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精選20篇)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精選20篇)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1

xx縣xx鎮xx村民,今年45歲,他本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屬於三級殘疾。家庭7口人,父母年事已高,膝下育有兩個兒子,哥哥齊康定智力殘疾,和他在一起生活,自己身體殘疾,加之上有老下有小,全家的生活極度困難。20xx被識別為貧困户,艱難的生活與之以痛,他卻以堅強的意志,自力更生報之以歌。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精選20篇)

前些年,為了生計,他和妻子在咸陽以跑摩的為生,生活勉強為繼,近年來,隨着父母年齡增加,交通政策影響,跑摩的生意已經行不通了,精準扶貧開始以後,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他意識到藉助國家好的政策,回鄉發展產業一定可以脱貧致富,於是他毅然決定回到村中發展產業。

回到家鄉的,一心想着發展產業致富,藉着金融扶貧的好政策,他決定開始養牛,由於符合小額貸款政策支持對象,他成功的從信用社貸出了5萬元,貸到錢後,他的幹勁更足了,先在村上租了4畝的坡地和4孔窯洞,又購買了9頭黃牛開始了養牛產業。

剛剛開始養牛,由於手裏資金有限,他和哥哥輪流打理牛棚,無論白天、黑夜,還是寒冬、酷暑,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背影。由於草料價格很貴,為了節約成本,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用牛糞換鄰里不要的草料,現在村裏許多人常年在外打工,沒有時間經營種地,就積極幫他們清理麥稈,同時,還送去牛糞上地,省了不少事,村裏人都願意把麥稈送給,這樣很快就解決了草料的問題,隨着養牛產業的不斷髮展,20xx年家庭總收入達到5.2萬,成功實現脱貧,退出了貧困户的序列。

今年是全縣決戰決勝脱貧攻堅之年,還有更大的想法,他想下半年擴大養殖規模,建立自己的養牛合作社,由現在的9頭牛擴大到20頭,目前,已經着手準備建設一棟72平米的新牛舍,到時他還準備鼓勵村裏的羣眾,特別是貧困户,有養牛意願的可以入股他的合作社,可以由他代養,給其他貧困户分紅,並且還可以在他的合作社務工掙錢。

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身殘志堅的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殘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強自立,敢於面對現實並不斷努力奮鬥,經常説“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在我看來,我只是比那些正常人腰彎了一點,但我和他們擁有一樣的夢想,不逃避現實,勇於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他不僅説到而且也努力做到了。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2

,灤平縣花樓溝村人,僅僅國中畢業,身有殘疾,是中國攝影“金像獎”得主,並在聯合國攝影比賽中,奪得大賽二等獎,被稱為長城腳下的金牌攝影家。

“萬里長城,金山獨秀。”上世紀80年代,他用一台二手的海鷗相機,刻苦鑽研攝影藝術,30年來堅持不懈。作品越來越多,他成了拍長城專家。在中央電視台的採訪中,老實巴交的,低着頭,小聲説:“我不懂構圖,看着舒服就按快門。”在看來,長城如熟識的老友,是慈愛的長者,看起來像一條盤踞東方的巨龍,更是因為深邃的文化積澱。

用鏡頭,將長城的英姿記下,將自己對長城的愛戀記下,更將中華民族的精神記下。如今依然用鏡頭丈量着歷史的寬度,用鏡頭記錄着民族的脊樑。他説:“長城最瞭解我的心事,我會一直拍下去”。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3

xx縣“麟龍”掛麪掌門人,自小身患先天性髖關節脱臼(俗稱“跛足”),歷經43載春夏秋冬,一瘸一拐,跛腳而行,身殘志堅,自力更生,敢想敢幹,百折不撓,不僅自己創業實現理想抱負,並且帶動眾多殘疾人士脱貧致富,成為殘疾人勵志自強創新創業的典型代表。

年少持家,身殘志堅勇擔當

1988年,家遭不幸,父母相繼生病住院,家中負債累累,舉步維艱。為了幫助家庭減輕負擔,年僅13歲的忍痛放棄學業,隨親戚到廣東打工。因身體殘疾,四處碰壁,幾經波折才在親戚的幫助下進了一家毛紡廠當“縫盤”學徒。

返鄉創業,自強不息展抱負

十年艱辛,十年付出。1997年,為了回家照顧體弱多病的父母,揣着在外打工掙得的3萬多元積蓄,從廣東回到老家。

在親戚幫助下,盤下縣城繁華地段的一家乾鮮店,初次經商,缺乏經驗,不善經營,當年就虧損2萬多元,門面租金都難以支付。但這並沒有讓她意志消沉,而是更加堅定了她幹就幹好的信心和決心。通過認真分析市場需求、改進銷售模式等方法,生意開始步入正軌,同時逐漸向經營廣安特色農產品轉型。

時至20xx年,特色農產品在市場長期供不應求,代理的手工掛麪、手工空心面常常“斷貨”,決定創辦一家屬於自己的手工面加工廠。同年9月,她拿出多年經商的全部積蓄,租賃400餘平方米的生產廠房,註冊“麟龍”手工面認證商標,當年生產“麟龍”牌手工面20餘噸,實現產值30餘萬元。20xx年又投資100餘萬元,新建1000餘平方米的工廠大樓,全新升級生產設備。

20xx年8月,被四川省殘聯授予“殘疾人自強模範”稱號。20xx年3月被xx縣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評為xx縣殘疾人自強模範。同時,因誠信經營,被縣個協吸納為會員,先後擔任組長、理事等職務,被廣安市個協評為優秀理事。

心懷感恩,致富不忘饋桑梓

在“麟龍”手工麪廠成立之初,她積極與縣殘聯、縣就業局對接,主動聯繫有就業、創業意願的殘疾人,並通過中介市場、張貼招聘廣告、工友介紹工友等方式,廣泛吸納殘疾人入廠就業。

每逢“全國助殘日”期間,她都積極配合縣殘聯工作,自發組織企業殘疾人宣傳隊,每年都能募集資金近2萬元,為縣委縣政府和縣殘聯爭取社會支持、形成合力共同發展殘疾人事業做出了表率。

10年來,她先後幫助100餘名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目前企業尚有常年務工殘疾人23名,年均務工收入達3。5萬元以上。與此同時,她還積極響應“脱貧攻堅”號召,全力投身公益事業,20xx年5月,她出資在九龍鎮補巴橋村建造一座公路橋,解決了鄉鄰出行難題,並長期聯繫資助3名殘疾學生。如今,已經成為xx縣殘疾人創業的一面旗幟,她的故事激勵了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守護夢想、砥礪前行。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4

,是“龍江好人”“省級先進生產者和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户”獲得者。1972年出生在佳木斯撫遠市,是肢體三級殘疾人。他從事汽修行業30年,把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工廠,發展成撫遠市唯一擁有修理二類資質的企業,連續5年被評為佳木斯市“星級維修企業”。他本人先後榮獲“撫遠統戰抗疫特別貢獻獎”“抗疫先鋒卓越貢獻獎”“撫遠縣先進生產者”“20xx年度龍江最美幸福家庭”“最美創業者”“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89年,接手了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修車廠,改名國強汽修,開始走上了創業之路,這一干就是30年。為了提高服務效率,帶領團隊常年堅持學習汽修知識,不斷鑽研業務,及時瞭解和掌握領先的維修技術,服務水平和能力一直保持在先進水平。常説:“我們必須設身處地地為客户着想,儘可能去幫助他們、真心付出。用心經營,用愛服務!”堅持着牢記初心、真誠服務的理念,將企業經營得紅紅火火,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30年艱苦創業,30年守信經營,國強汽修得到了迅速發展。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深知自己的成功得益於全國經濟跨越發展的大環境,得益於黨的惠民政策,得益於各級領導的關愛支持。因此,致富後他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凝心聚力,反哺社會。20__年,汶川地震,x個人捐款超x萬元,組織員工捐款5000元,第一時間寄往災區;20xx年,以個人名義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20xx年7月,對撫遠市的4名大學聯考學子,給予每人每年3000元助學金,直至大學畢業;20xx年初,帶領企業員工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公務車輛的維修工作;疫情防控期間,他和企業員工的足跡遍佈撫遠市五鄉五鎮,義務維修車輛達600餘台,保證了全市各單位抗疫工作車輛、物資運輸車輛的正常運行。

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身殘志堅求發展的深刻含義,用愛心善舉和責任擔當凝心聚力,譜寫着奉獻社會助力撫遠經濟建設的新篇章。

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江橋鎮幸福之家——“殘疾人就業基地”中,肢體殘疾人正有條不紊地做着自己手裏的活兒,心神專注,動作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通過勞動,現在的他不僅為自己賺取了基本的收入,也讓他收穫了更為積極健康的生活。但是兩年前的他,卻從未想過自己的生活會發生這般變化。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5

,1963年11月29日出生在巴州區樑永鎮寨門村一個普通百姓家庭,有過3年多的快樂童年,三歲時,命運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小兒麻痺症使他雙下肢重度殘疾,失去行走的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家人沒有放棄他,在別的孩子揹着書包上學的時候,家人也把他背到學校,讓他讀書識字,後因種種原因,他輟學了。

為了以後能自力更生養活自己,1976年剛滿12歲的他走上了拜師學藝的道路,跟隨一個補鞋師傅學習了三年補鞋,每天早出晚歸,付出了超出正常人幾倍的努力。期間,看到和自己同齡的孩子還在讀書求學,他消極過,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就這樣,他用他那半截的身軀,從事過補鞋,養豬等多項工作,不但養活了自己,還接濟了家人。

1994年,三十而立的他有了不滿足,覺得不能就這樣僅僅養活自己,而是要生活得更好,能為社會做點什麼。僅僅只是讀了1年書的他開始學習電器維修,其中的艱難只有他自己知道,不懂電路知識就死記硬背,不認識字就向別人請教,別人都回家休息了,他還在修理鋪看電路、認標識,不知燒壞了多少機器,賠了多少客户的機器。終於他熟練掌握了修理各種家用電器及電機的維修技術,目前已成為樑永鎮家喻户曉的維修能手,每年純收入達10萬元左右。

靠自身努力,不等不靠,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提高了家人及自己的生活品質。但他沒有忘記回報社會,他深知在身邊還有很多像他這樣身殘無助的人,他想到了幫助他們。20xx年,他用多年的積蓄在樑永鎮街道開辦塑料廠,聘用員工15人,其中殘疾人有14人,解決了部分殘疾人的生活困難,也樹立了部分殘疾人的生活信心。雖然塑料廠後因市場等多種原因而關閉,但他幫助更多殘疾人的想法一直沒變。

20xx年春,他拖着殘疾的身體,到樑永鎮昇平村考察,看到了大片撂荒的土地無人耕種,產生了利用撂荒土地開展農業養殖項目的念頭。與昇平村村民蔣新華取得聯繫,在該村租賃撂荒土地120畝,買了30頭種牛、50頭種羊、維修加固2口堰塘計70畝,放養魚苗10萬尾,新建巴山土雞養殖場一個,存欄10000多隻,累計投資達60多萬元。當時,環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除了自己歷年的積蓄就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二是缺技術,當時在農業養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着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逐步走出困境,在20xx年底初見成效。靠着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的精神改變了自身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同時他看到昇平村有幾個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幹勁,更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他腦海中又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再次幫助這些殘疾人就業,目前在他種養殖基地有職工26人,其中殘疾人24人。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計劃在20xx年再投入100萬元,再建120畝的皂角園和70畝的葡萄園,同時加大對肉牛、肉羊養殖的投入,拓展市場,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更好地為當地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6

,男,漢族,國中文化,現年55歲,xx縣柑子鎮桅子村5組建檔立卡貧困户。

身殘志堅不向命運低頭

幼年時的得了一場重病,然而幾十年前的桅子村交通不便,未能及時得到治療的他患上了小兒麻痺症致右腳殘疾,從此勞動力也基本喪失。

1988年,父親離開了人世,留下母親一人獨力撫養帶大兄弟四人。等到三個兄弟結婚獨立生活後,因不願打擾他們的生活,成為他們的負擔,和母親相依為命。他決定在自家山周圍摘野菜、採藥材,用販賣來的錢貼補家用。從那以後,無論天晴下雨,每天都是一瘸一瘸的上山,然而大多時候因地勢陡峭、雨天濕滑等原因無功而返。得來的錢對這個家庭來説無疑是杯水車薪,但也從未放棄過!

精準扶貧點燃致富夢想

20xx年對於來説是充滿希望的一年,隨着精準扶貧的深入開展,他被鎮村評定為桅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户。在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為自己規劃了一條脱貧致富路。他先是申請到了C級危房改造的項目,對年久破敗老房子和泥濘的院壩進行整改,徹底改善了母子二人的居住環境,平日裏在院子裏種些花草樹木,有空就到村圖書室翻閲一些種植書籍學習,慢慢的積累了點苗木花卉栽種培育的經驗,他決定向村上申請小額貸款,弄一個花卉培育地,他爭取到了兩萬元小額扶貧信貸,並邀請縣鄉兩級農技專員為自己規劃花卉苗木培育項目,20xx年初種植花卉苗木200餘株,他通過向縣農業局技術專家學習苗木栽培技術和購買了許多花卉苗木培養專業書籍自學研究,很快他就掌握了營養缽調配、插苗、等專業技藝。

20xx年8月成功註冊了xx縣豐景苗木培養場,擴大種植花卉苗木,發展中藥材種植。20xx年底他們家就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帶領羣眾脱貧致富

“自己成功脱貧了,事業也有了初步規模,能不能幫助村民一起致富呢”,他積極動員周邊農户一起發展中藥材種植,全村30餘户村民共種植黃精100餘畝,20xx年實現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收400餘元。其中有6個村民在呂建平的培育場務工,每人每月可收入1000餘元,還參加了電商培訓,在淘寶網開闢網上營銷渠道,拓展花卉和中藥材(黃精)銷售市場,花卉和中藥材通過線下銷售到重慶、達縣、廣安等周邊地區。説,他一定會堅持將花卉苗木和中藥材(黃精)種植事業做下去,還要擴大規模,帶領更多的鄉親們脱貧奔康。

家庭和睦,微笑奔康

家庭和睦,團結鄰里,樂於助人,是鄰里眼中的“模範家庭”。他用實際行動帶領村民構建和諧村莊。通過努力,他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是村民們眼中的“人生贏家”。

20xx年底,四川省作協創作辦主任馬平來桅子村寫生,及其事蹟激發了馬平的創作靈感,以為引子創作了反映脱貧攻堅題材的中篇小説《高腔》。20xx年小説《高腔》被改編為同名話劇。20xx年在成都首演,作為特邀嘉賓出席首演式,並與作者、導演、演員合影留念。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7

,男,漢族,1986年出生,四川xx人,大學專科,中共黨員,現任四川xx縣黎家鎮搭界寺村村支部書記。20xx年一次意外事故摔傷了左手手臂,造成左手關節壞死,經過長期的治療,成了一名肢體三級殘疾人。大學畢業工作不久,憑藉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當上了年薪20餘萬元的科技公司總經理,而且連續開設了三家品牌服裝專賣店,然而,正當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在為他事業上的成功感到高興和自豪的時候,他卻決定辭去高薪工作,跳回“農門”回家當農民。

返鄉種植生態果蔬

剛回到老家的他,好不容易找到種植生態果蔬這一個好項目,卻又缺乏技術和門路。雖然起步困難重重,他積極向縣、鄉的相關部門諮詢發展政策、路子,向身邊的種養殖業能人請教。

他發現大規模發展現代農業,最重要的就是將農民手中的土地流轉出來,集中進行科學化的管理和使用。為此,他首先將自己老家鄰近的幾個社作為目標,讓村民們將土地流轉給他集中統一管理使用。

20xx年5月,成功創建“黎家鄉殘疾人創業園”,並帶頭成立了“文唏果蔬專業合作社”,專業種植高山綠色生態瓜果蔬菜。

20xx年建立多種利益聯結模式,通過眾籌、土地入股,資產收益扶貧等模式,把分散農户組織起來,解決單家獨户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划算的許多問題,他在採取1+3+6(園區6成+貧困農户3成+村集體1成)的經營模式,在當地得到廣泛相應。

帶領全村脱貧攻堅

任職村支部書記後,為300多户貧困户解決增收難問題、解決羣眾出行難的問題、解決了全村的安全飲水問題。

截至目前,全村“一低五有”情況已全面達標,20xx年實現全村順利脱貧。20xx年被評為廣安市脱貧攻堅先進個人。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8

1993年12月,出生在xx縣倉子鄉馬家營村,一週歲後,患有先天侏儒症,屬於肢體類殘疾。她身殘志堅,不向命運屈服,自幼就勤勞刻苦。國中畢業後,她不但能幫父母幹農活,還堅持鍛鍊肢體力量。

20xx年她經市殘聯推薦為省殘疾人運動隊運動員。20xx年,她參加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獲F40級女子鐵餅、鉛球第1名,獲“體育道德風尚獎”。20xx年,參加田徑世錦賽獲F40級鉛球第4名,同年獲全國第九屆殘運會F40級鉛球第1名之後入選國家隊。20xx年,在第__屆夏季殘奧會F40級女子鉛球決賽中獲第四名。20xx年,奪得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F40級女子鉛球、鐵餅兩枚金牌。20xx年第十次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獲女子F40級鉛球項目冠軍。

憑着勇往直前的力量,奮勇拼搏的精神,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心和勇氣,不懈堅持和努力,為家鄉爭光的同時,也為自己開拓了一條嶄新的人生之路。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9

,男,1970年2月出生,xx縣服裝有限公司經理。在不到一歲的時候,一場疾病奪走了他健康的肢體,右腿從此失去行走能力。但他身殘志堅,20xx年創辦服裝企業,現年產值已達5700多萬元。他扶貧助殘,創辦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實行訂單式培訓,帶動1000多名殘疾人在家門口就業。築脱貧路,鑄自強魂,他躬行不倦。x個人先後獲得了“山東省殘疾人自強模範”、“山東省自主創業模範”、“臨沂市振興沂蒙勞動獎章”、“臨沂市十大創業之星”等榮譽稱號。

身殘志堅創辦企業

1987年,被縣殘聯推薦到縣福利羽絨廠工作,從此,他與服裝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肯吃苦、愛鑽研,很快從一名普通機工成長為班長、車間主任、技術科長,一直到銷售經理。正當他打算大幹一場的時候,企業卻出現嚴重虧損,1998年秋天,福利羽絨廠被迫停產改制,他也只好下崗。下崗那天,他獨自走在縣城大街上,心靈的空虛總感覺到無依無靠,尤其是看到高中的同學都陸續走上了優越的工作崗位,他卻失業走在人生的十字街頭,兒時的感受又一次降臨到他的面前。但是他沒有埋怨老天不公,也沒有埋怨命運捉弄,“悲觀失望,人生就沒有路可走”,他鼓足勇氣,自籌資金購買了一台縫紉機,在縣城租賃了兩間房屋,和妻子一起,辦起了一個以自己名字為店名的中波製衣店,經營着服裝加工生意,本着薄利、便民、服務的原則,他專心設計、精心經營,當年就實現收入1萬多元,手藝贏得了周邊羣眾的信賴。

20xx年,利用自己經營製衣店積攢下的積蓄,在縣城南部租賃了兩層沿街樓,購買了縫紉機、鎖邊機和定型機等16台服裝加工機械,招聘了8名技術工人,正式註冊了自己的公司——xx縣服裝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由於沒有潛心研究市場需求,生產的服裝花色品種單一,連續三個月沒接到一份訂單,公司見不到效益。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在愛人的鼓勵和幫助下,他總結了縣羽絨服裝廠虧損倒閉的經驗和教訓,調整了加工思路和經營策略,先後五去青島、三下江南,專程考察了10多家遠近聞名的時裝公司,潛心研究他們的設計理念和經營戰略,並結合自己實際進行冷靜分析,找出了不足和短處,調整了經營戰略,堅持盯着市場幹、圍着市場轉,走市場化的新路子。

為了打開市場銷路,走出企業發展困境,他咬緊牙關,拖着殘疾的右腿,多次帶着樣品和名片到青島、蘇州等地進行推介。功夫不負苦心人,青島外紡公司給了他第一單生意,和他簽訂了420件防寒羽絨服。這樣小的訂單一般公司是不會做的,因為從運輸原材料到加工完成後再運回青島港,掙到的利潤幾乎不夠來往的運費。但為了證明實力和信譽,他答應下來。接到樣品之後,他親自靠上,每個環節都精益求精,從打板到生產,既當技術工人,又當質量檢驗員,直到420件產品全部完成。運送之前,青島外紡公司專門安排質監人員登門驗貨,420件防寒服全部符合質量要求,外紡公司十分滿意。從那以後,青島外紡公司將更多的訂單下放給他們公司生產,威海、濟南、天津等多家外貿公司也紛紛前來洽談業務,與他們公司簽訂生產加工合同。就這樣,他們服裝公司憑藉着質量和誠信理念,很快打開了自己的市場,當年創利税7萬元,實現了自主創業第一年開門紅。

創業不忘殘疾兄弟

致富不忘自己是殘疾人,更想着還有很多困難殘疾人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有了公司堅實的經濟基礎和平台,開始實施他服務殘疾人、造福殘疾人的夢想。20xx年,在縣殘聯、人社局、民政局的支持幫助下,針對有就業需求的廣大殘疾人、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下崗再就業人員等社會羣體,成立了xx縣方正職業技術學校,開設了服裝設計、設備維修、服裝縫紉、食用菌栽培、三車維修、公共禮儀等實用技術培訓班,年培訓就業需求人員達1000多人次,其中殘疾人多達百分之三十。xx縣方正職業技術學校20xx年被山東省殘聯表彰為“山東省優秀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20xx年被中殘聯命名為“國家級優秀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

20xx年,他以公司為依託,創辦了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把殘疾人技能培訓、勞動就業和殘疾人脱貧致富放作為基地目標,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把殘疾人就業和帶動殘疾人脱貧放在首位,注重人才技能培訓教育,全方位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免費培訓,每年免費培訓殘疾人達200餘人次。目前,公司已安排36名殘疾人就業,殘疾人人均年實現收入達2。3萬元,按國家規定與職工簽訂了勞動合同,給職工購買了五險一金。在基地,在公司,殘疾職工獲得了和其他職工一樣高的權益,殘疾職工的生活不斷改善。

致富不忘回報社會

20xx年,正是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很多主要依賴出口的服裝公司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紛紛放假或關閉。當時,為了服裝有限公司應對金融危機,省、市、縣殘疾人聯合會的領導多次到公司和基地現場辦公和調研工作,及時幫助公司解決基地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這一年,公司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壓縮利潤,讓利給更多的客商,使得公司的服裝加工和營銷網絡得以迅速擴張,打造“最大的服裝航母”的創業夢想得以實現。服裝有限公司自創建以來,一年一個台階,一天一個變化,逐步得到發展和壯大。不僅如此,公司還帶動縣內外周邊衞星服裝加工企業(點)17個,帶動就業人數達600人之多,帶動了一大批羣眾走上致富之路,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0xx年服裝有限公司又投資近40萬元,成立了冬日暖陽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專門致力於保障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的勞動就業權利,中心現已接納20名智力、肢體和精神殘疾人員。

20xx年圓滿完成中殘聯、住建部、清華大學聯合開展的無障礙廠房建設研究課題,為制定國家殘疾人集中就業無障礙多層工業廠房建設標準提供了大量先期實踐依據,併成為向國際社會展示我國工業園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和優化殘疾人勞動環境及人權狀況的窗口。20xx年8月4日,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調研了xx縣服裝有限公司多層無障礙廠房,對廠房建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xx縣服裝有限公司成立十多年,先後安排36名殘疾人就業,年免費培訓殘疾人400多人次,累計培訓就業人員4000多人次,先後帶動就業羣眾達600多人;累計籌集資金24萬多元,為全縣所有鎮街敬老院五保老人購買了棉衣棉被。致富不忘回報社會,自20xx年開始,x個人累計捐款捐物30餘萬元。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10

,男,1995年11月出生,先天性視力二級殘疾,南潯經濟開發區xx人

家中奶奶和父母均有不同程度的殘疾。雖然如此,25歲的他仍堅持時刻用“身殘志不殘,不做生活的廢人”這句話激勵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勇敢面對生活,始終不忘“政府為我,我為人民”,自強不息、樂觀向上,奉獻社會。

身上有傷才知別人的痛

對家庭總是抱以愛心和信心,對家人不離不棄,從沒有因為自己的先天殘疾而抱怨父母,也沒有因為家境的貧困而怨天尤人,對社會的弱勢羣體更是抱以同情和鼓勵。一個看起來陽光又靦腆的大男孩,用他瘦弱的肩膀,用他的大愛和善良,為家庭撐起了一個五彩斑斕的未來

用雙手創造光明——

在南潯區殘聯的幫助下,參加了盲人按摩培訓,現在已經成為了湖州新東東盲人按摩有限公司的一名技師。從店裏老師傅那裏得知,工作的時候虛心向人請教,向書本學習,空閒下來就跟同事切磋技藝,每天拿着書仔細琢磨,細心觀察穴位、經脈線圖,贏得了同事們的一致誇讚。一天下來不管多累,他始終面帶笑容,他説自己還能模糊地看到這個世界,只是隨着年齡的增長,視力愈發減退,但比起雙目失明的人已經幸福的多,希望自己可以感染到身邊的每一名殘疾人,生活每天都在繼續,還是要開心地過。對於生活,他説要加倍努力,決不能讓人瞧不起,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做生活的強者

行孝道知感恩——

命運沒有給他健康的身體,卻用奮鬥證明了自己頑強的靈魂。父母和奶奶都身體不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國中一畢業他就開始打工,掙到錢後就為家裏添置生活必需品,有多餘的錢就存起來給他們看病用。正值青春年少之際,他卻缺少了同齡人的嬉笑玩耍,過早地品嚐了生活的艱辛

“等我長大了會掙很多錢,然後帶你去環遊世界。”這句話相信不少人都對家人説過,可最終也只是剩下了“等”。20xx年底,決定實現這個承諾。他提前做了大量的攻略,帶上奶奶來了一場特別的旅行。這一趟20多天的旅程,他一路推着坐輪椅的奶奶,細心照顧,遊覽了首都北京、革命基地延安、古都西安、拉薩等多個地方,對於他和奶奶來説都留下了各自的“專屬回憶”,也讓奶奶在暮年感受到了“在路上”的曼妙,領略到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在參觀景點的時候,聽奶奶講她年輕時候的故事,更讓“感恩”這個詞富有了靈動性,也讓“孝道”有了更深的內涵

公益的腳步從未停歇——

雷鋒説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使命投入到無限的人民服務中去。”“雷鋒”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一段歷史的積澱,一種精神的昇華。雷鋒精神永不過時,它融入我們的血脈,走近我們的生活

20xx年,剛滿18週歲的,第一次捐獻了300毫升全血,此後便踏上了無償獻血的愛心之路。20xx年他加入了中華骨髓庫,20xx年捐獻了血小板。截止目前,累計捐獻血小板19次,全血8次,獻血總量達到了7100毫升。在他的影響和鼓勵下,他的父母開始理解他並支持他的做法,夫妻兩人從20xx年也開始獻血。不僅如此,全家人都登記了器官捐獻,希望能幫到更多有需要的人。20xx年的一場意外,導致左腿骨折,需要手術用血。這場事故讓他明白了血液對生命的重要性。他説,政府在他家困難的時候給了他幫助,樹立了他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現在他也要儘自己微薄的力量回報社會

在他得到第一份工作,領取第一份工資後,他沒有去大街上揮霍或是下館子慶祝,而是捐獻了500元給南潯區慈善總會,幫助一名外來務工人員回家過年。不僅如此,已經連續三年參與南潯區慈善一日捐捐款,從一開始捐款300元增加到現在的500元,他表示想通過自己的做法,照亮他人的內心,讓全社會對殘疾人有新的認識。殘疾人走出家門需要健全人的關懷,殘疾人要比健全人更有愛心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間,愛心人士紛紛為疫情防控捐資捐物出力。深受各種愛心行為的感染和號召,他自發帶頭捐款並號召親朋好友共同為疫情防控出力。他的腦海中又萌生出一個想法:要讓全家人都加入慈善這個温馨大團隊,用善行温暖這個世界。他就是這樣,通過自己的方式奉獻愛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他用行動詮釋了那個樸素的真理:人生的價值不在索取,而是奉獻。即使身有殘疾,但仍然可以活出完整的人生

小小軍人夢——

殘疾人由於身體原因很難走入軍營,但很多的殘疾人朋友都身殘志堅,心繫國防。從小就有個軍人夢,看的最多的就是抗戰片,因此對軍人這個身份,有着一種不一般的嚮往和崇敬。他説,軍人這個詞對他來説,就是英雄和神聖的代名詞。軍人是最能吃苦耐勞的,為了國家的安全,時刻準備戰鬥,他們是值得尊敬的

20xx年的時候,他深知不可能還是在每年徵兵季去報名,為的就是想感受下徵兵體檢時的那種氛圍。每每看到身穿軍裝的人,心裏就莫名的喜歡,也越發覺得遙不可及。他告訴自己,每個人可能都有個軍人夢,或許無法實現,但永遠放在心裏,讓他成為一種美好,也不失為一種甜蜜

20xx年,正式加入南潯區殘聯志願者服務隊,參與了趣味運動會、技能培訓等活動中的志願服務,熱心幫助照顧其他殘疾人,弘揚了“奉獻千秋唯覺少,一片赤心可對天”的志願精神,用自己的行動感化和帶動更多的.人。每年區殘聯都會組織各類培訓、比賽活動,他都是以參與者或志願者的身份積極報名參加,休息日的時候還去參加一些社會組織的義工活動、陽光跑團等等

正是這樣一個需要他人關愛幫助的人,做到了自強不息、奉獻社會,不求回報,不求揚名,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了温暖,也為自己未來的前行之路燃起了一盞永不熄滅的燈。他的每一分努力、每一分收穫都來之不易,因此尤其感謝社會的關愛和政府的扶持。他説:“我是一個殘疾人,只要做人有追求有信念,去奮鬥,去拼搏,去爭取,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11

,59歲,肢體三級殘疾人,40年前因一次意外摔傷後摘除左側膝蓋骨,腿部落下殘疾,左腿膝蓋部位向後彎曲成一把彎刀的形狀。前些年,他依靠修鞋維持基本生計,隨着社會發展,居民修鞋需求日益減少,生意也明顯不如從前,其他工作能力不足的他,只能守着自己的修鞋鋪,過着拮据的生活。

泰來縣殘聯的領導和村幹部經常到他家裏宣講政策,關心他的日常生活。也經常告訴自己,殘疾不要緊,關鍵要自己看得起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吃飯。村裏建了幸福大院後,經縣殘聯領導溝通協調,搬到了新房子,飲水和住房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在縣殘聯和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成為江橋鎮幸福之家——“殘疾人就業基地”的車間工人。剛開始到車間務工的有些不適應,編一個筐需要花費兩三天的時間。工作不熟練,效率不高,直接影響了他的收入水平。他無數次想過放棄,想要回到自己的修鞋鋪。經過村支部書記、殘聯領導、駐村工作隊同志的數次動員開導,堅持了下來。從開始延長工作時間,再到加快工作節奏,他慢慢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和樂趣。如今,他已經從柳編初學者成為了整個殘疾人就業基地技術最好的樣板師傅。現在的每個月都可以通過柳編收入近20__元,生活需要得到了滿足,柳編也燃起了他對新生活的希望。

收穫了勞動成果,明白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殘疾人同樣可以通過自身勞動致富,實現穩穩的幸福。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12

,男,中專,42歲,23歲的那年病魔無情地奪去了他的視力。他在家裏人耐心的開導和妻子細心的呵護下,慢慢明白了作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首先要有對家庭的責任感。一次偶然的機會,家裏叔叔帶着他尋求殘聯幫助,參加市殘聯盲人按摩培訓班。畢業後,先後在吉林省白城市及xx市從事按摩工作。20xx年,在寬城殘聯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家裏空閒的房間開起了盲人按摩店。開店期間,通過到北京、保定、石家莊等地的參觀學習,按摩技術更加精湛,按摩的人越來越多,在寬城小有名氣。先後被評為市級殘疾人專門協會委員、縣盲人協會主席;獲得省、市級優秀殘疾人榮譽證書;在20xx年分別參加省、市技能比賽,分別獲得第三名、第一名。

他説,今天的成就是黨和政府的關愛才換來的,現在有能力幫助更多彷徨無助且身殘志堅的殘疾人,他將按摩技術傳授給16名殘疾人徒弟,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自立。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13

伴隨着我國脱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國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也如期脱貧。然而,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如何幫助殘疾人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讓好不容易得來的美好生活持續下去,成為各地必須答好的新試題。

“現在有了工作,日子越過越好了。”在湖南邵陽市隆回縣一家康復器械公司,39歲的殘疾人劉麗(化名)正忙碌着。劉麗家住隆回縣六都寨鎮,曾是邊緣易致貧殘疾人。在當地殘聯幫助下,她不僅找到了新工作,還享受了低保、醫療保險代繳、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等政策,實現穩定脱貧。

劉麗的故事並不鮮見。據統計,目前,脱貧殘疾人年收入是脱貧人口年收入的81%。加之大部分殘疾人勞動能力較弱、看病康復支出較大,與其他羣體相比,致貧返貧風險較高。

為此,各地建立健全相關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為防止殘疾人致貧返貧築牢“堤壩”。

在貴州,省殘聯藉助“貴州扶貧雲”防貧監測預警平台為基礎的..大數據監測系統,動態跟蹤核實殘疾人相關情況。目前,貴州省30355名殘疾人脱貧不穩定户、邊緣易致貧户中,已消除30309人的致貧返貧風險,消除率達99.85%。

在河北,該省7067名殘疾人脱貧不穩定户和6975名殘疾人邊緣易致貧户被納入監測範圍。河北省殘聯通過定期與扶貧、民政等相關部門開展數據比對,摸清殘疾人需求,提供精準幫扶。

在山西呂梁,當地政府為全市所有持證殘疾人代繳意外傷害保險,有效防止殘疾人因意外傷害返貧或致貧,提升了他們的安全感。

“我們將繼續指導各地殘聯,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手段,動態掌握需要幫扶殘疾人家庭情況,建立殘疾人跟蹤訪視機制,做到殘疾人致貧返貧‘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表示。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14

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江橋鎮幸福之家——“殘疾人就業基地”中,肢體殘疾人正有條不紊地做着自己手裏的活兒,心神專注,動作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通過勞動,現在的他不僅為自己賺取了基本的收入,也讓他收穫了更為積極健康的生活。但是兩年前的他,卻從未想過自己的生活會發生這般變化。

,59歲,肢體三級殘疾人,40年前因一次意外摔傷後摘除左側膝蓋骨,腿部落下殘疾,左腿膝蓋部位向後彎曲成一把彎刀的形狀。前些年,他依靠修鞋維持基本生計,隨着社會發展,居民修鞋需求日益減少,生意也明顯不如從前,其他工作能力不足的他,只能守着自己的修鞋鋪,過着拮据的生活。

泰來縣殘聯的領導和村幹部經常到他家裏宣講政策,關心他的日常生活。也經常告訴自己,殘疾不要緊,關鍵要自己看得起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吃飯。村裏建了幸福大院後,經縣殘聯領導溝通協調,搬到了新房子,飲水和住房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在縣殘聯和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成為江橋鎮幸福之家——“殘疾人就業基地”的車間工人。剛開始到車間務工的有些不適應,編一個筐需要花費兩三天的時間。工作不熟練,效率不高,直接影響了他的收入水平。他無數次想過放棄,想要回到自己的修鞋鋪。經過村支部書記、殘聯領導、駐村工作隊同志的數次動員開導,堅持了下來。從開始延長工作時間,再到加快工作節奏,他慢慢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和樂趣。如今,他已經從柳編初學者成為了整個殘疾人就業基地技術最好的樣板師傅。現在的每個月都可以通過柳編收入近20xx元,生活需要得到了滿足,柳編也燃起了他對新生活的希望。

收穫了勞動成果,明白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殘疾人同樣可以通過自身勞動致富,實現穩穩的幸福。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15

今年23歲的是雙樂鄉鍾鶴樓村一組人,讀九年級時,因不明原因造成失聰,被評定為聽力一級殘疾。在父親李作清、母親陳均英樂觀地積極引導下,性格樂觀上進,自強不息。

20xx年3月,從養殖4只大耳種山羊開始,走上創業之路。為提升羊肉質量,堅持採取綠色生態養殖,從不喂顆粒飼料,採用糧食和草料飼養。弄草料、打糧食、餵羊、打掃羊圈,從不喊一聲苦和累。20xx年,和家人多方籌措資金24萬元,建成了350平方米的標準化羊舍,並註冊成立了“三台縣家庭農場”,通過自繁自養,發展山羊90多隻,母羊60多隻,毛收入近4萬元,純收入2萬多元。如今,養殖山羊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影響和帶動了村裏4户農户跟着一起發展山羊養殖。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16

在一個農家的鴿舍內,一隻只灰白相間的鴿子爭先恐後地啄着鴿食,不時發出“咕咕”的叫聲,一個蹲在地上的殘疾人認真地給他的“寶貝”投食,這個人就是小姜。

小姜是沙縣夏茂鎮大布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户,1972年出生的`他,由於青年時代遭受失戀的打擊,導致精神出現問題,也因為治病買藥的花費,導致家中貧困,面對困境,小姜一度喪失了生活的勇氣,是肉鴿的養殖重塑他生活的信心,走出一條脱貧致富路。

自強不息,重燃生活希望

在縣、鎮殘聯的關心下,通過康復治療,小姜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面對家庭困境,家中年邁老母親需要贍養,自己今後的生活還要繼續,小姜並不甘於只依靠政府扶助,自己無所事事。20__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朋友養鴿賺了一些錢,他覺得這是一次機遇,想試試看,於是用身上僅剩的幾百元從朋友那低價回收了20幾隻肉鴿回家飼養。沒有錢建鴿舍,他就用自己的老屋當鴿舍,自己安裝鴿架,幹活的時候,他完全忘記了自己是殘疾人,常常忙到凌晨,直到腿痠腳麻了才肯休息。為了養好這些鴿子,他經常到朋友的養鴿棚取經,學習養鴿技術,從不會到會,邊養邊學。就這樣鴿生蛋,蛋成鴿,從20幾隻到170多隻,一年養鴿收入從不到1000元到現在上萬元,通過肉鴿養殖擺脱貧困,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精準養殖,適應市場需求

為了更好地養鴿子,小姜不斷摸索學習,他熟練掌握鴿子各個階段的主要病害與防治,肉鴿養殖有老鴿、中鴿、乳鴿三個品種,一隻老鴿能賣50元、一隻中鴿賣30元、一隻乳鴿賣20元。老鴿價格高但養殖週期長,小姜把重心放在養殖幼鴿上,幼鴿價格雖低但養殖成本低,市場需求量大,可以增加養殖收入。解決養殖種類問題,小姜不滿足於小鎮圩場銷售,精準分析市場,針對縣城醫院患者康復對肉鴿需求量大的實際情況,從而“轉戰”人口更為密集的.沙縣縣城醫院周邊。“我不去菜市場賣鴿子,那裏賣鴿子的有好幾家,競爭力太大了,我一般都去縣醫院門口推銷,那裏人多,我一天能有好幾十只的訂單量,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在我這裏訂鴿子了。”説起賣鴿心得,小姜講得頭頭是道。

殘聯幫扶,助殘創業就業

“我與母親一起生活,她身體不好,平時我就靠賣這些鴿子補貼家用,這些年沙縣殘聯幫助了我很多,我打心底感謝。”殘疾人創業就業,需要各級殘聯助力,20__年開始,沙縣殘聯瞭解到小姜這一情況後,決定對其實行創業就業幫扶,連續三年,每年補助5000元創業就業資金給小姜購買幼鴿和鴿食,幫助他擴大養殖規模、增加養殖收入。對於其他人而言,養殖170多隻鴿子的規模並不算大,但是對於小姜來説,這卻是他們家主要的經濟來源。20__年,沙縣殘聯也將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户殘疾人住房修繕改造工作,將小姜的住房納入修繕改造名單,為其改善居住環境,讓他可以更專心地養殖鴿子。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17

小明,男,1971年出生,大喚起鄉人,視力一級殘疾,創辦了圍場益康盲人按摩中心。

從一出生就是失明,但他並沒有喪失生活的'勇氣。經介紹,他到北京學習按摩技術,經歷三年苦學。學業學成後,他回到家鄉開始創業。他自己跑辦相關手續、找場所、準備資金,克服各種困難。因為服務態度好技術水平高,客户多了起來,按摩中心也一點點擴大了。自己創業成功後,他嘗試幫助殘疾人,招收條件具備的殘疾人學徒,傳授給他們按摩技術,對家庭困難免除學費並給提供食宿。這幾年,共招收殘疾人學員18名。現大部分學員獨立創辦按摩店,也將愛心進一步傳給他人。

他不僅幫助殘疾人,還到敬老院給老人免費按摩。在汶川地震後他主動捐款。他常説,我雖然看不見藍天,但我心中總是擁有不滅的太陽,它時時激勵着我向上、向上,永不停步,我的帆船就要在黑暗中起航!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18

家住美麗的龍樹鎮梓江河邊,認識他的人都會説他“老實、本份、能幹、是個好人”。1965年4月出生在本地農村的他,父母都是勤勞本份的莊稼人,家中排行老二的他與父母和兄弟姊妹關係都很好。他夫妻和兒子一家三口人日子也過得開開心心。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相伴,也有陰雲密佈;有一帆風順,也有步履坎坷;有歡聲笑語,也有以淚洗面。

誰料晴天會霹靂,20xx年10月夫妻倆在浙江打工時,妻子在下班買菜的路上出了車禍,肇事者逃逸。而後經過7個月的醫治,花去17萬餘元的醫療費,欠下3萬餘元的債務,才基本康復,總算撿回一條命。醫院高額的費用讓原本平凡的家庭傾盡家產,妻子保住了性命,但雙手卻不能像以前一樣正常的幹活,行走也不方便,落下了偏癱的後遺症。20xx年初夫妻倆回到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户。

為了供兒子繼續上大學,同時照顧妻子,儘快還清欠債,沒有像有的夫妻那樣“大難來時各自飛”,而是以一個男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應有的責任擔當義無反顧地挑起了家中的大梁。於是帶着妻子再次外出打工。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工作,欠債就還得差不多了。這時,兒子從四川大學畢業了,妻子也得到較好的恢復,一家人過上了比較安定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沒想到20xx年5月在上班時突然得了急病,住進了醫院。醫院的病危通知書發到妻子的手中,這個不幸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給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妻子説“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治好他”。銀行工作的兒子和兒子的女朋友輪流請了假照顧他們。妻子和兒子借遍了所有親戚朋友湊夠了醫藥費,給他做了手術。經過兩個多月的住院治療,終於出院了,但老天卻讓他留下了一條腿不能正常行走,一隻手臂不能活動的腦梗塞後遺症。

為了減少經濟開支,兒子把他們送回了老家,但老家的房子是20xx年修了一層還未完工的房子,暫時無法居住。決定在場鎮給父母租了兩間房子暫住,並且留下來照顧父母的日常生活。

在單位多次催促無法返回單位上班,便失去了高薪的工作。説,生養之恩大於天,是人就應該知恩圖報。工作沒有了可以再找,父母沒有了是再也找不回來的'。我寧願與父母一起討口要飯,也不願拿着高工資失去父母。兒子的女朋友對他們這樣的家庭有了看法,想離開。一度感到非常彷徨、苦悶、絕望,但妻子和兒子一直在他身邊鼓勵他。妻子説:“沒有什麼事比活着更好,只要我們都還有一口氣,只要我們能夠勤勞,就不怕過不上好日子。兒子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我們必須好好活着,要加強鍛鍊,努力去恢復,決不能當懦夫”。兒子説:“沒有過不去的山,沒有邁不過的坎兒,我們必須自強起來”。慢慢地想開了,不再因為殘疾而沉淪下去,靠着信念和妻子的鼓勵以堅韌不拔的恆心與病魔抗爭。

於是,夫妻倆一邊面對着善意的詢問,一邊頂着嘲諷的目光,拋開戲謔的話語,相互攙扶着,一蹶一拐地開始了堅難的康復鍛鍊。功夫不負有心人,就這樣經過一年多的鍛鍊,他與妻子兩人終於丟掉了枴杖。

這時,夫妻倆決定不能只靠兒子和扶貧幫扶,我們必須自強起來要自食其力。於是,一人一隻手一條腿做農活搞養殖,一隻手一條腿做飯洗衣。從此不再抱怨命運的不公,不再還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不再怕別人在背後的指指點點。沒法乾重活就把活分零幹,實在沒法了才去請人幹。遇趕場時沒人和車願意載他們趕場,夫妻倆就走路去,對別人的嘲笑從來就置之不理。

隨着他們夫妻的自強不息和扶貧政策的落實,在脱貧攻堅幫扶幹部和村社幹部的幫扶關心下,7畝地的莊稼豐收了,50只雞養起來了,兒子外出找到滿意的工作了,兒子的女朋友也更加親近他們了。在一家人和準兒媳的努力下,家裏兩層的房子也修好了,20xx年也順利脱貧了。

是有福的,老天沒能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卻給他了一個善良的妻子。妻子也常説“自從嫁給他,沒有受過半點委屈,行動不方便時,是他顧我生活起居。能嫁給這樣一個有擔當的、能自強的、心疼我的男人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幸福,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相依為命白頭到老”。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19

初夏時節,草木繁盛。5月10日下午,蚌埠市固鎮縣城關鎮殘疾青年小魏,冒着高温在自己的艾草地裏忙活。31歲的小魏患有小兒麻痺症,妻子小陳左手先天發育不全,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户。後來,夫妻倆通過種植艾草和加工、銷售艾草系列產品等,闖出了一片天地,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創業者,成功脱貧致富。

雖然身患殘疾,但小魏沒有意志消沉。他20__年考入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中藥學。畢業後,他在亳州市幫人售賣中藥材,期間嘗試經營經典中藥湯劑的'網店,但收入始終不高,加上幼小的孩子需要撫養,家庭經濟非常拮据。

“當時是幫朋友選種植項目,自己試種了3畝艾草,效益還不錯。”小魏告訴記者,當地有個傳統習俗,端午節時,家家户户都要買艾草放在門邊,所以鮮艾草總是供不應求。20__年端午節,小魏和妻子載着鮮艾草到家附近的菜市售賣,一個早上就賣完一車。去年端午節,他專門僱了鄉親幫忙,到縣城的幾家菜市場售賣,還統一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更受市場歡迎。

“一年的'淨收入能有6萬元左右。”小魏給記者算了一筆艾草種植賬。他種了7畝地艾草,艾草一年可收3季。第一茬賣鮮艾草,能賣1萬多元;後面兩茬加工艾製品,能賣2萬多元,這樣比單純只賣艾葉能多賺。夫妻倆不怕苦不怕累,加工足浴包、艾枕、香包等艾草製品,通過網店等渠道銷售。

小魏夫婦發展艾草種植產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還申請到了5萬元的小額扶貧無息貸款。夫妻倆開了一家實體店和兩家網店,銷售艾草產品等。小魏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説,他正在註冊自己的品牌,延伸艾草產業鏈,要開發更多艾草衍生產品,穩紮穩打擴大種植規模,提升種植效益。

“殘疾人創業要有堅定的決心和毅力,還要選準合適的產業項目。”固鎮縣殘聯理事長對記者説,小魏夫婦的創業經歷,值得其他殘疾人學習。

殘疾人家庭主要事蹟材料 篇20

在人生最美的年齡遭此病變是不幸的,但幸運的是他始終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回饋家人和社會。不屈服病痛的精神和超人的意志力以及豐富的知識使他成為了生活的強者,強烈的信仰堅定了他的心智,使他更堅強,歷時10年他堅持不懈,自學國小、國中、高中的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參加成人大學聯考,通過電大漢語文學專業學習,最後成為一名家庭輔導教師,他這20多年來輔導過的學生數以千計,雖是殘疾人但因其積極的人格魅力,在他那裏接受輔導的學生便更是受到激勵,在學生和家長中得到一致好評和尊敬。

對家庭經濟狀況貧困的學生不僅主動提出免輔導費更是包食宿,受父母等家庭因素影響,始終堅定信念,不忘初心,回饋社會。

母親,新中國第一批教育工作者,是全國模範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四川省勞動模範;父親是“南下”老幹部。在良好的家風影響下,始終堅定信念,不忘初心,回饋社會,向他周邊的人們傳遞着正能量。

他的事蹟被《江油報》、《綿陽日報》報道,江油電視台專門為他拍了故里寫真《身殘志堅自學成才的優秀青年》,《四川工運》雜誌根據他的事蹟寫了報告文學《廿載砥礪為一搏》,他的事蹟還被收入了中國作協和世界文庫出版社編纂的《中國英才》。

他的作品曾發表於《中國殘疾人》、《三月風》、《讀者》、《青年文摘》、《英語學習》等報刊雜誌。他還當選為首屆和第二屆江油市殘疾人委員會主席團委員。

父母病故後,一直由他愛人照顧。妻子付發翠是一個質樸而不善言辭的人,多年來她不僅要照顧日常起居,操持家務,照料兩個孩子,還得在外打打零工貼補家用,十年如一日,任勞任怨,夫妻始終相濡以沫,攜手同心。兒子楊雲帆,生於1999年,為減輕家庭負擔也,職高畢業後外出務工。女兒林付琴,20xx年出生,現就讀於江油職業中學19級財經3班。“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懂事的兒女早早的為家人分擔家務。20xx年,當時就讀於江油市花園國小六年級的女兒,被光榮地評為國小組“綿陽市孝心少年”,她的事蹟被拍成微電影《愛我就抱抱我》在綿陽和江油教育電視台多次播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xzve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