道場!”智妙和尚從激憤中醒悟,便於19_年到距翠峯寺4公里外的文殊峯東的山窪裏,以8塊銀元購得6畝荒地,始建文殊茅蓬。這就是俗稱”六畝田”的來歷和傳説。其實智妙是一位學修精嚴的禪師。據《智妙小傳》記載:智妙(1863-1924),俗姓宋,名真元。湖北漢陽人。月霞法師在九華山翠峯創設華嚴道場時智妙從之遊,隨侍左右,聽講佛學,課餘則自種福田,專志苦行,獲益良多。19_年徙居文殊茅蓬,後擴建堂宇,開單接眾,以宗教互融、禪淨兼修為宗旨。19_年月霞法師赴上海哈同花園辦華嚴大學時,智妙法師受其囑託,兼位於翠峯寺華嚴道場。平時除請知名法師講經外,還親自為學僧講解大乘經論,義理透徹。遠近士夫聞聲宗仰,或入山求度,或發心供養,絡繹不絕。如此歷20餘年,文殊茅蓬不斷擴建,初具叢林規模,以自種福田、安心禪修之寓意,易寺名為”心安禪寺”。1924年智妙法師圓寂,世壽六十,戒臘三十四。智妙法師開山建寺,使心安禪寺成為九華山有名的佛教道場之一,可謂功高德昭。至今欣逢盛世,迎來了建寺百年華誕,在歷任住持的增建和護持下,在海內外護法居士信眾的結緣下,現在心安寺古剎重輝,法炬復燃;改善了交通條件,修通了上山5公里的盤山公路;架設了高壓電線,開通了電話,用上了天然的自來水;維護了生態環境,現有茶園10畝,山場自然林260畝,一片鬱鬱葱葱。

百丈潭沿公路東下至”三畝田”(地名),再向東南山徑行500米,即抵東陽澗畔。有澗水從雲峯東下,傾瀉於峯峽之間,形成寬約6米、高30米的垂瀑,宛如飛騰的白龍破雲而出,聲震山谷,氣勢磅礴,名”百丈潭瀑”。瀑水常年不竭,注入谷下約100平方米的淵潭,瀑高潭深,故名”百丈潭”。四壁陡峭,潭水墨綠,深12。8米,崖壁上古代鑿有佛龕和”百丈潭”題刻。據《江南通志》記載:“宋嘉定間,諸大道之父令青陽,歿後葬百丈潭,大道築廬守墓。”如今廬、墓早已湮沒,佛龕尚清晰,而題刻已模糊難辨。百丈潭東北200米處有琉璃灘,河牀裸露,經水流沖刷,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潭,宛若串珠,長達500餘米,石骨光滑如凝冰,陽光照射,眾潭閃躍,故有”琉璃灘”之稱。有些潭面數米見方,深數米,是天然泳池。琉璃灘兩岸翠巒倒映,百鳥和鳴,是開發山間露天游泳、避暑度假的佳境。

百丈箭瀑位於”六畝田”東北、”三畝田”北部。有澗水自天柱峯東側與五老峯、列仙峯結合部東下,名”龍遊澗”。暴雨之後兩股泉水從高100米的谷口懸崖直瀉而下,湊為重瀑,湧激如箭,故名“百丈箭瀑布”。古人稱它為九華山東部”第一奇觀”。瀑水注入淵池,峻壁四合,猶如天井。池面50平方米,深約5米。池水湛碧,四時不竭,因產石斑魚,故名”嘉魚池”;池中有柱形巖石突兀,稱”臨流磯”,上平如台,又稱釣魚台。相傳為漢代道人竇子明在此垂釣,得白龍而飛昇成仙,故池稱”白龍池”。池旁有猴子石,早晚可見成羣山猴,嬉戲於石上或樹梢;附近還有仙人禪定石、觀音洞、棲仙泉、東角巖(俗稱”冬瓜巖”)等勝景奇觀。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17

各位貴賓: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華山旅遊!

我是西安神奇旅行社的導遊林蕊,大家我小林就可以,有幸成為大家的導遊,我非常高興,俗話説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估計已經修了50年我們才能同遊華山,希望在小林的帶領下,華山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首先我要講一下注意事項:

第一點:我們今天要參觀的華山是以險峻著稱天下,一定要注意安全。最主要是記住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不要翻閲護攔,不要到懸崖邊等危險的地方去遊覽或者照相。不要刻意的追求攝影家的效果。帶小孩子的遊客,一定要把孩子看好。

第二點:大家要注意集合時間,地點,以免耽擱行程。記住我的電話[1],隨時保持聯繫。華山的除了黃埔峪旅遊進山公路30分鐘沒有信號外,基本都有信號,有的地方信號好點,有的要差點的。

現在我給大家説説華山的概況。華山是秦嶺山脈的一部分,形成於距今7億年前,俗稱“西嶽”。漢武帝把地處五個方位的山封為神山,華山地處西方,故名“西嶽”。古代還為這5大名山對應了中國古代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華山在西方,屬金,華山的形狀剛好象是一個金元寶,到了華山北峯我讓大家在金庸華山論劍的地方和華山這個元寶合影。

華山得名北魏地理學家儷道元《水經注》裏所説是因為遠而望之,有若花狀,古代花和華通用,故名華山!

1996年華山的纜車的通車,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歷史,我們今天就是乘坐纜車登山。我們先要換乘華山進山專線車進山,我們現在車子行駛的是黃埔峪旅遊專線公路,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智取華山》這就是當年的尋找嚮導之路,從檢票處到華山索道的黃埔峪旅遊公路全長7.66公里,花費20xx萬人民幣。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名醫黃盧子曾經在這裏隱居修煉。黃盧子能喚黃龍潭中黃龍上天耕雲播雨,解除百姓之苦。給人看病,千里之外,只要告訴他病人姓名,就可以開出藥方解除病痛。

現在我們大家乘坐纜車上山,纜車是新加坡三特公司投資8000萬人民幣,採用的奧地利的設備,全長1525米,落差760米。一個纜車掛兜可以乘坐6個人。

現在我們上了纜車就到華山的北峯,纜車下面的那條路就是智取華山路,現在是一條便道。1949年華山解放了,胡宗南保安6旅的旅長韓子佩帶領縣鄉民團400多人佔山為王,我們解放軍從正面根本打不上去,繞道後山,奇襲成功,根據這一事件拍的電影就叫做《奇襲華山》,後來周總理看了,説這件事情充分的表現瞭解放軍的智勇雙全,後來就改名《智取華山》。

我們現在可不要走平坦的路上北峯智取華山紀念亭,我們走智取華山路,也就是那邊的步行路一部分,我要看看大家有沒有恐高症,可不可以上華山的蒼龍嶺等的線路,他和其他路的坡度差不多,但是要短的多,你的身體如果適合爬山那我就讓你去,連這裏都征服不了,那上了北峯拍張照片我就要勸你下山了。

上山要走直線,感受華山的險,俗話説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要走之字型的路,安全容易掌握身體平衡。

到了北峯我們先穿過北峯飯店,可不要太着急,北峯飯店有張華山的地圖,我要給大家講講,一會上山的時候可能就走散了,我們要先熟悉一下地形才能夠征服華山呀!

這裏就是看地圖的位置,大家先不要着急,先不要看地圖,兩個屋檐之間看華山的東峯

象一個禿頭的老鷹,那裏售日出的最佳地點,一早擠滿了遊人,又稱朝陽峯。旁邊的哪個就是西峯,直直的,好象刀削的一樣,在智取華山的電影裏,是敵軍指揮部。也是神話傳説《寶蓮燈》的發生地。

現在我們大家轉身過來看這個地圖,看看華山頂部,是不是象個元寶。兩邊的突起就是東西二峯,中間突起就是華山的最高峯南峯,是傳説中的武林高手比武論劍的地方,還有華山第一險長空棧道。

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北峯,經過擦耳巖,天梯御道就到了蒼龍嶺,過了蒼龍嶺就是五雲峯金鎖關。金鎖關就是上面的四個峯東.西.南.中峯的必經之路。到了那裏你可以決定去看任何一個峯,也可以順道把四個峯都逛完。

我們是從黃埔峪進上來的,另外一條路叫做自古華山一條路。大家跟我再上幾個台階就可以看見自古華山一條路了。

大家現在往下面看,下面的羊腸小路就是從前上華山的畢竟之路了,從山腳走到北峯,大概要三四個小時呢!

再往上走就是鯉魚嘴,馬上就到北峯最高處了,有兩條路可以上去,魚背叫做步步高昇路,有驚無險,魚嘴叫做連年有餘路,非常平坦。大家可以自由選擇。

現在就到了北峯極頂,金庸先生20xx年曾經在這裏華山論劍,他在他的小説裏多次提到華山,可給華山的宣傳立下了汗馬功勞呀。同時這裏也是拍攝華山全景的最佳位置,給大家留點自由活動時間,一會們一起去爬蒼龍嶺!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18

各位團友:

今天我們將遊覽被譽為“石作蓮花雲作台”的華山。

華山又稱太華山,位於西安城東120公里的華陰市以南。

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五嶽之一,因山峯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

1992年12月會山被 評為全國風景名勝40佳之一。

即使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朋友也會從一些有趣的神話和掌故中瞭解到一些華山的情況,如“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嶽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華山論劍”,以及近代的智取華山等,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説和故事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嚮往和崇拜。

華南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峯突兀,巍峨壯麗。

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

説到奇,它是由一塊巨大的完整的花崗巖構成。

古人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削成而四方,其廣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謂之“大奇”。

華山共有五座主峯,其中東、西、南三峯最高,三峯鼎峙聳立,“勢飛向雲外,影倒黃河裏”,有“天外三峯”之稱。

提到險,其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懸巖鐫刻的“全真巖”,三面臨空,上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懸巖上開鑿的千尺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異常。

“自古華山一條路”。

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10公里,逶迤曲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華山除了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之外,同時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人文景觀比比皆是。

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題字、詩文、石刻就會使人流連忘返。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玉泉院,據説因這裏的泉水與山頂的玉井相通,水質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

它是攀登華山的必經之地。

相傳為隱士陳摶所建。

院內殿宇亭台、迴廊曲折,泉水淙淙,是遊賞勝地。

玉泉院與我們一會將會見到的東道院、鎮嶽宮都是道教的活動場所,現共有殿宇53間。

院中建築多是清代乾隆年間重新修建的。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位於五峯之一北峯腳下,距華山谷口約10公里,這裏是華山山峪水流的源頭。

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樹,也許是許多人都會認識它,對,就是青柯樹。

這裏青柯樹在此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過青柯坪至迴心石。

登山的道路由此交從平坦的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盤旋而上,許多意志薄弱的遊客來到這裏都會回心轉意望山興歎無功而返。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到達了北峯。

經過前面三關,我想大家已經對華山的險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吧。

北峯雙名雲台峯,海拔1550米,這裏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雲狀,因恰似一座雲台而得名。

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卻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峯的要樞。

我們面前的這個小亭叫“軍魂亭”,此名來源於景片《智取華山》。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中峯。

中峯又名玉女峯。

傳説春秋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簫,優美的簫聲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愛慕,使她放棄了奢華舒適的宮廷生活,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後二人修煉成仙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此得名。

有玉女洗頭盆、捨身樹等。

由於這則美麗的愛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莊嚴、深沉之後又被賦於了一些浪漫與温柔。

經中峯,我陪同大家去東峯參觀。

東峯,又稱朝陽峯,峯頂有朝陽台,在此是觀日出的最佳地方。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華山據傳是眾多神仙聚居的地方。

道家仙境。

傳説宋太祖趙匡胤與華山隱士陳摶老祖在一個孤峯,上有棋台,那就是他們下棋的地方。

陳摶又叫希夷先生,是一個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經過商議,越匡胤以華山做賭注。

結果輸給了陳摶,按事先訂立的條件,華山自此成為道家的道場且永有納糧。

在東東峯的東崖上,有一天然圖案。

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隻巨掌?這隻巨掌20餘丈,五指參差不齊,中指直貫頂峯,每當日光照射,五指躍然如懸圖上。

這就是所謂的“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

據説在很久以前,華山和中條山相連,右足登開中條山,給黃河開出一條通道,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託華山時留下的指印。

南峯又名落雁峯,是華山最高峯,海拔2160米,來到這裏如臨仙境。

正如古詩所云“惟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抬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

這裏四周都是松林,雜以檜柏,迤邐數裏,濃陰密閉。

現在我們眼前看到的是險要之處就是第四險關“長空棧疲乏”。

長空棧道懸空半壁,下臨深淵,是華山最險要處之一。

沒有過人的膽量和堅定的意志,是不敢一遊的。

峯頂有“太上泉”,池水青綠澄澈,常年不竭,俗稱“仰天池”。

池崖上鐫刻甚多,多為明清和近代詩人所題。

武俠小説《射鵰英雄傳》中描寫的“華山論劍”大概也是發生在南峯。

我們現在來到是華山的精華部分。

西峯,又稱蓮花峯,得名於峯頂翠雲廟前右側的那塊大石,其狀如蓮花,山峯奇撥峻峭,如刀切劍削,壁立千仞。

此峯最高處有“摘星台”,登台俯瞰,秦川茫茫,藍天如洗,浩瀚無際,渭、洛二水如銀帶,北望黃河細如絲。

唐代大詩人李白觀此景後曾寫下“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美麗詩句。

現在我們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

石身有一條0.66米寬的裂縫,關於這條裂縫也有一個感人的傳説。

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聖母與被玉帝打下凡世的金單璽相愛之後,結為夫妻。

二郎神楊戩大罵其妹三聖母私配凡夫,違反天條,於是將三聖母壓在華山西峯頂的巨石下面,後來三聖母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沉香,沉香長大成人得知真相後,來到華山,戰勝楊戩,了壓在母親身上的巨石救出母親,全家得以全聚。

這就是“劈山救母”神話發生的地方。

億萬年來鬼斧神工,造就了華山驚險壯麗的自然景觀,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詠頌,使華山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可以説,華山與華夏緊緊相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從關於華山的傳説、掌故中我們可以看出,它不但博大、計策、典雅、深沉、嚴肅,而且幽默、詼諧,甚至還有一絲浪漫與温柔,這不正我們中華民族的寫照嗎?

到這裏呢,華山的遊覽也接近尾聲了,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19

各位遊客:

你們好!我是你們這次華山之旅的導遊,顧詩涵。我將帶你們一起去遊覽這美麗的華山風光。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華山吧。華山,是《自然文化遺產名錄》裏的一處勝景,還是國家5A級景區哦!

我們現在到的地方是玉泉院,關於這裏有一個故事。唐朝的金仙公主在山上鎮嶽宮玉井中洗頭時,一不小心將玉簪子掉進了水中。回到玉泉院後,用泉水洗手時,發現了玉簪子,就知道這個玉泉眼與玉井相通。於是給這個泉取名為玉泉,玉泉院也因此得名。

這裏就是華山最為有名的地方-長空棧道。你們腳踩的地方僅僅能容下一個腳掌。腰上的鐵鏈可以保護你們,所以不要怕。各位上去吧。

走完長空棧道,就來到了沉香劈山處。這裏也有一個傳説。三聖母和一個凡間男子相愛並結了婚。由於犯了天條,她哥哥二郞神將三聖母壓在了華山下。生了個孩子叫沉香。十年後沉香知道真相與二郞神大戰,在眾神的幫助下打敗了二郞神,救出了母親。

這兒,就是鷂子翻身,各位遊客注意安全,在這兒休息一下吧!

華山的美麗風景太多了,今天看不完。明天再接着遊覽吧。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20

各位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我是旅遊團的導遊,大家能夠叫我小趙。我將帶領大家去一個美麗,壯觀的華山。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首之一,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陽市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巖。憑藉大自然風雲變化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神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大家趕上隊伍。華山向以險要而聞名於天下,其之陡險位居五嶽之首。常言道:“自古華山一條路”。一路行過,必經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上天梯、蒼龍嶺等絕險要道。

大家看這個,這個就是華山鬆。華山鬆,雄球花黃色,基部圍有數枚卵狀匙形鱗片……樹幹可割取樹脂;樹皮可提取栲膠;針葉可提煉芳香油;種子可食用也可榨油。

期望大家能度的過愉快的一天!下次我再和大家一起旅遊!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21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是雪花旅遊團的導遊。你可以叫我小趙。我將帶你去一個美麗壯觀的華山。

華山之所以叫華山,是因為它在古代很常見,而且帶有當地居民的口音。華山與華夏緊密相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根據清朝學者張太炎的説法,華夏和中華是以華山命名的。早在尚書,就有華山的記載。據史料記載,黃帝、堯、舜都曾到過華山。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幾十位皇帝也到華山參加了大規模的祭祀活動。

華山是中國最著名的五嶽之一,海拔2154.9米。它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渭南市華陽市,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習以東120公里。它面對着開闊的渭河平原,北面是咆哮的黃河,南面是秦嶺。它是位於秦嶺分枝嶺北側的花崗巖。隨着大自然的變遷,華山已成為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每個人都趕上了隊伍,華山以其危險的位置聞名於世,其險峻的險峻在五嶽中名列第一。俗話説,“古華山之路”。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22

現在我給大家説説華山的概況。華山是秦嶺山脈的一部分,形成於距今7億年前,俗稱“西嶽”。漢武帝把地處五個方位的山封為神山,華山地處西方,故名“西嶽”。古代還為這5大名山對應了中國古代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華山在西方,屬金,華山的形狀剛好象是一個金元寶,到了華山北峯我讓大家在金庸華山論劍的地方和華山這個元寶合影。

華山得名北魏地理學家儷道元《水經注》裏所説是因為遠而望之,有若花狀,古代花和華通用,故名華山!

1996年華山的纜車的通車,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歷史,我們今天就是乘坐纜車登山。我們先要換乘華山進山專線車進山,我們現在車子行駛的是黃埔峪旅遊專線公路,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智取華山》這就是當年的尋找嚮導之路,從檢票處到華山索道的黃埔峪旅遊公路全長7.66公里,花費20xx年華山解放了,胡宗南保安6旅的旅長韓子佩帶領縣鄉民團400多人佔山為王,我們解放軍從正面根本打不上去,繞道後山,奇襲成功,根據這一事件拍的電影就叫做《奇襲華山》,後來周總理看了,説這件事情充分的表現瞭解放軍的智勇雙全,後來就改名《智取華山》。

我們現在可不要走平坦的路上北峯智取華山紀念亭,我們走智取華山路,也就是那邊的步行路一部分,我要看看大家有沒有恐高症,可不可以上華山的蒼龍嶺等的線路,他和其他路的坡度差不多,但是要短的多,你的身體如果適合爬山那我就讓你去,連這裏都征服不了,那上了北峯拍張照片我就要勸你下山了。

上山要走直線,感受華山的險,俗話説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要走之字型的路,安全容易掌握身體平衡。

到了北峯我們先穿過北峯飯店,可不要太着急,北峯飯店有張華山的地圖,我要給大家講講,一會上山的時候可能就走散了,我們要先熟悉一下地形才能夠征服華山呀!

這裏就是看地圖的位置,大家先不要着急,先不要看地圖,兩個屋檐之間看華山的東峯象一個禿頭的老鷹,那裏是觀日出的最佳地點,一早擠滿了遊人,又稱朝陽峯。旁邊的哪個就是西峯,直直的,好象刀削的一樣,在智取華山的電影裏,是敵軍指揮部。也是神話傳説《寶蓮燈》的發生地。

現在我們大家轉身過來看這個地圖,看看華山頂部,是不是象個元寶。兩邊的突起就是東西二峯,中間突起就是華山的最高峯南峯,是傳説中的武林高手比武論劍的地方,還有華山第一險長空棧道。

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北峯,經過擦耳巖,天梯御道就到了蒼龍嶺,過了蒼龍嶺就是五雲峯金鎖關。金鎖關就是上面的四個峯東、西、南、中峯的必經之路。到了那裏你可以決定去看任何一個峯,也可以順道把四個峯都逛完。

我們是從黃埔峪進上來的,另外一條路叫做自古華山一條路。大家跟我再上幾個台階就可以看見自古華山一條路了。

大家現在往下面看,下面的羊腸小路就是從前上華山的畢竟之路了,從山腳走到北峯,大概要三四個小時呢!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23

現在我給大家説説華山的概況。華山是秦嶺山脈的一部分,形成於距今7億年前,俗稱“西嶽”。漢武帝把地處五個方位的山封為神山,華山地處西方,故名“西嶽”。古代還為這5大名山對應了中國古代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華山在西方,屬金,華山的形狀剛好象是一個金元寶,到了華山北峯我讓大家在金庸華山論劍的地方和華山這個元寶合影。

華山得名北魏地理學家儷道元《水經注》裏所説是因為遠而望之,有若花狀,古代花和華通用,故名華山!

1996年華山的纜車的通車,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歷史,我們今天就是乘坐纜車登山。我們先要換乘華山進山專線車進山,我們現在車子行駛的是黃埔峪旅遊專線公路,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智取華山》這就是當年的尋找嚮導之路,從檢票處到華山索道的黃埔峪旅遊公路全長7。66公里,花費20xx年華山解放了,胡宗南保安6旅的旅長韓子佩帶領縣鄉民團400多人佔山為王,我們解放軍從正面根本打不上去,繞道後山,奇襲成功,根據這一事件拍的電影就叫做《奇襲華山》,後來周總理看了,説這件事情充分的表現瞭解放軍的智勇雙全,後來就改名《智取華山》。

我們現在可不要走平坦的路上北峯智取華山紀念亭,我們走智取華山路,也就是那邊的步行路一部分,我要看看大家有沒有恐高症,可不可以上華山的蒼龍嶺等的線路,他和其他路的坡度差不多,但是要短的多,你的身體如果適合爬山那我就讓你去,連這裏都征服不了,那上了北峯拍張照片我就要勸你下山了。

上山要走直線,感受華山的險,俗話説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要走之字型的路,安全容易掌握身體平衡。

到了北峯我們先穿過北峯飯店,可不要太着急,北峯飯店有張華山的地圖,我要給大家講講,一會上山的時候可能就走散了,我們要先熟悉一下地形才能夠征服華山呀!

這裏就是看地圖的位置,大家先不要着急,先不要看地圖,兩個屋檐之間看華山的東峯象一個禿頭的老鷹,那裏是觀日出的最佳地點,一早擠滿了遊人,又稱朝陽峯。旁邊的哪個就是西峯,直直的,好象刀削的一樣,在智取華山的電影裏,是敵軍指揮部。也是神話傳説《寶蓮燈》的發生地。

現在我們大家轉身過來看這個地圖,看看華山頂部,是不是象個元寶。兩邊的突起就是東西二峯,中間突起就是華山的最高峯南峯,是傳説中的武林高手比武論劍的地方,還有華山第一險長空棧道。

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北峯,經過擦耳巖,天梯御道就到了蒼龍嶺,過了蒼龍嶺就是五雲峯金鎖關。金鎖關就是上面的四個峯東、西、南、中峯的必經之路。到了那裏你可以決定去看任何一個峯,也可以順道把四個峯都逛完。

最新的陝西華山導遊詞範文 篇24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華山觀光旅遊!今天由我給大家做導遊服務,讓我們一同愉快的度過華山之旅。

華山地處陝西省華陰市境內,北臨渭水、黃河、東出潼關就是河南盛山西盛是一個雞鳴三省之地,西有古都西安、東有古都洛陽,物華天寶。

自古以來就是出帝王,出文人的“人傑地靈”之都。

華山是秦嶺山脈東部的一個支脈,早在七億年前就已經形成,自古稱“西嶽”,它橫空出世,挺拔峻峭,雄偉壯觀。

五座主峯高聳雲表,好象一朵盛開的蓮花,神采飛揚,燦爛奇目。

五座主峯分別稱為東峯(朝陽峯)、西峯(蓮花峯)、南峯(落雁峯)、北峯(雲台峯)、中峯(玉女峯)其中,南峯最高,海拔2160.5米,北峯最低,海拔1614.7米。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説華山“遠而望之,又若花狀”。

在古漢語中,“花”“華”通用,故而稱作華山。

據清代學者顧炎武先生考證,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曾活動在華山和山西夏縣一帶黃河流域,所以中華民族以稱華夏子孫。

固而“中華”之“華”是因華山而得名,華山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寫照。

可以這麼説,黃河是母親河,華山是父親山。

華山是如何形成的?先來一段神話傳説:相傳大禹治水時,處處有人神相助,當黃河之水引出龍門,來到潼關時,又被兩座高山擋住去路,大禹不禁歎息起來,巨靈大神在天庭聽到大禹的歎氣,立即騰雲駕霧來到大禹身邊,表示願助他一臂之力。

只見巨靈大神緊抓住南面一座山的山頂,山瞬間被掰裂成兩半,然後順勢用腳又蹬開了北面那座山,黃河水趁勢從這裂口中流了過去。

這南面分成兩半的山,高的一半就是華山,低的一半就是太華山。

李白有詩云“巨靈咆哮掰兩山,洪波奔流射東海”。

現代科學家這樣認為:華山是由於幾千萬年前秦嶺和渭河平原交界地帶斷裂,引起南北兩側層帶的錯動,內部巖層受到巨大的橫壓力而形成的陡峭的山勢。

華山的奇和險聞名於世。

華山有“五大奇觀”,這就是“奇石”、“奇樹”、“奇水”、“奇洞”、“奇路”。

華山石奇,因為這座山就是有一塊完整的花崗巖石經過地殼運動和風雨剝蝕而形成了千姿百態的景緻;華山樹奇,因為許多古老而粗壯的松樹或生長在石縫裏,或生長在懸崖上,不屈不撓,茁壯頑強。

而且許多樹或象兄第,或象姐妹,或象夫妻,表現出了極高的人文精神。

還有“奇洞”、“奇水”、“奇路”,到山上我會給大家一一介紹。

我們的第一個考驗便是有華山一線天之稱的千尺幢,該處於石槽中開道直上,兩旁鐵索垂掛,猶若天梯,遊人至此仰望藍天一線,俯視巨壑深淵。

而第二個考驗就是百尺峽,峽長百餘尺,峽谷僅容一人通過。

這裏勢危坡陡,石壁峭立,通道狹窄,且有懸石,搖搖欲墜,令人心驚膽顫。

接下來過仙人橋?,可以喘口氣了。

而下一個挑戰是險路“老君犁溝”,傳説是太上老君牽來自己的青牛,在這個陡壁處犁出的一條小路。

走完“老君犁溝”,就登上了海拔1500多米的北峯。

這裏四面懸崖絕壁,恰如一座平台,因而又叫雲台峯。

瀏覽完北峯後,大家吃點東西補充體力,然後繼續向前進,勝利就在前面了!經過一番努力,我們終於來到了金鎖關,是經五雲峯通往東西南峯的咽喉要道,金鎖關後則無路可通。

杜甫《望嶽》詩中“箭栝通天有一門”就是指的這裏。

過了金鎖關,我們就向西峯前進。

西峯是華山主峯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

又因峯巔有巨石形狀好似蓮花瓣,古代文人多稱其為蓮花峯、芙蓉峯。

西峯為一塊完整巨石,渾然天成。

西北絕崖千丈,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華山叫蓮花山。

西峯南崖有山脊與南峯相連,脊長300餘米,石色蒼黛,形態好像一條屈縮的巨龍,人稱為屈嶺,順着屈嶺而過,我們就來到了南峯,也稱落雁峯,傳説是因為迴歸大雁常在這裏落下歇息。

落雁峯是華山最高主峯,也是五嶽最高峯,古人尊稱它是“華山元首”。

看,勝利就已經在我們手裏了。

登上南峯絕頂,頓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

會當臨絕頂之感便向我們襲來,試想還有什麼煩惱呢?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現在我們來體驗體驗華山之最險的長空棧道,在垂直的崖壁上鑿洞、插楔,鋪板搭制而成的。

當地有句民諺,“小心、小心、九釐三分要尋屍首洛南商州”。

不過,遊客可以繫着保險繩去體驗華山這最險的地方。

當你走在凌空鋪設的木板上,谷中的山風吹着衣角來回扇動,使你有一種像飛起來的感覺,或許還有一種成仙的感覺,不過小陸已經體驗多次還尚未成仙。

體驗完那驚險的長空棧道後,我們就可以省省體力了,因為我們準備走下坡向東峯走去。

來到朝陽台後,我們就差不多瀏覽完華山了,返回到北峯後,我們可以選擇走智取華山路下山,也可以選擇坐纜車下山,下山後我們就會乘坐大巴出山。

好了,我的講解到這裏就結束了各位遊客一定注意腳下安全!祝大家參觀愉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daoyouci/e7kqp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