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全國十佳中學班主任事蹟材料

全國十佳中學班主任事蹟材料

教書十六載,風雨兼程,一路上尋尋覓覓,一路上痴心不改。期望藉助網絡與多元智能引來倉頡山上藴藏千年的清泉來耕耘未來;嘗試用詩經、楚辭的千古風流;古詩、樂府的葳蕤華彩;唐詩宋詞的遺世清韻來築一座可窮千里目的高樓,讓學生能信步登臨,能閲讀悠悠千古,望盡天涯路,而終於能為延續這種文明而衣帶漸寬終不悔。回眸處,杏林詩琴,桃李依稀:年年創新,歲歲班頭,澆灌詩花別樣嬌;數個課題,十篇論文,六冊文稿,教與研並蒂,植蘭九畹春意鬧守望在杏壇半畝詩的荷塘許多感懷盡在詞中:《江城子守望荷塘》半畝荷塘清如鏡,育詩文,撫瑤琴,興觀羣怨,小荷自亭亭。求索聲聲長在耳,讀離騷,憂黎民。劍舞龍泉網上鳴,唱蓮歌,詠性靈,稚詞嫩曲,敲鍵現熒屏。多元啟智書四味,香遠送,數豪英。在我的心中自己教學的園地便是半畝清清淺淺的荷塘,水雖清淺卻會因引來詩的清泉而暗香浮動——從斫五絃而歌南風的舜帝熱腸中秉承詩樂為民的情懷洗濯青青的蓮子;從杏壇上白衣師者的琴音詩禮中拾取聖人智慧的落英滋養蓮的根藕;從峨冠博帶的屈子行吟裏擷取高潔芬芳的詩行、從採菊東籬的五柳狂歌中描摹錚錚傲骨的音符來薰染小荷的新芽······荷塘靜靜,蓮子青青,讓我們靜聽花開的聲音。

全國十佳中學班主任事蹟材料

一、班主任教學改革的緣起——蓮的心事

耕種荷塘的念頭是源於論語的閲讀: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午後,一位峨冠白衣的老人坐在杏壇之上一邊彈琴一邊對他的弟子説:“小子何不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羣,可以觀,可以怨。”杏樹落英繽紛,他的弟子們沉浸在藝術的氛圍裏體味着師樂濟世的精髓。空靈的琴聲中,子路與顏回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這些年我們過於崇尚外文化,而忽略了甚至遺失了我們的根。人應當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當美國的中學生與柏拉圖為友,德國的中學生徜徉在康德的薩爾斯堡的星空,日本的中學生在紫式部的物語與村上的挪威森林間從容漫步的時分,中國現代中學生卻離我們自己的精神文化愈來愈遠。這些年我們在不自覺中淡忘了我們母語中藴藏着的三千年璀璨文化;淡忘了詩經、楚辭的千古風流;淡忘了古詩、樂府的葳蕤華彩;淡忘了唐詩宋詞的遺世清韻。就像馬孔多人遺忘了他們的精神家園。但是,看看我們身邊的孩童,望望我們身後的未來,我們是否有這樣的遺忘的權力呢?因為是教師的緣故,在我的身邊終日環繞着一些孩童。他們天真、向上,充滿了熱忱和理想。可是在交流中發現他們感興趣的是網絡遊戲武俠、漫畫、卡通。他們精神的貧瘠和作文紙上語言的寒傖一樣令人歎息、扼腕,而他們是中國的未來。我想我們這些耕耘未來的人是不是能一起挖一方清清的池塘,引來倉頡山上藴藏千年的清泉來洗濯我們清清的蓮子,培育滿園的月色荷香?我們是不是能聯手築起一座可窮千里目的高樓,讓我們的孩童能信步登臨,閲讀悠悠千古,望盡天涯路,而終於能為延續這種文明而衣帶漸寬終不悔。於是就有了我在我微雨的園地——鄭州四十四中七年級四班的古文化薰陶的一次小小試種,希翼能像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般,借古人詩文育班級:

*詩村問茶,採用網上踏青問茶和小扣柴扉的遊戲方式,使學生感受祖國山川之美和盛唐詩文精神的豪邁與雋永。

*滄海尋詩,用flash做遮罩效果,屏幕畫面呈望遠鏡中帆船出沒的效果。請同學們揚帆遠行,去詩海尋珠,閲讀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詠志詩來激發學生的壯志豪情。

*折桂問月,以中秋為例,其餘花開之良辰皆可適用。須折桂一枝,清茶一壺,用動畫做月影東軒之情形,用月字聯句。以此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網上游春,暮春三月,雜花生樹,羣鶯亂飛,古箏伴奏下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從水中升起,願不願意一起神遊江南?以此激發學生吟詠祖國河山的熱情。

二、通過詩意的閲讀活動開展班級德育活動——蓮之味

周樹人在斜陽的縷縷柔光掃過弄堂小巷的時分開始拾取他兒時散落在故鄉的片片落英。這落英里有一個名字——三味書屋。三味乃詩書、史書、諸子百家之味也。時光靜靜的走過了一個世紀,無論是周樹人還是其他學貫中西之路的碩師俊彥都已成了歲月美麗的背影。一百年後的今天,我給這間有很多窗子的現代化教室,起一個古意盎然的名字:四味書軒。我嘗試通過一系列的閲讀和講座交流活動指導學生體會書有四味:冬有梅的詩韻,雪的忠魂——氣節;春有愛的玫瑰的芬芳——愛心;夏有蓮的哲思滿塘——哲思;秋有桂的月神花雨,史家離騷——史書。在班主任的指導閲讀下學生會依稀聽到文天祥的零丁洋裏,王冕的墨池邊,史可法的梅花嶺上梅花綻放的聲音:“逢雪寒花方怒放,枝枝盡向長天橫。氣節凜凜勵後輩,滿耳只聞激越聲。”那激揚文字,那淡淡的味,清遠的香會靜靜的流向他們靈魂深處,在那裏縈繞低吟:“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許那滋味在他們品過許多年之後,在時窮國難之際,異國守望之時,會驀然憶起體認梅花霜雪的華夏精神,會懂得“位卑未敢忘憂國”,會懂得“鐵肩擔道義”,會承繼民族的梅雪傲骨在天地間錚錚作響。

三、藉助網絡和西方多元智能理論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風舞荷塘

悠悠華夏,源遠流長,問誰留楚佩,弄影中州?餘秋雨説河南是華夏文化的門檻,中州這塊厚重的熱土中埋藏着的近九千年的七音笛;三千年的編鐘、青銅鼎、甲骨文······怎樣引導學生了解家鄉文化的厚重與優美,按照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孩子有多種能力,應該參考孩子的喜好來培養孩子的能力。那麼我們為何不根據學生的音樂愛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於是我組織在我的班級成立了拿雲詩社在學習的過程中以詩社師樂表演為平台開展道德教育。和同學們把舞台搬進校園,走進課堂,用一台台精心編排的演出讓詩音琴韻和榮辱觀教育珠聯璧合,讓學生在遊戲吟唱表演的點滴中捫敲道德花園的門扉。因此我衷心希望能有機會在教學的園地能在大家的幫助下努力守望荷塘,只要耕耘不懈終有蓮蕊露首之時,到那是定會滿塘清香陣陣,襲人心醉,讓孩童們將祖國相傳千年的興觀羣怨,憂國憂民的荷之清韻代代相傳:

撫琴長吟兮,植荷田田。

詩芬校園兮,清韻千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w4p3r8.html
專題