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大學生邊遠農村支教先進事蹟

大學生邊遠農村支教先進事蹟

---讓青春多一抹義務支教的色彩

大學生邊遠農村支教先進事蹟

“來,同學們,黑板上畫了幾個蘋果啊?跟着老師認數。”9月13日,記者驅車三個小時來到城市建設學院學子張歡、景嘉龍支教的南昌縣塔城鄉南洲國小時,張xx在給該校學前班的孩子們上數學課。黑板上畫着不同數量的蘋果,下面寫着相對於的數字,剛剛從南昌慈善義工協會發起的“南昌慈善義工大學生邊遠農村支教”活動中選拔分配到該國小義務支教的他有着自己的“教學模式”。

9月4日,由南昌慈善義工協會發起的“南昌慈善義工大學生邊遠農村支教”活動起航,14位南昌慈善義工大學生分赴南昌縣、進賢縣、新建縣、安義縣和灣裏區等7個農村國小開展為期一個學期的支教服務。他倆被分配到了南洲國小,這裏距離南昌市25公里,回來學校要換乘班車、公交車好幾個班次才可以到。

“説真的被當時的場景嚇到了,這麼遠的地方,要轉這麼多次車,回一趟學校不方便,當時,心裏確實想打退堂鼓,心裏也害怕。”當記者問到景嘉龍到這邊支教適應不適應時,他説,“可是,看着老師們的熱情,龔校長還在自家騰出房間給我們住,吃飯也在他家,很温馨,有家的感覺,再加上孩子們那好奇、渴望的眼神使我堅定了自己的意願。我自己也是農村來的,不怕吃苦,就想着儘自己所能幫助下他人,更能歷練下自己。”

該校龔校長介紹説,要當一名好教師,不僅應該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嫻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更應懂得愛和尊重。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是瞭解學生、教育學生的前提。我們全校上下非常支持南昌慈善義工協會發起的這個活動,這次城市學院選派的兩位同學也非常不錯,我們考察了,業務水平也較好,我們將安排年輕的老師先帶着他們,並且從生活上各個方面支持他們,幫助他們儘快適應這樣的環境,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好老師”。

温馨的環境,可親可敬的老師們給了張歡、景嘉龍很大的精神支持也傳遞給了他們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從來時起,學校的老師都很照顧我們,生活上、工作上都悉心照顧。校長更是把我們當自己的親人一樣看待,什麼事情都為我們着想,生怕在這個地方受委屈,想家。這裏的老師也非常敬業,讓我很感動,也值得我學習。我們也計劃開設體育、手工、環保節能、繪畫等課外興趣課,豐富當地留守兒童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張歡憧憬着計劃接下來的支教工作……

“這是城市建設學院一項連續性的工作,去年,就有兩位同學在南洲國小支教,得到了該校老師的大力支持與好評。從xx年下學期開始陸續了16名志願者通過了南昌慈善義工協會的考核被分配到了南昌市周邊的各個鄉鎮農村義務支教,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收穫了不少。”兩位志願者的推薦人,學校城市建設學院學工科科長鄭昌保向記者介紹了支教項目的開展情況。

“一直以來,義務支教、關愛留守兒童、敬老助殘等等活動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着,我們也將一直堅持下去。在全校上下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同時,通過開展義務支教等大學生公益活動,讓廣大同學深刻體會到了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瞭解社會,鍛鍊自我的一種途徑。與此同時,我們將以支持南昌慈善義工協會“南昌慈善義工大學生邊遠農村支教”活動為契機,長期化,多元化地推動學院公益性活動的開展。”鄭昌保介紹説。

短 評

義務支教的同學們以苦為樂,熱情滿懷,積極響應黨中央“促進社會和諧,推動新農村科學文化事業發展”的號召,採取興趣拓展與個別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服務學校老師同學們的普遍歡迎,支教時間雖然短暫,但大山與大山裏的孩子,卻觸動着大學生的內心,鍛鍊着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了大學生志願者服務社會的意識,增強了他們服務社會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城市建設學院支持着南昌慈善義工協會這項公益活動的長期系統化開展將有力地支持當地教育事業發展,為學校增添了朝氣和活力,緩解南昌邊遠農村國小師資力量不足等諸多問題。

城市建設學院義務支教、關愛留守兒童、敬老助殘等大學生公益活動,將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紮紮實實地引向了深入,落到了實處,激發青年學生“心懷感恩、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同學們深入基層、深入羣眾,開展羣眾路線實踐調研、基層宣講、教育幫扶、文化宣傳、生態環保等社會實踐活動。踐行着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同學們受到了教育、增長了才幹、做出了貢獻,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了起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wxez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