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安徽導遊詞 >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通用17篇)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通用17篇)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1

有一句廣告:心動隨我動,溝通無限。那麼現在大家選擇的出遊,不單單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更多是尋找一份快樂。所以説嘛,美麗的城市,美麗的風景是用好的心靈去看待。今天我們就去撕開黃山的面紗吧!首先我先給大家講一下黃山的地理位置。:黃山位於安徴省南部,屬於黃山市管轄市。傳説是中華祖先一黃帝修身煉丹,而飄然飛仙的地方。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60平方千米。徐霞客説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蓮花峯,最高。光明峯最奇,而天都峯是最秀。如果你爬上三峯中的一峯,那麼就不算虛行一此了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通用17篇)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2

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遠古祖先曾在這裏留下各種歷史見證的,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築更加燦燦明珠,烘初這座古城的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桐城文廟超羣絕倫,光彩奪目。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羣,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據《安慶府志》、《桐城縣誌》,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文廟建築羣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主要建築有門樓、宮牆、泮池、泮橋(又名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東西長廡等。佔地總面積達3200平方米。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好似一組凝固的優美樂章。門樓正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樸初先生題書。

主體建築大成殿,面對月台,前眺大成門和門樓,兩側接東西長廡,檐廊迴繞,院落開闊,中鋪石板,為晉謁通道。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建築風格具明清特色,兼有遼金遺風,是古建築研究的珍貴立體資料。考試大編輯整理

通觀文廟建築羣,不僅石坊沖天,飛檐凌空,氣勢宏偉,還有許多造型優美、精巧細緻的磚刻、木雕、漢白玉雕,僅文廟門樓就有鏤空木雕、浮雕60多處,“孔子生平故事”、“漁樵耕讀”、“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等圖案,逼真傳神,生動有趣。

文廟內設有桐城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從新石器到宋瓷,從李公麟的畫到方以智的書,從雍正御賜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虎銅印到乾隆御題碧玉銘文板指,總計1245件,其中一級文物24件,二級文物125件,還有多件難得的稀世珍寶。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3

凡讀過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的人,無不為其描繪的美景所傾倒:“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里處,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説法不一。一種説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寓居於此而改稱琅琊。另一種説法是:西晉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釉率數路大軍“出塗中”(指滁水流域)滅吳,吳主孫皓“詣釉請降”獻璽即在此,因而山稱琅琊。而《古今圖書集成?琅琊山匯考》載又一説:“人以其有似於山東東海之琅琊山,故亦名為琅琊。”

琅琊山險峻而秀麗。其山峯“聳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數百年的松樹、梅樹蒼勁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蓋,琅琊溪潺潺流淌,讓泉、紫薇泉……散佈山間,歸雲洞、雪鴻洞……神祕莫測。九洞十一泉,處處引人入勝。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美譽。

深秀湖位於回北門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轉彎處,古為一水潭,是遊人臨溪垂鈎之所。1958年,滁縣人民政府將水潭擴建成一座小水庫。1983年,琅琊山管理處因地制宜,將這裏闢為一新的風景區。因其三面環山,景色秀麗,取歐陽修《醉翁亭記》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約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餘家窪水庫,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橋,因橋有九曲,通稱九曲橋。橋墩用青石砌成,橋面為水泥預製件,具有明顯的現代建築特色。橋上築有湖心亭,亭頂盎金黃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籬,又有古建築特點,湖面側建有三間六架樑木的水榭,為旅遊服務場所。水榭下為人工青石基礎,湖水貫通其下。春夏季節,遊人憑水而樂,清涼爽快,堪稱妙境。

會峯閣是琅琊山風景名勝中的最高建築物。它於1988年開工興建,建築在南天門的明朝建築會峯亭的殘基上(原會峯亭被日軍侵略中國時燒燬)。新建築的會峯閣依山而建,美觀大方,氣勢雄偉。從四面觀看,高低形狀各不相同。從東面觀看,它有三層,從南面觀看,它有四層:從西面觀看,它有五層。高度24米。會峯閣每層是六面八角,都採用古典建築的飛檐翹角式樣,閣頂用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樑畫柱,古樸大方。閣上24個鈴角,都裝有銅鈴,山風拂處,金聲四起,悦目賞心,聞聲如入仙境。晴朗天氣,登上會峯閣,極目遠望,天高地闊,心曠神情。這裏陽光和煦,山色蒼茫,羣山巍峨,匍匐腳下,給人以“一覽眾山小”之感。大概是因為眾山列隊,一收眼底,這裏象一座檢閲台,檢閲千山爭秀,萬峯蒼鬱,所以此閣才命名為會峯閣吧!由於會峯閣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峯,人們都愛來此瞭望祖國的壯麗山河。站在會峯閣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煙霧蒼茫,村莊星羅棋佈,河塘閃亮如鏡,在晴朗無雲天氣還可以隱約看到幾十公里外的長江如帶,浩渺東去.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4

天都峯位於黃山東部,西對蓮花峯,東連缽盂峯,是黃山三大主峯之一,高達1810米,直衝雲霄,為黃山三大峯中最險峻者。古稱“羣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天都峯為第四紀冰川形成的角鋒。峯頂平如掌,有“登峯造級”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峯頭遠眺雲山相連,江河一線,遙接大海,俯瞰羣山,千峯競秀,萬水奔騰,美不勝收。天都峯雖高不及黃山的主峯蓮花峯,但其險峻程度則絕非蓮花峯可比,百丈雲梯幾乎直上直下。天都峯是鳥瞰黃山壯麗全景的理想之處,因此人們説,不登天都峯,等於一場空。

古時候,天都峯無路可登,能夠登上天都峯者寥寥,唐代釋島雲,慕東國僧擲缽神異,來遊黃山,成為有記載的登天都峯第一人。他曾在絕壁上留下《登天都峯》一詩:“盤空千萬仞,險若上舟梯;迥入天都裏,回看鳥道低。他山青點點,遠水白悽悽;欲下前峯瞑,巖間宿錦雞。”天都峯,其脊如客至此無不戰戰兢兢,有“天都欲上路難通”感慨。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5

九華山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的西南部,北臨長江、南望黃山、東靠太平湖、西接池洲市,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山上最高峯十王峯,海拔1342米。九華山峯氣勢雄偉,宋王安石讚譽“楚越千萬山,雄越此山兼”,九華山古名陵陽山,唐朝以前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蠻異狀,其數有九”故名“九子山”。唐天寶年間(736—756年),詩人李白曾三上九華,先後在《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和《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兩詩中,寫出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名句,在詩中他把九子山的九太主峯,比作盛開的蓮華。因古漢語中“花”通“華”。於是在天寶十三年(752年),九子山更名為九華山,山名一直沿用至今。

九華山靈秀的自然景觀瑰麗,境內奇峯峭石、飛瀑流泉、竹海松濤,清幽秀麗,漂渺奇異,春日,滿山芬芳、百鳥合鳴;夏日,佳木繁蔭,穀風清涼;秋日,風霜高潔,別有情趣;冬日,瓊樓玉宇,超然空靈,給人以“四時之景,而了亦無窮”的感覺。

九華山不僅以奇峯峭石、飛瀑流泉清幽秀麗的自然美景而聞名。更是以“地藏菩薩道場”而着稱於世,然而最早在九華山進行的宗教活動並不是佛教,而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早在西漢元時五年(前11—前1_年)九華山就有道場建立,並列入道教“七十二福地”裏的“三十九福地”。東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國(今印度)僧人杯渡錫九華初建茅廬,到了唐開元年間(719年)新羅國[今韓國]僧人金喬覺,於24歲渡海來唐,他雲遊了許多名山大川,到過南京的寶華山、貴池齊山等,最後他來到九華山,見九華山秀麗、清幽便決定留在山中求法修道。金喬覺在九華山苦修了75年,於唐貞元十年(794年)農曆7月30圓寂,壽止99歲,佛弟子依照浮屠之法將金喬覺蓋缸三年,三年後開缸發現他遺體綿軟,臉面如生,骨節轉動有如金鎖般響聲。各種跡象與佛經上所説的地藏菩薩極為吻合,眾僧認為金喬覺就是地藏菩薩的轉世,因金喬覺俗家姓金,佛教徒們便尊他為“金地藏”,其肉身在九華山神光嶺上的肉身寶殿裏供奉,後經歷代君工的推崇香火逐漸興旺起來,到了明、清兩代更是鼎盛,當時全山有寺院達300多座,僧尼達5000餘人,香火之盛甲天下,素有“東南第一山”“蓮華佛國”等美譽。

在_期間由於政局動亂,在極左思想總衝擊下,有的寺院被拆毀,有的年久失修倒塌,有的被佔用,在“破四舊,立四新”的浪潮中,不少僧尼被迫還俗和外流,自1984年後,中央落實宗教政策之後,祗園寺恢復了叢林,提倡信仰自由,僧人當家作主,調動僧尼“自己管自己”的積極性,推動弘法利生事業。目前九華山現存寺院99座,其中96座寺院為全國重點寺院,分別是:化城寺、祗園寺、甘露寺、百歲宮、肉身殿、上禪堂、旗檀林、天台寺、慧居寺,僧尼達到千餘人。

九華山寺院建築風格獨特,九華山屬花崗巖山地地貌,地形的複雜,建築用地狹窄,因受地理氣候環境因素的制約,山上寺院的建築改變了傳統的形式,因地制宜,佈局靈活,以懸崖峭壁,巨巖山洞或自然起伏的台地山坡為基礎,巧妙地運用不同規則的地形,精心構築富於空間變化,層次分明,外觀峻險古樸,內部則曲折迷離,多數寺院於民居相連,遊人很難分辨,體現了僧俗共修,古人曾讚道“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

九華山以他獨有的佛教文化着稱於世,除其供奉的地藏菩薩確有其人外,不腐肉身更使九華山名聲大振,從唐至今,先後共出現了十五尊真身,不幸_時被毀九尊,現今保存6尊無瑕、大興、慈明、仁義、明淨等真身,有僧有尼,數量之多實為罕見,九華山地處長江南岸,氣候温和土地濕潤,為什麼這此僧人圓寂後遺體不腐呢?目前尚無科學診斷有待於後人揭開神祕的面紗。

九華山物華天寶,特產豐富,有香菇、木耳、石雞、九華毛峯、黃精,其中九華毛峯又名“地藏茶”,屬高山雲霧茶,細如雀後,形如佛手,湯色黃綠清亮,香氣持久,相傳由金喬覺當年從家鄉新羅(今韓國)攜來茶種,種在神光嶺上,長年雲霧滋潤,茶葉殊佳,是九華山最古老的佛茶,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如今九華山茶廠採製的各種名優綠茶,因其價廉物美而供不應求。“黃精”是一種中草藥,吸取黃土之精華,一年長一節,十年一尺,實為罕見,據《本草綱目》記載,黃精又名雞頭參,太陽草,主要有補血補腎、治高血壓及排毒養顏,據考證九華山的真身菩薩生前常以採黃精充飢,苦心修行,唐代杜甫詩曰:“掃除白髮黃精在,君看他年冰雪融。”可謂是“北有長北山人蔘,南有九華黃精”,是贈送親友之佳品。

各位!快到九華街之前,我把一些注意事項對旅客們説一下,由於九華山地處皖南山區,各方面條件有限,賓館的硬件設施還未達到標準(如冬天凍水,夏天停水,旺季房間緊張等……),但是酒店的服務衞生請旅客們放心,多數酒店都依山勢而建,山上長年雲霧籠罩,一年之中有一百八十天是雨水天氣,房間內相對來説潮氣比較大,請各位多多諒解了。請在旅途中牢記:

1、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安全第一;

2、進入猴羣區不要逗玩猴子,以免被猴子襲擊。

進寺院時請注意:

1、寺院的門檻不能踩,也不能坐在上面;

2、法器和佛像不能隨意摸,殿內禁止攝影拍照和大聲喧譁;在敬香時,隨時留意香火,注意防火;如果您在我們安排的行程外自由活動的話,請您記好下榻酒店的名稱和方位,貴重物品保管好。

好啦!現在我們已到了下榻的酒店了,請各位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進房,半小時後在大廳集合,午餐後正式開始我們的九華之旅,最後預祝各位九華之行圓滿開心!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6

安徽省導遊詞:桐城文廟導遊詞資料來源:考試大 【考試大:你值得信賴的考試顧問】20__年12月12日  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遠古祖先曾在這裏留下各種歷史見證的,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築更加燦燦明珠,烘初這座古城的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桐城文廟超羣絕倫,光彩奪目。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羣,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據《安慶府志》、《桐城縣誌》,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文廟建築羣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主要建築有門樓、宮牆、泮池、泮橋(又名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東西長廡等。佔地總面積達3200平方米。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好似一組凝固的優美樂章。門樓正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樸初先生題書。

主體建築大成殿,面對月台,前眺大成門和門樓,兩側接東西長廡,檐廊迴繞,院落開闊,中鋪石板,為晉謁通道。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建築風格具明清特色,兼有遼金遺風,是古建築研究的珍貴立體資料。考試大編輯整理

通觀文廟建築羣,不僅石坊沖天,飛檐凌空,氣勢宏偉,還有許多造型優美、精巧細緻的磚刻、木雕、漢白玉雕,僅文廟門樓就有鏤空木雕、浮雕60多處,“孔子生平故事”、“漁樵耕讀”、“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等圖案,逼真傳神,生動有趣。

文廟內設有桐城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從新石器到宋瓷,從李公麟的畫到方以智的書,從雍正御賜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虎銅印到乾隆御題碧玉銘文板指,總計1245件,其中一級文物24件,二級文物125件,還有多件難得的稀世珍寶。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7

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嶽西兩縣境內,其主峯海拔1751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峯,山也就稱為天柱山。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了一着讚美天柱山風景奇秀的詩“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詩云:“奇峯山奇雲,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絕稱人意......”天柱山過去還有潛山、皖山、萬歲山稱。據説,稱萬歲山是因漢武帝南巡時,親臨皖山設台祭嶽,敕封皖山為“南嶽”,在祭嶽時,人羣高呼萬歲,所以將此山稱為萬歲山。隋唐以後,南嶽改為衡山,天柱山被列為國內五大鎮山之“中鎮”。其餘四鎮是:北鎮醫巫閭山(在遼寧省)、東鎮沂山(在山東省中部)、西鎮吳山(在陝西省隴縣)、南鎮地稽山(在浙江省紹興)。天柱山有42座山峯,山上遍佈蒼松、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天柱山志》稱天柱山“峯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可見其自然景色奇絕。

天柱山著名遊覽點是三祖寺。進入天柱山的南大門野人寨上行不遠就到達三祖寺。相傳,寺始建於南朝,現僅存藏經樓、偏房數間和屹立於寺前的覺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側陡巖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稱之為“山谷流泉”。山谷門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狀如卧牛,稱“石牛古洞”。相傳,北宋人黃庭堅曾坐此石上讀書,並自號“山谷道人”。在這裏的一塊巨石上刻有黃庭堅的詩和同時代大畫家李公麟所繪的黃庭堅坐於石牛上的畫像。這件珍貴的古代詩畫刻石,現仍清晰可見。

天柱峯如擎天巨柱,雄偉壯麗,氣勢非凡。在天柱峯前正面崖壁上,鐫有“孤立睛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歎。天柱峯左、右側有飛來、三台兩峯相峙,更顯得氣勢磅礴。

天柱山飛來峯下的神祕谷被遊人稱為“天柱一絕”。神祕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組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不知陰晴,壓抑沉悶;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激動欣喜。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8

屯溪老街坐落在黃山市中心地段,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北依四季葱蘢的華山,南伴終年如藍的新安率水。老街距今已有數百年曆史,全長832米,寬5~8米,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時代建築風格的步行商業街。

屯溪老街歷史悠久。歷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橫江、率水三江匯流之地的一個水埠碼頭髮展起來的。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橋在橋頭緊連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棧,就是老街的發祥地,也是屯溪的發祥地。老街的形成和發展,與宋徽宗移都臨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外出的徽商模仿宋城的建築風格在家鄉大興土木,所以,老街被稱為“宋城”。元末清初,一位名叫程雄宗的徽商在老街興造了47所店鋪;清朝初期,老街發展到“鎮長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茶號林立,街道從八家棧不斷延伸,形成老街的規模。如今步入老街,依然宛如到了宋明朝代。街道狹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褐紅色麻石板;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店鋪疊致有序,全為磚木結構,粉牆黛瓦;窗櫺門楣有磚雕木刻,技藝精湛;屋與屋之間是高高的馬頭牆,構成了徽派建築羣體美。整條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測,是我國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境內寬窄不一的巷弄,縱橫交錯,構成魚骨架狀,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鋪多為幾進,狹窄幽深,但是內有天井採光。整個建築體現了典型宋明徽派的民居風格與特徵,所以老街又被稱為“宋街”。

如今老街恢復了原有的老字號店鋪。如“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開設的藥店,至今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開闢了古董一條街、文房四寶一條街。“徽州四雕”產品及徽派國畫、版畫、碑帖、金石、盆景等隨處可見。古老的徽州文化在老街展現着它耀眼的光彩,老街的魅力傾倒了國內外的旅遊者和影視界,老街成為天然攝影棚。

俗稱老街。位於黃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區中心,西起明建橫江石拱大橋--鎮海橋,東止牌坊碑記,全長1273米,寬4.8--7米。以徽州古民居建築風格聞名。保存完好,店鋪鱗次櫛比,房屋檐口挑出80--100釐米,可避雨遮陽。

這裏全是馬頭牆、小青瓦、白粉牆;磚木結構的鋪面,精巧玲瓏的樓閣、鏤刻精美的花紋圖案,加上小門、大堂、天井、屋與屋之間的深窄小巷,錯落別緻,熱鬧繁華,顯示了徽派建築格局的古樸典雅,別有情趣。為了適應旅遊事業的發展,還在專闢的一段“古代街”上設有茶樓、酒肆、書場、墨莊,古趣盎然,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前來觀光、購物。

屯溪老街起於宋代,明清時期發展成為徽州物資集散中心。老街店鋪,密集緊湊,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體,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後坊”或“前鋪後户”的經營格局和特色。建築高僅兩三層,多為木穿榫式結構,石礎、磚砌、馬頭牆、小青瓦、徽派木雕、金字招牌、朱閣重檐、古樸典雅、華麗高潔。老街路面寬5至8米,均用赭色的大塊石條鋪成,雨後紋理清晰,潔淨如畫;人行其上,無喧無擾,空靈悠遠,儼然回到古時,引發無盡的遐思……屯溪老街商貿城入口圖片

屯溪老街建築古樸典雅,是一條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步行商業街,被譽為“活動着的清明上河圖”。是國內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築風格的古代街市。整個老街古色古香,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維宗的徽商在屯溪老街興造了47所店鋪,除部分自營業外其餘作為客棧,招徠客商,存放貨物,促進了山區與外界的物資交流;清朝初期,老街發展到"鎮長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綠茶"外銷興盛,茶號林立,茶工雲集,各類商號相繼開放,街道從八家棧逐年抽東延伸,形成老街;在民國初年,黃山屯溪老街已有"滬杭大商埠會"。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9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20xx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説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説,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20xx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台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説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巖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説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是令人神往的蓮花佛國。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為特色,是遊覽、觀賞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新姿煥發,活力再現,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坐落在池州市東南境,她是池州旅遊業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驕傲,是安徽”兩山一湖”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使名山披錦繡,更快地躋身於國際旅遊先進行列,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指導、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了這本九華山導遊詞。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尤其是幾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筆耕,在很短時間就完成了編撰任務。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本書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以模擬導遊撰文,準確、鮮明、生動,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頗適合導遊人員學習和使用,也可供廣大遊客閲讀和欣賞。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你帶進九華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熱愛九華山。我衷心祝賀此書的出版,並樂之為序。

“九華天下神”,這是當代詩人嚴陣今年7月重遊九華山時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祕的肉身現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異彩紛呈,獨具魅力。

導遊詞與名山勝景,猶如畫龍的點睛之筆,面對九華山這樣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導遊詞可以幫助你傾聽它歷史的迴音,追尋它文化的源流,聆聽它美妙的傳説;可以引領你尋訪名士的蹤跡,體味佛門的幽深,感受肉身的傳奇、。總之,,好的 導遊詞就像窗口和橋樑,通過它,可以增強你的遊興,引導你走進九華山去觀光、探勝。

然而,長期以來,九華山的導遊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有時關於同一個景點的介紹出現幾種不同的“版本”,弄得遊人、香客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對九華山的歷史掌故信手拈來,隨意“發揮”,以訛傳誤,以致於影響了九華山的形象。為正本清源,兩年前,在我上九華山工作之初,省旅遊局高蔚青局長囑我組織編寫一本規範化的導遊詞。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同志,特別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辭辛勞,筆耕不筆耕不輟,終於使《九華山導遊詞》得以問世。在此,我謹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九華山導遊詞》約14萬字,旁徵博引,史料翔實,既闡幽發微,又淺顯易懂,同時模擬導遊,琅琅上口,引人入勝,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一篇創新之作。相信此書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將會推動九華山導遊講解的統一和規範,為九華山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影響力發揮作用。

九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導遊詞所能概括的,有待於世人共同發掘整理。組織編寫導遊詞,是我們在景區文化建設上的一次嘗試,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大家指教。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琅琊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三國鼎立時期,滁州成為魏吳交兵的戰場。西晉“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嶺避難,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

宋仁守慶曆年間,朝廷腐朽,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曆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公。有詩讚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此刻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説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遊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之後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別緻,亭台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台,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台,曰"玄帝宮",登台環視,但見亭前羣山湧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滁州市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西緣,為“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皖江示範區”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歷史,古稱塗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吳楚淮揚之韻,匯聚江淮湖之風,千百年來素為江畔淮左的完美之州。滁州自隋起轄今琅琊、南譙、來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與滁縣地區合併,構成了此刻的滁州市。滁州是皖東的區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門户,全國家電及裝備製造業基地、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東第一名勝,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華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風景區之一。風景區內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關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獨厚。境內大小山峯九九八十一座,層巒起伏,溝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隱、清可濯、幽可憩、芳可採、麗可詠的自然景觀,逐漸構成了中外遊人嚮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勝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淵源久遠。自唐宋以來李幼卿、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王安石、梅堯臣、宋濂、文徵明、曾鞏、薛時雨等歷代無數文豪墨客,達官顯貴為之開發山川、建寺造亭、賦詩題詠,留下超多、卓越的文化遺產,擁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勝境。其中唐建琅琊寺為皖東著名佛寺,也是全國重點寺觀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所著《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被譽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四外雲遊的和尚到了滁州,見到西山風景如畫,就在山上蓋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還收留了一個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長的古靈精怪的,但是卻很不開竅。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幾個月的經,結果,連“阿彌陀佛”四個字都只記得兩個,而且其中還有一個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氣之下,就一個人下山雲遊四方去了。大半年後,老和尚聽説滁州蝗蟲成災,心裏犯愁了,擔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結果看到小超然長的高大了,壯實了!一點也沒有受到蝗災的影響!之後才明白原先小超然一向在煮石頭吃,煮出來的石頭黃得象杏子,軟得象芋子,甜得賽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説:“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經’,是真經,你成了佛啦。從今在後,我們都念‘摩陀經’,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從此後,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們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陰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晉末年。那時山東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馬睿。他被八王奪權鬧得性命難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難。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廟,夜晚揀着小道一腳高一腳低地趕路。這一天,來到摩陀山下一個破草棚子裏住下。沒想到因為連日的奔波勞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裏犯了,疼得他頭上身上冷汗直冒,臉色跟紙一樣黃,在棚子裏翻身打滾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個挑水和尚望見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會就從山上端來了一碗香茶,讓琅琊王喝下。

過了一時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覺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勁了,一點病也沒有了。

琅琊王對和尚説:“多謝師傅救命之恩。我這心口疼病從小就有,犯起來沒有十天半月不見輕,藥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卻越來越重。不知師傅用的是什麼神藥有這樣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為本。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施主不必多禮。適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頭與各樣草藥煮成的,什麼病都能去根。”“怎樣,山上的石頭也能治病”

和尚將寺院祖師摩陀大師煮石充飢的故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又説:“現如今石頭雖不能煮熟充飢了,因為當年摩陀大師把煮石之水潑在這山前山後,這山上就長滿了奇花異草。所以這花花草草、樹根石頭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聽口音不是本地人,怎樣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説出實話呢,就胡編了一套説:“我姓劉,叫劉順。家住山東鉅野縣。因為要到江南投親訪友,半路上短了盤纏錢,只好一路忍飢受寒。我想在那裏找些活幹幹,等湊足了錢再去江南。”

和尚對琅琊王説:“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氣,來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這地方有句話:‘滁州地養窮人,一條扁擔兩根繩’。你看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藥材,兔子、山雞滿山轉,是座寶山阿。”

琅琊王司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藥打山棗,從綠樹中傳來一陣陣山歌聲。從此後,琅琊王就裝成個打柴漢子住在山中,一邊集合四方兄弟,一邊在山中集糧屯兵,日夜操練。沒過多久,司馬睿帶領人馬浩浩蕩蕩打過長江,在建業城建立了東晉王朝,司馬睿成了第一個東晉皇帝。有一天,東晉皇帝司馬睿帶領文武百官從建業來到滁州觀賞西山摩陀寺風光。司馬睿想起當年自己在這兒落難得救、屯兵聚糧的往事,便吩咐傳下聖旨:將山上寺院擴建百間,改“摩陀寺”為“琅琊寺”,改“摩陀山”為“琅琊山”。他還命御醫住在琅琊山蒐集山中百草,編成《琅琊草木篇》,廣傳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11

各位來賓,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___,今天我將陪同大家一起去遊覽。大別山位於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交界處,崇山峻嶺、層巒疊嶂,北挽淮河,南瀕長江,瞰至中原,其特殊地理位置極具戰略意義,因而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大別山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説。

早在封建社會,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激起了廣大人民對統治階級的反抗。秦末,英布曾在這裏領導廣大農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秦農民鬥爭。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徐壽輝以大別山為依託,在浠水清泉鎮建立天會帝國,然後兵分四出,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如火如荼地在這裏堅持數年之久。

大別山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名山,這是由於大別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奮鬥,前赴後繼以巨大的流血犧牲贏得了"大別山紅旗不倒"的歷史地位,為建立新中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土地革命時期,全國三大起義之一的"黃麻起義"就發生在這裏;三大主力紅軍之一的紅四軍也誕生在這裏;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也戰鬥在這裏。大別山主峯天堂寨位於湖北省羅田縣境內的天堂森林公園最高處1729米,號稱中原第一峯。登上主峯,環視天下,則可見十萬大山擁拜於下。北望中原,南眺荊楚,有詩云:"探奇直上有高峯,萬象森羅一望中,到此襟懷同還闊,混凝琦鳳如天堂。"凌晨觀日出四置身於九天之外,傍晚看日落如在仙宮信步。每當雨過天晴,早晨登主峯觀雲海更是氣象萬千。青黛色的羣山,像白浪滔天的大海中的漁舟,時隱時現,又似條條蒼龍翱翔起舞,吞雲吐霧。

在主峯西側,大小景點隨處可見,九道箍和和尚更引人注目。遊人一接近公園管理處,抬頭東望便可見一道高几百米的懸崖峭壁,非常像一個大肚和尚,大腹便便,笑容可掬。傳説此崖為彌勒佛所變,崖頂上有黃色光圈顯聖。

我們拾級而上,這裏便是著名的羣仙聚會。此處在方圓半公里內,有大小山峯九十座,這些山峯大多是由古老巖層風化剝蝕而成。臨巖仰望,直接雲天;居頂俯瞰,往事如煙。其造型之神奇,鬼斧神工。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哲人峯。細觀,一巨崖峭壁高約一百米,酷似一碩大頭顱,闊額濃眉,高高隆起的鼻樑,肉質豐富的嘴脣,凝思北望,彷彿在思索一個重大的哲學命題,遊人莫不為之駐足、驚歎、沉思。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天堂森林公園還可以讓你盡情領略天堂秀水之風韻。天堂的水是"神水",在海拔1700多米的山峯上,居然有一眼泉水,泉水終年不絕,清澈甜爽,全眼前又一平方米大小的水池。傳説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天會帝國皇帝徐壽輝曾於此池當眾洗澡,身放紫光,眾教徒以為彌勒佛降世,擁為聖主,義旗一舉,聚眾百萬。神仙谷也一樣充滿了神奇色彩。從公園管理處往西沿人行路走不到200米,就進入了美景如畫的神仙谷。神仙谷傳説是太上老君所鍾愛和活動頻繁的場所。入谷處一巨石矗立,巨石上天然生成一平天台。巨石下有一深洞,洞前有一水池,水池上有一兩級相連的瀑布,相傳池中有一對鯉魚被太上老君的仙氣所感染,遊入不遠處的雙龍潭,聽老君誦經傳道,雙龍潭實為天堂九井中最大的兩口"井",且兩井相連,兩潭之間有一巨大平台即"頌經台",此即是太上老君頌經佈道之道台。每當老君潛心佈道時,兩鯉魚也潛心聆聽,日久皆羽化成龍,修成正果,故後人稱此二井為"雙龍潭"。

好了,我就給大家講解到這裏,大家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地方都可以向我提出來,我們來共同探討。其餘的時間呢,都留給大家拍照留念。請大家無必要再5:30以前返回賓館,大家可以從左邊這條路走,也可以原路返回。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12

朋友們,你們好!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黃山風景區南邊重鎮湯口。在這裏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黃山風景的概況。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我們要遊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它在黃山市境內,南鄰歙縣、徽州區、休寧縣和黟縣,北連黃山區;這五個縣、區也都屬於黃山市管轄。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巖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説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裏採藥煉丹,在温泉裏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説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後,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朋友們,你們不遠千,甚至萬里到這裏,就要親眼看一看黃山的美嗎?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樂嗎?是的,黃山是絕美絕美的,可説天第奇山,能夠登臨它,親眼看看它,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 長地質歷史代,大自然的無窮力,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令人傾倒,令人心醉。

下面,我再把黃山“四絕”分別作個介紹。

説起黃山“四絕”,排在第一的當是奇鬆。黃山鬆奇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你見了不能不稱奇。一般説,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莊稼,而黃鬆則是從堅硬的黃崗巖石里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着松樹,它們長峯頂 , 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鬱葱葱,生機勃勃。千百年來,它們就是這樣從巖石迸裂出來,根兒深深扎進巖石縫裏,不怕貧瘠乾旱,不怕風雷雨雪,瀟瀟灑灑,鐵骨錚錚。你能説不奇嗎?其次是,黃山鬆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從總體來説,黃山鬆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鬆、黑虎鬆、卧龍鬆、龍爪鬆、探海松、團結鬆等等。它們是黃山奇鬆的代表。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巖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説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鬆巧妙結合成景。還些怪石因為觀賞位置和角度變了,模樣兒也就有了變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雞叫天門”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鵲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換景的緣故。也還有些怪廠,在不同條件下看,會產生不能的聯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觀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説雲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雲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雲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為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恆,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黃山的一些景區、賓館和眾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海”有關聯,有些景觀若在雲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這些也都證明,“黃海”這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最後,介紹一下温泉。我們常講的和遊覽的温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温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峯湧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後最先到達的景區。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並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對皮膚病,風濕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隻能浴,不能飲;過雲説它可以飲用,是不科學的。

其實,黃山温泉不止一處。在黃山北坡疊嶂峯下,還有一個温泉,叫鬆谷庵,古稱錫泉。它與山南的賓館温泉水平距離7.5公里,標高也近,南北對稱,遙相呼應。這也夠奇的了。不過因為它地處偏僻目前還未開發利用。

西遞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南部,村落面積12.96公頃。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

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佈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西遞村被世人稱為明、清古建博物館。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13

親愛的遊客朋友:

你們好! 我是本次遊覽的導遊,我姓張,大家可以叫我張導。我將帶領大家到安徽黃山去遊覽一番。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黃山風景區南邊重鎮湯口。在這裏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黃山風景的概況。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我們要遊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它在黃山市境內,南鄰歙縣、徽州區、休寧縣和黟縣,北連黃山區;這五個縣、區也都屬於黃山市管轄。

是的,黃山是絕美的,可説天第奇山,能夠登臨它,親眼看看它,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在很久以前,在漫長地質歷史年代,大自然的無窮力,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

一般説,有土的才能出草木和莊稼,而黃鬆則是從堅硬的黃崗巖石里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着松樹,它們長峯頂,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千百年來,它們就是這樣從巖石迸裂出來,根兒深深扎進巖石縫裏,不怕貧瘠乾旱,不怕風雷雨雪。黃山鬆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從總體來説,黃山鬆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有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巖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説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

再説雲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雲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雲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恆,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

最後,介紹一下温泉。我們常講的和遊覽的温泉是前山的黃山温泉賓館,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縫中擁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後最先到達的景區。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並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對皮膚病,風濕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隻能浴,不能飲。

親愛的遊客朋友:今天我們對黃山的遊覽到此結束,明天我們將遊覽長城。

安徽景點的導遊詞範文5篇(二)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導遊,今天我很榮幸帶領大家來瀏覽宏村。

旅客們,如今我們已深進黃山背後,眼前的這座古村子叫宏村。它地勢奇異,你們都聽過《西遊記》中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裏的那段情況吧。如今,我們就去鑽進“牛魔王”的肚子裏暢遊一番吧。果為宏村的地勢本去就念一頭牛,不疑?你去哪裏的大山上向下俯瞰,你肯定會看到宏村的地勢:兩棵百年銀杏樹為牛角、河為牛胃、溪為牛腸、路為牛皮、山為牛頭。就讓我們出來看看,走吧!

我們現在正站在宏村的大門口,宏村,它古稱弘村,位於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裏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個村落佔地30公頃,枕雷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國畫裏的鄉村”之美稱。這裏還是具有代表性的徽派建築呢!你如果從遠處看,宏村就像一個牛的形狀。

我們現在要進去,請注意以下事項:不要亂丟垃圾,不要隨地吐痰,請保持好宏村的清潔,謝謝!

如今我們漫步正在鄉下的巷子上。看見那宏偉的馬頭牆了嗎?那可是宏村最首要的修建。果為馬頭牆不但宏偉錦繡,就像一匹匹駿馬正在奔跑,而且借起着割離火源的作用呢!若是一間房子着火了,火就不會燒過宏偉馬頭牆,隔壁的房子也就倖免了。

旅客們,馬頭牆我們也相識的差不多了,持續往前走,前面這個院子就是汪家宅院,你們曉得嗎?這家僕役名叫汪定貴,這座房子總面積近400平方米,窗户66扇門43扇,屋樑、紅柱都是用桐木釀成的。這座房子共分三層:第一層有客廳、廚房、僕役卧室;第兩層是女眷的卧室;第三層是僕役的卧室。這座房子總投資近800個黃金,真是一座令人甘拜下風的修建阿!

看!我左手的荷花池,是用來排放污水的地方。這個荷花池是弓箭形的,由於特別設計,髒水不會漫出來,即使下大雨,也不會溢出來。為了讓污水池不那麼單調,所以住在這裏的人在裏面種上了荷花。每當夏天荷花盛開的時候,都會引來很多的遊客來這裏看荷花。

我們繼續往前走,現在我們正經過的小巷旁邊的是一條小溪,是這裏人的飲用水,另外還特別規定,8:00以前可以拿這種水洗衣服,以後的時間供人們飲用。

接着我們到以前人住的房子裏去看,請大家跟緊隊伍,不要走散。全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餘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麗堂皇,被譽 為“民間故宮”。宏村的建築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園林,也有書院和祠堂等公共設施,建築組羣比較完整。各類建築都注重雕飾,木雕、磚雕和石雕等細膩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村內街巷大都傍水而建。

接着我們到一户人家的房子裏去看一看。樓上是住女人的,以前的女人不能隨隨便便地進進出出,所以牆上只有兩個大洞,結婚的時候男的看不到女的,但是女的可以看到男的,所以女人自然佔了一點小便宜了。

現在請你們往我指的方向看,你看在這麼小的門廊上,竟然有古代人民精心雕刻的101個小人,他們精湛的藝術,雕刻出來的小人栩栩如生,個個活靈活現,至今好完好無損。這難道不是一個奇蹟嗎?

好了,我們游完了中國最美麗的山莊:宏村。你們説是不是名不虛傳啊?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我們一個小時後在車上集合,再見!

宏村有良多名勝奇蹟,我講也講不盡。請各位自行遊賞,一小時後匯合。

下面我們給大師先容一下宏村馳名的藝術“三雕”——木雕、石雕和磚雕。這裏每一個村夷易近都是砥礪下腳,雕出去的工藝品也很粗好。工藝品上刻着粗好的繪,有人物、山川、花草…而且五花八門,數千塊刻品裏險些出有不同的。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14

各位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安徽省,我是安徽旅行社導遊王萍,很高興能和大家見面。我會用我的真誠去服務各位,用我的笑容去感染大家,希望大家在這裏玩的愉快。

在到達景區之前,問問大家,大家去過天堂嗎?估計大家都沒去過,沒關係,小王今天就帶大家去。雖然這個天堂呢是山寨版的,但是它也是全球唯一,如假包換。天堂寨風景區

位於安徽省金寨縣西南部,大別山北麓,它的南邊與湖北省英山縣、湖北羅田縣接壤。景區總面積有120平方公里,整個山勢呈南高北低分部,千米以上山峯有數十座,主峯天極峯海拔1729.13米,為大別山的第二高峯。天堂寨不僅是安徽和湖北的交界山,也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因其良好的生態環境被譽為植物的領地,動物的王國,淨水的世界,雲霧的海洋,娃娃魚的故鄉,杜鵑花的領地。景區現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説了這麼多相信大家都等不及了吧,別急,在下車之前呢,首先,我要與各位約法三章:在遊覽風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同時保護好景區的環境衞生,不亂扔垃圾和煙頭,更不要學習孫悟空刻字哦,實踐證明,“名人”可不那麼好當啊。進入景區,我們還要換乘景區公交車。請大家跟我來,排隊上車。我們前方的目的地是虎形地。現在我們走在景區的盤山公路上,大家看你們的左手邊的山峯,它叫白馬峯,海拔1488米,因山形像一匹駿馬而得名,它由馬鞍、馬背、馬尾組成,那麼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馬的臀部。白馬峯千米絕壁,萬丈深淵;山脊上巖石裸露,雄奇險峻。每當暴雨過後,山谷中雲霧升騰,就像一匹白馬奔馳在雲海裏,引發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晴日時,陽光照射在白色的巖壁上,就像山峯上披着一層白色的雪。形成馬尾晴雪、鞍韉夕照等獨特景觀,十分壯美。看,那是白馬峯棧道,遊人可以通過棧道直達白馬峯峯頂,棧道倚絕壁而建,讓人望而生畏。如果有機會,有膽量的都可以嘗試攀登,練練膽量。

這裏就是虎形地停車場,下面我們要用徒步攀登了

相信大家已經隱約聽到隆隆水聲。沒錯,前方正是天堂寨的第一道瀑布了,這第一道瀑布叫九影瀑,山泉水從70米的高空落下,如同一條白練,落入深潭之中,非常的幽靜秀美。瀑布後巖壁上的白色巖脈蜿蜒曲折,像一隻老鷹,又像一條盤龍,有句名言道:山不在深,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此地也是靈氣聚集之地,這裏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非常高,是天然的氧吧。大家在這裏一定要做幾次深呼吸,沾沾仙靈之氣。

我們從右邊木棧道繼續前進,大家加油。好,上來以後我們就來到了第二道瀑布,第二道瀑布叫情人瀑、也叫垂簾瀑。她高44米,水勢柔和,幾度曲折,就像一個少女在撥弄她的秀髮,多麼動人嫵媚。在第二道瀑布這裏,還有一個亮點,請大家抬頭,這是一棵巨大的茅慄樹,大家來找一找亮點在哪裏?沒錯,在毛慄樹樹幹中間長出了一支小松樹。在這個拼爹的年代,毛慄樹就是小松樹的乾爹了,開個玩笑。這是山裏獨特的飛籽成林的現象,是山區植物繁衍的通常方法。這就是傳説中的節外生枝了。

繼續向前,到達第三道瀑布,它是瀉玉瀑。瀉玉瀑兼具了九影瀑的壯美與情人瀑的柔和,流水貼崖壁而下,捲起白色水花,好似滾珠瀉玉。瀉玉瀑名字由此而來。我們將從這裏乘坐索道上山。索道兩人一組,請大家自由組合。在坐索道的時候注意看你們的左手邊,你們將從空中看到剩下的兩個瀑布,淑女瀑和銀弓瀑。

經過20分鐘的空中漫步,大家就來到了海拔1660米的天屏峯了,從這裏俯瞰,荊楚大地盡收眼底。往右手邊方向走一點便是一個石碑,上面刻着“皖鄂交界地”。現在我們走的這條路就已經是安徽省與湖北省的交界處了。毫不誇張的説,您的左腳在湖北,右腳在安徽。正所謂一腳跨兩省,放眼望江淮。在這塊碑的背後還有5個字,刻着江淮分水嶺。沒錯,這裏便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您上山時看到的瀑布山泉都屬於淮河水系,過了這裏,在山的另一側,這邊都是長江水系了,這就好比人的一生,出生時大家都在原點,選擇不同的路,就會擁有完全不一樣的風景,因此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選擇的背後都是一個機會,這告訴我們,大家要把握住人生的每一次選擇。再往前走,眼前的山峯就是馬頭峯,大家看像不像一匹正在低頭吃草的駿馬呢,這是馬嘴,背上的松樹就像馬的鬃毛,非常的形象。其實這座山峯還暗藏玄機呢,如果大家從右往左看,像不像一隻駱駝?那邊是兩個駝峯。這邊是駱駝頭。古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這個道理。

好,翻過一個小山頭,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天堂寨的標誌性景點——將軍巖,也就是各位門票上印的風景,大家看,站在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對面崖壁上,斜靠着一尊人面側身像,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額頭,眼睛,鼻子,下巴,胸脯還有微挺的將軍肚。就像一個氣度不凡的常勝將軍,他眼神堅定,仰望藍天。多麼驕傲,多麼英武。大家都知道,咱們金寨縣是紅軍搖籃,將軍故里,全縣共產生了59位開國將軍,其數量之多位居全國第二。革命年代,我們的先輩摸爬滾打,在槍林彈雨中打下了江山,建立了新中國。他們的犧牲與奉獻值得永遠銘記,我們更應該知道和平來之不易,應該倍加珍惜。

到這裏,今天天堂寨之旅就全部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的一路配合和理解,如果小王有什麼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含。再次感謝大家。最後祝各位在今後的生活裏,六六大順,安康和美。謝謝。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15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__旅行社歡迎你們來巢湖觀光、遊覽,我是你們的導遊__。今天我們的遊程是這樣安排的,上午遊湖天第一勝境——中廟,觀姥山島,途中游湖濱大道、巢湖、龜山;中餐於圩裏酒家就餐,下午遊銀屏山風景區,觀千年奇花——銀屏牡丹,仙人洞,後回温泉度假區休息。我們巢湖市是因巢湖而得名,它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總人口450萬,轄廬江縣、無為縣、含山縣、和縣以及居巢區,全境界於合肥、蕪湖兩市之間,周邊與合肥、滁州、六安、安慶等市相接壤,隔江與蕪湖、銅陵、馬鞍山三市相對望。巢湖在商周時建南巢,春秋到巢國,秦漢設居巢,唐代置巢州,後來稱縣,84年改巢縣為巢湖市,到了99年的時候國務院撤消了縣級巢湖市,設立了地級巢湖市。我們巢湖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都非常豐富,故稱為“皖中大花園”,巢湖的特產也是相當多的,比如説巢湖蜂蜜,巢湖槐米,煙花爆竹,等等。

現在我們的車正行駛在湖濱大道上,這條湖濱大道是集旅遊、防洪、交通於一體的,是在91年那場大水過後開始建起來的,全長是53米,那麼大家左邊所看到的呢就是我們的巢湖,湖區水面800平方公里,沿湖23個鄉鎮,被三縣一區所環抱,及廬江縣、肥東縣、肥西縣和居巢區。我們巢湖與洞庭湖、洪澤湖、鄱陽湖、太湖並稱為五大淡水湖,而我們巢湖在這五大淡水湖中是最小的一個。巢湖,又稱“焦湖”。相傳古時巢湖為州,有一年大汗,小白龍私自降雨除汗,犯了天條,被天帝貶下凡間,遇得焦姥相救,小白龍為報焦姥救命之恩,於是就告之了天帝要陷巢州的事,焦姥及時告與眾鄰,使眾鄰勉去死難,然而焦姥卻在知照眾鄰的時候延誤了逃脱的機會被洪水淹沒,其女兒也在慌忙中跑丟了一雙鞋子,且終被洪水淹沒,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焦姥的精神,將所陷之湖稱之為“焦湖”,而焦姥則化作了一座姥山,女兒化作了一座孤山,她的一雙鞋子化作了鞋山。當然這只是對巢湖的一個神話傳説,真正的巢湖形成當然是因為地殼運動的結果了。

我們巢湖的三珍呢,就是銀魚、白米蝦和螃蟹。巢湖的出湖流域主要是裕溪河和牛屯河,通過他們流向長江。姥山島的面積是0.86平方公里,海拔105米。現在我們所看見的塔就是文峯塔。當時此地流傳“姥山尖一尖,廬州出狀元”。廬州知府嚴爾圭為了驗證此謠,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建塔四層,後因農民起義而輟工,到了清光緒四年(1878年)洋務大臣李鴻章倡捐,建塔三層,塔共七層,八個角,高51米,133級,塔內專雕佛像802尊,題石匾25件。郭若沐詩中有詩::遙看巢湖金浪裏,愛它姑姥發如油,即指姑、姥二山。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16

"黃山白嶽甲江南"。白嶽者,齊雲山也。齊雲山位於休寧縣境內,景區面積60平方公里,雖無黃山的宏偉高峻,但峯巒奇怪,別有一番秀氣可人的風情。齊雲山三十六奇峯,峯峯入畫,七十二怪巖,巖巖皆景。清乾隆帝巡遊江南時曾讚美齊雲山是’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齊雲山呈丹霞地貌,多少百處景點組成了一片奇石巧布,巖洞藏幽,天開神秀,燦若彤霞的天然美景。景辨別為月華街、雲崖洞、樓上樓三局部。現已開明客運索道。景區緊鄰皖贛鐵路跟屯溪至景德鎮公路幹線,東距黃山機場33公里,交通便利。

道教聖地 齊雲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與武當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又有’江南小武當’之稱。山上道觀錯落,宮廟相映,鐘鼓磬鳴,嵐煙縹緲。1984年6月恢復了齊雲山道教協會,有畸形的宗教典禮運動,可供遊客參觀。

摩崖石刻 齊雲山吸引着歷代名人雅士,紫霄崖下的《紫霄宮玄帝碑銘》為明代佳人唐撰、戴煉書,碑高7.34米,寬1.40米,為江南見。數以千計碑碣石刻,其清麗的詞句,遒勁的書法,匠心的鐫刻,形成了壯觀的藝術珍品長廊,使齊雲山成為覽景訪古的聖地。

洞府樓閣 齊雲黑虎崖,也稱真仙洞府,危崖相連如垣,崖間洞窟累累,有八仙、圓通、羅漢、雨君、文昌、珠簾等,內供神像;崖頂清流飄灑而落,如珍珠垂簾,下有碧蓮池承接,長年晶瑩碧透,不竭不溢。明嘉慶年間修築的’樓上樓’,構造奇妙,由兩層自然石窟組成,雖飽經風霜,仍風景蒼幽。

齊雲羣峯 齊雲山景區有9座重要山峯,最頂峯廊巖,高百餘米,峻峭如削,上覆下陷,呈60°傾斜,仰望巍峨入雲而又勢若壓頂,峭拔雄奇,有’一石插天,與雲並齊’之稱,齊雲山也由此得名。此外,還有’山作香爐雲作煙’的香爐峯、相映成趣的三姑峯與五老峯、宛如採藥仙子的仙女峯等。此外,齊雲山景區還保留有一片天然楠木林,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深處林隱蔽日,澗水潺潺,’深谷常有煙雲鎖,楠樹毒草千萬朵’,亦具欣賞價值。

安徽景點概況導遊詞 篇17

安徽省簡稱“皖”,地處中國東部,位於東經114°54’—119°37’和北緯29°31’—34°38’之間,緊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200萬人。

安徽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兼備,並且分佈有廣泛的水面,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和第三大河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和其它眾多湖泊分佈於安徽中部,全省自北向南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崗、沿江平原、皖西山丘和皖南山丘等五個自然區。

安徽地處南暖温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區,屬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温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且雨熱同季,並具明顯的時空分佈差異,加上多樣的土地類型和豐富的森林、動植物和水產資源,適應農林牧漁業的多樣化發展。

安徽不僅山河秀麗、物產豐富,而且文化璀璨、名人薈萃,曾孕育出老子、莊子、曹操、華陀等一大批傑出的歷史文化名人;近現代也湧現出眾多的文學家、哲學家、企業家及科學家,華人第一位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就出生在安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對安徽的真實寫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anhui/0lzg9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