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安徽導遊詞 >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通用19篇)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通用19篇)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1

東晉隆安五年(420xx年), 僧人杯渡曾在此築室為庵。 “化城”源出於《法華經》中的佛教故事。傳説釋迎牟尼與小徒下鄉佈道,忽為山險所阻,小徒飢渴交加,坐地不起。釋迦牟尼手指前方説:“前有一城,速去化齋。”小徒頓為振奮。所謂城實乃佛祖點化而成。因化城寺地處高山平地,四面環山如城,故名之。化城寺位於九華街,坐落在芙蓉山下。迎面是一座圓形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個月牙形的蓮池,名月牙池。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通用19篇)

全國重點寺院。又名地藏寺。位於九華街盆地中心化城峯。東臨東崖,南對芙蓉峯,西接神光嶺,北倚白雲山,四山環拱如城。明嘉靖王一槐《九華山志》載:“化城,天竺國佛場名也。今寺在山之西南,自麓陟旋而上數裏至其處,峯巒環列,泉壑紆迴,中曠而夷,類其國郭,故名。舊志雲: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始創寺,日“九華”唐郡守張嚴(巖)奏額始名‘化城’唐人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載,唐開元末有僧人檀號居此,寺額即日“化城”;至德初年,青陽諸葛節等發現正在東巖石室苦修的新羅僧地藏,深為感動,於是買下檀公寺基,構築台殿,以成琳宇,請地藏大師居之;建中初年,池州刺史張巖奏請朝廷移舊額置於新寺,於是化城寺成為地藏大師傳經佈道的大伽藍。貞元十年(794)大師圓寂.,被僧眾視為地藏菩薩靈蹟示現,從此九華山逐漸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地藏道場。[1]

為當年地藏放生池。寺殿前後有四進,分門廳、大雄寶殿、後進和藏經樓。此四進隨地勢漸高,結構自然,門楹窗柃、斗拱樑柱和台階基石均刻有精巧美觀的圖案。殿內有康熙御書“九華聖境”橫匾和乾隆御書“芬陀普教”橫匾。後殿首明代崇禎皇帝御書“為善最樂”橫匾。初建於公元757年的原化城寺,早已蕩然無存。現存寺廟的山門和藏經樓為十六世紀所建,而大雄寶殿和後廳為十九世紀重建。

這些建築除四壁磚牆和瓦頂外,內部為木結構。柱、樑、檁、椽全部採用閂縫對榫、互相楔咬的傳統方法,不用一顆釘子。門楣、斗拱和橫樑上都鏤刻着鳳凰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以及花草圖案,施以重彩。尤其是大殿正中的藻井,層層迭進,九條木雕的金龍圍着中心的碩大寶珠盤旋飛舞,祥雲和瑞蝠穿插其間,令人歎為觀止。今住持僧常明。

化城寺現已用作九華山廣場文物博物館。化城寺前的廣場上有“娘娘塔”址,正中有一口井。關於娘娘塔有兩種傳説。出化城寺向南,可到旃檀林。後該寺歷經維修改建,現存殿宇四進,莊嚴有序,最後一進為藏經樓,珍藏明版藏經6777卷,保存至今,十分珍貴。該寺面積350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寺院。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2

九華山化城寺是全國重點寺院。又名地藏寺。位於九華街盆地中心化城峯。東臨東崖,南對芙蓉峯,西接神光嶺,北倚白雲山,四山環拱如城。明嘉靖王一槐《九華山志》載:“化城,天竺國佛場名也。今寺在山之西南,自麓陟旋而上數裏至其處,峯巒環列,泉壑紆迴,中曠而夷,類其國郭,故名。

舊志雲: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始創寺,曰‘九華’。唐郡守張嚴(巖)奏額始名‘化城’。”唐人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載,唐開元末有僧人檀號居此,寺額即曰“化城”;至德初年,青陽諸葛節等發現正在東巖石室苦修的新羅僧地藏,深為感動,於是買下檀公寺基,構築台殿,以成琳宇,請地藏大師居之;建中初年,池州刺史張巖奏請朝廷移舊額置於新寺,於是化城寺成為地藏大師傳經佈道的大伽藍。

化城寺坐北朝南,居高臨下。寺前有半月形偃月池(放生池)和麻石鋪成、面積1864平方米的廣場,是九華山舉行廟會和大型佛事活動的場所。現存四進殿宇、硬山頂、馬頭牆,磚木結構;莊嚴古樸,具有皖南民居式古寺建築特徵。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

全寺對稱嚴整,佈局有序。四進殿宇分別坐落在3個台基上,層層遞升。第一進靈官殿,殿前廊檐長20米、高6米,3扇大門,殿內進深16.5米,面闊5間。有2個天井,兩側為廂房;第二進天王殿,長20米,寬20.5米,敞廳堂有四落水天井,東西兩側有半廊;第三進大雄寶殿,寬20.5米,內有天花藻井3只,中間大藻井直徑440釐米,深170釐米,其“九龍盤珠”圖為浮雕藝術珍品;第四進為藏經樓,保持明代建築風貌。長20米,寬14米、高1.3米。三、四進之間院牆上嵌有明、清以來的石碑8方。

藏經樓是九華山珍貴文物薈萃之處,主要佛教文物陳列於藏經樓下廳堂。樓上藏有明萬曆刻板《藏經》、明代高僧海玉(字無瑕)手書《血經》81卷、印度貝葉經2札以及明神宗頒經聖諭、清康熙、乾隆帝的御書手跡。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3

化城寺為九華山開山祖寺,四進院落式民居建築,屬全國重點寺院。

相傳為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生前修行的地方,也是九華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九華山四大叢林的總叢林,它的四進殿宇分別部署在三個台基上,層層升高,序落有致。第一進天王殿,進深16.5米,面闊5間,有兩個小天井,兩側為廂房。其台基比平面高出3.7米。第二進寬20米,進深20.5米,敞廳堂,有四落水天井,東、西兩側有半廊。台基比第一進高出1.5米。第三進是大雄寶殿,進深20.5米,有藻井3只,中間為浮雕“九龍戲珠”,為全國罕見!最後一進為3層藏經樓,高20米,進深14米,其台基比大殿高出2.7米。三、四兩進之間夾有長方形院落,種植牡丹、桂花等花木,院牆嵌有明、清以來的石碑八方。全寺對稱嚴整,硬山頂、馬頭牆、磚木結構。寺背倚虎形山,前有放生池和石板廣場。化城寺歷經興廢,前三進殿宇為清末修建,第四進藏經樓仍保持明代建築風貌。建築面積1705平方米。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4

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我是你們的導遊小雨,很高興我們相聚在這裏,希望我們一起度過一次美好的旅遊。簡單介紹一下九華山有九十九座山峯,是佛教的聖地,所以人們為了保平安,都會來九華山拜一拜佛,並遊覽九華山的壯麗的景色。

從九華山的山腳想上看去雲霧繚繞,各種奇鬆怪石,是不是美麗極了呢。現在我們坐車去山頂,在山頂有兩棵高大的銀杏樹,一棵是公樹,一棵是母樹。據説,這兩棵古樹還是“詩仙”李白栽下的呢!現在我們呢再去九華山最古老的寶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門前有一個半圓形的放生池,大家這是為什麼嗎?因為呀,寶殿正門口對着一座像爬山虎的山峯,一位風水大師説這是凶兆,所以讓小和尚們在寶殿前建了一個半圓形的放生池為弓,並與旁邊的石象打齊為弓箭,守衞寶殿。大家可以在寶殿內拜一番,裏面的地藏菩薩慈眉目善,看上去跟真的一樣。

現在我們來到了九華山最有名的景點——天台。站在天台上仰望,天台上雲霧繚繞,山徑連綿起伏,像一條綵帶從白雲間飄落下來。大家可以看見上山的遊客像一個個小白點,散落在綵帶上。

好了,現在我們準備下山了,以後有機會的可以再來,有緣的話小雨再給大家當導遊。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5

在睡覺的遊客們可以醒一醒了,我知道大家都累了, 經過機幾個小時的長途顛簸,現在我們終於是到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了——九華山。大家現在先下車,開始我們的九華山之旅,大家都跟着我,不要掉隊哦,現在我們順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山階拾級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鬆——鳳凰鬆。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二期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聽到了鳥鳴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我們呢遊客朋友們的笑聲,是不會真應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古句。

現在我們爬到了半山腰,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觀音峯,大家可以看到這座觀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紅袍,山風一吹,紅袍微微飄動着,真有如觀音降臨人間一般。 再往上,就是寬闊的古拜經台了,大家能看見當年地藏王菩薩禪修時在花崗巖上留下的足跡,它比正常人的腳印要大2。9倍呢!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脱了鞋站在地藏王菩薩的腳印裏去看看,是不是我們的腳的腳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現在終於到了終點站——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台峯頂,相傳唐時新羅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遺蹟。 站在峯頂,只覺得心裏的鬱氣忽然沒了,心中舒暢無比。 九華山雖沒泰山雄偉,也沒黃山奇險,但它的靈秀卻是中外馳名!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6

九華山一日遊暑假期間,媽媽帶我去九華山旅遊了,那天天還沒亮我們就登上旅遊公司的大巴向目的地出發了,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到達了九華山下。

聽導遊説,九華山是佛教聖地,大大小小有九十多座寺廟,我抬頭望着高聳入雲的九華山心想,這麼高的山,什麼時候才能爬到山頂呀!幸好有纜車幫忙,坐在纜車裏,導遊向我們介紹了這裏的.動植物,其中有很多是受國家保護的。比如迎客鬆,獼猴,短尾猴等。透過纜車向外看,迷人的風景,優美的環境叫人從內心裏產生對他的喜愛心情。不知不覺中纜車到站了,我們下了車,‘不上天台,沒來九華’我們又向海拔1300米天台峯進發了。一開始,我跑在第一個,可是沒多久我就跑不動了,媽媽説;只有登上山頂才能看到最美的景色。“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又爬了一個多小時,終於九華山天台就在眼前了。我站在山頂大喊:“我登上九華山了!”從山頂遠望,險峻的山峯一個挨着一個,下面是一片雲海,彷彿到了仙境一般。從山頂向下看,登山的人可多啦,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隊伍從山頂一直連到山腳下。我們在天台上休息了一會兒,還到寺廟裏燒香拜佛了。

傍晚,我們終於下山了,玩了一天,我們都非常累,但心裏卻很開心。要離開九華山了,上車前,我又好好地看了一眼九華山,心想,我還會再來的!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蓮花佛國——九華山旅遊!我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導遊,我叫王萍,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主要景區,這裏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並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原來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為九華山山峯秀麗,高出雲層的山峯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過此地,先後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華山因此而得名,並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九華山宗教活動歷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華山發展,佛教更加興盛。在唐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東來,遍訪名山,最後選在我們的九華山修行。夜間露宿在山上的山洞裏,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餓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最後在他99歲的時候圓寂。佛教界認為他生前苦修,圓寂後與佛經裏所記載的地藏菩薩相合,尊為地藏菩薩應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時候姓金,因此又稱為金地藏。九華山也就自此被闢為地藏菩薩的道場。唐代後,九華山佛教聲明漸著,經過歷朝歷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經有150多座了,祇園寺、東崖寺、百歲宮、甘露寺四大叢林,香火之盛甲天下。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是九華街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築。橫額上鐫刻着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過了橋正面就是祇園寺的大殿。祇園寺是國家重點寺院,規模是九華山四大叢林裏最大的了,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講堂和藏經樓等十餘座單體建築組成,是典型的組合式建築,它的山門偏離了大殿中軸線,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啊,歪置山門是頗有講究的,一來是為了辟邪,二來是門向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寶殿琉璃碧瓦,飛檐翹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廟的前院牆上有一條石刻,上面“泰山石敢當”5個大字十分醒目,大家來猜猜這是做什麼用的?其實這個是祇園寺獨有的,是用來辟邪鎮妖的。

進入山門,就是靈官殿,進門登殿,只見神龕裏站立着的卻是赤面紅須、雙目圓睜、高舉鐵鞭的王靈官。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怎麼到此護起佛法了呢?原來傳説佛教的護法韋馱犯了“殺生”的錯誤,被地藏菩薩“解聘”,讓王靈官頂了班,這反映了佛道“合作”的天王殿意思,在全國恐怕是僅此一處了。

從靈官殿過一小庭院,有一座亭閣式的方形重檐殿堂,歇山頂,內供四大天王像,稱天王殿。中間龕內端坐着“笑口常開,大肚包容”的彌勒佛。“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行”,是他的兩句偈語。兩側為四座天王塑像。

靈官殿和天王殿在同一台基上,而再高一層的台基上則築有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內,正面立着高約12米的三世佛,座下是碧綠蓮花座,下有須彌座(又叫金剛台),雕刻精細。供桌正面橫刻着“唐僧取經”故事的大面浮雕。佛像前,為主持法會的和尚禮佛跑拜處。

好,游完祇園寺,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佛經有”指地化城”之説。化城寺位於九華山化城峯西南,化城盆地中心,因此得名化城寺。化城寺歷史悠久,它修建於晉代,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古寺歷經興廢,在歲月長河中依然聳立。現存四進民居式殿宇,前三進為清代建築:一進靈官殿,二進天王殿,三進大雄寶殿。二、三進之間有一巨大四落水天井,意為”四水歸明堂”。大雄寶殿全木窗門,門楣上刻有冰紋窗櫺。頂中大藻井”九龍盤珠”浮雕為藝術珍品。四進藏經樓為九華山惟一明代建築,近期按原貌修復。化城寺依地形漸次升高,結構嚴謹,古樸典雅,基本保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貌。

化城寺石階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前有放生池,月牙形,據傳是金地藏率眾徒修建化城寺時開挖的,既為寺院防火,又為僧侶和香客放生之用。池前是平整、開闊的化城廣場,廣場中有一用石條壘成的”娘娘塔”基,是紀念金地藏母親的。據傳金地藏母親得知金地藏卓錫九華後,萬里跋涉來山尋兒迴歸,長時間思兒心切,加之一路風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廣場邊一口井中泉水為母洗眼,治好了母親眼疾,此井後人稱”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親,並向她細説佛教因緣,母被感悟,終於留山助兒護佛,後人在廣場建塔紀念,稱”娘娘塔”。但是,九華山也有人稱”娘娘塔”是紀念金地藏出家前的妻子的。不論是母親還是妻子,”娘娘塔”的傳説都是美麗的。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遊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繼續為大家服務,祝大家一路順風!謝謝!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8

九華山,九十九朵靈秀的蓮花,九十九座高空懸寺,九十九個歲月修成的正果,解不開的神奇驚歎,觀不完的民俗風情,神奇靈秀的山水與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完美地結合,使九華山成為人佛共享的心靈淨地。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世界重要的旅遊勝地,也是國際重要的佛教道場。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眾多。這座名山自漢代就沉積了許多歷史文化,被譽為“蓮花佛國”,今天,咱們就去看一下這個“蓮花佛國”。

各位朋友,現在咱們的位置是位於芙蓉峯下海拔600米的九華街,這裏是全山的接待中心,沿着街道向前走咱們就來到了九華山的開山主寺_化城寺,據佛經中記載:一次釋加牟尼與小徒下鄉佈道,走了非常遠,小徒飢渴交加,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這時佛祖手指前方説:前有一城,速去化齋。徒弟立馬就來了精神。其實所謂化城就是佛祖點化而來的。

還有,在進寺之前要注意一下幾點:一是在走進寺廟的時候要一腳跨過門檻,寺廟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上去,二是不要在裏面大聲喧譁或將紅塵中的玩笑話帶入廟中,三是請大家不要隨意觸碰僧人的法器。好,咱們走進化城寺。化城寺………………

接着就到了肉身寶殿,請大家看一下扁額上的的字:月身寶殿!為什麼叫月身寶殿呢?因為在以前月和肉是通假字,所以現在非常多形容人身體部位器官的字都會有一個月字旁。

肉身寶殿的建築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這肉身即是地藏王金喬覺的肉身,唐元貞十年,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75年後99歲圓寂,3年後開缸,其遺體綿軟,顏面如生,撼其骨節有金鎖般響聲,依佛經中所示,乃菩薩應世,遂尊為地藏王菩薩。

走進肉身殿,可以看到門楣上懸掛着地藏大願:眾生渡盡,方證菩堤;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又被稱為大願菩薩。相信有大願菩薩的庇佑,各位今後也一定能好運常伴。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説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非常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巖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説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好了,各們朋友,短暫的九華山之旅就這樣匆匆結束了,希望大家心願達成來九華山還原時,我還能為大家服務。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的位置是位於芙蓉峯下海拔600米的九華街,這裏是全山的接待中心,沿着街道向前走我們就來到了九華山的開山主寺_化城寺,據佛經中記載:一次釋加牟尼與小徒下鄉佈道,走了很遠,小徒飢渴交加,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這時佛祖手指前方説:前有一城,速去化齋。徒弟立馬就來了精神。其實所謂化城就是佛祖點化而來的。  還有,在進寺之前要注意一下幾點:一是在走進寺廟的時候要一腳跨過門檻,寺廟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上去,二是不要在裏面大聲喧譁或將紅塵中的玩笑話帶入廟中,三是請大家不要隨意觸碰僧人的法器。好,我們走進化城寺。化城寺………………

接着就到了肉身寶殿,請大家看一下扁額上的的字:月身寶殿!為什麼叫月身寶殿呢?因為在以前月和肉是通假字,所以現在很多形容人身體部位器官的字都會有一個月字旁。

肉身寶殿的建築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這肉身即是地藏王金喬覺的肉身,唐元貞十年,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75年後99歲圓寂,3年後開缸,其遺體綿軟,顏面如生,撼其骨節有金鎖般響聲,依佛經中所示,乃菩薩應世,遂尊為地藏王菩薩。

走進肉身殿,可以看到門楣上懸掛着地藏大願:眾生渡盡,方證菩堤;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又被稱為大願菩薩。相信有大願菩薩的庇佑,各位今後也一定能好運常伴。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説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巖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説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好了,各們朋友,短暫的九華山之旅就這樣匆匆結束了,希望大家心願達成來九華山還原時,我還能為大家服務。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10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叫王翔宇,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導遊,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旅遊!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主要景區,這裏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並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原來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為九華山山峯秀麗,高出雲層的山峯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是九華街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築。橫額上鐫刻着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祇園寺,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階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化城寺依地形漸次升高,結構嚴謹,古樸典雅,基本保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貌。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遊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繼續為大家服務,祝大家一路順風!謝謝!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蓮花佛國——九華山旅遊!我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導遊,我叫王萍,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主要景區,這裏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並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原來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為九華山山峯秀麗,高出雲層的山峯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過此地,先後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華山因此而得名,並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九華山宗教活動歷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華山發展,佛教更加興盛。在唐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東來,遍訪名山,最後選在我們的九華山修行。夜間露宿在山上的山洞裏,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餓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最後在他99歲的時候圓寂。佛教界認為他生前苦修,圓寂後與佛經裏所記載的地藏菩薩相合,尊為地藏菩薩應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時候姓金,因此又稱為金地藏。九華山也就自此被闢為地藏菩薩的道場。唐代後,九華山佛教聲明漸著,經過歷朝歷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經有150多座了,祇園寺、東崖寺、百歲宮、甘露寺四大叢林,香火之盛甲天下。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是九華街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築。橫額上鐫刻着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過了橋正面就是祇園寺的大殿。祇園寺是國家重點寺院,規模是九華山四大叢林裏最大的了,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講堂和藏經樓等十餘座單體建築組成,是典型的組合式建築,它的山門偏離了大殿中軸線,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啊,歪置山門是頗有講究的,一來是為了辟邪,二來是門向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寶殿琉璃碧瓦,飛檐翹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廟的前院牆上有一條石刻,上面“泰山石敢當”5個大字十分醒目,大家來猜猜這是做什麼用的?其實這個是祇園寺獨有的,是用來辟邪鎮妖的。

進入山門,就是靈官殿,進門登殿,只見神龕裏站立着的卻是赤面紅須、雙目圓睜、高舉鐵鞭的王靈官。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怎麼到此護起佛法了呢?原來傳説佛教的護法韋馱犯了“殺生”的錯誤,被地藏菩薩“解聘”,讓王靈官頂了班,這反映了佛道“合作”的天王殿意思,在全國恐怕是僅此一處了。

從靈官殿過一小庭院,有一座亭閣式的方形重檐殿堂,歇山頂,內供四大天王像,稱天王殿。中間龕內端坐着“笑口常開,大肚包容”的彌勒佛。“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行”,是他的兩句偈語。兩側為四座天王塑像。

靈官殿和天王殿在同一台基上,而再高一層的台基上則築有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內,正面立着高約12米的三世佛,座下是碧綠蓮花座,下有須彌座(又叫金剛台),雕刻精細。供桌正面橫刻着“唐僧取經”故事的大面浮雕。佛像前,為主持法會的和尚禮佛跑拜處。

好,游完祇園寺,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佛經有”指地化城”之説。化城寺位於九華山化城峯西南,化城盆地中心,因此得名化城寺。化城寺歷史悠久,它修建於晉代,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古寺歷經興廢,在歲月長河中依然聳立。現存四進民居式殿宇,前三進為清代建築:一進靈官殿,二進天王殿,三進大雄寶殿。二、三進之間有一巨大四落水天井,意為”四水歸明堂”。大雄寶殿全木窗門,門楣上刻有冰紋窗櫺。頂中大藻井”九龍盤珠”浮雕為藝術珍品。四進藏經樓為九華山惟一明代建築,近期按原貌修復。化城寺依地形漸次升高,結構嚴謹,古樸典雅,基本保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貌。

化城寺石階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前有放生池,月牙形,據傳是金地藏率眾徒修建化城寺時開挖的,既為寺院防火,又為僧侶和香客放生之用。池前是平整、開闊的化城廣場,廣場中有一用石條壘成的”娘娘塔”基,是紀念金地藏母親的。據傳金地藏母親得知金地藏卓錫九華後,萬里跋涉來山尋兒迴歸,長時間思兒心切,加之一路風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廣場邊一口井中泉水為母洗眼,治好了母親眼疾,此井後人稱”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親,並向她細説佛教因緣,母被感悟,終於留山助兒護佛,後人在廣場建塔紀念,稱”娘娘塔”。但是,九華山也有人稱”娘娘塔”是紀念金地藏出家前的妻子的。不論是母親還是妻子,”娘娘塔”的傳説都是美麗的。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遊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繼續為大家服務,祝大家一路順風!謝謝!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12

在睡覺的遊客們可以醒一醒了,我知道大家都累了,經過機幾個小時的長途顛簸,現在我們終於是到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了——九華山。大家下車,開始我們的九華山之旅,大家跟着我,不要掉隊,現在我們順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山階拾級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鬆——鳳凰鬆。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二期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聽到了鳥鳴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我們呢遊客朋友們的笑聲,是不會真應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古句。

現在我們爬到了半山腰,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觀音峯,大家可以看到這座觀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紅袍,山風一吹,紅袍微微飄動着,真有如觀音降臨人間一般。再往上,就是寬闊的古拜經台了,大家能看見當年地藏王菩薩禪修時在花崗巖上留下的足跡,它比正常人的腳印要大2。9倍呢!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脱了鞋站在地藏王菩薩的腳印裏去看看,是不是我們的腳的腳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現在終於到了終點站——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台峯頂,相傳唐時新羅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遺蹟。站在峯頂,只覺得心裏的鬱氣忽然沒了,心中舒暢無比。九華山雖沒泰山雄偉,也沒黃山奇險,但它的靈秀卻是中外馳名!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13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蓮花佛國------九華山旅遊!下面呢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我們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是我們安徽省”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主要景區.這裏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並稱為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説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

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脱

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巖構成,以峯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峯,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峯最為雄偉。現代詩人肖草《遊九華山登天台》詩:“幾換坐騎見天台?俯看芙蓉始嶠來;舟渡雲海捎客去,路斷空山隨鶴回”,給予九華山天台峯風貌高度的概括。十王峯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峯雲海、平岡積雪、天台曉日、舒潭印月、園竹海、鳳凰古鬆等。山間古剎林立,香煙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餘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餘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噹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九華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説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大家看,過了橋正面就是祗園寺的大殿。祗園寺是國家重點寺院,規模是九華山四大叢林裏最大的了。也是唯一的一座叢林寺院,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講堂和藏經樓等十餘座單體建築組成,是典型的組合式建築。它的山門偏離了大殿中軸線,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啊歪置山門是頗有講究的,一來呢是為了辟邪,二來是門向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寶殿琉璃碧瓦,飛檐翹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廟的前院牆上有一條石刻“泰山石敢當”5個大字十分醒目,大家來猜猜看這是做什麼用的啊?

呵呵,既然大家猜不出來那我就公佈謎底啦,這個呢是我們祗園寺獨有的,是用來辟邪鎮妖的,大家記住了嗎?好,現在我們遊覽下一個景點。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14

盤錦祗園寺坐落在遼寧省盤錦市沙嶺鎮鄭家村。成立於公元1998年8月,是經盤山縣民族宗教委的批准,在清朝光緒末年關帝廟的基礎上修繕擴建而來。

祗園寺環境幽雅,交通便捷。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700平方米;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祖師殿、唸佛堂、圖書館、鐘鼓樓等。設有寮房53間,能容納住宿人員300餘人。

本寺現有比丘8人,沙彌4人,工作人員7人,常住居士1000餘人。主要承辦水陸法會、瑜伽焰口、大悲懺、梁皇寶懺、佛七法會、地芷寶懺、萬佛洪名寶懺、金剛經、千佛洪名寶懺、消災普佛、誦地芷經、妙法蓮華經、普門品等佛事。並定期主辦講經、講座、皈依、五戒、菩薩戒等。

並於20xx年7月新徵用地4000平方米,規劃在今後的5--7年內,再建一座700平方米的大雄寶殿、九間三層的藏經樓一棟、大悲寶殿和護法殿各一座。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15

在睡覺的遊客們可以醒一醒了,我知道大家都累了,經過機幾個小時的長途顛簸,現在咱們終於是到了咱們今天的目的地了——九華山。大家下車,開始咱們的九華山之旅,大家跟着我,不要掉隊,現在咱們順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山階拾級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鬆——鳳凰鬆。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似乎在歡迎咱們的到來。二期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聽到了鳥鳴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咱們呢遊客朋友們的笑聲,是不會真應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古句。

現在咱們爬到了半山腰,在咱們面前的就是觀音峯,大家可以看到這座觀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紅袍,山風一吹,紅袍微微飄動着,真有如觀音降臨人間一般。再往上,就是寬闊的古拜經台了,大家能看見當年地藏王菩薩禪修時在花崗巖上留下的足跡,它比正常人的腳印要大2。9倍呢!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脱了鞋站在地藏王菩薩的腳印裏去看看,是不是咱們的腳的腳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現在終於到了終點站——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台峯頂,相傳唐時新羅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遺蹟。站在峯頂,只覺得心裏的鬱氣忽然沒了,心中舒暢無比。九華山雖沒泰山雄偉,也沒黃山奇險,但它的靈秀卻是中外馳名!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16

九華山,九十九朵靈秀的蓮花,九十九座高空懸寺,九十九個歲月修成的正果,解不開的神奇驚歎,觀不完的民俗風情,神奇靈秀的山水與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完美地結合,使九華山成為人佛共享的心靈淨地。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世界重要的旅遊勝地,也是國際重要的佛教道場。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眾多。這座名山自漢代就沉積了許多歷史文化,被譽為“蓮花佛國”,今天,我們就去看一下這個“蓮花佛國”。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的位置是位於芙蓉峯下海拔600米的九華街,這裏是全山的接待中心,沿着街道向前走我們就來到了九華山的開山主寺_化城寺,據佛經中記載:一次釋加牟尼與小徒下鄉佈道,走了很遠,小徒飢渴交加,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這時佛祖手指前方説:前有一城,速去化齋。徒弟立馬就來了精神。其實所謂化城就是佛祖點化而來的。

還有,在進寺之前要注意一下幾點:一是在走進寺廟的時候要一腳跨過門檻,寺廟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上去,二是不要在裏面大聲喧譁或將紅塵中的玩笑話帶入廟中,三是請大家不要隨意觸碰僧人的法器。好,我們走進化城寺。化城寺………………

接着就到了肉身寶殿,請大家看一下扁額上的的字:月身寶殿!為什麼叫月身寶殿呢?因為在以前月和肉是通假字,所以現在很多形容人身體部位器官的字都會有一個月字旁。

肉身寶殿的建築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這肉身即是地藏王金喬覺的肉身,唐元貞十年,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75年後99歲圓寂,3年後開缸,其遺體綿軟,顏面如生,撼其骨節有金鎖般響聲,依佛經中所示,乃菩薩應世,遂尊為地藏王菩薩。

走進肉身殿,可以看到門楣上懸掛着地藏大願:眾生渡盡,方證菩堤;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又被稱為大願菩薩。相信有大願菩薩的庇佑,各位今後也一定能好運常伴。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説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巖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説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好了,各們朋友,短暫的九華山之旅就這樣匆匆結束了,希望大家心願達成來九華山還原時,我還能為大家服務。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17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峯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742?756)改名九華山。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 公里,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最高峯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座標為東經117°,北緯30°。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巖構成,以峯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峯,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峯最為雄偉。十王峯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峯雲海、平岡積雪、天台曉日、舒潭印月、閔園竹海、鳳凰古鬆等。山間古剎林立,香煙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餘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餘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噹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南朝時,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聖李白曾數遊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峯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李白吟九華山詩云:“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卧雲鬆。”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讚歎:“奇峯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間,遍佈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它處處有景,人移景換,清代時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闢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時景、日出、晚霞、雲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讚歎不已,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18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蓮花佛國——九華山旅遊,此刻呢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境內,是我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它與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普陀山並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大家明白嗎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而我們九華山呢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原先叫九子山,因為九華山大大小小有99座山峯,有九座山峯異常突出,所以稱為九子山,之後呢詩仙李白來九華山遊玩,看到層巒疊翠的山峯,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之後人們就將九子山改名為九華山。在唐朝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在我們九華山修行,最終99歲的時候圓寂。佛教界認為他生前的苦行和圓寂後的肉身與佛經裏所記載的地藏菩薩很相似,所以就認為他是地藏菩薩的化身,佛教徒們稱他為金地藏。九華山也所以被視為地藏菩薩的道場。此刻有寺院90多座,僧侶600多人,是一個特色鮮明和有重要影響的佛教聖地。

説着説着咱們已經到了,來了這佛教聖地,當然要感受一下佛的仙氣,那麼,今日我們就先從這寺院最多的九華街景區開始吧,進入九華街景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石門坊。他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九米,大家請抬頭看下,橫額上刻着“九華聖境”四個大字,這可是康熙皇帝手筆哦!過了門坊,下頭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大家隨我一齊踏上這古橋,我們一齊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過了橋正對着我們的就是祗園寺了。他是國家重點寺院,是九華山唯一一座宮殿式廟宇,規模在九華山四大叢林裏是最大的。它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講堂和藏經樓等十多座單體建築組成。各位遊客請注意看下這山門,大家有沒有發現它偏離了大殿的中軸線大家明白為什麼嗎因為啊!歪置山門可是有講究的,一來是為了避邪,二來是門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在進入寺廟之前,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走進寺廟的時候要一腳跨過門檻,寺廟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大家必須不要踩下去,二是不要在裏面大聲喧譁或是將紅塵的笑話帶入寺廟中,三是請大家不要隨意觸碰僧人的法器。

下頭大家就隨我一齊走進祗園寺去領略它獨有的魅力吧!我們此刻的位置是天王殿,大殿的兩邊,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他們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民間又稱風調雨順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大家請看大殿正中,那裏供奉着的笑咪咪的就是彌勒佛,這位在彌勒背後的,就是韋馱菩薩,他是守護釋迦牟尼的神將。

好的,各位遊客朋友請跟緊小王,注意腳下,由天王殿向外走,就來到了大雄寶殿。那裏供奉着三尊身高12米的大佛,中間的是釋迦牟尼,兩邊分別是阿彌陀佛和藥師佛,而大殿兩邊上,想必大家必須都猜到了,對!供置着的就是十八羅漢塑像。大家再隨我往後走,大殿後側呢,供奉着的是文殊、普賢菩薩坐像。這幅“海島觀音”大型立體浮雕,是雕在釋迦牟尼佛像背後的,這是一幅濃縮中國佛教諸佛菩薩的全圖。

後面的朋友請跟上,緊隨我們的隊伍,出了祗園寺,我們就來到了化城寺,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祖寺。大家能夠看到化成寺外面有一個石頭平台,平台上頭有娘娘塔跟一口井,因為__時候被毀,此刻只剩下一個台基,據説呢金喬覺當時在這邊修行,他的母親十分十分的想念他,就跑來找他,因為思念之情呢,害她哭了三天三夜,把眼睛哭瞎了,金喬覺他就用這口井幫她洗眼睛,之後呢他母親就復明了。所以這口井稱為稱為明眼泉,後人為了紀念他母親就在旁邊建了娘娘塔。

踏着99級蓮花台階,此刻我們就到了肉身寶殿,請大家看下匾額上的字:月身寶殿!為什麼叫月身寶殿呢因為以前的月和肉是相通的,所以此刻很多形容人身體器官的字都會有一個月字旁。肉身寶殿的建築十分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石塔,石塔下頭就是金地藏的肉身,農曆7月30是他的生日,也是他圓寂之日,那天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來朝拜。走進肉身寶殿大家能夠看到門頭上懸掛着地藏菩薩的誓願: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又被稱為大願菩薩。相信有大願菩薩的保佑,各位今後必須會好遠常伴。

接下的我們就去百歲宮,百歲宮始建於明代,供奉着無暇和尚的肉身。相傳無暇和尚修行時,主要食用黃精.丹蔘等野生植物,並且刺舌血拌金粉抄寫一本佛經,用了20多年抄完經書,圓寂是110歲。在百歲宮中肉身殿,能夠看到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佛像,頭戴僧帽,身披袈裟,端坐蓮台,享萬世香火。九華山已發現14具肉身,多為年齡百歲左右僧尼留下的,可能與他們長時間吃素,圓寂時體內水份比較少,坐化瓷缸密封性好等因素有關。

後面朋友請跟上,接下來我們就要去天台景區了,俗話説“不上天台,等於沒來”,説明九華勝境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站在天台峯上能夠看九華街的全景,天台景區的主要景點有觀音石.大鵬聽經石等怪石,還有金地藏剛到九華山修行的地藏洞,留有地藏菩薩神蹟的古拜經台,地藏菩薩傳經佈道的主要場所天台寺,好了,讓我們一齊乘纜車向天台景區出發吧!

九華山化城寺導遊詞 篇19

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就快到九華山,大家先聽小柯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樣待會到了,我們就可以更快的進行遊覽了。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眾多。

遊九華山,首先要到九華街,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説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

好了,我們到了,大家一次下車,跟着小柯我一起進入景區,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的隊旗,不要掉隊,或者是走錯別的團隊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anhui/l3r8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