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安徽導遊詞 >

安徽蚌埠的導遊詞作文(通用5篇)

安徽蚌埠的導遊詞作文(通用5篇)

安徽蚌埠的導遊詞作文 篇1

歡迎大家來到蚌埠龍子湖!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安徽蚌埠的導遊詞作文(通用5篇)

龍子湖根據地理位置、地貌及景觀特徵,劃分為北湖景區、南湖景區、西蘆山景區、錐子山景區等四大景區。龍子湖三面環山,山水相依。湖東岸有曹山、錐子山,綿延起伏如龍,又稱“雙龍山”;南有大小九條溝渠,是龍湖發源地;西側有雪華山、梅花山,山體植被茂盛,青山綠水,聞名遐爾。風景區內的烈士陵園、湯和墓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它景觀如淮河風情園、水上樂園等也是多姿多彩、各有特色。1998年,龍子湖風景區被安徽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__年,龍子湖風景名勝區被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龍子湖景區內青山碧水相連,湖岸曲折多變,水面縱深開闊,絕壁怪巖裸露。集風景怡人的自然風光、韻味無窮的人文景觀為一體,有城市交通幹道環繞,以現代化的城市為依託,景區內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古銀杏(唐代)、石屋(唐代)、棲巖寺遺址(明代)、玲瓏塔遺址(東漢)等古蹟或遺址。風景區內的烈士陵園、湯和墓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它景觀如淮河風情園、水上樂園等也是多姿多彩、各有特色。

鄭東新區龍子湖高校園區內規劃有龍子湖,取“望子成龍”之意。龍子湖湖面伸入各大學校區,湖中有近兩千畝的湖心島,島上規劃有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設施。龍子湖通過運河與龍湖及其他河渠相連,是鄭東新區生態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高校園區的莘莘學子們創造了優美獨特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大學國際學院、河南中醫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警察學院、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司法警察職業學院、河南廣播電視大學、鄭州廣播電視大學、河南教育學院、河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和市奧體中心及省殘聯服務中心等十幾所高校新校區及公共設施沿龍子湖呈環狀分佈。

高校形成的環形區域內,高校之間不建圍牆,僅以道路、河流或者綠化帶相隔,彼此一覽無餘。沒有了圍牆,區域內各大學按新的模式建造、運作。高校學生可以到其他學校聽課、修學分。教師也可以在其他學校教課,從而使各高校的資源得到優化配置。龍子湖區已發展成為河南省新的人才輸出地、技術產出地,為鄭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及技術支撐。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安徽蚌埠的導遊詞作文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珠城——蚌埠。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家鄉——蚌埠。

俗話説“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蚌埠正是這樣一個坐落在中國南北分界線、淮河中游、安徽北部的城市。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皖北中心城市、交通門户、淮畔明珠。氣候宜人,景色秀麗,是一個宜居宜遊宜業的山水園林城市。

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直屬安徽省,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現轄懷遠、五河、固鎮三縣和龍子湖、蚌山、禹會、淮上四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經濟開發區兩個功能區。全市總面積為5952平方公里,總人口368萬,其中,市區建成區面積1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萬人。

近年來,蚌埠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重振雄風、再創輝煌,重返安徽第一方陣”的奮鬥目標,這是我們蚌埠人民的共同夢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全市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團結奮鬥、不懈努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城市面貌日新月異。20__年,蚌埠市的GDP達到了1007。8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82。82億元,城鄉人均收入達到22397元,增量和增速在全省前列。

蚌埠市的市樹?——雪松和中槐,蚌埠市市花——月季花,市歌——《美麗珠城》,蚌埠市城市形象標誌——《蚌埠之珠》,當代蚌埠城市精神主題詞——禹風厚德、孕沙成珠、務實開放、創業爭先。

蚌埠是座美麗的城市。古乃採珠之地,因盛產珍珠而得名,素有“珍珠城”的美譽,所以還有一個別稱“珠城”。

蚌埠兩個字可拆開而解,蚌,即河蚌;埠,碼頭。

説到蚌埠這個城市,我覺得可以用幾個詞來描繪,分別是“文化搖籃”、“帝王故里”、“歌舞之鄉”、“火車拉來的城市”。

一、“文化搖籃”是指蚌埠城市雖然年輕,但是歷史卻很悠久。

“巍巍塗山興華夏,滔滔淮水母親河”,淮河流域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同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7300年前的文明曙光。1985年蚌埠北郊吳郢鄉雙墩古遺址發掘出士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蚌器和骨器等,陶器上刻畫符號近600多種,刻畫圖像線條流暢、造型生動,紋面陶塑人頭像為國內罕見。經鑑定該處為7300年前新石器早中期文化遺址。中國科技大學古文字研究所所長王昌燧在《光明日報》上撰文説,雙墩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可能是我國文字的最早起源。在過去的多年裏,學術界大多認為,淮河流域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過程中,起着溝通黃河、長江流域兩大文明中心的橋樑作用。淮河上游的史前文化遺存只被認為是黃河文化影響的結果,而淮河下游的文化依存更多被證明為長江文化的磁力吸附,從而使淮河文化喪失了自我存在和命名的機會。中華文明史被簡單地描述為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組成的文明史,淮河流域的史前文化的獨立價值和地位被這種既定的文化定論遮蔽了,再加上史載淮河流域自古不斷的戰亂和洪災,淮河流域在朝代的歷史更替中始終處於歷史的沉寂和無名狀態,“黃淮”、“江淮”的名稱也表明了淮河、淮域的'較低地位。然而近年來對先秦典籍和以雙墩文化為代表的淮河流域多處的典型的考古發現均揭示並證實了淮河流域存在着獨立發展的史前文化體系,且水平較高並極富個性,為進一步研究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歷史學家一般認為,處於淮河中游的這一新石器文化與中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之間的關係是獨立發生、平行發展、逐步融合的,同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安徽境內明清文化看徽州,漢以前文化看蚌埠之説。

夏文化的誕生地:“夏之興也以塗山”(《史記》),明確指出了塗山是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文化的誕生地。《左傳》説:“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從塗山裏走出“繁華的夏后氏部落與夏朝”即“華夏”,漸漸擴散到全國各地,“華夏”二字便成了代表整個國家的名稱,華夏族也就成了我國各民族的總稱。所以應當説蚌埠這塊土地是中華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二、帝王故里是指在蚌埠這塊熱土上,曾經走出過三位歷史上有名的帝王。

夏朝是中華民族第一個王朝,它的締造者禹和啟皆出自以塗山為中心的蚌埠地區。蚌埠是我國中華民族原始社會最後一個首領大禹的第二故鄉,是他結婚、生子、會諸侯的地方,蚌埠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啟的家鄉和誕生地。

蚌埠是漢高祖劉邦決戰項羽成就帝業的歷史重地。今固鎮縣壕城境內的垓下遺址史稱霸王城,是楚漢垓下決戰時的古戰場。《後漢書?李賢注》:“垓下,高祖破項羽也。”經此一戰,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徹底戰勝項羽,隨後即建立了偉大的漢朝。

蚌埠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龍興之地。蚌埠在1947年前歸鳳陽縣管轄。鳳陽是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生長,出家,投軍的地方。

三、“歌舞之鄉”是指漢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花鼓燈藝術在這裏代代傳承。

蚌埠花鼓燈源遠流長,是淮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以粗獷、歡快、恢諧、優美的舞蹈語彙被周恩來總理譽為“東方芭蕾”。曾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前的展演,展示了無窮的文化魅力。作為漢民族原生態歌舞,花鼓燈已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鼓燈已成為蚌埠市文化旅遊品牌。花鼓燈第一村——禹會區馮嘴子村,是淮河古老文明的生態旅遊文化村。現有燈場、博物園等多項旅遊設施,遊客不但可以觀摩精彩的花鼓燈藝術,還可與演員一道共同起舞,盡享歡快之悦。中國非物質文化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花鼓燈歌舞藝術是淮河中游地區人民的傑出創造,它是漢族民間歌舞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上最豐富、系統、完整的民族民間舞蹈。

四、“火車拉來的城市”是指1912年蚌埠鐵路大橋建成,津浦鐵路全線通車,蚌埠火車站加入津浦鐵路正式運營。從此,古渡漁村的蚌埠,在淮河流域的豫東、皖北、蘇北、魯南等一帶,成為水運和現代鐵路相連的交通樞紐,安徽向京津和寧滬開放的門户。蚌埠作為近代因修建鐵路而產生的商埠從此興起。所以説,蚌埠是火車拉來的城市。

伴隨着新中國60多年的光輝歷程,蚌埠在商貿重鎮的基礎上,建成為新興的工業城市,安徽省的老工業基地。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風雨洗禮,勤勞勇敢務實的蚌埠人民又創造出無愧於先輩的輝煌業績。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蚌埠,早已從沿淮的“蚌埠街”,發展為跨越淮河兩岸的現代化大城市。它現在已經成為華東地區的交通樞紐,皖北地區的商貿中心,京滬鐵路上一等客站,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蚌埠,依山傍水,自然風光優美。歷史文化名山——荊塗二山,隔河相望。天下第七泉——白乳泉,泉水純涼甘洌。龍子湖、四方湖、天井湖、沱湖、天河,風光倚麗,神奇秀美。大鞏山森林景色宜人,鳥語花香。三汊河濕地,曲徑通幽,野趣盎然。香雪度假村,環境幽雅,花果飄香。現在正在興建的大明文化產業園、中華古民居也即將開門迎接八方客。初步形成了“歷史名山、兵家要地、帝王之鄉、山水城市”的格局。

蚌埠土特名優產品獨具特色,懷遠石榴、固鎮花生、五河螃蟹遠近聞名,蚌埠皖酒享譽全國,淡水珍珠、古玩玉器更是蜚聲海內外。

在這裏,南方人説它是北方,北方人説它是南方。南米北面,南蠻北侉,南茶北酒,南甜北鹹,都自然的融合為一體了。如果您能領悟其中的真趣,那可是勝過山海萬里遊呢。這是一個生長傳説和神話的地方;一個用淮河之水書寫文明的地方;一個豪放與婉約可以相融的地方;一個造就定國安邦人物的地方。

安徽蚌埠的導遊詞作文 篇3

蚌埠有一個美麗的公園,叫“龍子湖公園”。從龍子湖上空鳥瞰,它的形狀像一條巨龍,龍子湖的名字由此而來。遠遠望去,整個公園猶如鑲嵌在龍子湖畔的一顆明珠。蜿蜒的小徑、濃密的植物林、幽靜雅緻的棧橋、簡潔大氣的廣場等,如同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from 蚌埠龍子湖導遊詞3篇來自本站#沿蘭陵湖向東走,遠遠地就看到位於龍子湖公園中央直衝雲霄的建築,那就是中國南北分界線標誌。它的上半部鑄了一條龍,下面有四條守護神獸“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好威猛!

龍子湖公園的園內栽了很多樹木、花卉、綠色植物,綠地上一些不知名的花兒,散在草叢裏,點綴着草坪。綠地前的長椅上,一些遊人坐在長椅上賞花、吃薯片,好不自在!從石子路上走過,就到了龍子湖荷花池。滿池的荷葉荷花,直逼人眼:粉的、紅的、白的花兒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怒放,也有的還是花骨朵·····風輕輕一吹,在碧綠的荷葉襯托下,荷花隨之舞動,送來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離開荷花池,來到石子灘。石子灘上有很多造型各異的大石頭,或卧或立,給人一種置身於海濱的感覺。踩着石子,撿起石片打水漂兒。坐在大石頭上,聽着風吹過海面發出的沙沙聲,數一數龍湖的波浪。這一切都那麼有情趣!

一直往前走就上了棧橋,長長的棧橋逶迤於龍子湖兩岸。迎着微風前行,心中充滿了愉悦;微風碧波盪漾,在金色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令人心曠神怡。棧橋上偶爾會有人在靜靜地垂釣,與龍湖美景融為一體。

下了棧橋,就到了龍湖露天劇場。劇場的座位後面是造型獨特的擋風建築物,坐在座位上,享受習習涼風,使人產生無限遐想,別有一番風味。

夜幕降臨後的龍子湖更加迷人。當所有景觀燈全部打開時,綠化帶、道路、景點、棧橋等處處閃耀着璀璨的光芒,火樹銀花為龍子湖增添了另一重美。在寬廣的露天音樂廣場,美麗的音樂噴泉高高噴起,隨節奏變換不同造型,彩燈襯托出不同的顏色,把淮河畔的蚌埠映照得更加美輪美奐。

安徽蚌埠的導遊詞作文 篇4

雙墩遺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北。“雙墩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紅燒土塊建築遺存、動物骨骼,以及螺蚌殼等,種類繁多,既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畫符號和泥塑藝術品。

雙墩遺址出土的距今約7000年左右文化遺物達600多件刻畫符號的古陶器,這些陶器紋飾簡練,手法粗獷、寫實中有誇張,風格神奇怪異,很有原始藝術的趣味和神祕感。多數刻畫有符號、圖畫,或者含有符號的組合圖畫。符號基本上都刻畫在陶碗的圈足內,僅有少數符號刻畫在碗的腹部或其他器物的不同部位,其中有大量逼真的象形動物刻畫符號,以魚紋、豬紋為多,還有鹿、蠶、鳥、蟲。蚌埠市博物館研究員徐大立説,經過研究,發現一種“四葉花”的形象不時出現,這可能是當時“物候立法”的內容。狩獵、捕魚、網鳥、養蠶、種植等內容,彷彿一幅幅“連環畫”。

20__年10月中旬,備受關注的雙墩遺址開始進行二次發掘,分佈在整個雙墩遺址的西北角的16個探方,考古隊一一展開挖掘。通過前期的考古發掘證實,雙墩遺址東西北三面環水。在探方內,露天土層上分佈着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陶片、蚌殼、螺螄殼以及獸骨,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的將泥土與器物分離。該遺址已經出土大量器物,其中有大量夾砂陶、泥質陶等陶片,有口大底小的大型炊器以及支腳、支座。形式各異的平底釜和大量的獸骨、魚骨、貝殼,以及形似靴子、用鹿角製成的器物、網墜等。此次在遺址北部發現了一片陶片堆,南部發現了用螺殼堆砌的條帶狀溝槽,遺址外圍還有一道壕溝將其區分開來。“從這些出土的陶片可以看出,都是經過人為選擇的。此外,這與之前推斷遺址的面積不符,相比較而言面積比較小。在此區域內,發掘出大量的陶片、動物骨骼等文化遺物,而且其中的陶器絕大部分都是碎的,這可能和祭祀活動有關。

研究刻畫符號的專家們做出了這樣的結論-雙墩的刻畫符號與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宜昌楊家灣、秭歸柳林溪、青海柳灣以及大汶口、良渚等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刻畫符號相比,有一定相似之處,但也有自身明顯特徵。這類刻畫符號在定遠侯家寨遺址也有發現,表明它是一定地域範圍氏族羣落之間表達特定含義的記錄符號。雙墩遺址距今7000年左右,陶塑紋面人頭像,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雙墩遺址發掘大面積密集出土的文物、特殊分佈樣式以及其中藴含的文化內涵,在國內同時期文化遺址中堪稱絕無僅有。已確定遺址北部與祭祀活動有關。

雙墩遺址二次發掘,將為探索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起源,瞭解淮河流域文明和黃河、長江流域文明的關係提供全新的佐證。

安徽蚌埠的導遊詞作文 篇5

蚌埠市位於安徽省北部,北緯32°43′至33°30′,東經116°45′至118°04′,北與宿州市、濉溪縣、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與淮南市、鳳陽縣相連,東與明光市和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西與蒙城縣、鳳台縣搭界,西南與淮南市相攜,西北與濉溪、蒙城縣接壤。城市東西最長距離32.3公里,南北最大跨度23.5公里。津浦鐵路從境區中部縱貫南北,淮河自西向東流過境南,轄區大部分處於淮北平原南端。

蚌埠市幅區屬黃淮海平原與江淮丘陵的過渡地帶,處於江淮分水嶺的末稍。境內以平原為主,南部散落丘陵;地面西北傾向東南,自然坡降為萬分之一左右。市區大部分座落於淮河南岸,除市中心有孤立蚌山(小南山)一座外,市的東、南、西部有大小20餘座山環繞,在市區44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丘陵山地50平方公里,水面15.3平方公里。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台地3種。境內平原以黃泛平原為主,另有河間淺窪地平原、含有丘陵的河流低階地及傍河的河灘地。台地主要分佈在沿河以南波狀地區,由戚嘴組黃土所構成,分平崗地和傾斜崗地兩種。蚌埠丘陵主要分佈在市郊淮河以南,為江淮丘陵的北緣。山丘基巖大都經過風化剝蝕而出露,間或有殘坡積物,基本不發育,具粗骨性。按地面高度可分為高丘陵和低丘陵。

在大地構造上,蚌埠幅地位於新華夏第二沉降帶和秦嶺緯向構造帶的複合部位,屬中朝準地台中淮河台坳的次級構造單位,稱“蚌埠台拱”。它早在震旦紀已具明顯的抬升作用,至寒武紀晚期形成陸地,嗣後一直呈古陸狀態。蚌埠地質歷經5次構造運動急劇時期,即蚌埠期、鳳陽期、加里東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不僅沉積巖層發生褶皺、斷裂,也發生巖漿的侵入和噴出活動。地層系華北地層區淮河分區,缺失了中、晚古生界。早古生界以前地層,以變質巖和海相地層為主,而中生界、新生界則以陸相和火山巖為主。蚌埠地層可分上太古界、下元古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寒武系、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其它地層缺失。蚌埠地質構造、沉積作用較複雜,多次構造旋迴作用形成的褶皺廣泛出露,蚌埠一帶台穹成為淮北、淮南含煤區的天然分界。

蚌埠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與南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帶,兼有兩個氣候帶的特點。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但因處在中緯度,冷暖氣團活動交鋒頻繁,且變化大,加之降水集中,常有旱、澇氣候災害發生,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蚌埠市日照豐富,輻射熱量充足,能滿足農作物一年兩熟的需要。全年日照可照時數,按天文台測算為4429.2小時,閏年可達4440.1小時。但因陰雨、霧障等因素,實際年日照時數平均僅為2167.5小時,日照率為49%。實際日照時數年際變化很大,據歷史氣象資料記載:1956年日照時數最多,達2461.5小時;1985年日照時數最少,僅1675.1小時。蚌埠年氣温變化和月氣温變化有一定的週期規律。年平均氣温15.1℃,高於淮北和皖西山區。氣温年內變化,1月份最低,平均氣温1°C;7月份最高,平均氣温28.1℃。氣温年比較差27.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anhui/dkoq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